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2024-08-18

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共10篇)

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篇1

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测试工作须知

一、时间:2012年5月23日。

二、地点: 婺城区中小学生假日活动中心(金华市胜利街173号)。

三、教材:所用教材见婺城区2012年春季教师资格认定教材内容公告,并要求自备。

四、程序:

1、抽签产生测试序号:请参加测试的相关人员于2012年5月23日7:00前到婺城区中小学生假日活动中心内按学科进行抽签产生测试次序号,迟到30分钟即取消测试资格。

2、备课:按产生的测试次序号间隔15分钟进行备课,备课内容临时抽签确定,每人的备课时间为2小时,要求申请人独立完成一个课时教案的写作,除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用书外,不许带其他参考资料。

3、测试:备课时间到后,申请人依次到各测试场地接受测试。测试一般先试讲后面试。试讲时间不超过20分钟,面试时间不超过10分钟。

4、测试结束后申请人请将教案交给专家,不得带走。

五、其他:根据规定整个测试工作要求在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要求除申请人和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测试场地。开始备课后,申请人不得随便离开规定场地。测试结束的人员应及时离场,不能再回休息室,与未测试人员接触。违者将视情节给予严肃处理。申请人参加测试须持身份证。

婺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2012年5月15日 附:参加测试人员名单

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篇2

笔者根据考生面试, 尤其是说课部分良莠不齐的表现进行认真思考, 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知己知彼免伤害

“知己”即对自身条件要有较好的评估。《南通市2011年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须知》在其认定条件中对申请者的公民身份条件、思想品德条件、身体条件、学历条件、普通话水平要求、教育学心理学补修要求以及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条件做出了具体说明。经个人网上申报, 现场材料审核确认,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成为申请者需攻破的最后一关。 在这项测试中, 申请者应认真了解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到底是什么, 认真思考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知彼”即对他人或其他事物的了解。不同于竞赛, 本项测试是资格认定测试, 因此对考试的全面了解比对其他选手的了解显得更为重要, 更有意义。评委不宜用评优课的方式对待考生, 毕竟准教师们在今后越来越多的实践中会不断提高, 完善自我。

测试分两个环节: 说课部分和面试部分。说课要求进行如下三方面阐述: (1) 教材简析:抓住其特点、重点、难点并介绍教学目标。 (2) 学法指导:要求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简述所定学法的理由。 (3) 教学设想:阐述基本思路、主要步骤、主要教法及其理由。

说课前准备30分钟, 说课时间为20分钟。面试分别由三位评委轮流提问, 一个专业问题, 外语作答, 两个教育教学问题, 用中文作答, 共10分钟。

面试环节中暴露出的最严重的问题是考生审题不准确, 重点不突出, 回答不正确。除了答非所问之外, 有的考生不能围绕话题, 言简意赅准确作答, 而是滔滔不绝纠缠于一题。说课环节中, 考生却只用寥寥几分钟就宣告结束, 也是不合适的。 显然, 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说课, 这样的考生约占考生总数的16%。

比如阐述教学步骤时, 完全是流水账, 没有任何发挥——“首先我导入, 然后我呈现, 接着我讨论, 最后我布置作业”, 整个步骤空洞无物。这种“报幕”式说课完全脱离实际文章, 令人不知所云。

“说课绝不是对常规教学步骤简单的罗列, 而是内容与步骤的有机融合。说明对教学内容, 尤其对重难点的理解的同时阐释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脱离了课文内容描述的教学环节设计, 可以套用于任何课文的教学设计”, 因此“不可以过于程式化, 那样既不能说明问题, 也难以张扬说课人的个性”。 (文秋芳, 《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获奖教师教学风采》)

只有知己知彼, 才可以避免“屡次碰壁”“一而战, 再而衰, 三而竭”的窘境, 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责任心。

二、扎实练功现本领

一名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功力不深厚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使用专业语言进行口头表达状况不理想, 语言素养较低

