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心得体会

2024-05-04

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心得体会(精选9篇)

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心得体会 篇1

在小学阶段美术手工课和绘画课同样占有相当大比重,在手工课上如果老师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混乱、无序、学生无所事事、教室弄脏的局面,难以收场。面对这些问题,怎样让手工教学井然有序的开展,我体会如下:

1、课前准备很重要。提前发通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有很多的材料可在家中提前准备。

2、找准难点,面对手工课,学生动手能力差异很大,有些孩子掌握能力弱,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找准最难表现的难点,强讲,多演示。

3、手工课上最应该让我们重视的应该是安全问题。比如像道具的选择,应该选择可以折叠的或者是平口刀。避免危险性的发生。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手工课上或多或少的会给教室带来污染,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上课时强化学生的卫生观念,或者最后留几分钟时间清理垃圾。

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有效教学

手工是一种对材料进行加工的造型艺术。手工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材料, 通过自己的双手或简单的辅助工具, 按着自己的意愿, 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 有利于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 我们美术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手工课的重要性, 要把它当做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一、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往往重视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技巧, 重视让学生模仿教材中作品和教师的范画, 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模仿教材和教师的作品”, 因为统一的描摹对象, 统一的模型, 统一的素材会使学生的作业整齐划一、缺乏个性和创新, 很难在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体现出每个学生独特之处。手工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 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 教师可以从让学生认识常用的手工工具和材料入手, 如小剪刀、彩色纸、橡皮泥、双面胶、透明胶、硬纸片、彩笔、尺子等。学生认识了这些工具和材料后就很想用这些东西制作出自己喜欢的物品, 就会对手工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 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各种优秀的手工作品, 他们看到既有创意又美观的作品, 就会从中受到启发, 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设计出完美的手工制作。比如, 在教学手工制作《纸品画》这一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漂亮的的皱纹纸贴花, 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 制作这个作品使用了哪些工具和材料。最后, 教师向学生讲解皱纹纸的特点和作用, 以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皱纹纸作品会受到启发, 并开始设计和创作自己喜欢的纸贴画。这样一来, 他们的创作兴趣就会非常浓厚, 而且能够创作出既有新意又美观的作品。

此外, 在美术手工教学中,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 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通过合作, 学生不仅增长了兴趣和技能, 提高了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还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促进了他们的情感交流, 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

二、准备齐全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小学美术手工课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制作作品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如果准备的不充分、不齐全, 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同的手工课教学内容, 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也不相同, 因此, 每次手工课之前都需要师生做充分的准备。有的材料需要在商店购买, 有的材料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积累, 而且学生搜集和积累的过程就是走进自然和社会, 不断增长知识的过程。要想让学生能够在每次手工课上准备齐全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首先, 要让学生对手工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 教学手工课《玩泥巴》之前,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泥巴作品, 如大象、小兔子、小猫、水杯、花瓶等, 学生看到了多种多样的作品, 就会好奇他们是用什么做的?是怎么做成的?这样他们在下节课前就会主动准备齐全工具和材料。其次, 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可以了, 往往会忽视了对他们的艺术教育。而且美术学习需要购买一些物品, 有的家长不愿意花费太多资金, 这些原因致使美术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制作好的作品拿给家长看, 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成果和兴趣。这样, 家长就会支持和督促孩子带美术手工课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了。

三、教会学生审美、创造美

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美术教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 还要教会他们创造美。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上, 教师应当依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教给学生制作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 启发和引导学生依据装饰环境的需要, 把自己精心制作的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摆放在卧室、客厅、教室、书房、图书馆等地方, 起到装点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比如, 教师可以用学生亲手制作出的拼图、具有民族气息的挂饰来布置教室, 还可以用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来装饰教室, 体现出高雅与整洁。再如, 可以用学生制作的风铃、挂饰和编织品来布置卧室, 这样可以营造温馨的环境, 有助于消除学生一天的学习疲劳。

四、教会学生注意整洁、学会节约

小学美术手工课上常用的手工技法有“折”“剪”“刻”“缝”“染”“绣”“镂”“撕”等。一节课下来, 手工课上难免会制造出许多垃圾、废弃物, 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学生自觉处理手工制作中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 不能污染教室环境。而且, 学生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 思维能力会不断提高, 变得非常敏捷;审美能力也不断在提高, 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周围身边的事物, 如桌椅的摆放、书籍的摆放、教室环境卫生, 以及自己的穿着打扮, 从而有意识的进行修饰及打扮, 逐渐养成整洁的良好习惯。另外,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 学生会积极寻找身边的物品来完成手工制作。再加上教师的点拨, 他们会树立巧用废物制作手工品的理念, 并能够形成节约材料、合理利用废弃物的良好品质。

总而言之,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 我们应当本着教书育人的目标, 用自己的热情、责任心、激情来开展手工教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 让学生通过制作手工作品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美术,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等, 使他们感受到手工课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管向锋.怎样上好小学美术手工课[J].教育现代化, 2010 (10) .

[2]尹志刚.上好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一点体会[J].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3 (Z1) .

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 篇3

关键词:美术;手工课;教学策略

一、正确认识手工课的教学意义及现状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反复强调,要始终将学生的个人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小学美术手工课能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审美意识及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高的教学实用价值。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的教学地位却岌岌可危,一般小学美术课程只占小学整体课程的十五分之一,而美术课程本身又分为绘画、欣赏等不同的课程项目,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手工课在小学教育中的实际地位。再者,由于不受学校的重视,学生个人对美术手工课也产生了轻视的心理,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使手工课的教学出现困难。同时,小学美术手工课在实际课程活动中也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材料不足、教学创新性较差等,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质量。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手工课教学

1.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

兴趣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对课程本身充满兴趣,才能推动教学课程的实际开展,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上好美术手工课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以从简单而实用的教学手工入手,如,制作漂亮的书签、植物标本等,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简单的制作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选取其中几个比较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作欲望,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变废为宝”的教学,鼓励学生从家中带来不用的废品,不设定题材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将废品集中,由全班学生共同完成一件创新作品。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对美术手工课程的学习兴趣。

