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计划

2024-05-08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计划(共11篇)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计划 篇1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个故事,几张图片吸引,所以课前我根据歌曲内容准备了富有童趣的图片来调动幼儿的兴趣,这节首歌曲歌词简单,主要难点在最后一句“汪汪”两声叫,大多数幼儿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原因有:一,我没有给幼儿一个开始口令,所以导致幼儿在“汪汪”两声中听上去有参差不齐的感觉,听上去有的幼儿多叫了,其实是有早叫晚叫区别在里面。二是在教具的准备上,如果我能够通过教具用一些延长音的标记,通过指图来让幼儿知道最后第二句的实值。因为幼儿记忆歌词的方法主要有动作和图片。

幼儿是天生的表演家,课上,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创编了歌词内容的动作,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富有一个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儿中去。小班上学期幼儿年龄小,刚入园很多幼儿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身语言和体态的魅力,鼓励幼儿歌唱,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练习演唱,活动中,我没有考虑到幼儿掌握情况,联系的次数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点,我想效果会好一些。切忌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计划 篇2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 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独特的教学方法, 以儿童感兴趣的拍手、儿歌、做游戏、讲故事、唱歌、跳舞等来培养他们的乐感, 主张欢乐的学习气氛, 在活动中以“动态教学”的方式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 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教学课程, 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们的创造性思维, 产生一些对于音乐课程的联想, 幼儿们也就更加愿意去学习和体验音乐课程中所涉及的音乐内容和知识。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践性, 更加有利于践行音乐发展的创新。

(二) 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 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通过一些乐器使用的教学, 能够有效地带动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学习氛围, 通过幼儿们的音乐动手实践来提升幼儿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这种音乐实践性的教学能够提升幼儿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更能够激发幼儿们的想象能力, 这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 能够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师的自身素养。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老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法, 这也就给幼儿园音乐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儿园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幼儿的引导作用, 通过引导来激发幼儿们的音乐创造性思维模式, 这对于幼儿们以后的音乐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幼儿园音乐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那么, 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用这种方法呢?以苏教版教材为例, 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到:

(一) 使用多种艺术形式教学。奥尔夫教学方法强调舞蹈、音乐、动作等多个艺术形式结合。因此,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我认为音乐老师应当根据课堂客观条件、活动内容设置和幼儿的主观要求,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比如走动、舞蹈、声乐;允许幼儿进行乐器演奏、独奏;允许幼儿进行合唱等等。比如在一堂幼儿园音乐学习课上, 对于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我让幼儿首先感受歌曲的节奏, 并且让幼儿用击打乐器进行演奏,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幼儿逐渐熟悉了这首歌曲后, 我又让幼儿按照旋律和舞蹈动作演示进行表演,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鼓励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的创造性是十分惊人的, 尤其是他们在艺术上的创造, 往往出人意料。针对幼儿的这个特性, 我认为, 教师应当鼓励幼儿积极对所学的音乐进行改造。这种改造, 可以是演奏形式上的, 也可以是歌曲内容。当然, 教师应当进行价值方面的引导, 避免幼儿将其改造成与主流价值观不符合的歌曲内容。如中班音乐活动《胖厨师和小老鼠》就是以奥尔夫教学法为设计理念, 使音乐游戏不仅仅是单纯地玩, 而是借助“参与性故事”的情节, 了解四种小型打击乐器的名称及基本的演奏方法。整个活动是由胖厨师和小老鼠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贯穿始终, 乐器与故事情境相结合。比如, 用鼓声来代表脚步声, 沙锤声代表厨师刷锅子的声音。用乐器对应每一种声音的特色, 让幼儿与老师一起完成整个故事, 既形象又有趣。最后尝试根据鼓声的不同, 改变脚步的速度和力度, 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情景化的游戏表演中, 为幼儿提供自主表现的积极氛围, 使幼儿感受表现和创作的快乐。可以说, 这样的活动模式已经不满足于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了, 而是充分尊重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 这与国家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三) 结合本土文化习惯。在世界范围内全球化、多元化浪潮日益发展的今天, 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奥尔夫教学法也强调教师引导幼儿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引入本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和辉煌, 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可以借鉴的音乐。同时, 我国地大物博, 各地不同的方言也是优良的教学资源之一。比如, 如《小白眼和小黑眼》是大班的一个音乐活动。这首歌以四川方言以及我们苏州的方言作为歌曲衬词, 同时在演唱部分加入了北京方言中的“儿化音”, 增加了乐曲的趣味性。四川人个性豪爽, 因此他们说起话来声音响亮, 方言抑扬顿挫, 可谓是激起了他们很大的学习兴趣。个个学说的有模有样, 十足有四川方言的味儿。随后, 又将本土方言穿插进去, 苏州方言对大多数孩子来说, 非常熟悉。因为苏州人个性温婉, 因此苏州方言语调平和, 语速适中, 恰恰与四川方言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 笔者还请外地的幼儿用他们的老家的方言来说一说、唱一唱, 使得在座的幼儿都为之捧腹大笑。孩子们充分体验歌曲的幽默性和趣味性的同时, 也深深爱上了这首歌曲。这样的活动, 不仅让幼儿学习到了音乐知识, 更对我国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附《小黑眼儿和小白眼儿》歌曲歌词:

小黑眼儿, 小白眼儿, 手拉着手儿去茶馆儿。 (喝茶啰)

喝人家茶呀, 摔了人家碗儿, 人家叫他赔茶碗儿! (啷个办肋)

他对人家, 眨巴眨巴眼儿, 人家叫他, 哼!赔茶碗儿。

在当今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构建一种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 这不单纯是传统的音乐教学, 而是一种将传统音乐教学以及音乐相实践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展开对于幼儿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 利用“奥尔夫教学法”新颖的教学理念, 能够制定出更加适合幼儿自身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和调整, 对于未来我国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溢洋.奥尔夫教学法中创造性教学的形式与应用[J].大舞台, 2011 (01) :39-42.

[2]詹呈.精彩源于开始——浅谈音乐课堂的导入[J].儿童音乐, 2011 (01) :87-88.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字:幼儿园;音乐;教学

音乐在幼儿教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娱乐,还具有指导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力量,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几方面使儿童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首先,音乐可以使幼儿体验到快乐,萌发兴趣。幼儿与生俱来地对声音有兴趣并能够敏锐地感觉,很小的幼儿就能对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产生兴趣,这是幼儿对音乐的一种本能反应。音乐可以帮助幼儿健康自信地成长,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在自由舒畅的情感中体验和学习,对幼儿性格、人格的养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

现根据部分《幼儿园课程标准》,分别阐述音乐教学目标如下。

(一)满足唱歌的欲望。爱好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婴儿听见各种声音,便自动的注意,有时停止一切动作,侧耳静听。他们在没有说话之前,便咿呀作声,表示愉快或要求,当他们游戏的时候,也常常吟唱着;他们喜欢学鸟鸣,或其他动物的叫声以取乐。这些都足以表示儿童有唱歌的欲望,音乐教学中,正可以满足这种欲望。

(二)启发并增进欣赏音乐的机能。儿童唱歌的能力,彼此大相悬殊,有的唱得很好,有的不会唱,可是欣赏音乐的兴趣,个个都有的。这种兴趣,我们应使儿童们得到满足,并且要增进他们的欣赏能力。

(三)发达发声的官能节奏的感觉和训练节奏的动作。通常儿童都具有发声的官能,教儿童唱歌,是要使他们发声的官能格外发达,儿童对于节奏,感觉愉快,我们要训练他们做各种节奏动作。

(四)发展亲爱协同快乐等的情感。幼儿园里可以利用合唱团体表演、团体演奏等,以发展亲爱协同等情感。

(五)引起对于事物的兴趣。幼稚园的音乐,是以儿童习见的事物为题材的,我们可用音乐引起儿童对于动物、工作、游戏、故事、儿歌等的兴趣。

二、调动、激发对音乐的情感

音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和欣赏。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习惯采用“范唱—教唱—跟唱”的教学模式,幼儿只是被动地在接受老师灌输给他们的东西,茫然地在跟着老师的感觉走,根本谈不上去理解音乐的内涵,严重干预和束缚了幼儿的双手和大脑,更是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和情感,收到的效果则是普遍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更谈不上让幼儿喜欢音乐活动。近年来,通过重新学习《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认真研究了目前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我与时俱进,很快转变了教育观念,学会了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主动地、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并达到调动和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的目的。

三、 注重音乐的情境创设

一首乐曲如果没有环境的支持,单靠教师单调的传授,根本就调动不起幼儿的情绪和注意力,更谈不上坚持了。倘若我们创设出与教育活动有关的事物、环境和情境等,就会激发幼儿认真探究的兴趣,幼儿通过对环境的探索和理解,来掌握情景中所隐含的内容,从而去关注很多事物的因果关系,课程实施是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最重要、最系统的途径,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如何实施课程会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在一

