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总结(实用)

2024-09-11

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总结(实用)(通用5篇)

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总结(实用) 篇1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 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2 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 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方针和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 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 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10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 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 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 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 1 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 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 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 经济功能: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 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 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 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 高等教育具有 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 高等教育具 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1.通过教学 培养专门人才 2.通过科研发展科学 3.直接为 社会提供服务三大职能。√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 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对象创办的宗旨,现在依 旧是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 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 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 教育发展的指导 思想 2 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的 核心内容)3 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高校 总是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培养目标。20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950 年教育部 首次提出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成建设 服务”的教育方针。√1962年,在《教育部 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中,提出了 “教 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1998.8.29《中华人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法》。√1999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一个宗旨,两个重点)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 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影响教育目的的四个因素: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3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2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要点是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作 为出发点。①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 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②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2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 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 离不开所处的群体。同时人的发展还受到社 会分工的制约。3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马克思还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德基本途径;2 科学研究训练,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 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 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 普通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 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其核心是 个体社会化。两种价值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 腊时期。个人本位观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社会本位观源于柏拉图。如何看待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说:1把历史的抉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揭示各种抉择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2既要看到这两种观点合理之处,也要看到其局限性。3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背景及其教育状况的抉择与整合的思路。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特征:首先,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博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 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注重学生实际工作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影响其后期发展。二者关系: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作为两种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相联系的一面。专才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部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反之博而不约,博而不专,也很难攀上科学的顶峰。√40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 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高于专 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 与社会需求之间,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 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 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 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 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 2 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 发展终身教育

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 生三个层次。学制建立三方面的制约: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学制的建立要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以及研究生学院。弹性学制的特征:选择性 灵活性 多样性 主体性。弹性学制要求强化的教育理念:1培养目标的多样性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3管理工作的灵活性4刚性与弹性的兼顾性。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1989 年后,我 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1 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校级职能部门必须 2 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3 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 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 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 高校人事制度 4 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确立校长作为高校行政领导的地位,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的领导下全权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机制,突出的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障,权力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少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剥削,反而得到相应的加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方向: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剪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事效率;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习规范化的管理。3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职称评定、分配制作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4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第六章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这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如高等专科 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特点:1独立性2层次性3中介性。世界教育机制改革的两种趋势:一体化和多样化模式。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影响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1学术的因素2利益的因素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4综合国力不足的因素。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1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4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关键。高校教师的作用: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高校教师的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特点: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高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104页△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

1、职务结构

2、学历结构

3、年龄结构

4、专业结构。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2 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 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4 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1 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2 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3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 学生的主体性 和主动性明显增强;2 高校师生的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1 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2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 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教学: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其中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教学的意义:教学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继承,也是人类知识体系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内容由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转化的规律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相统一,又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的规律3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注重教学中理论的先导性、社会定向与自主选择性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规律。教学四因素: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 促进学生的知识 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2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 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 和良好的个性品质。☆19 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 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独立性增强2自主性增强3学习探索性增强4学习实践性增多。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应该做到: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2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 原则。4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 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 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 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高校课程体系建构的理念:1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2以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校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 灵活性 整体性 可测性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 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 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 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学分制教学计划:整个课程体系由普通教育50基础教学70和专业教学50三大板块构成,总学分160-170△33 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基本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 2 前沿性 3 思想性 4 启迪性 5 教 学适用性。课程建设的意义: 第一,建立各门课程 的规范,第二,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 他工作的相互联系;第三,推动教学管理制 度化; 第四,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课程建设的要求: 第一,教学大纲要富 有特色;第二,教材要合适;第三,教学资 料要完整;第四,考核手段要科学;第五,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第六,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高校专业课与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上文理工相互渗透,开设联合课程或综合科目课程,开设跨学科或建立跨专业的专业2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开设充分的选修课使课程种类多样化,运用新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3课程性质的职业化,设立职业方向主修课或专业,实践工作经验与系统学习统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4课程方向人文化。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形式。个别教学制,就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 传授与指导地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 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地班 级进行教学地组织形式。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实 验课的教学,毕业设计(论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 总结和布置作业等。备课的基本要求:1研究课程标准2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3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 业发展的最新动向。4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如何上一堂好课: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组织严密紧凑 积极性高。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目的:首先加强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科研的能力。其次,使学生受工作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再次,培养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和工作作风。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因材施教性。

教学方法定义: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发展基本特点:1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加强学习方法研究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完整性 操作性 个性简约性 发展性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讲述、讲 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地 方法,也成为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优点:1 教学效率相对较高 2 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 法地费用要低的多 3 通用性强。缺点:1 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地被动 2 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 3 讲授对记忆的影 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 地课程尤其明显。☆55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1 使需要传递地信息适合学生地知识背景和兴 趣 2 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 3 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地技巧 5 教学手段地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地教学目标而定。讨论法是指加深对所学内容地认识,辨明 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地教学方法。组织讨论课的要求: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2要善于控制讨论的进程,分配讨论的时间3要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调查法的要求:1调查的准备工作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及范围2调查的实施按照调查方案的设计做好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外部协调工作和材料的整理3调查的总结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鉴别和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调查报。教学评价:指一定的评价主体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在条件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类型: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诊断性,个体内差异,教学评价意义:1有助于定位教学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2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3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4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改善学习当代教学评价的特征:评价范围的广泛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多重性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地位与作用? 1 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客观要求 2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 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 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5 科研是学校直接 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6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高等学科科研的特点:1 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 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 题 2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 究后备力量充足 3 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 要基地 4 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 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 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5 重视教 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71 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地原则?1 社会经 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地原则 2 正确处理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 3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 遵循项目指 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地原则 5 支持青年 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 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以下途径:1 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科研指导 2 结合 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教学内容 研究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3加强综合研究。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总结(实用) 篇2

