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海洋文化

2024-08-14

温州海洋文化(共8篇)

温州海洋文化 篇1

数千年前,温州先民就开始了他们的原始渔猎活动,形成了渔业生产习俗。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当地已经可以建造扁舟、轻舟、双身独木舟等船舶;宋代以后,设官营造船场。在1953年浙江省水产调查时,当时温州海域渔船有61种,其中有24种船型是温州独有的。温州除有在远海捕捞习俗外,还有在近海养殖和内河捕捞等渔业生产习俗。附一:洞头县地处浙南沿海,瓯江口外,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由103个岛屿组成,故有“百岛县”之美称。洞头港是国家一级渔港,东沙港是国务院批准的活海鲜锚地,鹿西港是东南海上最大的水产品市场。全县建有五个海洋捕捞基地,六个海水养殖基地,拥有机动捕捞渔船1200多艘,其中渔轮170多对,海水养殖面积3.0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羊栖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和浙江省紫菜养殖基地。

附二:苍南渔港位于苍南县东北部,鳌江口外南岸的舥艚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海洋渔业捕捞历史,于1990年12月被列为国家二级群众渔港。

附三:龙湾区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约60公里,滩涂可开发面积20多万亩,海水养殖是龙湾区的优势产业。目前,龙湾区有海水养殖面积3.5万亩。主要养殖品种有蝤蠓、对虾等。海水围塘养殖总产值占全区渔业总产值比例的80%,是温州市最大的海水围塘养殖县(市、区)。龙湾区的海水围塘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已全面推行以贝、蟹类产品为主的贝蟹虾鱼同塘开发的池塘综合利用技术。

附四:乐清,位于浙江东南沿海,东临乐清湾,与东海相接,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跨桥相连,乐清素有“鱼米之乡”誉称。乐清湾渔场包括港渔业区和滩涂渔业区。

温州海洋文化 篇2

百越人是南方的少数民族, 他们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 因而形成的语音与词汇也是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特征的。侗台语的词汇是百越人根据本地的事物与交流的需要所创造的, 这样便形成了温州方言词汇的最初体系, 即侗台语词汇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朝代的更替, 我国的版图时常发生变化, 少数民族与汉族聚居地时而融合, 时而分离, 政治与文化中心的转移, 战乱纷争的爆发, 以及政策要求等原因, 使得我国人口流动逐渐加快与扩大, 各区域间人们的交流日益频繁。温州方言及词汇体系也在这种交融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现成了现今的温州方言。

现今的温州方言及词汇体系的形成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阶段:汉代以前, 温州人的祖先说的大多是侗台语。根据基因调查, 大部分南方人的基因与北方汉族人差异明显, 更加近似于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这也许就足以证明, 现代的南方汉族人口是由古代的南方少数民族演变而来的, 而非来自北方汉族。通过对史书的进一步分析, 也同样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因而可以推论, 南方汉人说的南方汉语并非是由北方汉语演变而来的, 而更可能来源于南方少数民族的侗台语。西晋“永嘉之乱”, 使得北方汉语与侗台语开始融合, 北方汉语词汇也开始进入到侗台语的词汇体系中, 这就形成了现代温州方言词汇体系的雏形。“永嘉之乱”前后战乱分起, 北方地区五胡乱华, 致使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130年之久的混战分裂状态, 大批北方战争难民涌向南方, 其中的小股北方汉族也开始移居江南等地。北方汉族的涌入使得百越人与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接触, 就需要一种统一或者相近似的语言作为他们沟通的桥梁。于是, 百越人开始学习北方汉族先进的文化、技术的同时也开始学习汉语。从此, 百越地区开始同时流行侗台语与北方汉语两种语言, 百越人与同族人说侗台语和北方汉人说汉语, 出现了双语现象。然而百越人所说的汉语不甚标准, 其中夹杂着大量的侗台语, 语音、语序也存有浓厚的侗台语特征。由于百越人使用的混合式汉语主要以与汉人交流、沟通为目的, 因此只要汉人能听懂便不再深究。到了南北朝时期, 南方的百越人在经过一系列进一步的熏陶与演化之后逐步汉化, 而北方汉族也渐渐与南人融合, 形成了现在真正的南方汉族人。北方汉语的影响力随之扩大, 使用人口和使用地域十分庞大。这一时期, 北方汉语进一步同化了百越人原始的语言, 百越人本族的侗台语中吸收了越来越多的汉语成分, 侗台语的特征逐渐减弱, 形成了如今的汉语南方方言的一支——吴语。温州方言就属于吴语的支系, 也是这个时期, 温州方言及词汇体系也基本成型了。

其实, 虽然温州方言词汇和吴语词汇一样, 有一部分常用词汇来自北方汉语,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词汇都是外来词汇, 还有绝大部分的“底层词”来自原始的百越侗台语。大多是一些特有的名词或者语气词等, 是一些在交流中不常用的或者不影响交流与沟通的词汇, 也正是因为不常用, 这些侗台语的词汇才得以保留至今。在此后的几百年里, 我国还发生了许多次朝代更替, 政治经济中心也数次南移, 南北融合更加紧密, 吴语地区的方言受到了更进一步的汉化, 如宁波、杭州、嘉兴等地, 这些地区的方言已经鲜少有侗台语的特征了, 与北方汉语十分接近。然而同属吴语语系的温州方言却仍然与北方汉语差异颇大, 温州方言也因此成为吴语语系中最晦涩难懂的方言之一。这是因为温州方言相对于其他吴语语系中的方言来说, 保留着更多的古代百越侗台语词汇, 更加原始与古老。

经过几百年的融合与转化, 现今流传的温州方言还依旧古香古色。温州方言在南宋时已近很有特色了, 这从戏文《张协状元》可见一斑。宋末永嘉文人戴侗的《六书故》大量采录家乡的温州方言的俗语俗字俗音, 充分表明当时温州话已很近今语。就拿戏文《张协状元》来说吧, 温州方言中把“东西”叫做“物事”。《张协状元》共有“物事”11例, 如第八出:“ (净) 你来劫我物事。”第十二出:“两桶三桶臭物事, 也一担担。”又:“ (旦) 你却又惊。 (末上) 剑诛无义汉, 金赠有恩人。我教孩儿送些物事来, 怎地不见归, 自在这里厮吵, 如何!”。再如“相打”。温州方言中把“打架”叫做“相打”。清·光绪二十六年《盛湖志补》:“斗欧日相打。”《张协状元》共8例, 如第八出:“下山去借一条棒, 更相打一合。”第八出:“ (净) 我是浙东路处州人。相槌相打, 刺枪使棒, 天下有名人!”。可见《张协状元》中采用的词汇已经与现在的温州方言词汇在词序、结构等方面基本一致。

温州方言能够原始的流传至今, 究其原因, 这和温州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分不开, 三面环山一面朝海, 古时交通闭塞, 没有陆路与外界相通, 想要与外界接触必须走水路或者山路, 非常困难。我国历史上的几次文化南移, 对于地处浙江南隅的温州来说, 影响相对较小, 因而温州方言较少被北方汉语同化, 从而使得温州方言较好的保存了古老的文化特征及词汇体系, 最终成为了今天的语言“活化石”。

