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2024-05-30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精选8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篇1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挑战,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教师将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智慧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巧设情境,重视探究性教学。立足于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对新情境、新问题的探究能力。本文分析了高中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以苏教版为例阐述了设计的基本策略和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和教学程序的设置等做出科学的规划。它要求教师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材、学生和教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选择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进行课堂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它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轨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和谐发展的课程目标。长期以来,化学教学普遍采用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来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获取对未来至关重要的知识。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师要想走进新课程,首先要把课标的理念融汇在教学设计之中,从教学设计中去体现课标精神。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注重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与方法为手段,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评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技能。只有教师把课标精神落实在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那么,教学设计应如何体现课标理念,又遵循怎样的基本理念?

一、课堂有效教学理念的引入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育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教学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一)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所以,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二)有效的教学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四)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教学策略的采取,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都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新课程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依据

(一)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提出,化学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完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是课改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储备,进行教学任务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视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方法、内容的设计。

三、新课程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

传统的教学以知识学习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常以成人的心态去看待学生,按照自己或课本上的逻辑对学生的理解做出规定,未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为只要把新知识讲清楚,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往往导致学生只是拥有大量的事实知识,能应付考试却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科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或认知结构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可能接受教师传授的所有知识,只有那些有意义的内容,才能进入长时记忆加以保存。

教师在新课程面前,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用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要突出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青少年普遍有好动、好奇、好胜、好群心理,学习活动中求新、求奇、求趣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化学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这节课,可从三个环节来设计:首先,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在科研和生产生活中的意义导入新课,居里夫妇为证实镭的存在,从事繁重的化学工艺操作达45个月,终于从几十吨沥青铀矿的废渣里,提炼出了0.1g纯氯化镭的白色晶体,并确定了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后来又首次获得金属镭,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现代医药“抗癌明星”紫杉醇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生活中自来水净化过程等事例沟通了书本和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次,应用对比归纳、巩固提高的方法,复习初中有关过滤、蒸发、结晶等物质分离的操作来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再次,通过问题带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选取趣味性强、容易操作的层析实验和现象变化明显且极具思考性的萃取实验让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这一设计,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时空,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发扬了教学民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提倡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和本位,重视的是教学结果。而新课程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提倡“以问题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造新成果的过程。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的发展,大力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通过问题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地设计问题

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关系整个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通过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要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基础上,合理安排好问题的梯度,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对错,只有观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指:①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学习的新起点;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的兴趣点;③从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明确初中科学与原先自然科学差异非常大,绝不能凭以往学生对知识的储备进行教学。2.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创设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能帮助学生重温旧知识、旧经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还可以通过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和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生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继而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还可以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链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与延伸,让学生以生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同时可以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它有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人类的生活着手,从学生进入良好的心境入手,从新老知识的结合点着手,让学生进入一个求知的佳境。其中也创设了一些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求得知识,悟出方法,获得愉悦,得到感受。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如揭示铁生锈的原因,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提出铁生锈的可能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可能的原因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最后讨论得出结论。又如《化学1》中稀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实验,在加入铜片前“出人意料”地指导学生先加入少量碳酸钠,通过操作的“反常”去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CO2保护NO不被氧化)。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如自制水果电池);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如“物质的量”这节课,以提出的“18毫升水的质量是多少?”、“18毫升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为问题情境,为整堂课的主线,带入学生进入一个既有问题困惑,又有成功快乐的美好学习情境。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让教学过程从问题开始并以问题终结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权威下的课堂生活,师道尊严,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教师问,学生答” 是课堂提问的同一模式。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重视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导致其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传统的衡量教学的标准是:将有问题教成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进教室,没问题走出教室。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开放、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知识的价值就在于问题的存在。

