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swot分析

2024-05-27

联想的swot分析(共8篇)

联想的swot分析 篇1

1.联想手机的竞争优势

(1)联想手机能借助联想集团的品牌优势,用户对联想手机“高科技”和“服务”有一定的认同,品牌的认知度在渠道终端已基本建立,渠道终端对联想的未来有高度的信赖感;

(2)产品自主研发逐渐形成主流,并形成了几个稳定的开发平台:提供了成本及性价比较优的产品,有了比较优势竞争的保障;

目前联想移动的研发中心有北京研究院、上海研发中J心和厦门研发中心,并在此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形成了6811, 6620和PV+等几大比较稳定的开发平台,2004年第一财季联想移动首次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就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80%都是自主研发的,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并摆脱了贴牌机受制于人的局面,为联想移动以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彩屏机产品线的丰富,适应了市场的主流需求,没有旧机型的包袱,渠道库存良性;

(4)集团核心竞争力的移植和借助集团的管理、运作平台;集团公司有较好的大客户基础(运营商/集团客户/媒介关系等)

借助联想集团的整体优势,联想移动在成立初期就有了一个非常高的起点,联想集团的管理经验、企业文化等等很多东西快速的融入联想移动,避免了新公司成立初期摸索的过程。集团把手机业务作为重点发展的业务,在资源(包括资金、损益、关联性人才)上重点保障它的快速成长。

2.联想手机的竞争劣势

(1)店面的覆盖面和产能不够,店面控制力度不强;终端资源利用分散,还没将终端资源提升到整合利用的高度。

联想手机目前的店面覆盖率和核心店单店产能都不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是覆盖至地级市或一、二级市场,在三、四级市场联想手机的覆盖率远远低于国内同行及国外的行业巨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在一二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三四级市场成为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国产手机的“福地”,而联想手机的低价机型不能很好的挺进这部分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争夺市场份额的进度。

(2)渠道忠诚度不够、渠道能力薄弱,无论是渠道产能,还是进入率和覆盖率都还不够。

联想移动在进入手机市场初期由于在市场操作及政策制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保价政策及尾货处理等方面严重与目前国内厂家实施的政策脱节,从而使已经习惯了国产手机厂家“保姆式”管理的渠道不能适应联想移动的运作程序,对渠道造成一定的伤害。

目前国内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国外品牌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积极调整渠道策略,通过推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及加大渠道的利润空间,加强了对渠道的掌控能力。同时由于手机行业相对于别的行业的高利润,诱使新的厂商不断加入,从而导致目前国内市场有40个左右的手机品牌上千种型号,产品相对于渠道来说使非常富裕的,好的渠道成为稀缺资源。联想手机目前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势能,在国内只属于二流品牌,对行业核心渠道没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渠道的忠诚度和产能都不高。

(3)品牌定位不清晰集中,拉动力弱、认知率和指名率低。

联想手机品牌具体演绎:联想手机全心全意为您演绎充满新鲜思维、展现真我的时尚生活,通过易用的联想手机及关怀无处不在的销售服务体系,您将真正看到、听到、并感受到联想手机所带来的激情、活力和心灵的自由。联想手机定位于行业中高端,并且借助联想电脑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高科技、时尚、创新”力图开辟高端市场,但在推出高端产品ET系列及9系列后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运作,从而使联想移动最有优势的高端产品始终处于不瘟不火的状况,给多普达、TCL等以发展高端产品的时机。

(4)省级营销能力不足:销售队伍的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在成型的规划下,执行力不高,营销队伍的素质与“狼带狮子共舞”(协同渠道的顾问式营销)的战略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5)售后服务的滞后性及售后机制制定的不合理性已经严重影响了业务的发展。

联想手机的售后渠道是依托第三方,在售后人员管理、技术培训和设施投入等方面全国的情况参差不齐,加上前期贴牌机较多,在换机、配件供应等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所以联想手机的售后滞后性较大,有时甚至会出现一部机器维修一个多月或反复维修的情况,从而导致消费者的不满。另外,联想手机在售后制度制定方面过于严格,如换机、配件更新规范等方面,再加上售后网点布局不合理,从而导致代理商的不满,对销售业务的开展人为的形成了障碍。

3.联想手机面临的机遇

(1)手机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中国手机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容量每年都保持在7000万台左右;目前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还很低,离“十五”规划所确定的我国移动电话30%普及率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离发达国家70%-80%的普及率相差更远.随着电话普及率的提高,国内潜在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行业竞争者在数量上放缓

为了防止产量过剩,国家对手机业进行限制,禁止向更多的制造商发放许可证,鼓励企业进行并购。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过度竞争的情况。

手机行业属于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较大的行业,1998年国家5号文件的出台对国产手机的成长起到巨大的保护作用,同时也约束了国外手机行业巨头在中国的扩展脚步,国外品牌要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必须取得牌照,所以他们不得不采取和国内企业合资的方式来间接进入。如早期诺基亚和首信合资、三星挂靠科键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国产手机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到目前为止,信息产业部一共颁发了49张牌照。在这些牌照中,GSM手机牌照发给了13家合资企业和17家国内企业,而CDMA的19张牌照中,除了摩托罗拉一家外资企业外,其余全都颁给了国内企业。从1999年起,信息产业部就停止对外资手机生产牌照的发放,除了严格控制了外国移动通信产品的进口外,还规定目前外资企业的手机规定至少要出口的比例。联想手机目前拥有GSM和CDMA两张牌照,国家对手机新进入者的限制可以减轻联想手机的竞争压力。

(3)行业新的营销竞争力正处于探索阶段,同行们在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方面,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营销竞争力,都回归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开始新一轮的探索。

目前手机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战、广告战、人海战等低层次的竞争转到手机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各个手机企业都在重新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营销竞争力。3G标准的竞争将是下一轮竞争的焦点,但目前国家的3G标准政策尚不明朗,所有的手机生产厂家在3G面前是平等的。联想移动早就开始了对3G手机的研发,目前联想的ET960就是融合了3G特点的产品,一旦标准制定,联想移动就会迅速切入,取得先机。

(4)细分市场愈趋明显、数量区隔不断增加,留下了进入的市场空间

目前手机市场的市场细分日益明显,手机生产厂家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针对各细分市场推出了相应的手机产品。如针对商务人士的商务手机、针对老年人的免提手机,针对女士的香水手机等。联想移动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了细分,推出了针对学生的“真我系列”、针对时尚人士的“数码系列”、针对商务人士的“智慧系列”等产品,很好的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联想手机面临的威胁

(1)细分市场日趋严重,对整合营销能力在“速度”和“组合”方面提出了挑战

细分市场增多用户整体趋于年轻化,品牌忠诚度降低,购买行为受产品和营销影响很大,对个性的、动态的营销策略要求增加。细分市场的多元化对联想手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目前联想移动无论在终端建设、广告支持、人员数量还是在研发实力、渠道创新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整合营销能力较差,市场细分的趋势越明显对联想手机的威胁越大。

(2)手机渠道库存增大,随时有价格战爆发,使得手机市场运作难度增大

在2000多万的库存积压手机中,国产品牌手机占据65%的份额。与目前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销量份额形成了明显的反差。随着手机行业竞争的加剧,库存积压还有扩大的趋势,各手机厂家面对大量的库存,必须出清以便腾出资金用于再生产,价格战是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

联想移动虽然不存在大量的库存积压,但在市场竞争中同样面临价格战的压力,因为在别的品牌降价的情况下如果联想不跟进必将处于被动的状况。

(3)手机渠道将酝酿着变数:

2004年,随着连锁家电巨头如国美、苏宁、大中等的迅速崛起及专业手机卖场协亨、迪信通等大连锁的快速扩张及运营商的介入销售渠道如中国移动推出“心机”中国连通推出“世界风”双模手机.原有的手机渠道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市场的需求,渠道变革势在必行。联想手机因为进入手机行业的时间较短,目前的渠道模式还很不成熟,大连锁直供虽然在开展但效果并不理想,运营商业务目前还是空白,如果联想移动不能迅速的改变渠道模式,顺应变革,将对业务的开展造成及其不利的影响。

四、联想手机的竞争策略

1.实施全面质量营销

全面质量营销(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个组织对所有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一种广泛有组织的管理,以便不断地改进质量工作。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TQM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TQM能够为企业带来那些竞争优势呢?下图我们将简要分析TQM能够给企业结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所带来的变革;企业通过这些相关的变革来获得竞争优势。

2.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目前制约国产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产机翻修率居高不下。国外品牌平均返修率为3%左右,而国产品牌是6%左右,有些品牌的返修率甚至高达40%。

前期这个返修率高的隐患被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压制着,但随着时间的推

移,国产手机返修逐渐成为各国内厂家的“难言之隐”。

在产品逐渐趋向无差异化的情形下,最佳做法就是突显服务的差异。进入21世纪,全球化贸易流通速度更快,限制更少,企业面对的压力更大。科技进步、信息发达甚至财务的取得难度降低,使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之间的功能及技术的差异化逐渐缩小,稍有前瞻性的产业,都会吸引无数新厂商投入战场。这样的竞争环境之下,消费者成为最重要的企业生存决定者,面对这种消费主权趋势,企业与其不断改变策略或以投机性的眼光来做弹性的因应变化,不如以人性化的一面为客户提供超乎期待的满足。在厂商所提供的产品逐渐趋向无差异化的情形下,最佳的做法就是突显服务的差异,纯粹满足实际需求的产品将不再能吸引消费者,企业所面对是迎接人性心灵满足的经营新纪元。

联想手机的售后系统依托第三方进行整体布局,在售后服务水平、网点布局及配件供应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联想移动为了控制维修成本,在维修配件供应及售后机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明显不符合目前国产机的售后政策,从而导致售后服务慢的情况,对消费者和渠道经销商造成一定的伤害。

联想手机要想取得长足的进展,我个人认为提高服务水平,甚至提供高出国内手机厂家服务水平的服务并不断的进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处处控制成本,一切以利润为基点的售后政策必须进行改变。

未来的手机市场竞争不单单是产品的竞争,更重要是服务的竞争。目前手机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国产手机在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同时,都不同程度的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建立健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是联想手机赢得市场,提升品牌的基本保障。

3.做好营销渠道的整合根据整合营销理论,产品的销售并不只是销售部门的事情,企业的各个部门必须相互协调努力为顾客的利益服务。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联想移动需对营销的组织架构、销售渠道进行重新的调整。

联想移动在吸取国产同行渠道建设的基础上对渠道规划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联想手机的渠道建设和其他国内厂商有所不同。它结合了IT“大联想”的理念(即突出经销商的地位,不是单纯“保姆式”的做法)和手机细化渠道惯用的做法。按照行业和地域的辐射特点,把全国分成27个办事处,74个联络处,联想称之为网格。在每个网格还有督导培训队伍和促销人员,联想手机在渠道设计方面三年规划如下:

(1)以产品标准规划渠道布局,推行“渠道分组”;以扁平化落实渠道结构,推动“市县分离”;针对特殊渠道及销售模式作好跟踪与实践;

(2)根据不同省份的市场情况和渠道状况,采取灵活的扁平化策略,有所侧重的进行扁平化。

省级分销加市县分离。大部分省的省级分销商渠道能力资金实力比较强,地市级渠道能力不强,这样宜采旧就采取对渠道链条后半部进行扁平的方式,即:将原来由地市渠道覆盖的县级市场分离出来,由省级分销商直接运作的模式。

地市级分销加市县分离。比较大的省份和传统地市级分销较强的区域采取地市级分销的策略,先将渠道链条的前半部扁平;同时,基本上可参照上种情况做后半部的“市县分离”。

传统的省级分销。经济不发达的省份从地理和传统上就是各个渠道层级都不强,现阶段无法实现渠道的前后扁平,争取实现将各个渠道层级的利润空间扁平,根据发展情况再进行不同层级的有效分解。

(3)跟踪和实践特殊渠道及销售模式,开拓运营商/国包/全国大连锁/海外销售的渠道模式争取通过定制机型与运营商进行合作,开拓市场,争取市场份额

优化前期已有实践的国包模式,做到渠道优势互补,精细化管理(纳入省级渠道管理体系)。

采取特供机型的形式和全国连锁合作,实现各种销售渠道的有效利用。

筹划并探索海外销售的途径,为后续开拓国际市场做准备。

4.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

联想手机虽然定位于中高端,但在产品运作中应该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而不是把所有的产品价格都定位在中高价位,为了紧跟市场需求,可以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归类,那些产品是树立形象的、那些产品是获取利润的,那些产品是抢占市场份额的等等,制定一系列的价格体系,而不能采取价格政策一刀切的策略,没有侧重点,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

5.做好产品促销

现代营销不仅要有好的产品,制定诱人的价格,还需要做好促销策略,使他更接近目标顾客。正确的促销策略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掌握经营的主动权。促销策略已经成为企业营销决策的重要内容,企业常用的促销方式主要有人员促销,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企业对这四种营销方式要灵活运用并有所侧重。对于不同的产品市场类型,四种促销方式的有效性也各有不同

(1)做好销售促进

销售促进是营销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销售促进(sales promotion)]也称为营业推广,指的是企业运用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以外的各种短期诱因,在特定的市场范围内,刺激需求和鼓励购买的促销活动。近年来,由于受到品牌数目增加,产品日趋类似,竞争者对手经常使用销售促进,消费者、经销商要求厂商提供更多优惠,广告因成本上升、媒体干扰和法律约束而效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加之销售促进具有产品与市场针对性强、短期促销效果明显、可供选择的促销手段灵活多样等优点。使得销售促进获得了迅速发展。

一般来讲,企业的销售促进策略包括确定目标,选择工具,制定方案,预试方案,实施方案以及评价结果等内容。

(2)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_

品牌竞争使21世纪市场竞争的焦点,凭借品牌实力分割世界资源、拓展全球市场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运行的一大趋势。也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标示着企业的信用和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一个企业的真正能力,是在品牌方面的能力。成本优先策略和品牌优先策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策略。但对于一直坚持品牌策略的企业来说,客户的忠诚度较高。在市场没有饱和的时候,各类企业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市场,当产品过剩后,品牌将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须摒弃原来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做法,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我认为联想手机在品牌宣传方式上采取如下策略:

第一、利用联想手机的高端产品树立联想手机的新形象,赋予“高科技、时尚、尊贵”的产品内涵,举高打底,高端树形象,底端出销量。

第二、对终端人员和终端建设统一形象。联想手机在进行市场推广及终端建设时,对终端人员的外在形象及终端建设的标准并没有严格统一起来,从而导致各地差异较大,不利于品牌的宣传。品牌的CI设计必须统一起来才有了对消费者的强化作用,像麦当劳,全世界的形象都是统一的,更有利于品牌的传播。