2.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因此,家长的思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也就是说如果家长不重视美术手工课程,那么学生必然也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手工课程本身需要的材料较多较杂,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本身就是十分困难的。所以,美术手工课程的教师必须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交流,这一点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可适时召开家长会,集中讲解手工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也可以私下家访,了解家长个人意见并说服家长,最终达到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虽然小学生的个人能力不足,智力和生理都尚未发育完全,但是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被拘束。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在进行范作模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在点评时,教师要照顾到小组的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努力都要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模仿中不断创新。当然,小组分工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就是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

4.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很多美术手工课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都会为学生展示一个图片供学生参考,但是小学生很难通过图片完成模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模仿制作中,与学生共同完成作品,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完成模仿制作,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朋友,更好地交流互动。而在教学中,模范对象的选择也需要教师深思熟虑,既要符合小学生的实践能力范围,又要具有一定的模仿价值和创造空间,最好是生活实际中处处可见的艺术,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模仿“超级变变变”节目,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进行创新,或者自己准备几件半成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新。

美术手工课程归根结底是需要逐步进行的,作为教师,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根据具体情况寻找解决办法,积极与家长和学校进行沟通,努力开展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提高小学美术手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探索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尹志刚.上好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一点体会[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3(Z1).

小学美术课手工课经验交流体会 篇4

肇源县第四小学—董淑荣

曾经参加过一次大庆市中小学美术校本教研“校际联组”式研究经验交流,萨尔图区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展示活动,有一点体会最深刻,就是在怎样很好的把握小学美术手工课堂。

美术手工课上,如果老师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混乱、无序、学生无所事事、教室弄脏的局面,难以收场。面对这些问题,怎样让手工教学井然有序的开展,我体会如下:

1、美术手工课上总会有学生不喜欢带工具,这个一个普遍的现象。面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绝招,就是老师带着相机进美术课堂,抓拍他们的制作过程,这样能提高学生兴趣,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在相机面前调皮的学生也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而且这种拍摄的方式,也是老师资料收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2、课前准备很重要。提前发通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亲子活动),有很多的材料可在家中提前准备,这样既能使课堂更有效率,又能介绍教室的污染。

3、找准难点,面对手工课,学生动手能力差异很大,有些孩子掌握能力弱,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找准最难表现的难点,强讲,多演示。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让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到讲台上来展示,让他来谈自己的成功秘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能比老师来得更快,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方法,又很好的锻炼了孩子的表达

能力。

4、手工课上最应该让我们重视的应该是安全问题。比如像道具的选择,应该选择可以折叠的或者是平口刀。避免危险性的发生。可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来表演传递,问其它的孩子这样可不可以,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地氛围中学会了使用刀具。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手工课上或多或少的会给教室带来污染,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上课时强化学生的卫生观念,或者最后留几分钟时间清理垃圾。我的方式是,每一次上课前给学生强化卫生观念,不乱扔纸屑,最后去发现垃圾大王。这种幽默的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不错。

6、适当调整座位,明确能力强的学生去帮能力差的学生,一帮一,让学生在这种帮助中学会交流、合作、分享。

7、注重孩子经验的交流,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无穷的,手工课就是打开孩子们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的一扇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是有思想的,即时的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收获与成功,这是一种共同的进步,而且也能更好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会带动大家一起去创作。

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 篇5

城北小学

任晓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这次培训我很惶恐,真的是在大家面前班门弄斧,在坐的各位同仁有教学经验比我丰富的,我呢也只不过是才教了2年的小学美术,所以谈不上培训,就是想和大家切磋切磋美术教学中的经验,大家互相学习学习。说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各位同仁海涵,见笑了。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起: 内容

一、前言

二、美术课程标准

三、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四、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

五、小学美术课堂环节

一、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了当代美术教育的基本取向。美术教育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独特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 分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内容说明 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为了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二、分目标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三、当前美术教育现状

当前美术教学的教学观念、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诸方面的可喜变化,充分体现了当前美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大好势头。但社会功利主义,又使之陷入片面误区。这需要美术教师自身在教学中坚持新课程观,以人为本,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尊重学生个性选择,凸显教育的人文思想,深入改革创新。

一、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人才供需的变化,就业压力的增加,美术日趋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美术人才在社会上用武之地也日益广阔。因此,美术教育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尊重。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热点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美术教育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一)学校美术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现在的美术教学改变了以往视美术作为纯技能性的学科,提升为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浓重的人文精神,从而更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体现了美术教育的人文思想。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

美术教学中,强调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融合,如教材中设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就是强调美术学科各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的融合,以此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评价的改革。

当前美术课程的评价,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四)、学校美术教育日臻规范化。

一方面,表现为课时的严密规定性。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美术课每周2课时,初中美术课每周1课时,分别累计216课时和108课时;同时,又表现为教育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根据美术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

1、进行审美教育,教学中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了解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发现作品所具有的美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对美的感知、判断和理解能力,在比较和鉴别中,大胆追求和创造美。

2、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从中得到意志品格和个性的锻炼;

3、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无论是新课标的要求,还是教学实践,人们对双基的重视是无庸臵疑,这使得美术教学更为严谨科学。教学目标的规范性,对美术教学具有积极的科学指导意义,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健康发。

二、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

课程改革并没有改变小学美术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不尊重学生的视觉表达、绘画教学符号化的基本现状,不少老师仍把理性知识和僵化的技能的掌握当做发展学生艺术素质的根本途径,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作用,也压抑了孩子们自由表达的天性,把美术教学沦落为地地道道的简笔画技能的训练,从而扭曲和背离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总结起来有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模式化的教学十分突出忽略了学生的直觉和自由表达,把简笔画当做小学生美术的基本功进行反复训练,使绘画艺术符号化、格式化。

不少学生上学前颇具绘画天赋,对生活有着鲜活生动的个性表达,而两年学习以后,让人惊讶地发现,所有孩子的表达都是一样的,这从“六・一”儿童节各地举办的画展中可以获得明证。孩子们从老师那没能取得打开心灵的钥匙,倒是捡到了一大筐僵化的符号和 教条。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千变万化的美妙世界,不过是一些没有生气的简单的平面形而已,那自由飞翔的鸟儿只是圆形和三角形的简单拼合。老师在教学中忘记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宗旨—那就是放飞心灵,让孩子们随心所欲、自由表达。任何规范的符号化的训练都是极端错误的,对孩子的直觉和独特的表现潜能构成了直接的伤害。

