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安全作业规程

2024-08-07

电工安全作业规程(精选11篇)

电工安全作业规程 篇1

一、电工焊工作业人员要求年满十八周岁,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电工工作的病症和生理缺陷,具有不低于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和电工作业安全技术、电工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应熟悉电气安全知道和触电急救的方法,持证上岗。工作前应做好一切准备,穿戴好防护用品,禁止使用失灵的仪表和绝缘不良的工具。

二、不准载负荷拉闸操作:检修电路及电器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取下熔断器,并挂上“有人操作,禁止合闸”警告牌,停电警告牌应谁挂谁取。在未知有电时,应先进行测电检查。任何电器设备未经检测,一律视为有电,不准随意触摸;工作时必须站在绝缘体上进行操作,高压绝缘棒及绝缘手套、绝缘靴等必须定期检验,取得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按规定使用。

三、380V三相电源的线路,必须接线可靠。不准使用无防护罩、没有接地线的电器(机)设备;质量不合格的电器、电线亦不得投入使用。开关跳闸后,须仔细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合闸,不得强行送电,严禁电器设备超负荷运行。

四、220V以上的线路不得放在道路地面上,一定要安全架高。线路接头不牢靠,送电后有发热冒烟等现象不准使用。

五、遇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及时检查,发现线路断损或有可能断损的地方,应切断电源,立即修复。

六、高处操作时,必须佩带安全带;使用登高工具前应先检查其牢固程度;杆下人员应戴安全帽,登杆人员应佩带绳索和工具袋,用以传递工具材料,不准甩掷。

七、配电室内外保持整洁、无杂物,闲杂人员严禁入内。配电设备的任何部分,规定带电的,不应触及;断路器未切断前不准合闸或断开。

八、变压器周围应有防护栅栏和危险警告标志,配电盘亦应有栅栏。

九、移动式电动设施应设置单一开关,禁止一闸多用。

十、凡发生火警、自然灾害事故或临时停电、停工,必须拉闸断电。临时断电后或开工前都必须重新检查电源,校验完毕确定安全后方可进行操作。

十一、电器设备和线路(包括接地、接零装置)应经常和定期检修,修理时应切断总电源,并在总开关上悬挂明显“禁止合闸”标牌;检修工作,应有监护人,不得随意个人操作,要搞好配合,明确监护和检修人员的责任;检修完毕检查无误相互通报情况后,方可合闸送电。

十二、必须带电作业的,由电工班长制定防护措施报厂长批准,经相关技术人员检查认可后方能进行。

十三、建立健全配电室和值班制度,并做好记录;上班与下班交接时,做到三勤:勤观察、勤检查、勤保修。动力配电箱、开关、变压器等各种电器设备的附近不准堆放易燃、易爆和金属物品等,亦要做到勤检查。

十四、熔断丝的规格要与设备、线路相匹配,不得使用大功率的熔断丝;严禁用铜、铝、铁丝代替熔丝。

十五、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按规定牢固接地(接零);接地线要符合标准,带电设备不准断开外壳接地线。

十六、使用喷灯,油量不得超过容积的四分之三;打气要适当,不准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点火使用。使用柴油、煤油清洗零件时,不准吸烟和明火作业,用后应将油盘盖好、保管好;禁止用汽油清洗。

电工安全作业规程 篇2

国内外对公路施工作业控制区布置、交通事故成因、安全分析、控制措施以及交通仿真等方面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为作业控制区的控制管理与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国内外相关规定在安全性及通畅性两方面的量化对比,也没有指出各影响因素对安全性及通畅性及对作业区不同区域的不同影响。

因此本文对国内外规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vissim仿真模拟了两种规程的封道效果,对其安全性和通畅性进行了量化对比,指出JTG H30的改进空间和优化方向。

2 仿真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选取设计速度120km/h,坡度为0,单向交通量1400vph,大车率40%的路段进行仿真模拟。

如图1所示为仿真路段和监测点位置示意图,仿真路段中作业区长度500m,封闭外侧车道,封闭车道宽度3.75m,其他各区域长度及速度设置按两种方案分别设置。监测点位置设置按照每个区域均设监测点,区域内点间隔100m的原则进行设置,其中1-17点在警告区均匀分布,20-24点在工作区均匀分布,18、19、25、26点分别在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终点。

两种方案设置如下:

(单位:m)

中国规程方案限速措施采用一次限速,在进入警告区400m处限速60km/h,在终止区终点处解除限速。

美国规程方案限速措施采用NDOR合流控制策略,进行逐级限速,首先在进入警告区805m处进行第一次限速,限速104km/h,在距工作区152m处(进入警告区1415m处)进行第二次限速,限速64km/h,在终止区终点处解除限速。

3 方案对比分析

通过限速和封闭车道的方式来提高作业控制区的安全性,往往是以降低车道的通畅性为代价,因此,本研究从安全性和通畅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安全性对比

本研究选取了美国Sivanaga S.Yadlapati等人提出的最小安全距离MSDE(Minimum Safety Distance Equation)这个道路安全性指标。它综合考虑了前后车辆的距离和速度差2个因素对事故风险性的影响。它代表的含义为[1]:

式中:VLVF分别表示前后车速度,PRT、h、f、g、分别表示反应时间、车头时距、路面摩擦系数、道路纵坡。

得到的MSDE的值越大,表示路段的安全性越高,反之越低。

对两种方案得到的MSDE结果进行对比可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

通过图2可以看到:a.警告区初期,由于两种方案交通组成及车辆的速度是一样的,因此两种方案的MSDE值相似;b.作业区,由于道路条件、长度、交通组成及车辆到达的速度一定,因此安全性相同,另外缓冲区与工作区连成一体,仿真软件中无法区分,反应在上图中即两种方案在缓冲区和作业区MSDE的值相近并且在整个作业区MS-DE的值保持不变;c.车辆通过工作区之后,危险即解除,车辆重新进行变道和加速,由于两种方案下游过渡区的长度很相近,因此在工作区之后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均逐渐提高并且曲线相近;d.美国规程方案由于在警告区进行了分级限速,避免了速度急剧下降,另外上游过渡区较长,车辆的变道平缓顺畅,因此在警告区和上游过渡区安全性明显高于中国规程方案;e.由于驾驶员看到减速标志后会产生减速行为,减小前后两车的车头时距,造成安全性降低,因此两种方案在设置减速标志的地方MSDE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并且减速前后速差越大安全性下降越大,速度稳定后安全性变化不大。

