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

2024-05-31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共11篇)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 篇1

房国晨

(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255)

[摘 要]石油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对于实现石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石油高职院校要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全面、深度融合,要贯通过程,兼顾层面,全员参与。

[关键词]石油高职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接融通

Discussion on the Combination and Fus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Culture and Enterprise culture of Petroleum

Fang Guochen(Daqing Vocational College, Hei longjing Daqing 163255)Abstract: It has far-reaching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petroleum vocational college culture with petroleum enterprise culture can realize the goal of training talents and buil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all positions and depth fusion of petroleum vocational college culture and enterprise culture, we should go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all levels and full participation.Key words: petroleum vocational college;campus culture;enterprise culture;combination and fusion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石油高职院校依托石油行业企业办学,必须紧扣石油企业人才规格进行系统培养。实现石油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通,打造富有石油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助于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直接为石油行业企业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要实现石油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与深度融通,必须立足于“三全”,即全程、全面和全员。

一、在人才培养中融入石油企业文化,实现全程对接与融通 构建融入石油企业文化、覆盖全学程的人才培养系统,形成支撑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内核的石油企业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对石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极大的引领作用。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以教学环节为依托,融入石油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对接与融通。通过开设《石油企业文化》课程等形式,有意识地将石油企业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等,渗透到教学内容和就业与创业的指导中,将石油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多采用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方法和手段,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感受、熟悉和认同石油企业文化。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五项要求”和“岗位责任制”等富有石油企业特色的管理方法引入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仿石油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手段,引入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按照石油企业团队管理方法加强班级管理,按照项目管理方式举办活动,按照物业管理方式进行宿舍管理等等,以社会化、企业化、开放性的方式引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石油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校企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实现“五进五共”,即企业设备进学校,共建基地;企业人员进学校,共组团队;企业标准进学校,共建课程;企业管理进学校,共管教学;企业文化进学校,共育人才,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二、在校园文化各层面融入石油企业文化,实现全面对接与融通

以精神层面的融合为核心,以制度层面的融合为保障,以物质层面的融合为基础,以在活动层面的融合为延伸将石油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全面对接。通过成立石油企业文化研究会、开设“企业文化”专栏等举措,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促进师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在校园精神文化培育、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充分吸纳石油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精神文化,把石油企业所崇尚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石油校企文化在精神层面的对接。全面引入石油企业内控体系和管理机制,转变办学观念,实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学校的经营管理制度、用人机制、财务管理、后勤服务和学生管理制度等,提升学校的服务意识与竞争实力,从而实现石油校企文化在制度层面的对接。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共享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与技术研发一体化、培训与技能鉴定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注重校园职业人文氛围的营造,建设铁人长廓,以石油企业员工工作服为校服等,形成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从而实现石油校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对接。突显其“职业技术”特点,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等课外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学习石油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开展石油企业文化展示,邀请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到学校座谈交流等活动,搭建石油企业员工与学校师生互动

交流的平台,促进学校活动文化与企业活动文化的有效融通,从而实现校企文化在活动层面的对接。

三、在队伍建设中融入石油企业文化,实现全员对接与融通

在石油高职院校和企业中,师生和员工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同样也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主体,校企文化融合必须调动所有人的力量,做到全员参与,共同建设拥有石油院校和企业特质的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和员工队伍。打造一支“四双”(双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双师结构和双向任职)结构的教学团队。学校建立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定期选派教职员工到石油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双师素质”的同时切身感受石油企业文化;组织学生定期到优秀石油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就业见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体验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的精神面貌;邀请石油企业管理精英、技术精英、营销精英等走进校园,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引进石油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师,担任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技能指导老师;邀请在石油企业就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以座谈会、主题讲座等形式,向在校学生分享就业的感受,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和职业信心。

文化是组织的黏合剂,文化因素对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政治力、经济力相对应,文化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力,它有着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的功能。石油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与融通,将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辐射作

用,从而使石油高职教育的特色更加鲜明,使石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使石油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 王雪,《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研究》,《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02期

[2] 林凌斌,《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 篇2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各相关行业企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学校与企业“零对接”成为必然趋势。要切实推行“零对接”就业目标, 高职教育就必须以就业为重心, 不断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遵循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外, 更应该让学生快速接受和运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差异

1. 本课题所指的“高职”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本课题将“校园文化”定义为由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共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课程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方面;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 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 包括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行为、企业制度等四个方面。

关于“对接”的概念, 《现代汉语辞海》解释为“事物之间相互连接”, 本课题所指的“对接”是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连接、彼此融合和无缝对接。