一、考试范围和考试形式

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省教育厅指定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为主要参考教材,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含文言文)”、“阅读和文学鉴赏(含文言文)”、“作文”三个部分,重点测试考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及古代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为书面闭卷测试。

二、试卷结构

(一)试卷内容比例

基础知识约占25%,阅读约占25%,写作约占50%。

(二)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占33%,填空题约占9%,简答题约占8%,作文约占50%。

(三)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一)普通话知识

1.能够运用普通话规律正确识别现代汉字的字音。2.准确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和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

3.正确识别容易读错的字(主要指形近字)的字音以及多音字(也属于多义字)的读音。

(二)汉字 1.了解汉字的音、形、义。2.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3.掌握汉字工具书的查找方法,学会辨别错别字。

(三)词语

1.掌握词义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和运用同(近)义词、反义词和多义词;能够正确理解词语的不同特点。

2.掌握常用成语的特点和含义。

(四)标点符号

1.掌握标点符号的书写特点及作用。2.能熟练、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五)句子

1.能分清病句类型,正确辨析病句。2.能够运用语文知识修改病句。

(六)表达与交流

1.语言表达要清晰明白,前后照应、衔接,语气贯通。2.能根据语境恰当地表达语意。

3.能根据所表达的内容需要仿写、变换句式。4.正确地判断和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5.了解并掌握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常用应用文体的特点及写法。

阅读和文学鉴赏

(一)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1.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及其文学体裁知识。2.了解课文涉及的浅显的文言知识和古代文化知识。

(二)现代文阅读

1.能够把握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2.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句意。

3.正确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基本思路,概括要点,评价内容和语言特点。4.能够对文章辨识异同、综合评价。

5.能够对信息资料进行检索、筛选、摘要、分类和应用。

(三)文言文阅读

1.了解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能够辨析文言文中常见的主要文言句式。

2.了解古诗文诵读的基本方法,能够记忆和默写课文所涉及的名句、名段、名篇。

3.掌握《大纲》所规定的110个常用文言实词和12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词义。

4.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5.能够运用所了解和掌握的文言知识读懂浅易文言文。

(四)文学作品欣赏

1.掌握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2.能够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及艺术手法。

3.能够把握散文的总体特点,了解散文欣赏的一般方法。4.能够体验诗歌的情感,领略诗歌的意境。

5.了解小说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小说的三个要素在具体作品(主要是基本篇目)中的展现方式。6.了解戏剧和戏剧文学的特点,理解基本篇目中的戏剧冲突和戏剧的“潜台词”所蕴涵的意义。

作文

(一)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二)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书写规范(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正确。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附一] 常用文言实词(110个)安 被 倍 本 兵 察 长 朝 乘 除 传 辞 从 殆 怠 当 道 得 度 短 方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过 恨 后 胡 或 疾 及 即 假 间 见 解 进 尽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临 名 莫 内 判 期 奇 迁 请 穷 求 去 劝 却 如 若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数 遂 说 私 素 通 徒 图 退 亡 王 望 微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徐 许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引 逾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卒 左

[附二] 常用文言虚词(12个)而 乎 乃 其 且 所 为 以 于 则 者 之 [附三] 基本篇目目录

基础模块上册

第一单元:《我的母亲》 《好雪片片》 《卖白菜》

第二单元:《我的空中楼阁》 《离太阳最近的树》 《窗前的树》 第三单元:《哦,香雪》 《项链》 《荷花淀》

第四单元:《读书人是幸福人》 《拿来主义》 《文艺随笔二篇》

第五单元:《爱情诗二首》 《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

《永远的蝴蝶》

第六单元:《<诗经>二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劝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基础模块下册

第一单元:《合欢树》 《善良》 《人生的境界》 第二单元:《南州六月荔枝丹》 《中秋月》

第三单元:《边城》 《林黛玉进贾府》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四单元:《荷塘月色》 《世间最美的坟墓》 《洛阳诗韵》 第五单元:《现代诗二首》 《雷雨》 《窦娥冤》 第六单元:《唐诗二首》 《宋词二首》 《师说》 《促织》

拓展模块

第一单元:《胡同文化》 《废墟的召唤》 《过万重山漫想》

《内蒙访古》

第二单元:《过秦论》 《鸿门宴》 《寡人之于国也》 《兰亭集序》

《阿房宫赋》

第三单元:《祝福》 《春之声》 《一个人的遭遇》 《老人与海》 第四单元:《文学的趣味》 《米洛的维纳斯》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五单元:《想北平》 《肖邦故园》 《古希腊的石头》 《奥林匹克精神》 第六单元:《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国殇》 《孔雀东南飞》

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总结(实用) 篇3

中外民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属于沪菜代表的名菜是

()

A、九转肥肠

B、冰糖湘莲

C、下巴划水

D、东坡焖肉

2、汉族谦称“贱息”指的是

()

A、我的儿子

B、我的女儿

C、我的弟弟

D、我的妻子

3、端午节纪念的人物是

()

A、老子

B、屈原

C、岳飞

D、黄道婆

4、满族最喜欢的常用蔬菜是

()

A、萝卜

B、青椒

C、茄子

D、白菜

5、在满语中,祖母称为

()

A、玛法

B、阿玛

C、妈妈

D、额姆

6、蒙古族最普通、最爱吃的肉食是

()

A、猪肉

B、牛肉

C、羊肉

D、狗肉

7、居住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藏族人自称为

()

A、卫巴

B、康巴

C、兑巴

D、藏巴

8、我国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

A、满族

B、壮族

C、白族

D、回族

9、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

()

A、满族

B、回族

C、壮族

D、藏族

10、侗族人家楼底层的门上挂蛋壳或青树叶,表示

()

A、家里刚生完小孩

B、家里正办喜事

C、家中有病人

D、家中有人去世

11、关于土家族的传统节日“调年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相联系

B、是一种群众性歌舞活动 C、会期是奇数,一般为七天

D、双日开始,双日结束

12、彝族人待客最上等的礼节是

()

