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分析

2024-05-28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分析(共8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分析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21《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22*《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23《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歌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24*《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5个词语,会读会认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乡村景物”的理解,并能有所热爱、赞美与向往。5.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6.通过揣摩品味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

人物的情感世界。

7.运用课文中学习到阅读方法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搜集身边的有关事例,加深理解,促进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叙事要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养成认真阅读、多读多想的好习惯。3.理解《乡下人家》 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

四、突破措施: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理解课文,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2.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

3.着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

4.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热爱生命”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教学时,教师要最大限度的放开手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造的空间,多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

五、课时安排:

乡村生活 2课时

22* 牧场之国 1课时 23 古诗词三首 2课时 24* 麦哨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3课时

《主题阅读》汇报课 1课时

习作六 2课时 乡下人家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回忆课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动人的美丽景色?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田园小诗)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4.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记下来,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三、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请位同学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同学仔细听,这段文字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如果是一幅画,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可根据学生回答取名字并板书。第二段的方法一样。)

2.后面的课文还给我们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请大家自己读书,边读边想象画面,取个合适的名字写在旁边。

3.全班交流:课文还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课文读完了吧,后面的课文还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哪位同学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建议板书:搭瓜架 种鲜花 春笋冒 鸡觅食 鸭戏水 吃晚饭 虫催眠)

4.用文中的一段话概括乡下人家给作者留下的总体感受。

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乡村美景,这些美景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小组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认为最独特、最迷人或最感兴趣的语句划出来,反复读, 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这么多美图,让人目不暇接啊!你们对哪一处最感兴趣呢?请你说一说。以下面几句为例相机指导: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别有风趣”、“装饰”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4)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教学中,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教师的点拨、指导要适当,不可越俎代庖。)3.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还有很多“独特”“迷人”的乡下美景,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先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4.结合全文,再抓最后一段,体会作者情感。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其实,乡下的美景还多着呢!(课件出示更多的乡村美景。)

乡间的美景真是让人看也看不够啊!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探究感悟

谈谈你对“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这句话的体会。

乡下人家的生活不仅美如画,而且美如诗呢?请同学读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四)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俯瞰大自然》中的《树木的生存智慧》,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2.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3.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南瓜()的茉莉花

()的竹笋()的丝瓜()的杜鹃花()的竹子 4.摘录喜欢的句子

五、课后作业:

更进一步了解家乡,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写一写家乡。

六、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架竹笋鲜花,小河石桥鸡鸭,独特、迷人

风鸟儿红霞,最美乡下人家。

月明人静,教后反思:

《乡下人家》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这堂课的教学,我以读为主,以情为线,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结合。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生动的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我发现了几处问题:1.孩子都不敢举手站起来,即使站起来声音也不响。2.朗读课文时,句子读得不是很通顺,为了赶时间,我只能陪着孩子读。3.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很缺乏,只是简短的几个字,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

22* 牧场之国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特点)2.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兰?

3.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4.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记下来,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三、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课文读得怎么样呢?下面与同桌一起互相交流一下读书的情况。2.总体感知课文:荷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导读提示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首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这四句话,并把它画出来。

2.生汇报

牛群吃草图 骏马飞驰图 动物休闲图 牧场沉静图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四幅图画开始走进牧场之国。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心默读,画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写 在旁边。

3.生自学,师提示。

先自己用心默读、体会,你喜欢牛群专注吃草的画面,你就用心默读这幅画面,如果你喜欢安静的田园之夜,你也可以欣赏这些画面。总之就是边读边想象,把白纸黑字的文字想象成有色彩的、有声音的、甚至是有动态效果的画面。4.交流阅读收获

现在请同学们来读一读你特别喜欢的部分。

语段一: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对老牛和牛犊进行比喻)指导朗读:

(1)你愿意读“正在思考”的牛这一句吗?(2)你能读“像贵夫人”的牛这一句吗?(3)谁能当上牛群中无比尊严的家长呢?

(4)师: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年,难怪,作者写到──出示:“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5)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语段二: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我们带憧憬与向往,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出牧场上的宁静之美吧!