(1) 发音错误: 如把lesson错读成 /leisən/, 把so错读成 /sə:/, second在/d/后误加/ə/音, “th”的发音不到位, homework错读成/hᴍmwə:k/, life错读成/lᴍf/ 等。

(2) 语音语调不准确, 缺少节奏感。

(3) 语言不规范。 Performance errors 时有出现, 如 two sentence。

2.书写即板书环节存在的问题

(1) 板书设计毫无概念, 只字未提。

(2) 板书设计名存实亡。“step 6. Blackboard Design.”考生甲说完便悄然无声, 假若她能转身对黑板上已有的板书稍作说明, 或用哪怕一个手势来展示其板书, 效果会大不相同。更有甚者, 只提到板书设计这几个英文, 对黑板板书熟视无睹, 压根寻不到任何板书影子。

(3) 板书文字如蚯蚓文。书写较差的约占考生总数的3/4。

(4) 板书出现错误。最常见的是拼写错误。

(5) 板书毫无意义。板书不应是可有可无的“摆设”。

相比之下, 有的考生考虑周到, 设计到位, 能结合已有的板书, 说明如何布局并阐释了意图。板书既规范又美观。

除了上述基本功不过关外, 还有少数考生对所给材料即教学内容无法准确把握, 理解有偏差。明明是Skill building部分, 偏偏上成Reading, 这恐怕应被视作极为严重的错误了。假若教师对教学内容都无法准确把握, 又谈何突出重难点?假若老师对教学重难点都无法拿捏, 又怎能合理安排教学?

三、取舍得当显灵活

1.生搬硬套不可取

准备充分有利于考试顺利进行,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试的结果。考前充分准备有助于考生在有限的准备时间里顺利完成准备工作, 而顺利完成准备工作又会进一步让走进考场的考生充满自信, 较理想地发挥其水平。

准备充分的考生往往教态更自然。熟悉理解教材, 教学内容充实, 安排合理, 容量适中, 教学重难点突出。其“程序化”的说课形式也让人不禁眼前一亮。用心的考生还会做更多个性化的设计, 关注细节, 如“反馈”环节的设计更胜一筹。

然而准备充分并不是鼓励考生做过多“程序化”的准备, 更不是让考生生搬硬套。调查显示, 8%的选手做足功课, 却落入“生搬硬套”的陷阱, 结果可想而知。

一考生考前根据历年考试经验, 针对阅读课研制出所谓的“万能模式”。可惜本次考试没有考阅读课的说课, 而是考查考生对Skill building 与Grammar &usage部分的运用能力。 该考生一下子慌了手脚, 束手无策, 最终硬着头皮将其“万能模式”搬上。倘若在设计或提问环节中, 她能随机应变对其设计的Discussion和Retelling环节自圆其说, 倒不失个性化的设计。事实上, 她在说这两步骤时只是“报幕”般地一带而过, 没有实际实施的意向和方法。当评委提出这个问题时, 她坦言之前只准备了阅读课。

劝君莫猜题的同时, 我不禁想到:教学中如此缺乏灵活性, 怎可期待其能在教学中的自然生成?怎可期待其“因材施教”?不禁又想到:三维目标实施的今天, 是否每个Period中都有必要将三者完全体现呢?这值得商榷。

2.理论实践齐头进

理论应很好地指导实践, 实践要充分地体现教学理念。然而许多考生并不了解, 也不理解教学理论, 而是东搜西刮, 把找来的理论全盘托出, 随意堆砌, 实际教学设计中寻不到蛛丝马迹, 让人不觉遗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及精湛的教学技巧。

《南通市2011年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须知》中规定, 需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人员分别为:①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②师范类毕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类型和拟任教学科和所学专业不相符的;③在学期间缺少教育教学实践等环节的师范类毕业生;④学前教育专业专、本科毕业人员申请认定小学、初级中学以上;小学教育专业专、本科毕业申请认定初级中学以上教师资格的;⑤五年未从事与申请教师资格类型相符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范类毕业的;⑥其他需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的人员。从规定必考的人员中不难看出, 对学科教学理论未系统学习或疏于学习, 缺乏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考生将占一定的比例。

