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7-17

公开课《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公开课《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实录

【文本细读】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设计理念】

童话故事具有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蕴含道理等特点。本课设计以激发兴趣、品味语言为主线,以童话的方式,引领学生品味童话优美语言,感悟童话的情节——有孩子的快乐的、阳光明媚的花园,巨人的训斥从而带来的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冰天雪地的冬天的故事情节,进而领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一文章主旨,领会有分享、有宽容才有快乐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紧扣“花园的变化”这一主线,抓住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通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美丽。

2、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并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3、感悟童话故事的特点,为创编童话埋下伏笔。【教学重点】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教法与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引领,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

一、课前小游戏

师:我们四年级的同学都爱看童话,是吗?生:是 师:看过10本以上的请举手?20本的?生举手

师:有没有兴趣和老师玩一个和童话有关的小游戏呢?生:有 师:看题目来猜童话的名字?好吗?生:好

师:请注意看图哦,这是谁呀? 生:白雪公主 师:对,这是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

师:这次我把机会给第一个举手的孩子,这又是谁呀? 生:丑小鸭

师:真厉害,看来同学们看的童话真不少。现在老师说情节,请你大胆猜一猜。注意听哦。有一小女孩,因为家庭困难,到外面卖东西,可是没有人买她的东西,又不敢回家,爸爸会打她,只好坐在墙脚下,最后冻死了。她是谁呀? 生:我知道。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师:她是不是很可怜?生:是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入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童话。童话伴随着我们长大,童话,孩子。孩子,童话。他们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一句话,没有你们的世界就没有童话。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童话。出示句子: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童话。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一句话。学生齐读。

2、出示课题

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王尔德《巨人的花园》,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

3、听写词语

师:首先让我们听写词语。每个词语报两遍。洋溢

允许

训斥

覆盖

围墙

冷酷

拆除

师:好了,请同学们自己对一下,错了认真再写一遍。

4、说一说

出示

师:你能从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 你来说一说。生1: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发起脾气来:“谁允许你们到花园里玩!”我说的是允许。师:真不错。请你来

生2:我用洋溢来说。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师:还有吗?哦,还有,你来。

生:老师,我用两个词。巨人终于无耐了,是那颗冷酷的心,使花园冰雪覆盖,隆冬来临。师:不错,你用了覆盖,冷酷两个词语说话。你来说。

生:老师,我也用两个词语。巨人拆除了围墙,把自己的花园不围起来,不给孩子们玩耍。我用的是拆除和围墙。

师:真聪明,你竟然用了拆除和围墙。请用“围墙、拆除”这两个词语说一说巨人的花园讲了什么内容?好,你来说。

生: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漂亮的花园,他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就把孩子们赶走了,并修建起了一堵围墙,于是冬天就来到了花园里,后来,春天来了,可是花园还是冬天。一天早晨,孩子们从围墙外爬进来。花园又变成了春天,巨人又脾气了,把孩子们赶走了,花园又变成了冬天。一个小男孩没有走,告诉他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于是巨人把围墙拆除了,把花园送给孩子们,花园又像以前一样漂亮了。师:你说很清楚,简洁,完整。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你。生送掌声。

三、走近巨人,研读“冷酷”

1、齐读课题 了解童话特点

师:一看题目,很有趣,这是一篇童话。你怎么知道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呢?好,你说

生:我从巨人这个词知道的。因为生活中是没有巨人的。只有童话里才会巨人的。

师:嗯,你说得很对。好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图片 巨人 插图)这就是巨人。和他身边的孩子比起来,他显得特别高大。

师:同学们想像一下,他坐在那里,就像什么?

生1:一座小山 生:一棵大树。师:要是走起路来,生2:走起路来 “咚 咚” 一定特别的响。师:说起话来会什么样?

生1:他的声音一定是震耳欲聋

生2:说话一定会吓人一跳

师:巨人生活中本来没有的,是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出来的。因此围绕巨人所发生的一些事就让我们感到很异常神奇。板书

童话

神奇

想像

夸张

师:这就是童话的特点

2、师: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这些特点,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展开丰富的想像,去感受童话中神奇的人和事,思考作者告诉我们的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和探究《巨人的花园》 师: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巨人的花园吗? 生1: 美丽

生2:不可思议

生3:神奇 出示:读一读

(自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花园变化的自然段。

2、细细品读描写花园花园变化的自然段,画出能让你感受到花园神奇变化的词语。)

生自读课文

3、交流反馈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可以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请大家和我一起看第一自然段 我画的词语有 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 美丽的鲜花 小鸟的欢叫 仍然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出示句子:(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嗲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了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是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师:你为什么画这些词语?

生:因为巨人回来之后,赶走了孩子们,花园里就变成了寒冷的冬天。春天开出美丽的鲜花时,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寒冷的冬天。所以我感到了巨人的花园很神奇。师:还有谁要补充吗?

生:我找的也是这些词语,还有第三自然段中,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赶走了孩子们,就北风呼啸,说明冬天不久就来了,一般冬天不可能这么早就来的。师:你读到这里,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花园是多么神奇,多么不可思议。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关注到了巨人回来之后。花园所发生的变化。那巨人回来之前是什么样子的?你说

生: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生: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师:听你的描述,巨人的花园真美呀!

(出示画面词语:鲜花盛开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 白雪一片)师:巨人的花园美得就像一幅画

生:一幅画 板书 :四季如画

师:然而是什么原因让四季如画的花园发生了变化?

生1:是孩子们,孩子们走了,春天就走了,孩子们回来了,春天就回来了。生2: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你还从巨人的语气中感受到了。你真会读书。那我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吧。学生齐读。师:除此之外,巨人还做了什么呢?

