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与音乐听觉训练的相关分析论文

2024-09-12

反应时与音乐听觉训练的相关分析论文(通用2篇)

反应时与音乐听觉训练的相关分析论文 篇1

内容摘要:音乐听觉训练对音乐专业学生和广大社会音乐学习者(尤其是社会考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而只有把对它的研究上升到科学的层面时,才能得到具有支撑力的方法体系基础。本文认为把“反应时”概念及其测定的一些主要因素结合在音乐听觉训练中会提高学生的听觉反应速度,从而给音乐听觉训练带来指导性的意义。

关 键 词:反应时 反应时测定 音乐听觉 速度

反应时(Reaction Time ,RT) 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从接受刺激到机体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①。即刺激作用于人体之后,经过大脑处理,再反映到身体的能动部位并作用于客体所需用的时间。反应时的概念在医学和体育领域中被深入地研究和广泛地运用,其实反应时可以分为很多种,如听觉反应时、视觉反应时、动作反应时等等,本文着重研究听觉反应时在音乐听觉训练活动中的运用。

视唱练耳(也称音乐素质训练)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音乐基本素质课程。本课程分为视唱(看谱演唱)和练耳(音乐听觉训练)两部分,其中音乐听觉训练在学生的整个专业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音乐听觉训练的核心是在准确听辨的基础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觉反应速度,也就是尽量缩短听觉反应时。基于此,笔者作以下论述。

一、反映时测定的主要因素

1.性别与年龄因素。有实验表明,男性重复动作比女性快捷(基于单纯反映时),而应变反应能力男女相同(基于选择反映时)(如表1);而年龄方面呈现年龄越小重复动作越快捷,39岁以前年龄越大则应变反应能力越强的特点(如表2)。另外的研究结果为听觉反应时随年龄的增长而缩短,在7至21岁不同阶段的人差异很显著(p<0.01)②。

2.刺激强弱因素。刺激较弱时,反应时较长;而当刺激加强时,反应时缩短。实验证实,强度每增加1个对数单位,反应时便有一定的缩短,但绝对缩短值越来越少。在视觉反应时的测试中发现,反应时的动作起始与刺激的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均有关,但对亮度对比的变化较敏感。而听觉反应也如此,在给学生进行音乐听觉训练时,长时间、大剂量地给出一堆听觉事项会使学生容易产生听觉惰性,反应时变长;而快速地、有变化地呈现音乐事项则会使其反应时缩短。

3.刺激的多样化。对刺激的开始和终止所做的反应,反应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视觉刺激情况下,对刺激终止比开始的反应时会短些。这种对刺激强度降低比增加有较快的反应时的情况,只在视觉刺激中发现,声音刺激中此差别表现较不突出。对听觉反应时(simple and complicated audio sensor motorreaction) 的测试中发现,当某侧大脑半球直接接受刺激且刺激与反应的处理在同一半球时(单侧性听觉刺激),对信号的加工、传递反应会更快、更准确。当此半球为优势半球时,反应时最短。

4.刺激的难易程度。可供选择的刺激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难度越大,反应时越长。如对水平方向姓名的单耳听觉定位的成绩及反应时测定表明,对自己姓名的刺激反应时较短,准确率高。对熟悉的音乐语汇反应时较短,因为熟悉的音乐语汇其认知元素在大脑的调用时间很短,表现较为直接。

5.刺激前时程 (PI)。指从预备信号的发出到刺激呈现这一段时距。正常人有维持准备状态的心理定向能力,但试验发现,如刺激前时程太短,被试没有反应时间;如刺激前时程太长,被试的准备又可能衰退了。一般刺激前时程(PI)为2s是最恰当的。为防止刺激前时程的心理惯性导致的抢时情况,每次测试时, 刺激前时程(PI)应是不均衡的。所以在听觉训练时应该给学生多样化的“刺激前时程(PI)”,让学生从听到音响到正确回应所得到的反应时处于正常状态。

6.干扰刺激。可延长简单反应时和选择性反应时。当肩胛提肌进行随意等长收缩或斜方肌受到振动刺激干扰的同时测定扫视反应时(saccadic RT ,SRTs) ,反应时会缩短,由此可见,颈部伸肌传入的信息可缩短反应时。在进行节奏训练时让学生尽量动手正确击打节奏,并左右手分工,通过肩、颈部位的被动运动,使节奏感快速得到培养。

