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24-06-29

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共12篇)

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

一、艺术与设计

宗白华先生在《艺境》一书中是这样定义艺术的: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够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若就主观方面,他谈道,艺术是艺术家的理想的具体化、客观化,即所谓的自我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不是在实用,而是在纯洁的精神中的快乐,它是自然中的最高级创造,是精神的创造。在此,艺术精神化的内涵,是艺术本质中的最为核心的要素。

精神性是人类特有的品质,借助于物化的艺术产品,精神愉悦达成共鸣,因此,艺术的精神性表达成为艺术品创作的核心。由于人类的精神需求多种多样,物化的艺术作品也必然会丰富多彩。作为人的艺术家,必然会在既作为创作主体也作为欣赏主体而进行的创作中体现出精神取向,艺术品的呈现形式也会大相径庭。这也与设计的基本内涵形成极大反差,一个是精神的物化表达,另一个却是物质本身的语言呈现。

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随着人类劳动工具的产生,设计也应运而生。设计和技艺、营造密切相关,它的制作性是核心的性质,而艺术性的展现需要依附功能和器物的外形而体现。使用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一切对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产品、用品都应是设计的范畴,或可以这样说,一切人手所造的物品都应具有设计,设计师是设计的主体。但现代设计概念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设计师成为一种被细分得过于细化的工种,成了生产环节上的依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设计师不需要艺术性思维的融入,艺术性思维成为现代设计中提升与创新的必然条件。

作为教育的环节,艺术是设计师走向真正设计道路的第一关,如何将艺术与设计更好地融合起来,将艺术思维更好地融入设计教学中,提升艺术思维与自觉运用艺术思维的能力,是现代设计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影响个体一生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课题。

二、当前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今设计教学模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旧有模式的延续,虽有所改进,但大体框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一框架以实用主义和分段教学来设计实施,在课程关键环节即课程主体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依然突出实用主义思想。并且,各个课程间的层次感与联系性缺乏,课程定位模糊,内容交叉或不相容,使学生对学习方向性出现定位模糊的情况。

1.理论学习与实践消化的融合度下降

培养模式决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现在,在普及式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需求有限,设计师是设计人才中较为高端的人群,决定设计师的培养不是普及化培养,而是小众化和精英化的培养。但规模化培养似乎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现有大学教育机构中还没有一个学校或机构可以培养全系列的设计人才,总是要按门类和学科进行培养。并且,设计师是一个有着极高实践相关度的群体,脱离实践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设计教育中,实践环节的教育是设计教育的重中之重。当今设计教育培养中,实践环节严重不足,致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消化融合度下降,实践解决能力不强。

2.课程相关度严重不足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推演,实践是理论的验证和提升,它们相辅相成,螺旋上升,相互关照。在设计教学中,课程安排逻辑比较简单,大多遵循理论―实践、基础―专业的模式,看似合理,仔细研究,却会发现很多不足。学生的学习时间轴是纵向的,使得前修和后修间会出现断层。对于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我们的认识较为落后,认为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将基础课程的功能简单化与单一化。有些基础课门类是非常独立的学科,既可作为专业课的辅助,也可以独立地成为一种艺术或设计形式。因此,基础课和专业课应该是并行关系,在教学上就应进行并行安排,但现在大多数院校是先上基础课后上专业课。

至于专业课程的相互关联度是否密切,是大学教育中非常不平衡的因素,集中于艺术或设计类专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课程的完整性和匹配度相对高一些,而在一般性大学所设的艺术或设计专业中,由于课程学时限制,课程配置受到极大的限制,课程之间的连贯关系和匹配度受到严重影响。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首当其冲的是基础课程的消减。而通常情况下,艺术性思维的培养就大量存在于这些课程中,这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建立相当不利。

3.教材一味地追求新、奇、特,迫使基础性知识的断续感增加

知识应该不断地更新与优化,这无可厚非,但一些基础性的认知和经过长时间的总结与反复实践验证的理论和结果应该在教学中强化和保留,一些固定下来的东西应作为经典予以传承且发展。将过时和错误的知识信息修改和抛弃,而不是为求新而求新,做无源可溯的创新和无本所依的新奇创造,这样的创新没有任何意义和发展,对学生来讲,更是将其带入歧途的工具。艺术性融入设计教学的缺失,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许多课程的安排和教授,更注重技术问题,对学而能用的更加重视,忽略设计更高层面的追求即艺术性的追求。

三、应将艺术创造性地融入设计教学

当今的设计教育教学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有许多是深层次问题,但就课堂教育教学来讲,最大的问题是艺术创造性如何全面地融入设计。设计教学有着共性规律,艺术融入设计应是从事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提高设计教育领导者的认识,让设计教育在注重实践环节的基础上,加大艺术性感知和理念的投入,带动设计的创新发展和思维平台的提升。

创造是设计与艺术共有的特质。艺术创造作品不是以社会生活的公用为目的,而设计作品是以特定条件为设计目的,因此设计创造性的发挥是在一定的限定性中寻找突破,艺术性的附加就是其最重要的突破条件,包含有感情附加。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在设计中加入这一元素是必要的。任何与人相关的物品、住宅和机械等,都需要人的参与使用。有使用就有情感交互,而艺术是使这一情感传达的载体,设计成为提升功能性和交互性的最佳手段。

1.平行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尝试设想

将艺术融入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课程配置和安排上进行创新改革。现有的课程形式是点状化排序,这好比一条穿好的珠链,珠与珠之间看上去相连,实际上却各自为政。平行式教学是将所有课程平行展开,好比拧麻绳,从大一到大四直至研究生,将一门课程纵向展开,贯穿始终,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课程间形成相互联系,课程学习相对拉长,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研究和实践的机会,学习由浅至深,学科相互渗透,学习效果成倍提升。

2.创新教学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在课程教学中自觉融入艺术思维,在处理专业课程时充分认识艺术性在课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大艺术性思维的融入,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在艺术性融入设计的思维框架下学习。而且,在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针对情感融入创新教学研究,将艺术思维中有利于设计运用的内容植入设计教学,创新教学,使设计教学平台出现本质提升。