生: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师:是呀。于是四季如画的花园就,生:巨人的花园马上变成的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冬天

师:出示句子本来“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现在 出示: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师:根据这前后两个画面告诉大家花园前后大不一样的景色。

生:出示: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师:我们都感受到了花园神奇的变化,此时巨人知道为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文中写道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出示: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男读 女读 齐读„

师:请同学们继续交流画出的语句。

生:请大家和我一起看第七自然段。明媚的阳光

草翠花开 鲜花凋谢 冰雪覆盖

(出示:句子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业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进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师:这里描述了巨人的花园春天和冬天的两个画面。请女同学读春天的画面。

女生读: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巨人的花园春天的美丽。请男同学读冬天的画面。男生读:与此同进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师:男同学读出冬天的寒冷。听了自己的朗读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春天特别温暖,快乐。冬天特别寒冷。这是一个神奇的画面。师:你真会读书。文中哪个词语,让人感受到一瞬间花园发生了变化呢 生:与此同时

师:与此同时。

师:什么是与此同时。

生:与人说话的同时,也就是巨人的话还没有说完,花园里的景色就变了。师:巨人说了什么呢?

生: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是呀?同学们,这四季如画的春天,一下子变成了冬天,一夜之间又变成了春天,一瞬间又回到了冬天。

板书: 冬――春――冬

四、感悟神奇,研读孩子和春天的关系。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是因为孩子们,孩子们来了。春天就来了。孩子们被巨人赶走了,春天就走了。(出示:一句话 没有孩子的地方没有春天)板书: 孩子

春天 师:有孩子们的地方,生:就有美丽的春天。师:他知道这个秘密吗? 生:不知道

师:是谁帮助了他呢? 生:一个小男孩

质疑 解难

(出示:自由地读读课文的8、9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生读 生提问题

师:读了8、9自然段,你们有什么问题,请你来提问题? 生1:那个小男孩为什么不会像其他小孩那样,拔腿就跑呢? 师:我也感到很疑惑?还有谁?你说

生2:我想问那个小男孩的眼睛为什么会说话?巨人看到他那火辣辣眼神为什么会火辣辣的呢?

生3:那个小男孩是谁呢? 师:大家都关注到这个小男孩与众不同?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个小男孩为什么不跑掉?难道他不怕巨人吗?

生:我想他也害怕这个巨人,他不想巨人这样胡闹下去了,他想留下来告诉巨人这个道理。师:哦,你是说他看到巨人的痛苦,想留下来帮助巨人。可是小男孩什么也没有说呀!生:小男孩是用他会说话的眼睛说的。师:他那会说话的眼睛都说了什么?

(出示:说一说 小男孩用他会说话的眼睛,凝视巨人。好像在说:„„)

生1:巨人啊,你快醒醒吧,没有孩子的地方没有春天,你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师:你真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还有谁要说? 生2: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春天。

生3:春天就在你的身边,有爱才会唤回来。

师:你真了不起,这样的语言怎么不会打动巨人的心呢?

生4:亲爱的巨人,你知道我的小伙伴为什么会跑掉吗?因为你太自私了,如果你对他们好一点,他们就不会怕你,他们回来了,春天就回来了。师:你们也有会说话的眼睛。为自己的表现鼓掌。

生: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就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

师:是呀,小男孩不但他会说话的眼睛告诉了巨人所发生的一切,他还做了什么呢? 生: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师:对,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小男孩到底是谁呀?谁来想像一下?他可能会是谁? 生1:他是圣彼得吧。他有神奇的魔力。生2:他可能是孩子的头。生3:我觉得是爱神。

生4:我觉得可能爱的天使.师:孩子们你们的回答真令我感动,你们不但读懂了作者,还读懂了作者的作品。如果你想知道这个小男孩到底是谁,请你们回去读读这本书《巨人的花园》。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第8、9自然段,经过小男孩的帮助,巨人明白了花园为什么会那么大的变化了吗? 生:明白了。师:明白了什么?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他还明白了什么?

生:他还明白了,不能这么自私,冷酷 师:那就请你来读一读巨人说的话。(出示句子:“哦·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发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生读。

五、回归故事,体验幸福。

师:巨人终于恍然大悟,接下来,听了巨人的话,小男孩又做了什么呢?

生: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出示句子。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师:读到这你有什么想问?

生:为什么说巨人第一次感到温暖和愉快呢?他以前从来没有感到温暖和愉快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价值,同学们记得吗,巨人回到花园之前,他去了哪里去了哪里? 生:他出去旅行了。因为课文第二自然段诉了我们。师: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课上完之后读读这本书。师:读到这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出示句子: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师:王尔德在原文中这样写到:

(出示句子: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如今巨人变得又老又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和孩子们一道做游戏了,只好坐在一张大安乐椅上看着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欣赏着花园里的满园春色。他 6 常说:“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可是最美丽的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师:于是巨人的花园又变得四季如画。板书 师:是什么让巨人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呢?你说,生1:温暖

生2:是小男孩的爱心改变了巨人。师:其实就是一个字“爱” 板书:爱

师:爱能改变很多,爱能化解昨日的怨恨,爱能净化自己的心灵,爱能温暖一颗坚硬的心。爱能够改变世间万物,爱能够送给巨人一座花园。也能让自己的花园 生:四季如画 师:总之一名话

(出示:没有爱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生齐读。

六、总结全文:

师:就要下课了,可是我们都沉浸在巨人的花园中,怎么办呢?回去好好阅读王尔德的原著吧!好好感受童话带给我们的神奇。同学们,下课 生:老师再见!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本篇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后来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在教学时,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具体的措施:

1、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2、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应与别人同享。上完课后,有老师给我提了两条宝贵的意见,第一,在学习“同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呢?”这个问题的时候,由于我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出示了“当巨人外出,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玩耍,当春天来临时,花园里();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又();当巨人训斥孩子,孩子纷纷逃窜时()”这一系列的填空,结果好心办坏事,这些填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过于死板。两位老师认为,应该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说说原因,再回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第二,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细品味时,总是从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心里会怎么想,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学方式太单一。

公开课《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本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叙述了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 很生气, 于是, 筑起了高墙, 两次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 花园一片荒凉, 只有冬天永驻。后来, 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 巨人醒悟了, 随即拆除了围墙, 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快乐的孩子们中间, 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 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 如花园其乐融融与凄寒冷清的对比, 巨人冷酷自私一人独享与热情无私与人分享的对比, 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 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 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设计思路】