7.重复知盲。重复知盲(repetitionblindness)本来指人对快速出现的视觉表象中的重复刺激有一定程度的回忆水平。其实在听觉训练中也存在 “重复知盲”现象。有实验表明,“重复知盲”现象会在刺激呈现时很短和作业要求较高

的情况下出现,如果作业要求降低或呈现时间加长,就不会出现重复知盲现象。

二、 音乐听觉受训者的反应时特征

1.正常的反映值。“不论男女在单纯反应时中听觉反应时最快,其次是触觉,再次是视觉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④而在国内学者在对某高校学生的听觉反应时进行研究后得出,在同时期的年龄组内,对不同信号的刺激,回答的反应时男比女有稍快的趋势,平均值为220.17ms(+14.96ms或-14.96ms)。反应时的快慢与听觉训练有明显的关系。有研究指出18至21岁大、中学生反应时男性短于女性⑤。音乐专业学生虽然经过专业训练(含音乐听觉训练),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听觉的反应时,但不同的性别和年龄因素仍然使听觉反应时的差别普遍存在。

2.课堂训练时反应时的变化。在进行视唱练耳课的听觉训练部分时,课前课后学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经过一次课堂听觉训练,学生心血管机能及神经活动机能明显提高,合理的听觉教学内容和方法会使学生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产生变化,大量的神经回路加速了其判断力,从而缩短了反应时。如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听觉训练的开始阶段,先做无琴找标准音的练习,由于大多数学生对标准音没有固定音高的概念,所以能使其迅速找到兴奋点;在训练中期不定时地做单音、音程或和弦的快速听辨练习。由于速度超过学生的正常思维速度,从而会出现学生经常听错的现象,包括有些平时觉得简单的项目,学生会产生“听不正确不甘心”的心理,从而又一次调动了他们学习情绪,再次达到减短反应时的目的。

3.自我训练时反应时的变化。在听觉训练课后,一般要求学生进行一段时间(每天一次或两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连续进行3天以上)的自我训练。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训练呈现两种现象,一类学生普遍表现出烦躁、无目的性的特征,对怎么练习和达到什么程度意识模糊,缺乏积极性,不能使突触前膜产生冲动,训练效果表现差;另一类学生则反复努力重现课堂训练的景象,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延续了课堂训练的状态,故训练效果和质量明显高于前者。从培训方来讲,给出的作业难度和强度也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反应时。如在刚结束音程学习而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各种音程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课后练习两个八度内的音程听记,其结果是抹杀了多数人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听觉惰性。鉴于学生自我训练时状态不稳定,应该适当减小作业的难度和强度,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后做自我听觉训练时尽量保持课堂训练的状态,以便在下次课堂训练时缩短反应时的时间,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

4.听觉测试时反应时的变化。在进行听觉测试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会明显变化,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音乐听觉程度高的学生与程度低的学生相比,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反应时。音乐听觉程度高的学生在整个测试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反应时会呈逐渐缩短的趋势,这也是精力充沛、状态良好的表现。但这种状态也和测试内容的难度和强度有关,当其处于紧张、疲劳状态时反应时有所延长,也就是说可以用反应时来判断学生精力状况和测试内容的强度。如刚学完音程的学生,由于对协和音程的感性概念比较深刻,如果在音程听辨测试中遇到80%的题目都是不协和音程,结果会很不理想。这是由于平时生活和学习经验中接触不协和音程不多的缘故,所以测试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烦躁和不安的心理,自然会把平时能听对的题目听错;另一种情况就是在精力不支或疲劳的情况下,即使是平时熟知的协和音程,都很有可能听错。

三、 音乐听觉反应速度训练

在大学期间,音乐专业学生普遍在17至22岁的年龄段,其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理性感知和感性感知协同发展,上进心较强,容易培养其对学习的主动兴奋过程。应该充分利用其积极的生理、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运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他们音乐音响的兴奋性和高级中枢神经的判断、分析能力,最终达到锻炼学生听觉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的目的。