可以看到警告区和上游过渡区是两种方案差异最大的区域,因此对两种方案警告区和上游过渡区的平均安全性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美国规程方案的安全性明显高于中国规程方案,警告区高出38.9%,上游过渡区高出140.0%。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a.美国规程方案在警告区长度较中国规程方案短2.1%,限速采用逐级限速,但是安全性却高出38.9%,虽然后续路段的长度可能对其产生影响,但初步可以断定限速对于安全性有较大影响。b.美国规程方案在上游过渡区封道方法相同,长度较中国规程方案长128.9%,安全性高出140.01%,虽然警告区安全性可能会对其产生影响,但初步可以断定上游过渡区长度对于其安全性有较大影响。

3.2 通畅性对比

作业区行程延误是指车辆在作业区单位长度内实际行驶的行程时间与以畅行速度通过作业区段的自由行驶时间之差[2]。延误时间的值越大,表明延误时间越长,道路的通畅性越低,反之越好。

根据VISSIM仿真输出的延误时间数据,对两种方案的结果进行对比可得到如图4所示结果。

图4为两种方案中随机选取的200辆车的延误时间总和的对比图。由图可以看出,对于同一路段的施工作业,在同样交通量的情况下,两种方案的延误时间有很大的差别,中国规程方案的延误时间高出美国规程方案177.5%。两种方案仅在警告区限速和上游过渡区长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初步断定两者对于作业控制区的通畅性存在较大影响。

4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仿真对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JTG H30规定的交通组织方案在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的安全性及作业控制区通畅性均低于上游过渡区长度较长、采用逐级限速的美国规程方案。(2)限速措施,包括限速值和限速措施对警告区安全性影响较大。警告区仅设置一块60km/h的限速标志牌,车辆减速梯度较大,不利于行车安全。增设标志牌,施行逐级限速可以使车辆限速在较长的距离内分阶段完成,较大幅度的降低车辆的减速梯度和制动减速度。(3)上游过渡区长度对上游过渡区安全性及道路通畅性影响较大。适当增大上游过渡区长度,由于驾驶员收到警告和提示信息的时间提前,处理信息和减速操作时间提前,车辆可提前采取减速措施,车辆换道距离也得以增加,使得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增加。另外增加过渡区长度也可以防止大量车辆减速造成的局部堵塞,减小行程延误,提高通畅性。

因此,根据以上结论,在进行养护维修作业区养护管理时,要提高警告区安全性和上游过渡区安全性可分别通过改变限速措施和上游过渡区长度得以实现。当道路堵塞严重时,可适当增加上游过渡区长度减小延误时间,提高道路通畅性。根据不同的需要改变作业区的设置,提高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

摘要:文章选取了中国行业规程JTG H30和美国规程MUTCD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在作业区长度和限速方面的区别,利用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对两种规程方案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安全性和通畅性的量化对比,找到影响作业区行车安全和通畅的主要因素,对JTG H30进行相关因素的优化并比较优化效果,指出JTG H30的改进思路和优化方向,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JTG H30奠定基础。根据研究结果,通过不同影响因素的改变,解决养护维修作业区相应的安全性和通畅性问题,提高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关键词:养护维修作业区,交通组织,微观仿真

参考文献

[1]王强,王显璞.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限速控制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28(153):124-129.

电工安全作业规程 篇3

【关键词】模块式技能培训 ; 电工作业 ; 适应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31-01

模块式技能培训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岗位任务为基础确定培训模块,以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铁路电工作业安全教学内容组织

模块式技能培训的特点要求培训内容在知识和技能的选取上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员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为基准,这就要求在技能模块的组织过程中,要注重突破传统课程体系框框的限制,结合培训内容和学员特点,对教学中的核心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一)铁路电工作业安全培训的特点

参加铁路电工作业安全培训的学员学历层次不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专业上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等,按生源分类培训是传统也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但实际工作中由于铁路一线任务繁忙,只能短期内抽调部分职工参加培训,造成各类生源数有限,很难按上述模式进行教学。同时,还由于铁路不同的专业方向、电工实际应用的侧重点不同,在培训时也应各有侧重。

(二)铁路电工作业安全培训的内容

电工作业安全培训是铁路一切从事与电有关安全生产的必修课之一,掌握与否直接影响铁路从事高压、低压电工上岗的资格与安全生产需要,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基本知识、低压电工、高压电工和防爆电工四大部分。这四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铁路职工在完成某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后,能够具备解决特定电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模块的划分

结合铁路工作实际和电工作业安全培训的内容,我们将教学课程分解为四大技能模块,从模块一到模块四分别为:通用部分、低压电工作业、高压电工作业和防爆电工作业四部分。其中,通用部分和防爆电工作业分别是培训课程的首尾,是知识体系的主线。同时,通用部分还是后继内容展开的知识基础,能够使学员了解本课程要解决的对象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低/高压电工作业是为解决特定问题引出的分支问题。防爆电工作业是各展开内容的综合汇总,使学员能够综合运用二、三技能模块的内容解决电工作业安全中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学具体实施

模块式技能培训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与学员双方的优势。下面来谈一下电工作业安全培训中各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讲解应注重点面结合

