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

2024-06-29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精选11篇)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 篇1

会出现这种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好语文写作的技巧。有些学生听到教师提到写作技巧又很困惑,那写作技巧是个什么东西呢?我该怎样做才能练好写作技巧呢?教师可以用这种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你现在觉得说话困难吗?为什么你觉得说话不困难呢?因为你天天在说话。写作也是一样的。写作文就是在说话,只是我们平日里交流是用嘴说话,而写作是在用文字说话。你们感觉到没有技巧是由于看别人写的作品太少、自己写作的机会太少,你们的笔下根本没有“听人说话”和“自己讲话”的机会,那么话怎么会说得好?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下册第一组《培养良好的习惯》时,教师可以提出,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掌握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写作技巧。所谓的良好习惯,就是一旦了解它是对自己很好的习惯,就要天天坚持,这样才能成为好习惯,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正确的“写作技巧”观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每天要读一篇课外文章、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的习惯。如果学生能养成每天坚持进读和写的习惯,且长时间不间断的保持,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慢慢提高。

三、学生得不到语文思维交流的机会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文时,会发现学生写作时有时会呈现“瓶颈”的状况,即学生虽然很努力地学习语文知识,可是在这段时间以内,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被限制住了。如果学生不能迅速突破学习“瓶颈”,学生就会感觉到学习受到挫折,从而降低自主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怀疑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努力的学习语文,反正都是学不好,那么学不学都一样。

教师要理解到,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瓶颈是因为学生现在没有更好的学习思路,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交流写作经验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学生在看到同一个写作题目居然有这么多不同写法的文章时,学生就会自己反思和总结,然后自主的突破瓶颈。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大作家的小老师》时,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我的语文老师》,所有学生都写这个题目,写完之后学生共同交流写作成果。由于这个写作素材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同一个写作对象,学生在写完后交流时就更能比较自己观察的角度和别人观察角度的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互相品读别人的作品,互相交流写作心得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 篇2

一、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

(一) 学生对写作存在认知错误

现在小学生, 如果被问到什么作业最难完成, 他们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作文。这就可以看出, 写作难在学生们的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 一提作文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畏惧感, 很难下手。为何学生会产生这种错误的观念呢?那是因为, 学生们一直以来就把写作当成语文考试的一个题型, 完全是为考试而写作, 它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写的内容, 还要很长时间去思考如何表达, 最后还要工工整整地写下来。这无疑是语文试卷中最难的一部分, 因此, 学生便对其产生愈演愈烈的畏惧, 一直延续终身。所以在小学阶段, 在学生最初接触到作文的情况时, 必须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明白作文只是描绘自己生活原貌, 进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是由自己主导的。学生这样来想, 便不会有畏惧心理了。

(二) 学生写作兴趣较低, 交流较少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强大的动力, 学生在写作初期, 因新鲜感定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趣, 若学生在进行写作实践后, 能够获得老师的认可, 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就会增加, 但如果不被认可, 则会使兴趣动力大大减少。但是, 我们要知道, 无论哪个学生, 在一定的阶段都会遇到写作瓶颈期, 这个时期里, 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毫无灵感, 惆怅万分, 不知如何下手。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进行交流, 使学生灵感碰撞, 激发更多的想法。譬如, 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以“这就是我”为标题的作文。在学生完成了写作任务后,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互阅交流, 让学生相互评定, 激发学生另类思维。

(三) 学生写作技巧不足

学生在写作文时, 还有的一大重要难题是如何表达, 也就是写作技巧的不足。学生在正确理解作文的表意后, 往往能够搜索出可用的素材, 即想要表述的事件, 但往往因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写作初衷, 使同学甚至老师阅读时都不能很好地理解。但在教师进行写作技巧教授时, 学生时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 对此,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特点, 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为什么你说话时不觉得困难呢?因为你每天都在说话, 每天都在学习说话, 这样说话的水平和技巧会不断地提升。对于写作也是如此。你们现在感觉自己写作困难是因为平时写作较少, 写得多了, 写作技巧和水平自然而然就提上去了, 写作就变得和说话一样简单了。可以从写日记开始, 大家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的对策方案

上面了解到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 我们可以就学生的这些问题以及教师的教学缺陷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帮助教师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 保持学生个性, 促进情感表达

在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认知错误后, 写作就变成了学生感情表达的方试。要知道,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都有自己的个性, 在情感表达方面也是。对于同一个事情, 不同的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体会, 表达在作文中也不尽相同, 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阐述自己真正的想法。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都缺乏一种真实感, 没有真情流露, 这样的文章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也不是我们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目的。像在人教版教材中有这样一篇作文“回忆一下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 有哪些趣事, 有什么体会。”这种写体会的作文, 学生的体会往往大不相同, 针对不同, 教师应该一一分析指导, 但不能泯灭学生的本性, 保持学生个性。

(二) 拓展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灵感

我们不难发现, 在小学阶段, 高年级的作文往往失去了低年级作文的风趣, 奇异和新颖。这是教师长时间将学生思维定式的结果。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将一种或几种写作方式强制性地灌输在学生身上, 限制学生思维。我们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探索心, 加强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 通过修改提高写作技巧

从古代“文不厌改”到何其芳先生的“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无不显示了修改的重要作用。对于作文的修改, 我们不能传统地让教师进行修改, 而是要让学生自己修改, 教师只是在旁作为指导, 加以提点。这样, 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修改来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上, 便是我所了解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必须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夏伟伟.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新策略[J].学周刊, 2011, (3) .

