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4-08-24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共8篇)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1

问题及对策

作者简介:王辉,山东省东菅市委党校副主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1)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4.】71.0

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它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且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因此掌握和了解当前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当前我国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在于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健全社区管理体系。因此,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需要找到有效的路径、拿出合理的措施,努力形成新型的社区管理格局。然而实践中,各地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了不同做法,由此引发许多问题。

(一)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存在着误区 新形式下如何认识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如何搞好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认识理念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二种认识误区:

1.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的片面认识。部分社区和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只单纯注重GDP增长,对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特别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视不够,对解决社区特殊群体的民生问题力度不够,对落实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不到位,造成了社区发展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出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

2.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圭体认识模糊。现在有些人简单的认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只是公安等少数负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职能部门的职责,大多数部门和大多数工作人员与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关系不大,对党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缺乏齐抓共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甚至将本部门、系统职责范围内出现的社区社会治安管理问题推向社区,推卸责任。

(二)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落实体制机制存在诸多缺陷。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权、利不够一致,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等原则没有在工作体制和机制中得到完全落实和充分体现,社会稳定管理“错位”、“缺位”、“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

2.有些领域的工作运行机制尚不够科学缜密。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面,各种调解手段还缺乏有效衔接;社区社会治安管理情报信息预警机制滞后于实战需要,造成有些工作被动:刑侦队伍素质和装备建设还有“欠账”,攻坚破案的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方面,各监测预警系统设臵的监督点还比较少、现代化水平较低。

(三)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素质殛待提升 杜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在数量、素质、能力与形势下的维护稳定工作还不相适应,公安机关警力不足尤为突出,基层所队民警常年累月超负荷运转,劳动强度很大,不得不大量聘用协警人员。在物质装备上,公安机关指挥调度系统、反恐处突装备、刑侦装备、网络监控设备以及安全生产领域救援设施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实战任务需要。

(四)社区社会治安自我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在社区社会治安自我管理制度方面仍然存在着渚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短缺、社区治安管理工作运行困难。社区资金的不足使社区工作的运行受到严重制约。由于许多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对社区工作资金投入偏低,导致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素质难以提高,社区工作难以扩展,工作质量难以提高。二是部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淡薄。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不但难以推进社区治安的治理,对社区的长远发展也有不利影响。三是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低。目前,在大多数社区职业化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队伍尚未建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还很低。

二、当前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一)屏弃传统落后观念,树立现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理念创新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若力推动四个转变,即推动由“轻”向“重”的转变,即屏弃过去重视经济建设而轻视甚至忽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的落后观念,把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的任务,摆上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臵;推动“堵”到“疏”的转变,即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口前移,在重视创新解决各类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源头预防和引导化解的措施,实行标本兼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推动由“散”向“合”的转变,即努力克服当前某些社会管理领域仅是某个或者某几个部门“单打独斗”的格局,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推动由“冷”向“暖”的转变,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理念,充分尊重综治对象,努力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文明管理、热情服务,实现“情、理、法”的统一。

(二)着力推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理顺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健全领导机制,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结合的全覆盖、网格化的组织体系。

1.理顺社区内各主体之间关系,明确党组织核心地位。一是继续完善社区工作站制度,实行交叉任职,突出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探索实行社区工作站站长与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制度和以及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相结合的机制,指导推进社区居委会和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在代袭业主利益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同时,代表小区居民向社会各方反映需求,实现居民自治和业主自治的统一。二是以党建为龙头,推进社区资源整合。坚持以党建为龙头,抓住理顺体制、健全机制这个重点,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开展部门职能进社区、单位党建进社区、党员奉献进社区等活动,扩大社区党建的基础,实现共驻共建、共管共享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2.强化县(区)层党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三个层面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职能,明确各自在社区中承担的职责。应突出街道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社区工作站为平台,将下沉到社区的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和服务事务等集中归并,形成纵向到底、重心下移的管理服务体系。

3.完善社区社会治安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推进扁平化的公

安指挥调度体系建设,建成集中接警、指挥有力、信息畅通、设施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化公安指挥调度中心。二是推进“平安城市”基础项目建设。综合应用现有资源和科技手段,建成集地理信息、网络通信、视频传输、模糊识别、访问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安全防范系统,构筑起覆盖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重点单位、要害部位、交通要道、治安复杂场所等重点防范区域的城市治安防控网。三是推进治安巡逻防控机刮改革。按照“屯警街面、网格布警,昼夜覆盖、无缝衔接,以动制动、以快取胜”的要求,继续深化以110为龙头的多警联动路面动态巡逻防控机制,构建全方位、全时空的街面治安巡防网络。

(三)多渠道保障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政投入机制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

2.实行专项扶助。借鉴某些地方做法,每年从彩票公益金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杜区建.饺的福利服务和公益事业。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等由政府出资,社会提供服务。

3.加大配套设施投入。由政府投资,按规划同步建设配套的政务管理用房等。加强社区公共配套服务用房的规划、建设、移交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社区公共配套服务用房的足额及时移交。

4.鼓励社会投入。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民间投入相结

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社会事业投入和发展机制。

(四)着力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社区管理服务是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之一,直接关系到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效。

1.搭建管瑷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由街道或民政部门牵头的集政务服务、公益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内部协办、资源共享”,满足居民各个层次的社会化服务需求。

2.推动城市执法职能向社区延伸。探索建立“边界统一、协同巡查、分类执法”的社区行政管理执法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范围,形成管理主体清晰、执法到岗到位、一线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3.提供及时有效的社区服务。整合社区各类资源,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基本服务,启动居家养老、育婴托幼、美容保健、健身娱乐等新型服务,着力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

(五)积极推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手段的科技现代化

搞好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治理手段的科技含量尤其重要。

1.抓好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大力开发应用科技含量更高、技术水平更先进的电子信息硬件设施,广泛开发应用更科学、更实用、更精密、更安全的管理软件系统,尤其是要注重自主研发符合当地甚至是本小区实际情况的应用性管理软件,推动治安缉合治理工作上水平。

2.抓好信息化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科学研究制定社区信息化发展规则,把政府的写社区的、公共的与局部的信息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在确保各类专业信息资源安全的前提下,打破区域之间、社区之间、政府部门与社区之间、社区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化管理的“壁垒”,促进信息化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管理资源的综合效能。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2