(二)、简单的符号化的教学源自于对学生认知的误读

不容否认孩子对各种物象具有天然的综合能力和简练的表达能力,但如果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也许不难发现,孩子们更喜欢那些新奇鲜活、造型繁复的东西,如猫、狗、恐龙和小虫、卡通、车船、机器人,这些都是结构相对复杂和表现难度较大的物象,即便是高年级,不少孩子仍对其怀有表现的激情和解构的冲动。而那些简单的造型,如杯子水果和小球,只是很少的孩子怀有兴趣,且多为学前教育阶段。有些一年级的孩子甚至就对空间有着较好的表现兴趣和表现能力。而当下的新教材和不少老师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点,反向认定孩子的认知,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和掌握那些简单 的东西,教材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安排,规定了绘画由简笔画的平面形开始,以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厌其烦的描摹圆形、方形、三角形,其实这恰恰违背了小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事实上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是从简开始的,他们喜欢生活中那些生动新奇的事物,那些静止的没有生气的东西往往是孩子们讨厌的。孩子们对世界的了解、探究往往是从动的东西开始的,无论多么繁杂,孩子总是抱有持久的探究心理和表现欲望,从动逐步过渡到静态物象是其基本规律。从这一点上说,如果不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认知特点,盲目地比对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教条主义的组织教学势必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由表达设置了障碍。

(三)、课程以物象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程中仍普遍存在。

老师们总是告诉学生你描绘的客体是什么形状、什么比例、什么色彩、什么结构,教学总是围绕着物象展开的,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和独特的个性表达。美术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和心灵,培养孩子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样是太阳,在有的孩子眼中是球,有的孩子眼中是火,而有的孩子眼中则是炫丽的光环,有的画成红色,有的画成黄色,而有的则画成赤橙黄绿紫的多种色彩。这种独特性和多元性的表现构成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特征。如果教学只关注物象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其千人一面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证明,直觉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认识特点,真正为孩子们创造自由探索、自由表达的环境和条件,为孩子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注入营养。新课程和新教材不是法宝,它更多需要教育教学实践的完善和供养。只有深切、持续的关注孩子,把对客体的研究和造型的研究,转换到对人的研究,才能真正实现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美术课

四、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美术课

一、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早在1998年,教育部实施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必须提高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必须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能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否则,无法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如今的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变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的。现代产品和服务依靠对知识产品和来自艺术,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资源的综合运用。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自身美术教育系统,特别是作为小学美术教育者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而是以有组织地教具为材料,以审美为核心,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设施并独具特色的育人实践活动。

而现代社会发展导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内涵是双向的,它既是面向受教育者,又是面向教育者,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素养包括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美术教师在如今高科技的时代,更应坚持学习,刻苦钻研,还应加强文化修养,如能准确地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艺术特点等再者要加强道德修养。试想一个生活懒散,不思进取的教师如何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如何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大胆创新教育模式,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一)音乐与美术结合。

1、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3、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4、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二)多媒体与美术结合。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2、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3、运用多媒体,激励学生参与。

4、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三)文学与美术结合。

(四)积极开展“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三、要积极做好课前准备,正确引导孩子学习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二)美术课堂教学。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五、美术课教学环节

上好一堂美术课的环节有哪些? 归纳为:

1、导入

2、示范

3、讨论

4、精讲

5、巡回辅导

6、作业讲评

1、导入

导入阶段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包括欣赏和引入两个方面。

欣赏,一般是所授新课的范画作品(工艺品)或与新课教学有关的、相近的美术作用。通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取得学生视觉上的愉悦,情绪上的激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引入新课时,教师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的绘画、制作方法等,通过前面的欣赏的作品,编成问题,提问学生。促使学生从视觉情感上愉悦转移到理性的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上面,进入新课教学。引入之后有目的的欣赏与欣赏后引入新课分析问题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记得我上《蹦蹦跳跳》那课时,刚开始我找了一个弹簧,让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可是由于弹簧太小了,学生看不清,所以教室一片混乱,后来在上第二节课时,我直接拿出课前制作好的弹簧青蛙和狮子给他们欣赏,学生立刻发出“啊好漂亮“的惊叹声,注意力已完被我吸引,之后我立刻见机提问: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可是这个是怎么做的呀?你又想做个什么样的弹簧玩具呢?

2、示范

示范阶段是上好美术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示范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与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直观的教材和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得到充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在讲解示范内容时,要求学生以欣赏的作品与教师过程相对比,分析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学习和质疑新课内容。在学生回答完我的问题后,我选择示范青蛙,我把它让学生拆开在组合,让学生体会制作的步骤,然后我再把青蛙分成三部分,首先做纸弹簧,用纸弹簧做青蛙的四肢和身体,这部分最关键,一定要仔细的示范给学生。做好青蛙的四肢,第二部分是用不同颜色的卡纸折出青蛙的头部装饰打扮,第三部分是最后组合粘贴,把头、弹簧身体、四肢粘贴在一起,一只可爱的蹦跳青蛙玩具就做成了。

3、讨论

讨论是对欣赏所取得的感性知识和教师示范给予的理性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质疑。把探所研讨推向高潮。讲解内容时结合讨论题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把学生对欣赏作品和观看教师示范的感受弹出来。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和画法。鼓励求异思维,发展求同思维。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及观察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好、中、差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互补,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口才,达到素质教育整体提高的目的。

4、精讲

这是教学结构的关键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欣赏、观看教师示范和讨论情况,进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解决疑点和绘画规律、技法步骤等方面的精讲。教师将手时应注意不要出现死板地讲解单件作品的画法或制作方法,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各种绘画规律或工艺制作规律。注意精讲巧练。

5、巡回辅导

巡回辅导包括学生作业和教师辅导两个方面。学生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通过眼、手、脑的协调配合,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美术作业过程中的指导,是更好的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有效保证。辅导通常采用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集体辅导能及时纠正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个人辅导能对症下药解决作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6、作业讲评

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心得体会 篇6

美术手工课上,如果老师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混乱无序、学生无所事事、教室弄脏的局面,难以收场。面对这些问题,怎样让手工课教学竟然有序的开展,我有如下一会:

1.美术课上总会有学生不喜欢带工具,这是一个普变的现象。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前一堂课上,教师就应该将要做的手工模型带来让学生看,让学生知道下堂课将要带些什么工具,引发学生的兴趣。