新课程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讨论,推进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生生能否有效互动,取决于这两方面问题设计的质量。例如,在“盐类水解”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自主实验发现问题(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与原认知产生冲突。为了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的实质,推进学生的思维进程,以CH3COONa溶液为例,设计了三个问题:(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有哪些电离衡?(2)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3)到底是何原因使CH3COONa溶液中c(OH-)>c(H+)?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而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学生自主探究后,又根据互动信息再生成四个问题:(1)质疑:Na离子为何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2)建构:根据实验和分析,界定什么是盐类水解?(3)归纳: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4)拓展:盐溶液呈中性,该盐一定未发生水解吗? 4.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所谓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对学习内容自学自悟,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有关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显得尤为必要。我们的做法是:1)通过学案,引导学生探究性自学

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2)创设探究情景(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认知冲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结合学案,组织学生探究性讨论,经过讨论,印象更加深刻,应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4)质疑释疑,师生共探

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激活了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改进实验教学,挖掘实验的探究功能

改变实验的“验证式”为“探究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提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认真研读,大胆、合理使用教材,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教科书编写时,在内容编排体系、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为教学提供了示范和启示;同时留给教师有较大空间,使之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体现科学的学习规律,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苏教版教材采用丰富多样、功能强大的教材栏目体系作为教材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这些栏目为教材建构起一个立体网络结构,改变传统教材的单一线性模式,支持建构性、结构性和整合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便于老师教,又便于学生学。教材的栏目丰富,有“交流与讨论”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探索,体验过程与方法;有“拓展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每一核心内容学习结束时,运用“问题解决”和“整理与归纳”,让学生学以致用,或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组织,理解、把握其中本质性的规律,建立知识网络,这又体现了学生认知的结构性和整合性。众多的“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为教师灵活地选择和开展活动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真正从实处促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用再像原来那样挖空心思地去设计教学过程,只要用上各种栏目,发挥栏目本身的功能就够了,这也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丰富。新教材栏目的设置让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很自觉、自然的过渡到新的教学方式上,如开展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研讨等。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前提是熟悉并正确把握新教材,尤其要很好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能对教科书知识结构内容适当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同时也要注意新老教材的知识体系大不相同,彼此不能互相支持;新课程对学科的综合要求很高,但许多知识点在衔接上有疏漏;内容具有开放性强、系统性弱等特点。要防止“教教材”的倾向。例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这节课内容较多,对它的处理就体现了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材注意选取了科研和生产生活中典型事例沟通书本和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通过归纳总结复习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层析、萃取,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层析、萃取的原理,而不是具体的实验操作。

总之,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以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动脑为核心,进而辐射到动口、动手、动笔等诸多互动因素,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强调交流提问、变式探究等教学环节,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了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弥补知识缺陷,产生尽可能多的方法;以问题为线索,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启发,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形成团队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我们要努力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参考资料: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中

3、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2006年6月第1版[1]

4、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37-40.5、[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

7、《化学教育》2006年第1----6期

8、《化学教学》2006年第1----6期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篇2

一、前言

地理是一门具有人文特色的学科,是高中课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是高中地理教育教师的的工作重点。在高中的地理的课程中,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较多,高中的课程较多,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没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地理的教学中,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改善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促进对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的教学的理念,起源与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中,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的学习进步的程度,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种理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这种理念要求是强化教师对教学的管理。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应用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新课改有效教学分析

(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有较好的学习状态,这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推动的作用。兴趣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能有愉悦的心情进入到地理教学中。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增加了高中的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主要是对一些地理知识进行记忆,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高中学习的学习压力较大,这就使得枯燥的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地理知识时,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生的地理素质

在高中的地理考试内容中,主要是以现实的问题作为背景,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利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基础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有效的地理教学,要狠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知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所以要求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从地图中去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

四、新课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

(一)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现今的高中课堂中,每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所以教师要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明确教学目标,将高中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求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并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地理教材进行有效的解读,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顺利开展高中地理的教学。