在具体进行音乐听觉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受训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培养其在课堂训练和自我训练时精力集中,养成在听觉测试和听觉运用环境中注意力稳定集中不受干扰的能力。

2.保持训练的持续性。音乐听觉反应速度的训练是一套科学的系统,是训练学生听觉神经系统的过程,这个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使学生保持强度不大、天天训练的状态,反复训练中强化反应能力,使反应时缩短。

3.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主要针对自我训练时,要适时选择和安排练习时间,在精神状态较好的情况下练习,疲劳时应避免或少安排训练,以确保训练效果。

4.注意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因为人的兴奋状态不持久的特点,训练方式多样化能使学生兴奋点不断转移,从而始终保持训练的最佳状态。与此同时,要注意学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特点,在训练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增加难度和强度,防止因训练手段和方式的不当,造成训练过程中的疲劳和缺乏兴趣等负面影响。

注释:

①《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叶广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25―628页

②⑤《沈阳市1156名学生听觉反应时测定分析》陈容、赵忠诚等 中国学校卫生第5期

③《反应时测定及其正常值》宋新光、张树梅、姚勇、申爱莲、 李六一、申凤琴《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反应时与音乐听觉训练的相关分析论文 篇2

关键词:复调作品;钢琴教学;听觉训练

【分类号】J624.1-4

前言:音乐是通过声音塑造形象、表达能力的艺术,要想拥有较强的音乐欣赏和演奏能力,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能够对于音乐表达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钢琴演奏活动对于学生的听觉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音乐听觉训练至关重要。复调音乐对于音乐听觉具有更高的要求,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也有助于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两者互相促进。

一、复调作品

复调音乐是和主调音乐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调音乐织体是由一条旋律线加和声衬托性声部构成;复调由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但是又有区别的声部组成,这些声部既各自独立又和谐统一地组成一个整体,形成和声关系,属于多声部音乐。[1]复调音乐创作技法主要是对位法。复调有四种形式,对比复调、模仿复调、衬腔复调和综合复调。[2]对比复调由不同的旋律同时结合,模仿复调由统一旋律隔开一定的时间先后进行。使用复调的手法,能够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形成前呼后应的效果。复调音乐的声部运动有五种:两个声部同方向运动(同向进行);两个声部等距离同方向运动(平行进行);一个声部保持不动,另一个声部运动(斜向进行);两个声部局部互换上下位置(声部交错);超过原结合声部的位置的运动(声部超越)。在钢琴教学中选择复调作品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学生音乐听觉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复调作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音乐听觉训练对于钢琴复调作品教学的作用

(一)能够提高复调作品的演奏技巧

练习复调乐曲能够提高双手的独立能力,双手的独立性是钢琴演奏技巧中的重要基础之一。演奏复调作品不仅仅要求双手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而且要求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能够分辨出两个甚至更多的旋律线。在配演钢琴复调作品演奏技巧过程中,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够及时对大脑进行反应,帮助学生辨别正误,教师对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能够帮助学生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掌握演奏技巧。

(二)能够深化复调作品的音乐表现

复调作品是多旋律的合奏,因此在音乐作品中经常使用复调音乐来突出表现音乐形象。复调音乐作品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时表现几个不同的音乐形象,另一种是表现一个形象或者一个形象的不同侧面。复调作品的不同声部的主题个性鲜明,对比突出,在演奏复调作品的时候突出运用声部的对比、力度的对比、音色的对比能够达到良好的音乐表现。加强音乐听觉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旋律的敏锐度,帮助学生在进行复调作品演奏之前对于作品的分析和练习,从而在演奏过程中更富有表现力。

三、学习钢琴复调作品对于音乐听觉训练的强化作用

(一)强化旋律听觉训练

旋律是多声部音乐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段,复调音乐是多旋律的合奏,是旋律与旋律的结合。[3]在教师在进行复调钢琴音乐教授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准确划分旋律的句读,培养学生的绝对音准,达到对乐音的敏锐反应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和读谱视奏能力。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辨别旋律音之间横向和纵向音程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训练学生的音准感,培养学生能够确认音乐中的调式主音。

良好的節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复调音乐中的不同声部进行结合,如果每个声部的节奏不一致,其复调的特性就更加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训练速度感、节拍感并且掌握正确的音值组合关系,音乐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复调音乐练习之前首先对于学生的节奏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确定所使用的弹奏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节奏感。