[2]王敏.小学作文教学的错位与回归[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12) .

[3]陆阳.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1, (5) .

[4]王忠莲.小学生作文教学应回归生活[J].考试周刊, 2011, (47) .

[5]汤维克.从“说”开始的小学作文起步教学[J].考试周刊, 2012, (82) .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低效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86-02

一、学生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分析

1.教学目标存在误区

现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普遍将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作为写作教学的首要目标,具有较重的文化倾向。比如教师在出题的过程中,总是过分强调立意的深度和意义,而且教师往往将思路的独特性、布局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新颖性作为定性评价学生作文的重要指标,如果学生的在这几方面没有较突出的特色,那么这样的作文将被评为一般性的作文。教师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小学生处于写作的初级阶段,写作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所以,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评价得到的作文,成绩在90分以上(百分制)的学生或者为优秀(优、良、中、差)或者A等(A、B、C、D)的学生仅占据了学生总数的10%,而成绩在70分或者获得良或B等以下的学生占据了学生总数的72.7%。不正确的教学目标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低下。除此之外,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片面的重视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而对于学生的真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往往被忽略。这样“程式化”的培养方式,会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学生主体的意识,而主观的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

2.教学内容的误区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误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科学主义的倾向。作文的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的情感和技能的培养。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片面的重视教授学生写作的各种文体和技法,将写作的教学当成是对学生一种实际技能的训练,将教学内容程式化。教师往往根据作文中所涉及到的文体的特点,研究一般式的套路教授学生,并在一般式的基础上进行衍生和变化。这样的科学主义的教学方式在理论上是受到批判的,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面对应试的压力,总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彷徨,最终在教学中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在“程式化训练”下形成的教学思想,倡导作文的主体意识。而这样的教学思想往往是理论呼声较高,而实际上由于应试的压力实践较少。最后,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作文的过程简单的理解为“写”作文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在动笔之前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过程和在写作完成之后对作文的修改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也只是重视写的过程,而忽略了写作之前和之后的关键步骤,养成这样的写作习惯,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3.教学方式的误区

作文的写作过程是一项学生感性感知和理性思考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感性感知和理性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作文的布置环节到作文的讲评会和指导,都是在以理性的点拨为主,这阻碍了学生感性思维的提高。此外,作文本身是一项个性化的语言活动,因此,学生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个别辅导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都是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的加以辅导。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小学生低效问题的教学策略

1.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包括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还应提高学生直觉领悟能力。例如,以作文题目“第一次_____”来说,在教师对作文题目进行讲解时,不应只强调作文中所用到的写作技能,而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第一次经历某件事情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内心的活动。学生在进行这样的思考和回忆之后对这个作文题目将会产生更大的兴趣,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发挥。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

2.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选择性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的过程。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这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的引导。例如在习作课上,老师布置了三个作文题目供学生选择:《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同桌》。某个学生开始选择《我的妈妈》,在动笔之后,他就写不下去了,于是他又改为写《我的爸爸》,但是在写了一部分之后又写不下去了,最后改为《我的同桌》,但是仍遇到同样的问题,这在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时教师应发挥其辅导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如写《我的妈妈》,就指导学生想一想打算写妈妈哪些方面?哪件事最让你感动?由此告诉学生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实力事例。“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却包含着人物不平凡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塑造典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理,所以,塑造典型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能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仍处于成长和学习的主要阶段,所以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思维往往不同于成年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应适应小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例如在评价“描写秋天”这篇作文时,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为主,辅以学生自评和互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总结

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应对小学生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提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改正,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耀武.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3,(12):40-41.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与对策 篇4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与对策

 

安徽界首市教学研究室(236506) 王继才

对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尖锐地指出:“十年时间(现在是十二年),二千七百多课时(现在按《国家课程计划》,小学六年总授课1734课时,初中三年总授课568课时,普通高中368课时,共计2670课时,再加上用于总复习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已经超过三千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用“不容乐观”来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一点也不为过。目前小学生语文知识贫乏,能力欠缺,素养不高绝非个案。

十余年来,笔者经常到不同层次的学校听语文课,每年都不少于二百节,也经常参加国家、省、市级课堂教学观摩课或观看比赛的录像课,不断研读优秀的教学设计,反复的分析、思考让我越来越感到: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不是在用教材来教语文,而是在教师主宰下,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分析,借课文来讲价值观、讲道理、讲做人……教师似乎觉得要讲的越来越多,上课时间不够用,有时还要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结果小学六年过去了,学生字没写好,书没读好,语文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学习语文的习惯没能培养好,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不少学生也因此觉得语文课寡然无味,从而厌倦语文。对母语的学习持如此的态度,令人深感悲哀和深思。难怪一些专家一针见血地批评当前的语文课是“过度的课文情节讲解分析”、“人文内涵的过度泛化”、“课程资源的过度开发”……语文课堂变得虚胖、浮肿、高耗、低效。

