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5-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2024-06-17

3上5-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共4篇)

3上5-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篇1

青岛李沧路小学

于红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准确找到等量关系,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能够运用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发现等量代换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出示图片,简单讲述故事】 2.谈话:曹冲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来称象的? 预设:用石头来代替大象;把大象换成石头来称„„

小结:大家说的不错,用石头“代替”大象,这么一“换”,难题就解决了。这节课上我们看看能不能也用上这种好方法。看看谁像曹冲一样聪明。

【设计意图】课前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智慧广场情境图:

预设:▲+●=12,▲=●+●+●(板贴)2.追问:根据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和▲各表示几呢?(板贴问题)

3.追问: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我们可以用小卡片动手摆摆看,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待会儿我们一起进行交流。

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组内交流,感悟方法

谈话:请同学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能想出更多好办法。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想法。

(二)全班交流,理解方法 1.拼凑法和列举法

(1)谈话: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拼凑法

从▲+●=12入手,通过猜测、拼凑找出符合▲=●+●+●条件的答案。方法二:列举法

从▲=●+●+●入手一个一个试,直到找出符合▲+●=12条件的情况。

(2)刚才,同学们用拼凑、列举的方法解决了▲和●分别表示的几的问题,在列举时能够做到有条理,按顺序,真不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等量代换(1)预设:

方法三:把▲换成3个●来试一试,发现相当于4个●等于12,从而得出1个●等于3。方法四:与第三种方法道理相同,只是用符号来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追问:这两种方法道理相同,都是把▲换成3个●,只不过记录的方式不同罢了。为什么可以把▲换成3个●呢?

预设:因为▲=●+●+●。

追问:也就是说,一个▲和3个●是相等的关系,是这样吗?

3.小结:正因为,它们之间有这样相等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用“换”的方法,把

一个▲换成3个●,从而发现4个●等于12,进一步得出1个●等于3。那▲就等于9。

(教师边叙述边进行板书)

谈话: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小结:同学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运用我们学过的列举的方法,而且还找到了等量代换这个新的方法,这样就帮我们更方便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总结归纳方法,这也是我们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初步尝试,运用方法

1.谈话:你能用刚才学过的“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3的第一小题:

2.谈话: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在哪儿吗? 预设:■=▲+▲+▲+▲ 追问:下一步怎么办?

预设:把一个■换成4个▲,从而发现5个▲等于20,进一步得出1个▲等于4。那么一个■就是16.3.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3的第二小题:

谈话:这道题能独立解决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智慧广场”中等量代换的思想是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要把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再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方法迁移,应用拓展

谈话:下面,我们就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几道实际问题。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要求一只鹅相当于几只鸡重,首先要知道什么? 预设:1只鸭和多少只鸡同样重。追问: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做做看,再全班交流。2.“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这道题你能解决吗?在小组中与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吧。学生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3.“自主练习”第4题

谈话:谁来读读这道题目?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指名上台展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说找到的等量关系。4.“自主练习”第5题

谈话: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找一找,画出来。预设: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练习本的4倍。

谈话:找到了等量关系,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次清晰,难度逐步递增,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找到等量关系,掌握简单的代换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四、课后总结,反思提升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探索过程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知道了等量代换的方法;会找等量关系。

方法:我会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解决问题。情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谈话: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发现数学、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环节,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全面回顾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回顾梳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也提高了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篇2

等量代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喜爱的游戏跷跷板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简单复习天平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新授部分设置小猴和小兔买西瓜的情境,根据天平的原理得出,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提出一个问题,一个西瓜=?个苹果,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接着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再让学生说过程,课件演示验证,这样让学生对本知识点进行层层递进。在练习做一做的过程,引导学生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在巩固练习题中进行题式变化,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不同角度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最后引入了图形代换题,学生利用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的不同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1、教学设计注意由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内需入手。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如引新课主线是从设计西瓜如何换苹果,在互换中由重量相等的互换,到学生自身认知需要激发出的价值互换,由羊、猪、牛在跷跷板上的互换平衡,寻求出等量代换问题的解决规律。

2、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在因素。一是考虑到了学生初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中,用“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二是发挥了教材编排作用,不论是新课的引入到巩固练习中的习题选择,教师都注意发挥文本优势,既尊重教材,又灵活驾驭教材。例:重量相等到价值相等的代换。

3、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他们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把用4个苹果等量代换1个1千克砝码的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同样重的道理。从而在脑中建立等量代换的表象,进一步理解该如何进行等量代换,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了这个学习的难点。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初步认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之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等过程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要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3.情感目标: 让学生初步体验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并能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应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曹冲称象》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据成老师一周的观察,发现你们是一群非常听话懂事又聪明的乖孩子,今天,成老师和这么优秀的孩子一起学习,感到非常高兴,其实在古代也有一个像你们这么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曹冲,你们知道他做了一件什么聪明事吗?谁能够简单的跟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在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头大象,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一站上去,就把秤踩扁了;有人提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算算看加起来有多重,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师:哪个地方体现了他的聪明?(把大象的重量换成了石头的重量。)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呢?