第三、拓宽宣传渠道。联想手机在报纸、网络及电视等方面宣传力度较大,我认为应该增加在专业杂志上的宣传力度,如《移动信息》和《数字通讯》等杂志,因为这种专业杂志的消费群体一般都是手机发烧友及专业人士,更有利于树立品牌。同时在进行产品宣传时要制作相对于别的品牌更加精制的宣传说明书、海报及DM单叶,参加多种形式的产品交易会和通讯展,扩大产品的影响范围。

第四、积极对待行业内部的评审活动,取得好的成绩要进行积极的宣传。加大对联想手机网站的投入,除了适时更新内容外增加对消费者提供增值内容服务,如铃声下载、版本升级等服务。

五、结论

总之,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去感动消费者,创造出自己的服务特色,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的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一个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自己的领先优势,联想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开创企业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亚瑟·A.汤姆森A.J.斯迪克兰迪著,段盛华、王智慧译,《战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第十版

[2]卓群咨询公司 朱立编译,《经营战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3]联想移动内刊,《移动新干线》,[4]联想集团内部网,www.home.lenovo

[5]景奉杰主编.市场营销调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冯丽云,孟繁荣著.营销心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7]顾松林,(美)菲利斯.消费品反思:市场管理实战误区探索.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8]李先国编著.促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吕一林编著.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10]梅清豪编著.21世纪新营销.世界图文出版公司.2002

[11]祁鸿.现代市场营销大全.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12]周宏.高新技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3]郭国庆.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4] Gerry Johnson & Kevan Scholes.公司战略教程.华夏出版社.1998.4

[15] MB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经营战略.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9

[16] Fred R David.李克宁译.战略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联想的swot分析 篇2

因此, 品牌联想维度对不同品牌延伸的影响这一课题将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对品牌联想进行了重新划分, 建立了品牌联想的六个维度, 并通过品牌联想测试验证六大维度的存在;同时将品牌延伸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以海尔品牌为例, 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 探求品牌联想维度对于不同品牌延伸的影响。

一、理论探讨:品牌联想的维度和品牌延伸的类型

(一) 品牌联想维度

Aaker (1991) 认为, 品牌联想是与品牌记忆“相联系”的所有事情。品牌联想就是指消费者记忆中和该品牌有关的任何事物, 是消费者品牌决策和品牌忠诚的基础。他指出, 品牌联想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作用最强的感知维度, 因为品牌联想一旦进行了有意义的组合之后就构成了消费者认知的品牌形象, 从而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品牌选择。

目前有关品牌联想的分类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Aaker的品牌联想划分类型多达十一种, 包括产品品质、无形特征、消费者利益、相对的价格、使用/应用、使用者/消费者、社会名流/普通人、生活方式/个性、产品类别、竞争对手、国家/地理区域。Aaker对品牌联想的划分类型太多, 比较繁琐, 其实, 在他的分类中有些类型可以归并到一类中, 例如:相对价格、使用/应用、使用者/消费者、社会名流/普通人、竞争对手可以归为一类, 作为产品的一些相关属性;国家/地理区域与产品、原材料、能力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以成为强有力的标志, 与产品品质可以归为一类;这样, 划分类型大大缩减。Park (1991) 则仅仅划分为两种类型:功能性联想和声望性联想。对于Park的划分类型过于简单, 体现不出产品与品牌的不同。Keller (1993) 把品牌联想分为三大类别:属性联想、利益联想和态度联想。属性联想是可以表现产品或服务特色的描述性特征, 分为产品无关属性联想和产品相关属性联想;利益联想是消费者附加在产品或服务属性上的个人价值, 包括功能性利益、体验性利益和象征性利益;态度联想则是最高水平的、最抽象的品牌联想, 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评价。Farquhar&Herr (1995) 对品牌联想的类型做了另一种划分, 他们将品牌联想分为产品类别、使用情况、产品属性和消费者利益。Aaker (1996) 扩展了品牌联想的概念指出, 正如一个品牌可以拥有与利益、使用者、象征、使用环境、国家或地区, 及品牌个性相关的联想, 它同样也可以拥有组织联想。

本文将与产品的联想和品牌的相关联想区分开来, 重新整理归纳出了品牌联想的六个维度:品类联想、产品属性联想、品质联想、品牌属性联想、品牌利益联想、公司组织联想。品类联想, 包括品牌所涉及的产品的种类, 形态等;产品属性联想, 包括价格信息、产品的包装或外观形象、产品的功能、用途、产品档次、使用者形态等;品质联想, 包括质量、信誉以及品牌带给消费者的承诺或保证等;品牌属性联想, 包括品牌名称、标识或标志、人物、宣传口号等与产品属性无关的联想;品牌利益联想, 是消费者心目中认为此品牌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或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消费者就是通过对品牌所带来的利益进行评价后产生联想的;公司组织联想是对组织的认知、推断和信念, 包括消费者对公司专业水平、公司信誉、社会责任感的感知。

(二) 品牌延伸的类型

Tauber (1979) 根据延伸产品与原产品的差异性和所服务市场的相互关系将品牌延伸可以分为线延伸和大类延伸两种类型;让·诺尔·卡菲勒 (2000) 在区分品牌延伸类型时, 则认为有必要将其区分为连续延伸和非连续延伸两类;C h u n g K.Kim&Anne M.Lavack (2001) 认为, 品牌延伸应该分为横向延伸和纵向延伸两类;Keller (2006) 将品牌延伸分为线延伸和类别延伸两类;何君、历戟 (1999) 认为, 品牌延伸的形式包括产品线的延伸、产品原型的延伸、细分市场的延伸;宋永高 (2003) 将品牌延伸分为两大类:线内延伸和跨类延伸两大类, 其中线内延伸又可分为换代延伸、水平延伸和垂直延伸, 跨类延伸又分为连续性延伸和非连续性延伸。

上述学者的研究大致上分为两大类品牌延伸:线内延伸和跨类延伸, 其中线内延伸包括横向延伸 (水平) 、纵向延伸 (垂直延伸) , 向上延伸、向下延伸、双向延伸又属于垂直延伸;跨类延伸包括持续延伸 (相关行业延伸) 、间断延伸 (无关行业延伸) 。

从品牌联想如何影响品牌延伸的角度, 同时, 也出于消费者调查的方便性加以考虑, 本文重点关注跨类延伸, 将品牌延伸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相关行业延伸和无关行业延伸。相关行业延伸, 是指在同一大类内或者近类产品之间进行延伸。例如, 海尔由冰箱延伸到冰柜, 空调上, 这些就是相关行业延伸。无关行业延伸, 指品牌延伸超出了产品之间的技术、物理上的局限, 覆盖完全不相关的产品类别上的行为。雅马哈是摩托车品牌, 但同时也是古典钢琴品牌。春兰是空调、冰箱的品牌, 也是摩托车的品牌。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与模型的构建

Aaker和Keller (1990) 研究发现, 消费者对原品牌的认知质量越高, 消费者对延伸产品评价也越高, 反之则越低。Aaker和Keller最初所做的研究并没有找到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他们对此的解释是, 只有当品牌延伸“幅度”不是太宽时, “感知质量”才会对消费者如何评价品牌延伸产生正面影响。换句话说, 如果没有原产品与延伸产品之间的“适合性”相配合, 那么即使原品牌具有很高的认知质量, 也不能保证延伸产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Sunde&Broudie (1993) 在新西兰重复了Aaker&Keller的研究, 发现“感知质量”可以直接对品牌延伸评价产生影响, 而不一定受控于延伸产品与原产品之间是否具有“适合性”的制约。Aaker和Keller在稍后的一项研究中, 对其1990年的研究结果也作出了某种程度的修正, 与Sunde&Broudie的研究基本一致。

Aaker和Keller (1998) 的研究发现, 许多情况下, 市场领导品牌都拥有较强的具体产品特质联想, 这一事实使延伸受到的限制更大。有些情况下, 品牌名称也会使这些特质联想得到加强。一般来讲, 与比较抽象的特质联想相比, 具体特质联想在向延伸大类传递时范围较窄。另一方面, 比较抽象的联想出于其本质无形的缘故, 与较广范围的产品大类相关联。

Meyvis&Janiszewski (2004) 研究指出, 品牌延伸的成功依赖于利益联想的可接近性、竞争性品牌联想的交互作用。更宽的品牌比更窄的品牌有更多可实现的利益联想, 因此延伸更容易成功。

符国群 (2008) 指出产品类别相似与消费者对延伸产品的评价、对延伸产品的购买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知觉理论, 即在延伸产品与原产品更类似的情况下, 消费者更容易将对母品牌的好感转移到延伸产品, 从而更正面地评价延伸产品。

Kapferer (1992) 提出了企业品牌种类与企业品牌产品线延伸的能力模型。该模型表明, 企业品牌的概念和类型包括产品、配方、技术、利益与价值理念由浅入深, 相应的企业品牌产品线延伸力也是由浅入深。Keller (2006) 中指出对公司专业水平和可信度亦即公司信誉的感知, 是进行品牌延伸时有价值的联想。品牌延伸通常伴随着其他品牌联想或公司联想的提升。

基于上述分析, 针对本文提出的品牌联想六大维度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a:品类联想对相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H1b:品类联想对无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H2a:产品属性联想对相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H2b:产品属性联想对无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H3a:品质联想对相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H3b:品质联想对无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H4a:品牌属性联想对相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H4b:品牌属性联想对无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H5a:品牌利益联想对相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H5b:品牌利益联想对无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H6a:公司组织联想对相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H6b:公司组织联想对无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目前关于品牌联想维度与品牌延伸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多是探讨品牌联想的某一个或者几个维度与品牌延伸的关系, 缺乏系统性;此外, 对品牌延伸也未做分类, 多是研究品牌延伸的宽窄问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可以知道品牌联想的各个维度维度对不同类型的品牌延伸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提出的研究假设,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系统的研究品牌联想的各个维度对不同品牌延伸的影响关系。由研究假设发展本文的最终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 海尔品牌联想的归类

以海尔为例, 通过有限制的自由联想法对海尔的品牌联想进行了测试 (纪丽华宋永高, 2009) , 测试结果如表1。

根据本文整理的品牌联想六维度理论, 对表1中的结果进行归类。

品类联想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 这几个产品都属于家电产品, 这说明与家电无关的产品在被测者头脑中印象不深刻。有关产品属性联想的测试结果比较少, 洗地瓜 (洗衣机有洗地瓜的功能) , 有关耗电量、价格这些属性也都是产品的属性, 在稍后的问卷调查中将用到。认知质量是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里测试结果显示海尔产品质量好, 也有被测者认为海尔产品质量一般。海尔兄弟图案、动画片、张瑞敏、品牌竞争力强这些抽象性的与产品无关的属性归类为品牌属性。优质服务、洗地瓜 (为部分消费者提供的专门服务) 、真诚到永远归类为品牌利益联想, 也有消费者认为对海尔的家电没有感觉, 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利益。 (品牌) 国际化、中国企业代表、大海、实力强、民族品牌、美誉度、世界500强、电器归类为公司组织联想, 之所以把电器作为公司组织联想, 是因为在品类联想中, 被测者都没有想到与家电无关的产品, 所以海尔在人们的心目中更多的是一家家电公司。

品牌联想的六大维度在海尔品牌的测试中都得到的验证, 这说明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是存在的, 并且可以通过实证分析加以验证的。

(二) 海尔品牌延伸类别典型的确定

海尔是国内乃至世界都有影响力的知名的品牌, 其消费者的品牌联想也就比较丰富;此外, 海尔目前延伸产品种类很多, 从最初的海尔冰箱, 海尔洗衣机, 扩展到几乎所有的家电产品, 随后又扩展到了通讯、IT、软件开发、家居等与家电相关性较小的产品, 最后扩展到生物、物流、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数字家庭等多种领域。因此, 选择海尔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合适的。

海尔冰箱是海尔最早生产的产品, 也是最成功的产品, 因此海尔冰箱可以作为海尔的典型产品 (核心产品) , 品牌延伸相关、无关的判断标准要基于延伸产品与典型产品之间的相关程度, 与典型产品相关程度较高的延伸产品则属于相关行业延伸, 海尔向洗衣机、空调、热水器以及厨房电器等家电产品的延伸都可以界定为相关行业延伸;而向通讯、IT、软件、家居等与家电产品关联性比较低的产品延伸作为次相关行业延伸;向生物、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等与家电完全无关的产品延伸界定为无关行业延伸。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三种海尔产品:洗衣机、笔记本电脑、海尔纽约人寿保险, 三者依次由相关行业向无关行业延伸。

(三) 实证分析

本文对海尔品牌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衡量方式采用李克特 (Likert Scale) 5点尺度量表来评估。问卷大致分为三部分:品牌联想调查部分、品牌延伸调查以及人口统计特征。问卷调查时间为2009年4月份至2009年5月份。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385份, 剔除无效问卷后最后筛选出有效问卷367份。有效回收率为91.75%。然后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 本文共提取7个因子, 其中品类联想分为两个因子:品类相关联想与品类无关联想, 其他因子与模型一致。通过因子分析剔除或微调变量后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问卷中删除本项后Cronbach系数均在0.7左右, 偏差非常小, 由量表信度参考范围可知, 各观测变量很可信。

本文主要通过相关分析来探讨品牌联想维度对不同品牌延伸的影响, 相关性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 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检验模型中变量的相互关系, 对海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结果显示, 海尔品质联想、品牌利益联想都对相关行业延伸和无关行业延伸有显著影响;品牌属性联想和公司组织联想只对BE2有显著影响, 其他没有影响。也就是说, 海尔品牌属性联想和公司组织联想只对很相近的品牌延伸有影响, 延伸的越远影响越小;品类联想与产品属性联想对相关行业延伸和无关行业延伸都没有显著影响。由此本文理论假设验证情况如表3所示。

四、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 本文提出的假设中H3a、H3b、H4a、H5a、H5b、H6a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针对相关分析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研究结论, 并给管理者提供了关于品牌延伸方面的建议。

(一) 公司组织联想对相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对次相关、无关行业延伸有不显著的负面影响, 而且对无关行业延伸的负面影响的程度要大

这说明海尔作为一个公司, 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个电器公司, 由实际情况也可以看出, 海尔公司的家电产品一直做得不错, 而与家电产品次相关的手机、笔记本等明显销量要低, 知名度也低得多, 对于保险行业, 消费者更多的是对它的不了解, 甚至闻所未闻。因此, 对海尔公司来讲, 要重点关注家电行业, 同时其他行业的品牌联想建设有待加强。

