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

2024-07-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通用12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 篇1

Good afternoon! My name is Zhu ZhengHui graduated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my major is Software Engineering.

During my four-year study in the university as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I have built up a solid found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 had won scholarship of my university, and I’m good at hands-on, I had participated in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the Shandong university’s students. The foundation I worked on is a Remote ordering system based on Data Mining. and all my program design courses’ grades are excellent.

On the other hand, I have took part in many social activities which were supported by my university, and one of them had received the recognition award, which was carried out in shanghai and I fall in love with this city at once.

Personally, I am peaceful and very easy-going men, having a strong sense of cooperation and enjoying a good relationship among my classmates. In my spare time, I like to read books. Music and movies are my favorite entertainments. As for my sport interest, I love football and Ping-Pong. Playing those games bring me a lot of happiness and passions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 篇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国际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60年代专业教育逐步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轨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则采用学术团体提出的参考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受美国“91教学计划”和本专业培养计划的影响,制订的专业培养方案仍然不能与原有的课程体系向脱离,为了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一些理论基础深奥、教与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培养方案中仍占有较大的学时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强调实践与实验、时代前沿的工程技术类课程难以及时全面的进入培养方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而言,更存在培养的学生既不能掌握完整、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不具备工程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两手抓,两手都不硬,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满意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的供需矛盾,充分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务必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求其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2 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内容

总体而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想学得扎实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计算机专业教学包含了计算机的构造, 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等内容。每个部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互相配合教学,并且对实践教学应该足够重视起来,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理论基础知识必须过硬。现如今,随着计算机设备的普及,几乎连小孩子都会熟练操作计算机了,但是,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想学好计算机科学技术,必须要对计算机技术有着强烈的兴趣,并且能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另外,为了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必须加强对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培养。比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编程比较感兴趣,希望未来成为一个程序员,那么,就必须下足功夫学习英语了,因为计算机的数据库和程序主要由英文进行编制。学生只有将英语学好,才能降低学习编程的障碍。所以,对于计算机教学的老师而言,应该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作为学好计算机技术的根基,只有将根基扎好,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应该坚持计算机教学改革,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

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科技领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导致很多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不顾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不断触碰网络安全的底线,通过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非法获取他人信息,通过网络诈骗他人钱财,最后落得踉跄入狱的下场。因此,教师在交给学生知识和机能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学生重视网络安全,遵守网络的相关条例,提高自身修养,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避免因为一时被利益迷惑,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实际操作与基础理论相结合。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只要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同时,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拓宽知识的获取渠道,比如最新版的计算机科学杂志等。根据笔者调查,某些学校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会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计算机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并将此列为学生期末考试综合成绩的一部分。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的教学改革

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接触社会。在以前,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意识到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知识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结果导致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工作环境,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现如今,很多高校都认识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开始流行一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定期将学生送到企业学习,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是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课堂形式设计,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讲,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计算机教学难题,就要让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教学理念,采取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实,学生是愿意动手操作的,只有将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操作完成,学生才会拥有成就感,逐渐增强自信息,对学习更加具有激情。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未来发展的方向

学校与社会脱节,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如今,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对人才的需求更是非常巨大,大多数企业希望引进的人才能够马上适应工作岗位,并提高工作效益。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寻找工作时往往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干什么。其实,这是由于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轻视所导致的,满肚子的理论知识只会给用人单位造成纸上谈兵的感觉,没有“真材实料”。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力。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应该和老师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主要以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探索和解决,最后由老师进行指导,指出学生解决任务中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和完善,逐渐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摘要: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学好计算机科学技术,才能抓住时代的脉搏,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具体的方案及设计,另一方面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具有不怕困难不怕阻力勇于担当的豪情与责任感。要积极的与校方联系、与企事业联系争取一些赞助,尽快完善各学科的现代化实验平台,早日实现实验环境一流的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 篇3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特色专业 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特色专业在高校实现教学改革工作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特色专业的科学建设能够优化高校专业结构,促进人才的培养水平进一步提升。一直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在社会发展中都具有较大的需求,其特色专业的建设需要满足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专业的突出双重要求,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够作为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1 教学计划失去专业特色