小学语文教学要走出上述误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紧紧围绕听说读写训练来实施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我们研究课堂教学,那究竟什么是课堂教学呢?按照吕叔湘的说法:“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而我们课堂上的一些做法,确实体现不出教师“教”,学生“学”的味道,往往是以教师的“教”来代替学生的“学”,以教师的认识结果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享有无形的话语霸权,许多教师习惯于夸夸其谈,而不善于倾听,学生提问常被置若罔闻,学生异议常被束之高阁……课堂上一直在忙活的总是教师,但凡教师提问,只要有一个优等生举手回答,这一教学环节就过去了。难道这一个学生会了,就等于全班学生都会了?事实上,多数学生是在默默地“陪读”。这样的课堂教学何谈高效?笔者坚信,语文课堂应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坚持学生的立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教师要转变角色,把学生视为“人”,放下架子,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营造环境,提供服务;始终坚持“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当然,教什么,怎样教,最终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上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正把教材当例子,让学生从大量的例子中渐渐学会读书,为提高学生终身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突出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

教育心理学认为,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清朝的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教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由此可见,训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落实好这一点,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备课优先预设。备课时的预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一课听说读写训练的项目有哪些?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什么形式来训练?在什么时间进行?怎样进行指导?同时,还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来通盘考虑,如何在训练过程中进行人文教育,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把语文训练落到实处。要建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加强训练,即让学生动手来做,在语文训练中学语文,做到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3.作业相应配合。作业设计要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目标服务,一些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练习题尽量少做或不做。诸如“我们受到了什么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向英雄学习?”这类作业,学生已经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没有必要再为了“贴个标签”而进行训练。

三、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它对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2)有目的进行阅读的习惯;(3)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4)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一定要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5)读书时勤翻工具书、利用资料的习惯。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 篇5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低效;改进措施

前言: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义务教育的面积不断地扩大,职业高中也成为了很多学生选择的一条学习的路,但是由于职业学校的门槛较低,学生的基础较差的缘故,造成了我国现阶段的职业高中的教学水平达不到普遍的教学水平。语文作为教育中的重点科目,也同样得不到高效的教学成果,导致现阶段的职业高中面临着无法前进的阻碍。很多职业高中的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方式上也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对于出现的问题也没有进行相应的研究解决。

一、现阶段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学科整体的定位不准

现阶段的职业高中的低效现象的出现,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校对学科的定位不准确。一种是对语文学科过度重视,职业高中不同于普通的高中,很多的职业高中表面以职业为主,但是为了迎合家长和老师对高考的期盼,将每个学科的定位都定位成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应该带着一些职教的特色,过于追求高考的升学率,会背离了职业高中的办学原则。语文学科的低效也是因为这点原因,学科的定位不准,会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课堂的进度。另一种定位不准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的过度轻视,很多学校都觉得自己既然是职业高中,就可以重职业课,轻文化课,恰恰忽视了现阶段我国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1]。

(二)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低

职业高中招聘的标准过低,导致很多职业高中的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很多老师不是专业的师范大学毕业,或者不是师范类的专业,知识对语文知识有所学习,就上讲台为学生讲课。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的教师训练,导致老师的专业水平低,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手段落后等现象出现。也会导致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低效的现象出现。

(三)对学生没有仔细的了解

职业学校的老师,因为都偏向重视职业教育,对与相关的文化课的教课的老师,很多都是敷衍了事,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仔细的了解,职业高中的学生一般的基础都比较差,或者是不爱学习,但是老师没有进行仔细的调查就对学生进行如同普通高中程度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可能并不像普通高中学生那么坚实,也不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巩固学习,导致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低效[2]。

(四)考核评价方式落后

现阶段的职业高中大多采用的是一学期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但是这种考核的方式已经跟不上现在教学的脚步了,也没有对考核制度进行升级或者改进,导致学生对于这样的考试制度,在考试之前突击学习,其余的时间比较松懈,老师也没有办法及时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3]。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的方案

(一)准确的定位学科

职业高中要对学科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职业学校的确应该重视职业教育,但是也要重视文化教育,对于文化教育的定位要准确,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文化教育,根据国家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综合高素质人才的标准进行培养,对于文化课学科给予相应的重视。而作为文化课中的重点科目的语文学科,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每天至少要有一节语文课,课程的进度和深度虽然不需要向普通高中一样紧张,但是可以适当的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整。保证每周至少五节到六节的语文课,才能对学生的文化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先重视起来,才能使老师同学对语文学科都重视。

(二)提升老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适当的提高授课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对于现阶段在职的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组织会议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老师对在职的老师进行辅导,让在职的语文老师接受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实施和使用,在不断地使用过程中找出问题的所在,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手段,促进职业高中教学成果的高效率。学校还要对老师的专业程度进行考核,对专业知识不合格的老师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对新招聘的老师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对专业也要严格的限制,不仅仅要语文专业的学生,还要是经过师范专业系统教育的学生[4]。

(三)了解学生的基础程度,因材施教

语文学科是一个通过学习不断积累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职业高中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的自觉性也不是很高,老师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耐心的辅导,根据班级内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设计一套适用于职业高中学生的教学方案,利用学校的资源,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每位同学先喜欢上学习,再开始学习语文,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程度,对课程进程的快慢进行相应的调整,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四)优化考核制度

学校要及时的优化考核制度,每个学期只有两次考试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进程,通过对考核制度的完善,要进行严格的小考,在一段时间内,组织老师对相应阶段学习的知识进行考核,不进行排名,只是老师对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一种了解方式,学生的学习不会松懈,老师也能更加的了解学生的只是接受程度,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效率[5]。