(二) 品牌利益联想对不同类型的品牌延伸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这说明品牌利益联想是影响品牌延伸的重要因素, 品牌延伸的成功依赖于利益联想的可接近性。海尔“真诚到永远”的利益联想深深的打动了消费者, 它可以弥补海尔在延伸产品领域因缺乏产品相似性所造成的不足, 延伸更容易成功。

(三) 品牌属性联想对相关行业延伸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对次相关、无关行业延伸的正面影响都不够显著

这说明海尔的一些品牌属性方面的联想没有很好的传递给次相关延伸以及无关延伸。海尔兄弟的图案、标志、广告等让人联想到的更多的还是其家电产品, 因此, 海尔在此后的的品牌联想建设中, 要加强其他非家电产品有关品牌属性方面的联想。

(四) 品质联想对不同类型的品牌延伸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这说明消费者对品质的感知是影响品牌延伸的重要因素, 通过理论研究可以发现“感知质量”可以不受“适合性”的影响直接对品牌延伸产生影响。品质越高, 延伸的宽度越远。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 海尔是被消费者认同的高品质产品, 因此凭借品质优良海尔的延伸可以不受关联性的影响, 可以向更远的方向延伸。

(五) 产品属性联想对相关行业延伸有不显著的正面影响, 对次相关、无关行业延伸有不显著的负面影响

这说明海尔冰箱的一些属性没有能传递给其他产品, 具体的产品属性联想限制了品牌向次相关及无关行业的延伸。因此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时, 要想延伸的比较远, 就要限制与功能、价格等与产品具体属性相关的联想, 更多的加强品质、利益等方面的联想。

(六) 品类无关联想对相关行业延伸有不显著的正面影响, 对次相关、无关行业延伸有不显著的负面影响

这说明, 延伸产品与典型产品的关联性越低, 延伸越不容易成功。

五、研究局限与展望

尽管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品牌联想的各维度对不同类型品牌延伸的影响进行了较好的实证分析, 但是由于人力、物力、预算等因素, 本研究本研究必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浅析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联想 篇3

【关键词】自由联想;精神分析;自主性;转变

一、精神分析中关于自由联想的渊源

1.弗洛伊德提出自由联想技术。自由想象技术是弗洛伊德在通过治疗他的病人安娜.O的时候,由他的病人提出,并由弗洛伊德本人发展出来的技术。1880年至1882年,弗洛伊德的老师布洛伊尔对安娜.O进行治疗,布洛伊尔第一次接触这个女病人的时候,她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但偶然一次观察中,布洛伊尔发现,如果能使她用言语表达出他在病症发作时的那些幻想和妄念,就能去除她的错乱的意识状态。后来布洛伊尔将安娜.O转介给了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沿用了这个被安娜.O称为的“清扫烟囱”的技术,最后发展为自由联想技术。

弗洛伊德认为过去的经历导致压抑,所以需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绕过意识,打开无意识的阀门。不过弗洛伊德对自由联想在释梦中的应用,更容易接近一个人的情结,而不一定围绕梦来进行。

2.荣格对自由联想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荣格对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技术进行了继承和改进。荣格对弗洛伊德的假定——病因(即“丧失记忆”)可以在自由联想中得以揭示,尽管要通过迂回道路才能办到——持否定态度。荣格意义的释梦会更多围绕梦来进行自由联想,分析中会更容易导向梦的内涵和其表达的潜意识。后来,荣格发展了字词联想的技术,进一步拓展了自由联想的应用。

二、“自由联想”的应用及理解

1.自由联想的应用。自由联想技术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的基础。宗璞小说《我是谁》一文中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深入探索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对其进行了深度剖析。对文学作品的剖析是基于作者对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认同,而通常文学著作都是夹杂着无意识的。这篇文章认为,自由联想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它在人物特定的环境和势态下产生,由相应的“触发点”促动……通过自由联想和转换有助于映射出人物丰富乖戾的内心情感,以及对待现实极端敏感的主观感受。

自由联想技术在咨询和治疗中常见的变形有投射测验、完型填空等等。在《记一以精神分析为背景的团体成长小组》一文中,提及自由联想技术在团体成长小组中的应用,帮助团体成员更好的认识自己,提升能力。

自由联想技术还经常用于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自由联想绘画与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一文中,将自由联想技术应用于绘画,发展出相似联想绘画技术以及拟人联想绘画技术等,尝试开发幼儿的创造力。这种对创造力的开发也体现出自由联想技术带来的转变的意味。

词语自由联想技术也常常用于对特定群体的认知态度进行研究,《“词语自由联想”视域下医护人言形象调查:公众与医护人员的认知态度比较》一文中利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对公众与医护人员进行针对医护人员形象的调查,从而提出对策改善医患关系。

2.对自由联想的理解。“自由”,由自己做主,不受约束和限制。自由,令人想到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发自在的状况。说到“自由”,大多数人会联想到鸟,通常鸟的象征含义即为自由,特别是从笼子里飞出去的鸟的形象,或者是野生鸟类在天空翱翔的情景。追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鸟类相对人类来说,多了一对翅膀,而在人类早期,飞翔只是一种渴望或者神话,所以用到自由联想中,这种自由联想的“自由”,同样是人类渴望的自由,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文明的需要,所以很多时候,自由是相对的。例如从法律意义上来阐释的自由,是需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才能叫做自由。所以,“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被压抑的自由,所以需要通过这种自由,来实现个人内心的渴望,解除内心某些被压抑的部分,从而让意识和无意识得到沟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整合的状态。

对于“自由”,大多数人还会联想到蝴蝶,但蝴蝶和鸟给人的自由的感觉不同,似乎蝴蝶的自由更轻、更有一种美感,又似乎更贴近于死亡的概念,有时候,死亡也会被注解为一种解脱,另一种自由的方式,算是对死亡的美化吧!里面也无不涵盖了一种转变的意义。

很多成年人进行社会化教育之后,逐渐给自己增加了很多规范,规范是必须的,但是过多的规范就是对个人的禁锢,换句话说,其实人可以做比他想象中的自己更多的事情。但是由于多数人长时间生活在限制中,对自己的能力或潜力还知之甚少,甚至会不自信自己是否可以做到,所以自由才显得如此重要,自由联想的方法也是另一种发现了一个未知的自己的途径,即发现自己会比想象中做的更好。或许,这才是一种自由,自由到可以帮助自己、实现自己,自由到可以去做自己原本以为做不到的、不可能的事情。

说了一些对自由的理解后,再谈谈联想。新华字典对“联想”的解释如下:“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那么所谓联想,就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引发的。联想可以从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一连串的联想,从而直接抵达情结;也可以从一个事物或概念出发,围绕这个事物或概念进行联想,这也是弗洛伊德和荣格在释梦中的区别所在。荣格认为联想应该有一个中心,而弗洛伊德直接把梦作为抵达情结的手段,而没有把重点放在梦本身的意义上。

那么结合“自由”和“联想”,就不难理解,“自由联想”就好像是這样一幅图景:病人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发萌发了一种意象,由此意象开始进行不受约束和限制的联想,从而将无意识呈现在意识中。

三、自由联想体验中的个人感悟

精神分析体验的精髓就是自由联想,可初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对自由联想本身的理解和探索阶段,在体验精神分析前期,有的分析者会抱着学习的态度,希望通过对精神分析的体验,学习到精神分析在心理治疗的应用,也就是这个技术的东西,这类分析者会感觉分析进展比较小,很多时候一个事件或概念并没有深入下去,就跳转到另一个话题上;有的时候分析者会尝试把自己所有记得的小时候的记忆告诉分析家,希望得到分析家的分析结果;有的时候分析者也会在分析过程中报告梦境,但仍然缺乏分析的思维以及分析的感受性。总之第一个阶段中,也是分析容易脱落的阶段。首先,在肆意的联想的时候,并没有一个主要线索,所以分析者好像拼命的说了很多话并没有足够的收获。第二,就是关于分析的主体,分析者应该意识到分析的主体应该是自己,而不是依赖分析家做分析。将分析的任务推给分析家,自由联想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所以这个时期,是需要分析家一定程度的解释精神分析中自由联想的实质,并引导分析者一定程度的做自我解析。第三,如果自由联想时提及关于梦的主题,分析者报告梦之后,尝试对梦进行自由联想,但由于这个时期信任关系还在建立,故自由联想并非那么自由,也因为缺乏一定的对自由联想的精神分析式思维,故分析者在这个阶段容易受挫。

如果分析依旧进行,那么将进入到分析的第二个阶段,通过多次的分析体验,分析者逐渐对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联想有了一定把握,加上对分析师的信任程度不断提高,可帮助分析者逐渐进入分析状态。此时,分析者可以逐渐通过自由联想,发掘内心潜意识的信息,通过自由联想认识自己,并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处理自己存在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结束阶段,这个阶段的分析者已经全然掌握了自由联想的内涵,可以一定程度上独立通过自由联想对自己进行解析。

总的来说,自由联想虽然看上去只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只有真正体验过自由联想的分析者,才会更能理解自由联想的内涵,并从中获得更多自我认知。

四、总结

总之,通过对自由联想的理解和对自由联想的体会,自由联想的内涵首先是自主性,第二,自由联想中蕴含了转化的意味,即当一个人足够“自由”的时候,转变就开始发生了。第三,自由联想技术是精神分析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之一,需要对其深入的把握,才可以在分析中更好的理解自己。

【参考文献】

[1]郑希付.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徐冬,黄晶.从精神分析视角解读宗璞小说《我是谁》,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3]林嫄,吕涛.记一以精神分析为背景的团体成长小组,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5

[4]张光秀,阙英等.自由联想绘画与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02

[5]林甜甜.“词语自由联想”视域下医护人言形象调查:公众与医护人员的认知态度比较,医学与哲学,2014,10

联想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篇4

题目:联想集团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管理 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六年六月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所以能够成功地进行跨国域的经营与管理,对于企业国际化是关键的一环。而企业国际化的重点是企业要选择一个好的国际化战略。联想公司无疑是在国际化中选择了正确的跨国战略,并由此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以联想集团为例,介绍了他的战略选择和效果分析,并简要谈谈他的战略给中国其他企业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联想、跨国战略、效果分析

一、概述

(一)联想简介

1.企业介绍: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中国的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作为全球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2.经营范围: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联想控股的投资业务包括为核心资产运营、资产管理、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三大板块。联想集团的业务范围主要是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二)企业跨国经营介绍

1.定义: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贸易为目标,进行包括海外投资、营销在内的一切对外经营活动,即在资源获取、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开发目标的确立等方面,将企业置身于世界市场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协作和竞争等一系列经营活动。

2.跨国经营战略的代表类型:①贴牌战略,即企业利用自己的设备、资源,代其他厂商生产其品牌的产品,这一方式往往能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从而为企业国际化提供发展机遇;②品牌战略,此战略是让产品在国外生产销售,使用的是企业自己的品牌,让客户根据品牌选择商品;③合资战略,这一战略主要是指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合资,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外的管理经验来壮大企业实力。

二、进行跨国经营的原因分析

(一)国内与国外环境下大势所趋。政治经济的大环境相对稳定,国家政府支持,国外的经济形势不断变好,经济一体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的密切,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不仅可以实现利益的共赢,还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优化资源的配置。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峻,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往往受到国际市场上多个国家各种方式的抵制,这对我国跨国经营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一现象为我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一个非常大的障碍,使我国很多企业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更不用说参加国际竞争。要想应对这些贸易保护主义,绕过关税壁垒,建立大型的跨国公司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二)增强自身的实力的需要。扩大销售,打开世界市场,以进一步扩大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可以有效的通过最快速便捷的渠道和方法获得国外先进技术专利,进行资源合理分配,减少成本。从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跨国经营是我国企业吸收外资的重要手段,跨国企业通过向国际市场上的其他金融机构、国家和组织筹措资金来丰富我国开办创业的资金来源,来弥补我国企业资金的短缺。通过跨国经营企业寻找新的市场,寻求更多的资源,追求更高的效率来达到盈利的目的,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SWOT分析

联想集团是我国具代表性的跨国公司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对联想集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分析联想在跨国经营中的竞争优势和弱点,以制定联想集团的长期发展战略。(一)SWOT分析 1.优势:

a)在中国市场上处于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其影响力是其他竞争品牌无法超越的; b)联想的经营经验十分充足,能够准确的掌握国内的消费群体的需要,能够根据市场发展迅速调整方向和和策略以顺利适应市场变化;

c)拥有很大的生产基地,年生产量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的其他竞争者,在价格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d)研发体系力量庞大,这确保了每台电脑款式新颖,功能齐全; e)高标准的生产和监测过程,这确保了每一台电脑高质量高品质;

f)网络销售系统强大,同时联想集团领先的科技,信息化手段,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全程化的专业化产品服务; 2.劣势:

a)没有自己的核心科技,只一味跟中随流。联想公司员工众多,但是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b)市场份额低。从国际市场范围上来看,联想集团在重要的国际市场的PC市场所占份额较少,增长困乏;

c)价格优势不明显。联想产品的核心组件多由进口或其他供应商提供,导致在商品价格上没有完全的自主权;

d)收购IBM的业务后,没有进行合理和充分的整合,所以这一举措在实际上对联想集团的整体发展并无多少的促进作用; 3.机会:

a)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品牌电脑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b)电子办公软件和数码科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之国内电脑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电脑,同时人们对电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脑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c)联想集团“新农村战略”的发布与实施,必定会使得联想集团在农村的影响力随之扩大,我国农村人口众多,随着农村信息化的深入,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长和扩大,这一战略举措必将会为联想集团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4.威胁:

a)政治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审美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不仅追求高的电脑配置,更要求产品外观的轻便美观,造型设计等等时尚新潮;

b)对外贸易交流的不断稳固和深化,使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国际市场上的产品,国外著名电脑品牌的流入,如 “苹果”,虽然在价格上可能是联想产品的2倍或者更多,但仍有很多国内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外国的品牌; c)像美国“苹果”这种世界级的品牌除了电脑以外的其他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在国际市场上都有很大的竞争力,而我国的联想集团除了电脑以外的其他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市场都很难站得住脚,更别提打开国外的市场了; d)在国内,电脑行业的厂商之间经常打价格战,自相残杀,使得国内的电脑市场价格混乱,相互之间都有损伤,更使得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国外的产品了。(二)联想的竞争战略

