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024-07-13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通用8篇)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篇1

两年来,我校领导班子以“教师队伍优质、教学设施先进、育人环境和谐、教育质量优良”为目标,把构建学习型校园与学校发展联系在一起,与教师专业发展融合在一起,与学生成长结合在一起,力求在营造校园学习文化氛围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一 、强化师生学习的意识,激发师生学习的热情

1、塑造“学习型教师”,激发教师学习的情感

学校以培养“学习型教师”为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观点争论、思想交流等形式,拓宽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每天学习一点、研究一点、积累一点、记录一点”的浓厚学习氛围。每学期教师撰写的随笔,通过传阅、互写感言、再交流并整理印制了《心语集》。小小的册子在教师群体中引发了深刻的感悟。一位老师这么写道:“从这本小册子上,我看到了其它老师的经验与智慧。教育是艺术,想想每位学生身后那么多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吧!做一名让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老师真是很不容易!”还有老师说:“欣赏路灯下默默无闻的电话亭。在手机满天飞的今天,依然独自守候在静静的街角,凭着简简单单的一根细线,传递着世上永恒的主题――爱,教师的爱――无声、不凡、永恒……我们要像电话亭那样坚守着我们的教育理想,传递我们无私的爱!”

透过教师们真情的话语,我们真切体味到教师们强烈的责任感,学习让教师们深深感悟到平凡师爱中的伟大。

2、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学校大力为师生营造“人文阅读”、“愉悦阅读”的.环境氛围,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在图书馆低幼年级区的建设中,精心设计粉色系花园式造型,书籍排列使用封面向外的开架形式,座位呈弧形阶梯式,铺设趣味地毯,使学生获得自由的阅读感受,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情趣与欲望。

学校还举行了“为心爱的书绘制封面”、“我的童谣自己写”、“节约资源,图书共享”、“绿色图书角评比”、“图书跳蚤市场”爱心义卖等活动。同时,图书馆老师定时定点向学生推荐新书,组织学生为同伴推荐好书,建立“红领巾书屋”等等。

以上措施使学校拥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加速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和精神风貌的改变。

二 、搭建有效的学习的平台,拓展师生学习的空间

1、开展人文主题教育,提升教师群体的文化素养

两年来,学校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的开展学习活动。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每月一次的“人文讲坛”,在请专家作报告的同时,还多次将讲坛的组织工作交付某一个教师群体去合作完成,构建了一个让广大教师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如:让工会组织“你的平凡让我感动”的交流、让班主任群体组织“拨动心灵的琴弦” 的研讨、让青年团员们开展“使命与责任”的探讨、党员老师开展“把最美的歌献给党”的主题交流、教导处组织的“丰收的硕果”专题交流学习会。通过学习、研究,有效地增强了全校教师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带动了教师的自主性学习,营造了浓郁书香的校园氛围。

2、打造校本研修文化,为教师职业生活注入文化品味

学校党政联手构建每学期“一次理论学习、一次集体听课、一次专家讲座、一场读书论坛”的“四个一”校本研修模式。学校倡导跨学科听课制度,全校教师共听一节课,共评一节课,让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取长补短,优化自身课堂教学,提升不同学科教师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师们在研讨与分享中提升课堂文化品味,全力打造学习型、思考型、研究型教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由12位骨干、中层、学科组长组成的教学质量专题组,每月一次由校长主持召开教学专题会议,定时定点交流反馈组内成员听研讨课,随堂课及各学科质量情况,及时了解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共性或个性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由学科组长负责落实。

3、开展丰富的师生读书活动,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两年来,我校围绕“漫卷云舒,洗涤情怀”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生读书研讨交流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教师们共读《岁月如歌》、《有效教学》;交流阅读《现代教师读本――生活情趣卷、人文卷、艺术卷、教育卷、科学卷》后的感受;“美文共欣赏,心得大家谈”活动历时4周,推荐美文37篇,读后感12篇。组织师生与作家郑春华老师座谈交流,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亲子阅读”等活动,举办校园读书节,让师生流连书海,沐浴书香,拓宽信息,互动共享,读书学习成为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师生精神面貌从中得以改变。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篇2