以花园呈现出的不同景致为起点, 抓住花园其乐融融与凄寒冷清的特点, 引出乐园、冷园。而后, 走进文本, 整体推进, 在对比中引领学生感知花园的冷与乐。在此基础上, 围绕花园的乐冷之变,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两个问题。并根据问题, 深入研读课文, 读写结合, 抓住巨人的言行揣摩其内心, 了解花园的变化和巨人态度、言行的变化, 从而全面认识巨人, 明白做人要无私大度、热情友好, 要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从花园、巨人的变化中体会“快乐应当与人分享”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巨人拆墙时的情景, 练写片段。

【教学重点】

从花园、巨人的变化中体会“快乐应当与人分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出“乐园”“冷园”

师:上节课, 初读《巨人的花园》后, 我们感受到由于园中人物的不同, 花园也展示出不同的景致和感情色彩。有时, 花园阳光明媚, 欢声笑语, 洋溢着温暖、快乐和幸福, 这时, 它便成了其乐融融的快乐之园, 我们简称为乐园。有时, 花园却寒风刺骨, 大雪飘飘, 展示出寒冷、孤独和凄凉, 这时, 它便成了孤寂凄寒的冷清之园, 我们简称为冷园。 (板书:乐园冷园)

【点评:引入新课的过程中, 抓住花园中人物不同、景致不同、感情色彩不同的特点, 将花园景致概括为对比鲜明的乐园和冷园, 为后续的整体推进与研读做好了铺垫。】

二、走进文本, 寻找“冷”“乐”之语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 走进课文, 默读课文, 用横线勾画出文中描写花园其乐融融的句子, 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描写花园凄寒冷清的句子。

(生勾画后朗读相关句子)

师:读着读着, 其乐融融的乐园和凄寒冷清的冷园一并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感受一下乐园和冷园的不同特点。

(生朗读以下语句,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读描写乐园的语句, 带着凄凉的情绪读描写冷园的语句。

描写乐园的语句:

巨人外出旅行的日子里,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巨人被喧闹吵醒后, 他看到: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是那么明媚。花园里草翠花开, 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巨人拆除围墙后, 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 爬上巨人的肩膀, 尽情地玩耍。

描写冷园的语句:

巨人独享花园后, 春天终于来了, 但不知为什么, 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孩子们被巨人又一次赶走的同时, 园中鲜花凋谢, 树叶飘落, 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点评:凭借文本, 让学生走进课文勾画寻找, 而后进行强化朗读。从而整体感知乐园其乐融融和冷园凄寒冷清的特点, 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整体入手捕捉信息的能力。】

三、聚焦问题, 探究“冷”“乐”之变

师:读着描写乐园和冷园的句子, 再次行走在乐园和冷园之间, 我们也感受到了花园由乐园变成冷园, 最终又变成乐园的过程。那么, 围绕乐园和冷园的变化, 你能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让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吗?

生:乐园变成冷园的原因是什么?

生:冷园为什么会变成乐园?

生:花园的变化过程中巨人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大家提的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价值, 下面我们将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读探究。问题一:乐园为什么会变成冷园?问题二:冷园最终为什么又变成了乐园?

【点评:学贵有疑, 围绕“乐园和冷园的变化”, 让学生大胆质疑, 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后, 教师及时进行梳理, 确立了重点探究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会了质疑,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根据课文重点如何提炼筛选重点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围绕“乐园为什么会变成冷园”这一问题, 请大家默读课文, 然后谈一谈。

生:因为巨人冷酷、自私, 赶走了孩子们, 所以乐园变成了冷园。

生:因为巨人想一人独享自己的花园, 便斥责并赶走了孩子们。没有了孩子, 花园失去了欢笑, 所以变成了冷园。

师:原来, 是巨人斥责并赶走了孩子而使乐园变成了冷园。请你勾画出描写巨人言行的语句。并选择其中的一句,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如果你是巨人, 你在说这句话或做这件事时, 心里是怎样想的, 然后来读。

生:我想:这是我家的花园, 你们凭什么来玩呀?于是生气地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巨人生气的语气读得欠到位)

师:想得挺好, 符合巨人当时的内心感受, 但巨人生气的语气读得欠到位。听老师读。“于是生气地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巨人生气的语气读得很到位) 就这样, 大家接着来读。

生:我想:遭受了一个冬天的折磨, 终于盼来了春天, 我要一个人好好享受享受, 可这帮孩子又来捣乱, 真气人。于是训斥道:“好容易才盼来春天, 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学生读得很到位)

生:我想:别人都走了, 那个小孩怎么还不走, 真讨厌!于是大声叱责:“喂!你赶快滚出去!” (学生读得很到位)

生:我想:今天赶走后, 这帮孩子明天可能又会来的。我得想一个万全之策, 哈哈!有了。在赶走孩子以后, 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 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学生读得很到位)

师:读着读着, 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在向我们走来?

生:自私的巨人。

生:冷酷的巨人。

生:让人害怕的巨人。

生:任性、傲慢, 冷漠无情的巨人。

师:是啊!正因为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 使原本快乐的乐园变成了冷园。我们读一读第3耀8自然段, 来感受感受。请男生读巨人所说所想的话, 女生读其他内容。

(生有感情地朗读)

【点评:在乐园变冷园的探究过程中, 教师以读为本, 让学生抓住巨人的言行, 变换角色, 联系上下文, 走进文本, 走进巨人的内心, 在揣摩了巨人的心理活动后, 有感情地读巨人的言行, 读出了巨人的自私、任性、傲慢、冷漠无情、让人害怕。这样, 学生就对人物角色有了深刻的认识。】

师:接下来, 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围绕“冷园为什么会变成乐园”这一问题, 请大家默读课文, 然后谈一谈。

生:因为巨人看到小男孩后, 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于是拆除了围墙。所以, 冷园又变成了乐园。

生:因为小男孩的提醒使巨人良心发现, 于是拆除了围墙, 与大家一起分享花园。所以, 冷园又变成了乐园。

师:你是从巨人的哪些言行中读明白的?请你读出来。

生: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师:这是巨人的语言, 巨人的行动在哪里?谁能读出来?

