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滑轮学案

2024-06-14

初中物理滑轮学案(精选14篇)

初中物理滑轮学案 篇1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习提问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新教学

板书题后让学生看书(从文开头看到第12页倒数第3行,并边看边对照本图(修订本)进行实验(同桌的二人一组。此期间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什么叫做滑轮?

2.什么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使用它有何好处?同时教师按照图1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并能从功的原理方面认识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3.什么叫做动滑轮?

教师按图2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能根据功的原理说明:“使用动滑轮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4.什么叫做滑轮组?使用它有什么好处?教师出示绕好的滑轮组和自制的滑轮组挂图如图。

.接着让学生讨论各滑轮组分别由几股绳承担总重力。然后,教师演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图4)。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此图为4股绳承重,s=4h。再把绳子从滑轮组上解脱2股,使之成为2股绳承重(如图),进行演示s与h的关系。演示表明:2股绳承重时,s=2h。告诉学生:同一根绳上各处受力都相等,所以滑轮组中各股绳受力都相等。然后问学生:拉力F与承重绳子股数n有何关系?绳子股数越多,拉力越小(当然这里要说明不能无限制的增多动滑轮的个数„„),而且是:几股绳承重,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至此,用圆盘测力计照图6进行演示,测力计示数表明:拉力F>

轮与绳之间都是有摩擦的!

例:一根绳子,最多只能承受300牛顿的力,想用它提起1000牛顿的重物,绕成的滑轮组至少要几股绳子承重?并画出滑轮组的示意图。

师生共同解答:设承重绳子股数为n,则

草图:(主要教学生学会画图方法≈#0;≈#0;从外向里绕绳)

三、小结:略。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滑轮周边有槽的小轮。

1.定滑轮:„„。作用: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方便)。

2.动滑轮:„„。作用:使用它可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好处:①省力;②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小结:(滑轮„,定滑轮„,动滑轮„。)

六、作业:

书面:练习六的1、2、3。家庭:自制小滑轮、练习画图

初中物理滑轮学案 篇2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物理成绩两级分化特别严重, 各种水平的学生在物理学习的差异性十分巨大。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既要适应班级学生的共同特性, 又要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 使导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物理导学案教学呢?本人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立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

承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何充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 倡导“导学”方式多样化;同时最大限度的缩小“课程-教材-课堂学生”的落差, 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 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1、备导学案时, 老师要把角色转变, 把导学案的“学习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学习目标”的表述要具有可操作性, 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

2、学习目标应面对全体学生。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 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 “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学情, 分层制定。既要有适合绝大多学生的“普遍目标”, 又要有适当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这样从目标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一节《从全球变暧谈起》中的学习目标:学会使用温度计, 会用体温计给家人测量体温。与同学交流“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给周围的人提出几条合理的控制建议等。这样的目标既对学生提出的知识要求, 有对学生提出的技能要求, 同时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又了解到了地球和人类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使他们产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一举多得。

二、设计由易到难的预习学案

课前预习环节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 笔者认为, 编写几条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1、预习作业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学广泛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 我们要抓住这一可利用的特点, 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上课前就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 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如:刚洗好的衣服应该怎样晾晒?缠成一团的铁丝怎能量出它的长度?学生自然会乐于去做这些题目, 同时对课堂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期待感, 课堂就不容易开小差。

2、预习作业应有适当的动手实验内容。有些导学案的预习作业把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学生在完成此类预习的时候, 直接打开课本, 依葫芦画瓢, 脑子中却毫无印象。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和价值, 反而浪费时间。老师在编写导学案预习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少一些“死知识”多一些“做一做”。如:在手背上涂一些白酒, 白酒会 , 同时手背会有的感觉, 说明液体蒸发时 (要 / 不要) 吸热。学生边做边想, 预习效果自然就好。

3、预习作业要难易适宜。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过低, 学生简单阅读课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就不能启动理性思维, 进入不到物理研究的方法之中,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认知能力就得不到训练。如果预习目标过高, 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 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长期下来, 影响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或对课堂产生依赖性, 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因此预习作业要难易适宜。如:回忆小学所学知识后回答: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液体的和液面上方空气有关。在炎热的夏天, 园艺工人为什么要给一些花草带上“纱巾” (遮阳布) 呢?这样难易适宜, 学生容易接受而又乐意参与。

