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馆游记-叙事作文

2024-07-30

周恩来纪念馆游记-叙事作文(共10篇)

周恩来纪念馆游记-叙事作文 篇1

早上七点多我们就坐车前往纪念馆,九点来钟我们就到了盼望已久的地方。纪念馆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跟随老师的步伐,沿着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我们依次参观了瞻仰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等纪念性建筑以及岚山诗碑、海棠林、五龙亭、怀恩亭、西厅观鱼等景点。

看着眼前的主馆,它分为三层,一层展厅共分八个部分,展厅里有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和珍贵的文物图片等,展现了周总理光辉的一生。二层瞻仰厅置放着周恩来坐像。这尊汉白玉塑像高3・2米,基座高1・5米,被半圆型的汉白玉浮雕《祖国山河》环抱着,浮雕上面是圆形大理石雕墙,雕刻着78朵周恩来总理喜爱的海棠花,寓意着周恩来总理的人生走过了78个光辉的春秋。

来到周恩来铜像广场,我们远远看见一座四方形建筑矗立在绿色草坪的基台之上,迎面耸立着一座3米高的周恩来铜像,身着大衣,手插口袋,微笑着注视前方,恢弘大气,展现出大国总理的伟岸风采。老师领着我们在这里与周总理一起合影。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五年级作文 篇2

今天早上,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我们准时到学校集中,我们坐的是12号车。随着车子启动的声音而前进,过了两个多小时,汽车终于到站了。首先我们看到了一座小假山,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周恩来爷爷的故乡,我们进入后,看到了周恩来爷爷工作的地方,桌上放着笔墨纸砚,那里还有周恩来爷爷的画像,还有周恩来爷爷亲笔写的毛笔字,一共有好几幅呢!接着我们来到了周恩来爷爷家的庭院,院里有两棵千年古树。接着我们又走进了主堂屋,主堂屋里有许多副画,也有许多副毛笔字,比之前看到的要多,简直就像艺术宝库。我们又来到了周恩来爷爷休息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周恩来爷爷睡过的床和被子,还有用过的桌子、椅子、书柜。我们来到了后院,后院里有水井,我们有些同学还打水玩的。到了中午老师宣布吃午饭,我们把午饭带到了树木茂盛的地方吃了起来,大概半小时后,老师让我们集合去下一个景点: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到了,大厅中立着周恩来爷爷的雕像。纪念馆后面,有周恩来爷爷开过的汽车,1958年一汽“红旗"轿车诞生不久,周恩来爷爷就选定为自己的专车,在重大国事和外交活动中坚持乘坐,并一直使用到临终。

周恩来纪念馆 篇3

每当提起周恩来总理的时候,总会油然而生一种感动与敬意。他亲民爱民,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他以非凡的智慧和才华,豁达的外交风度,高超的外交艺术,为我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他位居国家总理,却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作风,是多少党员干部的楷模。他日理万机,抱病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真正书写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箴言。

那天,我们班级组织参观了总理的故乡——淮安。淮安古称淮阴,唐诗有云: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十年流水间。欢笑情如旧,箫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此处的淮上即是今天的淮安一带,看来古人对淮安也总是情有独钟。身在淮安,那种浓浓的周恩来精神一直弥染着整个城市,也使这座苏北小城平添了一种气质。

来到纪念馆门前广场,入眼就是邓小平为周恩来纪念馆所提的一行镏金大字,大门简约而庄重,将总理简朴厚重的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沿一条笔直的白色甬道进入馆内,一汪湖水呈半环围绕纪念馆,随行的第一座纪念馆为主馆,沿主馆一线排开还有几个辅馆。

拾阶而上,进入主馆,大厅是一尊总理雕像,站在总理雕像下目光穿过大门,蓝天碧湖与整个纪念馆融为一体,这一切显得恬静、肃穆而又庄严。第二座纪念馆内是按照总理一生经历,设置的不同时期的照片、画像以及视频。这些黑白照片很让人怀旧,也让人不由自主的随着照片与影像静静的追思起总理的戎马一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即便是在当时那样内困外绝的艰难岁月,总理依然举重若轻,将党政军的相关事务处理的入条入理。在这里,从总理童年时期一直到去世都有很详细的介绍。看罢这些珍贵的资料,我更深地体味到了总理勤勉的求学态度,凝炼、谨慎地为人处事风格,也让我明白了总理少年即胸怀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只知道周总理年少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诺言,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样实现这句诺言的。今天看到了周总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明白了,周总理这句话并不是空头支票,他是在认真的履行他的诺言,或者说,他是超额完