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在分析整理相关研究后发现,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研究资料比较丰富,主要体现在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幼儿园音乐教育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音乐课程实施而言,就是教师在理解音乐课程的基础上,对以文本形式存在的音乐课程进行思考和加工,并将之转化为实践状态的过程。面对具体的课程情境,教师需要做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决策行为。笔者在了解中发现,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在实践中经常遇到问题,也会产生一些教改的想法,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及学科知识,无法将新的想法进行实验探索。因此,从教师层面对幼儿园音乐课程实施进行研究显得更为必要。

四、让幼儿置身在游戏中接受美育

我国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本性,幼儿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难持久和易转移的,因此,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精心设计好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童趣,才可以落实让小朋友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例如《迷路的小花鸭》,通过我精心设计的挂图,小朋友很轻松地掌握了歌曲的歌词和内涵之后,接下来就是让小朋友学唱歌曲的环节了,那么怎样让小朋友既学会了歌曲,又要摆脱以往的单调的教唱方式呢?这时我就把这首歌曲创编成了一个小游戏:《郊游》——老师扮鸭妈妈,让全体小朋友头戴小鸭子的头饰扮小鸭子,把小朋友坐的小凳子摆成一个大池塘,同时播放《迷路的小花鸭》,师友一边摇摇摆摆地学着鸭子走路的姿势,一边跟着录音学唱歌曲,反复几遍之后,鸭妈妈说:“孩子们,天黑了,咱们回家吧,记住了都要跟着妈妈,不要走丢了迷了路就找不到了家哦(以后迷路而找不到家的小花鸭埋下伏笔)。”等所有的小鸭子都回到家(回到自己的小凳子上),却听见了哭声,反复几次游戏之后,小朋友已经大部分都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了。就这样我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和欣赏了音乐,还激发了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并促进幼儿音乐技能和能力的提高,顺利地完成了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关注幼儿园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一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2]戴维嗾里奥特著,齐雪、赖达富译.关注音乐教育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02

[3][美]杜威著,姜文闵译.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教育出版社,2005

[4]龔文嘉,浅析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J].黄河之声,2010(19)

[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计划 篇4

设计意图:

伊、比、呀这几个象声词,对于孩子来说倍感亲切,为此我选择了《伊比呀呀》这个音乐,在这个活动中设计出不同的表演方式来演译、表现连音,为了更好的完成音乐课题活动结合奥尔夫节奏我设计了这节节奏训练课以把小猪叫醒为导火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从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在自己腿上扭,在别人肩上扭,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创造、交流等活动以宽松的思维方式和层层递进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大胆的表现,体验音乐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不同节奏(断奏与连奏),即兴创编歌词,合奏。

2.在群体活动中愿意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增强创造力、反应力,注意力。

3.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活动重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让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做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PPT《小猪睡觉》,各种打击乐器,小猪扮演者。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再过几天,小猪噜噜的生日就快到了,他准备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它的生日PARTY,你们想去吗?(想)

现在和王老师一起去他们家,看看噜噜在干什么?

(播放幻灯片小猪睡觉的情景)

二、幼儿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动作创编。

1.师示范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糟糕了,小猪在睡觉,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叫醒呢?

(捏一捏,拉一拉,推一推,压一压)

结合《伊比呀呀》音乐,师示范做相应的动作。

2.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中的断奏法并进行相应的动作表演。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很棒,我们看一看小猪醒了没?

(播放幻灯片小猪睡觉的情景)

3.师示范做指挥家,激发幼儿即兴表演的兴趣。

师:现在王老师做指挥家,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把小猪叫醒好吗?

(1)师与幼儿共同为节奏配肢体节奏

要求:分别用拍头、拍肩、跺脚拍打。教师示范。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

(2)请个别幼儿做指挥家,用不同的动作进行即兴表演。

(3)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打节奏,锻炼并发展幼儿的思维反应能力。

师:你们表演的太棒了,小猪这会儿应该醒了吧?

(播放小猪睡觉情景)

4.分组进行表演,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愉快心情。

(1)幼儿分四组,自由商讨选一种方法进行表演。

(发声,敲椅子,跺脚,拍手等动作)

师:小猪醒了吗?(还是没有醒)

(2)运用乐器,根据音乐伴奏集体共同合作表演。

师:我们看一看,小猪有没有被美妙的音乐声打动醒啊?

