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运行报告

2024-05-16

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运行报告(通用8篇)

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运行报告 篇1

2016年,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产能严重过剩、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作为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实现脱困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广大钢铁企业顺势而为,理性应对市场变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结束了全行业深度亏损的局面。与此同时,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兼并重组取得重要进展。

一、2016年钢铁工业运行特点

产量需求双增长,市场回暖渐明朗。2016年,全国粗钢产量8.08亿吨、同比增长0.6%。

图1 全国粗钢历年产量

90,000 产量80,000 40.0 70,000 50.0 增减率(%)60,000 50,000 30.0 20.0 40,000 30,000 20,000 0.0 10,000 0-10.0 1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6年为公报数。伴随着全国粗钢产量的增长,国内钢铁市场需求也呈现出缓慢回升态势。2016年,全国钢材表观消费量10.43亿吨,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7.1亿吨,同比增长1.3%。这是连续两年下降后的首次回升。

图2 全国历年钢材表观消费量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钢材表观消费量0 产量1985年1990年1996年1997年1999年2000年2003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6年1975年1980年1995年1998年2001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2年2015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海关总署。2016年为公报数。

钢材出口有下降,总量仍然居高位。2016年,全国出口钢材1.1亿吨,同比下降3.5%;进口钢材1321.4万吨,同比增长3.4%;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9897万吨,同比下降4.4%。

由于钢材出口总量处在全年一亿多的高位,加上全球粗钢需求增长乏力与钢铁产能过剩矛盾的加剧,导致各种形式的贸易X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复杂。同时,国内一些企业在普通钢品种上加入微量合金,冒充合金钢低价出口,扰乱了国际国内市场秩序,使得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国际贸易摩擦大幅增 加。2016年,各国对我发起双反调查共117起,其中对钢铁49起,占比42%。预计2017年我国钢材出口将遭遇更多困难。

图3 全国历年钢材进出口数量

1200010000钢材进口数量8000钢材出口数量6000400020000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钢材价格波动回升,投资持续下降。2016年以来,受市场需求有所好转、钢材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波动回升。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上年12月历史最低点54.48点开始回升,4月末最高涨至84.66点;到11月末涨至90.38点,同比上升60.85%;12月下旬的时候达到103.4点,同比涨幅超过80%。中国钢材价格指数月度平均值为72.46点,同比上升3.94点,升幅为5.78%。

2016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5139亿元,同比下降8.6%。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4161亿元,同比下降93.6亿元,下降2.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978亿元,下降28.4%。钢铁行业投资处于萎缩阶段,自2014年以来已经连续3年下降。

图4近三年国内钢材价格走势

10000 月钢材消费量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图5 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600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500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00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2016年钢铁工业取得的成绩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取得重要进展。在中央政府的督导下,2016年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去产能工作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很多 会员企业也按照要求,积极主动关停过剩产能,提前完成去产能任务,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有效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宝钢和武钢合并组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是推动钢铁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除了年度去产能目标被超额完成,非法产能也受到严厉打击。2016年中国政府下大力气,坚决打击地条钢的黑产业链。前11个月,仅江苏省环保系统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9072件,罚款总额6.3亿元,用新《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287件,公安机关立案侦办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29件。

图6 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利税、利润情况

***000500000014.0314.0414.0514.0614.0714.0814.0914.1014.1114.1215.0115.0215.0315.0415.0515.0615.0715.0815.0915.1015.1115.1216.0116.0216.0316.0416.0516.0616.0716.0816.0916.1016.1116.12-500000-1000000实现利税-1500000利润总额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全面扭转亏损局面,全行业实现整体盈利。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所属的会员企业主动作为,采取各种措施提质增 效,一举扭转了2015年全行业深度亏损的不利局面。2016年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03.783亿元,相比上年的亏损779.38亿元,一增一减1000多亿元,这个成绩非常大。

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取得新成绩。马钢、太钢研发的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轮、轴材料顺利完成运行考核,各项指标达到技术要求,通过了转产评审,进入到正常生产订货阶段,为高铁轮轴国产化奠定基础。首钢研制开发的高强度易焊接特厚钢板与配套焊材焊接技术实现了大型水电站压力钢管用钢新突破。宝钢等研制的大型轻量化液压支架,实现减重目标,满足了液压支架向大采高、大阻力、轻量化发展要求。鞍钢打破国内双相不锈钢板宽幅极限,实现我国核电关键设备与材料国产化、自主化的重大突破,结束了该品种依赖进口的局面。太钢针对高强钢的稳定控制、载货车轻量化设计、车辆成型加工等问题开展研究,目前已完成原型车的设计制造。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鞍钢独家中标巴基斯坦城市轨道交通项目8000吨钢轨需求合同,这是鞍钢继中标大沃风电工程供货任务后,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又一重要收获。宝武鄂钢获得中马友谊大桥的桥梁钢供货权,成为该桥梁项目的国内唯一供货企业。首钢捷克汽车零部件新工厂正式投产运营,总体设计的埃塞俄比亚首个大型工业园区顺利竣工。河钢舞钢以高出竞争对手的价格,夺得哈萨克斯坦巴图达尔炼油厂二期设备制造1000吨抗硫化氢腐蚀钢订单。包钢稀土高强钢加工制成的首批3000吨螺旋焊管用于埃及塞得港港口建设。南钢获得向土耳其卡赞碱矿加工项目提供所需8440吨钢板 的全部订单。

河钢与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正式签署斯梅代雷沃钢厂收购协议,这是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成果,得到习近平主席的充分肯定。酒钢收购俄铝牙买加阿尔帕特氧化铝厂,可满足酒钢近60%的氧化铝原料保障。文安钢铁与中冶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在马来西亚投资30亿美元,建设年产500万吨钢、300万吨水泥、200万吨焦炭的资源综合利用型钢铁企业。

加强行业自律,坚持理性生产。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在努力促进钢铁市场平稳运行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在钢材市场回暖,钢材价格有所回升的情况下,积极落实“控产量、稳市场”要求,不盲目扩大产量,坚持理性生产。全年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仅增长0.8%,而非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0%。

三、钢铁工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化解过剩产能任务依然艰巨,市场环境亟待完善。虽然经过2016年艰苦卓绝的工作,钢铁去产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产能过剩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行业集中度依然较低,行业恶性竞争依然激烈;另一方面,2017年钢铁行业去产能将发展到去除在产产能、先进产能阶段,实施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推进,各地暴露出大量的“地条钢”企业,这些企业不但在产品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不符合要求,而且存在不开发票偷税漏税、假冒优质企业产品、无证生产销售等 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严重挤压合法合规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空间,亟待全面取缔。

图7 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情况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前20大钢铁企前10大钢企业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二)“高杠杆”、微利润,是钢铁行业当前突出的问题。钢铁企业虽然实现了2016年扭亏为盈,但这仅仅是走出了低谷,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销售利润率只有1.08%,远小于工业行业5.97%的平均水平;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部分特大型企业资产负债率更高;银行贷款结构不合理,短期贷款比重较大;不少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与资金紧张两种情况并存。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5.8%,而会员钢铁企业是69.6%,高过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从2001年到2016年16年间,会员钢铁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从48.92%上升到69.60%,增加了20.68个百分点。

从会员企业数据来看,2016年资产负债率超过90%的11家,图8近三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效益情况

4.0 3.0 2.0 1.0 0.0-1.0-2.0-3.0 资产报酬率-4.0 销售利润率 图9 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负债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71.50 71.00 70.50 70.00 69.50 69.00 68.50 68.00 67.50 67.00 资产负债率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产量占比3.7%;负债率80%-90%的14家,产量占比12.07%。另外,企业之间资产负债率水平差距也很明显:高的超过了90%,最低的则只有14%。

“高杠杆”造成了企业沉重的财务负担。2001年会员企业的财务费用为69亿元,而2016年财务费用升为891亿元,其中的吨钢财务费用超过了140元,比金融危机前吨钢增加近100元财务费用,占到了三项费用的35%。“高杠杆”又造成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还会影响以后的科技投入和转型升级能力,“高杠杆”使部分企业处于高风险境地,一旦引起破产倒闭,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大。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抓紧制定、出台相关债务处理政策

从去年去产能以来,国家就很重视债务处理问题还没有全部破解,也发了51号文件,订了一些原则和路径,还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相关部委也在抓紧细化,但相对完备的配套政策还没有出来,需要进一步抓紧和落实。

(二)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债转股工作的推动和落实 债转股是企业减负、“去杠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上世纪90年代的债转股使一大批企业脱困重生,这次解困企业很期盼债转股,但国家对债转股企业有条件限制。

钢铁行业符合债转股条件的企业,能否争取到债转股政策就成了关键问题,破解这个关键环节不仅取决于符合条件企业自己的努力,相关部门的协调、推进和落实也很关键。为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审慎监管规则、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推进已签订协议项目落地、积极拓展债转股实施范围、强化债转 股政策支持,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债转股。

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运行报告 篇2

一、2013年工业通信业运行基本情况

工业生产增速止跌回升, 东部地区率先企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1-11月份,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 增速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 但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4个和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 一季度增长9.5%, 二季度增长9.1%, 三季度增长10.1%, 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10.3%和10%, 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自8月份以来已连续4个月超过10%, 回升迹象明显。分区域看, 1-11月份, 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 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0.7%和11%, 同比回落0.7个和1.8个百分点, 但比上半年分别加快0.7个和0.5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出口有所恢复, 内需仍是支撑工业回升的关键力量。近期, 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 我国外贸形势有所好转, 工业品出口增速低位回升。1-11月份,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6%, 增速同比减缓2.2个百分点。其中, 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6.2%、3.6%和3.9%, 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6.1%和5.8%, 下半年以来增速总体回升, 但仍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 内需增势平稳, 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9%和13%, 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保持平稳增长。

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各行业按照“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治理力度, 列入2013年公告的19个行业落后生产线已完成关停。1-11月份, 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1%, 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2.5%, 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继续快于整体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和重点行业能效对标达标行动稳步推进, 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 产业转移有序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转型升级中的集约集聚发展作用日益显现。

企业效益有所改善, 但主营活动利润偏低。1-10月份,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7%, 增速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 比上半年加快2.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 比去年同期提高0.13个百分点。尽管工业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有所改观, 但主业盈利水平仍然较低。前10个月,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长5.4%, 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放缓1.8个和7个百分点。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收入利润率为5.66%, 较去年同期下降0.36个百分点。

市场信心增强, 社会预期向好。三季度, 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21.5, 比二季度上升0.9个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19.5, 比二季度回升2.5个点。11月份, 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到51.4%, 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在51%以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 与5月份2.9%的降幅相比明显收窄。三季度, 工业产能利用率比前两个季度也有所提高。

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前11个月, 互联网和数据通信领域投资同比增长28.4%。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11月底, 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23亿户, 其中3G用户3.87亿户, 占比达到31.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822.1万户, 总用户达到1.88亿户, 其中4M以上宽带用户比例达到77.4%;农村地区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699.7万户, 新增651万户, 城市和乡村宽带用户比例由去年同期的3.31:1缩小到3.0:1。智能移动终端呈现加速增长态势。1-10月, 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48亿部, 同比增长178%, 自主品牌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国内销量继续快速增长。信息服务增势平稳。通信业完成业务收入1.067万亿元, 增长8.5%;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9.7万亿元, 增长34%;软件业前10月完成业务收入2.53万亿元, 增长24.1%。信息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尽管经济运行出现了上述诸多积极变化, 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稳固。尽管当前内需增势基本平稳, 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依然脆弱, 外需总体仍处在较低增长水平, 总需求水平能否持续扩张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同时, 7月份以来工业生产等主要指标明显反弹也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一定关系, 并且经济增速的回升也未引发企业库存出现明显积极调整, 工业企业库存总体仍处在较低水平。10月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6.2%, 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 比9月底仅回升0.2个百分点。11月份,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产成品库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仍位于50%的临界点之下。目前, 企业未显现出回补库存的明显迹象, 工业扩张动力总体仍显不足。

