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环境创设

2024-09-01

幼儿园小班环境创设(精选8篇)

幼儿园小班环境创设 篇1

2013—2014第二学期 小二班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将从主题环境、区角环境、自然角环境、走廊环境以及家长园地五个方面来创设班级环境,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的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

目标:

1、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2、创设真实、丰富、自然、开放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性探索活动,使幼儿潜能得到开发、情感受到陶冶、技能得到提高。

3、充分挖掘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幼儿园外的人、事、物等人文环境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新方法、新途径。

4、选择主题颜色,让整个教室的环境有整体感,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

5、把墙面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指导者,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与环境产生互动。

6、在我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每一位幼儿的作品都上墙。而不应采取选“优”的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作品墙的设计尽可能有心意和创新设计。

一、主题环境的创设

主题环境是根据我们主题的实施而变化的。在每一个主题开始时,老师、孩子、家长都会一起收集资料,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把收集的部分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和自由讨论,并从中获取知识,激发探索的欲望。在活动中,我们也会把孩子的作品,如剪纸、绘画、折纸等布置在主题上,让幼儿交流、学习,这样不仅促进了幼儿间的感情,还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当然,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身心愉悦,因

此在强调幼儿参与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墙饰的美观,这就需要教师对主题墙版块的设计和适当的修饰。

本学期,有五个主题活动: 主题一:《香香甜甜》 主题二:《我爱我家》 主题三:《春来了》 主题四:《可爱的小动物》 主题五:《走走看看》 主题六:《过六一》 主题七:《夏天真热》

二、区角环境的创设。

本学期准备开展四个区域: 娃娃家:

房屋形状的大型玩具,内置娃娃玩具、餐具、家具等,给幼儿扮演角色游戏提供相应的用具,让幼儿在平时也能体验生活,学会关心照顾他人。

阅读区:

幼儿阅读主要是培养幼儿看书认字的兴趣,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因此我们在布置时尽量提供都是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图文并茂的图书,如卡通画报、童话故事、幽默笑话等,让幼儿轻松愉快的看书。

建构区:

1、可购买一些益智塑料积木。

2、收集一些废旧小纸盒、易拉罐等,搭盖小房子,也可在纸盒上粘贴一些小草、小树做装饰物。

操作展示区:

1、基本材料投放:油画棒、图画纸橡皮、胶棒(胶水)、橡皮泥等。

2、各种小纸盒、纸杯、易拉罐、各种豆子、棉花、海绵等可粘贴作画,也可用海绵剪成小动物的形状。

3、泥工制作:可用橡皮泥、胶泥、面泥制作水果、蔬菜、一些面食饺子、面条等,做好的成品均可放到超市进行游戏买卖。

植物区:

1、可用透明小玻璃瓶或透明塑料瓶装上植物的种子,并在瓶上贴上标签。

2、可根据季节选种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夏季一天一记录,冬季一周一记录)

3、种植时可做多种选择,如水种、土种、经常受阳照射或不受阳光照射的种植,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看看那个长得快,那个长得慢。

4、种植容器可选择油壶、饮料瓶、小花盆、吸水石、吸水的海绵、萝卜做的容器等。

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主题相结合,随着主题的改变而适当的增减材料。

三、家长园地环境

幼儿园小班环境创设 篇2

笔者认为幼儿园小班班级环境的创设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一、童趣性

童趣是班级环境创设的灵魂。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班级的物质环境,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认知能力,精心创造令孩子们百看不厌的理想环境,才能使幼儿在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

例如:在小班第一学期的第一个月,我在主题墙上设置鲜活可爱的卡通动物画面:两只长颈鹿各自衔着绳子的一头,绳子上挂着几件用纸板衬底把花布包在上面做成的衣服,一些衣服上粘贴着小朋友带来的和爸爸妈妈的合影照片,另一些衣服上粘贴着小朋友在幼儿园和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照片。幼儿只要来到这里就会自豪地向同伴介绍她的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看,在幼儿园里是多么快乐啊!生活区中,我在用绒布做成的果树上钉满了纽扣,而同样用绒布做的果子则开着扣眼,这些吸引着孩子动手将果子扣在果树的纽扣上,在孩子们让果树“结”出果子的同时,他们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学会了简单的扣纽扣本领。

二、环保性

班级环境设计要帮助幼儿在获得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建构环境中的常用材料对人的利弊;怎样合理利用资源,珍惜资源;怎样利用废弃物再创美好环境,使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例如:设计班级吊饰时,笔者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喜欢的各种各样的车为主题,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大小不一的各种可乐瓶,有些幼儿说:“老师,要可乐瓶干什么?”我说:“你们在幼儿园最喜欢玩什么玩具呀?”“汽车。”“那老师就用可乐瓶来做汽车。”孩子们都用惊奇的眼神看着我。这时,我对孩子们说:“家里喝完的可乐瓶有什么用啊?”“没有用,我妈妈把它扔到垃圾筒里了。”“我奶奶拿去卖了。”“对了,喝完的可乐瓶放在家里就没有用了,成了废品。如果我们把它收集起来,带回幼儿园,老师可以将可乐瓶变成一辆辆漂亮的小‘汽车',你们信不信?”孩子们听到可乐瓶可以变“汽车”,都七嘴八舌地说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可乐瓶带来幼儿园。第二天。孩子们果然带回许多大小不一的可乐瓶,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清洗可乐瓶,组织孩子们看老师制作小“汽车”,用瓶子的身体做车身,用瓶子的盖做车轮。并用孩子浅显易懂的图案贴在车子的身上,力求做到色彩丰富、图文并茂。孩子们望着一辆辆逼真的“小汽车”,无不欢呼雀跃。笔者又在建构区用幼儿喜欢的动画城堡式或积木堆砌式来构建活动区的围墙。还结合我们当地的特色——布,结合环保的教育理念,用纸箱拼搭了一个屋子,同时用布做了两扇布帘,这样一个悄悄屋就创设好了,小朋友可以在悄悄屋里拉上布帘和好朋友说说心里话。这样因地制宜地进行班级的环境创设,给幼儿留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享受游戏的快乐,才能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参与性

