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计算习题

2024-06-24

简便计算习题(精选14篇)

简便计算习题 篇1

一、看清楚算式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8×4×25125×27×848×35×2×35

458+251+749196-26-748400÷25÷4

536-249-136813+569-21348+52×3

46×32+46×6894×99+94101×482-482

16×29+16×48+16×2367×53-67×43

15×(9+10+8)(6+8)×25

小测题二(简便运算二拆数凑整)

56×12548×2599×28

101×59102×43144÷24320-198

小测题三(加减法或乘除法运算的简便运算)

136-48-36417-138-62246-178+78

437-(137+59)252-(63-48)357+(132-57)

3000÷125÷81080÷(9×3)1000÷(20÷4)

简便计算习题 篇2

我认为此解释不太确切, 容易使学生造成误解, 甚至错解。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答案很容易让人从两种角度去理解。一种为:造成刘伟惊叫的原因是自感电动势较大, 电压较高刺激刘伟惊叫, 而不是电流较大刺激的原因。但是从人体理学角度来讲, 人体是对流经人体的电流有反应而不是电压, 人体对通过不同电流时的反应如下表, 故此种理解角度不妥。另一种为:教师教学用书认为造成李伟惊叫的原因是电流。但是教师教学用书是从欧姆定律角度定性判断:断开表笔瞬间, 由于产生的自感电动较大, 因此自感电流也较大, 是自感电流“电”了刘伟一下, 使刘伟惊叫起来。毋庸置疑, 由于变压器具有较大的自感系数, 根据可知拿开表笔时, 必然会产生较大的自感电动势, 但是由感抗定义XL=2πfl可知变压器的感抗也很大, 同时人体电阻也很大, 这种情况下利用欧姆定律就不容易判断出产生的自感电流大小情况。故这种由欧姆定律判断自感电流大小从而分析刘伟惊叫的的理解角度也不妥。

我认为必须从自感电流角度分析, 看通过刘伟的最大自感电流是否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 但是如何判断自感电流的大小呢?对题目电路简化如图所示, 李辉没把表笔拿开时, 由于人体电阻远大于变压器电阻, 因此流经人体电流远小于流过变压器的电流, 小于人体所能感知的电流强度, 所以刘伟感觉不到, 但此时流经变压器的电流应该已经达到人体所能感觉到的电流。当把电路中的电源断开后, 根据自感概念和楞次定律可知, 线圈就会在其闭合回路中产生自感电流。最大自感电流又应当为多少?由于线圈中储存的磁场能由通过线圈的电流决定, 当电路中的电源断开后, 线圈中电流表现为自感电流, 闭合回路中线圈所储存的磁场能开始以自感电流向外释放, 随着时间推移, 储存的磁场能减少, 所以自感电流在减小。但是把电路电源断开的一瞬间, 线圈储存的磁场能还没来得及释放, 所以此瞬间通过闭合回路产生的自感电流最大, 并且等于线圈的原电流。故本题中李辉把表笔拿开瞬间产生的最大自感电流让刘伟能感觉到, 因此尖叫起来。

那当我们碰到涉及自感方面的问题, 比如:电键闭合断开瞬间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判断, 以及电路故障分析, 等等, 是从自感电动势角度分析简便还是从自感电流角度分析简便?一般根据电键闭合情况分为两类。一种情况是当打开电键时, 由上面的分析过程可知:由于自感现象线圈中的自感电流会从原电流开始逐渐减小, 故此时主要通过比较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电流与断开瞬间线圈所产生的最大自感电流来分析问题分析比较简便。另一种情况是当闭合电键瞬间。由于自感线圈中电流不可能突变, 从零逐渐增加, 因此此瞬间利用电流分析不太方便, 但是电键闭合瞬间, 线圈中电流从无到有, 电流的变化率最大, 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最大, 并且自感电动势逐渐减小, 所以这种情况下利用自感电动势分析问题反而简便。现举例如下。

典例一: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三个相同的灯泡a、b、c和电感L1、L2与直流电源连接, 电感的电阻忽略不计。电键K从闭合状态突然断开时,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

A.a先变亮, 然后逐渐变暗

B.b先变亮, 然后逐渐变暗

C.c先变亮, 然后逐渐变暗

D.b、c都逐渐变暗

答案:A、D。

分析:答案为:断开电键K的瞬间, 原来每个电感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均加载于灯泡a上, 故灯泡a先变亮, 然后逐渐变暗, A对。本选项若利用自感电流分析更简单:由于电路中电源为直流电源, 所以电键没断开前a、b、c三灯流过的电流相同, 亮度相同。电键断开瞬间, 由于自感b、c灯的电流从原电流开始减小, 且方向不变, 此时流经a灯的电流为b、c灯的电流电流之和, 大于原电流, 故灯泡a先变亮, 然后逐渐变暗。