二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当前, 我国产能过剩已呈现出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是影响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去年以来,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6万余户大中型企业产能综合利用率基本低于80%, 产能过剩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向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产业扩展, 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不到75%, 但一些过剩行业投资增长仍然较快, 新的中低端产能继续积累, 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对3545家企业的调查显示, 67.7%的企业认为, 要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 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 其中认为需要“5年及以上”的企业占到22.7%。化解产能过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三是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突出。与往年相比, 当前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依然偏低, 前10个月企业亏损面为14.7%, 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仍较困难。在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21个月下降的情况下,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较快, 1-10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平均成本要占到85.81元, 同比上涨0.44元, 相应增加的企业成本相当于同期新增利润总额的2/3。10月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2.5%, 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4个百分点, 在41个工业行业中有26个行业应收账款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 企业资金压力依然较大。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问题更加突出。11月份, 小型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3%, 已连续4个月回落, 并且连续20个月运行在50%的临界值之下。

四是工业推进提质增效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在持续发生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严峻形势下, 倒逼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压力增大。1-11月份,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4.8%, 离完成全年降低5%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两高一资”行业产能出现加快释放又会明显加大节能减排压力。随着工业潜在增长率下降, 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 工业调结构、转方式任务更加迫切。近年来, 工业要素投入的边际效应不断减弱, 我国工业已进入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2009年以来,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回落,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 制造业增量资本产出率急剧上升, 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降低, 集中反映了我国研发创新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经济增长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 必须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提高质量效益。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的发展阶段, 短期问题和中长期问题相互交织, 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并存, 加上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过程中, 使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及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我国工业已由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进入到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 预计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增长9.7%左右。

二、2014年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2014年, 我国经济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 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将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将进一步激发工业发展活力。在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和全社会对转型升级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共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深入推进, 将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同时也要看到, 当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在工业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 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与结构调整投入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还要付出巨大努力。

从国际看, 发达经济体宏观指标总体改善, 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也有所趋稳, 明年世界经济复杂步伐有望略有加快, 外贸形势将得到一定程度改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增长3.6%, 比今年高0.7个百分点;世界贸易组织9月份预计明年全球贸易规模增长4.5%, 比今年高2个百分点。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依然较多,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节奏仍不明朗, 欧元区债务上升和失业率高企问题依然突出, 日本短期刺激政策效应递减, 新兴市场国家中俄罗斯和印度存在滞胀风险。同时, 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以及我国出口传统竞争优势减弱也将对外贸增长形成制约。另外, 10月份开幕的第114届广交会的采购商与会人数比113届环比减少6.5%, 比第112届同比微增0.1%;出口成交额环比下降10.9%, 同比下降3%, 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形势总体仍不容乐观。综合看, 明年我国出口形势可能略好于今年, 但总体仍将延续低速增长的格局。

从国内看, 我国经济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扩大内需潜力巨大, 但制约因素也在增多, 明年内需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但投资和消费结构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

从投资看, 今年1-11月份, 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万亿元, 同比增长19.9%。其中, 民间投资24.8万亿元, 增长23.2%, 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5%, 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随着三中全会后民间投融资环境的不断完善, 以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的持续加大, 明年民间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活动会更趋活跃, 将在稳定投资增长、提高投资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 前11个月, 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14.3%, 同比回落14.5个百分点, 反映未来投资增长动力下降。同时, 受地方融资平台监管收紧和财政收支矛盾等因素影响,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制造业投资受产能过剩和利润偏低影响, 总体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格局。今年以来, 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均处在低位水平, 并且部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开发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迹象, 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将有所放缓。综合分析, 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稳中略降, 但民间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结构进一步优化, 将继续发挥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从消费看, 今年1-11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 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3个和0.1个百分点, 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增长较快, 成为消费增长中的亮点。在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和中央加大对信息消费等新消费热点培育力度的作用下, 明年信息消费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加速升级, 居民对高端消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端消费市场也有望加快增长。前11个月,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 已提前完成全年新增900万人的目标任务。三季度末, 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4.04%的较低水平。就业市场的良好形势将为居民消费平稳增长打下基础。但是, 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放缓, 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 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 对消费增长形成掣肘。综合看, 在国家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基调下, 明年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继续发挥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

明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一年, 工业发展环境总体向好, 但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特别是工业运行质量提升任务十分艰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 要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将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总的看, 明年工业经济运行将延续稳中有进的态势, 生产增速在合理区间运行, 改革红利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有望得到改善, 工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步伐继续加快。

三、重点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判断

从工业主要管理门类看, 主要行业运行特点和明年发展趋势判断如下:

原材料工业。在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下, 原材料行业运行总体平稳, 下半年以来生产增速加快, 企业效益状况有所改观。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 今年1-11月份, 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 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 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 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0.2%、10%和10.9%, 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10.5%和10.2%。前10个月, 原材料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在去年同期下降18.9%的基础上增长15.7%, 增速比上半年加快6.8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为4.06%, 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5.35%, 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明年生产增速可能适度回调, 结构调整力度将不断加大。明年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原材料主要下游产业的投资需求难以改观。同时,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指导意见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将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总体看, 明年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增速可能略有放缓, 结构调整力度有望明显加大。

钢铁行业。生产增速加快, 出口明显增加。1-11月份, 我国累计生产粗钢7.1亿吨, 同比增长7.8%, 增速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出口钢材5697万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12%。钢材库存持续下降, 但仍高于年初水平。据中国钢铁协会对主要钢材市场社会库存统计, 钢铁社会库存量由年初的1188万吨连续上涨至3月份的1997万吨的高位, 之后逐月下降, 5月份后去库存化加快, 11月末库存降至1240万吨, 但仍高于年初52万吨。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钢材价格回落。年初以来, 钢材价格逐月回落, 从2月中旬的111.12点回落至6月末的98.52点, 7、8月份略有回升, 但受产能加快释放等影响, 市场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9月份以来钢材价格再次下跌。11月末, 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降为99.33点。企业效益有所好转, 但盈利水平仍然偏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1-10月份, 冶金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9.9% (去年同期为下降48.3%) , 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6.2个百分点。但是, 全行业收入利润率仅为2.16%, 企业亏损面同比下降2.67个百分点, 但仍高达23.4%。运行困局短期难以扭转。明年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可能有所回落, 汽车、船舶等下游用钢行业需求也难以明显增加, 预计钢铁行业国内需求难有改观。另据国际钢协最近预测, 2014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将增长3.3%, 仅比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加上国际贸易摩擦明显加剧, 钢材出口进一步加快的可能性不大。同时, 当前钢材库存仍处在较高水平, 并且产品同质化竞争问题仍然突出, 产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 市场供需矛盾短期内很难扭转。在钢材价格缺乏回升动力的同时, 铁矿石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将进一步吞噬钢铁企业利润。综合看, 明年钢铁生产增速将有所放缓, 总体仍将维持微利状态, 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有色行业。生产总体平稳。1-11月份, 有色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3%, 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691万吨, 增长10.5%;其中, 电解铜、电解铝产量分别增长14.3%和9.6%。铜材、铝材产量增长较快, 累计增速均超过20%。价格震荡下行。11月29日, 上海市场铜、铝、锌三个月期货价格分别收于50530元/吨、13975元/吨和14740元/吨, 均明显低于年初水平。利润降幅缩小, 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突出。前10个月, 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1438亿元, 同比下降6.8%, 降幅同比缩小12.6个百分点, 比上半年收窄5.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39%, 同比回落0.57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9.81%, 同比扩大1.09个百分点。明年运行形势可能与今年大体相当。尽管有色行业总体市场需求难有改观, 但是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深入落实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 有色金属深加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将支撑有色行业平稳运行。然而,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能过剩、矿山保障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短缺的“中间大、两头小”的产业链格局短期难以解决, 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将导致黄金、铜等金属的金融属性走弱, 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可能持续低位震荡。同时, 国内电力、环保和人工成本上升较快, 企业经营困难短期或难有改变, 实现利润可能基本维持在今年水平。

建材行业。生产增速稳中有升。1-11月份, 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 增速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生产水泥22亿吨, 增长9.2%;平板玻璃产量7.1亿重量箱, 增长11.6%。制品业及深加工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据中国建材联合会统计, 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建筑用材和轻质建材等制品与深加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超过20%, 明显高于传统建材行业, 对建材行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遏制产能过剩初见成效, 产品价格缓慢回升。据中国建材联合会统计, 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水泥熟料生产线32条, 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4053万吨;累计新增浮法玻璃生产线17条, 新增产能6184万重量箱。截至9月底, 水泥熟料、平板玻璃新增产能为去年全年新增产能的43%和45%, 目前在建的水泥、平板玻璃项目有一半以上不同程度地放缓了进度或停止了建设。在新增产能得到初步遏制、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解的情况下, 今年以来水泥、平板玻璃价格总体稳定, 8月份以来基本呈现小幅回升的态势。效益状况有所好转。前10个月, 建材行业实现利润增长21.3% (去年同期为下降5.2%) , 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7%, 同比提高0.2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2.47%, 同比收窄0.18个百分点。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有望延续。今年以来, 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已初显成效, 建材制品业和深加工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阶段要继续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 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绿色建材等行业, 在推动建材行业运行基本平稳的同时, 进一步提质增效。

石化行业。生产增势基本平稳。1-11月份, 石化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 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 其中化工行业增长12.2%。主要产品中, 乙烯和烧碱产量分别增长8.4%和5.9%, 增速同比加快11个和1.8个百分点;纯碱产量同比下降1.5%。多数产品价格见底回升。今年以来, 主要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呈现下跌趋势, 进入三季度之后, 产品价格持续下滑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 多数产品价格有所回升。据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统计, 尽管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指数同比仍然下降, 但是环比已连续数月小幅回升。9月份, 在主要监测的化工产品中, 70%的产品价格环比上涨。除有机化学品外, 纯碱、烧碱等部分持续下跌的无机化学品价格也出现了回升。效益恢复性回升。前10个月, 石化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586亿元, 在去年同期下降5.8%的基础上增长9.3%, 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 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增长11%。明年将保持平稳增长。近期, 石化行业运行呈现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 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页岩气开发、煤层气开发、稳步推进煤化工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效应的显现将进一步巩固行业向好发展的基础。但也要看到, 当前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明年房地产、建筑和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状况难有改观, 市场供需失衡矛盾调整难度较大, 加上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和企业经营成本高企, 行业运行情况短期仍难以明显好转。预计明年石化行业运行态势总体平稳。

