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母亲的感动作文

2024-07-28

来自母亲的感动作文(共16篇)

来自母亲的感动作文 篇1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由妈妈、弟弟和我组成的特殊家庭,这个没有爸爸的“幸福”之家。

记得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爸爸就走了。当时,年纪尚小的我和弟弟还懵懂无知,只知道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爸爸了,只看到妈妈一天默默地流泪,身体渐渐地消瘦下去。

爸爸走后,妈妈带着我和弟弟来到了榆林。当时,妈妈身上拿了仅剩的两百元钱。她来不及伤心,到处找工作、找房子,为我和弟弟找学校。

由于刚到榆林,人生地不熟的妈妈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房子,它只有几平方米,没有电视、没有书桌、厨房,还紧紧挨着厕所,破旧不堪,就是这样的房子,却要几千元房租。

后来,我成功考上了榆林十小,妈妈在幼儿园找到了工作,弟弟在妈妈的幼儿园上学。妈妈的工资一个月只有一千多,但我们一家的生活开始走向正轨,“似乎”忘记了爸爸的离去。

为了生活,妈妈努力工作,和同事和睦相处,和家长关系融洽,也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尽管这样,妈妈所在的幼儿园的领导对妈妈的努力却熟视无睹,因为我们的特殊家庭,因为少了爸爸这个后盾。他以各种理由挑剔妈妈的工作,觉得妈妈不能胜任。为此妈妈每晚在我们睡熟后默默地流泪,我每每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听到这一切时,不知所措,只能陪她一起流泪、伤心。我心里默默发誓:妈妈,您辛苦了,我长大一定不会再让您这么辛苦!

再后来,妈妈重新找了一所幼儿园,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如此,妈妈没有丝毫抱怨。

然而,她生病了,却不去看病——因为花钱;衣服旧了,不买新的——因为花钱;手机坏了,不重新买——因为花钱。妈妈这么努力,这么辛苦,为的只是我们取得好成绩时那一瞬间的欣喜和慰藉。

尽管妈妈在家中很少提及爸爸,但爸爸却从没有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忘,我经常看到妈妈抚摸着爸爸的照片,珍珠般的眼泪籁籁落下。

妈妈,我们何尝不知道您的辛苦;我们何尝不明白您对我们的付出;我们何尝不懂得您对爸爸的思念……

来自母亲的感动作文 篇2

感动瞬间之一:五毛钱也能看一次

口述者:林涛 (35岁, 家住广西南宁市荣和小区)

那天下午, 我父亲左手突然大幅度颤抖, 我急了, 赶紧送进离家不远的一个诊所。验血、化验, 楼上楼下, 这间进那间出……折腾了大半天, 花去了数百元。最后等来一句:送上级医院。于是, 我和家人忙不迭地连夜将父亲送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科内科坐诊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医生, 听了我的陈述后, 没多说什么, 只是问我:“你父亲最近用了什么药?”

我一愣, 开始回忆:“家父虽然年纪大了, 但身体一向健康, 只是前不久偶感风寒, 在社区医院挂了七八天盐水。”

“可能是药物过敏。但是现在还不能肯定, 这样吧, 为了能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 你送你父亲到住院部找神经科医生会诊下吧。”该医生建议道。

当晚, 神经科值班医生也是位年轻的女医生, 通过一番望闻问切, 她排除了中风、偏瘫的可能性。

“就是药物过敏造成的。”这位女医生跟先前的医生所见略同。

“那该怎么办?要不要住院?”我急切地问道。

“不用, 我给你父亲开点药就可以了。”

又是药?不是说药物过敏吗?但是治疗过敏确实只能用药, 我点头同意了, 于是医生给开了两片药, 每天一次, 每次半片。并嘱咐我:“症状消失后马上停药。”

我心想, 就这么一点药能管用?但更没想到的事还在后头呢。“药费5毛钱。”在挂号窗口结账时, 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 5毛钱?有这么便宜的药?”在得到确定的回答后, 我心里嘀咕, 这药能用吗?会不会是假的呀, 医生难道在忽悠我?这药该不该给父亲吃?

心中有事, 我那天晚上睡觉都感觉不安, 只怕父亲吃了这药后情况更差。于是第二天, 天刚蒙蒙亮, 我就去看父亲。谁想到, 父亲一脸的兴奋, 朝我挥舞着手臂大声嚷嚷:“我只吃了半片药, 就好了, 好了, 全好了。”喜悦之情, 溢于言表。我如释重负之余, 突然心中涌上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是轻松、是兴奋, 更是一阵感动———一场病, 居然只用5毛钱就治好了。在如今看病贵的情况下, 是那么的突然, 让人不知所措。我想, 这应该是高尚医德与高明医术的完美结合。光有医德, 临床经验不足, 对一些疑难病症把握不准, 下不来决心, 开不来方。5毛钱是断然解决不了问题的。而医术高明医德低下的医生, 明知患者所患何病, 但出于其他目的, 不管需不需要, 先开出很多化验、检查之类的单子, 作为患者能有什么办法, 不花个千儿八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 才造成如今的医患关系紧张。

我有幸, 遇到两位既有仁心又有仁术的好医生。

感动瞬间之二:10元钱的药物两人用

口述者:范迪 (27岁, 公司职员)

药店每天上午最忙碌, 特别是药师, 一会要为顾客量血压, 一会要回答患者的咨询, 还得时刻关注来买药的顾客。这不, 我刚在药店门口转来转去, 就引起了药师的注意。

“要买药吗?”

“是的, 我请问一下, 有没有那种能塞到鞋子里, 去除脚汗的药?具体什么药名我不大记得了。”我吞吞吐吐地说道, 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有这种药, 但是我觉得你最好不要用这种。”药师回答。

我愣了一会, 刚想说话, 就听药师又说道:“这种药治标不治本, 你的问题其实是肝火旺引起的, 只要降肝火, 脚上出汗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一举两得。”医师仔细看了看我的脸色等, 肯定地说。

“啊, 那该怎么办?”

