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4-07-24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语文教案(共13篇)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篇1

综观第二课时,学生思考、说话、写话、小组合作、练习、交流展示、修改完善的时间将近一堂课的2/3。教师充当的则是“组织”和“引导者”。充分凸显学生的语言实践和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一旁进行必要的评价,点拨,指导和引领,实现“师退生进”的转变。

上周一,沈大安老师在华泰讲座时谈到:语文教学一个课改的方向就是课堂主要时间应该让学生亲历语言实践,把一堂课设计成学生活动的板块,年级越高,板块就越简约集中。沈老师还建议我们用计时的方法关注课堂上师生活动时间比,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天的课正是这样做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怎样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学情诊断必不可少!学生已经会了什么?哪些还有困难?学习的补偿点、提升点又在哪里?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不是学生原有水平的平移,而是着力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努力走向更高更远处。安静的课堂背后,是学生学习矛盾的不断呈现,有学生原有认知与新知之间的矛盾,也有学生间不同学习情况的矛盾,而教师就在组织引导梳理这些矛盾,引导提升,走向明晰……课堂两大板块都遵循着“呈现矛盾——组织梳理——引导提升”的微循环,都是基于学情展开的。下面吗,我结合具体教学环节为大家略举一二。

“补白心理,读写结合”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借助上节课找到的信息来说父亲的心理活动,是基于学情的。这个过程,能发现学生表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时点拨,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同时先说后写,能有效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指名说,师生评价以后,学生渐渐明晰补白的几个要求,如:理由要充分(可以先说不放的理由,再说放的理由,也可以不放和放的理由交替着来说),要能体现父亲矛盾纠结的心理变化;又如表达要通顺连贯,可以用上恰当的连接词。明确了要求,补白就有了方向,降低了写的难度,学生边写边想,在说的基础上又有提升。写比说更能把握学情,如标点的用法,错别字,有些有特点的表达没有写过,我们无法全面了解。写后的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我们就在诊断、呈现学情并调整教学。我下去巡视,发现学生写话中有特点,有代表性,其他同学也能学习借鉴的材料上来展示,不但是对他个体的`鼓励,更是对全班的示范。当然,学生不同,每次呈现的内容也不一样。试教时,学生有的恰当运用一些连词流畅连贯体现父亲的复杂内心;有的用?!的标点使用来表达纠结,有的适当运用“放还是不放?放还是不放?”“不行!不行!”等反复手法强化内心矛盾,有的还能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理解等。交流后,让学生吸收别人的优点,修改完善自己写的,真正将心理补白落到实处。

又如“结合课堂作业本联系,理解启示”这个环节。基于对五年级学生的了解,这篇课文深刻的人文内涵他们难以理解,几次试教和今天课堂巡视过程都发现,整个第4题中,“鱼”的理解是个难点,因此我们进行了重点的指导。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了一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间的分享和碰撞,会让他们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毕竟学生的年龄和经历摆在那里,还是难理解的,学生绝大多数写的都是“金钱”、“地位”、“利益”等,于是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些是我们通过正当渠道所得呢?学生陷入了思考,是啊,原来这样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应在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才行。今天有一位同学非常聪明,她说可能是“营业员多找的钱”、也可能是“老师多给的分数”,这就从另一方面理解了“鱼”的涵义,让理解更加全面了,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豁然开朗,有的说“路上捡到的钱”,有的说“商店里捡到的手机”等等。

练习第三题的意图是借文中儿子之口检验学生对“启示”的理解,我们的学生往往只能写“谢谢您当年对我的严格教育才有我的今天”“现在我终于明白了34年前您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您让我把那条大鲈鱼放回湖中,让我终身受益”之类留于表面,相对空洞的话语,这是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学情,我把“引导学生补充‘启示’内容”作为这题的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和鉴别,理解启示,从而达成预设目标。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篇2

师:咱们今天上的是哪一课呀?

生:钓鱼的启示。

师:好。咱们一起写一遍课题。你们写的课题和我写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啊?

生:您只写了“钓鱼”两个字。为什么呢?

师:问得好!我觉得这一课的课题最好就叫“钓鱼”。只要读了这篇文章, 哪怕是读了一遍, 也会把目光聚焦在最后那个启示上, 特别是父亲告诫“我”的话, 对吗?

生:对!

师:那干吗还要加上“启示”两个字?如果我编写这篇课文, 肯定就两个字“钓鱼”。甚至换一个字, 叫“放鱼”。什么道德的抉择, 什么是与非、对与错, 不就是个放不放鱼的问题吗?你们这么聪明的孩子, 都预习了课文, 如果我现在问你们课文带给你的启示, 我保证个个都会回答。我关心的是:每学一篇课文, 课文中那么多优美的词汇, 我们到底积累了多少。

二、多种方式学词语

师:下面, 我先向大家推荐几个词语。将来在作文当中、生活当中如果能用上它们, 就会显得有文采。比如说:“晚上银色的月光”, 我们不用“银色”, 换一个词, 可能是哪一个?

生:皎洁。

师:来, 一起写。 (师生同写)

师:同学们, 你们觉得我写的字怎么样?

生:好!

师:《论语》里有一个词, 叫“见贤思齐”, 就是见到好的就要学。我写得好, 下次再写的时候, 请大家先看我写, 然后再自己写, 好吗? (生齐说:好。) 把字写得大一点, 尽量写美观, 实在不美观, 也要写得工工整整。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哦!来, 再写一遍, 看谁写得工整、好看。 (生再写)

师:如果晚上月光不是那么明亮, 能不能用“皎洁”呀?

生:不能。

师:对, 那叫朦胧的月光。只有特别明亮的月光才用“皎洁”。再说一个词, 一般形容河水泛起了微微的小波浪, 书上有一个词来形容它, 叫什么?

