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工作的建议

2024-07-22

关于开展工作的建议(共9篇)

关于开展工作的建议 篇1

中心领导:

清洁生产分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方案产生与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和持续清洁生产七个阶段。按照2011年6月14日油田清洁生产审核小组提出“中心、管理区同步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时间宜定为一年左右”的工作要求,结合中心生产现状及施工的特点,审核准备阶段具体完成以下四项工作,为今后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1、成立中心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副职领导、副总师、各部室及管理区负责人为成员。管理区相应成立。

2、成立中心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各部室及管理区负责人为成员。管理区相应成立。

3、全面进行宣传、动员、培训。组织开展两次培训:一是针对领导层、管理层,开展一次清洁生产及清洁生产培训工作,讲授清洁生产知识。二是针对中心及管理区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人员的专项培训。

4、制定审核工作计划。根据油田对中心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要求,各级审核工作小组结合中心实际,详细制定审核工作计划,落实时间及责任人,确保明年顺利通过审核。

为此,特申请7月份完成清洁生产培训。在东部、西部分别聘请专业人员讲授清洁生产知识和审核工作阶段要点,分东部、西部同时进行培训,为今后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安全环保(油地)部

关于开展工作的建议 篇2

1 加强对山纠办的机构建设与经费支持

1.1 机构设置方面

吉安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 代管1个县级市, 全市未升级为副科级单位级别的山林纠纷调处办公室只有3个, 乡镇为正科级单位, 山纠办经常组织争议双方召开调处协商会, 需要乡镇派员参加, 级别不对等, 对外沟通联系十分不利, 造成工作被动, 调处效率不高。吉安县山纠办为股级单位, 而邻县永新县山纠办为副科级单位, 吉安县还与新余市交界, 因此在调处跨县市山林纠纷时更显不力。因此, 亟须尽快提升山纠办单位级别[1,2]。

1.2 硬件设备方面

山纠办虽是代表县政府调查处理山林纠纷, 但机构内设在林业局, 和林业方面的主要业务关系较少, 造成“有事时山纠办两边被管, 无事时无人问津”的局面, 因此山纠办硬件设备相对于林业局其他股室较差, 自动化办公系统落后。至今大多数山纠办在召开协商会时, 无法实现使用投影仪播放扫描后的双方证据材料及勘山图, 造成协商效率低下。因此, 必须加强山纠办的硬件建设。

1.3 经费方面

山纠办每调处一起山林纠纷, 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 摸清情况, 对争议双方进行单方调查取证, 上山实地勘查山林情况, 多方走访证人, 做好记录。有的山纠办至今没有专项办案资金, 造成山林纠纷调处效率较低。因此, 必须保障山纠办的办案经费。

2 成立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委员会

山林纠纷调处很难达成协商意见, 县政府须下文裁决。村民经常不服裁决而到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到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还会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 有的申诉至高院, 甚至抗诉。因此, 山纠办代表县政府每裁决完一起案件, 还要代表县政府去应诉, 工作量很大。大部分裁决调处案件群众能够服判平息, 但也有些裁决调处案件不仅无法平息山林纠纷反而激发了山林纠纷, 群众不满情绪增加, 甚至发生上访事件。山林权属裁决不利的一方对办案人员意见很大, 甚至诬告办案人员并进行人身攻击。因此, 建议县政府对山林纠纷调处不要轻易下文裁决, 成立由公、检、法、司、林业等部门组成的县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委员会, 对山林权属纠纷案进行会诊, 对重大复杂疑难山林纠纷案要经过县委常委班子研究同意后进行裁决。

3 下沉山林纠纷调处案件

一个县的山林纠纷仅靠山纠办几个工作人员去解决难度很大。当地乡镇政府可以说服裁决许多山林纠纷调处案, 但有的乡镇却因为种种原因, 没有尽力去调处山林纠纷, 而是把矛盾上交, 要求当事人往县里申请解决。因此, 必须下沉山林纠纷调处, 采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就地解决的办法。发生山林纠纷的乡镇政府应先行协商调解, 收集争议双方的证据, 做好调查记录, 取得第一手资料, 并拿出裁决意见方案, 不得随意将纠纷矛盾上交[3,4]。

4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勾图工作人员

应尽快研发手机勘山图软件。山林纠纷要上山实地勘查地形, 有的山区地形复杂, 树木杂灌丛生, 在山上容易迷失方向, 难以对争议山场“四至”范围准确勾绘, 工作人员判图时要多走多看, 甚至要爬到山顶对照来看, 增加了工作量。有的争议山场虽然比较平缓, 但地物标不明显, 不易勾绘。有的争议面积很小, 甚至只是几米之间的界址之争。勾图员都是凭个人经验, 难以准确在地形图上定位, 标注争议山场, 而山林纠纷勾图不能出丝毫差错。现在有户外Androzic等手机导航定位软件, 在野外可精确定位, 便于勾绘人员勾图, 减少工作量, 增加效率。因此, 建议加快研发此类软件, 并对野外勾图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张普清, 胡金根, 邱建强.浅析遂昌县山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20) :107, 111.