1.加速拓展高增长市场。联想首先以“聚焦、突破、提升”的前瞻性发展战略,借势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契机,不仅实现了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全面提升,而且率先走出国门,在其他很多国家市场上也开拓了消费渠道。联想根据全球消费业务单位,完成了全球消费业务的战略规划,打通了销售、市场到研发、供应链和产品设计的全部流程,制定了涵盖从产品设计、财务规划到软件和外设开发各个方面的消费业务全球拓展计划。全面的扩展了国内外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领先优势; 2.推出创新产品和技术。在IT行业,创新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全面打造创新技术和产品,不断满足极具挑战的客户需求来赢取竞争优势 ;

3.提高全球运营模式。联想借助全球资源配置模式来构建全球竞争力,这种模式将企业的核心功能,包括管理、运营、工艺和生产等环节,集中到任何能拥有最好的资源、人才的地区,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价值链上的优势,打造出最佳流程,并以IT系统将其固化,以形成创新业务模式,并借此构建出联想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联想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

联想集团的跨国经营战略主要有三个,也是这最主要的三个跨国经营战略,使得联想公司在跨国并购与经营中超越了其他同类竞争中,取得了成功。(一)并购战略。

以并购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联想以15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方式收购IBM的PC部门,联想将整和IBM的PC部门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收购范围为IBM全部PC业务,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台式PC,收购完成后的新联想集团,全球总部设立在纽约,主要运营中心设立在北京和罗利,至此,联想拥有了领先的商用笔记本产品、领先的研发和产品差异化能力,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更丰富的产品组合。

联想和IBM结成长期战略联盟,IBM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联想成为IBM首选的PC供应商,这样IBM就可以为其企业客户提供各种个人电脑解决方案。在联想完成对IBM个人电脑部门的并购后,三家海外私人投资机构又以3.5亿美元投资入股新联想。至此,联想不仅在产品、营销网络等方面实现了国际化,还在股权结构、融资渠道等方面实现了国际化;(二)差异化战略。

2008年,联想集团启用了消费市场新品牌“idea”,这一品牌面向全球消费PC市场,而“Think”品牌今后则聚焦在商用市场。这样一来就打破了以往联想在国际市场上产品单一的困境。

在海外市场,联想同时使用了IBM品牌标识与联想自身品牌“Lenovo”。在当年联想品牌还不为国际市场认可的情况下,实行双品牌战略是其最好的方式。联想“Lenovo”在国外知名度比较低,但“Think”在国外是非常知名的产品。所以说,在国外“Lenovo”的品牌战略是提升知名度,借助IBM品牌开创国际市场,而“Think”品牌建设的中心是提高美誉度。然联想的最终目标是淡化IBM商标,并在全球打响“Lenovo”品牌,(三)市场营销战略。

这一战略中最主要的是体育营销。体育营销是联想强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联想不断涉足各种赛事,从赞助冬奥会,到高尔夫球、网球和NBA。联想的奥运战略备受业界关注。为了能够使Lenovo品牌走入国际市场,联想早在4年前就开始积极部署。

在冬奥会上,联想策划了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一方面是产品的推广;另一方面是整体上的品牌营销。通过赞助冬奥会,联想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也通过自己的实力得到更多的认可。

另外,联想通过国际运动明星代言以及同著名赛事的合作开拓世界市场。例如,在2006年世界杯,联想签约巴西球星小罗作为新产品代言人;同年,联想与NBA签署了一项为期数年的全球营销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美两国的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合作,联想将有权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NBA的Logo、球星形象,还可借助NBA明星来华、NBA中国赛等活动进行营销。

经过这一系列的体育营销,对提升联想的品牌形象、拉动业务增长、提升员工士气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五、战略效果分析

(一)有利影响:

1.扩大市场规模。通过这一系列的战略举措,联想不仅仅在中国站稳脚跟,更是在国外开辟了新的销售市场,扩大了市场份额,增加了品牌知名度,提高了其企业效益;

2.促进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联想国际市场扩张后,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取得了优化的规模效应。国际市场也为联想公司转移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机会,它为跨越国界的资源和知识共享创造了条件。此外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实践为联想公司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

3.充分利用了联想公司的能力和资源优势,在本国市场建立竞争地位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确立竞争地位;

4.分散了商业风险。联想公司通过在不同的国外市场上经营建立了广泛的市场基础,从而与完全依靠本国市场相比,分散了风险; 5.提高了联想的品牌价值,使联想成为国际品牌;(二)不利影响:

1.IBM以前客户的流失。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后,保守预计联想可能会有约20亿美元的市场流失,这个数字可能会变得更大; 2.是企业文化的磨合。联想与IBM在经营管理和企业文法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让其融合对联想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3.品牌风险。联想企业现在在国际上的品牌还需要大量的提高,如何让联想脱离IBM是联想的当务之急。

4.体育营销不很成熟。联想斥巨资进行体育营销,而对于现在的联想来说体育营销也是才刚入门,如何有效控制其风险也要花费其大量精力。

六、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在进行跨国经营的道路上,中国的企业还没有进入成熟期,面对国外众多知名品牌,联想的跨国经营道路上还是面临了许多的困难与挑战。(一)国际上力量显得相对单薄。尤其是在成熟市场,联想集团的竞争能力明显不足,而且国际上也有很多如苹果等更强大的一流对手,这更加重了联想国际化的困难程度;(二)国内外文化的冲突。国外的消费者和员工的观念和我们国内的消费者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习惯,怎样了解国外员工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都是在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上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三)联想的分销模式带来的挑战。在国外的情况比国内复杂,以分销为主的模式不一定适合当地情况,而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销售模式,就算是在国内实施,对于一家体系庞大的公司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而在国外,这一销售模式的实施与开展就显得更加艰难了;(四)研发能力不足。在国内市场上,联想的研发能力高于其他的同行业竞争者,这也是联想公司立足于电子产品市场的一大优势,但由于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和科学技术力量本身就远低于众多发达国家,所以这一优势在和国际上的一流对手相比时,就显得十分弱小了;(五)消费人群太过集中。联想产品的消费者集中于PC端消费者,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市场领域品牌知名度、消费者的忠诚度都不高,大多数消费者都持有怀疑或观望的态度,所以联想在这些领域占领的市场份额很低,且竞争力较弱,并没有什么绝对优势可以逐渐增加市场份额,占领市场的一席之地,所以如何改变消费者的结构,拓展其他消费群体,这也是联想在国际化的中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七、对于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与频繁,怎么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是所有“走出去”的企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二从目前看来,联想公司在跨国经营与管理上,不管是资源的配置,还是文化的整合,都无疑是比较成功,并值得国内其他企业加以借鉴的。(一)立足于中国市场。联想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之前已经连续多年占据中国IT业务龙头的位置,在它的产品质量和技术以及品牌得到多年的认证和考验后,联想公司才选择进入国际市场。联想公司没有在占据中国第一位置的第一年就选择执行国际化战略就是因为它想牢牢的抓住中国市场,为它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强大的背景实力,即使跨国经营失败也不至于一无所有;(二)找准战略突破点。在国内市场成功以后,选择一个正确的转型道路。联想也是在中国市场上站稳脚跟,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并在国内的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意识之后,才以国际市场作为战略突破点,实施了国际化战略,视图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三)正视企业自身的能力。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个很复杂的战略问题,其中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各面的问题,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做到任何的国际化行动都要以形成自己的战略能力为目标。

八、总结

当今世界,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决定性力量,其影响已深入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拥有跨国公司的数量及其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加快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动力源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无论从政府方面还是企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尚未解决的问题,阻碍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都必须都有所作为,寻求治理和完善的对策并付诸实施,这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九、参考文献

联想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篇5

联想集团简介

● 联想是一家营业额达210亿美元的个人科技产品公司,客户遍布全球 160多个国家。

● 联想是全球第四大个人电脑厂商,名列《财富》世界500强,为全球前五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自1997年起,联想一直蝉联中国国内市场销量第一,现占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超过三成份额。

● 凭借创新的产品、高效的供应链和强大的战略执行,联想锐意为全球用户打造卓越的个人电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集团由联想及前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在全球开发、制造和销售可靠、优质、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

● 联想产品系列包括Think品牌商用个人电脑、Idea品牌的消费个人电脑、服务器、工作站以及包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内的家庭移动互联网终端。

● 联想的「保卫和进攻」战略为集团下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项战略下,联想围绕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独特业务架构运营,以便因应不同的市场特色,迅速而有效地执行适当的战略。

● 一流的世界级研发团队分驻于日本大和研究所、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

● 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惠阳及深圳、印度的庞帝其利(Pondicherry)、墨西哥的蒙特雷(Monterrey)及美国的格林斯博罗(Greensboro)设有个人电脑制造和物流基地,并于全球采用合同制造及OEM。

● 全球员工约27,000名。

● 联想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香港交易所股份编号:0992),并且设有美国预托证券在美国进行买卖(预托证券代码:LNVGY)。

成功的业务战略

凭借正确的战略和有效的执行,集团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联想的「保卫和进攻」战略(“Protect and Attack”)进一步加强集团在中国以及全球企业客户等核心市场上的地位,同时积极寻求新的高增长机会,包括新兴市场和全球消费电脑市场,以及移动互联网及数字家庭等领域的机会。

锐意增长

● 联想将继续投资于产品创新、品牌等核心竞争力建设,加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家庭产品业务(MIDH),加强运营效益,以取得长远可持续利润增长。

● 联想积极透过公司内部自然增长和外部发展机会不断扩大规模,2011年7月,联想完成与NEC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创立日本最大的个人电脑集团。该合作使联想在全球前三大个人电脑市场中的两个居于领先地位。

● 2011年8月,联想完成收购Medion,一家在个人电脑、多媒体产品、移动通信服务及消费电子领域领先的德国企业。该收购将使联想在德国的市场份额扩大一倍,成为在这个欧洲最大个人电脑市场的第二大厂商,并且将有助推动联想在消费电脑业务以及高增长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业务拓展。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联想的竞争优势。联想多元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精英人才,共同秉承集团称为“联想之道”的价值观。“

联想之道”的核心理念:“说到做到、尽心尽力”。

联想历史

1984 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的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年轻的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

1987 联想成功推出联想式汉卡。1988 联想式汉卡荣获我国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香港联想成立。1989 北京联想集团公司成立。

1990 首台联想微机投放市场。联想由一个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转变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电脑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

联想系列微机通过鉴定和国家“火炬计划”验收。1992 联想推出家用电脑概念,联想1+1家用电脑投入国内市场。1993 联想进入“奔腾”时代,推出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1994 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联想微机部正式成立。

1995 联想推出第一台联想服务器。

1996 联想首次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首位。

联想笔记本问世。

1997 联想与微软签订知识产权协议。

联想 MFC 激光一体机问世。

1998 第一百万台联想电脑诞生。英特尔总裁安迪•格罗夫出席典礼,并将这台电脑收为英特尔博物馆的馆藏。

第一间联想专卖店在北京落成,自此联想开始建立起其庞大的专卖店体系。

联想推出幸福之家软件,并预置于每台联想家用电脑上,使得联想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到14.4%。1999 联想成为亚太市场顶级电脑商,在全国电子百强中名列第一。联想发布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互联网电脑。

2000 联想股价急剧增长,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进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为香港旗舰型的高科技股。联想跻身全球十强最佳管理电脑厂商。

联想被世界多个投资者关系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公司”。2001 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

联想首次推出具有丰富数码应用的个人电脑产品。2002 联想举办首次联想技术创新大会(Legend World 2002),联想推出“关联应用”技术战略。

联想“深腾1800”(DeepComp 1800)高性能计算机问世。这是中国首款具有1,000 GFLOP/s(每秒浮点操作次数)的电脑,也是中国运算速度最快的民用电脑,在全球前500名运算最快的电脑中名列第43位。联想成立手机业务合资企业,宣布进军手机业务领域。2003 联想宣布使用新标识“Lenovo”为进军海外市场做准备。

基于“关联应用”技术理念,在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下,联想携手众多中国著名公司成立IGRS工作组,以推动制定产业相关标准。

联想启动“2003联想科技巡展”,推广联想的创新技术及理念。

联想成功研发出深腾6800高性能计算机,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位居第14位。2004 联想成为第一家中国企业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联想推出为乡镇家庭用户设计的圆梦系列电脑以发展中国乡镇市场。

联想和 IBM 宣布达成协议,联想将收购 IBM 全球个人电脑(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新联想将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第三大供应商。2005/5 联想与IBM共同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国际化新联想正式扬帆起航,这标志着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从此诞生。

刚刚完成对IBM PC业务并购交易而扬帆起航的新联想,在海南博鳌隆重召开了联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合作伙伴盛会——2005中国合作伙伴大会。

第八届科博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拉开了帷幕,联想携旗下6大业务共计100余款新品参展。这是联想完成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之后,以新联想身份参加的首次重要外部展会。2005/6 联想打印机在多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参与下,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秀的产品性能,一举中标国际奥委会指定电视转播公司NBC采购大单,为NBC转播2006年都灵冬奥会服务,承担现场和后台打印任务。2005/7 联想集团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四地高调发布其2005年商用台式机新策略,首次将中小企业市场作为2005联想中国商用业务的主力市场。同时,联想针对全球中小企业客户需求打造的第一款PC产品-扬天A、M、E系列商用电脑也率先在中国亮相。2005/8 联想集团对外了公布截至05年6月30日止的第一季度业绩。联想并购首季度获得赢利,在主要新兴市场表现强劲,超越市场增长,同时,新收购的个人电脑业务亦录得增长。2005/9 联想集团携手IBM、英特尔、蓝代斯克、微软和赛门铁克等全球五大IT领先企业在北京联合宣布:新联想北京创新中心正式落成。

联想集团对外公布了全新的全球组织架构,原“联想中国+联想国际”的横向架构被打破,代之以“全球产品部门+全球供应链部门+全球销售部门+全球研发”的纵向架构。2005/10 联想集团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这也是联想完成并购后首次携ThinkPad笔记本和ThinkCenter台式电脑等全系列产品参加大规模外部展会。2005/11 联想集团在北京发布了旨在提升客户PC使用体验的“联想电脑全面预装增值软件计划”。从2005年12月起,联想品牌的PC产品将全面预装Windows操作系统、金山软件、用友软件以及联想自主研发的多种创新增值软件。2005/12 联想、TCL等8家企业共出资5000万元成立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推动闪联标准的产业化进程。2006/1 联想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获得2005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再次体现了联想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明显技术优势。2006/2 都灵冬奥会开幕,联想为都灵冬奥会提供了5000台台式电脑、近600台笔记本、近400台服务器、600台桌面打印机以及技术支持,并派出了100多人的联想工程师服务团队,以零故障的优异表现,成功支持都灵冬奥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