现今大多数高校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其教学方案与计划目标都太过程序化、模版化。忽略了学校的自身优势和发展,忽视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的培养目标,一味照搬重点名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会使学生对大多数区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却无法掌握,好像什么都清楚,却又好像什么都不清楚。因此,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应积极培养出综合性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及整体素质,促使其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1.2 教学目标无法满足就业需求

大多数高校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设定时,依旧无法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需满足其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占据较大部分内容的是一些较难掌握的理论知识点与难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实践能力具有较强锻炼的教学比重相应缩小,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有部分高校是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自身的培养目标,但在其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造成学生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专业能力方面均无法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学效率低下。虽然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具有较大需求,但依旧存在着大量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无法实现就业。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中较为严峻的一个问题。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策略

2.1“特色”的科学定位

对“特色专业”中的“特色”进行一个科学的定位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应积极深入社会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并对社会需求进行合理的预测。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实际的联系,找寻到正确的专业建设方向,促使自身特色得到突出,培养出的人才也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特色专业发展中创造出无限可能。

高校对于计算机特色专业的建设还应与社会中行业的发展相结合,加强对计算机行业的信息建设,将行业中人才的专业素质进行有效提升。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影响力,帮助加快自身特色专业建设的脚步。

2.2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其为学生创建的各方面能力培养的结构及方式,是从根本上制定了对人才的培养标准,能够充分体现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水平及能力。计算机特色专业的建设重点便是改进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帮助实现特色专业的良好发展。应把“基础理论实、应用研发能力强、创新能力优”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高校应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積极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与科研活动,以此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各种计算机竞赛项目,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等。

2.3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应积极实施对青年骨干以及优秀人员的培养计划,对专业学科骨干在计算机专业的研究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适当地给予相应的奖励,为青年骨干与优秀人才创建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与交流环境,帮助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发展。学校还应定期选拔一些优秀教师进行进修学习并对其余教师进行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培训,以此显著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整体能力素质水平。

与此同时,学校也应给予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们一些优惠政策与待遇,并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引进高素质水平的专业性人才,并给予优良的待遇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引进专业人才与培养方面,应着重于特色专业,以特色专业为中心,确保特色专业建设的稳健发展。

3结语

在计算机专业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中,应不断改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汲取他人的优良经验,自主地探索出一条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道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促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此帮助其在今后的社会就业中,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 张瑞,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10(10):154-157.

[2] 贾宗璞,杨波,王海涛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08):101-10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 篇4

20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我鉴定

本人就读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短短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去。菁菁校园中,在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员的教诲,学长的照顾,同学的关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受益匪浅。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但由于努力仍不够,成绩一般。对于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大学举办的计算机文化节,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思想上来说,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到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由她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加入党正是因为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我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并努力把它们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许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兼职副****的竞选,社团的组建,队里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要好的朋友,学到了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付出了总会有回报,余下的就是相信自己。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关心别人和换位思考,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

作为一名21世纪计算机专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应该算是科技前沿的精英,而主导21世纪世纪发展的也必然是科技,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勇气。20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我鉴定20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我鉴定。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20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我鉴定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关键点。四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每学年都获得三等奖学金。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应用软件和硬件的研究。#from 20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我鉴定来自 end#

在大学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思想上,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我顺利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感觉就象在自己的生命上添上了神圣的一笔,转化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励我,在督促我,在时时刻刻的检查我,让我在思想行为方面能够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为社会为学校为同学为身边的人做事不再是觉得是一种累赘,而是很乐意的去做并且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不会去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少管。并且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三年中,我坚持在网上观看新闻三十分,看共同关注、焦点访谈、法治在线等比较有意义的节目,收获很大。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20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我鉴定文章20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我鉴定出自wk-78500000537120.html,此链接!。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这几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同样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学习上,我没有让自己失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获得奖学金,特别英语考试每次都是班级第一,因此也是第一个并且以97.5分的成绩通过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考试,随后也是第一个获得了国家英语四级证书。由于所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因此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后来女生经常找我处理电脑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时候这些问题我也没见过,然后就到网上搜相关资料,基本上每次都能够解决,到后来也有不少男同学也请教我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让我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因此我依然十分乐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且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面临毕业,正在做毕业设计,我成为设计小组的组长,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学而知不足”是我大学期间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除了必修课之外,我还坚持自学了flash、photoshop、asp等专业软件。20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我鉴定自我鉴定。学习之余,我还不忘坚(顶岗实习自我鉴定总结2016)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与社交活动。