2.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1) 校园文化的建设者是教师和学生, 企业文化的建设者是企业员工。 (2) 校园文化提倡民主、平等、自由、宽松、个性的文化环境, 而企业文化看重业绩、竞争、服务, 更强调纪律和规范。 (3) 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完善和引导社团建设、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等环节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确立企业的价值观、培育团队精神、造就企业家队伍、塑造企业形象等环节进行。 (4)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管理文化, 其最高目标是通过有效地发挥各种资源培育更好更多的人才;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是如何凝聚、激励员工不断创新进取、创造最好的效率和效益, 其最高目标是在为大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发现校企文化有很大差异, 可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毕业生步入企业将会有较长的适应期, 如何缩短学校与企业的差距并做到“零对接”就业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 研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渗透融合对于高职院校和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和价值

1. 校企文化对接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

实践证明,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共赢模式, 其有效性已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对于高职院校, 实施校企合作是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但推行校企合作是一个由浅入深, 逐步尝试的历史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来说, 真正全面推行校企合作, 必须经历四个阶段:思想动员阶段、文化对接阶段、合作教育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四个阶段是统一的整体, 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不可分割。思想动员是前提, 文化对接是基础, 合作教育是关键, 全面实施是目标。文化对接是校企合作建立规章制度的重要依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是不同的, 校企合作必须经历校企文化对接这一环节。没有经过校企文化对接的环节和过程, 急功近利, 简单构建校企合作的工作模式, 就像没有打好地基的大厦, 终究会倒塌的。只有将校企合作上升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高度, 校企合作才是牢固的、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2. 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高职毕业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与本科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比, 高职院校学生在生活习惯、学习动机等方面要差一些。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处在自我确立阶段, 思维活跃, 容易转变观念。通过校企文化对接和融合, 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企业文化氛围、感受到企业中激烈竞争的现实, 体会到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 特别是管理理念中的竞争意识和不断进取精神, 认识到专业技能知识在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 难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而自觉地树立紧迫感和危机感。另外, 创新、审美、沟通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 并不能完全从我们的传统教育活动方面得到, 只有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长期沐浴才可以逐步获得。因此, 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环境中发展, 使学生真正清楚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应该形成什么样的素养, 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3. 校企文化对接可以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笔者通过对上千名高职院校毕业生抽样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刚进入企业时对企业工作环境、工作规章制度、工作节奏、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太适应的占半数以上;多数高职毕业生感到企业的管理比学校更严格。参加工作初期,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掌握的知识与企业实际情况脱离, 工作乏味而且压力大, 难以适应企业人际关系等。校园文化环境和企业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学生难以通过单纯的校园文化了解企业的运作, 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无法体会到企业组织和生产过程。例如:企业要求每个员工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纪律、团队合作精神、敬业意识和责任意识, 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 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养和教育, 难以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和环境。校园与企业的这些差异延缓和阻碍了毕业生从学生角色顺利地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 从而违背了“零对接”就业的要求。因此, 高职教育绝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专业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能力, 以便更好地在社会和企业环境中生存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吸收企业文化的元素, 并且积极发挥这种企业元素的作用, 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缩小校企文化的差距, 从而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从进入校园就逐渐了解并认同企业文化。

4. 校企文化对接可以弥补校园文化

本身建设的不足, 提升高职院校特色建设水平。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外在表达。高职院校的强校之本是要有办学特色, 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将难以维持和生存。办学特色不仅仅表现在管理、专业、课程特色等方面, 而且应表现在独特的校园文化方面。如果没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支持, 任何专业都不会长久存在下去, 更不会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办学特色。在高等教育中, 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面向管理、建设、服务和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毕业生应该达到职业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 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应该积极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渗透融合, 不断吸收各类型和各行业的优秀企业文化, 只有这样, 高职院校才能绽放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同时, 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和完善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 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人格品味, 然后通过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 展现出这种能力和文化, 从而获得社会对学校的肯定和认同。

5. 校企文化对接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展开, 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要求引入优秀企业文化, 以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价值是培养现代化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的标准不仅是学生的文凭和证书, 他们更注重的是个人的基本素质、技能和基本的职业精神。因此, 高职院校在关注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培训。有很多高职毕业生, 尽管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但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因为学生从校园文化环境直接跨入企业文化环境, 学校环境和商业环境反差大, 会在一定的时期内不适应企业文化环境。这样学生很难找到感觉, 对自己失去信心, 以至于不能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校企结合”, 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 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又有助于高校全面实施“校企对接教学”, 更好地为市场服务, 实现其培养目标。

6. 校企文化对接有助于企业节约成本。

让毕业生快速适应企业的文化环境和管理环境, 是用人单位的普遍呼声。高职人才培养要为经济发展服务, 为相关行业提供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企业在校企文化深度对接的过程中, 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观察和评价学生, 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发掘、发现人才的时间成本。企业在校企文化对接的过程中, 也可以对毕业生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 保证学生毕业就可以上岗, 上岗可以独立开展工作, 大大减少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 降低人力资源的培训费用和成本。