联想第一次在海外大规模发布Lenovo品牌的PC产品,标志着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打造Lenovo国际品牌的行动迈入新的阶段。2006/3 联想以全票通过正式加入国际可信计算标准组TCG(Trusted Computing Group),成为TCG组织核心成员(TCG Promoter)。TCG可信计算技术代表未来IT技术发展趋势,成为核心成员就能对未来IT产业产生影响力。

2006/4 元庆被《财富》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前25位商界领袖,位列第三,前两名分别是张瑞敏和王石。联想集团和微软公司宣布进一步加深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在全球共同拓展市场,联想将在2007购买总价值约达12亿美元的微软软件产品,这是当时两国元首会晤期间,中美两国高科技企业间最大的知识产权合约。

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各行各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颁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因为在推进联想国际化战略中的杰出表现和对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突出贡献,获得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称号。2006/6 联想正式推出三大服务新举措。其中针对台式电脑的“2×2×365”快速修复服务的推出意义最为重大。所谓“2×2×365”指的是:2小时响应、第2日修复,全年无休。其中2小时响应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第2日修复在全国1250个城市实现。

联想集团与北京奥组委共同启动普及奥运知识,传播奥运精神和奥运文化致力于县镇奥运普及的奥运联想千县行大型主题活动,以“奥运传递梦想 教育圆梦中国”为主题,通过普及奥运知识,传播奥运精神和奥运文化,教育中国偏远地区的广大青少年。本活动历时半年,跨越全国620多个偏远城镇,赠送了近千台电脑,实现了20万个奥运签名,直接影响达300万人。

2006/7 联想宣布联想企业年金计划已经完成方案和合同的报备,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联想成为第一个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行企业年金计划备案的企业。

2006/8 联想推出了两款面向中国大客户市场的商用台式电脑新品——新开天、新启天,联想新开天正式成为首款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台式电脑。在本次发布会上,联想集团和北京奥组委举行了隆重的“首款奥运机型”赠机仪式,将首台新开天电脑赠送给北京奥组委。2006/10 联想与NBA(美国职业篮球协会)宣布结成长期的全球性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并同时启动投资上亿的联想扬天“明日巨星计划”。2006/12 联想宣布从即日起在中国大陆地区实施电脑免费回收服务,提供免费回收服务的电脑产品包括Lenovo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服务器、ThinkPad笔记本电脑及ThinkCentre台式电脑。2007/1 联想宣布推出实时多媒体协同技术,实现了PC的人机交互与计算分离,在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对未来3C融合的发展态势产生深远影响。

“联想Windows Vista PC”全线产品发布。联想独有的LXT技术平台与Windows Vista完美融合,充分释放Vista全部价值,给用户带来丰富的应用和全新体验。2007/2 联想签约成为AT&T威廉姆斯车队车队顶级赞助商,联想PC技术全面支持整个车队从赛车点火到比赛再到库存管理的全部系统。与此同时,联想标识出现在威廉姆斯赛车,以及全球各站赛场的显著位置。2007/4 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联合宣布联想集团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同时,由联想设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方案,历经北京奥组委三轮遴选,在全球388个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联想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家源自中国的奥运会火炬接力合作伙伴。2007/6 联想集团在井冈山启动了2007年的奥运联想千县行活动。2007奥运联想千县行以“一起奥运,圆梦2008”为全新主题,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奥运主题广场体验活动在全国1500个左右的县镇地区展开,直接影响600余万人。

联想向北京奥组委正式交付了第三批用于北京奥运会的共计3547台计算技术设备。同时,一百五十余名联想奥运工程师将从即日起陆续进驻各“好运北京”体育赛事场馆。联想支持“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的设备和人员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2007/8 联想发布“新农村战略”,在未来三年把信息科技产品带进中国10万个行政村,影响和带动30万个行政村,让300万以上的农户能够用得起,用得好信息产品。

联想宣布正式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科技合作伙伴”,以及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激流回旋四支国家队的合作伙伴。双方将共建“联想中国水上运动科学化训练工作站”。同一天,联想集团宣布正式推出“有你有联想——千万客户奥运分享计划”,拿出奥运纪念版产品、奥运门票、奥运火炬手名额等宝贵资源,与广大客户共同分享奥运的激情与欢乐。

联想集团和CCTV合作打造的“你就是火炬手”奥运火炬手大型电视选拔活动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开播。2007/9 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启动“联想在华外国人奥运火炬手”选拔活动。这是继6月23日联想集团启动奥运火炬手选拔,针对全国普通民众展开“你就是火炬手”CCTV-联想奥运火炬手选拔活动后,推出的又一重要选拔举措。

联想集团和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宣布双方深化战略合作,共建“2008年北京奥运会珠穆朗玛峰火炬接力活动指挥保障信息系统”。

2007/10 联想在火炬登顶珠峰预演活动中,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周的“火炬登顶珠峰信息指挥系统”设备前期测试。所有联想产品经受住了高原极限应用环境的考验,各项测试全面达标,实现了零故障的稳定运行。2007/12 联想集团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同时启动公益创投计划,以“让爱心更有力量”为宗旨,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公益组织,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能力建设和志愿服务支持,以及首期总计300万的创业支持资金。联想将社会参与聚焦于“缩小数字鸿沟、环境保护、教育、扶贫”四大领域。

2008/1 联想集团宣布首次在全球推出IdeaPad 笔记本和IdeaCentre台式电脑系列产品,并宣布进军全球消费PC市场。

联想IdeaPad系列笔记本电脑在美国第四十一届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简称CES展)中获得好评,其中IdeaPad U110获“Laptop杂志„CES最佳笔记本‟”及“CNET Best of Show-Computer/Hardware(CES电脑/硬件最佳展品)”两项顶级荣誉。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联想通过民政部向我国雨雪冰冻灾区捐款人民币300万元,成为本次雨雪冰冻期间首个通过民政部向灾区捐款的企业。2008/3 联想在北京发布了13英寸全功能超轻薄的笔记本ThinkPad X300,作为全球同类产品中最轻盈,功能最齐全的产品,联想在ThinkPad X300上集成了数十项业界最先进的技术,其最薄之处仅为18.6毫米,最轻重量仅为1.33kg。

英国《金融时报》在北京发布了“第二届„FT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调查结果”,联想荣登榜首,国际化成果再次获得外界高度评价。

联想宣布新的组织架构,成立两个新的业务集团:成熟市场集团和新兴市场集团;成立两个新的产品集团:THINK产品集团和IDEA产品集团。2008/5 联想为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600余名员工自发献血,全球员工自发捐款500万元。2008/7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08年全球500强排行榜,联想首度打入全球500强,以167.8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排名第499位。联想也是中国内地首家立足于充分竞争行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联想品牌体验中心在北研大厦G座正式落成揭幕。联想品牌体验中心的落成将为北京奥运会期间外国及中国各地媒体、合作伙伴及公司国内外客户提供一个了解联想的重要场所。2008/8 联想(中国)首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及资料,呈现了联想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及环境责任,以及“让世界因联想美好”的社会责任观。2008/9 联想零故障完美支持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借助奥运平台自身品牌快速提升。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计算技术设备独家提供商,联想提供了3万件计算技术产品,构筑起北京奥运信息系统硬件平台,覆盖计时计分系统、评论员信息系统、赛场成绩系统、比赛管理系统等七大核心领域。2008/12 联想在京举办 “联想商用技术发展论坛”,首次推出面向商用技术发展的“CEMS理念”。活动吸引了逾千名商用客户,170家商业(渠道)合作伙伴,15家全球顶尖厂商、70余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深度参与。2009/2 联想集团董事会宣布调整公司管理层,以加强公司实现长期全球战略的能力。柳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2009/3 联想集团宣布新的组织架构:成立两个新的业务集团——一个专注于成熟市场客户,另一个专注于新兴市场客户。新架构取代公司现有的地理大区,目的是使之和公司战略方向以及市场特性更匹配,更好地服务客户。2009/4 联想发布全球消费业务战略,宣布将在2009财年推出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在内的近50款消费电脑产品,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市场,吹响全面进军全球消费电脑市场的号角。2009/7 联想与上海世博局正式签约,联想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计算机设备及系统运营服务高级赞助商,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整体计算机系统总运营和技术支持、电脑设备硬件和运营服务。2009/9 联想公司今天发布了Windows 7联想“EE”认证。“EE” 认证是联想与微软之间在技术设计和产品研发方面密切合作的成果,旨在为用户打造集软硬件于一体的技术应用优化平台。2009/10 联想集团以“飚爱心,创未来”为主题启动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关注青年成长,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创新发展。活动选拔出了28支入围团队,并最终决出了全国十强。联想为优秀的公益创业团队提供了专业培训、创业资金、志愿服务等关键支持。

联想举办以“变局思变,企业计算重装出发”为主题的第二届商用技术发展论坛。在本届论坛上,联想进一步阐述了其面向商用客户的IT应用价值主张-CEMS理念。2009/11 联想向由弘毅投资为首的一些投资者收购联想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联想移动”)的所有权益。此次收购标志着联想将全面进军高速增长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2009/12 联想在北京总部举行联想2009青年公益创业计划训练营开营仪式。在开营仪式上,联想集团发布了《联想(中国)2008/2009财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该报告更加明确地向各利益相关方披露了关键绩效数据。2010/01 联想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发布移动互联网战略,并推出其第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智能本Skylight、智能手机乐phone和全新创意的双模笔记本电脑ideapad U1。其中联想ideapad U1双模笔记本电脑荣获CNET颁发的电脑和硬件类“CES最佳产品奖”。2010/04 联想在北京举行了移动互联战略暨新品发布会,宣布在中国正式启动移动互联战略,并推出乐Phone、Skylight、ideapad U160等移动互联终端。

联想入选由国际知名媒体彭博社《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评选出的“2010年全球五十强创新公司”,升至30名,充分体现了创新实力和科技贡献。

联想以“飚爱心,创未来”为主题,在北京启动了2010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联想希望借此继续支持青年群体的就业和成长,并呼吁更多机构关注青年公益创业,共同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创新发展。9月25日,联想集团携手旅游卫视和腾讯网举行2010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颁奖盛典。2010/05 联想集团和中国联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精彩在沃,乐自由我”的战略合作暨乐Phone上市启动仪式。9月28日,中国电信与联想集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翼‟起3G,乐自由我”的战略合作暨新一代天翼乐Phone 上市启动仪式。

2010/06 联想科技世博媒体探营暨服务器新品发布媒体沟通会在上海举行。会上,联想发布了科技助力世博的重点产品——联想R680 G7服务器,联想为乐Phone用户体验世博而量身定制的三款应用也在会上一并亮相。

2010/08 联想集团在河北胜芳镇启动主题为“用联想电脑,圆生活梦想”的全国圆梦万镇行活动。联想将通过产品下乡、渠道下乡、服务下乡以及推广下乡等一揽子惠农计划,在农村市场进入全方位的精耕细作阶段。联想集团公布2010/11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联想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双位数,连续第三个季度成为全球前五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的厂商,并连续五个季度增长速度快于整体市场。

®联想集团来到西藏阿里地区,向阿里地区中心小学捐赠26台专业的教育电脑及相应的桌椅和文具,成立了阿里地区第一个联想电子教室。2010/09 联想集团在上海举办了2010年商用技术发展论坛。在这场主题为“以简驭繁、卓越之道”的论坛上,联想发布了商用技术发展策略。2010/10 联想集团与成都市政府举行签约仪式,宣布首期投资超过1亿美元,在成都建设包括生产、研发、销售运营三个中心为一体的联想(西部)产业基地。2010/11 联想集团以“移动互联”、“一体台式机”和“云计算”三大主题产品和技术,亮相第十二届高交会。

联想集团在京举办2010年移动互联开发者大会,会上公布了联想应用商店“乐园”的发展策略。联想还推出了1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乐基金”支持中国本土应用开发企业快速、健康成长。

联想集团发布2010/11财年第二季度业绩。联想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10.4%,再创历史新高。联想连续四个季度成为全球前四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的厂商,连续六个季度增长速度快于整体市场。

薪酬福利

公司非常关注员工生活的各项保障,在为员工提供国家规定的各项社会保险的基础上,更贴近员工生活,制定了丰富多样的综合福利,主要的福利项目有:

员工餐厅

公司有自己的食堂,员工可以在这里免费享受搭配合理的午餐和加班餐。

生日蛋糕

亲情关爱是公司宣导的文化,每位“寿星”在生日当天都能收到精制美味的生日蛋糕,或者与同事们一起分享喜悦,或者带回家中与亲人一起品尝。

体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公司非常关注员工的身体状况,每年都组织员工进行常规的身体检查。带薪休假

“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工作之余,公司提倡员工充分地休息。每位员工入职后即享有带薪休假,随着工龄的增长,带薪假的天数也将增加。

节假日慰问

中秋、春节、妇女节、儿童节……,传统节日里,公司为享有节日福利的员工准备一份精美的礼品。

员工胸卡多种优惠

公司的员工胸卡在厦门多家饮食、娱乐消费场所均可享受优惠折扣。

优惠购机

为鼓励员工购买并使用公司的自有产品,通过使用公司产品体验并展示公司的技术研发成果,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内部优惠购机的福利待遇,员工可以以优惠的价格购买联想的产品,包括手机、数码产品、台式电脑、外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等。

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为更好地解除员工基本生活的后顾之忧,公司为员工投保了团体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原有社会保险之外,员工还享有补充门急诊保险、补充住院医疗保险、女性生育保障、团体定期寿险。

联想的职业发展

在联想可以根据个人的职业兴趣与专长选择行政升迁和专业发展两种发展道路。2000年以来,联想在完善行政发展序列的基础上,建立了专业发展序列——联想自己的技术职称体系,从而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研发、工程、质量、技术支持等几个技术职称序列。

2001年至今,在四个技术专业序列外,联想逐步开始建立渠道销售、大客户销售、产品、采购、财务、管理咨询等序列的专业发展道路,通过明确各类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为员工确立专业发展路径和方向,并有针对性地开发系列培训课程,这样员工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重点地进行能力提高。

为了保证员工在联想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公司还推行关键岗位骨干员工轮岗制度,基层以至中层管理岗位的竞聘制度,鼓励员工通过竞聘的方式展示自己脱颖而出,多方面发展自己的工作能力。

同时公司非常注重培育关注员工发展的企业文化,比如在部门内举办“员工发展60分”、“员工发展沙龙”等,举办各种形式的“C-time”等倡导上上下下真诚沟通。

联想部分职工体会

杜涛

(联想中国研发实验室--选件技术项目经理)