[2]方建设.婺城区山林纠纷的现状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 2006 (1) :49-51.

[3]寿平台.庆元县山林纠纷产生类型及解决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0) :249, 251.

关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建议 篇3

一、永吉县开展培训工作情况

2014年吉林省下达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以后,县政府及时安排县农业、财政部门制定全县培训计划,按要求选聘培训教师,联系培训基地,遴选培训对象,安排经费46万元,确保培训按期开班。参照“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目前,全县已完成生产经营类4个班、120人,重点培训了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同时确定100名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农民参加。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开展8个班次集中学习培训,确保完成全年培训计划。

二、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建议

(一)关于培训对象。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生产经营型主要包括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包括长期、稳定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掌握一定农业技能的人员;社会服务型包括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在新型职业农民遴选中,要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优先接受培育,原则上培训对象年龄不超过55周岁。

(二)关于培训时间。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时间不确定,季节性比较强,因此要因人而异,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应在农闲季节,累计培训时间15天以上;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时间7天以上;同一培训对象三年内不得重复支持。按照要求,要在每年12月30日前完成学员遴选、制定培训计划,为下年开展培训工作做好准备。

(三)关于培训措施。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要按照国家教育培训规范,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和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及服务领域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在培训师资遴选方面,要聘请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感染力强的培训教师和专家,聘任的专家或教师要颁发聘书。建议省、市、县要分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同时,要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在培育模式创新方面,要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导员制度。要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要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统筹利用好农业职业院校、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培训资源。

在培训教材选择方面,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选择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保证参训农民人手一份。

在日常管理方面,要建立规范班级管理制度,选好班主任,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要成立班委会,建立QQ群,加强学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自我管理。

在考核与认定方面,在每期培训结束时,培训机构要进行考试考核,对考核合格者进行统一认定,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同时,要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加强认定后的职业农民的管理和知识更新,出台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

在培训档案建立方面,要建立培训、考核、发证、后续指导服务等环节档案,实行全过程跟踪,及时记录其接受教育培训情况,按要求录入学员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使培训工作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在技术指导与后续服务方面,培训机构要指定本单位或聘任的技术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员,根据培育对象要求定期指导服务,并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作者单位:吉林省永吉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关于开展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建议 篇4

作为一个大学生,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军训,军训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其次,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通过军训的实际训练,学生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最后开展的军训大学生军训是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通过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为国家培育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但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就是我对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一些建议。

(一)在理论方面,大学生军训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

首先,应该让学生在整体上理解学生军训的意义,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学生明白军训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的重视度,保证军训工作的质量,以实现军训的最终目的;其次,要提高学生军训的兴趣,理论知识的教育应当多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与日常生活联系,选取学生所爱好和关注的话题,用于作为引题来传播军事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大军训的自主参与度;然后,在教学方式方式上可以有所创新,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利用图片,视频等现代化辅助手段,使课堂具备视觉的冲击力,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可以通过一些的实物或者模拟物的展示,例如军事设备的模型等来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也满足了学生对于军事的好奇心,也可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使知识更容易被接受;最后,教学也可采用案例式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到国防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了解到国防史,增加爱国热情。

(二)在实践方面,大学生军事训练的实际内容还应该与中学生的有所不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军事训练内容十分单一,多是分列式训练,军歌表演,内务评比,内容较为单一,与中学生的军事训练几乎一样,这样不仅不能使学生们对军训有深层次的理解,更会使学生们不能真正通过军训学到一些必要的知识,反而会使学生丧失热情。因此,大学生军训应该提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不能仅仅停留在分列式训练,形式还应多样,例如可以加入实弹演习,真人模拟设计比赛,野外的生存技能培训等,也可以尽量让学生真正入军营训练,以达到真正地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真正地了解到军事知识,学会一些实际的本领。以达到好的训练效果,还应该加强考核力度,力争让每一个身体健康的学生接受同等的军事训练,尤其是要完善监督体系,把是否按时军训作为素质评估成绩与文化课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军训的重视,以克服学生懒惰,想逃避军训的思想。

然后,在教官的选取中,还应该真正从军营中选择高素质的教官,以避免教官的自身素质影响到学生们对军训的整体观念,以免引起错误引导,在军训前应该对军训教官进行系统的培训,以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

