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检验报告和结果登记的规范管理文档

2024-05-17

检验科检验报告和结果登记的规范管理文档(通用7篇)

检验科检验报告和结果登记的规范管理文档 篇1

检验科杜绝医疗事故和应对纠纷,根本上应从自身做起,规范实验室的管理、提高检验质量、增加服务内容和改善服务态度,而不是消极应对。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本文仅就检验结果、结果的报告、报告单以及结果的登记诸方面进行初步的讨论。

一、检验项目的准入

1、基本项目

指检测方法可靠、临床意义明确的检验项目。卫生部规定淘汰的项目及方法不得应用于临床。开展收费的临床检验科室(检验科及临床实验室)应经过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审,获得执业许可。检验人员必须是医学院校检验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并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者、有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

2、特殊项目

实验室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经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一定的条件包括人员(培训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环境设施及仪器设备符合有关规定、试剂等有批准文号且效期符合规定、有标准操作程序(SOP)及QC、参加室间质评且合格、有良好的记录措施及客户服务体系。特殊项目如临床基因诊断、性病及HIV 检测等。

3、新项目

指临床未用过的新开发的检验项目。研发单位需报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经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方法学及临床评价后才可以应用于临床。评价内容有方法学原理、试剂组成与性能、操作流程、相关仪器设备及环境设施、参考值、临床意义、应用价值及收费价格等。二.正确、合理设置检验项目

同级医院的检查项目应尽可能统一,同时制定实验室管理规范,对检验人员的资质、仪器设备的基本要求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并以此作为标准评定实验室。合格的实验室的检验报告至少可在全市“通行”,患者不必再做重复检查。如此可减少因各实验室开展项目的多少不同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纷;避免了多做不必要的检验项目而增加病人的负担以及因少做项目而影响病情的诊治甚至漏诊延误病情。三.检验申请单

检验申请单及报告单应符合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检验申请单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明确并签全名或盖印章。如遇原始检验申请单送检过程中损坏,检验人员重新开具检验单时应附上原始检验单。急诊检验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字,送检标本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四.检验报告单

检验报告单应包含如下信息:实验室名称、标本的唯一性编号、日期、检测项目及其结果与参考值、实验室声明,如“本结果仅对该标本负责”。检验报告单要有中文名称和正常参考值,书写应规范、方便病人看懂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单的报告日期要求按照年、月、日报告,急诊及重要的报告的时间应具体到时、分。实行签名审查制,谁操作谁签名。检查者及审核者都必须签全名。所有报告必须经过审核方可发出。实习生、见习期工作人员无报告权。不得用热敏打印机打印报告。定量检验结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定性检测结果必须以中文形式的“阴性”或“阳性”报告,不得以各种阴、阳性符号如“+”、“-”、“+/-”等报告。血型检测结果必须用“A”、“B”、“AB”和“O”型以及Rh血型阳性等专用印章报告或用中文按此格式直接打印报告。同一标本复查检验2次以上者,应注明复查次数;生命紧急值应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并在报告单上注明被通知人及通知时间;重要报告应及时与经治医师联系。所有报告的原始数据及申请单保留2年以上。五.结果登记

检验结果的登记至少要保留2年。结果的登记要求项目齐全,应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及床号、标本的唯一性编号、临床诊断、检验结果以及责任者签名。如用光盘或软盘保存结果,每天应打印清单,该清单应包括上述除检验结果以外的所有内容。六.以信息化带动医院管理的现代化

有条件的医院、科室应逐步建立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规范检验申请单和报告单,避免人工书写出现错误及不规范的检验报告单。检验科应在发出检验报告单的同时保留检验申请单。检验申请单和报告单的格式与内容可参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七.检查与督促

