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2024-06-01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共8篇)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篇1

2010年上半年,我院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深入持久地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学院面貌进一步改善,教职员工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新的局面。

一、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上半年,学院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以 “科学发展、科教兴鲁”为主题,以“争做科教兴鲁先锋”为载体,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全力服务师生员工、促进校园稳定和谐”为目标的创先争优活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公开承诺书。学院党总支及各支部按照活动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学习思想、创新了学习方式、强化了学习时间。在坚持每月党委中心组的集体学习和每周一、周四下午的党员集中学习的同时,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以创建党员教学科研示范岗,争做“党员教学育人楷模”为内容的评比活动,通过向师德先进教师学习,向教育先进集体学习,进一步发扬了党员同志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

二、以创建高职本科院校为目标,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实力。

(一)思想观念、教育理念进一步转变。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部署和要求,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

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培养定位、发展方向、工作思路等,学院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大讨论活动,深刻理解、把握16号文件精神,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找准培养定位,确立发展方向。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教育专家来校举办教育改革发展专题讲座。举办教学改革和管理干部培训;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从而,使教学人员更加清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要求;管理干部树立起以教学为中心观念,主动围绕教学开展工作。

(二)师资建设、教学力量进一步加强。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修定《学院师资招聘办法(试行)》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基础好、思想活跃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等特点,继续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和第一学年参加顶岗实习、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再上岗任教。同时,继续选派优秀教师到各地参加培训,到相关企业实习锻炼。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并对兼职教师,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给予指导帮助;争取政府支持,落实招聘教师事业编制和养老保险;进一步修订、完善分配、奖励等激励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专业建设、专业结构进一步整合。深入开展对企业行业需求调研,并结合现有条件,着力抓好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努力将专业建设融入行业发展,进一步整合、拓展教育资源。同时,针对胶东半岛制造业加工基地需求,重点建设好汽车、生物、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工科类专业,坚持办出特色,做优做强,使专业结

构、布局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优化。按照学院提供场地和实习生,企业负责设备、技术和原材料等的原则,继续引进企业前来学院建厂。在与联想、清华同方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积极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承接各类职能部门的培训、考核。此外,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扩大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搭建起了新的就业平台,拓宽了新的就业渠道,使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0%以上。

三、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载体,激发内部活力,巩固文明成果

(一)、丰富文体活动,活跃文化生活。学院十分重视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学院整体部署下,坚持做到每周有活动项目,每月有文艺演出,节日有庆典。各二级学院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上半年,学院学生处举办了“青春万岁—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一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我的青春谁做主”演讲比赛;经贸管理系举办了“青春之星”歌手大赛、“头脑风暴”百科知识竞赛、“驰彩驭墨”书画手工艺展、“城市穿越—校园区”活动;信息工程系举办了“舞动青春,由我做主”素质拓展训练;机电工程系举办了书画展,电子竞技大赛;生物工程系和汽车工程系举办的跳绳和拔河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参加技能比武,提高自身能力。今年以来,学院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以此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检验学生实践能力。比赛中,两名同学获得山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演讲大赛三等奖;**同学在全省第二届科技外语大赛上,获得专业组三等奖;***等同学获得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网络设计、实施与测试”项目三等奖。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挑战了自我,激发了潜能,充分展现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个性特点。

(三)、传承社团文化,展现社团风采。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开发潜能,展现自我的舞台。因此,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建设,把办好学生社团当做学院发展的大事来抓,并提升为打造特色学校的发展战略,学院对学生社团工作大力支持,不断增加投入,进行指导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目前,学院共有大学生艺术团、记者团、文学社等学生社团20多个。由大学生自办的《新闻周刊》、《朝阳诗社》等知识性、娱乐性刊物也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学院还先后有10多支青年志愿者队伍服务队深入到学校周围社区,如敬老院、幼儿园、火车站等地进行服务,推动了社区文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上半年,社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学院团委被评为“德州市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单位”;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分别获得“2009年度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优秀服务队”和“2009年度德州市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院篮球队荣获禹城市职工篮球赛乙级组第一名好成绩。