其次,军训的内容还应该紧跟时代,适应现代化要求,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让学生体验现代化的军事训练,如提供必要的军训教材与教学资料,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军训结束后仍能够对遗忘的内容重复学习,还可以适当配备必要的军事训练器材,提高军训的训练效果,也可让学生进行战略战术的训练,以达到简单分列式训练难以达到的效果。还可以根据学生 的兴趣,增设类似于大学选修课程的军训项目的训练课程,可以使一些对军事有爱好的学生依资源更多的满足学习需求。

最后,军事训练应该科学的训练,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安排训练内容,以减少军训中的受伤情况,防止强度过大、超过大学生身体承受强度的训练,杜绝变相体罚。在训练之中最好能够劳逸结合,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关于开展工作的建议 篇5

西安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西安创新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活跃,经济能否获得较快发展,以融资为主的现代金融业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只有作为微观实体的企业发展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要将高新区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产业的发展是关键。长期以来困扰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短缺和融资难。近年来,高新区在如何缓解和打破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也收到了很大的实效。但高新区企业整体资金需求和实际融资水平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缺口,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新区经济发展要走在全市、全省前面,缓解企业资金瓶颈更显得迫切与重要。

在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对实体经济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货币量的控制,金融业在高新区发展中应该扮演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高新区金融办承载着依托政策导向、依托协调服务、依靠众多金融及投资机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构成的金融体系为高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重任。

鉴于以上理由,我个人认为,高新区拟新独立设置的金融办,应在原经贸局金融办相应职责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以便使国家出台的各项金融政策和各类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组成的金融体系更好地为高新区的企业融资、产业发展服务。

其扩展后的职责建议为: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金融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石校文 有关金融工作的部署,推进高新区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二)优化和适时调整高新区金融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高新区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三)负责制定高新区鼓励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境内外融资及上市等政策,并组织实施。

(四)负责联系驻西安地区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各类金融机构及行业自律组织,协调解决金融机构入驻高新区及发展中应由高新区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协调金融机构和融资中介机构为高新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和中介服务支持。

(五)负责高新区内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协调、组织和申报备案工作,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上柜、上市基础;负责协调企业重大资产、股权并购事项,优化资产结构;负责企业境内外融资协调,尤其是私募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负责组织筛选、培育拟上市企业,指导企业准备上市工作,组织协调企业实施境内外上市工作,协调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六)跟踪监测高新区内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运行情况,汇总分析相关统计资料;组织协调上市公司配股、增发、发债等再融资工作;协调上市公司购并、资产重组、股权交易等行为,延伸上市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做大做强上市公司,促进高新区上市公司快速扩张发展。

(七)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为使金融办的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并能使区内企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金融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根据本人多年与众多企业打交道的实践经验,建议可从几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一)对入驻区内各类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摸底调查

目前入驻高新区的有国有、股份制及外资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各类金融机构50多家。在各类金融机构中,由于出资主体不同,业务定位也不完全相同。有些带有很强的政府政策倾向,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有些为纯商业行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因此,有必要对区内已有的各类金融机构进行一次认真的摸底调查,主要搞清这些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业务规模(主要是信贷规模)、开展业务的品种、重点扶持对象、累计区内贷款(融资)金额、目前区内贷款(融资)余额、在区内最终呆坏账损失金额、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从业人员状况、特别是对区内企业贷款(融资)的规划等。

(二)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培训,减少企业融资的盲目性

高新区目前注册的各类企业超过10000家,大部分都有融资需求,但究竟哪些具备直接融资条件、那些具备间接融资条件,许多企业并不清楚。因此,高新

区应通过各种媒体及各种培训方式,告诉企业,怎样才能直接融资(如境内外上市、吸引风险投资)?如何间接融资(如银行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发行债券、典当融资等)?只有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培训,企业才能明白自己适合用什么样的方式融资,避免融资的盲目性,进一步激发融资的积极性,求得企业更快的发展。

(三)以创投引导基金为示范,加快引进创投机构和各类金融机构入区

市政府已决定将浐霸生态区打造成西安的金融商务区,立足省级金融中心,辐射西北地区,面向海内外。这无疑加大了对高新区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区的难度。因此,高新区应充分利用创投引导基金的政策优势,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入驻,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引进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入驻高新区的步伐。

(四)有针对性地宣传业务品种,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

不同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特色业务品种,高新区金融办应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重点突出宣传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制订差别化的服务手段,运用多种金融产品组合,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如除贷款外,可根据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急、频、小”的特点,选择票据、贴现等业务产品。同时还可根据不同企业的融资情况,采用信托、发债、典当等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尽可能地符合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

(五)鼓励企业勇敢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在对高新区企业进行认真调研、分类的基础上,对有兴趣和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进行上市相关知识和程序的培训,使企业感觉上市融资不再遥不可及,提高企业的上市信心,并积极引导企业向上市融资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快速实现产业的做强做大。尤其是要储备和辅导一批有潜力的企业,积极争取通过中小板、创业板等途径实现上市融资。同时,鼓励一部分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在境外不同市场上融资。