“试试黄连粉吧, 能去肝火的。”黄连?我有点犹豫, 有那么大的作用吗?我心里其实还是想买那个去脚汗的药。

这时, 随我一起来药店的女朋友走了过来:“那就买点黄连粉吧, 试试看。”在女朋友的劝说下, 我打消了顾虑, 准备去买药了。

“这位小姐你也可以吃点黄连粉, 看你样子体内的火气也比较大。”药师建议道。

“是的, 我最近很容易上火, 也能吃黄连吗?我的胃很寒, 不是说黄连也是较寒的药, 对胃不太好吗?”我女朋友急忙疑惑地说。

“没关系, 既能去火, 也不影响胃。吃黄连粉的时候, 泡点生姜水喝喝。”药师说。黄连粉是当下季节较好的去火药, 非常适合南方人服用……

听着药师的推荐, 我和女朋友都有点迟疑了, 黄连粉是不是很贵呀?一般来说, 药店工作人员推荐的药都是贵的药, 让顾客花更多的钱, 却不一定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来自天堂的感动 篇3

大爱轮回生生不息。有谁会想到,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马季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牵挂着一位远在东北的身患白血病的女大学生,为了那个年轻的生命不在异乡凋谢,他倾情救助,鼓励女孩与病魔顽强地抗争!

天降灾难,女大学生的生命之花几近凋零

2006年11月24日,冰天雪地的长春市寒气袭人,而一大早,在吉林艺术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15所高校内贴出的同样内容的倡议书,让这个城市里的莘莘学子的血液一下子沸腾了。这封以“广西学子爱心联合会”名义发出的倡议书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乡们:

今天,当我们在尽情欢笑、高谈阔论、俯首求知时,却有这样一位小老乡小妹妹正在与缠绕她的病魔顽强地抗争!她的抗争,是她对生命的渴望,是对好心,人的期盼,是对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同乡们无声的求助!

曾经,我们共同呼吸着家乡水土的气息;曾经,我们一起欢笑高歌、倾吐心语;曾经,我仍携手并肩,努力拼搏……而今天,她正在寒冬中寻找生的希望!我们谁也不想这朵绚丽的花儿在异乡凋谢,谁也不愿目送她年轻的生命伤逝!为此,我们倡议:献出您的爱心,共同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

倡议发出后,立即引起了广大师生的热切关注。倡议书中提到的女孩名叫易玉娟,21岁,来自广西桂林全州县文桥镇栗水村,2004年7月考入吉林艺术学院,现为该学院影视广告视觉传达系大三学生。2006年11月6日,易玉娟突然出现身体不适,并伴有发烧、头疼、头晕、浑身无力、腹部胀痛等症状,于是她来到吉林省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却令她心惊胆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生告诉易玉娟,如果不及时治疗,该病将会发展到加速期、急病期,随时威胁到她的生命。而要想治好此病,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是治疗费用大约需要近50万元!

易玉娟的父母都是乡下农民,靠种田为生的他们收入非常低微,加上农闲时他们外出打工的收入,每年总共不超过1.3万元。几年来,家里为了供易玉娟及哥哥读书,已经陆续欠下了近4万元的外债!哪里还有钱为易玉娟治病呀!易玉娟的哥哥刚刚大学毕业,自从妹妹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后,他也不得不辞去了工作,全心照顾妹妹。这突如其来的病魔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本平静的生活。

鬼门关前,滚烫的爱心温暖北国严冬

在2006年11月8日,易玉娟住进了吉林省人民医院。性格坚强的她自从患病后没有掉过一滴泪,她不想让父母及哥哥心里为难。易玉娟表现出的顽强和乐观,深深地打动了众人的心,师生们纷纷行动起来,要用爱心使易玉娟的生命之花绽放,要陪她闯过生命中的鬼门关。

仅仅几天,设计系的同学们就为易玉娟捐款1.6万元。为了筹集更多的医药费,同学们还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去收集饮料瓶,并在宿舍楼内张贴海报,希望大家把不用的饮料瓶子贡献出来。为了表示感谢,同学们当晚还自制了780颗纸心,上面写上不同的感谢话语,哪个寝室的同学献出饮料瓶后,就在门上给贴一颗红心。仅仅两个小时,同学们就收集了两屋子的饮料瓶,卖了1596元。为此,62名同学还自发成立了“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为易玉娟组织捐款和开展一系列的救助活动。“8023”用手势解释是,8类似英文字母L,0则代表O,2的手势很像V,3当手倾斜的时候形成了E,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拼成了“LOVE”(爱)的英文单词。

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不仅长春市的大学生们行动起来了,吉林市的大学生们也行动起来了。吉林市农科院王颖杰等几位同学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就组织大家为易玉娟捐款3000余元。与此同时,由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甘露社和东北师大红烛协会共同主办的签名义卖活动也展开了,活动期间,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为易玉娟送去温暖和祝福。

2006年12月3日,是长春市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在这个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易玉娟的病房里却一派温暖如春的景象——美丽的鲜花、飘香的水果、写满祝福的千纸鹤,将整个病房布置得像个公主房。来自省内各所高校的代表们给易玉娟送来了捐款和礼物,易玉娟激动地哭着说:“虽然我患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有那么多人关心我,我又感到非常幸福。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会战胜病魔,身体恢复后一定加倍努力学习,以回报帮助过我的人。”

爱如潮水,滚滚涌来,吉林省内的高校师生用他们的爱心使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坚冰融化了,他们正为挽救易玉娟的生命奉献自己真诚的力量!