生:于是, 他立刻拆除围墙, 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师:读着读着,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在向我们走来?

生:无私大度的巨人。

师:让我们把这种感受放进句子中读出来。

生 (齐读)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于是, 他立刻拆除围墙, 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师:读着读着, 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在向我们走来?

生:热情、有爱心的巨人。

师:让我们把这种感受放进句子中读出来。

生 (齐读)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于是, 他立刻拆除围墙, 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师:读着读着, 你还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在向我们走来?

生:能知错就改, 尊重孩子的巨人。

生:能让出花园, 与人分享快乐的巨人。

师:让我们把这种感受放进句子中读出来。

生 (齐读)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于是, 他立刻拆除围墙, 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师:读着读着, 巨人拆墙的情景已经定格在了我们眼前。巨人是怎样拆墙的呢?课文没有具体描写。围绕“巨人拆墙”, 我们将进行一次练笔活动, 请大家读一读练写要求。

(出示练写要求:巨人是怎样拆除围墙的呢?请你先想一想, 他用了什么工具?拆了多长时间?他是一个人拆, 还是和别人一起拆?他拆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然后重点抓住巨人的语言和动作, 把他拆墙的过程写下来。)

(学生根据要求练写后反馈)

生:巨人终于明白了, 没有孩子, 就没有春天呀!于是, 他叫上孩子们一起来拆围墙。“乒乒乓乓”“咚”“砰”……顿时, 好多小铁锤出现了。大家每人一把小铁锤, 巨人的铁锤最大, 他举起铁锤一砸, 只听“轰”的一声, 围墙倒了一大片。孩子们也动起手来, “一二……一二……”大家齐心协力, 不一会儿, 围墙就被拆除了。还有那个告示牌, 巨人一看到就生气。他举起告示牌, 使劲往地上一摔, 不停地踩来踩去。很快, 告示牌被踩成了稀巴烂。孩子们高兴地在花园里玩耍, 巨人则在旁边睡大觉, 花园又成了快乐的天堂。

生:巨人看着小男孩, 心中再一次涌起了幸福感。于是, 他念了一段咒语, 说是咒语, 其实是希望围墙倒塌的一段话。“围墙倒塌吧!孩子们, 你们才是花园的小主人, 是我的自私自利才造成了现在的状况。”巨人说这句话的时候, 是蹲在围墙的前方, 双手拿着一把斧子, 准备砍倒围墙, 让孩子们的欢笑继续留在花园, 让花园成为孩子们永远的天堂。说来也怪, 还没等巨人挥起斧头, 围墙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巨人心中大喜, 高声喊道:“孩子们, 快回来吧!这花园是你们永远玩乐的天堂。”孩子们听到巨人的叫声后, 兴奋极了, 纷纷跑进了花园。这时, 原先的告示牌忽然一变, 变成了一个个小玩具, 正等待孩子们去玩。巨人看到这一切, 感到无比的幸福。

【点评:冷园变乐园的探究过程中, 读写结合, 彰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立足于巨人先前自私、冷酷的特点, 继续抓住巨人的言行, 在学生自我感受的基础上进行递进式的朗读, 在对比中认识了巨人的无私、热情的特点。另外, 围绕“巨人拆墙”的练笔活动, 既对课文进行了创造性的补白, 又强化了学生对巨人的认识, 使读写一体化训练落到了实处。】

四、回顾总结, 强化分享之乐

师:听着大家写的片段, 我感到巨人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了。课文学到这里, 你从这篇童话中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做人应该大度, 对人要热情。

生:我明白了要像变化后的巨人一样, 与人一起来分享快乐。

师:是啊!回顾课文, 我们也感受到:刚开始, 巨人想一人独享自己的花园, 结果使乐园变成了孤寂凄寒的冷园;后来, 巨人醒悟后, 拆除了围墙, 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花园, 于是冷园又变成了乐园, 他也拥有了永远的幸福。这正是:乐园, 乐园, 与人共享兮, 幸福永远。冷园, 冷园, 一人独享兮, 孤寂凄寒。

生:乐园, 乐园, 与人共享兮, 幸福永远。冷园, 冷园, 一人独享兮, 孤寂凄寒。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 让我们铭记住这两句诗, 让它时时提醒我们,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我们不要一人独享, 误入凄寒的人生冷园;我们要与人共享, 走进幸福的人生乐园。

生 (抄写后读) :乐园, 乐园, 与人共享兮, 幸福永远。冷园, 冷园, 一人独享兮, 孤寂凄寒。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简析】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的情景,巨人砌墙与拆墙后的态度,以点概面的形式品味课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让学生明白道理。并引导学生根据文字尽情地想象画面,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品味课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

3、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应与别人同享。【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品味课文语言; 难点:理解美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篇篇动人优美的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久久迷恋。有了童话,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绚丽多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王尔德走进《巨人的花园》,一同感受童话的魅力!

板书课题。

2、复习生字词

师: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大家还记得吗?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洋溢 允许 围墙 告示牌 增添 训斥 覆盖 火辣 辣 凝视 冷酷 愉快 拆除

以开火车的方式读,齐读。

词语大家都记住了,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谁来说一说。巨人外出旅行时,他的花园是座()的花园,村里的孩子()。巨人旅行回来后,赶走了孩子们,还(),他的花园变得()。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明白了(),他把花园()。从那以后,花园又()。

说得很好,这就是一个关于巨人和孩子们的故事。同时板书:巨人——孩子们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巨人的花园去看看吧!