(二)根据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有效的地理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数量,同时要关注地理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的知识逐渐增加,这对高中地理标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不但要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量,同时要使学生扎实的进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在进行教学时,地理教师要杜绝对过多地理知识的讲解,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大量的地理知识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掌握。同时一节课的地理知识数量过少,会浪费时间,这样会使学生无法积极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性需求。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以学生为主题对象,从学生认知角度的能力出发,寻找质和量的最佳契合点,从而使教学更有效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站在主导的位置上,学生很难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环境,教师应当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时,地理教师应创设一些相应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来进行地理知识的高效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中设置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此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五、结论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下 ; 高中化学 ; 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62-01

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而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师教授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之后,学生能够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继而获得长远的发展。实施有效教育教学策略能够广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最终提高其实践能力。高中化学的相关学习相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来说比较复杂,但是高中化学在理科生高考中占据一个重大的版块,所以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很重要。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继而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最终达到有效教育教学的目的[1-3]。

一、有效教学的相关理念分析

目前来看,对有效教学的分析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进行:(1)基础性;(2)发展性。从基础性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从是否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把握教学内容的相关定位、教师的相关表述是否清楚(主要包括案例领悟式表达、言语概念式表达以及图式结构式表达)以及是否能够充分的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从发展性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从是否能够灵活地应用以及选择教学计划、是否能够运用引导式来让学生的兴趣倍增、是否能够体现出互动式与开放式的相关要求以及是否具有创造性以及思维性。简而言之,有效教学是一种策略,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步骤中有不同的实施策略,有效教学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能够拥有比普通技术更为优越的教学,不断的在反思中学习与进步。

二、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研究

1.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隨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两者相互结合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为教学进行相关服务。利用多媒体的教育教学能够让高中化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打破了以往沉闷的“黑板加粉笔”的气氛,创造出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一边浏览一边思考。多媒体的相关教育教学能够让抽象的东西变得更为具象,让学生能够深刻的领悟到化学知识的内涵,为学习打下基础。举例来说,在学习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一文中,不难发现钠在缓慢氧化的情况下得到的是氧化钠,如果一旦在空气中点燃或者加热的情况下得到的是过氧化钠,都是钠的重要的化合物。氧化钠的颜色切开断面呈现出的是银白色,过一段时间之后变成白色,因此,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的固体,过氧化钠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现形式充分展示出氧化钠以及过氧化钠的化学颜色,让学生能够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继而区分出氧化钠以及过氧化钠。

2.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转化自己的角色,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己起着引导以及帮助的作用。在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自主探索研究,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与此同时,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掌握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其做实验的教师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够表述清楚的教师绝不提示。举例来说,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火灾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学生自然会回答用水或者灭火器。在生活中,可以使用水来灭火,其主要原理是浇灭氧气,让火无法拥有生存的条件。钠一旦着火之后不能用水来浇灭,主要原因就是钠遇到水会产生反应,过氧化钠遇水也会发生反应。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钠与水会产生气泡,一旦将有火星的木条掺入到试管中,就会出现复燃情况。上述情境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回应教师所要做的相关实验,继而更为清楚的掌握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高中化学的有效教育教学需要通过以下2个方面来实施:(1)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2)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开展相关教育教学,继而提高整体的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段纯友.例谈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z1):178-180,1214.

[2]徐土根,徐桂英,蒋秀芳等.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3(11):1405-1406,1464.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篇4

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组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1)开展课题研究前期的调查、访问、检测等工作,从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多角度进行广泛地收集信息和深入分析,分析新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教学无效和低效的原因。

(2)申报本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成立“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工作指导小组。

(3)成立“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小组,撰写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4)邀请专家与实验教师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5)选取课题研究的样本班,组建培训者队伍,采取专题讲座、问题诊断、课例研究、参与式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化模式,对全体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2、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10年7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具体研究。

(2)有计划地组织课题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有效教学策略研讨与展示活动。

(3)加大与其他学科同类课题的合作研究。

(4)建立与课题配套的新课程教学常规、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5)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教学内容资料、音像资料、教师指导用书和学生用书、教具学具、学习资源包等课程资源。