参考文献

温州与欧洲逾越商业的文化冲突 篇3

2005年1月1日,欧洲影响力较大的华人报纸《经济时尚导报》发表了社长陈芒撰写的首页文章《警种乍响:西班牙焚鞋事件给我们的警示》。该文章认为,中国商品的价廉物美是建立在一流的设备和管理以及廉价劳动力优势之上的,它符合商品竞争的规律,当年西班牙的鞋子也是凭借价格低廉打入美国市场的。现在的埃尔切市的制鞋业是由于不合理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结构而导致落后的。就算是没有中国人来冲击,也会有泰国人、越南人来冲击。

但同时,文章也指出,“西班牙焚鞋事件发生以后,许多华人媒体都提到入乡随俗的话题。”与那些世界级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之前大力研究当地文化和风俗的做法相反,中国商人在欧洲不符合当地风俗,招惹当地人侧目的事确实不少,违法经营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少数同胞在欧洲举止过于随意,表现令人失望。你守时,我就迟到;你安静,我就喧哗;你整洁,我就厕所纸巾满地扔。一个中国大款在意大利的一家高级商场里吸烟,店主劝说无效,只好派一个专人手持烟灰缸跟随他。”作者认为,现在欧洲发生的很多纠葛中国人的事件已经是这种对中国商人行为不满的延伸。

2004年9月16日的晚上,一把火烧了西班牙东南部小城埃尔切中国鞋城价值100多万欧元的温州鞋子。事实上,这起极端暴力的事件并不是偶然的突发事件。一直以来,华商与当地人发生矛盾和摩擦的事情在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越来越多。如2003年初,法国巴黎11区区政府工作人员多次罢工,抗议该区的中国纺织品批发商大量购买该区的店面房,而且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致使当地社区环境变差。

从越来越多的针对向中国商业的反倾销事件,直至恶性的西班牙埃尔切烧鞋事件,在中国大步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中,将会遇到的不仅仅是市场、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冲突,更深层次、更为激烈的文化冲突将难以避免。而且文化的冲突不仅仅是发生在单纯的商业领域,随着中国商业移民越来越多地嵌入国外社会生活,这种冲突将是全方位的。

温州市委党校教授朱康对向《经济》表示:当前温州许多民营企业正面临着成长性障碍。为了突破成长性瓶颈,温州一些民营企业纷纷通过扩大商品出口、加强国际合作、中外合资经营和直接对外投资等途径,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但是在这一国际化过程中,他们既遭遇了激烈的利益冲突,也面临着难以避免的文化碰撞。

温州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忧虑的是:我们的传统与现代化已经经过一轮的阵痛,但是现在新的一轮已经来临,就是区域化和全球化,能不能在全球化中求得生存,能不能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找饭吃,别人能不能给饭吃,能不能和谐相处,构成我们最大的困惑。

文化的冲突

在温州采访期间,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人都告诉记者,西班牙的大火是无法避免的,不是西班牙肯定还会有其他地方。

“以前欧洲鞋厂都宁愿到温州来下单生产。等我们到了西欧,他们所面临的危机感更加大,我们感觉到这个大火迟早是要烧的。”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峰认为,价廉的鞋子销售迫使很多欧洲的鞋厂开始倒闭。据《经济》了解,2002年西班牙有12家制鞋厂破产,2003年有14家破产,2004年上半年已经有26家厂家破产,企业的员工开始大规模下岗。

但是这决不是简单的经济利益冲突,因为西班牙面对的商业竞争不仅仅是来自中国,这样的极端事件背后更多的是文化的冲突。

温州人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最早的先行者,在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体制罗网下能够杀出一片新天地,靠的是灵活变通,不守规则,打擦边球,冒险胆大的秉性,这些东西已经深深植入温州人的灵魂,成为温州甚至是中国的一种社会文化。

在这样文化下孕育的温州人行为方式与欧洲人迥异,欧洲人习惯于依据规则,而温州人在经济行为中碰到事情,想到的首先是人事在人为,没有什么框框。

也正是这点,温州人在欧洲市场纵横天下,一些欧洲企业难以招架。

浙江霸力集团总裁王跃进说,“我们温州人的拷贝能力是非常强的,可以学习你的管理模式,包括最新的流行款式。他们对这样的方法是根本吃不消,我们一个工厂进入他的市场,他要五个工厂倒闭。”

王跃进将温州人在鞋业进军海外概括为一种“拷贝”开始的时候是学习参观,买他的技术、设备,设备要教我怎么用,材料要教我怎么用,买软件要教我怎么设计。然后我还会考察与制鞋相关的机械化工行业,用一些“内应”,让他们把这些当地鞋子最好的皮革给我,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研究他们,把产品做好后销售到他的市场。

“温州人企业家都很精明的,上个月在国外是两个货柜,下个月就可能增加了,而且都是不声不响的在那里做,以至把老外的摊位买过来或者租过来。”温州东艺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荣说,“只要从他的市场挤进去就有个价格差,我们本身在生产的时候已经赚取了,到了那边更能赚钱。”

长期与进出口贸易公司打交道的温州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进出口公平贸易处处长周小平说,“他们进去用的牌子也是没有名气的牌子,随时可以更换,今天用一个牌子,明天再用一个牌子,如果档次高一点的,销售渠道比较正规一点的,你想出去就比较难,当地的税务局就要来查你,他们货进去以后基本转到地摊货或者转到其他国家。”

但《经济》记者在与一些欧洲人交谈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欧洲人对中国人做生意最常见印象竟然是非法,好像是被黑手党一样的组织所操纵的。

德国移民问题研究专家阿皮兹教授认为,这种看法部分是由媒体的报道所致,部分确实是人们的直观感受。例如在对西班牙焚鞋事件的报道,大部分欧洲媒体都对温州伪造高档商品的不良名气予以了强调。此外,它们也对中国商人不尊重商品的专利价值,唯利是图予以了大量的描述。同时,在欧洲的华人企业家族式的管理和发展模式,也让欧洲人在直观上感到难以理解和接近。

自我封闭的群体

温州人的商业经营方式不被欧洲人所理解是必然的,因为这完全是一种中国本土文化所孕育的,而且在欧洲的温州人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群体,他们与欧洲人彼此有着一层厚厚的隔阂。

一般来说,中国商人在欧洲的发展史大都是沿着一条餐厅——杂货店——倒买倒卖贸易的发展轨迹。出于成本、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他们的雇员很多都是非法移民或难民,他们的工资水平往往只有雇用本土居民所付工资的一半,甚至更低。

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都意识到必须依靠建立这个圈子内默认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来维持彼此的共同生存。而这些来源于中国社会文化内部的道德约束和潜规则往往超越了所处社会的法律准则,以一种内在文化的合法性,一种习惯法代替所处社会的法律合法性,比如义气、道义等约束对方。这自然就很容易形成一种帮派意识和团伙作风。

据温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一力介绍,在欧洲温州人聚居的地方,他们讲究的是在这个“群”中的规则,生活完全是按照国内温州人的生存方式生活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每天只要在温州发生的事情,在欧洲的温州人完全知道——他们的通信手段就是手机,每次吃饭的时候可以讲上半个小时。“他们没有倾诉的对象,只有给国内的朋友打电话!”