班级环境要有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就要求在环境设计制作过程中,着重考虑幼儿的参与因素。要有利于幼儿主动、自发地参加到环境建设中来,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教师要采纳幼儿的合理建议,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启发、受到教育。要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助关心、共同分享的精神,培养他们在环境创设活动中专注工作、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幼儿在环境中参与的活动越多,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也就越丰富。

例如:在12月25日圣诞节以及元旦将至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西文化的传统习俗,我和孩子们利用废旧材料中的大雪碧瓶子和废旧报纸及水果的网罩来进行班级环境布置。我们制作了两棵立体的圣诞树,利用废旧报纸折成的小衣服,粘贴成了一座小房子。并结合节日的到来,要求幼儿用学过的撕纸、粘贴来为圣诞老人贴一条彩色的小路,孩子们都兴奋地叫起来。我们又利用废旧的网罩来让幼儿粘贴雪人。笔者在幼儿的要求下帮助他们分成几组:有的粘贴彩色的小路,有的粘贴雪人,有的给圣诞树上挂小礼物。在教师的参与和帮助下,一幅主题墙壁“快乐的圣诞节”就布置完成了。我们又利用家长提供的有关圣诞节的图片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圣诞节的来历。利用幼儿的手工纸制作成风车挂在活动室内,风儿吹动,风车就会旋转起来,孩子们一来幼儿园就会情不自禁地说道:“我们教室真美呀!”从孩子们的言语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创造的美、生活的美、幼儿的心灵美。不仅如此,在班级门口,我们还将幼儿平时的绘画作品粘贴在用吹塑纸做成的圣诞树上,一方面用来点缀节日的气氛,另一方面展现幼儿的美术作品。

创设适合小班幼儿的活动区环境 篇3

关键词: 区域活动 设置 材料 评价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合、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区域活动还是有效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体现,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在实践活动中,我发现,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各年龄班在创设活动区环境时是有很大不同的。为小班幼儿创设活动区,特别要注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一、区域的设置

要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活动区域。

(一)相对固定的学习区域。这类学习区域内的活动,有较为丰富的操作材料,相对固定利于幼儿自主选择,利于幼儿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有序地取放材料。如: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数学区,突出了小班以生活内容为主,注重生活化操作。

(二)相对灵活的学习区域。这是教师根据当时的主题活动需要,临时规划布局的,以利于学习时动静分开,减少无关刺激对幼儿的影响。

二、材料的投放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及概括自己的经验实现的,他们的认知经验大多是自身在操作中获得的,所以区域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投放尤为重要。

(一)趣味性。要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或者是生活化的,最好是能够活动的材料。如操作区“夹夹子”的活动,刚开始我请小朋友给圆圈周夹夹子,夹满一圈成一个太阳。活动中我发现玩“夹夹子”的幼儿并不多,而且玩的时间也很短。之后,我改换成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制成的小动物,如青虫、狮子、刺猬等,请孩子给青虫装上脚,给狮子添上鬃毛,给刺猬安上刺。这样的材料一投放立刻就吸引了许多幼儿,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给青虫装脚,用夹子一夹小青虫就能站起来,孩子们拿着小青虫在地上走:“小青虫会走路了!”将平面的材料变成立体的,给固定的材料赋予动感,增强了操作的趣味性。

(二)调整性。材料应经常增添或更换。区角活动的学习如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必须根据材料的难易循序渐进地分步投放。随着教育目标和幼儿水平的提高,适时增添,灵活调整,才能使材料的运用恰到好处,保持区角的吸引力。对材料的调整,有时可以增加难度,继续提高幼儿兴趣;有时可以引发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例如“夹夹子”的活动,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增加了材料的难度,提供大夹子、大树和剪成橘子、苹果、梨形状的泡沫板,让幼儿按特征将水果夹在大树上,比一比谁“结”的果子多。以后,我们又增加了“水果”的数量,不断调整材料,使幼儿对这一内容始终能保持操作兴趣。

三、规则的制定

区角活动是幼儿自由的活动,但自由不等于放任。活动区规则的建立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一)进区规则。为了保证各活动区活动的正常开展,每个区都设有进入此区人数的标志。如美工区上写有数字8人,说明此区只许进入8人活动,幼儿进入美工区时必须把自己的进区卡插入美工区的袋内,袋内插满,就不能进入了。

(二)活动规则。我和孩子一起制定活动规则。如科学区的活动材料比较多,又容易打碎,于是制定出了:要小心轻放,收拾材料;操作区常要用上剪刀、纸张,用图示法提醒幼儿小心使用,不乱扔纸屑。图书区幼儿读得太大声,因此制定了要安静、小声阅读等。

四、语言的指导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天地,从表面看似乎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教师可以轻松一些,实际上开展区角活动教师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同时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指导技巧,适时适度地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才能对幼儿的活动起促进性作用。

(一)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形象生动,拟人化。如“给小动物喂食”,无人问津,看到这一情况我便以“动物妈妈”的口吻说:“哎呀,我的宝宝肚子好饿了,妈妈在上班呢,谁来帮助喂宝宝呀。”果然,许多小朋友都陆续来喂小动物了。

(二)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是观察者。为了不妨碍幼儿的探索,在活动中教师要多观察,语言指导要适时、适度。针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的特点,我们经常采用让孩子互相交流、在个别交流时配以动作演示、教师配合幼儿总结等方法,特别是对于幼儿的成功予以肯定和鼓励。

五、活动的评价

每次的区域活动结束后,常由于时间问题,有时收拾完后就没有进行评价,有些不良习惯就会延续,我发现之后,就根据幼儿收拾材料情况及幼儿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使幼儿明白怎么样收拾材料,活动中怎样处理同伴间的问题。

幼儿园小班环境创设 篇4

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纲要》中被提到了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的条件下,环境的教育价值显得更为突出。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会有一种恐惧感,在这个阶段,所创设的环境最重要的是能够稳定幼儿情绪,满足他们获得安全的需要,让他们对班级有归属感,而具有“家庭微缩景观”之称的娃娃家,恰巧能够满足刚入园幼儿在心理上的这种需求,能让幼儿的情绪在“家”的环境氛围中得到缓解和放松,并能在游戏过程中“还原”和再现生活情景,进而激发他们思考,促进他们情感、个性的健康地发展,同时提高生活技能。那么,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科学创设娃娃家环境,又该如何利用娃娃家环境进行教学指导呢?就这一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娃娃家环境在空间的布置上要遵循三个“合理性”原则