(引导同学们说出石头的重量与大象的重量相等,即引出“等量”)师总结: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小曹冲和你们想的一样,发现了石头与大象之间的重量是相等的,也就是说石头和大象是一对等量。知道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二、结合典故,凸显等量代换思想的价值 1.原始社会的故事——以物换物

师:其实利用等量进行交换的事情在远古时代就有了。那时候是没有钱的,那人们想要买东西怎么办呢?就必须得用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去换。

老师就知道到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村子里,有三户人家,一家养牛,一家养猪,一家养羊。而养羊的人想要一头牛,可是他却不知道该用几头羊去交换,当时的交换条件是这样的,(课件展示)你们能从图中找到用于交换的等量关系吗?(是1头牛可以换4头猪,而1头猪又可以换2只羊)。

师:现在,请聪明的小朋友帮他解决吧!请把你的思考过程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找等量)1牛=4猪 1猪=2羊(同学讲,师板书)(用图示)1牛=?羊

(1牛=4猪,1猪=2羊,所以,1牛=4x2=8羊)

师:同学们都非常的聪明,很快就帮农夫解决问题了。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得出:知道了牛和猪之间的关系,要求牛和羊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知道猪和羊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借助小猪这个量,我们把它叫做中间量。(板书:中间量)师:1只猪和2只羊是什么关系?(等量关系)找到了等量关系,我们就可以用相等的一个量去替换另一个量,在数学上就叫做“等量代换”。(板书课题)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等量代换,那你们会不会应用等量代换呢?成老师想出个题目考考大家。

1.图画演示109主题图,回答思考过程

师:孩子们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小组的伙伴讨论。师巡视,生讨论。生汇报。

讲解过程:1.先找等量关系

师:这个题目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1个西瓜=4个1kg的砝码,1个砝码=4个苹果)2.进行等量代换

师:现在我们把等量关系找出来了,接下来该如何进行等量代换呢?用什么换成什么?(用砝码换苹果,1个砝码换4个苹果,4个砝码就可以换4x4=16个苹果)

小结:孩子们可不是一般的聪明。看来这种小题目难不倒大家,那要成老师出个难题吧,你们有没有信心战胜呢?

四、智慧冲关: 第一关、111页第四题

一只鸡和一只鸭,谁重一些?

过程:1.思考,找等量关系(注意第二幅图天平是斜的,所以不是等量的)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要知道一只鸡和一只鸭谁重,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2只鸭=1只鹅,所以我们可以知道4只鸭=2只鹅,而当天平的一端放2只鹅,另一端放4只鸡时,天平是斜的,2只鹅把天平一端压了下去,所以2只鹅比4只鸡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鸭比鸡重)第二关、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顺利通过了第一关,现在来到第二关了,继续挑战吧!111页第3题,白菜换萝卜(可见展示)过程:1.生思考,找等量

2.请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考过程

(因为9个大萝卜换3棵白菜,6棵白菜就可以换18个大萝卜;又因为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已经顺利通过第二关了,可是还有还没结束哦,而且越到后面越难,你们有没有信心呢?......第三关,1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40 1个正方形=3个三角形

问:1个三角形=? 1个正方形=?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已经顺利通过第二关了,可是还有还没结束哦,而且越到后面越难,你们有没有信心呢?......师:孩子们,和你的小伙伴讨论讨论,可千万别被老师的问题难住了。

生汇报。

师:孩子们,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价值的等量代换。我们要利用一个正方形=3个三角形这个等量关系去解决问题。

最后冲刺、♥+♥=■+■+■

■+■+■=▲+▲+▲+▲

■+♥+▲+▲=80 ▲=? ♥=? ■=?

(因为2个♥等于3个■,3个■又等于4个▲,所以2个♥等于4个▲,那么1个♥等于2个▲,在3式中,2个三角形可以用1个心替代,就变成了♥+■+♥=80)

师:你们真的棒极了!现在已经来到我们的最后关卡,加油吧!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过程:1.师:孩子们,知道你们自己有多棒吗?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真是佩服呀!恭喜你们通过了智慧岛的考验,现在让我们躺在智慧岛上休息一下,聊聊我们生活中的等量代换吧!