20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我鉴定

我是一名现就读于文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届生。下面就是本人的大学生活的自我鉴定:

光阴荏荏,短短两年的大学生活已过去。在菁菁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在校期间,我态度严谨,成绩优秀,基础知识扎实,一次性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在专转本考试中,取得了282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善于和同学们相处,在班级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在大学宝贵的时间里,我始终坚持着自强不息,立志成材的信念。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一直努力配合班干的工作,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在课外时间,从事家教工作,并且利用寒暑假办了一个家教中心,加强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深知: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已经培养了较强的学习能力,相信能够对新的工作和新的知识进行快速的学习和掌握,从而较快的胜任新的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 篇5

课程:主干课程: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工程原理、发酵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加工工艺学、畜产食品加工工艺学、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物理学、机械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等。

实践教学:军训、主要课程实验(大学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实验、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水产食品学、罐头食品加工与软饮料工艺学、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学实验)、专业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及计算机上机实习。

拥有你所学专业学位的人应该有什么能力和知识?

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

3.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这些能力和知识的人都能从事哪些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几大方向:

1、食品检测,包括各中食品基本营养成分测定。毕业后具备食品检验员资格,可以到食品企业或政府机关的相关检测部门就业。

2、食品工艺,范围比较广。比如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软饮料加工、发酵工艺学、果蔬加工与贮藏等等,细分后专业针对性比较强毕业出来可以到相关企业就业。

3、市场营销,从事食品方面的销售工作。

4、其他,比如食品研发、现场质检、食品采购、库房管理等等 技术员、品控员、化验员、生产管理、销售员秘等等

选择一个喜欢的职业,查询并分析该职业的技能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 篇6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12级入校大学生。在大学的四年里,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从人际关系上来说,还是从独力之主的社会生存能力来说,我觉得自己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我在这就做个自我鉴定。

思想就是一个人的灵魂。所以,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我一直具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及其它各项法律规定。同时我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学习就是学生的本能。在专业学习方面,我学习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胜任外向型经济工作和适应国际竞争的专门人才。通过四年学习,我学习了网络基础知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件制作和数学软件、java、php、3d、flash、ps其及其他数学理论等专业课程。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我也不忘培养其他社会能力。比如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课后我还特别注重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每逢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完成实践报告。

适者生存。在综合能力方面,本人大学四年来一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尽管有时候会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更累一些,但我自己对此很是满意。毕竟在这锻炼中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做人与处世的能力等等。另外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的爱好也比较广泛,课余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校运会并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德智体全能的好学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 篇7

1.1学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偏低。

学生的就业情况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计算机类专业就业率偏低是由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高校扩招,特别是计算机行业毕业生大幅增加,使就业压力加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预期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使就业机会减少;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使专业对口率降低;就业推荐时,用人单位的特殊要求和学生专长错位,使就业成功率降低。

1.2专业定位不准确,职业方向不明确

一方面,没有认清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盲目向普通高等院校看齐,使培养出的人才没有明显的特色,实践能力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没有经过很好的市场调研, 在课程设置上计算机类的不同专业没有区别,职业方向不明确。

1.3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对行业和就业市场的了解不够,教师到行业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这是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难题。也是制约专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作为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师对行业和市场的了解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这个问题,教学计划制定者对行业和市场的调研动力不足,教师到行业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就其本质而言,是对教学计划制定者和广大教师的激励不科学,不完善。

1.4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质量达不到要求

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快, 知识更新换代迅速,专业教师都比较年轻,因此,专业教师队伍不稳定,高学历、 高职称和“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教师未能及时得到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提高。

1.5人才培养教育形式落伍

不能摆脱以前传统的教育形式,只注重教学,不注重实践,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而很少有去参加实习、实训的机会。学校没能及时定期的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技能活动,没有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进行“校企合作”等。