(一)位置选择的合理性。所谓“娃娃家”环境,实际上就是以各种仿真的家居用品为载体,模拟家庭环境所创设的一种游戏化教学区域,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区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区域位置选择时,应该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一个有助于幼儿能自主发展的合理性开放空间,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交往。比如:娃娃家的位置选择一定要是光线柔和,两面靠墙,一个相对安全、安静的小空间。同时小班的孩子特别容易被色彩艳丽的游戏环境所吸引,进而激发游戏的愿望,因此我们创造的环境还要求实用、美观,让幼儿有美的感受,只有美的东西才能让幼儿产生自发的爱护心理,并牢牢的吸引他们去游戏。这样的娃娃家游戏环境才能让幼儿感到安全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快乐。

(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娃娃家活动空间有限,作为教师要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把各个区角都创设出来,又不能看起来拥挤、杂乱无章。笔者在幼儿园小班娃娃家环境的空间布置上动脑筋,将活动区划分为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和卫生间。幼儿在娃娃家里模仿家人的行为,从而迈开他们角色游戏的第一步。在娃娃家中,我们用漂亮的花布经过裁剪制作床罩、被子,替娃娃做了漂亮的衣服,并在宝宝的卧室铺上地毯,投放温暖而舒适的坐垫,可爱的床头柜、电话等等,无不制造出家庭的氛围。同时我们的娃娃家格局基本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卧室与餐厅隔离开了。还有,在娃娃家卧室和洗浴室的功能区划分时,笔者就利用一个衣柜做隔断,在现有的资源上合理巧妙地布局,形成了“一区多玩”的区域格局,孩子们可以在娃娃家给宝宝做饭、哄宝宝睡觉、给宝宝洗澡等。这样,就能将娃娃家环境教学的“本体目标”有效渗透到幼儿的做、玩游戏中去,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操作、探索,主动提高生活技能,获得经验。幼儿在游戏中几乎身临其境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三)利用的合理性。包括利用空间的合理性和材料投放的合理性。首先,在幼儿园这一大的环境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引导培养幼儿提供教育契机,因此作为有经验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包括幼儿园的墙壁、地面乃至各种空间资源,为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提供有效的场地,随时随地提醒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开学初,娃娃家主题墙饰就可以设计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墙面上画一颗亲情树,将幼儿与家人的合影张贴在亲情树上,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看到熟悉的父母的照片,势必能缓解因与家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另外,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以形象逼真的玩具为主,以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简单的游戏行为。笔者为娃娃家提供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锅、碗、瓢、盆、娃娃、奶瓶、围裙、电话,还准备了大大的煤气灶、逼真的饮水机、热水器、洗手池等等,这些玩具都是符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他们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幼儿会在娃娃家烧饭、烧菜、喂娃娃喝奶、洗澡、洗衣服、从饮水机里倒水,体现了他们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直觉行动性是小班幼儿感知事物主要特征。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往往只是模仿一些成人生活,劳动的片段动作,游戏的过程直接依赖于玩具,看到什么玩具才想到玩什么游戏,而且离开了玩具,游戏也就停止,所以在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形象化的玩具,并合理的利用玩具,有利于游戏的开展。

二、娃娃家材料投放时要做到“四性统一”

幼儿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获得信息的过程,幼儿会按照自己的发展水平通过游戏活动“破译”游戏材料所蕴含的信息,所以,丰富的游戏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集体教学活动不同,娃娃家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教师“间接教”的活动,因此,娃娃家材料的投放,就成了教师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做好娃娃家材料投放,关键要做到“四性统一”。所谓“四性统一”是游戏材料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一)投放材料要具备安全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初期的幼儿真实与虚拟不分,他们时常会出现吃橡皮泥做的汤圆、咬塑料做的苹果等行为,对任何东西都十分好奇,都想去闻闻、咬咬、碰碰,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出意外。因此,老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玩具是否对幼儿具有潜在的危险,是否适合小班幼儿操作,避免小和尖锐的玩具。如《娃娃家》投放的“羊肉串”,它是用一根尖尖的小竹棒将“羊肉”一个一个串起来的,无疑这根小竹棒的尖头就是个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老师将尖头用各色不干胶包了起来,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幼儿的健康游戏,还增加了“羊肉串”的色彩感,一举两得。

(二)投放材料要具备趣味性。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有声响、呈动感,但操作方式相对简单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因为这比较符合幼儿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而且小班幼儿只满足于操作过程,他们常常沉浸于敲敲、打打、拼拼、搭搭的操作过程中,目标意识淡薄,不在乎活动的结果,只是单纯的操作。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一方面,老师在制作区域材料时要力求色彩鲜艳、形象美观,这样在感官上对幼儿就有了一种吸引力,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会去认识和感知。

(三)投放材料要具备可操作性。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多体现出的是动手操作,而很少有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的行为,因为小班初期的幼儿与环境互动都是附着在动作之上的,动作帮助了幼儿思维和发展。因此,区域材料应充分体现操作性,务必让幼儿动手摆一摆、试一试,使幼儿在摆弄过程中获得发展。在操作同一种材料时,往往出现有的幼儿快,有的幼儿慢,有的幼儿有效体验了成功感,又跑到其他区域活动中去玩了,而有的幼儿却倍受挫折,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无从下手的情况。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差异性,小班幼儿也不例外。

(四)投放材料要具备层次性。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得到发展,我们老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应注意体现层次性。由于年龄特点的不同,因此材料的分层也不宜太多、太杂,两到三个层次就可以了,如《动手区》“喂娃娃”的材料,其中有勺子、筷子和喂的东西,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小颗粒的东西(赤豆、黄豆、米)喂娃娃;一般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大颗粒的东西(玻璃弹珠、木珠)喂娃娃;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试着用筷子夹软的东西(棉花球、海面球)喂娃娃。又如《娃娃家》的“打电话”游戏,一般的幼儿可以按拎话筒、拨号、讲话、放话筒的程序操作,并扮演角色独立打电话,自言自语;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扮演角色与同伴打电话,并加入对话内容。在满足幼儿游戏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每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在娃娃家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五个指导到位”