装备制造业。在汽车行业支撑, 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和出口持续回升的拉动下, 装备工业生产增速连续五个月恢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1-11月份,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 增速同比加快2.5个百分点, 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个百分点。其中, 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9%、9.3%和11.2%, 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13%和13.9%, 已连续5个月回升。其中, 汽车制造业增长14.3%, 增速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 是带动装备工业生产回升的重要力量。出口增速持续回升。受全球经济回暖和去年基数前高后低的影响, 装备工业出口交货值扭转了年初以来降幅持续扩大的趋势, 6月份以来增速不断回升, 11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5%。效益状况继续改善。前10个月, 装备工业实现利润10536亿元, 同比增长14.9%, 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8个百分点, 较上半年加快3.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9%, 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4.68%, 同比扩大0.6个百分点。装备行业运行仍将延续恢复回升基调, 行业内部可能出现分化。尽管明年固定资产投资难以加快增长, 但出口形势可能有所改观, 同时中国机械联合会重点联系企业的累计订货额增速也呈现持续小幅加快之势, 预计明年行业需求状况总体平稳, 将支撑装备工业继续恢复增长。受产能过剩影响, 冶金矿山设备、重型机械、普通机床等行业短期仍然难以摆脱低迷态势。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 明年高档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有望加快发展。汽车和农机产销在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可能适度回落, 但大型高端农机仍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汽车行业。产销量保持较快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1-11月份, 全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999万辆和1986万辆, 同比增长14.3%和13.5%, 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9.8个和9.5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产、销量分别为213万辆和204万辆, 增长21.2%和14.1%。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有所回落。1-11月份, 共销售中国品牌乘用车646万辆, 增长11.5%, 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 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1.6升及以下轿车市场份额小幅提高。1-11月份, 共销售1.6升及以下轿车780万辆, 增长13.1%, 占轿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2%, 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1-11月份, 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758万辆, 增长15.2%, 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5%, 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出口量下降。1-11月份, 我国出口汽车89.4万辆, 较去年同期下降7.4%。效益状况良好。前10个月, 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4%, 增速同比加快13.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19%, 同比提高0.3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4.48%, 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但汽车产销增速整体可能适度回落。在居民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我国能源、交通和空气质量压力不断加大, 采取限购政策的城市恐将进一步增多, 明年汽车产销可能在今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有所回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实施和相关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的作用下, 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加快发展。

船舶行业。生产持续低迷, 企业效益锐减。1-11月份, 全国造船完工量3886万载重吨, 同比下降23.1%, 降幅同比扩大4.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3.4%。1-10月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3亿元, 同比下降49.8%。新承接船舶订单继续恢复性回升。1-11月份, 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186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204.3% (上年同期同比下降49.4%) ;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2.7%。手持订单降幅收窄。截至11月底, 手持船舶订单量11923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5.2% (上年同期同比下降30.3%) , 比2012年底手持订单增长11.5%;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7.8%。明年运行环境可能略有好转。在国际航运市场温和回暖的情况下, 船舶工业运行中呈现出的积极迹象有所增多,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和《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的推进实施, 明年行业发展环境有望继续改善, 但船舶行业过剩产能短期内难以消化, 低迷运行的总体格局不会出现根本转变。

消费品工业。受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放缓和外需不振等因素影响, 消费品工业生产总体趋缓, 但三季度以来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1-11月份, 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增速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 一、二、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9.1%和9.9%, 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10%和9.3%。效益状况良好。前10个月, 消费品工业实现利润14649亿元, 同比增长15.9%, 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7%, 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亏损面为12.72%, 同比扩大0.48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在明年国家延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 国际经济形势也有望略有好转, 消费品工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总体改善, 但同时也存在居民收入增幅放缓、部分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等制约因素, 预计明年消费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轻工行业。生产基本平稳。1-11月份, 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 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1.2个百分点。其中, 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酒及饮料生产等3个行业分别回落4.3个、1.5个和2.8个百分点, 大食品行业增速下滑是导致轻工业生产放缓的主要原因。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从主要轻工产品产量看, 前10个月, 太阳能电池、家用电热水器、电动自行车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产量增速较快, 而以纸、革为代表的原料类产品和被转型替代的产品产量降幅较大。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 轻工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1%, 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9%, 比去年同期略有提高;企业亏损面为12.13%, 同比扩大0.75个百分点。轻工行业进入中高速平稳增长阶段。在传统的低成本优势不断削弱、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以及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的背景下, 我国轻工行业发展已显现出由以规模扩张为主的高速增长期向以追求质量品牌为主的中高速增长期的阶段性转变特征, 预计明年这一势头仍将延续。

纺织行业。生产较为低迷。1-11月份, 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 增速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 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 纱、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3%、5.6%和0.7%, 增速同比回落6.4个、5.3个和5.7个百分点。出口增长总体平稳。1-11月份, 纺织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7.2%, 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 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6.3%、8.5%和6.1%, 10月份和11月份增长5.9%和8.1%。企业效益改善。1-10月份, 纺织行业实现利润2439亿元, 同比增长18.3%, 增速比去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加快16.2个和1.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83%, 同比提高0.27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4.38%, 同比缩小0.2个百分点。明年运行形势总体平稳。在国内消费平稳增长和外需回暖有望加快的情况下, 纺织行业运行面临的需求环境可能略有改观, 但当前国内外棉花价差依然较大, 同时人工等成本过快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综合看, 明年纺织行业将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运行报告 篇3

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工业经济面临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从今年前4个月经济运行情况看,工业增速呈现低位趋稳运行态势,部分地区和行业生产过快下滑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企业应对危机影响、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得到提高,工业整体运行朝着积极方向转化。

一、前4个月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增速大幅下滑势头初步得到遏制。整体运行正朝着积极方向转化

今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其中一季度增长5.1%,是过去15年来季度最低增长水平。从月度运行情况看,前两个月增长3.8%,处于去年下半年以来下滑的最低点;3、4两个月增速分别回升到8.3%和7.3%,均高于去年11、12月增长水平。前四个月运行情况表明,中央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已初见成效,工业经济呈现出止跌回升的积极变化。

1、轻工业运行基本稳定,重工业由降转升

1--4月,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和4.9%。轻、重工业增速经历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下滑,于今年前两个月分别跌至6.5%和2.7%的低点,随后出现程度不同的回升。3、4两个月,轻工业增速回升到8.5%和8.2%。重工业回升到8.3%和6.9%。从总体运行态势来看,轻工业主要受消费刚性需求拉动,下滑程度浅,生产形势相对稳定;重工业在经历了半年多的调整后,前期高价购进原材料基本得到消化,产品库存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加上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下降,运行状况得到改善。

2、效益下滑状况有所改观,“两项资金”占用增幅回落

一季度,全国22个统计工业效益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合计实现利润3227亿元,同比下降32.2%,降幅比前两个月缩小7.3个百分点。3月末,22个省份工业应收帐款和产成品库存占用资金同比分别增长7%和10.4%,增幅比前两个月分别回落0.4个和3.6个百分点。效益状况的改善,将进一步缓解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压力。

3、多数省份生产恢复加快,东部地区回升态势明显

4月份,全国21个省份工业增速比一季度有不同程度加快或降幅减缓。当月,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7%、5.5%和12.7%,比一季度分别回升3个、0.3个和0.9个百分点。生产形势的较快恢复将为拉动全国工业增速平稳回升奠定良好基础。

4、调整出口退税率的政策作用显现

据海关统计,1--4月,我国外贸出口3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0.5%;其中4月份出口919亿美元,下降22.6%,降幅比3月份加深5.4个百分点,按工作日平均计算,当月出口比3月份增长6.8%。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6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商品4月份出口合计487亿美元,同比下降18.6%,低于全国整体出口降幅4个百分点,出口值占当月全国出口总值的52.8%;按工作日平均计算,当月出口比3月份增长9.4%。

5、工业投资平稳增长,企业技术改造稳步推进

1--4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其中对工业的投资15698亿元,增长27.7%,占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2.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和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分别增长33.1%和31.1%。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势,不仅形成对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强大拉动作用,同时对工业直接投资的较快增长也将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6、综合能耗水平下降,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4.89亿吨,同比下降6.2%,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4%;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的有29个,其中下降10%以上的有9个;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8%。重点耗能企业单位能耗指标继续降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二)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行业在调整中企稳回升

1、原材料工业

1--4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其中4月份增长7%。主要行业中,冶金、有色、建材和化工行业分别增长1%、4%、12.8%和6.1%,四个行业增加值分别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0%、3.4%、5.2%和6.9%,合计占25.5%。

钢铁行业整体处于震荡调整之中。一季度全球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2.8%,而我国在扩内需政策拉动下,市场供需状况有所改善,前四个月粗钢产量17067万吨,同比基本持平,3、4两个月日均产量均维持在145万吨/天。长材增长较快,板材相对疲软。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和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影响,钢材价格总体处于低位波动,全行业整体处在亏损状态。1--4月,72家大中型生产企业盈亏相抵净亏损51.8亿元,其中4月份净亏损15亿元,亏损面近四成。

有色金属行业初步摆脱亏损困境。1--4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733万吨,同比下降6.5%。在国家扩大内需,实施产业调整振兴等政策措施作用下,主要有色金属价格震荡回升,行业效益状况好转。1--4月,71户重点联系企业盈亏相抵净亏损4.9亿元,其中3、4月分别盈利17.3亿元和16.5亿元,铜企业已扭亏为盈,其他金属品种也呈现减亏态势。

建材行业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下,今年以来水泥生产一直保持较快增长。1--4月,全国水泥产量42891万吨,同比增长13%。平板玻璃生产相对低迷。前4个月,水泥价格总体仍处在下行区间,但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平板玻璃价格在经历7个月连续回落下,3、4两个月已有所回升。

化工行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4月份,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在重点监测的30种主要化工产品中,超过七成产品生产增速快于一季度(包括部分产品降幅趋缓)。4月份,多数化工产品价格延续了前两个月的上涨态势。

2、装备工业

受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拉动,装备工业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1-4月,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3、4月份分别增长10.1%和9.7%。装备工业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为18.7%。

汽车产销增势强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4月,生产汽车372.3万辆,销售汽车3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4%和9.4%;其中4月份生产115.7万辆,销售115.3万辆,分别增长17.9%和25%,产、销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100万辆以上。得益于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费减半政策,1--4月,销售1.6升及以下乘用车200.6万辆,同

比增长30.4%。中高排量轿车出现回暖迹象。产销形势好转带来行业效益上升,一季度19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营业收入约占全行业的50%左右)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48.8%,降幅比前两个月缩小11个百分点。

农机下乡进程加快。据农业部统计,截至4月30日,中央财政已下达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00亿元,实际已补贴购机农户122万户、资金61.6亿元,补贴农机具132万台(套)。在市场需求拉动下,1--4月,大、中型拖拉机生产分别增长50%和33,2%,农作物收获机械和场上作业机械分别增长33%和25.8%。

专用设备受投资拉动生产加快。1--4月,在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对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印刷业、铁路运输业的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1%、19.8%和94.2%。在投资大幅增长的拉动下,炼油及化工生产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长25.6%,印刷专用设备产量增长21.9%,铁路客车产量增长1.68倍。

工程机械产销形势好转。进入3月份以来,随着国内各类工程项目大规模开工建设,工程机械需求有较明显回升,内销形势好于出口。一季度,累计销售挖掘机24027台、装载机31375台,其中3月份分别销售13314台、16792台,占一季度销量的一半以上;其中3月份分别销售800余台和3000余台。4月份,起重机日均产量比3月份增长4.1%,装载机、输送机、挖掘机、压实机械增幅在12.6--50.6%。

机床行业处于调整期。1--4月,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分别下降20.5%和20.2%,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数控金属成形机床分别下降18.7%和8.3%,机床行业整体仍处于下滑状态。从4月份生产情况看,尽管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产量同比下降21%和34%,按日均计算当月产量分别比3月份增长5.1%和17.7%。

3、消费品工业

国内市场平稳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不足、出口下滑的影响,消费品工业运行相对稳定,对促进工业平稳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1--4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其中3、4两个月增长9.8%和9.2%。

轻工、纺织行业运行态势较为平稳。在国际市场萎缩、出口受阻的不利形势下,轻工、纺织行业立足国内市场,整体运行保持稳定回升的良好态势。4月份,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比3月份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当月增速达到13.2--19.2%。3、4两个月,纺织行业增速均超过8%,并高于去年四季度各月水平,其中服装及鞋帽制造达到10%的增长水平。

轻纺产品出口降幅扩大趋势减缓。1--4月,轻工、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下降10.9%和8.4%,下降幅度分别小于整体工业出口降幅4.8个和7.4个百分点。从月度出口交货值增速变动情况看,3、4两个月轻纺产品出口降速扩大的趋势已初步得一遏制。