沧海一生笑,大爱情不了

为了发动社会力量救助易玉娟,“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的同学们积极忙碌着,当大家得知该互助联盟外联部负责人尚云的父亲和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先生是好友时,都鼓励他委托父亲向马季先生求一幅字,既可以鼓励易玉娟战胜病魔的信心,又可以义卖马季先生的字为易玉娟筹集一笔治疗费。于是尚云打电话向父亲尚泰兴讲了同学易玉娟的故事,这位慈父深深地被“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的行动打动了,他也想为挽救易玉娟生命尽一份力。可在找马季先生之前,尚泰兴心中也有些犹豫,他并不是担心马季先生不帮助,而是考虑马季先生每天日程安排得太满,不一定有时间。

11月末的一天,尚泰兴来到马先生家,趁他稍有闲暇时,便见缝插针地讲起了易玉娟患白血病的事。让尚泰兴没有想到的是,马季先生听后心情十分沉重,当场表示一定帮这个忙。由于当时马季先生急着去海南办事,便答应回来后给易玉娟写字。见此状,尚泰兴心里十分感动。

2006年12月19日晚8点多钟,得知马季先生已回到北京后,尚泰兴和相声演员王谦祥一同来到马季先生家,给他送新年台历和雕塑。闲聊之中,尚泰兴发觉马季先生有些疲惫,王谦祥还开玩笑说:“先生到海南走了一圈后,上眼皮都肿了。”当时马季先生自己也承认旅行之后有些累,可能是最近出去得太多了,腿有点疼,表示过了元旦,要到中日友好医院调养一下。

言谈间,马季先生拿出来已经写好的三幅字递给尚泰兴,同时,马季先生还拨通了“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外联部负责人尚云的电话,他首先详细询问了易玉娟的病情,让她一定要坚强,勇敢地战胜病魔,并告诉尚云,他给易玉娟的字已经写好了,马上就转交,如果还有什么让他帮忙的事情,尽管说,别客气。马

季先生还勉励8023的成员要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实、做好,让大家把爱心和真情传承下去,做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个艺术家,马季先生在舞台上为观众带来欢笑,在生活中也用爱心和真情来诠释做人的真谛。

手捧马季先生的墨宝,尚泰兴特别感动,可他怎么也没想到,拿在他手中的竟是马季先生的绝笔。

第二天早上,尚泰兴又有事找马季先生。他打通电话后,是马季先生家保姆接的,小保姆接起电话只说了一句“我都快急死了”,然后就挂断了电话。这反常之举,让细心的尚泰兴一下子神经紧张起来,他猜想马季先生家一定出什么事了,于是他急忙拨通了住在马季先生家附近的王谦祥的电话,让他马上过去看一下,同时,他也乘车火速往马季先生家中赶。

当尚泰兴赶到位于天通苑五区的马季先生家中时,才得知马季先生突发心脏病了,急救人员正对马季先生进行抢救。大约七八分钟后,马季先生病情仍然不见好转,于是急救人员又将马季先生从家中抬出,送到了离他家最近的昌平中医院天通苑分院抢救。10点左右,马季先生被推进了抢救室。10点25分,马季先生因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2岁。尚泰兴说当时马季先生的夫人和儿子马东都非常悲痛,马季先生的夫人还哭着让尚泰兴劝医护人员继续抢救。

尚泰兴一时间也无法接受这个悲痛的事实:昨晚还和自己谈笑风生的大师竟一夜之间驾鹤西去了。他哭着和众人一起将马季先生的遗体送往中日友好医院太平间。

悲痛之余,尚泰兴不忘马季先生的遗愿,他急忙用特快专递将马季先生的三幅绝笔寄往长春,让“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转交给易玉娟。

远在长春的易玉娟平时也是马季先生的忠实听众,他的《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等作品易玉娟已经耳熟能详,回味无穷。可她怎么也没想到马季先生突然离世了。

更让易玉娟没有想到的是,马季先生竟在去世的前夜牵挂她的病情,并将绝笔送给她。手捧墨宝,易玉娟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她怀着无限感恩的心情说:“我一定要战胜病魔,完成学业,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告慰马爷爷。”

为了纪念和缅怀马季先生,“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在12月26日的悼念仪式上展出了马季先生的三幅绝笔之作,大家表示一定秉承延续爱心、传递真情的宗旨,牢记马季先生的勉励,继续播撒阳光、播撒爱心,救助更多像易玉娟一样的人。同时,“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悼念马季先生的光碟将送给马季先生的儿子马东作为纪念。

目前,易玉娟与哥哥易小石的骨髓配型已经失败,她正等待中华骨髓库的寻找配型通知。

大爱轮回生生不息,目前,易玉娟收到各界捐款数万元,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也将针对马季先生的绝笔作品在近日组织一个大型拍卖活动,所得款项全部用于救助易玉娟。希望有马季大师天堂里的祝福和众人的继续努力,这个天使般女孩的生命会走得更长、走得更远。

一份来自楼道的感动作文 篇4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上了高二,换了教学楼。刚开学,老师给我安排了南边靠窗的位置。这个位置的特点就是时不时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和窗外的人。坐在这个位置上,每天必然看到的两个人就是年迈的公公婆婆,他们就是南教学楼的卫生管理员。

时常看见一位年轻的女士过来帮忙整理垃圾。所谓整理垃圾,就是把垃圾分类,把一些可回收垃圾放在一个尼龙袋里装起来,之后把那些垃圾堆在一个简陋的楼梯口,等回收垃圾的人来回收走。那位女士大概是她的女儿吧。老婆婆她累了。

每天上午,坐在窗边位置的`我总能看见一幕说不出滋味的场景。老公公坐在垃圾车把柄上抽烟,一边抽烟,一边沉思,貌似思考着又要忙碌一天了。每当看到这一幕,我莫名心酸。上午上课,他们在那边忙碌;下午上课,他们在那边忙碌;晚自习,他们依旧在那边忙碌。无论刮风下雨下雪,即使撑着伞,他们也要不中断这份责任,也依旧做完本分的工作。 小学生作文

两位老人的行为,或许只是为了赚钱。但是他们对工作默默付出,尽心做好本职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还有一件让我更心酸的事情。某一天傍晚,我们班大扫除,因教室地面未干所有课桌椅都摆在外面,因此同学们吃完晚饭在外面坐着。这个卫生管理员老婆婆在帮我们扫除残余的泡沫,边扫还边给我们说她刚刚从杭州回来,晕车了,还没有吃饭。顿时,我感到了她的辛酸。工作和吃饭她选择了工作。我常常跟同学说,虽然他们挺辛苦的,但是也挺开心的。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来做好每一份工作,却感动了旁观者。他们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是否也应用那样的一份努力刻苦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呢?