三、做出科学探究的学法指导

新课程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和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归纳。此时, 导学案的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中, 学生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 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我在导学案中是这样处理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 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熟悉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实验操作中强化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学习技能和知识点同时收获。一举多得。

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 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学生指导, 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选择不同教学法, 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在教学目标上,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它是深入“因材施教”教学理念, 使学生人人成才, 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巩固做好课堂练习

通过做一些题目来检测自己。老师在编写“课堂巩固”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要与目标对应。最好是针对每一个目标出一道题目, 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答案的错对直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 这种方法既快又好。

2、题目要“少而精”。课堂巩固要有时效性。即当堂练习, 当堂讲评。除去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每节课至多余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师生进行“课堂巩固”。老师在编写巩固习题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那些有代表性的体型, 既能节约时间, 又能帮助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巩固题应难易恰当。巩固环节既是一个检测环节, 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是一个提高学生自信的环节。学生经历短暂一节课的学习, 知识掌握不可能十分牢固和变通, 此时不宜采用难度过大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延长处理时间, 如若处理不当更会挫伤学生的信心。

导学稿既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 让学生学习物理能有备而来, 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也能指导学生预习, 引导学生自主的构建知识体系、提炼思想方法、形成反思总结模式, 还可以引导或帮助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 借助学案、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物理的规律、物理教学的目的、方法、策略来研究自己的教学, 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摘要:初中物理老师们正在努力寻找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路。如今, 导学案无疑已成为新式课堂的载体。一份高质量的物理导学教案, 它是学生学习的航标和船舵, 充分承认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 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 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初中物理“压强”导学案的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知道压力的定义。

2.了解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3.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4.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5.知道压强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和物理意义。

6.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科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压强的概念及公式。

知识链接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学习流程

一、新课导入

1.体重差不多的两个人在雪地里行走时,没有穿滑雪板的人会深陷入雪中,而穿着滑雪板的人却不会陷进去,这是为什么?

2.如下图所示,两个手指压铅笔的两端,为什么感受不同?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1)

自学课本第142页有关压力的内容,完成下列练习,相信你一定能行!

(1)物理学中将___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上。

2.合作探究

新课导入中的两个情景告诉我们:同样大的压力,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喜欢钻研的你一定想知道答案,那就请你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一起,按照下面的提示,利用桌上的器材,仿照课本第143页图8-4的步骤来完成科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是一个重量级的问题,加油!

(1)根据生活经验,你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2)该实验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3)你是通过___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4)通过实验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思考:如果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提示:仿照速度和密度的定义方法,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主学习(2)

自学课本第143~14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你将学到很多新知识,开始吧!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2)压强的符号是_______,计算公式是________。

(3)压强的单位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写作“_____”,物理学中压强的专用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_。

(4)1 Pa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例说明1 Pa的压强有多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知道比帕更大的单位有哪些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①_______②__________。

三、展示提升

对照大家的展示,将你做错的地方用双色笔纠正过来。

四、拓展提高

本节课有两个易错点,试一试,看你能否辨析清楚。

1.怎样区分压力与重力?

2.怎样比较压强的大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测评

1.压强是表示压力的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1 Pa=______N/m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B.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

D.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3.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B.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C.重力越大,压力越大

D.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4.将一正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余下的部分与原来相比,对水平面的压强(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背起来肩膀就比较舒服,原因是增大了背带与肩膀的____________,从而减小了背带对肩膀的____________。

6.小明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的器材是:沙子,钉桌和一块砖,过程如上图所示。

(1)使用沙子的好处是___________,使用钉桌的方便之处是__________。

(2)比较图a和图b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图b和图c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小结

知识盘点:

1.压力和压强的定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方法和结论。

3.压强的公式P=____,两个变形公式:F=____,S=____。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心得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1.完成导学案上的遗留,错题用双色笔纠正。

2.上交作业:课后作业第1题和第5题。

初中物理滑轮学案 篇4

本课将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此课教学,同样应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可将原来机械实验盒中的有关器材作为分组实验材料供学生使用。