成了他的诺言。因为,他不但让中华崛起了,更是从他开始,中华开始腾飞了。这些图片中,有一句毛主席说的话,我觉得它就可以概括出周总理在中华崛起和腾飞中所起到的作用。毛主席说:“至于新中国政府的组成人员,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是,周恩来同志肯定是要有的,职务是政府总理。”难怪乎,在周总理去世时,会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

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恒的精神和业绩,熠熠闪光,是任何坟墓无法埋葬也无法割断的--这也正是人民永远怀念并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原因。我不想碌碌无为,我也想为人民作贡献,辐射世世代代,左右和影响着芸芸众生辐射以海的博大面对人生面对无尽的时季,必然能获得海的壮阔、海的磅礴、海的瑰丽、海的永恒。当来到周恩来肖像前,我久久伫立在那里,眼前浮现出那曾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俊朗的身影和在革命峥嵘岁月里那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

穿过第二座纪念馆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也是一座总理全身雕像,汉白玉雕像高耸在晴空之下,路旁的碧松绿树将雕像衬托的更加伟岸静穆。抬头端详雕像,剑眉之下是总理那双饱含忧国忧民情愫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洞察了半个世纪前中国的国风民情,也正是这双眼睛一直逼视着反动国民政府,逼视着蠢蠢欲动、胡作非为的异族侵略者。很多大政方略、外交政策和军事构想都由这双眼睛输变成每位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念。还有那身中山装,在我的印象中,总理一直就是这样一身极具中国特色的装饰。转过雕像登上总理办公之处西华庭,虽是仿建,但是一切摆设和环境都很逼真。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缅怀他的生平,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赴欧洲勤工俭学时的意气风发,到共产股际面见斯大林的曲折经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中美的乒乓外交,以及“文化大革命”**岁月中的艰难处境,令人感动。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及人民的安危放在一起时,注定要有不平凡的一生。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

看着一件件文物、文献、照片珍品,了解了周恩来当年到地震灾区慰问群众、回延安看望老区人民等感人肺腑的小故事;以及周恩来家规、周恩来照相的风格、周恩来用餐的规定、周恩来的工资、周恩来最后的日子、一件珍贵的丝棉袄等小故事,领略到周恩来、邓颖超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尤其对他们艰苦奋斗、平易近人的作风感到由衷敬佩。突然觉得以前对总理的认识其实很肤浅,总以为其原因在于,我与总理身处异地,生于异世。可是,此行的所闻所见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认识。我更加想念总理,更加努力地去对总理进行新的内心确信。

翻开历史,翻开往昔,“大无大有”这样一个词语悠然入心。总理的大德,再造了党,再党了共和国,他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的仁义忠信勇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官民恒爱之。三十二年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总理的人格力量在浓缩,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所以总理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我们这些一直在他的护佑之下的子民应该做的只有切切地纪念和默默地努力。

缅怀他的生平,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赴欧洲勤工俭学时的意气风发,到共产股际面见斯大林的曲折经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中美的乒乓外交,以及“文化大革命”**岁月中的艰难处境,令人感动。尤其是最后观看了新闻记录片《十里长街送总理》,既便是我这样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在观看了生平事迹展后,也和屏幕里的人一起流泪。这泪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表达了人民是多么不希望周总理离开,不然怎会有当年的天安门悼念和四五诗抄。周恩来和邓颖超这对亲蜜无间的革命伴侣,以海的博大面对人生面对无尽的时季,必然能获得海的壮阔、海的磅礴、海的瑰丽、海的永恒。

周恩来的行动和精神形成一种能量,辐射世世代代,左右和影响着芸芸众生。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恒的精神和业绩,熠熠闪光,是任何坟墓无法埋葬也无法割断的--这也正是人民永远怀念并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原因。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感慨万分,很多人都进去参观了第二遍,可我觉得我的感受已经很深的扎进我心中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深知自己的历史使命,担任起社会责任感,虽然不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也依旧是为中华之

富强而读书。在接受新的社会的同时,依旧要保持本我,记住这些老的革命传统,是对终身受益的。所以从现在开始,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做学问之前先学会做人。