(一)把握时机,合理介入到位。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一次活动中,幼儿想给娃娃洗澡。可是发现娃娃家没有浴室,因此他们准备给娃娃家添置浴缸。于是他们去百宝箱寻找材料。在寻找中他们碰到了困难,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先是找到了纸箱,可纸箱会漏水。后来又找到了泡沫盒子,可是体积太大,娃娃家里放不下。我在旁边观察了很久,看着他们一次次的兴趣盎然的尝试,然后又否定。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洒水壶上的莲蓬头,但是始终找不到可做浴缸的材料,这时我才介入游戏,告诉他们其实洗澡不一定要在浴缸里洗,还可以怎么样?让他们回忆自己到浴室洗澡的经历。最后他们决定用淋浴给娃娃洗澡,使游戏进入新的环节。可见,教师只有适时介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细心观察,多样指导到位。教师随时都要注意观察幼儿,以便能对每一个幼儿进行有针对的、多样化的指导。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娃娃家环境教学中,主要需要观察的内容包括:一方面,要观察幼儿的个体行为。如,观察幼儿在娃娃家环境游戏中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选择了哪些材料,以及如何操作和有什么困难等等。另一方面,要观察幼儿与材料和同伴的交流互动情况,亦即观察幼儿的社会性水平。要了解幼儿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的表现,看其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主动与同伴交流,以及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等等。做到了细心观察,接下来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幼儿进行指导。指导同时要做到形式多样。比如,教师可用设问的方式进行指导;可以让幼儿摆弄实物进行指导;可以利用提示性语言对需求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进行指导;也可以以幼儿玩伴身份直接进行指导;可以利用体势暗示进行指导等。

(三)明确目标,具体指导到位。区域游戏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游戏目标,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小班娃娃家的游戏目标就是使幼儿的生活技能得到提高,锻炼小肌肉发展。教师在明确活动目标后,在活动中对幼儿给予具体指导,再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要有重点地指导个别幼儿,促进幼儿创造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探究中出现失误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其探索最佳方法,对水平较高的幼儿,要提高要求,幼儿在探究新材料时,指导幼儿有新发现,玩旧材料的幼儿要鼓励其玩出新花样,另外还可注意调控偏区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评价,提升经验到位。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儿童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儿童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这种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评价,帮助幼儿提升已有经验,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让幼儿自己评价,可以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新方法等。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创新)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五)科学引导,适时退出到位。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当幼儿游戏时出现一些困难时,有必要进行及时科学的指导,但老师也要学会适时的退出,不影响幼儿自主活动。如果教师介入过多或介入的不当,更会防碍幼儿在娃娃家游戏的进行。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科学引导幼儿在娃娃家游戏,首先要注意把握好互动的节奏。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还要及时捕捉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问题,合理的指导,与幼儿之间产生不断的互动,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其次,指导时避免无关细节的干扰。在上述的给娃娃洗澡的例子中,教师先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游戏器具,让幼儿在百宝箱中寻找自己所需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材料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不断产生各种想法。后来,由于幼儿最终没有解决问题,这时教师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问的方式点醒幼儿的回忆,把问题再次抛还给幼儿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指导时避免包办代替,切忌不能以导演的身份控制游戏,这样会剥夺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打断幼儿游戏的思路,造成游戏的停顿。最后指导后应适时退出。

总之,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怎样的环境,得到怎样的印象”,并且“教育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并有效地进行教学指导,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创造,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长期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吸取、收集先进的信息,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幼儿园教育环境。

   教育幼儿常用的五种方法

陈静(教师)2010-09-15

(1)讲故事法:常听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与想象力,使孩子能尽快掌握书面语言,缩短说话到看书的时间。(2)读诗法:读诗对丰富孩子词汇,陶冶孩子性情都有好处。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幼年就经常受到这方面的熏陶。

(3)游戏法:游戏是一种发展智力,增长知识的教育方法。竞赛游戏,由于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效果就更为显著。

(4)直观法:在幼儿教育中最先使用的就是直观法。大人在孩子刚有辨别能力时,便用实物教他们说话。如在孩子面前伸出手来,等孩子注意力集中到大人手上时,就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反复说:“手,手。”这样教的话,孩子学得快。

(5)模拟法:孩子对大人的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常在大人干活时插手插脚。这是他们参加社会活动的最初尝试,也是对人生的积极探索。如果当家长的缺乏这种认识,觉得孩子碍手碍脚,从而大加训斥,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应该允许孩子模拟大人的活动。浅析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就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里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为改变长期以来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的游戏模式,使游戏能更深入高质量的开展,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我园根据《纲要》中,提出教育精神,积极为幼儿创设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以幼儿现实经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的让环境适应幼儿的特征和需要,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游戏环境的创设应注重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内部整合,环境与自然间活动得人群构成了一个静态与动态,物质与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幼儿活动环境,良好的游戏环境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观环境。因此;探索开放式的游戏环境就要注重,一是提供开放的物质环境,游戏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等,强调游戏材料平衡(多样性、多层次和创造性),二是开放的心理环境,就是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也就是给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它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游戏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功能教育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要考虑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得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游戏的工具,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娃娃家,教师事先为幼儿准备较逼真的的玩具、材料,如“扁肉”“玉茭”“汉堡”等一个个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儿游戏时不许拆开、弄坏,没玩一会幼儿就没有兴趣了,游戏就无法继续下去,因此,过多的不许让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这些“不许”,也大大地削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因此,不要有过多的限制,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制作自己喜欢的食品,给他一个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如,美工区:让他们用色纸剪各种鱼、小鸡、鸭子等,让幼儿把一张糖纸做成各种形状的糖果后孩子们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让他们把橡皮泥搓成一条条的“面条”等……我们会发现事实上,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其次,我们应随着课程主题的变化,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的不断变化的游戏材料,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如我园开设了兴趣室、手工艺制作室、科学实验室、游戏室等,全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各班的户外活动时间,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创作,用各种剪贴、涂画、印染、扎染等,做出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有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手工艺制作室的工作一直是做树叶印围巾、帽子等之类的久而久之,去“手工艺室的幼儿越来越少,老师发现这一问题后,利用游戏评价的时候引导幼儿讨论,幼儿纷纷回答说:元旦快到了我们做些什么呢?幼儿纷纷回答说:“灯笼”“花灯”“彩旗”等,幼儿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起来,教师还在手工艺室根据游戏得需要投放了各种废旧的可乐瓶、花布、毛线、扣子、纸板等材料,后面游戏时候,去手工艺室得幼儿明显多了,使幼儿的兴趣需要得到了满足。