关键词:河道治理,问题,对策,河南泌阳

泌阳县是河南省25个重点山区县之一, 地处桐柏、伏牛两山脉结合部, 是江、淮两大水系支流发源地之一, 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区位。据统计, 全县境内有大中型水库8座, 大小河流153条, 分别注入淮河流域的沙河和长江流域的泌阳河。泌阳河较大的支流有马谷田河、柳河、梁河、甜水河、洪河等;沙河较大的支流有贾楼河、梅林河、象河、曹庄河、石头河等。温暖湿润的气候, 造就了泌阳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

近10多年来,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全国一样, 森林资源过度消耗,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气候变暖, 水土流失, 干旱、洪涝、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接连不断, 严重制约着泌阳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泌阳县委、县政府狠抓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工程, 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还应看到, 泌阳县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好转, 水土流失、河道污染、土地退化现象还相当严重。为加快泌阳县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早日完成该县生态县创建设任务, 现就河道绿化整治方面进行探讨。

1 泌阳县河道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泥沙淤积河床, 河岸冲刷严重

近年来, 由于上游集水区及两岸森林植被采伐过度, 森林覆盖率和蓄水保土功能降低, 当暴雨来临时, 很容易迅速汇成山洪, 泥石俱下, 一泻千里, 形成洪涝灾害, 致使河床泥沙淤积、岸堤不断被洪水冲掏, 河道连年拓宽, 两边农田逐渐退缩。

1.2 过度采沙, 致使岸堤垮塌, 河堤和桥梁质量下降

随着修路和建筑业的突飞猛进, 河沙资源被大量开采, 但由于采沙过度, 造成有些河段堤坝垮塌, 河流改道, 洪水侵漫农田, 桥梁质量不断下降, 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隐患。

1.3 河道污染, 水质下降

由于人口日益增多, 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为了当前的利益, 部分人按照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思路, 大肆毁林开垦、毁林采矿, 致使优美的森林景观被破坏得千疮百孔, 同时由于失去了森林植被的蓄水净化作用, 混浊的山洪、卷带着有毒的矿区废水、岩屑、矿渣注入下游河道, 加之近年来大量使用的除草剂和杀虫剂渗入水中, 人们的洗涤、生活污水注入溪流, 游人随手丢弃的塑料袋、饮料瓶、废电池抛入河内, 致使县域河道污染、水质下降的问题日益严重。

1.4 水保设施陈旧, 部分护岗堤年久失修, 存在安全隐患

泌阳县沟河众多, 且岸线较长。由于缺乏充足和专门的检查和维护人员, 岸堤在遭到损毁或垮塌时, 往往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加之两岸部分群众垦荒种地, 砍伐两岸护堤的乔灌木, 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泥沙进入。据统计, 泌阳县大部分河道汛期河水泥沙含量均超过1 kg/t以上。板桥水库、宋家场水库每年均有超过万吨的泥沙沉入库底。因此, 大力实施河道绿化治理工程, 不仅是生态县建设的需要, 也有利于维持河堤水库安全运行。

2 治理对策

2.1 严格集水区上游山区现有林木的采伐, 逐步恢复、增强森林蓄水净化和保土拦沙功能

泌阳县深山区的森林绝大部分已经划分国家或省重点公益林, 对这些林木要严禁进行商品性采伐, 确需进行更新或抚育性质采伐的, 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掌握。争取2~3年内, 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得以恢复, 并得到增强以及充分发挥。

2.2 加大荒山绿化和宜林地造林力度, 使泌阳县森林覆盖率在3~4年内有一个较大提高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 在防洪减灾、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中起主导作用。因此, 加快荒山荒地绿化步伐, 实施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战略, 才是根治水患、治理河道、减轻污染、改善环境的治本之策[3,4]。据专家测算, 有林地每年可比坡耕地少流失泥沙40 t/hm2以上;每0.33 hm2森林所保蓄的水量, 相当于一座100万m3的库容。森林虽不能完全杜绝洪灾发生, 但它完全可以缓解洪水灾情的程度和损失。

2.3 严厉查处毁林开垦和在林地上非法采矿的案件, 实施退耕还林和矿区植被修复工程, 减少水体污染源头

一个时期以来, 随着矿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扬, 非法占用林地采矿、采石、采沙案件不断增多, 给局部区域生态环境遭成严重破坏, 并由此引发山体滑坡、坡体塌陷、水土流失、污水污染河道、灰渣侵漫农田、废石渣压占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对这种混乱局面如不进行彻底整治, 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 河道治理工作便无从谈起。因此, 县政府要坚决对占用林地的非法采矿企业进行严厉打击, 该关闭取缔的要毫不留情地予以关闭, 并根据其污染环境和破坏林地程度, 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实施矿区植被修复工程。个别需保留的, 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 严禁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2.4 实施沿河林带营造工程, 提高护岸防洪保土能力

为全面提高泌阳县河道绿化治理水平, 完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促进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议在泌阳河和沙河主河道两侧各栽植50 m以上树木, 在主要支流或其他重要河流两侧各栽植6~10行树木, 在一般沟河、渠道两侧各栽植2~5行树木。树种以杨树、刺槐、枫杨为主, 辅以紫穗槐、白腊条等灌木树种, 形成乔灌混交复层林, 以增强防护效能。力争在2~3年内将全县所有的沟、河、路、渠全部绿化起来, 形成绿化长廊, 使蜿蜒曲折的护河林带成为泌阳县一道靓丽的沿河森林景观, 逐步实现该县农田林网化、路渠林带化、村庄和城镇园林化, 使泌阳县生态状况有一个根本改观。

2.5 加强河沙管理, 杜绝不合理开采

对全县各采沙户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要全面深入分析各采沙点对河道及周边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对生态区位重要的河段, 严禁开采河沙。对因采沙而毁坏林木、林地及岸堤的, 要严厉查处, 并责令其补种10倍以上的树木;对河道影响较小的, 也要规范其管理, 并定期进行检查, 确保河坝、农田和岸边树木不受损害中, 河水不遭受污染。

2.6 成立河道检查维护与岸边树木管理专门组织, 切实加大河道管理力度

在沿河林带营造完成后, 要有专门组织和人员定期检查, 发现缺损及时补造, 同时发现河岸垮塌、河流改道、污水排入、河床淤塞等问题要立即上报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2.7 要加大河道绿化治理的资金投入, 制订河道绿化优惠政策, 建立河道治理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对目前存在的险堤、垮塌河岸进行加固, 对水流不断侵蚀农田的河段围砌、筑建防洪护岸墙 (或修建堤坝) 要采取植树种草、浆石围砌等多种固堤护坡措施。对两岸的宜林地可实行“拍卖使用权”、“股份制合作造林”,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承包造林;对不适宜乡、村、组统一治理的荒坡、荒沟、荒滩, 可转让给有能力的个体户承包, 政府给予一定补助, 但要限期绿化, 签订责任合同。对沿河居民的生活污水, 要先通过芦苇塘净化或沙土地过滤消化, 企业排放的污水要由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当治理水体达到灌溉标准后, 再进行土地消化处理。