注重“面”,就是注意对学员整体性思维的培养,强调对整个课程全局性把握的能力。注重“点”,指的是培养学员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强调深入剖析某一问题的能力。电工作业安全培训是一个点面结合的过程。模块一通用部分讲解了电工的基础知识,模块二、三强调对低/高压作业问题的解决,模块四通过合理运用模块二、三的具体知识来解决实际电工作业中的防爆问题,这是对模块一问题的回归。整体来说,模块一、四是“面”(全局)层次,模块二、三是“点”(局部)层次。这种讲解方式有利于学员明确培训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铁路在职人员的电工基础、电子知识能力普遍不强,加上学时有限,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过分强调电工、电子知识方面,忽视现场实际是不可取的,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地删减电工、电子知识的一部分内容,增加了高低压电工现场与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否则,教师在讲台上讲的电工学、电子学等一些抽象基础理论知识,学员会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既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也不能增强学习效果。但对于一些基本电工、电子学知识还是需要学员掌握的。

(三)每个模块都有相关实例

讲课过程中,要时时注意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多用现场实例来讲电工作业安全,力争使学员看到各模块学习后的用处。教师在每个模块的开篇介绍时,也尽量引入相关实例,使学员认识到模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讲授时,每个模块均设置一个大作业,并将课堂内不安排的一些教学内容编制成册,课外让学员去查阅资料,以此培養学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作业实施时几种实践方式的比较分析得出,以将学员分组的方法效果较好。如:在今年第五期高压电工48人的培训班里,在模块二心肺复苏法培训过程中将学员分为8组,每天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员讨论操作,并让学员代表讲解分析操作“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触电急救方法,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学员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

三、教学实践体会

在讲授电工作业安全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力争使每个学员都能构建本课程整体的知识模块框架,同时注重现场安全实际问题的解决。实践教学经验有如下体会:

(一)“适应度”贯彻的原则

电工作业安全是内容丰富、具有逻辑体系的传统课程。但若每门课程都追求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则势必引起整个课程学时的不适当膨胀,加剧工学矛盾。这显然与铁路企业教育“适应度”的原则相偏离。所以,我们本着服务整个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目标来构建技能模块。根据上述思路和“适应度”原则,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与改造,增加实例教学,减少理论推导,既能使学员理论知识得到提高,又能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将实质的精华教学内容浓缩,使培训内容能够根据学时的要求适度伸缩。

(二)与某些课程的关系处理

电工作业安全作为电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前后课程都有紧密的联系。其中,《电工学》和《电子学》中有关的电工基础知识、电子理论分析推导很多都在电工作业安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若详细讲解这些基础知识和结论推导过程,不符合铁路在职人员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学员的《电工学》《电子学》基础知识很薄弱,电工作业安全中的“三相二元电能表接线图、高压配电装置避雷针装设计算、Y-△自动控制线路图”等让他们理解起来很困难;另一方面,纷繁抽象的理论知识违背我们“以培养现场工作能力为基础,服务运输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泠霏、王爱勇、张健.谈教师风范的树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1)

电工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篇4

本规程规定了电工安全作业的一般规定。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电工作业。

2主要内容

2.1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

2.2现场施工用高低压设备及线路,应按照施工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安装和架设。

2.3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

2.4熔化焊锡,锡块、工具要干燥,防止爆溅。

2.5喷灯不得漏气、漏油及堵塞,不得在易燃、易爆场所点火及使用,工作完毕,灭火放气。

2.6配制环氧树脂及沥青电缆胶时,操作地点应通风良好,并须佩戴防护用品。

2.7不得使用锡焊容器盛装热电缆胶。高空浇注时,下方不得有人。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篇5

1、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检验。

2、现场施工用高压设备及线路,应按施工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安装和架设。

3、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

4、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后,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砂灭火。

5、安装高压开关,自动空气开关等有返回弹簧的开关设备时,应将开关置于断开位置。

6、多台配电箱(盘)并列安装时,不指不得放在两盘的接合处,也不得触摸连接螺孔。

7、电杆有小车搬运应捆绑卡牢。人抬时,运作一致,电十不得离地过高。

8、人工立杆,所有叉木应坚固完好,操作时,互相配合,用力均衡。机械立杆,两侧应设溜绳。立杆时,坑内不得有人,基础夯实后,方可拆出叉木或拖拉绳。

9、登杆前,杆根应夯实牢固。旧木杆杆根单侧腐朽浓度超过杆根直径八分之一以上时,应经加固后方能登杆。

10、登杆操作脚扣应与杆径相适应。使用脚踏板,钩子应向上。安全带拴于安全可行处,扣环扣牢,不准拴于瓷瓶或横担上。工具,材料应用绳索传递,禁止上、下抛扔。

11、杆上紧线应侧向操作,并将夹紧螺栓拧紧,紧有角度的导线,应在外侧作业。调整拉结时,杆上不得有人。

12、紧线用的铁丝或钢丝绳,应能承受全部接力,与导线的连接,必须牢固。紧线时,导线下方不得有人,单方向紧线时,反方向应设置临时拉线。

13、电缆盘上的电缆端头,应绑扎牢固,放线架、千斤顶应设置平稳,线盘应缓慢转运,防止脱杆或倾倒。电缆敷设到拐弯处,应站在外侧操作,木盘上钉子应拨掉或打弯。雷雨时停止架线操作。

14、进行耐压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须接地,被试设备工电缆两端,如不在同一地点,另一端应有人看守或加锁。对仪表、接线等检查无误,人员撤离后,方可升压。

15、电气设备或材料,作非冲击性试验,升压或降压,均应缓慢进行。因故暂停或试压结束,应先切断电源,安全放电,并将升压设备高压侧短路接地。

16、电力传到装置系统及高低压各型开关调试时,应将有关的开关手柄取下或锁上,悬挂标示牌,防止误合闸。

17、用摇表测定绝缘电阻,应上有地人触及正在测定中的线路或设备。测定容性或感性材料、设备后,必须放电。雷电时禁止测定线路绝缘。

18、电流互感器禁止开路,电压互感器禁止短路和以升压方式运行。

19、电气材料或设备需放电时,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用绝缘棒安全放电。

20、现场变配高压设备,不论带电与否,单人值班不准超过遮拦和从事修理工作。

21、在高压带电区域内部分停电工作时,人与带电部分应保持安全距离,并需有人监护。

22、变配电室内、外高压部分及线路,停电作业时: 1)切断有关电源,操作手柄应上锁或挂标示牌。2)验电时应穿戴绝缘手套、按电压等级使用验电器,在设备两侧各相或线路各相分另验电。