2.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配合。有很多的材料可在家中提前准备,这样既能是课堂更有效率又能防止教室的污染。

3.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异很大,有些孩子的掌握能力弱,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找准最难表现的难点,强讲、多演示。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让能力强的孩子到讲台上来展示,让她来谈自己的成功秘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能比老师来得更快,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方法,又很好的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 篇7

林向阳

什么样的美术课才是好课,这是每一位美术老师十分关心却总得不到满意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各种美术课都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更是因为美术课本身存在着多元的价值取向,每个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例如,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作业都要画得与课本上一样才是成功的课;有的教师则认为只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活动的愉快就是好课;而有的教师认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作业标新立异的就是好课等等。对于这个话题,看上去也只有几个字,但它所包罗的内容很多。曾记得有人针对教学这么说过,同样的课题,100位教师,就有100种上法。我相信这种说法。在座大多数是专业老师也许和我有同感,美术课好上又难上,好上象体育课一样一粒哨子一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美术课也可以一支粉笔一堂课,一张范画到周末。难上是我们学校和学生平时对美术课不够重视,所以导致我们大多数专业老师上不到专业课。学生轻视美术课,如学生上课不带纸笔现象;色彩课不带颜料画笔等工具现象大有人在;上美术课写其他作业,看其他书籍,说悄悄话的,打瞌睡的大有人在等等。作为我们一个美术教师应该怎样克服各种困难去上好一堂美术课呢?

我认为一堂美术课必须要有这么几个环节,那就是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总结。这几个环节只要有一两个精彩就是一堂好课。只要有精彩的地方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没有思想包袱,就能轻松、快乐的融入到课堂中去。当然要上好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对《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一定的了解,《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以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创造和自由表现,“欣赏评述”则倾向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如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传记的角度力求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作者为什么创作该作品、素描时候创作的、表达了她的素描思想感情等;从历史角度,借助作品来介绍某一历史背景或历史事件。例如借《马拉之死》介绍法国大革命,借《开国大典》介绍共和国成立盛况;从美术史角度,从某一画派、某一运动出发,看它们的演变、兴衰。例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因印象画派而得名,在美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同一类的题材放在一起欣赏,用文化比较的方法,会使学生看清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面貌。例如,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无论从观念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截然不同。“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比如七年级上册《欢欢喜喜过新年》一课,就是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分组合作,美化教室营造欢乐气氛。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围绕主题形式内容可以多样,才艺展示、文艺演唱、猜谜语、讲故事等。设计请柬、贺卡等,实在没能力的可以出点体力活(送请柬贺卡等),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倡导积极的、科学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自主、思维、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多一些“双向活动”体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这四大学习领域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分别要在三个方面达到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基本上概括了造型艺术的语言艺术和原理;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情感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体验乐趣产生兴趣,形成一定的价值观。“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应达到的目标是: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征,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欣赏评述”领域应达到的目标: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第二,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态度。“综合探索”领域要达到的目标:第一,综合运用丰富多样的美术素材、形式、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美化环境与生活;第二,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的关联,能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创造精神。针对上述对《美术新课标》的掌握,现将个人上好美术课的感想和大家分享和交流:

1、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节好课首先要有正确教学思想和理念做指导。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性,注重了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更要贴近学生生活。如七年级上册《空间的魅力》一课,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录像、摄影图片和世界名画,欣赏完后引导学生谈谈日常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利用身边的物品(如:粉笔盒、文具盒、杯子)讲述透视原理,从数学几何中去对比区别美术中的几何体的关系。课堂中可以把学生带入校园去体验校园的建筑、道路所产生的透视现象。《画当年》一课可以从欣赏毛主席诗词导入,利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录像片、图片等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旧址和当年斗争历程的了解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合理多样的作业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老师们也要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合作,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感爱和实践在探索中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一定是轻松,愉悦高效、和谐的。

2、别开生面的导入开启好课之门

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关键,平淡无奇的开头不可能引起学生兴趣,一节课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全国美术示范课《感受色彩魅力——表现主观情感》授课老师通过运用巴洛克风格绘画形式,现场作画,色彩华丽、炫耀、奔放生动表现了自己当时心情,即兴创作的导入方式既体现美术课的独特性,又激发了学生兴趣。青岛乔悦青老师《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运用电影《阿凡达》导入,唯美的画面、动感的节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与生命和谐之美,有的老师采用谈话导入,拉近师生距离,再讲授新课。有的老师用音乐之美感染学生,有的设置悬念,通过猜迷、提问导入,还有用小故事、游戏导入,可以说老师们的导入可谓“五花八门”。比如初中《漫画人物表情》一课,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漫画形象,引出问题:屏幕上出现的人和我们生活中的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回答后导入课题《漫画》。好的课堂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让一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3、改变课件的“华而不实”注重课堂示范

特别是优质课、比赛课的一个特点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内容多多,华而不实。而少了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实用和朴素,不管是优质课还是常规课老师更要注重了课堂教学示范性,老师要善于运用板书书写课题及本课重点内容。课件只是适当的辅助,不要整堂课教师成为点击课件的机器。在课堂示范中:根据个人的特长示范精彩的水墨画,精美的手工艺品制作,功底深厚的线描、书法、美术字、篆刻以及版画现场制作等。有了精彩的现场示范,体现了授课老师精湛的专业技能,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作业提供了方法,更体现美术学科特点,会给听课老师、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课堂作业布置应具有多样性

在很多优质课评选中,不少老师留给学生多种选择的作业形式,《和谐温馨生活空间》一课老师作业是这样设置的:请学生给退休父母、当医生哥嫂、大学生姐姐和读小学弟弟分别设计生活空间,作业多样性选择,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也使作业展示部分更丰富多彩。