周恩来纪念馆游记-叙事作文 篇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问题不回避、不退缩、砥砺奋进,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油然而生,生病有医保、出行做高铁、支付用扫码、购物有快递,这些都让中国人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科技成果让人备受鼓舞,“青蒿素治疟疾”让国人自信,港珠澳大桥获多项世界第一,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航天载人、月球探测快速推进,望远镜探天让国人骄傲,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复兴号高铁在祖国大地上飞速行驶,可燃冰开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震撼世界。如此等等,这些成就的取得,见证了祖国的强大,见证了我们党履职尽责的诚信,这不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认可和赞誉,也获得了全世界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始终知道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明确我们要干什么,牢记党当初立下的誓言,不断地用实际行动兑现承诺。回顾我们党一路走来的历程,在97年的时间里,艰苦过、曲折过,但是无论多么艰难,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反观我自己,从学生到军人再到地方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作为一名党员,我并没有紧紧追随我党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脚步。

一是不能以身作则。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是最基本的要求。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够把握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通读熟读新的党章党规,理解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不能主动认识自身错误。在工作中存在责任心、使命感不强的表现,是信心与勇气的缺失。下步面对新时期新的挑战,我将着力破解贪图享受、安于现状的问题,让“主动作为”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在组织和群众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担责担难,真正做到责任上身、工作上心,在歪风邪气面前坚持原则、敢抓敢管。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篇5

淮安,一座古朴的小镇,正是这个古老的地方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伟人,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然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自然,总理更是每个淮安人的骄傲。身在淮安,那种浓浓的周恩来精神一直弥染着整个城市,也使这座苏北小城平添了一种气质。想及少时,老师每每问起“谁是你最崇拜的人”时,我总会不假思索的答出三个字:周恩来,更会想到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就在今天,班长带着我们班的人去参观了这个纪念馆。

在去的路上,我因为对周总理憧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来到纪念馆的门口看到那纪念馆中总理雕像肃穆庄严而又不失恬静祥和,那些黑白照片更是让我们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也让人不由自主的随着照片与影像静静的追思总理的戎马一生。即使是在当时那样内困外绝的艰难岁月,总理依然举重若轻,将党政军的相关事务处理的入条入理。在这里,从总理童年时期一直到去世都有很详细的介绍。看罢这些珍贵的资料,我更深地体味到了总理勤勉的求学态度,凝炼、谨慎地为人处事风格,也让我明白了总理少年即胸怀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广场中央也是一座总理全身雕像,抬头端详雕像,剑眉之下是总理那双饱含忧国忧民情愫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洞察了半个世纪前中国的国风民情,也正是这双眼睛一直逼视着反动国民政府,逼视着蠢蠢欲动、胡作非为的异族侵略者。留恋于西华庭前,我更加向往北京,更加想望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与伟人一起出生入死,夫复何求?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和实践中。他没有自己的荣辱得失,连同他的灰都撒进了祖国的大地江河,他一生抚养了无数个孩子,但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亲生儿女,他的品格是至高无上的,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美德的集合,智慧的结晶。

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着。他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他团结同志,广交朋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的精神。周恩来的精神,是道德情操和中国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对于我们良好情操的培养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

恩来精神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进取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首先,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周恩来少小求真之心极盛,目睹患难之中国,年仅13岁的他就庄重地确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为了追求真理,虽几经反复,但毫不气馁。一旦信念确立,便坚信不疑,矢志不渝,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日内瓦到万隆,他遍访各国;从西双版纳到天山,他深入各地;为了民富国强,他呕心沥血,反复探求,躺在病床上还在筹划祖国的统一与四化大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2)刻苦好学精神。周恩来一生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周恩来 “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诗句,集中地表现了他对学习与运用、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和一生践履。年轻的周恩来即深刻地认识到,求学并非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腾飞。学以致用,成为周恩来一生的思维“定势”,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方法,而且为他提供了孜孜以求的动力,激励着他活到老、学到老。

(3)甘当公仆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毕生的追求。视人民为国家的主人,自己为人民的公仆。把人民群众臵于国家主人之地位,是他乐于做人民公仆的思想基础。他始终以人民公仆的形象出现在人民面前,虔诚地向群众学习,真诚地为群众服务,最典型地表现了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主仆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他永远赢得人民爱戴的重要原因。其次,是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人民遇到疾苦,常使他陷入痛苦的自责之中。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他的一生就是忘我地、不知疲倦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楷模。

(4)团结协作精神。周恩来襟怀博大,立志划一个最大的圈子,广交朋友,善于协作,力争团结大多数人一起奋斗。首先,是胸怀广阔。其次,是广交朋友。周恩来不仅有“划一个最大圈子”的气概、胸襟,还有广交朋友的办法。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后,更自觉地把他与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全方位多层次地交朋友,进而扩大党的影响,扩大同盟者的队伍。第三,是善于协调矛盾。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在外交上,他总是着力去分析矛盾着的力量之间的共同利益,进而争取矛盾各方权衡利弊,求同存异,或扬同抑异,或存异待同。