生:波光粼粼。

师:对, 还有一个两个字的词, 课文中有, 有人知道吗?

生:涟漪。

师:好的。咱们一起写下来。 (师生同写)

师:现在大家做一个动作, 河里的涟漪。 (学生伸出手做轻微浮动的动作)

师:真好。没有一个同学做这个动作 (教师做波浪动作) , 那叫波浪。 (笑声。教师动作的幅度大一些) 这叫惊涛骇浪。 (笑声) 对了, 再做一个涟漪动作。 (学生做动作)

师:惊涛骇浪。 (学生做动作)

师:真聪明。还有一个词你们应该知道, “那条美丽的大鲈鱼, 它的鳃, 一张一合”, 一张一合, 有一个两个字的词表达这个动作, 是什么?

生:翕动。

师:好!写。 (师生同写)

师:请问鲈鱼的什么地方在翕动?

生:鳃。

师:谁能告诉我, 人有没有腮?

生:没有。 (笑声)

师: (指着自己的腮部) 那这里叫什么? (笑声)

生:腮帮子。 (笑声)

师:人到底有没有腮? (众说纷纭)

师:说有的对, 说没有的也对。为啥?第一, 人真的有腮———月字旁的腮;第二, 人的腮不像鱼的鳃一样, 会张开的。同学们, 把你们的腮翕动一下。 (笑声) 做不到吧?但人有一个器官可以翕动 (生插话:鼻子) , 对, 看我的鼻子 (师做鼻子翕动动作) , 看到没有?这叫翕动。 (大笑) 现在你们都可以用鼻子翕动一下, 两个鼻翼一鼓一收, 这就叫翕动。 (学生做鼻子翕动动作, 笑声不断。)

师:还有一个词, 很简单, 就是在是与非之间让你———

生:选择。

师:说“选择”, 大家会觉得有点通俗、平凡, 换一个词。

生:抉择。

师:真聪明!写。 (师生同写)

师:这一课, 我个人认为, 这四个词比较有学问, 好好用脑子记一记。说到“涟漪”就想想你做的小手势, 说到“翕动”就想想你刚才漂亮的小鼻子, “皎洁”不用说都能想到十五的月亮, 还会想到“床前明月光”, “抉择”就是选择。

师:文章中用“抉择”, 生活中尽量说“选择”。你跟妈妈去买菜, 是买萝卜还是买黄瓜, 你说:“妈妈你要慎重抉择啊!” (生笑) 妈妈会很生气:“这孩子, 怎么说话呢!” (生笑)

师: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自学生字的能力了。既然大家课前做了预习, 现在我们来听写。不过呢, 今天的听写可以“作弊”:我也在黑板上写, 你们可以对照一下。第一个词:得意。 (板书)

师:下一个:沮丧。 (师生同写)

师:理解的同学举手。 (少数人举手)

师:不理解的同学举手。 (多数人举手)

师: (生气状) 站起来!都站起来!站好!还有人笑!你们不理解这个词, 说明你们的课前准备做得非常差, 今晚罚你们回去在字典上查这个词, 把意思抄写一千遍! (生低头不语)

师:这里面有没有班干部? (一女生举手)

师:说说你的感受, 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难过吗?

生:难过。

师:但是敢不写吗?

生:不敢。

师:好了, 刚才开玩笑, 你们此刻的样子, 你们的心情, 就叫“沮丧”。都坐下, 刚才说的话是逗你们玩呢!哪能罚一千遍!十遍都不能罚, 否则老师就太缺少师德了!这也是一个是与非的抉择问题。在惩罚与鼓励学生之间, 我们老师也会慎重抉择。最后我选择的是不罚大家, 请问我的抉择是“是”还是“非”?

生:是! (笑声)

师:现在, 再问一次:理解“沮丧”的同学请举手! (全班举手)

师:真好!现在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沮丧”这个词, 画出来, 一起读读那句话。 (学生齐读)

师:真了不起!再读一遍。

生: (读)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设计师了。

三、感悟写法

师:现在我问大家一个比较难点儿的问题, 请问, “我”是不是由得意一下子就沮丧了?

生:不是。

师:现在再读课文, 请找到相关的句子或者找到一些关键的词语来说明作者是怎样由得意一步步转化为沮丧的。 (巡视指导)

师:你画的词是哪一个?

生:乞求。

师:来, 咱们一起写写这个词。 (师生同写)

师:“乞求”, 乞求什么?

生:目光。

师:乞求的目光来自于哪儿啊?

生:作者。

师:来自于作者的什么地方?

生:眼睛。 (笑声)

师:眼睛是表现乞求的。想想看, 当你乞求别人的时候是先出自嘴, 出自眼, 还是出自哪儿啊?

生:心。

师:对呀, 那现在我再问一句, 乞求的目光源自于哪里?

生:心!

师:那乞求表面上是目光的描写, 其实它是一种什么描写?

生:心理描写。

师:对了, 心理描写或者叫心情描写。再看前面, 还有一个, 当爸爸让“我”把鱼放进湖里的时候, “我”的反应———

生: (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急切”, 我们写下来。“急切”是来形容说话时的语调、语气, 但更是描写“我”说这句话时的什么?

生:心情。

师:“爸爸”后面是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为什么呢”后面是什么符号?

生:问号。

师:如果你胆子大, 可以把那个问号改成叹号;如果你胆子一般, 你在问号后面加个叹号;如果你胆子特别小, 你就保持问号。现在开始抉择。 (生阅读思考, 师巡视。)

师:哦, 你还是保持问号, 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好吗?

生1:爸爸!为什么?