优质课《色彩情感》是一堂精彩课堂教学,其中作业布置巧妙为本课增色不少,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四种方案:选择一:画四季色彩;选择二:画心情(画自己某个时候的感受);选择三:画家乡(怎样表现你对家乡的热爱);选择四:画音乐(表述对这首音乐感觉),从最后学生作业展示可以看到了: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绘画的独特理解。用具象、抽象、意象形式或表达情感,或表达心情。用色彩、用线条、画人物„„学生们作业可谓“精彩而富有个性”,作业多样性,激发学生创造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并取得不同程度提高,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5、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作品展示都给予赞赏和鼓励,在作业评价方式老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再结合教师的点评,展示中学生发言为主,教师主观评价要少,老师的评价要注意了具体分析。比如:这件作品背景为什么这样处理呢?色彩为什么这样用?作品特别之处在哪?不要一味夸奖或泛泛而谈。有一堂课,老师让学生们临摹一幅简单的《熊猫》,作业交上来,胖胖的熊猫变成了猴子;熊猫的胳膊举到了背上;可爱的脸变成了猪脸。有的画了一幅眼睛,手上拿着火腿肠。可见学生是把画中的动物当真的来玩,而不是当画来画。老师在评价作业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以熊猫的身份,用幽默的语言进行评价:如“腿如围巾脖上饶”“生活舒畅,油水充足,脖脸合并”“习惯不好,变成近视”在展示作业的时候,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老师特意遮住了学生的姓名。评价时把学生在临摹画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记得一个名师评委在评课时说:作业点评不能只流于称赞,而没有具体分析。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能力。

6、一节好课要有延续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因此一节好的美术课能丰富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功之一,如何把学习美术的热情延续到课下,老师在授课中,不仅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了课后拓展,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有效的尝试。全国美术优质课山东蔡老师《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一课在结束时,老师和学生互行“揖礼”下课。并提出了一个拓展思考,对“恢复汉服”有何看法?让学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将美术课堂学习延伸到一种文化学习。

美术是人类文化重点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节好课应该是抛砖引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用来美化生活、服务生活。

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也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关键。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理论,它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乐中,乐为教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有种特殊的“美”,这种美来自教师。

课堂中教师用感染力的语言,针对不同课题的内容来引导、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可以使学生从教师美的语言中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除了语言,范画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教材中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欣赏艺术家作品的同时,也可欣赏来自老师、同学的优秀作品,以此也可带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为配合讲授,作示范性演示、制作和辅导,或运用教具、媒体示范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接获得直观视觉美的信息,获得深刻印象,自然增添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异于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还包括:除了看、听、想、说的学习方式,必须动手画,动手做。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用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展示和讲解。常用书籍、服装、生活用品、包装盒(袋)、各类标志等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都可以用来辅助教学。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除了课堂范画、实物展示外,还可以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肯定多鼓励多关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要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初期的困难,稳定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经常走动到每个学生身边,表示对他的关心。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要手把手的教,尽可能多做示范讲解。课堂上多肯定学生的态度,让他们树立信心,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有一句话说:“孩子都是往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我建议每节课安排五分钟的实际展示上周优秀作业。让大家来欣赏他们的成果,分享他们的喜悦,肯定他们身上的亮点,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用这样的方式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

(四)培养创造情趣,发展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在于激发一种兴趣,在于使学生体验一种过程,在于创造和提供一个促使学生学习的环境。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联想性思维是美术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以一个故事、一首诗、一段音乐、一个谜语做引子,让学生进行联想创作。通过联想,学生们可以创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比如色彩课,学生可以用颜色随意涂画来表现自己喜怒哀乐的心情,表现自己对自然四季变化的感受。中国画课上,用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性格、心情和心里感受等。美术课应该是一个放飞灵感的课堂;它就像一首没有谱曲的歌词,每个人都是作曲家,都可以谱写最有个性的曲调,把内心的喜怒哀乐都写进这首曲子里。

一堂好课不是一节完美的课,没有缺憾的课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真实的。的确一堂好课不是形式上的活跃、热闹,更不是老师“精彩表演”而应该是内容充实,让学生有所收获的课。

如何上好一节创意美术课 篇8

——南京金苹果双语大地幼儿园

———马嘶鸣

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听到了许多的声音,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时会让人感到迷惑。有部分人觉得现在的美术教学应该让孩子随意发挥,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因为美是没有领域的,不同的人对美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审美。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没有成人那么丰富的审美经验,也没有任何的审美标准,他们本来就是天生艺术家。因为他们的想像力是无限的,每一副孩子的作品都承载了他们的梦想,所以不管孩子们的作品是什么,我们都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带着这样的观念开展活动,有的老师可能会偶尔感到迷惑,到底是不是在活动中孩子的一切表现都要被肯定,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给肯定,什么时候该给建议,有的老师甚至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会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但又担心放任自流是不是不负责任,使自己感觉很矛盾。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幼儿应该有正规的美术训练来加强绘画技巧,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用美术的方法所表现,因为当孩子在创作时,他们没有绘画的基础技巧,想画却不知道怎么画,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中大班的幼儿,到了该年龄段的幼儿,他们会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来进行模仿和表现,但是他们因为缺乏绘画技巧和经验而无法将内心的思想表达。带着这种观念的老师有的为了达到活动的目标,强迫孩子将作品达到成人审美中的效果,长此已久,孩子会对美术产生抵触,扼杀幼儿的想象力。

这两种教育观念之间的主要矛盾是要不要规范幼儿的审美,给幼儿的想像加框,使幼儿的思想受限,成为一台没有思想的复制机。幼儿的想像要受到保护,但是同时也要通过老师的辅导来提高他们的美术技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到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其实,如果方法和观念正确,两者就不会矛盾,教师也不会再迷惑该怎样将两者结合。

一、了解开展美术活动的目的,正确定位教师角色。带着欣赏的眼光,肯定幼儿的个体差异。

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剪纸、折纸同样可以纳为美术的范围。归根究底都是为了达到美的目的,让幼儿感受美给自己带来的视觉的享受,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和渴望,自发的观察与探究,在不断的模仿与练习中总结经验,最后能够创新出有自己风格和反映自己思想的作品。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所以,活动中老师的引导语言和角色的定位在美术教学中尤为的重要,要以引导者的身份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给予相应的人性的评价和建议,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肯定,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大胆的发挥想像,大胆的创作,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建议的语气灵活的激发幼儿的想像,让幼儿不停的迸发创作的灵感,如果幼儿的创作偏移了活动的命题或目标,教师要委婉的给予建议,客观的评价,不要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在否定自己,否则孩子很容易丧失好不容易建立的对美术的信心及对美术的兴趣。在活动中当幼儿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不统一时,要冷静处理,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孩子能说出理由,老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给予理解和建议。例如在美术活动《小猫钓鱼》中,一个小朋友将小猫的手画到了腿的位置上,此时,老师如果立刻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给予纠正的话,小朋友可能会感到被否定,下一次在画画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害怕和排斥,其他的小朋友看见了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所以有的孩子在绘画时不敢动手。如果老师装作看不见的话,小朋友会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继续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老师也不要操之过急,最好是趁其他的小朋友不注意时,用先表扬的方式委婉的提出自己的意见。总之,教师不要太注重活动的结果,要注意寻找孩子在活动中的进步和亮点,要以孩子是否在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愉快的、自主的动手动脑为目标原则。当孩子看到老师给予了自己肯定和尊重,会更喜欢美术活动,使美术活动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真正的意义。