“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1--4月,重点统计的14种主要家电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8种,其中电冰箱、电饭锅分别增长7%和8.1%,饮水机、燃气灶具分别增长22%和20.3%。4月份,14种主要家电产品日均产量比3月份增长的有10种,其中增速超过10%的有8种。另据商务部统计,1--4月,累计销售下乡家电产品446万台,销售金额达到68亿元。

4、电子制造业

由于外向程度高(前四个月出口交货值占行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64.2%),电子制造业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冲击程度最大的行业之一,目前总体上处于低位调整阶段。1--4月,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7%,3、4月份由降转升,分别增长1.2%和1.1%,但回升的前景仍不明朗。

出口下滑态势未有根本性改观。据海关统计,1--4月,电子信息产品出口1207亿美元,同比下降24.1%;其中4月份下降22.9%,降幅比3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

国内市场增势较好。1--4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内销产值增长5.1%,其中4月份增长11.4%,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受电信业3G投资拉动,4月份,通信设备制造业内销增长9.5%,其中交换设备行业增长79%。但国内市场增势对扭转行业下滑的作用有限。

多数产品生产仍在下滑。4月份,重点监测的55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的有37种,占总数的673%;增速比上月回落或降幅扩大的有33种,占总数的60%。当月,手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由上月增长1.2%和15.4%转为下降9.3%和5%,数字程控交换机产量由上月增长20.5%转为下降9.7%。

5、能源供需

1--4月,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8443万吨,同比增长6.6%,其中4月份增长7.3%。

煤、电供求较为宽松。1--4月,全国原煤产量82780万吨,同比增长6.8%,其中4月份增长7.9%。煤炭出口934万吨,下降36%;进口2275万吨,增长55.7%。由于电力、钢铁等主要用煤行业需求下滑,一些大矿采取了限产措施,4月份煤炭价格小幅回升,港口存煤减少较多。

1--4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354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202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468小时,同比降低238小时;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854小时,同比上升18小时。

石油供应基本平稳。1--4月,全国原油产量6175万吨,同比下降0.9%;原油进口量5707万吨,增长4.5%;原油加工量11172万吨,下降1.8%,其中汽油、柴油产量分别增长10.1%和1.9%。国际油价振荡上行。4月份,布伦特原油月度平均价为50.42美元/桶,比上月上涨6美元/桶,比去年年底上涨10美元/桶。

二、影响当前工业运行的主要问题

前4个月,我国工业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工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加深,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振兴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这些措施难以在短期内使经济摆脱衰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外需不足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萎缩仍将是未来我国工业出口面临的最大困难,工业下行风险加大。

二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短期内难以解决。近些年,部分行业、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导致产能过剩,在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这一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2008年底,我国钢铁产能年已达到6.6亿吨,占到世界钢铁产能的近一半,预计今年供需平衡量不足5亿吨,产能过

剩逾亿吨。4月末,全国26个大中城市5类钢材库存总量达到947万吨,同比增长17.3%。电解铝生产能力放空40%左右。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既涉及到企业层面,又涉及到社会层面,在职工安置、债务处理、企业转产等方面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三是企业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扭转当前工业增速下滑,企业是关键。目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信贷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总体偏小。国家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到位,部分企业反映,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乱摊派、乱收费的问题依然存在。

四是利润下滑导致企业投资能力不足。一季度,工业利润仍呈大幅下滑的局面,企业亏损面达1/4,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效益状况比前两个月恶化。经营效益滑坡,不仅影响企业投融资能力,而且影响社会资本向工业领域流入。

三、近期工业经济走势及政策措施建议

二季度,工业经济将继续保持今年以来积极向好的运行态势,预计工业增速可能达到8%左右。下半年,随着国家“扩内需、保增长”各项措施逐步到位,工业增速会进一步回升,并达到10%以上的增长水平。

为实现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建议当前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扭转增速下滑的主要途径

尽快扭转工业增速下滑是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首要目标。要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稳定工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措施。继续落实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着力解决“三下乡”过程中的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引导企业努力开发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研究推动其他工业品下乡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要为加快启动民间投资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形成政府投资拉动与民间投资跟进的良性互动。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坚持把调整结构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正确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认真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以技术改造为抓手,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快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落后产能死灰复燃。支持发展研发设计、技术咨询、现代物流、融资信贷等工业服务业,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

(三)坚持把推进改革作为改善发展环境的体制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有长期积累的制约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障碍。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解决工业发展中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提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能力。要把当前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创新企业融资模式,通过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规范的税费征收和监管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四)坚持把稳定出口作为促进工业增长的重要举措

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篇4

(2011年2月24日)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中央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工业经济运行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态势基本确立,经过五年的发展,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是工业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同比加快4.7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将从2005年的7.72万亿元增加到16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以上。工业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二是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新提高。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由2005年的26.6万户增加到45万户以上,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成本费用利润率从2005年的6.31%提高到的6.79%;按现价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10.86万元/人•年提高到22.1万元/人•年。三是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全国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落后产能分别为11170万吨、6860万吨、10380万吨、33000万吨。目前,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48.6%,前十家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重达到86%。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2010年,高耗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1%(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增幅比2009年回落8.2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比重比“十五”时期末下降5.8个百分点。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18.4%和15.5%,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37.51%提高到39.55%。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有40%的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装、家纺、家电、汽车等行业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2010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5.6%。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取得成功,国产新支线飞机实现首飞,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级乙烯成套装臵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制造。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取得积极进展。高档数控机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五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期间,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5%以上,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固 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70%以上,工业单位能耗的大幅度下降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是中小企业发展呈现新变化。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小企业营造了进一步有利发展的外部环境。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快1.8个百分点;1-11月,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944亿元,同比增长50.5%;上缴税金总额14708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8%和54.3%。

七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迈出新步伐。在八个城市开展“两化”融合试验区效果明显;积极落实“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方案,12个地区试点工作稳步推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显成效,生产装备数字化和过程控制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重点行业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进入应用集成阶段,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电话用户和网民数分别从2005年的7.4亿户、1.11亿户增加到11.5亿户、4.59亿户,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从136G增加到1499G;电子商务交易额从1.5万亿元增加到约4.5万亿元。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一)原材料行业运行基本平稳。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和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对原材料 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另一方面,针对年初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释放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等问题,国务院及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原材料行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生产实现平稳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冶金、有色、化工和建材行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分别增长13.4%、12.7%、15.8%和20%。

——钢铁行业生产适度增长。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从2005年的3.53亿吨增长到6.3亿吨,比上年增长9.3%,五年间累计增长78.5%,占全球比重从2005年的30.8%提高到45%。效益状况好转。1-11月,冶金行业实现利润2356亿元,同比增长63.1%(上年同期为下降40.8%)。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分别从2005年的741千克标煤和8吨新水降至619千克标煤和4.4吨新水。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条件、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有力推进了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成效显著。年产钢1000万吨的企业集团达到13家。鞍钢集团与攀钢集团进行重组合并;本钢集团合并北台钢铁,重组为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天冶、天钢、天管、天铁联合重组为天津渤海钢铁集团;首钢集团合并重组通化钢铁;河北钢铁集团以“渐进式股权融合”重组模式,与12家民营企业签署联合重组协议等。——有色金属生产保持平稳。201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53万吨,比上年增长17.3%,比2005年累计增长98.9%;电解铝、电解铜产量分别达到1565万吨和479万吨,同比增长19.9%和12.2%,比2005年累计分别增长111.2%和89%。科技进步成果显著。自主研发了选矿-拜耳法氧化铝生产技术,自主开发的大型预焙槽电解铝生产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一批铜镍铅锌冶炼技术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推进。2010年,铝锭综合交流电耗比上年降低192千瓦时/吨,氧化铝、铜冶炼、铅冶炼和电锌综合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3.7%、3.7%、4.4%和1.1%。生产规模结构优化。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累计淘汰落后电解铝产能80万吨,超额完成23%。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前10家铜冶炼企业、前10家电解铝企业产量占全国同行业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6%和64%。中国五矿集团与湖南有色集团战略重组后,又与郴州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铝公司与江西、青海,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与广西自治区和太钢集团,云南冶金集团与宝钢集团资源有限公司等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石化行业重点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全国原油产量达2.03亿吨,同比增长6.9%。成品油产量2.53亿吨,同比增长10%。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4.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合成氨、甲醇、电石和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的32%、28%、93% 和58%。化肥产量从2005年的488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6620万吨,自给率从不足80%转变为目前的整体自给有余。产业集聚发展趋势进一步明显。已基本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化工经济重心。继2009年专用化学品产值比重首度超过基础化工原料后,2010年专用化学品产值比重继续扩大,达25.5%,超过基础化工原料0.9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电石产能360万吨。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取得突破。2010年,全氟离子膜、甲醇制烯烃、多喷嘴对臵式水煤浆气化以及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取得突破,相继建成工业化示范装臵并试运行,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等国产化关键设备制造成功应用。

——建材行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加快,先进产能比重显著提高。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根据建材联合会统计,2010年,水泥产量18.8亿吨,比2009年增长14%,比2005年累计增长73.9%;平板玻璃从4亿重量箱增加到6.3亿重量箱,比2009年增长13.4%,比2005年累计增长57.9%。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3亿吨,超额完成32%;淘汰落后玻璃产能3340万重量箱,超额完成11%。南方水泥、中材水泥等经过兼并重组后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模经济效应增强。工艺技术及装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材行业日产4000吨及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能力占新型干法能力的比重为57%,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新型干法 工艺比例达到80%,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全面掌握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大型浮法玻璃等生产工艺技术,并具备了成套设备的生产制造能力,其中日产5000吨大型水泥生产成套设备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装备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效益状况好于整体工业,出口稳步回升。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1%,同比加快7.3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4%,比重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9.4%,比2008年增长9.8%。

——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就显著。“十一五”以来,机械工业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92%,高出总产值增速8个百分点。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投入应用,C919大型客机国产材料研制应用取得突破,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所需锻件、蒸汽发生器、核主泵开始具备自主制造能力等。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重型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大型快速数控自动冲压生产线成功运行,机床产值的数控化率由2005年的47.3%提高到2010年的50%以上,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率提高近7个百分点,数控机床自给率提高10多个百分点。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企业重组步伐加快。山东潍柴、工程机械、汽车三大集团重组,兵器集团 兼并保定天威,广汽并购湖南长丰,国机集团并购一拖,陕鼓并购上鼓等,都产生了很好效果。

——小排量乘用车购臵税优惠、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政策效果继续显现,汽车行业产销两旺。2010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万辆和1806万辆,同比均增长32.4%,产销再创新高,并刷新全球历史纪录。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共销售946万辆,同比增长31.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8.8%。节能汽车全面推广,2010年我国汽车产品燃料消耗量公示制度全面建立,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带动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全面推进,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从2009年的13个扩大到25个,6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已从单项技术和产品创新向集成创新和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发展。2005-2010年汽车出口从17.3万辆跃升到54.5万辆。

——船舶行业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大幅增长。201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其中出口占80.8%;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是上年新接订单量的2.9倍,其中出口船舶占75.8%;截至2010年末,手持船舶订单量19590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增长4.1%,其中出口订单占84.6%,目前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3.6%、54.8%和41.2%。“十一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 三大主流船型优化开发能力显著增强,部分产品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打破了国外在高端市场产品领域的垄断。

——支农惠农政策推动农机化水平提升。截至10月31日,中央财政155亿元农机购臵补贴已全部落实到位,共补贴各类农机具约525万台(套),受益农户近400万户。2010年,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77.7%;中、小型拖拉机产量分别增长4.6%和19.1%;农作物收获机械产量80.2万台,同比增长9.5%;场上作业机械产量增长31.3%。“十一五”期间农机装备水平取得长足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五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0年达到52%。