加入联想 LIPC的两年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都丰收的两年。

工作上,联想的文化塑造了我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是一切事业的基础。鼓励努力工 作的同时,联想也提供良好的环境让每一个联想人不断学习提高,使得我有动力和信 心不断提高自我。而工作8小时以外的时间,联想也为员工周到考虑,这种体贴时时提 醒我好好工作,也好好享受生活。

联想和联想人都一直在努力创造一个双赢的平台,期待你和我们一起努力。

鲁扬

现任:联想Think产品营销部 ThinkPad产品经理

2005年5月,我手拿IBM PCD 的Market Management Trainee 的offer,来到亚运村IBM信息中心签下了我第一份工作的contract, 职位是ThinkPad产品经理。我不知道我是否是PCD历史上招收的最后一名应届生,但我知道有三个名词将在我的一生中打下烙印,那就是IBM, Lenovo和Think.我有幸在盈科中心工作了6个月。6个月中,我见识到了IBM 蓝色巨人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成熟、厚重、讲求品味和personal respection.这6个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之后的工作方式乃至生活习惯。6个月之后,我随部门搬入了联想。之后的时间里我认识到了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巨大差异。相比IBM,联想在业务上更为灵活和本土化,分工细致,执行力强。但是同时也带有本土企业国际化之前的一些局限性。如果要我用两个词来形容IBM和联想,那么前者是Grandiose,后者是Aggressive。经常有人把IBM比喻成一只成熟的大象,那么我相信联想则是一匹野心勃勃的狼。

联想收购IBM PCD是注定要被写入历史史册的。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见证此事件并成为其中一员。应当说,在这场波及全球的IT并购中我是非常幸运的,否则我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ThinkPad这样经典的品牌及其核心业务。我始终为自己是一名Thinker而骄傲,同时也为能成为联想这东方斯巴达克军团走向国际进程中的一员而自豪。在联想,在Think,我们将见证历史。胡海滨

现任 联想全球制造信息化管理 信息工程师

联想是一个富有亲情的企业,给你家庭般的温暖; 联想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企业,给你无限的成长空间; 联想是一个讲求执行的企业,给你无数新的挑战; 联想是一个深有内涵的企业,给你文化传承和使命感。

尚勇

现任:联想自由台式制造-北京厂 产品工程师

1、联想给了我进入的机会。

大学获得的管理学学士,进入联想做的是制造类岗位,除了个人兴趣占有一定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联想不以学历、专业论英雄的精神给予的机会。

2、联想给了我思考的机会

联想的工作不仅让我投入极大的热情投入进去,更重要的是激发我去思考、创新,让我在这短短的一年中学到了很多……

3、联想给了我学习的机会

从入职第一天起的新员工培训,到陆陆续续的专业技能培训、英语培训、职业生涯培训,我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4、联想给了我成长的机会

在联想的每一分投入都是值得期待,有所回报的。当然还不止优厚的待遇,还包括晋升的机会——由于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优秀的技术能力,我已经被提拔为测试主管,下属1名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以及12名技术员。

哈乐

目前任职台式研发(中国)中心产品开发处 产品开发工程师

2005年9月至10月,我曾经在联想台式研发部实习工作;06年4月初硕士毕业后直接回到联想正式成为联想的一员。回想起来,实习的这一段宝贵经历对我的职业生涯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帮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联想,也更明白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在校期间,工科研究生一般都会跟随导师或者教研室做项目,但是校内的项目一般偏重于预研和实验性质,工程化程度不够高。进入联想做实习生,让我对一个产品从设计到验证到工程化到最后生产这一整套流程有了一个相对比较直观的认识。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纳入公司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并转变为实际的价值,这些都是我在实习期间才真正开始学习的。同时,在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在联想这种国际化公司内部,与具有各种专业资格的人进行系统化的分工合作是现在同时也是未来的主流工作模式。而出色的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就成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保障。作为一个系统开发人员,不但要跟各级部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设备供应商很好的沟通,更要跟市场部门,质量控制部门,售后服务部门及工厂制造人员有良好的交流和互动。在实习期间,我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实习经历是我们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刚刚离开象牙塔的我们在进入社会时,由于失去了校园和老师的庇护,往往会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自己的能力和位置定位不准的问题。参加实习,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这种不适应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在联想实习所采取的进入社会开展工作同时又不完全脱离学校的方式,等于提供我们一个适应和逐步过渡的环境,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社会。通过工作也对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做一个冷静的分析,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能够为自己作一个准确的定位,为将来的发展做充分的准备。在联想实习的过程,对我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它也帮助我在我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快速适应并发挥最大的作用。

王静轩

目前任职全球供应链全球台式供应计划部门台式供应计划专员

两个月前进入联想人力资源部招聘处实习的时候,我根本不曾料想会以加入联想、正式成为联想的一员来为这段实习经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来到联想实习之前,对于联想的了解是相当有限的,当时觉得与方正、同方相比,联想除了规模更大以外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直到进入联想,看到联想在做的事、在招的人,才意识到联想的国际化战略绝不是宣传时说说而已。切身感受到联想这种蓬勃向上的势头,是件让人非常激动的事。也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心眼里把自己当作联想的一份子,提到联想就会由衷的自豪。所以,当我终于把自己“卖给”联想的时候,感觉是很幸福的。在招聘处实习的两个月,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却是巨大的。不可否认,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大量重复性的、比较 routine 的工作,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接触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在协助招聘主管做全球供应链的招聘工作的过程中,我有机会了解供应链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职能,也有机会学习和分享在供应链人员招聘方面的一些经验。招聘处的同事给我的感觉是都有非常强烈的发掘人才的责任感,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又增加了我对联想的亲切感。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联想这两个月的实习改变了我今后将走的路。回过头看,真的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衷心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联想的同事们,非常感谢联想给我实习的机会,也期待着在即将开始的工作中为联想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赵丽媛

目前任职研究院数据方案研究室研发工程师

2006 年 6 月 21 日,我很幸运的作为一名学生研究员到联想研究院协同计算研究室实习。来联想之前,曾看过一篇对贺志强院长的采访,其中提到了研究院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前沿技术的探索。带着这些期待和憧憬,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我当时所属的研究组是“闪联手机”研发组,这个研发组的任务是研究和开发基于闪联协议的能够与 PC 和其他家电实现互联互通的手机。为了更快的使实习生进入到实际工作,研究院为每个学生研究员配备了指导人。我的指导人是该组的主设计师,他为人亲切随和,无论探讨技术还是随意聊天,与他交谈总能感受到他的睿智和平易近人,在我后来 6 个月的实习工作中,他在工作中的很多方面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回想 6 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感触颇多,最深的感受就是:一段有意义的实习经历能够为自己从一个单纯的学生转变为职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在联想这样管理规范、具有明显特色企业文化的大型企业。通过与周围同事的共同相处,参与项目经验的不断加深,一方面可以学习如何在职场之中为人处事,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到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知识和前沿技术动态,提高自己的项目开发实战经验。例如,通过参与项目组里的每周例会,可以很好的了解到项目的进展,项目进度的控制,如何解决技术细节问题,如何与他人沟通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与组里同事共同制定计划协调工作,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团队精神在推进项目进的重要作用:每个人的进展都决定着项目的进展,只有大家相互协调,才能使项目更快的推进下去。这一切都为以后步入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可以更快的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我今年 2 月份正式入职加入到研究院数码方案研究室,尽管是一个新的研究室,但我可以像一名正式员工一样,能够快速的进入正常工作的角色,更好的融入到项目组中来。我的联想之旅还刚刚开始,我感谢在联想的那段实习经历。今后,我要秉承联想“精准、求实、诚信、创新”的企业文化,与所有联想人共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联想员工!

【课后习题答案】

1.曾经把对人力的管理视为“蜡烛”,人才“单纯地为企业创造价值,没有实现个人的发展期望,没有满足个人价值,同时企业也单纯地利用和控制人才的各方面劳动,直到员工离开,并没有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去开发。联想集团打破了传统的管理以”人事”为中心,以”目的”为指导,转变到以”人”为中心。这种观念的改变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个是一种观念的更新,现在的管理强调人和岗位适配,强调人才的二次开发….联想提出了自己的崭新理论:项链理论——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企业凝聚力,留住人才。储存人力资源,让员工在岗位、职位选择上有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去激励,挖掘人才的潜力,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所以,1)现在的管理强调人和岗位适配,强调人才的二次开发。

2)个人的志愿获得最大尊重。

3)企业尊重人才的选择权和工作自主权,从而吸纳、留住、开发、激励一流人才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优势。

变化:

1.价值观的变化:人力资源文化理念核心以“员工发展”和“价值创造”为主线,重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以“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2.以“人”为核心,视人为“资本”,把人作为第一资源加以开发,既重视以事择人,也重视为人设事,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属“服务中心”,管理出发点是“着眼于人”,考虑人的个性、需求的差异,又考虑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用权变的观点开展工作,从而达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与事的系统优化,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人事部成为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的服务部门,而不再把它视为最有权力的行政部门

4.“人力资源管理会”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进行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等方面的管理,-------------------------2.联想集团的核心人才:

联想电脑公司的总经理杨元庆 联想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郭为 联想科技园区总经理陈国林 如何支撑公司的竞争优势:

1.通过组织机构、业务机构的调整,建立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评估系统,保证优秀年轻人才的提拔。

2.以适才适岗的思想为指导,通过轮岗制度,来实现人和岗位的最佳配置。3.核心人才中的领军人物要懂得知人善用。

-------------------------3.启示:

1)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无论是创办跨国企业,并购海外资产,还是经营进出口外贸业务,都意味着要配置有专业的高级的国际化人才来为其服务。为跨文化企业配备合适的人员,防治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与冲突,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跨文化企业的人员配置方面,有四种政策(民族中心政策、多中心政策、地区中心政策、全球中心政策),根据联想对IBM的PC业务的人员配置调整来看,是采用了多中心政策,即企业聘用本地人担任子公司的管理要职,而总部的要职仍由母国人员担任。2)人员配置,在人力资源方面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整体人力资源作用,以企业联合后的总体战略目标为导向,实现做有利的人力组合。

3)员工队伍稳定是并购之后企业整合成功的基础,妥善安排管理人员底层员工的关系,.完善的绩效评价系统,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坚力量。

联想的swot分析 篇6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1989年成立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手机等商品。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并持续6年稳居榜首。

作为中国最大的PC制造商,联想已不仅仅满足于成为中国的行业老大。联想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在2010年之前以一个高技术企业的形象进入世界500强。于是,联想迈上了国际化的征程。那么,想要实现国际化,拓展海外业务时,到底是选择在海外新建投资的战略好,还是跨国并购的战略方式好呢?经过多论证,联想的结论是,自我发展所需投资远高于并购,且耗时过长,不利于集团迅速推进国际化,收购强势品牌就成为联想最终的选择。

2004年12月8日,在经过13个月的艰苦谈判后,联想集团终于对外宣布将以17.8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新公司将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公司。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哗然。很多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对双方都有利,创造双赢,但也有不少人并不看好这次并购,觉得联想必将走上很多中国企业国际化并购的失败之路。那么,联想并购IBM,到底是聪明之举,还是不明智的决定?

我们先来分析下联想在此次并购中的收获。第一,从2001年开始,联想开始面临国内PC市场的逐渐饱和、传统的PC业务增长缓慢、国内外PC品牌的竞争激烈、国际市场销售不甚理想等诸多困境。因此此次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从而获得相应的品牌、销售渠道、人才和专利技术,使联想公司在国际化的进程上实现跃进。第二,通过这次并购,联想发展历程的努力缩短了整整一代人。从30亿美元,一下子进入100多亿美元,一下子跻身全球IT巨头的行列。第三,惠普和戴尔是在规模上的竞争者,而借助中国力量,联想的崛起将直接威胁惠普和戴尔在PC市场的竞争力量,消减赢利能力,间接制约了对手的竞争力。第四,品牌知名度极大提升,这也是此次收购的最大亮点。

当然,联想也付出了代价。首先,付出了12.5亿美圆的现金流,代价很大。第二,IBM公司PC业务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约5%,联想的此次收购并不能使自己成为中国PC市场的绝对霸主。第三,联想的此次收购是联想集团战略调整的一个信号,即从多元化发展回归专业化道路。因为在此之前从联想集团拆分出的神州数码据说经营状况并不太好,联想的手机和数码相机业务也不太尽如人意,可以说联想的多元化并不如预期的那么理想。此次收购,意味这联想将至关重要的企业现金流重新投入PC业务,这对联想其他业务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万事总有利有弊,我们不能凭这么简单总结的几点利弊就断定这次并购是成功还是失败。并购过程中有太多太多的问题等待联想去解决。而联想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才是决定这次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

很多人都会问,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后要保持IBM现有的零售渠道十分困难,联想要想从收购中获益,就需要重建零售渠道。而难题则是,联想将如何整合原IBM的渠道体系?将如何整合不同的业务?

联想用它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它的解决之道。经过两年的试验,联想建立的“双业务模式”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双业务模式”即交易型(通过渠道销售)和关系型(直接向客户销售)两种业务模式。据了解,在全球电脑市场中,以大企

业、政府为主的关系型客户占有30%的份额,而以中小企业和个人为主的交易型客户占到了70%,联想“双业务模式”针对这两类客户,采用从客户端到研发端两套不同的流程,在产品、营销手段、销售方式和渠道等方面打造不同的供应链来提供差异性服务。这种模式提高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在实行双业务模式后,联想的海外业务实现了扭亏为盈。

其次,联想收购IBM后会遇到的三大风险:一是IBM原有客户听说业务被联想收购后还会继续买这个产品吗?二是IBMPC业务一万多名员工都以作为IBM的员工而自豪,那么今后他们会放弃联想吗?三是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能很好地融合吗?

