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5-28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精选7篇)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1

欢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年将按照“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四种初试方式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一、 招生规模

2016 年我校计划拟招收硕士研究生 1300 余名,各学科专业拟招生人数和拟接收的推免生数公布在 201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各学科专业实际招生数在录取时会根据国家实际下达计划及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并在复试前在研究生院网站进行公布。

二、 推荐免试生

我校除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及旅游管理硕士外,其他学科专业均可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直博生)。具体工作按《北京林业大学 2016 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办法》执行,接收推免生总数约占全校招生规模的 40%,以最终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三、 报名考试

(一)全国统一考试报考条件

1、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考生须符合《201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报考条件。

2、以本科同等学力报考我校学术型研究生的考生,除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外,另需提供英语四级证书或正式成绩单或公共英语三级证书原件,并需提供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与所报专业相关的论文原件一篇以上。在专业目录备注“不招收同等学力”的学科专业均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3、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 4 年或 4 年以上,毕业后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可以申请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详情请见我校单独考试招生简章。

4、骨干计划报考条件及相关事宜请见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报考办法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报考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考生须于 年 10 月 10 日-31 日 9:00-22:00 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进行网上报名(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在校应届本科生可在 2015 年 9 月 24-27 日

9:00-22:00 期间进行预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或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考点选择:报考我校单独考试的所有考生网报时必须选择“北京林业大学”为报考点并到现场办理确认手续。应届本科毕业生网报时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3、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必须在 2015 年 11 月 12 日前到网报时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相关电子信息,详情请查看所在省级招办发布公告。北京地区考生须网上缴费,其它地区的.考生缴费根据当地要求。北京林业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的具体安排和相关要求届时会提前在研究生院网站公布,请考生随时关注。

4、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能获得考试资格,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初试、报考资格审查和复试

201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时间为 2015 年 12 月 26-27 和 28 日(考试时间为 3-6小时的科目)。我校复试工作在《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公布后进行,在此期间须对达到初试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考生选报导师的工作在复试阶段进行(专业目录中带“*”的导师为外聘导师),考生可以登录研究生院或学院网站查询导师信息。复试分数线、复试比例,复试内容将在复试前公布在研究生院网站。

(四)考试大纲

按照教育部要求,我校不提供历年考题,不举办任何辅导班,考生可以参考公布在研究生院网站上各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和各学科的复试笔试科目要求。

(五)违纪处罚

对出现弄虚作假、考试作弊以及其他违反考试纪律行为的考生,我校将按照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

四、 学费及待遇

1、学费标准

2016 年我校学术型硕士学费为 8000 元/年;专业硕士中的艺术硕士、翻译硕士和风景园林硕士学费为 10000 元/年,会计硕士为 13000 元/年,公共管理硕士(MPA)为 15000 元/年,MBA学费以 MBA 中心通知为准,其余专业硕士学费均为 8000 元/年。

2、奖助

除工商管理硕士外,所有录取为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可享受 6000 元/年的国家助学金;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外,所有录取为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均可享受 8000 元/年的一等学业奖学金;所有骨干计划研究生可享受 6000 元/年的国家助学金,其中非在职骨干计划研究生第一学年还可享受 8000 元/年的一等学业奖学金。第二学年后根据学校学业奖学金文件进行评定。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还可以获得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优秀奖学金以及专项奖学金。研究生在校期间还可申请“三助”岗位,每月获得 200-600元不等的岗位津贴。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详见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新奖助体系一览表 graduate.bjfu.edu.cn/article-14-9215.aspx

五、 录取类别

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被录取为回原单位的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录取前必须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在校期间待遇按协议执行,毕业后按协议就业。

六、 学制

学术型硕士学制为 3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为 2 年(风景园林硕士和艺术硕士为 3 年)。

七、 住宿安排

原则上凡非定向、骨干计划及京外定向生均由学校统一安排住宿,并根据住宿条件缴纳住宿费,具体按宿教科相关规定执行。

八、 工商管理硕士相关报考事宜请咨询我校MBA教育中心。咨询电话:010-62336238、62336498、62336181(传真)