检验科检验报告和结果登记的规范管理文档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8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21~37 (27.4±3.3) 岁;孕周37~40 (39.2±1.7) w。观察组年龄20~37 (27.9±4.1) 岁;孕周37~40 (38.9±2.2) w。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 观察组实施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建立危急值项目:在充分听取临床科室意见建议之后, 结合医院及服务对象实际制定危急值项目[3]:白细胞计数 (WBC) :成人全血:2.5~3.0×109, 放化疗全血:1.0~100.0×109;血红蛋白含量 (HGB) :成人全血:50~200g/L, 新生儿全血:95~223g/L;血小板计数PLT:成人全血30~1000×109, 放化疗全血:15×109;红细胞比容 (HCT) :成人全血0.15~0.60L/L, 新生儿全血:3.2~6.0L/L;钾 (K+) :成人血清:2.5~6.5mmol/L, 新生儿血清:3.2~6.0mmol/L;钠 (Na+) :血清:115~160mmol/L;钙 (Ca2+) :血清:1.6~3.5mmol/L;葡萄糖 (GLU) :成人血清:2.2~22.2mmol/L, 新生儿血清:1.6~16.6mmol/L;总胆红素 (TBI) :成人血清:307μmol/L, 新生儿血清:222μmol/L;尿素 (URE) :血清:1.5mmol/L;凝血酶原时间 (PT) :血浆:20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血浆:70s;Rh血型:全血:阴性。 (2) 规范报告流程:一旦检验科医生发现检验结果达危急值, 应立刻向科室业务主管或主任报告, 经审核、复查无误之后, 立刻通知管床医生, 并对危急值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报告时间、审核人等信息做好记录。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医疗时间、急救发生率、急救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医疗干预时间为13.36±3.99min, 对照组为25.57±4.26min, 观察组产妇的医疗干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急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产科高风险不但是由生产过程中多因素互相作用引起, 也与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度、医疗技术的水平及支持系统的保障能力密切相关[4]。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丰富保障系统, 提高高危产妇抢救成功率, 为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检验可人员应提高对危急值、生物参考区间及医学决定水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合理制定不同目标的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区间为该项制度的核心, 设置项目过多会降低临床的危急值关注度, 过少则无法满足临床救治需要;区间范围过小会引起过度反应, 导致资源浪费, 区间过大则降低系统灵敏度, 延误治疗时机。所以, 检验科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危急值项目与区间, 提高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检验医师、经管医生、护理人员之间应保持危急值报告快速反应联动机制畅通, 以安全快速便捷的途径精准传递, 这就要求适时改变传递方式[]。临床上以往采用的电话通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急诊急救需要。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将医院信息系统 (HIS)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 、中国联通及中国移动的短信平台网络技术联合起来建立的程序系统, 其中LIS通过对检验结果自行判断是否是危急值, 再通过短信信道与网络信道, 将信息发送至医生工作站、医生、患者或家属手机, 从而有效克服单纯电话报告的众多缺陷, 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 可以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好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的观察组产妇的医疗干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急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也证明了上述观点。

总而言之, 产科急救过程中加强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抢救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密切医患关系,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菊.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在产科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13) :90-91

[2]李雪姣, 陈淑琴.某妇产科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 (5) :621-622

[3]刘灿, 王炳龙, 林寿榕, 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应用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6 (6) :565-568

[4]李远波, 杨敏, 杨春燕, 等.根因分析法在基层医院检验危急报告管理中的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 (2) :138-139

检验科检验报告和结果登记的规范管理文档 篇3

[关键词] 检验结果;危急值;产科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090-02

临床实验室的工作目标是向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和数据[1],这不仅是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检验结果危急值是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监测指标,对指导临床急诊、急救的作用不言而喻,报告制度的建立、管理和有效运作是其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本文就危急值报告管理在产科急救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5月22日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5 525例孕产妇作为实验组,期间报告危急值83例次,发生母婴急救者52例;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入住我院的5 012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期间发生母婴急救者90例。两组患者均为随机入住本院,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检验危急值项目见表1,83例危急值项目分布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见表2,危急值报告管理实施前后比较见表3。

1.2方法

1.2.1危急值项目的建立 检验科会同医务科,充分听取各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后,在参考文献[2]的基础上根据本院开展项目和服务对象共制定了13个临床检验危急值项目,见表1。

