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学 处处无小事

2024-06-20

新加坡留学 处处无小事(共2篇)

新加坡留学 处处无小事 篇1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宣 堡 小 学季霞

自从我校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以来,我先后读了《汪洋中的一条船》、《课堂管理技巧》和《细节决定成败》等书。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这本书以大量怵目惊心的案例论述了“细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深刻地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汪中求先生用“细节决定成败”六个铿锵有力的字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

虽然汪中求先生是一个商人,而我们是教育者。经商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但这本书中体现的“注重细节,力争把每一件事做透”的思想对每一个行业都适用。我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联系自己的工作,觉得身为教育工作者,深感学校无小事,细节在育人中的重要性。我更加领悟到教师一时忽略的细节,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教育无小事,处处都育人。

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

书中的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作为教师,在工作中有许多的小事值得我们去做好、做到位。例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分析错题的原因,纠正不好的学习习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一个甜美的微笑,一点热忱的关怀„„这些细微、不起眼的举动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波澜不惊的。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江河无以成大海。”在教育的长河里,小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需要我们教育者随时关注。关注小事,成就大事。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

这是书中引用俄罗斯教育家多申斯基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说明了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书中提出要把重视细节、将小事做细培养成一种习惯。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所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师要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例如:按时睡觉、起床,学生写字的姿势,作业按时完成,课前准备工作,仔 1

细观察大自然,不随便乱丢果皮纸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老爱幼„„教师不能忽视这些小事的教育。让学生把这些小事做好了,学生做这些小事成了习惯,习惯成了自然,将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当然,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这就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另外,教师的以身作则也是十分重要,身教重于言教,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售票员李素丽十几年如一日,立足于平凡的岗位,用心服务每一位乘客。而我们教师爱学生,应该用心地去爱。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一旦体会到了老师的爱,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因为体会到老师的爱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成功的教育是巧妙地施爱。老师既要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又要爱各方面都不尽人意的学困生。对学困生尤其要呵护。对班上的留守学生,老师既要给他们学习上的指导,又要给他们生活上的关心。

“心会跟爱一起走”,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用“心”去爱护学生,相信最终会感化学生,让学生的“心”和我们的“爱”相结合。

治大国若烹小鲜——公共管理无小事

书中最后一个部分主要讲的“细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必须把小事当大事来做,那么学校的班级管理同样也无小事。班级工作必须做“实”做“细”,无论大事小事班主任都应认真对待。塑造学生的性格、引导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健康„„甚至学生的一个坐姿、一个站相都值得班主任关注。班级管理无小事,从小事做起,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之路才能充满阳光。

新加坡留学 处处无小事 篇2

课堂是“创造教育”的发源地。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是动态的, 师生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时会闪烁出思维的智慧火花。有时当我正沉浸在理想的教学活动中时, 却有学生, 让我措手不及;有时当我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生色彩斑斓的纯真世界时, 却也“无心插柳柳成荫”。所有这些突发的意外和亮点正是我课堂教学中不断生成的宝贵资源。

一、智慧引领

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天六年级的一节英语课, 学生们正上完科学课回到教室, 小鑫因为晚回教室, 发现自己的凳子不见了, 他认准了是另一个学生拿走了他的凳子, 于是两人就吵起来了。而这时我正意气风发地揣摩着自己的教学设计走进教室, 却被教室突发的一切打乱了我课前精心的设计。

大部分学生看到我进教室马上安静下来, 唯独他们两个还在争吵着, 简直是“目中无人”, 我顿时心中不悦, 正欲发作, 忽想这样做只会降低我预设的课堂教学质量, 于是我控制自己的情绪, 面带笑容地走近学生, 问:“Boys and girls, what are they doing?”“XX is looking for his chair and he is asking XXX.”我再问:“Where was his chair just now?”“It was near his desk just now.”“It was under XX’s desk.”….一时很多学生都在回忆他的凳子刚才在哪, 用一上节课所教的一般过去时态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时小鑫已经冷静下来回到了自己的桌子边, 我再问“Where is his chair now”?学生们开始边找边回答说:“It is under that desk.”“It is behind the door.”“It is in front of the teacher’s desk.”…我顺势表扬他们“A good boy/girl”, 接着在他们的“帮助”下, 即复习了地点状语:“under, behind, in front of…”又帮小鑫找到了凳子, 而此时的小鑫已经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了, 接下来的教学可谓是一帆风顺。

我利用这个“意外”, 成功适时地对教学预设作了调整, 巧妙地将环境中的“矛盾”转化为有益的教学资源, 而且也顺应了学生当时的心理, 创设了有利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了创造力。正如陶行知先生强调的,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教师的一举一动, 都会给学生以心灵的影响;学生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

二、榜样引路

生的创造力还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 从关注学生的内心深处出发, 才能让生成真正变得丰富多彩。

记得我在教学二年级Unit7 Can I help you?这一课时, 我先教学了衣服类单词shirt, blouse, jacket, dress, 然后进行了对话教学Can I help you?I’d like a/some…

在对话过程中有个小男孩回答说:I’d like a dress.刚一说完就有几个男孩子开始嬉笑, 嘴里还说着:他想买裙子, 他想买一条裙子……, 刚开始那个小男孩没有意识到, 但有了其他人的嘻笑和提醒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并且越来越多的孩子意识到了, 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男孩买裙子这件事情上来。

我顿时想到要保护这个孩子的自尊心, 不能因为男孩子买条裙子就被人笑, 否则下次这个孩子就再也不敢举手了。于是我看着他, 并对他说:You’d like a dress.Is it for your mother?并配合中文尽力让他听懂。这时孩子笑了并点了点头。我的语气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 从而消除了孩子的焦虑情绪, 维护了孩子的积极情感, 得到他的肯定后, 我又称赞他说:You are a good boy.在说这些话时我又意识到母亲节就快到了, 刚巧可以引导更多的孩子往这方面想。然后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母亲节快到了, 刚才XX买了一条dress送给他妈妈, 你们想送给妈妈什么呢?有了榜样的引领, 这时大部分孩子纷纷举起了小手, 回答说:I’d like a/some…有买短裙的, 有买毛衣的、有买外套的, 还有买巧克力的……我真诚而巧妙地引导, 让学生懂得了感恩, 同时彰显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在这样的情景下, 本堂课的对话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并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我们要活的书, 不要死的;要真的书, 不要假的书, 要动的书, 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 不要读的书……”“生活即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教学中, 每个孩子都是灵动的个体, 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有自己的对事物的独到见解, 只是有时被拘泥于教学形式不能表达。“母亲节”的情境消除了书本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 使课堂变成了一个生活的课堂、开放的课堂。

与此同时, 流畅的表达也唤起了学生对母亲的热爱, 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倾吐了感恩之情。“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的真谛, 也在时刻启迪着我, 令我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学生的内心深处, 解决了学生的情感问题, 将人文主义的思想应用到英语课堂,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成为了我教育生涯中受益不尽的宝贵财富之一。

上一篇:6教学反思下一篇:快速提升单店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