官方网址:mba.bjfu.edu.cn ;电子邮箱:(E-mail)ldmba@bjfu.edu.cn

九、 各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

001 林学院:62336354

xuxinzhao@126.com

002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62336210

yangdi@bjfu.edu.cn

003 工学院:62337050

zhihui@bjfu.edu.cn

004 信息学院:62338147

zhangping@bjfu.edu.com

005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62338358

cailiaoyjs@bjfu.edu.cn

006 园林学院:62336634

lyon1981@163.com

007 经济管理学院:62338109

xiachfbj@163.com

008 水土保持学院:62338664

sbyjsgl@163.com

009 自然保护区学院:62336724

liufang525@qq.com

010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2338383

dongm99@bjfu.edu.cn

011 外语学院:62337732

zhm0501@126.com

012 理学院:62338375

figureyu@163.com

013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62336615

jinchensmile@163.com

014 艺术设计学院:62336564

zhouzhenxing@bjfu.edu.cn

十、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网址:graduate.bjfu.edu.cn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2

一、招生专业和研究方向

应用心理学专业, 职业生涯发展与辅导方向。

二、招生对象

全国各高校和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

三、招生人数

30人。

四、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以报考: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品德良好, 遵纪守法;

2.在高校或省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三年以上, 学习结束后愿意继续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及生涯发展辅导工作;

3.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四年以上 (截止到2009年9月1日) ;

4.得到所在单位同意, 能够保证学习时间, 且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

五、报名

1.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在2008年10月10日-31日 (每天9:00-22:00) 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 提交个人报名信息。提交信息时请注意:

(1) 报考学校选择:北京师范大学 (代码:10027) 。

报考点选择:北京师范大学 (代码:1127) 。

(2) 报考院系所选择:心理学院 (代码:007) 。

(3) 报考专业选择:应用心理学 (代码:040203) 。

(4) 由于网上报名系统中没有“职业生涯发展与辅导”这一方向, 报考研究方向请统一选择:心理测量与咨询 (代码04) 。

(5) 由于网报系统中没有单考科目, 网报时考试科目请选择:101政治、201英语、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际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业务综合, 均为单独命题, 考生应按实际考试科目复习备考。

(6) 考试方式选择:单独考试。

报考类别选择:委托培养。

(7) 考生必须在备注信息第一栏中填写“单独考试”字样。

若“报考学校”、“报考点”、以及“考试方式”填报错误, 则该条信息作废, 考生须注册新用户后重新填写。

2.网报成功以后, 考生还必须根据北京市研招办网上公告的要求, 通过网上支付报名费200元。

3.网上报名和交费成功的考生须于2008年11月10日至14日到北京师范大学现场确认报考信息并拍摄电子照片。现场确认时须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网上报名号以及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

未成功缴纳报名费的, 或者未现场确认信息、拍摄电子照片的, 报名无效, 不能参加入学考试。

4.完成报名信息现场确认的考生须在2008年11月25日之前将下述书面报考材料寄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邮寄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5;收件人:马瑞杰)

(1) 报名表 (见附件, 填好后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

(2) 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3) 大学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单 (可由毕业院校提供并加盖公章, 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

(4) 科研成果复印件 (公开发表文章首页目录页, 2004-2008年) ;

(5) 重大奖励证书复印件 (省部级以上, 2004-2008年) ;

(6) 个人自述一份, 内容应包括本人学习和工作经历, 对职业生涯发展与辅导工作的认识, 参加本项目的期望, 以及学习和研究设想;

(7) 两份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上述材料的考生, 视为放弃报考资格, 不再安排入学考试。

考生应于2008年12月下旬登陆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网址http://graduate.bnu.edu.cn) 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六、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阶段。

(一) 初试

1.初试时间:2009年1月10日-11日。

初试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内

2.初试科目:政治理论、英语和业务综合, 其中政治理论和英语满分值各为100分;业务综合满分为300分。各科目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3.业务综合包括就业政策 (100分) 和心理学导论 (200分) 两大部分内容。就业政策部分不指定参考资料;心理学导论部分参考资料:《大学心理学》, 张厚粲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 复试

初试成绩达到我校划定的复试基本分数线的考生有资格参加复试。

1.复试时间:一般在2009年3月底4月初进行。具体时间和复试名单我校将于2009年3月中下旬在网上公布 (网址http://graduate.bnu.edu.cn) , 届时请考生注意上网查阅, 我校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

2.复试内容和方式:以面试为主, 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复试期间还将进行考生报考资格和思想政治状况审查, 审查不合格的取消录取资格。

七、录取

我校将根据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 综合考查, 择优录取。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八、学制及培养方式