1.2.2危急值报告流程 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检验结果达到危急值时,立即向科主任或所在室业务主管报告,经复查和审核后确定为危急值,即刻电话通知病区管床医生,同时在反馈登记本记录危急值项目、初检结果、复检结果、报告人、审核人、报告时间、被反馈科室名称、电话接听者姓名、反馈时间等信息。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简明统计分析软件14.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3。从表2可以看出,产妇的危急值结果在血液分析项目中出现频率最高,低值倾向明显,电解质(钾)次之,凝血功能项目(PT、APTT)虽然出现频率低,但其结果对产科病人意义重大。4例危急值中,其中1例死亡,足以彰显其在产科急诊项目中的重要地位。Rh(D)阴性血型的产妇虽然在结果上不表现危急值征象,给予报告关注利于产科统筹考虑待产妇状况合理预案,尤其在用血安全上予以保障。HGB、PLT报告例次多,与待产妇孕期贫血以及严重程度、其他病理改变等关系密切,是产妇安全分娩的高危因素。表3显示,实验组较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医疗干预的时间缩短,母婴急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率显著下降,急救成功率提高,说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和规范管理在产科急救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3 讨论

产妇的安危关乎两代人的健康和生命,产科的高风险不仅来自生产过程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也来自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畅通度和各种支持系统的保障能力及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及相关流程的建立和实施,使这种保障系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经过几年的运行,对高危产妇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其中1例DIC产妇因这种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得以早期识别并成功施救,发生的母婴不良事件和医患纠纷也为改进完善这一管理体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教训。

检验人员在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危急值时,要正确认识危急值、医学决定水平、生物参考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3]。合理设置适合本院不同目标人群的危急值项目和危急值是正确实施这一制度的重点和核心,项目设置过多临床医生对危急值的关注度降低,过少满足不了临床救治需求;设定范围过小会导致过度反应,浪费资源,过大会导致系统的灵敏度下降反应迟钝,延误病人最佳抢救时机,失去报告意义。因此医院应根据自身规模、专科特色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危急值项目及范围,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危急值项目设置数量和危急值界值的认定将是今后亟待解决和规范的关键问题[4]。

危急值报告的快速反应联动机制能否在检验医师、护士和经管医生、病人之间畅通无阻,以最便捷最快速最安全的途径进行实时精准传递,报告方式的改变刻不容缓。传统的单一电话通知途径已经不能满足急诊急救的需要,特别是门诊病人的危急值反馈漏洞需要高度关注。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和检验科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以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无线短信平台等网络技术[5],构建相应的程序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自动判断符合规则定义的危急值,然后通过网络信道和短信信道,将相应的信息直接发送到医生工作站或医生的手机或病人及其家属的手机,能够克服电话报告的多种缺点,更加方便、快捷,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齐子芳等[6]报道65例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全部由分析前干扰因素所致,给危急值的正确识别敲响了警钟。因此,甄别真假危急值对临床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报告危急值本身,要求检验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做好检验前中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尤其要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避免不合格标本进入检验环节。同时要关注患者本人的生理病理因素,和临床医护人员密切联系沟通交流,积累实践经验,持续改进制度和流程,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勇军,费春荣,李文新. 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实验室危急值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2007,22(3):370-372.

[2] 邱骏,顾国浩,王雪明,等. 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12-413.

[3] 刘月皎,魏源华. 危急值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3):277.

[4] 何有琴,刘岩,程艳敏. “危急值”报告制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 卫生软科学,2009,23(02):144.

[5] 郑君德,陈涛,刘汉欣,等. 推行信息化危急值快速回报,保障患者安全[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7(2):15.

[6] 齐子芳,任更朴,刘淑会. 65例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2010,25(9):711,714.