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2

一、艺术与设计

宗白华先生在《艺境》一书中是这样定义艺术的: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 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 这个对象能够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 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若就主观方面, 他谈道, 艺术是艺术家的理想的具体化、客观化, 即所谓的自我表现。所以, 艺术的目的不是在实用, 而是在纯洁的精神中的快乐, 它是自然中的最高级创造, 是精神的创造。在此, 艺术精神化的内涵, 是艺术本质中的最为核心的要素。

精神性是人类特有的品质, 借助于物化的艺术产品, 精神愉悦达成共鸣, 因此, 艺术的精神性表达成为艺术品创作的核心。由于人类的精神需求多种多样, 物化的艺术作品也必然会丰富多彩。作为人的艺术家, 必然会在既作为创作主体也作为欣赏主体而进行的创作中体现出精神取向, 艺术品的呈现形式也会大相径庭。这也与设计的基本内涵形成极大反差, 一个是精神的物化表达, 另一个却是物质本身的语言呈现。

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以说, 随着人类劳动工具的产生, 设计也应运而生。设计和技艺、营造密切相关, 它的制作性是核心的性质, 而艺术性的展现需要依附功能和器物的外形而体现。使用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一切对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产品、用品都应是设计的范畴, 或可以这样说, 一切人手所造的物品都应具有设计, 设计师是设计的主体。但现代设计概念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设计师成为一种被细分得过于细化的工种, 成了生产环节上的依附。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设计师不需要艺术性思维的融入, 艺术性思维成为现代设计中提升与创新的必然条件。

作为教育的环节, 艺术是设计师走向真正设计道路的第一关, 如何将艺术与设计更好地融合起来, 将艺术思维更好地融入设计教学中, 提升艺术思维与自觉运用艺术思维的能力, 是现代设计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是影响个体一生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课题。

二、当前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今设计教学模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旧有模式的延续, 虽有所改进, 但大体框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一框架以实用主义和分段教学来设计实施, 在课程关键环节即课程主体专业课程的设置上, 依然突出实用主义思想。并且, 各个课程间的层次感与联系性缺乏, 课程定位模糊, 内容交叉或不相容, 使学生对学习方向性出现定位模糊的情况。

1. 理论学习与实践消化的融合度下降

培养模式决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现在, 在普及式教育的大背景下, 社会需求有限, 设计师是设计人才中较为高端的人群, 决定设计师的培养不是普及化培养, 而是小众化和精英化的培养。但规模化培养似乎成为教育者的共识, 现有大学教育机构中还没有一个学校或机构可以培养全系列的设计人才, 总是要按门类和学科进行培养。并且, 设计师是一个有着极高实践相关度的群体, 脱离实践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设计教育中, 实践环节的教育是设计教育的重中之重。当今设计教育培养中, 实践环节严重不足, 致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消化融合度下降, 实践解决能力不强。

2. 课程相关度严重不足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推演, 实践是理论的验证和提升, 它们相辅相成, 螺旋上升, 相互关照。在设计教学中, 课程安排逻辑比较简单, 大多遵循理论—实践、基础—专业的模式, 看似合理, 仔细研究, 却会发现很多不足。学生的学习时间轴是纵向的, 使得前修和后修间会出现断层。对于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 我们的认识较为落后, 认为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 将基础课程的功能简单化与单一化。有些基础课门类是非常独立的学科, 既可作为专业课的辅助, 也可以独立地成为一种艺术或设计形式。因此, 基础课和专业课应该是并行关系, 在教学上就应进行并行安排, 但现在大多数院校是先上基础课后上专业课。

至于专业课程的相互关联度是否密切, 是大学教育中非常不平衡的因素, 集中于艺术或设计类专业院校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完整性和匹配度相对高一些, 而在一般性大学所设的艺术或设计专业中, 由于课程学时限制, 课程配置受到极大的限制, 课程之间的连贯关系和匹配度受到严重影响。当然, 在这种情况下, 首当其冲的是基础课程的消减。而通常情况下, 艺术性思维的培养就大量存在于这些课程中, 这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建立相当不利。

3. 教材一味地追求新、奇、特, 迫使基础性知识的断续感增加

知识应该不断地更新与优化, 这无可厚非, 但一些基础性的认知和经过长时间的总结与反复实践验证的理论和结果应该在教学中强化和保留, 一些固定下来的东西应作为经典予以传承且发展。将过时和错误的知识信息修改和抛弃, 而不是为求新而求新, 做无源可溯的创新和无本所依的新奇创造, 这样的创新没有任何意义和发展, 对学生来讲, 更是将其带入歧途的工具。艺术性融入设计教学的缺失,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 许多课程的安排和教授, 更注重技术问题, 对学而能用的更加重视, 忽略设计更高层面的追求即艺术性的追求。

三、应将艺术创造性地融入设计教学

当今的设计教育教学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 有许多是深层次问题, 但就课堂教育教学来讲, 最大的问题是艺术创造性如何全面地融入设计。设计教学有着共性规律, 艺术融入设计应是从事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提高设计教育领导者的认识, 让设计教育在注重实践环节的基础上, 加大艺术性感知和理念的投入, 带动设计的创新发展和思维平台的提升。

创造是设计与艺术共有的特质。艺术创造作品不是以社会生活的公用为目的, 而设计作品是以特定条件为设计目的, 因此设计创造性的发挥是在一定的限定性中寻找突破, 艺术性的附加就是其最重要的突破条件, 包含有感情附加。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在设计中加入这一元素是必要的。任何与人相关的物品、住宅和机械等, 都需要人的参与使用。有使用就有情感交互, 而艺术是使这一情感传达的载体, 设计成为提升功能性和交互性的最佳手段。

1. 平行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尝试设想

将艺术融入设计教学中, 教师要在教学课程配置和安排上进行创新改革。现有的课程形式是点状化排序, 这好比一条穿好的珠链, 珠与珠之间看上去相连, 实际上却各自为政。平行式教学是将所有课程平行展开, 好比拧麻绳, 从大一到大四直至研究生, 将一门课程纵向展开, 贯穿始终, 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课程间形成相互联系, 课程学习相对拉长, 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研究和实践的机会, 学习由浅至深, 学科相互渗透, 学习效果成倍提升。

2. 创新教学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在课程教学中自觉融入艺术思维, 在处理专业课程时充分认识艺术性在课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加大艺术性思维的融入, 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在艺术性融入设计的思维框架下学习。而且, 在设计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针对情感融入创新教学研究, 将艺术思维中有利于设计运用的内容植入设计教学, 创新教学, 使设计教学平台出现本质提升。