师:好, 站着别动。加了一个叹号的举手。来, 你读一读这句话。

生2:爸爸!为什么?

师:好像没有读出来那个叹号。现在, 你暂时把我当爸爸, 好吗?不看书, 冲着我, 急切地说。

生2:爸爸!为什么?!

师:好!凡是加了一个叹号的, 拿起书来一起读。 (生齐读)

师:很多同学还不好意思了。现在, 眼前的这本书仿佛是爸爸的面孔, 再读。我先做个铺垫:孩子, 你得把鱼放回湖里去!

生: (齐) 爸爸!为什么?!

师:真好。改为叹号的请举手。现在, 你们都冲着我喊, 急切地喊。

生:爸爸!为什么!

师:多好啊, 这才叫急切。但是, “爸爸”后面那个叹号你们读得水平不够, 想不想知道绝招?

生:想!

师:那就是, 把第一个“爸”字读得重重的, 第二个“爸”字读得轻轻的, 甚至可以不读。“爸———爸!”读。

生:爸———爸! (笑声)

师:谁脸上有笑容, 就说明他没有焦急, 没有急切。再读!

生:爸———爸!

师:对, 声音是急切了, 但是呢, 没有读出一个11岁小孩子的天真。会撒娇吗?

生:不会。 (笑声)

师:哇, 才五年级就忘了撒娇了? (笑声) 会卖萌吗? (笑声)

师:也不会啊?这时候的“我”很焦急, 在爸爸面前完全可以暴露自己真实的情感, 对不对?

生:对。

师:这种情况下撒娇甚至有点赖皮都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女孩子, 更应该读好。 (笑声) 读。

生:“爸——爸!”

师:真好!全都坐下。刚才第一个女孩子不许坐。请问你现在是保持你的原状还是愿意把叹号加上或者把问号改成叹号?

生:保持原状。

师:好!我欣赏你的坚定。请坐。看, 这就是她的抉择, 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我说了, 问号不错, 加上叹号情感比较强烈, 改成叹号既表示急切, 还有一点儿淡淡的撒娇。读课文很有讲究的, 一定要把自己当成那个主人公, 就能读好了。来, 一起读黑板上的四个词。

生: (读) 得意、急切、乞求、沮丧。

师:看课文后的练习, 会填了吗?

生:会。

(生填词语)

四、感悟“启示”

师:看, 和我一起上课简单不? (简单) 作业都完成了。再问一个问题:看到大鲈鱼那么漂亮, 得意的仅仅是“我”吗?

生:不是。

师:谁还得意啊?

生:爸爸。

师:既然爸爸也得意, 可是面对“我”的沮丧, 面对“我”的急切, 面对“我”的乞求, “我”那伟大的老爸却表现得———

生:平静。

师:难道爸爸真的很平静吗?认为他真的平静的同学请举手。 (无人举手) 认为他语言平静、表情平静, 但是内心不平静的同学请举手。 (全部举手) 你们说他爸爸想不想放这条鱼?

生:不想。

师:是的, 不想放。多么漂亮的鱼啊, 又没人看见, 而且好不容易才钓到的。课文中有一个词, 就证明爸爸的心不平静。哪一个?

生:盯着。

师:现在我就是儿子, 你们就是父亲。爸爸, 你明明不想放, 还非得让我放, 还告诫我, 道德的抉择只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 但是, 实践起来却很难。你明明知道难, 为什么把这个难事让我来做?为什么非得放?

生:因为距离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这是最关键最关键的。甭管有没有人看到, 离规定的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别说差两个小时, 就是差两分钟, 你钓上来了, 放还是不放?

生:放!

师:如果不放就是违反了———

生:规定!

师:那亲爱的爸爸, 您在遵守这个规定的时候心里高兴吗?

生:不高兴。 (笑声)

师:不高兴你还遵守啊? (笑声)

生:高兴。 (笑声)

师:其实说高兴对, 说不高兴也对。请从课文中找到父亲告诫“我”的话。读。

生: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放了肯定不高兴, 谁也不舍得把心爱的东西放掉。但是他又非常高兴, 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通过这次放掉鲈鱼能教给儿子一些道理。

师:对, 放掉鲈鱼能教育自己的儿子, 当然高兴。结果, 儿子34年以后成为一个杰出的什么人物?

生:建筑设计师。

师:更重要的是, 他自己做了一件对的事。在是与非的抉择上, 父亲的抉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生:正确的。

师:对, 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 父亲宁可忍受一点当时的不高兴或者痛苦, 也要为整个人生道德的抉择选择正确的方向, 包括他自己和他的儿子。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当中比比皆是。如果你愿意, 今天晚上回家以后, 就和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讨论讨论是与非, 对与错, 诚实与虚假之间到底该如何抉择。如果讨论不清楚, 没关系, 请你尊重他们的抉择。好了, 同学们, 下课时间已经超过了2分钟, 我在下课与拖堂之间的抉择上发生了错误, 大家能原谅我吗?

生:能!

师:多好的抉择!谢谢同学们!再见!