检验科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篇4

1.检验科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或发现人员及时登记所发生之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等,并及时组织讨论。

2.发生差错或医疗事故后科室应及时报告医务部、院领导;立即采取措施抢救病人,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3.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检验试剂应妥善保管封存,血液标本应保留三天,不得擅自涂改和销毁各种记录。

检验报告结果保密制度 篇5

1、实验室应确保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2、实验室应公平地、毫无歧视地对待所有患者。

3、实验室不得从事法律禁止的活动并且应维护其职业声誉。

4、实验室应收集充分的信息,以正确地识别患者,不得收集无关的个人信息。患者应清楚被收集的信息及其用途。

5、如果疾病可能具有传染性,考虑工作人员及其他患者的安全,出于此目的收集相关信息是合法的。出于帐目结算、财务审核、资源管理以及使用评审等目的而收集信息也是合法的管理行为。

6、对患者采取的任何操作都应通知并获得患者的同意。对于大多数常规实验室操作,如果患者拿着检验申请表来到实验室,并自愿接受常规的采样操作,如静脉采血时,即可默认为同意。特殊操作,包括更具侵害性的操作,需要更为详细的解释,某些情况下须签署知情同意书。这种情况在操作后有并发症可能性时更为适用。危急情况下,可能无法获得同意。此时,出于患者最佳利益方面的考虑而采取的必需操作是可以接受的。

7、某些检验(如某些遗传学或血清学检验)可能需要特殊的商议。这种工作通常由医务人员或提出申请的医师来完成,但实验室应充分认识到,在未经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将有严重隐含意义的结果直接交给患者。

8、根据所采集的原始样本类型及所申请的信息,在接收和采样期间应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

9、如果送至实验室的原始样本不适于进行所要求的检验项目,一般须通知并要求申请医师重新采样送检。

10、所有的实验室检验均应按照规定的标准及与此专业相当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而进行。严禁任何形式的编造结果。

11、实验室对患者的检验结果应严格保密,未经授权不得公开。通常是向提出申请的医师报告结果,经患者同意或按照法律书面要求也可向其它方面报告。与所有患者识别资料分离后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可用于诸如流行病学、人口统计学或其它统计学分析。

12、考虑到地方的风俗习惯,应谨慎做出暗示同意向其它方面(如患者寻求的咨询人员)报告结果的决定。

13、除了准确报告检验结果,实验室还有责任尽可能地保证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解释,并从患者的最佳利益考虑进行应用。对检验项目的选择和解释提供专业意见也是实验室服务的一部分。

14、实验室应确保其资料存放方式得当,足以防止丢失、未授权接触、篡改或其它形式的误用。

15、对于医学实验室记录的获取,通常情况下,患者不能直接获取(医疗纠纷除外)。通常会允许以下人员可获取:提出检验申请的人、实验室工作人员、经授权的个人。

怎么看免疫检验报告单结果 篇6

乙肝五项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原(HBc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体(HBeAb)。其中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一种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存在就说明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是证明常人不会感染,乙肝患者治愈的标志。乙肝表面抗体(HBsAb)于6-12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0年内转阴(有时转阴很快)。那么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有什么意义呢?

1、乙肝表面抗体单项阳性(抗—HBs)指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其他四项阴性。(1)这是判断乙肝疫苗接种有效的重要标志,说明乙肝疫苗接种成功;(2)单项低效价抗-HBs阳性有时为非特异性反应。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与乙肝e抗体(HBeAb)同时阳性这也就是俗称的2.5阳,这说明人体既往感染乙肝病毒(HBV),现在乙肝病毒(HBV)已经被清除,并产生抗体,不怕乙肝病毒的侵扰。

3、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同时阳性,非常少见,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感染了不同的乙肝病毒亚型;(2)感染了S基因变异的乙肝病毒;(3)免疫功能低下,抗-HBs不能清除HBsAg;(4)正处于抗原-抗体动态平衡阶段。