一、教师成长

1. 更新了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 教育行为决定教育效果。研究初始期, 第一线的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 接触的信息短缺, 阅读的理论书籍很少, 虽有一些基本的理念, 但在实施过程中, 仍不免“想是新一套, 说是另一套, 做是老一套”, 而走入新的误区。教学仍难从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 仍难从单一的认知性转向多思维的体验性, 仍难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师仍难从知识的权威与教学过程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鉴于此, 一方面通过培训与观摩、评课与研讨、反思与再实践, 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行着角色转换, 思考并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 我们将学校愿景、办学理念与策略, 将课题研究方案同教师及家长交流, 管理层与教师、家长不断产生共鸣, 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师生、家长提供接触的时空, 提供合作互动与情感交流的平台。比如“六·一”师生水果拼盘比赛、亲子跳绳比赛与亲子阅读及“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与评比, 等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教师树立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提高了正确认识、驾驭与调控师生关系的意识与能力。他们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他们在悄然转变着角色, 努力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人, 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努力成为学生智商、情商、道德商的培养者, 成为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创造者, 成为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成为自由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营造者, 成为学生学习潜能、独特个性的开发者, 成为学生良好习惯、优良品德的塑造者, 成为学生梦想的播种者、理想的唤醒者。教师能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发展学生的自信心。逐步消除了随意责令学生停课或将学生赶出教室的现象, 逐步杜绝了简单、粗暴对待学生, 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 逐步没有了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拿小课题“如何用好你的眼睛”为例, 要求教师善于驾驭课堂, 能够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曾有不少教师常埋怨学生在课堂上不与自己配合, 而很难意识到自己的眼睛老盯着书本、教案、黑板, 就是舍不得投向学生, “目中无人”, 久而久之, 课堂上“你讲你的, 我做我的, 师生互不相干”的不和谐局面自然形成。研究点一抛出, 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眼神对接, 通过心灵的窗户判断学生在想什么, 是专心了, 走神了, 心领神会了, 遇到尴尬了, 情绪高涨了, 还是若有所思……然后适时做出决策, 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程序及课堂关注点。一个个研究点串成线, 连成片, 形成面, 课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地方, 成了师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 成了学生塑造个性、放飞理想的地方。

2. 加速了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 它也是课题研究的瓶颈。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 紧密结合教学实践, 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每个教师既是被培训者, 又是培训者, 既可解教学之急需, 又可兼顾教师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教师之间的合作空间也得到了拓展。方法与途径有:专家引领, 理念先行;阅读经典, 夯实底蕴;师徒结对, 同伴互助;观摩竞赛, 磨砺锤炼;听评结合, 互动生成;课题研究, 以研促教;勤于练笔, 反思提升;榜样引路, 奋发赶超。灵活、多样的研训活动, 让问题引导研究, 让差异推动进取, 让见解支持对话。教师的三笔字、简笔画与课件制作、演讲朗诵、综合知识、综合能力越来越得到学生的佩服与崇拜,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体验中得到深化。

看看老师的教育日记目录。“别对孩子说‘你不会’”“教育学生从教育自己开始”“蹲下来欣赏学生”, 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我读书, 我成长”“同事之间应互誉”“你是幸福的, 我就是快乐的”, 这是老师对自己对同伴的关怀;“班主任与家长交流五忌”“为‘亲子承诺书’喝彩”“家长, 请将孩子做人放在首位”, 这是老师对家庭教育的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教学研究、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 教学研究也为老师的专业成长与教育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 提高了综合素养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人格魅力。全校202名教师, 没有不希望学生进步的教师, 也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教师。在他们眼里, 没有不想进步的学生, 也没有只有缺点的学生;没有不望子成龙的家长。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正确的生活态度, 有健康的心理, 保持较为沉稳的心态, 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 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学生对教师充满热爱与敬仰, 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升华。

四年研究历程, 教师全程参与,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养。一开始, 我们就定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性研究。鼓励多做自身研究, 多做学生研究, 多做实践性研究, 比如课例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为了强化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性, 课题下设五个子课题组, 要求教师做“微型课题”, 也就是常说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如子课题“在课堂主渠道中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确定了“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组织艺术”“课堂教学管理艺术”三个小课题。以“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为例, 教师从精心设计与运用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总结语等传知性语言, 从精心设计与运用过渡语、评价语、激励语、应变语、提示语等组织性语言等方面研究, 对教学瞬间与片段做好札记, 包括研究原因、目的意义、采取的方法、过程设计与研究成效。再以“课堂教学管理艺术”为例, 教师从自我管理与课堂纪律管理两方面实践, 教师自我管理研究包括意识自控、情感自控、言行自控, 课堂纪律管理包括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与有效调控教学节奏, 教学札记中有诊断、有反思、有提炼。又如子课题“用关爱和期待构建彰显生命活力的班集体”的研究, 确定了“教师自身角色转变”“团队意识培养”“创设发展平台”“人际关系互动”四个小课题。于是, 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对话, 放开手让学生锻炼, 真诚适度帮助学生, “偏爱”后进生, 严爱优等生, 博爱中等生, 尤其把学生的差异当成宝贵的教育资源来开发。于是学生成了班级小主人, 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分工又合作, 互动又互助, 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 班集体充满活力, 师生关系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师在研究中, 提高了问题意识和能力、方法意识和能力、学理意识和能力, 在这三方面功夫的修炼过程中, 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 改变着自己的工作方式, 学会超越自我, 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 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 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二、学生成长

