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业的科学发展观

2024-09-10

酿酒工业的科学发展观(精选4篇)

酿酒工业的科学发展观 篇1

1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第一要义是让清洁能源成为工业发展的能源保障

1.1 什么是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指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 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 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 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第三, 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1.2 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比较传统, 多年来, 传统工业所倚仗的能源, 无外乎煤炭、石油、天然气这类传统能源。虽然在现阶段科学技术条件下, 这些能源我们已经能够广泛使用, 并且技术上也比较成熟, 可是, 这却不能掩盖传统能源的巨大缺陷:

首先, 传统能源大多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虽然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但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这些能源正在大量消耗, 日益枯竭、日益稀缺。

其次, 传统能源在利用时, 大多是通过燃烧方式。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气体和烟尘微粒, 严重污染着空气、水源, 更是使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罪魁祸首。

多年的经济发展, 为我们带来利益, 也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遭受过血的教训, 才因此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最终摸索到了能源问题这个症结。由于国家逐渐重视, 清洁能源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 在使用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发展至今, 主要有如下几种: (1) 洁净煤技术; (2) 核电; (3) 太阳能; (4) 生物质能; (5) 水能; (6) 风能; (7) 地热能; (8) 潮汐能; (9) 氢能。

1.3 如何利用清洁能源

(1) 政策引导: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建立长效机制, 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上马;鼓励大项目主动使用清洁能源, 并对使用清洁能源的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鼓励, 让使用清洁能源的企业在立项、施工建设、环境评价、竣工验收、投产运营等环节中都享受好政策, 让企业自己尝到使用清洁能源的甜头, 让企业主动使用清洁能源。

(2) 技术支持:国家应组织科研机构进行针对性研究, 对清洁能源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论证;成立清洁能源项目攻坚组, 着重研究核能、氢能等高科技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成立清洁能源项目普及组, 着重研究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在发电、电能转动能、供热等生活领域的应用。

2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第二要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1 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能减排工作是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 也是关系全球环境的一件大事。

(1) 节能减排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 煤炭可采储量1800亿吨, 石油采储量60亿吨, 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6767.72亿立方米, 可我们往往忘了我们的另一个基数:13亿人。这就是我们的软肋, 我们可以总量排名靠前、产值排名靠前, 可是, 人均量, 我们往往就远远落后于世界。对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能做的一些微贡献, 就是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对于中国的意义, 对于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远远大于世界任何其他国家。

(2) 节能减排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近年来,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 工业对煤炭、电力、石油以及一些重要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这就直接导致了能源和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并且居高不下, 部分重要能源和资源对外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我国重要能源和资源的相对短缺, 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节约能源资源, 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3) 节能减排是实施环境保护的根本要求。工业时代的来临, 为我们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江河湖海受到水体污染、空气受到温室气体污染、森林遭到人为破坏、草原沙化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大量流失。大力节约能源资源, 减少污染物排放, 可以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伤害, 关系到国家民族的长远未来, 节能减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家大计。

2.2 如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更新理念, 提高认识。发展理念决定发展道路和增长方式, 和谐认识决定社会责任心, 要摒弃只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不计环境代价、只重视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忽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前利益而不顾及长远利益的陈旧发展观, 要坚持走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 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模式, 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2)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收益的传统产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比重仍然比较大。要想彻底扭转这种局势, 政府应当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 强力抑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政策扶持、资金扶持, 增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3) 健全体系,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 将减排目标分解到基层, 落实到县区, 让节能减排任务成为地方政府合格与否的标尺。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跟踪管理, 建立企业节能监督巡查制度;组织重点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 建立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加快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加大循环经济试点的实施力度, 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园区、重点城市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减排自身建设。

(4) 增强科技创新, 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清洁能源利用、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规模化, 加快清洁能源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推动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5) 完善奖惩政策。对新上马已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行严厉惩处、绝不手软;对新上马的使用清洁能源、低能耗、高科技、低排放的项目, 要从政策、资金、人力、市场上大力扶持。