2.8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维护河道良好生态的自觉性

生态文明的县城的创建, 离不开全体人员文明素质的提高, 要通过报刊、电视、会议、学习等各种宣传手段, 营造强大的声势, 提高人们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做到人人讲清洁、个个讲文明, 在河边散步时不向河里乱扔纸屑、塑料袋、废弃物, 不损害绿化带的一草一木, 自觉维护泌阳县蓝天碧水、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

总之, 河道绿化与治理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的强力推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此, 县委、县政府在强力推进“生态立县、科教兴县、工业强县、特色富县”战略的基础上,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两大主题, 以“节能减排”为主线, 以生态建设为抓手, 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洁净”工程,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并且以开展“三城联创”活动为契机, 不断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力度, 城市街道、休闲娱乐广场、公共绿地也不断增加, 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 还加快乡镇集镇建设, 在城乡推行清洁能源,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使泌阳县森林资源逐年增长。

参考文献

[1]何冰, 高巧辉, 夏旭东.城市河流及其生态治理规划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 2006 (12) :23-25.

[2]张晓兰.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 2005, 5 (1) :68-70.

[3]刘芳.水环境与生态城市建设[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2005, 5 (1) :97-98.

浅析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会隔离;社会服刑人员

社区矫正,主要是针对一些社会危害性比较轻微的刑事犯罪分子,通过不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经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其监管、教育和帮扶,使其获得重生,回归正常的生活。社区矫正的宗旨是通过采用比监狱内管理较为轻松的教育感化方式使矫正人员再不脱离社会的前提下获得重生,回归正常社会。

一、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自2012年3月1日实施以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积极投身到社区矫正工作中,通过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创新了一整套社区矫正工作方法,达到了社区矫正的目的。

二、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不足

社区矫正工作在稳步推进发展过程中,积极开创新思路、新方法,达到了较好的矫正效果,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但是,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矫正教育形式单一。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司法所在接受社区矫正人员之后,首先应当根据该矫正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评估后,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目前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普遍认为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的执行活动,所以工作的重心更多的放在对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及控制层面,只求能够将人盯住,不脱管漏管,认为这样就实现了矫正的目的,而忽略了对矫正人员的教育和帮助。同时,教育形式也较为单一,主要是每月一次大课式的宣读教育,教育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当前形势和法制教育,对文化和心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缺乏。

(二)社区矫正教育制度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教育质量。社区矫正的本意是让社区服刑人员纠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矫正因犯罪给社会和个人留下的阴影,同时通过社区矫正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所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规定了许多教育矫正内容,如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公益劳动,集中学习,为矫正人员提供心理矫治,并要求为每一位社区矫正人员量身定做一套矫正方案等等,但在实践中,限于条件,这些制度往往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导致社区矫正人员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仍然不能得到真正的改造,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使社区矫正流于形式。

(三)缺乏一支专业性强的社区矫正教育队伍。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所以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相对较高。目前,现有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大多是一直从事司法助理员工作和承担着司法所长的职务,而司法所不但承担社区矫正工作任务,还承担着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安置帮教、依法治理、矛盾纠纷排查、综治、维稳等九项工作职能,社区矫正是司法所所有工作的重点,而且社区矫正人员逐年递增,现有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偏少,一般一个司法所为2人,这些工作人员职级待遇不能落实,没有执法权,特别是对社区矫正工作专业素质欠缺,监管水平跟不上,制约了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刑罚执行力度欠缺,没有达到惩罚教育的效果。社区矫正不同于监狱内刑罚执行,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内执行刑罚,必然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不能对矫正人员剥夺人身自由实施24小时全天候的监管,这样必然就会存在监管的空白点。社区矫正人员在日常的矫正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听指挥、不服从管理的情况,而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社区矫正的主体,是没有执法权的,那么矫正对象违反矫正规定之后,司法行政机关只能依赖于公安机关对其进行处罚,这样程序过于繁琐,不便于操作,并且处罚也很难及时有效的落实,使得惩罚空泛无力,这直接影响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使其产生法律不过如此的心理,没有让社区矫正體现出刑法执行的严肃性,进而就有可能让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产生对翻了藐视的错觉,甚至不计后果而重新走上犯罪之路。

三、今后社区矫正发展的新举措

(一)认真开展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制定详细的矫正教育计划方案。完善审前社会调查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了解和掌握其家庭情况、成长经历、性格特点、认罪悔罪态度及将来接受矫正后的监督情况;与调查对象的工作单位或者其所在的村(居)委会见面,掌握其日常表现、社会交往、群众评价情况及接受矫正的条件等情况,制定详细的矫正教育计划方案,降低社区矫正适用风险,以期达到矫正教育的目的。

(二)在日常矫正过程中,夯实工作基础,避免矫正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在社区矫正人员入矫时,应首先组织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民警、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负责人、社区矫正对象及其近亲属参加宣告仪式,在宣告仪式上应明确社区矫正对象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起到震慑作用。在日常的矫正工作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矫正人员的矫正档案,同时,在矫正人员进行思想汇报时给予不同程度的引导,帮其稳定情绪,重拾生活信心。按规定对矫正人员开展警示教育、公益劳动、技能培训等专项教育的学习和培训,从解决矫正人员实际困难入手,依法维护矫正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帮扶档案,定期开展帮扶走访,尽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帮扶促教育感化,提高矫正成效。

(三)在矫正过程中公检法及其他相关单位应互相配合,共同落实各项社区矫正工作措施。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公检法及其他相关单位应当配合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经验,研究解决这一段时间矫正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适当的就业指与培训,为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工作就业机会,为社区矫正人员遇到的其他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社区矫正质量。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多形式的培训,提高一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刑罚执行专业水平和实战能力,能在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做到:矫正流程清、法律政策清、对象动态清、风险趋势清、帮教措施清、考核奖惩清。

综上所述,我们在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即时发现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配合各方力量,使矫正教育工作能够在不出现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当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区管理也就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得到增强,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社区是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城市的和谐,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角度,为社区管理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对策,对馨园小区社区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馨园小区管理现状

