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2024-07-16

童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通用14篇)

童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1

---题记

“遗失的童真。”

自己独自一人走在马路上,看看四周,没有什么可以观赏的地方,只有太阳灼热的光芒炙烤着大地。我继续向前走,忽然,看到了一群孩子在马路上玩耍。看着他们,忽然想:当初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现在却没有这些快乐了,这些是童真,是儿时可以值得回忆的事情,想拥有,却把那些迷失了......

“回忆的美好。”

回忆一切,美好而另人遐思。

回忆中我知道了我的曾经也是一个快乐的童年。

回忆中我知道了我的曾经也是那样的开朗。

回忆中我知道了我的曾经也是一个带着色彩的自我。

回忆中我知道了我的曾经也是美丽丰富的。

这些是因我的童真而得到,至少我还有快乐的影子。

“展望的悲伤”

展望未来的美好。憧憬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只是事与愿违。事实并非如此。面对我自身的悲伤,总是想一味的去逃避。

我知道,展望后自己失落的结果,所以,也不敢有离自己现实太远的愿望。

伤感的孩子,我是一个伤感的孩子。展望中得到的是不如意的悲伤。

童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2

有许多好习作, 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 也没有刻意去追求各种技法, 只是把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实地写出来, 却同样能打动人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真实的力量。作文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每一滴感受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一、说真话, “一字真言”

孩子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他不会从大人的角度去选择语言, 也不会从大人的角度去避讳语言。记得我带四岁的女儿去汕头海边游泳时, 她天真地问我:“妈妈, 您看!那小蜜蜂是不是在浪花里采蜜呀!”简单的话语, 却让我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纯真。在孩子的眼里那掀起的浪花就是盛开的花朵, 如果你非要告诉她蜜蜂是在鲜花丛中采蜜, 岂不是对纯真的扼杀吗?我的一个学生在《老师, 我想对您说》一文中这样写道“余老师, 您知道吗?体育课是大家最喜欢上的, 我也一样。每到有体育课的前一天, 我便兴奋不已, 心里就惦记着第二天的体育课, 惦记着穿运动鞋。可有几次, 您总夹着课本, 走进教室为我们上语文课。余老师您知道吗, 那时的我坐在教室里, 仰起头看见的是天花板上的电灯和吊扇, 而不是蓝天和白云;环视四周是一排排整齐的课桌椅而不是宽阔的操场;椅子上坐的是一脸茫然或沮丧的同学们。您知道吗, 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不愿意, 又不敢说, 只好硬着头皮上那节语文课, 那些不开心的心里话我们也只是在背地里与同学交流。”此文中虽没有优美的语言, 但“惦记”一词写出了他的心里话, 真实地表达了孩子们对上体育课的热切期望。当这样的期望落空时, 一个“硬着头皮上那节课”的“硬”写出了小作者对老师敢怒不敢言的无奈之举, 只得“背地里与同学交流”。教师落笔改文, 当然应该如上所述。评价小学生作文, 当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 既教“作文”又教“做人”。

二、写真事, “句句真诚”

布置学生写作文时, 许多同学一看到教师出的作文题就抓耳搔头, 直喊没材料可写。为了应付, 就随便编选一件事, 甚至把《作文选》随手抓来, 乱抄一通。这种胡编瞎选、甚至抄袭的作文肯定是不真实的, 因为这些事都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我们知道作文就是说话, 不过是用笔在说话, 如果不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事, 就是在编写谎言。有的学生就心存抱怨了:路上没有捡过钱包, 没遇到过落水儿童, 没赶上帮老爷爷推车, 更没遇到过盲人过马路……没遇到过一件“有意义”的事, 的确不知该写什么。这也是作文教学的难点, 引导学生写身边发生的平凡的小事, 应告诉他们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例如, 学生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后, 我以《打预防针》为题引导写作。有学生这样写的:“轮到我了, 我脱去一边的衣服, 医生要我手操腰, 我右手弯了, 医生又把我打针的左手操腰。打针时, 我盯着右手, 不敢回头看, 感觉像被蚂蚁轻轻地咬了一下, 就长舒了一口气。”从文章看简直就是一副素描图, 没有添加任何色彩, 却同样生动感人。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小作者句句真诚, 医生把他的“右手”换成“左手”这一细节, 写出了自己紧张得连左、右都搞不清, 直到感觉像蚂蚁轻轻地咬了一下之后, 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虽然文章里透着天真、洋溢着稚气, 却让我们看到了真实闪亮的童心。这样的文章当然也比掠夺儿童天性的文章好。

三、抒真情, “我手写我心”