四、以坚持正确舆论宣传为导向,提高宣传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学院将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由学院党委宣传部牵头,充分发挥宣传栏、校园网、校内广播、院报校刊、标语牌、黑板报的优势和作用,开辟专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真正深入到师生员工之中,化为全院的自觉行动。同时,综合利用各类宣传媒介,深入广泛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创先争优活动精神。此外,在日常的校内宣传中大力宣传了我省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气象、新成就。1—11月,学院共出版院报11期,更新内外网信息千余条,校园电视台正式开播。从而,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文明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以打造安全稳定环境为保障,增强责任意识,巩固文明成果 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为此,学院加强学生管理教育,严格落实责任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带班、各系值班、保卫人员巡逻、出入登记等制度。开学初期,学院与系部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对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将通报追究领导责任。学生处定期检查安全设施隐患,清查收缴各类大功率电器和违禁管制刀具,严防发生触电和火灾事故,严防发生群体械斗事件。总务处狠抓餐厅就餐环境、食品种类、卫生质量,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安

全。同时,本学期,举办了第一期辅导员培训班,对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水平。此外,学院还邀请公安消防部门前来学院,举行了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师生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逃生、自救避险技能。一系列安全稳定措施的贯彻执行,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也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今年以来,我院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按照省级文明单位要求,坚持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使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实效。虽然,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思想道德建设要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要进一步提升,育人环境要进一步改善。今后,我们将从加强教育、文明规范、注重实践、强化监督四个方面入手,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巩固精神文明成果,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篇2

1 高校档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载体

高校是育人的基地, 也是高素质人才比较集中的场所。高校的档案内容, 既蕴藏着许多积极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 又包含先进技术的科学论断、实验记录;既有优秀的历史文化, 又有鲜明的革命传统。高校档案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高校档案承载着高校师生的智力产品、精神产品, 走过并继续走过千秋万代, 肩负起精神文明永恒载体的重任。其永恒性, 表现在它延长了记忆、延续了历史, 它不随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它能够充分反映每一个历史“坐标”点上的政治、经济、道德规范、文化知识、科技水平等意识形态的真实情况, 是其它任何文明的载体不能替代的。

2 高校档案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才能创造出崭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校档案是精神文明反映最集中的实体, 没有高校的档案工作, 高校的档案内容既不能延续下来, 也不能丰富, 精神文明建设就失去了根基。只有不断地对高校档案进行齐全、完整地收集积累, 科学地整理, 切实地保管、保护好, 做好高校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同时, 又要做好高校档案的利用工作, 即把高校档案中积极的思想、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精神、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效地传播, 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养料, 满足精神文明建设对高校档案的消费需求。精神文明建设, 离不开高校档案工作, 高校档案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营养基础,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手段。

3 高校档案工作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

高校档案工作者不仅是档案干部队伍中的一员, 还是校园内的一名“准教师”。他们收集文明、积累文明, 为新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文明历史。他们虽然不上讲台, 终生扮演着“助教”的角色, 但他们热爱档案事业, 尊重历史, 尊重档案, 忠于职守, 严守机密,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甘为人梯;他们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提供精神产品信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 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俗话说:“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高校档案工作者, 以高尚的情操、优秀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文明的举止、优良的风范, 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4 高校档案馆 (室)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

高校档案馆 (室) 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和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 以其丰富的档案内容, 优秀的档案干部队伍以及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形式, 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高校档案馆 (室) 不仅为利用者提供零散的档案信息、进行信息咨询, 还出版、公布系统的档案信息;同时, 还配合有关部门制作反映本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系统化的科教片、新闻片, 供课堂教学及思想教育使用。如果说, 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那么高校档案部门是大本营, 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提供作战的武器装备、精神食粮等。因此, 高校档案部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基地的基础, 或者说基地的基地, 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