1、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一边挂着钩码当重物,一边挂上钩码当所用的力。有学生会认为定滑轮费力,因为要用三个钩码的力才能提起两个钩码的重物,教师应对此予以引导,可在两边各挂两个,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说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保持在一定位置上,从而使两边的力量达到均衡状态,说明定滑轮即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果算上摩擦因素,那还是有些些费力的)

2、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当重物只为一个钩码时,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动滑轮的重量,尤其是那种铁质的动滑轮,不然会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误导学生。在这个实验中,钩码数越多,直观认识中的省力效果越明显,甚至有学生在汇报时,能发现用了一个动滑轮后,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物理《滑轮》教案 篇5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了解其它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难点

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3)杠杆的分类及省力、费距离;费力、省距离的情况

观察漫画,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引入滑轮。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师举例旗杆上的滑轮,引导学生分析它的工作过程:轴固定不动,向下拉绳使旗子上升。说明这种滑轮叫定滑轮

再举例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分析:轴随着物体一起运动。说明这种滑轮叫动滑轮。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动滑轮、定滑轮。

思考:定滑轮、动滑轮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及特点呢?

二、实验探究:比较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1、学生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2、设计表格,分别用来记录实验时拉力的大小

和方向,还要记录物体运动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运动的距离;

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 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 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同时费2倍的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liuxue86.com

三、滑轮组

如果既需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就需要动滑轮、定滑轮一起组装,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应怎样组装滑轮组?

实验探究:学生利用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进行组装,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评价得出两种不同的组装方式,并通过实验分析它们的不同特点:

(1)绳子从动滑轮绕起,最省力(F=1/3G),费3倍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绳子从定滑轮绕起,省一半的力(F=1/2G),费2倍的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四、轮轴和斜面

学生自学科学世界,了解轮轴和斜面的特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它们分别利用什么简单机械,是省力?费力?省距离?费距离?

同时总结:使用任何机械,省力就一定费距离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1、定滑轮、动滑轮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可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不可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然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复习引入

(边说边演示)滑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之一,用它可以把重物提到高处。滑轮与前面所讲的杠杆有什么联系吗?

(1)什么叫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不一定。杠杆也可以是弯的或其它形状的。

(3)可以是圆的吗?可以。

2.新课教学

问: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

问: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

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

板书: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板书)

看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一一阻力。胖人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胖人可以安然地站在地上。而瘦人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物体安然地在地上,瘦人却被升到空中。

看图,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更省力?

二、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板书)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

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

【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边做边说)(刚绕完1个动滑轮时)此时绳子上的拉力与物重G什么关系?(动滑轮重忽略不计)等于 (又绕完1个定滑轮后)此时拉力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不变,仍然, 。可见,在使用滑轮组时,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根,绳子上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问: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能省距离吗?

不能。拉力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拉力所通过的距离就是物体所通过的距离的几倍。

【实验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滑轮组旁立着一个直尺)。请学生观察钩码上升1个格时,绳子的自由端下降了几个格。以此验证学生的推论。

三、滑轮组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导学案 篇7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设计导学案, 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 精心钻研教材, 并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抓住知识要点, 通过年级组组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集体研究, 广泛交换意见, 集众家之长, 达成共识, 形成能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提高学习效率的导学案。

二结合导学案, 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要通过引人入胜的情景创设, 利用多媒体课件,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让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 适时交给学生导学案, 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根据物理新授课内容的特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导学案阅读自学;另一种是自己动手进行试验探究。对于导学案的阅读自学, 教师则应做到: (1) 在导学案中, 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问题设计和必要的材料,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引导学生讨论与探索, 让他们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让他们体验成功、兴奋与快乐,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抓住关键, 找准重点, 突破难点, 掌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 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 (3) 学生阅读时教师要不断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问题, 督促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控制时间和速度, 并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探究学习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这种学习方式中, 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 实验前教师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器材, 讲清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要不断巡视, 进行指导, 如在进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时, 按照课本内容, 只准备了不同材料、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导体, 但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导体的电阻还会与导体的温度有关的疑问时, 教师该如何应对?这就要求教师编写导学案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不要受教材的禁锢,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控所需实验器材, 同时实验前要对实验探索提出明确的要求, 以保证探究活动沿着完成教学目的的方向顺利发展。