总之, 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应当通过校企文化的适当对接, 缩短毕业生的适应期,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增加就业的稳定性。这是社会和企业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职院校获得社会认可的根本。

摘要:在传统教育中,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很大的鸿沟, 学生从校园文化环境跨入企业文化环境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鉴于此, 文章提出校园文化要积极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 将企业文化的元素引入校园文化, 并阐述了二者对接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韩一武.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12)

[2].李本舒.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 2009 (7)

[3].刘丽平.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J].辽宁高职学报, 2010 (8)

[4].王莉.对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

[5].武慧.校企合作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 2010 (2)

[6].刘书峰.试论校企文化渗透互动的价值[J].高职教育研究, 2011 (2)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为使人才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相适应,实现校企供求的无缝对接,学校应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优秀企业文化的因素,借助企业文化的内涵全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全力打造企业化的文化氛围,充分彰显校园文化的鲜明特征,使学生在职前就能了解企业文化并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适应企业需求奠定基础。

一、高职院校打造校园文化的意义所在

1.有利于展现高职院校的对外形象。学校形象作为学校文化的直接表现,它对外提供了整个校园最为基本的形象信息,对内则提供了整个校园最为直接的形象感知。它是他人对高职校的首因效应的生成点,也是学校光环效应的起始线。

2.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的价值认同。学校的价值认同是高职校发展和学校师生所持有的理念和信念,同时也是学校整合内部资源富有号召力的旗帜。高校的价值认同需要有高职校先进的文化作为支撑。

3.有利于发挥高职校行为的导向作用。文化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展现和凝聚,同时也在于引导和指导。一个属于“有机团结、拼搏向上”型文化的学校与一个传统为“互不交流、科研独立”型文化的学校,它们处理问题的程序和方式于不自觉中是不会一样的。因此,高职校形成一种先进的文化十分有利于为学校及其师生各种决策的行为提供相应的标准,从而指出决策的方向,形成一种自我的模式。

4.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校园归属感是校园意识的表征之一。“人物联动”就是说良好的环境会加强学生对校园的依恋感。“人人互动”则主要是指学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良好的关系的处理与形成。用社会学术语讲,这样一所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学习氛围的学校,它的“社会资本”将十分丰富,同学间的“关系网络”也是多重复合。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迅猛增加,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许多院校已由建校初期的求生存、求认同,转变为求发展、创名牌。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高职校园文化定位盲目“高移”,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二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三是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实现途径

1.企业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是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的重要渠道。学校诚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实训教学。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置身于企业的发展和要求中。聘请企业管理者、行业劳 模等到校开办讲座,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

2.企业文化迁移到实习实训中。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让学生作为企业的一员,真切、客观地体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在实习、实训中加一个专门的项目,让学生学习和把握企业文化,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具体的体会和理解。

3.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敬业创业精神等渗透到活动中去,尽可能多地体现企业特色,使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都带有“企业味”,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识。

4.企业文化融合到工学交替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工学交替,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领悟企业文化的直观有效的途径。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优秀企业给了学生工作、生活等多方面仿真或全真的职业环境,创造了一个浓郁、完全的职场氛围。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返校后有意识的将校企文化环境进行对比总结,把感知并吸收了的企业文化进一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正。

5.在校园环境中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将企业文化的有关元素有机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这些布置,宣传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制度、行业质量标准和企业的远景规划等,使校园环境布置体现企业文化特色,让学生对企业文化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热爱,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篇4

化的对

张雷雷

111564049

2011级市场营销

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进入21世纪,企业文化成为经营者口中的热门词汇,尤其是在一些成功的跨国企业和百年企业影响下,企业文化成为商界视为通往成功之路的尚方宝剑。不仅大型企业甚至中小企业都普遍重视、纷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其已成为企业经营主业之外的另一文化产品。那么,如果把企业文化的建设引入高校又会为我国高校发展带来什么呢?

加之我国最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极大的挑战。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仍不能胜任工作?当然政策和发展程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毕竟 我们的控制力有限,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娱乐都较有规律,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萌发浪漫的情调和美好的理想,但是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很大一段距离。结合长远来看,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自动化加强也必定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么欲解决就业问题我想我们还要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调整一个好心态去融入社会中。所以踏上社会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转变角色。所谓转变角色,是指由一个“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抛开浪漫,抛开幻想,认识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和“严酷”的社会现实,实事求是地面对就业这样一个现实。要想正确地选择职业,就必须转变角色,不能把学校、家庭、亲友及同学所给予的关心、呵护、尊重当成是社会的最终认可。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

另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为了争得先机,校企合作是时下企业和高校寻求发展的主流。企业文化进校园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样把时下盛行的企业文化引入高校建设以及对学生的教育,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就显得迫在眉睫了,那么究竟如何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呢?