典例二:如图所示, 是测定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L直流电阻的电路, L两端并联一只伏特表, 用来测量自感线圈的直流电压, 在测量完毕后, 将电路解体时应 ( ) 。

A.先断开K1

B.先断开K2

C.先拆除安培表

D.先拆除伏特表

分析:若电键K1先断开, 由于线圈的自感系数很大, 会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 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 故先拆除伏特表, 也可这样理解, 由于断开电键瞬间线圈中自感电流从原电流减少, 线圈与伏特表构成闭合回路, 而线圈中原电流既然能用电流表测出, 一般情况下要超出电压表的满偏电流, 故若先断开K1, 线圈的自感电流必然会对伏特表造成冲击, 损坏伏特表, 所以先拆除伏特表。

参考文献

简便计算的复习 篇3

1、在独立计算、全班交流活动中,经历自觉回忆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便计算,并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2、在熟练掌握加法、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减法、除法中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它们使一些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方案:

一、问题情境

1、出示一组典型的算式。并提示学生独立思考怎么计算简便。

提前板书“简便计算”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我们先来看一组算式:

1)245+180+20+155

2)25×13×4

3)9×125×8

4)84×36+64×84

5)125×(100+8)

6)528- 53- 47

7)3100÷25÷4

师:这些运算如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麻烦

2、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计算。

师:怎样才能使这些题的计算简便呢?依据的是什么?带着问题独立计算。

二、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回报简算过程和依据。教师适时板书相关定律的字母表示式

2、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思考为什么这样算就简便。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的计算过程,具体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就简便?

生1:根据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可以把“245+180+20+155”转化成“(245+155)+(180+20)”“245+155”和“180+20”都能凑成整百。所以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2:根据乘法交换律可以把“25×13×4”转化成“25×4×13”“25×4”能凑成整百。所以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3: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125×(100+8)”转化成“125×100+125×8”

125×100和125×8可以凑成整百整千。所以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师:由此看来,在实际计算中,我们可以根据“运算性质”把原来的算式转化成凑正的算式,使我们的计算简便。通过上面的

做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还不错。

3、出示一组典型错例,让学生判断。

师:那么下面这些算式可以这样凑整吗?

课件出示:

685- 64+36=685-(64+36)

55+45- 55+45=(55+45)-(55+45)

12×97+3=12×(97+3)

1200÷25×4=1200÷(25×4)

生:不行!因为他们不符合运算定律。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平时最容易算错的,你们说在计算这些题时应该注意什么?生:不能为了凑整就不考虑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了!

师:你能改编一下原题,使它可以这样做。

生:685- 64- 36=685-(64+36)

55+45+55+45=(55+45)+(55+45)

12×97+3×12=12×(97+3)

1200÷25÷4=1200÷(25×4)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具体题目的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的适用计算方法才能使计算简便。关键是你们能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呢?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主计算。

师: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个小试身手的机会。这三道题都是连减运算,怎样计算简便呢?

470- 254- 46

454- 254- 37

654- 260- 154

[学生自主选用合适的方法计算各题。为下一环节的交流,作准备。]

2、全班交流简算过程。

师:引导学生说出三道题的简便计算方法。

生:第一题:可以用被减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这样比较简便。

第二题:直接算就比较简便。

第三题:先减去第二个减数比较简便。

师:比较一下这三道题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种算法,能使计算简便。

生1:当两个减数可以凑整时,可以选用第一种方法。

生2:当被减数减去第一个减数可以凑整时,就用第二种方法。

师:看来在计算连减算式的过程中要看具体的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使之计算简便。

3、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过程。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72×125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

72×125

=9×8×125

=9×(8×125)

=9×1000

=900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可以把72看成8和9的积。转化成9×8×125

师:这是一种很常用的一种转化方法。(把一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

[让学生对这道题的计算、交流,发现可以把一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转化成可以凑正的算式计算比较简便,渗透一种转化思想。]

4、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经验,独立计算。

根据出现的错误重点讲解。

师:有了这样的思考之后,这几道题你能做吗?

25×32×125

36×101

99×35

师:这三道题怎么做?

(学生独立思考)

可能出现如下错误:

36×101=36×100+1=3601

99×35=100×35- 1=3499

师:这样做对吗?你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或乘法分配律判断一下。

生:“36×101”可以变为36×(100+1)根据乘法分配律,等于36× 100+36×1依据乘法的意义:是101个36相加!可以分成100个36相加和1

个36相加,所以等于36×100+36×1

师:无论是从分配律,还是从意义上分析,都应是加36,而不是加1。根据以上的讨论,你能修改一下“99×35”吗?