“文以情生”, 这是许多人所熟知的。无论哪种文体, 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只要作者情感的闸门一打开, 自然情到笔至, 妙笔生花。小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天真的, 甚至是无知的, 他们常常会因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兴高采烈, 也会因被人误解而痛哭流涕。这些都反映出了学生的“情”, 纯洁的, 淡淡的。这种情如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在字里行间, 这是学生的真情独白。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女孩, 她人长得瘦瘦的、小小的, 透着几分灵气, 不光班上同学喜欢叫她小不点, 连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喜欢这样叫。可在一次自由作文时, 她以《别再叫我小不点》为题, 一连写出几件事情证明她人虽小, 但干事利索, 守时。结尾处:“怎么样, 喜欢我这个小不点吧, 可是我就是不喜欢别人叫我小不点, 请别叫我小不点!”作者就这样表达了她真实的心愿。所以在评价小学生作文写作时, 一定要引导学生抒真情, 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心声。

别让“课间圈养”禁锢学生的童真 篇3

打乒乓球、做游戏,曾是以前孩子们最美好的童年记忆。然而,这种记忆却开始与现在的孩子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学校对学生实行“课间圈养”。比如,厦门某学校就对课间“非常规冲跑”的学生,实行记名扣分处理。而这样的奇葩校规,只是“课间圈养”的冰山一角。

学校为何热衷于“课间圈养”?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应试教育的实施。为了让学生赢在起跑线,许多中小学校持续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课间十分钟自然难以避免被侵占的命运。二是害怕承担学生受伤的责任。上海一家基层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院共审结校园伤害案件40件,接近九成案件以教育机构为被告,“课间10分钟”又是“伤害案件”的高发时段。为避免担责,许多学校选择消极的“课间圈养”。

但“课间圈养”只是自欺欺人。一方面,学习讲的是劳逸结合。在课间时间继续向学生灌输知识,必然事倍功半。另一方面,逃避责任式的“课间圈养”只是“掩耳盗铃”。只要安全隐患还在,即使課间只能在厕所、走廊、教室活动,如果校方监护不到位,同样会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课间圈养”禁锢了学生的体魄与童真。2014年全球男性身高排行榜数据显示,日本男性平均身高为170.7cm,排名第29,而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9.7cm,名列第32。中国男性的身高何以落后日本?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缺少运动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试想,让学生在课间枯坐在教室,怎么可能利于新陈代谢,怎么可能促进发育呢?同样,“课间圈养”也会禁锢学生的童真。童年时光的快乐,就在于无忧无虑、自由地玩耍。但将学生“圈养”在教室中,捆绑在课本上,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要解放“课间圈养”对学生体魄与童真的禁锢,首先,主管部门应立即要求校方解除“课间圈养”的奇葩校规,将课间时间还给孩子。其次,校方应多一些主动,少一些消极应对。用积极的预防和认真的排查,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再者,家长也要秉持宽容心态,不能动辄与学校对簿公堂。总之,只有主管部门、学校、家长三方齐心协力,才能解除对“课间圈养”对学生的禁锢,让学生拥有美好的课间回忆!

【素材分析】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号召下,不少地方的小学生课间却被“圈养”,被曝光的学校从南到北,极为普遍,不禁让人感觉心凉,这种表里不一的教育现象,学校当然要负主要责任,其次是主管部门和家长,任何一方的懈怠,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童真童梦小学生作文 篇4

小时候,我是一位贪吃的孩子,最喜欢吃冰淇淋。所以,我的梦想就是发明一台自动冰淇淋机。有一次我梦到,当我一叫“冰淇淋”,冰淇淋就会自动从机器出来。我和所有喜欢吃冰淇淋的小伙伴们,都不用愁没冰淇淋吃了。不但白天可以痛痛快快地吃个够,而且晚上睡觉也可以甜甜地吃到天亮。你说,这个梦是不是很有趣?

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可以用玩游戏的方法,教很多小朋友读书认字。所以,我天天都幻想着自己当老师的情景。结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字啊梦里,我当起老师,和“学生”边学边玩,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而现在,我的梦又不一样了,渐渐喜欢上辩论的我,希望成为一名律师。于是,我天天都在想着当律师的事,就连睡觉也频来入梦。课件,我想当律师已不可改变,所以每每梦醒,我都情不自禁地说:“我一定要当律师,为劳苦大众打官司!”

告别童真的作文 篇5

小时候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所以我总是有很多的朋友,但最后她们都背叛了我,但我都原谅了他们;小时候我很任性,很爱哭,别人都会安慰我;小时候我很天真,把所有事情都简单化……转了一圈后才发现剩下的还是自己一人。

现在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晚上散步,喜欢一个人抚琴,喜欢一个人欣赏音乐……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我站在窗前看着外面那朦胧的世界,听着雨点奏出那寂寞的音乐。

多想回到从前,回到那快乐的童年。但这不能,因为我已经告了那段时光,就象他告别了这个世界,不可能再回去。

我在别人面前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表现出很自恋,很快乐,又有谁知道我很孤单,很寂寞,很自卑。我的内心已不再单纯,我已不再纯真,好想回到从前那段时光。

童真的高中作文 篇6

美丽的夜晚,忽闪忽闪的星星布满了神秘莫测的夜空。一轮皎洁的月亮,像一个玉盘镶嵌在深蓝的夜空,撒下一片银光,周围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圆晕。