有位考生说课的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教学理念的体现。她抽取的教学材料为整个单元的内容。于是她先说共分几课时上, 然后就一页页翻过去, 按部就班地讲完整个单元, 完全“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目标笼统, 没有新颖手段, 缺乏灵活的教法。既没有突出本单元的重难点, 更未能提到每课的重难点如何解决。实际上这位考生可以在单元课时分配完毕后, 择其中任意一课时, 重点进行阐述。不少考生缺乏对知识重新整合的能力。

再如在对Grammar 的说课中, 有考生按照课文一字不落读完所有例句, 全然没有再加工。可喜的是, 也有部分考生讲解中详略得当, 能对教授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 突出重难点。从复习相关已学知识, 循序渐进, “温故而知新”。通过不同的例句之间的类比与对比, 思路清晰, 环环相扣, 处理重难点有条不紊, 讲解从容自如, 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外语教学涉及发展语言能力, 传授语言知识, 培养跨文化意识, 有其特殊性, 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求特别高, 非常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王守仁, 《外语界》2010年第五期) 。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方法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互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等都已成为现代外语教育质量标准的评价依据。从教人员应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 在学中用, 在用中学, 不断提高教学素质与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第17章指出: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 提升教师素质,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申请教师资格的青年应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 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观念, 做好角色转变, 加强师德修养。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愿有志成为教师的青年不断积累、发展自我, 梦想成真。祝我国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摘要:在对申请认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师资格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中, 笔者根据考生面试尤其是说课部分良莠不齐的表现进行认真思考, 从“知己知彼免伤害”“扎实练功现本领”“取舍得当显灵活”三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力求为有志青年亮一盏小橘灯, 让其“教师梦”早日成真。

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篇3

国考含笔试和面试,考试大纲、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制,不统一指定教材,考生可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www.ntce.cn)下载《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自行复习备考。笔试各科成绩均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考生,方可参加面试。申请面试学科(学段)应与笔试学科(学段)一致。笔试每年11月举行,考查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面试次年1月举行,考查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考试类别更细,更贴近教学。对小学、初中和中职等阶段的教师考查加入了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内容。

过渡期至明年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今年1月进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省统考为最后一次,这次考试成绩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过渡期内,已取得我省统一组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两科合格证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申请人,可以不参加国考。在2019年以前,2016年及以前入学的全日制师范教育类学生和全日制教育硕士可以直接申请认定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

上海小学全面实行等第制

《人民日报》消息 上海市教委近日发布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3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同时宣布将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从新学期开始,上海所有小学生将收到各学科分项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的等第制评价和评语。这不仅从小学低年段向中高年段延伸,还从语、数、外学科扩展至所有学科。

小学中高年段“等第制”评价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各学科“等第制”评价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果3个维度展开。其中,语文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表达”3个方面,数学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4个方面,英语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5个方面。“等第制”采用的是标准参照而不是常模参照,即只要学生达到标准即可获得相应等第,而不是按照班级分数排名,划分优良中差。“‘等第+评语的方式发挥了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和改进作用,不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从‘重分数转向‘重素养,通过评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促进老师更好地教学。”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谭轶斌说。

美杂志公布全美性价比最高大学排名

中新网消息 近日,美国金钱杂志(Money Magazine)公布本年度全美性价比最高大学排名,普林斯顿大学位居榜首,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紧随其后。这是该杂志从教育品质、学费、毕业初期薪酬、毕业生对工作满意程度等20余项指标,对全美705所大学进行考察后发布的结果,旨在为家长和学生择校提供参考。

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篇4

一、直观性原则(一)基本涵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在总结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二)直观手段种类繁多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

实物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等。模象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语言直观,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作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而起到直观的作用。