1. 提高了养成教育效果, 创建了安全文明校园

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的规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对培养学生自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老师切实纠正了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 消除了一些学生因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待遇 (如歧视、冷漠、讽刺、辱骂、挖苦等) 而表现出的逆反与厌学行为。在教育过程中, 老师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给予越来越多的慈爱与宽容。用独具匠心的启发式话语, 睿智地与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心灵对话, 给予学生“随风潜入夜”的心灵滋润, 学生敢于、乐于真实、鲜明、自然地表达自己, 从而自然地获得生命的感悟并化为切实的行为:守时、文明、关爱、感恩、合作、自信。如:刚入校的几个一年级小男生在攀树枝, 老师这样对他们说:“小朋友, 小狗小猫是动物, 动物有嘴, 它用‘汪汪’‘喵喵’告诉你它很痛, 而小树是植物, 没有嘴, 不会喊痛, 你该怎样做呢?”一番充满爱与童真的话语, 小树与孩子们成了朋友。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比如: (1) 采取学生干部轮换制, 坚持“自我推荐、竞争上岗、培训学习、参与管理”的原则, 激发全体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在竞争中求发展, 在工作中展示才华, 学会管理与自我管理。 (2) 编排座位, 除近视、弱视等需要关照的学生外, 也采取轮换制。 (3) 成立了“心语交流室”, 建立“阳光档案”, 为暂时落后的学生“雪中送炭”, 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师生双方心理更加健康, 学生心理素质和尊师意识明显增强, 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师生主动问好, 真诚地道一声“对不起”, 学生敢说“不”, 并能向老师与校长提意见、献计策。4693名学生的校园, 是名副其实的省级安全文明校园。

2. 提高了综合素质, 促进了全面发展

随着以民主、平等为核心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尊师爱生”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场, 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与学科活动, 比课题研究之前更有效地提高了综合素质, 促进了全面发展。活动中, 老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指导学生做好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比如: (1) 一年一度的校园“四节”, 即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 以“与好书做伴, 与文明同行”为主题, 组织查字典比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科技节, 组组织织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绘画比赛等;艺术节, 组织文艺汇演、游艺活动、现场绘画、现场书法比赛等;体育节, 以“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为主题, 组织低年级跳绳、中年级运动接力、高年级篮球比赛等。 (2) “我的中队, 我的家”温馨教室布置活动。 (3) 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与雏鹰电视台等宣传阵地, 让孩子们在自己开辟的“校园新闻”“每周一歌”“英语ABC”“我是小当家”等一系列园地中各尽其能, 各显风采。课堂小天地, 天地大课堂, 立足课堂, 拓展课外, 学生的尊重意识、合作意识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与审美素质全面提高, 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三、学校主要荣誉与所获奖项

国家级:

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2010年)

全国“我是90后”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2010年)

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09年)

全国示范性家长学校 (2009年)

全国主题读书活动先进集体 (2009年)

全国“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2009年)

全国“激情奥运, 阳光校园”主题征文活动先进单位 (2008年)

全国智力七巧板科普竞赛活动一等奖 (2008年)

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2007年)

全国“弘扬中华美德”征文比赛先进集体 (2006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网站) 》全国二等奖 (2006年)

省级:

湖南省课程改革样板建设校 (2010年)

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性学校 (2008年)

湖南省规范汉字书写与经典诵读特色创建校

湖南省模范教职工之家 (2008年)

“现代技术教育环境下美术学科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研究”课题研究获省级二等奖 (2008年)

“新课程实施中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获省二等奖 (2008年)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更新”课题研究获省一等奖 (2007年)

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 (2006年)

湖南省“十五”课题研究先进单位 (2006年)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课题获省二等奖 (2006年)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研究”课题获省一等奖 (2006年)

市级:

娄底市书香校园 (2010年)