在五年前也是这么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晚。我望着月亮出了神,想得可多哩﹗那时常听老人说,用手指着月亮,会被割耳朵的,在今天看来是幼稚可笑的。那时的我,还未跨进校门。作为一个不谙世事、天真幼稚的我,居然相信是真的,不过我心里还是犯嘀咕:难道月亮真有那么神圣,连指一指都不行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群大人在月光下谈天说地,甚至指着月亮,谈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那时我真为他们捏着一把汗呢﹗嘿,他们怎么不掉耳朵呢﹖好奇心驱使着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下,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我去问爸爸,他带着笑容神秘地说:“你试试不就明白了”。“试试﹖耳朵掉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嘟囔着,又去问奶奶。奶奶说,她小时候也听人说过,但并没有亲眼看过。

也是这么一个夜晚,我终于按捺不住搁在心底的这个念头,猛地用手指头指向月亮,随即紧紧地闭上眼睛,心怦怦直跳,我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好半天,我才睁开了眼睛,摸摸自己的耳朵,还在,我欢呼雀跃。妈听到我在外面欢呼着,迷惑不解,我把事情的原委向妈妈说了,母亲不禁哑然失笑。好久她才说:“傻孩子,那都是大人编出来骗你们的”……夜还是那么静谧,屋子里却传来了一阵阵欢笑声。

童真:小学语文教学追寻的方向 篇7

小学语文应该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最亲近儿童生命状态、最能激发儿童情趣、最能滋润儿童心灵的教学。最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那么, 小学语文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合适的教育?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走向“童真”!小学语文应该是“童真语文”, “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 是真实的语文。让“童真语文”润泽儿童的精神世界, 呵护儿童的生命发展!

一、教学文本的解读, 关注儿童的“真思”

解读文本, 这是教学准备的首要环节。文本是儿童重要的学习内容, 但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 不少教师总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拔”高“掘”深, 体现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于是在实践中, 教师往往强有力地牵引儿童走向文本, 以体现自己高水平的解读, 以追求自认为更有价值的课堂。实际上, 不论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有多深, 有多高, 但那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深入深出”, 把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儿童。

解读文本时, 我们更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蹲”下身来, 用儿童的眼睛来观察文本, 用儿童的思想来感受文本, 用儿童的心灵来亲近文本。李吉林老师指出:“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犹如童话一般。孩子看山, 好像山洼里会走出一个白胡子老爷爷, 坐下来跟他讲故事。孩子看云, 云儿在飘, 好像大白马在草原上奔跑, 咦, 马儿跪下来, 还等着他骑呢……”儿童有自己的思维语言, 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去品味文本;儿童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文本;儿童有自己的思想境界, 他们会用自己境界里的规则去度量文本……

以儿童的视角去解读文本, 你会发现一片崭新的天地。《找春天》一课中, 儿童对“桃花为什么会开”有五花八门的答案, 而绝不是我们教师认定的目标“春天到了, 桃花就开了”;《雷雨》一课中, 儿童会对蜘蛛“垂下来逃走”的动作特别感兴趣, 或许还会用手势演示演示, 而绝不是我们教师想的“垂”是生字, 要强化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中, 儿童觉得英子“学咀嚼”的片段特别有趣, 读着读着他们也许也会这样学着咀嚼, 而绝不是我们教师想的这个片段很重要, 要反复品读;《江雪》这一首诗中, 儿童会很疑惑, 那个“蓑笠翁”冒着雪在钓什么, 而绝不是像我们教师想得那么深刻……这就是儿童, 真实的儿童, 真实的思想, 他们用自己的视角去发现文本中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些特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关注儿童的“真学”

目标就是方向。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 我们的教学就会失去前行的方向, 就像脚踏西瓜皮, 滑到哪里都不知道, 那教学还怎么可能有效呢?很多教师总是习惯从自己的“教”出发来制订教学目标, 这样教师无形中就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位。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教师就会考虑自己的“教”, 而不是儿童的“学”。有时虽然打着“让儿童学”的旗号, 却做着让儿童“假学”的事情, 做做样子, 大搞形式主义。有不少的教师图方便, 甚至喜欢照抄《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 比如有的教师把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认识4个生字。 (2) 了解诗歌的内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儿童是语文学习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从儿童的“学”出发, 从儿童的“真学”出发。“以学定教”是教学最基本的常识。如此笼统、简单的教学目标, 怎能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呢?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要联系“课标”规定的学段目标和文本特点, 适合儿童的实际水平, 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使儿童“跳一跳能摘到苹果”, 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要用清晰明白的语言, 描述儿童的学习行为, 描述儿童的学习过程, 体现文本特色, 体现目标达成的结果, 体现儿童的学习增量和情感态度。如下表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可以更好地传递我们“关注儿童真学”的理念?