3 结论

酿酒工业的科学发展观 篇2

关键词:工业革命;地球生态环境;辩证唯物主义;可持续发展;历史教学

一、“工业革命”的史学研究要与时俱进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两次“工业革命”。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的“工业革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后开始的新技术革命也可算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续。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已近两个半世纪。二百多年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发生许多变化,伴随工业化的深入,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些变化和情况为人类全面,深入考察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素材。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些行动均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和世界进步潮流一致的远见卓识。

二、史学界在“工业革命”研究上的成就与漏洞

以往史学界曾对“工业革命”的性质、前提、条件作过许多客观分析,对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延续也作了客观介绍,科学地阐述了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后果。我国史学界对“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后果的阐述是富有成果的。《世界通史》指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不过,以往的“工业革命”研究与教学在“工业革命”后果与影响的认识上也存在不少漏洞。笔者查阅了几本世界通史与教材,大部分史学著作与历史教材均仅限于对“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后果的阐述,而“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后果即两次工业技术革命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各类史书及教材迄今均未进行阐述与评论。史学界对工业革命后果与影响的认识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相互割裂着的。

三、“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我们对工业革命的评价要有点综合意识。“工业革命”曾极大地推动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成功是十分辉煌的,但这并不能掩盖“工业革命”中的种种缺陷。我们对“工业革命”的评价当然也不能仅限于它带来的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等有益影响,而应放眼于更广阔的范围,兼顾“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多种综合影响。我们也要计算人类在以往工业发展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考察其近远期的矛盾后果等等。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下,工业与技术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潜藏了难以估量的隐患。西方国家历次工业与技术的变革均以大量消耗原材料、燃料及损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为了发展工业,人类从自然界攫取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制成各种产品,同时把大量废气废物排放到周边环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产者追求的是剩余价值与利润最大化,他们关心的主要是生产成本与销售额,这种唯利润是图的动机必然导致损坏生态环境和资源。在“工业革命”中,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与“人类环境管理”的失败结成了孪生兄弟。“工业革命”中对环境的污染是十分惊人的。英国的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均是工业革命带动下的首批工业城市,十九世纪那里烟雾弥漫,充满可怕的有害气体,大气环境可见度明显下降。人们曾形象地把伦敦称之为“雾都”。

“福兮祸所依。”正当人类陶醉于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时,意想不到的悲剧接二连三的发生了。工业革命”中煤的大量使用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严重损害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工业废气污染使工业化地区的人类陷入灾难的深渊。1930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1948年美国的“多诺拉事件”,1952年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 中烟尘浓度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超出平时数倍,整个伦敦犹如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两个多月时间神秘的“杀手雾”夺去了英国12000人的生命。工业生产造成的水污染也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痛苦,上世纪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骨痛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均为前车之鉴。目前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人类正面临一系列诸如“温室效应”、“酸雨危害”、“臭氧层破坏”等冲出国界的全球性问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空前严重的威胁。

四、重新评价“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工业革命”的历史已经凝固不动,西方国家也通过法制手段对环境做了某些有效的治理。正确评价人类经济发展中所走过的轨迹其意义在于更好的指导今天,创造明天。我们用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评价“工业革命”,揭示“工业革命”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向人类展示危机既不是要否定历史,也不是“谈虎色变”,更不是“因噎废食”放弃发展,而是要“亡羊补牢”,让人类在反思中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整个世界工业化的大潮流中,我国面临发展经济的强大压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究竟应当如何以史为鉴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这对矛盾,是摆在我国政府和人民中的一项艰巨任务。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十分突出,北京和我国东部地区严重雾霾与空气污染警示我们:继续支持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的环境容量已不复存在。要想使我国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并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改造自己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来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能够以史为鉴,重新评价“工业革命”的历史,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指示,保障我们子孙后代与人类的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河北省重化工业科学发展对策探析 篇3