娄底市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

娄底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

娄底市教师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

娄底市少先队先进集体 (2009年)

娄底市示范性家长学校 (2008年)

娄底市规范用语用字示范单位 (2007年)

《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质》获娄底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

娄底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2006年)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篇3

培养师资力量

专家引领立思想。在区教委领导高瞻远瞩之下,我校积极依托首都师范大学高效资源,成立了“生命教育研修班”。并多次邀请刘慧教授莅临教育教学一线,从“服务生命成长,展示生命精彩”的角度引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另外,邀请北京民族大学心理系教授刘文罡老师做“幸福教师”的讲座培训,加强老师心理培训,使教师以阳光、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

展示培训促提升。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小妙招、小窍门的撰写,择优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快速成长。对五年以下新教师培养实施五步走策略。第一步:榜样示范,开展“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第二步:拜师学艺,第三步:跟踪指导。第四步:目标引领。第五步:好书推介,好课推荐,以此加快新教师成长的步伐。

开展德育教学

开展社团活动。我校以实施“北京市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为契机,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引入优质资源,在全校大力开展武术、跆拳道、书法、象棋等社团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而且能学到各种新技能,为日后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深度体验。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口头上,必须付出行动。比如父亲节母亲节,组织学生亲手制作一份礼物送给父母,教育他们学会感恩;清明节祭英烈、祭长辈,给学生讲解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教育他们爱国爱家。

多元育人。大自然、博物馆是最好的课堂,更是学生们最爱的学习形式,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文化的魅力。为此学校组织师生到“鲜花港”、“园博园”参观,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则到最美乡村——北郎中参观,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

教育合力。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长期性联系,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定期的家长会、座谈会中,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育合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材施教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市区颁布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稳步推进三级课程整体优化和有效实施。

备课求质。在备课时,要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才能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一是学科视角,教师要把握所教学科的精神特质,即:学科的本质、性质、特点、功能和任务,根据学科的特质,进行备课;二是教育的视角,即:真正的教学都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备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要灵活运用知识;三是学生的视角,根据学生“学”的特点,设计“教”的方式,预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学生质疑的地方,使教学设计兼具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

上课求实。一是教师行为求实,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生的优点,倾听学生发言,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展示机会,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与感悟;二是学生活动求实,学生要勇于发表观点,全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增强创新意识。

作业求趣。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家庭教育等因素各不相同,导致他们的学习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教师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布置作业时,坚持“兴趣为旨,发展为根”的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开展读书作业;信息搜集作业;调查、访谈作业等等。

总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校全体教职工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中心小学)

“数学周记”伴师生共同成长 篇4

南通市秦灶中学蔡新春(226011)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笔者认为: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教师要诚心诚意的放下架子、真正的尊重学生外,还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想办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能真正的平视教师、与教师平等相处。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笔者请学生每周写两篇“数学周记”,教师与学生通过“数学周记”进行交流。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有不少收获,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数学周记”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教师的一颗真诚之心的感染下,学生们愿意在“周记”中表达自己对教师的看法,更愿意把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惑向教师请教和倾诉。正是通过“数学周记”,教师逐渐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

陆圆圆同学写道:“你很特别,每次上课都会对我们深鞠躬,这说明你很尊重我们。你在我们做错题时,不象其他老师一样指责我们,而是帮我们纠正错误,还鼓励我们。” 王琪同学这样说:“每次上数学课,总是很自由,没有以前那份胆怯,也没有往日的那份紧张,这种感觉真好,很快能投入到学习中去,把原来不会的学会。”

“老师,谢谢你!虽然你教我们没多久,但是你是倾听我心里话的第一个人„„”王俊霞在周记中这样讲。

在一次数学课上,我错误的批评了钱进同学。在知道真相后,我在“周记”中向他作了真诚的道歉。他在接下来的“周记”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接受老师的道歉,更何况您还是校长。老师,我一定要向您学习,知错就改!”

李晓玲在“周记”中向我求救:“老师,我这次考试考的不好,回去肯定会被我爸一顿臭骂,你能帮帮我吗?”我在批语中回复:“将成绩告诉你爸的同时,还要告诉你爸:你通过这次考试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以及你以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另外,把你爸的电话告诉我,我再和他谈谈。”

二、“数学周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积极向上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前中国足球队教练米卢更是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借助“周记”,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不断的给他们以鼓励,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曹维同学在第一篇“周记”中就问:“老师,我的数学并不是很好,见到数学就怕,我能学好数学吗?”我给他这样的回答:“过去不好,那不是最惨的事,最惨的事是你不再想学好数学。你能问我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想学好数学,有了这份动力,再加上你的努力、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你一定能进步!”