5 高校档案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既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 也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社会可持续发展囊括了社会各项事业, 高校档案事业及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也在其中。从高校档案事业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看到, 高校档案事业及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的持续性, 其自身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并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高校档案事业, 从它诞生那天起, 就持续不断地发展。可以说,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高校档案工作者不断地把高校和科学、文化财富, 安全、永远地保存下去, 继承下来, 世代相传, 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当代人与后代人均有享有历史文明的权力, 保持社会各项事业在不断发展中有丰富的经验、理论, 促进高校档案事业自身能够持续不断地健康发展。

6 高校档案事业内涵的发展变化, 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 同时又是形成精神文明新的高度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起点

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使高校档案内容逐步增加, 不断丰富;档案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档案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些精神文明建设的闪光点, 正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这些变化, 也是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理论原则正确性的检验, 形成了精神文明的新高度, 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又确定了一个新起点。因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隔断历史, 相反必须以历史文明的高度为起点, 创造出新的增长点。

摘要:结合实际工作, 谈谈高校档案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篇3

关键词:校园道德;教育力度;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路径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开始建设大学生道德精神文明。大学生文化知识储备是其进入社会的硬件,而道德精神文明则为软件,只有在硬件设施完善、软件配套的情况下,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作出贡献。

一、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1.道德精神文明是极具价值的文化形态。道德精神文明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交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社会价值观载体。道德精神文明是人在自然、社会中形成和不断变化的产物,不同时期对道德文明的要求不同。在广义的文化范畴中,道德精神文明具有相对的文化独立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指导性作用。它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对人类的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进行评价,甚至它可以从价值标准上对不同的人类群体形成软约束力。综上所述,道德精神文明是一种人际化、指导性的文化载体,是极具价值的文化形态。

2.道德精神文明是高校生活的规范。道德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时期内大多数人们对不同事物共同的价值认同。道德文化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道德精神文明一旦形成,就会对集体、个人起到较强的规范作用,对人们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使得他们严格遵守既定的价值认同感。在大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除了学校成文的规章制度以外,每个人必须遵守道德规范的制约。道德精神文明和文化知识同样重要,是高校进行教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高校在经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后,各项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大学生的知行不一,而知行不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到位。当前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大学生道德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主要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在进入大学以后,一些较为偏激的道德观念不仅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也会使得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模式、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认识上产生矛盾心理。其次,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缺乏明确的道德文化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道德精神文明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大学生在高校是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如果缺乏明确的道德文化观念,则会使大学生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判断能力,从而失去道德观念的归属感。最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缺乏实践的路径。有效的实践路径是高校进行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方法。多数高校从一定程度上重视知识的培养而放松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机械地依据科学知识教学的培养手段进行道德文明建设,严重制约了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高校实行校园道德精神文明的实践改革方法

1.以校内媒体作为平台,提升价值认同感。高校道德文明建设需要大学生极强的价值认同感作为基础。通过校内传媒手段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提高对价值的认同感。在进行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首先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高尚品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大学生遵循道德规范的意愿。其次,做好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监督、指导,培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做出道德判断,对其道德评价及时监督,并给予指导性建议。

2.丰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建立道德标准。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必要环节,是道德思想转换为个人道德标准的重要途径。高校在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为大学生对道德思想体系的认识提供了基础。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掌握的思想体系,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学以致用。因此,高校在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功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举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道德意识,建立道德标准。

高校进行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但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并配以实践进行道德培养,才能真正促使高校建立大学生知性统一的教学系统,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建新.试论当代高校校园道德文化的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8(4):91-94.

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篇4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有效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一)扎实、有效开展“服务是天职,满意在老院区”作风建设主题活动。

2012年,老院区支部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为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作风建设为重点,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工作任务的协助和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老院区党建工作水平,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有效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一)扎实、有效开展“服务是天职,满意在后勤”作风建设主题活动。

老院区支部始终将学习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年初,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我中心开展了“服务是天职,满意在后勤”作风建设主题活动。