一、河北省重化工业发展、能耗及环境状况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2002年以来,由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改善,以住、行为主的较高消费结构成为时代的特征,汽车、房地产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居民的消费热点。在居民消费结构攀升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的拉动下,房地产和汽车工业快速增长,强劲推动了重化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增长速度超过了轻工业,出现了重新重工业化的趋势。这对明显偏重型经济结构的河北省来说,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尤其重要,并且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引擎。这在国家政策信号明确和调控力度加强之前的2003年、2004年表现得尤为充分。2003年河北省经济运行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得到空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2004年重化工业更成为引人瞩目的经济亮点。2004年1-4月份,河北省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额的80.2%,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占全省重工业增加值的36.1%;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68.7亿元,增长147.8%,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并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1%以上;从利用外资成果来看,第一季度河北省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比近1/4;从效益指标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月份实现效益45.1亿元,增长65.3%,成为增长最多最快的行业;从区域经济总量增长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重较大的唐山、石家庄、邯郸,其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远远高出其他各市,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利润之和分别占到全省总额的54.15%和50.07%。另外,2003-2008年河北省规模以上重化工业实现增加值明显高于轻工业;同期,河北省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利润总额更是数倍于轻工业(见表1、表2)。

增加值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河北省2003-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计算所得。

利润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河北省2003-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计算所得。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钢铁、水泥、电力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生产大省,河北省重化工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未能倡导和实施科学发展理念,长期实行粗放经营,致使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也相应增大和加重。以2008年为例,河北省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5.38%,能源消耗却占8.44%;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为6.17%,能源消耗却占9.3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6.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4%。河北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6.17%,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却占10.4%。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6位,二氧化硫排放居全国第4位,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居全国第1位。根据河北省2008年环境状况公报称:在河北省七大水系中,四大水系重度污染;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大气环境面临着环境容量小、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巨大压力。

由此可见,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重化工业的效益增长,而重化工业的发展是现实市场引导和拉动的结果,是现代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为了使河北省经济持续、高效发展,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河北省重化工业发展的方式,坚决摒弃粗放式经营,走科学化、集约式发展之路。

二、河北省重化工业科学发展与环境对策

(一)破除思维定势,改变传统观念,理性认识重化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内在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尤其是工业基础几为空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忘我的拼博精神,掀起了经济建设高潮,以尽快把中国由一穷二白建成一个富裕强大的工业国家。因此,在迈向工业化道路上片面追求高速度、高产量,忽视了质量和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更未认识到粗放的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尤其是国外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径,更加强化了我们对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必然带来高消耗、高污染的心理认识定势,在思想上形成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必然与高消耗、高污染为“孪生兄弟”的观念。世界工业发展实践证明:此种认识是极为片面和不科学的。因为高消耗、高污染并非重化工业的“专利”,重化工业同样可以实现低耗能、低污染或无污染。实际上,任何一个粗放式的工业发展,都会呈现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冲破传统观念,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投入与产出的实质内涵,正确认识重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内在关系,采取科学化、系统化的多方位的投入产出新举措,走出一条既保持重化工业高效发展、资源节约又保持良好环境的工业发展之路。

(二)加大科技投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高耗能、高污染是传统工业化道路的衍生品。要解决河北省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彻底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模式。目前,在发达国家,其信息产业已占其GNP的40%~65%,中国的信息化产业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工业行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10%以上。加强科技投入推动信息化发展,不仅可以催生一大批高新产业,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企业的运用,不但可以带动和改造庞大的传统产业,而且还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维护环境的目的,使重化工业步入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就河北省来说,应重点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育种等新兴产业的高技术投入和信息化先行,使河北省重化工业得到战略性优化。具体而言,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组织实施大功率风电整机开发与产业化、半导体材料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研发,打造河北省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优势。诸如,实施好张家口“风电、光电、储电、输电国家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应用技术的创新,组织实施卫星导航、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技术等创新项目,形成新的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再者,加快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形成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园,使先进的医药生产要素和优势科技资源聚集,打造河北省医药产业优势;加快推进保定电谷、宁晋晶龙新能源、廊坊、石家庄、秦皇岛电子信息,邯郸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低耗能、低污染或无污染的高技术、信息化的重化工业在给我们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必将带来自然环境的极大改善。

(三)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重化工业集约式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耗、浪费以及有害工业排放已到了现储资源与自然环境不能“容忍”的极限,并成为困扰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领”。如果以现在的能耗水平和环境污染程度,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面临能源枯竭的危险和无法生存的环境,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所以,节能减排,走集约式工业发展道路,已是我们避不开的选择。