胥佳贵在9月19日的“周记”中说:“今天非常热,教室就象一个大蒸笼,但我还是认真的学着。虽然满头大汗,但学有收获,心里还是挺高兴。”我回道:“吃得苦中苦,才能成就大事业。刻苦学习的你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邢宁同学在期中考试前的“周记”里这样写:“马上要期中考试了,期中考试后还有家长会,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让家长失望!”我的回复是:“最重要的是为自己努力,家长和老师都会和你一起努力的。”

期中考试后,孙凯迎同学说:“老师,这次我是不是让您失望了?我会认真的查找失败的原因,在以后的学习中改掉这些毛病,争取好的成绩。”

“老师永远不会对你失去信心,因为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帮助你进步是我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

三、“数学周记”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令人终生受益。教师利用“数学周记”不断的劝戒学生改掉坏习惯,并督促他们形成好习惯。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与小测验时,我发现学生中有抄作业的行为和作弊的行为。我遇到这种情况时,并没有象以前一样将这些学生找过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不能再这样了。而是请同学们在“数学周记”中发表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同学们分析了这些行为的诸多害处,我将这些周记一一贴在班级的交流栏内,提醒那些犯错的同学改正错误。也有一些犯错的学生在周记中作了深刻的忏悔,保证不再犯错。事实上,在这次“周记”之后,考试作弊的行为再也没有发生,抄作业的现象也得到较好的控制。

在小测验后的“周记”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自己由于粗心而失去不少的分数。我总会在这些“周记”的批语中写上这样一句话:良好的习惯要靠平时培养,只有平时认真细致的对待每一次作业,才会有考试中的细致认真。

许多学生在小测验之后的周记中还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以前做错的题目还会再错?我告诉他们:要建立《错题集》,将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平时多拿出来练练,想办法将错误消灭掉。郑云同学在一篇周记中这样说:“老师,谢谢您教的方法,正是由于我经常练我做错的题目,所以这次考试成绩还可以。”

四、“数学周记”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老师,您这一部分教的太快了,许多同学还没能理解。”

“老师,希望你能多找一些这方面的题目让我们训练,我觉得学的不太扎实。”

“老师,希望你在上午讲新课,而下午的课上最好让我们做题目,因为下午讲新课,效果很不好。”„„

师生共读共写共同成长 篇5

书籍,是人类传承文明与文化的载体。我们很多的知识都是通过书籍获取的,是最便捷的“精神财富”来源。

当学校与书籍的碰撞在一起,那会是怎么样的火花呢?那必定是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校园是传承文明和文化的主阵地,那一群群欢快活泼的幼童最是需要书籍的滋润与熏陶,也唯有书籍才能除去他们与生俱来的各种弊端,在书籍的恩泽下他们必定会学会感恩,学会善良,学会诚信,学会一切人类美好的情操!远离了自私,抛弃了好勇斗狠,拒绝了冷漠,不断自我净化的下一代必将是国家的栋梁!

书香的文明是智慧的文明,书香的校园是充满活力与才气的校园!

我认为书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益处,关键在于她是否被有效的阅读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之显。书是需要用来被阅读的,而且读得越多越显其价值,好比千里马只有被伯乐发现了之后,才会被人赏识,也就成了真正的千里马。一本书放在书架上,不去阅读她,她的价值也许也就是几张纸的组合的价值,何谈书的文化价值啊。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是一种良好生活态度的体现,更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不断超越自我的方式固然有很多种,但是阅读书籍会是自己少走许多弯路,为取得成绩做好充分的准备,至少不至于使我们盲目不知所措。

然而阅读的过程并不像打扑克,玩网游,打麻将等那样的通俗性和娱乐性,要使一个人喜欢上阅读,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啊。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有着贪玩本性的学生呢。要让人对阅读产生自觉行为是不容易,但却是相当有必要的,因为不容易的事情往往会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在校园里就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就显的尤为必要与难能可贵了啊!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来拉,要想书籍的芬芳弥漫在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里,离不开领导的阅读榜样,除此之外离不开全体老师的阅读示范,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阅读行为。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篇6

——谈我校版画教学的思考

【文章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蓬勃展开。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以“美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核心,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倡导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参与美术文化传承、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美术教育理念。我校为跟进课改要求推陈出新,进行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这一专题探究,自课程研究以来,一直认真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提高师生的基本素质,突出美术教学特色,尤其是版画校本教研特色为工作重点。