温州移民在异域始终处于一种“少数族群”,他们无法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也不愿意主动进入,即使在做生意的时候,也是派其中一两个能够与当地人沟通的人负责商谈各种订单等,其他人只在温州人的圈子里面生活。

据张一力介绍,温州人在国外的这个圈子往往由一两个语言比较好的人专门做沟通,负责和外面联系包括谈论价格,订协议,发货渠道等,谈下来以后拿给温州人来做,老板、工人到机器所有的都是温州人圈子的,相当于把温州人搬运了一批放到了欧洲。生活在这个圈子,他们根本不用出去和别人打交道。国内温州人玩“双抠”,他们也玩,老板和工人白天做工,晚上就在工厂里打麻将。

必然的冲突

彼此缺乏理解与交流,冲突也就是必然的。

温州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认为,在欧洲,当地人已经形成一种如火车道一样定式性的、轨道性的、滚动性的节奏,这样一批温州人进去就是把这样的一种惯性的东西给打乱了。温州人敢于赚钱,在无奈的情况下走变通,是一种中国文化传统塑造的商人,这样中国特色塑造的商业文化与一种成熟市场经济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李成钢说,“我们在国际贸易中竞争有时显得过于直白,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你价格一百,我们一上来就报五十,让人家有一种坐在过山车上一样的失重的感觉。人在失重的状态下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愿望。”。

中国轻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栾春生认为,目前中国的一些企业都是采用将廉价的中国商品“直销”到国际市场,即商品到达目的地后,不进入对方的批发零售渠道,而由中国人自己设店,直接进行批发零售的贸易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省去一些中间环节,不雇佣或者少雇佣当地员工,节约运营成本,但实质上是加剧了与当地同业甚至与当地文化地对立,极易出现矛盾、摩擦、冲突。

不仅是商业上,中国人还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如法国巴黎十一区原来的服装店铺都是犹太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开设的,但是后来他们看到周围全部是中国人,就慢慢退出来了,让给中国人开。以前本来就不是服装街,现在变成了热闹的服装街。晚上运送很吵闹,于是居民向法国政府控诉,他们的睡觉受到了影响。

意大利米兰的一些人抱怨温州商人:这么多人到我这里来干预我们,店开了这么多,我们的生活已经受到排挤。

在欧洲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百年的咖啡店,最终温州人看到地段非常好,就将其租过来,改作服装店。这在欧洲人看来,是中国人破坏了他们的文化。

本土文化中的幽暗面

欧洲烧鞋的大火也照出了本土文化中幽暗的一面。

2004年11月24日,在“温州鞋类出口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李成钢也感到颇为无奈,因为他发现绝大多数贸易摩擦中多数与中国企业自身有关。“当我振振有词地向对方提出来对方歧视中国、贬损中国产品形象的时候,对方拿出厚达几百页的资料,说中国商人如何在他们国家违法,而且都是有文字证据,白纸黑字,有的甚至有我们官方半官方出具的证明。”

西班牙事件发生后,埃尔切制鞋业协会总书记门德斯即表示,中国鞋商在埃尔切的经营过程中有四个问题:中国鞋商在进口中国鞋的时候偷漏海关关税;中国鞋商在销售鞋的时候,不向消费者为西班牙政府收取增值税;中国鞋商不遵守西班牙政府规定的营业时间,星期天和节假日也营业,每天的营业时间特别长,有时候甚至半夜也做卸货等工作,这是法律不允许的;中国鞋商不遵守西班牙政府规定的卫生标准,鞋店门前卫生情况不佳。

曾比较早报道西班牙烧温州鞋的《温州商报》记者朱则金告诉《经济》杂志,西班牙著名华侨王绍基曾私下告诉他,在温州鞋商陈九松所说的直接损失16个货柜的货物、价值近100万欧元中,辩护律师季奕鸿只找到了4000欧元的货物发票,这是非常悬殊的。温州一位长期从事外贸进出口负责人告诉《经济》,他们产品在报关的时候,数目会往少报,往往一个集装箱塞得满满的几种鞋,多装、混装已经不是稀奇的事情,甚至是业内行规。

从小在西班牙长大的温州裔华人杨便告诉《经济》,华人在做生意的时候确实有很多方式是很不好的。比如说喜欢拉帮结派,又比如只注重短期利益,忽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一个地方有生意做,大家就一哄而上,一直把这个地方做垮为止。为了抢地盘,互相之间又免不了斗来斗去。而且拉帮结派扎堆到一个地方,发展了一定时间后,就会变得比较蛮横和傲慢,在发生纠纷和问题的时候甚至采用和当地人武斗的方式解决。

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 篇4

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 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辛亥革命爆发,19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政府。

19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 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 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温州历代人材辈出,在学术、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时期,学术上形成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在我国学术史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文学方面,诗坛上出现了“永嘉四灵”诗派;戏曲上首创了“南戏”这种民间戏剧形式。南宋熙祐年间,医学家陈元择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础创立了永嘉医派;两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杰出人才,如黄公望、刘基、孙诒让等等。当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灿烂:夏鼐、夏承焘、苏步青、谷超豪……。

温州海洋文化 篇5

摘 要:公路党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公路事业上重要体现,对公路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公路管理服务水平和党建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在过去的几年,温州公路局十分重视党建文化建设,仅仅围绕“围绕公路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四化”的建设、“榜样的力量”、“两学一做”、“红色细胞工程”等系列活动,其中涌现了很多先进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推动了公路党建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大力提升了温州公路管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党建文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我市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局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各个党支部肩负着越来越沉重的工作任务。鉴于此,如何加强党建文化建设,提升我市公路管理服务水平成为当前工作重要的问题。我公路局通过加强开展一系列的党员干部学习活动,注重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和工作,以“四化”为引领,即阵地标准化、活动制度化、工作规范化和服务常态化,开展“榜样的力量”――温州市公路管理局微事迹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各支部党员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推动推进公路党建文化的创新与突破,使公路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2015年7月,温州市公路局机关党委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将结合“七一”表彰,按月陆续推出几期“榜样的力量--微典型”事迹展播。以“红色细胞工程”建设为主题,立足岗位,抓住普通党员的一个优点、一样好的习惯、一个善良的举动,充分挖掘身边平凡之中见伟大的典型,通过宣传身边的事例、身边的感动,来展示身边“最美人物”,放大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展现机关“最美精神”。

一、加强党建对于公路管理服务的意义

加强党建文化建设是公路行业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加强党建对于公路管理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在新形势下更好的为公路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一)加强党建工作是推动公路事业改革和创新的迫切需求

近几年,我国公路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如何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切实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党建文化建设可以很好的帮助一些思想落后的职工提高认识。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员工都参与到公路事业管理服务的改革和创新中来,从而全面提升我市公路管理服务质量,推动我市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党建工作是体现公路行业党组织先进性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在党建文化建设方面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公路行业的党员队伍也出现了一系列类似的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在工作上不积极、学习能力差、思想不够坚定等,还有一些党员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时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等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公路行业党组织的先进性就会大打折扣。加强公党建工作,有利于迅速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并全面提升公路局全体工作人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二、加强公路行业党建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阵地标准化

建设学习型党建文化对于提升公路党员综合能力、提升党建文化水平、推进公路工作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公路局紧紧围绕公路事业创新和发展,积极开展公路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开展“六有”活动评选,即有党旗、有伟人像、有入党誓词、有党员权利和义务、有党支部工作制度、有党员形象栏;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建文化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把理论武装放在重要位置,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和综合素养。通过落实“四有”学习宣传阵地,有党员学习教育必要的电教设备等硬件设施、有机关图书室、阅览室、学习园地等教育资源、有宣传栏等传统宣传阵地、有网络宣传平台;拓展“三有”红色文化阵地,有特色的“走廊文化”,注重加强走廊文化建设、有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注重加强新媒介宣传、有条件的单位,要建设文明院落,积极打造丰富的庭院文化。

