努力造就一支四有队伍

2024-09-11

努力造就一支四有队伍(精选6篇)

努力造就一支四有队伍 篇1

本报评论员

教育事关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教、人才强校之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深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正人先正己,为师先为人。岁月更迭,人们记住的无数教师,往往在于他们为人、为师的品格,坚守了自己,更赢得了学生无尽的尊重。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教师的为人更显重要,只有严格坚守职业的底线、道德的规范,才可能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一生。因此,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提高道德修养,加强学术道德、教风、学风建设,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们切实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时代发展需要教师有更高的为师能力。应试型教师培养不出素质型学生,教师要变传统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方式,才能造就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时代发展还要求教师“为学广博”。新时代的教师要由“教书匠”型向教研型、专家型转变,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好学求索的典范。为此,我们要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和各级各类校长的任职资格,严格准入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教师交流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保障。要引导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树立长远眼光,胸怀国家大局,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改进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做事,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们建立健全教师管理机制。进入21世纪,不少国家和地方通过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强化了教师教育标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教师资格制度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针对当前我省教师队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人事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难题,我们更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教师管理机制,一方面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上,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好条件。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发展评价机制。

国以人立,教以人兴。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

努力造就一支四有队伍 篇2

一、理清思路, 统筹规划, 以共同愿景引领全市教师培训工作

⑴在学习和调研中理清“十二五”培训工作思路。为了科学规划好耒阳市“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 我们组织了调研活动。为了全面掌握耒阳市教师培训现状, 我们制订了全面完整的调研方案, 了解教师心里所想, 基础教育改革所需。我们运用了访谈、问卷调查、查阅学校培训管理资料等方法, 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了耒阳市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师培训现状。在科学调研论证之后, 我们确立了“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 以改善培训基地服务功能、学分登记、校本培训为着力点, 坚持修德与长能相结合, 送培与自培相结合, 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全面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师资保证。

⑵在抓学习修改“规划”中, 形成教师培训的共同愿景。《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是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 没有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教师认可, 一纸空文, 毫无价值。只有通过讨论学习, 才能把领导专家意见转化为全市教师共识, 形成共同愿景。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 抓实意见的征求过程。征求意见稿出台后, 我们一是分别召开了中心校、中学主管师训领导会。教师会以及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会。为了让与会者了解和掌握教师培训工作发展态势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规定, 我们将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和“规划”先发给他们, 并配发了意见征求表。二是对他们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 能采纳的尽量采纳。

其次, 抓实学习宣传。“规划”正式出台后, 我们一是以文件形式发至中心校和中学以上单位, 要求各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讨论学习;二是通过“耒阳教育信息网”进行宣传。

⑶在抓“规划”与学校工作“交会对接”中, 引领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运行。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重要内容, 关涉学校可持续发展。《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能否真正落实,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成为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的共识, 能否转化他们的工作思路和实际行动。为此, 我们对学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其一, 我们要求学校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实行“培训三优先”策略, 即学校规划中优先考虑, 经费使用优先保证, 学习设施场所优先安排。

其二,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机构。中小学学校校长是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 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主管教师培训工作, 教研处 (教务处) 具体负责教师培训工作, 学科教研组要认真落实常规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

其三, 学校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各类制度完善和落实是《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变成现实的基本保证。抓好学校教师培训制度完善和落实是“规划”引领培训的重要一环。

二、找准着力点, 夯实基础, 努力拓宽教师培训之路

“十二五”教师培训能否顺利开展, 效果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以什么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怎样抓住这个着力点。

⑴以加强基地建设, 改善其服务质量和功能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着力点。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是全市唯一的教师培训基地, 担负着组织、协调、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和教育信息开发与利用等重任。是教师培训中的业务中枢。为了搞好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我们重点抓了如下几件事。

第一, 以争创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为契机, 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现有校园、办公场所、教学与培训场所设施设备均系20世纪90年代初所建, 其突出特点是校园面积小, 建筑面积严重不足, 功能用房奇缺。“十二五”期间, 市教育局确立了争创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的目标, 我们计划新增校园面积6667至10000平方米, 新建培训用房5000平方米, 装配学术报告厅、语音室、综合实验室、教育心理实验室、体操训练室等, 并添置相关设备, 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拖后腿。