三找出问题, 合作学习

在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的步骤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指导: (1) 对学生合作技巧的指导, 指导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 指导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辅导同伴, 指导小组成员交流, 协调各小组成员中的意见分歧等。 (2) 对学习困难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 教师也是学习合作者, 应积极地参与到不同的小组交流学习活动中去, 与学生平等对话,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收集起来, 在全班进行统一讲解。

四精讲点拨, 释疑解难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 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 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练、准确, 富于启迪性。 (2) 精讲要具有针对性, 切忌面面俱到, 学生经过老师的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精讲应揭示知识的规律性, 并让学生能对其他的知识进行自主地总结、归纳, 形成一套自学的方法。利用导学案进行课改教学法, 对老师的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老师的讲解恰到好处, 讲到点上, 讲到困难之处, 讲到需要之时。另外, 对讨论交流中, 学生提出的创意性问题要给予鼓励、表扬, 以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 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幼稚的问题, 不能讥笑讽刺甚至挖苦, 要保护学生参与教学探讨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五分层练习, 共同进步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练习题, 既让优生吃好吃饱, 又让稍差的学生有所获,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教师要及时矫正, 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的习题, 进行强化提高。

六梳理反思, 形成网络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取长补短的过程, 教师切忌故步自封、自以为是, 一堂课教学结束时,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要点, 重点内容, 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 对于不完善之处, 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加以修正。同时, 师生共同把知识梳理成线, 形成网络以加深印象。另外,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同时, 注意信息的反馈, 这样有助于教师的反思、总结,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之,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如何使导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去创新。

摘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利用好导学案进行教学, 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的课题。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编写好导学案, 利用好导学案, 对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 篇8

一、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导学案。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简洁地将重难点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快速看懂,并找到教学重点和学习方法。第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个性特点、学习习惯以及认知能力进行全面的思考,将其与教材相结合,教师在进行内容安排的时候要保证导学案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够一步一步地学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第三,要将重点明确地表现出来,围绕教师的整体教学目标,与教材紧密结合,将重点进行分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尽量做到一节课一个学案,对知识量进行控制,避免学生产生过大的压力。第四,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考虑,如应考虑学生怎么想、怎么看、会怎样理解、学生的问题会有哪些等;要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不能理解的地方进行考虑,并对学生作出引导、提示,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导学案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运用导学案时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以及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心理观念,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下面以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四节“力”作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

1.进行课前导读

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针对问题给予解疑或是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课前应将导学案交给学生,让学生先对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前导读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起哪种力的作用?(2)物体间的力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2.进行课中互动

学生在学习时,普遍都存在一些问题,而导学案的出现,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虽然,学生已经进行了课前预习,对预习中产生的疑问也进行了思考,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学生中有部分人没有办法从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听课,并且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作用,对知识能够有最为深刻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力是真实存在的。教师可以让几位同学展示力的作用,并对展示内容进行体会。看哪位同学的展示最为明显,同时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力才会产生作用。

3.实行课后巩固

导学案在课后的具体应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以及总结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在这个学期一直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学生在期末的时候对导学案的资料进行整理就会发现,整理后的导学案资料就是一份优质的复习材料,其中包含了这个学期学习的所有知识要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备课压力,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找到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顺明旻.浅谈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及有效运用[J].教师,2012(15).

[2]居树山.浅谈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1(1).

[3]张伟东.浅谈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及有效运用[J].才智,2013(19).

[4]唐凤花,李翔,黄飞,蒙科祺,陈细玲.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青春岁月,2013(23).