(二)活动制度化

科学性制度是党的各项活动建设的根本保障,以科学制度保障党建活动,从而有效推动文化建设。我公路局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各项活动制度,努力提升管理水平。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有效手段。我公路局致力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切实将各项决策应用到公路建设和养护、路政管理等各个方面,通过开展“三会一课”制度,即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固定组织生活日制度,在人员聘用及任免、大额资金的使用和调配、公路项目的施工等重大工作方面,以及涉及到公路局职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以多种方式征求党员的意见,通过反复研究和民主讨论后再决定,确保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和民主。

在学习活动方面,强化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开展政治学习、专题学习和中心组学习等活动,与时俱进,切实提升党建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我公路局在做好自身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开展“三问三查”(三问:是否真信马列主义、是否增强“四个意识”、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查:查组织观念是否到位、查纪律作风是否到位、查责任担当是否到位;)联系工作实际,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党员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

在开展文体、公益系列活动方面,我公路局做了很大的努力,其中也出现了很多先进的典型。比如温州市公路管理局人事处副处长夏庆,凡事以身作则,做好本职工作。2013年底,根据组织安排需要,先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经常早到迟退,主动放弃休息,到单位加班,尽心尽责完成任务。2014年7月担任局工会副主席以后,协助工会领导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及时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了先进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局机关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而努力。一是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对职工家中的红白喜事以及职工生病等进行走访慰问,开展送温暖活动15次,主动为困难职工家庭及大病职工办理特困证2人,充分让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心,积极做好高温慰问活动。协助上级开展2014年的“抗高温送清凉”一线慰问活动,带队开展局机关夏季送清凉活动,免费为路人提供伏茶、发放解暑药品。一直以自己的言行争做一名隐形背后的发光人,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三严三实”要求来规范工作作风,力求率先垂范,发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参加春节、中秋等运用会和户外扩展等活动,对全局工会会员个人资料进行梳理登记,制发了全新的157本《会员证》,同时创新“职工书屋”管理模式,为职工提供一个工作之余的交流平台,目前“职工书屋?健康小站”共有藏书量2000余册,并备有血压仪、理疗仪等近10种保健仪器。

(三)工作规范化

在组织设置规范方面,我公路局根据支部相关文件,按规定配备党支部书记,对委员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在工作流程规范方面,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发展党员工作中的培养、教育、考察、政审、审批和转正等环节工作,规范发展党员各个环节的会议记录、表册填报、材料撰写,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和“出口”程序,对不合格党员要按照党章和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规范各种会议流程、按时按标准交纳党费。现任温州市公路管理局公路安全处副处长的钱登朝,作为单位引进的第一个全日制研究生,于2006年成为我公路局普通的一员,在2006-2012年期间,从事干线大中修、农村公路大中修、桥隧养护管理、文明公路创建和科研项目管理等多项工作,认真践行“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的工作准则。他先后参与《养护工程中对国省道已建桥梁的桥头基础处理研究》、《小位移弹性体无缝伸缩装置在中小桥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公路隧道LED照明光效与视觉功效研究》等7项科研课题,均顺利完成并通过省交通运输厅鉴定,研究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运用,在养护工程中积极尝试注浆加固处治桥头跳车、LED照明节能改造、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夹克法加固桥墩、桥梁水下结构检测等 12?“四新”技术,并及时总结应用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推广积累成功经验。

(四)服务常态化

在党建文化建设中,要确保服务常态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各项工作。首先,要做好服务中心工作。一方面要落实一岗双责,党建责任清单、落实党建任务;另一方面,做好各处室各党支部考绩情况,比如人事处每月的考绩通报、工作安排、落实情况等。2015年8月8日第13号台风“苏迪罗”肆虐我市,我市各地均出现了强降雨、山洪、泥石流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市多条公路段受损,面对这种情况,“抢通就是责任,保畅就是使命”文成县公路管理局局长叶建斌发出这样的呐喊,经过全县公路职工持续48小时的连续作战,以最短时间抢通全县所有交通主干道,完成了县委县政府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力地保障了本次抗台抢险后续工作的展开。其次,在队伍建设方面,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开展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活动,加强和改进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落实承诺制,年终对党员履岗情况进行考核评议;创先争优。最后,在服务社会方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社区双百结对;利用“七一”红七月服务月相关活动等;节日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

海洋文化 篇6

古往今来成功的学校,无不拥有个性的特色,无不以自己特色的文化给学校罩上金色的光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校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学校的管理重心由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学校的教育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学生的发展从知识灌输走向能力的培养,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形成学习共同体,学校行政的管理由物和事的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伴随着江苏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快速推进,大多数学校在办学硬件条件方面和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化建设方面都有了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创新人才。

一、提出“海洋文化”的背景

教育要面向未来,既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又要具有现代意识,表现在学校特色创建上,就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扬弃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传统文化,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新体系和新的教育文化,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燕尾港是颇负盛名的苏北渔乡古镇,多年的历史滋养,渔文化底蕴醇厚,乡情民风纯朴,具有许多独特的海洋自然资源与海洋人文资源。灌云县海滨新城学校坐落在黄海之滨、灌西盐场原黄海工区。燕尾港所拥有的海洋性地域环境和海洋文化风韵,灌西盐场所拥有的盐业资源及淮盐风情,应该是学校构建新型教育文化和新型学校教育的优质资源。伴随着近几年省、市各级教育部门课改及省创建教育现 代化“一校一品”的要求,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适时提出了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理念。

二、海洋文化特色学校创建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近几年,海洋环境受到污染,遭到破坏;海洋资源开发过度,生态难以平衡,这将影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海洋保护。为此,学校以“海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提出“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口号。保护海洋、善待海洋的意识与观念,应该在中小学生头脑中深深扎根。

我校学生家长大部分原本是盐工和渔民,学生生活周围有着与海洋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海滨不仅拥有厚重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蕴涵着历史积淀的浓厚多彩的淮盐文化和渔文化的意象特征。长期的文化积淀,晒盐牧渔的海滨人身上也逐渐凝聚成一种自信、自强、自立、奋斗不息、积极向上的可贵精神,体现了独特的海洋文化内涵。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渔文化历史积淀,为我校彰显海洋文化,创办特色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大海的宽广、渊博、深沉、热情、开拓进取,对于国家、民族,可以是一种精神;对于学校,可以是一种文化;对于教师,可以是一种品质;对于学生,可以是一种个性。作为学校,需要这些意象特征,形成学校博大而浑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化熏陶学生,以精神感染学生;作为教师,需要这些意象特征,进一步促使自己形成工作、生活所需的品质,给学生言传与身教;作为学生,需要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胸怀象大海一样宽广,知识象大海 一样渊博,体魄象大海一样刚健,创新象大海一样奔涌……形成他们鲜明的个性品质。作为离大海和港口最近的学校,就是要利用海滨这个临海临港地域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将学校打造成“海洋文化”特色学校。为此,学校着手全面规划海洋特色学校建设蓝图。