(六)充分利用现有上市公司资源优势,加快产业重组、结构升级之步伐

高新区要充分利用好现有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势和资本平台,通过上市公司配股、增发、发债等再融资手段,加快实施购并、资产重组、股权交易等行为,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尤其是鼓励并购区内一些与其上下游产业关联度较大的企业,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实现高新区上市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科学发展。

(七)通过信用评级,强化企业信用意识

要通过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强化企业信用意识教育。如利用企业在申请贷款、担保、融资租赁、发行债券以及上市等机会,通过信用评级,实现对中小企业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使企业逐步完善信用结构。同时,金融机构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信用评级资料,善待和着力培育这些客户,使其成为新的业务与利润增长点,达到银企双赢的目的。

㈧配备一批政策性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工作人员

金融业务涉及经济、信托、保险、投资、担保、典当、法律、财务、工程、管理等多个学科,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具有跨学科、多领域的特点,具有复合知识结构,了解国际经济形势,熟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金融政策、货币政策,了解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和业务运行方式,了解各类融资企业的基本需求,具有引导和指导企业认识资本市场和最终实现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能力。

㈨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已有的扶持金融机构和支持企业融资的各项政策 众所周知,高新区已经出台了不少鼓励金融机构扶持企业和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政策措施,但要使这些政策发挥效用,还需要做大量扎实的工作。一方面,要扎实地推进和落实这些政策,另一方面,要善于听取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意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政策。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创新利用财政资金扶持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政策,真正调动起双方的积极性,促进高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如可考虑为高新区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进行呆坏账补贴;对实实在在确定拟上市的企业,按进入上市流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步补贴,如正式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完成招股说明书撰写、证监会发审通过、挂牌上市等各个阶段。

关于开展工作的建议 篇6

加强城市管理,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城市文明形象提升,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按照“抢抓新机遇 建设新唐山 实现新跨越”的发展目标,我市着眼于城市的总体提升和均衡发展,在加快修编和优化城市规划,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着力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成了涉及供水、公交、园林、市政、路灯、排水等多个行业领域,集市民投诉、业务咨询、设施维修、抢险抢修、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12319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以“整治脏乱差、搞好环境建设”为基本内容,全市开始了范围最广、力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力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清理垃圾死角、整治城市“八乱”。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上下联动、团结奋战,几年来整治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以战略眼光,现代化理念,科学化举措,以更大的气魄抓好城市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管体制存在弊端。

第一,市区两级政府城管职责还不够清晰,市、区、街三级城市管理主体责任分工还不够明确,政府部门之间、部门与街道办事处之间还存在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

第二,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城市管理负总责的地位不突出,赋予的管理权限和财权不统一,力量相对不足,管理工作存在死角。

第三,城管执法队伍“市、区、街”三级管理体制和双重领导导致执法队伍上级部门众多,利益关系复杂,各级执法队伍任务不均衡,执法资源不能共享,整体执法效率受到影响。

2、城市管理经费不足。

各区城市管理经费普遍不足,许多区级市政、园林、环卫、房管部门经费用于保障人员工资,日常管理维护投入明显不足。街道财政拨款差额较大,许多街道依靠搭建沿街商业房弥补经费,同时商业房所产生的占道经营、乱排乱放等问题又增加了街道日常城管工作量。

3、城管人员严重不足

(1)我市城市管理在编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口比例达到 1∶10000而在南京、杭州、广州等几个城市这一比例的平均值为1∶4480。我市城管工作者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不堪重负,苦不堪言。城管人员早出晚归,是城市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干净的大街小巷,绿树环绕的城市,都是城管人员日夜护守的成果。但是例如城管人员与小商小贩“躲猫猫”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你去那,我来这”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弄得执法人员疲惫不堪且收效不大,而由于我市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城管人员又要经常性的有一些保障任务,造成了城管人员“白加黑,五加二”的情况非常普遍,严重的影响了城管人员的身体健康。

(2)在编人员执法证件不全。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正式在编人员执法证件不全,随着广大人民的群众的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执法人员不出具执法证件时,被执法人都会要求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造成在执法过程中很被动的局面。

4、居民环境意识不强。

多年来,由于对城市环境问题宣传、引导不够,全社会环境意识境界不高,敏感度不强,对城市管理工作关心不足。许多市民养成了从马路市场购物,街头吃露天烧烤,随地乱扔垃圾污物等不良卫生习惯,对四处可见的脏乱差现象形成了见怪不怪、不以为然的麻痹思想和容忍意识。