学制3年。

学员主要采取半脱产方式学习。学习的形式包括:集中面授、自学、实习和毕业论文。集中面授时间暂定为假期。

九、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硕士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任务, 考核合格, 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 发给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硕士学位证书。

学员的录取类别为委托培养。在学期间不迁转户口和档案, 毕业后必须回原工作单位。

十、学费

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育;招生制度;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241-02

根据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经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甄选人才,即招生。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话题因几次扩招受到空前关注,而研究生招生制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概念及现状

所谓“研究生"是指大专和本科之后的深造课程,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根据《中国教育年鉴》(2008)所述,2007年全国共录取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420014 人,比2006年增长5.50%。其中硕士研究生361952人,比2006年增长5.89%。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不断增加的同时,招生的重要性也得到研究学者的普遍认可。沈跃进(1992)认为研究生招生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宝英(2009)认为研究生招生工作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关口;董世平、徐国英(2010)认为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培养的入口,其生源质量之间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国际上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美国

美国的高等教育成果举世瞩目,在研究生招生制度上也自成体系,为很多国家所效仿。沈跃进(1992)指出美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由各高等学校自行进行,招生计划通常由研究院制定。招生类别从录取性质上分为正取生、备取生和试读生,按学习时间划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郑浩(2004)指出美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只是入学资格获得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性要素,录取要综合考虑个人成绩、研究兴趣、研究潜能和教授推荐信;常宝英(2009)指出美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管理权呈现分离状态,且对申请人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表现非常重视。

(二)英制下的英国、新加坡、香港

英国大学以其高质量的本科教育闻名于世界,它认为没有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做支撑就无法发展研究生教育,故在研究生招生时比较重视本科就读的学校与学习成绩。在英制教育影响下的新加坡、香港亦是如此:胡丽娜(2008)指出新加坡研究生招生由各大学的各个学院录取,分为研究型和修课型;汪基德(2008)指出研究生入学没有全港统一的考试,申请时提交本科学位、英语成绩和个人研究计划一篇便可,这体现了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视。

(三)德国

德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中有重要地位。但在德国,硕士研究生不属于研究生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招生只指博士研究生。

(四)日本

日本经济的高速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紧密联系。李旭(2006)指出日本研究生招生考试由外语、专业知识和口试组成,外语主要考察对学术期刊的翻译能力;王威(2008)指出日本以本科教育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扩大研究生招生范围,注重招生对象的多层次和多背景。

三、我国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招生制度问题的研究

吴佩林、魏勇(2004)认为现行的招生制度对招生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保护与监督机制;梁大战(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的集权化管理使高校缺乏自主权。

2、对招生模式问题的研究

赵研(2006)把招生模式分为考试型和非考试型两种;杨晓晰(2009)总结了国家教委自1985年将招生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后开始招收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研究生的意义。

3、对招生考试问题的研究

李旭(2006)在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陈明灿(2006)指出有必要加大力度改革研究生的考试流程与人才选拔方式;张喜梅(2007)在中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对硕士研究生报名的年龄限制、单位证明等条件会导致不公平现象,自主出题的专业课成绩统一划线也没有可比性,导师在考试中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覃红霞(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组织中统一与多样有矛盾,招考公平与扩大自主权有矛盾,教育公平与有效选拔人才有矛盾;岳爱武(2009)梳理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从酝酿到现今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卢洋(2010)指出现如今没有健全完善复试制度。

4、对考试科目问题的研究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通过考试的形式,其初试一般是外语、政治、专业课。李旭(2006)指出研究生考试内容过于片面,忽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赵研(2006)认为公共课中的外语和数学难度太大,分散了学生的复习时间;张永泽(2007)指出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太多且难以统一,有必要由“四”改成“三”;梁大战(2008)指出考试科目的内容不合理;覃红霞(2008)指出招生考试科目设置的公共性与专业性有矛盾。

(二)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招生分学校与专业进行,在众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中也有部分是针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制度进行的研究。赵令湖、吕海燕(1998)针对地学类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思考;晋建华等(2004)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进行初探,提出要注意考察报考者入学前的临床能力;董世平、徐国英(2010)针对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研究表明选拔优秀生源的重要性。

(三)前期研究的不足

1、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关于研究生招生制度从国外高等教育强国到我国都有比较丰富的研究,但内容上却不尽全面。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我国等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基本限于招生考试,以下内容涉及较少,可进一步补充:

(1)招生模式

众多文献中,仅一篇文章论述了招生模式,并将招生模式分为委培型和定向培养型,但这样的分类并不完善。另一篇文章简略提到了招生模式,且分为考试型与非考试型,也不尽全面。我国研究生招生模式在外界看来比较混乱。例如,现如今存在的招生模式究竟有哪些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委培、定向培养、专业硕士的招生有什么区别,公费研究生招生模式与奖学金制度的招生模式的区别等。

(2)对不同学科招生制度的单独研究

已有部分研究针对单一科学进行,但并没有体现不同学科招生的区别。由于不同学科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同,统一的招生制度必然不利于学科发展。例如我国是否可以借鉴英制将研究生招生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的方式,是否可以借鉴香港对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招生的不同理念进行改革。

2、研究结果不够深刻

目前对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结果仅体现在表层,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批判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不合理的同时并没有深刻的研究结果以证实这个观念,仅是重复表达现如今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却未能用实证结果证明制度不利于怎样的人才培养,为什么不利于此人才的培养。纵使对国内外招生考试制度研究颇多,也未能就其考试方式、考试科目做具体研究,基本千篇一律的泛泛之谈。

3、研究方法不够丰富

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并没有运用丰富的研究方法,甚至较少进行实证研究。在论述招生制度不适合人才培养的时候,不妨以研究生培养标准做效标进行实证研究,以数据分析证实招生制度的不合理。

(1)效度测量——实证招生制度是否真的不利于人才培养

借用对考试效度测量的方式,以研究生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做效标,并与其考研成绩做相关分析,得出区分度和效度。若是效度高,则证明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具有有效的筛选力;反之,则不利于人才培养。

(2)量表法——考查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的方面

倘若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那么可以通过测量研究生的各种指标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证实招生制度阻碍了研究生培养的哪一方面。例如运用创造力量表测量创新性,智力量表测量智商,态度量表测量对学术研究的态度,满意度量表来测量对读研生活的满意度等。

(3)问卷法——进一步考查招生制度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有效性

问卷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研究生招生制度因不同专业、不同模式可能有不同的鉴别力。可以通过问卷收集信息,并运用统计软件交叉分析,得出招生制度的优劣在研究生培养上是否存在专业性、模式性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文献资料整理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使用。

综上所述,从1992年到2010年,对国内国外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仍有相当大的空白可以深入研究。既然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那么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期待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深入研究促进教育改革,不仅使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研究者,也可以吸引众多留学生来中国,使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跃进.美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J].中外高教研究,1992,(9).

[2]常宝英.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

[3]董世平,徐国英.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优秀生源选拔[J].学术纵横,2010,(4).

[4]郑浩,常思亮.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招生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2004,(3).

[5]胡丽娜.新加坡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9).

[6]汪基德,杨改学,周凤瑾.香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香港电教,2008,(10).

[7]吴佩林,魏勇.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4,(6).

[8]陈明灿.试论我国所示研究生招生制度[J].商业经济,2006,(9).

[9]李旭,张群,王红梅.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6,(3).

[10]张永泽,岳志伟,余伯阳,于锋.浅议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四改三”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

[11]张喜梅,牟宏,李旭.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 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7).

[12]梁大战.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中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高 教论坛,2008,(8).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4

一、报考条件

(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无奖学金类别的考生年龄不限。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类别在校生。入学报到时必须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取消入学资格);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录取为委托培养或无奖学金类别硕士生,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学校同意并只能录取为委托培养或无奖学金类别硕士生);

(4) 同等学力人员,包括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3.同等学力人员的报考还需符合下列要求:

(1)大学专科毕业后在所报考的相同或相近专业工作不低于2年(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工作年限不作要求);

(2)已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成绩8门以上(必须由大学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3)公开发表过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为前3名)或获得地级市或厅级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为主要完成人)。

4.软件学院和艺术学院只招收原单位委托培养和无奖学金类别考生。

(二)接收推荐免试生:

1.推免生一般应是全国重点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并获得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手续完备,材料齐全;

2.推免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秀,具备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

3.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如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并通过我校组织的推免生复试,除非接收学院特别说明,均可申请到一等或二等奖学金,覆盖面达100%。

4.欢迎来自国内重点大学可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于8月起访问我校研究生招生主页,查阅相关说明。

(三)参加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的报考条件为:

1.符合(一)中第1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者(9月1日前获得毕业证书);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上工作经验(9月1日前获得毕业证书),且有突出的工作业绩(相关证明、业绩报告)等。