A、打羊

B、打牛

C、杀猪

D、杀鸡

13、白族菜最富盛名的是

()

A、乳扇

B、猪肝

C、砂锅弓鱼

D、海水煮海鱼

14、美国居民主体是欧洲移民,其中最主要的是

()

A、英国移民

B、法国移民

C、德国移民

D、西班牙移民

15、在迷信方面,英语民族普遍认为主凶的是

()

A、毒蛇

B、死狗

C、黑猫

D、马蹄铁

16、澳大利亚节礼日当天,人们常常将礼物送给

()

A、老师

B、医生

C、邮递员

D、烟囱清洁工

17、意大利人最快乐的节日是

()

A、8月节

B、复活节

C、狂欢节

D、国庆节

18、人均啤酒销量位列世界第一的国家是

()

A、法国

B、德国

C、瑞士

D、丹麦

19、冰雪王国挪威最特别的节日——滑雪日的时间是三月的()

A、第一个星期日

B、第二个星期日

C、第三个星期日

D、第四个星期日

20、世界上阿拉伯人最多的国家是

()

A、埃及

B、也门

C、约旦

D、沙特阿拉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属于汉语主要方言的有

()

A、北方方言 B、南方方言 C、客家方言 D、赣方言 E、粤方言

22、汉语称谓中的通称一般包括

()

A、一般称谓 B、职业称谓

C、特殊称谓 D、职务称谓 E、亲属称谓

23、属于满族独特名吃的有

()

A、冷面 B、驴打滚 C、打糕 D、萨其玛E、糍粑

24、自称为“安多娃”的藏族人主要居住在()

A、甘南 B、青海 C、西藏北部 D、前藏地区 E、四川西部

25、在汉文史籍中,对维吾尔先民的称谓有

()

A、丁零 B、高车 C、敕勒 D回纥 E、回鹘

26、下列食物中,具有壮族风味的有

()

A、别 B、馕 C、血红 D、生皮 E、凉粽

27、瑶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

A、祝著节 B、敬鸟节 C、盘王节 D、丰收节 E、吃立节

28、法国人姓名的特点主要有

()

A、男女有别 B、老少有别 C、姓名很长 D、复名复姓多 E、姓很多,名很少

29、有关拉丁民族主要的宗教信仰,正确的有

()

A、新教 B、东正教 C、天主教 D、加特力教 E、希腊正教

30、蒙古族茶食的种类有

()

A、清茶 B、淡茶 C、奶茶 D、油茶 E、酥油茶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选、不填均无分。

31、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是北京打卤面、山西刀削面、山东伊府面、河南鱼焙面和

32、古代汉族寒食节禁火、吃冷食、插柳于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人物

33、满族服饰最大的特点是

35、土家族信奉多神,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祖先崇拜和

36、同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的是哈尼族和

37、世界上犹太人最多的国家是

38、东斯拉夫人最早建立的国家叫

39、亚洲以外唯一的印度教占优势的国家是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41、口利。

。。

34、“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固定于,沿用至今。

40、白族第二人称代词尊称时多用,相当于汉语的您,表示尊重。

42、歌圩

43、三月街

44、情人节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5、拉丁民族在饮食方面有哪些共性?

46、简述美国国旗的外形及其含义。

47、蒙古递鼻烟壶有哪些规矩?

48、哈萨克族宰羊待客时,主客双方主要的礼节有哪些?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9、穆斯林共同的禁忌有哪些?

50、试述北欧人的特点。

2007年10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

01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A

3、B

4、D

5、C

6、C

7、C

8、D

9、C

10、A

11、D

12、B

13、C

14、A

15、C

16、C

17、C

18、B

19、A 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ACDE

22、ABDE

23、BD

24、ABC

25、ABCDE

26、ACE

27、ABC

28、ACDE

29、CD 30、BCDE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四川担担面

32、介子推

33、束装紧袖

34、宋代(朝)

35、白虎信仰

36、彝族

37、美

38、基辅罗斯

39、毛里求斯

40、昵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41、亦称“口到”,是蒙古族宴会风俗。(1分)客人进入蒙古族人家中,主人以酒和奶酪等食品待客时,必须自己先喝,然后奉客,或者客人接酒后先请主人饮一口。(2分)此俗相传已久,原有防毒之

意,今天演变成尊客敬友的美俗。(1分)

42、歌圩是壮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壮语意为“歌的集市”。(2分)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多半在春秋两季举行。(1分)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1分)

43、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节期,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在大理西点苍山下举行。(1分)最初是一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间活动,(1分)建国后发展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

(2分)

44、情人节是西方各国共同的节日,(1分)源于古罗马纪念基督徒瓦伦丁的“圣瓦伦丁节”,(1分)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成为今日的情人节,节日前后情侣互赠礼物,已婚者及亲朋好友往往也互送小礼品。

(2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5、(1)酷爱葡萄酒;(2分)(2)喜欢喝咖啡;(2分)(3)共同爱吃的食品是奶酪、生火腿、鸡

蛋土豆煎饼。(2分)

46、(1)美国国旗是星条旗,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区间排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现在的50个州,星区之外是13道红白相间的横式条纹,代表美国独立时的13块殖民地;(2分)(2)据华盛顿解释,红色条纹象征英国,白色条纹象征脱离英国而获得自由;(2分)

(3)它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成长的经历,显示了与英国的关系。(2分)

47、(1)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1分),用手抹在鼻孔处,品闻烟味,品毕再互换。(2分)

(2)如果是长辈和晚辈见面,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晚辈跪一足,用双手接过;(1分)各举起闻

嗅,然后再互换。(2分)

48、主人端着满盘的整羊进来后,应先将羊头送至客人手中,(2分)客人要首先割一块羊脸送给席中的长者,再割一只羊耳朵给席中的幼者,(2分)然后再将羊头送给主人。(2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9、(1)再肉食方面严格禁食猪肉。