二、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的心里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也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它虽然是无形的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应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规责与行为标准,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建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由于幼儿对成人尤其是教师具有特别的信赖与尊重,再加上幼儿情感的易染性,因此,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为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尊重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理解幼儿,用心去感知、倾听幼儿的需要,教师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教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在一次表演游戏活动中,教师让几位幼儿合作搭建你见过的公园,教师没有去干涉他们,只是和其他幼儿在合作构造其他东西,活动结束时,我们惊奇发现: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条件下,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建了一个有主题的公园,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对于大型吊机的设备,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又一次结构游戏活动,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这几个搭建公园的孩子:“一定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开始动工了,这一次,老师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每看到幼儿停在那儿,或是搭得不合老师的意,老师就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活动结束了,公园还没有搭成功。两个鲜明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过多的干预会限制他们,太高的期望会造成幼儿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发挥失常。

因此,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的角色,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不是领导者,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地、真实地表现自己。

(二)关注幼儿的游戏

幼儿游戏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的是幼儿由于幼儿水平差异,或教师所为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对该幼儿不适合,教师必须及时为幼儿调整游戏材料;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幼儿游戏规则或操作方法不明确而无从入手,使幼儿游戏无法深入,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讲解清楚并及时给予指导。要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老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并因应存在的问题及时做调整。如:针对幼儿水平差异,制定弹性的游戏计划,提供相应的多种类的游戏材料,对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指导,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对能力强的,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材料,让他们的游戏能力充分得到锻炼,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小班环境创设方案 篇5

小四班环境布臵设计方案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我班教师在环境创设上注重了教育性、审美性、动态性、趣味性、参与性、与教育目标相一致、适宜性、节约性的原则;创设的方法会根据不同区域和需要来考虑;主要运用画、剪、贴、折、插等综合技巧。创设个性化、艺术化的班级环境。

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初入园时,陌生的新环境令他们产生分离、焦虑情绪,经常哭闹,所以小班的生活环境更应有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此时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色彩鲜艳、有声响、会动物品特别能引起他们注意和喜爱,能激起他们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

小班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结合小班《动物乐园》这一主题,我班教师制定了以下环境布臵方案:

一、走廊墙面设计

1.师德承诺(门口处)彩虹小鹿为背景装饰的师德展板,制作精细大方得体,体现了本班教师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具有亲和力表达。

2.留心花园请您关注——家园共育(中间墙面)在家园共育墙饰的布臵中,用彩色隔音板作为背景,背景是飘散着蝴蝶的小花园来装饰。共设计了四个大版块:本月计划、育儿知识、请您帮忙、预防专栏。另外设有家长信箱给家长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其中 “本月计划”版块是一月一换,其它版块以主题实施时间而更换。

3.顶呱呱我最棒——幼儿展示板(靠后门墙面)用彩色隔音板为背景,分为入园我最棒、午睡我最棒、吃饭我最棒、游戏我最棒。设计动物边框装饰,做成透明可放照片的形式,每天评选出一名幼儿,将照片放进去展示。

4.作品展示(墙面下方)作为幼儿作品展示及档案展示处。彩色笔做成的大树和两边展开的胶片展示栏体现了创造性和艺术性,能引发幼儿无限遐想。开园时做出欢迎小朋友的标语。

二、活动室设计 1.墙饰的设计

墙饰的创设既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又要充分起到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并要适时的给予幼儿展示的平台,努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与目标的一致性。

前门为简单大方,色彩清新淡雅的青绿色蘑菇门,可以吸引幼儿通过蘑菇进入童话般的班级中。后门与前门色彩呼应为七色花门。

主题活动墙(进门右侧)在上方画出彩虹图样,起装饰作用,根据主题随时更换,开学初暂定以春天为主题,进行以纸工为主的生动形象、富有美感的春天景象。

更衣室门口右下方设有好宝贝天天来!这一板块,做出精美的大拇指入园标签,一次性杯子的小底座。每有一名幼儿来园时,悬挂一个标签,班级人数清晰,还可以激发幼儿来园积极性。与心情墙相结合纸杯下方悬挂表情娃娃,幼儿不开心或身体不适时可以把表情旋转为哭脸,来引起教师关注。具有趣味性。

活动室门口左侧设有小药箱,方便早上入园时,家长存放药品。

天使之窗——照片墙(西侧墙面)为使小班的生活环境宽松,有温馨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面墙我班教师设计了彩绘与照片墙相结合的方式,图案为互相依偎的小动物,并画出漂亮的照片边框,孩子在幼儿园时各种成长照片,每月粘贴展示,作为成长记录。刚入园时可放同家人一起的照片,使整个班级温馨感提升。

我爱幼儿园(东侧墙面)寝室门边有大树图案画出边,整面墙画出许多乘热气球的小动物向远处城堡飘去的情节,颜色鲜明,温暖。

爱喝水的小水杯——饮水区(电子白板下方空白处)用手工纸折出口袋,绿色树苗装饰贴上照片,准备吸管标签,每次喝完水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个吸管标签,每天计算喝水最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三朵喝水不同的小花利用环境教育幼儿多喝水健康,少喝水会上火等。排排队的标识,教育幼儿喝水入厕都要排队。

卫生间中间设有日历牌及天气。此设计主要为了让小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简单数字的认识,以及对日期有所了解,不要求幼儿可以精准的找出日期,重在培养对数的概念及兴趣,并且教师设计可爱的卡通的天气牌放在拟人化的蜗牛背箱中,可以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自己每天根据天气悬挂。

2.吊饰的设计——横梁处简单色彩的花朵,搭配延伸下来的花柱。根据小班幼儿的喜好,窗户上可作出各种蔬菜水果纸工作品,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偏食的习惯。

三、盥洗室的设计

1.门饰——小班幼儿盥洗的生活环境创设。卫生间门饰男生为小西服,女生为小礼服裙,以黑白为主调。幼儿每天都是热情活泼的,通过这一环境布臵就可以教育男孩有绅士风度女孩要学会优雅。在活动环节中就学会了谦让,学会了礼貌。并且班级整体是色彩鲜明的,在此处就有明显对比,换一种风格减少幼儿审美疲劳。