馨园社区居委会隶属于五棵树镇人民政府吉港大街街道办事处,建于2004年,是具有保洁、绿化、治安、文化、医疗保健等全方位服务的新型社区,占地面积0.39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居民楼58栋,2012户,居住人口9036人,在社区内建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共建议事会、社区居委会,形成了议行分设、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社区工作机制。党建、社保、低保、计生、警务等专项工作进入社区并广泛开展了便民、利民服务。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把

社区工作的平台搭建起来。存在的问题

由于馨园小区社区管理起步晚,总体状况较为落后,到目前为止仍处在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有章理事”的阶段,囿于资金的匮乏,发展速度缓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较多,主要集中

在以下儿个方面:

2.1 无相关政策法规,缺乏监督制约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社区法规或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当地也没有制定可行性的社区管理条例相关制度。适应社区管理和社区组织职能调整的法律法规还十分缺乏。这样的现状制约了社区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顺利进展,对社区管理权力的监督、社区的规模设置、社区组织机构的建立内容规定不够详细,关于社区组织机构建设的内容也尚未达成共识。2.2 居民很少参与社区活动和管理 目前,该社区许多居民没有把自己看作是社区管理的授权者,对社区内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参与兴致不高,仍把社区管理工作完全看作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事,对居委会的选举不关心,对社区的管理工作不关心甚至不配合,使得社区管理工作要全面,深入展开的困难较大。社区成员对行政任命的社区管理主体缺乏认同感,居民的社区意识淡薄,大多数居民仍普遍缺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管理的热悄和积

极性。

2.3 社区缺乏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阶段社区服务已经是对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务,不再是已往单纯物质扶助的福利和救助,但目前街道、社区居委会服务手段仍不健全,还缺少集教育、生活、娱乐、保障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服务职能,目前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这种把社区建设混同于政权建设的做法,“准政府”色彩浓厚,反而弱化了本应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政府工作职能,造成街道体制与社区体制在性质和功能上都很难接轨。

2.4 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政府对相应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责无法履行,目前,馨园社区机构设置与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不适应。在人员配备经费来源、基本设施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任务的完成。作为社区管理的主体—街道办事处,理应发挥“上为国家分忧,下为人民解愁”的作用,为本辖区人民群众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人民政府的基层组织,但街道只能行使部分政府职能,造成执法的政出多家成效不高的现状,在诸多方面不能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如:城市管理、经济建设、社会保障方面等。加上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还缺少文化水平高的工作者,专业、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相当突出,现有工作人员不熟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层政权运作与广大居民之间互动规律,也不懂得现代社区管理方法,再加上社区干部年龄老化等问题严重,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该社区管理和服务作用的发挥。

2.5 政府与社区职能重叠不分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就理论层面而言,他们却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街道办事处每年都要对社区居委会进行民主测评,并且经常以行政命令方式对社区居委会指派任务。使社区居委会变成了政府的延伸机构,而不是自治机构。使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只能向政府负责,而不是向居民负责。造成社区居委会工作与人民群众实际的脱离。而且社区居委会权力小,又以至基层社区组织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情况,这是导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行政化了的社区管理机构无法获得居民的信任,也不能表达社区居民 的利益诉求。3 对策与建议

3.1 转变政府职能 正确定位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贯彻落实“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原则,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社区管理体制的总体思路,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坚持“政社”分开的原则,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让社区居委会真正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性组织。3.2 加速社区组织建设 首先,为保证社区财务符合法律要求,在制度完善上,社区要建立财务制度;其次,为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要改变社区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现状,要重点建设合理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社区的组织能力建设;第三,在民主建设上,制定合理的选举制度。目前该社区居民委员会相当程度上受到了街道办事处的直接影响,没有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选举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实行推荐选举,甚至实行等额选举。为了提高社区的自治能力,我们要在设计组织结构、培养组织能力、完善组织制度方面着手。

3.3 改善社区服务 加快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功能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被动应付型向主动创造型转变,从而使社区服务真正成为拓展全面性社区建设的生产点和拉动力,减轻政府负担。从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出发,发展社区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向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法律、医疗、保险、信息、中介等全方位推进。讲服务信誉、讲职业道德,在服务过程中讲服务质量,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从中受益。3.4 培养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政府要扮演社区建设启动者倡导者的角色,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使居民自主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通过各种手段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政府可以通过搞好社区服务、增加社区居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来提高居民、企事业单位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培养社会团体和机关对社区建设的责任意识。3.5 增强相关社区管理法律法规建设 在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有的“上作章程”、“组织章程”、“暂行条例”等规章制度基础上,加以修改和充实,上升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法规并小断地完善,形成社区管理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措施,明确政府部门、社区机构、公民在社区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当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社区管理条例》、《居民公约》等制度,这样能有章叫循,有法可依,以确保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总之,城市社区的发育程度直接制约着整个城市化的进程,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利益,与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息息相关。在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作为社区管理者要充分认识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新的社区管理办法,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将社区管理摆到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位置。以加快社区建设的步伐,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切实加强领导,营造比较浓厚的舆论氛围,政府管理规范有序、社区自治充满生机,以形成党政领导与社区群众同心协力建设社区的良好局而。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巩固坚强的执政基础是社区管理、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谭志军,黄建宏.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新西部[j].2009,(10).[2]高艳.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哈尔滨市委党

校学报[j].2009.[3]桓金良.加强社区管理维护城市社会稳定.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5

1、矫正工作队伍素质不高,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

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现有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些限制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

对 策 :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非法学专业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在职职教育,学习法学专业知识,取得法律专业毕业证书,以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地州应将精通法律的人员配备到社区矫正工作岗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更应加强学习,精通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地州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全州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

2、相关执法部门间配合不力,工作中存在推诿和脱节现象。

一是与公安机关的配合。依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2条、第24条,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重新犯罪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违反禁止令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请同级公安机关依法处罚。第27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的收监,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执行,公安机关予以协助。但在实践中,与公安的配合并不太顺畅。

二是法院判决时告知意识薄弱。虽然社区矫正相关文件规定各级法院在宣判时,应当告知罪犯当庭写出《社区矫正保证书》并向其宣读《社区矫正告知书》,但法院的告知意识不强,有些法院并不向当事人宣读并送达上述法律文书,有些法院虽送达书面文书,当事人往往是忙于签字,并不知道签的是什么法律文书。

三是法院送达法律文书送达滞后。

四是法院对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执行力度有待提高,与司法行政机关衔接过程不太规范。如个别法院对已经判处缓刑并正在社区矫正的人员,发现漏罪后,未按法律规定撤销缓刑,实施数罪并罚,而是再次送达法律文书,导致对同一社区服刑人员产生二份判决和执行通知书,使司法行政机关无法执行。