(小猪醒了)

三、活动延伸。

师:我们一起把小猪叫出来吧!(小猪,快出来)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在这千千万万种节奏中,有的是有规律的,有的却没有。即使是同一事物,其节奏也既有普遍规律,又有特殊意义。因此,我在编配节奏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节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通过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反应能力,更能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节奏不是单一的,以后还要加强练习,例如:让幼儿找一找生活中都有哪些节奏、自然界中都有哪些节奏等,为幼儿日后良好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让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做肢体动作。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计划 篇5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圆舞板

3、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面人图片,记忆歌词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北京的老爷爷(出示图片),我们向老爷爷打个招呼!这位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播放课件)教师:老爷爷带来了好多面人,有什么呀?(幼儿说)好多好多,把我们的眼睛都看花了!

(二)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1、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捏了几个小朋友特别喜欢的面人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到底捏了啥?(出示唐僧师徒四张图片)

2、(出示圆舞板)师问:咱们来玩个游戏,我问你答!捏一个猪八戒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依次问答唐僧、沙和尚、孙悟空)

3、教师:捏的什么呀?捏的什么呀?请你们说,我帮你们打节奏,开始!(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

4、教师:捏面人的老爷爷真是本领大,真的这样吗?大家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范唱)教师:你听到什么了?(幼儿说,教师出示对应图片并学唱)

5、提问:这次请你们再仔细听听,特别是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的呢?(师再次范唱)师: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谁愿意来试一下?(个别幼儿示范)

6、师示范边唱边做动作(最后一句),幼儿练习2遍。

教师:这首歌曲很特别,有唱、有说、再加上一句唱的小尾巴,(边说边指)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师幼互动)教师: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带有浓浓的京味,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京剧脸谱》一样,我们再来试一试!(师幼互动)

(三)说唱表演

1、教师:小朋友真能干,现在我们来分成两部分,说的和唱的分开,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说说的部分,请说的部分的小朋友边说边做动作!(男女生互换)

2、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幼儿说)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四)启发幼儿创编一个故事主题。

1、教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要不我们也来编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来,赶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个什么故事好呢?(幼儿自主讨论)

2、教师:刚才老师听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谁来说说看?(幼儿说)

3、教师:我知道小朋友最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了,要不我们来试着编一编这个故事,好不好?

4、教师:老师这儿找到了他们的面人图片(PPT),不过得请小朋友想想捏它们在做什么动作好呢?我们要捏一个喜洋洋在干什么?谁能跟着节奏说说看,边说边做动作!(接着说美羊羊等)。

5、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教师:喜洋洋的故事是我们大家一起编的,那我们要记得很牢哦!来,咱们把他们编到老爷爷捏面人的歌里吧!(师生共同演唱创编好的歌曲)。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不光能唱,还能编呀,我知道小朋友今天学了这首歌曲,肯定也想玩一玩捏面人的游戏,咱们有机会来尝试一下!

教学反思:

在难点学习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戏剧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计划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大胆表现所体验到的动物。

2、大胆想象青蛙的叫声,乐意用语言节奏创造性的表现。

3、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大荷叶、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变化,尝试韵律游戏:荷花和风。

1,猜猜这是什么?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

2,倾听高音区轻柔舒缓的音乐--你感觉这是一阵什么样的风?

3,小结:小风的声音是慢慢的。

4,那如果这小小的风吹到荷叶身上会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5,倾听高音区轻柔舒缓的音乐--游戏:小风和荷叶。

6,小结:小风的声音是慢慢的,所以荷叶宝宝也轻轻的慢慢的飘。

7,又一阵风吹来了。听这是一阵怎么样的风?--倾听低音区快速强烈的音乐。

8,小结:大风声音是快快的。

9,用你们的身体做给大家看看大风、龙卷风会是怎么样的?

10,大风、龙卷风吹到荷叶身上会怎么样?--游戏:大风和荷叶。

11,小结:大风的声音是低低的快快的,所以荷叶宝宝也快快的飘。

12,太阳出来了,听听什么风来了?这两段音乐变化的时候除了慢慢和快快的变化还有哪里不一样?

13,强弱不同的音乐交替进行游戏--游戏:会变的风和荷叶。

14,小结:小风的声音是高高的慢慢的,所以小风的音乐是高高的慢慢的。大风声音是低低的快快的,所以大风的音乐是低低的快快的。

二、想象青蛙的叫声,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老青蛙。

1、风总算停了。哪个小动物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它喜欢在荷叶上干什么?