2.水池处——可以选择洗手较好的小朋友拍洗手照,可以起到表扬示范作用。这样既能激发起幼儿对盥洗产生兴趣又能使幼儿对盥洗的方法有形象的认识,还能帮助其模仿盥洗的顺序。因此我班教师在墙上贴上幼儿洗手顺序的图片。来引导幼儿掌握洗手的方法。针对幼儿浪费水的现象,在墙面上贴上水龙头哭的图片,以提醒幼儿及时关水龙头,节约用水。

3.马桶处——墙面有图示怎样冲水提裤的步骤,手工瓶子制作纸轴,提醒节约用纸。地面上贴上小脚丫的标识,避免拥挤。

4.墙面男生为绿色女生为粉红色,通过颜色让幼儿意识性别,鲜花贴纸,中间贴出海豚模样。贴上男女标识,和今天你漱口了吗?标语,提示幼儿漱口。

5.窗饰——与主题颜色相同的海豚及水滴。

四、更衣室的设计

在更衣室门口周围进行彩色的图形门边装饰,更衣室里面有简单动物形象,问好及把衣服鞋子放好等标语。吊饰运用彩色纸鹤,按色阶排列,起到装饰和遮挡的作用。

五、寝室的设计

要营造出家的氛围,颜色不宜过于花哨,以免扰乱幼儿的色彩观念,因为寝室是比较温馨的位臵,让幼儿感到平静和温暖是最好的了,暖色调能营造家的温暖感觉。所以我班教师选择简单的睡着的小兔子漂浮在云朵上,两边有挂的高高的月亮和梯子上的星星。整体墙面显得温馨、轻盈,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下,尽快的进入梦乡。另外一面同门口处主题呼应,再进了蘑菇屋以后,里面是更精彩的世界,大大小小的蘑菇,充满神奇的色彩,都漂浮在空中,安静舒适。在出口处或门边,用纸盘和卡纸,制作蜗牛,每个睡觉好的小朋友,可以得到粘贴,去装饰自己的蜗牛,以鼓励幼儿能够好好的入睡。吊饰为小星星及月亮。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板块大小要匀称,高低错落有致,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这样能使幼儿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同,也更加爱护。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也会开始出现。

小班班级环境创设方案 篇6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园日常教育和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小班班级环境创设提出拙见。班级环境创设,我分为主题环境的墙面创设和区域环境创设。班级环境在引导和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对班级环境进行创设时,作为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环境。以下我将从班级环境创设的理念,班级环境创设内容两方面阐述。

一、班级环境创设理念

(一)班级环境创设要配合幼儿园的整体特色和环创理念,同时要突出本班的特色。本园的办园理念是“科技+艺术”,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我将环创特色定位于“重艺术兼科技”。

(二)班级环境创设要和教育目标相一致。幼儿园教育总目标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因此班级环境创设要涉及到这几个方面。同时要与教育内容和教育计划相一致,所以在班级环境创设时也要根据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的不同,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

(三)班级环境创设要师幼共同参与。陈鹤琴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因此,在班级环境创设时应让孩子参与其中。对于小班的孩子,参与的方式主要是征询孩子的意见,利用孩子的作品布置环境。

(四)班级环境创设材料的选取应多方面考虑。一方面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多采用废旧材料,不仅节约资源,同时对孩子的节俭品德产生隐性教育。另一方面寻找“会说话”的材料,比如春天的花朵,秋天的落叶,不断成长的豆子等。让孩子主动的去发现、探索身边的事物。最后考虑材料的安全卫生,孩子的身体是非常容易受伤的,因此在玩具的购买上选取“三无”的塑料玩具,避免尖锐、细小的物品。

二、班级环境创设内容

(一)主题环境创设

主题环境的创设必须有弹性,主题环境不仅要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更要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经常更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

在创设主题环境时,孩子入园不久天气就将要转凉,树叶慢慢变黄飘落,草地枯萎,秋天的变化非常容易发现和引起孩子的注意和兴趣。同时根据季节和教育目标,我以秋天为主题设计《秋天的童话》:树林里,美丽温暖的小屋,可爱的动物。在一面墙上粘贴教师手动制作的几棵大树,在大树上粘贴幼儿收集来的落叶、经过教师美化的幼儿美术作品(如:手指印画、水果涂色画),同时加入立体的创设,让画面更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如:卡纸做的立体的栏杆,教师做的有立体感的动物,打开的窗户等。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也大大提高了环境所带来的教育价值。

刚入园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重,结合主题活动“我爱妈妈”创设墙饰,让孩子带来爸爸妈妈与自己的合影,在墙上做一个像房子的相框,边框上以粘贴、画等多种方式美化,里面贴上照片。在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跟爸爸妈妈说一句话等等。不仅降低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依赖,而且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的氛围能感染幼儿,为幼儿欣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为了建立班级常规,可以设立《比比谁最棒》,教师自制评比栏,以楼梯为创作原型,将评比栏制作成可爱的、色彩鲜艳的卡通楼梯,将孩子的照片贴在背后带有钩子的星星上,根据孩子的表现将星星挂在不同的楼梯上。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

以上三种主题创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或者孩子的兴趣随时做适当的变动,同时将多面主题墙联系起来,避免独立拼接。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悬挂一些统一色彩或者统一形状物品的吊饰。吊饰的来源可以买现成的饰品,美观大方。也可以通过师幼合作自制,节省而富有孩子独有的童趣。

同时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

(二)区域环境创设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主题活动,由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也是培养幼儿活动规则的最佳方式。

区域活动一般分为建构区、美工区、角色区、益智操作区、阅读区、自然角。在建构活动区时要考虑活动区的特点,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安全。小班的孩子主要是自主游戏,喜欢模仿,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在创设活动区时要注意动静分开,相关邻近,避免出现教师看不到的死角。购置玩具时要数量多种类偏少,避免孩子争抢玩具,材料摆放位置要合理,以防发生安全隐患。