初三物理滑轮组公式 篇9

【滑轮组】

公式:s=hn。V绳=n*V物 F拉=1/nG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V绳:绳子自由端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V物:物体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n:承重的绳子段数。G:物重。原则是:n为奇数时,绳子从动滑轮为起始。用一个动滑轮时有三段绳子承担,其后每增加一个动滑轮增加二段绳子。如:n=5,则需两个动滑轮(3+2)。n为偶数时,绳子从定滑轮为起始,这时所有动滑轮都只用两段绳子承担。如:n=4,则需两个动滑轮(2+2)。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般的:两股绳子配一个动滑轮,一个动滑轮一般配一个定滑轮。力作用方向不要求改变时,偶数段绳子可减少一个定滑轮;要改变力作用方向,需增加一个定滑轮。综上所说,滑轮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机械效率}=(W有/W总)×100%=(Gh/Fs)×100%

初中物理教学导学案有哪些 篇10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导学过程】

一、声与信息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

仔细研读课本P38声与信息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

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

结论: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我们的说话声);

另一种是 ______________(像蝙蝠的回声定位、声呐等)。

二、声与能量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演示:如图2.3-5 ,用扬声器对准旁边的烛焰,播放音乐后你看会发现:

1.看到的现象: 。

2.说明: 。

3.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本部分内容)

初中物理滑轮学案 篇11

一、要精心创作优质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为学生设计编写的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引导性的问题、层次化的习题、知识性的提纲和展示活动的准备等。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校的导学案编写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同学科同年级的几位教师组成备课小组,每周一由备课组长根据下一周的教学进度、课时来分配编写任务。编写导学案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备学生、备教材、备课标、备课堂流程。第二,知识要问题化。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第三,问题要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我校教师在使用导学案上课以前,针对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对导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即针对各自所带学生的特点,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增删,以增强学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校“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分成“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合作展示)“训练反馈”三大步来进行。

第一步,自主预习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步,合作探究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步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关键,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

1.突出关键问题,增强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往往能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抱着目的去探究知识,更具有针对性。如,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内容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提出“凭什么认为大象和那些石头的重量一样呢?”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学案设计。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

2.教师要适时地精讲点拨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交流展示中的各种问题,学案在设计时也要预见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针对问题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抓住要害,明晰事理,并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

如,在学习“噪声的防止”时,让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很多噪声现象展开讨论,研究多种防止噪声的方法,這样就把理论上的东西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训练反馈,归纳总结。为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学习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问,将知识规律巧隐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练习题的难易程度要分出档次,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验成功。通过训练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时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最后,由学生个人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或实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章节的知识系统。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感悟和反思

我校实施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对物理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能够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这种教学模式还存在困惑或不足。

1.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刚开始使用导学案的时候,由于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而不善于主动学习。所以,教师不仅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还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相应的指导。教师必须做这些深入细致的工作,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导学案教学中的“导”和“学”都很重要,不能重“学”轻“导”

该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或自主探究,但教师该讲的还是必须讲,该补充的必须补充。否则会影响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概念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3.该模式还需要各种教学手段的辅助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只有我们大胆尝试,不断探究,开拓创新,才能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建宁乡建宁中学)

初中物理滑轮学案 篇12

一、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

问题1:导学案的编写缺少创造性

有的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编制导学案时仅仅是教材的复制,这样编织出来的导学案失去了导学案真正的价值,没有真正的把教材解析出来,而只是照本宣科,这样即使完成了导学案的编制工作,那也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教材不经过解读,那教材只是教材,教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利用其实施教学改革的目的.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有些老师对导学案这一新生事物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单纯的听说过这个名字,或者仅仅只是见过这种方式,对于导学案的实质并没有清楚的理解.一部分老师缺少对教材的深刻挖掘,没有真正的理解教材编撰者的教育理念,有些教师对于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新教材的新变化新特点一知半解,若老师对于新教材本身的认识就存在局限性,那么在以教材为基础进行编制导学案时,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大的缺陷.导学案的编写基于对教材全面透彻的解读,同时编制的导学案要以学生为导向,导学案最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编撰科学的导学案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

只有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编制导学案,才能真正的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的需要,真正的达成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问题2:教学目标设计缺乏目的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但现在一些老师在制作导学案时,缺少具体的教学目标,老师在教学中按照其导学案教授学生,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漫无目的,并不知道学习的重点,这就失去了利用导学案完成教学目的的意义.物理中有“浮力”这一课时,所要设计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达到什么程度属“了解”层次,达到什么程度属“理解”层次,很难把握.又如,有教师在“组装电路”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连接电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3: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没有以学生为导向