2我院计算机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由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本专业的发展,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越来越大,供应与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企业接收的毕业生不能做到 “即插即用”。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了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从而提出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2.1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思路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指以就业为导向, 按专业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和实践模块, 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构建的课程体系结构。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直接面向职业岗位( 群),决定了其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开发须以逆向思维的方法,分析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得出若干项能力目标与要求,再将其组合成教学单元或课程。课程体系建设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切入点,打破学科间壁垒, 建立循序渐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2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针对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由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水平教育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中,结合岗位群的需求和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由课程一级(专业基础)模块、课程二级(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课程三级(职业岗位群课程)模块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和课程体系相对应的由基础实验模块、专业实验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组成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化体系。

其中课程一级(专业基础)模块开设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包括C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课程二级(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夯实学生所学,同时划分具体的专业方向,包括网络方向、软件方向以及嵌入式方向,重点知识重点讲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这两个模块是整个体系的基础。课程三级(职业岗位群课程)模块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强调职业的对应性。

2.3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践效果的评估

通过对企业需求的分析,学生能力评估分为6个方面:专业知识技术、行业经验、工作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职业素质。

按照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 根据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对每个能力进行评定,从而获得评估后的量化信息, 同时附加学生满意度、企业接收率等共同体现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整体实践效果。

3结语

为了培养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提出并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该模式拉近了学院与企业的距离, 使得企业接收的毕业生可以做到“即插即用用””,,实实现现与与企企业业的的人人才才需需求求相相衔衔接接。 。

摘要:近几年来软件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不断调整,高速发展的软件产业直接带来旺盛的人才需求,然而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与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不匹配,出现了“学非所用”的结构失衡。为了适应企业需求,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与调整,进而提出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途径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

(一)计算机学科的特点

信息与网络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计算机专业在这种趋势下也显现出宽泛化、大众化的特征。计算机相关专业规模大,在教育部设置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多个分支中一部分,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随着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发展,市场上对實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而作为核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成为培养社会人才的热门选择。

(二)实践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定位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针对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来说,科学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三大需求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程序设计、算法设计、软件设计、微机实习等相关的10项实践课程,以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计算机学科的主要学习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课程的设置在课程中占很小的一部分,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操作应用能力上的欠缺。比如,学生在学完程序课程后还不会编程,这其中包括教师对实践课程设置的不重视,也包括学生对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不重视。

(二)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学校的实验室是为进行实践教学而建的,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往往只是用于少数的几节实验课程。良好的计算机专业学习氛围应是课上与课外全面重视实践操作,以巩固所学的理论,学校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的重要体现是课外的未开放利用。

(三)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现在的大多数学校为了应对社会需求扩大了计算机的专业设置范围,也增加了招生数额,但是在教学上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这与当前的社会需求是不匹配的,学生即使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很难被用人单位录用。

三、实践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实践教学理念建设

首先应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最终围绕这一中心点,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创新。其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理念核心是创新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强化设计与探究课程实验,并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摆脱传统的教条化教学模式。最后学生本身也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在实践课程中勇于探讨,不断开拓思维,成为计算机实用型人才。

(二)实践课程的设计与运用

1.实践课程设置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时间,科学设计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的开展可以选择在学校的实验室由教师指导完成,邀请专家来校交流或者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习。

2.课程实验

大多数的实践课程主要还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完成,因此,教师应提前做好课程的设计,学生也应提前预习,通过互动与解答,优质地完成实践教学,这其中,专业课教师起着指导员的作用,所以实践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优化实践课程内容

老旧、重复的实验应尽量减少,根据最新的科技发展方向增设新的实验内容,实现创新与科研的结合;同时可以有条件地设置兴趣课堂,由学生自主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践项目。

4.校企合作,学生实习项目

学生的大学最后一年是实习时间,学校应及时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化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时,为学生争取合理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后期实习中能真正参与项目,最终有所收获。

四、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满足了社会的革新需求,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寻找和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也是高校在教育创新上必然要走的一段路,只有大胆实践,才能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革新。

【参考文献】

[1]袁志永.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软件,2014(1).

[2]黄勇,刘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

[3]邱美中.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4(9).