【主题词】 版画探究校本教研

正文

一、版画校本教材研究的重要性

(一)课标对版画教学的要求

随着新课标提出与实施,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结构、评价体系做出了全面的改革,版画是图画和手工劳作结合的绘画。小学版画拙朴而自然的造型、灵活的构图、纯朴用色等艺术特色与学生稚拙的美感特点天然吻合,教学时更易于唤起其绘画灵感,发挥个性,大胆构思,发展其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纸版画教学过程富有游戏意味,更能满足小学生的游戏心理,易于培养其勤动脑、巧动手的良好习惯,并养成一定的意志力和工作的条理性,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版画教学探究是很必要的。

(二)本校以往美术版画教学存在的不足

版画教学是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份,根据大纲的要求早已纳入中小学美术教材,成为必修课。然而,由于受教学条件限制的客观原因或观念方面的主观原因的影响,版画教学又往往是中小学中容易忽视、不便进行的教学内容之一,以往本校美术课上,版画课或只给学生作课堂讲解、或改作版画欣赏、或放弃不教。没有深入的对其教学进行专业研究与实践。

(三)研究现状评述

儿童版画教育在世界各地早已得到各国儿童美术教育家的重视,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设版画课。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版画学会,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儿童版画活动组织。国家教委在90年开始实施的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增设了版画课。因此,儿童版画逐步在校园兴起。21世纪实验新教材中有一系列版画教学相关的内容,在新课程各册的系列版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版画多元探究,在教学形式上拓展。在这方面有很多学校都以版画为突破口,进行系列研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领导务实创新,创新办学理念,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之路,确立了“以儿童版画为切入点,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道德教育为内驱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

学指导思想。在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以科研为先导,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了《版画进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建设版画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综合学习》等区、市级科研版画校本教研的研究,从“面”上普及版画教育,从“点”上深化版画教育,促进了版画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协调了特色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因此我认为,在版画教学方面创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不断吸取其他学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在全校普遍推广儿童版画,使学生能人人掌握版画的制作过程,通过版画校本教研时间,从中体会版画创作的乐趣。丰富和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爱好、个性,扩展学生的兴趣,完善学生人格,探索出一条与新时代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美誉理论新模式。提高教师(尤其是骨干和青年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设计教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提高学校美誉度,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意义:此版画校本教研的确立,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丰富的多样化,形成高尚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在共享人类社会文化资源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我校版画教学的开发探究

从2006年至今,我校美术教研组一直致力于小学版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在21世纪实验新教材版画教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我校在不断研究、实践、创新、总结的过程中进行版画多元探究。在教学形式上拓展、自编特色教材,在学校美育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实地考察,开发自然资源

我校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昌平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以发展旅游、高教、科技为主的首都卫星城。这里四季分明,尤其以文物古迹文明于世。其中十三陵、银山塔林、居庸关、燕古长城遗址„„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地方特色,通过美术教研组老师共同研究分析,以中国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写生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生活,观察周围的一切,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地积累感性经验,产生创作的欲望和激情。然后将写生回来的速写进行整理,利用课堂教学和兴趣小组相结合的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具有人文性,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版画作品。如《十三陵的牌楼》、《神路》、《银山塔林》等。最后请学生谈在进行写生、创作时的感想和体会,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闻所感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共同分享,教师在这时不失时机的进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了昌平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制作版画的过程,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其中。

(二)潜心设计,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更加深入的开展版画研究工作,更突出的体现素质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美术教研组于2007年6月起开发版画校本教材,并将学生版画作品编辑成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的目标,以和学生贴近的小动物为切入点,逐步加深,共开发两册14课校本教材。在编排课程时着重体现乡土特色,传统文化、开阔学生视野、紧扣时代脉搏。如《美丽的风景》,《可爱的动物》中编入了昌平的牌楼、桥、塔等古建筑及周边的小动物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昌平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感情。在《篆刻艺术》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篆刻艺术、篆刻艺术与版画的联系、学生还知道了毕昇、活字印刷术、知道了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水对印》使学生了解了水墨之间浓淡虚实的变化,体会到了中国画的魅力。通过这些,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新北京新奥运》、《我们一起写奥运》紧贴时代脉搏,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版画制作从画稿到拓印成画要经过一段时间,从事各种劳动,如写生、整理、起稿、刻版、滚墨(涂色)到最后拓印,从这段劳动中可以使儿童手腕、手指、手脑协调性都得到锻炼。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教育他们爱劳动,讲团结,爱护财物的良好品德,通过实际操作,让儿童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美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从中得到艺术熏陶,从而使孩子们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作风和习惯。《藏书票的设计》、《十二生肖》、《美丽的风光》、《可爱的小动物》等,每一幅作品都渗透着学生的热情,他们更从创作中体会到了真、善、美的真谛。