…….生继续汇报。

5.观看画面,领略牧场风光。

师: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再次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生观看图画)师:此刻,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荷兰吗? 6.感情升华

师: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无比的喜爱和赞美,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却只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7. 同声赞美荷兰。

师: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着赞美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读,学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探究感悟

除了牧场之外,你还了解荷兰其它的特点吗?(学生交流展示关于荷兰的资料)

(四)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俯瞰大自然》中的《不敢愧对盛开的鲜花》,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结合实际谈谈读后的体会

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五、课后作业:

1.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2.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22* 牧场之国

牛群吃草图 骏马飞驰图

动物休闲图 牧场沉静图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后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课堂上的教学,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文笔,更掌握了如何去读懂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的美景的一些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记下来,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三、导学案: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学习《乡村四月》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4.小组交流。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四)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五)背诵,积累语言

(六)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七)引导自学《渔歌子》

1.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4.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5.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6.指名朗读,教师指导。7.小组轮读,相互欣赏。8.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八)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大自然的恩赐》中的《海棠》,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补充诗句,说说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 ————————,也傍桑阴学种瓜 西塞山前白鹭飞,————————。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五、课后作业:

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六、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绿遍山原白满川,江南农村初夏的风光 昼、夜 各当家

子规声里雨如烟。热爱、赞美 赞扬 乡村四月闲人少,紧张繁忙的劳动景象 桑 阴 学种瓜 才了蚕桑又插田。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教后反思:

四年级古诗的教学不但要学生读得有韵律,有感情,还要能过自己的读把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一情感的体会应该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

怎么让学生能自己悟出来呢?想象画面就是一个好方法。我在学习第一首的第一句话时,注释只给了“白满川”的解释,可是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就让学生结合注释,看着画面,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来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好地悟出诗句的意思。突破了教学的重点。

1.用“才了…又…”的诗句的结构来想象人们还会做哪些事。学生对这特点感兴趣,俨然一个小诗人,为这首诗谱写新的诗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2.在第一首诗引导学之后,第二首和第三首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3.读得充分。每一次感悟之后都让学生回文去读。使整节课都浸润在朗朗的诵读中。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完美的艺术。这节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第一首诗的学习时间相对过长,使第二首和第三首诗自学时间不够,影响了学习质量。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时,思路还不开阔、不够大胆,应该不拘泥于诗句的原意,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还要注意这个问题。

24* 麦哨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内容:

1.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2.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三、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2.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提示: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二)小组合作探究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1)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2)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②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③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3)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②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4)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5)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三)探究感悟

文中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他们的快乐,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快乐的事?

(四)主题阅读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向生命致敬》中的《可爱的生灵》之《 人狼情》,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四、课堂检测:

1.给下面多音字注音:

呼应 和着 结出 弹性 剥开 似的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圆溜溜的柿子像___________一样挂满枝头。

(2)荷叶上的水滴,像————一样闪闪发光

五、课后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六、板书设计:

24* 麦哨

田园风光 五彩缤纷 儿童生活 丰富多彩

教后反思:

《麦哨》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它不仅文质优美,而且韵味隽永,值得品味感悟。

这样的文章有很多教学点,可这毕竟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获取的知识经验,在略读实践中提高独立阅读的本领。尽管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遵循这一原则,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由自主的犯了多讲的毛病,部分教学环节过于冗长,自己觉得课文写的很美,处处值得学生领悟,有牵着学习的痕迹。课文其他部分教学力气也不少,主次不够明显,重点不够突出。略读课文更应突出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有取有舍,不能面面俱到。

语文园地六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2.实物投影仪。

二、预习学案: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组内交流。

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导学案: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口语交际、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

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展示台:

1.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2.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课堂检测:

我会填: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迷惑()疲惫()骨瘦()走街()梦寐()狼吞()闷闷()将心()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课后请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大自然的恩赐》、《俯瞰大自然》中的文章,准备下节的读书汇报。

《主题阅读》读书汇报课

一、学习目标:

1.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向生命致敬》中的“大自然的恩赐”、“俯瞰大自然”中的文章,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二、导学案:

★生字新词我最棒 1.小组内互读词语。

2.小组对抗赛

★美文佳句诵读会 1.小组内互读交流。2.小组汇报,互相评价。★内容理解小擂台 1.我来讲

各小组阅读后,交流喜欢的文章。

2.我质疑

各小组把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快乐读书说心得

1.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或感悟。2.全班交流。

提纲:读了就想说……

我最感动的故事……

我最感动的人……

我从中学到了…

习作6 走进田园乡村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乡村生活,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3.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写。教学难点

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了解了质朴清新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乡村的可爱,激起我们对乡村、对田园的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下来的内容诉诸笔,尽情的书写吧。