(5)求真务实精神。周恩来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他趋重实际,躬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对事业极端负责。首先,是趋重实际。周恩来从学生时代即逐步培养起趋重实际、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创造性地发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第三,是谨慎稳重。周恩来少年时即养成老成持重、审慎务实的习惯。

(6)勇于创新精神。周恩来慎思明辩,反对迷信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崇尚科学,敢于创新。他明确区分科学与迷信的界限,这实际上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重大命题,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光辉。周恩来不仅勇于作自我批评,而且善于作自我批评。第三,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敢于创新。周恩来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敢于创新,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对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作出较多的建树。

(7)严于自律精神。周恩来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觉地过好“五关”。他坚持自我改造。周恩来认为共产党人为了改造客观世界,首先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他也勇于自我批评。周恩来认为思想改造的方法,除了学习、实践,重要的是进行自我批评。他更是自觉地过好“五关”。周恩来认为自我改造要随着不断变化的新环境而提出新的任务。他提出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政治、社会、亲属和生活等“五关”。

(8)无私奉献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坦荡无私,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他一心为公,淡泊名利。他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他投身革命的大半个世纪里,倾心血于人民,尽赤胆于祖国,唯独没有自己。他真正地成为世人钦羡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立志于学习周恩来精神,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必须从以下做起:

首先要在思想上有新的提高,在世界观、人生观上有新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周恩来,从而达到对周恩来思想和精神实质的准确把握。

其次,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精神,坚定信仰,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举旗臶,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我们要加强修养,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周恩来的一生是不断加强个人修养的一生。要学习他高度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精神、学习他求真务实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精神,洁身自好,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影响和带动他人构建我们共同的和谐社会。

最后就是学会将自己所学的回馈社会,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努力奋斗。

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稿 篇6

导游内容:周恩来祖居→周恩来故居→“周恩来与故乡”陈列室→周恩来纪念馆“风范园” →周恩来纪念广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要前往周恩来祖居和纪念馆参观。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周恩来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生前曾多次说过:我是绍兴人。对于故乡绍兴,周恩来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周恩来祖居位于绍兴市区保祐桥河沿(即今劳动路369号),是周恩来先辈们的世居之地,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地方志及周恩来家世等资料记载,周恩来系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代。周氏先辈们随宋室南迁,辗转迁至杭州、诸暨、绍兴等地。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周敦颐第十六世孙周庆开始定居于此,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祖居原名“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周恩来十一世祖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匾额以示祝贺,因而民间又俗称“百岁堂”。百岁堂是一组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平面呈中、东、西三条轴线布局。黑色竹丝台门上方悬挂着陈云同志为周恩来祖居题写的匾额,黑底金字,庄严古朴。

现在就请各位团友跟随我进入周恩来祖居参观。祖居的中轴线是整组建筑的主体,共分三进,依次为门斗、大厅、座楼。门斗的仪门上原悬挂着“百岁寿母之门”匾,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这块匾额是1992年由著名学者顾延龙先生补书。门斗后的隐门上挂着“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的楹联。“莲溪”指周恩来的始祖即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他的代表作《爱莲说》令许多人喜爱不已,甚至作为立身处世的原则。“沂国”即周茂,字元泊,官至左丞相封沂国公。因他始迁绍兴,所以百岁堂周氏尊周茂为一世祖。此联表明了周氏家世的悠远与显赫。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往大厅参观。大厅是周氏族人逢年过节举行婚丧喜庆和祭祀祖先的场所,现辟为瞻仰厅。大厅中这尊周恩来戎装汉白玉雕像,是依照1939年周恩来回故乡时在其姑父王子余家的槐荫堂门前所拍摄的照片,用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像高3米,重3吨。雕像风格简洁,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当时的风采。前面这副楹联是张爱萍将军所撰:“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与之对应的是壁间的两张灯箱照片。一张是1958年,周恩来率领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夜间在十三陵水库劳动的情景。另一张是1975年1月13日,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场景,客观、概括地展现了周恩来伟大的一生。雕像后面这副楹联是1964年冬由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北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书赠给周恩来总理:“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现由赵朴初先生补书。整个大厅体现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参观完大厅,请大家随我往故居参观。祖居的西侧房屋是周恩来嫡系世居故宅,一般我们称之为周恩来故居。据有关资料记载,周恩来的高祖周笑岩就居住在此。西首大厅名叫“诵芬堂”,是周笑岩取晋〃陆机《文赋》中:“承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的诗句 而命名。厅中的摆设再现了当年大厅的原貌,是周家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会客之所。两旁楹联则取自周笑岩《海巢书屋诗稿》中的诗句:“莫把年华常孤负,敢对湖山寄兴赊”,表现了周笑岩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仍奋发图强的抱负。大厅正中摆有条桌,条桌两端各有一个帽筒,条桌前的八仙桌和椅子是上座。下面两排椅子和茶几则是接待比自己地位低或一般客人之用。厅两侧边间,是给僮仆等人休息的地方。