我们在不同产业能耗及污染情况调查中发现,河北省的能耗及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工业,其中,重化工业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可见,解决河北省节能减排问题应主要抓工业,而重化工业又是其重中之重。重化工业节能减排的途径应从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方式中展开:一是通过产业深化即发展新型工业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污染行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二是通过产业升级积极推进重化工业节能减排,通过发展清洁型与重化工业有内在联系的工业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减排问题。对河北省来说,应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抓好工业企业尤其是重点重化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对标行动,落实产品能耗限额检测,制定完善的工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精益生产,努力降低生产消耗。要经常性地开展造纸、化工、酿造、印染等行业污水治理专项检查,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再用示范,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进一步搞好节能环保产业建设,加大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投资力度。围绕钢铁、石化、煤化工、玻璃等行业,组织实施橡胶、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供热系统综合节能技术和城市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等项目。再者,应深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改变河北省企业“小、散、弱”的状况,着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业集中度,将河北省钢铁培育成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关联产业、同类产品中的整体并购。坚定有序地加快水泥、平板玻璃、造纸、焦化、印染、皮革和化纤等领域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

重化工业节能减排不仅仅只依靠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严格规制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对此,国外尤其是欧洲的荷兰在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斐然。其有效的政策工具———用煤协议、标杆协议、排污权交易,政府补贴计划以及税收政策等,对我们都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化工业长期持续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来源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的概念。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它的运行内涵依次是:第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第二,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在企业内部处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第三,全面回收生产和生活使用后的废旧物品,重复利用被处理过的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第四,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扩大环保产业和资源再生产业的规模。可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范式,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它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的,强调清洁生产,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用尽量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见,对重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循环经济是最佳的实现途径。

河北省重化工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一要依靠“绿色科技”;二是靠“制度”。为此,首先应进行有利于重化工业实行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鼓励和规划跨行业、跨企业、跨所有制的以工业生态学为依据的“循环经济企业集团”建设,构建重化工业生态环境园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其次,继续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利用以及家电、建材、包装物品等重化工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尽快建立一套绿色GDP经济核算制度。再次,加强环境税法的实际执行力度。真正将“污染员”的社会成本内在化,使其生产成本提高,把环保和有效利用资源与每一个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紧密地联在一起,增强企业主动选择环保生产方式和工艺的积极性。另外,还要继续运用好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和罚款、保证金、废物处理费等经济手段,加大激励与处罚力度,使企业自觉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及行为机制。最后,继续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积极倡导和推行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河北省应在坚决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企业设备的同时,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尤其对煤碳、钢铁、制药、印染等污染企业,要加强支持和监督力度,促使其建立起以主业为基础的综合发展利用项目,构建自己的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链循环经济圈,将企业构建成可循环的绿色生态化生产组合,发挥低成本优势,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摘要:重化工业的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重要引擎。重化工业在实行科学化运营、高新科技投入、循环经济以及精益生产方式下同样可以实现高产出、低耗能、低污染或无污染。

关键词:重化工业,新型工业化,节能减排,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郑永彪.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51-54.

[2]崔凤,任希锋.环境能源危机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J].辽东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5):38-43.

[3]潘理权,李姚矿.我国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6):4-5.

[4]周勇.广东重化工业节能减排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53-57.

酿酒工业的科学发展观 篇4

摘要:从河南煤炭工业的现状着眼,通过对河南煤炭在全国的煤炭经济地位、资源储量、采煤工艺状况的分析,指出了河南煤炭工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河南煤炭应抓住机遇,把煤炭企业做大做强、加大科技投入、科学采矿、保护环境等建议。同时,提出矿井转入深部开采后,煤矿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应进行改革的思想。

关键词:煤炭工业 科学采矿 矿区 煤矿设计

1 河南煤炭工业现状

1.1 在全国的煤炭经济地位 河南省对煤炭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素有“千载煤州”之称。河南煤炭资源总量中等丰富,品种齐全。煤种主要为无烟煤、焦煤、肥煤、贫煤、瘦煤、长焰煤、气煤等,其中,无烟煤资源储量约占全省煤炭总量的1/3。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平顶山、义马、郑州、焦作、鹤壁、永城六大国有重点煤矿为主体、地方国有煤矿、小煤矿(集体和个体)共同发展的煤炭生产开发格局(表1)。建国后河南煤炭年度产量见图1。