二、明确要求:

1.可以写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的、见到的,可以是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2.内容表达要清楚,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3.写后认真读读改改。

三、选择材料

1.选择印象深和感受深的景物、人或事,表达出你对田园乡村的感受只情。2.小组交流材料,相互评议。3.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内评议。4.针对自己的问题再作调整。

四、拟定题目

1.要全面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简洁而醒目。2.可以是词组、短句。

3.可以以地点、景物、人物、事物为题。

五、理清顺序

1.写景———按地点的变化来写,如《乡下人家》 2.写人———按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写,如《麦哨》 3.写物———按事物的不同状态、特点来介绍。

4.写感受———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认识,最后结合实际写感受。

六、确定详略

将最能突出乡村生活特点的内容详写,其他略写。

七、学生习作,师巡回指导。例文:

乡村趣事

双休日,我和妈妈、外公、外婆一起去乡下二姨家玩。

一路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可爱的小鸟,和匆忙的人们。不一会儿,二姨家到了,我们一下车,二姨家的小灰狗就“汪汪”地叫着跑来,摇着大尾巴,好像在说:“欢迎光临,欢你们。”妈妈给我和小灰狗照了一张相。

这时,爸爸喊了我一声,顺着爸爸的喊声,我回头一看,哦,原来那边有两头牛在吃草。一头花牛,一头黄牛。我欣喜若狂,连蹦带跳跑过去,走到花牛旁边,想摸摸它毛茸茸的身子,不料它后腿一伸,想踹我一脚,吓得我后退不及,摔了个屁股蹲儿,把雪白的新衣裳也给弄得脏兮兮的,真是乐极生悲!

一转眼,两头牛不知为什么打起架来,它们头顶着头,角对着角,四脚叉开,一副摔跤手的模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我便连忙大喊:“黄牛,加油!黄牛,必胜!”果然,黄牛在我的呐喊助威之下,把花牛赶得老远。黄牛赢了!

这次乡村之行,真是趣味多多,快乐多多啊。

第二课时习作修改课

教学要求:

1.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 2.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

3.指出不足,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4.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巩固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修改文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1.点名请三位(优中差各一)同学宣读习作片段,其余同学听后评价,提修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标准:语句是否通顺明白;描写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明确,突出;运用的优美语句是否恰当:你觉得如何修改。)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6.按老师引导的评价要求,开展小组互动评价。(全员参与,取长补短。)

三、动笔成文

在听取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后,按照本次习作要求动笔写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四、朗读评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分析 篇2

一、内容的科学性

《太阳》介绍的是与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 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短文, 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 继而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 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 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在介绍月球知识的同时, 激发起人们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以“我”的一次上网经历, 介绍了网络的特点和作用,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果园机器人》以服务于丰收果园的机器人为主人公, 通过它能采摘成熟的水果, 介绍了电脑的相关知识。

二、结构的严密性

就篇章结构而言, 四篇文章的主要特点是清晰缜密, 逻辑性强, 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 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太阳》一文, 全文共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 二是说明太阳与地球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因果联系, 文章的叙述层次非常清楚: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 离我们又很远, 所以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 人类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再如《月球之谜》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这几段文字以并列式的结构分别具体地列举了月球的不解之谜, 其中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 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

三、表述的趣味性

四篇课文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文章或采用拟人法、故事法, 或用比喻法、描写法, 灵活多变, 趣味盎然。如《太阳》以羿射九日这个古老的传说为文章的开头, 吸人眼球, 引人入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不仅内容有趣, 角度新颖, 课题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名为讲述上网经历, 实为介绍网络知识, 中间穿插“我”爸爸妈妈的讲解, 使得深奥专业的网络知识变得浅近且有趣。

四、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性

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是这四篇短文的又一显著特点。如《太阳》一文, 作者在介绍太阳时, 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语言生动、准确、形象, 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月球之谜》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 渲染了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 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 而且与下文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在介绍月球的几种难解之谜时, 又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 强化了月球的神秘。

综上所述, 四篇文章就其内容、结构、表述、语言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是一组向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科普类短文。那么, 这类课文应怎样教学呢?仅谈三点建议:

一、把握教学目标, 落实教学重点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课程总目标的一段文字。我们认为, 这段文字对教学科普类短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和落实。此外, 就此类课文的教学而言, 笔者认为, 下列三项目标不容忽视:1.在课文学习中了解自然科学知识,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 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2.学习、体会、借鉴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 积累语言, 培养读写能力;3.加强思维训练, 渗透唯物辨证观点。进行适当的科学世界观的启蒙教育。总之, 在总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以科学知识教学为重点, 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归宿, 学好、教好此类课文。

二、搜集相关资料, 拓展课外知识

教者在教学此类课文时, 可根据课文内容, 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整理相关的知识资料, 拓展学生的知识。如教学《月球之谜》时, 课前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材料, 可以是月球的图片, 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 也可以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增加学生对月球的进一步了解。

三、读、说、写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本组教材在内容、结构、表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将读、说、写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读———感悟表达效果。

这几篇短文, 在写法上很有特点, 语言优美, 文字流畅, 既浅显易懂, 又具体明了。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来体会、感受。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一自然段“有这么一个传说, 古时候, 天上有10个太阳, 晒得地面寸草不生”及篇末最后一句“一句话, 没有太阳,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两句时, 教师可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句中恰当的停顿, 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 以更好地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前句时可在“有”后面稍做停顿, 读“这么”时, 语气可稍重些, 之后语气稍变, 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读“古时候……”一段, 在叙述中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从而产生对太阳的好奇之心、对探究宇宙的浓厚兴趣。读篇末一句中的“一句话”、“没有”、“美丽可爱”等词, 要读得重些, 慢些, 以表示肯定的语气。

说———表达奇思妙想。

教学本组教材时, 应结合《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的安排, 借助口语交际中的示例和本组教材的学习,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以奇特合理的想象, 大胆地说出自己在发明创造中的奇思妙想, 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同时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写———训练综合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分析 篇3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 篇4

节假日时,我总是同妈妈一起,去乡下奶奶家玩。

我们乘船来到对崎山,一到那里,就看见在半山腰上,有许多座错落有致的平房。平房四周群山环绕,房子面向大海。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奶奶家。在奶奶家旁边,有一条幽静的小径,在小径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当你悠闲地走在小径上,听着溪水哗哗的声音,看着妇女在河边捣衣的情景,就会让你享受到非一般的感觉。

快到吃饭时,我就跟着奶奶来到厨房,奶奶炒菜,我把柴放入火堆房中,然后慢慢地拉着风箱,使火旺起来。

吃完饭,我又跟随奶奶一起到后院喂鸡,我把米粒撒在地上,鸡就争先恐后地来吃米,看着它们吃米的样子,我高兴地笑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分析 篇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优秀作文:美丽的农村一天傍晚,爸爸和妈妈带我去郊外游玩。

出了市区,我感到马路上的汽车少了许多,但是来来往往的汽车都跑得飞快。夕阳像一个大红桔子挂在天边,空气变得更加清新,周围也安静了许多。到了一片农田,我们停了下来。啊,真是一眼望不到边呀,远远望去,一些农民伯伯好象正在给菜田浇水。我先跑到近处的麦地看了看,麦子有的黄有的绿,爸爸说麦子快要熟了。我摘了一个黄色的麦穗,用手剥开,放到嘴里尝了尝,一开始吃不出味儿,后来觉得很筋道,还有点甜香味儿呢。麦田旁边种的是玉米苗和蔬菜。有搭在架子上生长的黄瓜、爬豆、西红柿,还有矮矮低低的土豆、茄子、花生等等。我发现花生地里插着许多和我差不多高的木棍,棍子上还绑着五颜六色的飘带。我觉得很奇怪,就问了身边的农民阿姨,阿姨告诉我这是吓唬来吃花生的小鸟的。

今天去郊外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农村真好啊。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分析 篇6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要解决诸多的问题都离不开的小数加减法,是形成良好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元教学内容:

其主要内容有:小数加法,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学习中的广泛运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能力的自觉性。

单元教学重点: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学习中的广泛运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能力的自觉性。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退位减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2000-493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3.6-1.6

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 元)

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三、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第100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二、新课。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2、汇报。

(1)483.4―(39.5+98.8)

= 483.4―138.3= 345.1(千米)(2)165+80.7+99.4

= 245.7+99.4

= 345.1(千米)(3)483.4―39.5―98.8

= 443.9―98.8

=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483.4―(39.5+98.8)(2)165+80.7+99.4 = 483.4―138.3

= 245.7+99.4

= 345.1(千米)