2、小青蛙和老青蛙--试着用不同的声音歌唱,并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歌唱游戏

(1)(ppt1)你们觉得小青蛙会怎么唱?(唱)

(2)老青蛙会是什么声音?为什么是低低的慢慢的?(唱)

(3)小结:因为小青蛙年纪轻所以他唱歌的时候声音是快快的高高。老青蛙年纪比较大所以他唱歌的时候声音要低低的慢慢。

3、(ppt2)小青蛙、老青蛙和小鸭子有一天它们在玩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它会用什么声音唱歌?小青蛙会怎么介绍自己?老青蛙会怎么介绍自己?

4、(ppt3)小青蛙、老青蛙和大白鹅

(1)猜猜这次会是谁来?大白鹅会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歌?(引导幼儿唱出低低慢慢)

(2)这次小青蛙会怎么介绍自己?老青蛙又会怎么介绍自己?(不放音乐幼儿清唱)

5,你们喜欢老青蛙还是小青蛙?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三、游戏体验:青蛙捉虫,活动提升。

根据音乐的不同做出相应的动作。(音乐高跳的高,音乐底跳的底)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谈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故事教学 篇7

一、幼儿年龄特征及学习思维分析

3—6岁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 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 固执、任性, 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 但是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 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 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3岁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快, 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 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 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 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 想自己做事, 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 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 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这个阶段的儿童, 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例如, 他们还不能鉴别词语和词语所指的东西, 不能鉴别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梦幻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差别。由于幼儿还没有内化的思维, 他们很难把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所以对他们来说,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游戏来学习, 这些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规则学习打下基础。

二、幼儿园音乐故事表演策略

1. 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

角色表演创设的是一种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情境相类似的学习情境, 表演中可以表露出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及行为方式;角色的表演及分析、讨论, 可以使孩子们意识到内隐的心理过程, 提高孩子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促使自身不断地成长。因此, 音乐故事教学要通过角色扮演, 通过建立问题情境, 让孩子们来演示问题, 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最终培养孩子们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选编和指导音乐故事表演。选择或创编音乐、故事的关键是故事情节和音乐节奏要匹配。在选编音乐故事时, 教师要注意音乐和故事的互相融合、有机渗透。在选编音乐故事时, 首先要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故事中的角色不能过多, 以1—2个或2—4个为宜, 否则幼儿不容易把握。幼儿扮演角色表演时, 要求幼儿密切注意别人的表演和情节的变化, 不至于和别人发生碰撞或跟不上情节的节奏。其次, 选编的音乐要形象鲜明, 段落清晰, 衔接和转换处要特征明显。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 教师可以在音乐中加入声效, 以减少对故事情节转换的提示。如在狮王进行曲教学中, 教师在一些音乐处加入了狮叫声效, 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的动作。可通过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 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 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

在此过程中, 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 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又如在活动“小老鼠上灯台”的结尾处, 教师加入了“小老鼠逃跑”撞到东西时噼里啪啦的声音, 将小老鼠逃跑时紧张害怕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次, 在幼儿真正进入角色表演之前, 教师可以先合作分角色扮演, 表演力求精彩;或教师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幼儿观看各个角色的表演, 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及主体性的发挥, 为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作铺垫。

2. 让幼儿专注的体验音乐

在幼儿通过分角色创编动作和分段表演, 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 欣赏音乐的环节能使幼儿专注、完整地体验音乐中的故事形象, 分清每段音乐所表现的特定角色的特点, 体会在音乐中故事情节是怎样逐渐展开的等等。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 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 幼儿较难掌握。在教学的设计中, 可以通过听、说、玩、演四个环节, 紧紧围绕幼儿的兴趣开展, 提高幼儿学习的基本动力, 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 首先, 教师可以利用讲演的方式并辅以道具把音乐故事的内容讲给幼儿, 例如“小兔子乖乖”这首音乐, 教师在讲与之匹配的故事时, 要把自己的声音和动作扮成大灰狼、兔妈妈、小兔三种角色的声音和动作, 而不是一个声音和动作平铺直叙地讲下来。同时要有与之相符的图片或头饰进行展示, 幼儿在讲演的氛围中能深刻地理解音乐故事的内容, 为音乐故事表演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 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一份图谱, 让幼儿听音乐, 看图谱, 做身势, 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 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 教师要想让幼儿专注于音乐的体验, 教师可根据故事情节和内容进行设计提问, 如故事里有几种动物, 发生了什么事, 最后怎么样等, 以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故事角色特征和情节变化, 通过模仿、迁移进行分段、分角色的动作创编和表演, 用各种具体形象的姿态语言、面部表情表现音乐故事情节, 深刻表达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和领会。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 启发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故事具体生动地表演各种角色, 以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但是, 教师在指导的同时也要考虑音乐的结构、节奏和风格, 不能因刻意追求角色动作和表情的翻新而忽略音乐本身的特点。例如在狮王进行曲教学中, 可以先让学生完整的欣赏音乐, 再根据故事情节理解音乐性质, 使音乐内容和故事内容匹配。 (1) 教师配乐讲述故事, 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2) 出示图谱, 了解音乐内容与结构。提问:什么地方像乐队在演奏?什么地方像狮子在走路?什么地像狮子在吼叫?什么地方像小动物在表演?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了解乐曲可以分成四部分 (迎接、走路、吼叫、表演) 。 (3) 看图谱做声势练习。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上的图像用动作表示做声势练习。又如在小兔子乖乖音乐教学活动中, 幼儿通过连续完整地倾听音乐和观看与之匹配的道具, 分辨兔妈妈、小兔子和大灰狼的节奏变化特征, 分清哪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节、主要是哪个角色在活动、什么时候表现的是角色冲突, 等等。有效地增强了音乐感受能力。另外, 在组织这一环节时, 教师要注意不要使用太多的口头语言, 而是通过表情、眼神及个别的肢体语言提示幼儿倾听和体验音乐的展开以及音乐变换所带来的情节变化等, 为下一步的角色表演作铺垫。