试论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3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这样就能常常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你真聪明”……把这一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就更愿意护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我在讲授《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究乌鸦曲折的心理变化,拓展学生的思维,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如:第一次,听了狐狸亲热的问候,乌鸦没有回答,她可能在想些什么?学生的想象合情合理:“乌鸦可能会想,狐狸以前对我不怎么友好,今天却对我这么亲热,真有些奇怪,我不能理他。”第二次,当狐狸表示对烏鸦孩子的关心时,乌鸦虽然“还是没有回答”,但看了狐狸一眼。这一次,乌鸦可能会怎样想呢?学生答道:“乌鸦会想,狐狸不但对我很亲热,还对我的孩子这样关心,看来狐狸还是真心对我好。”到最后,乌鸦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嘴里的肉被狐狸叼走,这时乌鸦又会怎样想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不仅使学生水到渠成的明白了道理,更重要的是,使这群充满幻想的“白鸽”得以在自由创造的广阔空间里展翅翱翔、尽显风采,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创新思维进一步拓展。

二、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异想天开通常用来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的事情。但人类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和异想天开密不可分的。因此,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异想天开的提问或回答是调皮、在故意气老师。即使是异想天开,也应给予鼓励,毕竟它是孩子头脑中思维的结果,更是创造思维的信号。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是写一个小动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来写。有位同学就问我:“老师,人是不是小动物?”这样的问题可能多数老师都会生气,但我却笑了笑,温和的对他说:“你说呢?”这位同学说:“老师,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人只有一、二百斤,肯定是小动物。”这样的回答你不能说他是错误的,真是有点异想天开。我就说:“就按你说的去写吧。”第二天我看到了他的作文:人自以为是地球万物的主人,仗着人多势众,仗着会制造工具,舒服地生活着,却把其他动物赶尽杀绝。要知道你们人也是动物,和老鼠相比,可能会吓死它们。但是在鲸的面前,人却小得可怜……像这样有创新意识的文章我就一下子给了满分。从此以后这位同学的作文水平,说话能力大大提高,创新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可见异想天开也不错。

三、结合实际,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智力品质之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动态结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按照知识——能力——创造这样一个程序进行,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思维还很肤浅,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都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加强。我们应抓住思维发展的这个“过渡”时期,大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使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 现行的小学六年制语文教材,有三百多篇课文,其体裁以记叙文为主,还有说明文、诗歌、小说等,内容丰富多彩。有用来教育学生确立革命理想和创造志向的革命故事。如《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有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敢于怀疑、不断探求新知识的说明文、童话。如《太阳》、《小壁虎借尾巴》等。有感染力极强,能启发学生想象 思维能力的文艺作品如《林海》、《鸟的天堂》等。还有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皮球浮上来了》、《小交通员》等。而《蝙蝠和雷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课文,则全面地介绍了创造发明的过程。由此看来,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很多很多,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关,都可以作为创新思维训练的材料。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大大激活,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巨大发展,对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百利而无一弊。

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4

这就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好莱坞电影人总是喜欢前进式思考——明天会发生什么?或者未来会变成什么样?这种全新的探索式思考令好莱坞的电影事业永远处于全球电影之巅。

而我们中国呢?完全是一种后退式思维,电影电视导演们几乎全部无尽头地钻了历史的故纸堆里,就像乞丐在恶臭的垃圾堆里寻找可以食用的饭粒——从历史中寻找灵感来讨好现在的中国观众。

跟影视界一样,当前中国营销From EMKT.com.cn界最大的问题也是这样,他们逃脱不了传统的框架型思维:总是围绕着自己的产品和目标市场,先考虑差异定位、卖点挖掘和传播创意,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导致我们的创意人员即使头撞破了墙也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爆炸性策略,这与管理咨询界普遍流行的传统战略先导思想如出一辙:咨询师们总是在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们的企业老板,你没有设定好战略,等于是没有目标的航船,早晚会触礁沉没的。企业要发展,怎么可以不先设定战略呢?这有错吗?看上去肯定没有错,但实际上我们的管理咨询师们其实就是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框架性思维窠臼之中。

难道非要先设定好战略企业才能设计相应的战术吗?难道不可以先以战术去进行市场竞争突破,等待突破成功了,再思考一下,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成功战术,是不是可以一直这样使用下去?如果是,那么你的战术自然升华为战略行为,如果不是,那么,你还会创造更多让企业获得成功的战术,直到锁定某一个战术可以使得企业长久盈利而立于不败之地时,这个战术就转化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这种传统的框架内思考方式,等于一个人站在一个封闭的屋子里思考如何才能让这间屋子更亮,总是把思维的焦点着眼于屋子内部的灯光数量和照明角度,而不是让自己的思维站到屋子的外面,让外面的阳光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曾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们的头脑被代表聪敏和智慧的逻辑思维所霸占,逻辑思维的思考模式,总是由起点出发,然后一路探索抵达终点,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质疑过这种传统思考模式的错误。

但谁也没有想到,解决各种难题的思维模式,其实还可以有另外更好的方式:我们先找到终点,然后才回到起点!这种未来式的思考模设就是横向思维的精髓所在。

如何才能做到改变由起点出发抵达终点的思维方式,运用从终点往回走,更熟练低回到起点呢?

正常的逻辑思维模式是做不到的,也没有哪个老师教会过我们这样另类的思考方法,因为房子是一砖一瓦由基础开始的,路是人一个脚步一个脚步走出来的,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观念,导致我们从来不会去思考,有一种方法竟然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行颠倒或者模式重置。

在我的横向思维创新策划手法诞生以前,谁也不会知道,营销策划还可以这么玩?那么,我沈坤究竟是怎么进行营销策划的呢?