二、几点建议

1、加强对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加大领导和督办力度。

以“人民城市人民管”为主题,加大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热爱唐山、美化城市、管理城市”的自觉性和自豪感。建议采取各种形式,使城市管理宣传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引导各级城管部门、广大居民主动向先进城市学习、看齐,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唐山的要求,提升境界、提高水平,形成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和脏乱差现象的强大舆论氛围。

2、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强化重心下移。

(1)实施城管机制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型城管工作机制,自上而下成立统一的城市管理工作机构,实现城市管理科学、规范、一盘棋。统一指挥协调、安排部署全市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城市管理相关政策,制定城市管理工作目标;成立城管委办公室,是城管委的常设机构,负责城管委各项职能的具体实施;成立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根据数字化城管系统的运行需要,在城管委、城管办的指挥、协调下,成立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

(2)强化重心下移。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大力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对“市、区、街、居”四级城管责权利再划分、再明确,进一步强化基层的属地管理责任,能下放到区级管理的事务尽快下放到位,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建立起“市政府宏观决策,区政府全面负责,街道具体实施,社区配合落实”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3)加快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街道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依托,加强和改进街道工作是深化城管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进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一确立、两赋予、三分开”的原则,即确立街道对辖区负总责的地位,赋予街道充分的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财权,政企、政事、政社分开。街道、社区要从经济创收中解脱出来,主要精力用于城市管理。

(4)建立科学的考评监督体系。加强监督考核也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环节。下放城市管理权限的同时,市一级部门应重点研究完善长效管理的目标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体系,建立市对区、区对街城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考核体系,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体系。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增加城市管理财政资金,保证基层城管人员工作收入,保证必要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片区治理等城市管理专项经费。改革市城维费的安排和使用方式,直接拿出一定数额弥补区级经费缺口。对各区负责的管护路面、道路保洁、绿化养护、管网部件数量等城市管理任务,进行定额标准细化,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季度考评,实施奖励或扣减。加强城市管理资金的审计,对挪用等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还要实行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规划指导、行政协调下,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市场解决资金问题。

4、增加城管人员的编制,应对城市发展

(1)增加城管人员编制,或者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增加一些城管协管员和城管设备。统筹好每个城管人员的上班时间,实施轮休制

(2)城市管理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情,应发挥市民的作用,发挥社区街道的积极性,让市民增进对城管工作的了解,共同参与城市管理。有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

5、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法规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城市。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相应法规、细则,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管理办法,深入搞好普法教育,培养市民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明确城管执法部门与各专业管理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完善联合执法体系,推行相对集中处罚权改革,提高整体执法能力和水平。贯彻落实和谐管理、和谐执法新思维。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同时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和谐执法,营造一种和谐共容的局面。加强城管的宣传,避免将一些非主流的东西放大,树立城管新形象,改变市民对城管人员的看法

关于开展工作的建议 篇7

关键词:人地挂钩,运作模式,配套改革

1.“人地挂钩”政策的提出

河南省地处中原, 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2010年底常住人口940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3651万人, 农村人口5754万人, 城镇化率为3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随着中原经济快速发展, 河南省提出了“向心布局、集群发展、两规衔接、五个层次”的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48%, 2020年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核心任务, 未来10年河南省大约需要5 0 0万亩以上的城镇发展用地空间, 而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刚要 (2006~2020年) 》给该省分配的2011~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量指标不足200万亩, 城镇建设用地缺口较大。作为农业大省, 如何在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大前提下,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成为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2011年9月28日,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明确提出, 允许河南省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 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 有效破解“三化”协调发展用地矛盾。统计数字表明, 河南省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 该省农村居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 4 8平方米, 远高于国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50平方米的标准, 全省在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农村宅基地复耕上大约有400万亩的土地利用空间。所以, 如果“人地挂钩”政策利用得好, 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的基本面貌, 也可以为河南的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充足的用地指标。

2. 对“人地挂钩”政策内涵的理解

“人地挂钩”政策一经提出, 立即引起了政府和研究者的巨大反响和关注。本文认为, 该政策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表现为“地随人走”。

人口迁移到哪里, 这些人口所占用的建设用地面积就转移到哪里;从哪里迁出的人口, 哪里就相应的要减少这些人所占用的建设用地面积。从而实现城乡土地要素的流动, 促进城镇化发展。

2.2 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的延伸和拓展。

其政策理念都是通过空间位置的置换, 将建设用地挪到城镇周边, 同时确保耕地面积总量不减少, 保障粮食安全。

2.3 是一个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概念。

微观上讲“人”是单个人或一些人, 宏观的“人”是指群体人或“人口”。一两个人、一两户人的迁移无法真正实现建设用地指标的转移, 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只有统筹规划、总体控制、有序合理的利用人口迁移总量指标, 才能实现挂钩政策的初衷。