【评析】

听赵老师的课, 让我想起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的评价:“究字内精微, 求字外磅礴。”我认为这10个字, 可以总体概括赵老师的这节课。

“字外磅礴”, 首先体现在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就是要掌握文章的“精、气、神”, 尤其是对文章“神”的把握。本篇文章的文眼就是“抉择”, 是文章的“神”之所在。赵老师也是围绕这个词来进行整堂课的整体架构, 所以显得纵横开阖, 大气磅礴。

其次, “字外磅礴”体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上, 赵老师真正做到了把人当做人。赵老师把自己当做人, 把学生看做正在成长中的人, 该主体的放手主体, 该主导的大胆主导, 同时以真正的谦和与尊重面对学生, 甚至可以跟学生天真烂漫地开玩笑, 语言幽默, 妙趣横生, 课堂上的交流体现出一种真情的互动, 体现着“真教、真扶、培养真人”。

赵老师的磅礴之气, 还体现在他能大胆地营造教学冲突, 通过冲突激活思维, 展开综合语文训练。他善于在不知不觉中跟学生“作对”, 如, 人有没有腮 (鳃) , 父亲想不想放鱼, 放鱼后高兴还是不高兴等等。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 获得了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

《永远的歌声》(第二课时教案) 篇3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第三部分(第11至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 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等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教育。

3. 从词语的替换对比明白用词的准确更利于表达真实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复习

1. 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回顾上节课学生质疑的问题,引入新课。

品读课文,感受“歌声”之情

(一)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1.(课件出示问题)默读思考,在整件事的叙述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2.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朗读。

句子一:“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

①指名读,找出描写二牛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拽住”你会用哪个词替换?体会二牛的急切。

②听了二牛的话,“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什么?真的有狼吗?从课文哪里可看出?

③抓住“马上、立即 、使劲”等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为了老师不顾危险毫不犹豫的态度,以及对老师真诚的爱。

句子二:“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①用“△”标出“我们”捉鱼动作的词语。

②抓住“摸呀,捉呀,追呀,堵哇”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我们”捉鱼的画面,体会抓鱼的快乐及对老师的爱。

句子三:“我们兴高采烈……老师、大人和同学。”

①用“○”标出描写“我们”神态的词语。

②“我们”高兴时会想些什么?(用感情朗读)

句子四:“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

①“我们”为什么会遭到责骂?想象责骂的情景。

②用△画出写“我们”动作的词,用○标出写“我们”心情变化的词。

③“我们”为什么委屈?

④“献”可以换哪个字,从这个字你感受到什么?

⑤老师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激动、高兴、欣慰、心疼、担忧)

过渡 :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让学生不顾危险去为她挖药呢?(引入2-5自然段的学习。)

(二)感受老师的好。学习2-5自然段。

1. 课件出示问题:用线画出写老师好的句子。哪个句子是概括描写老师的好,哪些句子是具体写老师的好,这些句子分别表现老师哪方面的好?

2.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①课件出示反映老师好的句子,分别指导。重点通过“荒凉破旧”和“从城里来”反映老师有爱心。

②从老师模样好、嗓音好、有知识、有爱心方面总结老师“样样好”。

3. 如果你有这样的老师,你会有什么感觉?(自豪、敬佩、骄傲)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回顾全文,畅谈收获

1. 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2. 既然以歌声为题,我们还可以怎样的方式开头呢?

3.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理念:

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了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语文课堂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相符,还要完成情感教育,就要从备课中体现。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

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以读为主,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读文来达到预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1)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流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发现美。

二、以读为本感受美。

1、品读“钓鱼”。

(1)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描写景色的句子。环境怎样?(和谐的氛围,“我”钓鱼时的愉悦心情)

2、找一找作者是如何钓鱼的句子。(体会钓鱼的不易)“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带着惊讶的语气来读)

3、我和父亲钓到鱼时心情怎样。(得意)

2、研读“放鱼”。

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接下来又要发生什么事呢?(1)分角色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

(2)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

①生说难题。

②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引导学生理解: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此时,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爸爸的坚定,从哪儿看出?

师引导学生理解: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也只得孩子去做,这是做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声“孩子”之称,充满了父亲温柔和深情。

③“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a“乞求的目光”扩展理解。

b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放鱼?

(1)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2)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3)乞求(换词加以理解)

(4)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3、理解感悟升华美。

过渡语:34年后,作者成了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与他十一岁时的钓鱼经历有关系吗?从哪件事中小小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1)、(课件显示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名读)

(2)、这诱惑人的“鱼”到底指什么,先看看课文,这条鱼对我有什么诱惑?(板书:诱惑)(学生默读)

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哪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一点好处的事。

(3)、这些都是这条鱼对我的诱惑,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诱惑人的“鱼”,真的是这条大鲈鱼出现在我的面前吗?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想,会是什么?联系具体的事例来说。

设计意图: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以简洁的语言说明了34年前的那个夜晚的“钓鱼事件”给“我”一生带来的重要影响,点明了中心和主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件小小的事情,都会给他的成长留小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孩子的教育中,坚持道德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四、联系生活,指导行为。

你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

(1)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 你:——————————————————————————

(2)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3)除了以上所列举的事例外,你还经历过哪些诱惑,你是怎么处理的?(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升华

1、我送给大家几句名言。

课件出示名言:(齐读)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法)孟德斯鸠

非常的境遇可以显示出非常的气节。-----------(英国)莎士比亚

2、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受到了哪些启示呢?请写在自己的摘录本上。哪些语句让你受到启示,也一并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遵守道德

抵挡诱惑

一、情景导入发现美。

1. 请欣赏一组美图。2。景色怎样?3。在这宁静的夜晚,和谐的氛围中发生了什么事?接着学第十三课。板题,齐读题。

二、以读为本感受美。

1. 刚才我们欣赏了美景,我们赶紧到文中找一找相应的句子吧!这么美的句子,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啊!(指导用愉悦,缓慢语速读)

2. 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怎样?小作者的心情呢?父子俩在干啥? 3.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找出钓鱼的句子。(1)从钓鱼过程你能体会到什么?(2)他钓到怎样的一条鱼?文中有具体的描写。这一句我们要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啊?(惊讶,高兴)

4. 作者心情如何?

5.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如果你钓到这条大鱼,让你放了,你愿意吗? 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接下来又要发生什么事呢?