小结:通过以上练习,我们体会到只有根据每一个题的运算特点、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使计算简。

三、拓展练习

师:有了上面的认识,相信王老师再出一些稍微难的一点的题,你们也能做。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99+999+9999

2357- 183- 317- 357

167×2+167×3+167×5

我选取了一些有难度的联系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题的过程中,提高灵活、合理的选用算法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4

一、简便计算练习题

(1)775-(218+75)

(2)221+38+162

(3)306-38-262

(4)235-183-17(5)234-55-45

(6)279-73-127

(7)273-128-62

(8)89-(89+215)

(9)679-(213+79)(10)578-176-324

(11)123+285+177

(12)35×37+65×37

(13)75×27+25×27

(14)38×101-38

(15)16×2+16×3+16×5

(16)178×101-178

(17)84×36+64×84

(18)7 5×89+11×75

(19)178×99+178

(20)37×83+17×37

(21)19×103-19×3

(22)99×38+38

(23)23×41+59×23

(24)4× 12×25

(25)125× 16×8

(26)4×8×25×125

(27)125×88(两种方法)(28)38×2×50

(29)5×216×2

(30)25×36

(31)25×44(两种方法)

(32)153+262+138

(33)375+219+381+225

(34)

525-35-165

(35)(181+264)+219

(36)378+44+222

(37)276+228+24+272

(38)135×6+65×6

(39)99 ×53+53(40)47 ×99+47

(41)36 ×29+36

(42)38×41+59×38

(43)58×99+58

(44)138×72-72×38

(45)23×83+17×23

(46)42×103-42×3

(47)25×62×4

(48)99×38+38

(49)

125×43×8

(50)(40+4)×25

(51)(8+6)×125

(52)(80+8)×125

(53)

36×(30+3)

(54)25×(8+40)

(55)125×(8+4)

(56)63×99(57)28×201

(58)18×199

(59)68×11

(60)38×102

(61)35×98

(62)57×101

(63)46×101

(64)37×99

(65)25×36×4(66)(25+4)×40

(68)27×102-27×2

(69)16×99

(71)53+262+38

(72)100÷25÷4

(74)56000÷8÷125

(75)2300÷50÷2

(77)75×27+25×27

(78)38×101-38

(80)125×72

(81)25×16

(67)36×57+36×43

(70)37×101

(73)4800÷25÷4

(76)35×37+65×37

简便计算习题 篇5

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

158+262+138

375+219+381+225

(181+564)+719

368+44+114+242+32

276+28+53+119

735-(187+35)

214+138+286

3065-738-1065

957-183-317-357

1200-624-76

2100-728-772

273-73-27

365-86-214

856-(356+221)

847-527-273

214-(86+14)

365-(65+118)

455-(155+230)

787-(87-29)

※易错题: 672-36+64

324-68+32

25+75-25+75

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

138×25×4

(13×125)×(3×8)

25×(24+26)

25×24×6

25×(24+6)

204×25

88X125 X 3

72X125 X7

25×32×125

32×(25+125)

44×125

102×76

55×98

380 ÷(19 × 4)

1800÷36

1248÷24

1680÷12

8400÷2100

32000÷400

21500÷125

1800÷36

3600÷24

7300÷25÷4

5000÷8÷125

7000÷25÷8

8100÷3÷30

4900÷25÷4

与简便计算混淆,容易出错类型题

600-600÷15 20X7÷20X7

736-35X20 25X4÷25X4

100+25-100+25

98-18X5+25 56X8÷56X8

280-80÷ 4 X 9 12X6÷12X6

15X97+3

175-75÷25 25X8÷25X8

80-20X2+60 36X9÷36X9

简便计算习题 篇6

1、关于X的方程m24x2m2xm1ym5,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m___________时,它是二元一次方程。

132、已知xy1,用x表示y的式子是___________;用y表示x的式子是22

___________。当x1时y___________;写出它的2组正整数解____________。

3、若方程 2xm1 + y2nm =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1mx3ny13xy65xnyn

24、已知与4x2y8有相同的解,则m= __,n=。225、已知aa12,那么aa1的值是。

x2y1,2x4y26x9y_______。

6、如果那么232x3y2.7、若(x—y)2+|5x—7y-2|=0,则x=________,y=__________。

8、已知y=kx+b,如果x=4时,y=15;x=7时,y=24,则k=;b=.

x

29、已知是方程ax5y15的一个解,则a________.。

y110、二元一次方程4x+y=20 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1分、2分、5分的硬币中取出5分钱,共同__________种不同的取法(不论顺序)。

3x4y6x5y1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方程组2313、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那么a+b=_________。

x2(x2y)

414、方程组的解是x2y2

15、已知6x-3y=16,并且5x+3y=6,则4x-3y的值为。

x1

16、若y2是关于x、y的方程axby1的一个解,且ab3,则5a2b

=。

17、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的周长分为63和36两部分,则它的腰长是_________。底边长为___________。

“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 篇7

一、知觉性错误

●错题例选

●成因分析

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 致使一些学生容易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误把乘法结合律当乘法分配律运用, 这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 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 可以交换运算顺序, 像上题“三个连乘”应选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 而不应选用乘法分配律。