= 345.1(千米)(3)483.4―39.5―98.8 = 443.9―98.8 = 345.1(千米)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本P101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取舍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有序地合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欧冠获取信息、取舍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有序地合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自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态度。

教学准备:练习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3分钟口算达标练习。

6.07+0.08

6.47-0.08

1.28+3.7

4.98+2.46 36.7-19.4

17.4+35.8

2-0.4

1.6-0.8

4.01-3.5

0.51+0.31

4.2+0.53

3.64+4.36 评价。2、4分钟笔算达标练习。

19.92+14.4-9.92

85.7-(15.3-4.8)40-(2.75+0.86)

9.5+4.85-6.13 教师组织学生在4分钟之内完成上面的4道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提醒学生计算时,要集中注意力砸死计算上,演算的过程要保留下来,每计算完一题要检查一题,提高正确率。

二、实践与应用

1、练习十七第8题。

现出示信息,再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题意口头列式。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方法: 11.42-7.5+0.35 11.42+0.35-7.5

2、练习十七第9题。

教师直接出示题目要求和算式,让学生先说出每个分数改写小数的结果,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完成练习十七第10题。教师直接出示题目。

(1)先让学生说明”先进日记账”中“单据编号”“摘要”“收入金额”“付出金额”“结存金额”的含义,如果说的不正确,教师帮助明确含义。(2)再让学生说明“收入金额”“付出金额”“结存金额”之间的关系。(3)教师先让学生讨论2003年6月2日的结存金额,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其余各日的“结存金额”,最后教师让学生填写“收入金额”“付出金额”“结存金额”,同时说明“收入金额”“付出金额” “结存金额”,的横、竖金额要一致。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深化练习。出示第103页思考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大致的示意图表示题意。讨论解法。

提醒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

可能出现的几种计算方法:

4.9+(4.9+9.8)+(4.9+9.8+9.8)+(4.9+9.8+9.8+9.8)4×4.9+6×9.8 8×9.8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练习十七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尽量多地使用体重给出的条件并提出问题。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准确

19.92+14.4-9.92

85.7-(15.3-4.8)

40-(2.75+0.86)

9.5+4.85-6.13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接力比赛引出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104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提高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增强学生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真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主题图、投影仪、相关练习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练习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48+25+52+75(2)120-75-25(3)430-121-79(4)36+11.64+89(5)85+(15+64)

2、你是根据什么进行简便计算的?

二、教学例4,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这是某班四名同学的50米跑步成绩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大家试着解答这个问题。

交流你解决问题的想法,你是怎样列式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要进行补充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8.42+8.46+8.54+8.58

=(8.42+8.58)+(8.54+8.46)

=17+17

=34(秒)

比较优化哪种方法更简便?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肯定学生回答,总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使用。

三、课堂练习

1、口算。

0.34+1.45

0.57+0.9

3.8+0.12

1.3-0.7

8-4.6

0.6-0.37

2、填空。

(1)6.7+4.95+3.3=6.7+()+4.95(2)(1.38+1.75)+0.25=()+【()+()】

3、P104做一做第2题。=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四、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在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怎样保证做的又对又快。板书设计:

接力比赛引出的数学问题

8.42+8.46+8.54+8.58

8.42+8.46+8.54+8.58 =16.88+8.54+8.58

=(8.42+8.58)+(8.54+8.46)=17+17

= 25.42+8.58 =34(秒)

=34(秒)

简便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小数加减法运算中的简便计算的练习

教学内容:P105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道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特点正确、熟练地运用,自觉地应用那个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灵活性,体验算法多样化。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特点正确、熟练地运用,自觉地应用那个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灵活性,体验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练习十八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

0.34+0.45=

0.57+0.9=

3.8+1.2=

1.3-0.7=

8-4.6=

0.6-0.37=

2、笔算

0.384+0.36+2.64

5.26+3.43+0.74

1.29+3.7+0.71+6.3

3.9+4.08+3.92+1.1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出示:

2005年光明小学春季运动会田径项目成绩单 四年级组

男子

4×50米接力赛成绩表

班级 成绩 第1棒 第2棒 第3棒 第4棒

8.67 8.56 8.68 8.54

8.58 8.61 8.70 8.52

8.50 9.36 8.36 8.46

四(1)班 8.42 四(2)班 8.40 四(3)班 8.32 四(4)班 8.48

各位选手的50米成绩/秒

教师组织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小组的成绩,并交流算的技巧。完成练习十八的第5题。