检验科检验报告和结果登记的规范管理文档 篇7

1 了解检验目的,区分标本类别

根据检验目的和试剂类别,临床上将血液标本常分为生化标本、血常规标本、免疫标本、PCR标本或血清标本、血浆标本。根据标本的不同类别,所用的采血试管亦有所不同,可分为普通采血管、抗凝管、促凝管等。有些检验只能用血浆标本,如凝血功能;有些化验既可用血清又可用血浆做标本,如血钾。因此护士采血标本时,要看清检验申请单的目的,根据检验要求选择相应的试管采血,避免漏抽、重抽、错抽。例如医生开出一张检验申请单,要求检验电解质、肝功能、乙肝两对半时,如果片面理解就要抽三管血(电解质、生化、免疫),实际上综合分析后,只需采集一管普通生化血就够了。又如,有一张体检申请单内容罗列很多: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凝血功能、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看似很复杂,其实只是比前一例多出一份凝血功能而已。因此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首先要看清检验申请单的要求,根据要求正确选择不同的采血管,准确地采集血标本,避免重复采血样、多采血样而增加患者的痛苦与不快,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医疗成本。

2 认真阅读检验申请单,根据申请单要求,准确抽取血液标本量

一般来说,普通人每毫升血液可离出0.45~0.5m L左右血清[1],但是对水肿患者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血液黏度比较高,血液离心后,血清含量相对减少,因此遇上此类患者要留心多抽吸一些血液,避免因标本量不够而重新采取血样,增加患者的痛苦与不快。足够的血液量是取得血标本的前提,因此一定要保证血液量充足。另外,工作中还要注意一些特殊需要的试管,如凝血功能、DIC、备(配)血必用凝血管且2m L定标,上不得>2m L,下不能<1.8m L;还有血常规管,有1m L、2m L定标,抽血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剂量规定,否则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近年我院开展的血液流变检测,就要求比较严格:(1)试管要求用肝素抗凝;(2)剂量是必须在5m L;(3)必须充分混匀,不能凝血或溶血。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 血液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

一般来说检验与采血时间关系紧密。在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体会最深的是血清钾离子(K+)会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血糖(GLU)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前者因为细胞内的钾随时间延长由细胞内渗出到细胞外而引起血钾升高,后者由于时间长细菌分解代谢而导致血糖下降了。此外,实验证明,有26种生化检测项目随着存放时间的长短出现检验结果的变异,只有使用新鲜的标本,检验的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2]。因此,血样采集后要尽快送检,血常规生化检测必须在1h内完成,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4 履行告之义务,规范采集血液标本前患者的某些行为

4.1 饮食

生化检查,尤其是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流量等受饮食影响较大,中度及重度高脂血患者免疫检查、分子学检测、凝血功能检验也有影响。因此采血前先告诉患者必须空腹12h,且前一餐清淡饮食,以清晨空腹为佳[2]。

4.2 运动

剧烈运动可加快机体有氧和无氧代谢,引起钾、钠、钙、肝功能、肾功能检验结果异常。因此,采血前询问患者有无剧烈运动,如参加运动会、球赛等,若有,采血最好在患者休息30min后进行,以免引起检验结果异常,导致误诊误治。

4.3 时间

血培养采血时间应选择患者高热、寒战时,未使用抗生素前或下次抗生素使用前,抽血7~10m L,采集双份标本,使用成人专用瓶,小儿瓶和树脂瓶(中和抗生素)。血培养阳性是确诊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重要依据,要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快速准确地进行病原学诊断,就必须严格掌握采血时间[3]。临床诊断糖尿病糖耐量试验,要求必须是空腹、餐后1h、2h采集血液标本。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磷酸激酶,这3项指标发病时间各不相同,分别在发病2~4h、4~12h和6~9h,阳性率最高,因此采集前详细询问患者病情,根据不同检验要求把握采血时间,提高检验准确性。

5 加强学习,不断进步

苦练基本功,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溶血、凝血,保证采血标本质量。护士应与检验人员多沟通,加强合作,了解血标本的基本要求,熟悉影响血标本的因素,掌握血标本的保存方法等。

总之,血样标本从患者到护理,再到检验,中间环节多,流程长,需要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因此一个有价值的血液化验结果需要护理、检验、患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履行告知义务,保证高质量的血样标本,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广大护理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寇丽筠.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

[2]陈芳建.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6,21(1):87.

上一篇:体育英文文献摘要解读下一篇:修辞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