3.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只招收原单位委托培养和无奖学金类别考生。

(四)参加法律硕士联考的.报考条件为:

1.符合(一)中各项要求;

2.法律硕士专业只招收原单位委托培养和无奖学金类别考生;

3.下列13个专业的毕业生不得报考法律硕士: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五)参加由我校组织的单独入学考试的报考条件为:

1.符合(一)中第1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工作年限截止期为2009年8月31日),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成为业务骨干的在职人员,经本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考生所在单位委托培养者。

3.我校所有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原单位委托培养硕士生。

4.我校接受单独考试报考的学院和专业为: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5.非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特别同意,只接受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相应合作专业的集体推荐报名。

(六)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周末学习的报考条件为:

1.符合(一)中各项要求;

2.只招收原单位委托培养类别考生。

3.采取周末授课形式,并结合所从事工作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答辩等培养环节,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这类研究生录取类别为委托培养,按委托培养协议缴纳学费,不享受奖学金。

4.开设学院及专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经济与贸易学院金融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理学院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

二、报名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采取全国统一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照相、交费和验证相结合的报名方式。

(1)参加全国统考、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请于10月10日-31日(每天09:00-22:00)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n,公网yz.chsi.com.cn),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在11月10日-14日,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到网报时选定的报名点办理照相、交费、验证、确认报名信息等现场手续。

(2)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的考生以及本校推免生,请于10月10日-31日(每天09:00-22:00)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n,公网yz.chsi.com.cn),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在11月10日-14日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学历证书(推免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直接到华南理工大学报名点办理照相、交费、验证、确认报名信息等手续。

3.考生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如果考生提交不实报名信息,一旦被发现,其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将会取消,后果自负。

三、初试科目及初试时间

(一)初试科目

1.全国统考:

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考试科目为三门,即政治、英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政治、英语满分为1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满分为3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采用全国统考试题,具体考试范围参考国家统一制定的考试大纲。

其余专业的考试科目为四门,其中政治、英语、数学(一、二、三)、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由全国统一命题。业务课以及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试题由我校命题。

由全国统一命题数学科目的考试范围(具体以教育部颁发的考试大纲为准):

(1)数学一: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数学二: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3)数学三:含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包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在考试大纲中确定。

2.单独考试:考试科目共四门,考试科目名称与相应统考专业的科目相同,均由我校自行命题。其中数学科目统一按数学(三)的范围要求。

3.工商管理硕士联考(MBA):初试科目共二门(英语和综合能力),为全国MBA联考科目;政治由本校命题,在复试时进行考核。

4.法律硕士联考:初试科目共四门,其中英语、政治采用全国统考试题,专业基础课(含民法、刑法)、综合课(含法理、宪法和中国法制史)为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联考科目的考试范围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编写的联考科目考试大纲。

(二)初试时间与地点:

初试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时间;

初试地点:全国统考生由网报时选定的报名点安排考场;单独考试生及工商管理硕士联考生由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指定考场。

四、复试和体检

我校为自主划线高校之一,将于2009年3月在研究生招生主页上公布本校最低复试分数线。考生届时自行在该网页上查询本人初试成绩(非经本人要求,不另寄成绩通知),并可查询是否获得复试资格。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自行下载《复试通知书》。复试时间一般安排在3月底,具体说明如下:

1.复试成绩权重为40%--50%。

2.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专业课笔试和综合能力面试等。

3.我校将采取笔试、口试、实验、计算机操作测试等方式或综合形式进行差额复试。各专业复试笔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4.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所有考生在参加复试时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以及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携带学生证及复印件)、《本科阶段学习成绩单》。其中,上述证件的复印件及《本科阶段学习成绩单》复试时交学院存档,原件备查。

5.同等学力的考生还需另外加试所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2门。

6.不按规定时间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及格者一律不予录取。

7.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需在复试阶段到我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校区医院)或南校区医疗保健中心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招生计划及录取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5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876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 学十楼236室(从学十楼东侧门进)

传 真:010-62285173

联系电话:010-62285173

十、各研究生招生学院、研究所、中心的联系方式:

二级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办公地点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62282163 教二楼425室
电子工程学院 62283720 教四楼338室
计算机学院 62282656 教三楼1005室
自动化学院 62282129 教四楼133综合办公室
软件学院 58828006 宏福校区行政楼101室/校本部明光楼312室
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62281209 教二楼115室
理学院 62282099 主楼807室
经济管理学院 62282101 经管楼115室
公共管理学院 62284014 明光楼613室
人文学院 62282970 教一楼317室
教育技术研究所 62282391 主楼1209室
马克思主义学院 62284014 明光楼613室
网络技术研究院 61198121 新科研楼624室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 61198017 新科研楼307室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6

1医学院校跨专业研究生招生现状

1.1国外医学院校研究生招收模式概况

“4+4”年制美式教育。美国医学院校招收的医学生是已获得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完成4年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课程后直接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招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学医不存在所谓的跨专业招生,而是一种高起点的医学精英教育。它拓宽了专业口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科融合、学科发展中出现的不足。此外,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 斯坦福大学实施了“生物学科交叉学科”研究计划,旨在集合多学科研究成果服务于生命科学研究[1]。

6年一贯制的俄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3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3年进行专业教育,毕业授医学博士学位。独联体国家如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实行这种学制,这种模式也不存在跨专业招生的因素[2-3]。

3年制的英式学制。招生对象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经过考试和推荐就读的本科生,时间是1~3年, 授予硕士学位。英联邦国家实行这一学制,如英国、新加坡、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这与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相似[2-3]。

日本各医学院中有医学和非医学的研究生课程, 招生对象为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的六年制医学生本科生,学习两年可获硕士学位,继续深造两年则取得博士学位[4]。

1.2我国医学院校跨专业研究生招生现状

本文对2014年我国北京大学医学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解读,对跨专业招生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对于专业的基本要求是“报考专业应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5]。均不允许跨一级学科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尤其临床专业学位要求更为严格。其中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简章提出:“本科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并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证书,可按执业医师证书上执业专业报考相应临床医学学科专业[5]。”均允许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的考生跨一级学科报考基础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临床药学、眼科、心理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医学相关学科[5]。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招生简章中要求仅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本科毕业可报考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硕士专业学位[5]。均允许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间的跨专业报考[5]。具有医学背景专业的本科学历(含同等学历)可以报考医学院校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相关专业[5]。

卿伟等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1级招收的医学硕士生和博士生中跨专业分布和跨专业学生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后指出硕士的跨一级学科以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心理学、生物学较多,这与现在该专业本科层次招收的学生数远不能满足研究生招生生源有一定关系[6]。

1.3我国考生跨专业报考医科院校硕士研究生成因

主动跨专业报考。部分考生根据社会人力需求现状决定其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希望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来选择社会急需、就业状况良好、收入丰厚或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跨专业现象在研究生教育中将逐年增加[7]。少数将医学作为终身职业追求的考生希望通过研究生教育实现跨行行医的目的,如非医学专业学生报考心理学,康复医学报考临床医学等。部分考生顺应医学新型、交叉学科兴起在客观上要求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具有开阔视野和广博知识的通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跨专业报考。如医学生物工程学、中西医结合、疼痛医学等学科就是具有这样特征的学科。

被动专业调剂。考生由于报考专业名额有限而未被录取,被调剂到与报考专业相近或与本科专业相同、相似的专业。如由临床医学向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方向的调剂。

1.4跨专业招生对考生和医学院校的影响

对于考生的影响。跨学科、跨专业医学研究生具有两大学科系统的学习经历,拥有创造性思维的先天条件,具有相对整体和综合的知识结构,对跨学科研究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善于捕捉科研创新点。如果能够科学引导,合理培养,一定会成为既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又有多种学科专业特长的新型人才。但是,跨学科的研究生一般存在基础理论不扎实、专业知识不系统的劣势。尤其被调剂的跨专业研究生往往会处于被动状态,既想应付学业任务, 又想另觅自己喜爱的专业,导致研究生课程任务和学位论文无法完成。

对医学院校的影响。医学院校招收跨专业研究生不仅是对教育部门关于加强跨学科、跨专业招生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紧跟现代医学发展跨学科、跨领域趋势的有效举措。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膨胀,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材料工程学科、社会科学等学科交织产生新的学科,需要医学院校培养一批适应时代特征的跨学科医学人才,完成医学院校在新世纪培养、储备高级医学人才的基本职能。因此,招收跨专业医学研究生是医学院校在新时期普遍的选择和使命。但是,医学院校普遍以精英教育为己任,尚不允许非(临床)医学背景的本科毕业生跨专业报考(临床)医学相关学科是目前普遍认同的规则,因此医学院校在新型医学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与教育功能也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2医学院校跨专业研究生招生原则探讨