我可以大胆放言,真正能给我们带来颠覆性大创意的肯定不会是传统的框架性思维,而是横向思维,因为横向思维属于未来型的开放式思维:譬如,我们可以先大胆假设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的产品才能被所有人疯狂抢购?我们的品牌被所有人痴迷?这种几近夸张的假设,能为我们带来无数的可能性,虽然有些假设的可能性其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但只要我们如此开放自己的思维,就一定能找到更多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结果。

改变思维模式,意味着你处理万事万物不能从起点出发,而是要由终点返回。从起点出发,你永远不会知道一路上你会遇到什么。但是当你由终点返回起点时,你汇发现比原来更多更直接的道路。如果是在商业竞争领域,如果你能让一种思维直接由终点返回起点,那么,你就会发现很多原来根本没有机会发现的战胜对手的新策略。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让自己的思维由终点返回起点这样的模式转换呢?我举个我常用的例子吧。

传统的营销策划公司总是喜欢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未来市场的目标消费群进行市场调研,他们会根据产品特性和自身经验,设计出几十个封闭式问题,要求消费者来选择回答或者选择填写。

不去说这样的调查劳民伤财工程浩大,单就这种问题的答案究竟对我们的策划有没有实际帮助就很值得怀疑。

我创办基于横向思维创新体系的双剑破局策划公司之后,断然取缔了这样的市场调查方式。因为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思维的调研,总是从起点出发,去收集很多顾客的反应,然后参照消费者调研数据进行各项策略的设计。

我的调研很简单——

1、去市场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觉一下,如果我是消费者,我大概如何选购此类产品?产品摆放的货架我容易发现吗?这样的价格我能接受吗?同时也进行蹲点观察,与自己类似的消费者购物时的方式,譬如,在一个选定的时间内究竟有多少人到类似产品的终端购物?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多少人购买了?多少没购买?买了多少?拿货时的动作?看产品时的眼神等等,我相信,一个人身临其境的体验,远远超过100个干枯的消费者问卷。

2、小型消费者座谈会(通常10个人左右),通过一个小时的座谈会,我主要获得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收兵。A——你心目中最好的白酒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是白酒产品调查),消费者一定会很认真地在头脑里想象并口头描绘出来,哪怕这样的产品现实世界里根本没有。B——什么情况下,你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抢购一瓶白酒产品?这样的未来型问题,就会直接进入消费者的思维,因为没有参照,消费者就会漫无边际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就是顾客内心潜意识中的真实反映。

我在策划广东金娃果冻产品前,就在微博和微信做了一次在线调研,而我的调研整个就只有一个问题:大家说一下,你心目中最完美的果冻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很多女性网友纷纷留言:有说要安全的、有益健康的、不发胖的、口感好吃的、最好是吃了能嫩肤的或者能更年轻的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调查,我就轻轻松松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女性吃货们最想要的其实就是能美容养颜但又好吃健康的休闲果冻产品。

策划时,我就根据女性们心目中完美的果冻形象,针对性的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美容养颜”功能性的果冻产品,金娃食品的技术研发人员,全方位配合我的思路,专门设计出12大类真正具有美容养颜效果的天然健康果冻。这在全国的果冻食品行业,绝对是绝无仅有的,有部分看到产品实样的经销商,纷纷要求快速签约合作,成为魅力食族纯植萃美容养颜果冻产品的城市代理。

我常常对我的调研人员说,我要你们去市场调查的目的只有两个:让你们去市场中体验一下感觉,因为有时候在市场的走访中,我们很多的策划思路就开始在头脑里运转了;其次就是从消费者的头脑里挖掘出她们认为最完美的产品是什么样子的。

这种直接跳到顾客心目中最完美的产品模样的询问方法,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换——直接跳到终点,然后返回到起点的调查方法,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屡屡获得具有创新价值的破局策略。

不光市场调查如此,项目策划时,我更喜欢也更善于运用这种由终点返回起点的思维方法,引导大家跟着我的思维走。

我在每一个策划项目的头脑风暴会议上,总是会指导项目人员进行这样大胆的假设性思考:什么情况下,我们的产品能让所有人喜欢?并轻松打败竞争对手?而结果是,我们往往能找到与众不同的创新性策略。

我的习惯是:开始让大家信马由缰地胡乱想像发言,我呢独自静静地进行横向思考,通常我这个时候的思考都是与我们策划的项目有关,只是我把产品放在一个独特的空间里,然后独自设想,什么情况下,每一个人都会被它所吸引,或者“PO——全国人民纷纷抢购本产品”。这里的“PO”就是横向思维的核心工具,它的作用就是PK“NO”的。因为我们传统的逻辑思维者,总是对一种没有发生过或者从未看到的新事物产生怀疑,譬如,我说,我要让全国所有人都来抢购我们的产品,这样话一出来,大部分人就会开始NO,不行,做不到,或者说我有病、脑残等„„

当思维热身过后,我才会要求大家按照我的策略思路进行突破,但这只是由起点出发的思考,也是常规思考。这样的传统创意方法也能找到合适的策略,只是,我总觉得,通过传统方法轻易能找到的策略方案不可靠,因为别人也能这么思考。

只有横向思维是常人不会思考的,所以,在进行突围无效之后,我才会来一个急刹车——让大家的思维彻底断裂——我运用思维游戏,帮助大家逃离逻辑思维的屋子,进入到横向思维的天空里。

奇怪的是,每次这样,我总能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策略思路,而且,还会因此而诞生更多更好的策略,而不是只有一个。

譬如,当我运用“PO——所有的人都要购买我们的红酒”开始思考,并运用横向思维断裂法和概念交叉方法后,“全球首款生日红酒”概念就脱颖而出。生日嘛,每个人都要过的,而这种生日红酒,全球又只有一个品牌,生日,我们又看得比较重要,过生日的时候一定要吃蛋糕吹蜡烛,那么以后,除了吃蛋糕吹蜡烛之外,还要喝苏文尼——生日红酒,因为生日这一天,只有喝苏文尼生日红酒才有特殊意义„„这种由终点返回起点的创造性策划思维,轻易让我们找到了运用社会规范的约束力量来营销红酒的全新策略。

作为企业的营销经理和营销策划专业人员,必须要进行这样的思维大转身,因为只有先找到了爆炸性的突破口,然后你才可以进入品牌定位、产品卖点等基本的营销策略设计!

企业的战略设计也是一样,不要先入为主的去给企业设定它该走什么样的战略?而是先为这家企业的未来进行大胆假设:什么情况下,这个企业可以不必限定在一个行业内,在多个行业都可以获得成功?或者什么情况下,企业才可以活上百年千年?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管理咨询师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一起这么放开传统的思维手脚,你就一定能找到在框架性思维中所无法找到的创新型战略。

不要迷信那些动不动就拿王老吉加多宝案例来忽悠的定位邪说,这种传统逻辑思维模式下的产物,早就被我扔到了营销历史的垃圾堆里了,甚至我感觉,这些人的营销思维实在是苍白的可怕,彷佛离开了“定位”两个字就武功全废了。有本事别拿王老吉加多宝说事,你再弄一个其它的成功案例给大家伙瞧瞧?