二、精读感悟

1、感受花园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的1—6自然段,边读边想,巨人外出旅行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巨人回来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巨人外出旅行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师:指名说。

师:(出示图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耍。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你觉得此时的花园怎么样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师:孩子们请你们想象一下这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小草从地里钻出来,小朋友在树底下乘凉,树上鸟儿的歌声,水果的香味,花香……)

师:我们看到花园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小朋友们在玩耍。那小朋友们是偶尔到那里玩的吗?从“常年”这个词你可以看出什么?(他们经常到花园里玩耍,那里是他们自由自在的游乐王国。)

让我们带着这份欢乐一起读出花园的美丽。(生齐读)

师:巨人回来后花园变成了什么样子?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你觉得此时的花园怎么样呢?(荒凉)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 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展现花园这种荒凉的景象吗? 出示: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荒凉的花园在孩子们偷偷回来之后又变成什么样子了?请你们在怎中第七自然段中找一找,谁来说说你找的句子。

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孩子们回来后花园的景象。

孩子们的到来给花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可巨人又一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又有什么变化?谁来说一说。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孩子么,是什么原因使花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2、感受巨人的任性、冷酷

师:巨人的态度决定了花园的变化,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描写巨人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巨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①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②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③“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这三句话都是巨人生气的时候说的话,你发现巨人生气的的程度怎么样呢?一次比一次?(生气、凶)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那他为什么一次比一次生气呢?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巨人内心的感受呢?请三个同学来,一人读一句。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巨人内心的感受。下面请女孩子读第一句,男孩子读第二句,最后一句全班同学一起读。

师:孩子们,读到这你得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呢?(自私、霸道、任性、冷酷)ppt这是一个()的巨人。

3、体会巨人态度的转变

师:巨人后来的态度有了什么转变吗?(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接纳了孩子们,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自由玩耍)

师:是谁让巨人的态度有了这样大的转变?(小男孩)

师:大家一起来读读8、9自然段。读完后想想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巨人心里感到火辣辣的,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同桌讨论

指名说。2对

师:小男孩当时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他的动作给了巨人启发。你看: 出示: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师:让我们带着想象一起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小男孩好像有魔法般,用一个简单的动作点醒了巨人。巨人抱住了小男孩,说:

出示: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师:巨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请你带着后悔的心情读出巨人的这番感受。让我们带着后悔的心情读出巨人的这番感受。

师:巨人醒悟之后,于是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一起来体会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和谐的幸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看,有的孩子站在巨人的脚下,有的孩子爬上了巨人的肩膀,请你展开想象,想象一下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还会玩些什么,怎么玩呢?然后把他们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师:在漂亮的花园里,在和孩子们一起共度的时光里,巨人感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孩子们也感到幸福、快乐。所以巨人明白了什么?

出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那么你又明白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美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共享……)

板书:分享

三、升华拓展

朗读小诗《追寻心灵的幸福》

四、布置作业:

1、把《巨人的花园》编成童话剧,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2、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巨人 小孩

公开课《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

1、继续练习借助重点词句朗读(背诵)第一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读懂课文从湖面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写出了捕鱼的全过程。

3、研读课文,从中感受渔人捕鱼的乐趣。

教学过程 :

(一)诵读感受物宁人静。

1、复习引入:又平又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里面映出了哪些美丽的景物?随机点击屏幕出示画面。

2、这是一幅又美又静的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话,读一读体会这种宁静。

3、自由轻读第一段,试着借助重点词句,把第一段背下来。

(二)研读领悟捕鱼的情趣。

1、辨析一抹体会含义。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学得抹好在哪里?

4)交流:

鸬鹚训练有素

似在鼓励鸬鹚

怕似惊动鱼群

渔人享受宁静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趣。

1)研读24段,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纹和浪花跳跃

抹出了鱼

抹出了渔人的忙碌

3)合上课本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4)表情朗读2-4自然段。

(三)体味提升静谧意境

1、个别读5、6、7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

2、这里为什么用恢复?

3、研读: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又是一种的静?

4、你能把这种静读出来吗?

公开课《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吃相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读写的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白鹅吃相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教学过程:

一、顺情导入,重悟“高傲”。

1、师:上课,起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读课题。

师:请读一读这些词语(评:读得非常准确)

默写上节课容易出错的词语:ppt出示:厉声呵斥 一日三餐 脾气 蹲着 侍候

(评:不错,很多孩子都能够把这些词语正确的写出来)

2、师: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们觉得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表达,生汇报,师板:高傲)——全文围绕着一句话来写的:真是一只高傲的动物。

3、、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哪里?(学生汇报,师板书:样子、叫声、步态)

4、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白鹅“叫声、步态”的高傲,非常有趣。但“吃相”这部分写得更有意思,丰子恺爷爷都说:(ppt出示: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二、学习5——7自然段 笑吃相

(一)过渡: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段,想想鹅吃饭为什么使我们发笑? 学生默读第五段段

学习第五段

1、(根据学生汇报ppt出示: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1)师:为什么有趣?

(2)师:是的,它吃饭还有自己的规矩的。这样有趣的吃法,文中用了两个词来形容(描红词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板书:三板一眼、一丝不苟(3)三板一眼是什么意思?(比喻说话做事有分寸,有条理。在这里是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4)师:那么板眼在这里指的是节拍,相当于我们音乐课上学过的四四拍,强——弱——弱——弱。

(5)师:就像鹅吃饭一样,吃饭——喝水——吃泥——吃草(打节拍做)(6)师:鹅吃饭的东西能少吗?(不能)(7)师:吃饭的顺序能改吗?(不能)

(8)师:是的,鹅吃饭就是这么有趣,如果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

2、(ppt出示:学生接读: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1)师:比一比:(ppt出示)

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写得更加生动具体,给人一种高傲的感觉。)(2)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从容不迫、大踏步

(3)师:这是作者抓住了它的什么来写?(生反馈:动作)——老师板书:动作(4)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读出鹅吃饭的趣味性。

学习第六段

1、师:ppt出示:正因为它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1)师:堂倌是什么意思?(古时饭馆里的“店小二”,现在叫服务员,专门侍侯别人的人。)

(2)师:谁变成了堂倌?(生:主人都变成堂倌了)

2、师:白鹅却成了“鹅老爷”了。为什么会称呼它叫鹅老爷?(1)必须要有人侍候;

(2)师:动作像老爷:从容不迫、扬长而去、大踏步去吃饭

评:太棒了,你抓住了它动作。(3)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呢。

3、师:为什么鹅老爷吃饭要人侍侯?

(学生汇报:因为鹅老爷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4、ppt出示: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视。等它吃过一口饭„„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没也。

(1)师: “窥伺”是什么意思?:暗中监视;而且老师觉得这个词用得很好,把狗写成了人。

(2)师:狗为什么窥伺?