二)多渠道、多形式组织思想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积极参加建党91周年理论学习活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建理论多篇,组织中心员工积极参加业务素质继续教育活动,以及组织中心职工积极参加“争先创优”活动。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一)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老院区支部按照年初承诺的要求,要求全体员工结合岗位职责、结合服务对象和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确定承诺事项。支部对承诺事项进行严格把关。各小组及党员的承诺事项主动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二、结合老院区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督促各小组在“服务是天职,满意在老院区”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中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工作思路,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再上新台阶。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老院区服务保障工作水平的提高,每个党员干部履行承诺,以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职工的信赖和赞扬。

(二)认真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

支部每月组织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主动根据支部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

(三)认真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

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原则,积极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加强对积极分子、建党对象、发展对象的培训、锻炼与考察工作,确保新党员的质量。

(四)全方位、多角度接受职工监督

老院区各项工作制度健全,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实施,是老院区的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树立了老院区服务新形象。

三、2013年工作计划

1、以营造“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打造“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为主题,进一步加强老院区全体员工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的管理。

3、以“管理”为龙头,严格老院区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改变老院区全体员工的工作意识,端正其工作态度。在日常工作中,以各项规章制度为准则,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

今年以来,我支部的党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老院区各项服务工作的展开,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我院职工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服务保证。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工作与上院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我们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深度不足;二是党组织活动的内容还不够丰富,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加以克服。

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篇5

2009年上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介绍材料

2009年以来,秦皇岛市建设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深化、完善、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坚持高标准、全方位、重质量的原则,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揽,以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落脚点,紧紧围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这个工作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真抓实干,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深入学习提高 提高思想认识

今年,按照上级党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局结合实际,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知识竞赛、聘请党校教授讲座、邀请专家辅导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合理摆布自律学、联系实际针对学、理论宣讲推进学、检查指导督促学,确保学习实效,使大家从思想深处查找问题,剖析原因,达到了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提高思想认识、促进作风整改的目的,在全系统党员干部中凝聚了科学发展的共识,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开展了“献一策、联一企(村镇、项目)、践一诺”活动。先后召开8次基层恳谈会,专题召开项目情况通报会,1

发出征求意见函149份,征求建议一百多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征集上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归类,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整改,有效的规范了工作行为,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分别深入22个企业、村镇联系点了解建筑和房地产企业有关情况以及县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四是走出去学习。安排5名优秀年青干部到青岛挂职锻炼,安排县区建设局长、重点镇镇长去河南、山西等地学习考察县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大家受益匪浅,进一步开阔了干部视野、拓宽了干部思路,提升了工作能力。五是请进来辅导。邀请重庆树深律师事务所主任、重庆城投公司经理讲解BT投融资建设;邀请市委党校副校长授课;邀请市检察院副院长就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作专题讲座。六是到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组织机关人员赴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和冀东监狱开展红色传统教育。切实加强了机关干部的反腐倡廉的思想意识,转变了作风,筑牢思想防线,时刻做到警钟长鸣。

二、重视教育提升素质不断增强精神动力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我们专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做了题为“阅读经典感悟成长”专题讲座,用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教育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思想政

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干部职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自觉性。

注重解放思想创新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局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进一步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我局还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的读书活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创造力。

注重职工权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我们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手抓工作,一手抓生活,从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不断改善职工工作条件和保障职工各权益的过程中。并且密切关注深化改革进程中给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重视干部职工普遍关注的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群众同真诚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做好新形式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三、载体丰富 形式活泼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我们按照创建文明行业总体目标,运用这些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进一步丰富创建内涵,拓宽

创建领域,整合创建力量,着力在巩固、深化、拓展、延伸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是加强文明行为建设。我们专门邀请礼仪老师为全体干部职工进行礼仪知识培训。通过举办机关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及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局系统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二是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机关为目标,以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改进作风为重点,以推行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为抓手,在局系统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全面推进文明机关建设。三是以争创各级文明单位为龙头,以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建设为重点,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执法”为目标,通过开展 “服务行动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对象零投诉”为主要内容的“四个零”活动,按照“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突出服务特色、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目标,努力在“三个规范”上下功夫,在“三个作为”上见成效。把文明创建活动融入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为城市建设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支撑。我局还组织开展了彩色周末红歌演唱会、歌咏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有益活动,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进一步加强,机关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学习先进 树立典型 充分发挥先进的带动引领作用