二、了解各阶段幼儿的技能水平,从兴趣入手

在选择美术教学的内容时,首先要先了解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该阶段能够达到的水平,例如小班幼儿绘画要以简单的线条和添画的形式为主,中班幼儿要在前一个内容达到的条件下再以简单的图形为主,而大班幼儿要在前面的内容都能达到的条件下再以颜色的搭配为主。每一个阶段的内容都是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好基础,做好铺垫,用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选择使幼儿不会感到太难,但是又对自己有一定挑战的活动,幼儿更容易接受和投入。最好是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例如小班的幼儿喜欢好吃的,那么绘画的内容最好就以食物为题材;中班的幼儿喜欢动物,绘画的内容最好就以动物为题材;大班的幼儿喜欢人物,绘画的内容最好以人物为题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题材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的配合老师,与老师互动。

三、尝试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喜欢欣赏不同绘画形式带来的不同的绘画效果,所以,可以给幼儿欣赏许多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名画或者范画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但是不能强迫幼儿必须与名画或范画画得一模一样,最好是能有自己的想象和想法。另外,他们更喜欢尝试不同的绘画形式给他们带来的新鲜的绘画体验,所以,要不断的丰富美术形式。可以尝试变化绘画工具、绘画材料来丰富绘画的形式,例如绘画工具可以是棉签、帕子、纸团等幼儿容易操作的东西。如果操作太难,幼儿不容易达到操作目标,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和信心。而绘画材料则可以是卡纸、纸盒、瓷砖墙、石头或者废旧物品等容易收集,方便展示,能很好的突出作品效果的素材。

四、给幼儿展示自己的平台,满足幼儿爱表现和渴望被关注的心理

如何上好一堂有灵魂的美术课 篇9

美术教师是设计者、启发者、引导者、鼓励者,而绝非单纯传授技能技法的“教书匠”。如果执教无方,便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在进行少儿美术教学时,必须熟悉少儿的心理特点,选用正确的能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把握少儿心理特点是教学实现的基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培养的。少儿喜爱画画是其天性。他们有独特的观察方式、超常的表现手法、唯我独占的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他们凭自己的感受动画笔,在图画上表达其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而又天真、纯朴的好画。少儿美术教育就是要让少儿充分开发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毕加索曾说过,我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也是许多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因此,在少儿美术教育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利用他们的探求心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其完整人格的形成。

少儿时期是智力开发和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其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多方面的智能在这个时期都将有个长远的发展,同时身体各项机能也能够在良好的锻炼下获得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就美术教育的角度来说,这个时期,少儿的眼部神经系统处于急速成长阶段,其对于色彩的敏感度、感知力均较强。在美术指导方面的训练尤其可引导孩子对于周围事物形态、色彩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其视觉机能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提升和检验,使其思维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得到培养,并激发其创造潜能。

美术活动对孩子来说是玩画画游戏,而少儿美术教育,就是让少儿在美术环境中游戏,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发形象思维的运转,鼓励想象与表现的“敢”字。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在观察思考中锻炼了创造能力,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如在上《昆虫世界》这一课中,可通过学生们熟悉的实际生活例子导入,先把课前做好的昆虫戒指戴在手指上说:“我是一只美丽的小蝴蝶,但是我很孤单,你们能帮我找些好朋友来吗?”然后引导同学们就开始剪一剪、卷一卷、贴一贴、画一画,让孩子们做出一个个漂亮的昆虫。这样把握了学生心理,既紧扣了教材内容,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是关键,对儿童来说,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而有了生活感受无却法表达便是遗憾。儿童绘画教学要讲究方法,多给予鼓励、多引导观察,就会收益无穷。

(二)游戏情景的设置是教学的有效方法

无论辅导老师的方法有多么“高明”,只要把孩子作品的“原创性”给抹掉了,使画没有了“孩子气”,这个老师就不算是一名成功的老师。如果能孩子们大都是在画着玩时,学生们就会不知不觉地上了我们的“贼船”。如果能当孩子们画好一幅很漂亮的画时,他自己并不知道用的是哪“一路”招数,这样的教学才无疑是成功的。艺术这东西就这样,你越是急于想找它,它越是不想见你。当你不急了,神情放松了乱涂乱抹时,它又悄悄地自己找上门来,孩子的画更是如此。没有画法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没有技巧的技巧是最好的技巧,不留痕迹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涉及适当的游戏情景,提升少儿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的好方法。

在新课改迅速发展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各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的活动,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就更是如此,游戏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并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潜在的游戏内容,教师要擅于挖掘,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游戏及其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擅于把握,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

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笔墨游戏—青蛙》一课时,就可以让几名同学透过实物投影仪,做一个笔墨接龙游戏,先由一名同学在纸上画一笔,后面的同学想象前面的同学画的像什么,然后添上一笔,以此类推,接下来的同学不断添上一笔,其他同学观察笔墨的变化。这样通过游戏,既引入了教学内容,又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在游戏中想象力得到了丰富。因此,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提升少儿学习兴趣是教学关键

学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是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少儿自身的顽皮性、依赖性和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是少儿自主学习中的最大障碍。传统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不动脑思考,老师布置一点学生就完成一点,学生从不主动挖掘教材之外的东西,也就无法顾及课程的延伸与关联。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有效的避免传统教育的劣势,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课内积极思考,课外积极探究知识的外延。

因此,要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就必须围绕激发少儿的兴趣,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变换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启发学生思维,并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能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大量的作品欣赏,教学示范,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赣教版3册《今天我当家》的教学中。可先让同学们体验一下“当家作主”的感觉,做一个“今天我当家”的小游戏。请同学表演“烧菜洗衣”、“扫地擦桌”,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在做什么家务。这样既体现了课堂的游戏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了感性认识,有助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展开。