建构区有积木等大小型建构玩具,需要有塑料软垫,同时孩子在建构时要思考,所以环境要求较安静。益智操作区更需要孩子积极动脑动手,因此环境要求要相对独立较安静。而美工区和阅读区要光线明亮、较安静。角色区要热闹、宽敞。综上可以将建构区和益智操作区相邻,美工区和阅读区相邻,角色区选在独立的位置,自然角设在阳台或者窗台。区域间隔用玩具柜、书架、桌子等。每个区域的活动要求都要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同一颜色的纸上,粘贴到区角,纸的造型上采用可爱的小猫头像。(幼儿在每次进入区角活动前,教师以小猫的角色说明每个区角活动的要求,生动而富有童趣孩子容易接受。)举例:

建构区名称“快乐建筑坊”以悬挂(所有活动区名称都采用悬挂法)的城堡造型方式展现。墙面设计包含房屋建筑、生活物品(飞机、车子)的图片,孩子建构作品的照片,按照一定的造型粘贴。玩具柜上摆放教师和幼儿完成的作品。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时变动作品位置和形状,让孩子主动的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环境。益智操作区名称“神秘发现室”,用密集的吊饰与其他区隔开。美工区名称“美工工作室”,位置设定在主题墙《秋天的童话下面》,教师为幼儿提供多样的美工材料(橡皮泥、纸、固体胶、绳子,半成品画等)。

阅读区名称“兔兔书吧”,墙面设计以简单的小花小草为主配上认真看书的小动物,并悬挂吊饰(如:瓢虫/树叶/书的封面)。选择适合小班阅读的书籍,地面铺上塑料软垫/舒适的小椅子。

角色区名称“快乐萌秀场”。教师提供表演的服装、乐器、道具等。墙面背景设计为大舞台,自制话筒和话筒支架。

自然角名称“花草一家亲”,花草由教师和家长提供,放置在木架上。教师种植2—3中豆类植物,墙上贴有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日常生活中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丰富孩子的经验,亲近大自然。

三、其他班级环境创设

厕所的墙面设计以简单干净为主,材料采用购买的成品饰品,可以防潮和粘贴牢固。洗手台的墙面贴上洗手的步骤图示和节约用水标志。

家园交流站设置在教师门外,方便家长观看了解。内容包含孩子近期活动的照片和简单解说,孩子保健常识,育儿书籍推荐,孩子常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四大块。

如何创设适宜小班新生的教育环境 篇7

一、了解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创设环境之前,我觉得还是先要了解3岁~4岁幼儿的一些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创设相适宜的环境。

(1)动作发展迅速。处于身体发展迅速的小班幼儿,他们行动自如,能掌握粗细不同动作。由于发展的需要,所以这个时候的幼儿十分好动爱动。

(2)情绪化。外界交往会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只要一激动他们就很难控制。

(3)认识要依赖行动。这个时候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往往是依赖行动的。

(4)模仿。他们喜欢去模仿身边的人,这也是他们学习经验的过程

(5)常把假想当真实。把想象中的人或事当成现实存在。

(6)把各种物体当成人。他们会和小动物说话,会和没有生命的物体说话,他们觉得这些和他是同类的。

二、影响幼儿不适应的因素

现在独生子女多,有的在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一下子从熟悉的家庭生活到了另一个环境中,他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马上会产生各种情绪和各种不适应。

在家幼儿可以依赖父母,从而获取安全感。可是当依赖者突然不在的时候,他会不停地需要,找不到就哭。开学第一天,幼儿来到幼儿园,当父母走后,他会大哭大闹。如果父母回到他身边, 他会紧紧抱住不让其离开,老师再怎么哄都没有用。这说明幼儿对自己亲人的依恋感是十分强烈的。

在幼儿园这个陌生、没有亲人的环境里,首先幼儿会产生分离的焦虑。当和亲人分开后,幼儿就会产生烦躁、恐慌、不安的情绪。当无法使父母不离开后,他们不能马上从焦虑中恢复过来。接着幼儿会感到一下子没有了安全感。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安全、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我们会经常听到幼儿哭,并叫着:“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啊!”然后一整天会显得不开心、也不和他人交流。我们还发现一个幼儿在哭闹时,其他幼儿也随着一起哭闹。

刚入园的幼儿还存在语言交流、吃饭、午睡、盥洗困难。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上每个孩子都不相同,使得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老师之间交流不便,从而影响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学习。家长的溺爱,事情的包办,让幼儿失去了很多锻炼学习的机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在园的自理能力。由于独门独户, 这减少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不少幼儿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以至于刚到幼儿园的前几天,天天会出现为了某种东西和同伴打闹、争抢。

三、针对影响幼儿不适应的因素创设小班的环境

(1)幼儿园环境上的创设。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柔和的“家”。家,在我们的心目中是温馨、安全、宽松、舒适的。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如家般温暖的环境,让幼儿在其中没有压力,感到安全。幼儿能触摸的设施应是安全、方便、柔性的。环境颜色可选用暖色调,如粉色、黄色。教室里的活动区可以挂上可爱的小挂件等,使其充满温馨的气氛。游戏区里,“娃娃家”的小桌子、小椅子上铺上幼儿喜欢的小桌布,再加上各种适合幼儿玩的“小餐具”, 幼儿看了能不喜欢吗?他们会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喂娃娃吃饭、炒菜……在这方面,很多幼儿老师都能做得特别好。当幼儿慢慢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后,就可以循序渐进让幼儿参与到创设环境的活动中了。

(2)心理环境创设。一是教师情感上的创设。在开学前,教师们可以先去家访,让幼儿初步认识教师,知道教师是友好的,是朋友。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幼儿性格、饮食习惯、爱好等等, 并可以征求家长对幼儿园的建议,商量相应的措施。教师也可以向家长讲解新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需要家长配合的事。开学第一天,教师可以叫幼儿的小名,用不同的方式热情地欢迎幼儿的到来,并且可以亲一亲、抱一抱表示对幼儿的亲切感,使幼儿消除不安的情绪。都说老师像妈妈,教师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细心、耐心,关注到每一个幼儿,使幼儿在班上也能得到如妈妈一样的温暖和微笑。教师温柔的语言,满面的笑容,能更快地使幼儿安定情绪,更快融入集体。平日可以保留幼儿的一些在家的生活习惯,不对他们大声说话,更不要训斥他们。不会用勺吃饭的幼儿,教师要耐心指导,让他们慢慢学习。睡不着的幼儿,教师可以抱着、搂着,轻轻地拍一拍使其安睡。这样一来,幼儿会逐渐开始依恋教师,他们会觉得,在幼儿园和在家一样。二是家长的心理环境创设。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家长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创设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环境显得格外重要。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幼儿园的教师,看看幼儿园里的滑滑梯和各种各样的玩具,对幼儿园的环境有个大致了解。当有了许多无形的吸引力后,幼儿自然会产生我爱上幼儿园的想法。在家里,家长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生活上的洗脸,上厕所等。为了稳定幼儿情绪,刚入园的几日,家长最好亲自接送,走的时候告诉幼儿,放学的时候会准时来接他回家的。如果幼儿哭闹(不可恐吓、打骂,以防止起到其反的效果),可以尽量去安抚幼儿,告诉他幼儿园的老师会很喜欢他的。