独立完成,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集体完成练习十八的第5题。出示题目。

观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自由说明,教师适当板书。边板书边组织学生口算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次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8、9题。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应收金额

()现金

5.00 交易找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分析 篇7

全文总共400 个字, 读一遍就知道文意, 可以说是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 没有文字上的障碍。既然学生自己都能读懂, 那还有什么好教的呢? 40 分钟的课堂, 如果教师走上了一条“浅语文”之路, 原地踏步, 没有提升学生的认识, 那么这节课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语文课。寓言如何浅文深教呢?笔者结合《纪昌学射》的教学, 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紧扣文眼, 悟出“深”意

对于寓意的把握, 是寓言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时很容易陷入说教的境地, 而且学生未必能心领神会。在本课的教学中, 笔者紧扣文眼“成功”, 辐射全文:通过读悟“功夫”, 引出“一万小时定律”, 感受纪昌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 明白恒心与毅力对学习的重要性;紧接着, 聚焦飞卫的语言, 在品读鉴赏中获悉“基本功”的重要性, 从而引出“功到自然成”这一深刻哲理。课文教到此, 学生对于“成”和“功”的关系已经有所感悟, 内化于心, 一切都水到渠成。继而, 再以课文为生发点, 紧扣“成功”主题开展群文阅读, 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 推荐他们大量阅读经典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在同主题阅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从而更深地体会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

二、品析词语, 培养“深”读

精彩词语是文字作品中的珍珠, 绽放光彩, 辐射全篇。词语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水乳交融、紧密结合的。在教学中, 笔者以“抓关键词读悟”为主线展开全文的研读过程:首先紧扣关键词“功夫”, 聚焦词语群“注视”“盯”“睁大”“两年”……深入、丰富地了解人物特点, 促进学生在词语鉴赏中理解寓意;接着通过品析关键词“牢牢地”“紧盯目标”“极小的”“很大的”, 让学生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然后, 紧扣关键词“成功”开展群文阅读, 将本课中习得的“抓关键词读悟”的方法迁移运用, 加以巩固。通过几个环节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深读”的能力。

三、体味语言, 促其“深”品

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语言表达, 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事情之一, 也是落实对言语作品的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全盘吸收的一个原点。本课的寓言语言特色最明显的一点, 就是使用了夸张手法:“两年以后,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 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课文运用极其夸张的语言, 表现纪昌下苦功夫练习眼力的效果。教学中, 笔者通过关键词语“相当到家”引出寓言“夸张”的语言特色的品读、仿说, 由体味寓言语言特色入手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密切接触, 深入文本语言的深处, 使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能更多地去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表达方式。

四、引发质疑, 唤起“深”思

读一则寓言故事, 能引发一段独立思考的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从单向思维方式走向多元思维方式, 这就是寓言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地方。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提出问题并组织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本课的教学中, 在体会“基本功”的重要性这一环节, 笔者引导学生质疑:“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 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 他会百发百中吗?”“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 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 会成为射箭能手吗?”……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深入文本, 了解寓意, 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不仅提高了质疑能力, 也形成了良好的逻辑思辨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分析 篇8

金寨镇中心校赵花香

教学内容:教材第138页——第162页。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还有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本组课文以故事为主,教学中尽可能的体现“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构建有效课堂。经过认真研究可本单元可采取默读、思考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寓言两则》文短寓意深,可以逐段学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按照“思考题”的提示讨论,抓住人物对话的重点语句来思考体会,如,第五自然段扁鹊说的话。民间传说《文成公主进藏》浅显易懂,可以读一读,再复述故事。教学《普罗米修斯》,在懂课文内容后,可以利用“思考题”重点思考和讨论:“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思想。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句,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民间故事《渔夫的故事》,故事简单,情节集中,可读性强。学生可自学为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情节,通过复述或表演,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情感,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学习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医治、驱赶、造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讲述故事。

3、感受故事蕴涵的哲理和情感,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从中受到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喜欢读故事、讲故事,通过课外的阅读又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所以对本单元的内容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先自己学,自己通过反复读故事,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故事,并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教学方法措施:

1、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出发,鼓励学生根据以前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互相交流见解,从而了解学生对这些故事所知多少,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2、让学生反复读书,练习讲故事,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理解与感悟。

3、使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拓展课外阅读。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课时安排:课时 11---13课时 寓言两则