来自秋的感动优秀作文 篇5

我偏爱秋,因为秋天是色彩斑斓的。我喜欢黄色的杏叶,也喜欢绯红的枫林。

叶子是秋的语言,“簌簌”的飘落着。而美好的新生命也就在此刻开始了酝酿。叶落归根,我喜欢这种找到了幸福的归宿的结局。

有的时候,秋也会散发出淡淡的愁绪。我无法比拟出那份心情的开端。也许,秋日的夕阳要更美,更红一些,要更恋恋不舍一些。更或许,秋风里寂寞的味道要更浓一些吧。呵,这多情的秋。我很喜欢。

经历过春的柔情,夏之火热。似乎在踏上了秋的刹那。倦怠之中便透出了几股归家的温情。就连那雁儿都在向着家的方向纷飞了。念着那温馨的归途。似乎只想在这季节里沉默。我喜欢,文静的秋。

来自陌生人的感动作文600字 篇6

小时候,妈妈说;“不要相信陌生人。”爸爸说;“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叔叔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舅舅说;“陌生人是恶魔。”

可是,我想问;“难道我的朋友以前不是陌生人吗?难道我的同学以前不是陌生人吗?难道对我好的老师,阿姨,叔叔是那所谓的陌生人吗?人之初,对世界不是陌生的吗?难道一个个人要从一个集体分化成无数个单位吗?

陌生人,何谓陌生人?

熟悉,又和谓之?

假如世界没有了陌生的起步,何谈熟悉?

也许你会说;“那些不能算是陌生人。”“那什么是陌生人?”传来的,一片沉默,你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做答。

心中涌起一股晴朗,一束阳光照在脸上,舒服而柔和的目光望向你,带着微笑;“陌生是用来感化的,不是用来分化的。”你眉头一皱,忽然,对我相视一笑,然后,消散于世间。

你消失了,陌生消失啦,心中的,没有排斥,而是接受。人多一点快乐,多一丝阳光,多一道微笑,彩虹会伴你而去,云朵会载你而行,幸福会伴你而行。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陌生人的帮助,有一篇报道写道,社会的帮助,有一个人说道,陌生人的感动。一个个所谓的陌生人却传递着一丝丝温暖,一丝丝关爱,一丝丝感动。

或许陌生人带来更多的,不是恐惧,而是感动,只要你用心,以诚待陌生人,他也会以诚待你。

有一个作家写道,一个母亲在火车上给小偷抹了点手药,而后小偷很是感激,就去了另一节车厢偷盗,正因为毫无准备,他被抓了,可我相信,他即使在永无天日的牢房里,也会感到一缕缕阳光照在心田。

因为,这是陌生人的感动,正是因为这感动,才让大家相识,相知,成为好朋友,也正是因为这份感动,才让社会充满了向上的气氛,充满正能量。

来自真实空间的感动 篇7

这一次,我只是和它擦肩而过。

我走进的是仅两步之隔的国内航线入口,可是我仍然在国际出发的登机口,伫立了好久。六个月前,很好的朋友从这里出发,经停维也纳飞往里昂。因为是早上的航班,而他的飞机是凌晨一点到达的T3,所以要在候机厅里等五个小时,我于是也在网上陪着聊了五个小时。我一直无法探知独自远行的人真正的内心,是留恋?是慌张?还是笃定?在机场,我一直充当的是一个匆匆的行者,换登机牌、办理托运、安检,然后在候机厅看飞机有没有晚点,给家人或朋友打电话汇报行程,说明起飞和抵达的时间,而眼前的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地流过去。

这一次,我终于安安静静地充当了一次旁观者。我就这么站在一旁,看着那些送行的和赶路的人。有的金发碧眼,提着简单的行李箱,浑身的商务味。看那干练坚决的气概,飞行对他来说,只不过是由一个业务向另一个业务跃进的简易过程。有的全家同行。手上拉一个胸前还挂着一个,小朋友的眼神里充满着快乐和兴奋,很明显,他们在中国拥有了一次愉快的旅行。还有恋恋不舍的情侣,离别的话说得并不多,但手一直握在一起,直到一方提醒:该走了。

在所有送行的人群中,有一个穿红色外套的中国女孩,特别引人注目。她低着头,身边是来送行的父母。母亲时不时地抚摸一下女孩的头发,父亲则一直不停地在嘱咐些什么。他们的衣着、行李箱都很朴素,女孩也只是高中生的身形。因为她一直低着头,我看不到她脸上的表情,但父母的脸上满是爱怜与担忧。在这样的年龄,每一个选择都关系到未来的人生走向,而离家千里的孩子。将独自面临的问题也许比想象中的还要多。哪怕只是即将面对的十几个小时的空中飞行,都是一场复杂艰难的心理战。我曾经就在一趟国际航班上,遇到过一个女孩在起飞之后,在机舱里由默默地流泪转为放声大哭,即便有空姐过去轻声安慰,下了飞机之后,那个陌生的世界还是得一个人去面对。许多人总以为生活在别处,从而忽视了陌生的可怖。如果你看过电影《海上钢琴师》,你一定会记得男主角1900在终于可以下船的時候,走到舷梯的一半,忽然停了下来。他凝视着眼前那个望不到尽头的纽约大都市,把礼帽用力一抛,然后转身又回到了船上。陆地太大了,陌生的街道无边无际,就像没有尽头一样让他感到恐惧。“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

机场、码头、月台,其实都是很奇妙的地方。它们联结着故乡和异地,匆匆地承载着欢喜与别离。而机场所联结的。是一段更长的时间与距离,让你对其中的某一种情感感知得更加浓烈深刻。在人生长长的旅途中,它所扮演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出发或是抵达。那些闪烁的大屏幕和指向各个地名的指示牌,只不过象征着渴盼已久的回归或是又一个崭新的开始,仿佛以后的路途才是更重要的。可是,还有什么,是比在这一空间、这一瞬间无法缓冲的情感更真实的呢?