按照柳传志的说法,联想的核心层经过仔细的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风险是可控的。比如第一个风险,联想在18个月内还是会用IBM的品牌,而18个月后则会采用IBM和联想的双品牌,到5年后再打联想的品牌。而联想新CEO还是原来的主管,员工也没有换,对于客户来说,这些风险也可以控制。对于第二个风险,实质性的谈判前,联想找了不少IBM的员工谈,发现收购后联想会以国际化的心态去管理公司,而IBM的员工也会很愿意接受联想。IBM员工还是愿意从IBM离开进入到一家新的公司的。

至于第三个风险,毫无疑问,这是至关重要的。文化整合决定并购的成败。据相关调查,国际上并购的失败案例超过7成,其中7成以上失败案例又是因为文化整合不到位。像联想这样规模的并购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中国PC的龙头企业并购世界PC业的鼻祖,双方都有各自强势的企业文化,中间还夹杂着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蓝色巨人IBM的文化属于比较传统的美国的文化,公司文化很注重个人,员工在工作中的授权比较大。而联想在国内向来以严格和强调执行力而著称,下级对于上级的命令要严格执行,而且上级对于下级的干涉也比较多。这一点很可能导致IBM的员工与中国管理者和同事发生较多的冲突;IBM是一个非常程序化的公司,员工都遵守各种程序化的流程;联想则是一个发展速度快,带有国有民营色彩的公司。双方在以上各方面都必然存在着差异。

因此,对于联想来说,要很好的整合这两种东西方企业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说想要很快在新联想内部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文化是比较困难的,甚至会导致员工的流失,最终导致竞争对手的乘虚而入。所以,不妨借用一国两制的思想,暂时维持联想与IBM的原本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首先要稳定军心,让员工,特别是IBM的员工,从联想收购IBM的震惊中平静下来,让员工感受到收购前和收购后并没有多少区别,然后在企业内部逐渐扩大联想的影响,让原来IBM的员工逐渐接受新联想。攻城掠地只有在军心稳定,齐心协力的情况下才能攻无不克。令人感到欣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新联想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本着“坦诚、尊重、妥协”的六字方针,新联想已经用一种全新的心态来迎接并构带来的文化挑战。

经过分析,总的来说,联想并购IBM算是成功的。但是,新联想今后又将如何定位自己,又将走往何处呢?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在这里,谈一下设想,仅供参考。

我想新联想如果稍微花点时间去研究潜在客户心智,会发现很多重要的心智认知:(1)相对于台式机,电脑客户更喜欢笔记本电脑。(2)市场上还没有笔记本专家品牌,所有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包括惠普、宏基和戴尔在内,都同时生产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3)从IBM买来的品牌ThinkPad在个人电脑消费者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现市场的实际情况是,新联想为了留住IBM顾客群,对ThinkPad品牌电脑大幅降价。我觉得这是很不明智的举动。对于那些有意购买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人来说,IBM是商务成功人土的标志。一旦Think贴上了联想这样低价品牌的标签,这些人很可能转向其他的美国或日本品牌。与这个举措相反,我觉得新联想应该继续让ThinkPad走原来的高端品牌不能降价。而为高端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寻找的目标市场是商用市场,因为家用市场一般对价格很敏感,低价格不可能造就高端品牌。

然什么功能是商用笔记本电脑市场需要却缺乏的呢?很多人的选择会是8小时以上的持久电力。我们常常能见到,开会时有很多人趴在地上找电源插座。全天8小时无须充电,不仅会解决这一商业难题,也会为ThinkPad品牌创造独特的身份识别。

有了以上的认知,其实联想可以这样做:(1)放弃联想的名称,将公司名称改为ThinkPad。(2)放弃台式机生产线,聚集到笔记本电脑上来。(3)生产的笔记本电脑至少可以维持8小时以上的电力。

联想集团并购整合案例分析 篇7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企业并购是社会资源的重组, 无论对企业还是社会而言, 意义都非常重要。并购失败, 不仅将会并购双方企业拖入困难的境地, 而且还意味着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 企业各要素的整合在企业并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保证企业并购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之一。

企业并购受到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的极大关注, 我国企业并购的实例也不少, 但是2004年底发生的一宗跨国并购案, 联想集团并购IBMPC部门, 却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我国的企业并购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企业并购中对整合工作的研究不足。然而, 可以预见, 将来随着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企业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企业并购会越来越多地发生。从而, 并购企业应该如何整合双方的资源, 就呈现在众多并购企业管理者的面前。本文试图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 对企业并购整合的重要意义及整合的具体实务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指导企业的实际工作。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整体来看, 国外学者对并购整合的研究是从多角度、多领域、多层次进行研究的, 尤其是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如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国外研究的实证性很强, 研究跨度很大, 涉及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也很广泛。西方学者关于并购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并购整合绩效问题的研究, 企业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 因此以并购整合的结果评价作为研究对象是符合逻辑的, 这种注重企业并购整合绩效的研究与我国对并购整合核心能力提升问题的研究具有相似性, 但其缺陷在于过分注重过去财务绩效, 缺乏对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考虑;第二, 对并购整合中人力资源和文化整合研究较多;第三, 注重对并购整合的管理要素、管理模式与整合体系进行研究。

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起步较晚, 但是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很多研究注重实证并把并购整合问题与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魏江 (2002) 认为“企业并购后的整合管理, 是指由并购方或并购双方共同采取一系列旨在推进合并进程、提高合并绩效的措施、手段和方法, 它涉及员工安排、队伍建设、文化重组和业务重建等各项管理工作。企业并购整合是并购双方战略性资源和能力的转移和运用。” (1) 王长征 (2002) 认为“能力管理是并购的价值创造源泉”, 通过有效的企业能力管理, 保护好现有的有价值的能力, 并为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增强现有企业的能力实现能力的转移、扩散, 或是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企业能力, 才能达到协同效应最终完成价值创造。 (2)

二、企业并购整合概述

(一) 企业并购的概念与分类

1. 企业并购的概念。

并购的涵义包括合并、兼并和收购。合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成一个新的企业, 特点是伴随产权关系的转移, 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兼并则相当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 A公司兼并B公司, A保留, B解散、丧失法人地位;收购指A公司通过出资入股达以到对目标B公司的控制, 同时B公司的法人地位丧失或转移。从经济意义上讲, 这三种方式并无大的差别, 而并购通常是这三个概念的全部或部分含义。企业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 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所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

2. 企业并购的分类。

并购按照并购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可分为三类:⑴水平并购 (横向并购) 。并购企业的双方或多方原属于同一产业, 生产同类产品。⑵垂直并购 (纵向并购) :并购企业的双方或多方之间有原料生产、供应和加工及销售的关系, 分别处于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不同阶段。⑶混合并购:同时发生水平并购和垂直并购, 或并购双方 (多方) 分别属于不存在关联关系产业的企业。

并购按出资方式, 也可分为三种形式:⑴现金并购, 指并购公司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 以取得目标公司的所有权, 目标公司的股东得到了所持股份的现金支付, 从而失去选举权或所有权。⑵股票并购:指并购公司通过增加发行本公司的股票, 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公司的股票。其特点是无需支付现金, 不影响并购的现金状况, 同时目标公司的股东不会失去其股份, 只是股权从目标公司转到并购公司, 从而丧失了对公司的控制权。⑶杠杆并购:是由一家或几家公司在金融信贷支持下进行的并购, 特点是只需少量的资本即可进行, 并且常常以目标公司的资本和收益作为信贷抵押。

(二) 企业并购的动机及整合的必要性

1. 规模经济。

一般认为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 从而提高利润。因此该理论认为并购活动的主要动因在于谋求平均成本的下降。这里平均成本下降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以从两个级别上取得:第一级是在工厂, 包括众所周知的生产专门化的技术经济、工程师规律等;第二级是在公司, 包括研究开发、行政管理、经营管理和财务方面的经济效益。此外, 还可以有合并的“协同效益”, 即所谓“1+1>2”效益, 这种效益使合并后企业所增加的效率超过了其各个组成部分增加效率的总合。

该理论隐含的假设前提是, 在企业购并活动之前, 公司的经营水平或规模都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但事实上, 规模经济在企业并购中的效应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大。纽博尔德 (1970) 的研究表明, 只有18%的公司在购井活动中承认购并动机与规模经济有关。 (3)

2. 管理。

有些经济学家强调管理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决定性作用, 认为企业间管理效率的高低成为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力。当A公司管理效率优于B公司时, A、B两公司的合并能提高B公司效率。这一假设所隐含的是并购公司确实能改善目标公司的效率。在实践中这一假说显得过于乐观。有人则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解释为并购公司有多余的资源和能力投入到对目标公司的管理中。

3. 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必要性 (4) 。

当企业发生并购时, 资产的所有权就发生了转移, 之后, 并购企业必须要作出统筹安排、综合考虑, 也就是要对并购吸收的人员、资产等进行有效的整合, 对目标企业进行一体化经营。这是由于: (1) 企业并购前, 并购方与被并购方是两个独立的企业, 各自有独立的生产经营系统、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式。并购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原来两个独立系统在并购后更加有效地运行;其次是要按照专业化分工的需要, 使资产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运用。并购方把被并购方的资产纳入本企业的经营轨道, 为本企业目标服务, 这样才有利于并购方企业的发展。 (2) 企业并购通常是市场上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在我国, 被并购企业往往会是劣势企业, 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或管理不善、或财务发生困境、或投资失误、或不能把握投资机会等。如果并购后仍不对所并购企业的人员、资产等进行改造和重组, 保留原有的运行机制, 让其继续经营, 那么, 不但劣势企业没有得到改善, 优势企业反而会被其拖累, 这样一来, 不仅不可能获得收益, 反而还会背上沉重的包袱, 所花费的产权转让费还不如用来进行新的投资。因此, 一般说来, 并购过程完成后, 由并购方对被并购企业进行彻底改造, 按照并购方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办法进行重组, 才是使这些资产收益潜能能够发挥出来的必要步骤。 (3) 从宏观角度来看, 并购可以改变现有资产的结构, 提高资产的效率。但这一结果的真正实现, 并不是在被并购方资产被购买时, 而是在并购后并购方的有效改造重组之时。因此, 没有并购方对被并购企业的重组改造, 实行有效的一体化经营, 兼并收购的宏观经济功能就难以得到发挥, 兼并收购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宏观依据。由此看来, 对并购后的企业实施整合, 是十分必要的。

三、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实证分析

(一) 联想集团并购

1. 双方背景分析。

(1) 联想集团 (5)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 是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的。现已发展成为总资产198亿元, 年营业额425亿元, 拥有员工1.8万人的国内信息产业领先企业。目前联想控股已发展成为拥有5个子公司的集团, 除联想集团、神州数码外, 还有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联想投资、负责房地产的融科智地和新成立的负责并购业务的弘毅投资。联想集团 (0992, HK) 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 是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据IDC (美国IT及电信行业市场咨询和顾问机构) 统计, 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 至2003年底, 联想集团连续12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 (日本除外) 第一。联想集团在北京、上海和广东惠阳都建有生产基地, 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等产品, 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台, 同时在厦门设有大规模的手机生产基地。在2002年9月《财富》杂志公布的中国上市企业百强中, 联想集团列第六;2002年底, 作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之一, “联想”品牌荣登前五, 品牌价值达到198.32亿元人民币。

(2) IBM PC (6) 。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于1914年创立于美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 拥有全球雇员31万多人, 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全球PC业务的鼻祖, “蓝色巨人”IBM出售其PC业务也不是出乎意料之事。

1981年IBM开始将个人电脑带入普通人的生活, 从此使个人电脑成为企业和消费者的主流消费产品。但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IBM开始进行战略调整:由20世纪80年代软硬件全部自己设计和制造, 到90年代逐渐向软件、服务型企业调整。在此发展过程中PC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例逐渐下降:2003年IBM的总收入为891.3亿美元, 其中, 个人电脑业务的收入为115.6亿美元, 较前年增长3.3%, 税前营运亏损1.18亿美元;而软件与服务的营业收入超过400亿美元, 相比利润微薄的个人电脑尤其是台式电脑业务, 软件与服务才是IBM真正的核心所在。

2. 并购基本概况。

2004年12月8日, 联想集团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部门。2005年3月获得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 5月1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部的交易全部完成。联想将向IBM支付6.5亿美元的现金, 以及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 锁定期为3年, 同时还将承担IBMPC部门5亿美元的债务。其中6亿美元以每股2.675港元的价格向IBM定向发行821234569股新股, 以及921636459股新“无投票权股份”。在收购完成后, 联想集团作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 中方股东将拥有45%左右的股份, 新发的市值6亿美元的股票将使IBM拥有18.9%的股份。联想收购的全部资产包括:IBM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业务及相关业务, 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 “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 (不包括其x系列生产线) , 以及位于大和 (日本) 和罗利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研发中心。

3. 并购结果分析 (7) 。

通过并购, 联想获得了IBM PC的技术中心, 使得联想在PC技术领域获得了一个飞跃, 大大加强了它在PC行业的竞争力, 对联想的技术创新战略是一个极大的促进。获得“Think”品牌及IBM笔记本、台式机业务后, 丰富了联想的产品线, 使原来局限于中低端市场的联想在高端市场也能够和戴尔和惠普等竞争对手进行抗衡。得到“长城国际”后, 加上联想原有的在北京、上海和惠阳的工厂, 联想的制造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最重要的是, 联想通过并购获得了IBM遍及全球160个国家的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以及广泛的全球认知度, 形成了联想在中国和亚洲之外、全球市场范围的覆盖能力。

(二) 并购后的整合分析

1. 整合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

对于联想通过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实现国际化的举措, 人们最担心的是联想为并购而背负的巨额债务。那么联想对于这些债务的清偿是否会存在问题, 本部分将对联想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

(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由相关数据所示, 2000—2001财务年度的状况略差, 这主要与其多元化经营开展得不理想相关, 从2001—2002财务年度开始, 联想集团放弃了许多与IT不相关的业务, 使其财务状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流动性上来看, 存货比率大大降低, 无谓的现金耗用大大减少, 这使得集团的现金储备相对于精简后的资产来说大幅增加, 从而集团可以将大量的现金运用于消费和企业IT业务上, 这对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9)

从收购后的各项财务比率来看, 联想集团的流动性指标降低了不少, 特别是现金比率的大幅降低。这一情况说明企业在收购后现金需求量大大增加, 而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又不足以满足企业现在发展的需求。 (10)

(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就长期偿债能力来说, 联想集团在收购前基本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 很显然, 在并购前联想集团负债经营能力很低, 其已获利息倍数一直很高, 甚至高到已经没有了统计它的价值, 这主要是因为其长期债务在整个企业资产形成中的作用几乎能够忽略不计, 在其较高的年份2004—2005财务年度也只占全部债务的9%不到。我们知道, 债务利息可以起到抵税的作用, 从理论上来讲, 由于税收的存在, 债务融资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的成本, 这样少的有息负债使得联想不能获得负债经营的好处。然而收购之后, 联想资金来源的结构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联想因为收购而贷入5亿美元利率为LIBOR (11) +0.85% (大约为6.1%) 的五年期债务, 同时又接收了IBM的大量负债, 使得长期债务所占债务总额比重达到了23%, 从而改变了联想过度依靠筹资成本较高的股权融资的状况。

但是由于联想集团在收购中接受了IBM近5亿美元的净负债, 这使得其资产负债率一举突破了传统50%的绿灯区, 达到了72%。同时, 又由于收购资产中包含的商誉价格高达9895278千港币 (按收购协议1∶7.8, 共12.7亿美元) , 这使得公司的有形净值大大低于了公司的债务。同时, 集团的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也增长了四倍。