三、结语

文言文教学低效探因及对策 篇6

[作者] 广东汪国军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本)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要求降低了,篇目也减少了。近两年我省中考内容限于课本基本篇目,体现了《大纲》精神,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但结果相反,很出乎意外,请看下表:

1997年韶关市语文中考“古文阅读”部分抽样统计表〈全题共10分〉单位名称 抽样平均 合格率 优秀率 最高 最低

人数 分 分 分韶关市直各中学 386 5.1 43.2% 8.8% 9.5 0

市十一中学 82 5.86 51.27% 13.42% 9 3

(上述数据来源于韶关市教研室和十一中教务处)

从试卷上反映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这让人费解,更让人思考。为此,笔者深入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出造成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大纲》中降低了难度, 教材作了“低调”处理,考试中文言文占比分不大,如下表:项目 年份 1995年 年 1997年

(120分制) (150分制) (150分制)考 分 14分 18分&nbs

中学语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初探 篇7

中学语文 教学过程 中低效问 题的产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归因:

第一 ,教学目标 模糊 ,导致在教 学过程中容易产生教学目标狭隘化、泛化和随意化。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具有工具性, 同时又具有人文性,因此,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者密不可分。可是,如今面对升学压力和分数成败论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不得不舍人文而重工具,通过对语文课本中的优秀文本的阅读、欣赏甚至逐词逐句的分析来提高应试能力,过多地注重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于是教学目标中更多地强调对字词句或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地掌握与理解,逐渐偏向于工具化、机械化、标 准化 ,导致审美趣 味、人文精神的坠失。截然相反地是,另外一些教学工 作者曲解 了语文的 工具性与人文性,把工具性与传统语文教学相联系,把人文性和新课程理念挂钩。因为害怕被 指思想迂 腐守旧而 丢弃语文的工具性,过分夸大语文的人文性。教学目标也 扩大化 , 变成了以 文本为据点,不断扩散的教学。

部分老师拿到课本后,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思考和仔细构建,将教学目标定得过 于笼统化 、抽象化 和扩大化 ,使得教学成效 含糊不可 估测 ,有时还把它不断向与语文接近的学科靠拢,使得原本 简单纯粹 的教学目 标与天文地 理、社会风俗 等挂钩 ,随后的语 文课也就变成了一堂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横贯中国五千年的真正的大文化课。

第二,教学方法守旧。现今的语文教学方法存在对文本解读生硬、师生缺乏对话、师生沟通互动无效等问题。语文教材本身是对一些优秀文本的收集,这些优秀文 本对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以及学 生的整体 发展具有 一定的促 进作用, 但它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并不能靠机械、生硬的文本分析。根据单元提示来归纳单元中所有文本的主题思想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果该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活,那么看到文中有对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的描写,就认为体现了 作者对美 好生活的 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生搬硬套归纳出的所谓策略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也使文本失去了它原本的个性而显得千篇一律。另外,逐句分析、划 分段落和 归纳段落大意也是常见的文本分析手段。 对文章字斟句酌,分析字词的用法和好处,真可谓是仔细推敲,须不知有时候连作者自己也不一定能回答得上来,更觉滑稽的是在诗歌赏析时,老师会要求学生划分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诗歌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把它条分缕 析 ,解剖得血 肉模糊,又何来美感可言呢? 需知,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少不了,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样重要。

在新课标中 ,老师“满堂 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遭到否定。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它需要老师的讲解和分析,也需要学生的积极思考,只有二者互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学而不思则罔”。日常教学中,“满堂灌”“满堂问”的形式还大量存在 ,老师该讲的 重点难点 讲了 ,属于学生该讲的也己经被老师代替了,于是出现了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状况。另外,在新课标的推动下,一些老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出现偏差 ,为改变“满堂 灌”的传统 ,而滋生了放任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中担任主角,而老师则退居幕后。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中分组讨 论 ,学生各行 己见 ,一番热闹非凡的讨论过后,再单独表达或派代表表达各自的观点,期间老师无法给予点评,只有在最后做一些简单的总结,这样老师的主导地位丧失,合作学习也只是表面形式,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教学内容失调。语文教材追求的是 语文能力 和人文素 养的协同 互补。教材通过一些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优秀文本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并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常 常出现过 度依赖文 本和偏离文本的现象。 教材中汇集了许多从古至今的优秀作品 ,显然具有 可读性 ,然而也有一 些非我们 想象得那 么完美的 作品。对学生而言,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内容才是可取的,这就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加工,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通过教材而学得 知识 , 而不能一 味地依赖 教材,摸着石头过河。教材文本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毕竟只是个例,为教材而教,一切以教 材为中心 , 这只能了 解其皮毛,而无法得到深化。超越文本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有的老师为了超越文本而置文本 于不顾 ,离题万里 ,寻求多元 解读, 最大限度地开发课外教育资源,这不仅使得 学生无法 对教材文 本中的语言 有一个整 体的感悟 、吸收和 内化过程,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