四、总结。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官大冲:李平

教学内容:思维训练《等量代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摆一摆、换一换、画一画、说一说和算一算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等过程,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应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了解等量代换的方法,会解决类似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并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原则与算理,掌握解决等量代换问题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每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建立可传递的多个等式,从而解决等量代换问题。

教学关键:通过图文并茂、动画演示、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西瓜,砝码、汉堡、火腿、冰激凌图片等。课前活动

师:在上课之前,我带来了几道脑筋急转弯,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聪明小朋友。

师:待会课堂上,你们也要这样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咱们来比比,哪组同学最棒。同学们,有信心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建立等量表象

1、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听过)我们一起来看看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的。(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片段)

2、师: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3、生:因为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

4、师:是呀!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聪明的曹冲就用称石头重量的方法来代换大象的重量,这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叫着等量代换(板书课题),我们在“代换”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相等关系的量!等量代换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等量代换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天平图。

问:认识这是上面仪器吗?怎么用的呢?

出示天平一端是一棵白菜图,问这是天平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要使天平两端平衡,怎么办?

在天平另一端放两个玉米,这时天平平衡。请生一起说一棵白菜和两个玉米一样重。出示一棵白菜600g,问一个玉米多少g,该怎么算?

2、出示西瓜、苹果图。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师:根据以上信息,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苹果的重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换一换

1、拿出学具先动手摆一摆

2、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看哪个组想的方法多。

3、学生汇报

(请两名方法不同的学生到实物投影下来动手摆,边摆边说,让同学们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4、师小结: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往下走,一种是从问题入手,一步一步往回走,同学们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你们在做题的时候可以选择你认为简捷的方法来算。

5、师:根据重量相等曹冲用石头的重量代换了大象的重量,我们借助砝码作为中间量,从而得出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16个苹果的重量。在生活中借助中间量进行等量代换的思想一直应用到现在。

三、闯关练习,深化提高

第一关:快餐店里学问多(换对小组得一面小旗)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出示:1个汉堡换2个鸡腿,1个鸡腿换3个冰激凌,2个汉堡可以换()冰激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1、拿出学具先动手摆一摆

2、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看哪个组想的方法多。

3、学生汇报

(请两名方法不同的学生到实物投影下来动手摆,边摆边说,让同学们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4、课件演示代换过程。第二关:动物乐园露一手

师:出示图并问从这幅图上知道了什么信息?(2只鸭的重量=1只鹅的重量)

师:出示右图并问从这幅图上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4只鸡的重量比2只鹅的重量轻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翘翘板倾斜了重的一边会更低)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师:谁先来说一说讨论的结果?(请学生汇报并说明想法)生1:2只鸭=1只鹅,2只鸡 < 1只鹅,所以1只鸭比1只鸡重。

生2:2只鹅的重量=4只鸭的重量,2只鹅的重量 > 4只鸡的重量,所以1只鸭比1只鸡重。(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师: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

第三关:数学王国过难关(换对的小组得三面小旗)

1、先出示小题: △=□+□+□ △+□=24 □=()△=()

2、请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3、比一比,看哪一组最先换出来。

四、归纳小结,集体评价

1、通过上面的一些活动,我们发现重量相等、价钱相等等等,这些相等的量之间都能进行代换,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帮了老师很多忙,谢谢小朋友们!

2、那么,这节课我们班哪些小朋友表现最出色呢?

师:先请各组汇报自己得星的数量。第一组„„哪一组得星最多呀?

4面旗可以换2颗星,2颗星就可以换1个笑脸。每个小组的同学,在你的草稿本上画一画或算一算,看你们能得几个笑脸。

学生活动。

师:谁来汇报你算的结果,说说你的想法。展示学生的结果。

五、课堂总结,问题延伸。

1、回想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2、总结:曹冲用石头的重量代换了大象的重量,说明等量代换在古时候就存在,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等量代换在我生活中也大量存在,同学们下来找一找在哪些地方还用到了等量代换。

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

相等的量 进行代换

1个西瓜的重量=4千克的砝码 1千克的砝码=4个苹果的重量

﹨ ∕

中间量

《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官大冲:李平

《等量代换》是对三年级的拓展训练知识,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初步的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鉴于此,这节课在设计和教学中始终体现了:

1、教学设计注意由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内需入手。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如开始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用石头的重量代换大象的重量,新课主线是从设计西瓜如何换苹果,在互换中由重量相等的互换,到学生自身认知需要激发出的价值互换;在闯关练习中,由快餐店里汉堡、鸡腿、冰激凌的代换,2只鸭子和一只鹅在跷跷板上的互换平衡,寻求出等量代换问题的解决规律。教学全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并把问题隐含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完成之中,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充分挖掘了内在因素。考虑到了学生初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中,用“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注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建构。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水果摊、快餐店、动物乐园、数形结合等情境,在每个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构建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的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力求学习过程优化、结构紧凑、高效有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自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最后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闯关游戏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获得最佳的解题策略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一篇:狼子野心是贬义词吗下一篇:如何推广网店,网店怎么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