(三)消费品工业在国内市场消费旺盛和国际市场需求回升支撑下,生产保持平稳较快运行态势,效益状况明显改善,外贸出口持续回升。2010年,消费品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3%,同比加快4.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烟草、医药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6.7%、12.7%、11.9%和14.9%。淘汰落后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累计淘汰制革、造纸、化纤、酒精、味精、柠檬酸落后产能1591万标张、1699万吨、300万吨、154万吨、33万吨、10万吨。产业聚集发展趋势明显。逐步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生产、销售、配套完整体系,产业集群和轻工特色区域发展到200多个,是“十五”时期末的2倍。164家纺织产业集群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40%左右。污染物排放减少。轻工行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对造纸、制革、发酵、电池等排污较多的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排放降低快于产量增长,纺织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污水排放量持续下降。

——轻工行业主要产品实现较快增长。受国际市场需求回升支撑,轻工出口交货值再创新高;家电产销两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家电产品产销成倍数增长。2010年,重点监测的12种家用电器产品中,有5种产品增速超过20%,其中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电热水器产量分别为7546万台、6208万台和1892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6.9%、27.1%和28.8%。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7718万台,实现销售额17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出口交货值再创新高。2010年,轻工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出口交货值20973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12月轻工企业出口交货值达到2050亿,创2010年,月度最高。

——纺织行业产销增长平稳,主要产品生产增长较快。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化纤产量为3090万吨,首次突破3000万吨,同比增长15.6%,产量比2005年增加近一倍,化纤年产超过20万吨的企业达到35家,其产能合计占到2010年,化纤总产能的50%。纱、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9.4%;服装产量同比增长18.6%。内销市场对行业的支撑作用继续巩固。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长24.8%,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6.4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占全行业销售总产值的比重为81.5%,较上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出口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受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企业库存回补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出口企业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行业出口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水平。

——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生产化学药品原药222万吨,同比增长13.9%;中成药200万吨,增长21.6%;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医药企业增加了2倍;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超过340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医药保健品出口额年均增长24%,继续保持“十五”以来的较快增长速度。

(四)电子工业加快恢复。在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和外需市场逐步回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步入恢复性增长阶段,总体上呈现前高后稳态势。2010年,电子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9%,增速同比加快11.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7.7%;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从一季度的2.7%提高到4.4%,高出上年近1个百分点。受上年基数较低影响,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速由上年下降5.5%转为增长25.2%,比2008年同期增长18.2%。生产彩电1.18亿台,手机9.98亿部,微型计算机2.46亿台,均名列全球第一。软件产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增长31.3%。整机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液晶电视产量占彩电的75.5%,3D电视 成为市场热点。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微机的75.6%,平板电脑、台式一体机销售量增速超过30%。3G手机产量增长60%,智能手机比重超过20%。集成电路企业整合趋势明显。大唐入股中芯国际、华虹和宏立并购、浪潮收购奇梦达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3代移动通信TD-SCDMA得到大规模示范与推广应用,飞腾1000国产中央处理器成功应用于千万亿次计算机“天河一号”,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已经构建起配套的65纳米技术代创新体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5-45纳米介质刻蚀机,大角度离子注入机、45纳米清洗设备等已在生产线成功运行。

三、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一)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出口或面临长期压力。一是一些主要经济体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大量投放流动性,可能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波动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大。二是出口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各国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竞争力增强对我国出口产品形成了较大竞争压力。三是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严重,贸易摩擦范围逐步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蔓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2010年,中国共遭遇来自19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60余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70亿美元。

(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压力加大,企业生产成本节节攀高。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IMF编制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显示,2010年12月该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33.8%,其中工业原材料、食品饮料和能源分别上涨47.5%、35.3%和29.4%。近期,石油价格每桶在100美元的高位上震荡。2010年下半年以来棉花价格上涨了一倍,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铁矿石进口价格连续多年持续上涨,目前仍处于高位运行。二是企业成本压力不断累积。企业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增幅与工业品出厂价格增幅的“倒挂”,直接挤占了企业利润。2010年,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5.5%,工业品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同比上涨9.6%,高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4.1个百分点。过快上涨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会通过产业链向下游行业传导,并最终传导到消费环节,对居民消费价格稳定形成压力。自2010年10月份以来,CPI连续4个月超过4.4%,对通胀预期增强会抑制居民的消费意愿。三是我国正逐步进入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阶段,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劳动者要求提升工资动力增强,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对一些技术含量低、依靠廉价劳动力竞争的企业造成冲击,这些企业的运营难度更大。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发展环境仍有待优化。随着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再次调高,新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了流动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可能加剧。一些行业准入门槛过高,政策有待细化完善;部分已出台政策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部分优惠政策申报程序复杂,享受政策成本高。一些企业反映,税费负担依然较重,各种名目的收费项目依然过多。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一些机构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总体偏小,使用分散。

(四)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目前已超过50%,铜、铁矿石则达到60%以上;另一方面,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支撑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巨大。“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已基本实现,节能减排一些见效快、容易做的措施基本都实行了,2011年还要新增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种类(氨氮和氮氧化物)及重金属污染控制指标,节能减排难度和面临的压力都进一步加大。同时,今年还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地方投资热情高涨,要警惕因此引起的能源消耗刚性回升。中国工业节能减排仍面临严峻挑战。

四、2011年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和环境展望

从国际形势看,在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全球经济呈复苏态势,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全球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短期内全球经济仍将在曲折艰难中缓慢复苏。据IMF最新预测,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4%;其中,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产出增长6.5%,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将只有2.5%。世界银行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10年的3.9%放缓至3.3%。联合国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比2010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性进一步显现,2011年我国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一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不足,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美国、欧盟失业率仍维持在9-10%的高位,无就业、无创新复苏导致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缺少后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还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全球经济复苏难以实现根本好转。二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均衡,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发达国家经济、新兴经济体等由于经济目标差异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三是影响和干扰经济持续复苏的因素不断增加,加大了复苏的成本和难度。贸易保护、股市和汇率波动、美元贬值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从国内形势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2011年,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加快发展将形成拉动消费扩大的强大动力,中央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消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扩大消费从临时性激励政策转变到常态化政策,建立保障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在国内消费稳定增长的拉动下,轻工、纺织、家电、汽车等消费类产品的生产可望维持在一个较高增长水平。

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十二五”规划新项目的开始、水 利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强、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加上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细化和落实,民间投资领域逐步拓宽,都会对今年的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投资仍然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将是工业投资的重点,预计工业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出口将出现波动性增长。目前各国经济先后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扩张速度尽管存在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多样化、复杂化和常态化,我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多贸易壁垒,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重等问题,但是,2011年出口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1年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十分复杂,实现稳定增长的任务相当艰巨。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预计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1%左右,其中,原材料行业增长10.5%,装备制造业增长16%,消费品行业增长11%,电子行业增长13%,出口交货值增长10%左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9%左右,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五、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实现工业经济运行好字当头、快在 其中。为此,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果,落实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农机具购臵补贴和节能汽车推广等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支持扩大建材下乡试点,推动节能设备进企业。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适应城乡消费结构升级需求。鼓励引导绿色消费、安全消费。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和生产要素保障协调。做好各类工业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品价格基本稳定。

(二)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继续组织实施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发挥技术改造对工业投资结构的优化作用。制定发布重点产业技术政策和技术指南。完善工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深化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指导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制定分解落实2010年,目标任务。以规模经济显著的钢铁、石化、有色、建材、汽车、船舶等行业为重点,继续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的进展。加强对重大企业兼并重组交易的管理。制订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促进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指导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支持核心电子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 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装备等核心技术研发,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信息技术服务、云计算等重要标准制订。完善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和产品准入标准。加大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力度。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务,培育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管理咨询等。

(四)着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出台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研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定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落实我部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协议。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营业税减免政策,多措并举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鼓励引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推动建立企业减负长效机制。

(五)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定和落实推进两化融合的若干意见。加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建设一批产业服务示范中心和培训基地,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继续推广行业典型经验,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组织实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关键元器件等核心基础产业跃升计划,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提升软件业,支持互联网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研发与产业化。积极发展应用电子产业。加快3G和光纤宽带网络发展,加快TD-LTE研发和产业化,统筹部署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通信业创新转型。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组织好试点工作,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业务推广和网络建设改造。强化互联互通和资费服务监管,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规范企业建设行为。

(六)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完善军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鼓励引导民口企业有序参与军工建设,营造适度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发布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信息共享目录,促进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培育一批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发展核能、航空、船舶、电子信息等军民结合型产业,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推进探月工程二期后续任务,开展探月三期工程科研攻关,全面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

(七)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行业管理,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适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要求,加大互联网行业基础管理力度,规范引导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抓好重大活动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臵。继续做好互联网和手机淫秽色情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党政机关网站专项整治,深化政府信息安全检查,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运行报告 篇5

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为原材料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资源环境压力有所增大,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逐渐回落。2012年是我国结构调整的深化之年,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的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难以出现明显转好,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将呈现平稳回落态势。

一、原材料工业运行特点

1.工业生产增速回落

2011年以来,在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信贷紧缩和房地产调控等政策以上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平稳放缓,国内需求逐渐回落,带动原材料工业生产增速出现减缓。其中,钢铁工业受宏观调控和汽车市场降温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9.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有色工业生产呈逐步加快态势,工业增加值从一季度的10.2%逐步上升到13.6%;化学工业受益于产品价格的上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增幅比上年仅放缓0.8个百分点;建材工业增加值因保障房建设及水利建设投资增加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全年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增幅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是整个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预计2011年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左右。

部分产品产量增速有所回落。其中,2011年你,粗钢产量累计达到6.83亿吨,增长8.89%,增幅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钢材累计产量达到8.81亿吨,增长12.3%,增幅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424.3万吨,同比增长10.6%,增幅回落6.7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完成44773.4万吨,同比增长4.9%,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纯碱、烧碱、化肥、农药、PVC、化纤产量同比增速均达到10%以上,乙烯产量同比增长7.45%。除乙烯和化纤增速相比上年减缓以外,其它主要产品增速均有所加快;水泥产量206317万吨,同比增长16.1%,增速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73789万重箱,增长15.8%,增速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

2.企业利润增速回落

从利润情况看,主要原材料行业都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2011年1-11月累计,原材料工业共实现利润总额91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建材工业利润增长最为突出,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有色、化工、钢铁工业利润分别增长53.1%、35%、15.4%,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97.8%。随着产品生产及市场价格的逐渐回落,原材料各行业经济效益也呈现高位放缓态势。

表1:2011年以来主要原材料行业利润总额(单位:亿元,%)

3.产品价格高位回落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低、国内需求明显回落的影响,2011年,原材料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呈现高位回落态势。12月份,石油、化学、钢铁、有色、建材业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分别增长9.8%、0.6%、-1.6%、-0.3%、0.5%。

图1:原材料工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4.进出口增速回落

2011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我国钢原材料出口增速回落,而国际市场价格过高又限制了原材料进口需求的提高。如,全年钢材累计出口4888万吨,同比增长14.9%,增幅比上年回落58个百分点;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1061万吨,同比下降34.4%,平板玻璃出口量18729万吨,增长7.6%,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出口金额11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1%,相比上年减缓10.1个百分点。又如,全年进口原油25378万吨,同比增长6.0%,增幅回落11个百分点;进口成品油4060万吨,同比增长10.1%,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有色金属进口562.3亿美元,增长13.9%,增幅比上年回落16.5个百分点,其中,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407万吨,增幅回落5.1%;未锻造的铝及铝材进口91万吨,同比减少4.7%;氧化铝进口188万吨,同比减少56.4%。

二、原材料工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我国原材料工业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受原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上升、人工成本提高的影响,原材料工业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1)生产成本大幅攀升

