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_基于CS结构的套接字程序设计

2024-06-19

实验2_基于CS结构的套接字程序设计(共2篇)

实验2_基于CS结构的套接字程序设计 篇1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基于C/S结构的网络通信模型。

2、掌握利用WinSock编写基于C/S结构的TCP/UDP通信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C/C++或Java编写一个服务器端的控制台程序,要求分别创建一个TCP端口侦听线程、一个UDP服务线程,服务器端会为每一个新到的TCP连接请求创建专门的服务线程;服务器端分别创建两个Socket,即TCP Server Socket和UDP Server Socket,服务器端在这两个端口上侦听连接,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服务请求。

2、用C/C++或Java编写一个客户机端的控制台程序,要求分别创建两个Socket,TCP Socket连接TCP Server待建立TCP连接后Server首先向Client发送自己的UDP Server端口号和启动命令字符串“START”;Client收到UDP Server端口号和启动命令后,为用户显示如下图所示3个服务选项:

用户分别选择任意一个服务后从服务器获得相应的服务。

三、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实验内容1的实验步骤如下:

1)利用参考代码在MS VC++ 6.0开发工具编中写一个控制台程序

2)cmd窗口运行server,打开服务器,等待用户访问

3)IP地址为:172.22.119.224的用户访问上服务器

4)返回服务器当前时间(以TCP数据报形式返回)

5)收到用户发来的UDP数据报形式数据包,并以UDP数据报形式返回数据包

2、实验内容2的实验步骤如下:

1)利用参考代码在MS VC++ 6.0开发工具编中写一个控制台程序

2)cmd窗口运行client,用户访问上IP地址为:172.22.119.224的服务器

3)请求返回服务器当前时间(以TCP数据报形式访问)

4)向服务器发送UDP数据报形式数据包,并请求服务器以UDP数据报形式返回数据包

四、实验结果分析

Server端完成的功能是要同时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网络服务。对于面向连接的服务,程序需要一个线程用于侦听连接,当有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的时候,Server返回一个实际与之连接的新套接字,然后使用某个服务机制为之提供服务。对于无连接的服务,只须提供一个线程,在该线程中创建一个UDP套接字对到来的各种请求做出应答即可。

五、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2_基于CS结构的套接字程序设计 篇2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21世纪,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和信息时代的弄潮先锋, 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作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战略部署。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高等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营造信息应用环境, 整合教育资源, 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教育单位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然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

2 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

校园信息化平台是一套人机合一的系统, 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高等学校要实施教育信息化就必须要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 校园信息化平台是整合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信息基本平台, 为实施教育信息化提供支持, 主要由基于Internet的数据库、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系统开发工具包及目录管理几部分构成。

2.1 开发模式介绍

信息系统平台的发展经历了四种模式: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Client/Server, C/S模式) 、浏览品/服务器模式 (Browser/Server, B/S模式) 。目前主流的模式还是C/S和B/S模式。

1) C/S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 (Client) 、服务器管理程序 (Server) 和中间件 (middleware) 三个部件组成, 客户应用程序是系统中用户与数据进行交互的部件。服务器程序负责有效地

管理系统资源, 如管理一个信息数据库, 其主要工作是当多个客户并发地请求服务器上的相

同资源时, 对这些资源进行最优化管理。中间件负责联结客户应用程序与服务器管理程序, 协同完成一个作业, 以满足用户查询管理数据的要求。其优点是交互性好, 提供安全的存储模式, 较低的网络通信量, 适合数据量大的服务。

2) B/S模式由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3个层次组成, 通用的浏览器作为用户人机交互的界面代替了传统应用系统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应用软件, 具有使用简单, 易于维护, 可种植性好, 扩展性好, 对客户端要求不高, 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高等优点。

2.2 开发模式选择

笔者根据系统的特点, 灵活地为不同的子功能采用不同的系统平台, 将两种模式交叉并行使用。收费子系统具有响应程度高、安全性高、高可靠报表打印、通信频繁等要求, 因此选择C/S模式开发;报到注册子系统由于各点分散、客户端软件维护升级、电子文件、通知发放等特点而采用B/S模式开发。

混合模式设计相对于单独采用C/S或B/S的优点有:1) 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特别是对数据库的修改和新增记录加强了控制;2) 经济有效地利用校园内部计算机的资源, 简化了一部分可以简化的客户端;3) 既保证了复杂功能的交互性, 又保证了一般功能的易用与统一;4) 系统维护简便, 布局合理;5) 网络效率最高。

3 新生报到注册收费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在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中, 学生资源数据成了各项工作中数据流主要的组成部分, 而新生入学报到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数据的入口处。如何高效、准确、完整的处理储存第一手新生数据信息成了我院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提供管理决策支持的关键一环。本系统由我院计算机系自主设计开发的基于网络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由计算机自动管理新生报到注册收费的一系列数据, 完成新生报到注册、分班、转专业、收费管理、班级管理、信息检索、统计打印等工作。