3)验明设备或线路确认无电后,即将检验设备或线路做短路接电。

4)将设接地线,应由二人进行,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拆除时顺序相反。拆、接时均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5)接地线应使用截面不少于25㎜2多股软裸铜线和专用线夹,严禁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和短路。

6)设备或线路检修塞北,应全面检查无误后方可拆除临时短路接地线。

23、用绝缘棒或传动机沟拉、合高压开关,应戴绝缘手套。雨天室外操作时,除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处,绝缘棒应防雨罩,并有人监护。严禁带负荷拉、合开关。

24、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同一设备可做接地和接零。同一供电网不允许有的接地有的接零。

25、电气设备所有保险丝(斤)的额定电流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禁止用其他金属线代替保险丝(片)。

26、施工现场夜间临时照明电线及灯具,一般调试应不低于2.5M,易燃、易爆场所应用防爆灯具。照顾开关、灯口、插座等,应正确接入火线及零线。

27、穿越道路及施工区域地面的电线路应埋设在地下,并作标记。电线路不能盘绕在钢筋等金属构件上,以防绝缘层破裂扣漏电。在道路上埋设前应先穿入管子或采取其它防护措施,以防被辗压受损,发生意外。

28、工地照电尽可能采用固定照顾灯具,移动式灯具除保证绝缘良好外,还不应有接头,使用时也要作相应的一,应放在不易被人员及材料,机具设备碰撞的安全位置,移动时,线路(电缆)不能在金属物上拖拉,用完后及时收回保管。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篇6

一、定义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全称为《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指施工现场的电力安装维修要求。《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是国家硬性要求,在施工现场必须遵守的章程。二、一般规定

1、电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当地劳动部门统一考试合格后,核发全国统一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准上岗作业,并定期两年复审一次。

2、电工作业必须两人同时作业,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3、检修电气设备(线路)时,应先将电源切断,(拉断刀闸,取下保险)把配电箱锁好,并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或派专人看护。

4、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工具柜内,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校验,使用前,必须先检查是否良好后,方可使用。

5、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线路(设备)上工作时,必须将设备(线路)断开电源,并对可能送电的部分及设备(线路),采取防止突然串电的措施,必要时应作短路线保护。

6、用锤子打接电极时,握锤的手不准戴手套,扶接地极的人应在侧面,应用工具将接地极卡紧、稳住,使用冲击钻、电钻或钎子打砼眼或仰面打眼时,应戴防护镜。

7、在带电设备附近作业,严禁使用钢(卷)尺进行测量有关尺寸。

8、用感应法干燥电箱或变压器时,其外壳应接地。

9、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机壳应有良好的接地,严禁将外壳接地线和工作零线拧在一起插入插座,必须使用二线带地,三线带地插座。

10、配线时,必须选用合适的剥线钳口,不得损伤线芯,削线头时,刀口要向外,用力要均匀。

11、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禁止以大代小或用其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12、作业人员在工作前不许饮酒,工作中衣着必须穿戴整齐,精神集中,不准擅离职守。

13、工作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由工作负责人根据要求把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向全体人员进行布置,并明确分工,对于患有不适宜工作的疾病者、请长假复工者、缺乏经验的工人及有思想情绪的人员,不能分配其重要技术工作和登高作业。

14、电气设备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维修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15、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应拆除,应按照顺序先断电源后拆除,不得留有隐患。

三、安装规定

1、施工现场供电应采用三相五线制(HN-S)系统,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电线管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可靠连接,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其保护零线的连接点不少于两处,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溶断器。

2、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它用,除在配电室或配电箱处作接地外,应在线路中间处和终端处作重复接地,并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3、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保护零线架空敷设的间距大于12M时,保护零线必须选择小于10MM2的绝缘铜线或小于16MM2的绝缘铝线。

4、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截面应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芯线,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不准用绿/黄线作负荷线。

5、单相线路的零线截面与相线相同,三相线路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

6、架空线路的档距不得大于35M,其线间距离不得小于0.3M,架空线相序排列: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为L1、N、L2、L3、PE(注:L1、L2、L3为相线,N为工作零线,PE为保护零线)。

7、在一个架空线路档距内,每一层架空线的接头数不得超过该层导线条数的50%,且一条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线路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不得有接头。

8、架空线路宜采用砼杆或木杆,砼杆不得有露筋、环向裂纹和扭曲,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应不小于130MM,电杆埋设深度宜为杆长的1/10加0.6M,但在松软土质处应适当加大埋设深度或采用卡盘等加固。

9、橡皮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高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橡皮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负荷,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5M。

10、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箱要防雨、防尘、加锁,门上要有“有电危险”标志,箱内分路开关要标明用途,固定式箱底离地高度应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箱底离地高度应大于0.6M,小于1.5M,箱内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应分别用接线端子分开敷设,箱内电器和线路安装必须整齐,并每月检修一次,金属后座及外壳必须作保护接零,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

11、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的两级漏电保护器选择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合理匹配,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安装漏电保护器。

12、配电箱、开关箱中的导线进、出线口应在箱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外,进出线应加护套分路成束并作防水弯,导线束不得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和开关箱进、出线必须采用橡皮绝缘电缆。

13、每一台电动建筑机械或手移电动工具的开关箱内,必须装设隔离开关和过负荷、短路、漏电保护装置,其负荷线必须按其容量选用无接头的多股铜芯橡皮保护套软电缆或塑料护套软线,导线接头应牢固可靠,绝缘良好。

14、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严禁使用自藕变压器,照明开关必须控制火线,使用行灯时,电源电压不超过36伏。