第四,教师自身欠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是老师的人生写照。“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成功的有利保障。一个专业的 语文老师 应当具备 相应的专 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等。足够的语文素养、深厚的文史知识、跨学科能力、系统完善的语文教学理论、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教育 事业的热 爱是必不 可少的 ,只有在身、心 两方面保持 良好的形象才能被称之为专业。 不可否认,目前,未达标的语文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他们大多没 有接受过 专业系统 的学习和训练 ,仅仅能称其 为教书匠 ,而不能称之为研究者。 专业知识方面,他们不精通语文知识,不能对所任教的学科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无法做到“精”,也没有达到博览群书的要求,更不可能在精的前提下达到“博”的境界。专业技能方面,他们不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技能, 教学方面没有自己的认识,对教学无法进行反思和研讨,只能依靠简单的生搬硬套。道德方面,教书在他们眼里并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只是他们谋生的工具,对所任教的学科谈不上热爱,对学生亦是如此。

因此 ,提高语文 教学效率 ,促使低效向高效转变,首先必须从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着手。语文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又在于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达成,教学内容的生成与呈现,教学流程的展开,都必须依赖 语文教师 的专业素 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快专业化成长,实现学者型教师的突破。

语文教师 专业化素 养除了传 统的教师必备基本功外, 还应该包括以下:其一 ,过硬的专业 知识 ,能做学生 学习的楷模。善于因材施教启发学生。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随时保持学习的姿态,具有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其二,融通豁达的心性和独立自由追求个性的人格,能将各种知识通达地转化为应变生活的智慧, 能满足孩子们各种好奇心,能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心灵导 师。这也 正是社会 对教师“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在学识和人格修养方面的诠释。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 观念,树立三大 意识 ,即学习意识、总结意识和科研意识。一个具有学习意识的老师会时刻保持更新,一个具有学习 意识的老 师本身自 己也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语文教师 要身体力 行做一个 终身学习的实践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广博的学科,语文教师必须时刻保持实践者的姿态, 利用网络、继续教育、学习他 人、阅读等 途径不断 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专业素养 才能真正无 畏也无愧 地担当好 学生成长 路上的导师。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低效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65

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语文学习,既是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还掌握了很多语文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然而就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对于语文课堂而言,不同的班级教学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应该从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观察,找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不明确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像向导一样,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能够指导教师更好地施教。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在教学中重点不突出,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随意,老师的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时要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然而,事实上,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与教学实际相违背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与语文学习规律出现脱节。教师设置在教学目标时有时会出现认知目标与理解目标的交叉,使学生难以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目标的情况也依然存在,对于本来不是学生理解重点的部分,老师做出过分的强调,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2.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语文是一门需要学生投入思想情感的学科,学生只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文章中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意图。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有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體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被忽视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思维亦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3.课堂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知识,同时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较于其他学科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即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比较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激情不高,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老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对广大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很多老师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对于很多高中语文老师来说,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等都存在一些不足,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1.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求老师能够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之中,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情况,实际的课堂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实际上对于一般的语文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老师简单的指点,学生都能有效把握,而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往往在于学生能否有效把握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突出重、难点知识,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2.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老师要努力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作用,老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的方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除了小组讨论教学法之外,还有很多能够有效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灵活运用,真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激情,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3.注重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高中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言,学生不管是知识量还是学习方法都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很多学生虽然有了大量的知识积累,但是却不能有效地进行实际运用。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语文运用能力方面上仍然存在不足。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学习技巧,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对于教材上的一些优秀文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到文章本身的优点,还要引导学生将文章的妙处运用于写作之中,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变得更加灵活。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语文无处不在的思想,让学生意识到不管是语文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找到语文的影子,语文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4.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注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才能受到更好的引导,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提高师德。师德教育十分重要,只有具备高尚道德素质的老师,才能以高度的责任心与爱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并不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3)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现代教学来说,教师能否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很大影响。有效的教学技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 篇9

【论文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日渐浓厚,互动探究的学习形式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但有些教师却没有在深入理解《标准》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以至于在活动过程中过于流连表面的激越、热闹,使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走上了一些误区,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效。本文试对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若干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探索了有效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一些策略,以便能更好地感悟《标准》的真谛,更真实地走进新课程,掌握新课程。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

自《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从参加课标的培训,到观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到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报告,到认真拜读学者们的论著,再到自己不断地揣摩与实践,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闲暇时,把自己这些年来所听的一些课做了比较与分析,觉得我们农村小学英语课堂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把其中一些比较常见和突出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透视英语教学过程中低效教学现象

1、不考虑表演的价值性

英语学习是一门语言的学习过程,语言的习的就必须有特定的情境。这一点应该说是每一位英语老师都铭记在心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会花很大的精力设计情境,设计活动,以达到“会说”的目的。但往往是经过机械地、反复地操练后,学生把课本中的句子弄熟了,但离开了课本之后,在真实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就显得举步维艰。我曾听了一堂PEP教材四上Unit 4《Let’s talk & Let’s play》的对话课,主要是教学以“I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这位老师从热身,谈话,到句式的引出,再到句子的反复操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们对本篇对话已经“读”得是滚瓜烂熟,后来又让学生们表演对话。反反复复,足足花了33分钟,而在最后几分钟时,才对文本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拓展,让学生们模仿着编新对话,可是已经下课了。可能在这位老师看来,掌握课本内容,会“读”课文是本堂课最重要的目的。可试问,在学生已经会说文本内容的时候,机械的反复练习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看着课本读一读的“表演”又有什么价值呢?假如离开了课本的话,学生们又会怎样去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呢?《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