第二, 以职能转化为切入点, 使之寻找发展的新机遇。在国家实施分层、分类、分岗的教师培训策略过程中, 教师进修学校功能必将实现转变, 要突破包揽式培训的思维定势, 逐步成为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基于此, 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围绕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学习资源的汇流之处。教师进修学校不仅要集聚本地教改资源, 还要广泛集聚外地教改资源;不仅要集聚名优教师教改经验 (录像、课堂实录、教育叙事) , 也要集聚普通教师的成功经验。要让它成为教师学习集散地, 成为教师学习源头活水。二是要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缠绵之所。我们要通过进修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功能的完善, 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自修环境, 让教师学有场所, 惑有解答;另一方面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术性支持, 引导中小学教师认识自我、规划未来。三是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耒阳市教育改革行动的始发地。就此, 我们将要求学校专任教师成为耒阳市教育改革研究者, 并将研究触角深入到耒阳教育改革实践中。

第三, 加强培训者培训, 提高培训队伍素质。教师进修学校能否发挥其功能与作用以及发挥得如何, 主要看能否形成智力资源优势, 看培训者能否成为本地教育改革领头雁。为此, 我们一是鼓励培训者开展教育科研, 力争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十二五”开局之年, 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基于职业幸福的教师文化研究”成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资助性课题, “学校视域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研究”课题被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评为“衡阳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有11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 其中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二是加强对培训者进行培训, 我们计划每年对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不少于70学时培训。三是建立专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⑵以完善学分登记制度作为加强教师培训管理的着力点。耒阳市按衡阳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 于2006年开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分登记。几年来, 我们运用学分登记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充分发挥管理者在“十二五”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我们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首先, 将学分登记率和合格率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指标。对此实施“三挂钩”, 一是学分登记和合格率与年终目标考评挂钩;二是学分登记率和合格率与骨干教师培训指标挂钩;三是学分登记率与合格率与校长提拔应用挂钩。

其次, 修满合格学分是教师评优评先, 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为了将这条规定落到实处, 我们要求学校将每年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名单先送师训股审核该年培训学分情况。

⑶以抓校本培训作为加强对学校教师培训的着力点。教师培训工作落脚点在教师所在校,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理想、感受职业幸福的地方。无论教师参加哪一级, 哪一类培训, 其学到的理论、知识都必须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进行消化吸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校本培训在此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 使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我们对校本培训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要求:

其一, 以校本培训作为巩固国培、省培和市培效果的抓手。我们认为参加国培、省培和市培的教师必定是少数, 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 我们一要通过校本培训将国培、省培和市培等学习资源、教改信息传递给学校每一个教师, 让他们也成为国家、省市教师培训受益者, 实现教师培训里的教育公平。我们的做法是:参训归来的教师要向全校教师汇报学习内容、学习感悟。二要使校本培训成为培训学习与教学实践交会对接点。我们要求参训归来的教师向全校教师谈学以致用的打算, 怎样在教育活动中体现新思想, 怎样规划专业发展过程, 让其他教师受到启发。

其二, 以校本培训作为创培训特色的抓手。校本培训是紧切教育改革实践的培训, 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灵活的方式, 它既可以是教师之间的听课、说课和评课, 也可以是一个话题的讨论, 也可以是外面学习归来的感想和体会的介绍, 还可以是同读一本书……好的校本培训更能体现教改所需、教师所想、学生所盼, 容易让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共鸣。我们要求各校校本培训创特色, 也就是让学校培训更切近教师、更切近教改、更切近学校发展。耒阳一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让教师“在学中提升、在实践中合作、在反思中研究、在发展中开发”, 有效地促进了全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

其三, 以校本培训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抓手。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 其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决定课改实际进展状态。校本培训最容易让教师彰显个性、言说自己教育主张、畅想自己教育理想, 教师只有在这个开放平台和营养基上才会对新课程改革充满激情, 才能创造诗意的教育生活。耒阳二中新课程培训的“青蓝工程”, 通过师徒互亮改革主张, 师徒同上一堂课, 将课程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城北小学争创课改示范校过程中, 运用了“习惯中寻找疑惑点、研究中寻找突破点、课堂中寻找创新点、生活中寻找诗意点、生命中创造闪光点”的校本培训思路, 充分调动了教师参加创课改示范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课改中是有滋有味。

三、锤炼经验, 创新模式, 努力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提高培训质量是教师培训工作永恒的主题, 是教师培训生命力所在。一年多来, 我们认真反思了以往的培训工作, 通过锤炼成功经验, 创新培训模式, 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来说:

⑴修师德与长知能相结合, 凸现培训内容全面性。教师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 以不同视角去审视不同的结构方式。如果我们以三维结构模型分析, 教师的素质可分为, 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这个结构体中, 师德素质是为师之魂, 专业知识是为师之本, 教育实践能力是为师之能。教师素质又是一个整体, 任何一种素质的缺失都会造成素质水平整体下降。因此, 我们在教师培训中, 一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上体现各类素质要求, 克服重业务能力, 轻师德水平的做法, 促使教师各类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2011年我们将师德师风列入校本培训内容, 并评选了师德标兵, 2012年我们又开展了“教师幸福人生与职业道德专题”教育活动。二是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能力增长同步发展, 能学以致用, 使理论与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耒阳市一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培训模式对此进行了大胆有效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⑵送培与自培结合, 凸现教师培训实效性。教师培训要产生真正的效果, 一方面离不开国培、省培, 这类培训体现了教师培训发展的方向, 是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没有这些培训, 教师培训必将误入歧途, 教育改革难以成功。2011年, 我们选送了392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 选送4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省级远程培训, 选送331名中小学教师参加衡阳市级培训。另一方面教师培训也离不开区域性或校本培训, 这类培训容易寻找理论与实践的交会对接点, 能找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我们认为没有国家、省市的“送培”的教师培训难有“底气”, 没有“自培”的教师培训是难接“地气”的培训。基于这些认识, 我们一是实施以研促训, 以研导训基本策略, 积极探索市级教师培训内容途径和方法, 使之成为教师培训最具活力的内容。二是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讲学和本市的名优教师上课提升培训档次和含金量。2011年我们邀请了首都师大田汉族教授作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术报告, 邀请了湖南师范大学肖汉仕教授作了“教师心理调适”的学术报告, 培训中小学教师2653名。我们邀请本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分学科对319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学科专题培训。

努力造就一支四有队伍 篇3

大学生观念新,文化高,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充满朝气与热情,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1.推广科学技术,扩宽农民致富路

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预见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思路是大学生“村官”的优势领域。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的郑梦洁被选聘为息县小茴店镇李甲道村村主任助理,她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在村里免费为村民进行电脑培训,共培训村民310人。她拿出自己的10万元积蓄与村民合办养猪场,组织31家养殖户成立了生猪养殖合作社,同时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知识,将村里的茶园、板栗园等特色项目发布到新农村商业网站上,加大了本地特色产业的宣传,扩大了客源,带来了效益,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2.传播新知识,带来新思想

平桥区明港镇的村民们反映,来到他们村工作的大学生们有知识、有见解,为农村带来新知识、新观念。“农村大多数人还是有点重男轻女,如有些人家为了生男孩子就想法设法找门路,有些人找关系检查知道是女孩子还会做流产,对女孩子教育也不够重视,但小宋(段湾村村主任助理)就把村民集起来开会、讲道理,还逐一做工作,通过录像、实例甚至法律等来做村民工作,效果比以前直接罚款、扒房子好多了。在村里办起了教育班,主要讲解如何更好引导孩子、管理教育孩子等问题,现在我们的观念和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大家有什么事就会想到找小宋商量一下”。

3.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

大学生村官们务实高效,求新求变的工作方式给当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罗山县子路镇张店村委会办公室里的电脑和打印机原来一直处于休息状态,上面落满灰尘,自从大学生黄倩来了以后,便捡起这个长久以来很少有人动用的电脑设备,起草、修改、打印各类资料、协议,大大提高了村委会的办公效率,让村民们很佩服。同时她还利用网络远程教学技术,把农作物生产技术、农民创业经验等以便捷的方式传授给农民,改变了以往主要通过专家面授、村民交流等费时、费财的技术传播方式,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赢得了村民的一致称赞。

4.利用创业资金,推动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村官”们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村办实体,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信阳市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农村改革发展,并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小额贷款等服务,鼓励创业。市委组织部通过银行争取信贷资金3亿元,其中重点扶持创业大学生“村官”100个,资金1000万元。良好的环境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的激情,据统计,全市大学生“村官”在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参与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1432个,帮助发展专业大户887个,创办经济实体208个,争取项目资金1970多万元,参与招商引资79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给农村带了新观念、新技术、新的工作方式,有效的缓解了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受到了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缺乏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我认为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福利低,地区差异大,贫困地区“村官”扎根农村困难