1.分角色读4-9段.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难题是啥?为啥要放?B.“我”愿意吗?父亲一开始舍得吗?父亲的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放”

父亲带头让儿子做一个遵守道德的人。

过渡语:一晃34年过去,当年钓鱼的那个小毛孩也成了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者,这与他十一岁时时钓鱼经历有关吗?小作者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结:是呀,在他父亲的严格教育下,小作者时时处处遵守道德,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所要学习的。十八大后,国家反腐力度加大打出了许多贪官污吏,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们是来者不拒,只怕你不送,不怕我不收啊。终究个个身陷囹圄。老师希望你们长大后个个都做遵守道德的人。

三、理解感悟升华美。1你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是怎样做的? 比如说: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认读、认真书写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初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 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五、教师总结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设计者:陈香兰 教学目的: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学会什么?

二、答疑:

导:就从某的问题入手学课文。这个问题学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板书)时说出来的吗?作者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导: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2、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诱惑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板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 ?谁跟他的意见一样?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1、“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总结: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3、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父亲 我钓 鱼 得意

放 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 示 严格教育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篇7

1.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并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2.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课文的语言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内化、活用课文语言。

3.通过品读,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体会“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课件 沙漠的图片 课文的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生齐读课题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生说,师板书:让沙漠变成绿洲)这是多么美好的心愿啊!小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森林对人们到底有哪些好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阅读课文。

3.打开书,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心愿?(指名说,齐读。)

4.云雀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呢,那是因为它懂得了一个道理。用这里的一句话说,那就是——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生说这句话并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用

1.精读二至四自然段

(1)他们先飞到了哪儿呢?指名说。我们也跟着去看看吧!

(2)出示:沙漠漫天飞舞图,他们看到了什么?“漫天飞舞”是什么样子?谁来描述一下。

(3)小云雀喜欢这里吗?它是怎么说的?谁能读好小云雀说的话?

(4)小云雀的妈妈听了后心里怎样?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出示对比图片)谁能带着“心疼”的语气来读读小云雀妈妈说的话。结合理解“贫瘠”。

(5)这里说森林有什么作用呢?

师小结:森林可以保护土地(板书:保护土地)说明——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2.学习第五至十自然段

过渡:他们又飞呀飞,飞到了——(生说)(出示大河图)。

(1)看看屏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自由读一读,指名读,河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理解“咆哮”。

(3)想象一下,当洪水来临之时,我们的家园会是什么样子?小云雀看到这咆哮的河水心里非常的——指名说(害怕)。

(4)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就是:(指名说)比较句子,说说好处。

师小结:如果没有森林水库,许多地区将发生水灾,大面积的农田、村庄都会淹没在洪水之中,看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3.学习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他们继续飞呀飞,觉得又累又热,就——(生齐说)。

(2)看大屏幕,他们居住的那片森林,(出示森林图)他们家怎么样?这是什么原因?

(3)原来,森林还是个空调器,空调器有什么作用?(冬暖夏凉,能够调节气温。)(板书:调节气温)

(4)所以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拓展延伸,再次强调森林的重要性

1.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森林的作用有——(手指板书,生齐说)其实,森林的作用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即使森林再宝贵,经过人们的乱砍滥伐之后,就会失去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周边只会是漫天飞舞的沙漠,洪水泛滥成灾,人们不能快乐安定的生活。所以小云雀会产生“让沙漠变成绿洲”的愿望,这也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3.同学们将会为实现自己的心愿做些什么呢?(讨论)

四、总结

1.总结:今天我们和小云雀一起在云雀妈妈的带领下找到了森林重要的答案,老师相信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好身边的环境。

(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引导。)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案 篇8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正确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联系实际,受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4、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运用细节描写及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从而受到“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建议: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受到启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重点,教学中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立足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再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的平凡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 篇章。切忌“标签式”的空洞说教。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2、引导学生读有关诚信的文章。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3、回忆或收集生活中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4、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吗?(学生交流)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条名言——(多媒体显现)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自由读、齐读这段话)。

3、读了这段话,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质疑。)

4、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课题——13、钓鱼的启示(板书),(学生齐读课题)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课文哪个自然段直接点出了这个词?(第11段)投影出示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齐读该段。师问: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5、小结,导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是啊,三十四年前的那次钓鱼与以往有何不同?为什么会给作者以终生的启示?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34年前那个不同寻常的夜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吧,要求把字音读准确,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可以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一下: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对学生读书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随即指导点拨,对于难读的句子,老师可范读,指名读,让学生读通、读对。

(2)投影出示:(检查学生的认读、书写及词义的理解情况)

鱼饵涟漪(读时理解)挣扎操纵小心翼翼

鱼鳃翕动(文中理解)皎洁鲈鱼筋疲力尽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我”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简要概括)

(2)在概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层次——先写“我”钓到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特别惊喜;接着写父亲态度坚决地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依依不舍甚至有些沮丧;最后写这件事让“我”得到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三、深入文本,品析词句。

(学习钓鱼部分)

1、请同学们先用心默读1——3段,看你能否读出这次钓鱼与以往有何不同?三十四年过去了,哪些情景一直令作者难以忘怀?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总结这次钓鱼与以往的不同:钓到了以前从没见到过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这真是出乎作者意料之外的惊喜。再以“哪些情景令作者终生难忘”这一问题引出重点段第3段的学习。)(投影出示第3段)

(1)、指名读、自由读。“这是一条怎样诱惑人的鱼?”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描述。

(2)此时作者和父亲的.心情怎样?(惊喜、得意、兴奋)