(6)利用“绥中信息技术教研”群等平台及时交流、展示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

(7)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接受上级部门中期检查。

3、测评、总结阶段(2010年7月——)

(1)对信息技术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总结分析。

(2)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测评、观察和分析。

(3)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和成长状况进行总结分析。

(4)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5)编辑汇总实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篇5

【摘要】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教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价值分析,主要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阐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内在原理,分别介绍相关的概念,及相关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阐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从“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整合策略”“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容取舍策略”“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选择策略”“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学情驾驭策略”“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师素质调控策略”这五个方面加以阐述。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力图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通过总结教学中的成熟经验,力图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文中论述结合了教学实践中的大量鲜活有力的实例,可操作性强,富于针对性,现实意义显著。总之,本文力图在理论上钩玄提要,实践上针对时弊地阐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这一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以期引起国内外高中语文教育界的重视,进而加快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社会要求、国家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当我们把课堂关注的重点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后,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能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是否学会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完成语文知识的自我建构、言语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生成。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核心。可以说,所有教学改革都是围绕提高教学效率而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就是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 “有效”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教学界己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全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概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依据和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列举现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原因。第三部分“探索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主要从确定与叙写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教学方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三个层面来探索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第四部分“探索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着重探讨提高高中语文古诗教学、文言文教学、现代文教学等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可操作性策略。第五部分“探索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倡导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坚持全面开放的评价内容,强调发展性的评价目的,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重点是第三、第四、第五部分。主要是围绕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一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多还原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篇6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新课程理念主要应体现在:倡导一种新的教学目标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方面来考察,以真正地、全面地促进学生各种素养的提升。

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即强调知识的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生成性,视课堂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倡导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新课堂教学评价现。关注过程的评价旨在倡导、鼓励学生从事知识的探究活动,体验知识的原创过程,感受知识生成的激动与欢欣,释放知识过程性的教育功能,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开展探索。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思想先行策略

我们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习了解现代教学思想,建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思想先行策略。

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要针对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努力塑造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正确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成绩,并做出相应的正确评价,就会真正关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对学习充满兴趣、自信和骄傲,就会正确处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态度,就不致于让许多学生害怕学习。通过长期的实践,其策略自然是有效的、优秀的,从而由先进的理念产生先进的策略,先进的策略指导先进的教学,来创造优秀的教学成果。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策略

实现有教课堂教学,必须先以追求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进行较完备的教学设计。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可操作性策略。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以有教、落实基础为准。现在倡导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组织教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符合师生的教学实际。重点表现在:

第一,要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是指教学活动内部各组成环节之间在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简言之,教学过程结构,就是时间结构。它是时间流程和逻辑流程的综合体。合理分配教学过程基本环节的基本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变量。在确定教学目的和目标后,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复习、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看一节课的结构是否合理,要看教师是否将大多时问分配在感知、理解和运用上,没有经验的老师就不会合理分配时间,但也有些有经验的老师上课扯一些与教育内容无关的“故事”,这种做法小则是浪费时问,大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应该杜绝!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体备课都要从课堂结构上下功夫。

第二,要探索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法也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的活动。客观地说,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杨振宁博士曾说:接受式教学并非不好。启发式教学并非就好,不要简单、轻易地给某一种方式下结论。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具体的客观条件和自己的主观情况,慎重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是无限的。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就学得轻松,就能在规定的时问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目前流行的几种力法,都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其基本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不管选用哪种方法,都必须以“双基”为前提,以情感价值观为目标,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吸收别人优秀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教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确实在施教之前要了解学情,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鼓励,是关爱,是天使般的和蔼,是阳光、是空气、是哺育万物的春风雨露。教学方法很多,但能调动学生原动力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