调式感是在一定的调式范围内,能够根据雕饰内不同音级的相互关系,从音的稳定性中比较确立其关系,在弹奏复调作品的时候,应该认真倾听,分析旋律的调式、调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调式感。复调作品的旋律具有多层性和独立性,在教授学生欣赏复调音乐作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旋律的调式、调性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调式感。

变化音是音乐旋律组成部分中的一种,复调音乐中的变化音一部分属于调式、调性的变化,另一部分属于装饰音,并不构成调式、调性的变换。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倾听旋律中的表话音,能够强化学生的音准感、调式、调性感。

复调音乐的旋律主要是乐句式的结构,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可长可短,产生不同类型的旋律。在教授学生学习复调作品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学会听辨旋律的结构,区分不同旋律的类型,才能够正确理解钢琴复调作品的曲式结构,加强音乐记忆力。

(二)强化声部听觉训练

声部听觉训练主要有包括三个方面:声部进行、声部对比、声部距离。[4]声部进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同时进行的方式,其进行的方式有:同向进行、反向进行、平行进行、斜向进行等。乐队复调音乐的不同声部是由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不同的音色分离不容易造成听觉上的混乱和品安插,但是钢复调作品的声部所在音区比较接近,容易造成听觉上的模糊和混乱,教师在进行听觉训练的时候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声部进行。

复调音乐各声部旋律之间具有独立性,其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也具有不同的意义。声部对比经常使用的手法有:接哦组、级进与跳进、自然音与变化半音等。在三声部的复调作品中,可以通过声部数量上的变化进行对比,也可以通过其中一堆节奏相同声部和另外一个独立声部进行结合构成对比。钢琴复调音乐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教师在教学生进行弹奏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分析复调作品使用了那些对比手法,以及对比关系来强化学生听觉。

复调作品中,各个声部之间的相互距离的远近取决于旋律线条的起伏和进行的方向,旋律线条的起伏较大,同时又采取相反方向进行的死后,声部之间的距离就比较远,相反则声部之间的距离就比较近。声部之间的距离隨着旋律线条的起伏经常发生变化,在教授学生学习钢琴复调作品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声部距离的变化进行引导,同时加强学生声部听觉的训练。

(三)强化织部听觉训练

织体是乐曲中声部组合的方式,织体包括单声织体和多声织体,单声织体只有一条旋律,没有任何附加的和声伴奏或不同的旋律线条;多声织体是多个声部或多个旋律线条的同时叠置。织体与时代、民族风格、体裁、乐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5]钢琴音乐织体是表现钢琴音乐的一种重要手段,复调钢琴音乐中的织体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对比复调、模仿复调。对比复调是指同时进行的各个声部具有独立的、相互对比的训练和节奏。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模仿复调指统一主体旋律在不同声部以此出现复调织体类型。例如,巴赫的《创意曲》。复调作品包含了多织部,学生进行复调作品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复调作品的能力和演奏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训练中对于织部的分辨和掌握。

(四)强化和声听觉训练

和声听觉主要是指对合成的音程、和谐、声功能的听辨。和声听觉训练需要组织听觉对音响的辨认能力从单一、横向向多层次、纵向发展的训练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和声训练的时候,不仅要进行横向各部旋律的强调而且要进行纵向的各声部旋律构建的合身音程、和弦。复调音乐教学中由于需要对不同的旋律和声部进行分析对比,能够加强对学生进行和声听觉训练,帮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复调音乐和声的律动,和谐。

结束语: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听觉占据主导地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钢琴复调作品教学,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而且能够帮助教师顺利进行钢琴教学。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对于学生听觉训练中的旋律、声部、织体、和声训练具有良好的帮助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准和音乐听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彦力.钢琴复调作品教学与音乐听觉训练的关系[J].大舞台,2012,10:225-226.

[2]丁璐.钢琴教学中复调作品教学与音乐听觉训练的关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8:309.

[3]邢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内心听觉能力培养及运用的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赵嵘.钢琴演奏中强化听觉的训练方法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

上一篇:五子棋课程设计报告下一篇:关于个人成长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