(1) 通过自由朗读, 在自主练习中读通诗歌, 大概了解诗的内容。 (2) 通过比较阅读, 在自主发现中读懂诗歌, 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自然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反复表达, 在自由倾诉中升华主题, 从而自然地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关注儿童的“真需”

一堂语文课上, 如果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那么教师的教学不管多么精致, 课堂气氛不管多么活跃, 课堂教学的价值都极为有限。“教什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可以说“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基础。但很多时候我们更关注自己“怎么教”, 怎么演绎“教”的精彩, 至于所教的内容儿童是否真正需要, 则很少考虑, 甚至不予考虑。

儿童是我们施教的对象, “教什么”不仅仅要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 更要关注儿童的真实学情。从儿童的真实学情出发, 来选择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 才会更有价值。儿童的真实学情, 一般指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 已经掌握了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当然我们还得考虑儿童还期望知道什么, 这样的分析才能让我们真正明白儿童的“真需”, 有利于我们选择适合儿童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

比如执教《去年的树》, 这虽然是一篇精读课文, 但整篇课文只有一个生字, 四个要写的字,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课文中百分之九十八的字、词都是学过的, 读通课文不成问题。这是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 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图景, 很多学生也是熟悉的, 而且非常感兴趣, 学生完全能够通过努力读懂这个故事。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 适宜儿童的教学内容就应该是: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于是在课堂上, 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儿童, 让儿童专心地细读课文、品读课文, 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发现美, 感受美, 体会美……在体会的过程中, 在交流的过程中, 儿童满怀感动, 情感是真切的, 课堂是鲜活的。可想而知, 如果教师不关注学生的起点, 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读通、读懂课文上, 浪费在繁琐的讲析上, 那么童话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就无从谈起了。

四、教学形式的设计:关注儿童的“真做”

以往的教学形式设计, 我们较多地关注了教师的讲析, 殊不知教师过度的讲析, 消磨了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直接导致了儿童自主实践活动的严重缺失。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依据做的法子。”众所周知,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的真做, 即儿童在课堂上的自主实践活功。“听到的, 忘记了;看到的, 记住了;做过的, 理解了。”“做”就是一种朴素而有效的教学形式。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 锲而不舍, 养成习惯, 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析提问, 转化设计成儿童的多种自主实践活动。不仅让儿童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 而且让学生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把课堂还给儿童。儿童在活动中感悟, 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表达, 在活动中提升。

在执教《桂林山水》时可为儿童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让儿童来当一回“小导游”, 为“游客们”介绍桂林的奇异风光。通过导游, 儿童吸收并内化了课文语言;通过导游, 儿童激活了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通过导游, 儿童又获得了崭新的情感体验。这一过程, 不仅是儿童对语言文字的实践研究过程, 更是儿童个体情感的流淌过程、灵性的涌动过程。

这样, 我们把传统上要由教师讲解的内容转化为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 使儿童从心理上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儿童在语文课上真正享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心灵自由, 充分发挥和发展了儿童的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的展开:关注儿童的“真言”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课堂上,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孩子们活跃的身影, 听到孩子们清脆的童音。但随着年级的升高, 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少。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语文教学过程当然要学语言, 儿童不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怎么行呢?有很多时候, 儿童不肯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是怕回答不好遭同学取笑。实际上, 儿童话语有时不正确、不规范、不全面, 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儿童都明白: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语文课堂上, 讲对了, 教师要表扬;讲错了, 教师还表扬, 因为你敢于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

小学语文是“童真语文”, 我们一定要用心呵护儿童的话语权。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 想方设法打开儿童的思路, 引领儿童品味文本语言, 敞开心扉与文本对话, 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 让他们大胆而自信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样的过程中, 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儿童的“真言”, 发现他们语言的闪光点。特别是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之后, 我们更要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 或分享, 或纠正, 或引导, 或提升, 逐步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质量。

在执教《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一课时, 儿童给短语找朋友后形成了这样的诗句:

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引导儿童边想象边读诗, 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他们兴致勃勃地读着, 不一会儿就有了自己的感觉。有的说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海鸥, 有的说看到了甲虫和蜥蜴在爬行, 有的说看到了星星和月亮……显然这是孩子们的“真言”, 但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表达缺乏美感和画面感。于是我在肯定他们发现的同时进一步引导他们:让我们再看看, 海鸥在自己的乐园里干什么啊?还有星星月亮呢?还有……这样一来, 儿童的语言就丰富多了。“我看到了, 成群的海鸥在蔚蓝色的大海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到了, 夜空里有圆圆的月亮, 还有许多可爱的小星星。星星宝宝眨着小眼睛, 在听月亮婆婆讲故事呢!”“我也看到了, 蜥蜴和甲虫在沙漠里爬来爬去, 好开心哦。”……

六、教学方法的采用:关注儿童的“真趣”