动物科学专业学生自我介绍 篇9

在大学求学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道德修养提高,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思想品质好、道德修养高的.健全人才。20xx年参加党校学习班,20xx年经批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作为一名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大学三年,我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掌握了《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病理》、《家畜遗传育种》、《动物药理》、《动物防疫与检疫》等专业理论知识,成绩优秀,曾三次荣获学院甲等奖学金,二次荣获学院“三好学生”。

作为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我深知实践技能的重要性,所以我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与实习,扎实、牢固、熟练地掌握了畜牧兽医的相关专业技能,通过考试获得了动物疫病防治员的职业资格证。20xx年在xx养殖场、xx公司实习时,以过硬的技能出色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了实习单位的高度赞扬与指导老师的充分肯定,荣获“优秀实习生”称号。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我注意全面发展,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考取了计算机二级证书、机动车驾驶证等。

作为学院动物科学系学生会的副主席,我工作大胆、主动、积极、负责,不但组织开展了许多校内的学生集体竞赛活动,而且参与策划、组织了“三下乡活动”、“x冰省兽药市场调研”、“xx博览会食品卫生检测”等大型校外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适应能力、公关交际能力,强化了我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也形成了我脚踏实地、开拓创新、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善良诚实、吃苦耐劳、执著顽强是我的品质,乐观向上、永不言败是我的性格。“大浪淘沙唯剩金,峰高浪急勇者胜”。我知道贵公司是一个求贤若渴、能为员工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单位,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是我的荣幸。在此特毛遂自荐,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我将竭尽全力为贵公司的辉煌事业添砖加瓦。

光电子技术与科学专业介绍 篇10

目录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介绍

研究领域

详细介绍

前景

展开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介绍

研究领域

详细介绍

前景

展开

编辑本段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介绍

专业概述

光电子技术科学 :属于理学大类,电子信息科学类。

光电子技术科学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处理等高新技术光电信息产业。而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正是由光学、激光、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学科互相渗透而组成的。

培养目标及要求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培养在光电子技术科学领域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光电子技术科学人才,使学生具有在光学、光电子学、激光科学、光通信技术、光波导与光电集成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从事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应具备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及应用基础,四大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红外物理、红外探测器、红外电子学、红外系统原理与设计、红外安防技术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利用现代的光学、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红外系统乃至其它光电子系统仪器整机的设计、应用的基本能力。

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坚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具备较强的近代物理实验、光电子技术和红外技术实验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初步的专业实践经验,具备科技创新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相近专业

科技防卫(071204W)、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1)、微电子学(071202)、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3*)信息安全(071205W)、信息科学技术(071206W)、光电子技术科学(071207W)。

课程设置

光电子技术、光电子器件及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与技术、高等光学、应用光学、光电子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电路与技术、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大学物理,电路分析,C语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制图。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工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光电子专业实验)、程序设计上机、微机上机、工程训练、认识实习、专业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毕业去向

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到信息产业部门、中科院及有关研究所、电信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公司,主要从事光学、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科学、光电信息工程与技术、光通信工程与技术、光电信号检测处理与控制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

南开大学、燕山大学,天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池州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东华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新增此专业的院校有:深圳大学、湖南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编辑本段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是信息光学与光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基础学科,包括: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光通信、光信息处理、声光信息处理与光通信技术和激光技术等。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即光信息存储与处理、光通信技术与器件、以及激光超短脉冲与变频技术,均处于国内先进或领先的水平;代表性成果有新型超高密度体全息存储、声电光器件、可调谐激光器。目前承担了1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部委项目和5项北京市科委教委项目,研究经费充足,同时与国际学术界有较为广泛的学术交流。本学科所依托的光学学科于1986年获得国务院授权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光学工程学科于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部可同时招收理学(光学)和工学(光学工程)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211工程“九五”期间的重点学科建设中,作为“激光应用技术”重点学科的一部分,学科的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并且于2001年与激光工程研究院整合,进入了“光学”国家重点学科行列。

编辑本段

详细介绍

在光盘技术的促进下,近年来可见光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和发光二级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蓝绿光可见光半导体激光二级管(LD)和蓝绿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黄橙红光可见光激光二极管和高亮度黄橙红绿光发光二极管都已商品化。今后的发展需要继续解决提高亮度,降低价格,提高使用寿命等问题。