河南省是我国产煤大省,煤炭产量居全国前列(表2、3)。在未来50年中,煤炭作为河南省能源主体的地位不会改变

1.2 资源储量与矿区基本情况 河南省现探明储量24425.11 Mt,预测(含表外) 储量30594.03 Mt,各矿区储量分布见表4,主要矿区的矿井数量与核定生产能力见表5。

1.3 采煤工艺 目前,河南省煤矿中综采、普采、炮采以及较落后的开采工艺并存,其中炮采放顶煤及综采放顶煤是使用较普遍的采煤工艺,采煤机械化程度为60%左右。除部分国有大型煤矿外,多数煤矿是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2005年建成的21对高产高效矿井中,共布置有38个回采工作面,其中,采用综采工艺的为34个,采用炮采工艺的为4个。机械化开采的比例占到了89.5%。

1.4 强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 煤炭化工产业是河南省重要的支柱和战略支撑产业。为了根本解决目前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整合平煤集团、神马集团创建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整合永煤集团、鹤煤集团、焦煤集团、中原大化、省煤气集团创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实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结构为重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为目标。

2 河南煤炭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强度开发,后备资源不足 河南省开采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三位,用占全国2%的资源生产出占全国8%的产量,储采比失调已显现出后备煤炭资源的不足。

2.2 环境污染未根本解决 国家和企业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来解决煤炭开发与利用中对环境污染问题。煤矿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形式表现在:一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二是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三是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3 技术落后,人员富集,资源回收率低 煤炭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人员素质和资源回收率低下,年生产规模每1万t需要用50人左右的现象。整个煤炭行业远未达到经济有竞争力、充分考虑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健康发展状态。

2.4 产业集中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河南省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和关闭了一大批小煤矿。截至2008年底,全省仍保留各类生产矿井784处,部分煤矿生产能力较小,大中型煤矿只占矿井总数10%,1000万吨规模以上煤炭企业集团产量只占全省产量的50%,需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步伐。

2.5 瓦斯灾害问题突出 我省各大矿区均有瓦斯突出矿井,特别是大部分瓦斯突出煤层透气性系数低,本煤层瓦斯治理十分困难。近年来,我省多次发生特别重大的瓦斯事故。

3 对河南煤炭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3.1 做大做强国有煤炭企业 煤炭化工产业是河南省重要的支柱和战略支撑产业。几大省管企业的强强联合,有利于优势互补,深层融合,统筹利用现有企业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力量发展优势战略产业;有利于资源整合,集约利用,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后备资源保障能力;有利于优化布局,兼顾各方,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有利于形成合理规模,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建成国家级大型现代能源化工基地,增强煤炭、化工产品的市场定价主导权,巩固和提高河南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3.2 政策与科技互补,提高资源回收率 截至2002年底,我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为1886亿t,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t。按全国目前年产近27亿t计算,可以保证开采70a。如果产量大幅增长,也许只够用三四十年。过不了多久,煤炭资源将成为中国能源战略中下一个忧虑。因此,在加强煤炭储备的基础上,必须千方百计发展煤炭科技,向技术要产量,用技术提高煤炭回收率。

3.3 提高机械化程度、减人增效 煤矿开采的机械化程度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回收率、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而且可以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根据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与百万吨死亡率统计表明[4-5]: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越低,安全情况越差(图2)。

3.4 重视致灾因素、加大科技投入 当前,瓦斯问题,特别是煤与瓦斯突出问题是困绕河南煤炭的主要问题之一。突出煤层不仅掘进开采困难,而且容易出现重大瓦斯事故,造成群死群伤。有必要对河南各矿区不同类型的突出煤层,进行煤层气抽采、先抽后采及保护层开采等的专题试验研究,以达到双能源(煤与煤层气)开采的最佳效果。

上一篇: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总结下一篇:残酷,爱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