学习先进典型。在全局系统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活动。吴大观同志是爱党爱国、无私奉献、报国有成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为把学习宣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引向深入,七月以来,我局通过组织召开了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撰写心得体会、征文演讲等活动,迅速在广大党员中掀起了学习吴大观同志的热潮,用吴大观同志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引领广大党员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树立先进典型。我们紧紧围绕项目施工生产,在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创建了一批“党员先锋工程”、“党员先锋岗”、“党员红旗责任区”、“工程项目党支部示范点”,树立了稽查大队、市政办、造价站、质监站等一批先进党支部,大力宣扬了王靖国、吉海松、赵新、刘敏等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真正做到了“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岗位一盏灯,一段施工面一处闪光点”的“先锋”形象。

典型的引领作用。自开展学模范树典型以来,全系统营造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不仅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还将影响力辐射到局系统,抓重点,带全盘,抓典型,带整体,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引导系统干部职工勇挑重担、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形成了两个建设一起抓的良好局面,推进了重点工程的建设。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篇6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总结2007-12-07 14:32:2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总结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总结(2)××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精神文明建设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明委的指示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方针,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使我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呈现出形势喜人、成效显著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城镇的经济发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把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

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按照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的要求,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首先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着重抓好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开展好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起好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镇学习宣传活动的广泛开展。组织征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保证干部人手一册,保证每个社区图书室书架上本。据统计,××年,城镇举办各类理论、法律培训班期人次(其中:×××村开展“送法进村”培训班期余人次),其次是将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当中,要求在建设活动中做到“三突出”,即突出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教育”的方针,突出为居民办实事。第三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突出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在职干部理论学习两个重点,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干部学习考试,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从而在思想上解决了“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什么,如何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认识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对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了深刻认识,模范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沿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

二、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与道德素质实践活动。

按照十六大对新世纪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要求,我们把思想道德建设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今年,我镇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围绕“诚信城镇”为主

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努力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配合工商等部门开展诚信一条街、诚信商店、诚信服务窗口和“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把诚实守信纳入“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中;通过诚信建设,推广社会承诺制、行政执法公示制、生产经营信誉制,使“诚信”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二是充分利用自治区第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在各族干部群众中积极开展文明在岗位,做人民满意公务员、送温暖献爱心、敬老助残、扶贫帮困、保护环境、公益劳动等内容的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今年月,全镇为弱势群体所捐款物价值元自××年建立扶贫帮困基金以来,城镇干部群众共捐款近余万元,使干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三是紧紧抓住文明单位、中心城镇两个重点,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倡导了文明、卫生、科学、健康向上的道德新风尚,组织征订了“三讲一树”及讲科学、反邪教宣传挂图套,向社区居民广泛宣传。

四是在城镇青少年中继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打牢基础,就是坚持从娃娃抓起,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情操。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放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深入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紧紧围绕“三贴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进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镇切实加强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硬件的投入,投入资金万余元从乌市购置音响、社火道具等,为我镇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其次开展“八进社区”活动和“百日文化广场”演出活动,将“百日文化广场”活动做为实践“三个代表”的一项重要举措,发动城镇各单位结合当前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篇7

1.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项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成员符合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到高校中,对象则是在校大学生,在高校中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道德等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般都包括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还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的作用主要是导向作用、保证作用、育人作用、协调作用等。通过这些使学生各方面更加符合我国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求。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高校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不仅对高校整体建设有积极影响,对高校学生的培养也有重要的帮助作用。现在在高校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必要性,现在高校中充斥着各种思想,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操[1]。高校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关系到青年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工程,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学校这个群体存在方式的总和,是一个学校作风、传统、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对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有重要帮助。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由各方面的人员构成,包括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这些主体的构成部分共同作用才能建设好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环境都包括校园自然环境、人际环境、历史环境等,这些环境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一个承载体。对校园文化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从这几方面加以着手。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契合机制分析