编制导学案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材,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因此,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就成为关键,好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导学案的编撰者,应该注重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但,现实的情况却是编制者往往把问题解读为单一问题,这并不是把问题层次化,而只是把问题单一化,那么其学生利用导学案的创新的动力也就丧失,原本应该尘封裹层深入的问题成为简单问题的堆砌,学生思考空间被极大的缩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扼杀.真正的导学案不是“课前做预习题、课中做巩固题、课后做复习题”,以“做题”来代替“探究”过程,它应该通过学习任务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进行必要的思考、探究、归纳,从而理解知识技能、感悟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积累的目的.

问题4:例题、练习题的选择没有针对性

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些问题:“海量的题目需要讲解,时间不充裕”“教材中的知识点在导学案中并没有相应的例题,没有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练习相关知识点.”“大量的题型相同,解题思路相同,甚至这两个题只是换了一下‘小明’这个名字,”“题目太难,好像不是咱们这个年纪的吧?”学生和老师都在讨论导学案,这说明导学案在例题的问题上是存在问题的,难易度的不适中,海量习题却是无意义的重复,这并不符合新课标发展的趋势.问题的出现,实际上在提醒我们如何设计导学案上的例题、习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新课标推进的不断深入,对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教师不再单纯的教授书本的内容,照本宣科,教师需要利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刻的解读和再创造,必须成为教学改革的推进者而不是适应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寻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不墨守成规,在新时期这日新月异的大潮中,不断地走在教育变革的前沿,适应社会不断出现的新变化,提出适应时代的新命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完善各种制度

教学改革需要制度的保障,没有适应新时期的制度就谈不上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去全面推进新课标.这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集体备课制度,统一的要求,保证备课质量.其次,科学完美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考评机制.在考评机制的设施上,要充分考虑新课标的变化,能够反映教育工作者在创造性劳动和教学改革上做出的努力.

总之,导学案应用到物理教学中,要充分的体现新课标的新,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反思,只有教师真的了解新课程,才能真正的推进新课改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王正美.多媒体教学精彩不断——浅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教学见解范文 篇13

本节课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教学模式,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动说手操作、尝试体验,在分析思考、对比总结。引导学生画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准确把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这节课基本达到预设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手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在处理如何让学生较方便的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拉力移动的距离s时,我经过一番思考,在铁架台上贴上有刻线的纸条,给学生探究提供了方便,也使学生的测量结果较用刻度尺去比着测量提高了准确度,这样的处理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学习效率。这也让物体会到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钻研,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变,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

3、课堂节奏的把握基本较合理,如果学生实验再紧凑一些,会给分析实验结果留出更充裕的时间。

4、在做探究实验前应先让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对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明确实验操作步骤会更有帮助。

5、在对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中,对拉力F的方向如不沿竖直方向去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没有明确让学生实验,并且在分析动滑轮实质时,也未作为一个知识点点明,可放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拓展。

初中物理滑轮学案 篇14

黄永湘

[摘要]:物理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关键词]:教案、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

一、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指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我在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部分:

1、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科学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

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认识。就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一般先由老师拟定一个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部分让学生做学习笔记,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份量。

2、基本物理概念和观点

基本物理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物理的基础。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将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3、运用能力训练

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物理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几年来各级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老师自己设计题目,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题。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4、探究、反馈和讨论

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

和讨论的记录。一方面,学生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启发学生探究:提出掌握某一部分知识的新技巧;探索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社会问题;发现教材、辅导资料、试卷甚至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提出推理或假设,引发辩论;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设想初步研究方案等等。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三、“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

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用提问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课本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这是一种很简便高效的学习技巧。

2、运用能力和检查指导

采用问答、探讨或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

同时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3、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

指导学生以课本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此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具体操作可参照上述能力训练的方法。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些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还有的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课题总结或小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四、“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教学笔记,课后进行总结。“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

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辅导,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2、“增效”而不“增负”

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但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了。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当然,“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

上一篇:会计从业财经法规中的各种“时间”下一篇:心理上受伤的人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