2.1我国当前医学院校跨专业招生的实质分析

我国现在医学研究生教育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学位的培养目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过程是截然不同的。在医学专业学位方面,上述医科院校均不允许跨专业报考,而医学科学学位能否跨一级学科报考则没有明确地指出[5]。

我国现行《执业医师法》明确指出了公民具备合法行医资格的具体条件,医学院校开展跨学科研究生招生不能降低医学行业准入的门槛,而医学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生招生也应以具备医学背景、甚至具体的医学学科背景为条件实施。因此,医学院校、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考生认清医学院校的跨专业招生的实质,打消部分考生期望在我国当前医学教育制度下“半路从医”的念头。

2.2医学院校跨专业研究生招生程序探讨

医学院校跨专业研究生招生原则探讨。鉴于医学实践性要求高、理论性要求厚的特点和医学人力精英化教育的趋势,中国医学院校不允许非医学背景的本科生报考医学相关研究生。对于医学院校跨专业招生,普遍的行业共识是在医学新型学科、交叉学科实施跨专业招生,基本做法是鼓励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的本科生报考新型医学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不是非医学背景向医学背景交叉、非临床向临床靠近, 从而降低行医门槛。尤其是临床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必须限制到科班出身的临床本科生。这样既满足社会对于医生执业准入的基本要求,又能为医学跨专业、跨领域发展奠定人力基础,服从现代医学向转化医学、整合医学模式发展的潮流,缩短或打破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物研发以及医疗器械研制之间的屏障[8]。

对跨专业招生进行解释和宣传。医学院校跨专业招生是适应医学新型、交叉学科兴起和发展的需要而实施的招生政策,教育部门和医学院校应该积极倡导优秀的医学生投身医学新型、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要根据国家《执业医师法》的要求,深入探讨跨专业报考医学院校的具体准入标准和后续培养模式,避免误导考生。

对跨专业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医学院校招生部门在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后进行现场资格认证,要根据学(院)校招生简章的具体要求,对跨专业考生的资格进行认证,不符合招生政策的报考行为要坚决禁止。 因此,医学院校在招生简章中关于跨专业招生要明确考生相关背景要求,避免考生误解。

对跨专业考生进行基础考察。在研究生复试阶段,招生院校委托导师和相关专家对考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实践技能进行综合测试,尤其对医学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特殊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纳入复试成绩,复试专家组给出意见,招生部门综合权衡,做出是否录取的决定。

合理实施专业调剂。对于考研成绩达到学校统一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报考专业招生标准的考生,招生部门在征得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应尽量调剂到与报考专业相近学科或与其本科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以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同时为考生创造上学机会。

3结语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医学学科将逐渐进入医学教育的范畴,跨专业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医学研究生的招收和培养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如果能把握标准、因材施教,那么对于高效快速地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医学人才将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也将在新的挑战和机遇下得到长足的发展。

摘要:通过对医学院校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在国外、国内两个区域进行了现状分析,揭示了跨专业考生的报考动机,指出了跨专业招生对医学院校和考生的深刻影响。最后,在跨专业研究生招生原则和招生程序两个方面进行原则和制度建设的探讨。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7

关键词:全面收费;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发展

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绝无先例的跨越式、超常规的规模扩张[1],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一级教育,它的地位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他层次教育的发展,乃至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提高[2]。

本文以硕士研究生招生全面收费为契机,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总纲,分析了收费后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剖析了现今考试招生制度的弊端与不足,提出了下一步招生考试改革的具体思路和路径。

一、收费后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

教育部规定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征收学费。2014年报名人数为172万人,相比2013年增长率为-2.27%。2015年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相比2014年增长率为-3.80%。可知从2014年研究生全面收费开始,报名人数出现下滑,这其中既有收费的因素,也同样值得我们反思现今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