新精神。因此,笔者认为,每一堂课尤其是对话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随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材只是一座桥,一根线,在学生已经对课本知识非常熟练的情况下,教师应当更注重对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上的培养,多给学生创造语言运用的情境与空间,多传授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引向桥的彼岸,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去驰骋,而不是一味地把思维禁锢在课本当中,单调而乏味,使语言失去其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意义。

2、不考虑情境的连贯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已经意识到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开始逐渐运用,设置了一些对教学以及语言运用非常有利的情境,但是,在一堂课中假如设置了过多的零星的情境,就会让整堂课显得分散而不集中。有一位老师在上PEP教材三下Unit5 Where is my ruler?《A Let’s talk & Let’s practice》时,创设了很多小情境,拿出很多小物品事先放在盒子的不同方位,然后让学生们猜物品究竟在盒子的哪个方位。从而来操练问句“Where is „”“In/on/under the„?”猜一猜的设计让学生充满了好奇,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操练的效果也相当不错,于是,这位老师出示了课文内容,本想把课文内容一带而过进入到下一环节,可没想到的是,学生们读得相当不流畅,一个个疙疙瘩瘩的,更何谈下一步教学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缺少了语言整合这一块,没有把琐碎的情境串联起来。所以,即使每一个情境美得像珍珠,但缺乏了那根穿珍珠的红线,美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3、不考虑内容的可整和性

在我们的教学中,小学英语并不是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存在,它与美术、音乐、体育、信技甚至科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于是,老师们在开展教学时就有意识的利用其他学科来辅助英语教学。例如,有一位老师在上三下Unit 3 How many 《A Let’s learn & Let’s play》这一数字课时,很有创新意识的她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利用体育课中的报数来进行数字教学。但一到了操场上的学生就如出笼的小鸟一样四处乱飞,教师要想有效地调控课堂很是吃力,好不容易在老师的哨声中安静了下来,又因为是室外的原因,学生听不清老师的单词发音,也看不到老师的板书而又重新吵了起来。结果一堂课在吵吵嚷嚷中草草结束。其实,笔者认为,这位老师有这样的整合意识是很不错的,只不过在课与课的整合上还欠考虑得成熟一点,没有考虑到课本身的不同性质,也没有考虑到各种外在因素。而

且这样的课完全可以在室内很精彩的把它完成,学生们所学到的也不仅仅是几个生硬的“报数”,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

4、不考虑表扬的实效性

现代教学都推崇对学生进行激励式教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中,“Good!”“Super!”“Great!”“God job!”„„各种激励性语言让学生沉浸在被肯定、被认可的喜悦中,也更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个别老师却只看到了表扬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表扬的实效性。在表扬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注意到或是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语法错误,而只是一味地把学生往高处推。这样,只会淡化知识要点的学习,给其他学生以错误的导向,长此以往,甚至会固化某些错误,阻碍学生的语言发展。

5、不考虑活动的全民性

小学英语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无论是Warm--up还是TPR,无论是Practice还是 Assessment,也无论是Chant还是Task time,活动存在于我们英语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的老师还会设计很多的小活动来帮助、推动大活动目标的生成。记得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六年级上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 Let’s try & Let’s talk》一课,她在课中对重点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I’m going to „„”进行了操练,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反反复复花了很多的时间,让人感觉枯燥而乏味,但学生对句式的掌握情况却不尽人意。《标准》中指出:要提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主动学习能力的过程。单个的师生问答只能存在片刻,并不能贯穿课的始终,其实,光光“读”这一项我们就可以掺入很多的方式方法:开火车问答、Half A与Half B问答、男生女生问答、同桌问答,小组问答„„这些方式不但操作起来简单方便,而且十分有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分地追求推陈出新,其实有时候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是非常实用而有效的。

6、不考虑课件使用的必要性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开始以来,充分地使用多媒体特别是课件来辅助教学似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似乎一堂课中没有用到课件就算不上一堂优秀的课,甚至在一些学区开展教学活动竞赛的时候,也要求:“尽量要用到课件”。笔者曾经听过一堂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Unit 5 B My new room《Let’s learn & Let’s find out》,主要是学习一些方位单词。这位老师从方位词的引出到操练,都是用课件出示的,但课件的

内容是和课本内容一模一样的。对此,笔者很是纳闷:既然都是课本里的内容,那为什么不好好利用我们的课本呢?或者利用我们的教师卡片,为什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课件呢?这一节课有做课件的必要吗?我们大可以利用教室中的物体方位来进行巩固,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学挂图来进行描述,我们更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把自己的房间画好然后进行语篇的表达,这样不是备课更轻松,而对学生的语言创造也更有利吗?因此,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关注手头所拥有的教学资料,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在确实需要辅助的时候,才适当地采用其他手段来进行教学,这样的选择才是更适合我们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

7、不考虑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大口号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这一点,许多英语老师都已经意识到,并已经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到了,已经开始把更多的表达机会让给学生。但还是有部分老师对学生缺乏信任,始终拽着他们不肯放手,担心这,担心那,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延续一切跟着教师走的路子:教师预先设计好了一条大道,然后利用各种手段引学生上路,行走过程中,不允许学生采摘路边的野花,也不同意学生抄小道。把学生的行为、思维都禁锢在教师的预设中。例如,在课堂上,单词都是老师教读,学生跟读。句子、课文都是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让学生依样画葫芦。最后达到熟练的地步。可是,这样的熟练究竟是对什么内容的熟练?这样又培养了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试想,离开了老师,他们还会自己学习吗?还会用所学语言去进行交际、交流吗?