2.1 加强三者组织管理

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属于不同的管理内容,但是三者的性质与具体的内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对三者进行结合时有必要加强组织管理,使这三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加强组织领导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工作需要统一的领导,建立起统一的领导体制,通过统一的、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具体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高效的各个部门各尽其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契合机制能够运行起来。另外还需要加强人才队伍保障,只有拥有理论扎实、业务精通的工作队伍,契合机制才能顺利开展和运行。高校中需要建立起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工作队伍应该包括党政干部、辅导员、思政理论课教师、授课教师、学生干部等,这些人员负责工作的具体开展和实施[2]。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和调查,提高工作水平。

2.2 加强控制机制建设

控制机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控,保证这三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这三者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对具体工作内容开展定期研究,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检查和协调。另外监督工作也要做到位,加强对工作工程、工作结果的监督。此外还需要建立其有效的反馈制度,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上报制度和信息下达制度,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共享。反馈机制中要完善信息反馈渠道,反馈的过程也要明确,保证反馈信息能够及时显示出来。另外对反馈信息也要加强管理,信息的反馈妨方式和管理方式应该不断进行完善,可以引入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相关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分析总结、汇总存档,做到信息管理的高效化和科学化。

2.3 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契合工作更好开展,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提高工作的效率。首先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和物质上的的奖励。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契合工作的人员应该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精神上予以肯定,在物质上进行奖励,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契合机制的建立和开展对提高这三项工作的整体效果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应该努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工作,使这三项工作在高校中开展得更有成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文本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分别作了介绍,也分析了三者契合机制的策略。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对三者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契合机制

参考文献

[1]朱爱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76-77.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篇8

[关键词]城市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张爱阳(1973- ),女,湖南衡阳人,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处秘书(正科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上海 20043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094-02

高等院校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目前上海市的高等教育呈现“大教育、大科技、大人才”的良好局面,教育的主题正向着“突破、创新、跨越”发展。2004年,上海市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抓手,突出体制、机制、政策创新,强化教育内涵建设,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进上海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积极打破“围墙”,构建起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城市国民教育、现代城市终身教育、高校知识创新等三大教育体系,全面向社会化教育的方向迈进。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但是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高校与城市在经济领域实现互动、在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精神文化创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城市或者一座高校的精神风貌和发展方向。城市像一座大熔炉,同时又是一个大的实验场,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追求冲击着人们思想的关键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比以往承载着更多的重任。高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更加富有开拓精神,敢于探索和创新,形成自己的精神文明特色,为高校和城市综合素质的提高贡献力量。

一、培植大学精神,提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面对如潮涌来的市场化的巨大压力,在城市化进程中慢慢磨合的大学,开始进一步释放视野和空间,融合城市精神,探索21世纪大学教育的精神实质,培植教育发展的人文内涵。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高校文化底蕴、专业特色以及学生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仅涵盖面广,而且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德育本位

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铸造社会中坚力量的重任,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关键性、导向性、示范性和超前性的作用,因此,高校应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善之区”。而德育本位建设,则是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和理念。

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和评价标准,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美德教育能否适应形势,推陈出新,是高校德育本位建设成败的关键。

1.对高校而言,德育教育是一种校园文化内涵的体现,同时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高校必须为德育工作提供有利的环境,这是一种既结合社会,又超越社会世俗的文化环境,有着更高的层次追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应打破围墙,积极寻求与社会的契合点,不能脱离社会,成为纯粹的象牙塔。但是,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有一定的制度和特定的文化环境,只有与社会生活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文思考,有利于从社会中寻求对比和参照,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精神实质:理想、信仰、科学。

学校承担着培养环境设计师的责任,不仅要建立严格完善的制度,同时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让他们身体力行,给大学生予以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指导,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地营造一种追求真理、追求信念的环境。

2.高校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施教者的态度和理念。因此,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设一支既有渊博的专业科技知识,又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流师资队伍,对于推进高校的德育建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大学德育工作仍然存在着重重困难,理论的发展完善和现实的收效甚微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新的道德评价标准和旧的道德观念间的冲突使许多教育工作者陷入困顿。