从这些指标看来, 特别是有形净值债务率, 让人觉得联想集团的长期偿债能力很令人担心。除了向IBM支付的12.5亿美元的代价, 根据协议联想将从2005年第二季度起分3年向IBM支付总计7.05亿美元服务费用 (2.85亿、2.23亿、1.97亿) 。一旦利润率下滑, 总计约55亿港币的服务费对于联想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联想未来的营运资本也令人忧虑, 联想对IBMPC进行的是全面收购, 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在内, 将接受IBMPC万多名员工和100多个分支机构, 仅联想美国总部相应部门就有5000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机构, 经营成本将很难控制。 (12)

2. 采取措施。

(1) 制定清晰的战略与整合计划。新联想的战略设想是:联想主打中国市场, IBM主打国外市场;联想主打消费类产品, 而IBM主打行业和高端市场, 同时并购后的新联想将会形成更大的规模, 并且能够享受到规模采购带来的价格优势与制造成本更低的优势。

整合计划:第一阶段, 从宣布收购之日起, 新联想将着力兑现其对客户、员工、股东的承诺, 包括维护联想已有的客户, 保持产品领先性、高效的业务运作, 主动推广并提升公司品牌, 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二阶段, 新联想将着力通过品牌、效率和创新, 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包括提升其运营效率, 提升Think品牌资产, 在世界各地推广Lenovo品牌, 建设全球化的创新和绩效文化, 目标明确地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第三阶段, 通过在选定市场的强势投入, 扩大投资以实现公司主动的盈利增长。 (2) 吸引战略投资, 化解财务危机。由于预料到了现金流的压力, 在高盛和IBM的协助下, 联想与以巴黎银行、荷兰银行为首的20家中外资银行签订了6亿美元的融资协议 (其中5亿美元为定期贷款) , 用于收购支付的现金。3月份, 联想又获得美国三大私人股权投资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1.5亿美元作为收购资金, 2亿作为日常营运之用) 。在谈到三大战略投资的时候, 联想集团CFO马雪征也着重强调了这是“额外”拿到的钱。在此次战略投资总额中, 当中约1.5亿美元将用作收购资金, 余下约2亿美元将用作联想日常运营资金及用于一般企业用途。这一战略性交易为联想提供另一融资渠道。马雪征认为“谈到收购的财务风险, 无非就是收购的资金, 而我们已经解决了银团贷款, 原有现金储备尚有盈余, 另外我们还有银行的周转性资金、营运资金, 以及额外获得的三大基金, 不存在财务风险。” (13) 这两笔交易确保了联想对IBMP的顺利收购, 同时也使得联想有足够的现金维持企业的运作。

2005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报表显示, 联想分别持有97.8亿港币 (约12.53亿美元) , 116.7亿港币 (约14.96亿美元) 现金, 分别占营业额的49.87%和40.96%, 在净现金流方面, 联想目前拥有78亿港币 (约10亿美元) 储备, 同期上升了159%, 现金周转期从上年同期的8天改善为负31天。之前联想估算维持IBMPC运营需要2亿美元, 联想目前长期负债部分须于五年内偿还的大约有15亿港币, 远低于目前持有的现金储备, 所以在短期之内, 考虑即将支付的服务费后联想在现金流方面也应该没有问题。

对于联想承担的IBM5亿美元的债务, 来自于IBM对供货商的欠款, 而对于PC厂商来说, 这种流动负现金流只要保持交易就能够波动下去, 而不必支付, 因此并不能够对联想形成财务压力。

3. 整合效果。

(1) 2005—2006年第四季度联想国际业务顺利实现盈利。中国香港, 2006年5月25日, 联想集团公布截至2006年3月31日止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第四季度的综合营业额为港币244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17%, 主要来自于中国业务表现持续强劲及在上年5月份新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贡献。联想个人电脑销量年比年增长为11%。季内集团除税及重组费用前亏损港币3.17亿元, 主要是由于业务盈利受到正常季节性因素影响, 以及集团对新产品的投入和在全球推出联想品牌等的投入。2006年3月31日, 集团的净现金储备总额为港币61亿元。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8分 (14) 。 (2) 自主品牌创新成果显著。2006年2月23日联想集团向美国及全球市场发布“联想3000”系列的电脑产品, 主要面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 这是它在兼并IBM公司个人电脑业务后首次向海外市场推出自有品牌。该系列中低端产品将与IBM的“Think Pad”系列的高端产品形成互补, 有利于提高其在美国市场的知名度, 这是联想进军美国及全球市场的重要一步, 也是其跨国并购的最新成果。 (3) 先进技术打造新联想核心竞争力。在与全球PC巨头的竞争过程中, 联想从来没有取得过技术上的竞争优势。这使得联想品牌一直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杨元庆曾经想把技术打造成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他己经做到了:从IBM得到的两个研发中心大大提升了联想的技术水平, 而且, IBM先进的技术研发管理水平还帮助了新联想在原有的技术研发部门发挥其更大的潜能, 进一步提升新联想的技术优势, 使得联想一跃成为PC制造商中的技术领先者;同时联想还通过战略联盟, 借助IBM的研发力量和研发成果, 牢牢把握住相对于戴尔等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新联想终于拥有了一条从高端到低端的完整产品线, 联想原先占领市场的中低端产品线, 在充分利用IBM的技术优势后得到改进, 同时也更具有竞争力。因此, 新联想依靠先进的技术, 推出比竞争对手更具有优势的产品, 能够在各个细分市场上争夺市场份额。

四、案例的可借鉴性探讨

(一) 宏伟的战略

企业并购无非为了技术、市场。有些企业并购前对于目的企业熟记于心, 可并购时却在协议中漏洞百出, 并购后又忽略了对目标的消化, 最终使得并购风马牛不相及。而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 很明确是为联想的国际化战略目标服务的。

国际化始终是联想的长期战略。2001年提出“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企业远景, 2002年的技术创新大会, 2003年联想启用新的英文标识 (LENOVO) , 2004签约成为国际奥运会合作伙伴, 都是联想国际化的组成部分。此次对IBM PC的收购是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继续, 是联想高层在合适的时间做出的一个合适的决定。在并购协议中以及并购后的整合都时刻贯彻这一战略目标, 因而业绩能够不断地提升。

(二) 目标企业的选择

IBM PC业务是亏损的, 联想凭什么敢于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呢?IBM的PC业务毛利率高达24%却没有钱赚, 联想的毛利率仅14%却有5%的净利润。IBM在这么高的毛利率条件下仍然亏损, 是其高昂成本所致:一是体系性成本高。整个IBM的管理费用要分摊到旗下的各个事业部, PC部分毛利率相比其他事业部要低得多, 利润就被摊薄了, 但联想没有这部分费用。二是管理费用高。IBM历来是高投人、高产出, 花钱大手大脚, 因此管理费用很高。

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最缺少的是品牌和技术,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联想成长的隐痛。通过收购, 联想得到了需要多年积累的资产:高端品牌、核心技术。联想今后可以在IBM搭建的平台上从事业务, 可以说, 联想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收购, 联想可以获得IBM在日本和美国的两个研发中心, 并可以获得相关的专利, 这与当初的目标就更接近了一步。

(三) 合理的并购方式

此次联想收购IBM PC业务部门的实际价格是17.5亿美元。联想付出的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联想股票以及承担IBM PC部门的5亿美元债务。自有资金只有4亿美元的联想, 为了减轻6.5亿美元现金的压力, 与IBM签订了一份有效期长达五年的策略性融资的附属协议, 之后在IBM与财务顾问高盛的协助下, 从巴黎银行、荷兰银行、渣打银行和工商银行获得了6亿美元的国际银行贷款。随后, 联想还获得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青睐, 获得总计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因为联想在香港上市, 能以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支付收购价款, 而IBM将持有新联想集团的18.9%股权, 位居第二大股东。通过换股减少交易现金支出, 通过国际银团贷款和私募筹集交易现金和运营资金, 使联想的财务风险得到了大大的降低。收购后的新联想的资产负债率只有27%, 财务状况还是相当健康的。

在各种支付手段层出不穷, 不断创新的背景下,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支付手段仍然是比较单一的。海尔和中海油的并购都是以现金收购目标企业的全部股份, 而惠而浦的支付方式为股票和现金各一半, 雪佛龙、联想也是以现金加股票形式收购, 这种更加灵活的做法, 有利于成功收购目标企业。

(四) 科学的整合计划

企业并购并不是两个企业生产要素的简单相加, 而是必须通过有效地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并购整合被称为并购过程中最关键、风险最大的危险期。它涉及到了企业全球化战略、财务控制、国际营销、人才国际化以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整合。这是关系并购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环节。

由于并购本身的高难度、高风险。联想高层在并购谈判过程中, 充分估计了可能遇到的风险,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极大地降低了并购的风险。并购双方在咨询公司美林和高盛的协助下, 经过13个月的艰苦谈判, 最后在董事会结构、CEO人选、总部位置等方面达成了协议, 最终达成交易。根据双方协议, 整个并购交易在2005年第二季度之前完成。之后, 新联想从整合双方的物流、制造、采购业务等入手, 开始进入历时3~5年的整合期。第一步, 明确总部的职能, 对供应链进行整合, 通过联合采购, 重新规划两个公司原有的生产制造布局、物流、生产等环节, 从而降低其营运成本;第二步, 在合并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开始对整个市场、销售渠道和研发等进行整合;第三步, 联想利用全球整合的品牌进入到一些新的业务和新的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并购式的扩张和发展模式,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中国企业必须做大做强, 但不能再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实现成功的企业并购, 购买有形资产是一回事, 如何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包括技术、人才、经验、思想观念等) 有机结合、发挥创造性的价值增值功能, 才是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道国等.企业并购策略和并购分析[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张秋生等.企业兼并与收购[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洁.企业并购整合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4] .武勇, 谭力文.联想并购IBM PC的动机、整合与启示[J].公司战略, 2007 (6) :33

[5] .许子枋.企业兼并风险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6] .魏江.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并购后整合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 2002

[7] .王巍, 康荣平.中国并购报告[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1

[8] .李显君.关于管理整合的初步研究[M].2003

[9].于桂琴.联想收购过程中的战略问题分析[M].2006

[10] .保罗·卡罗尔.蓝色巨人——IBM公司的浮沉[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11] .Jensen M C.Agency Cost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American Economic R eview.1986, 76 (3) :323-329

用联想法分析解读《逍遥游》 篇8

一、解读题目,把握思想

什么是“逍遥游”?书下注释为“优游自得的样子”,这样的解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联想到王羲之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联想到苏东坡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而庄子的“逍遥”与陶、王、苏三人的“逍遥”一样吗?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找庄子想象的逍遥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是无所羁绊、无所依傍、无所凭借的绝对自由的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显然,陶、王、苏三人的“逍遥”是可以实现的、可以享受的精神解放,而庄子的“逍遥”却是无法达到的理想追求。

人生于世,怎能无所依靠?要维持生命,就得依靠食物提供营养;要出门远行,就得依靠车马代足奔驰;要写文章,就得依靠笔墨;要渡江河,就得依靠舟楫。人类借助智慧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却永远无法彻底摆脱外物的羁绊而获得绝对的自由。其实,有超凡绝俗的大智慧、忍着辘辘饥肠在濮水边垂钓的庄子一定明白这一点,那么,他为何还要追求这样的“逍遥”呢?笔者认为,庄子是在用他的“逍遥”来对抗黑暗污浊的现实,来否定世俗的争名夺利,来摆脱现实人生的羁绊。可以说,庄子在现实中痛苦,在寓言中“逍遥”。

二、抓住意象,走近庄子

课文开篇就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尽显壮阔神奇,以大鲲巨鹏展开想像,并尽其所能地进行夸张描写,这种异想天开之辞造成先声夺人之势,似乎是对鲲鹏大加褒扬,但随即笔锋一转,指出鲲鹏看似逍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实则“去以六月息者也——要依靠六月的大风飞去,它并未达到逍遥的境界。这一意象让我们联想到成语:鹏程万里、大鹏高举、鹏霄万里、鲲鹏展翅等;联想到有关鲲鹏的诗:

安识鲲鹏变化,九万里风在下,如许上南溟。(宋·陈亮《水调歌头》)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唐·杜甫《泊岳阳城下》)

料鲲鹏、须奋天池,骅骝宁恋绉草。(元·朱唏颜《宴清都》)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毛泽东《七古》)联想到纵横沙场的岳飞(字鹏举),联想到煮酒论英雄的曹操……曹操有鲲鹏展翅的凌云壮志,刺董卓,战袁绍,伐张绣,南征北战,像大鹏一样扶摇而上至历史的九万里高空,看似尽显风流,逍遥自在,实则需要凭借山河之险作屏障,凭借谋士策划、武将死战巩固实力,甚至于受苦于偏头疼而无可奈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一不是人中鲲鹏,然而哪一个不依靠武力来统治百姓,哪一个不担心失去民心而亡国破家,可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达不到庄子所仰望的逍遥游的境界。

与鲲鹏的“大”相对应,庄子又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学鸠等“小”的意象,暗指人的渺小,或让我们联想到普通人。蜩与学鸠“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普通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劳苦奔波,极力追求着自己的人生高度,就像蜩与学鸠“决起而飞”一样,然而“时则不至,而控于地”,仍然徘徊在一室之内,他们连自己的空间都摆脱不了,何谈“逍遥”。其实,我们从蜩与学鸠对鲲鹏的“笑”中就认识到,普通人根本就不理解鲲鹏的“逍遥”,当然也就不会有“逍遥游”的梦想了。庄子鄙视这些目光短浅之人,故而写道:“之二虫又何知!”

那么庄子又为何写冥灵、大椿呢?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它们都是长寿的代表,然而仍然受着“春”与“秋”的制约,也像鲲鹏一样不能实现“逍遥游”的梦想。连以长寿被世俗称道的彭祖也只能算是“小年”,那么生命只有几十年的“众人”若奢望鲲鹏也达不到的“逍遥游”岂不是很可悲吗?我们可以体会到,庄子对人类无法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和无奈。

用联想法分析解读《逍遥游》,使学生很轻松地感知到庄子将人生之游分为三个层次:最低为学鸠之游,较高为鲲鹏之游,最高为逍遥之游。庄子仰慕无法实现的逍遥之游,赞赏鲲鹏之游,而鄙视学鸠之游,即鄙视世俗之人的功名利禄之游。

上一篇:食堂光盘行动的标语下一篇:共建和谐校园作文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