(3)这种惊喜、得意的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词句体会写法)

a、直接表达内心活动,如:“啊,好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

b、用月夜的描写衬托高兴的心情,如;“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c、“我”钓鱼的动作及鱼儿挣扎的情景刻画极为细腻,如:“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迅速拉上岸、得意地欣赏”;“鱼儿不停地甩动鱼尾并跳跃着,在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出不少水花……”进一步体现了作者此时惊喜的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假如你就是作者,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此时兴奋的心情呢?(先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可自己边品味边读,可同桌互相读,可小组成员齐读;再指名读,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或范读、领读。最后齐读。)

3、教师小结

在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喜出望外地钓到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当时那一美好的情景,令作者回味无穷。

接下来又发生了与以往钓鱼怎样不同的事情呢?请课下仔细品读第二部分——放鱼。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1——3段中优美句子,并尝试背诵积累。

钓鱼的启示教案 篇9

(第2课时)

一、设计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要求,运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抓重点词句、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结合生活读懂课文,并从中受到教育。一句话:重朗读,重品味,重合作,重探究,构建探索型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说:

《钓鱼的启示》原本是人教版的课文,现在它也收录在课标版实验版的教科书里,由此可见其代表性。《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全文分为钓鱼、放鱼、启示三部分,重难点在“启示”部分,其说教味比较浓,稍有不慎,很可能上成品德课。

三、学情分析: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十一岁的钓鱼一事讲到三十四年后的启示,时间跨度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距离;尤其是作为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三十四年后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小学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积淀,难度较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文本信息,练习表达,进行口语的交际;抓重点词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抓重点词句、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结合生活读懂课文;诵读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字后面的意思和情感。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引起情感共鸣,并从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准备:

继续预习课文,感情读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和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七、教具准备: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一起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2、听写词语,检查复习的效果:

诱惑

告诫

捕捞

不容争辩

沮丧

急切

得意

依依不舍

3、出示词语,订正;发现红色词语,是描写情感词语的规律;结合文章的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完成61页的填空练习。

(二)感知整体,归纳主要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PPT 中的词语提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提示语句:34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和父亲_______________,钓到一条_______________,我十分_______________。而就在这时父亲却发现_______________,要求我把_______________,我特别_______________。但是这件事情却使我获得了_______________,为此我深深地感谢父亲。

(三)转换角色,教学“放鱼”部分:

1、找到描写我放掉鱼的语句,标注重点的词语,体会“我”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3、默读 3——9自然段,标画出 “我”不愿放掉鱼的原因,从而体会我放鱼时的“依依不舍”。

4、围绕 “不容争辩”,学习父亲坚决放鱼的原因。

5、出示有关捕鱼的法规,体会父亲的对孩子的教育。

6、利用“我”不愿放掉鱼的原因,创设角色转化的氛围,形成师生的对话。

7、再读父子的对话,体会“我”复杂的心情。小结过渡:你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延伸:父母和老师对自己严格的爱的教育。)那我呢,我又从父亲的教导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学习“启示”部分:

1、范读“启示”部分的文段。学生听老师读文段,找找看,“我”从父亲哪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用横线划出来。

2、出示句子: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思考: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里的“是”指什么? “非”又指什么? 从哪里看出实践起来很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点评,并进行引导。(结合四年级学过的课文《中奖那天》引导学生说话)

4、是啊,真的向父亲所说的那样,在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许多道德的抉择问题吗?作者遇到过吗?再读课文,找一找这样的语句。

5、人总有太多欲望了,会面对无数的诱惑,作者在回顾他34年来的人生经历,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 出示语句: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6、请学生读句子,提出问题。为什么“鱼”会有引号,诱惑人的“鱼”指什么?

7、举事例,明确诱惑人的“鱼”的内涵。

8、创设语境,进行接读练习:

是啊,在“我”的人生旅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像大鲈鱼一样诱惑的“鱼”。

当我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拿到100分的考卷,却发现老师没有改出我的错题时,我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于是毅然的。

当我交出第一份设计图纸是时,有著名的设计师希望用大价钱将我的设计,变成他的设计,我会想起父亲的告诫:,于是毅然的。

当我成为著名的设计师后,有人用地位和我交换建筑的质量,我会想起父亲的告诫:,于是毅然的。

小结:34年了,我在父亲严格教育下,抵制了人生中一次次的诱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成为了一个正直、善良、有道德有用的人。用自己的行为一次一次的践行着父亲的教导。

(五)在情境中练笔:

34年后,又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刚刚拿到设计的大奖,有一次见到的父亲。回想起当年钓鱼的情景,父子又展开了一段有意思的对话:

父亲高兴地说:

。“我”深情地说:。

(六)总结升华:

1、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诱惑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要做一个诚实的、有道德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学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们此时此刻,一定激动万分,2、现在,让我们来齐读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一句话: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结语:作者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从父亲身上获得了深刻的启示,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本书,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勤于收集名言,从中得到启示,并付诸行动,笑对自己的人生。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对你有启示的语句。

2、收集整理道德方面的格言。

(八)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放(是)—————————不放(非)

《钓鱼的启示》带给我的启示 篇10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前4天检查我们班1分都没扣,我不禁沾沾自喜。星期五早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比往常提前到班检查卫生。教室里书声琅琅,地面干净整洁,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微笑。我时不时看表,7:40,7:49……临近检查的时间了,班长胡冰燕照例向我请示:“王老师,时间到了,我要去检查卫生了。”我微笑着点点头,说:“快去吧!这次咱班一定能得第一。”“嗯,我也有信心!”胡冰燕自信地笑着回答。