三、实施“海洋文化”的具体实践

我们学校的总体规划是:以“海洋文化”为特色,建设“海洋苑”和“淮盐馆”为物质载体,以“海纳百川,争创一流”为学校精神,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导向,以团队精神、创新能力、高效教学、宽容态度、规范行为为内涵,逐步形成了具有较为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海滨新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

1.塑造海洋文化特色环境

虽然我们的学生身处海滨,周围都是海,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沿海孩子的生活越来越城市化,海洋意识越来越淡漠。因此,为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首先必须重塑校园环境,给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海洋气息的氛围。进入我校校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总投资五十多万元,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一个个造型独特,寓意深刻的硕大花园:海思园、海智园、海泽园……都是以“海”字命名。具有海洋文化精神和海洋知识的牌匾悬挂在校园主干道两侧的路灯杆上;长达二十米的“海洋教育”专栏橱窗分列在校园中心路两侧;花园尽头,“海纳百川,争创一流” 八个彰显学校精神的大字熠熠生辉……校园中心路右侧中心建有园形鱼池。池内游鱼嬉戏,池中一艘帆船在远航港内正欲 3 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意在预示我们具有大海品性的海滨人,从今天开始扬帆起航。

在两幢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将贴出学生创作的浓郁“海味”的画,让盐工渔家孩子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自己对海洋的理解和热爱。各班成立“海洋知识角”,学校将定期出版《扬帆》校刊,刊登具有海滨特色的学生作文、制作品,以及反映盐工渔民的生活画,并设立“海洋教育”专栏橱窗,介绍有关海洋的知识。学校的各种兴趣小组也将冠以海的名字,如“扬帆”文学社;“海之韵”艺术团。整个校园到处弥漫着海洋的气息,使学生有一种有如倘佯于海洋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教育。

2.建立海洋文化教育基地

为了进一步推进海洋文化教育,学校建立海洋文化教育基地,包括海洋苑和淮盐馆。海洋馆,分为四个板块:一是了解海洋从这里开始,引导师生走进海洋馆;二是走进海滨,了解家乡浓郁的人文资源;三是拥抱大海,带领师生走进海洋生物,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四是关注海洋,了解海洋污染现状,增强环保意识。一面主墙以开山岛为背景的大幅图画,展现有着海上布达拉宫美誉的开山独特景观;另一面墙用宣传板面展示有关海洋生物的常识。室内划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海洋生物标本的展示和学生精美的贝雕作品;另一区域是学生贝雕操作平台。

淮盐馆,分为六大板块:生命之侣,介绍盐的形成、发现、分类、应用等知识;淮盐晒制工艺则以图片、沙盘、模型等形式展现淮盐晒 制工艺;史海盐踪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先民们煮海为盐的原始劳作场面;煮海之歌和盐乡习俗则多角度向我们展现碧海盐滩的淮盐风情;盐家风味更向我们展现具有盐家特色的风味菜肴。整个淮盐馆中间陈列一些盐滩上使用的劳动工具;橱柜展示一些盐的衍生物。

3.拓展海洋文化教育活动载体

以扬帆文学社为依托,开展以海洋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环境考察等活动。将学校艺术团命名为“海之韵”艺术团,组织各种以海洋为主题的艺术展演活动。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有艺术才能的教师配合音乐老师对表演有兴趣的各年级学生,主要是在课余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海之韵艺术团主要通过舞蹈、课本剧、故事会等形式,表演有关海洋主题的节目。

学校利用各种节假日或主题教育日,开展以认识海洋、探究海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在全校范围内选拔海洋知识讲解员,利用现有橱窗传播海洋文化知识,通过校园之声广播站、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途径,为师生系统地讲解海洋文化知识,使认识海洋、探究海洋的意识深入人心。

因地制宜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拓展学校教育空间。学校组织各种与海洋文化相链接的实践探索活动,继承与发展海洋文化。如学校引领学生走渔村、上渔船、访渔民,向出海归来的渔民了解大海的神奇,向老渔民和老盐工探听历史往事,让学生把感受生活、探究学习和创新习作合在一起,汇成一篇篇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创新习作。学生们在亲身调查、访问、聆听中触摸家乡的真面目,感悟到爱 校爱家乡的真情,产生对大海、盐工、渔民、父母的亲和力,产生我是大海儿女的自豪感,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习与生活的创新力。学校还可以组织渔家采风、海景写生、海滩游戏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延伸与拓展学科教学。开展海洋文化为载体的学校教育,能够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开展读书活动。我们在学生中将组织《海洋文化教育读本》读书会、写心得、写小论文活动。举办以《小小探索者》、“走近海洋”、“向海洋进军”、《21世纪的海滨》为主题的演讲、诗朗诵以及小论文展、美术展、书画展、劳技作品展等活动。

组织竞赛活动。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学生收集贝壳、制作船模、创作渔民画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组织海洋文化艺术节活动。学校以后每年举办一次“海之韵”艺术节,把说海、唱海、演海、写海、画海、想海融于整个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深刻的海洋教育,使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思想得到有效熏陶。举办讲座。为结合学校开展海洋文化教育,请专业人员来校作关于“环境污染与渔业资源”、“海洋与气象”的讲座。同时可以邀请著名的船老大讲述他们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动人事迹。这些讲座能够用事实说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海洋、认识海洋,让他们感受到大海的可爱,激发他们进一步热爱大海。

4.积极开展海洋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努力开发校本课程,编写现代海洋文化教育读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实现对本地海洋特色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建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挖掘与利用海洋文化,使学校教育基于地域特色、基于学生生活。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创新与实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成立“海洋文化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和“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研究制订详细的《课题实施计划》,尽快着手编写《海洋教育读本系列丛书》之一《我爱海滨》作为校本课程教本。去年,我校校本教材《海之韵》已出版。

海洋文化教育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接触社会、自然的机会,使学生有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提高学生海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走向社会、走向海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亲眼目睹人类带给海洋的灾难,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就能够切实感受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把在研究中得到的感受化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温州海洋文化 篇7

一、江浙一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现状及特征比较

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 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

目前在我国,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通过查寻文化产业园区资料库了解到, 从2006~2014年记录中, 全国有1, 755条文化产业园区信息记录, 其中, 华东地区最多, 865条, 占全国的49.28%, 西北最少, 74条, 占4.21%。从年份来看, 2010、2011、2012年是三个增长较快的年份, 分别为223条、341条、399条。从认领情况来看, 未认领的1, 675条, 认领的71条。就江浙一带来看, 共有260个, 占全国14.81%, 华东区30.05%。其中, 江浙两省, 江苏共有138条, 未认领131条, 认领7条。园区类型中, 产业型25条, 混合型98条, 艺术型2条, 休闲娱乐型8条, 地方特色型5条。浙江共有122条记录, 未认领102条, 认领12条。园区类型中, 产业型28个, 混合型70个, 艺术型5个, 休闲娱乐型2个, 地方特色型6个。从规模效益分析来看, 江浙一带总量大, 但与全国情况一样, 都存在投入与产出效益比较低, 还未形成规模效应, 目标和功能定位存在定位雷同、目标市场相似, 园区内的企业集而不群, 企业间的产业关联性不强, 无法实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等共性问题。

通过江浙的实践可以看出,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推进, 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产业渐成规模, 文化创意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新的经济优势和特点。目前, 江浙一带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门类, 总体来看, 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萌芽期, 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二、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特征及产业集聚现状