(3)师:狗偷吃饭后鹅老爷是怎样做的?

(学生如果达到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师:是的,难怪前面说养鹅等于养狗,它脾气还挺大了。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师:这是什么修辞手法?——板书:拟人(4)谁来读?当这位鹅老爷发现饭馆空空如也时会怎样叫?(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鹅老爷会怎样厉声大叫。预设:1哪位小偷敢吃光本老爷的饭)

(5)师:还发起了老爷脾气呢。难怪丰子恺老爷爷会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6)师:出现如此有趣的一幕都是因为鹅吃饭时:“三眼一板”。

我们读出着种趣味吧。(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出狗偷食时的委琐,鹅厉声叫骂时的高傲)。

总结:师:作者在抓住了鹅吃食时候的动作、神态进行细致地描写,并采用拟人等修辞手法,让鹅吃食的画面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生动有趣。

师: “高傲”是个贬义词,作者却用“高傲”形容这只鹅,我有疑问:作者是否喜欢白鹅?(生:喜欢)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称呼它为鹅老爷;不厌其烦地添饭)

师:你们看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原文中曾这样写的道:我的房子要卖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送出的几天之内,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地留恋.师:可以看出,作者是很喜欢这只白鹅,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语,反语就是通常说的“说反话”。它运用跟本义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讽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

师:举例:爸爸对他说:你这个小滑头,又在想什么鬼点子? 学生反馈:你这个小笨蛋,这都不知道呀!

三、仿写

师:作者在写鹅的高傲时,用了不少好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毫不相让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从容不迫 架子十足 昂首大叫)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公鸡吃食的画面,它吃食物有什么特点呢?

公开课《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关于写景的游记。这篇精读课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颐和园的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 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地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学生分析:

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各种思维能力开始增强,如果教师在这时好好引导,对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已经有了很多游玩的机会。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游玩时的顺序,还是比较清晰的。所以,对于游览顺序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带着感悟进行朗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六、教学资源:

与课文相关联的拓展资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科书,PPT。

七、教学策略:

1、情境再现法: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以读促悟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3、读、看、讲

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加强读写结合。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这句话在哪?请说一说。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颐和园有几个特点?

2、师: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提问:作者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著名的景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再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确作者的游览路线。】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学生按自读提示学习)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廊的“长、美”。

1、找出描写长廊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交流感受。

2、谈感受:长廊怎么样?(长、美)

(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景点的特点】

3、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和美。(齐读)

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你认为作者最关注的是哪?(也就是作者写的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

3、感悟昆明湖的“静、绿”。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

师出示课件: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作者抓住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昆明湖的特点的?前面写了昆明湖的静,这里又写了游船和画舫的动,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渗透写法,以动衬静】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滑船”应该是“划”,作者却用了滑冰的“滑”,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更突出了湖水的静】

5、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的美景,接下来,我们就去昆明湖畔看看吧!

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学课文感受十七孔桥的壮观。

师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师:读着这段文字,如果有一天你到十七孔桥上去,你最想看的是什么?为什么?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

现在我们随着作者游览了颐和园,那里的景色仅仅只有书上介绍的这几处吗?所以在最后,作者不由得写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四)、作业: 结合《颐和园》一课的学习积累,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中心)

长(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273间)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静 十七孔桥

美(画、花木)佛香阁

高 壮丽 排云殿

公开课《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十一课。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课文3——8自然段,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3、培养自己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PPT辅助课件、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个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课题却用“和”字连接。究竟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

2、复习: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试验研究,解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

3、蝙蝠在夜间飞行有什么本领?谁能来说一说? 出示蝙蝠夜间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齐读。

4、那蝙蝠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科学家又是怎么发现它的秘密的?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4、5、6自然段。

二、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1、出示问题: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的方式是怎样?试验结果是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2、我们先一起来分小组合作读4-6自然段,熟读课文,就能解决上面的问题了。

3、小组合作读课文。

4、你们找到答案了吗?指名学生反馈。

三、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

过渡:老师看到许多同学都举起小手,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他们的答案了。不着急,老师准备了一个表格,要请你们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这个表格。注意,要分工合作,一个人写,其他人就负责找出关键词,用关键词来填写表格。

1、小组合填表作,师巡视。

2、小组汇报。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蒙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

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 塞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

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封嘴 铃铛响个不停

探路与嘴有关

3、师::三次不同的试验结果结合在一起,证明了什么?。

(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

起来探路的。

(2)师提问:配合起来这几个字老师用红色标出来,我觉得它有点多余了,如果把它去掉行吗?为什么?(出示对比句子)使句子表达更准确

4、质疑过渡: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蝙蝠的嘴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七自然段,用“——”划出相关的句子。(1)指名汇报、补充。(2)找出关键词、排序。(3)学生画蝙蝠探路示意图。

(4)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是这样画的,你们看看这样画好不好?(5)看示意图说过程。

2、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1)齐读。

(2)对比读,“反复、终于”可以去掉吗?从“反复、终于” 你体会到了什么?(试验次数多、时间长,过程艰辛)

(3)指名说感受、带感受度——科学家们在试验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试验失败、熬夜)

(4)你觉得要怎么读好这一句话?“反复、终于”要读出重音。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5)你能用终于造个句子吗?(通过努力,他终于考到了一百分)

3、指导朗读。

同学们,老师了解到,蝙蝠不但能捕捉反射回来的信号,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能够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齐读第七自然段。

五、自学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它和蝙蝠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默读第8自然段,了解雷达的工作方式,并画出关键词。

2、你能用刚才学习第七自然段画示意图的方法来学习第8自然段吗?试着来画一画雷达工作示意图。

1、指名汇报,根据自己画的示意图来说说雷达的工作原理。

2、全班看示意图,说工作原理。

3让我们一起来齐读第八自然段,明白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4对比一下蝙蝠探路示意图和雷达工作示意图,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5如果我们用“雷达”来替换掉“蝙蝠”,那“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又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呢?