第三,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论中称为教学媒体;是以教会别人为目的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如电视、网络、无线电、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等。照片、挂图,书籍、印刷品、实验等也是媒体。媒体是多种教学材料的总称。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媒体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如能恰当地运用它,将大大地增进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当今的媒体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多种媒体集合在一个课件内,体现了极大的综合性,产生方便、快捷、直观、刺激的效果,还能解决用语言难以描述,讲解难以到位的高级思维活动。还可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加入,优质教学资源正走向共享,教学正在逐渐跨越国界走向全球化。但,不管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先进,都不能替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强凋,正确的教学价值的习得、知识能动地生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强调媒体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学会用电脑制作课件的技术,并充分利用这一媒体,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提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快起来,另一力面要考虑恰当使用的问题。什么时候该使用,不该使用,什么时候该使用何种媒体。挂图能解决问题便使用挂图,录音机不能抛弃,因为录音机的音质效果好于课件,其次还可节省费用。绝不能因省事而把文本以投影形式再现。投影内容应是言语和实物难以表述的高级思维活动。

必须明白,媒体是一种传递信息的中介和桥梁,只有在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媒体才有实质意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要充分发挥它应有的辅助作用,在设计和运用上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要将课件的呈现与讲解结合、课件的呈现与学生的思考练习结合、课件与黑板的板书结合,甚至还合理地插入有关音频、视频资料,使得我们的课堂能够聆听名家精彩的诵读、能够再现历史上那一幕幕真实的情景,这样就真正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只有恰当地使用媒体,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策略

教学艺求是对教学的艺术掌握,即从艺术的角度对教学的艺术属性的理解及据此发展起来的教学力式、方法、手段、形式等。由教学技巧上升到教学艺术,是一位老师一生的追求。教学艺术首先要从教师的讲台形象谈起,教师的讲台形象尤如演员的舞台形象一样重要,教师讲台形象自我塑造得如何,如衣着打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口语、板书等,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要注重讲述艺术。讲述要注重两性,即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做到客观、准确、完整;艺术性强调以情感人,以语动人,以形诱人,紧扣学生心弦,以达到师生与作者和事物之间感情的共鸣与沟通。

第三,要注重无声语言的艺术。无声语言是一种艺术,并不新鲜。一百年前的无声电影是一种艺术。有声语言也有言不尽情,辞不达意的时候,此时无声语言就能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尽而意丰的作用。古人也有言: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语言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来传递。面部表情是阳光、春风,可催开心灵的蓓蕾;是军号,可给人以力量:是天使,可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自然、大方、温和、善良、宽容、大度是教师面部表情的要求。眼神,这个心灵窗户,把能表达言所不易表达的复杂而微妙的信息情感。环视、点视、虚视、斜视、久视都有其特殊含意。环视有“一言未发先有情”的作用,点视有制止、期待、鼓励之功效,虚视有“视而不见”之味道,斜视有“轻蔑”、久视有厌恶之含意。这些都是无声语言的魅力。

第四,要讲究体态艺术。体态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体态主要包括头语、身资、手势。头语要求亲切明快,手势要求准确协调,身姿要求端庄灵活。恰当的体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最后是板书艺术。板书是教学的书面语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有艺术性的板书能唤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老师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一点,板书可采用逻辑要点式,关键词语式,纲要信息式、表格式等形式,来强化讲授效果。当然,板书的合理布局、示范性、书写规范优美,更能锦上添花。

四、有效课堂教学的丰富课程资源策略

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策略。在新课改中,教师是课程资簿的开发者和实施者。选修课程、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等等也给予了相应的时间和空间,由此,若能充分享受这些权利,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与才智,自觉承担起课程开发创新和实践的责任,课堂教学就一定会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譬如聘请专家讲学,体味新课改成果探索中的苦与乐,收集社区发展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政热点,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会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培养应用的意识;介绍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既能拓宽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等等。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来实施有效教学,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五、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激励策略

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真诚的教学评价,激励教师、激励学生的教与学,也是实施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策略。