(2)饮品方面禁止饮酒,认为酒会导致人神智迷乱,酿出祸端。

(3)服装方面禁止女性暴露躯体肌肤,所以女性再户外不能穿短袖衫,短裤喝太薄、太透面料的衣服

(4)清真寺是圣洁之地,进入时应脱鞋或穿鞋套。

(5)禁止偶像崇拜。

(6)普遍忌讳左手。

(7)禁止赌博。

(答对以上任意五点即给满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50、(1)特别热爱大自然,北欧人酷爱阳光、海水和沙滩。由于他们的故乡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所以对阳光情有独钟。最喜欢日光浴,酷爱阳光暴晒后褐色的皮肤;(2分)

(2)性情温和,外表冷漠。北欧人给人的总体印象是面部严肃,不太会笑,但从总体上讲他们热

爱和平,不那么彪悍好斗。(2分)

(3)做事严谨准时,他们做任何事都是一丝不苟,时间观念比较强,赴约或出席宴请都准时到达。

(3分)

井控考试考点总结(很实用) 篇4

2、井控设备功能:及时发现溢流,关闭井口密封管内和环空压力,井内流体可控制排放,允许向管内或环空泵压井液或钻井液,必要时可强行下钻具或起出钻具,操作灵活安全。

3、防喷器特点:关井动作迅速,操作方便,密封安全可靠,现场维修方便。

4、液压防喷器最大工作压力是防喷器安装在井口投入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井口压力。(分为14、21、35、70、105、140MPa六级)

5、液压防喷器公称通径是防喷器上下垂直通孔直径。常用9(230mm)、11(280)、13.625(346)、21.25(540mm)寸。

6、井口装置包括:各开次所配液压防喷器及其控制装置、四通、转换法兰、双法兰短节、转换短节、套管头等;

7、三高及超深井至少配环形、单、双、四通、剪切闸板;35Mpa---70MPa配环形、两个单或一个双、四通;

8、环形防喷器的用途:井内有钻具、油管或套管时,能用一种胶芯密封各种不同尺寸的环形空间;井内无钻具时能全封闭井口;钻井、取芯、测井时溢流时能封闭方钻干、取芯工具、电缆及钢丝绳等与井筒形成的环形空间;蓄能器控制下强行取下钻具。

9、环形防喷器原理:关闭时高压油进入活塞下部关闭腔,推动活塞上行,活塞推胶芯由于顶盖限制,向中心挤压,胶芯支撑筋互相靠拢直至抱紧钻具或全封闭井口,达到封井目的。打开时,操作换向阀换向,高压油进入活塞上部开启腔,推动活塞下行,关闭腔的高压油泄压,胶芯本身弹性力下复位,从而井口打开。

10、锥形胶芯类环形防喷器壳体与顶盖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和瓜块连接。

11、环形防喷器的使用:a软关井b进行不压井起下钻作业c环形防喷器关闭时可以上下活动钻具不许旋转和悬挂钻具d严禁打开环形来泄压但可以少量的渗漏e环形关井油压不超过10.5MPa。

12、闸板防喷器功能:井内有钻具时,可用与钻具尺寸相应的半封闸板封闭井口环形空间;井内无钻具时全封闸板能全封井口;需讲井内钻具剪断并全封井口时,可用剪切闸板剪切井内钻具全封井口;某些闸板允许承重可悬挂钻具;壳体有侧孔可节流泄压;可长期封井。

13、闸板防喷器组成:壳体,侧门,油缸,活塞与活塞杆,锁紧轴,端盖,闸板等。

14、闸板防喷器原理:关井时,控制系统的高压油进入两侧油缸关井油腔,推动活塞与活塞杆,使左右闸板总成沿着闸板室内导向筋限定的轨道,分别向井眼移动,同时开井油腔的液压油在活塞推动下经液控管路流回控制系统装置油箱,实现关井,开井时,高压油进入两侧油缸的开井油腔推动活塞与闸板迅速离开井眼中心,闸板缩入闸板室内,同时关井油腔的液压油经液控管路流回控制系统装置油箱,从而实现开井。

15、闸板的密封部位:闸板与管子的密封,全封闸板为闸板胶芯前部的相互密封,闸板顶部与壳体的密封,侧门与壳体的密封,侧门腔与活塞杆间的密封。

16、闸板密封特点:闸板浮动,井压助封,自动清砂,自动对中。

17、闸板密封原理:外力作用下胶芯被挤压变形实现密封。

18、拆换闸板操作顺序:检查控制系统装置上控制该闸板的换向阀手柄处于中位;拆下侧门紧固螺栓旋开侧门;操作液压系统液压关井使闸板从侧门腔内伸出;拆下旧闸板装新闸板,闸板装正装平;操作液控系统液压开井使闸板缩入侧门腔内;使控制系统装置换向阀手柄处中位;旋闭侧门上紧螺栓。

19、手动机械锁紧装置作用:当需长时间关井时,液压关井后可采用手动机械锁紧装置将闸板锁定在关闭位置,然后将夜空压力油高压泄掉,以免长期关井憋漏液控管线,控制系统装置无油压时可手动机械锁紧装置推动闸板关井。20、锁紧轴液压油随动结构:锁紧轴,操纵杆,手轮,万向接头等组成。

21、闸板锁紧方法:顺时直到锁紧轴台肩针同时旋转两个手轮,使锁紧轴从活塞中伸出,紧贴止推轴承处的挡盘为止,这时手轮被迫停止转动。

打开时:逆时针同时旋转两个手轮制动手轮够解锁圈数。或旋到位回旋1/4~1/2圈。

22、正常液压关井:液压管井(遥控、远程),手动解锁。

正常液压开井:手动解锁,液压开井(遥控、远程)