在我的语文课上, 学生快乐吗?他们学到了什么?享受了什么?我的教学方法适合他们吗?我经常在这样反问自己。因为我知道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儿童, 是否生动有趣, 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儿童的世界充满梦想, 充满诗情画意, 他们不喜欢程式化的教学方法, 他们更喜欢的是富有情趣的新方法。“富有情趣”绝不是“小儿科”, 绝不是形式主义, 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有了它, 儿童的学习便成了充满兴趣的行为, 便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 便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

因此, 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 用儿童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 摒弃陈旧传统的老方法, 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新方法展开教学。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 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 仍然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学中宜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比如动画引趣法、游戏引趣法、演示引趣法、表演引趣法、故事引趣法、朗读引趣法、想象引趣法、问题引趣法、比较引趣法、情境引趣法、探究引趣法……这些充满儿童“真趣”的方法, 会让儿童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从而让他们深深地爱上语文。

比如在执教《女娲补天》这一课时, 我采用“动画引趣法”导入新课, 让儿童观看“女娲造人”的动画片段, 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品读“天啊, 太可怕了”这一部分时, 我采用“朗读引趣法”, 把原来的段落句子巧妙地排列成诗句的形式, 让儿童读出了真实的感觉;在感受“女娲了不起”的环节时, 我采用了“想象引趣法”,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 展开充分的想象, 让他们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选择这些充满“真趣”的方法展开教学, 儿童就会更投入地读懂课文内容, 读出真实情感, 更好地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七、教学理答的实施:关注儿童的“真情”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 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引领儿童获取这种感受, 体验这种情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 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 所以, 我们在实施教学理答时, 一定要关注儿童的“真情”,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生命发展。

每一个儿童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动力, 都拥有要发展的潜力。教学理答要从尊重儿童出发, 关注儿童实际, 尽最大努力让儿童享受真情体验。对表达能力强的儿童, 减少褒奖, 进行有效的追问或提升式肯定, 从而让他们迈向更高的目标, 享受更强的真情体验;对于大多数中等层次的儿童,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给予鼓励, 给予引导, 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享受成功的真情体验;对于少数自信心不够的“弱势群体”, 要设置一些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答对了, 给予肯定, 答错了, 采用降低难度的探问式理答等形式, 让他们一步步走出误区, 享受进步的真情体验。

在执教《小雨点》一课时, 一位平时表现并不怎么样的儿童举手发言:“老师, 我也会编儿歌, 你听, 小雨点, 轻轻落, 落到沙漠里, 沙漠变绿洲。”教师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鼓励他:“呀, 你真了不起, 你是我们班的小作家。”教师的这一个理答让这位儿童满脸自豪, 同时也激起了别的儿童的兴趣:“老师, 我也会, 我能编两段呢!”另一个又说:“老师, 我能编四段。”很多儿童都兴致勃勃地编起了儿歌, 教师一一夸赞。发言的儿童一脸的骄傲和满足。教师的理答激起了儿童的兴趣, 他们一个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力和智慧, 享受了成功的真情体验。

小学语文是为儿童设置的, 小学语文应该是“童真语文”。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和滋润学生的过程, 关注儿童的“真思”“真学”“真需”“真做”“真言”“真趣”“真情”……我们要让儿童喜欢语文, 拥有语文, 从而真正呵护儿童的生命发展。埒

用童真、童趣轻启学生的阅读之门 篇8

一、走入课本,寻找童趣

教学一篇童话故事的文章时,老师应先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用他们的心理、眼光来看,寻找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最打动孩子们的又是什么?也许学生的阅读只浮于表面,文本中的情趣更多的需要老师去指点、挖掘。

如《小露珠》一课,学生很容易看出小露珠像钻石一样闪亮、像水晶一样透明、像珍珠那么美丽,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她。可是小露珠不仅仅是外形美丽,她的心灵更美好,这一点学生不易体会,教学中抓住文本中“小露珠反射着霞光,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都现出生机。”这段话,激发学生想象。有学生说,一些花儿一整天被太阳照射得都快要蔫了,晚上小露珠来了,给他们带来了水分,有了小露珠他们舒展开了,个个张开了笑脸。学生们大胆想象万物受到露珠滋润的情景,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此时,再引导学生想想,你最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想到了:“小露珠你真了不起!小露珠你真好,给花儿们浇水,他们都会感谢你的!”通过老师的引导,小露珠的纯洁、闪亮,愿为别人奉献自己的美好形象已经印在了学生的心中,从童话中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二、创设情境、亲身体验