市场在不断地向未来演进,我们也要向未来要策略!如果我们总是依照传统的思维习惯——总是从起点出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先找到终点,然后才往回走,看究竟有多少种可能更快速抵达终点的路径和方法,我们就根本很难推动这个世界向前发展。在市场营销上,我们就找不到花钱更少,传播效果更强大甚至根本不需要投入硬广告的低成本营销策略。

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5

[作者] 铁院附小 刘彩霞

[内容]

同一篇课文,某一段文字,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体味,正如鲁迅评不同的“家”们看《红楼梦》得出的不同结论一样。同一道理,在语文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肯定其见解,并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育求异能力,个仅可提高学习效棠,还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发展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同中求异。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便现存的考试制度及统考形式,却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见膜的发挥。老师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施教于学生,不允许有“百花齐放”只能是“百家齐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一种惰性,依赖子老师所教的“正确答案”,而自己则被动的加以接受,潜意识中的“自我”被扼制。

语文教学中,应以教委为纲,学生的理解为目,尽量尊重肯定学生的见解。如《穷人》一文。如按“标准答案”来说,主要突出桑娜对穷人的同情心和善良的本性。在教学时,有的同学提出:文中的桑娜不仅仅只有这一点,强烈地是促使她救助两个孤儿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理由是,文中开头一段描写她对生活没有过高奢求,惟求孩子健康。而目着重提到桑娜看五个熟睡的孩子时的神态及心理活动。有着如此强烈母爱的.桑娜,当她青到西蒙死后,两个幼儿还在母亲身边熟睡的情景,怎能不激动她那颗母爱之心!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抱回了两个孩子。许多学生出持自这种见解。经过分析,这种见解是合理的。我结予嘉许,这医学生兴致大增,自信心提高了。又如《赶花》中学生对“赶”的体会:文章不仅仅从人的方面突出“赶”,而自从蜜蜂方面地突出了“赶”──顾不着蜇人,舍不得时间。由此皋出“赶”的精神。这样不仅加深了理解,而目开拓了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求异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切鼓励各种思维结果的存在。便学生体会到自己思维的意义。自己见解的价值。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所以兴趣是来异的前提,又是求异的核心。如《凡卡》一文凡卡给爷爷的信中叙述了自已悲惨的境遇和非人的生活,末尾──问候了乡构中熟识之人,这是为什么?如果自己是凡卡,自怎样想?学生特别感兴趣,设身处地“扮演”凡卡。结里答案竟自十多种:怀念家乡、想念同伴、渴望关怀、反衬现实……只要能自圆异说,并有一定道理。就加以肯定,而不必将自已的意见强加于他们。

三.同中求异要加以正确引导,不能导致漫无边际,甚至于一些错误思想的出现。作文方面也应该坚持求异,让学生写自己所喜欢的,所经历过的内容,追求文章的魅力所在──真情实感。而且对同一问题容许几种观点的存在。如学生或阐述电子游戏机的好处;或说足球的意义;或叙任

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6

辩证唯物主义体现的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系统思想。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由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而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式与人口、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特点,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社会系统形态历史演变、社会系统的优化等一系列唯物又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为研究和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方向。在吸收当代系统科学思维成果的基础上,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了社会科学研究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方法论武器。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金融学是高度体现社会系统特征的新兴社会学科,两者结合可以相得益彰,互相促进。通过分析该研究方法的四大特色分析方法,结合系统科学基本理论,我将介绍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在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

1.整体分析方法

这是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它要求在考察社会运动时,应当首先把社会历史活动看作是一个整体过程,社会中的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都不过是这个整体过程的一部分。因而,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的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系。在分析金融系统时必须注重金融体系整体,发掘金融系统实现整体大于各要素总和的实现途径,从全局层面把握金融体系的功能实现、稳定发展。

2.层次分析方法

系统研究方法认为,事物的整体总是分别呈现出深浅高低的不同层次,因而作为整体的历史系统,也是分别为若干层次的。在金融体系中,微观层面的投资者、金融机构,中观层面的地域性金融市场,宏观层面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乃至国际金融组织,每个个体都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组成了金融系统。研究金融市场,就应当把金融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特点以及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以揭示整个金融系统的全过程,并实现认识金融进程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目的。

3.结构分析方法

结构或层次结构,反映社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和整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因此,当我们考察金融进程时,应明晰金融市场的体系结构,如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的业务、运行模式、相互联系。研究金融市场工具结构如现金、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的使用范围、功能、和在金融市场的比重,然后才能研究金融结构在金融系统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4.动态分析方法

系统论认为社会也应当是一个开放系统。社会在客观上总是与环境保持一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交换关系。因而只有用动态、开放的观念,将金融系统视为一个远离均衡的动态系统,分析其与外界进行信息、资金等能量的交换过程,才能真正地描述与反映金融系统的发展过程,探究金融系统向更高级有序方向发展的可能。

同时,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运用到金融学科中,还需遵循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则,如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系统优化原则等等。以更好地反映金融系统的固有属性和规律,提高金融学的科学性。

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课堂教学中的逆向思维

由于创新思维不能因循守旧, 最简明的方法就是逆向思维, 或者说颠倒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 或许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状况, 就是有的学生很想学得更透彻一点, 但不愿主动向老师请教。即使不懂, 也只是苦苦地思考, 这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欲言又止, 想说不敢说。针对这情况, 老师应换位思考并善于观察, 多鼓励并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来回答问题, 从而慢慢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达到学习、育人的最终效果。

二、贫困生教育中的侧向思维

通常所说的“触类旁通”便是一种侧向思维, 其实质是一种联想思维, 这一思维方法可在奖学、助学方面应用。为了使贫困生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是有必要的, 但是如何能让贫困生在接受资助时不伤害其尊严, 因此, 我们可以应用这种侧向思维去引导、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如有的大学校园保洁就没有引入物业管理公司, 而是独具特色地开展勤工助学, 专门为贫困生提供课余的勤工俭学岗位, 让学生通过劳动而获得津贴, 这样就避免学校直接给予资助产生的尴尬, 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党团教育中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 是指在解答一个问题时思维不只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而向多方面发散, 想到的答案愈多愈好的一种思维方法。宿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 我们每个月都会评出文明宿舍或示范宿舍, 同时我们在宿舍区也挂上了党员示范宿舍牌, 既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也让党员同学随时接受同学的监督。