闸板防喷器的手动关井:将远程控制台换向阀手柄迅速扳到关位,顺旋两操作杆,将闸板推向井眼中心,手轮旋到位 再回旋1/4~1/2圈。

23、液控失效实施手动关井,当压井作业完毕,需打开防喷器时,必须利用已修复的液控装置,液压关井,手动紧锁装置结构只能允许手动关井却不能实现手动开井。

24、一次密封:一组密封井内高压流体,一组密封液控高压油。

25、活塞杆的二次密封注意事项:预先填放好二次密封脂,专用扳手妥善存放;闸板防喷器投入使用时应卸下观察孔丝堵,并经常观察是否有钻井液或液压油流出;密封圈失效后,压注二次密封脂不可过量,以观察孔不在泄露为准。

26、液压防喷器控制装置作用:预先制备与储存足够的液压油并控制液压油的流动方向,使防喷器得以迅速开关,调整油压大小。

27、控制类型:液控液型,气控液型,电控液型。

28、压力油的控制:蓄能器的液压油进入控制管汇后分成两路:一路经手动减压阀将油压降至10.5MPa,然后再输至三位四通转换阀;另一路经手动减压阀将油压降至10.5MPa后经旁通阀输至控制闸板防喷器与液动阀的三位四通转换阀管汇中。

29、蓄能器功用:储存足量高压液压油,为井口防喷器、液动阀动作时提供油源。

30、气泵功用:向蓄能器输入与补充压力油,当电泵发生故障、停电或不许用电时启用气泵,当控制装置需要制备21MPa以上的高压油时也要启动气泵。

31、三位四通转换阀功用:控制压力油流入防喷器的关井油腔或开井油腔,使井口快速开关井。

32、压力控制器功用:对电动油泵的启动、停止实现自动控制,控制范围19~21MPa。

33、液气开关功用:液气开关用来自动控制气泵的启停,使蓄能器保持21MPa油压。

-------------

1、井控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平衡地层孔隙压力。

2、一次井控:确定合理井身结构和合理的钻井液密度来控制地层孔隙压力,无流体进入井内,使溢流量为零。

3、二次井控:井内钻井液无法平衡地层压力,地层流体进入井内,地面出现溢流,这时用低敏设备和适当的井控技术处理和排除地层流体的侵入,重新恢复井内压力平衡。核心:总发现,早关井,早处理。

4、三次井控:二次井控失败,溢流增大发生地下或地面井喷且失去控制。

5、井侵:当地层孔隙压力大于井底压力时,地层孔隙或裂缝中的流体将侵入井内,称之为井侵。

6、溢流:井口返出的钻井液量大于泵入量,或停泵后井口钻井液自动外溢。

7、井控工作目标:杜绝井喷失控和井喷着火,爆炸事故,杜绝有毒有害气体的伤害事故。

8、井控重点:天然气井,超前注水开发区块的油井,地层压力系数大于0.9和汽油比大于100m3/t井的作业。

9、高压井:地层流体充满井筒时预测关井压力超过35MPa;高含硫:超过100PPm;高危:井口500米内有重要场所。10、1MPa=145PSi=10.194KGf/cm2.11、梯度G=0.0098p;静液压力P=0.0098pH; 当量钻井液密度p’=P/(0.0098H);压力系数=该点当量钻井液密度。

12、地层压力是地下岩石孔隙内流体的压力。

13、压力梯度子9.8~10.5KPa/m之间的地层称为正常压力地层。即地层水密度1~1.07g/cm3.14、异常高压:压力梯度大于正常值(通道被封闭隔层隔断,隔层下部流体必须支撑上部岩层)

15、当量钻井液密度:将井内某位置所受各种压力之和(静夜压力、回压、环空损失等)折算成钻井液密度。

16、上覆地层压力:某深度以上地层岩石基质和孔隙中流体总重量对该深度所形成的压力。

17、地层破裂压力:某深度地层发生破碎或裂缝时所能承受的压力。

18、地层坍塌压力:井眼形成后井壁周围的岩石应力集中,当井壁周围岩石所受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差达到一定值后造成井眼坍塌,此时的钻井液液柱压力为坍塌压力。

19、地层漏失压力:某深度地层产生钻井液漏失时的压力。

20、循环压力损失:泵送钻井液通过地面高压管汇、水龙带、方钻干、井下钻柱、钻头喷嘴、经环空上返到地面循环系统及其他所经过的物体因摩擦引起的压力损失。数值等于钻井液循环泵压。大部分损失在钻头喷嘴处。

21、环空压耗:钻井液沿环空向上流动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

22、抽及压力:由于上提钻柱而使井底压力减小的压力。数值上等于阻扰钻井液向下流动的阻力值。

23、激动压力:由于下放钻柱而使井底压力增加的压力。

24、井底压力:地面和井内各种压力作用在井底的总压力。

25、安全附加值:油水井0.05~0.1g/cm3或1.5~3.5MPa

气井0.07~0.15g/cm3或3.0~5.0MPa

26、密度确定原则:最小井底压力等于地层压力。p=(102(P液+P抽+P起钻液降引起压力减少值))/H

27、异常高压形成条件:相应的地层流体储存空间;低渗透或不渗透的圈闭;相应的上覆岩层压力。

28、异常高压形成原因:欠压实,构造运动,黏土成岩,密度差作用,流体运移,盐丘与盐层等。

29、Dc指数法:钻井中,其他条件不变时,井底压差是影响机械钻速的主要原因,压差越大,机械钻速越低,压差越小钻速越快。30、硬关井:直接关闭防喷器,不打开节流阀。适于井涌量小,地层稳定性高,BOP承压高。

31、软关井:先关节流阀后关防喷器在关节流阀。

32、迅速关井优点:制止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内,及时控制住井口;保持井内尽可能高的钻井液液柱使关井后套压值较小有利于安全压井;可以较准确确定地层压力和压井钻井液密度。