喜欢模仿、善于模仿,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感悟童话情趣的美妙过程。

《蚂蚁和蝈蝈》就是一篇短小精美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以安然过冬,蝈蝈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中将蝈蝈和蚂蚁进行了对比,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在教学中,老师请一些小朋友来演一演搬粮食的小蚂蚁们。孩子们模仿得很像,甚至喊起来劳动的号子。学生一边表演,老师一边问:“天那么热,你们在干什么呢?不歇一歇吗?”小蚂蚁们异口同声地答到:我们正在搬粮食呢。老师继续问:同学们,你们瞧,这真是一群勤劳的小蚂蚁呀!而在一旁的蝈蝈正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享受着生活呢。可是场景一换到了冬天,童话剧中的人物一下就不一样了。变成蚂蚁快乐、幸福的生活着,而蝈蝈就要面临冻死、饿死的结局。老师问孩子们:“你想对蝈蝈们说些什么吗?”“你们要像蚂蚁一样早些找粮食,就不会挨饿了。”“你们还笑蚂蚁是傻瓜,我看你们才傻呢。”“你们太懒了,现在吃到苦头了吧。”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学生们的童话剧表演中,无需要老师的反复讲解,故事其中的道理已蕴含在充满情趣的角色扮演中了。

三、利用童话,培养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在不断提高。但仅仅靠书本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扩大阅读量,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儿童好奇心强,对于各种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对书刊的选择往往随心所欲,也容易被其他一些不良刊物所影响,所以在对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多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从儿童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开始,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注意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当我们与孩子们共读时,他们会更兴奋,更容易获得快乐。利用阅读课,课余的时间,与同学们共读绘本系列的童话书,那充满想象的画面、妙趣横生的故事让孩子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与生共读,不仅仅是推荐书,看看图片,更要与他们一起讨论书的内容,加深对故事的感受。老师与全班同学共同阅读,这是班级阅读活动中一种极有意义的阅读方式。

其次要全员参与,鼓励学生多看优秀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集》、《三百六十五夜》、《格林童话》等等都是经典的儿童读物。更要组建班级的童话书库,创建特有的童话故事王国。动员学生们将有趣的童话书带来与他人共读,分享阅读的快乐。分派轮值的图书管理员,给同学们分发借书卡。午休时间可以模拟在图书室里借阅的情境,低年级学生这样的生活经历很少,对此也很新奇,乐于参与到这样的读书活动中。

我们遗失的童真作文 篇9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生,处于好忧郁的青春初期,喜欢夜晚,喜欢下雨,喜欢寂静;我一直以为,我是很纯真的,还有着小女孩时代的干净透彻的内心。

一个昏暗的雨天闲来无事照镜子,细细端详自己的脸,忽然觉得好陌生好陌生,特别是那双眼睛,很渗人。这还是我么?我一遍遍问自己,麻木的脸上一双毫无生气的眼睛,是空洞的墨黑色,泛着镜子折射的银色,我的眼睛明明是棕褐色的!清澈干净。我明明是朝气蓬勃的!

心里忽然就有一种刺痛,我到底,还是不是我?

有些疲惫地倒在床上,开始细细回想,我以前是什么样的。似乎我的童年在记忆中和现在一样,是大片大片铅灰色的,人生的纸张间有淡淡的铅笔酸腐的味道,只是小时候那个叫自卑,现在是忧郁。

在记忆里的童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三年级以前的是好无聊的幼稚,是好可怕的单纯,什么都不知道;三年级以后就不知道为什么被班里的人排斥,一直到六年级,持续了整整三年的自卑,深深把头低下,不敢抬起。

初中是人生一个很大的转折,在这里没有人认识我,我可以重新开始,敲去那自卑的三年给我裹上的灰色外壳,露出里面自认为应该还是纯真的内心。我曾经就这么以为,我真的就这么长大了,可以一直保持内心的纯良,我还真的以为。

我以前一直认为把内心封闭起来,形成一个牢固的防壁,就可以隔绝所有的险恶;但是我忘记了,就像把五彩的糖果放进玻璃罐里,很美丽,却终有一天会变质。我都忘记了,不管什么都会变质的啊。好久好久以前,我的心里就盛开的是午夜的红蔷薇,现在懂的植物多了,心里又变成了在午夜的坟地红莲业火般的曼珠沙华,在燃烧着。从很久以前就该认识到的,我明明早就变了,内心早就被阴暗所盘踞,纯真的绿洲被无情扼杀。

想着想着,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失声痛哭起来,我在好多年前就把纯真丢了。

不过还好,真的,我还找得回来。

在很久以前的日记上,我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是不可结束的,包括生命和沉沦;所有失去的都将归来,以另一种方式。

童真的作文400字 篇10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都能看见孩子那天真可爱的笑容。有时看着她们学习的时候那认真的样子,写对了一道题就很开心,看着她们玩的时候露出开心又兴奋的笑容,看着他们玩扮家家的时候也是那么的高兴,相信这世间没有比孩子的微笑更美的了吧。

上完课我让孩子们玩玩具,我和孩子们坐到一起也和他们一起玩,玩的是雪花片,孩子都是在玩中学学中玩,我让他们先是找颜色后来是数雪花片,看谁数的又对又快,第一个数完的小朋友最开心了。还孩子们在一起玩我是最开心的,和他们在一起我能忘掉所有的烦恼和不开心。