以上这些问题,使社区矫正工作出现互相推诿和脱节的现象。

策:畅通渠道,加强协作。

一是召开由公、检、法、司、监狱等部门参加的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座谈会,对各方的配合衔接达成共识。

二是再次明确并细化社区矫正成员单位职责,并由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检查,将其履责情况纳入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内容。

三是协调法院,强化告知意识。与法院沟通协调,法院在宣读判决后,将《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也进行宣读并告之被告人。这样有利于树立了社区矫正组织的权威,还能强化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意识。

四是协调法院设立社区矫正工作联络员。在法院设立专门协调社区矫正工作的联络员,负责法律文书的及时送达以及矫正工作其它事务。

五是推行联合谈话制度。对不服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由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共同对其进行训诫。

3、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文书制作的规范性亟待加强。

(1)对下发给社区服刑人员及社区服刑人员档案内留存的相关文书随意进行涂改,尤其是对矫正期限进行了涂改。法律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是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是有关法律活动的忠实记录,随意涂改,有失社区矫正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

对 策 :开展社区矫正文书质量评查活动,并将评查情况在全州进行通报,以促进相关法律文书的规范性。

(2)对矫正期限存在认识偏差,不依法确定矫正期限。

①自行推算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期限并以告知书的形式下发给社区服刑人员。

个别县市仅凭法院一审判决书,在没有结案登记表、执行通知书的情况下,自行根据一审判决书推算矫正期限并向社区服刑人员宣告社区矫正期限。

依据《刑事诉讼法》及《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而社区矫正机构只是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期限应严格按人民法院的《刑罚执行通知书》执行。自行推算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期限,并据以执行,有违《刑事诉讼法》之规定。

②对社区矫正起始日期错误理解并进行宣告。

个别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宣告矫正期限时不按刑罚执行通知书确定的起始期限宣告,而是将司法行政机关接收社区服刑人员之日起,确定为社区矫正的起始日期,并填写在社区矫正宣告书里送达社区服刑人员,有违法律之规定。

③社区矫正期限在相关法律文书里填写不规范,有失严肃。

个别社区矫正机构在社区矫正宣告书里告知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期限与判决书、刑罚执行通知书确定的期限不一致。个别社区矫正机构对期满解矫人员下发解除矫正告知书时,未明确填写该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期限,只填写矫正的开始时间。

对 策:严把交接关,务必做到从相关部门接收法律文书齐全,对矫正期限的确定以人民法院的刑罚通知书确定的期限为准。

(3)对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与司法行政机关的衔接的流程不清,对上述机关及部门应当交付社区矫正机构的法律文书认识模糊。导致接收后,卷内缺少法律文书,从上述机关追补不便,造成工作的被动。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判决、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

《实施办法》第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4)矫正方案针对性不强,达不到应类施教要求。

一些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无矫正方案,或虽有矫正方案与矫正措施但千篇一律,不能因类施教,针对性不强。

对 策:应当为社区服刑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在对社区矫正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5)请假审批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全

个别社区矫正机构对长期外出的,不履行请假手续,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请假不按程序、权限进行审批,如个别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七天以上的请假进行审批,个别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请假的手续不全,在社区服刑人员的档案材料里没有履行请假手续的记载,或虽有相关请假表格,却司法行政机关审批意见及公章。

对 策 :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社区服刑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服刑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服刑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严格规范程序,请假要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相关审批表上要有审批机关的审批意见并加盖公章。

(6)经常居住地发生变更的的社区服刑人员,未委托管理。

个别社区矫正机构对已接收的经常居住地发生变更的社区服刑人员,未委托经常居住地的司法行政监督管理,只是让社区服刑人员一个月定期回来汇报思想并谈话,未起到真正的监督管理作用。

对 策 :严格执行《实施办法》,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文书应当抄送现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7)矫正期满,解除矫正程序不规范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后,个别社区矫正机构存在以下解除矫正不规范的现象:如超期或的提前解除矫正,对社区服刑人员未进行考核及书面鉴定,未按规定进行宣告,未按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未向社区服刑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未书面通知决定机关,未抄送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社区服刑人员档案中没有解除矫正记载,或虽有相关解除矫正表格,但在表格里看不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签署的意见及公章。

对 策: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29条,第30条规定,对矫正期满的社区服刑人员严格考核,作出书面鉴定,填写相关表格,签署意见,加盖公章,按期解除矫正,按要求组织解除宣告。向社区服刑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书面通知决定机关,并抄送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确保程序合法。

(8)据以执行社区矫正的判决明显错误但仍然接收,并对相关罪犯实施社区矫正。

个别法院对社区矫正机构送达执行的法律文书明显违法,但社区矫正机构予以接收并未将相关法律文书退回法院。

社区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学生姓名: 考籍号:

年级专业: 级公共事业管理 指导老师及职称: 副教授 学 院:人文学院

0

目 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麻阳县社区就业服务现状„„„„„„„„„„„„„„„„„2

(一)社区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2

(二)社区就业培训取得新突破 „„„„„„„„„„„„„„„„3

(三)社区就业政策宣传更加深入 „„„„„„„„„„„„„„„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一)机构建设欠完善„„„„„„„„„„„„„„„„„„„„3

1、机构不稳 „„„„„„„„„„„„„„„„„„„„„„„„3

2、人员不稳 „„„„„„„„„„„„„„„„„„„„„„„„4

3、经费问题 „„„„„„„„„„„„„„„„„„„„„„„„4(二)服务体系欠全面 „„„„„„„„„„„„„„„„„„„„4

1、发展不平衡„„„„„„„„„„„„„„„„„„„„„„„„4

2、信息欠畅通„„„„„„„„„„„„„„„„„„„„„„„„4

3、就业服务内容单一„„„„„„„„„„„„„„„„„„„„„4(三)工作人员职能不清 „„„„„„„„„„„„„„„„„„„4(四)社区就业服务层次不高„„„„„„„„„„„„„„„„„„5

1、招聘岗位含金量低 „„„„„„„„„„„„„„„„„„„„„5

2、覆盖面较低 „„„„„„„„„„„„„„„„„„„„„„„„5

3、就业成功率低 „„„„„„„„„„„„„„„„„„„„„„„5

三、对策与建议„„„„„„„„„„„„„„„„„„„„„„„„5(一)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5(二)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6