2011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1%,两者之差达到3.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上涨12.1%,燃料动力类价格同比上涨10.8%,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上涨9.4%,化工原料类价格同比上涨10.4%。由于下游需求特别是出口需求增长有限,这部分成本上涨因素很难通过涨价来消化,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另外,我国劳动力报酬进入上涨阶段,而且具有一定刚性。2010年全国有30个省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到23%,2011年又有一半省份再次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职工工资普遍上涨,消化成本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加困难。这说明,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我国的传统制造业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已基本走到尽头。

(2)行业效益明显分化

在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由于各行业转嫁通胀的能力不同,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出现显著分化。利润分布主要向上游资源行业集中,下游行业利润则出现明显下滑。2011年1-1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35.4%,而石油加工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97.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9.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5%,而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3.1%。

(3)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近年来,重化工业中重复投资所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影响我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许多产能过剩行业中还伴随着相当数量的落后产能。目前,炼钢、炼铁、电解铝、焦炭、水泥、化纤等行业均存在产能过剩问题。2011年涉及淘汰落后产能的18个工业行业中有10个行业目标任务比去年有较大增加,在人员安置、债务处置、兼顾地方利益等方面面临难度和压力加大。按照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国仍需淘汰7000万吨炼铁、2.5亿吨以上水泥、600万吨铁合金、4000万吨焦炭的落后生产能力,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工业的稳定,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4)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明显下降

由于经济下滑,企业销售不畅,工业产成品库存持续积压。2011年11月,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2.8%,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明显下降。从央行公布的5000户工业企业景气扩散指数来看,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显著下滑,PMI产成品库存指数也连续数月上升。这表明,目前工业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当前的市场容量。在总需求已经开始回落的背景下,工业去库存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长得多,产成品库存水平可能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5)原材料工业大而不强

一是落后产能仍占相当比例,能耗高,污染严重仍是突出问题。如水泥行业仍有近2.5亿吨落后产能,平板玻璃落后产能约6000万重箱,落后炼铁、炼钢产能各4500万吨。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如部分地区煤化工、化肥、甲醇企业远离原料产地,又不靠近消费市场,原料、产品的长距离运输造成了巨大浪费。三是产品品种和质量亟待升级。精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滞后,量大面广的产品稳定性差。四是产业集中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电解铝、铅锌冶炼,平均规模不到国外同类企业的50%。五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2012年原材料工业发展趋势

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经济环境趋于恶化。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暗淡,且应对措施乏力、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按照联合国的最新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10的4%和2011的2.8%下滑至2.6%以下。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加上国内劳动力、资源等成本增加、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将影响我国原材料产品出口。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我国钢铁、化工、石化等产业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位居前列,预计2012年除传统的钢铁、化工、石化等产业外,稀土行业也将成为贸易摩擦的高发区。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2012年,世界经济将整体放缓,需求增速回落将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持续的下行压力;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蔓延和恶化,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将加剧,甚至可能因一些风险事件引发暴跌。但如果近期美国经济出现下行风险,美联储将可能再次实施量化宽松,大宗商品价格则有望止跌反弹,迎来新一轮上涨过程。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下行,将缓解我国原材料工业所需原料,如煤炭、成品油、矿石等资源能源价格的上涨压力。

从国内环境来看,国民经济将继续小幅回落。2012年,国内需求面临下行压力,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仍存,民间借贷、投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我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总水平、调整经济结构,激发自主增长活力。预计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落。2011年投资能保持较快增长,得益于分别占投资总额35%和25%左右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2012年,出口下降、产能过剩抑制制造业投资增长,制造业投资预计增长20%左右,低于上年10个百分点左右;房地产限购政策尚不会放松,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待售面积处于较高水平,意味着商品房投资将会明显放慢,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比2011年减少300万套,也影响住房投资,2012年房地产投资增长不会超过20%;2011年,由于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核电站建设暂停、高铁建设大检查等原因,占投资总额25%左右的电力、交通、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前期投资不足导致我国电力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预计2012年基础设施投资有望从2011年增长6%左右升至18%左右。总的看,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及投资速度的回落将对原材料工业的影响较大。预计2012年,原材料工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受宏观经济增长趋缓、国际市场需求下滑、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素影响,增速将有所回落,全年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左右。其中,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各行业增长势头均将放缓。而受通胀、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将维持2011年宽幅震荡的态势,但振幅可能缩小。

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运行报告 篇6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加油站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1.1 加油站行业概述 1.1.1 加油站的定义 1.1.2 加油站的构成 1.1.3 加油站的社会意义 1.2 加油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 加油站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1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现状 1)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欧洲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日本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国际宏观经济预测 1.3.2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国内宏观经济现状 1)国内GDP增长分析 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国内宏观经济预测 1.4 加油站消费环境分析 1.4.1 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1)机动车保有量分析(2)机动车保有量车型结构分析 1.4.2 机动车细分市场分析

(1)汽车市场分析 1)汽车产量分析 2)汽车销量分析 3)汽车产销结构分析 4)汽车产销品牌竞争 5)汽车保有量分析 6)汽车保有量预测 7)汽车耗油量预测

(2)摩托车市场分析 1)摩托车产量分析 2)摩托车销量分析 3)摩托车保有量现状 4)摩托车保有量预测 5)摩托车耗油量预测

(3)拖拉机市场分析 1)拖拉机产量分析 2)拖拉机销量分析 3)拖拉机品牌竞争 4)拖拉机保有量现状 5)拖拉机保有量预测 6)拖拉机耗油量预测

(4)其他机动车市场分析 1)专用车市场现状 2)专用车市场发展前景

第2章:中国成品油流通市场分析 2.1 成品油零售市场分析 2.1.1 汽油市场分析

(1)汽油产量分析

(2)汽油销量分析

(3)汽油进出口分析

(4)汽油价格走势分析

(5)汽油细分产品市场分析

(6)汽油市场前景分析 2.1.2 柴油市场分析

(1)柴油产量分析

(2)柴油销量分析

(3)柴油进出口分析

(4)柴油价格走势分析

(5)柴油细分产品市场分析

(6)柴油市场前景分析 2.2 成品油仓储市场分析 2.2.1 成品油库存分析(1)汽油库存分析

(2)柴油库存分析

(3)煤油库存分析 2.2.2 成品油油库布局分析

(1)油库布局现状

(2)油库容量预测

(3)油库建设动向 2.3 成品油批发市场分析 2.3.1 成品油批发市场格局分析

(1)成品油批发经营权分析

(2)成品油批发市场格局分析 2.3.2 成品油批发市场价格分析

(1)成品油批发定价机制分析

(2)成品油批发价格走势分析

第3章:国外加油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1 国外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3.1.1 国外加油站行业发展概况

(1)国外加油站发展特点

(2)国外加油站呈现减少趋势 3.1.2 国外加油站行业发展特点

(1)加油站数量呈减少趋势

(2)自有他营为加油站的主流经营模式(3)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

(4)加油站多功能化

(5)油品销售业务与非油品销售业务并重

(6)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

(7)重视品牌形象和品牌管理 3.2 主要国家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3.2.1 美国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1)美国加油站数量规模

(2)美国加油站种类分析

(3)美国加油站布局分析 1)加油站的布局 2)加油站的外观 3)标志牌和价格牌 4)加油站的建筑

(4)美国加油站技术应用分析

1)自助式加油机应用普遍,付款方式以信 用卡支 付为主 2)加油站大多没有独立的卸油区

3)加油站大多数环节通过电子设备监控或自动完成 4)用技术手段确保HSH(5)美国加油站行业竞争分析

(6)美国加油站便利店经营分析

(7)美国加油站管理特征分析 3.2.2 英国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1)英国加油站数量规模

(2)英国加油站种类分析

(3)英国加油站经营管理分析

(4)英国加油站营销策略分析

(5)英国加油站管理特征分析 3.2.3 德国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1)德国加油站数量规模

(2)德国加油站经营形式分析 1)自有自营型 2)自有他营型 3)特许经营型 4)代理经营型 5)他有自营型

(3)德国加油站经营特点分析

(4)德国加油站便利店经营分析 1)经营方式 2)经营特色 3)外部环境

(5)德国加油站管理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1)加油站须在数量和质量找好平衡点 2)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 3)实现经营方式多样化

4)强强联合,实现整体和规模优势 3.2.4 日本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1)日本加油站数量规模

(2)日本加油站行业竞争分析 1)严格的市场监管制度 2)抢占高利润市场 3)服务向多元化发展 4)注重销售人员能力提升

(3)日本加油站非油品销售分析 1)日本的国情与美国存在很大的差异 2)遍布全国的加油站TBA销售服务

(4)日本加油站管理特征分析 1)灵活的用工制度

2)时时处处为顾客考虑的企业文化 3)将免费服务与销售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4)认真细致蔚然成风 5)不断总结好经验

3.3 国外加油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3.1 规模大型化+网络布局合理化

(1)加油站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规律

(2)动力来源于经营主体间的激烈竞争 3.3.2 服务综合化+品牌多元化

(1)服务综合化是提升加油站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必然选择

(2)品牌多元化是推进加油站服务综合化的重要途径 3.3.3 设备自动化+服务自助化

(1)外部动力——满足顾客对便利性与快捷性的追求

(2)内在动力——企业对高效率与低成本的追求 3.3.4 更健康+更安全+更环保

(1)以法规形式确保加油站的安全和环保

(2)优化加油站设计,推广应用环保型设备,全面提升加油站建设标准

(3)提高油品技术参数,发展油品添加剂,实现高清洁油品的品牌销售

第4章:中国加油站行业经营模式及策略分析 4.1 中国加油站行业发展现状 4.1.1 中国加油站规模分析 4.1.2 中国加油站经营现状分析 4.1.3 中国加油站经营存在的问题

(1)经营规模小

(2)管理水平低

(3)零售业态落后

4.1.4 中国加油站行业竞争分析 4.2 中国加油站建设布局分析 4.2.1 中国加油站布局现状 4.2.2 加油站布局存在的问题

(1)加油站布局结构不合理

(2)缺乏行业统一规划和管理 4.2.3 影响加油站布局的因素

(1)城市规划协调因素

(2)环保监督因素

(3)与区域空间的协调因素 4.2.4 加油站合理布局的原则

(1)合理确定加油站的数量

(2)正确选择加油站的地址 1)市场需求及周边

2)与人 流聚散点和重要设施安全距离要求 3)环境保护要求

4)与道路交叉口的距离要求 5)出入口的行车视距要求 4.2.5 加油站合理布局的策略

(1)优化加油站数量 1)根据燃油日需求量推算 2)按照规范计算 3)采用调查法核算(2)优化地理位置 1)规划重点路段

2)对网点进行优化提高网络的整体功能

3)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加油站的经营网络,发挥整体布局功能 4.3 中国加油站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4.3.1 加油站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1)加油站连锁经营模式简介

(2)加油站发展连锁经营模式条件 1)直营连锁经营模式 2)特许连锁经营模式

(3)加油站建立连锁经营模式策略 4.3.2 加油站特许经营分析

(1)加油站特许经营的特点

(2)加油站特许经营的作用

(3)加油站特许经营发展现状

(4)加油站特许经营存在的问题

(5)加油站特许经营发展策略 4.4 中国加油站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4.4.1 加油站行业营销现状分析

(1)营销策略单一

(2)非油品业务滞后

(3)服务欠缺热情 4.4.2 发达国家加油站营销策略分析(1)美国加油站营销策略分析(2)德国加油站营销策略分析 1)统筹规划,科学选址 2)立站之本,安全为先 3)多种经营,广开财源

(3)韩国加油站营销策略分析

4.4.3 外资企业在华加油站营销策略分析

(1)英国BP公司在华营销策略分析

1)选址卡位——并不是只有车流量大才叫位置优越 2)便利店布网——移植成品油物流经验 3)出色的HSE管理

(2)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在华营销策略分析 1)经营模式多种化 2)经营商品多元化 3)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3)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在华营销策略分析 1)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和出色的营销组合 2)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3)完备的服务设施和规范的服务 4)高素质的人员结构