厅后的东西厢房现在我们把它辟作周恩来家世展。家世展围绕“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的主题,展示出周氏家族的荣光和绵远。我们先来看周氏世系表,此表从周敦颐至周恩来共三十三世,展示了周敦颐到周恩来的世系渊源。这些家世资料,都具有代表性并且跟周恩来关系密切,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周氏家族世代儒业、诗礼传家。

周恩来原住绍兴,由于祖父周起魁要去江苏当师爷,才随祖父搬去淮安。后由于祖父政绩突出,被破格提升为县令,由此走上仕途之路。在周恩来出生不久,其祖父便因病去世,周家也家道中落。

周恩来父亲周贻能弟兄四人,但长兄周贻赓无子,周恩来为他们这一房的长子长孙。在周恩来出生不久,其小叔父周贻淦患了肺痨病。为给他继承香火,还存在着冲喜的想法,所以周贻能将恩来过继给自己的弟弟。但不久,年仅二十岁的周贻淦还是去世了。小时候的周恩来便在嗣母和生母的共同教育下逐渐长大。到了十岁左右,两位母亲也由于身体原因不幸去世,而自己的父亲又去了外地,所以小恩来被送回绍兴。之后一直由其大伯父周贻赓在照顾。

周恩来弟兄三人,大弟周博宇于1944年在山东去世,有一子,1992年于河南去世。二弟周同宇1985年去世,生前在北京工作,其夫人王士琴于2002年去世。由于总理没有后裔,现在所说总理之后裔皆为周同宇夫妇的孩子。他们共有三子三女,五个在北京,一个在广州。

第二进的楼房为周恩来祖父的家产,我们根据一些文史资料,复原了清末民初周氏族人居住环境陈列,由客厅、书房、家塾三部分组成。让我们更多地了解绍兴的社会历史和风土人情。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回到故乡,就住在这栋房子里。

第二进的小堂前,是周家用来会见内眷的地方。“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厅中的这幅对联原挂在周恩来四伯父周贻赓家,这是他教育侄儿等晚辈的治家格言,要求晚辈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优良的家教和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给少年恩来以极深刻的影响。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幅对联是请绍兴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补书的。

东边为周恩来少年时读书、学习的书房。此书房取名“海巢书屋”,为周恩来高祖周笑岩所题。周笑岩才高八斗却与仕途无缘,所以取了这个自嘲性书名。周恩来赴东北前,在这里阅读了陆游、徐渭等大量乡贤的著作,目睹了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迹,他们的爱国情怀给少年恩来极大的影响。

西首一间为家塾,是给家族中小孩启蒙教育的地方。私塾先生一般由家中落第书生执教。他们一般是一边教书一边准备应试。

楼上为周恩来住过的卧室及其二妈、三妈的卧室。

第三进是厨房,在这里我们复原了当年生活原貌,着重体现绍兴当时的风俗习惯。现在,我们去中轴线的第三进百岁堂的座楼参观。座楼是周家长辈所居住的地方。解放后,由于年久失修,百岁堂的多处建筑已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地方政府和人民出于对总 理的敬爱,曾多次计划修缮,但均被总理所劝止。1956年的一次强台风把百岁堂的座楼刮倒,后改建成平房。在总理百年诞辰之前,我们又把座楼按原貌进行修复以示怀念。1939年周恩来回到故乡时,就在座楼和周氏族人们团聚并为大家题词。这里陈列的八仙桌、皮凳等都为当年原物,非常珍贵。座楼前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小屋,1939年周恩来回故乡时曾在此小憩。