在这次调查中,每当我问到“村官”们的工资和福利的时候,他们总是无奈的咧嘴一笑。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第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经济待遇偏低。据潢川县张集村主任助理童怡伟(湖北大学毕业生)讲:“市里面拨发的安置费和补助以及每个月的工资都能够按时按量的发放。但是按照这里村干部的工资标准,村主任月工资最高为800元,我上任一段时间了,还没领到工资,就已经倒贴了1000多元。村里没有什么企业,村民都是靠种地生活,实在太穷,连办公经费都拿不出,就不忍心再问村里要钱了。复印个啥东西,上县城办事的路费,都是我自己出钱倒贴”。

这成为了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的现实写照。在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待遇也不相同,对他们的影响也很大。北京市农村大学生“村官”每月工资在2000到3000元之间,且还缴纳各类社会保险;非北京生源的高校毕业生还可获北京户口。而北京户口,甚至成了某些大学生“村官”的“原始出发点”。信阳的大学生“村官”无法享受北京户口的优越条件,月工资仅仅800元,刚刚毕业的高校学生,没有其他任何经济收入,工资仍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与拥有7000万农民的农业大省河南比较,河南全省的人均月收入水平尚且有724元。

2.缺乏农村需要的专业技能,难以发挥自身优势

据统计,在信阳市的2867名农村大学生村干部中,从专业知识结构来看,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占约5% ,医学占2% ,工学占6% ,法学占4% ,经济与管理专业占20% ,哲学、历史以及其他占18% ,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47%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远离农业发展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没有与农村需要相符的知识背景,就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很难在农村更好地开展工作。许多大学生“村官”普遍感觉到,在农村无用武之地,发现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派上用场,工作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

3.身份尴尬,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大学生担任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再加上现有的户籍限制,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村官”身份的两难境地:既不属于乡镇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又不是村民。这种尴尬身份使很多大学生“村官”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更为现实的是他们的薪水不能正常增加,职务不能正常晋升,社会保障也不能及时办理,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了不辞而别的现象。

4.农村工作排他性,大学生“村官”工作难度大

农村村级干部对于大学生的到来一方面积极欢迎,另一方面却又担心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日后会取而代之。在这种封建的“官本位”思想影响下,村干部对大学生是存在戒备心理的。从实际情况看,农村做“村官”的都是本村人,外来人几乎没有在村里工作的,村民也已经习惯选择他们所熟悉的人做“村官”。在城市里生活长大的大学生到村级组织工作,村民不了解他们,要与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就会比较困难。乡村中这种特有的排他性和封闭性,使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许多人难以融入到农村和农民中去,比农村基层干部需要付出更多和更艰辛的努力。

5.期望值高,功利性强

调查期间,问到一些大学生“村官”三年任期结束以后他们有何打算时,他们毫不避讳的告诉我,其实当初考“村官”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考公务员享受诸多优惠条件,把这三年当“村官”作为考取公务员的“ 跳板”和“ 直通车” 。三年以后他们将进入下一个目标状态。我所调查的36名大学生“村官”对象中,以考取公务员为明确目标的占95%以上。

三、着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建议

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看,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迫切需要有一支高素质农村干部及技术人员。实际上近年来,大批有文化的中青年作为农民工走向城市,农村上大学的毕业生基本上再也不返回农村,许多地区农村,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干部素质相对较低,农业技术人员少,更缺乏有文化的劳动力,严重障碍新农村建设。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中央一项战略决策。它的重大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署。

1.制定明确政策,提高工资待遇

大学生“村官”的工资低是一种普遍现象。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就成了当务之急。试想,在生存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却要他们奉献,这是很不现实的。为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安心工作,就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明确政策,特别是在工资待遇方面,要有一个政策标准,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报酬随着公务员工资的上涨和物价的上涨而不断提高,切实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

据《瞭望周刊》报导,四川省在2007年以前,10年选聘到农村和基层社区任职的8000余名大学生,流失率高达70%之多。2007年度以后按照显著提高了的待遇标准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的比率则在90%以上。