温州作为浙东南一座山水江海交融的滨海城市, 是一座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 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文化创意产业起步相对较晚, 发展也较缓慢。统计数据显示, 温州创意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不到GDP总值的5%。目前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单位包括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在内共有7, 800多家, 创意产业的规模偏小。从业人员中多数以广告制作为主, 真正做创意设计的很少。咨询策划业近几年发展较快, 包括婚纱摄影、美容美发、文化传媒、建筑设计等在内, 约占2, 500个单位, 从业人员14, 000多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偏低, 中大专以上和初中以下的各占1/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 通过查询文化产业园区资料库可以看到, 仅有4条记录, 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 (学院路7号LOFT) 、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 (瓯江学院7号楼) 、温州创意产业园 (黎明工业区) 、温州智慧谷文化创意园 (车站大道789号) 。除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7号楼的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外, 其余均为老厂房的改造项目, 目前还在建设和完善之中, 园区内人气不足, 均为混合型园区建设项目。园区规模小, 内容也还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餐饮业、美容美发、摄影婚纱、广告、教育培训、咨询策划等门类, 传统设计类、文化旅游类、媒体类、动漫类等比较分散, 园区内的企业集而不群, 企业间的产业关联性不强, 无法实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产业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地方特色型的园区建设尚未出现,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还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如何构建文化和经济融合兴起的理论框架?如何搭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平台?如何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三、温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的理想框架构建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产业, 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 是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结合点。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是文化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普遍发展模式。虽然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 由于城市经济增长的路径与文化产业的贡献力不同, 导致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模式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不同, 呈现出多维度的动态特征。但通常人们是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加以考量, 更多关注的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产业形态、经济功能、产业政策及实体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更多思考的是在经济价值链条上的效益最大化, 即经济硬实力与贡献力。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高端和前沿, 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特点, 能够发挥“整合、渗透、提升”产业功能, 带动区域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因此, 现阶段,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集聚模式的选择更应关注和思考以下几点:

(一)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城市是一种文化现象。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竞争力, 决定着城市的未来。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和创意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具有根植性作用。同样, 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也成为城市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和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 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内容和新载体, 同时, 也将成为城市能级提升, 城市形象培育与文化创新的重要引擎。

目前, 温州新的城市规划刚刚出台, 新型城市建设, 需要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发挥复兴城市及重塑城市空间结构的服务功能, 能够提升城市形象, 能够加快温州融入国际化城市发展的步伐, 促进城市治理制度的全面创新。因此,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要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三个关注点值得探究。

1. 要共同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文化的组织形式。

既要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还要关注城市文化的空间线路组织。城市文化是多元化、地方化的, 其发展不仅在资源分布上具有差异性, 而且在文化的产业结构上也不平衡, 空间布局亦如此。城市是人文的空间化。文化要素不产生整体却构成整体, 不同的文化要素组合, 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结构、文化形态和文化类型。不同类型的研究者也都从各自角度, 如社会学家从社会组织、经济制度、教育、政治、宗教、习俗和法律角度出发;人类学家从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角度入手;地理学家则从文化圈、文化区、文化层和文化类型等概念分析文化。因此,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和发展, 不仅是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人和文化企业的事情, 要以“大文化”视角, 既要关注基于文化要素的城市建筑物、城市街区、城市风貌特色、城市风情以及城市精神, 还要关注城市社会组织与亚文化, 如, 城市的公益文化、城市的环境文化、城市的观念文化、城市的制度文化、城市的娱乐文化、城市的演出文化、城市的休闲文化、城市的群体文化、城市的科普文化、城市的企业文化、城市的校园文化、城市的社区文化等, 还应关注城市单元的类型, 这一点对于温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至关重要。

2. 要关注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容与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与基本路径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相关。在理论上, 有学者提出: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均GDP在3, 000美元以下时, 重点推动文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上时, 重点推动文化内容型产业的发展, 人均达到5, 000美元以上时, 重点推动文化创意型产业的发展。对于温州而言, 无论是文化资源产业、文化内容产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都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 为此,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以促进城市发展为目标选择内容和途径。温州山水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服装文化、艺术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体育文化、戏剧文化等城市文化资源丰富, 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和开发, 将这些资源性文化转变成资产性文化, 形成产业, 特别是成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要依托温州的山水文化、传统文化、产业优势与市场优势, 集聚创意要素资源, 以增强温州城市综合能级的提升为抓手,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着力打造“山水智城”、“时尚产业之都”, 强化城市创新服务功能, 加快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同时, 将城市文化资源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转化为具备消费意义的文化产品, 并凝练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3. 要更加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形象的提升。

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 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 包括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面貌, 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城市形象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城市经济、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文化。而其中,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城市以文化取胜”。文化城市的建设与城市形象的培育理应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与产业优势。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形象都具有多向度、多元化的结构特征, 因此, 温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要关注资源链、市场链和产业链, 更要关注城市文脉;既要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和载体的建设, 更要关注城市形象战略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集聚应注重个性, 如果缺少了个性, 缺少了魅力, 也就缺少了城市的竞争力。如, 上海打算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使有形的高科技技术发展和无形人才创意力量的发挥相结合。南京市提出了“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 传承六朝古都的历史文脉”, 着眼于培育创意、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法律保障和文化氛围。特别是在旅游景区的产业规划方面, 各地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和人文生活习俗等, 在游览观光、休闲娱乐, 餐饮、购物项目等作出非常特色的规划。温州也要围绕城市竞争力与文化创意产业共生共荣的目标, 塑造独有的城市形象品质, 城市形态结构, 并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二)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融合发展的推动力。

2012年4月, 《温州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获批, 明确温州市在建拟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个, 其中市区10个, 市政府尝试“通过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 (包括基地、服务平台) 和一批大项目的建设, 更好地整合资源, 聚集高端要素, 以形成配套完整、产业链齐全的产业集群”。

2014年3月, 温州市出台了《关于实施“五一〇产业培育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 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目标, 即做大做强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五大支柱产业, 培育发展网络经济、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激光与光电、临港石化、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材料、文化创意、生命健康十大新兴产业, 明确力争到2016年底, 五大支柱产业销售产值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 十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底, 五大支柱产业销售产值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 十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3年翻一番, 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使温州成为引领全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针对文化创意产业, 提出了重点发展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行业, 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群, 着力打造区域文化创意中心。以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重点, 充分发挥各地的产业优势和区位特点, 积极拓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

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应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跨界融合的推动力。然而, 目前, 温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一是工业设计、服装、鞋类、模具、包装、广告、建筑等传统产业服务的设计类;二是咨询策划业;三是美容美发、餐饮业、摄影婚纱、文化旅游等时尚消费类;四是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影、动漫等文化传媒类。这些产业的关联度不高, 市场份额有限, 基本上还是同质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仍处于有“产”没“链”的状态。同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品牌打造难、人才难引难留、融资渠道单一等诸多问题。为此,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集聚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要突出“关联”效应, 努力实现跨界融合。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并举的“双创”发展观, 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不可少的应然之举。文化创意产业涵盖面广、产业链长。文化生产力的释放不能局限于文化领域, 它必然要和各行各业相融合, 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实现无边界的渗透、融合与辐射。在文化创意产业重点行业领域要创造各类产业分工与融合交互发展态势, 突出“关联”效应, 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使知识、科技、文化、艺术等元素更多地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 使产品和服务更多地体现社会性、生活性、环境和谐性, 为发展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有利的技术条件。