四、日常管理中的“头脑风暴”

所谓头脑风暴法 (Brain Storming) , 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 指利用集体的智慧, 通过相互交流、启发和激励产生新思想的一种方法。在我国也称为“智力激励法”“脑力激荡法”“BS法”等, 即是集众人智慧于一身, 出现问题时成立小组通过聚集成员的观点,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 “头脑风暴”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之前有高校出现的新生被风扇刮伤脸, 学校迅速成立问题解决的小组, 安排专人照顾受伤学生同时针对管理存在的一些漏洞及时解决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样, 这种思维方法也常在课堂讨论中使用, 让他们各抒己见, 百花齐放, 给予他们自由塑造自我个性的机会。

五、素质拓展中的附加值思维

附加值是附加价值的简称, 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 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大学生在校内参加的所有活动以及工作能力很难在就业面试时体现出来, 如何在短时间内让面试官全面了解你的大学生活, 那么素质拓展证书便能解决此问题。素质拓展证书, 这是你人生另一面成果的展示, 只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自我尝试和磨炼, 提升自己的附加值, 才能更好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用创新思维方法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学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使其从被动的受教育对象变为主动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体, 真正践行创新每一天。

参考文献

[1]吴明军.创新思维的本质、机制、方法和条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9) :10-11.

谈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 创新;思维;生活;语言

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其中,写作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谈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而作文教学更应当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学着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活动,由此看来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很有必要。

一、引发学生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想象力的培养,让他们对事物或事件的观察中能从多个角度入手,写出用笔神,立意新的好文章。如,《由牛所想到的》一文训练,我就引发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若干观点:(1)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2)从牛作业时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像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3)从牛到“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4)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5)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6)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我为人人”的高尚品格;(7)像牛一样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做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付之于文,還愁达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吗?

二、从生活中寻找最新最好的材料

生活是作文做好的原材料。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进而发挥想象能力,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充分而准确地占有源于生活的材料。比如:本学期的第一篇作文,我让学生写《我的故事》,陈梅在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亲因为一点小事情就离异了,我跟着父亲独自生活。这几年,父亲也外出打工,几年没回来了。别人说母爱是伟大的、公正无私的,但我却认为母爱是自私的。因为母爱是自私的,才让我明白,世界上自私的人太多了。都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他们既然已经有了我,为什么还要离婚呢?难道他们不知道最痛苦的不是他们,而是我呀!从他们离异的那一天,六岁的我现在已经十五岁了,在痛苦中整整九年啊!这些痛,我却不知道和谁说,只有一个人默默的闷在心里。每当我看见别人跟父母亲走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他们好幸福!我常想:如果哪天我也能牵着父母的手,我该有多幸福啊!

如果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会有这份感受的。生活是不幸的,但她却有着别人没有的感受。来源于生活的内容才是最真实、最好的材料。

三、作文命题时要富有创新性

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比如,《出发——到达》一题,可以让学生生发联想,用读者本身的人生体验去理解感受,转换成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个追求的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目标。“出发”和“到达”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吗?悟透了这一层,结合人生实际进行联想,“追求”无时无处不在:学业的进步,友情的发展,事业的开拓,科学的探索,品行的提高,人性的完善,民族的振兴——所有这些都是切合题意的表现题材。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出发”和“到达”的认识不同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思考。其次,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由于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否认,人是有千差万别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正视这些差别,采取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的形式,就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四、最后是语言表达的创新

大凡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都是认真下过一番语言锤炼的苦功,都力求语言的创新,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语言魅力。教师指导学生语言创新先要学习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同时还要向生活学习。 语言创新的前提是语言要准确,要遵守语言的逻辑规律,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内容。要创新必须使语言鲜明、生动。“鲜明”就是要使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褒贬分明,不能含糊其辞,要充分发挥它的表达效果。“生动”就是指语言的艺术性,这表现在语言运用中要具有最大限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生动的语言能够真实而恰当地再现说话人的语气、声调、感情、神态;能够注意句式的选用和变化;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方法,使语言自然和谐,富有创造性。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有效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更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篇9

武隆县职业教育中心

李小琴

摘要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克服学生记忆紊乱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多地激发学生思考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从而有效防止学生假读书。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假读书

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先进的思维工具。它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起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克服学生记忆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多地激发学生思考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从而有效防止学生假读书。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呢? 首先,让学生学会画思维导图。

(1)找到一张足够大的纸和颜色尽量多的笔。(2)在纸的中央画出(或写出)你所要记忆的内容的核心部分,如思维导图模板一“解读文本”。然后,从中心部分分出很多曲线,再在线上写下你要记忆的 内容。(3)认真看图,你会不会联想到以下的事物:大树的枝干,人的神经,或是飞鸟的轮廓„„(4)在某些内容的旁边画上可表示其内容的的图画。总之,就是“写”与“画”双管齐下,使你的画既美观又实用。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绘制思维导图,力求用思维导图将阅读思考的过程反映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四个不同层面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教学中。

第一层面:解读文本

即跨越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全面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要咬文嚼字,读出字里行间所含的深意。通过重点句段来解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思维过程见思维导图模板一。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

思维导图模板一

图帮助学生建构解读文本时的知识结构,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主要知识的框架,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学生整体掌握解读文本的知识框架后,让他们选择“思维导图模板一”中的一两个方面来作深入思考,并鼓励他们将思维的过程用思维导图表现出来。通过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理解和生发联想,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文本,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地加以深化。第二层面:理解作者

即对作者旨意的反思阅读。对作品的解读要考察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接近文本的真谛,了解文中主人公,把握作者的主旨,力求让学生(读

思维导图模板二

者)与作者产生共鸣,生发联想,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思维过程见思维导图模板二。

在这一层面的阅读教学时,让学生紧紧围绕“真谛(主旨)”这一主题单元来开展。以生发联想产生共鸣为目的,最后选择自已喜欢的方式来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将“作者”“主人公”“读者”之间的联系直观化、图像化。