3.1 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实现。

1) 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 即收费子系统与报到注册子系统。收费子系统采用C/S模式结构, 而报到注册子系统采用B/S模式结构, 两个系统使用同一数据库服务器。结构图如图1。

2) 系统的功能由两部分实现, 即收费子系统与报到注册子系统。根据学校新生入学的业务处理流程要求, 收费工作在报到注册之后, 在数据流的设计中将报到注册子系统的数据流出口作为收费子系统的数据流入口, 保证新生入学工作按预定流程运转。

收费子系统完成新生报到注册后的收费管理工作, 要有收费查询、收费统计、欠费统计、收费票据打印、收费项目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导入导出等功能。

报到注册子系统完成新生入学报到注册管理工作, 主要划分为报到工作人员、教务部门管理、系统管理员三个模块, 各部分功能如下:

(1) 报到工作人员模块包含学生注册分班, 注销注册, 转专业申请, 系内转专业审批, 信息查询, 查询信息、统计与打印等功能

(2) 教务部门管理模块包含报到各类数据汇总统计、监控、打印, 信息查询, 转专业审批等功能。

(3) 管理员模块包含学生基本信息注册 (针对于新生补录) , 启动、关闭报到系统, 信息查询, 报到工作人员管理, 权限管理, 公告信息管理, 各类数据统计与信息监控打印 (班级名册表、转专业名册表、未报到名册、统计图例等) 、数据备份、数据导入导出等功能。

3) 学生报到注册收费的两种主要业务流程设计。

(1) 正常报到注册业务流程图如图2。

(2) 转专业新生的报到注册业务流程图如图3。在这一类报到情况中, 值得注意的是转专业新生必须经过图中 (1) 的过程, 否则在图中 (2) 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新生的转专业申请信息, 也就意味着新生转专业不能完成, 将导致统计数据的不精确性。

3.2 系统的投入应用

学校每年在新生入学工作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是一项复杂又极其关键的工作, 是学校管理的数据源头。我院自从应用了新生报到注册收费系统后, 这一系列关键信息实现了自动化、电子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 方便了对新生各类信息的分类、存档、备份、查询、修改与更新等操作。准确、完整、实时的实现对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为学校提供重要的管理决策支持。

本系统运行于校园网内, 软件环境由Microsoft Windows2000 server、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ystem IIS4.0以上版本、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 5.5及以上版本、收费子系统客户端等构成。经过四年的投入使用, 系统运行正常, 基本达到了新生注册收费管理工作的要求。

新生注册收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方式不但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透明度低、不即时、误差大、过多人工干预、反复性大等先天性缺点, 也为今后的学校的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就业管理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4 学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全面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了发展所需, 通过信息化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真正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但在当前情况下学校管理信息化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 管理信息化要求信息资源的整合, 而当前, 在学校内并不是所有管理环节都实现了信息化。比如说新生注册收费管理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化, 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并未实现或者还未完全实现信息化, 是一种传统人工管理加上计算机信息存储的模式, 这还不能叫信息化。在这种人工干预起主导作用的模式下, 同样存在不即时、易产生误差、反复性大、自动化程度低的缺点, 成了实现管理信息化的盲点和障碍。

其次, 对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参与的主体认识不清。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参与的主体不仅要包含信息技术人员、工作人员, 而且也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从整体角度进行资源的调配, 才能保证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

第三点, 技术与业务的融合问题。信息技术人员懂技术的实施, 但不一定理解业务, 而管理工作人员熟悉业务过程但不了解技术。在实施系统开发之前二者往往会有沟通, 但在开发过程之中, 二者间的沟通出现了减少甚至没有了的问题, 这就可能导致系统的实现与需求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只有明确双方的沟通是贯穿在系统的分析、开发、维护等全过程中, 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的充分结合。

最后,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问题。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全面实施信息化的重要物资基础和保障。现有的网络基础环境难已满足信息化的需求, 有的部门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办公的, 但因为无法与其它部门实现互联, 成了信息的孤岛。可喜的是目前学校正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 正在建设的是学校的二期网络工程, 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证。

总之,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一项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工程。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 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 培养现代型基础人才, 这方面我们刚刚起步, 机遇与挑战同在, 收获与困惑共存, 通过科学规划, 不断完善, 不断超越, 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现代型应用人才。

摘要: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也是必然要求。该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学校管理需要走信息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然后从具体的应用角度阐述了学校新生报到注册收费系统的设计, 最后提出了学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校园信息化平台,系统开发,C/S,B/S

参考文献

[1]左美云, 邝孔武.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虹.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工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不懂就要问优秀教学设计下一篇:有关环保的国旗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