4.4.4 加油站营销策略发展趋势分析(1)适度的多种经营是加油站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2)加油站规模将两极分化

(3)加油站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4)加油站将实现网络化管理和远程集中管理

第5章:中国主要地区加油站发展分析 5.1 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1.1 北京市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1.2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1.3 北京市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北京市加油站数量规模

(2)北京市加油站布局分析

(3)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趋势 5.1.4 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1)加油站数量分布不均衡

(2)加油站建设速度缓慢

(3)加油站占地面积较大

(4)加油站建设标准及相关法规仍需完善 5.1.5 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5.1.6 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4)加油站需求预测

5.2 天津市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2.1 天津市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2.2 天津市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2.3 天津市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天津市加油站数量规模

(2)天津市加油站布局分析

(3)天津市加油站行业经营分析 5.2.4 天津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5.2.5 天津市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3 上海市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3.1 上海市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3.2 上海市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3.3 上海市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上海市加油站数量规模

(2)上海市加油站布局分析 5.3.4 上海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5.3.5 上海市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4 重庆市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4.1 重庆市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4.2 重庆市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4.3 重庆市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重庆市加油站数量规模

(2)重庆市加油站布局分析

(3)重庆市加油站行业发展情况 5.4.4 重庆市加油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1)部份加油站存在安全隐患

(2)存在少量违规建设加油站

(3)部份加油站(点)手续不全,建设不规范 5.4.5 重庆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1)总体目标

(2)布局原则

5.4.6 重庆市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4)加油站需求预测

5.5 广东省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5.1 广东省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5.2 广东省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5.3 广东省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广东省加油站数量规模

(2)广东省加油站布局分析 5.5.4 广东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6 江苏省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6.1 江苏省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6.2 江苏省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6.3 江苏省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江苏省加油站数量规模

(2)江苏省加油站布局分析

(3)江苏省加油站行业发展情况 5.6.4 江苏省加油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5.6.5 江苏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7 浙江省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7.1 浙江省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7.2 浙江省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7.3 浙江省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浙江省加油站数量规模

(2)浙江省加油站布局分析

(3)浙江省加油站行业发展情况 5.7.4 浙江省加油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5.7.5 浙江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1)规划总目标

(2)加油站布局原则和设置标准 5.7.6 浙江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8 山东省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8.1 山东省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8.2 山东省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8.3 山东省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山东省加油站数量规模

(2)山东省加油站布局分析

(3)山东省加油站行业经营分析 5.8.4 山东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1)规划目标

(2)加油站布局及规划要求 5.8.5 山东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9 河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9.1 河北省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9.2 河北省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9.3 河北省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河北省加油站数量规模

(2)河北省加油站布局分析

(3)河北省加油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5.9.4 河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10 川省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10.1 川省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10.2 川省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10.3 川省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四川省加油站数量规模分析

(2)四川省加油站行业布局分析 5.10.4 川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11 贵州省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11.1 贵州省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11.2 贵州省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11.3 贵州省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贵州省加油站数量规模分析

(2)贵州省加油站行业布局分析

(3)贵州省加油站行业经营分析

(4)贵州省加油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5.11.4 贵州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12 内蒙古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12.1 内蒙古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12.2 内蒙古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12.3 内蒙古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内蒙古加油站数量规模分析

(2)内蒙古加油站行业布局分析

(3)内蒙古加油站行业经营分析

(4)内蒙古加油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5.12.4 内蒙古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13 广西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13.1 广西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13.2 广西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13.3 广西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广西加油站数量规模(2)广西加油站布局分析

(3)广西省加油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5.13.4 广西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14 湖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14.1 湖南省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14.2 湖南省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14.3 湖南省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湖南省加油站数量规模

(2)湖南省加油站布局分析

(3)湖南省加油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5.14.4 湖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5.14.5 湖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5.15 湖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15.1 湖北省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15.2 湖北省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15.3 湖北省加油站现状分析

(1)湖北省加油站数量规模

(2)湖北省加油站布局分析

(3)湖北省加油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5.15.4 湖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5.15.5 湖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成品油需求预测

(3)加油站需求预测

5.16 黑龙江省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16.1 黑龙江省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16.2 黑龙江省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16.3 黑龙江省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

(1)黑龙江省加油站数量规模

(2)黑龙江省加油站布局分析

(3)黑龙江省加油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5.16.4 黑龙江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5.17 河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分析 5.17.1 河南省道路建设现状分析 5.17.2 河南省机动车保有量分析 5.17.3 河南省加油站行业现状分析(1)河南省加油站数量规模

(2)河南省加油站布局分析 5.17.4 河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1)新建城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加油站

(2)公路沿线加油站

(3)乡镇(农村)加油站

(4)加油站的搬迁

(5)整体规划加油站非油品业务 5.17.5 河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预测

(1)道路建设规划

(2)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3)成品油需求预测

(4)加油站需求预测

第6章:中国不同性质加油站经营企业分析 6.1 国有加油站经营企业分析 6.1.1 国有加油站发展概况 6.1.2 国有加油站数量规模 6.1.3 国有加油站主要经营企业分析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5)深圳市广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6)中国石化山东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7)中国航油集团石油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8)中化石油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0)中国石油西南销售分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销售分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2)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分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石油分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6.2 民营加油站经营企业分析 6.2.1 民营加油站发展情况 6.2.2 民营加油站数量规模 6.2.3 民营加油站存在的问题 6.2.4 民营加油站发展策略分析 6.2.5 民营加油站重点经营企业分析(1)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南京蓝燕石化储运实业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3)冠盛集团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深圳市庆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5)山西振东集团经营情况分析

(6)厦门海澳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7)港丰集团经营情况分析

(8)中球冠集团经营情况分析

(9)南通川东石油公司经营分析

(10)东莞市辉明石化产品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6.3 外资加油站经营企业分析 6.3.1 外资加油站发展情况 6.3.2 外资加油站数量规模 6.3.3 外资加油站主要经营企业分析

(1)英国BP公司分析

(2)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分析

(3)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分析

(4)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分析

第7章: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分析 7.1 加油站非油品业务概述 7.1.1 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的定义 7.1.2 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的意义 7.2 国外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分析 7.2.1 国外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历程 7.2.2 国外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盈利水平分析 7.2.3 主要国家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分析

(1)美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分析 1)第一阶段(20世纪50-70年代)2)第二阶段(20世纪70-90年代)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2)日本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分析 1)第一阶段(20世纪60-90年代)2)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3)英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分析 1)第一阶段(20世纪70-80年代)2)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21世纪)3)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

(4)德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分析

(5)法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分析

(6)意大利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分析 7.2.4 国外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

(2)决策冲突

7.2.5 国外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趋势分析(1)网络化连锁经营

(2)提供多种能源补给方案

(3)服务更加人性化

7.2.6 国外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对我国的启示

(1)注重品牌塑造

(2)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3)科学管理

7.3 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分析 7.3.1 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概况

(1)中国石化集团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概况

(2)中国石油集团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概况 7.3.2 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销售收入分析 7.3.3 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盈利水平分析 7.3.4 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难点 7.3.5 中国加油站发展非油品业务的必要性 7.3.6 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存在的问题

(1)加油站布局不合理,客户进店率偏低

(2)商品管理不到位,物流体系未建立

(3)对非油品业务认识不够,经营意识较差

(4)管理基础薄弱,运营水平较低

(5)激励机制未建立,员工积极性较低

(6)市场环境不成熟,消费习惯有待培养 7.3.7 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

(1)建立非油品运营和管理体系

(2)准确定位、合理定价

(3)因地制宜,开展特色营销(4)完善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建立配送物流体系,保障商品供应 7.3.8 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7.3.9 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市场前景预测 7.4 加油站便利店发展分析 7.4.1 国外站便利店发展现状分析 7.4.2 中国加油站便利店发展分析

(1)中国加油站便利店发展现状分析

(2)中国加油站便利店典型企业分析

(3)中国加油站便利店发展缓慢的原因 1)现存的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的局限 2)收入水平较低的影响 3)生活消费习惯不同

4)加油站管理体制造成“入店率”低 5)司机群体结构的影响

6)便利店规模小,商品种类不合理

(4)中国加油站便利店发展策略分析

(5)中国加油站便利店发展前景分析 第8章:中国加油站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8.1 中国加油站行业投资特性 8.1.1 加油站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8.1.2 加油站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8.1.3 加油站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1)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2)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8.2 中国加油站行业投资风险 8.2.1 加油站行业政策风险 8.2.2 加油站行业安全风险 8.2.3 加油站行业竞争风险 8.2.4 加油站行业关联行业风险 8.2.5 加油站行业其他风险

(1)货款结算过程中的应收账款风险

(2)资金停留期间被攻 击的风险

(3)内部管理风险

8.3 中国加油站行业投资机会 8.3.1 中国公路建设规划分析

(1)高速公路建设规划

(2)等级公路建设规划

(3)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8.3.2 中国加油站市场需求预测(1)高速公路加油站需求预测

(2)等级公路加油站需求预测

(3)农村公路加油站需求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1:加油站组成图

图表2:加油机类型及优缺点分析

图表3:固定式加油机和悬挂式加油机示意图

图表4:加油机四大总成及作用

图表5:加油站机器设备种类

图表6:加油站行业主要政策汇总

图表7:2008年以来美国实际GDP环比折年率(单位:%)

图表8:2001年以来欧元区17国GDP季调折年率(单位:%)

图表9:2007年以来度日本GDP环比变化情况(单位:%)

图表10:2016-202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及预测(单位:%)

图表11:2005年以来中国GDP年增长率走势图(单位:%)

图表12:2007年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同比增速(单位:万亿元,%)

图表13:2007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

图表14:2008年以来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变化(单位:亿辆,%)

图表15: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结构图(单位:%)图表16:2008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量及增长率统计(单位:万辆,%)

图表17:2008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及增长率统计(单位:万辆,%)

图表18:2007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量产品结构图(单位:%)

图表19:2007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产品结构图(单位:%)

图表20: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销量排名前十企业(单位:万辆,%)

图表21:2007年以来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变化(单位:万辆,%)

图表22:2016-202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规模预测图(单位:亿辆)

图表23:2016-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耗油量预测(单位:万辆,万吨)

图表24:2013年以来中国摩托车月度产量(单位:万辆,%)

图表25:2013年以来中国摩托车月度销量(单位:万辆,%)

图表26:2016-2021年中国摩托车保有量及增速预测(单位:亿辆,%)

图表27:2016-2021年中国250cc摩托车耗油量预测(单位:亿升)

图表28:2008年以来我国拖拉机产量及增长(单位:万台,%)

图表29:中国拖拉机十强品牌

图表30:2010年以来中国小型、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单位:万台)

图表31:2016-2021年中国拖拉机保有量及增速预测(单位:万台,%)

图表32:2008年以来我国汽油产量及同比增长(单位:万吨,%)

图表33:2008年以来我国汽油销量及增长(单位:万吨,%)

图表34:2009年以来我国汽油进口量及增长(单位:万吨,%)

图表35:2009年以来我国汽油进口金额及增长(单位:万美元,%)

图表36:2008年以来我国汽油出口量及增长(单位:万吨,%)

图表37:2008年以来我国汽油出口金额及增长(单位:万美元,%)

图表38:我国汽油价格走势(单位:美元/桶)

图表39:2008年以来我国柴油产量及同比增长(单位:万吨,%)

图表40:2008年以来我国柴油销量及同比增长(单位:万吨,%)

图表41:2009年以来我国柴油进口量及增长(单位:万吨,%)

图表42:2009年以来我国柴油进口金额及增长(单位:万美元,%)