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和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波长为0.8~1.0μm。近红外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主要用于光纤通信和作为固体激光器的泵浦源(替代闪光灯泵浦源)。在1.3μm和1.55μm近红外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商品化之后,其发展势头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出现了停止发展的迹象。随着短距离局域网和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迅猛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发展。目前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单频工作、模式稳定以及提高输出功率等方面。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主要有超发光二

极管和谐振腔发光二极管。超发光二极管是光纤陀螺仪的最佳自选光源,与一般的发光二极管相比,可提供较高的输出功率和相对窄的发射谱。目前,在50mA工作电流下,单管超辐射输出功率的研究水平最高达到50MW,最窄谱宽为15nm。谐振腔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有前途的发光二极管,其实验和理论效率比传统发光二极管高5~10倍。

1.3μm和1.55μm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和发光二极管是现行通信系统、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光器件,已成为广为研究开发的光源。日本NEC已开发出在单晶片上制造不同发射波长的近红外激光二极管,采用它可大大降低多波长长途通信设备的价格。近年来,国外又相继开发出半导体孤子激光器、量子阱线或点激光器和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等新型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激光技术是一项前沿科学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柱。作为光电子主导产品的激光器的发展,经历了原理上的四次变革,体积日益变小,功率不断增大,可靠性和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半导体二级管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技术和发展十分迅速,其中最为突出的进展是固态化。现今,固体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已从百瓦级提高到了千瓦级。半导体激光器的功率也有很大提高,其结构和其他性能也正在经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还开发出了实用价值高的新波长和宽带可调谐激光器,包括对人眼无伤害的1.54μm和2μm的激光器、蓝光激光器和X光激光器。

光纤是随着光通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各种结构和类型的光纤支持着光通信产业的发展。目前,单根光纤传输的信息量已达到万亿位。光纤作为光通信信息传输的介质,它的色散和损耗将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中继距离,而常规的单模光纤已不能满足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要求,因此光纤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迄今,光纤已经经历了由短波长(0.85μm)到长波长(1.3~1.55μm),由多模到单模光纤以及特种光纤的发展过程,并开发出了色散移位光纤、非零色散光纤和色散补偿光纤。

平板显示(FPD)技术包括液晶显示(LCD)、等离子体显示(PDP)、电致发光显示(EL)、真空荧光显示(VFD)和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等,除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外,已在虚拟显示、高清晰度显示、语言和图形识别等军用领域应用。近年来,液晶显示以及其他平板显示器件和技术正在大力地改进,如为解决等离子体显示发光效率、亮度、寿命、光串扰和对比度等问题,正在进行诸如大面积精细图形制作和保护层等工艺方面的改进,并取得了较快进展。从整体来说,平板显示技术将继续向着彩色化、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可靠、高成品率和廉价方向发展。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光电探测器,如电荷耦合器件、光位置敏感器件、光敏阵列探测器等应运而生,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90年代,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方向除了开发高速响应光电 探测器外,其重点是开发焦平面阵列为代表的光电成像器件。红外焦平面阵列制作技术的日臻完善,使红外探测技术进入了第二代。当前,降低成本是红外探测器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21世纪,红外焦平面阵列开发方向,一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分辨率,二是开发多功能和智能化焦平面阵列。

随着光通信、光信息处理、光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加之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的进展,使得在单一结构或单片衬底上集成光学、光电和电子元器件成为可能,形成具有单一功能或多功能的光电子集成回路(OEIC)和集成光路(IOC)。目前,商品化的集成光路产品有调制器、开关和分路器以及采用集成光路相干通信系统、光纤陀螺、激光光纤多普勒干涉仪等系统,以及用于光纤传输试验的单片集成光电子集成回路。预计到2020年,光电子集成回路和集成光路的发展速度将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微电子技术,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和光电子集成器件将系列化,集成光学信号处理速度将达到1GHz。

我国光电子行业在科研上起步较早,也有一批水平较高的应用成果,其中光纤通信的发展尤快。在国防上的应用也开展较早,如靶场用的激光、红外、电视等光测设备,以及红外导引

装置、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等。但民用市场开发较晚,真正能形成较大生产规模的产品不多。我国在“八五”计划期间对一些光电器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已在“九五”计划中产生了效益。例如,12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已经在1996年投产。国家重大成套通信设备2.5Gbps同步数字系列(SDH)光通信系统,于1997年研制开发成功,现已广泛应用于国家通信骨干网的建设。