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的重要手段。新课改倡导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化多元,评价标准多条,但评价要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入的发展服务。因此,评价的实施原则之一应是真诚评价,评价学生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肯定一切。学生努力后有成果要大胆肯定,推广分享,学生有不足要诚恳指出,促进潜能的充分发掘、真诚的评价不仅易于被人接受,而且真正体现出来教育的本质。

其次,评价要关注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

课堂学习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以便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既要突出学生整体素养培养目标,也要重视思想道德、审美、心理等方面的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全面素养。

第二,评价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等行为中的表现,譬如参与是否热情、是否有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要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等行为表现,以评价课堂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这些评价最终要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篇7

一、兴趣化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课程标准的理念, 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四种。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 通过设疑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经过讨论分析, 明白道理, 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 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 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 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 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 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 模型, 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 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 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 撰写化学小论文等活动, 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他们的兴趣, 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 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进行角色转换, 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学会倾听, 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 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 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 使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3. 致力人文关怀, 关爱每一位后进 生, 要关心、帮助他们, 以达到共同进步。

三、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 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 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内容不再只局限于化学课本上内容, 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 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 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 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能激发兴趣, 发挥学生的特长。

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 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 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 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探究性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71-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时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真正找出一套符合学生要求的数学之道。

一、从更新教学理念入手,加深师生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离不开师生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从更新教学理念入手,只有师生从感情上、意识上真正的认同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才能表现出在行动上积极主动的配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就提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来说,必先更新教学理念,加深师生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认同,使师生认识到自身教学角色与地位,积极地参与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促进其教学的有效性进行。

二、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下工夫,抓住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成就感等积极因素,促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我们知道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最为基础的主观动力,学习动机往往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的效果。具体来说它表现为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态度是喜欢还是厌倦,是“我要学”还是“要我学”等等。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迫于升学的压力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动机往往是升学,“要我学”,因此在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体会不到学习高中数学中的乐趣所在,而陷之于重复、机械、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想学,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在新课程改革中正是针对这一现象要转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动机,要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想学,喜欢学,转变到“我要学”上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要求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由此使之成为保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坚实前提。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教学下提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其数学成绩,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题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等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教师尤其要在教学中坚持将“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这可以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养成发散思维和联系新旧知识的良好习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一题多解”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多题一解”可以帮助学生将整个数学知识网络调动起来,温故知新,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并能帮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归类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定期对高中数学知识网络进行梳理与复习.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学生就能很容易将难题简化,从而有效提高成绩.

四、尊重学生,倡导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下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开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为教师应合理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即可(那么如何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关键(对此,笔者认为想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即:首先肯定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强化学生对问题能够质疑)分析和解决等等(让学生全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己能够产生一定的!主人翁"意识,进而自主的探究,促使自我个性得到提升和持续发展(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本身是动态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作为教师应认可和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习惯,进而强化学生个性思维的持续发展,拓宽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了解范畴。

五、重视数学的基本功,关注解题技巧与思路的培养

通过近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试题并不是越来越难,而是越来越灵活。学生丢分最多的题目倒不是难题,而是灵活性非常强的题目。不少教师将精力都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上,学生反复练习的也是这类题目,而对于平时基础的东西兼顾的却少。其实作为高中的学生,最重要不是会做多少题目,而是能将高中数学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在大脑中形成很强的知识体系。能利用大脑中储层的知识体系,分析出每道题所查考的范围、知识点,这种自行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很有必要的。

六、及时总结与反思

在完成一阶段的学习后要及时的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思.教师要在某一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结束后,或某一知识点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集中讲解.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缺点与问题,并能掌握问题的正确解答方法和解答思路,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进行反思与改进,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有着积极影响.教师也要进行一定的反思与总结,看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是否存在缺陷,并总结学生出现易错点的主要原因,在同类型的教学中要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不断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应从更新教学理念入手,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上下功夫,抓住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成就感等积极因素,促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同时有效应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倡导参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必能成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有力杠杆。

参考文献:

[1]肖万祥主编.高中新课程实施解说[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有关微小说活动策划书下一篇:火灾应急演练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