一、学校教职工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1.教师的企业文化培训工作

第一,我校要求5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利用寒暑假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两年内不少于三个月。实习后必须上交心得体会,要特别强调在今后的教学任务中如何将工作的实践经验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当中。

第二,要求教师在企业实习期间获企业批准后录制相关企业短片,应用于教学当中,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

2.企业对学校、学生的了解

第一,企业定期到我校了解在校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了解教师授课内容,或学校定期分批组织各教研组到企业调研,以座谈的方式与企业管理人员相互沟通交流。企业帮助修改或撰写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学改革方案。

第二,邀请企业优秀员工、相关负责人或就职于企业的优秀毕业生到校讲课、举办座谈会或交流会。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了解企业及企业文化。

3.学校的教学安排

第一,学生毕业实习单位定点。各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时都有定向的实习单位。学校要对学生做跟踪调查并听取企业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方法,优化原有教育模式。

第二,借用企业实验基地,允许一部分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组织学生到基地上实操课,增加我校的教学场地。

二 学生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校方必须把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他们身上。学校应从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入手,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思想转变,老师所要做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渡过成长历程中每个阶段的转变。包括以下几点:

1.农村学生向城市人的转变过渡

来我校就读的学生大多都来自农村,离开农村来到大城市学习和生活,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主动承担学生的过渡任务,包括生活和学习上的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以举办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城市人的生活,本市的居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平时的在校生活应该注意哪些言行举止,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2.普通学生向“职业学生”的过渡

如何让孩子的学习生活从普通升学模式转为就业模式,需要各学科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渗透职业的概念和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的内涵等。让学生在心理上慢慢地过渡和转变。这就需要各专业课的老师都具备一定的德育教育资质,学校可以以各种形式做出规定和要求。

3.“职业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过渡

有了前两次的过渡,学生们会较快适应向企业员工的过渡。但在这个时期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特别是在毕业实训期间,要突出强调工作环境的适应和职业习惯的运用。

三 教学中如何融入企业文化

1.树立行业榜样,了解行业历史和发展进程

每位专业教师必须了解该行业的历史和发展进程,以及该行业较有影响的带头人。让学生从了解该行业,熟悉行业到热爱行业的转变需要教师以楷模的形象引导学生。

2.教案改革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形成自身独特的体系,德育应渗透于每一个学科之中

3.实习、实训教育也要渗透企业文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习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学期的不同时段,可分短期和长期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的任何形式都无法完成的。普通高校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可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4.形成行为规范,落实到生活中

专业课老师应针对行业标准的评价体系来规范学生,在日常授课中就应让学生养成职业习惯,例如,公关礼仪课老师在上实操课时,就应按照商业社交礼仪的规定解释,并示范给学生们观看和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要求。使之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行为标准,并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加以

应用,内化成自身的习惯。

四 建立企业相关评价体系

学校应该本着国家教育方针,社会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结合新时代发展较好的行业、企业的标准,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在校老师也要以企业的标准教育和指导学生,让学生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融通四海企业文化 篇5

——漫道集团价值观体系

通过对自己、团队、客户、企业的四个关系层面梳理而成的“融通四海”价值观体系:

一、漫道人,追求卓越

1、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珍惜个人信用:言必行、行必果。

2、高质高效完成工作,并设定更高更远目标。

3、敢于并积极挑担子、挑大担子,并挑出成绩。

4、专业化生存:制造行业内领先思想和产品。

5、没有机会创造机会,没有平台创造平台。

二、漫道团队

1、遵循流程和制度,对阶段性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完善意见并运做快速执行。

2、积极沟通深入磨合,勇于承认错误,处理问题公开透明、公正合理。

3、不传播负面消息,随时随地展示胸怀与大爱,正确引导他人。

4、制造和拥抱变化,对变化产生的困难能够迅速调整,抓住背后的机会。

5、抛弃个人英雄主义,怀感恩之心共同携手低调前行。

三、客户伙伴

1、培养服务意识和心态,不找任何借口。

2、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为客户彻底解决问题,超出客户期望值。

3、发现和探索客户潜在、长远需求,与客户建立长期共赢互利关系。

4、致力与各行业或领域内顶尖企业和关键人物成为亲密合作伙伴关系。

5、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伙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漫道,永无止境