(四)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是教学要点

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多种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倍加重视。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法、实验观察法、游戏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不同,优势各异,选用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特长,以一种方法为主,合理的将几种方法组合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学过程处于良好状态

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对学情进行精心的分析,并做出应对,这种应对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不同年龄结构和不同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教学的侧重点都应该有所不同。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少儿都喜欢欣赏不同的绘画形式带来的不同绘画效果,教师可给少儿欣赏更多符合少儿年龄特征的名画或者范画来提高少儿的审美能力,但是不能强迫少儿必须与名作画得一模一样,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想象和想法。另外,孩子们也更喜欢尝试不同的绘画形式给他们带来的新鲜的绘画体验,所以,在少儿美术教学中也要不断的丰富美术形式。可以尝试变化绘画工具、绘画材料来丰富绘画的形式,例如绘画工具可以是棉签、帕子、纸团等少儿容易操作的工具。而绘画材料又可是卡纸、纸盒、瓷砖墙、石头或废旧物品等易收集、便展示,能突出作品效果的素材。

如在对4-6岁的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我们就应该突出少儿创意绘画。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艺术语言,学会使用常见美术工具,体验不同的绘画效果,通过看、画、、写、做等方法表现他们眼前的事物,激发少儿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同时可采用造型游戏的教学方式,结合图文、音乐等课程资源,让少儿进行美术创作并提供展示的平台,发表少儿的创作意图,培养少儿的创作才能。在对6-9岁的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就要重在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艺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为重点,让学生选择适合的美术工具、材料,并重在培养学生记录所见所闻、并表现所感所想,进行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而对9岁以上的少儿进行美术教学,就可重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的素描铅笔进行绘画,构图,形体造型的能力,让学生的绘画思想由平面转向立体。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造型能力。掌握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规律的基本认识,掌握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与表现能力,又培养学生通过快速绘画手段搜集整理设计素材的能力,并为专业课程中的设计、构图和绘画表现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

(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促进互相学习

在少儿的绘画与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比较出色的体现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而有一些学生起步较慢,甚至无法动笔。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们互相交流、欣赏,并且互相学习。提醒同学们注意没有十全十美的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画的好的画也有一些缺点,需要同学们来帮你发现并提出修改意见,而不太会画的同学在向其他同学学习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说思维比较开阔,想问题比较全面。让学生们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并培养学生们戒骄戒躁的品格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如在教学《立体棋》时,教材中隐含了许多可以学生合作的教学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这节课可以让同学合作,动手设计棋子、棋盘,棋子。学生们设计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同学们将棋子变成一个个立体的动物造型、人物造型。有斗兽棋、西游记棋、登山棋、数学游戏棋等。然后同学们玩着自己设计的棋,互相合作,兴趣高涨,同时也增进了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六)提供平台有助于提高学习自信心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给少儿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美术活动的重要环节就是展示少儿自己的作品,借以提高少儿自信,帮助少儿互相学习和提高。每个少儿都希望自己的一番辛苦和努力得到赞赏,而作品展示是少儿心理活动最好的诠释,是放飞他们想象的天空,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尽量给每个少儿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孩子的内心得到解读,让少儿感到被老师和集体理解、重视。如可定期举办小画展等等。举办画展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在班级中展出,又可在学校中展出,或者在网络上展出,有条件的时候还可在校外展出。

以上等等这些展示平台和教学方法,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各方面的能力。显然更能帮助教师上好美术课。

(七)鼓励是增加学习兴趣的良方

赏识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之一,鼓励教育是最好教育手段之一。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擅于发现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真棒!”“有进步!”“太好了!”或用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竖大拇指等方法对任何点滴进步进行鼓励,这样孩子们就能获得更好的学习动力,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的引导语言和角色的定位在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面对不同水平的少儿,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性的评价和建议,让少儿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肯定,使少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大胆的发挥想象、大胆创作,让少儿提升对美术的兴趣。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建议的语气灵活的激发少儿的想象,让他们不停的迸发创作的灵感。

如果少儿的作品偏离了活动的命题或目标,教师要委婉的给予建议,客观的评价,不要让少儿感觉到老师在否定批评自己。在活动中当少儿的想法与教师不统一时,我们也要冷静处理,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孩子能说出理由,老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给予理解和建议,甚至给予表扬。当然,我们要避免为了表扬而表扬,要能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学生作品中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地方。如“这几片叶子颜色涂得最好!”“这幅画涂成黄颜色真好,真像秋天的颜色!”“画得真细心!”这样有所指的表扬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例如在美术活动《小猫钓鱼》中,一个小朋友将小猫的手画到了腿的位置上,此时,如果老师当着其他小朋友面给予纠正的话,小朋友可能会感到被否定,下一次在画画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害怕和排斥,这种排斥心理甚至有可能传染给其他同学,让有的孩子在绘画时不敢动手。但如果老师装作看不见的话,小朋友又会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继续出现这样的状况。此时,老师应趁其他的小朋友不注意时,用先表扬的方式委婉的提出改进意见。总之,教师不要太注重教学活动的结果,而是要注意寻找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进步和亮点,要以孩子是否在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是否愉快、自主的动手动脑为目标原则。当孩子感到老师给予了自己肯定和尊重时,会更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使美术活动在少儿的成长中发挥真正的意义。

培养少儿对美术课的兴趣的方法

在新课改的理论体系下,以学生为主体才是教学的正确方法和手段,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主体观念,首先就必须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美术课对少儿来说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感染力的学科,那么我们就要以此为契机,以此为出发点,利用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少儿对美术课的兴趣。

要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首先就要让少儿对绘画产生兴趣,我们首先要让所画的形象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先娱目动情,随后才能激思励志。每节美术课前准备阶段尤为重要。要用“童心”去想学生所想,用少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儿童创作的欲望,让少儿头脑中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少儿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同时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如对激发对季节特点的观察,可让少儿身临其境,观察体验。带孩子去郊游寻找季节和自然的足迹。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去捕捉、感受物体瞬间的变化,还要让少儿对目标作长期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多种多样,在一堂美术课上,我们还可采用其他的形式,诸如听音乐、玩积木、讲故事、说寓言,看录像、拼图、制作CAI课件……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或者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同时通过大量材料,让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按捺不住急切作画的心情,让他们因兴趣全神贯注地作画。一般来说,我们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课前小故事