首先是关于道德的理解。长期以来,我们对于道德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过多的政治色彩、行政色彩、规章色彩,缺少了人性化和理性化的内涵,把“家长式”的教育理念不自觉地带入现代的素质教育中,从而造成了矛盾。道德教育必须摒弃工具化、规章化和政治化,运用更利于接受、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方法和理念进行。其次是运用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教育的方法、载体对德育效果的影响很大,现实中,陈旧的道德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受教育对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因此,教育者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对社会和大学生心理的认识,对症下药,引导受教育者陶冶情操,全面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3.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要强化责任意识。要使受教育者由被动到自发、自觉地接受道德教育,并在实践中积极贯彻实施。道德教育、人文精神的建构,固然少不了宣传和教育,但是,宣传和教育只有建立在自觉的责任意识之上,才能避免成为短暂的运动。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文教育,知道“学会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为重要。

(二)推进素质教育

大学生是高校精神文明最广泛的承载者,大学精神文明层次的高低与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对于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人类学角度看,教学的本质在于传递人类的生存艺术。人类生存艺术追求的是既好又轻盈的生存状态,即哲学上所说的自由,这给开展素质教育以启示。

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素质教育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人的主体性。进入高校前,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都是填鸭式教学,他们在掌握了更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发展,这给高校素质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大学具有能力拓展的文化环境,只要加强正确引导,就能实现学生能力上的飞跃。如加强班团建设,扩大社团活动领域,开展多种类型的知识讲座,等等;二是人的情感性。任何教育活动都应该是伴随着爱心、关心和荣辱心展开的。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现实限制,许多同学的自我调节、自我约束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放低姿态,以更利于接受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引导他们用“自我修正”的心态逐步完善自己;三是人的发展性。人的发展是个性化过程,班级整体教学往往会重共性而轻个性,在同等条件下造成学生享受教学资源不平等的情形。虽然学界一直呼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大学生教育,倡导个性发展,但多数教师仍以成绩论优劣,再加上教育评价体系的先天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学生发展个性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革相对滞后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对教师来说,提高文化底蕴,增强个人素养是当务之急。教师应成为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扎实文化功底的学者,不仅要通晓各种文化历史名著,还要了解哲学、人文、艺术、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思维、创新观念和富存魄力的独特人格。

二、以城市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高校应以城市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实际,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加强长效管理,不断激发和增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与动力。

1.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国际国内变化的新形势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如何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高校各项工作之中,将理论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如何在师生员工中开展有声有色的思想宣传教育活动;如何运用各种宣传阵地、新闻媒体来达到外树形象、内聚人心的目标。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高校应围绕这些问题,不断研究和探索,积极寻求载体,推进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并紧密结合高校改革发展实际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加强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同“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校”理念结合起来,同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2.大力加强师德建设。要把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师表形象,树立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形象,深入开展“同学心目中的好老师”“教书育人标兵”“文明岗”的创建活动。师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年轻的心灵的阳光”,“教育者的道德对于年轻心灵的影响,是教科书、道德箴言、一整套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担负着传递人类文化知识、思想观念的光荣社会职能。他们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丰富经验与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以及与一定社会关系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传授给学生。可以说,教师道德直接影响学生心灵的塑造和品质的形成,学生的道德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的道德水平如何。

3.整合校内资源,重视网络和电子传播,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阵地,加强对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规划以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就的宣传报道。大力加强对高校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宣传,充分挖掘师生员工中的先进事迹和闪光点,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凝聚人心、弘扬正气,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工作,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时,面对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要积极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并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传播的特点,把思想教育工作网站建设成为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具有强大吸引力并深受广大师生信赖和拥护的思想平台。要充分发挥网络及电子屏幕的集成、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规范管理,加强信息发布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可读性。

4.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积极开展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突出主旋律,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建设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

[参考文献]

[1]郑艳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J].理论学习,2005(1).

[2]A·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上一篇:王妃黑叶猴读后感600字四年级下一篇:有关收藏作文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