1、认可漫道文化,与家人好友分享工作快乐与激情。

2、勤俭付出,务实为企业创造价值,不计较阶段性的个人得失。

3、孝顺长辈,企业就是家庭,工作就是生活。

4、用“一辈子的合作伙伴”来实现投入产出比的价值最大化。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 篇6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应该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 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技能培养四个方面着手。以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娴熟的技能操作和科学、民主、实用的价值理念为特色。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 由企业管理者倡导的, 在大部分员工有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感觉氛围、企业形象的总和。

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

1.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它们对人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 而是潜移默化的。当一种正确的价值观逐渐被人所理解、接受, 就会激发出巨大的积极性并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群体行为规范, 它对员工和教师有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

2.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有可塑性。

在实践中, 可将校园文化按照企业的模式进行塑造, 可以是企业文化的雏形, 但还需结合校园文化进行整合、提炼、丰富, 形成系统的文化, 这也是文化塑造过程的重要环节。

3.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具有统一性。

面对社会发展大趋势, 它们必然要遵循一些基本理念, 如创新观念、效率观念等等。这是现代企业和学校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内容不可避免地影响文化建设, 因此它们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它们都是社会大文化的分支, 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

1.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环境。

环境是文化的外部条件。显然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环境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的。这点不言而喻, 前者是利益环境, 后者是学术环境。

2. 校园企业管理制度。

制度是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不同的。制度是文化的“硬件”部分。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企业的制度服务于企业的利益需求, 和企业的工作规范, 硬性要求居多。而校园管理制度则主要在于约束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和和谐校园的建设的需要, 且软性要求居多。

3.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责任。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各自担当的社会责任是不同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物质文明建设, 校园文化则主要是对人才的培养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两者的责任区域有着明显的区别。

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 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以校企合作, 联合办学为载体, 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 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参加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 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 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 有目标地培养学生, 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保持与社会的需求同步;企业参与教学改革, 优化课程设置, 更新教学内容。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 从一线生产单位直接调入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育。同时组织学生企业进行参观实习, 进行工学交替。既为学生解决了生产实习、工作安排的后顾之忧, 使学生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 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 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五、总结

归根结底, 高职教育的生存必须要依赖于企业的认同。高职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间应该求同存异。每一个高职校园都应有其独特的以企业文化为背景特色的校园文化。而每个企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也必须在高职教育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贯彻, 二者相辅相成。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完美对接, 毕业生能够实现“零距离”就业。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如何提高就业率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发生碰撞和相互影响是必然的。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互渗透, 丰富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使高职校园文化区别于其它高校校园文化体现出高职院校特有的职业文化特色。本文对当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及对接的途径作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联系,区别,渗透,途径

参考文献

[1]曹威麟, 李德才.中国高校创业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3.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校园文化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即在学院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在教学、培训、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共同创造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学校的根基和灵魂。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作用。而学生又是未来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所以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使培养的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适合企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职业道德操守。从这个层面来看,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中就要求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对接与融合。

一、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与的内涵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2.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的作用

1.高职院校自身内涵的本色体现

高职院校的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这也是走上强校之路的途径,任何行业、任何学校没有特色将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很难历久弥新的生存下去。尤其是,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后企业对之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和将来后续学生的就业情况,现在学生就业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民生问题,高职院校只有走和企业合作对接之路才能为学生开辟更好的就业前景。

2.改变高职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现状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毕业等于失业”,高职学生本身在学历上是没有社会竞争力的,他们所具备的生存筹码就是职业二字,而怎样发挥职业的有效性,怎样做到真的职业化,那么在校期间就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积极学习实践技能,这就要靠学院营造这种养成环境。

3.合理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通过高职生的两课教育就能科学的树立起来的,怎样把外因通过学院的努力变成内因,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改造自己的三观,这个不仅是一个学校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历、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好的人品一切都失去了依托,这就要求学院和企业形成合力,尤其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对接帮助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社会化改造。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途径

——以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1.使两者的专业知识和内涵建设对接

专业建设中专业知识和内涵扩展就是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内容之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充分利用学院与油田的天然联系,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2.企业和院校尽力合作完成教师队伍的有效对接

(1)要把教师到企业实践当成一项制度去不断的完善和坚持。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到企业去实习是必修的备课训练之一。尤其是高职院校,进行的是针对性很强的职业教育,把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去可以使传授的知识更加连贯,授课更接近实用化。但是还有很多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企业锻炼实践的在重要性,认为去于不去一个样,知识传授就可以,没必要和实践接轨,我讲我的,他干他的,这就造成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的脱离,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去建立和完善教师实践培训制度,例如规定专业教师每2年至少有2个月时间到相关行业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挂职锻炼,对于我们建筑装饰专业,专业教师就可以利用实习实践去参与项目开发,进一步熟悉建筑装饰的全过程,搜集编写现场实践教学案例。