户外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皮球,你踢给我我踢给你。孩子们玩得真是不亦乐乎。个个都是那么的开心,有时孩子会为了一件小事而哈哈大笑。我们做老师的是最愿意看孩子那样笑,就像一朵正在开放的花朵

那些童真那些童真 篇11

我叫邵广红,1979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北票市的一个小山村,2001年师范毕业后,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做了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大约是四年前,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部智能手机,是交了三百元话费赠送的,能上网,能拍照,但是不清晰。我当时也是刚刚接的一年级新生,孩子们的那份纯真经常触动我,让我感到温暖,让我笑声不断,我想这样宝贵的童真应该随时记录下来,给孩子们和自己都留下一份珍贵的纪念。去年5月份,我买了一部卡片机,我现在每天可能都会拍一些,但不刻意,只要遇到那些让我感动的,有趣的情景,我都会记录下来。

孩子们最纯真,他们不会隐瞒心思,并且都有表现的欲望。我平时也喜欢跟他们一起玩,拍照片的时候他们都很自然,也不会防备我,拍完照片我会给他们看,看到有趣的,他们都会哈哈大笑,我也跟着笑。我也经常会冲洗出来送给他们,留作纪念。孩子们都知道,老师给他们拍照是因为喜欢他们。喜欢和爱都是相互的,你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亲近你。

跟孩子们在一起,我经常会忘记自己是一个成年人,有时也会跟孩子们一起玩闹、比赛跑、比爬树,只是现在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有时也会闹出笑话,笨笨的样子经常会招来孩子们的阵阵笑声。

我只要内心没有麻木就会一直拍下去的,拍到他们长大,拍到自己退休。

童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12

1确立特色理念, 领航童真科技教育

建校伊始, 就确立了将“童真科技”教育作为为红河小学科技教育的工作理念。童真, 即儿童式的奇思妙想, 童年永远是最纯真、最开心的, 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求知和热情。科学是对世界的求真, 基础源于童真的保护和开掘。当孩子用天真纯洁、好奇思维探索世界时, 便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真善美。“童真科技”旨在引领孩子从儿童的视角观察、认识、探索世界, 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科技之光点亮孩子科技的童心梦想。于是, 童真科技便一路领航学校的科技特色教育之路。

2健全组织机构, 保障童真科技顺利实施

为了让童真科技工作健康稳步地发展, 建立健全了学校科技教育管理网络,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 以副校长为副组长, 信息科技办主任亲自抓管, 10多名专兼职科技教师为成员的童真科技教育工作小组。按照学校制订的科技教育发展规划,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童真科技教育实践活动。

3加强队伍建设, 增强童真科技教育能力

教师是科技教育成功的灵魂, 学校特别重视科技教师的专业培养工作。校内, 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科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 经常安排教师到重庆、北京、南京、深圳等地参加各种科技培训活动。通过培训, 教师的观念有了切实的转变, 科技教育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校教师有76人次获永川区级优秀科技指导教师, 45人次获重庆市级优秀科技指导奖, 7人次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

4落实“六结合”措施, 打造“童真科技”特色

学校将童真科技教育融于课程、环境、科技节、课程辅助活动、设施改善、评价激励中, 以“六结合”创新机制开展教育活动, 不断孕育童真科技教育特色。

1) 创设生动活泼的科技课堂, 让“童真科技”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学校采取不挤占课程课时——落实课程计划、教师校本及外出培训——提升教育能力、教学常规督导——确保过程实效、教学专题研讨——解决实际问题、市级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学期教学质量考评——提高教学效益等措施, 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实验、信息技术等教学资源, 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感知操作法、情景教学法、设疑表述法等, 创设生动活泼的科技课堂, 扎实搞好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美术等学科教学活动, 奠定学生坚实的科技实践基础。

2) 营建丰富多彩的“科技花廊”, 让“童真科技”与环境创设有机结合。按照“世界科技—中国科技—红河科技”的创设思路, 学校把教学楼四楼的走廊开辟成“童真科技主题文化花廊”, 让科技环境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一是悬挂世界科技大师成果简介, 让学生走进科学巨人;二是展示中国现代科技的应用图文, 让学生了解先进科技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三是布置动植物与人类生长等科普知识, 激发学生探索科技的意识和兴趣;四是展出红河学生的科技获奖作品, 增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信心。让学生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熏陶, 培养科学兴趣。

3) 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 让“童真科技”与课程辅助活动有机结合。结合课程辅助活动, 学校开设了小实验、小论文、科技模型制作、科幻绘画、标本制作、电脑设计制作、机器人等科技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活动做到了五有:有计划、有指导教师、有场地设备、有活动总结, 有经费保障。每周星期五下午作为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 并选定辅导教师坚持指导学生的科技训练活动。除了每周五下午两节课, 在专职科学教师的组织下开展集中的专项培训和动手实验外, 星期一至星期四的中午还对另一部分在科技模型、小实验、机器人等方面有特别爱好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 学校积极开展“多项整合研究”:结合由红河小学承担的重庆市“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 重点开展了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教师还自觉打破学科界线, 进行了小学科技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初步探索。组织学生开展了《学校食堂卫生实践调查》《剥煮鸡的实践研究》《吃饭的科学——小学生一日三餐营养搭配的科学调查》《绿色每一天·还你新世界》《名水有主·滴水不漏》《我给校园植物分分类》《自动清扫机发明》等科学小课题实践研究活动。通过科技与学生综合实践及信息技术等多角度地整合, 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实践基础和浓厚的科技探究兴趣。