2.4 必须把维护广大农民权益放在首位。

人地挂钩要想顺利推进, 必须解决农民转化为城市人口之后的安居、就业、发展、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等一系列问题,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防止造成农民“伪城市化”;同时也要建立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切实推进农村耕地向规模化集约经营方向发展。要让农民在人地挂钩中成为受益者, 而不能成为受损者。

3. 对于“人地挂钩”政策具体操作模式的探讨

进行人地挂钩, 首先要统筹规划, 要把人口和土地的账算清楚, 比如人口的迁移数量是多少, 用地的标准、用地的规模、用地的布局如何谋划。其次人地挂钩应该与户籍改革做好衔接, 与每年城市化人口的增加数量、城市吸纳外来人口的数量进行挂钩。即“人走到哪里, 土地增减如何, 功能转变如何, 一定要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控制, 做到结构可控, 总体可控。”通过以上说明, 我们可以看出, “人地挂钩”政策操作起来要首先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⑴人口迁移的数量和方向问题。这要搞清一个地区有多少人从农村迁移出来, 迁移到哪里, 是出县、出市还是出省, 同时, 外来流入的人口有多少, 有多少是农村人口, 有多少是城镇户口。这都需要与统计、户籍管理等部门密切合作, 详细分析预测。

⑵人均用地标准、用地规模需要科学测算。河南省各地市的城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出入较大, 标准多了执行起来就容易混乱, 需要该省统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

⑶各类规划要相互衔接。落实“人地挂钩”政策需要做到统筹规划, 把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与国土规划和中原经济区规划相互衔接起来, 并对各地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做到总体可控、时序可控、有序发展。

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 我们考虑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并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3.1“地随人走”模式

先建立“人地挂钩”信息管理平台,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分析统计人口流动以及土地增减、功能变化、指标备案等情况, 制定完善奖补政策, 进行旧村拆迁复垦, 建立交易平台, 开展“挂钩指标”交易、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

这种模式是指城镇在吸纳一个农村迁移人口或外来人口时, 所应当匹配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同时把人口迁出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后, 补充等量的耕地。该模式能够比较精确的测算出, 一个城市一定时期内吸纳了多少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 需要提供多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并能明确城市增加人口来自哪里, 需要为哪里进行拆迁复垦补充耕地。但是, 这种模式也有不足之处, 它不能满足当前我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情况, 无法满足“三化”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理由为:

3.1.1 时不我待。

要建立“人地挂钩”信息管理平台, 必将涉及众多领域和多个部门, 需要完善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统计资料、完善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登记资料。而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工作要求, 到2012年底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工作才能全部完成, 信息库的建设和实际使用可能时间更长。因此, 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必将制约“人地挂钩”政策的实施, 无法满足我省当前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用地迫切需求。

3.1.2 零星的人口迁移和外省迁入人口无法落实挂钩指标。

一个村庄两三户人家迁出, 根本无法进行旧村的整体拆迁复垦。大城市有大量的外省市迁入人口, “人地挂钩”试点只在中原经济区内实施, 当前也无法到外省去补充耕地。这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可以匹配, 应减少的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就不好落实了。

3.2“城市化率增长指标”模式

通过总体规划中对未来城镇化率的增长指标, 来测算每个地市的城镇人口增加数量, 再按照人均用地标准和规模测算出应该匹配的专项建设用地指标数, 下达到各地市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同时, 由省厅向各个地市在规划年期内下达相同数量的年度拆旧复垦工作任务, 保证“人地挂钩”政策的逐年度实现。

这种模式总体思路是以规划为引导、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年度有明确工作目标。其要点是:

3.2.1 能够满足建设用地的迫切需求。

这种模式类似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先建后拆, 是先用后补, 即按照规划中的城镇化率增长预测, 结合人均用地规模测算匹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然后再按照现有的增减挂钩工作程序, 在规定的期限内补出相应质量和数量耕地。2010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为38.8%, 实现中原崛起目标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省的城镇化率要达到48%, 年均提高要达到1.8%, 而目前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248平方米, “人地挂钩”的潜力很大。因此, 通过这种模式能够突破国家对年度计划指标和周转指标的限制, 有利于解决当前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用地迫切需求。

3.2.2 指标明确、计算简捷, 便于操作执行。

全省及各地市的“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中都对城镇化率进行了科学预测, 只要制定比较合理的人均用地标准, 即可测算出用地规模, 全省“人地挂钩”用地指标规模和各地市规模就总体可控, 下达用地指标就有据可循。另外, 增减挂钩工作已有比较成熟的政策和工作流程, 便于工作开展。