●解决对策

面对这些学生, 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形式入手, 告诉学生括号里是乘号时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 只能当括号里是加法或减法时才能用乘法分配律。教师应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入手, 可以通过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以理解,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进行比较, 深入地理解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同时, 教师可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思路加以练习, 以区别两种运算定律的不同之处及其运用后所产生的不同的简便程度, 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算定律的理解。

二、定势性错误

●错题例选

●成因分析

上面这种现象在简便计算时出现的较多, 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因为在他们看来, 学了简便计算后, 所有的运算就都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而当碰到不能简便的计算题时, 就不知所措了。这种现象在数学学习中是最常见的, 这是由于学习的定势作用引起的。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计算后, 所有的练习题都是这一类, 又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后, 所有的练习题也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熟练, 但缺点是容易形成定势, 即学什么就做什么, 可以不动脑筋地依葫芦画瓢。

●解决对策

教师要树立大计算教学观。简便计算因其突出简便的特性, 容易使我们把眼光紧盯着简便, 以为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尤其在倡导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 这种观点更凸现出它的局限性。简便计算是四则计算中的一部分, 因此简便计算的教学应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计算教学背景上, 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计算教学来谈简便计算。否则, 学生只能是“只见树林而不见森林”, 等到“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时, 学生往往对运算式题感到漠然, 或是把能简便的式题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演算下去, 或是把一些不能简便的式题乱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因此, 在教学简便计算时, 最好把能简便与不能简便的习题同时呈现, 让学生知道有些习题通过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 而有些则不能, 甚至用了运算定律反而使计算变得更复杂。

三、意识性错误

●错题例选

●成因分析

在教学中, 我访谈了几位这样做的学生, 他们都认为:我知道按顺序做是比较方便的, 但这样就没有运用运算定律, 就不是简便计算。也有的学生说:“我根本没仔细看过题目, 因为是简便计算嘛, 所以拿上来就运用运算定律。”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不正确的简便意识所造成的, 他们认为: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 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

●解决对策

简便计算无论从其外在形式, 还是内在规律, 都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也会使学生自发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意识, 那就是追求计算的简便性。学生的这种简便计算的意识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但处理不好, 容易使学生产生“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的错误意识倾向, 致使一些原本简单的计算越做越繁。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计算, 以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体验。如上题38× (25+75) , 一种方法采用直接按运算顺序计算, 另一种方法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谈谈用两种方法计算的体会, 说说“为什么运用了运算定律反而复杂了?”

四、干扰性错误

●错题例选

●成因分析

简便计算的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凑整思想”。“凑整”能使计算简便, 但“凑整”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 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 否则就会为“凑整”而“凑整”, 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有些题, 由于受数字的干扰, 学生容易出现违背运算法则, 盲目追求“凑整”的情况。如上题中, 学生因看到136+164=300, 就误以为可以把后两个数先相加, 从而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解决对策

简便计算不仅要使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通过简便计算的学习, 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在的简洁美, 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切忌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就是“凑整”的错误思想。上题中的错误主要来自算式本身数字的干扰, 针对这类错误,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运算定律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还应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从小养成用估算或按运算顺序再算一遍的方法来进行验算的良好习惯。

减少简便计算失误“四方略”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108-02

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失误。出现失误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对此,笔者努力改进简便运算教学的方式方法,并总结了减少计算失误的如下四个主要方略,以提高简便计算教学的效率。

一、抓基础:加深对运算定律意义的理解

“简便计算”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加减乘除运算定律而进行算法简单化的过程。从这点来看,运算定律的教学是基础,是前提。因此,要想让学生加深对运算定律意义的理解,就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先弱化其工具性,实现算用结合。比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可以出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校购买了14个足球,单价为45元;购买6个篮球,单价与足球相同。学校一共花了多少元钱?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1)14×45+6×45=630+270=900(元);(2)(14+6)×45=20×45=900(元)。

对此,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根椐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所列算式的意义:第一种方法可以分别计算足球与篮球的钱数,再计算一共花的钱数;第二种方法先算出一共买了多少个球,再计算一共花的钱数。虽然计算方法与思路不相同,但学生最终明白,同样都能解决问题。接着,再让学生从乘法意义上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理解。第一种列式表示“14”个“45”加上“6”个“45”,和是多少,即“20”个“45”是多少,也就是“(14+6)×45”;第二种列式,“(14+6)×45”的意义是“20”个“45”是多少,即“14”个“45”加上“6”个“45”,和是多少。最后,很自然地让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明确了“14×45+6×45=(14+6)×45”的意义。实际上,所有的运算定律都可以用生活现实问题来呈现。这样借助生活现实来开展教学能加深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二、明算理:紧扣简算“结果不变”原则

实际教学中,尽管教师对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用的时间比较多,也提炼出简算口诀,但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即从简便计算的本质入手,抓住简便计算“结果不变”的原则,指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进行简算。