我想,下一次,我会站在机场的到达出口,接受另一种真实的感动。

母亲的感动作文 篇8

老板,点餐!买单!”这些声音时不时地响起。“哎呀!怎么这么吵,烦死人啦!我冲进厨房,大声叫到,可能是有些没礼貌,妈妈十分生气,“店里吵就吵!你能不能不玩手机,帮下忙,我在挣钱呢!说罢,妈妈就把手机抢走了,快速地走到外面,留下我一人在那傻傻地发呆。我也觉得有些对不起妈妈,但是妈妈说得那么大声,外人都听见了,我十分害羞,飞快地跑出去。郑可欣你去干嘛?快回来!”妈妈又喊到。“哼!谁让你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得那么大声,我再也不回来了!”我心里的小恶魔又开始捣乱了。怎么办?我竟然说出了这种话,妈妈现在一定很讨厌我,我觉得特别对不起妈妈,怎么办?算了,我还是偷偷回去吧!”

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店里,发现店里依然那么忙碌,好像并没有因为我而混乱。我放心了,但还是轻轻走入店里。看见妈妈走来走去的样子,我十分心疼。妈妈的脸上多了几条皱纹,面色蜡黄,嘴唇又有些发紫,原来仔细看看妈妈能发现她那么辛苦。瞧,她向我走来。可欣你刚刚去哪儿了?担心死我了。”“我刚刚就在这,我躲起来了。”那就好,”妈妈叹了口气,“你要吃些什么?对不起,我只顾着开店,忘了要对你好。”听了这句话,我更加心疼了。一把抱住妈妈,喊道;妈妈不怪你,你养了我这么多年,我还没对你好呢!”妈妈听了,有些惊讶,帮我把泪水和鼻涕擦掉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养你的,你的心意我领了,我不需要你对我十分特别好,你好我就好。”

一篇令高三母亲感动的作文 篇9

一程简评——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确,这就是一篇因为懂得、因为理解而触动人心的作文。作者抛开了“屈原、李煜、司马、陶、苏”那些陈旧事例,回归到自己最本真的生活,选择了这个虽说实在称不上新颖,但永远可以抒发真情的题材——母爱,把一个高三女孩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恩轻轻诉说,质朴,感人。我们明白,我们的紧张、劳累、苦闷,烦躁也许在父母那里都是翻倍的,他们能体会到我们所有的困难,我们可曾体验过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烦恼?特别是我们这些远在他乡求学的孩子,故乡的父母除了思念和担忧不能为我们做什么,可正是这种不能做什么“清闲”成了他们最重的负担和煎熬。其实无论是母亲的叮咛还是父亲的沉默,里面都一样是爱的滋味。

作者感受到了母亲细腻的心思,选取了母亲饱含深情的朴实话语,很好地塑造了一个以苦为甜的母亲形象。如果说也有技巧可以借鉴的话,那就是作者始终在围绕着“苦”与“甜”的滋味来选材,来行文,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对母女间爱的滋味的理解。当然,抒情性散文在细节表现和情感抒发上也有一定的难度,而文章在把握典型化细节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分空间,但是,这已经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了。滋味

高三20JiaXY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母亲就像是忙碌的蜜蜂,为子女,苦自己咽,为子女,苦也是甜。

如果说母亲内心的滋味是苦的,是的,她的苦是因为我。忘不了几天前的那一次针锋相对,她悉心的教导却被我当做是贬低我的恶语。当她日后呼唤我的名字时,我却置之不理。那一刻,坚强的母亲流泪了。她并没有嚎啕大哭,只是滴着擦不尽的泪,那更是母亲内心的痛苦之血。她的内心情感不肯如疾风暴雨般宣泄,因为她怕,她怕处于高考冲刺阶段的我内心受伤,那苦她只得吞咽。良心让我知道,她为了我默默地吞咽了多少苦。她小心谨慎地说话,三缄其口,唯恐一语不适伤害了我脆弱的感情。面对我向她倾倒的一肚的苦水,她无言地接受,默默地装在自己心里。为了节省我宝贵的时间,面对我内心的情感波动起伏,她甚至整夜整夜地反思着自己,母亲心中的滋味是苦的,那苦水是我亲手倒给她的。

我的成功来自母亲 篇10

1961年的3月,微风中带着丝丝春意,我家的小房子里却闹翻了天。因为已经42岁的母亲竟然再次怀孕了,而她肚子里的那个小生命就是我。

一屋的亲朋七嘴八舌,极力阻止我来到这世上。但不管他们怎么举例子、讲科学,母亲都铁了心——“我的孩子个个都健康、聪明!”就是这样一句充满勇气而坚定的回答,赐予了我生命。

我是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几乎不可能安静地在一个地方坐上半小时;上课特别爱讲话,忍无可忍的老师用胶带封了我的嘴;为了能晚睡1小时,我把家里的钟表全部调慢1小时,害得母亲第二天迟到……但母亲反而觉得我非常有趣。

我想,母亲一定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才能如此容忍甚至欣赏孩子的调皮和淘气吧。有一次,母亲跟哥哥玩水战,在楼上看到哥哥从楼下经过,就把一盆水全倒在了他头上,两个人玩得开心极了,家里却变成了一片汪洋。

曾有一个邻居夸口,说他家的水池里养了100条鱼,我们全家都不信。几个孩子趁邻居不在家,将水池的水放干,一条一条地数鱼,只有50多条!鱼被折腾死不少,气急败坏的邻居到我们家抗议,母亲一面道歉,一面偷笑,因为“数鱼行动”就是她亲手策划并带着我们干的。和这样的母亲在一起,我们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

幼儿园的第一次跨越

母亲的宽容和“顽皮”并没有节制。但是只要与我的成长、未来相关时,她就会变得严肃起来,要求也非常严格,甚至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当其他的同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我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和古诗词了。我并不热衷于撒娇,我渴望长大。记得那一天,母亲告诉我:“明天送你去幼儿园。”我兴奋地在床上蹦跳着,仿佛一入学就是大人了。

刚去幼儿园的几天,一切都很新鲜,连糖果都比家里的好吃,还有这么多同学一起玩。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我就腻了,吃点心、唱儿歌,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就足够了,但我们每天都重复着吃呀唱呀……我跑回家大声宣布:“我不上幼儿园了行不行?我要上小学。”

母亲问我:“幼儿园不好吗?”