15、安装设备电源线时,应先安装用电设备一端,再安装电源一端,拆除时反向进行。

四、具体操作顺序及规程

1、停送电操作顺序 高压隔离开关操作顺序:(1)断电操作顺序:

A、断开低压各分路空气开关,隔离开关。B、断开低压总开关。C、断开高压油开关。D、断开高压隔离开关。(2)送电操作顺序和断电顺序相反。

2、低压开关操作顺序:(1)断电操作顺序:

A、断开低压各分路空气开关、隔离开关。B、断开低压总开关。(2)送电顺序与断电相反。

3、倒闸操作规程

(1)高压双电源用户,作倒闸操作,必须事先与供电局联系,取得同意或拉供电局通知后,按规定时间进行,不得私自随意倒闸。

(2)倒闸操作必须先送合空闲的一路,再停止原来一路,以免用户受影响。

(3)发生故障未查明原因,不得进行倒闸操作。

(4)两个倒闸开关,在每次操作后均应立即上锁,同时挂警告牌。

(5)倒闸操作必须由二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五、用电维修注意事项

1、检修工具、仪器等要经常检查,保持绝缘良好状态,每年一次耐压试验,不准使用不合格的检修工具和仪器。

2、电机和电器拆除检修后,其线头应及时用绝缘包布包扎好,高压电机和高压电器拆除后其线头必须短路接地。

3、在高、低压电气设备线路上工作,必须停电进行,一般不准带电作业。

4、停电后的设备及线路在接地线前应用合格的验电器,按规定进行验电确无电后方可准操作,携带式接电线应为柔软的裸铜线,其截面不小于25MM2,不应有断股和断裂现象。

5、接拆地线应由两人进行,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应戴好绝缘手套,接地线时先接地线端后接导线端,拆地线时先拆导线端,后拆地线端。

6、脚扣、踏板安全带使用前应检查是否结实可靠,应根据电杆大小选用脚扣、踏板上杆时跨步应合适,脚扣不应相撞,使用安全带松紧要合适、系牢,结扣应放在前侧的左右。

7、登杆作业前,必须检查木杆根部有无腐朽、空心现象(松木杆不大于1/4,杉木杆不大于1/3),原有拉线,帮桩是否良好,水泥杆应检查外观平整、光滑无外露钢筋无明显裂纹,杆体无显著倾斜及下沉现象。

8、杆上及地面工作人员均应戴安全帽,并在工作区域内做好监护工作防止行人、车辆穿越,传递材料应用带绳或系工具袋传递,禁止上下抛掷。

9、雷雨及6极以上大风天气,不可进行杆上作业。在夜间或雷雨天禁止露天登高作业,特殊情况必须有妥善的安全措施。

10、现场变(配)电室,应有两人值班,对于小容量的变(配)电室,单人值班时,不论高压设备是否带电,均不准越过检查和从事修理工作。

11、在高压带电区域内部分停电工作时,操作者与带电设备的距离应符合安全规定,运送工具、材料时与带电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2、若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应立即停止工作,抢救伤者、保护现场,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处理。

13、发生火警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干式灭火器扑救,严禁用水扑救。

大楼管理科

板栗剥苞机作业规程 篇7

操作人员一般不少于3人, 其中栗苞装运、喂入2人, 栗实清选1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应技术培训, 能熟练掌握该技术, 作业前应熟悉了解机器使用说明书。

2. 作业前准备。

剥苞作业场地应地面坚实、平整, 符合操作方便、卫生等要求。在靠近存放栗苞的位置固定机具, 并使机具前后左右尽量水平, 无晃动。确保满足机器对电源的要求 (交流单相电压220伏) , 电源线绝缘性能良好。选用装、喂方便的容器装运栗苞。

3. 对机具进行检查。

检查机具各运动部位是否保持良好润滑、各连接件螺母和螺钉是否松动、皮带松紧度是否正常。用手扳动皮带轮数圈, 看有否碰撞, 转子转动方向是否正确等。

4. 试运转。

当确定机器处于正常状态时, 即可进行试运转:接通电源, 按工作转速运转并投入一定量栗苞试剥, 测试剥净率、分选率、破碎率。根据测试结果, 对未达到板栗剥苞技术要求的指标, 通过对机具的调整使其符合技术要求, 待作业效果达到技术要求即可开始工作。

5. 安全作业。

栗苞喂入要求均匀连续, 防止喂入量过大造成堵塞, 或喂入量过小、不连续造成生产率下降。防止将石块、木块等杂物喂入机器内, 以免造成机器损坏。不得使用棍棒在机器喂入口推送栗苞。随时注意剥苞作业情况, 如发现转速降低、声音异常, 应停止喂入, 待异常消除后再喂入。机器发生故障时要立即停机检查, 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工作。

6. 保管。

电工安全作业规程 篇8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

一、研究背景

2014年新疆钢铁学校对低压电工技能实训进行了课程改革和配套的实训室建设,逐步创建了一个实训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实训保障体系行之有效、实训设备先进适用、教学模式先进高效,集教学、培训、职业鉴定考核于一体的现代电工技术实训基地。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低压电工技能培训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能很好地实现 “培养适应企业现代技术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一体化教学模块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一)课程理念的建立

我校一直致力于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职业人才,我们根据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强化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构建以维修电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遵循认知规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本位、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一体化专业课程能力递进式课程体系。本课程设计紧紧围绕电工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五对接”为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用性为特征,在体系设计上追求大胆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体现了以实训内容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依据、以模块教学为导向、以课堂设计为目的、加强实训后总结提高环节的设计思想。

(二)课程学习情景的设计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實一体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实现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根据电工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毕业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以上要求,教师根据各模块的要求综合教学内容,重新组织课程,将教学的切入点始终定位在全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各模块内容细化后的教学内容、 对应课时和培养如下:

学习情景一:触电急救与消防

工作任务及学时:

1.触电的抢救方法。(8学时)

2.识别各种灭火器的性能及使用。(8学时)