3. 让幼儿自由的抒发情感

在幼儿理解音乐情节和熟悉音乐故事后, 教师可让幼儿自由寻找合作伙伴, 协商角色分配, 然后进行音乐故事表演。以狮王进行曲教学为例, 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性质创编动作。一是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乐队表演动作。提问:乐队用什么乐器演奏?狮子王要出来了心情觉得怎样?怎样表现兴奋与激动?二是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提问:谁来了?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和表情表现狮子王威风凛凛的模样) 三是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动作。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 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 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 (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 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 四是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某种小动物, 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提问:狮子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 大家都觉得很高兴, 想象一下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样表现高兴的情绪?在表演中, 要不断提醒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和创造表现出来。为了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和内心的愉悦情感, 使他们更好地进入表演情境, 有时教师要根据音乐故事内容和幼儿一起布置简单的情景, 制作适当的道具。如活动“小兔子乖乖”中小兔子、兔妈妈的房屋以及相关的头饰, 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中的灯台和桌子, 活动“小红帽”中的小红帽、花、礼物等。这些道具的运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并进行表演。在表演中, 教师在不影响幼儿表达情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启发引导, 以期幼儿对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参与角色表演, 以促进表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参与角色扮演, 能使幼儿从心理上拉近与教师的距离, 并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活动结束后, 可以以提问或讨论的形式让小朋友自由的表达感受和抒发情感, 例如:“小红帽”音乐活动结束后, 教师可以问幼儿小红帽是否聪明?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聪明?大灰狼可恨还是可爱呢?幼儿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可以表达出喜欢小红帽, 憎恨厌恶大灰狼的情感。

综上所述, 在音乐故事教学的构思和设计上, 要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 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故事刺激下产生兴趣, 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和思考中学习和发展, 从而使孩子在音乐故事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更能表达出孩子的情感。

摘要:对于儿童而言, 音乐是一套有联系、相互依赖和个体化的活动, 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在音乐故事表演活动中, 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 以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来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 可以促进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起到其特殊的教育作用。通过这种音乐故事教学活动, 不仅可以降低幼儿因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感, 同时可以给幼儿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音乐故事

参考文献

[1]贾小红.浅谈幼儿教学活动形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 (16) .

[2]张红梅.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情景创设[J].新西部, 2009, (9) .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情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音乐教学领域也越来越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保障教学质量,还要通过教师之间的研究探讨找到最适合孩子的音乐教学方式,从而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一、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爱上音乐

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兴趣对教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来向学生讲述关于音乐的小故事,而这些小故事还要是孩子所喜欢的,把小故事当作音乐的导语,也可以让故事更情景化,把一个个情节穿插到整个音乐活动中,从而用优美动听的语言进行诠释。例如,在讲授《柳树姑娘》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孩子先讲述春天的美好景色,可以说春天来了,春姑娘披着绿衣裳,给大地换新装,柳叶姑娘也在风婆婆的滋润下,随风飘扬,舞姿优美动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让孩子拥有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更有助于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让孩子更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这样孩子更爱学习音乐了,还拥有很好的语感!