鉴于上述情况,中国光电子技术发展战略总的指导思想是: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科技领先、形成规模、开拓市场,在“八五”、“九五”计划基础上,使有基础的企业和研究所分别形成规模生产和研究开发中心,使我国光电子元器件初步形成基本配套的产业,满足市场的需要。编辑本段

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 篇11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2006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简称《规范》),面向几十万的在校生,提出了以“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专业发展战略,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教育分成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并建议分别按照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 4 个方向培养。作为《规范》实施的一个建议,2007 年又发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将 7 门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公共核心课程。

1核心课程基本内容

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并考虑到“软件工程”的重要性,项目包括“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8 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研制,探求基于基本的课程教学大纲,如何面向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关注不同的学科形态、不同的问題空

间、不同的根本问题的实际,以知识为载体,瞄准专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形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求明确指出相应课程的性质、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重点难点、包含的关键思想和方法、讲授方法、实践活动设计等,形成较系统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同时对相应的教材建设提供一个指导性意见,解决目前课程教学和教材建设中可能存在的趋同性、盲目性、孤立性以及不完

整、不合理交叉等问题,改变过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忽略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倾向,探索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更加有效地瞄准基本目标开展教学。另外,8 门课程虽然都是基础性很强的课程,但他们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专业基础理论的、有的是技术基础的、有的是系统基础的。他们的教学实施方案可以作为本专业的教师制定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的参考范例,以此来促进整个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2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

2.1体现公共要求

《规范》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划分成 4 个专业方向,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问题空间、能力要求、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但还是有共性的部分,这也是作为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方向所决定的。公共核心课程应该能够将这些公共的要求涵盖进去,实现在课程层面上对公共知识体系、专业培养公共要求和基本特征的体现。

2.2有利于构成优化的课程体系

公共核心课程需要与其他相关课程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所以,这些课程需要易于与相关课程结合,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同时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许多学校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中,采用了设置分级平台的基本框架。例如,要求教学计划由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等组成。考虑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应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这些课程可以适当照顾到学科的要求,构成一个既照顾到学科,又照顾到专业的基础平台,给人们制定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提供一定的基础,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地构建完整的、全局优化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2.3充分考虑学时的限制

由于公共核心课程相当于学科、专业平台的基本内容,所以,只能做一个较小集合,而且课程的学时数要尽可能小,目标在于体现专业教育的最基础要求,同时给具有特色的完整的教学计划的制定留有足够的空间。特别是近些年来,不少学校已经将教学的总学时数降到2500 学时以下。所以按照 20%计算,将公共核心课程的总学时控制在 500 学时以内。

3核心知识体系

这里给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力求从不同专业方向的公共需求出发,给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并不试图包括各个专业方向教育要求的全部知识,每个专业方向都需要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方向的教育需要增加所需要的知识,以构成完整的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其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规范》。由于是基本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没有包含推荐的选修知识。该知识体系共包括8个知识领域,39 个知识单元,共 342 个核心学时。

4结语

《规范》将“核心知识结构”作为开办相应专业方向必须的要求,可以用不同的课程组合来覆盖,《规范》中给出的“核心课程”只是这种覆盖的一个“示例”,这里给出的是另一个“示例”。事实上,这也是《规范》所鼓励的。这里的“公共核心课程”并不是《规范》中四个“核心课程”集合的简单交集,而是根据对四个方向的理解,对它们公共核心知识单元的一个课程覆盖。是每个专业方向公共的必修课程,而不是任何一个方向完整的必修课程集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 篇12

课程体系[2]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 而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另一专业的特征描述和顶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科学与否, 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及培养人才的质量。湘南学院是湖南省属地方本科院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以计算机及相关行业为主。因此, 研究以行业发展为导向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1 行业导向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2010年4月, 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强调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2010年6月, 国家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从2010年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行业导向就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着眼于行业需求, 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创新型的实用人才”。课程体系建设以行业标准为导向, 即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和职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为导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满足社会的需求, 兼顾学生的个体性需求。