3.电气设备导致火灾的原因。(8学时)

学习情景二:供电与照明

工作任务及学时:

1.居民供电与日光灯照明电路。(8学时)

2.居民供电与两控一灯一插座电路。(8学时)

3.三相四线电能表的接线。(8学时)

学习情景三:电工仪表与测量

工作任务及学时:

1.万用表、兆欧表的使用。(8学时)

2.钳形电流表与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使用。(8学时)

3.三相异步电动机首尾端的测试。(8学时)

4.变压器极性与变比的测定。(8学时)

学习情景四:三相电动机的控制线路操作

工作任务及学时:

1.三相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8学时)

2.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电路。(8学时)

3.线绕电动机串电阻启动控制电路。(8学时)

4.自耦变压器降压控制电路。(8学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较先进的智能实训考核装置,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各个教学单元。讲解中教师以实训内容为主线提出问题,在解决每个问题时,首先让学生跟随教师一同操作,然后再对该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身临其境,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完成课上实训的任务单元。这样的教学组织体现了“做中学”的指导思想,使得教、学、做能够紧密结合,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效果。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利用智能实训装置提高过程监控的措施,以强化安全作业与规范作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小结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篇9

电 工 安 全 操 作 规 程

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电工操作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并经上级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做到持证上岗。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三相五线制”,即采用三根火线,两根零线。

3.凡是采用架空线路的现场,应使用专用电杆和配置铁横担,横担的相序为:面向负荷侧从左起。

4.现场照明线路必须单独敷设,包括塔吊照明,不允许从动力相线上接火,以防由于动力发生故障时,影响全现场的夜间照明。

5.现场使用的照明线路必须架空,并设有茶台或绝缘支撑物,严禁胶皮线拖地或乱拉乱扯,架空线路严禁架设在树木或脚手架上。

6.施工现场应采用地埋线,严禁在地面上明设拖地,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7.地埋线的敷设深度不应小于0.7米,并应在线缆上下均匀铺设不小于0.05米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8.地埋线缆凡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线缆易受损伤场所时,必须加设防护套管。

9.埋地敷设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

腐蚀材料及场所。

安装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篇10

(智能分装事业部电工班)

1、人员资质规定:

1.1 从事电气安装调试的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要求具备符合电工作业要求规定的其他身体素质方面要求;

1.2 必须掌握电气安全知识;

1.3 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方法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1.4 必须能看懂电气相关图纸;

1.5必须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鉴定合格,并持有国家劳动安全监察部认可的有效《电工操作上岗证》;

1.6严禁非电工人员从事电工作业,学员必须在持证电工的监护和指导下才能进行操作,必须在取得《电工操作上岗证》后才能单独操作; 1.7其他非持证电气安装调试人员在安全操作管理方面视为学员对待; 1.8单独持有《电工操作上岗证》的人员禁止从事其它特种作业岗位。

2、法规制度遵守:

2.1必须遵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 2.2必须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2.3必须遵守通用安全操作规程和电工作业的规定; 2.4禁止酒后上班,更不可班中饮酒;2.5因身体不适而服用具有精神抑制类药物期间禁止从事电气作业;

/ 6

3、对设备和图纸的掌握要求: 3.1充分了解岗位责任和工作内容;

3.2充分掌握所组装产品设备的机械及电气原理和工艺要求; 3.3充分了解所使用的电器元件; 3.4充分读懂电气图纸;

3.5必须按图施工,对图纸存在异议者,须经车间电气技术负责人员并报研发中心工程师同意修改并签字确认后进行,装配电工不得私自改变产品原有安装及接线方式。

4、上岗前后注意事项:

4.1上岗前必须检查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绝缘是否良好; 4.2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绝缘护具,否则禁止上岗; 4.3正式操作前必须检查并排除工作区域内的不安全因素; 4.4禁止使用残缺或不安全的电器元件和导线; 4.5施工完成后须对作业工具和现场环境进行清理;

5、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5.1使用各种电动工具或电加热设备时必须遵守其使用说明书上的操作规程或相关特定的安全规程,防止误伤自己或他人;

5.2在使用电烙铁和热风枪过程中必须防止烫伤,使用完毕后必须切断电源并妥善放置防止烫坏或引燃周围物体。

5.3使用手电钻、台钻等旋转设备时禁止佩戴手套,防止造成旋绞事故;

/ 6

6安装布线作业注意事项:

6.1配线时必须选用合适的绝缘剥线钳口,防止损伤线芯; 6.2将剥去绝缘层的多芯铜丝需捋顺,防止开叉造成线间短路; 6.3电线电缆裁剪长度合适,防止因过短需中间接头情况出现或者过长造成浪费,并整理整齐防止相互扭绞混乱,电线电缆的绝缘完好无损; 6.4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用导线的颜色;

6.5严格根据负载载流量的大小合理选用导线横截面积及保险丝; 6.6电器元件安装要牢固端正,防止歪斜松脱;

6.7所有导线的端头都要压接良好,防止因松动打火或者因接触电阻过大发热而烧坏线路和元器件,甚至发生火灾;

6.8所有设备的保护接地线须连接可靠,防止因漏电造成人身伤害事件;

7、登高作业注意事项:

7.1在登高作业时,必须有人监护;7.2事前检查好梯子或其它辅助登高设施安全稳定可靠,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登高设施;发现有安全隐患问题时要立即解决,未解决之前禁止使用;

7.3梯子的放置角度要适当,触地端要采取防滑及绝缘措施;7.4人字梯中间要有安全拉绳;7.5不准人站在梯子上移动梯子,如果需要重新安放梯子,须从梯上下来,再移动梯子,3 / 6

7.6禁止人站立在超过梯子(包括人字梯)倒数第三梯以上部位上作业。7.7使用工具箱/柜作为登高辅助设施时,须锁定其滚轮防止移动及倾斜造成事故。

8、电源线的连接注意事项:

8.1连接电源线和拆除电源线时须关断设备的电源开关和供电开关; 8.2所有相线、零线、地线必须牢固连接,防止因松动而缺相、缺零、缺地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触电;

8.3严格遵守一闸一用,禁止一个开关同时接多台设备的电源线; 8.4禁止将为同一设备供电的相线分别接到不同的开关上;

8.5接线时须先接设备侧再接电源侧,拆线时须按先拆电源侧再拆设备侧的顺序作业;

8.6设备通电前,必须关断电器柜内所有分支保护断路器和设备的电源开关,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正常后先打开设备电源开关,再逐一合上各分支断路器;

8.7电源线进出设备电器柜和配电屏处须捆扎牢固,防止接头处在电源线被摆动时承受应力,从而发生事故;

8.8电源线从配电屏到电器柜的铺设途中禁止碾压并防止水浸; 8.9选择电源开关时其电容量必须大于所控制设备的总电容量。设备调试注意事项:

9.1设备通电后,测试电机的旋转方向前须经装配钳工确认其设备可以旋转,方可进行电机旋转方向的测试;并与装配钳工一起完成电机旋转方向

/ 6

的测试;

9.2务必确认所有传感器与执行器件的线路连接正确,防止因接线错误烧坏线路和器件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9.3进行线路检查或维修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防止他人中途送电;

9.4 在特殊情况下,不能停电作业时,须经领导批准,并在有经验的电工监护下,采取安全措施方可工作;

9.5严禁带电移动高于人体安全电压的设备;

9.6 禁止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禁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短路; 9.7在有电容器设备(变频器、伺服驱动器)停电工作时,必须放出电容余电后,方可进行工作;严禁拆开电器设备的外壳进行带电操作。9.8电气操作顺序:停电时应先断空气断路器,后断开隔离开关,送电时与上述操作顺序相反。严禁带负荷直接分断电源开关;

9.9电气设备及线路烧坏时,需检查好原因再更换,禁止未查明原因直接更换合闸试车。防止再次发生事故;

9.10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思想集中,电气线路在未经测试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禁止直接用手触摸;

9.11在未确定电线是否带电的情况下,严禁用老虎钳或其他工具同时切断两根及以上电线;

10电器起火的应对:

10.1电器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

10.2视装置、设备及着火性质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电器着火一般使用干粉、5 / 6

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或干沙灭火,严禁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灭火; 10.3在电器设备或者线路起火时,在采取处置措施后还应立即向上级部门进行详细汇报。

11本规程生效日期:

拟定:唐长源

本规程自批准之日当天生效;

审核:/ 6

电工安全作业规程 篇11

1 作业前准备工作

1.1 种子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本地自然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抗旱、耐瘠薄品种;种子要经过精选, 种子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二级标准以上, 纯度不低于98%, 净度不低于98%, 发芽率不低于85%, 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1%。

1.2 地块选择与准备

鹰嘴豆属抗旱耐瘠薄作物, 对土壤要求不严, 一般选择在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地块。前茬以小麦、大麦、玉米、油料较好, 切忌与豆类作物连作。作物秋收后及时深翻、晒垡、蓄水保墒, 春季合墒时及时抢墒整地播种。

1.3 对机具及驾驶人员要求

(1) 鹰嘴豆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所配备的拖拉机必须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 技术性能良好, 液压悬挂机构操纵灵活, 位置准确、可靠。 (2) 各种配套机具必须经过技术鉴定, 有产品合格证, 农业机械鉴定推广许可证、使用说明书等。 (3) 拖拉机驾驶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证照齐全, 农田作业技术熟练, 经验丰富。

1.4 鹰嘴豆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

耕地→整地→铺膜、施肥、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植保→机械收获

2 机械耕地作业技术

2.1 耕地作业农业技术要求

(1) 适时耕翻, 达到规定耕深, 耕深为26~28 cm。 (2) 覆盖严密, 地表残茬及肥料覆盖率达到85%以上。 (3) 要求耕直, 50 m内直线度误差不超过15 cm。 (4) 地头整齐, 不重耕, 不漏耕。重耕率不大于2%, 漏耕率不大于1%, 地头地尾要横犁整齐。 (5) 耕后地表平整, 土壤松碎, 翻垡良好。

2.2 作业机具的选择

地势平坦的水浇地采用轮式拖拉机带铧式犁耕地, 坡度较大的山坡地、丘陵地, 选择链轨式拖拉机带铧式犁。

2.3 作业程序和方法

耕地作业前, 首先犁出起落线, 采用向外浅翻一犁的方法, 起落线的位置离地头为机组工作幅宽的2倍或4倍。在离地边一半耕幅处进入, 采用内翻法, 返回时拖拉机轮胎走犁沟, 采用外翻法把上趟内翻土垡翻向原处, 以后一直采用外翻梭形作业方法。遇到坡度较大的山坡地、丘陵地, 应根据地形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作业方法, 一般将土垡向坡度低的方向犁翻。

3 机械整地作业技术规范

3.1 整地作业农业技术要求

整地一般要达到“平、齐、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平:作业后的土壤表层没有垄起的土堆、土条和明显的凹坑;齐:田边地角要整到, 到头到边, 深度均匀, 无漏耙, 少重耙;松:作业后表层土壤疏松, 保持适宜的紧密度;碎:土块要耙碎, 不允许有泥条及尺寸大于6 cm以上的土块;净:地表要干净, 肥料覆盖良好, 无作物残茬、杂草和废膜裸露;墒:适时作业, 墒情适当。

3.2 作业机具的选择

应选用旋耕机、联合整地机、动力驱动耙等机具进行作业。

3.3 作业程序和方法

(1) 有横耙、顺耙和对角耙三种作业方法, 要根据地块大小、坡度大小、土壤质地、播种方向的不同, 确定作业方法。熟地及土质疏松、平坦的地块, 可采用顺耙或横耙;生荒地或土质黏重、土块较大的地块, 可采用对角耙, 或第一遍顺耙, 第二遍横耙;坡度较大地块采用顺耙。 (2) 作业速度小于6 km/h。 (3) 相邻的作业幅宽内重叠量为10~18 cm。