2.加强农村工作能力培训,帮组提高综合素质

目前,服务于农村一线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都不是农学专业毕业,多数是在城市长大,既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又对农村情况陌生,农村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也不深,更不了解农村文化习俗,甚至不会用农民的语言和农民一起交流,容易与村民产生隔阂,致使部分村民对大学生当“村官”持不信任态度。政府有关部门在招聘“村官”后,首先应进行一定时间综合培训,然后再分配下去。在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后,根据情况再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真正帮助他们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作为大学生“村官”自己沉下身子,静下心来,从头学起,尽快融入农村,提高在农村工作的综合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3.实行政府“雇员制”,解决“村官”身份困境

在我国现行职业大典分类中,没有大学生“村官”这种职业。建议应将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职业进行定位,作为政府一种雇员,实行“雇员制”,真正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这样既减轻了村里的经济压力,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福利待遇有解决的途径,又明确了政府和大学生“村官”之间的责权关系,便于对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的管理,使得大学生“村官”们对未来有个稳定预期,能够安心工作,使他们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4.优先选拔农村生源,鼓励农村大学生返乡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村官”,具有城市长大的大学生“村官”更多有利条件,熟悉本地风土人情,易于与当地村民沟通,能够静下心来去为农民服务,更容易融入到农村的生活中去,开展工作也会得心应手。目前各地所开展选聘大学生“村官”计划主要是招聘大学毕业生,是否有农村背景、是否有在农村工作的经历上则没有考虑。建议在以后的招聘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考虑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分配上应该就近分配。鼓励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在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舞台施展青年人的抱负。

5.完善激励机制,注重培养“不走的”大学生“村官”

当地政府对于服务期限满的大学生“村官”考取研究生、公务员都有优惠政策。据了解,2008年以来,信阳市的大学生村官中只有17人考取了公务员。对于那些还在“村官”岗位的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如何鼓励他们立志扎根于农村、奉献自己,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甚至连最基本的鼓励措施都没有。

努力造就一支四有队伍 篇4

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干部培育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摇篮”。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通过教育引导使干部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适应党的事业发展需求,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必然要求。要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使命新挑战,广大干部只有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才能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年轻干部要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注意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领导干部。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严管和厚爱辩证法。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历练,选派他们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让他们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增才干、快成才。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要真情关爱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注身心健康,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和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要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篇5

沙洋县沙洋中学罗家忠

沙洋中学创建于1938年,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现有教职工267人,在职党员XXX人,离退休党员XXX人。近年来,学校党总支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求真务实,服务于改革发展实践,致力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开展党员干部形象提升工程,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工程,开展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高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党性纯洁、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努力推动党建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学校的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一、公开、公平、公正,实施干部队伍选拔竞聘机制

干部队伍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而年青干部的培养,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能让年纪轻、能力强、会干事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学校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形成了“能者上,适者上”干部队伍选拔竞聘机制。

干部队伍选拔竞聘机制是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选拔竞聘基本程序为:公开竞聘条件——教师自我申报——举行竞聘演说——现场民主投票——公示竞聘结果。在选拔竞聘中做到了“五公开”,即公开竞聘条件、公开竞聘职位、公开审核过程、公开竞聘演说、公开计票结果。为了使干部选拔具有公信力,岗位的竞聘条件由校党总支拟定,除对年龄、学历等基本条件限制以外,要求参与干部竞聘的教师要勤奋务实,有敢于负责和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要善于沟通,有较强的信息收集、文字书写和总结表达能力,同时要求教学能力和业务突出。学校对竞聘的岗位及条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教师根据个人意向报名,校党总支进行审定资格,参与竞聘的教师适时在教职工大会上进行竞聘演说,全校教职工现场民主投票、现场唱票计票、现场公布结果,投票结果将进行再次公示,公示一周后由校党总支正式任命。

学校的干部选拔竞聘过程民主、公开、透明,树立了了风清气顺的用人环境。这种竞聘机制锻炼了人才,为青年教师走上管理岗位提供了广阔舞台,让上去的人能够服众,让未上的人能够服心,同时适时将比较优秀而未选拔上的教师充实到相关处室从事管理工作,进一步对其培养锻炼,为学校的发展储备后备人才。

近几年来,学校通过竞聘上岗的年青干部已达12人,这些参加竞聘上岗的干部学历全部达标,年龄最大者为38岁,年龄最小的仅有25岁,其中女党员干部有2人,这些年青干部立足本职,奉献才智,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考评、述职,实施党员干部管理量化机制