以“234-66-34”简便计算教学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探讨、理解运算的结果在何时不变。通过分析,学生将连减“234-66-34”变式为“234-34-66”,原式先减“66”,再减“34”,和变式先减“34”,再减“66”,只是交换了减数的位置,结果不会变化。同样,如果将连减“234-66-34”变式为“234-(66-34)”,原式中连续减去“66”和“34”两个减数,却变成了减去“66”与“34”的差,结果一定变小了,要保证结果不变,只能减去“66与34”的和,从而理解了括号前是减号,如果想加括号,里面要变成加号。再如,“450÷25”的简便教学,让学生思考:数的大小改变,结果会变吗?学生探讨后,理解了“450÷25=(450×4)÷(25×4)”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两个数同时变化时就可以互相抵消,结果不变。同样计算“757-398”,把“398”看作“400”,根椐结果不变原则,把“398”看成“400”已经多减了“2”,要使结果不变,必须加上“2”,才能与多减的“2”相抵消。

三、探方法: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

面对学生的简算错题,笔者常想,路边卖菜的小商贩,有的没有学过简便算法,却能很快地说出金额数,而学生为什么学习了简便算法却不主动应用呢?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具体情境各不相同,前者要做生意赚钱,面对众多买主,必须迅速地算出金额数,而学生虽然学习了简便算法,但多是因题目中提出了简便计算的要求或教师有要求用简便计算时才使用,这种“被动进行简便计算”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主运用简便计算的意识。因此,在简算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明确“我需要简便计算”,才能增强运用简便运算的意识。

例如,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可以这样设计一组口算题,让学生体验简算的妙处:29+16+21;9+17+23;50+28+50;67+19+23。同样,学习乘法分配律后,也可以设计这种口算题:(40+4)×25;44×32+56×32;46×99+46。当学生回答后,追问口算最快的学生: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有什么秘诀?说给大家听听。

再如,学习乘法分配律后,可设计这样的口算题,让学生对比简算的好处:说说哪边算得快:(21+12-3)×5=21×5+12×5-3×5;(25+11)×4=25×4+11×4。

再比如,在综合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设计下列类似的题目:任意选择“+、-、×、÷、()”等运算符号,把三个数字“4”“25”和“75”组成一个算式(数字不可重复使用,符号可重复)。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4×25×75,(75+25)×4,75+25×4,4×75×25……通过这些算式,学生能够培养简算意识和提高简算能力。

四、辩是非: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

在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汇总学生们出现的错例,让学生分析、查找错误原因,从而提高比较、鉴别和简算能力。

例如,学习乘法分配律后,可投影出示学生简算中容易失误的题目。

101×98 101×98

=(100+1)×98 =(100-1)×98

=100×98+1 =100×98-1×98

=9800+1=9801 =9800-98=9702

101×98

=100+1×98

=100×98+1×98

=9800+98=9898

……

上述三道题的简算都是错误的。第一小题错在了“101”拆成“100+1”后,只用了“100”乘“98”,而没有把“1”和“98”相乘;第二小题,为了凑整数,而把“101”拆成了“100-1”;第三小题的简算思考方法是正确的,结果也是正确的,但是忘记把拆分的“100+1”添加上括号。通过对比、分析这些简算中存在的失误,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自己是不是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何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从而养成仔细辨析题目再简算的习惯,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在学生分析和讨论后,教师应及时出示同一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简便计算,并通过对比、强化提高简算能力。

当然,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实际,有意识地渗透简算教学方法,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如运用“除了这种方法,有没有一种较为简单的算法呢”“能再想出一种更优的思路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在面对每一道计算题时都能想到“能否简算”,从而加强简算意识和简算能力,培养数学素养。

简便计算习题 篇9

一、简便计算练习题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7755-(2187+755)2214+638+286

3065-738-1065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765-146-28-26

234-65-35 273-128-62 279-73-127

578-176-324

679-(213+79)786-(219+86)389-(89+215)

497-299

4× 12×25 135×6+65×6

×53+53

25×38×4

1500÷25÷4 4800÷25÷4 56000÷8÷125 2300÷50÷2

178×101-178 84×36+64×84 75×89+11×75

178×99+178

79×42+79+79×57 38×101-38

75×27+25×27

35×37+65×37

37×83+17×37

19×103-19×3

99×38+38

23×41+59×23

(13×125)×(3×8)

123×18-123×3+85×123

18×82+18×47+18×71

38×41+59×38

58×99+58

138×72-72×38

23×83+17×23

42×103-42×3

25×62×4

99×38+38

125×43×8

二、应用题(列竖式计算)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共需行驶24小时,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四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运算练习题 篇10

125×6×8 600÷25÷4 755-122-78 138×25×4

25×32 125×16 234×80×5 781-499 12×25

4004×25 25×16×125(125+16)×8 75×24

789×99 800÷125 1736+403 9999+999+99+9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2130+783+270)+1017 899+344