第三层面:解读文本价值 即衡量文本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意义,体现其阅读的社会价值。

该层面的阅读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将作品的价值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思考,然后总结出自我思维导图模板三

成长的经验和方法。这一思维过程见思维导图模板三。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紧紧围绕寻找“价值”这一单元主题来开展教学,并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经历来思考,多角度、多渠道生发联想和想象。思维导图力求展现:在文本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这双翼的带领下,读者能够找到社会价值,寻求自我成长经验。

第四层面:反思自我

阅读的第四个层面,是读者对自己阅读行为的反思。包括阅读动机、阅读对象、阅读策略、阅读方法、阅读时间分配、阅读效率、阅读收获、阅读感悟等等,重点是反思“阅读收获”和“阅读感悟”。这一思维过程见思维导图模板四。

在这一层面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紧紧围绕“反思自

思维导图模板四

我”这一单元主题来开展教学并绘制思维导图。在阅读反思中,让学生结合文本和个人需求重点思考某一两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将思考的过程用自已喜欢的思维导图表现出来。力求用思维导图展现反思自我的收获、不足以及生发的联想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在不同主题单元的引领下,让学生结合文本认真分析、理性思考、生发想象、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就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和针对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避免学生盲目的、无序的假读书现象。

参考资料:(1)【英】东尼·博赞

巴利·博赞《思维导图》中信出版社2009.4(2)有关东尼•博赞和思维导图

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一、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近十几年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我国科学课程改革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让小学生在从直观现象、感性知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质的飞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在两者之间铺设自然过渡的台阶,提高教学成效?笔者认为由托尼巴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个可行的策略,它是一种视觉组织工具,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科学教学有其共通之处,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科学知识结构,理解其抽象概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记忆能力。

二、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实践 笔者与南京某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合作,针对科学课程的特点,参考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设计并实施了4 节课的科学探究课,通过教师教学示范,逐步引导学生,强调合作学习,以提升科学学习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 1.思维导图的学习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结合了左右脑功能,能促进思考、记忆、分析及触发灵感。它对学生而言是新的学习策略,所以在学习阶段,采用4-6 人分组的方式来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强调画图步骤与重点:主题放在 中央,尽量加上彩色图案突显主题;将次概念放在次要支干上;每一个分支只写一个关键字,字体要端正;关键字要写在支干线条上面;结合符号、图画或色彩让导图更丰富;运用交叉联结不同分支的概念。本课中首先用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为例,告诉学生兔子、乌龟、赛跑是主要概念,看、爬为次要概念,结合植物的分类(图1)和假期计划(图2)两张范图的展示,引导学生由认识概念与联结语开始,培养他们逐渐分辨不同层次的能力,让学生对其绘制流程有初步认识,等同学对其绘制逐渐了解时,再鼓励同学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2.主题的引入 本课主题是地球上的水,教师将向学生讲授地球上的水的分类、比例,补充一些学生并不具备或不一定能够想到的知识,如:水的物理性质、物态变化等。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如人类为什么总聚居在河流沿岸等,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由于关于水的主题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一个最基本的探究方向。本课中,教师将水的主题分为水的重要性、水的节约、水污染、水文化四个分支,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3.小组的合作 各小组分好后,先要对作品内容进行设计。大家要商量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选定的主题,再进行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任务。然后通过浏览网站,看书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由于之前基本已掌握构图理念和技巧,可以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将导图作品带到学校来,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其概念之间的关联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修改不足之处,共同构建小组导图。在这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思维和知识会得到很好的展示,通过讨论,学生之间不仅增强了小组意识,而且容易得到肯定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例如同学在进行水污染主题的研究中,列举了会出现传染病、生物死亡、植被破坏等问题,在这些概念中有没有上层的或比较普遍的概念呢?显然,危害这个概念包含了上述3 个概念,应是主要概念和层次,通过老师的适当的引导和同学的讨论,学生逐渐理解主要概念和层次的分辨。4.成果的展示 各小组将完成的思维导图向其他小组展示,在此过程中,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向该组同学提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其作品进行一定的修订。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引导和建议,最终同学们将研究的主题汇总,共同完成一个较理想的思维导图。通过同学们作品的展示,学生不仅学到本小组主题的相关内容和概念,也了解了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主题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不断修正和改进,其结果体现了上面四个层次的循序渐进,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全面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同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切体会水与自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本次教学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课程内容尽量生动活泼,在思维导图学习过程中,采用学生较感兴趣或耳熟能详的题材,如学过的课文,童话故事等来吸引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显示出极大兴趣在学习,小部分学生在说明的部份会觉得无趣,但在练习时,也积极加入讨论的行列。在绘制导图的前期,学生很容易随意绘画,由于教师积极的引导减少了学生学习新策略的挫折感,并针对少数绘图能力较弱的同学给予支持与帮助,如概念或层次引导,示范绘图或提供较佳构图参考;二是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对学生积极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三是强调思维导图的优势与应用方式,让学生认同这是一个对他们有用且有效的策略,鼓励学生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思维导图策略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但对于表示知识体系中概念之间固有的联系,以及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及相互的关系,具有其不足之处。二是由于时间因素,仅用一堂课时间介绍思维导图的绘制理念和手工制图技巧,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介绍如何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思维导图。

三、效果研究及分析 将思维导图融入科学领域教学后,笔者综合平时观察与学生作品,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同时以问卷和访谈法的形式对40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40 份,回收有效问卷38 份,从班里好、中、差3 类学生中分别挑选了3 名学生进行访谈,主要是调查该策略是否能提高科学学习的成效,是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有所发展?