4 铺膜播种作业技术规范

4.1 农业技术要求

(1) 在保证播种质量前提下, 适期早播。当连续5天5 cm土层地温大于5℃时即可播种。

(2) 播量符合要求, 按每公顷保苗株数、千粒重、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 (85%~90%) 计算播量, 大粒种子每公顷90~98 kg。中粒种子每公顷83~90 kg, 穴播每公顷保苗21~24万株, 空穴率小于2%, 错位率小于3%, 飘籽率不超过1%。

(3) 播种深度3~5 cm, 覆盖均匀严实。播行要直, 50 m播行直线偏差不大于10 cm。播种机起、落线保持一致, 地头、地边处理整齐。株距10 cm, 膜间距40~42 cm。幅宽150 cm地膜, 一膜四行, 膜上行距 (45+45+45) cm;幅宽70 cm地膜, 一膜两行, 膜上行距38~40 cm。每公顷地膜用量49~52 kg。

4.2 作业机具的选择

用中型拖拉机配套一膜两行、一膜四行或三膜六行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机作业, 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工序。

4.3 作业程序和方法

(1) 田间试机。机组进地后呈工作状态, 检查划印器印迹、开沟器深度、行距与交接行距、排种排肥装置、铺膜装置、覆土镇压等装置状况, 达到技术要求后方可试播。

(2) 试播。试播应匀速前进, 中途不停车, 试播10~20 m时应进行检查播深、行距、种子及覆土等情况, 直至消除一切不正常状态后方可结束试播。

(3) 正式播种作业。播种机作业应使用划行器, 划出地头起落线, 地头宽度为工作幅宽的2倍或4倍。拖拉机行驶速度控制在3~5 km/h。播种作业第一行程应插标杆。标杆高度为1.6~1.8 m, 插3个以上, 插正、插牢, 并成直线。采用梭形播种法时, 从一边开始, 标杆应为工作幅宽的1/2处。机组从一端地头进地, 顺条田一侧长边方向开播, 到地头转弯调头, 顺次向未播区推移作业, 播至条田倒数第二个行程后, 播条田一端地头, 返回时播条田长边最后一行程, 并播另一地头, 播完出地。

5 中耕作业技术规范

5.1 农业技术要求

(1) 适时作业:中耕作业以2次为宜, 株高5~8 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 株高12~15 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 深度为6~8 cm, 增加蹲苗时间。如需要第三次中耕必须在植株没发杈前进行。

(2) 中耕要求除净行间杂草, 草根必须切断。护苗带宽度前期为8~12 cm, 后期13~16 cm。中耕后不得有大土块, 沟垄整齐, 垄形饱满。中耕深浅要一致, 其偏差不大于1 cm。

5.2 作业机具的选择

常用的机具为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中耕施肥机, 可一次性完成行间松土、除草、追肥、培土等作业工序。

5.3 作业程序和方法

中耕行距与播种行距一致, 直行行间不允许埋苗、压苗、铲苗, 不损伤作物根系, 不漏耕。作业速度不超过40 km/h。起步时, 确保松土铲位置准确的前提下, 缓慢放下农具后匀速作业。注意事项:机组掉头必须在驶出地块减速、农具提升的情况下进行, 作业中, 严禁倒退和转弯掉头。

6 植保作业技术规范

6.1 农业技术要求

(1) 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适时喷洒农药。

(2) 根据病虫害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用农药, 按农艺要求合理配置药量、选择喷药次数及安全间隔期。

(3) 药液浓度配比正确, 喷量均匀, 适宜、药液雾化良好, 保证茎秆和叶片都喷到。

(4) 喷头与植株间距离40~50 cm为宜, 达到不漏喷、不重喷。

6.2 作业机具的选择

植保机械为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悬挂喷杆式喷雾机。

6.3 作业注意事项

(1) 药剂配置要按《说明书》要求的比例配制, 保证药剂质量。

(2) 安全操作, 驾驶员要配戴防护用品, 如口罩、防毒面具、橡胶手套等;穿好衣袜, 不得赤臂露脚, 以防中毒。

(3) 机组进地前, 要检查喷嘴无脱落、无喷洒, 药箱、管道以及各接口无渗漏。开始作业, 要在第一行作业后, 对作业面积和喷洒的药量按照要求进行核对, 保证无误。

(4) 作业的每个行程都要检查作物茎秆和叶面药液的附着情况。作业中严禁机组倒退, 要在地头调头转弯, 必须收起悬臂, 减速进行。

7 收获作业技术规范

7.1 农业技术要求

(1) 适时收获: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收获。

(2) 成熟表现:植株、豆荚完全变黄, 籽粒含水10%~20%, 茎秆含水率在15%~20%。

(3) 收获要尽可能降低割茬, 割茬高度一般为5~8 cm。减少损失, 要调整好滚筒间隙, 防止间隙过大脱籽不净或间隙过小增多破碎粒。

7.2 作业机具的选择

选择全喂入式谷物联合收获机作业, 一次完成收割、捡拾、脱粒、分离清粮、卸粮等作业工序。

7.3 作业程序和方法

(1) 查漏。在机组进入田间后, 以工作状态检查有无漏籽现象, 直至排除到正常为止。

(2) 实地试收。在机组各部件运转正常后, 进行第一行程试割。开始应使用Ⅰ挡中油门作业, 割幅用正常割幅的1/3, 注意观察收割、输送、脱粒、清选各部分的作业负荷情况, 逐渐加大到满负荷正常状况, 并检查作业质量, 必要时进行调整。

(3) 作业采用顺时向心转法路线, 并尽量采用满割幅作业。作业时的行走路线应考虑到卸粮方便。

(4) 机组进地后先割两端地头, 其地头回转宽度不小于两个割幅, 转角处应割成圆弧形以利转弯。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下一篇:重阳节老少同乐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