随着时代的进步,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培养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执行能力,成为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学校党总支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培养,通过抓学习强素质、抓作风促转变、抓考评促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学校每月进行一次政治学习与管理业务培训,由校党总支、校委会成员轮流辅导,辅导内容包括教育法律法规、重要文件精神、业务理论知识、教学管理策略等等。通过学习培训,开阔了党员干部的视野,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度,增强了管理的小技能。在学习培训过程中,住住会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现场解说,力争做到工作方法细致,解决问题具体,不遗留任何问题。

除学习培训外,学校和各处室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处室工作会议定在每周一上午,行政例会定在每周五下午。在处室工作会议上,针对各自的工作实际各抒己见,踊跃建言献策,做到了分工具

体,任务明确,切实提高了处室的工作效率。在行政例会上,要求处室负责人畅谈本周工作经历与体会,分析工作中的不足,安排下周的工作,让全体党员干部知校情、督校务、促校兴。

二是进行量化考评。学校每月对党员干部工作进行一次量化考评,量化考评细致明晰,分为《处室常规工作周评》和《综合值日评价》。其中,《处室常规工作周评》涉及学校所有的职能部门和年级组,评价内容包括周工作计划、周工作例会、办公环境、信息报送等内容,由学校办公室每周进行一次评价,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学校的《综合值日评价》则更加突出团队作用,值日组长为当天的责任人,值日工作细化到学生管理的每一时间、每一空间,值日人员要全程监控课堂纪律、学生行为、校园安全等方方面面,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将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记录到《值日记载表》,由值日组长给予得分,学校办公室对值日干部得分每月进行一次汇总。评价得分将按照名次在学校行政例会上进行通报,并将结果张贴在校内公示栏,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三是开展述职测评。学校班子成员由上级党委组织测评,校党总支每年组织一次中层干部述职测评。测评前,测评对象要对自己一年来的思想状况、工作实绩、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在教职工大会进行述职,由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统一使用《沙洋中学中层干部民主测评表》,由学校党总支推荐党员教师进行统计,统计结果由党总支进行公示,其结果是全体教职员工公认度最客观公正的反映。

四是认真总结反思。学校党总支及各支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民主生活会,在会上党员干部联系思想与工作实际,认真地对照检查,总结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敞开心怀,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既严格要求自己又热心帮助他人,既认真查找不足又深刻剖析根源,既总结经验教训又明确今后方向,提出许多切合实

际又有建设性的意见,达到了真正触动思想、提高觉悟、增进协作、推进工作的目的。

为了选准用好党员干部,学校党总支将学习培训、量化考评、民主测评、总结反思等内容按照2:3:4:1的比例转化为量化分数进行综合考评,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全校所有的党员干部进行等级评定,增强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校党总支将等级评定的结果进行公示,对于工作实绩差、工作能力低、工作作风不实的党员干部适时进行诫勉谈话,对于综合考评等次排名靠前的党员干部,会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并在上级主管部门表彰时优先考虑。

三、民主、清廉、务实,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这是时代赋予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学校以制度作保障,以活动促发展,带动全体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坚持民主,强化民主监督作用。为了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各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校党总支制定了《年级党支部成员工作职责》,要求各党支部和全体教职员工加强政治学习,学习时事、学习业务、学习法规,全校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格局;要求各党支部协助做好各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时监督年级组务公开工作,对经费使用、奖惩制度、评先表模、评职晋级等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敏感性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指导,确保了年级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及时开展好“三会一课”,做好支部内入党积极分子(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培养教育和纳新工作,搞好扶贫助困和共驻共建等活动,为学校的发展注入的新的活力。