3.2.3 能够实现挂钩指标的跨区使用。

省、市、县可以根据城镇人口增长的规模相应匹配指标的多少, 建立“挂钩指标”交易平台, 盘活农村土地资产。这样就有利于用地指标向大城市、中心城市倾斜, 实现跨区使用挂钩指标。

3.2.4 有利于拆旧复垦工作的落实。

“人地挂钩”实施必然要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 制定相应的奖补政策, 奖补资金按旧村拆迁项目规划统一使用, 有利于拆旧复垦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4. 政策建议

《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允许河南省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 可以先行先试。这就需要国家在相关方面进行政策配套支持, 在土地政策上要实现“三个突破、建立一个机制”:

4.1 要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限制。

当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着各省、市城镇建设用地发展的空间规模和利用时序, 国家给省里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年度指标再分解到市、县, 已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实施“人地挂钩”需要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限制, 以各地市实际的人口增加量预测、实际城镇化率的增加量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定当地的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年度用地增量计划。

4.2 要突破年度计划指标的限制和周转指标的限制。

“人地挂钩”指标应不受年度计划限制, 不受周转指标限制, 应根据规划预测的人口增加量, 按照用地规模标准由省厅直接下达年度增减挂钩用地计划, 进行报批, 进行考核。

4.3 要突破挂钩指标只能在县域内使用的限制。

现有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限制了挂钩指标的使用范围, 这较大的限制了挂钩政策的实施和拓展, 形成了一边是中心市区、区位位置好、发展较快的城镇, 需要建设用地指标却缺少挂钩后备资源;另一边是经济不发达、偏远地区的挂钩指标用不完, 只能作为占补平衡指标便宜卖。所以, 只有突破了挂钩指标使用范围的限制, 能让其在全市、全省或中原经济区内流动, 才能真正体现出挂钩指标的市场价值, 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从而更好的保护农民的利益。

4.4 要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

“人地挂钩”政策的实施, 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为基础。农宅退出牵扯到进城农民的切身利益, 宅基地权属的确定、农宅退出奖补资金的标准等问题, 处理不好就会在群众中引起矛盾, 影响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明晰农村土地产权, 完善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户籍管理工作, 切实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 确保“人地挂钩”政策科学、规范、有序进行。

只有在土地政策上实现了以上“三个突破、建立一个机制”, 才能真正推动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 缓解新增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白世强.“三化”协调发展的新命题[J].中国土地, 2011; (11) :20~21

[2]龙飞, 王小明, 易鹏.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人地挂钩”先试先行[EB/OL].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1015/287049.html, 2011-10-15

关于开展工作的建议 篇8

随着微博、微信等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就与“微”息息相关。“微”其一义:小。另一义:精。随课微写作,简言之即伴随课文教学而进行的小而精的写作。

随课微写作的提出,是对管建刚老师的“指向作文的阅读教学”的教学理论的又一次充实。管建刚老师说:“作为教学的阅读,最终的指向是写作。你不能只是作家的欣赏者、崇拜者,你要有一种强大的写作感,要成为那个让别人来欣赏的作家。不一定人人都会成为作家,而语文教师的教学,却不能没有这样的梦想。”这段话里包涵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我们的学生学语文不只是为了会欣赏语文,而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让人欣赏的作家。第二层意思是我们教师要有把孩子们培养成未来的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随课微写作的提出是对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板块的一个巧妙融合,是教师落实教学语文根本目标的一把金钥匙。2011年课标在阅读教学的建议里,没有提出通过阅读教学使孩子们习得一定的习作方法。习作教学的建议里也没有明确提出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去寻找习作方法。阅读和习作两张皮的现象日趋严重。随课微写作的提出,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今年九月南充之行,我省开展的随课微写作专题研讨活动,给我很深的启发。我认为,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在每一课,每一文或者每一篇章,用微写作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也许我们的写作教学就变成了水到渠成、顺手牵来的易事了;孩子们的习作方法的习得也就有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了。

那么随课微写作的落实,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选好训练点是关键。随课微写作要明确第一要素:随课。第二要素:微。第三要素:写作。即微写作随课文(课堂)进行,训练点在“微”上下功夫。即一课一得,一写一得。有的课文人物对话具有典型性,就可以选择对话练习作为训练点;有的心理描写很有特点,就选心理描写为训练点。比如:我们学习了《穷人》这一课,心理活动的描写十分精彩。我们的微写作的训练点就可以选心理活动这个点。又比如《桥》这一课场景描写很有特点,那我们的训练点就可以选择场景描写。低段的儿歌童谣很有趣味性和典型性,我们的训练点就选儿歌童谣。还有如:写景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啊等等。

第二、选准训练突破口是智慧。一堂课,究竟在哪里来进行微写作训练,这对我们语文老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突破口选准了,对孩子们的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得到训练。如我县彭媛老师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中。她把“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漏出红红的脸颊,稻海泛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选为训练的突破口,让孩子们列举生活中秋天还有哪些景物?于是有了微写作的创作内容:

枫叶张开红红的(手掌、爪子---),

银杏扇起金黄的扇子,

葡萄掛起紫色的(灯笼、玛瑙、弹珠----),

玉米露出(金黄、金色--)的(水泡、牙齿、子弹---)。训练点是进行比喻句、排比句和写诗的训练。这个突破口就紧扣训练点,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很强。孩子们的想象力一下子激发了,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又如鄢家小学的朱微老师在上三年级《奇怪的大石头》一文时,由于三年级起步作文,作文中对话描写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朱微老师在本课想落实微写作训练点就是人物的对话。是选择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为突破口好呢?还是重新选择突破口?通过反复斟酌和结合三年级学生学情,她最终选择把文中:“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这一段为突破口。模仿老师和李四光对话的格式,扩写李四光和爸爸的对话。通过要求孩子们写:李四光跑去问爸爸:

“爸爸!爸爸!,这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

“………………?”

“………………。”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写到:

“爸爸!爸爸!这块石头究竟是哪儿来的呢?

“孩子,这块石头可能是被龙卷风卷到这儿来的吧!”

“为什么龙卷风只卷来一块石头呢?”

“这我可就不知道了。”

有的写到:“爸爸,这块石头究竟是哪儿来的呢?”

“孩子,这块石头可能是被猿人推到这儿来的吧!”

“为什么猿人只推来一块石头呢?”

“这我可就不知道了。”

-----

第三、选择训练时机是技巧。什么时候进行微写作训练,课前?课中?课后?这是对教师教学驾驭能力和教学机智的一大考验。课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中,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课后,有利于培养孩子反思的能力。又拿《穷人》为例,本节课我的阅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穷人生活的贫穷和心灵的富裕。这是一个运用对比方法,用明线和暗线两线交叉进行教学的策略。那微写作训练就可以在开课前安排如:《乞丐》《我家的穷邻居》或《我家的穷亲戚》。通过孩子们的写作体会贫穷的一些现象。也可以在课中写桑娜矛盾心理的拓展:《我该怎么办》《西蒙,你醒醒吧》?既是对心理描写的训练,又是对文章深层次理解的一次反思。也可以课后拓展:《渔夫回家以后----》《西蒙的两个孩子长大以后----》训练孩子想象力。不论在哪个时段进行训练,我们都应该做到四不:不为了微写作而写作、不为了随课而随课、不画蛇添足、不哗众取宠。

关于开展工作的建议 篇9

*************************公司工会委员会 关于开展合理化建议有奖征集活动的通知

各处(厂、中心)、室:

为进一步推进公司民主管理,在员工中牢固树立 “我与公司共命运,公司发展我受益”的责任意识,调动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公司工会决定开展“我为公司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有奖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广泛征集广大干部职工对推动公司科学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安全生产、提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持续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使我司的发展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加符合广大职工群众的意愿和期待。

二、活动对象、时间及步骤

合理化建议有奖征集活动的对象是公司全体职工。公司将常年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工作,可随时将自己对公司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署名以书面形式提交工会办或发送****邮箱。每月25至30日,由公司工会组织工会委员及相关人员对当月收集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审,根据各建议对公司发

展的影响力、建议的整体质量、建议措施的可行性、预期取得的成效等四个方面综合平衡后,择优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讨论。

三、合理化建议内容

1、加强公司制度管理体系建设,职责明晰,奖罚分明,工作流程顺畅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开源节流降低经营成本,内部挖潜、增收提效的建议和意见。

3、建立适合公司管理模式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4、调整公司组织结构、工作机构,加强协调、理顺部门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5、整合人力资源,倡导一专多能,定编、定岗、定责,发挥工资杠杆作用,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建议和意见。

6、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7、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8、拓展安装业务、安装管理方面的建议。

9、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除上述九项参考内容外,还可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出你认为对公司建设有利的合理化建议)

四、具体要求

1、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创新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2、合理化建议进行实名投稿,可以以个人名义提出,也可以几个人联名提出,凡多人联名提出的应注明主建议人或联系人。

3、请使用统一格式的“合理化建议征集表”,合理化建议应由主题、案由、可行性措施和改进方案三个部分组成,征集表各要素要填写齐全。

4、请各部门搞好宣传发动,中层干部、党员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增强职工提建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奖励办法

凡被公司采用的合理化建议,每条给予现金奖励300元。在生产或工作中取得成效的,按集团公司及公司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并将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依据。

特此通知

附件:合理化建议征集表

二〇一一年六月七日

合理化建议征集表

上一篇:“一创双优”建设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股自查报告及整改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