“太无聊了,老师教的东西也太简单了。”我一股脑地倾诉着。

“你才5岁,再读1年幼儿园就可以读小学了。”

“让我尝试一下好吗?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我说。

母亲确信我不是一时冲动,说:“我明天去学校问问。”

小学入学试题对我来说易如反掌。放榜那天,母亲陪我去学校,一下子就看到“李开复”3个字在第一名的位置闪亮。母亲像孩子一般激动地叫起来,我也激动地抱住母亲大叫。那一刻,母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即便过了几十年,我也记忆犹新。原来,孩子一丁点的成功都能够让母亲那么骄傲。感谢母亲给了我第一次跨越的机会,让我体会到了大胆尝试、积极进取的成功。

在中国,父母不愿让孩子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是很重要的。

严厉的慈母

中国人总是把孩子的“听话”当做优点,但我的母亲更希望我学会“讲理”。

考入小学后,我不免得意。每逢父母有朋友来家做客,我都要偷偷告诉他们我有多聪明、多厉害:“阿姨,我已经读小学了!”

“真的吗?你不是才5岁吗?”

“对啊,我跳级考进去的,还是第一名呢。”

“那你的成绩呢?”

“除了100分,我连99分都没见过呢!”

没想到,我刚夸下海口,第二周的考试就得了一个90分,而且跌出了前5名。妈妈二话不说,拿出竹板把我打了一顿:“打你是因为你骄傲。你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别人出自真心夸奖你,才值得你高兴。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懂了吗?”

“知道了。妈妈还生气吗?”

“不气了,要不要躺在我怀里看书?”母亲的气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她每次的处罚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让我永远牢记。

42个月的陪读生活

我10岁时,在美国的大哥回家探亲。他跟母亲抱怨,怪台湾的教育太严厉,小孩子的灵气越来越少。母亲听了大哥的建议,决定给我一片自由的天地。

11岁的我来到了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城市,在一所天主教小学读书。入学第一天,我就蒙了。虽然也学了不少英文,我却完全听不懂老师和同学们在说什么。

幸好我还算聪明。有一次数学课,老师问1/7换成小数是多少。我虽听不太懂英语,但还认得黑板上的1/7,这是我以前背过的。当我朗声回答“0.142857142857……”后,同学和老师都目瞪口呆,从不让学生“背书”的美国老师几乎认为我是“数学天才”。母亲得知后比我还兴奋,因为我终于开始一点点适应这里的生活了。

母亲一直不懂英语,但她每年都会花6个月时间在美国陪我读书,每天看着我去上学,唯一能做的是为我准备好吃的点心和晚餐,她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等我放学后听我聊学校里的事。这种陪读生活延续了整整7年。

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我在美国的第一年,母亲陪读6个月后要赶着回台湾料理事务了。上飞机前,她交代我两件事:“第一件是不可以娶美国太太。”

“我才12岁!”我红着脸回答。

“美国的孩子都很早熟,所以要早点告诉你。不是美国人不好,只是美国人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都不一样。而且我希望你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也希望你的后代都是自豪的中国人,身体里流的是百分之百炎黄子孙的血……”母亲拉住我的手继续说,“第二件事,每周写一封信回家。”

我在美国接触到的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自信和果敢的种子。我很快克服了语言障碍,并在两年后的州级写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人们都说,小孩子最容易掌握一种语言,也最容易忘掉一种语言。但我并未放弃中文学习,按照约定,我每周都会用中文给母亲写一封信。收到信后,她会逐字逐句地检查,找出错别字,并在回信中罗列出来。为了在信中尽量不写错别字,我到处找中文书籍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正是因为每周一封的中文家书,让我的中文没有被ABC慢慢侵蚀掉。

长大后,我开始明白,母亲临走时叮嘱的两件事,并非简单地希望我娶中国妻子,记住母语,而是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梦,深深的中国情。她不止一次地提醒我:“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既传统又开明、既严厉又温和、既勇敢又风趣、既有爱心又有智慧的母亲。她的教育既有中国式的高期望,也有美国式的自由放权;既有中国式的以诚待人,也有美国式的积极进取。如果说我今天取得了任何的成功,那么,这些成功都是来源于母亲的教诲、牺牲、信任和支持。

(赵红星摘自《恋爱婚姻家庭》,本刊有删节)(责编 冰蓝)

母亲感动作文 篇11

解:母爱是每天热腾腾的饭菜,不管每天在外面多苦多累,一回到家,母亲都会准备好“丰盛”的晚餐。尽管并没有甚么山珍海味,却凝结了母亲的爱。

母爱是床上软软的棉被,我深深记得,每天睡觉的时候,床被都是铺好的,被子里充满着阳光的味道,是母亲帮我把温暖装进被子里,伴我进入美好的梦乡。

母爱是一杯香香的清茶,每次伏案深夜,寂寞和烦闷包围着我,是母亲一杯热茶给我带来信心,为我加油,让我坚持努力下去。

被母亲感动作文400字 篇12

那天下午我正准备去补习班时,母亲递给了我一杯水,我却认为带它太碍事。母亲说:“天热要多喝水,不然会上火的。”我却不以为然,可最后抵不过母亲,还是带上了。

到了补习班,我一直把那杯水放在一边,一直专心致志地听着老师讲课,期间突然觉得有些口渴,可我一直没动那杯水。

直到晚上,我才渐渐明白母亲的用意,喝一口水,我惊奇万分,水竟然是甜的,那么甘甜,比任何饮料,比加糖的水都好喝,我慢慢从水中品出了母亲对我的爱。

从那以后,每天去补习班,母亲都会递给我一杯水,我也不再推辞。令人惊奇的是,我一直没有上火,这是母亲送给我最好的“药”,现在我才明白它的名字叫“爱”。

母亲对我的爱融入了水中,母亲对我的爱,让我永生难忘。我永远记得这种伟大的力量——母爱。

来自底层的歌声为何令人感动 篇13

北京通州一家饭店的烤串杂工小沙,改编并演唱的《加州旅馆》在网络热传,6天内已有270多萬条点击。此歌激起众多70后、80后的共鸣,网友发帖鼓励其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专业的弹唱,也没有成千上万的粉丝欢呼雀跃,烤串杂工的一曲改编版《加州旅馆》却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和鼓励,感动了很多人。这大概是因为他通过改编歌词所表达的愿望与梦想,恰恰契合当下社会众多追求梦想者的感受,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令他们产生了共鸣。