7755-(2187+755)2214+638+286 3065-738-1065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13×125)×(3×8)(12+24+80)×50 704×25 25×32×125

32×(25+125)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98×199

123×18-123×3+85×123 50×(34×4)×3 25×(24+16)

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16800÷120 30100÷2100 32000÷400 49700÷700

1248÷24 3150÷15 4800÷25 21500÷125

附加题:

2356-(1356-721)1235-(1780-1665)75

31×870+13×310 4×(25×65+25×28)

第一种

(300+6)x12 25x(4+8)125x(35+8)(13+24)x8

第二种

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第三种

99x64 99x16 638x99 999x99

第四种

99X13+13 25+199X25 32X16+14X32 78X4+78X3+78X3

×27+19×25

第五种 125X32X8 25X32X125 88X125 72X125

第六种

3600÷25÷4 8100

第七种

1200-624-76 2100-728-772 273-73-27 847-527-273

第八种

278+463+22+37 732+580+268 1034+780320+102 425+14+186

第九种

214-(86+14)

第十种

576-285+85 825-657+57 690-177+77 755-287+87

÷4÷75 3000÷125÷8 1250÷25÷5(87-29)365-(65+118)455-(155+230)787-第十一种

871-299 157-99 363-199 968-599

第十二种

178X101-178 83X102-83X2 17X23-23X7 35X127-35X16-11X35

第十三种

64÷(8X2)1000÷(125X4)

第十四种

375X(109-9)456X(99+1)

容易出错类型(共五种类型)

600-60÷15 20X4÷20X4 736-35X20 25X4

98-18X5+25 56X8÷56X8 280-80÷ 4 12X6

175-75÷25 25X8÷25X8 80-20X2+60 36X9

÷25X4 ÷12X6 ÷36X9

36-36÷6-6 25X8÷(25X8)100+45-100+45 15X97+3

100+1-100+1 48X99+1 1000+8-1000+8 5+95X28

102+1-102+1 65+35X13 25+75-25+75 40+360

13+24X8 672-36+64 324-68+32 100-36+64

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简便计算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68

简便计算作为计算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它的本意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学过的运算性质、定律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达到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与效果的目的。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在简便计算能力的培养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审题习惯入手

学生简便计算能力是与学生的审题习惯分不开的。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看清习题中各运算符号之间的关系再进行计算的习惯,经常鼓励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而且还可以为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如在计算“125×8÷125×8”这道习题时,学生就很容易写成原式=1000÷1000=1的错误结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如果认真审题,学生就会发现,这个算式里既没有括号,又没有加减等其他运算,只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就可以了。如果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学生也就不会再犯这样明显的错误了。

由此可见,在关于简便计算的教学上,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只有认真读题,看清各运算符号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有效避免计算错误现象的产生,提升计算能力。

二、从辨析能力入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问题,可以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了提升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题组对比,展示相关习题,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对比中提升辨析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如在简便计算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常见错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组训练让学生辨析:

1.  25×4=    24×5=

2.  0.125×8=  0.125×4=

3.  100÷25×4=    100÷(25×4)=

在题组中,数字大都比较相近,或者包含了相同的运算符号,有的只是多了括号或者运算符号顺序不同等,但是,正是由于这些细微的差别,迷惑了学生,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掉进“陷阱”。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题组对比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产生防范心理,在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时,能够放慢脚步,静心思考,辨清计算的方向,进而有效避免错误现象的发生,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题组对比练习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对比。如此一来,学生固定思维模式中的错误计算方法就会一览无遗。这样教学,夯实了简便计算的基础,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从拆分组合入手

所谓拆分组合也就是学生根据计算题中的算式合理的拆一拆,并且根据学生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等进行合理组合,以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在教学时,教师要突破教学常规,经常设置一些变式训练,鼓励学生拆分组合,以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如在学完“乘法分配律”以后,为了提升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在学生了解乘法分配律性质、定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变式训练,让学生进行合理拆分组合,进而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训练上,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  55×99= 91×101=

2.  0.57×0.1+0.57×0.9= 7.9×99= 8.8×101=

教师在教完乘法分配率以后,引导学生通过变式训练,由此及彼,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变式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使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总之,在小学阶段,简便计算能力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要想使其得到有效提高,在平時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就要从良好的简便计算的习惯抓起,并注重各种简便计算技能的熏陶渗透,循序渐进,相信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定会得到极大提升。

浅谈简便计算中错题纠正的探究 篇12

在对有关简便计算易错问题的梳理中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都讲得太细而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如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做简便计算时的自我解决方法呢?以下是我工作中摸索出的方法。