教师还应该根据歌曲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对一首歌曲进行引导,例如,对于《小海军》这一首,教师要先用向解放军敬礼的方式作为开场,还可以加进去一些打旗语的姿势,让孩子来猜这是什么动作,从而引起孩子的兴趣,使孩子的课堂积极性一下被带动起来。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思维扩展,因材施教,让不同阶段的孩子都能有收获,都能有所提高,并且这样的教学会更有针对性,让他们对音乐活动进行更深的了解,这有助于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

二、对道具进行巧妙地运用,让教学更顺畅

孩子对于道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工具。例如,在《戏狮》这个韵律活动中,可以给孩子提供呼啦圈和扇子,还可以进行情景演绎,让孩子扮演小狮子,教师扮演戏狮人,让小狮子跳来跳去,在地上做打滚的动作,让孩子充分地接触表演,并通过肢体亲身去感受情节,这样孩子在玩中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还学到知识,也让孩子更赋有表演的特性。

对于音乐教学,运用图片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记忆。例如,在《小鸟》这首歌曲里,教师可以制作一些与歌曲相符的图片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孩子自己进行图片制作,这样让孩子记忆歌词更快速和深刻。并对歌词进行理解记忆也是最科学的一种方法,让孩子不再感觉到歌词的乏味,不再为记歌词而头疼了,让孩子更快乐地学习音乐,这样孩子会更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三、进行情感渲染,产生与音乐的共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音乐作品进行思想上的感悟,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孩子,通过创建审美情境,让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就拿《兔子和狼》来说,教师可以用粗犷的声音来扮演凶恶的狼,还可以用眼神来表现,教师还可以做一些可爱的滑稽动作,让孩子感受到狼美好的一面。让孩子的情感被教师所感化,并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让每个孩子都能爱上音乐,并在音乐中有所感悟。这是每个音乐教师所追求的!在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进行学习、反思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有思想和品位的教师,让孩子拥有很好的音乐基础。在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音乐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在音乐的体验中丰富孩子的情感,因为拥有兴趣,孩子会把童真表现在音乐里,让音乐更有魅力!

幼儿园音乐教学计划 篇9

1、音乐游戏

(1)了解音乐结构、音乐内容。

(2)按规则、节拍进行音乐游戏。

(3)主动参与游戏

2、歌词、舞蹈创编。

(1)能大胆地对歌词进行改编。

(2)在理解歌词后,能大胆地根据歌词创编舞蹈。

重点:

1、了解本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3、能够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难点:

1、认识几种打击乐器,能随着熟悉的乐曲使用固定的节奏型进行演奏,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安静、用心地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音乐的不同特点。

教学内容适当脱离教材。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幼儿经典歌曲和流行音乐。原因在于教材上的歌曲年代过于久远,已跟不上时代潮流,提不起幼儿的兴趣。

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安排。过去上课内容是由各班教师临时提出的,这样并没有计划性。现在,各班教师只需把教材上这学期要学的歌曲全部列出来,上交到教研室,由任课教师进行整理,并制定教学内容。

1、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幼儿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响板)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

2、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我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幼儿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幼儿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计划 篇10

游戏玩法建议:

师幼围坐成圆,领头人手带小猴的手偶,边唱边有节奏的轻拍圈上的朋友,当歌曲唱“小猴是谁呀?”的最后一个字“呀”时,就找到了扔西瓜皮的小猴。这只小猴就要站在圆心中间,随着音乐的快慢做滑来滑去的样子,最后音乐停止,小猴摔到在地。游戏一遍之后,这只小猴就是新的领头人,继续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音乐游戏“小熊是谁呀?”的游戏经验、有音乐结束就要倒下的游戏经验。

2、物质准备:小猴手偶2个、钢琴伴奏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

2、在游戏“找小猴”、“小猴滑倒”的情境下,尝试有节奏的点同伴;在歌曲结束时,创编小猴滑倒的不同痛苦造型。

3、在游戏情境中,通过不断的体验,知道养成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活动过程】

1、了解歌曲内容,完整欣赏歌曲。

(1)故事导入,完整倾听。

(2)提问歌曲内容。

(3)再次倾听歌曲,教师找出手偶小猴。

2、教师边唱边示范游戏“找小猴”的玩法。

(1)手偶小猴做在圈上,教师边唱边示范“找小猴”

(2)提问怎么找到小猴的?

(3)教师示范再次找小猴。

(4)集体练习找小猴的本领:边唱边有节奏的摸。

3、教师、幼儿带上手偶绁续边唱边找小猴。

4、在玩游戏“找小猴”的基础上,累加“小猴滑倒”的游戏。

(1)累加故事内容。

(2)幼儿创编摔倒的不同动作。

(3)完整“找小猴”“小猴滑倒”的游戏(1-2遍)。

(4)累加转的不同(快、慢)速度,完整游戏。(1遍)

5、自我评价师:现在你们都学会这首了吗?哪里不清楚?