4) 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技节, 让“童真科技”与竞赛活动有机结合。为给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学校每期组织开展一次集科学小论文、亲子创造发明、科技模型、小小实验家、科幻画、科普知识、科技实践活动等学习竞赛于一体的“童真科技节”活动。还邀请了科普车进校园, 组织全校学生参观, 让学生亲身感受神奇的科技之旅, 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在四届校级科技节活动中, 有20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 600多名学生荣获了一二三等竞赛奖。学生参与面达85%以上。同时, 学校科技辅导教师坚持训练、悉心指导学生参加区级以上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

5) 加大科技投入, 让“童真科技”与设施改善有机结合。为了打造童真科技特色校园, 学校自筹资金30多万元不断完善科技设施设备。规范建设实验室、计算机室、航母训练池、科技活动室、科技作品陈列室、科幻画创作室、科普阅览室、科技训练馆、科技学术报告厅各1个, 现正筹建200多平米的屋顶自然种植园。完善的设施设备为学校童真科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场馆的作用, 开展各级各类科技活动。

6) 实施四项考核, 让“童真科技”与评价激励有机结合。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学校实施了四大评价激励措施:一是开展学生童真科技才艺认证活动, 通过学生自主实践、自主申报、成果展示、学校认定等流程, 颁发学生才艺证书, 并在此基础上评选学生科技之星;二是对各级各类科技获奖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三是每期组织校级考评组, 对相关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考评, 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分配;四是对个人和辅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区、市、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教师, 发放特殊贡献奖金。

高考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 篇13

高考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

当暮霭沉沉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声,渐行渐远,消逝不闻。

“孩子从卖气球的人手中牵走了一个心愿。”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在冻结。本该童真的年纪,却一脸愁苦,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故,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

反观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了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名利所奔波时,当与孩子们共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盈时,试想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与此同时,将大人的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

记得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钩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情绪。

在一个鼓吹神童的媒体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的,不会转弯,也正因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这份童真,这份初心,倘若一直坚守,如同守护一株鲜红欲滴的玫瑰,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间,现实让人们知道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但为什么现实让人们害怕得连一个梦的开端也不肯轻易地为孩子许下呢?

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支离破碎。最好的成长,不是小小年纪就考上名牌大学,不是小小年纪就深谙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纪就挥毫千里、琴声悠扬。我更愿看到“最喜小儿无赖,村(应为“溪”――点评者注)头卧剥莲蓬”的无忧闲适之景。未来或许残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创造,便不畏惧。

有些事最重要的是经历,那便到时再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为何不好好珍惜?遗失的童真,带给我们惆怅,但愿这番醒悟能让天真无邪的笑声在风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点评

作为浙江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紧扣题意。作者对命题所提供的三则材料有着一个综合的思考,能正确把握材料所表达的“童心早泯“的含意,并围绕着这一含意正确地表达了对“童心早泯”问题的认识。②结构严谨。文章开篇以排比句式铺叙了当下儿童童心正在泯灭的生活现状,入题迅捷。接着联系现实分析了童心丢失的原因,最后指出如何保持一份童心,结构完整。全文作者紧扣材料立意,并能联系实际阐释观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③语言娴熟老练。论证中叙议结合,作者比较多地运用了一些整句来表现现象和阐述观点,既扩张了表达的内涵,又深化了议论;对比、引用、排比、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核心亮点:切合题意 议论深刻

重要的是童真作文 篇14

前两天坐公交车的时候,看到一个小朋友,大概三四岁的样子,胖嘟嘟的小男孩。前两天,天气还没有回暖,可能是早上从车站出发的,他还穿着厚厚的`棉衣,显得身体更加的笨拙,不过更加可爱了。

他挨着他妈妈的座位,并没有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一会儿爬起来看看窗外,一会儿往玻璃上哈气,然后写写画画,我就这样望着他,想起了我们小时候的样子,又像是每一个童年时的我们。

那时候,我们也会往窗玻璃上哈气,然后写写画画,很是投入,不一定是车玻璃,却一定是我们的童真。

那时候,我们也会对眼前的一切充满好奇,东问问,西瞧瞧,好像所有新奇的事都能够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

那时候,我们以为天总是会那么蓝,生活永远会像自己想象的那般温暖美好。

那时候,我们总是盼望着长大,可是长大以后,却总是在怀念小时候。

上一篇:祝福教案全国一等奖下一篇:机械基础试题集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