(一)实验效果分析

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中英语;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73-01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因此,加强英语教育是必然的。我国的教育部非常重视英语的应用,许多年前将高中的英语选修转变成必须课程,逐渐成为高中全部学科中的重点学科。伴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对高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变,高中的学生已经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厌烦的心理,这就促使教师应该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逐渐浓郁,这才是教学的根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创新思维,充分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造新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现今教育的最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学得“又快又好”,这个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主要是让课堂“活”起来,让它变成学生的乐园。比如,教师可以在学习口语对话的过程中让同学组成小组,进行对话的情景表演,调动大家的都收动脑能力。也可以组织一些类似“每日一课”的小活动,每天让一个同学上来用英语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启迪性的寓言故事。在说和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顺带纠正学生的发音等问题,这样一来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了同学的学习。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通常都是以传统的模式进行的,就是教师在讲台之上一直讲授英语课程,学生们在底下一直记,甚至有些同学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英语教学的发展影响非常大,这种教学模式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降低,教师的教学信心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对学生们的自觉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应用创新思维模式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单单凭活跃气氛也是不行的。教师还需要调动自己的创意性思维来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比如,再讲词汇的时候,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师一般就是带着同学们读、然后告诉同学们,今天回家该背那课的词汇,然后第二天听写。但如果用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看,教师完全可以把重要的单词先给同学们勾画出来,告诉同学们那些单词必须要会拼写,那些只记住意思就可以了。这样词语的记忆方法往往是教师在临近学生高考的时候才提出来,其实,有一些利于英语教学的方法早点提出来又何妨呢?教育教学的根本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考试成绩,这样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非常见效的,高分也会变得更加有求知欲望,更加自信。另外,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语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对他们的知识进行讲解。如“歌词教学法”,这个方法能够迅速让学生记住,因为好听歌曲是很容易被人记住的,这种教学方法也比较独树一帜,很有创造性。

二、关注课外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

无论一个老师的上课方式多么活泼多么讨学生喜欢,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也知道,好的学生是不仅是课堂学习的效率高,在课下的学习效率也是非常高的,甚至高于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课下学习,用创新的课下教学方式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里所讲的“课下教学”既是传统意义上的留作业,但又并非单纯的留作业。如果总是单纯的留一些乏味的抄写或者考试题目的作业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觉得教师可以考虑创意的留作业方式。比如,到了暑期学生空闲时间比较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看一看类似《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TheHunchback of Notre Dame》这样有教育性意义的英文电影,然后用一些简单的英文评价一下这部影片,或者是把整个故事的大概情节复述下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能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也充分体现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关注学生课下作业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关注这一点还是比较少的。因此,我想运用创新的思维,去为学生提供某种相对适合他们的课下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说的课下听英语歌曲、看英语电影或者读英语报纸都是次要的。学生在课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分数,无论他是学习差还是学习好,提高分数都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当然也不排除有对英语本身就充分感兴趣的同学。不过,大多数同学还是都有提高分数的想法的。因此,这个学习方法的创新也很重要。比如,让学生形成一个长期想学英语的状态,就是让她们准备自己写一本“完全英语学习攻略”,如果你觉得荒谬那就错了!教师可以告诉这个攻略写下来会有很大的好处,让学生感觉到写这个攻略是有很大成就感的才可以。这个笔记类的攻略一定是需要每天都在上面积累一点的,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同学想去学习英语、想去积累英语的良性循环。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也是一个比较能体现一种创新模式的英语课后教学方法的例子。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是全部学科中的一个重点学习课程,高中的教师应该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自觉的学好英语,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对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创新思维加入到高中英语的教学当中,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并且在诙谐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们掌握知识,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良好的运用创新思维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高中的英语教学能够更加良好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夏武珍.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2] 顾 群.高中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2(33).

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2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认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 应从初学阶段开始, 教师要多方面、全过程关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在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教育教学过程中, 笔者认为合理利用创新思维教学既可促进英语教学, 培养好学生写作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可为一举两得。

所谓创新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互补;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创新思维的精华是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创造想象的参与……

用创新思维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 从编写对话着手, 利用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编对话能力。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 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 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打破种种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以思考问题为中心, 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初中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 让学生根据已学单词和句型转换内容编成新对话, 为增加对话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勾勒出简笔画。如在学习Food and drink的单元内容中, 学生可以模仿购物对话, 充分发挥想象力, 编写一个包括选择、付钱等过程在内的对话。通过模仿学生将很快学会编对话, 并且将产生浓厚的学习其他新知识需求。教师把学生编成的富有创意对话不定期的进行展览, 或装订成册互相传阅, 既可达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创作的目的, 又可扩充了课文教学内容, 丰富了学生知识。

2 根据逻辑思维的要求, 提高学生看图说话和看图 (说) 写话能力。

逻辑思维即借助于言语形式表达思维或者借助文字、符号、图表及其他形式的载体表达思维。逻辑思维有以下特点: (1) 思考的根据和思考的结果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 (2) 有确定的思考程序和步骤 (3) 有必须遵守的规则; (4) 采取线形思考方式……。学生有了一定的动笔与动口习惯, 积累了一定的词汇, 掌握了部分句型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按逻辑思维的要求, 描述具有一定情节的语段 (看图说话) 。

3 根据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求同

或求异”思维, 提高学生改写课文的能力。所谓“同中求异”, 就是要善于在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中找出它们的相异地方这是一种求异思维。“异中求同”, 则反之。初中教材中有许多短篇文章, 它们是很好的写作范文。如Book1 Lesson 33 part 2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此篇短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家庭情况;Lesson 72 part 4机器人的自我介绍, 可以让学生模仿以肖像描写为主的个人介绍;Lesson 116 The supermarket near my home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商店或超市, 写出类似的文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这是任何创造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一原理, 自觉掌握和运用着两条原理, 必将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从事各种创作活动。改写的另一种方式是用不同的文体改写。如将对话改为叙述。学生课文中有较多的长对话, 附相关的连环图片, 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将之改写为一个新故事, 既是对课文的理解挖深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 (可背诵原文中的好词句以后直接采用) 。

4 想象力是现实创造的先导, 没有

丰富的想象力, 就不可能有高的创造力, 提高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创造想象的产生, 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是创造者积极的思维状态, 有把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人需要的要求, 就产生创造动机和兴趣。二是创造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想象的火花迸发自丰富知识的“矿藏”。如在学完下列单词:shop, closed, Friday, early, supermarket, may, borrow, from, week, 让学生必须用上所给单词编成一则故事。连词成句主要目的首先是巩固单词, 丰富知识和经验;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通过学习新单词, 让学生将新单词结合旧单词组成小故事, 既等于温故, 又等于给关键词或短语的学生造句。

5 根据创造性思维转化的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粘合词”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主体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迭加、交替作用而突然产生新思维。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部分具有粘合作用的单词与短语是十分必要的。

上一篇:员工打架斗殴制度下一篇:第一届课本剧表演赛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