2. 要实现“存量”盘活与“增量”发展相结合。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身就是一个“吸纳”和“释放”互动效应。据普查, 现温州具有建筑风格古朴、建成历史悠久、规划严谨科学、人文精神厚重、保护利用价值较高的古建筑村落106个、自然生态村落14个、民俗风情村落26个, 其中古建筑4, 288多处, 古树名木435株, 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个。另外, 2013年以来,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要通过“五水共治”, 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温州市提出重现水清景美的浙南水乡风光的愿望。这些都是发展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载体和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础。如何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区位特点, 创新“产业链”, 突出创意、创新、创业、品牌、生态五要素, 积极拓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 找好着力点非常重要。

3. 要通过数字化整合打造国际化虚实结合产业园。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进入与科技融合的新时代, 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技术不仅改造提升了传统文化产业, 而且培育和发展了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提倡的文化数字化建设、有线网络功能的开发、数字出版、立体视觉产业, 在不断提升文化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也带动着与文化行业相关产业的转型。如, 腾讯、百度这类平台公司, 它们都是典型文化企业, 腾讯的主营业务是游戏, 百度的主营业务是广告。但他们除了做数字文化产业外, 还在做网络零售、金融及各种各样的服务。因此, 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的途径就显得十分必要。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数字文化产业分两个部分:一是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有关的数字文化产业;二是多数字的影视和一些数字化体验。通过数字化整合打造国际化虚实结合产业园, 为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平台是温州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升级的突破口。

(三)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成为区域特色创意设计与创新驱动的新典范。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门类, 其运行必然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同时也要体现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文化的特性看, 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核。但文化是无形的, 其传承和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 需要一定的渠道和终端。因此, 文化创意产业应被看作是内容和渠道的集合体。从内容生产的类别来看, 习惯上按照行业的区分, 包括影视制作、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动漫游戏等。目前, 我国文化内容生产体系较为完备, 从文学创作到艺术生产, 从舞台表演到影视剧生产, 从音乐、广告制作到书籍报刊出版等。而文化传播渠道, 出版发行 (含图书和报刊) 、广电传输网络 (含有线和无线) 、电影院线和文艺演出院线显得“支离破碎”、有系无统、不够完整。渠道不畅, 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强调的是, 由于文化产业需要文化企业支撑, 相对于“内容型”文化企业而言, “渠道型”文化企业更容易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对比分析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 从产业体系的完整性看, 传播渠道无疑是“短板”或“短腿”。因此, 在文化产业的功能布局上, 倡导“渠道优先”更迫切, 也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

盘点温州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投资不难看出, 传统文化产业内容项目占的比例较大。集休闲娱乐、餐饮、商务展示、办公于一体的场馆基础建设项目占了总投资的90%以上, 可以看出当前温州文化创意产业无论是“内容型”文化企业还是“渠道型”文化企业都存在着内容创新不足, 结构不够优化, 形式创新不够, 业态发展力不强, 创意人才群体比较弱小等问题。传统文化产业升级转换慢, 借助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而兴起的非传统文化产业项目所占比例少, 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因此, 要解决这些问题,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应在区域特色创意管理与创新驱动模式上下工夫。

1. 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

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是创新, 没有了创新, 就不能成为创意产业。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 无论是资源社会型的项目、历史文化型的项目, 还是复制增容型项目、模仿嫁接型项目, 都离不开创新。比如香港的迪士尼乐园, 虽然是迪士尼项目的复制, 但是, 它之所以能够在香港站住脚, 受到许多大陆人士的青睐, 是因为其中有许多结合中国实际的创新, 并不是原来公司模式的简单翻版。再如, 2011年, 一个转型引资的样本———天使乐园休闲的旅游项目, 即全世界女生大爱的Hello Kitty主题乐园入驻湖州 (安吉) , 该项目是集大型动漫、主题休闲度假综合园区于一体的一个社会综合效益较大的项目, 旨在以旅游带动出行, 以出行带动交通物流。笔者了解到, 如今Kitty猫独特的形象已经出现在约2.2万种不同的产品上, 畅销40多个国家。日本的Hello Kitty户外主题乐园, 为当地带来每年上百万的游客, 旅游收益超过数十亿。

2. 要加强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规划。

目前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虽然都是在盘点地方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但“产业结构雷同, 区域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 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规划研究。在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规划中, 要研究整体行业的产业布局与结构构成;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文化内容。因为文化价值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与文化内容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呈正比关系。温州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建设, 一要注重实施个性化或差异化战略, 因地制宜, 依托本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将文化创意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个性化、差异化, 使之在整个产业范围内形成独有的品类, 以避免重复以及由于重复而导致的恶性竞争, 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优势。二要通过产业链的整合, 凸显并优化产业个性, 充分放大文化创意产业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增值效应。三要定位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建设的目标, 要特别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处理好文化特质的区域个性定位与市场定位的关系, 否则我们投建的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无法进军更大的市场领域。温州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充满活力的城市, 具有较鲜明的个性文化特征和丰富的资源蕴藏。如何优化环境, 激活各种有利因素, 并慎重选择文化创意产业群的建立时机、建立方式和文化创意产业群的类型也是必须考量的重要问题之一。

3. 开辟新的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方向。

战略既可以是国家层面的, 也可以是区域层面的, 更可以是一个具体企业的。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问题, 不同战略的提出, 主要应针对相应的层面。如果不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规律, 不知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遇到和将要遇到的种种客观现实问题, 不研究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不加强战略意义上的指导, 就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为只有定位准, 才有差异化的政策引导。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战略问题应着眼于可持续战略、一体化战略与特色战略。一体化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系统一体化, 二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一体化。如果说, 可持续战略体现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间性概念, 那么, 一体化战略则体现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结构和空间概念。特色战略主要是一个区域文化产业或一个文化企业的战略。它讲究的是利用自己的独特资源、条件和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 创造出别人没有的产品或服务的类型、质量以及形式。产业细分是创意园区摆脱同质竞争进行战略选择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总之, 文化创意产业目前仍是处在动态变化发展中的新型产业形态, 集聚度与根植性是审视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两个维度, 二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运行机理。文化需求、文化创意的活跃程度、相关产业的支撑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对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但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及目标市场不应仅限于有限的区域性空间和市场, 而应当瞄准全国乃至世界大空间、大市场, 需要充分研究国内与国际的文化需求与审美特点, 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个性, 并建立国际性市场营销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沈山, 安宇.和谐社会的城市文化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 .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转型发展:空间集聚机制路径政策新举专题[J].社会科学, 2012

[3] .沈佩琼.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特征及其协同发展的江苏视阈[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温州地域文化与成人外语教育培训 篇8

关键词:温州;地域文化;外语教育;功利主义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0—0177—02

古老的瓯越大地繁衍传承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经世致用”、“崇义以养利”的精神食粮养育出一代又一代勤劳进取的温州人。今天,早已走出地域国门的温州人在家乡大兴成人外语培训之风,为的是让温州在世界上走得更远、更稳。