以行业标准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就是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构建基于职业技能培养、面向行业岗位需求的、开放的、动态的课程体系。依照应用性、关联性等原则, 优化课程体系, 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和职业成长需求, 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考核方式多元化。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1994年教育部将众多的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统一规范名称。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明确, 缺乏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一味照搬重点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 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计划和大纲, 忽略了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术不精, 很难满足计算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2.2 计算机教育滞后于计算机行业发展

现行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材内容严重滞后, 计算机的软、硬件升级较快, 计算机专业理论和技术发展也较快, 导致了高校计算机专业教材内容与当前主流技术脱节, 直接了影响教学质量。理论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以讲授为主[3], 缺乏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且实验实训内容与行业发展脱节, 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 难以满足计算机行业对人才要求。

2.3 重理论轻实践, 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目前, 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来看, 普遍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 理论内容多实践内容少, 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另一方面, 缺乏应有的实验设备, 无法构建基本实验平台, 缺乏配套的实验教材, 实验教学以验证性为主, 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缺乏, 致使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从而导致了计算机行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却有大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 充分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相脱节的实际问题。

3 行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发展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使得计算机及相关行业迫切需要懂技术开发、会管理、能维护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据统计, 近几年来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量一直位居各类人才需求排行榜前列。随着技术快速更新, 即使原来己经不缺计算机人才的单位, 也会产生新的人才需求。因此, 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将会是大量的、长期的和多层次的。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因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计算机行业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精通程序设计, 熟练运用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适应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湘南学院在制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过程中, 考虑到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从“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入手, 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划分为多个培养方向, 主要包括J2EE软件工程方向、嵌入式应用开发方向等。

4 以对接行业发展为导向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4.1 调整课程体系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以行业能力素质为核心、同时应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能力。针对计算机行业人才岗位的需求, 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 整合后的课程体系涵盖以下5个层次。

(1) 公共课模块

公共课模块属于必修课, 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外语应用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导论、体育等课程。

(2) 学科基础课模块

学科基础课模块也是必修课, 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专业英语等课程。

(3) 专业课模块

专业课模块又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两个层面, 其中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 开设于该专业下的各个方向;专业方向课可属于选修课, 学生可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而选择相适应的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等课程。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 专业方向课分两个方向:方向一、J2EE软件工程方向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学生具备深厚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研发能力, 核心课程为数据库编程、Java程序设计、XML程序设计、Java Web应用开发、J2EE应用开发等;方向二、嵌入式应用开发方向培养具备嵌入式系统微处理器及外围设备的硬件设计能力、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Linux内核裁剪与移植、Linux系统开发、物联网传感技术、Linux应用编程、远程红外控制系统等。

(4) 拓展课模块

拓展课模块又分为专业拓展课和素质拓展课两个层面且都属于选修课, 旨在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新知识的获取、消化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专业拓展课主要有:计算机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C++) 、软件工程、数学建模、网页设计、VC高级开发、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互联技术等课程;素质拓展课主要有:音乐、体育、艺术等方面的课程。

(5) 实践环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因此实践环节这一层次在该专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涵盖了从课程实践到专业实践的各个方面。具体体现在:课程设计、专业见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方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 学分分别为40、38、46、26、32学分。

4.2 使用能够反映最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和技术的教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更新快, 为了使学生能学到最新知识和技术, 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要求任课教师尽量选用内容最新的教材, 在讲课中及时补充一些新知识和技术, 使学生跟上行业发展步伐。

4.3 加强实践实训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 不断加强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使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践教学除了每门课程的实验外, 单独开设综合课程设计和专业技能实训, 综合课程设计与相关课程结合, 提高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而专业技能实训则由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组成, 主要依托校内外的专业实习基地, 根据行业发展要求, 加强校企合作, 采用订单式技能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质量。

5 结束语

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结合我校办学条件及发展战略, 对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在原有课程群上适当调整, 形成适应行业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实施本研究方案的过程中, 我们将密切关注和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与变化, 及时修订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实现行业、企业、学校互利共赢。

摘要: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之一, 课程体系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和培养人才的质量。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行业发展为导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围绕行业需求, 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 从而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行业,导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季玉茄, 王德忠.基于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1, 28 (2) :40-43.

[2]雷生姣, 龚大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生物工程模块课程体系[J].广州化工, 2013, 41 (18) :184-186.

上一篇: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结业报告下一篇:2023年上期第十三周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