二、探寻有效英语教学的策略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这几种不良倾向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而探寻切实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又刻不容缓。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引,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我们的英语教学呢?笔者的浅见是: 策略一:情境中学,生活中用

教学要利用教材这个载体,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在潜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活动中练,生活中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在轻松自信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可让学生利用已学语言进行同学间的交流,得到更多的信息,可利用同学间的信息沟使他们产生获取信息的欲望与动力,可利用已学的单词或句式来尝试自主学习新的内容,可创设情境以小片段或是小故事的形式来运用语言„„不断激励学生开展自

主学习,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大胆实践,使自主学习和交流真正成为英语教学的灵魂。

策略二:以情激趣,以人为本

实现教育性目标和交际性目标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两个较高层面。语言不仅仅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同时还要传情达意,这是缺一不可的。要想达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创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尤其在描述人物外貌,介绍个人假期安排等活动的时候要和学生融为一体,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一个谈话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智者”。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尊重和合作的学习关系。例如,在教学健康状况这一单元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再有,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还有课堂中的竞赛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激励。策略三:活用媒体,教学立体

当碰到很难整和的课文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来进行创编,从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语言情境和大量的语言信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与学变得生活化、立体化,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交际性练习,从而体现英语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go shopping”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和小动物一起去购物,这样一来,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除了本课内容外,还有动物、水果、文具等等,可谓一举多得。策略四:多层拓展,培养创新

创造性的运用语言是英语教学的一大目标。在教学中,单单靠课本中的一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为学生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思路,培养语言调控能力。可以给学生一个小小的话题进行创编、表演,可以开一个辩论会,可以介绍自己的生活或朋友,可以搜罗一下相关的单词及词组„„在活动中多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联系旧知,逐渐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及情感,该如何用所学语言解决问题。

有人说,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真“热闹”!这其中褒贬不一,笔者认为,“热闹”只是教学的“外貌”,而非教学的本质。相对于传统的“闷”课,我们要求新课程的课堂要“活”起来。“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彰显和主体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显然,让课堂活起来绝不是简单的热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

中,希望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都能更好地处理好各种教学关系,多一些踏实,少一些浮华,多一些真实,少一些形式。正如被誉为中国小语界“三剑客”之一的王崧舟老师所说的“剑气合一论”一样:如果剑宗是技能,那么气宗就是学涯;如果剑宗是技术,那么气宗就是思想;如果剑宗是策略,那么气宗就是智慧;如果剑宗是躯体,那么气宗就是灵魂。所以‘剑气合一’的最高境界是悟,我把它叫做生命的觉着,一个人只有觉着的时候,生命才会彻底全然敞开,才能进入沉冥这个境界,他才能深深体认到生命‘在场’。到这个时候,高峰体验,只有幸福,天人和一,所以剑气合一就是你活在‘觉着’当中,生命的当下之意就是‘觉着’,我希望老师在当下中,在课堂中,不断得‘觉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剑气合一:在语文家园安身立命》——王崧舟谈话录

3、Donald Freeman著《教师研究:从探询到理解》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Andrew D.Cohen著《课堂语言能力评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Kathleen Graves《语言课程设计:教师指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美)吉拉德等著《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 高等教育出版社

7、王之江著《基础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浙江大学出版社

8、、王之江著《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9、张文兰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丛书》 科学出版社

10、梅德明著《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1、林立著《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2、曾令格著《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从书: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北京大学出版社

13、王丽春著《有效教学: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师大出版社

14、Colin Campbell等著牛津英语教师宝库《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周宏,高长梅著《课堂素质教育手册》 人民日报出版社

16、肖礼全著《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浙江省上虞市下管镇中心小学

朱燕菲

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和原因 篇10

三: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道德角色,是要承担道德责任的,是一个需要用道德良知来支撑的职业,家长、社会、学生都在关注这我们,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善思善行,慎思慎行,兹事体大,不可不察。而这个“察”,就是去审视,去反思。

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和生成的冲突对立

1、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专制的无效教学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就能使学生好学、乐学,教学的双边活动也会积极、有效地开展下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建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人际关系,首要条件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剔除“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如果能够建立一种尊重、关心、信任的师生关系,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热情!

2、观点强加给学生——不会倾听的无效教学

对于学生的述说,老师应多一份亲切平和认真耐心。在课堂讨论交流中,要注重倾听学生哪怕是错误的声音。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在静静的倾听中,春风化雨般悄悄进入学生心灵深处去了解他们的呼喊和需求。当学生的见解、行为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能武断、粗暴地制止学生,不能取笑学生,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要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捕捉到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知识能力的“瓶颈”,鼓励学生“再想一想,再说一说”,用足够的耐心包容学生,不厌其烦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多想多说,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加以引导,给予纠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树立信心,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挤占学生时间——忽视效率的无效教学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任课教师要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不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随意多留课外作业。作为学生,谁都不希望老师拖堂,哪怕这位老师教得再好。而有的老师会提前2-3分钟进教室,要求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下课了老师再拖堂2-3分钟,实际上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已经缩短到4-6分钟,严重的情况下,学生可能要上连堂课。如此强挤硬占看似抓紧了时间,实际上是以牺牲学生休息时间为代价的“赶课”,大大削弱了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实在是“丢了西瓜拣芝麻。”!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需要休息,老师也需要休息。但是,比休息更重要的是教学质量,说白了就是升学率。挤占学生时间更多也是评价制度和成绩考核逼出来的。”他们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却倍受应试教育的煎熬。但实际上现在的高考与过去的高考相比,在内涵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次考试不仅是考学生的文化成绩,更是思想品德、心理意志的综合考查。从这一点看,高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应试教育以目的为导向,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完成目的,而素质教育则是尽可能的复杂化其过程方式,最终达到目的。虽然最直接的方式是最有效的,但后者无疑是最为丰富的。对于金字塔形的知识积累过程来讲,塔基越大,上升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所以,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尽可能地拓宽受教育者的知识面,增加其知识储备。应试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基础的掌握和精确,相对比较忽视对于外延知识、迁延性知识的掌握,而素质教育则是在强调基础的情况下,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更大的信息量,以丰富受教育者的外延知识储备。