就像旭日阳刚,他们之所以风靡网络,盖是因为两人在出租房内,光着膀子,自弹自唱的背景,他们尽管生活平淡却没放弃梦想追求,他们俨然成了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代言,一种追求新生活的代言。如果他们没有农民工的身份,或者小沙没有烤串杂工的背景,他们的歌曲可能根本无法获得这么多的意外关注。

人们为什么被这种歌曲所表达的梦想所感动?大概是因为他们和“歌者”一样,有着梦想,有着追求。梦想与希望,可能近在咫尺,也可能远在天涯,这是一种社会现实,单看你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农民工歌手以及烤串杂工的歌曲所表达的积极姿态,正是这种激励的现实版本。

母亲让我感动作文 篇14

说完,便要以行动来证明了。我这个礼物就是一个爱心形式的鸡蛋。我先拿出一个碗,把一个鸡蛋打进去。可是,我总会把鸡蛋打碎,掉了些蛋壳在碗里。没办法,谁叫我打鸡蛋的技术还不到熟能生巧呢的地步呢!只好重打一个了。经过努力练习后,鸡蛋终于打成功了。接着放盐、味精。“呀,放多了!呀,放少了!”重新快速的重做一个吧!打好了蛋,放好了调料,搅拌好后就可以煎了。先在锅里倒油,等油有了些热度后再倒鸡蛋进去煎。“呀,不好了,手被油溅到了,好痛呀!”我哀嚎着。但是为了这个完美的礼物,再苦也值了!做好了,就差把做好的蛋切成爱心型的了。好了,大功告成,礼物制作好了。一盘热乎乎的爱心鸡蛋就做好出炉了!

我兴奋地把我制作的礼物送给了妈妈,笑着对妈妈说了声:“妈妈,祝您母亲节快乐!”妈妈接过我的礼物,尝了尝。这一瞬间好像全世界都停止了呼吸一样,停住了。我生怕妈妈觉得这礼物不好。可是,事情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妈妈欣慰的笑了笑的对我说:“这外表看起来虽然只是一个爱心形式的鸡蛋,但里面却蕴含了你对我的爱呀,女儿,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一份礼物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感动极了!

母亲让我感动作文 篇15

记得在我上初中分班考试时,母亲千嘱咐万嘱咐。

“当当当——当当当——”开考的钟声响彻整个校园,我怀揣着母亲的希望,迈进了考场。

考场一片寂静,三十个人从容不迫地迎接人生旅途中第一次重要考验,进行第一次重大 的人生抉择。面对黑板上方那面庄严的五星红旗,仿佛自己要开创一片新天地,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此时万分激动的我,往昔的一幕幕有浮现在眼前。

上小学以后,我的身体不好,总不能让母亲省心。

上了中学,我的病情不稳定,母亲便隔三差五的来学校看我。

来自母亲的感动作文 篇16

女大学生的生命之花风中飘零

2006年11月24日,冰天雪地的长春市寒气袭人,而一大早,在吉林艺术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15所高校内贴出的同样内容的倡议书,让这个城市里的莘莘学子们的血液一下子沸腾了。这封以“广西学子爱心联合会”名义发出的倡议书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乡们:今天,当我们在尽情欢笑、高谈阔论、俯首求知时,却有这样一位小老乡小妹妹正在与缠绕她的病魔顽强地抗争!她的抗争,是她对生命的渴望,是对好心人的期盼,是对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同乡们无声的求助……为此,我们倡议:献出您的爱心,共同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

倡议发出后,立即引起了在长春读书的广西籍大学生和其他师生们的热切关注,大家经过了解得知,倡议书中提到的女孩名叫易玉娟,今年21岁,来自广西桂林全州县文桥镇栗水村,2004年7月考入吉林艺术学院,现为该学院影视广告视觉传达系大三学生。2006年11月6日,易玉娟被确诊患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生告诉易玉娟,她的病目前正处于慢性期,状态相对比较稳定,但如果不及时治疗,该病发展到加速期、急病期,将会随时威胁到她的生命安全。要治好此病,惟一的办法就是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是治疗费用大约需要近50万元!

易玉娟的父母都是乡下农民,靠种田为生、农闲外出打工的他们每年总收入不超过1万3千元。几年来,家里为了供易玉娟及其哥哥读书,已经欠下了近4万元的外债!哪里还有钱为易玉娟治病呀!易玉娟的哥哥刚刚大学毕业,自从妹妹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后,他不得不辞去了工作,全心照顾妹妹。

滚烫的爱心温暖北国严冬

2006年11月8日,易玉娟住进了吉林省人民医院5栋3病区4楼407病房。坚强的她患病后没有掉过一滴泪,懂事的她深知家境拮据,不想让父母及哥哥为难。易玉娟表现出的顽强和乐观,深深打动了众人的心,在长春市读书的各地学子们和教职员工们纷纷行动起来,要用爱心使易玉娟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仅仅几天时间,设计系的同学们就为易玉娟捐款1.6万元。为了筹集更多的医药费,同学们还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去收集饮料瓶,并在宿舍楼内张贴海报,希望大家把不用的饮料瓶子贡献出来。为了表示感谢,同学们当晚还自制了780颗纸心,上面写上不同的感谢话语。仅仅两个小时,同学们就收集到了两屋子的饮料瓶,卖了1596元。为此,62名同学还自发成立了“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为易玉娟组织捐款和开展一系列的救助活动。“8023”用手势解释是,8类似英文字母L,0则代表O,2的手势很像V,3当手倾斜的时候形成了E,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拼成了“LOVE”(爱)的英文单词。