美术课也有其人文素养。它和语文有密切的关联。在上课前适当的给孩子讲一些小小的耐人寻味的故事,尤其是与美术相关的故事,不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会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期待下一次美术课的到来。

如在教学达芬奇的作品的课堂开始前,就可以给学生们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既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又让学生们知道1000个蛋个个不同,而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坚持训练,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2.课前小游戏

少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因此可以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自己出谋划策,参与游戏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课堂,热爱生活。

如经常在课前让学生在纸上滴一些不同颜色的水彩,让学生从不同方向吹气,或者转动纸让水彩流动,甚至用手指和手来印,看谁能做出最具想象力的作品。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式,能极大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便于后续教学的展开。

3.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比赛

通过竞赛、竞争、激励,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生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达到师生双边活动的高度统一的效果,这种关系应该是亲密、和睦、诚实、信任和开放的,对美术教学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4.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进行课堂调整

少儿常拥有自己独立的喜爱的活动,因此教师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活动的形式。

如在一个班级中,男孩子很多喜欢篮球,你让他不画画是可以的,可让他不上体育课,那是很难的。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找到篮球与美术的共同之处,对班里的学生说,美术和体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体育中的投篮动作,在美术中就要对它进行分解,然后一步一步呈现在纸上,如果真正的喜欢篮球,应该对它有更深的了解。那节课,我们把篮球和绘画结合起来,对人投篮时的动作进行分解。这就会使很多学生特别感兴趣。

5.用心去和每一个孩子交往

对于和孩子的交往,必须爱每一个学生,孩子们喜欢老师、教师也尽量去学,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中,有的学生真的很不愿意绘画,那么就让他做手工,或者阅读书目。单纯的逼迫是教不出好学生的,只有自主的学习才会成为动力。

少儿美术课中的能力培养

少儿美术课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才是重中之重。以此,要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的教学,就必须善于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

(一)、提供创造材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的培养。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艺术表现模式化、固定化,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新《纲要》中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组织丰富的美术活动,一这种教学形式,为幼儿开放性地提供多种材料,有素描纸、卡纸、油画棒、剪刀、甚至生活中的纸杯、纸盒等,运用多种活动方式,不拘限于一种形式进行教学,有粘贴画、刮画、吹画、渲染画、手指点画、折纸等等,同时注意将多种形式溶于一体,让学生在自主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美丽的秋天》的教学中,可以让少儿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贴一贴来完成活动内容。重视少儿美术活动中能力的发展。平时开设美术活动角,也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并让学生尝试变废为宝,让少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美术活动,展开想象,满足创造的欲望。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形式,不仅让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而且获得难以言语的快乐。美术活动使学生尽情描绘自己内心的欢乐和梦想,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通过美术教育,少儿的自信得到加强,学生的美感和表现美的情趣也得到了发展。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少儿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他们的绘画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在临摹中逐渐减弱。长期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上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可为何要照搬书本?如果我们能让学生自主设计大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创造,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显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少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他们不仅用语言、声音和动作,也常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在美术活动我们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所选择的内容贴近生活,使他们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在画画讲讲中提高少儿的语言能力,如想像画“鞋子的联想“,鞋子是幼儿每天要穿的,每天看得见的,对他再熟悉不过了,说到鞋子孩子们的话就多了:大人的鞋、小孩的鞋、鞋子的外形、颜色千差万别各式各样,这些都形成了少儿脑海中清晰的表象,在孩子们的交谈中逐渐形成了强烈的表现的欲望,所以在交谈、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开始了大胆想象,刹那间,一只只鞋子变成了雄伟的城堡、飞驰的汽车、灵巧的潜水艇、轻盈的飞机……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在幼儿笔下边的夺目异常。通过语言引导少儿结合生活,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用语言描述,练就了在生活中捕捉创作题材,然后诸如自我的情感,尽情的自我表达与表现。同时将外在的传授与内在的引导相结合来促进少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在美术活动中,一些关于艺术的知识是通过师生对话、讨论中使少儿了解。一些少儿应该掌握的简单技巧可以让少儿在操作过程中自己探索、习得。以学生在美术欣赏中知识和艺术经验的活的为例。在引导少儿欣赏大师的画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如米罗爷爷的抽象画,为少儿提供了一个语言表达的大好机会,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可以用故事来表现,这时我们往往采用“比比谁讲得好“来激励幼儿大胆表达对画面的理解。在教师与学生这种卓有成效对话、讨论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我体验,感受密切结合,既使得少儿获得了有关知识技能,又使得语言发展。

(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艺术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审美意识还很模糊,而这一阶段却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上美术课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绘画规律和认识能力,还应该逐步的提高和具备发现艺术世界中美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上,几乎每一件艺术品都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范例,例如在学习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时,由于

儿童的年龄偏小,对这种蕴含着劳动人民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不理解,如果仅从字面上解释难免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教室的窗上贴着窗花,门上贴着随风飘动的门楣挂签,讲台桌的边上也贴满挂签,教室的四周张贴着各种剪纸作品,然后播放一曲抒情优美的中国民乐,使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体会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再如,教学生《色彩的冷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冷暖色的差别,我将室内的日光灯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皱纹纸包起来。打开红纸包着的灯,在一片红色中感受暖色带来的心理变化;打开蓝色的灯,体会冷色与暖色的不同之处。除了从视觉入手,我还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触觉,进行多感官的体会:用手触摸冰块,联想冷的颜色;听一支喜庆的秧歌曲,为曲子设计欢快、热烈的色彩。通过这众多感官的训练,提升了学生的感受力,使学生对生活中不同的色彩美产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总之,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是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是上面所述各方面的努力和综合,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扎实的工作态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本点,致力于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给学生健康的成长为最终目的,只有多方面综合起来,才能上好一堂少儿美术课。

美术课是门技能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少儿美术课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审美能力获得提高,艺术修养得以初步形成。重点在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亲身体验。少儿美术课的根本是培养“心灵”让人自由成长,让想象力自由飞翔,让心和手合一,让色彩结合每个孩子的心灵,写在他们的脸上。因此,教师应从提升自身素质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备课,积极准备,不断修改,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并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

上一篇:质量管理考试下一篇:工伤残疾军人党员爱国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