6、看示意图,说句子。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六、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1、同学们,科学家由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让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服务于人类。

这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

2、同学们,其实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出示仿生学资料,师生配合读。

3、你们搜集到的资料还有哪些呢?

用“人们从()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的句式来说。

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想法?你想从哪些植物、动物身上寻找灵感,发明哪些新事物?(可小组讨论)

七、师小结,延伸拓展

1、总结:同学们,动物、植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老师,只要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多观察,勤思考,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明和发现,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呢!

八、作业:

1、阅读有关仿生学的书籍,增长见识。

公开课《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孟浩然的资料,搜集一两首送别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到送别,总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正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尤其是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今日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了。因此,许多文人墨客在分别之时,往往都情难自已,把满腔离情别绪,都化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昨天,我们就学习了其中的一首——

呈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古诗。

2、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来到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再一次走进课文《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二、学文悟情

朋友分离,心中不免依恋、伤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心情的词语。

(一)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的心情?你理解这个词吗? 依依惜别

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呢?读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再把你找到的词句细细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二)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话别前,什么场面打动了你?(出示这一句)为什么打动了你?

抓住“藏”字来理解。他们是怎么“藏”的? 一会儿……一会儿……

(2)江边的景色如何呢?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这么美的景色,观赏的人心情该会多么愉快呀!是这样吗?他们真的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

(3)哦,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暴露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那他们是在干什么?

他们是借欣赏美景来隐藏伤感。

他们的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吗?谁来扮演李白,我来问一问他:李白啊李白,你的老朋友就要和你分别了,你怎么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就是不说话呀?

不想说再见,怕对方难过。

谁是孟浩然的知心人,我也问问他:孟夫子啊,孟大诗人,你就要乘舟远行了,你怎么也不说话呢?

(4)是啊,在这相聚的最后时刻,他们谁也不愿提起分别的话题,都把依依惜别之情深藏心底。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2、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1)过渡:然而,不忍别,终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控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出示句子,齐读)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

A、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a.李白的话中用了几个“您”?除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哪些称呼? 从6个“您”、“夫子”——古时候对学者的尊称、“兄长”、“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b.如果我们对孟浩然的生平有更多的了解的话,一定能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这段话。课前请大家搜集了孟浩然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孟浩然,唐代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他有许多诗歌流传至今,其中《春晓》家喻户晓。他曾经做过官,后来因朝廷日益腐败,他不愿意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所以辞官,归隐田园。

引读——孟浩然一生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所以说——您的人品令人敬仰。

孟浩然一共写了260多首诗,有很多还流传至今,比如说《春晓》,所以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孟浩然当时40岁左右,已经是名扬天下的大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给了初出茅庐的李白很多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为——兄长和老师。B、李白的依依惜别。

同学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还读出了什么?

志同道合的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伤心难过,谁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心中的不舍。

(3)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敬仰、依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白的这段话。

3、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收下了友谊、收下了祝福,请大家读读孟浩然的话(出示句子)。

(2)孟浩然的话语中引用了王勃的一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说明什么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底下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即使他远在天边,也像是靠在一起的邻居。A.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话,世界上有你这样的知己,就算不在一起,远在天涯海角,也像邻居一样的近。友谊不会因为远隔千山万水而受到丝毫的影响。

B.他要李白知道,真正的朋友,人虽然不在一起,但因为友谊,心能靠的很近。C.孟浩然把他与李白的情谊比作长江水,时间会流逝,但情谊永不变,分别只是暂时的。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D.他要李白乐观起来,因为没有今天的分别就没有明天的重逢,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再见。

E.他因为年长,在这时候劝慰李白。

(3)孟浩然真不愧是兄长和老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兄长一样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读。

4、一个满怀敬仰,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谊深长,从话别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浓浓的友情,一份深深的离情。下面,我们同座位分角色来朗读这段对话。

5、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6、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1)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孟浩然登上了船。人有情,景也通情,只见岸边——(引读)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A、借景抒情。岸边杨柳依依,好像——在与孟浩然挥手告别,江上沙鸥点点,仿佛——也不忍离去,此处是借景来抒发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啊!这真是人有情,景通情啊。

B、理解“伫立”、“凝视”、省略号。

友人登船时,李白依然——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依然——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仍然——只见一江春水流向天边,李白还是——

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

(2)让我们站在李白的身边,感受他的心情,谁来读读这段话。(真好,读出了李白无边的惆怅,不尽的思念。)

(3)齐读。配乐

三、学诗解意

满腔离情,万千愁绪,此时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首千古名作一咏而出——

1、出示古诗,生齐读。

2、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诗句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读诗句,再回过头去读读课文,你能读出诗的一、二两行对应的是课文哪几小节吗?诗的三、四两行呢?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呢?先同座位练说,再指名说。

5、指导读诗。(千言万语,尽在诗中,谁来读读这首诗?配乐)

6、齐读,背诵。(这首诗会背吗?齐背,送给孟浩然,送给你最想送的人。)

四、积累拓展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为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课前让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老师再送你们几句送别诗。呈现名句,生齐读。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叔同——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3、渗透经典诵读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五、作业布置

公开课《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Period

Two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PEP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听、说、认、读pig、bear、cat、duck、dog这五个动物单词,以及Let’s chant部分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本课五个动物单词pig、bear、cat、duck、dog,并能用英语介绍这些小动物;听懂理解句子What’s this? It’s a…..。

2、能力目标:能跟唱Let’s chant,快速反应Act like a …….并能按照指令模仿动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听懂、会说动物单词,以及听指令做出动作。

2、难点:pig、cat、duck、dog单词中轻音和浊音的发音,以及发元音时的口形。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动物玩具。

四、教学过程 Step1.Lead in.1.播放歌曲《How are you》,学生跟着音乐动起来。2.师生对唱问好。Step 3.Presentation 1.Let’s learn.(1)老师做手影提出问题让生回答,引出新课。

T:What’s this? S:It’s a cat.出示图片教学单词cat,并让学生模仿cat的样子及声音。Act like a cat,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2)同样的方法学习dog、duck、pig、bear这四个动物单词。(3)出示五种动物图片和单词练读。(快认快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