(2)由高职院校出面去计划实施,积极主动联系各个系部社团形成合力,外联企业领导,征得同意之后可以实现校企双方的领导相互沟通,学习,以此为平台实现更紧密的对接,而在此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台适合的合作道路,形成规范化管理,去监督考核教师去企业的实习状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教师去企业实践真实实践指标,用此指标也当做教师的职称聘任、评定、参评优秀的标准之一。

(3)因为教师的理论水平一般比较高,所以可以积极联系帮助教师参加所从事的各个行业的职业资格考核,并且尽量获得考评员、高级工或技师职业等有效地资格证书,外聘教师时还应该考虑是否有实践经验,是否具备行业先进理念。

(4)建立一个由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各个学院还要重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让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将来在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好的教导作用。

3.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对接

(1)依托大港油田资源优势,选择有一定地区影响力、各种技术和理念比较先进、在将来的学生就业中有紧密联系的大型建筑类企业如(如大港油田普丰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设一批规模多样、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校外实习基地。

(2)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与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探索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与企业共同研发更具实效性的培训教材、学习包软件等,为进一步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经验。

四、结语

综上,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都强烈的呼唤尽快实现企业中文化和校园里文化的无痕衔接,而且社会进步的程度越高,高职院校社会化的程度就会越明显,这种对接的效应就能越发的显现出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成才,而是否成才不是尽考学校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播就可以达到的,只有借助企业的养成体系,把企业中与校园里需求紧密的实践能力有效地借助多种手段使学生掌握的更加全面,更好更快的成才。这也是将来各个高职院校和用人企业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虹.关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1):21-22.

[2]江燕於红梅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J].文教资料,2010(1)月号上旬刊):76-77.

[3]张璇.高职校园文化引进的企业文化[J].企业导报,2011(3):195-196.

[4]卢诗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引入企业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09(7):111.

[5]雷久相.推进校企文化对接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企业家天地,2007,(10).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 应市教育

一、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1.推动高职教育向“应市教育”转变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而要实现校企合作,首先要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融入到高职教育中,简言之,就是要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高职校园和课堂,让二者实现有机的互动和融合,为学生搭建一个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同时有利于推动传统“应试教育”向“应市教育”的转变,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市场导向作用。

2.实现毕业生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需要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两年的校内教育中,将企业的文化渗透到课堂和以多种形式开展的校企合作活动中,是缩短企业对新进实习生和毕业生培训时间、加快学生熟悉工作岗位、实现学生和企业“无缝对接”的必然要求。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各大企业的优秀文化和行为准则,可以加快学生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角色转换,为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必备的素质基础。

二、如何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1.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来”

如何形成企业化的校园文化?首先高职院校要以积极的姿态接纳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引入课堂,在办学理念和管理准则方面大胆创新,模拟企业的管理体系,实施一整套严格、规范、标准的管理理念。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坚决杜绝全盘照搬,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融合。

2.丰富融合模式,增强互动效果

(1)开设相关课程,转变教学方式。高职教育的教学倡导的是“够用为主”,在教学中就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而要增加师生互动和案例教学等。一些成功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或多或少都体现出一些真实的励志故事或者经验之谈,这些对学生来说吸引力更强,也更具说服力。和书本上的空洞理论相比,更加能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

(2)拓宽融合途径。还可通过第二课堂等方式展开。可以利用相关课堂的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参观实习,零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邀请行业精英或从业人员举办讲座,展示企业的文化和岗位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向优秀的企业文化靠拢。

(3)结合专业和行业特征,增强融合的效果。在以创新唱主角的竞争模式下,不管是大型跨国企业,还是大量的中小型企业,都非常注重自身文化的培养和提升。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由一整套理念构成的,而且因行业而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引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自身的专业特征。就本文的研究对象来看,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要特别注重企业营销理念的灌输。

三、文化对接可推动市场营销专业向“应市教育”转变

市场营销专业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一个专业,在高职院校尤为如此。相比其他专业,这一专业的学生面临的工作任务是直接与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挖掘市场潜力、拓展市场等。而这些能力从课本上是学不来的,要依赖实践的磨炼。

针对这一专业的学生,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企业营销理念的融会贯通。例如,笔者学校和杭州娃哈哈集团共建的“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接触企业营销理念的平台,学校通过这一基地,两年时间内举办了多项活动,而这些活动由娃哈哈小分队的成员全程负责,这些活动既包括与大学生活紧密结合的“歌咏比赛”“掰手腕大赛”“足球宝贝”等赛事,也推动了娃哈哈集团的“启力”“富氧水”等系列饮料进入大家的视线。这些赛事几乎都以冠名的形式开展,聘请娃哈哈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前期指导,校内指导老师予以配合,学生成员全程参与并逐渐开始整个活动的统筹规划,这些活动大都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各个小分队相互竞争,你追我赶,学生们也直接感受到了竞争带来的乐趣和压力。这项合作很好地将企业所倡导的团队协作、坚持不懈、积极创新、竞争意识等理念在整个活动中得到深入体现。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对市场营销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