不仅长春市的大学生们在行动,吉林市的大学生们闻讯也行动起来了。吉林市农科院王颖杰等几位同学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就组织大家为易玉娟捐款3000余元。与此同时,由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甘露社和东北师大红烛协会共同举办的签名义卖活动也展开了,活动期间,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为易玉娟送去温暖和祝福。

2006年12月3日,是长春市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在这个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易玉娟的病房里却一派温暖如春的景象——美丽的鲜花、飘香的水果、写满祝福的千纸鹤,将整个病房布置得像个公主房。来自省内各所高校的代表们给易玉娟送来了捐款和礼物,易玉娟的哥哥十分动情地说:“我真没想到,在这么远的地方,我妹妹的病情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我非常感谢他们!”易玉娟更是激动地哭着说:“虽然我患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有那么多人关心我,我又感到非常幸福。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会战胜病魔,身体恢复后一定努力学习,回报帮助过我的人。”

大爱生生不息

为了发动社会力量救助易玉娟,“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的同学们积极忙碌着,当大家得知该互助联盟外联部负责人尚云的父亲和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先生是好友时,都出主意让他委托父亲向马季先生为易玉娟求一幅字,既可以鼓励易玉娟战胜病魔的信心,又可以义卖马季先生的字为易玉娟筹集一笔治疗费。尚云打电话给父亲尚泰兴讲了易玉娟的故事,这位慈爱的父亲深深地被他们感动了,他也想为挽救易玉娟生命尽力。可在找马季先生之前,尚泰兴也有些犹豫,他并不是担心马季先生不帮助,而是考虑马季先生每天日程安排得太满,不一定有时间。

11月底的一天,尚泰兴来到马先生家,在他闲暇时见缝插针地向他讲起了易玉娟患白血病的事。让尚泰兴没有想到的是,马季先生听后心情十分沉重,他当场表示,一定帮这个忙。由于当时马季先生急着去海南办事,便答应回来后再写字给易玉娟。见此情景,尚泰兴心里十分感动。

2006年12月19日晚8点多钟,得到马季先生已回到北京的消息后,尚泰兴和相声演员王谦祥一同来到马季先生家,给他送新年台历和雕塑。闲聊之中,尚泰兴发觉马季先生有些疲惫,王谦祥还开玩笑说:“先生到海南走了一圈后,上眼皮都肿了。”当时马季先生自己也承认旅行之后的确有些累,可能是最近出去得太多了,腿有点疼,表示过了元旦,要到中日友好医院调养一下。

言谈间,马季先生拿出已经写好的三幅毛笔字递给尚泰兴,同时,马季先生还拨通了“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外联部负责人尚云的电话,他首先详细询问了易玉娟的病情,并告诉尚云,他给易玉娟的字已经写好了,马上就转交,他还请尚云转告易玉娟,让她一定要坚强,勇敢地战胜病魔。如果还有什么让他帮忙的事情,尽管说,别客气。最后,马季先生还勉励“8023”的成员要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实、做好,让大家把爱心和真情传承下去,做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一名艺术家,马季先生在舞台上为观众带来欢笑,在生活中也用爱心和真情来诠释做人的真谛和意义。

手捧马季先生的墨宝,尚泰兴特别感动,可他怎么也没想到,拿在他手中的竟是马季先生临终前最后的绝笔。

第二天早上,尚泰兴又有事找马季先生,他打通电话后,是马季先生家保姆接的,小保姆接起电话只说了一句“我都快急死了”,然后就砸断了电话。这反常之举,让细心的尚泰兴一下子神经紧张起来,他猜想马季先生家一定出什么事了,于是他急忙拨通了住在马季先生家附近的王谦祥的电话,让他马上过去看一下,同时,他也乘车火速往马季先生家中赶。

当尚泰兴赶到位于天通苑五区的马季先生家中时,才得知马季先生突发心脏病了。急救人员正对马季先生进行抢救,大约七八分钟后,马季先生病情仍然不见好转,于是急救人员又将马季先生从家中抬出,送到了离他家最近的昌平中医院天通苑分院抢救。10点左右,马季先生被推进了抢救室,10点25分,马季先生因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2岁。尚泰兴说当时马季先生的夫人和儿子马东都非常悲痛,马季先生的夫人还哭着让尚泰兴劝医护人员们不要从抢救室出来,让大家继续抢救。

尚泰兴一时间也无法接受这个沉重的事实,他怎么也没想到昨晚还和自己谈笑风生的大师竟一夜之间乘鹤仙去了。他哭着和众人一起将马季先生的遗体送往中日友好医院太平间。

悲痛之余,尚泰兴不忘马季先生的遗愿,他急忙用特快专递将马季先生的三幅绝笔寄往长春,让“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转交给易玉娟。

远在长春的易玉娟平时也是马季先生的忠实听众和观众,他的《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等作品易玉娟耳熟能详,她一直觉得马季先生的相声是最能感染人,最令观众快乐的作品。可她怎么也没想到马季先生突然离世了。

更让易玉娟没有想到的是,马季先生竟在去世的前夜还牵挂她的病情,并将此生最后的绝笔送给她。手捧字画,易玉娟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她怀着无限感恩的心情说:“我定要战胜病魔,完成学业,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告慰马爷爷。”

为了纪念和缅怀马季先生,“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在12月26日的悼念仪式上展出了马季先生的三幅绝笔之作,大家表示一定秉承联盟“延续爱心、传递真情”的宗旨,牢记马季先生的勉励,继续播撒希望、播撒爱心,救助更多像易玉娟一样的人。同时,“8023大学生互助联盟”悼念马季先生的光盘将送给马季先生的儿子马东作为纪念。

目前,易玉娟与哥哥易小石的骨髓配型已经失败,她正等待中华骨髓库的寻找配型通知。

上一篇:《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后的反思下一篇:校长新学期开学典礼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