现在,请大家随我往东轴线继续参观《周恩来与故乡》陈列。东轴建筑原是周氏族人的房产,经整修后布臵为《周恩来与故乡》陈列,通过大量的照片、实物、手稿、书信、图片和模型等展品,以周恩来与故乡绍兴为主要线索,展示了周恩来与绍兴的血脉联系,周恩来关心故乡的革命建设事业以及和故乡各界人士结下的深厚情谊,抒发了故乡人民对周恩来至崇至敬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陈列共分三大部分,请大家随我逐一进行参观。第一部分:根脉系绍兴。介绍了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名人,文化对周恩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大家都知道,我们绍兴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名士之乡,毛泽东主席也曾写诗赞美云:“鉴湖越台名士乡”。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就非常熟悉故乡先贤的爱国为民的事迹: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从陆游的爱国诗篇到秋瑾的大义凛然,这种爱国情操和远大抱负,深深影响着周恩来。

第二部分:悠悠故乡情。介绍了周恩来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几位绍兴籍的名人所结下的深厚情意及他对故乡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

第三部分:烽火千里行。这是陈列的主要部分,全面介绍了1939年3月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由重庆辗转回到故乡绍兴,宣传抗日持久战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看望家乡父老,动员人民积极抗战的情况。在绍期间,周恩来渡过了极不平凡的三天三夜,做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工作。到绍兴的当天晚上,周恩来在卧龙山越王台发表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抗日演说,以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阐述了毛泽东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指出了中国抗战的光明前途。在姑父王子余家,周恩来还召开青年工人座谈会,询问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看法,同时还鼓励青年工人团结一致,努力生产,支援抗战。他还走入军营、深入农村,瞻仰古迹、续填家谱,为亲友们题词,这些无不体现了他的桑梓情怀。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前往周恩来纪念馆“风范园”参观!

为创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更好地展现周恩来的崇高精神和光辉的一生,发挥周恩来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我们于2006年7月至2006年10月历时三个月,对旧馆进行了陈列改版。新的陈列内容总的主题是:风范垂青史,清风满人间,旨在突出总理爱国﹑爱民﹑勤政﹑廉政的一生。同时陈列方式也有所创新,在原有静态陈列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演示技术,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也明显提高了文物陈列﹑史料展示和解说的感染力和教育功能。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序厅部分。进入序厅,首先看到的是这座由人造大理石砌成的“丰碑”:为人民服务高度概概括了总理勤政为民的一生。丰碑周围是江泽民同志在总理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对其精神作的概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

序厅的周围,是周恩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深重的历史,曲折的道路,体现了一个 共产党人的风范,和他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说过的一些朴实的话语,这些话透露了总理的心声,也是他为之奋斗终身的誓言。

陈列共分三大部分,请大家随我逐一进行参观。第一部分:文韬武略,功勋卓著

这一部分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周恩来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投身革命后,他始终站在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第一线,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建国后,周恩来更是为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为把中华民族引上富强之路而呕心沥血。周恩来的一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统一、富强而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民族之魂。

第二部分:体恤百姓,勤政为民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周恩来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周恩来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无私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曾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即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把对人民的奉献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第三部分:清正廉洁,党风楷模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到周恩来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俭朴苦素的优良作风。周恩来一生心底无私、廉洁奉公,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两袖清风,一生正气。他的人格风范为人称颂,历史功绩丰碑永存。周恩来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他把为革命出生入死,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看作是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

最后,请大家随我参观周恩来纪念广场。广场面积为1500平方米,在1998年周恩来百年诞辰时所建造。广场正中肃立着周恩来铜像,是由上海油画雕塑院王大进教授设计,高4米,重2.1 吨。背面为大型汉白玉照壁,上刻“努力学习,精益求精”八个周总理手迹鎏金大字。广场东西侧回廊,陈列周恩来在1939年回故乡时给亲友的部分题词而镌刻的石碑,如“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儿女争光”就是周恩来送给表妹王去病的。号召广大妇女继承和发扬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革命精神,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夺取抗战的胜利,从民族解放中,求得妇女解放。他还给青年题写“青年是黄金时代,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号召青年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大熔炉中去,在炮火中学习,在炮火中锻炼,为抗战的胜利和祖国、民族的前途作出应有的贡献。周恩来的书法庄重严谨、俊秀雄伟、储蓄有力,颇有魏碑之风,请各位细细品味。

周恩来祖居自1984年开放以来,以其特有的地位和声望,吸引着众多参观者,成为一个缅怀先辈、鼓舞革命斗志的重要场所。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等都曾亲临瞻谒并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习周恩来”等题词。社会各界对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是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篇7