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必须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充分开展和学校所在地的优秀企业之间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班级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浅谈 篇9

下面, 我以旅游酒店专业为例来浅谈一下我所理解的——如何使班级建设与企业文化无缝对接。

首先, 我们要明确, 企业在自身不断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急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 如何有效利用外界培训资源培养和提高这支队伍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恰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初中毕业生, 对于这些似懂非懂的孩子来说, 他们本身意识不到校企合作的真正意义。对于旅游酒店专业, 尤其要注意与企业的对接, 这是因为旅游酒店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能及时上岗, 其专业性质十分突出, 要求学以致用且对专业有一定的熟练程度。

那么, 怎样让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才能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一、树立“超越自己, 打造优秀的自己”的信心

目前, 对于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 认为就读职业院校是一个无奈之举, 因为学习基础薄弱, 成绩不理想而导致了学校选择的被动。实际上, 今天的企业恰恰是因为技能人才的紧缺才使得职业院校蓬勃发展。

1、组织好班级活动, 利用主题班会和团员活动让学生明白: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我们不甘于平凡, 更不甘于寂寞, 做人若不想平庸, 就必须努力超越自己。

2、借助于演讲、谈心等形式与全体同学达成共识:

我们的班级是最棒的, 班级成员也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任何事情要做就做最好, 而且我们努力做也能做到最好。学习工作要精益求精, 不能马虎了事, 学会细节决定成败。

3、借助名人的成功之路来强化理念:

在职业技能的各种人才中, 涌出了大量的高科技技能型人才, 这些人虽然不是家喻户晓, 但是他们自身的光辉业绩足以影响到周围的人, 是在各种行业中展露出的锋芒, 让学生讨论交流:名人成功的原因何在?他们的成功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做人有什么启发?

二、将班级理念与企业精神全盘化对接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济活动中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它是外显于企业风貌, 内显于员工心灵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一个积极的集体就一定蕴含着富有特色的集体文化, 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以主人翁姿态, 关心集体的荣辱,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集体作贡献。

1、要注重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创造班级精神文化

良好的班级精神文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规范, 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它能使班级形成了一种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 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向心力, 促进班集体建设。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 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培育优良的班风, 确定共同目标, 诱发凝聚力。在班级中让学生们各展所长, 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采取可行的目标, 增强归属感。同时, 将相应企业的文化渗透到班级建设中。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 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因此, 我们在培育优良班风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持之以恒, 不屈不挠;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 因势利导。人是感情动物, 师生间、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是维系班集体的重要纽带, 情越浓, 凝聚力就越强, 就越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

2、加强班级环境建设, 形成班级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是人们认识企业文化最直观、形象的载体。是企业员工的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 努力发掘企业物质文化, 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性, 保持其物质文化的丰富性, 将能构成强大的社会冲击力和社会影响力。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也是如此, 主要是通过对教室环境的布置, 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具有文化和教育的文化环境, 发挥“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的隐性教育功能与取得教育效果。学生是班级的主人, 班级是学生的班级, 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 自己亲自来布置教室, 使学生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并且可以将企业文化中比较优秀的摘取出来悬挂或张贴, 创立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 让同学们每天在班级的环境里熏陶, 不仅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同时还让优秀的企业文化生根发芽。

三、制定计划, 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增长学生的业务技能

坚定的信心, 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都是基础工作, 都是为了提高学生技能而做出的铺垫。对于学生而言, 过硬的技能是学生生存的资本, 如何实现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目标, 实为重要。怎样实现与企业对接?

1、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

首先, 可以召开一个本专业毕业生座谈会, 让他们针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提出本专业的学生就业时应具备哪些技能, 目前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哪些技能还不够, 我们在学习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2、坚持不懈地组织技能训练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技能的提高, 是需要每日每时的刻苦训练而形成的。按照计划的重点、难点、详略得当的培养。另外, 根据企业的要求, 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关的学习课程, 让学生顺应社会、企业的发展有目标, 有针对性的训练, 还应该在学习期间, 加强学生的社会化意识, 让学生自身感觉到, 现在的学习不完全是为了完成作业, 而是为了能在相关的企业里占有一席之地。

3、定期进行技能比赛和技能展示

技能训练总是枯燥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可定期举行技能比赛和技能展示。邀请相关的教师、企业人员来评比给予肯定, 既让学生能够有目标完成, 也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对于自身技能的具体要求。