4、“讲授、观看”代替“讨论、实践”——不求方法的低效教学

素质教育虽大力推行,但很多老师仍占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在常规课上基本上还是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方式主要是向学生“灌”知识,只在教学中偶尔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效果精彩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能在“公开课”、“优质课”中看到。课程改革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实验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而老师在实际授课时,把实验课变成了课堂讲授课,重在讲解,学生多数时间在听,有时学生连动手操作的机会都没有,只是看了一下老师的集体演示而已。教学中缺乏一种动态的合作,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支配、控制甚至取代“学”,学生的独立性、独立思考的品格丧失了,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师,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只能邯郸学步,所以,这也是无效的教学。

老师应该彻底转变观念:把以往“教师教得如何”这一重点,转变道“学生学得如何”上去,始终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老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首先是要具有以下的理念:

(1).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2).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

(3).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

(5).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

5、贫乏的言语表情——无效的教学艺术

教师的课堂言语表情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表情,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经常反思,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设计,为什么课堂效果却有天壤之别?我认为主要就是教学艺术的不同。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常用“阿婆”语言,总是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反反复复,罗罗嗦嗦,学生听得味同嚼蜡;有的老师常用“流水帐语言”,整堂课表情呆板,语调平淡,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此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谈起?公开课上“抑扬顿挫”的语调,略显夸张的表情动作,虽然有那么点“作秀”的味道,但比起这种“白开水”般、毫无激情的课堂言语不知要强多少倍。

如果说公开课上的无效教学行为是一些教学形式上的问题,那么平时课堂的无效教学行为则是教学本质上的问题。一个教师平时的教学习惯的无效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可怕的,这样的教学风格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平时的每一次课堂教学不可能都像公开课一样的去精心设计、完美组织,因为时间和精力不允许,而每一个教师个体的能力也有限,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1).发挥备课组的力量,集体备课,减少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失误。(2).加强自我素质,充满激情地投入教学,减少教学组织上的失误。(3).注重资源积累,不断地在原来资源的基础上完善,改进教学环节上的问题。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只有做到以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的课堂才会离优秀课越来越近,而我们也会与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6、缺乏基本功和良好的授课习惯——不能以身作则的低效教学

听了 王 老师的一节课,让我心情舒畅,眼前一亮。她的板书板画让我感受到了物理课中的别样的美丽和艺术。

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并对今后乃至一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作业上,对作图、列方程、清晰书写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自己在课堂上的板书板画及语言表述却很随意,我想这样的教学应该是很低效的,时必须改正的。

众所周知,教师基本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之一,更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教师树立威信,赢得学生尊敬的必要手段。试想,一个说话结结巴巴且满口方言,板书常出现错别字且不规范,化学教师不会背元素周期表,数学教师记不住圆周率的前六位,物理老师连个小收音机也不会摆弄…。这样的老师能上出一堂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课来吗?所以老师们要勤于学习、广于阅读、善于反思、躬于实践,力求使自己达到能够把知识、技能、审美集于一身的“全无敌”超级学者。

教学不是一种机械的程序操作,而是复杂的精神工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力争使每一堂课中的每一环节的安排。都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和设计,用一个简单的形式表达就是:“我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我们的教学行为要有理论的支撑,而不是盲目的形式的追求。!“那种做法不错,为什么不错”?要思考、要总结、要提升、要推广;“这样做效果不好,为什么不好”?要思考、要寻根、要论证、要改进——这就是理性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减少教育过程中的无效环节。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 篇11

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师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

1.受传统教学模式所限。

当今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沿用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无法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初中历史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使得学生缺乏实践锻炼,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3.教师素质不高。

如果历史教师没有较高的素质,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素质。

4.历史教材内容有待完善。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参照,需要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当今的历史教材内容单调,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用这样的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必然只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考试,而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5.初中历史教学效果评价制度有待改革。

目前,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制度限制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解决对策

1.改变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那种以自己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主体,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习效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提高对历史的热爱程度,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契合社会现实。

在教学中,教师要契合社会现实,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历史基础,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现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另外,教师还要以教材为依据,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历史知识就在生活之中,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知识。

4.改变教学评价制度。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考试成绩是教学效果的主要评价标准,但实践表明,成绩优秀并不代表能力优秀。因此,考试成绩不能作为历史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标准。对此,教师要建立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5.提高教师素质。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对此,学校要为历史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另外,教师还要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补充自己的知识,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有效性。

上一篇:圣诞节祝福老师短信下一篇:体育概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