淮阴区徐溜镇中心小学三(3)班

胡欢欢

星期四那天早上,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参观。

看到纪念馆里陈列的珍贵文物,让人更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特别是周总理写信给淮安县委制止维修故居这件事,更是让我们感到周总理的高风亮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许多人默默地凝视,思绪万千,他们说:周恩来总理呕心沥血一生,身后连骨灰都不保留,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驻我们心中。周总理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使大家的心灵深处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这是一位中华伟人的光辉写照,他为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周总理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事迹将永垂史册。我们要继承周总理的遗志,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树立远大的目标,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我们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8

面点101王灿030510112

52011年4月,我们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古称淮阴,唐诗有云: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十年流水间。欢笑情如旧,箫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此处的淮上即是今天的淮安一带,看来古人对淮安也总是情有独钟。身在淮安,那种浓浓的周恩来精神一直弥染着整个城市,也使这座苏北小城平添了一种气质。想及少时,老师每每问起“谁是你最崇拜的人”时,我总会不假思索的答出三个字:周恩来。那个时候也许还不是很懂何谓崇拜,长大了,开始四处游走求学,周总理的形象慢慢在我的映像中变的丰神俊朗。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周总理的声名依然犹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怀着儿时的愿想和对一代伟人的追思,深秋的一个午后,我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周总理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楚州区东北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北侧还建有周恩来遗物陈列馆。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淮安城北桃花垠。纪念馆分主馆和副馆。副馆平面为“人”字形,副馆拥抱主馆、象征着周恩来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主馆有4根11米高的栋梁大柱,象征着周恩来生前多次提出要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

周恩来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

周恩来纪念馆于1988年3月在周恩来故乡淮安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又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和周恩来铜像广场。周恩来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题写。

周恩来纪念馆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馆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有瞻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此外,还有岚山诗碑、海棠林、海棠路、樱花路、五龙亭、怀恩亭、西厅观鱼等景点。周恩来纪念馆馆区平面图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构成汉字“忠”字形。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齐康总设计。设计曾获国家设计大奖,工程质量获国家建筑最高奖--“特别鲁班奖”。

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崇高威望,独具特色的纪念性建筑,丰富的馆藏文物,优美的馆区环境,规范的管理服务,使周恩来纪念馆成为周恩来故乡淮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江苏省和全国重要的爱

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旅游胜地。开馆以来,周恩来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观众近100万人次,免费和优惠接待青少年学生团体和军人50万人次,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并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9年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2000年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大巴缓停在纪念馆门前广场,入眼就是邓小平为周恩来纪念馆所提的一行镏金大字,大门简约而庄重,将总理简朴厚重的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沿一条笔直的白色甬道进入馆内,一汪湖水呈半环围绕纪念馆,随行的第一座纪念馆为主馆,沿主馆一线排开还有几个辅馆。拾阶而上,进入主馆,大厅是一尊总理雕像,站在总理雕像下目光穿过大门,蓝天碧湖与整个纪念馆融为一体,这一切显得恬静、肃穆而又庄严。第二座纪念馆内是按照总理一生经历,设置的不同时期的照片、画像以及视频。这些黑白照片很让人怀旧,也让人不由自主的随着照片与影像静静的追思起总理的戎马一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即便是在当时那样内困外绝的艰难岁月,总理依然举重若轻,将党政军的相关事务处理的入条入理。在这里,从总理童年时期一直到去世都有很详细的介绍。看罢这些珍贵的资料,我更深地体味到了总理勤勉的求学态度,凝炼、谨慎地为人处事风格,也让我明白了总理少年即胸怀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穿过第二座纪念馆是一个

小广场,广场中央也是一座总理全身雕像,汉白玉雕像高耸在晴空之下,路旁的碧松绿树将雕像衬托的更加伟岸静穆。抬头端详雕像,剑眉之下是总理那双饱含忧国忧民情愫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洞察了半个世纪前中国的国风民情,也正是这双眼睛一直逼视着反动国民政府,逼视着蠢蠢欲动、胡作非为的异族侵略者。很多大政方略、外交政策和军事构想都由这双眼睛输变成每位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念。还有那身中山装,在我的印象中,总理一直就是这样一身极具中国特色的装饰。转过雕像登上总理办公之处西华庭,虽是仿建,但是一切摆设和环境都很逼真。留恋于西华庭前,我更加向往北京,更加想望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与伟人一起出生入死,夫复何求?