胡冰燕这个班长是我刚接手五年级时,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她学习成绩优异,做事认真,善良正直,一直受好评。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她全票当选。看着胡冰燕远去的背影,我想赶快再检查检查。突然,我发现对着门口的胡杨课桌下不知什么时候掉下一片纸。我急忙走过去准备捡起,这时教室门开了,胡冰燕带着学生会干部进来了。我忙笑脸相迎,试图吸引他们的视线,但那张纸太显眼,胡冰燕已经看见了。她犹豫了一下,慢慢走过去。我急中生智,疾步上前,一边用脚踩住纸,一边笑着说:“冰燕,快领着学生会干部去教室后面看看。”

“老师……”看着冰燕诧异的眼神,我急忙给她使眼色。“王老师,你脚下有纸。”六年级的学生会干部胡莉小声地说。我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起来,原来那张纸我没有完全踩住,还露出一点。“这是胡杨读书时不小心从书里掉出来的,这次不算吧,好吗?”我恳求道。“可按学校卫生评比规定,这是要扣分的。”胡莉毫不留情地回答。我把无助的目光投向冰燕,她似乎也很无奈,轻轻地在记分簿上扣了0.1分。

在我的惴惴不安中,评比结果出来了,我班因这0.1分之差再次名落孙山。班级总结会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指责胡冰燕没有集体主义精神,不爱护班级荣誉。我也沉着脸。

胡冰燕呆呆地坐在位上,一句话也不说,紧咬着嘴唇,泪在眼眶里打转。“把她的班长撤了吧!”不知谁说了一句,“对!这样的班长应该撤!”一些学生纷纷响应。我犹豫一下正准备说话时,胡冰燕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委屈,一下子站起身来大声哭着说:“王老师,我一直敬佩您,喜欢上您的课。昨天咱们刚学过《钓鱼的启示》,您在课堂上说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您让我们像文中的作者一样,从小要有与不良风气斗争的勇气。不错,我是咱班的班长,但我更是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怎么能徇私枉法,做出违背规定的事呢?如果您也觉得我当班长不合格,那么我愿意辞去不干!”

一席话,有理有据,慷慨激昂,顿时令我瞠目结舌,羞愧难当,也令同学们哑口无言。是呀,课堂上我教导学生做人要正直无私,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课下我却让学生弄虚作假,这是什么行为?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大声地说:“胡冰燕同学说得很对,老师很佩服!”同学们会意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学相长,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确也会有错,学生的教育让我印象深刻。简单的一篇课文看似学完了,可真正的“钓鱼的启示”却是通过这件小事体现出来的。

钓鱼的启示教案 篇11

1.会认“鲈、饵”等11个字,会写“捞、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不容争辩、鱼鳃”等词。

2.朗读与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收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到的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p61第2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名言,揭示课题

1.出示名言: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詹姆斯﹒兰费蒂斯 2.生读名言

3.詹姆斯﹒兰费蒂斯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在十一岁时,一次钓鱼的经历让他牢记了三十四年,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他的故事——《钓鱼的启示》(板书:注意“钓”与“钩”字的区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字词(指名读——强调“筋疲力尽”“沮丧”——齐读两词)鱼饵、鱼鳃、筋疲力尽、翕动 争辩、沮丧、乞求、依依不舍 诱惑、抉择、告诫、启示

3.结合课题,说一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4.“钓鱼、放鱼、启示”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5.根据板书,加上时间、人物、地点,就能把课文内容连起来说完整了。

(二)默读课文,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1.那么作者在钓鱼、放鱼、获得启示过程中,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你默读课文,全出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要求:(1)先自己默读课文,圈心情变化的词句。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补充完整。2.生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得意——急切——大声争辩,哭出了声——乞求——依依不舍——感激 “得意”是作者钓鱼时的心情,“急切——大声争辩,哭出了声——乞求——依依不舍”都是放鱼的心情,文中说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那我们就可以概括成(沮丧和依依不舍),那么作者得到启示后的心情是(感激)(板书:得意——沮丧、依依不舍——感激)

三、研究 “钓鱼”,体“得意”之情

1.现在我们一起跟作者去钓鱼,研究一下作者为什么得意,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请你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感受。2.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作者为什么得意?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1)鱼来之不易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过了好长时间”“一定”看出作者等了好长时间鱼终于上钩了,他很得意。评:你关注了钓鱼等待的时间久,还有哪句话体现了钓到鱼时间久? *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等”“筋疲力尽”读出作者等的时间久,钓鱼很不容易。“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力气都没有了)

评:果然是够久的。那么作者从开始钓鱼一直到钓到鱼,究竟过了多长时间呢?请你联系上下文看看。(晚霞辉映——晚上十点)

小结: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钓到鱼,说明钓鱼是(不容易的),的确值得得意。还有哪句话让你有感受的?

*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小心翼翼”、“一收一放”钓鱼的动作中也体会到了钓鱼的不容易,作者生怕鱼逃走。评:钓鱼的动作中发现了鱼来之不易。请你读出作者的小心翼翼。(指名读)小结:正是因为鱼来之不易,所以作者得意。(板书:鱼来之不易)(2)鱼又大又漂亮

还有哪句话让你有感受的?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鲈鱼又大又漂亮,而且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所以作者很得意。评:第一次钓到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内心是?请你带着惊喜读。(指名读——齐读)小结: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是好不容易才钓到的,所以作者很(得意)(板书:又大又漂亮)

4.朗读: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条鲈鱼,感受作者的得意。

四、小结

钓鱼的启示教案 篇12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释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钓鱼的启示

你们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关键?那“启示”是什么意思呢?(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启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二、抓“启示”的句子。

1、通过钓鱼这件事,作者又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吧!

2、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呢?

a、课件出示: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b、你们都觉得这句话是钓鱼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

板书:是 非

你认为“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就是对的,怎样做就是错?板书:放 不放

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作者与父亲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意见是什么?