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种类繁杂,损害考试公平公正

目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并存着全国统考,全国联考,推荐免试和单独考试。

推免制度源于建国初期,人才匮乏生源不足,此阶段实行“个人申请、学校推荐”的政策[3]。在过去招生人数不多,招生竞争强度不大的情况下,对于提高本科生学习热情,稳定优质生源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报考人数达到160余万,这一制度的公平性和公共说服力越来越受到质疑。就推免比例而言,很多学校的本校推免人数占总推免人数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65%。2011年4所国内一流大学部分专业甚至全部招收推免生[4]。其次,很多一本二本院校获得的推免比例很低,甚至没有资格对外推免。推荐免试缺乏统一规范有公信力的衡量尺度,人为因素较大,为招生录取中的违规操作和权力腐败提供了生存空间。单独考试初衷是为艰苦工矿等行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培养优秀技术人才,而到今天,很多基础差的人为了拿到研究生学历,通过一系列操作利用单考大门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其次很多学生学成之后并没有返回原单位工作。

(二)考试内容不统一产生质量问题

研究生入学初试科目为外语、政治、业务课一、业务课二。不同高校同一专业在命题时侧重点不同,它产生的最大弊端是,各招生单位尤其是非重点类大学,为保证招生指标不受损失,在命制本校负责的专业课时,往往降低要求,试题难度比重点大学同类试题小得多。

(三)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

现行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一年考一次。一次考不上,一年的努力前功尽弃。由此导致学生为了提高初试分数,往往大一大二开始准备考研。就出现“央视新闻批部分大学考研成风 沦为考研基地”的负面情况[5]。

(四)复试缺乏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统一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现行的复试制度至少存在以下几个不足:第一,思想政治素质考察走过场,考生在面对考官提出的问题时,不论心里如何想,最终都会给出主流的看法。形式主义和考生主观作弊突出。第二,专业课考察有效性较低,有的单位笔试内容往往与本单位本科教学或者优势科研项目联系紧密,对外单位考生有失公平。第三,面试的组织、提问及评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第四,导师在招生中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综合面试时间短,导师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难以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发展改革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改革总体方向是取消单独考试和全国联考,改革推荐免试,增加考试次数,减少和改革统考初试科目,增加复试权重,改革复试办法。

(一)取消单独考试和全国联考,改革推荐免试

笔者认为应取消单独考试和全国联考,并且对推荐免试进行切实改革。首先,限制本校生推免比例,本校生推免比例过高,不利于科学研究中创新性、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推免范围应该扩大至更多的二本,三本院校。只保留全国统一考试和推荐免试,统一性的考试有利于降低成本和监督,使招生透明简约,也有利于国家认同感的形成[6]。

(二)科学合理安排初试时间

结合《教育规划纲要》指导意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为了保证本科培养人才的质量,降低考生的风险与成本,有必要从现在的每年一次调整为每年两次,一次为目前的时间,另一次安排在每年的九月份,9月份考生已经完成了三年的学习,这样的安排避免了本科生为考研放弃校内专业课学习的情况,同时考试结束后学生可以马上投入找工作,降低考生成本。

(三)改革初试内容,初试科目4门改为3门

初试改革切入点是改变目前全国统一命题与招生单位自命题并存方式为全国统一命题,按照《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探索有的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的要求,英语可以采用现行的大学生英语四六级成绩和WSK、托福雅思成绩。政治理论考试放入复试阶段。同时从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设置考试内容,避免初试还停留在本科课程考察阶段。

(四)改革复试机制,发挥导师积极作用,提高复试公平公正

复试的功能是补充在初试中不便考察甚至没有考察到的知识、能力等。笔者认为复试应该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面试结构化,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的顺序,问同样的问题,考察考生在面对相同问题时回答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复试形式主义,导师提问随意的情形。其二,扩大导师积极作用,将导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放在导师工作室,通过导师更加专业的分析和考察,来最终决定一名学生能否满足导师培养的最低要求。其三,实践性强的专业复试设置实验操作和专业技能考察环节,文法类设置自主研究报告陈述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考察考生专业素养等。其四,外语复试设置若干名考生组成的讨论小组,由2名左右的专业英语教师担任评委,让考生们就同一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考察学生真实语境下信息把握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四、结语

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还处于转型期,许多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总的来看,应在维护公平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统一和多样,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结合,逐步摸索和完善一套适合现阶段国情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

参考文献:

[1] 朱虹.高等教育改革须突出六个重点[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4):1-5.

[2] 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

[3] 陈睿.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回顾[J].中国考试,2006(4):33-35.

[4] 滕朝阳.大规模“推免”的悬疑[N].南方日报,2010-11-24(2).

[5] 批评“考研基地”,不如检讨招生指向[N].中国青年报,2014-01-10(2).

上一篇:大学生低碳生活下一篇:团队答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