二是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八条禁令”。中共中央廉洁从政的“八

条规定”出台以后,为切实加强对我校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保护,校党总支出台了《党员干部工作及生活纪律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和教师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严禁在工作时间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严禁收受贿赂、严禁公款吃喝、严禁公车私用、严禁公款娱乐、严禁参与赌博、严禁酗酒劝酒等“八条严令”,规范了党员干部和教师的行为,切实加强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三是创先争优,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学校党总支借助“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等主题活动的有利契机,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其一是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示范课”“同课异构教学比武”“魅力课堂评选”等活动,校党总支书记杨兴虎、副校长康德兵带头为老师们上示范课,他们将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在课堂上生动展示出来,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交流,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二是发动党员干部和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比武,为教师的成长成名铺路。在“省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青年党员张冲冲老师获省政治学科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陶梦梅老师获省历史学科说课竞赛一等奖,祝庆老师及童菂老师获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这些年青的党员干部和教师勇挑重担,为学校更是为自己争得了荣誉。其三是心系工作任劳任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赞扬。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副校长唐青山在家访途中受伤,仍然带伤走访,家长为之感动不已;2012届师生在孙治平主任带领下,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共有45名教师受到市、县级表彰,给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还有女党员教师、优秀班主作代玉梅、胡友丽,老党员教师褚后川、李德超等等,他们热心教育事业,真情关爱学生,成为了学校党员干部教师的优秀代表,在社会、家长和师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群体形象。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 篇6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其性质决定了团干部首先在政治上要靠得住。因此,要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关键,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思想上过得硬的团干部队伍。对团干部来讲,我认为有三方面很重要:

一是

要增强坚定性。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增强坚定性的关键在于要加强学习。要始终注重思想带团、理论先行。学习是一件艰苦的、认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状态、一种人生态度,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思想修养、一种精神境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抓住精髓学,抓住本质学,在系统学习、深入领会上下功夫,打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要结合团干部的实际学,要结合共青团的工作学,坚持理论学习与把握青年工作规律相结合,与指导工作实践相结合,与提高工作能力相结合,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转化为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转化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二是要提高忠诚度。“忠诚是责任,忠诚是品格,忠诚是境界”。提高忠诚度,首先是要提高政治忠诚度。政治忠诚是团干部对党忠诚的核心和灵魂。要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不断摸索,不断思考,加深对政治的理解和把握,增强政治的敏锐性和洞察力,筑牢思想根基,坚定政治信念,使自己在政治上的忠诚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成为一种永远的品格与境界。其次是要提高事业忠诚度。团的事业是充满理想、充满奉献的崇高事业,共青团的岗位是学习的岗位、锻炼的岗位、奉献的岗位,要热爱团的事业,珍惜团的岗位,不断增加光荣感、使命感,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落实到对团的事业当中,转变成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第三是要提高工作忠诚度。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和行动表现出来的。工作忠诚是政治忠诚和事业忠诚的落脚点。要把忠诚的信念转化为扎实的行动,满怀激情、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在团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水平和业绩。

三是要强化责任感。责任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歌德讲,“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尽责任本身就成为你生命的一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因为这种爱,你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竭尽全力。要本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将事业心和责任感体现在爱岗敬业的行动上,落实到忘我工作的实践中。共青团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千百万人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团干部在这个岗位上自觉奉献,勇于创造。团干部都很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在短暂的团干岗位上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只要我们在团的岗位一天,就要为团的事业奋斗一天,实实在在地在团的岗位上锻炼、成长。要力戒浮躁心理和短期行为,竭尽全力在那些打基础、谋长远、固根本的工作上做文章、下功夫,把团的事业作为一种抱负、一种追求、一种义务,真正扑下身子干事业,沉下心来做事情。我们要真正做到“精心谋事,潜心做事,谨慎行事,坦荡处事”,才能健康顺利成长。

二、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始终突出能力建设这个重点

能力建设是共青团的一项根本建设。共青团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干部队伍的能力。团干部队伍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团的事业,团的发展,团的前途。对团干部来讲,能力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在相同的干部选任制度面前,没有性别差别、年龄差别,只有能力差别。拼到最后就是拼素质,拼能力!团干部要具备三种能力:

一是从团的工作职能上看,要不断提高团干部的服务能力。一是要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共青团的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找准位置、有所作为、赢得地位,这就要求团的干部要冲破“就团论团”的束缚,提高自身把握全局、贴近中心、服务党政、服务发展的能力。这既是共青团工作本身对团干部的要求,同时也是团干部成长、成才的要求。二是要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要始终坚持把“党政满意不满意、社会认同不认同,青年欢迎不欢迎”作为衡量我们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对党负责和对青年负责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党的根本利益与青年的具体需求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要做到和做好这一点,必须不断增强团干部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服务社会是共青团工作的鲜明主题,组织青年服务社会是共青团作为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的具体化。共青团作为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发挥得如何,主要取决于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弱。随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更多的由政府承担社会职能将交给社会组织来承担,这势必要求共青团组织和团的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本领,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上一篇:数学教案的一点想法下一篇:关于授予XX医生处方权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