板书:父亲 “我”

找启示的句子,目的是解决两点,一是通过找反义词让学生是与非的意思;二是在学生对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明白我和父亲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三、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1、为什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能找见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

课件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阳光下轻轻翕动着。

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能把作者这种得意的神情读出来吗?

2、同学们,从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舍不得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3、交流,谈理由,并引导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指导读。

4、出示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5、师:发现了吗?你们找得这些句子,有的是描写作者的(生补充:语言、神态、动作)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快速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板书:(得意)――(急切)――(伤心)――(乞求)――(依依不舍)

6、师:(指板书)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鲈鱼时的“得意”,到父亲要求放掉鲈鱼时的急切、伤心,以至到舍不得放掉鲈鱼时的乞求,依依不舍,心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

7、我们看到作者对这条大鲈鱼实在是太喜爱了,但因为喜爱就能占为己有吗?为什么?(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来两个小时)

8、师:这就是道德的抉择,面对这样一条诱人的大鲈鱼,只是放与不放的问题,可作者做起来却很难,作者不想放,不愿意放,而父亲却――(坚持要“我”放),老师相信你们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9、再次出示启示的句子齐读。

10、从哪儿看出父亲坚持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a、引导抓词体会“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体会到父亲的坚决。

b、指导读好父亲的话

c、那么,你们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也舍不得放,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抉择),但父亲最终选择的还是“放”。

(2)、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引导理解:不容争辩

看插图想象:父亲会“不容争辩”地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11、师:孩子们,此时老师心中有一个疑问,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到处都静悄悄的,除了天知、地知、父亲知,“我”知外,根本再也没有人知道“我”没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可父亲却坚决让“我”放掉鲈鱼,这是不是不爱我呢?(生谈)

12、师:这就是爱,他不是溺爱,而是一种严厉的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道德实践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在作者11岁的人生旅途中,父亲给他上了一堂道德课,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是在人生旅途中,作者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的“鱼”。面对这诱惑人的“鱼”,大家猜猜作者会怎样做呢?

课件出示:

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个加引号的“鱼”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儿有两种答案供同学们选择:

(1)、捕捞指作者到诱人的大鲈鱼。( )

(2)、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

师:作者之所以在面临道德抉择时是非分明,一切都因为――

出示父亲的话(生读):作者也深深明白:是父亲让作者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作者后来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

课件出示(生读):

一个人要是从小……力量。

通过找具体的句子,使学生明白我之所以不放鱼的原因和父亲坚持要放鱼的做法是正确的,让学生对是与非有进一步的理解,明白文中的“我”做法错在哪里。

四、德育渗透

1、师: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

~、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你会怎样做?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怎样做?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你或怎样做?

2、师:听着你们的回答,老师看到了你们在道德面前,是非分明的表现,这就是《钓鱼的启示》一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澎湃着千言万语,那你就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3、交流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法国著名数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这句话吧!

出示 :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得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也让我们记住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这句话吧!

出示: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

《钓鱼的启示》名师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沮丧、诱惑、实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生会有许多经历,有的经历却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教训。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相信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后,也会有不少收获。(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多拼读两遍。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4、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 4

2、认清字形。

3、理解词语。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情概括出来?(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不到规定可以捕捞的时间,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我”感到十分沮丧。三十四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性。)

2、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主要讲“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并从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

(课文第1至第9自然段写“钓鱼”的内容;第10、11自然段写“启示”的内容。)

3、朗读“钓鱼”部分,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钓鱼的过程的。(“钓鱼”的过程: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过了好长时间,“我”钓到了一条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因为离允许捕捞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

4、朗读“启示”部分,画出“我”得到的启示,并读一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5、阅读课文,整合课文内容。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钓鱼的启示》”,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内容,朗读导入

1、指名朗读“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钓鱼”“启示”两部分内容。

/ 4

二、自读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1、默读课文,画出有疑问的地方。预设:

违反规定钓到一条鱼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既然儿子喜欢为什么父亲还要求儿子放回去?

规定是由人制定的,也是由人来执行的,开放的时间无非是个人定的界限,为什么非要遵守呢?

既然能够钓鱼,在哪个时间钓到鱼有什么区别吗? 为什么说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是严格的教育?

2、看得出,同学们的问题是经过思考后提出的,有思考才是真正的学习。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深入学习课文。

三、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1、分析研究“父亲”的言行。

“父亲”在这件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了解“父亲”这个人物。在“我”正得意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时,“父亲”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们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父亲为什么看时间?“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会想些什么? 预设:

父亲看时间,说明他对开放捕捞的时间很重视。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能是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父亲也舍不得把它放掉,他盯了好一会儿,也许是父亲也在经历着道德的考验:放,还是拿走。

父亲最终作出了什么决定?(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出示一组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

/ 4

(“得”字体现了父亲的不容争辩、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的态度。)父亲明明看出“我”特别兴奋,为什么还一定要让“我”把鱼放回去,他是不是不爱“我”呢?

(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道德实践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通人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至第9自然段,体会父亲对“我”教育的严格。

2、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分析研究“我”的言行。

(1)文中,“我”的心情随着事情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出示填空,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我”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得意→急切、不理解→委屈、难受→侥幸、乞求→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

3、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

要懂得父亲当初对他的教育实在不容易,花了几十年的时间。

他后来能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也是与父亲从小对他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四、回顾总结,领会道理

1、父亲告诫“我”的话,含义深刻,你读后是怎么想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就如同课文中所讲的,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才是正确的。但要真的理解并能自觉做到很难,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2、假如你以后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打算怎么办?(学生经过学习后,根据个人理解发言。)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钓鱼的启示》”,一起来闯关吧!

上一篇:常州地税:打造“党建一站通”品牌以党建引领地税事业新发展下一篇:K30试验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