T:Look, is it a dog? 教师手持猪的图片问(学生不理解就提示 Yes or No?)Ss: No.T:It’s a pig.教师教学生以大小声的方式读单词。T: Pig, pig.I like pig.Ss:Pig, pig.I like pig.Step4.Practice Let’s Play.(1)老师让一学生模仿所学的动物让另一学生猜猜是什么。(2)根据动物的尾巴猜谜。

(3)记忆大考验:看动画回答问题。

T:What can you see? S: I can see a cat.……

Step5.Consolidation

1.Let’sdo.听指令做动作(指几名学生上台表演,给表演的好的鼓励。)

2.Let’s chant.3.Let’s talk.老师拿出一个玩具猫咪:I have a cat.I love it.并教学生用动作表示love。

Step6.Summary.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五种小动物的名称,出示单词卡片,请学生将单词读出后将卡片贴在黑板上,并要求贴在相对应的图片底下。2.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还有什么收获,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完成板书。Step7.Homework 1.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2.在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声中下课。Step8.Blackboard design.Unit4 We Love Animals

cat

dog

duck pig

25 掌声公开课 第二课时教案 篇10

执教者:雷鸿梅 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

教学目标:

1、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主动地关爱别人,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4、尝试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故事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1、通过语音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道具:

多媒体、英子的信、英子的日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通过介绍今天到场的老师,引导学生用掌声欢迎老师们的到来。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同学们你们紧张吗?老师有点紧张,你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鼓励我呢?

一、复习导入

掌声不仅改变了老师刚才紧张的心情,它还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多神气的掌声啊!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走进课文《掌声》。(板书,生齐读课题)

1、复习生字词。我们先请出上节课学到的生字词,谁来读一读。生个人读,全班齐读。(重点指出“落(lao)下了残疾”,“调(diao)来的”)

2、掌声前的英子是怎样的?她有哪些表现?(自卑、忧郁)

二、品读英子的信,引出掌声

1、可是后来,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英子的变化呢?同学们快看看书,看谁先找到。(找出英子变化后的段落,揭示英子的性格由自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自信。)板书:开朗、自信

看到英子的变化,同学们高不高兴?引导学生用高兴的情感读出英子变化后的段落。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现在的英子和原来判若两人,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老师这里有一封英子的来信,同学们想看吗?(出示英子的来信,从信中揭示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原因是掌声。谁来为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找找看,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是我鼓起勇气微笑面对生活。

英子

三、聚焦两次掌声,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是什么让英子变化这么大?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英子的感受,开始吧!

1、请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品读“把头低了下去”引导学生体会英子忧郁、自卑、紧张的心情。

如果你就是英子,当时你会想些什么呢?让同学们把头低了下去,然后说。说完后引导学生把英子紧张、忧郁的心情读出来。

2、汇报第二个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老师来当英子最知心的好朋友,学生当英子。师问英子,你为什么犹豫了?挖掘英子犹豫是因为她的害怕和胆怯(qie),体会英子的痛苦和无奈。

最了解英子的就是你们了,能用你们的朗读体现英子的痛苦和无奈吗?先自己读读这句话。生个人读,个人读。师范读,生齐读。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假设英子就在我们的班级,她是那样的紧张和害怕。此时此刻,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预设:

英子别害怕了,上去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英子,不用害怕,我们支持你。)

3、聚焦第一次掌声,引出第一次掌声的涵义是鼓励。

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英子经过内心的挣扎犹豫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你瞧:(生齐读)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指导学生理解“骤然间”的意思,突然间,出其不意的。这骤然间的掌声是想告诉英子什么呢?(预设:英子,相信你是最棒的,别害怕。英子我们相信你,支持你。)

这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鼓励,发自内心的掌声。就在英子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所有的鼓励和支持都汇聚在了同学们的掌声之中,所以这掌声(热烈而持久),让我们再来读这个句子。生读。这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的一种(鼓励)。板书:鼓励

4、聚焦第二次掌声,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次掌声的涵义。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勇气和鼓励,此时的她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英子上台讲了吗?她讲得怎么样?这时候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次,同学们想通过掌声对英子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前后桌小组讨论交流。生汇报。(预设:

英子,你的普通话讲得真准确,你真棒!英子你的声音好美啊!

英子你以后别害怕了,我会教你跳舞的。)这次,同学们的掌声给英子送去了赞赏。板书:赞赏

5、两个“一摇一晃”对比,揭示英子在两次掌声之后变得自信了。就像同学们说的,英子只是身体有点残疾,其他方面和我们都是一样的,甚至做得更好。比如她的故事就讲得很生动。你们的掌声也让英子认识到了这一点,你看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同学们,此时的一摇一晃和上台前的一摇一晃还一样吗?英子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同样的路程,同样的走路姿势,可英子却在掌声前后走出了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人生,那都是源自同学们那充满鼓励充满赞美的掌声。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再一次感受掌声的力量。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四、出示英子日记,尝试用第一人称讲故事

这件事情,对英子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她把当天的情况记到了日记里。同学们,你们想看一看吗? 出示英子日记 5月13日 星期一 晴

我上小学一直以来性格都很文静,我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每天上课前,我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我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我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我走路的姿势。

今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故事。轮到我的时候……

同学们,这是英子未完成的日记。但是她非常想记录下来,你能帮帮她吗?请大家从课文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生自由练习,个人试着讲。老师相机引导“那个角落”指的是英子坐的位置。

五、联系生活实际,生化主题

课文中同学们同掌声给英子送去了关爱,那么在生活中你还会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他人的关爱呢?你想把你的掌声送给我们班的谁?为什么?生汇报

对呀,同学们,当别人忧愁的时候,我们给她唱一首歌。当别人伤心时,我们给她送去一句安慰的话,当别人疲惫时,我们给她送上一杯热茶。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行动都是一份关爱。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就像古语说的“赠人与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把美丽的花朵送给别人的时候,我们的手里同样收获了香味。

六、作业

回家把《掌声》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朋友听。

七、板书 25 掌声

上一篇:绵阳市201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下一篇:腊梅花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