(三)实践创新,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新课标要求学生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版画的发明与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传承和发扬版画文明的同时,实践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组织学生参观长城博物馆,在长城脚下现场授课,采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边观察边创作我国宏伟的文化遗产——长城,并将作品送给长城博物馆留念。即学习了版画创作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007年9月,我校成立了《小太阳版画乐园》。让孩子在这片自由的沃土上尽情的学习,创造。

在2008年4月带领学生参观位于昌平的残疾人学校,和当校的学生一起交流艺术作品,并赠送了版画作品。增强学生创作版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丰富了艺术交流的形式。

2009年5月27、28、29日三天里,我校领导及3位美术教师分别带领学生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北京市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示会暨北京市第十二届学生艺术节闭幕式”中进行版画展示活动,学生们穿着老师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小围裙,在现场向参观群众展示制作版画印制版画的过程,并把印制好的作品赠送给观众们,学生创作的精美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观看的人群非常多,大家都被版画的魅力、和学生们纯真质朴的作品所吸引,很多观众都象想亲自试一试;学生们还用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区县的精美艺术品进行交流。通过以上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学生们从中感受到版画学习、创作带来的乐趣,体

验到成功的快感,培养了有序工作的条理性和动手能力,对版画有了更加深入立体的了解。

利用并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版画展示,在“六一”儿童节,童话节等节日中,学校将学生的版画作品制作成展板的形式,在校园中和楼道里举办小型的版画作品展;组织学生定期的搞现场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表现欲,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除此以外,学校也为教师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激发教师兴趣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教师们学习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老师们看得多了,了解的多了,想的也多了,从而加强自身前进的动力,做的、说的、探究的自然就更丰富。师生们就像一潭活水,不断激起艺术创作和思维创新的灵感。如:学校组织教师到美术馆、国家大剧院等专业场馆参观;到居庸关长城、火车站、攒地下、红色根据地等地写生;鼓励老师们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进修。开阔视野,提高了技能技法,增强了团队凝聚力。通过以上这些活动,使我校的传统教育像春风化雨一样时时刻刻滋润着老师和学生的心灵。

儿童版画制作活动在主观上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美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创造了美。”美的创造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只要不断的实践,大胆开拓,增强创造美的意识,就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使创造美落实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在客观上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融知识于技能之中,提供学生创作体验的经历,注重学生对材料的合理应用和技法的独创性,拓展学生创作想象的空间,强化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性。更从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家乡的可爱,自然的神奇,体验到同学间合作的真诚,体验到创作带给内心的快乐。

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这是素质教育中新的要求。我校版画课的成功开展,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并从中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版画教学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北京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版画》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篇7

关键词:学校教育,班主任教师,班级艺术管理,实践与探讨

一、要在把握学情的同时制定好班级管理目标

一个班集体往往由四五十名学生组成, 而且生长于不同的家庭环境, 他们性格各异、生动活泼, 因此对于班主任而言, 首先要做的重要事情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能够尽快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发展动态, 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从而赢得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主动权。笔者每接受一个新的班集体, 总是要毫无例外地建立起学生档案, 上面比较详细地记载着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大事记”及其家庭情况。譬如有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同学, 原来一直是班集体活动中的活跃分子, 后来随着父母婚姻的裂变和瓦解, 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受挫而性情大变。对此, 笔者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交流中, 见缝插针地谈及人的独立性问题, 并利用教师的非权力因素, 要求其父母积极配合行动, 终于把她从越发不可收拾之势中拉了回来。时隔多年, 我还经常收到她的感恩和问候。此外, 我们还要实事求是而非千篇一律地制定好班级管理目标 (如班级公约等) , 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作出动态性的调整与完善。因为制定这样的管理目标, 能够体现绝对多数学生的愿望和要求, 而且既具有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性, 又具有因地制宜的可操作性;它是班级管理中的航向塔, 既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动力, 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的正能量作用。