1、完善免费就业服务制度 „„„„„„„„„„„„„„„„„„„6

2、建立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制度 „„„„„„„„„„„„„„„„„6

3、完善社区平台就业服务制度 „„„„„„„„„„„„„„„„„6(三)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服务功能 „„„„„„„„„„„„„„7

(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服务队伍„„„„„„„„„„„„7

1、职业介绍服务队伍 „„„„„„„„„„„„„„„„„„„7

2、岗位开发服务队伍 „„„„„„„„„„„„„„„„„„„7

3、就业服务志愿者队伍 „„„„„„„„„„„„„„„„„„8

4、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 „„„„„„„„„„„„„„„„8(五)建立一个环境优越的人性化服务窗口„„„„„„„„„„8 结束语„„„„„„„„„„„„„„„„„„„„„„„„„„8 参考文献„„„„„„„„„„„„„„„„„„„„„„„„„7 致谢词„„„„„„„„„„„„„„„„„„„„„„„„„„7

中方县城市社区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 生: 指导老师:

摘 要:党的十七大和《就业促进法》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建设,事关民生和稳定,是不断扩大就业的根本举措。从中方县情看,中方县位于湖南西南部,是一个工业发展较快的县,全县共辖23个乡镇,15个社区,1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0万人,城区人口12.5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6876人,社区就业服务功能弱,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因此,要改变我县就业现状,缓解就业压力,必须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拓宽就业服务领域,提升就业服务层次,促进社区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一、中方县社区就业服务现状

纵观中方现状,中方原属山区农业县,城镇化水平在这几年来有所高,但社区建设还处于薄弱环节,特别是社区就业服务功能跟不上形势需要,存在着机构不全、人员不足、设施落实等问题,不同程度制约着社区就业服务质量,社区居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次就业难度较大,就业规模较小,城区居民生活水平偏低。近年来,中方县委县政府站在高起点,开拓新思路,谋求新举措,不断改善就业服务格局,拓宽就业服务渠道,巩固就业服务阵地,社区就业服务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社区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对15个社区和1个居民小组均挂牌设立了社区就业服务中心;配备了工作人员,每个社区安排公益性岗位,配备工作人员2人,工作人员要求年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政治素质好,工作务实肯干,工资待遇按公益性岗位从就业资金中列支发放;落实和保障了工作经费,每年社区由就业服务局安排经费5000元,作为就业服务经费;配备和完善了设施设备,每个

社区配齐了办公设施和信息设备。

(二)社区就业培训取得新突破

培训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就业。这几年,沿海的一些加工厂不断的往本县迁移,增加了很多技工类的工作岗位,所以社区培训主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实用技能为重点,有针对性、实用性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注重实行“订单”培训。去年来共开办电脑、电工、缝纫等实用技能培训班32期,培训效果进一步扩大,劳动力择业能力整体上升。共培训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人员2600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培训1700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900人,累计实现就业2110人。

(三)社区就业政策宣传更加深入

主要采取发放资料、宣传车、上街宣传等措施,着力宣传就业政策,把国家的就业政策送进千家万户,让城区居民真正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去年来,共上街宣传26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万余份,发放“培训券”2345张。四是社区就业信息体系建设更完善。就业信息好比就业的眼睛,要实现就业就必须掌握准确的信息,从而实现稳定的就业。我县注重加强就业信息体系建设,主要从信息搜集、发布、传播、跟踪上入手,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实效,近年来,先后搜集各类就业信息2616条,整理发布1982条,受益居民1876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建设欠完善

尽管目前每个社区均设立机构,配备了人员,配齐了设施,但仍欠完善。主要体现在:

1、机构不稳

目前的社区就业服务中心是由劳动保障部门自行设立的。未经过县编制部门审批下文认可,严格要求来说是劳动部门下设的临时机构,随时都有被取消的可能,所以这样的机构不稳定,也没有法定化。

2、人员不稳

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安排的工作人员,大多属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实际是特殊时期特殊政策的反映,一旦时过境迁,这样的政策一旦取消,公益性岗位也将随之东流,不复存在,工作人员随即自行解散。所以说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的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既不稳定也不安定。

3、经费问题

现今的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经费基本上是由劳动保障部门从就业资金中列支,没有列入县财政预算范畴,而就业资金也是特定政策的产物,一旦上级不再下拨就业资金,财政又未纳入预算,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经费将成为无源之水。所以经费来源没有任何保障。

(二)服务体系欠全面。

从我县社区就业服务体系情况看,主要存在三个不足。

1、发展不平衡

县15个社区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没有统一的规模和格调,存在各唱各调,各吹各号。县城内的8个社区的建设因位置、交通等有利条件,发展较快,乡镇6个社区发展缓慢。

2、信息欠畅通

因中方不管是城市区还是农村居民对信息缺乏灵敏度,特别是对就业信息把握缺乏主动性,因而从主观上制约了就业信息的传播。再从客观上讲,就业信息的传播仍采用传统老办法,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传播速度缓慢,等居民了解到信息,就业岗位早已“花落他家”。目前,中方目前关于社区就业电子显示屏还未安置到位。

3、就业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发布就业信息和低薪岗位的职介。今后应要在高薪岗位职介上加大力度,寻求更广阔的空间。

(三)工作人员职能不清

当前社区工作内容复杂,工作任务很重,尽管各社区均配备了就业服务、计生、综治等工作人员,但他们的身份均不明确,而且社区的人员不足,他们搞工作大体应要以社区的中心工作为中心和主体,大多数时间要参与和投入到社区的中心工作上,所以作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和职能是有多重性的,并不是专职的就业服务工作,对就业服务工作精力分散,不能专心投入到就业服务工作,从而制约了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效果。

(四)社区就业服务层次不高

去年我县为扩大就业服务层次,拓宽就业服务渠道,在县域举行一次招聘会,参与企业32家,参与人员6158人,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2156人。但就我县县情来看,招聘会存在三个局限性:

1、招聘岗位含金量低

所招聘的岗位大多为电焊、缝纫、保安、保洁等岗位,缺乏高薪岗位和管理性岗位,月薪平均在2000元以下,这样大大削弱了参聘人员的积极性。

2、覆盖面较低

招聘会不仅要在县城内举办,应要延伸到乡镇社区,才能让广大居民享受到招聘会带来的便利。去年我县仅在县城举办了一次,只有县城8个社区居民受惠,其他乡镇6个社区居民由于距离远,不能参加招聘会。

3、就业成功率低

去年的招聘会仅有2000多人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但真正参与到工作岗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仅有1358人,仅占65%。