一、温州成人外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个案调查分析

温州有着众多的外语培训机构,据温州招生网,整个温州地区正式登记的外语教育培。

培训机构有120多家,仅市区正式登记的就有50多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打小闹的非正式教育培训机构。由于温州市外语教育培训由市教委统一管理,培训部门和个人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申请办理外语培训,因此,温州外语教育培训机构纷呈,既有主要针对成功的企业主、个体户老板的基础设施较好、收费较高的培训机构,也有一些主要针对在校中小学生的规模非常小、家教型的培训机构,另外还有一些传统的、定时定地的、分固定学期的密集型教学模式培训机构(如温州市勤奋外国语业余学校),培训对象主要是各行各业的职工、学生、外地来温务工人员及家庭主妇、待业人员等。温州作为一个地区级城市却生存着数目如此多、大小不一的外语培训机构,原因何在呢?且其能胜任温州发展所需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吗?据调查,温州的外语培训机构除少数外,大多数都是在低档次运作,且有很多培训班在开学初期,学员爆满,但几周后教室里来听课的学员就逐渐减少。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外地影响较大的外语培训机构在温州却难以有很大作为。这些耐人寻味的问题和现象,应引起注意和思考。为进一步说明这些问题,笔者于2005年对温州地区最具大众化、规模较大的温州市勤奋外国语业余学校进行了半年的跟踪调查,现把调查分析结果规纳如下:

1优势。一是培训语种齐全,涵盖英、日、法、德、意、西班牙等6个语种,涉及商贸、等级、口语、电视英语等多方面内容。2005年春季共开设18个班次,最多招生数达891人,最多应在校生人数为1071人。这样的培训五种和招生规模在国内同类外语培训机构中尚属罕见,且其所授语种可以真实地反映温州与这些语种所属国家有着广泛而平稳的联系。二是授课教师来源广泛,有大、中学教师、海归人士、外贸人员等。在用人机制上遵循“致用”原则和市场规律,能者上,庸者下,不分职业、学历高低。三是管理灵活,因课制宜。因老师、学生制宜,合理变通。对待学生如上帝,对待老师如嘉宾,问寒问暖,关怀备至;交流沟通,排忧解难,“利义并举”,实得瓯越深厚的地域文化真传。四是学员收费低,每学期三个月,36次课72课时,收费400元左右;教师待遇高,按照教师实绩计课酬(实绩包括教师学生考勤,学生数,学生反馈,备课,作业量,应聘年限等)这种细致、有利就做的经营理念在其他地方有点不可思议。实行灵活的滚动式招生模式,成熟一个开办一个,达底线15个学员就开班。

2负面现象。一是整个春季学生应出勤人数不断上升,实到人数却不断下滑,几乎每班如此。春季学期18个班结束时应到人数为891人,而实到人数只有317人,流失近2/3。二是层次水平高的班到课率高(可能有部分老师授课能力因素)。相较于其他班,新概念英语班的到课率较高,新概念英语1(上)、新概念英语1(下)、新概念英语2(上)、新概念英语3(上)的最终到课率依次为:39%、37%、37%、48%。三是外贸英语初级最终到课率相当低,既可能与学员工作性质有关,经常出差,也可能与学员入学水平和心态有关。小语种最终到课率低,这与全民学英语的气候有关,但与学员对小语种的盲目趋利也有关系。四是培训层次低,如大语种英语基本没有新概念英语3以上的层次。至于造成温州市勤奋外国语业余学校负面现象的表面原因基本可规纳为:参加外语培训人员整体文化基础相对较低,对外语学习多怀着功利主义心理;外语培训机构组织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素质,一味迎合学员的求急心理,无知于语言学习的长期性,做虚假承诺;授课单元班级人数太多,不适合于外语教学。

二、温州地域文化对成人外语培训的影响

温州传统深厚的地域文化,一直有着“追求功利型”特征。由于温州历史上就人多地少,地理位置又远离政治中心,从事小商小贩的特别多。在北宋兴起、南宋叶适发扬光大的永嘉学派的“事功学说”,早在南宋时期就被正统理学“目之为功利之学”。针对封建政府限制工商业发展的“重农抑末”思想,永嘉学派提出了“以利和义”、“义利并举”的主张,在物质和道义的关系上摒弃了那种“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的重义轻利观念,这造就了温州人强烈的商业意识和商业头脑。温州人把物质看成是道德思想的载体,把通过辛勤劳动拥有物质财富看成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温州传统地域文化的另一鲜明特征就是追求形而下务实的道器观,既不作空洞的玄学讨论,也不过多理会外部环境的风云变幻,自始至终追求“经世致用”,“致用”的目的必然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古已有之的重商传统,认定了市场是衣食父母,利润是终极目的。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个人总是在特定的权利与文化结构的各层关系网络中,运用这个结构中的文化象征和语言,去确立自己的位置,也就创造了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结构。”文化为人所铸就,也反过来不断塑造着后人。温州厚实的商业地域文化形成之后,地域内的政治、经济、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人文因素无不打上深深的印记。地域社会文化结构是个动态的过程,一旦地域社会建构过程把某种文化因子结构化,这种结构就会推动和规限人们的行动。温州地域文化中产生于永嘉学派的永嘉文派就表达了温州人重视名节、积极有为、彰显自我、“重进取”、“急图利”的性格品质。

偏重“功利主义”和务实的商业文化传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温州人的意识领域根深蒂固。这种地域文化传统对于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成人外语教育培训领域亦是如此,使得温州成人外语教育培训的取向和关注点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即偏重于学以致用或近于急功近利,知识需求和市场经济的联系尤其密切,知识需求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温州的现状是温州独特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而这一结果的生物性特征又不断塑造和延续着地域内的一切社会因素,以维持着这一结构的繁衍。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此,温州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外语教育教学活动必定与这一结果有着微妙的关系。然而,人类社会这种“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一经产生、形成之

后,就必须按照他自己所固有的规律运行,在这个运行的过程中,他常常在某些方面或一定程度上异化为人的对立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常常不得不违背自身的意愿而屈从于这个“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由于商业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内在机制、法则之间以及由此而滋生的一些思想观念,都包含着许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相违背的负面因素,如教育上的功利主义文化因素已带来了许多问题。这种教育功利主义表现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本质特征就是,片面强调教育为社会现实发展需要服务的功能,并把这一功能推向极端;同时却忽视甚至抹煞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以教育服务、服从社会现实需要掩盖或遮蔽了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功能和目的。

从清末温籍知识分子孙怡让的“做新国学,躬行西学”,到20世纪80年代温州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地域文化吸收了不少西方的功利主义文化因素。西方功利主义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承认人欲的合理性,激发人们大胆求利致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也为功利主义张扬提供了社会现实基础,于是形成了温州特有的地域功利主义。温州许多社会现象都可以从它的地域功利主义文化中找到解释。

温州社会追求“功利”和“经世致用”的行为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的,是顺应温州地域文化塑造的要求的。文化塑造行为为行为塑造提供理论依据和精神条件,并通过行为塑造得以外化;行为塑造为文化塑造提供物质基础,并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文化塑造提出要求,推动文化塑造过程。我们没有理由指责这两个过程,只不过功利主义从来不是单线条发展的。长期功利主义行为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而短期功利行为纯粹是急功近利。温州地区传统的“经世致用”和“崇义以养利”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又接受了西方功利主义的催化,产生了极具地方特色而又不太成熟的地域文化,表现在成人外语教育培训方面就是教与学两方面主体活动的无原则性、急躁症、盲目性、短期趋利性等。

上一篇:幸福类话题作文下一篇:加气站建设报建审批流程201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