教学内容:教材第139页——第143页 教材分析: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扁鹊治病》一文我首先要明白扁鹊没有治病,故事的主人公不是扁鹊,而是蔡恒公。故事重点不在讲扁鹊的医术之高明,当然读了这则故事,扁鹊医术高明这一事实是不可回避的,而是在讲蔡恒公的自大、刚愎、不听劝告,最终死去。故事的真正意义也在于此。这些当然不必要跟学生讲解,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自然会明白,但老师的教学导向应该明确。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理解“穿梭、聚精会神、竟然、百发百中”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要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复述其中一个故事。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4、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学习中坚持以自读为主(先学),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后教)。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继昌学射》,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

第二课时: 学习《扁鹊治病》,知道要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故事是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简单的故事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我们要学的寓言故事叫:(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随机板书 纪昌? 向谁学? 怎样学? 结果?)

3、既然是寓言,你还想知道什么?(寓意)

设计意图:由课题入手,自然导入新课,清新亮丽,带着疑问走入课文,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

二、自学课文。先让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

2、谁愿意来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

3、了解大意

现在,谁能看着板书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用四个字说就是――纪昌学射

看来,文章的题目已经把课文最主要的意思说明白了,我们称这样的课文题目为“文眼”。

现在,你看,那些问题解决了?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思路,通过学生先自己学习,在读熟读懂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了解其大意,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精读“练眼力”,比较式探究文本

1、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那些自然段?

2、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

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也来练练大家的眼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预设:提要求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你读课文时,能不能把意思强调出来?要求读出强调要求的语气,(随机板书:牢牢地盯住 不能眨一眨)学生再读,个性化朗读:牢牢地盯住 不能眨一眨。

读第三段的提要求的语言: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学生:练习的方法。读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qī)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我感觉你已经讲出了相同之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聚精会神。”

那好,把怎么练的,用强调语气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练习过程:

妻(qī)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男女学生读时教师引说引读。学生:结果

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

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吗?

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都是指本领练得——(相当到家)具体说明一下,就是——

你觉得纪昌看虱子的本领到不到家?谁也能够这样来具体解释一下?

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了----第三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吗?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话。那只小虱子----虱子多少大?车轮呢?

纪昌整整聚精会神地盯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子,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板书: 竟然)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虱子多大?车轮有多大

(问学生:你们相信吗?再读读,要求读出夸张之感,惊讶之感。)纪昌一练就练了三年,三个365天啊,一千多个日子,他练到这种程度,纪昌用竹篾做弓,蚕丝当弦,绣花针是箭,看准虱子射过去,发现针穿透了虱子的身体,绑虱子的头发丝儿却没有断。这就是流传的“纪昌贯虱”的故事。

(副板书: 纪昌贯虱)

请大家自己选择其中一个练眼力的小故事,读一遍,再看着板书试着说一遍。学生自己练习。

指名各说一个

四、引读第四段、第五段,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后,纪昌怎么做?飞卫怎么做?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说说怎样的人称得上是“射箭能手”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眼中的射箭能手是怎样的人?(以下机动,看时间而定)

引入“百步穿杨”的故事,活用文本

请生简单讲述“百步穿杨”的故事,出示小故事。纪昌有这本事吗?我想问问纪昌。

1、纪昌,柳树上的叶子被风吹着飘来飘去的,你能射得到吗?

2、纪昌,你离柳树百步远,我都看不到那几片叶子了,你怎么射呀?

我们一起来读读写射箭过程的句子

出示:说完,他立定脚跟,搭上箭,拉开弓,稍一瞄准,“嗖”的一下,果然射到了那片叶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先学)即整体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后教)学生心中对于纪昌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补充课文中的空白,让内容更完整,更具体。

五、引导质疑,揭示寓意

看看这射箭的过程,拉弓,放箭非常重要,再看看课文(指板书),预设:为什么课文写练眼力部分那么具体,而没有具体写练开弓,练放箭?

是啊,你明白吗?

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的道理。(基本功 恒信 毅力)

你还能从这则寓言中读懂了什么呢?(教师后教“即点拨”---此时教师的指点、点拨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设计意图:深化中心,需要循序渐进,在上面几个环节的探究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寓意,深入浅出的学习课文,达到了预期得效果,让课堂真正成为了“有效课堂”。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基本功:恒心、毅力

上一篇:机电运输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推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