三、对策与建议

(一)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

将公共就业服务纳入政府公益性服务职能,完善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落实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和规范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制度。实行统筹管理,即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各类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机构,统一制定公共就业服务计划,统一设立公共就业服务项目,统一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统一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统一确定与服务绩效挂钩的专项经费使用办法,统一评估公共就业服务项目的实施成效,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统一服务。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纳入“金保工程”统筹兼顾,按照“数据集中、服务下延、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要求,覆盖到社区,逐步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手段的全程信息化。建立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稳定投入长效机制。将人员和工作经费足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形成制度性安排,同时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列入各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保障政府出资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成果新机制的形成。

(二)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构建失业登记、就业登记、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享受相互衔接的工作流程,围绕“一次登记,全程服务”的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对劳动者提供“无间断”就业服务。

1、完善免费就业服务制度

通过完善失业保险基金对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及就业服务的正常补贴机制,建立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成果的新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职业中介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为所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免费再就业培训服务。

2、建立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制度

通过制定和完善针对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政策和具体帮扶措施;建立公益性岗位报告和登记制度,开发就业帮扶项目,采取个性化服务和专人帮扶相结合、日常帮扶和集中帮扶相结合的办法,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体提供岗位援助和就业帮扶。

3、完善社区平台就业服务制度

按照“统一工作职责、统一基础台帐、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标准”的要求,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将社区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建成公共就业服务的窗口,为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并做好各项基础统计工作。四要统一城乡就业服务管理制度。要按照“统一就业促进政策、统一就业服务待遇、统一就业帮扶措施、统一就业准入资格”的要求。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服务功能

实现服务功能多元化。要面向不同的群体,通过设立新的和专门的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援助、就业帮扶、免费就业服务;通过建立“一对一”职业指导室和职业能力测评室,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并根据需要开展职业能力测评;通过建立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强化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通过建立创业项目库和创业指导专家服务队伍,为自主创业的服务对象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跟踪帮扶等配套服务;通过开发和拓展人力资源管理代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有偿服务项目,适应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

(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服务队伍

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要采取措施,打造一支“业务精、作风硬、工作实”的队伍。通过培训一批、招聘一批、选拔一批,建立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公共就业服务队伍:

1、职业介绍服务队伍

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轮训,坚持持证上岗,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责任到人、绩效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推动职业介绍水平的提高。

2、岗位开发服务队伍

要配强社区就业服务中心,作为公益性岗位开发载体,配备专人负责社区就业岗位的开发。同时,在企业聘用兼职岗位信息员,形成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岗位开发队伍。

3、就业服务志愿者队伍

通过社会公开招募,建立一支金融政策法规咨询、项目策划、项目论证、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企业诊断、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为一体的专家志愿者队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无偿指导服务。

4、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

在每个社区配备1-2名劳动保障协管员,专门协助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开展深层次就业服务,进一步扩大就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五)建立一个环境优越的人性化服务窗口

通过制定和落实工作标准,公布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服务流程、监督电话和考核制度,建立和落实就业服务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用最简化的手续、最佳的流程、最短的时间完成各项服务;通过建立有利于调动各级服务机构和广大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内部管理办法,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成效挂钩,形成一整套激励工作人员服务实践创新的机制,保障人性化服务措施的实施;通过合理布局服务场所,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环境,营造一个便利、舒适和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从而,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成为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最信得过和满意度高的服务窗口。

结束语

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建设,事关民生和稳定,建立健全的就业培训体系,真正的把就业落实到需要帮助的人头上,服务民众,便利民众,一切把为民服务做为工作重心。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相关章节

[3] 任远.《转型期就业:城市社区就业状况与社会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五章 [4]田小.《目标与策略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总论第四章

[5]赵建国.《城市就业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八章第四节、第九章第二节

致 谢

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1 社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社区居民的数量多, 才质低, 且社区环境差。第二, 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经费来源受限。第三, 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程度。第四, 社会护理人才缺乏, 护理要求差距大。第五, 社区护理缺乏一定认可[3]。

2 对策

2.1 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培训

进一步提高社区护士护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努力打造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通、群众信赖的高水平社区护理队伍, 县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应定期举办社区常见疾病护理培训, 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护理人员参加培训。例如某区培训专门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冯建平授课, 重点就“糖尿病饮食”、“糖尿病运动”、“糖尿病自我管理”等做了专题辅导, 参加培训人员均认真听讲, 主动思考。一致认为, 冯建平护士长具有丰富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多年实践的工作经验, 讲授中结合实际工作案例, 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 对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更加清晰明了, 参加培训收获很大。通过此次培训, 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 使社区护理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在社区团队中充分发挥作用[4]。

2.2 饮食干预

第一, 辨证配膳, 能化则安。食疗时应根据患者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在辨证基础上制膳、配方、立法, 遵循辨证配餐的原则, 食疗勿忘健脾, 注意脾、胃的运化功能。第二, 不宜偏食, 食后会养。每种食物都含有各自不同的营养充分, 如果在食用的过程总是偏食或过量, 长此以往, 必将会化火, 或化热, 酿成疾患。食后保养也是较为重要的, 食后忌剧烈活动、忌思考、忌卧、尽可能地将食后胃痛胃胀减轻或者消除。第三, 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患者应尽可能地选择易于消化、咀嚼, 含渣滓较少、营养丰富的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不可过多服用肥甘厚味和辛辣煎炒之食物[5]。

2.3 加强心理护理干预

由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接触到的患者所患疾病多是慢性疾病, 由于疼痛、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压力很大, 致使患者情绪不稳定, 易冲动;个别患者很快出现焦虑症状, 甚至发展为悲观、消沉。社区护士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多与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 从而减轻操作带给患者的疼痛和痛苦[6]。询问病史或检查时请无关人员回避。在护理工作中, 语言要谨慎, 注意保护性语言, 表情自然, 语言委婉,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目光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重要信息通道。目光可显示个性的某些特征, 也可影响对方的行为。此外, 务必让患者和家属对病情有充分的知晓, 并让其认识到, 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一旦延误治疗, 不但会增加医疗开支, 还会增加患者的身体痛苦, 延迟病情, 影响治疗效果[7]。

2.4 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倡导全民健康的理念, 全力打造和谐社区, 社区应该请医院专家、医生为社区居民作健康知识讲座。围绕社区护理中常见疾病的形成原因、危害、治疗误区、预防方法等知识,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让居民群众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 注意日常饮食、患者用药禁忌以及老年人平时的生活起居习常运动量等。通过讲座, 居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到如何预防高血压, 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8]。

3 讨论

开展整体护理是推进社区护理工作的措施, 社区护理是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种全科和完整的业务工作。开展整体护理是推进社区护理的一种手段, 是护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提高健康水平的体现, 是护理学从单一疾病护理向针对人身心健康问题整体护理的拓展。应大力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提升护理专业内涵, 全面落实健康指导、心理支持、治疗处置、病情观察、专业照顾等, 力争能够为社区患者提供人性化、专业、全程、全面的护理服务, 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9]。

4 结语

总之, 社区护理发展水平代表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水平, 应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并向落后地区以及农村地区推广经验, 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秀娟, 康乃民, 吴凌云.慢性心力衰竭在社区医院的治疗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23 (15) .