归来之际天已向晚,一路,身在车上,心却留在了总理故地。随思绪飘零,突然觉得以前对总理的认识其实很肤浅,总以为其原因在于,我与总理身处异地,生于异世。可是,此行的所闻所见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认识。我更加想念总理,更加努力地去对总理进行新的内心确信。翻开历史,翻开往昔,“大无大有”这样一个词语悠然入心。总理的大德,再造了党,再党了共和国,他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的仁义忠信勇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官民恒爱之。诸葛亮治蜀二十七年,而武侯祠香火不断一千五百年。陈毅游武侯祠道:“孔明反胜昭烈(刘备)其何故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遗爱。”遗爱愈厚,念之愈切。一个伟人再造了国家,复兴了民族,润泽了百姓,后人怎能轻易地淡忘了他呢?周总理无论

在自身修养和治国理政方面,功德、才智、得民心等都很像诸葛亮。诸葛亮教子很严,他那篇有名的《诫子书》,教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勤俭持家,上书后主说,自己家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供给一家人的生活,馀再无积蓄。这些故事常为史家、平民称不绝口。总理若何?他没有子祠,当然也没有什么教子格言;他没有遗产,留给家属的只是几件补丁衣服聊作纪念;他没有祠堂,没有坟墓,连骨灰都不知散落何处。他不立言,无以《出师表》以传世。他越是如此一无所有,后人就越感念他的遗爱。三十二年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总理的人格力量在浓缩,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所以总理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我们这些一直在他的护佑之下的子民应该做的只有切切地纪念和默默地努力。

深夜,我再次想起王家云先生为我们作周恩来精神报告的那一幕情景。先生每讲到细处、深处,总会停顿一会,声音几近哽咽,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先生强忍着地泪水,我也强捺住了几欲鼓掌、呐喊的心绪,真的不忍心去打破那样宁静而肃穆的氛围,我知道我们都在用心聆听着先生的字字句句,在追思着人民的总理。也是在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总理离我们是那样近,他,就在我们身边。

周恩来纪念馆游记-叙事作文 篇9

**日,在**党校的组织下,此次参加培训的党务工作者集体赴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学习,瞻仰和缅怀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接受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

在故居和纪念地,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介绍周恩来总理光辉一生的图片,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周总理这位影响中国历史命运的伟大政治家的远大抱负,他的伟大人格、高尚情操,以及为党为人民公而忘私、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党务工作者的心灵。他自参加革命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在纪念地中我们看到了周总理生前使用过的一些物品,它们还完好存放着,件件物品都是艰苦朴素作风的生动教材,总理简朴的生活方式是他崇高精神境界的体现。再想想现在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铺张浪费现象也蔚然成风。如今在勤俭朴素奉为终身哲学的周总理塑像前,我们应该感到惭愧。

周总理胸怀宽广,与群众同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发扬。周总理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奔波,冒着白色恐怖与腥风血雨宣传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无畏的精神,使人敬佩。总理没有儿女,但全中国的晚辈都是他的儿女。解放后,他拖着病躯为全中国的事业奋发图强,为了中国的振兴他呕心沥血,操碎了心。周总理也是一位高风亮节,心存大志的伟人。他不仅从小就立志为国家崛起做一番贡献,更养成了温和待人的良好品质,胸怀天下,胸怀大爱。周总理一生都在实践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政廉政,鞠躬尽瘁。周总理为了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富强日夜操劳,呕心沥血,甚至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他全身心地投入国家建设,忘我工作,这样的始终如一,受到世人敬佩。

周恩来纪念馆游记-叙事作文 篇10

寒冷的风抵挡不住政管1105班同学们的热情。为了弘扬周恩来的精神,响应我校创建“周恩来班”的口号,同时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周总理崇高的奉献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生活态度。在2011年12月4日,政管1105班同学开启了一条通往周恩来纪念馆之路。

首先,同学们在周恩来纪念馆前的台阶上拍照留念。接着,是大家的自由活动时间。每个同学都怀着对周总理崇高的敬意,认真参观了周恩来总理及其夫人邓颖超同志的生平事迹陈列馆。从纪念馆到仿西花厅,看那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一幅幅历史场景再现......让大家强烈地感受到了一代伟人的崇高风范,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周恩来精神,拉近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且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同时为了让同学们亲身体会恩来精神在广大群众间的影响力,班长分发便利贴,让同学们去向工作人员或游客征集以周恩来精神为主题的寄语或感想。

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与弘扬周恩来精神,也为我班今后创建周恩来班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本次政管1105班举办的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的团日活动圆满成功。

上一篇:暑期电子商务网站实习总结下一篇:他的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