图表43:2009年以来我国柴油出口量及增长(单位:万吨,%)

图表44:2009年以来我国柴油出口金额及增长(单位:万美元,%)

图表45:我国柴油价格走势(单位:美元/桶)

图表46:汽油库存季度变化趋势分析图(单位:万吨,%)图表47:汽油每周库存数量(单位:千桶)

图表48:柴油库存季度变化趋势分析图(单位:万吨,%)

图表49:煤油库存季度变化趋势分析图(单位:万吨,%)

图表50:中国石油主要成品油油库分布图

图表51:中国石油主要成品油油库分布图

图表52:中国航油主要成品油油库分布图

图表53:台湾地区主要成品油油库分布图

图表54:其他主要成品油油库分布图

图表55:2016-2021年我国成品油库库容情况及预测(单位:万立方米,%)

图表56:我国93#汽油及0#柴油批发价格走势(单位:元/吨)

图表57:美国加油站经营方式

图表58:2000年以来我国加油站数量变化趋势(单位:座)

图表59:加油量评价模型

图表60:集合覆盖模型

图表61:2009年以来中石化特许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62:2007年以来北京市公路里程情况(单位:公里,%)

图表63:2007年以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单位:万辆)

图表64:北京市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65:北京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布局原则

图表66:2016-2021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预测(单位:万辆)

图表67:2007年以来天津市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图表68:2005年以来天津市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69:天津市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70:2007年以来上海市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71:上海加油站分类民用车辆拥有量比重(单位:%)

图表72:2005年以来上海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73:上海市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74:2007年以来重庆市市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75:2005年以来重庆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76:重庆市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77:2007年以来广东省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78:2005年以来广东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79:广东省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80:2007年以来江苏省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81:2005年以来江苏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82:江苏省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83:2007年以来浙江省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84:2005年以来浙江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图表85:浙江省各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86:2007年以来山东省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87:2005年以来山东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88:山东省各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89:山东省加油站新增数量及分布规划(单位:个)

图表90:2007年以来河北省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91:2005年以来河北省私人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92:河北省各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93:2007年以来四川省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94:2005年以来四川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95:四川省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96:2007年以来贵州省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97:2005年以来贵州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98:贵州省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99:2007年以来内蒙古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100:内蒙古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增长情况(单位:万辆,%)

图表101:内蒙古各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102:2007年以来广西自治区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103:2005年以来广西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104:广西省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105:2007年以来湖南省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106:2005年以来湖南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107:湖南省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108:2007年以来湖北省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109:2005年以来湖北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110:湖北省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111:2007年以来黑龙江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112:2005年以来黑龙江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113:黑龙江省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数量(单位:座)

图表114:2007年以来河南省公路里程情况(单位:万公里,%)

图表115:2005年以来河南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表116:河南省不同性质企业加油站的数量(单位:座)

图表117: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1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图表119:2011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120:2012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单位:百万元,%)

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报告 篇7

去年11月份,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向好态势,钢铁生产环比减少,钢材库存下降,铁矿石、焦煤等原燃材料价格小幅上涨,钢材价格出现回升态势;国际市场受季节性消费减少及库存升高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继续回落。

1. 工业销售值增长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11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924亿元,环比增长2.23%;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连续9个月位于50%以上;全国用电量同比增长27.63%;全国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环比分别增长10.61%和9.08%;去年前11个月,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1%,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3%,比2008年底提高了3.5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巩固,主要用钢行业快速增长,有力拉动了钢铁需求,缓解了钢材市场的供求矛盾。从钢铁工业销售值看,2009年1~11月累计,钢铁行业共实现工业销售值36875亿元,同比下降6.88%, 降幅进一步缩小。

2. 企业总体效益情况

虽然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以及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钢铁行业的效果有所改善,但仍未能扭转利润持续下降的发展格局。2009年1~11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总额811亿元,同比下降42.58%。

与此同时,由于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亏损额有所上升。2009年1~11月累计,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66.5亿元,同比增长25.7%。

二、行业内主要产品市场供求分析

1. 各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11月份全国生产粗钢4726.23万吨,日产粗钢157.54万吨,环比下降5.63%,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生铁产量为4481.14万吨,环比下降6.03%,钢材产量为6295.21万吨(含重复材),环比上升4.16%。钢铁生产增速下降,国内市场资源供应量减少,从而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

由于需求继续保持增长,全国库存在连续上升4个月后,本月出现小幅下降。截止去年11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五种钢材全国库存量合计为1197万吨,环比下降0.50%。其中:线材库存环比下降了7.10%,冷板、中板库存分别下降4.25%和2.04%。螺纹钢小幅上升了1.49%;热卷库存上升1.21%,但升幅较上月大幅减小了16.86个百分点。

3. 各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增长。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为国际市场钢价上涨提供了成本支撑。世界钢协预计,2010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增长将增长9.2%,达到12.06亿吨,欧洲27国、日本及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钢铁表观消费量将出现反弹,分别比2009年增长12.4%、15.8%和18.8%。去年11月份,我国净出口钢材156万吨,净进口钢坯28万吨,折合粗钢净出口138万吨,比上月增加40万吨,连续四个月粗钢净出口环比增长。钢材出口形势的好转,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

三、各主要产品价格走势

去年11月末,CSPI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4.38点,比上月末上升了3.36点,升幅3.33%。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2.08点,升幅2.03%,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正增长。

1、长、板材价格均由降转升,板材升幅更为明显

去年11月末,CSPI长材价格指数为107.09点,环比上升2.86点,升幅2.74%;CSPI板材价格指数为105.83点,环比上升4.20点,升幅4.13%,升幅比长材高1.39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长材指数下降0.53点,降幅0.49%;板材指数则上升5.42点,升幅5.40%。

2、大部分钢材品种价格都呈现小幅回升态势

去年11月份,八个主要钢材品种除热轧无缝管外,其他品种价格均呈现回升态势。其中:热轧卷板、中厚板、冷轧薄板及镀锌板由于前期价格下滑速度较快,本月出现恢复性上涨,价格反弹幅度较大,环比升幅分别达到了5.36%、4.75%、4.57%和3.97%;线材(普线)、螺纹钢价格涨幅相对较小,环比分别上升了3.87%和3.58%;热轧薄板小幅上升了1.10%;热轧无缝管虽继续下跌,但跌幅也明显收窄,环比下跌0.19%,跌幅较上月减小1.50个百分点。

3.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继续回落

全球经济虽然处于恢复阶段,但由于影响经济回升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钢铁需求增长出现波动。随着美国、欧、日、韩等主要产钢国粗钢产能进一步恢复,对国际市场供需平衡增加了压力,钢材价格继上月小幅下降后,本月继续下降且降幅有所扩大。去年1 1月末,C R 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回落至148.9点,环比下降5.9点,降幅3.8%。长、板材价格继续回落。去年11月末,CRU国际长材价格指数为164.9点,环比下降5.6点,降幅3.3%;板材价格指数为140.9点,环比下降6.2点,降幅4.2%。长材、板材价格降幅分别较上月扩大了0.3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

北美市场价格由升转降。去年11月末,北美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为141.9点,环比下降10.2点,降幅6.7%。美国制造业保持增长,但受季节性消费减少、粗钢产量持续增长和进口钢材数量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出现萎缩,钢材库存升高,钢材价格明显下降。去年11月份,美国工业产值增长0.8%,其中制造业增长1.1%,工业设备利用率达71.3%,环比增加0.7个百分点。但汽车新车销量、新屋开工数环比均出现下降。受上述因素影响,去年11月份美国市场长材、板材价格均环比回落,板材降幅明显大于长材。

欧洲市场价格也大幅回落。去年11月末,欧洲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为135.8点,环比下降7.8点,降幅5.4%。去年1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为51.2%,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但新订单指数下降到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德国、英国和法国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2.4%、51.8%和54.4%,呈继续扩张态势。但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以及爱尔兰等受债务危机困扰,制造业再度萎缩,钢铁需求也随之下降。欧洲粗钢产量继续增长,钢铁生产恢复较快给后期市场供求关系带来较大压力,再加上废钢价格下降以及进口钢材的价格竞争,使欧洲市场钢材价格大幅下降。

亚洲市场价格降幅明显收窄。去年11月末,亚洲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为160.2点,环比下降2.4点,降幅1.5%,比上月6.7%的降幅减小5.2个百分点。去年11月份,日本制造业PMI指数为52.3%,新车销量同比增长36%,为连续第四个月增长;机床订单环比增长0.8%。韩国制造业PMI指数升至52.61%,连续9个月扩张,工业用电量同比增加12.0%。其中:钢铁、机械装备行业用电量增幅分别达26.0%和16.3%。虽需求有所增长,但快速增长的粗钢产量和较高水平的钢材库存仍对亚洲钢材价格的上升趋势形成压力。去年11月份,远东市场到岸价格有升有降,线材和冷轧带卷继续下降,其他品种由降转升,其中型钢和小型材价格升幅较大,钢筋、中厚板及热浸镀锌卷价格小幅上升,热轧带卷价格与上月基本持平。

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运行报告 篇8

一、2013年工业通信业运行基本情况

工业生产增速止跌回升,东部地区率先企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4个和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10.3%和10%,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自8月份以来已连续4个月超过10%,回升迹象明显。分区域看,1—11月份,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0.7%和11%,同比回落0.7个和1.8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分别加快0.7个和0.5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出口有所恢复,内需仍是支撑工业回升的关键力量。近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我国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工业品出口增速低位回升。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6%,增速同比减缓2.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6.2%、3.6%和3.9%,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6.1%和5.8%,下半年以来增速总体回升,但仍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内需增势平稳,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9%和13%,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保持平稳增长。

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各行业按照“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治理力度,列入2013年公告的19个行业落后生产线已完成关停。1—11月份,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1%,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2.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继续快于整体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和重点行业能效对标达标行动稳步推进,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转移有序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转型升级中的集约集聚发展作用日益显现。

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但主营活动利润偏低。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7%,增速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2.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比2012年同期提高0.13个百分点。尽管工业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有所改观,但主业盈利水平仍然较低。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放缓1.8个和7个百分点。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收入利润率为5.66%,较2012年同期下降0.36个百分点。

市场信心增强,社会预期向好。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21.5,比二季度上升0.9个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19.5,比二季度回升2.5个点。11月份,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到51.4%,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在51%以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与5月份2.9%的降幅相比明显收窄。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比前两个季度也有所提高。

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前11个月,互联网和数据通信领域投资同比增长28.4%。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11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23亿户,其中3G用户3.87亿户,占比达到31.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822.1万户,总用户达到1.88亿户,其中4M以上宽带用户比例达到77.4%;农村地区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699.7万户,新增651万户,城市和乡村宽带用户比例由2012年同期的3.31‥1缩小到3.0‥1。智能移动终端呈现加速增长态势。1—10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48亿部,同比增长178%,自主品牌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国内销量继续快速增长。1—11月,信息服务增势平稳。通信业完成业务收入1.067万亿元,增长8.5%;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9.7万亿元,增长34%;软件业前10月完成业务收入2.53万亿元,增长24.1%。信息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尽管经济运行出现了上述诸多积极变化,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稳固。尽管当前内需增势基本平稳,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依然脆弱,外需总体仍处在较低增长水平,总需求水平能否持续扩张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同时,7月份以来工业生产等主要指标明显反弹也与2012年同期基数较低有一定关系,并且经济增速的回升也未引发企业库存出现明显积极调整,工业企业库存总体仍处在较低水平。10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6.2%,比2012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比9月底仅回升0.2个百分点。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产成品库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仍位于50%的临界点之下。目前,企业未显现出回补库存的明显迹象,工业扩张动力总体仍显不足。

上一篇:我是一粒灰尘作文下一篇:高中数学点典型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