小议小班区域环境的创设 篇8

关键词:小班;区域活动;环境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能力相对弱些,兴趣也不稳定,因此区域环境的创设时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进行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时,我遇到了许多困惑与难题,通过仔细观察孩子们的区域活动表现,观察孩子与区域环境的互动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调整、完善区域环境;不断地更新、改良、充实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

一、在创设小班区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小班幼儿好玩好动。因此在布置区域环境时,我们考虑让幼儿多动手,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起到了将教育融入环境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观察中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区域中材料多,但孩子无从下手

在区域活动时我观察到:区域内投放了好多材料,但是孩子看看这个材料,拿拿那个材料,却不知如何进行游戏。看到这情景让我深思:区域材料是否越多就越好呢?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呢?

2.区域中有规则,但孩子视而不见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设置了好多的区域规则,可是在真正的活动中我观察到:明明规定在要求玩好后将自己用过的材料放到原处,可是在结束时材料遍地。规则中提到一个区域中只可以去5位孩子,但实际往往超过等等类似问题很多。这些情况让我深思:如何让孩子在玩中有规矩,让孩子自觉遵守呢?

3.区域中有指导,但不到位

在区域活动中我体会到:区域活动从表面看似乎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教师可以轻松一些,实际上开展区域活动教师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教师如果干预太多,就不能体现孩子的自主,但如果教师不指导,孩子将无法展开游戏活动。这个问题让我深思: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如何指导?

二、创设小班区域活动中的解决策略

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以上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已有经验出发,对区域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与改进,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区域活动。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1.区域活动材料要适宜

材料的投放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首要条件,同时,材料的投放还存在着很大的学问,材料投放得恰当,孩子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成功获得知识,反之,区域活动的开展将仅仅停留在游戏层面上。

(1)区域活动投放材料种类少,数量多

小班幼儿好模仿,喜欢平行游戏,他们常常可能看到别人在玩什么游戏,自己也就玩什么游戏,因此每种材料要做到人手一份相当重要。例如,一个区域能有5个孩子可以玩,那么这个区域里的每一种材料都要最好多于5件。

(2)区域活动投放的材料要有情景性

小班幼儿在游戏的时候随意性较大。当我们给予一个明确的要求后,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表现得很有耐心,而对一些枯燥的指令没有兴趣。教师是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的观察者,要认真聆听童声,解读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如,当我发现玩“娃娃家”游戏时孩子们特别喜欢当厨师时,就灵机一动,和孩子们一起在娃娃家设立了一个厨房,再鼓励孩子们自己制作了许多可操作的材料(各种橡皮泥做的食物等),在此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新的兴趣点——蔬菜加工……孩子们真是玩得不亦乐乎啊!这样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发展,也愿意认真地去创造。

(3)区域活动的材料要有层次性

不同幼儿的水平是有层次之分的,在投放材料时既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幼儿,又要注意幼儿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水平间的能力差异,因此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不同难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能够“跳一跳摘果子”,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在满足幼儿游戏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

2.区域规则制订要适合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的活动,但自由不等于放任。区域规则的建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1)图形规则

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些区域规则。例如,在“娃娃家”门口贴了六对脚印,幼儿进入前把鞋子放在脚印上。如果没有脚印了,说明这里人满了,幼儿就只能去找其他的区域玩。

(2)图示规则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在对孩子进行生活常规时,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活动规则。

(3)音乐规则

在活动结束前,教师播放一些轻柔音乐(ABA形式),当孩子听A段的音乐时知道该整理材料了,当听到B段音乐的时候应该加快速度了,整理材料的时间不多了,当再次听到A段音乐时你应该整理好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了。

3.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适时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应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在幼儿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利与可能。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指导。

(1)当区域中投放新的材料时,教师让孩子先观察材料,然后展开讨论:你是怎么玩或者邀请孩子先尝试玩一玩,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使孩子在区域活动前掌握玩的要领。

(2)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的孩子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有的孩子会在同伴的帮助下来解决问题,但有的孩子在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时就会放弃活动。这时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提升这方面的经验。

例如,区域活动开始了,发现了凯×在“狮子理发店”里独自玩“电吹风”,我过去时,他便对我说“理发店”里没有生意,不想做理发师了。我说:“我们一起来告诉他们,今天理发店大减价哦!只要来就有礼品送。”随后我们一起吆喝,并赠送给“顾客”每人一根扎头绳。

(3)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尤其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当有的孩子独特的想法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时,就会发生争执。在“兔兔生活馆”中,妍×和乐×为了争做厨师,争个不停,这时我请他们为我各自烹饪菜肴,并请他们各自介绍,两个人配合的很默契。只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互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孩子们就会在活动中形成友好、互助的良好品质和合作的精神。

(4)在区域活动中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应是游戏活动的参与者,扮演角色,身临其境,感情投入。教师与幼儿一起无拘无束地同玩、同乐,孩子会感到特别高兴。如,“娃娃家”,乐×、妍×、狄×坐在“娃娃家”的圆桌旁,一言不发,我知道他们的游戏遇到困难了,于是我以游戏者的身份进入,对着狄×说:“你是这个家的爸爸”,对着妍×说:“那你就是妈妈”,对着乐×说:“那你是弟弟”“那我就是姐姐”,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又有了新的开始。

总之,活动区是幼儿游戏的重要场所,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各种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活动区环境质量如何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效。我们要从本园、本班实际出发,努力创设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宜的环境,投放符合幼儿兴趣和现有经验的材料,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才能使幼儿园区域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基础,为幼儿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上一篇:新视野大学英语1第三版读写教程答案下一篇:以我的大学生活为题演讲比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