在班级管理与校企合作的衔接中, 我们要探索的更多的是如何使班级与企业氛围更为统一,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罗曼·皮尔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可以说, 学生的学习态度足以影响其今后所从事行业的准确性和选择性。职场如战场, 相拼能者赢。何为能者, 能的内容很多, 其中最关键的是独特的思维习惯、良好的行为规范、渊博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诚恳的合作精神、较高的创新水平。这些技能都应该是学生在校期间, 学习与锻炼的结果, 而其中形成的载体就是班级, 因此班级建设是我们整个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重点, 我们要努力平衡班级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交叉点, 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技能人才而努力。

摘要:本文以班级建设为切入点, 在分析企业文化上, 浅谈一下如何让学校的各班级建设为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与社会无缝对接, 我们要端正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方向,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 班级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级建设,企业文化,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司成勇.合格的教师也有保持期[J].教学与管理, 2009, (11) .

[2]李玲英.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J].常州信息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0) .

[3]曹永.精细化——魏书生班级自动化管理的精髓[J].班主任, 2009, (10) .

[4]徐平利.教育性还是训练性: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 .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文件中看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顺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课堂中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当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迅速的适应、认同和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理念。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顺应了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形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一)由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决定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也大多由中职院校升格而来,在办学经费方面,往往来源于地方财政的支持,企业、民间资本以及生源的学费贡献,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在文化建设上同样实行校企结合,吸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优秀企业文化,再通过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把这种能力和文化展现出来,辐射到社会,才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二)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企业选拔员工时,不仅看重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他们的个人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在高度重视操作技能、技术能力、专业技术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素养、劳动观念的养成教育。因此,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校企文化对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学习和领悟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同时,校企文化的对接,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其培养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服务。

(三)是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也即是以直接就业(上岗)为主要教育目标而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将决定高职院校甚至整个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健康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初次就业率较高,但毕业生跳槽频繁的显现,这也反映出高职毕业生缺乏适应企业管理氛围的能力和素质,无法准确定位自己在企业的位置。因此,要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让学生就业后能很快适应、认同和接受优秀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除了让学生在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零距离”,更需要学生在价值理念方面的“零距离”,才能使毕业生快速的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从而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就业。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学生成人、成才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人人格的塑造各有其特点。校园文化是以“学做人”为主线的教育文化,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一种精神文化;企业文化是以“做好事”为主线的价值文化,强调绩效,讲究实际利益,是一种经济文化。两者的对接,能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竞争与协助、自由与监督、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等关系,促进高职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认知偏差,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同时,通过学生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极大作用,充分体会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从而自觉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力,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自觉性。

(二)有利于高职学生就业

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与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学生无法通过学校的管理方法体会到企业的管理,同时,校园文化氛围与企业文化氛围也有较大差异,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就会导致毕业生不能顺利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员工角色。因此,高职教育应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优秀成分,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高职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和认同企业文化,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在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磨合期。

(三)有利于高职学生开展创业工作

职业教育应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除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其它诸如社交、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的长期熏陶才能逐渐体现。因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可以使高职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去,提升自我,更多了解社会和企业,同时也使他们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和信心。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与先进企业文化进行对接,吸取其先进理念,培养具有企业文化精神的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天舒.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2]秦斯.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中国西部科技,2010.7.

[3]陈丛耘. 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现实意义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 篇11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高职学生    素质拓展    渗透实施

诺亚舟小新星教育集团是国际连锁特许加盟的中国知名幼少儿英语教育品牌机构,2009年跻身美国纽交所成为上市公司,是中国儿童英语教育知名品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从2009年起与小新星开展校企合作双方联合办学设立订单班,企业文化渗透极大地促进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学生素质拓展模式形成,促进了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成人成才。

一、小新星企業文化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渗透活动设计方案

二、小新星企业文化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渗透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

1.建立小新星企业文化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渗透的三大对接渠道,即学生行为养成教育(通识教育即文明修身教育)、技能培养教育、通用能力培养教育,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促进人才培养。

2.建立小新星企业文化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拓展六大素质模块结合点,使之有规可循,提高企业文化对学生素质拓展渗透的针对性、实效性。

3.行为养成教育(通识教育即文明修身教育)主题化,技能培养教育核心化即围绕核心技能组建核心社团、开展核心技能比赛活动展示,通用能力培养教育经常化。

外国语学院从2009年起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正式开展 “读大学 诵经典 践行校训 做文明学生”特色主题教育的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使主题教育准课程化,通过精心设计与组织,并长期坚持,取得明显成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围绕语言、话剧表演与创编、教学技能组织疯狂英语协会、话剧社等核心社团,坚持晨读,开展系列职业技能比赛,发挥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引领作用。

上一篇:XX年8月公司新员工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牛顿的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