33、钻进时:发信号--停转盘--停泵起方钻干至接头露出30cm左右卡吊卡--开平板阀--关防喷器--关节流阀--看立套压及溢流量。

34、空井时:

--停止其他作业--抢下钻杆装钻具防喷器--

35、压井就是向失去压力平衡的井内泵入高密度的钻井液并始终控制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以重建和恢复压力平衡的作业。

36、压井原理:U形管原理,底部是压力平衡点,左右两管压力在此达到平衡,故在井控中,井底压力大小可通过改变环空压力或节流阀回压,控制井底压力,同时影响立压变化。

37、圈闭压力:关井后记录的关井立压和套压超过平衡地层压力所应有的关井压力值。

产生原因:关井先于停泵或钻柱内进入气体。

消除:放40~80L泥浆关节流阀,若立压不变,套压略升,则无圈闭压力;若均将则有圈闭压力,继续放泥浆观察。

38、压井排量为钻进排量的一半左右,低排量有时间配浆,装备级别压力小。

39、井控作业中易出现错误的做法:发现溢流后不及时关井,仍循环观察;发现溢流后把钻具起到套管内;起下钻过程中把钻具起

到套管内;起下钻过程中发生溢流时仍企图起下钻完;关井后长时间不进行压井作业;压井钻井液密度过大或过小;排除天然气溢流时保持钻井液液面不变;企图敞开井口使压井液泵入速度大于溢流速度;关井后闸板仍不采取措施

40、十大管理制度:井控培训合格证制度;井控装置安装、检修、试压、现场服务制度;钻开油气层前的申报、审批制度;

防喷演习制度;坐岗制度;钻井队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井控工作监督检查制度;井喷事故逐级汇报制度;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总结 篇5

一、教育概述

1、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即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2)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不仅着眼于人的某一方面品质的发展,更注重促进人的整体品质和谐发展;教育的对象已经拓展到所有人。

2、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教师、家长、教育管理人员等;

(2)教育中介。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制度。

(3)受教育者。学生;

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1、高等教育的内涵: 成人性;专职的师生关系;系统的学习计划;知识学问的专业性和通识性;高智能或高智力的学习劳动;学位制度;理想人格的培育。

2、高等教育的特征

教学内容的高深性与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的本质特征。

三、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1、高等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

(1)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3)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2、高等教育的功能

(1)基本功能: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2)衍生功能。

3、高等学校的职能

高校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表现在教学(培养人)、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

4、高等教育结构

是指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1)层次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2)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

第二讲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的高等学校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古希腊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

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1、中世纪大学的特点:(1)自主自治的办学观;(2)学术自由的办学观;(3)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

2、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

质的变化,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大学职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3、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

大学的功能转向进行科学研究、用科学知识来培养人;高等教育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4、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职能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基础上,增加了为社会经济服务。

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1、高等学校的发展

(1)夏商时代就产生了学校。“五学之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高等教育机构。

(2)汉代“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唐代“六学二馆”中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已具有大学性质;律学、书学、算学已具有专科性质。

(3)近代洋务运动中创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

2、大学教育思想的发展

(1)古代教育重视伦理教化——“四书”之一的《大学》(2)古代大学教育注重经史之学、传授儒家伦理道德为目的(3)近代大学教育:西学东渐的过程。

第三讲 高等学校的职能

一、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

(1)培养人才;(2)科学研究;(3)社会服务

现代大学发展到今天,三个职能已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不能简单分离和割裂。

育人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是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科研既有助社会进步,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而教学同样可以在研究中推进知识的创新。社会服务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也可以促进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社会服务有赖于人才的培养、输送以及技术应用的水平。

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

1、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

2、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

3、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第四讲 高等教学活动的主体

一、高等学校的教师

1、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

角色,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在适应社会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高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2、职业生涯成功

(1)客观职业生涯成功。(2)主观职业生涯成功。

3、高校教师成长(专业发展)

高校教师的成长,是指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及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作为人的教师”的成长,强调教师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的人”的成长,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知识的发展。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2)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3)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4、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1)社会环境。

(2)学校文化。(3)个人经历。

(4)自我更新。

5、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6、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1)专业学习(2)专家引领(3)同伴互助(4)个人反思

7、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1)教书育人: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专门人才;

(2)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和社会发展;(3)社会服务:通过教学和科研直接服务于社会。

8、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

(1)合理的职称结构;

(2)最佳的年龄结构;(3)高层次的学历结构;

(4)多学科的专业结构;(5)多元的学缘结构。

二、高等学校的学生

1、学生的本质(1)学生是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

3、大学生的特点

(1)身体的特点。各部分分泌腺的发育和性成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发育接近成人水平。

(2)心理的特点。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较大;意志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

(3)学习生活的特点。主动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

三、高校中的师生关系

1、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

(1)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和管理)。(2)高校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3)高校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2、走向交往的高校师生关系——“主体间性”关系(1)平等对话(2)互相尊重(3)共同分享(4)彼此评判

第五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概述

1、教学内容的内涵:

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对象,通常理解为“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主要具体化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

二、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

1、制约教学内容选择的3个因素(1)知识。(2)学生。(3)社会。

2、学科中心论

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

3、学生中心论

代表:经验主义。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组织课程,即课程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4、社会中心论

代表: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温恩华。

三、高校课程的组织

1、课程类型的含义与划分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1)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3)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4)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5)此外:理论型课程;实践型课程

2、课程体系的含义 课程体系,“是课程设置及其进程的总和。”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从宏观层面解决“教学什么”与“何时教学”的问题。具体包括两个问题: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应选择那些课程;各课程在内容与呈现方式上如何建构。

3、高校课程体系建构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内部因素: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3)大学的层次、类型。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

4、高校课程组合方式的3个考察维度:

(1)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反映不同类型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尤其是学时、学分方面的比重,直接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功能。——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

(2)课程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是指单门课程之间相互搭配与相互融合的问题。——两个要求:第一,实现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有机紧密的联系;第二,搭建各学科各专业之间共通的平台。

(3)课程之间的时间关系。从纵向结构上考查学生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5、课程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课程设计工作,“实质上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点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内涵包括:

(1)课程设计是基于对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对课程要素的优化组合;(2)课程设计就是对目标和内容或学习经验的选择和确定;(3)旨在确定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4)形成课程设计结果——课程方案。

6、课程设计的内容/环节:(1)课程方案的设计。

一份完整的教学大纲至少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制定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列出教学内容的范围,包括重点、难点。

安排教学进度,分配具体学时,如有需要,提出所选用的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评价方式。

制定教材,包括教科书、实验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及其他补充读物等。(2)课程目标的确定。

培养目标:“对各级给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3)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四、高校课程的改革

1、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

(1)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2)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3)课程内容:表现为分科多于综合。

2、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

(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

3、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1)我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2)青年教师也应积极学习与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第六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

1、教学活动的内涵

广义:凡是涉及知识传递和经验获得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学活动; 狭义:教学活动特指发生在学校教育领域之内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围绕共同的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展开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

(4)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5)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

2、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

(1)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性的特点(2)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说具有发展性的特点(3)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4)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3、高校教学“中间过渡性”的特征

高校教育承担由学校教育向社会实践合理、有效过渡的职责。

(1)由高校教学对象亦即高校教学过程的认识主体——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

(2)由高校教学自身的内在价值和独特功能所决定;(3)由高校教学的认识客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所决定;

二、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原则

1、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

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1)教学相长性;(2)教学发展性;(3)教学教育性;

2、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目的制定出来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1)教学准备阶段。

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你从哪里出发?(起点)你要到哪里去?(目标)你如何达到你想去的地方?(技术、方法和情境)你怎么知道是否已经到达你想要到达的地方?(效果评价)(2)实施调控阶段(3)反馈评价阶段(4)反思总结阶段

四、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

1、教学活动的策略

可以理解为师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是在教学目标确立以后,根据特定的教学任务和师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活动的内容,借助一定的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教学活动所依赖的媒体、技术,采用特定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案。它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综合。

2、教师的教学行为:

主教行为;助教行为;管理行为。

3、学生的学习方式类型:(1)接受性学习方式;(2)自主性学习方式;(3)合作性学习方式;(4)探究性学习方式。

4、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

(1)知识呈现的策略。教师讲授;直观演示(2)信息沟通的策略。-对话:问答;讨论

(3)巩固知识的策略。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4)组织管理的策略。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展开

第七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价值

1、教学评价的定义

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2、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1)评价者-谁来评价。校外评价者;校内评价者。

(2)评价对象-评价谁。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客体;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对评价者本身的评价。

(3)评价标准与方法-评价什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3、教学评价的目的-为什么评价

(1)管理性目的。-奖惩性评价制度。(2)发展性目的。-发展性评价制度。

4、教学评价的功能(1)鉴定分层功能。(2)反馈调节功能。(3)激励导向功能。(4)教学功能。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1、按评价的标准:(1)绝对评价;(2)相对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

2、按评价的目的:(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3、按评价的表达(1)定量评价;(2)定性评价

三、高等学校常见的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活动

1、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1)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专业认证

2、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1)院(系)级评估;(2)专业与课程评估;(3)学生评价与教师评学;(4)教学督导。

四、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1)学业过程评价。(2)学业成绩评价。

2、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1)日常测验;(2)期末考查和考试;

3、新兴的学生评价方法(1)学习契约。(2)量规。

4、教师评价的内容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素质、教学过程、教学成果

5、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课堂观察(专家、同行、教学管理人员)(2)学生学业成就(3)学生评教(4)教师自我评价

6、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价值、评价主体、评价标准(3)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使用。

第八讲 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

一、备课、说课的艺术

1、备课的概念

备课,就是预先为课堂教学而做的准备,是一种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

2、备课的步骤(1)学期备课。(2)单元备课。(3)课时备课。

3、备课的内容——四备、四写(1)四备:

备教材:即钻研教材,“懂、透、化”。包括:备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备教材的地位、备教材的重点难点、备教材内外隐含的教育资源。

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关注自己所教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备教法学法:教法的选择。

备自己: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当教法;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2)四写:

写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日历);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课后写教学反思。

教案的编写方法:文字表达法;列表一览法;卡片提示法。

4、“说课”的含义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课前说课、课后说课)

5、说课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2)有利于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开展;

(3)有利于教师提高备课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6、说课的特点

(1)简易性与操作性;(2)理论性与科学性;(3)交流性与示范性

7、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1)说课与备课:

联系:说课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的水平影响到说课的质量; 区别:概念内涵、对象、目的、活动形式、基本要求不同

(2)说课与上课:

联系:都要立足于教材,都是为了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区别:面向对象和主要目的不同;所属范畴不同;基本要求不同。

8、说课的原则:(1)理论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逻辑性原则(结构清晰);(4)艺术性原则(基本功扎实);(5)特色性原则。

9、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总体思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1)说教材、教学对象。教材简析;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程序。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说清楚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说“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4)说联系作用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10、说课的程序(1)确定课题;(2)精心准备;(3)形成说稿;(4)进行说课与答辩。

11、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2)说课不是授课,说课比较灵活;(3)说课不是“备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5)教育理论与教材相结合。

二、上课的艺术

1、“讲”的艺术-教师的口语

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锤炼:练习运气;练习发声运调;练习吐字;练习语言的节奏。

2、“写”的艺术-教师的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1)精心构思,整体设计;(2)合理布局,虚实相生;(3)书之有序,擦之适时。

3、“做”的艺术-教师的教态

运用教态的要求:

(1)目光运用要合理真诚。以环视组织好一节课的开端和教学的全过程;上课时目光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应避免一些消极的目光语言。

(2)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避免脸部有污点;以亲切的表情面对学生;表情的变化应真诚自然。

(3)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手势要准确协调;站立要平稳端庄;走动要适时适度。

(4)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服饰应显示个性特征;服饰应强调实而不华;服饰应简洁清新。

三、听课、评课的艺术

1、听课评课的作用:(1)监督检查作用;(2)评估指导作用;(3)提高借鉴作用;(4)相互协调作用。

2、听课的艺术

(1)听课的步骤:听课前的准备;端正听课的态度;掌握听课的方法,即看、听、记、交。

(2)听课的技术:定量课堂观察技术;定性课堂观察技术。

3、评课的艺术

评课,指评课教师在随堂听课后对授课教师某堂课的教学活动行为和结果进行一系列评价的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

(1)评课的特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科学性强;发展性强。

(2)评课的类型:示范性评课;提高性评课;研究型评课;监测型评课(3)评课的原则:科学性;教育性;真实性;尊重教者;详略得当(4)评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主动;生动;快乐;有效。

(5)评课的内容:评教学目标;评教学设计;评教学效果;评教师素质。(6)评课的注意事项:切忌套话连篇;切忌评课声音单一;切忌角色凝固;切忌自我本位;切忌面面俱到。

第九讲 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

一、高校科研的地位与作用

1、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1)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和很强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做出创造性成果、有所建树的人。(2)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

一方面,高校里高层次人才密集,组成一个不断更新、充满活力的研究队伍。另一方面,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综合性强,结构层次丰富,便于学科交叉融合,容易产生新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成果,实现知识创新。(3)高校是技术创新系统执行主体的组成部分。

(4)高校制度创新系统是国家制度创新系统的实现形式。

2、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1)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

(2)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

(3)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技术创新。

3、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1)科研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2)科研能提高研究者的学术水平;(3)科研能促进研究者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高校科研现状与发展

1、高校科研面临的挑战

我国高校科研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存在着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二是缺乏战略层面的科研规划;三是高校科研的人才和条件不足。

高校科研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严重不足;(2)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缓慢;(3)社会急剧变化对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

(4)国家对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迫切需要-我国现在高校学术水平较低、和世界一流大学差距较大。

2、高校科研的指导方针:

加强原创;鼓励交叉;聚集人才;强化组织;科教结合;贡献社会。

3、高校科研的阶段发展目标:(1)2010年目标:(2)2020年目标:

4、高校科研的政策措施

(1)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2)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经费效率。

(3)改善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4)加强组织和协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5)坚持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6)扩大国内外科研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7)大力加强地方高校科研的创新工作。

三、高校科研的类型

1、从与生产的关系来划分:(1)基础研究;(2)应用基础研究;(3)应用研究;(4)推广研究

2、从其主要研究方法来划分:

(1)现象型研究。

(2)试验型研究。

3、按活动规模的大小来划分:(1)小规模研究;(2)中规模研究;(3)大规模研究。

4、其他分类

四、高校科研的原则

1、高校科研价值追求(1)意义性。(2)科学性。(3)创新性。(4)现实性。(5)普适性。

2、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

(1)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2)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的原则。(3)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讲 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

一、高校科研的步骤与方法

1、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

(2)了解情况;

(3)深入思考。比较、归类与类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想象与假设。(4)实践验证。

2、高校科学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主要阶段-结束阶段(1)确定选题并制订研究计划;(2)进行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3)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3、高校科研的具体方法(1)观察研究法。(2)实验研究法。(3)文献研究法。(4)调查研究法。

二、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1、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存在的问题(1)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科研。(2)科研实践经验不足而难获科研立项。

2、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

(1)青年教师要形成积极的学术态度(2)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管理(3)管理机构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应用平台

三、高校青年教师课题申报的要求

(1)熟悉科研课题申报常识,关注课题来源动态。(2)执著钻研专业知识,慎重科研选题。

选题应遵循: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3)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扎实完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有特点:综合性、评述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4)注重同事间的协同合作,合理组建研究团队(5)认真做好课题论证,修改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选题依据即课题价值;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与假设、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课题的创新点;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确定; 研究方案的设计;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6)把握课题申报时间,按时送交申报材料

第十一讲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概述

1、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

社会服务职能是大学对社会需求做出反应的一种外适功能,是指大学在遵循自身特性与规律的前提下,以自身的学术优势为基础,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大学的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提供的学术性服务。这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职能的有机延伸。

2、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特点(1)社会服务的学术性。(2)社会服务的层次性。(3)社会服务的伦理性。(4)社会服务的有限性。

3、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形式(1)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

(2)根据地方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或技术转化。(3)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订规划,提供咨询。(4)与地方政府协作建立科技园区。

(5)创办科技产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6)直接参与贫困地区的领导管理工作,开展对口服务。(7)利用学校设施,为本地区各种团体服务。

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容

(1)文化政治服务。指大学对社会的文化建设和政治秩序的引领作用。基于其文化智力中心、社会良心与国家机器的角色与优势,对社会政治文明的推动和鼓吹,对先进文化的指导和引领。它通过不同方式推动政府善治、公民成长和社会进步。(2)社会经济服务

方式: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建立科学工业园区; 建立高科技产业孵化器; 兴办合资企业。(3)教育培训服务

形式:直接为社区或社会提供相应层次的教育培训;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

三、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意义

(1)促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2)促进高校自身发展。(3)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第十二讲 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

一、高校教师对社会服务活动的参与

(1)科研选题关注社会实际需要。(2)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3)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服务技能。

二、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

(1)提高认识,主动参与。

(2)明确定位,扬长避短。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集体参与与个别参与相结合;坚持高起点原则。

上一篇:体育教师招聘真题下一篇:2022年学校党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