[2]李伟, 刘克强, 沈彬, 等.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14 (06) .

[3]夏源.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18 (06) :111-114.

[4]杨晓涛, 梁燕萍, 梁茵, 等.社区心理干预对居民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0 (15) :102-104.

[5]陈秀英, 吴美华, 陈小红, 等.癌症化疗病人焦虑抑郁分析及护理干预[J].海峡药学, 2011, 15 (05) :154-158.

[6]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医学教育, 2001 (05) :132-135.

[7]包家明, 曹梅娟.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思索[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07) :110-114.

[8]李春玉, 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06) :154-158.

当前社区党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33-01

摘 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 对推进社区建设的意义、目标、内容、要求等进行了明确阐述,为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我国的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当前的社区党建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认真分析社区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社区党建工作缺失的成因,提出新时期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社区党建;基层组织;体制

社区党建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事业。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使我国社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社区党建,已成为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关系到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社区党建工作者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开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但同时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当前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组织对城市基层社会结构面临的改革和调整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社区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而巩固党的基层政权的一项伟大壮举。社区内许多单位、党员和居民对什么是社区、什么是社区党建、社区党建怎么开展等概念不清,认识比较模湖。一些党员对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不少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

其次是党员管理不到位。在社区内,受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主要是党员、组织关系转进社区的离退休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间接管理的主要是单位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社区党支部一般对居民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管理较好,居民党员成长在本地,对社区建设关心,参加活动热心;离退休党员休养在家,时间宽裕,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高;而在职党员认为自己是“单位人”,社区党建工作是“份外事”,不愿服从社区党组织管理,更不愿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下岗党员生活落差大、情绪大,想法多,不愿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分散性强,忙于生计,无暇参加党组织活动。这一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再次是少数党组织缺乏活力。受长期以来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上级政府仍习惯向社区下指标,派任务。这样就淡化了社区的自治作用,对于党内民主,党员的参政意识不强,导致了党组织的活力不够。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沿用的仍然是老模式,只能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没有结合实际,党组织的活动开展少,有的甚至几个月都不过一次组织生活,使党员参政议政热情有所降低。

2 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物质保障机制不健全:物质保障是社区党建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就社区党建而言,主要是保证社区用房、必要的办公用品以及社区干部的工资补贴等方面,象社区的建设一般是由企业负责,企业效益的好坏和企业对社区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对社区的资金投入,所以还不能从制度上保证对社区的投入。目前 社区干部的工资由民政部门发放,但社区党建的投入没有明确渠道,没有形成必要的,物质保障机制,影响和制约着社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用人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选人标准不明确,缺乏规划。二是选人视野不够宽。居委会和党支部干部大多从退休职工和下岗工人中选人,虽然他们工作热情很高,责任心也比较强,但由于受自身素质的限制,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都难以胜任日益发展的社区工作需要。而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干部,特别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能被充实到社区,就目前情况而言,他們也不愿到社区工作,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了社区党建的进一步发展。

2.3 共建机制不够健全:社区党组织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应组织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适当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使他们上班时间发挥党员作用,下班回家也不忘记党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这就要求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网络,以及明确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体系,如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协调小组、各类服务中心等组织载体,这方面就显得不健全,各部门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职责不明确,容易产生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从而造成社区党建工作势单力薄,难以形成气候。

3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 处理好社区党建与社区居民自治的关系:社区党建和社区居民自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社区党建是社区自治的内在要求,社区自治的发展又要以社区党建的开展为基础。首先,社区党建是推动社区民主自治的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逐渐加强,政党分开、政企分开,政府对社会的调控能力下降,只有社区党建才能协调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因此,必须靠社区党建来实现对社区进行有效的领导和参与。在社区民主自治建设中,应通过加强社区党建,扩大基层群众自治的参与,这是党巩固和发展自己社会基础的重要舞台;其次,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各种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要想使社区自治组织健康发展,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立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党对基层组织的整体建设和领导,保证社区居民自治的顺利进行 但值得注意的是,党组织虽然是社区事务的领导核心,但党组织也不能对社区任何事务都直接进行管理。

3.2 积极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为了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发展要求,必须尽快建立现代社区党组织领导新模式。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社区内自治组织建设、社区团体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等建设,都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做到党建工作与创建和谐社区目标统一,协调好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促进城市改革发展的需要。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要从单线推进向齐抓共建转变应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社区党员为主体,充分整合社区内各类组织,搞好社区服务新格局,不断扩大社区党组织创建和谐社区的能力;其次,要从单一管理向全方位服务转变。服务群众要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服务,将社区党建工作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之中;再次,要从封闭集中向开放民主转变。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活力、提高党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3 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党建工作者素质非常重要:一是社区党建工作者素质关系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的领导核心,社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党组织领导地位得以落实,要求必须有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水平高,能胜任繁重的社区工作的党建工作者;二是社区党建工作者素质关系到社区党组织的形象。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他们的素质关系到社区党组织形象。社区党建工作者如果没有较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廉洁奉公的工作态度,不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意见,那么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就很难确立,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不能增强;三是社区党建工作者素质关系到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区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他们积极组织和规划、勇于探索和创新,认真履行职责,才能保证社区内许多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社区党建工作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社区党建工作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必须面临和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社区党建工作还处在探索的初始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就我们要结合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工作载体,用服务实现凝聚,以奉献促进和谐,推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

[1] 帅志辉.对新时期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J].湖湘论坛,2011,(03):54—56.

[2] 卢亚清.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社区党建工作[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18—29.

[3] 刘兆国.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淮海文汇,2007,(02):15—16.

[4] 许敏,王雄军.社区党建工作问题与对策初探[J].人民论坛,2011,(06):48—49.

上一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论文下一篇:中国文化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