二、要在讲求艺术的同时显现出教师魅力形象

有人说过: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艺术性的情感交流过程;缺乏情感和艺术的元素, 就必然是机械、僵硬和低效的师生合作。实践证明:作为班主任老师, 如果确实把情感艺术元素渗透到班级管理之中, 那么在学生面前就会自然显现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魅力, 就能逐步从中收获亲师信道的作用。曾经有一位初二男学生,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 家里爷爷奶奶无力说教, 在校又是屡教不改, 就因为他一个人的过错, 使得我班几次与先进班集体擦肩而过, 由此在同学们眼里他成了一个令人讨厌的人。无论怎么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 都显得无济于事或者效果不佳。有一次放假我在家里休息, 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原来这位男生在超市偷东西被发觉后向我求救!来到现场以后, 看到他那一副既可嫌又可怜的样子, 我的心有隐隐阵痛之感。我领着他在一片指责声中离开了超市。就在无计可施的那段时期, 这位男生从操场上捡了60元钱悄悄地交给我。那一瞬间, 我似乎看到了希望。于是我以他的名义在学校广播站发出“招领启事”, 这种拾金不昧的善举在学生间很快传开了。之后, 在班级里我又数次提及此事并对他进行公开表扬。再后来, 他逐步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 也从中体会到班级大家庭的快乐。多少年来, 成功转化潜能生的事例还有许多。笔者从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影响班级进步的根本性力量不是优秀学生势力, 而在于潜能生群体。班主任教师是一个班级的航标和舵手, 要想扮演好这一角色, 应当正确处理好“责任与爱心”“原则与宽容”“管理与感召”“方法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衡量班主任教师人格、魅力和形象的分值所在。

三、要在强行入轨的同时高度性重视养成教育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篇8

一、校园文化是师生成长的动力源泉

学校办学理念是指导学校发展方向的航标灯,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我们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立校、乐学真教”的办学思路,经过师生的努力,形成了“育人为本、敬业为乐、成才为志”的办学目标。以“厚德博学,笃行达礼”为校训体现了洛江中学重视师生品德修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每一名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个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成就美好的人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笃学、善思、自主、创新”的学风和“爱生、严谨、精业、善导”的教风,“明礼、诚信、求索、奋进”的校风孕育而生。

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和源泉,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本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如何为师生的成长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呢?那就要通过校园文化为师生的成长提供一种氛围。读书思考,教师成为有文化气息的教师;学生感悟成长,永葆青春与活力。如营造书香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师生的文化积淀和综合素质,这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让教师在书香中充实自己。通过引导激励激起教师读书的欲望并逐步形成一种习惯。根据教师队伍现状由浅入深推荐阅读《细节决定成败》,从一种生活渴望转化成为一种人生修养;从读名人读名著到读专业理论书籍,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二、让校园文化成为师生成长的宽广舞台

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应在于精神文化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良好的人文教育才能彰显学校文化的内涵,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精雕细琢,才形成了学校的“三风”建设。并以此对全校师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目标定位,学校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严格围绕良好“三风”的形成而开展,多措并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充分发掘学校的教育资源,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每年五月份开展“红五月”系列活动、十月份开展体育节、十二月份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学生全员参加,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依托校董会的支持,创设太极拳兴趣班、南音兴趣班,聘请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两项活动经常组队参加省、市、区级比赛,多次获奖并深受好评。学校于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体育传统学校、福建省首届体育特色学校、泉州市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依托体育特色优势,学校继续挖掘资源,大力发展体育特色项目,同时,更注重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从2012年开始,学校积极探索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并把提高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以课题的形式呈现,“提高台商区洛江中学大课间活动质量的实践研究”作为“提高泉州市中小学生大课间活动质量的时间与推广研究”课题的子课题,被确认为2014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重点立项课题正在实施中。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引导教师将反思成为一种行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回顾了师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让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师生成长保驾护航

虽然制度管人是一种比较低效的管理模式,但它确实是非常实用且有效的,在无法达到文化管人的高层次管理模式之前,制度是维系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没有规范的制度意识哪来的质量。所以,学校开始以各职能部门为单位全面梳理学校的规章制度,传承好的管理制度,修订或修改不合时宜的制度,构建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至今,各项管理制度梳理完成,经教代会通过,已经汇编成册。它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管理依据,打造规范有序的校园管理模式,努力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新格局。逐步实现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转化。

总之,通过积淀校园文化,创设了有利于师生成长的和谐氛围,师生的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学生健康快乐、奋发向上。校园里每天都充盈着进取的气息,每天都有着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五年级研究性学习指导总结下一篇:日记:豆宝宝“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