6、小结:小猴自己被滑倒之后,后悔不已,听听它是怎么改正的。(教师清唱歌曲结尾)

友情提示:

1、在边唱边玩游戏环节,幼儿很容易只关注游戏,而忘记歌唱,所以每次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都要给幼儿一个歌唱的理由,激发幼JL快乐歌唱的兴趣。

2、因为每玩一次才会出现1-2个领头人,所以教师要及时关注开始的点数的位置,尽其所能让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做领头人。

教学反思

《小猴真淘气》这是首曲调简单,情节有趣,又贴近幼儿的生活歌曲。讲述了小猴在吃完西瓜后,乱扔西瓜皮,结果滑倒了熊大伯和鹿阿姨,最后害得自己也滑倒了的故事情节。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加以运用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孩子们不仅玩的尽兴,学的快乐,更能在游戏情景中亲身体验与感悟教育的真谛。我想教育就是要这样,要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中班音乐课教案《小猴真淘气》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333字。

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歌》含反思》:中班音乐教案《下雨歌》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用歌声、动作表现出下雨的乐趣,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音乐《下雨歌》含反思教案吧。

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   教育   培养

音乐有调节情绪的作用,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幼儿兴奋的情绪,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音乐有审美的作用,能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是幼儿教师应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情趣

(一)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树立集体意识、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音乐内在的节奏、韵律,以及音乐游戏等都会给幼儿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会形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同时,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感受到集体合作的乐趣,学会了和他人的交往、合作,学会了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理解他人。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对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1.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

2.利用音乐教学语,激发学生的情趣

音乐教学语就是音乐活动中一些点缀性的语言,比如,在开展音乐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播放一首欢快的音乐,使幼儿动起来,表示音乐活动马上开始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符合音乐教学的特点,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如运用节奏语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运用手势语,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有效的指挥能够启迪幼儿的情感,使他们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运用体态语,就是教师通过一些动作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比如,教师洋溢欢欣的笑脸,可以让幼儿热情高涨,精力倍增;教师亲切的眼神,可以把幼儿带入一个温柔的意境中去。

3.为幼儿提供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机会

只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没有为他们提供自主发挥的学习氛围,只注重技巧训练,忽视了兴趣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律动时,基本上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一遍一遍的机械重复,幼儿渐渐失去了练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其实,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只要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和创新,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节奏练习,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情趣

幼儿比较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做各种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还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打击乐器,让他们通过亲自尝试感受节奏性活动的美感。此外,教师可以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鼓励幼儿去了解节奏乐器,探索和敲打节奏,熟悉乐器的特点,进而辨别各种乐器的性能。教师要多和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乐器,鼓励他们多练习、多感受,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和兴趣。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拓幼儿的视野,提高他们唱歌的兴趣

生活是创作幼儿歌曲的源泉,它反映了幼儿的生活。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了解和歌曲内容有关的知识,不但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还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深刻地感受歌曲内容所表现的情感,增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力。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调动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提高语言能力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保障

音乐和语言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其实就是一首儿歌;一首活泼、诙谐的音乐好像在述说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音乐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还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其中,语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开展音乐教学的保障,因此,教师应该把语言渗透到音乐教学中。

首先,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幼儿每听完一首歌曲之后,教师要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为幼儿的语言表达提供机会,满足他们善于表现的心理,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和音乐的关系,如在学习歌曲《小树叶》的时候,可以组织一个语言活动,教师扮演秋风,学生就是一片一片的小树叶,秋风一吹,小树叶就到处飘散。然后,教师就可以问问孩子们:“小树叶离开妈妈以后,会飘向哪里?”学生们兴趣盎然,畅所欲言,这个活动让幼儿在学到歌曲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要把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如让幼儿欣赏二胡曲《赛马》,感受到了节日气氛的欢快和热烈,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音乐自编故事,并在全班交流幼儿可以借助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编出有趣的小故事,使他们对音乐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但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渗透到生活中去,教师也要为幼儿创造多种环境,让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等都有音乐相伴,美化幼儿的生活,熏陶幼儿的心灵。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探讨如何让音乐进入幼儿的心灵,带给幼儿快乐,让他们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李晓虹.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教育中有效策略的应用[J].当代学前教育,2007(2).

上一篇:关于变更单位住房公积金信息的申请报告下一篇:新运公司财务主管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