错题是学生思维的真实暴露,是学习知识后的第一反馈,潜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简便计算历来是中年级教师讲得最多,学生又错得最多的题目类型。所以在上次期末复习时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错题本,把这一年来出现的有关简便计算的错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都讲得太细而导致学生缺乏了独立思考,知识不能自主建构,教师也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调控教学,因此错题就会“应运而生”了。针对这一问题作为教师的我,开始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做简便计算时的自我解决方法。第一步是拿到题目先根据算式中数字的个数决定是拆还是合并,考虑如何拆更适宜。在这一步时我分成了几种类型:

1.只有两个数字的先变成三个数字:

(1)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就把这个数拆成一个整数和一个数的和或差。如41×99中可以把99拆成100-1,这样这题就变成了41×(100-1),201×34可以把201拆成200+1,201×34=(200+1)×34了,765+98则可以把98拆成100-2,765+98=765+(100-2)。

(2)如果这两个数字都不接近整十数或整百数的,分解时要同时考虑这两个数,乘法中尽可能凑成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125和25这两个数是最易出现的数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到见25就想到4,见到125就想到8。如25×24,把24分解为4×6为宜,125×32,把32分解为8×4为宜,当然其他分法也是可以的。除法时要考虑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暂时没有学,我适当地进行了渗透)。

2. 有四个数字的应考虑先变成三个数字,这种题目一般都运用乘法分配律,所以先圈出相同的数字和乘号,把余下的两个数字和符号放到括号内。

3.三个数字中有两个数字相同,形如37×99+99的,找1来帮忙,如:37×99+99=37×99+99×1,这时再按第二条的方法做就可以了。我要求学生做这些简便计算时必须写出我上面的这些步骤,以防止由于偷工减料而造成的错误。

第二步是变成三个数字后直接根据题目的运算符号确定所选择的运算律,例如一个算式中只有加法就只能选择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只有乘法要选择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加有乘或有减有乘则需要选择乘法分配律,有加有减或者只有减法时想到减法的性质,有乘有除或者只有除法时要想到除法的性质,这样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几种运算率的混淆。

通过上面这两步的反复训练,学生在简便计算时出错的越来越少了,上次期末考试中我教的班级共有两个学生出错,其中一人还是方法对了,计算失误造成的。因此,在简便计算教学方面,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至于让学生感觉枯燥和乏味,我们还应不定期地开展计算比赛,设立一些奖项,来鼓励学生,目的就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如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学生的每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教师要有开发“错题资源”的意识,让错题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当前教学改革的洪流正在滚滚向前,我愿把自己化作一滴水,在这股洪流中推波助澜。

总之,学习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的纠错过程,简便计算教学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纠正数学作业中错题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只要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改正错误,必定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做事认真的态度,也相应地会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宽容学生的错题,更要将错题视为一种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有效教学资源,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对症下药,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有效地纠正数学作业的错题为学生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让“错误”点亮数学课堂。

摘要:简便计算历来是中年级学生出错较多的一种题目类型。在对有关简便计算易错问题的梳理中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都讲得太细而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知识不能自主建构,才导致最终学生错题的“应运而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做简便计算时的自我解决方法。

简便计算习题 篇13

简算

0.25×4×4.78 0.65×201 4.8×0.25 2.33×0.5×4

1.5×105 1.2×2.5+0.8×2.5 0.034×0.6 102×0.45

0.5×1.25×2×8×11 3.2×2.5 104×2.5 1.25×(4-0.8)

100.1×99+100.1 63×0.1 485×10.2-48.5 2.69×99

2.5×32×12.5 1.58-99 273-27-73 284-68-84

487-187-139-61 1034+78+320+102 308+176+92 125×32×25

25×12 125×72 3200÷4÷25 17×32-17×22

98×17+2×17(200+4)×25 2100÷14 103×12

250×12÷50 25×18×4 17.8÷(1.78×4)0.49÷1.4 1.25×2.5×32

66.86-8.66-1.34

3.6×102

15.6×13.1-15.6-5.6×2.1

4.8×100.1

25.48-(9.4-0.52)

18.76×9.9+18.76

17.8÷(1.78×4)

15.2÷0.25÷4

3.83×4.56+3.83×5.44

27.5×3.7-7.5×3.7

(45.9-32.7)÷8÷0.125

7.2×0.2+2.4×1.4

3.9×2.7+3.9×7.3

0.25×16.2×4

3.72×3.5+6.28×3.5

4.8×7.8+78×0.52

56.5×9.9+56.5

4.2÷3.5

3.52÷2.5÷0.4

9.6÷0.8÷0.4

0.89×100.1

4.36×12.5×8

8.54÷2.5÷0.4

3.14×0.68+31.4×0.032

8.9×1.01

1.25×2.5×32

5.4×11-5.4

3.65×4.7-36.5×0.37

2.22×9.9+6.66×6.7

0.79×199

0.25×36

0.25×0.73×4

0.25×8.5×4

10.4-9.6×0.35

28.6×101-28.6

简便计算习题 篇14

班级姓名分数

一、脱式计算:

125-25×6(135+75)÷(14×5)120-60÷5×5

1024÷16×3(135+415)÷5+16 1200-20×18

720-720÷15(360-144)÷24×3 240+480÷30×2

225-10×(6+13)(120×2+120)÷9 164-13×5+85

330÷(65-50)128-6×8÷16 64×(12+65÷13)

1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 12520÷8×(121÷11)(2010-906)×(65+15)

(20+120÷24)×8 106×9-76×9 117÷13+36×15

3774÷37×(65+35)540-(148+47)÷13(308—308÷28)×11

(10+120÷24)×5(238+7560÷90)÷14 21×(230-192÷4)

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47×52-398

148+3328÷64-75 360×24÷32+730 2100-94+48×54

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247+18)×27÷25

36-720÷(360÷18)1080÷(63-54)×80(528+912)×5-6178

二、用递等式计算(四数下册)

980-436+75 125×5÷15 150+42×37

960+360÷90 80×50-35÷5 105+360÷20÷3

800-700÷25×4 7

2(270-180)÷30 56

75+360÷(20-5)812

(124-85)×12÷26 7

5(124-85)×12÷26 28

-4×6÷3 42+6×(12-4)-(25+17)(75+360)÷(20-5)÷(532-36×14)18×(420+360÷90)+360÷40-5 1500÷25-(18+8)+(32÷4-3)18×(400-120×2)(280+80÷4)×12(72-4)×(6÷3)75+360÷(20-5)

三、简便计算

25×42×4 68×125×8 49×49+49×51

4×25×16×25(25+15)

(125×25)×4

85×82 + 82×15 495

87×99 + 87 79

378 + 527 + 73 167 + 289 + 33 58 + 39 + 42 + 61

×4 125 + 17)×8 25×99+49 64×25 + 25 76(25×15)×4×64×125 ×15-14×1×101-76(36×45+36×56-36 66×93+93×33+93

125×88 88×102 5×289×2

(68+32)×5 36×97—58×36+61×36

四、口算。

12×4÷8=

100-72÷9=35+25×4= 72-24÷4=78-58+36= 178-56×3=

五、列综合算式

1.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960÷15=64

64-28=36

综合算式:

2.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7 5×24=1800 9000-1800=7200 综合算式:

3.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4535-500=4035

782-777=5

4035÷5=807

综合算式:

4.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8×15=120

63+120=183

183÷61=3 综合算式:

六、递等式计算。

400+612÷12×4

118+153÷17×9

480-(32+32÷4)(374-265+238)×6

(72+108÷36)×64(400-75×2)÷125

21×(230-192÷4)118+306÷17+265

560-(48+48÷4)540÷45×(65+35)

325÷13×(266-250)300-225÷5+145

七、判断并改错。2、1500÷15-15×4 1、437-37×2+8 =400×2+8 =1500÷0×4

=0 =800+8

=808 4、25×3÷25×3 3、250+50×5 =75÷75 =250+250

=1 =500

八、列式计算。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

2、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

3、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

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

5、178与142的和,除1000与40的差,商是多少?

6、2520与105的商加上25与24的积,和是多少?

7、560与270的差,加上360除以90的商,和是多少?

8、6000除以59与35的差, 商是多少? 9、52与28的差与25相乘, 积是多少? 10、347与34的和,除以75与72的差, 商是多少?

11、从480里减去35的6倍,差是多少? 得到的差再除以9,结果是多少?

12、600与560的和除以他们的差,商是多少?

九、解决问题。

1、商店运来鸡蛋和鸭蛋各8箱。鸡蛋每箱25千克,鸭蛋每箱32千克。一共运来鸡蛋和鸭蛋共多少千克?

2、商店上午卖出童鞋18双,下午又卖出童鞋23双。下午比上午多收入425元。每双童鞋多少钱?

3、一箱牛奶有24盒,幼儿园共买了35箱,平均分给168位小朋友。如果每人每天喝一盒,可以喝几天?

4、小红5天看了100页的书,照这样的速度,她要看一本400页的书,需要多少天?

5、一支修路队,修一条长为548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45米,已经修了8天,还剩多少米未修?

6、我有40元钱,买一个书包用了32元,剩下的钱又买了2本书,每本书用了多少元?

7、小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350m。走5分钟后, 离学校还有160m。小华家离学校有多少m?

8、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减少10,另一个加数增加10,和是否有变化?

(1)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15,另一个加数减少15,和是否有变化?

(2)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6,另一个加数也增加6,和有什么变化?

(3)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1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有什么变化?

9、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8,要使和增加8,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1)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增加9,要使和增加17,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2)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增加11,要使和减少11,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3)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16,要使和减少9,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10、两个数相加,如果被减数减少10,减数也减少10,差是否有变化?

(1)两数相减,如果被减数增加30,减数也增加30,差是否有变化?

(2)两数相减,如果被减数增加23,减数减少23,差有什么变化

上一篇:课文《捞铁牛》教案设计下一篇:消防系统保养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