(三)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教师在直观手段的使用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直观材料要有典型性。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自然学科.较多地使用实物、标本、实验;社会学科较多采用图片、图表等。低年级应多提供具体的直接的感性材料:高年级则可用描述或图表、照片等。值得注意的是,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过多的直观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问,分散学生的注意。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教学中的直观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地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在展示直观教具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和说明。演示之后,教师还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从观察分析具体事物和现象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在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能够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语言直观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拟直观所需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但它必须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用语言使学生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表象或想象,以使教学顺利进行。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多思。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才能。

4.发扬教学民主

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述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二)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 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和提问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谈话的问题、顺序,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能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程度和经验。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直观教具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获取新知。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这样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选好问题是讨论的前提,问题要有吸引力,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有讨论、钻研的价值。

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围绕中心议题发言。

第三,做好讨论小结。讨论结束前,教师要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对疑难和争论的问题,教师要尽力阐明自己的看法.但要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

演示所使用的工具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的演示;图表、示意图、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电影、录像的演示。

演示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让他们知道要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第二,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演示前,教师要明确演示的目的和关键,选择好演示的教具,演示时.教师要结合讲授进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演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第四。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以使目的明确。现象明显。(五)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有: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有: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练习法的基本步骤是教师提出练习的任务,说明练习的意义、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做出示范: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巡回辅导,练习之后教师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第二,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第三,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还是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要求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达到最高的水平,具有创造性。

除了上述五种主要的教学方法之外,在我国中小学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下面进行简单介绍。

(六)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因此,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又称之为发现法.其特点是关注学习过程甚于关注学习结果,要求学生主动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七)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只重认知,忽视情感的弊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各种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审美情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点是其应用的范围有限,有些抽象的知识不能用此法来掌握。因此,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类辅助性的教学方法来使用的。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1.欣赏教学法

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寓教学内容于各种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活动之中,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欣赏教学法一般也包括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艺术的欣赏等。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认知与情感、活动与环境、学习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八)参观教学法

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篇5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开展班会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

7、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有四个,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包括报告的题目、引言、正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题目是指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地说明目的、背景、价值和意义;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是对问题给出答案;参考资料和附录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注册出处来源。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方法的理解。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学习、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不情愿地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与方法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课程标准的含义和基本结构

含义: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基本结构: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各级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者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是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要平均诵读的次数和时间也越多,不及时复习,就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很多。

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

6、识记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内容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思想道德的内容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的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有三种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2、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3、强化功能。当动机把某种活动引起之后,动机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挥其作用,即维持或调整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方法有: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方法有: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杜威的教育观点

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准备

3、教育即生长

4、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

5、学校即社会

6、五步教育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思想上有提高。

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语调应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4、要组织学生听讲。

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其基本观点有: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涵

1、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

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内容。

2、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个方面内容。

3、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

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指版主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订制学习计划的方法、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计划的指导

2、听课方法的指导

3、复习方法的指导

4、写作方法的指导

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这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事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感情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4、指导实践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以下三种主要形式:

1、群众性活动。群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2、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成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组成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

3、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讲授法的含义及优缺点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优点:对教师而言,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内容,在传递什么、传递多少以及怎样传递上,教师有较大自主性;对学生而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教授法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其他教学法都要与之配合的方法。

缺点:如果运用不当,易使学生出于被动状态,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这时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道德的开始阶段,开始按照呢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道德是可以修改的,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

4、公正阶段10~12岁:这一阶段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他们倾向于主持公正事件。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阶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习的有效学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重复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

1、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

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

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5、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法

4、激励学习热情

5、检验教学效果

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他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篇6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谓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系统。它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揭示了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律性,反映了科学文化发展的现代水平。所谓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而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无论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改革。都要坚持加强双基教学而不应有所削弱,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所谓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只有注意发展性教学,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操作,进行推理、证明,去解决创造性作业,才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人们的智力是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个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但对小学生来说。教学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教学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也要关心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促进发展。所谓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神,发展健康的体魄。

(四)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通过在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运用艺术、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小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学习和交往。是他们生活中认识世界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联系实际过程中,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在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将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都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坚实基础。教学在强调共性的同时,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个性是生来具有与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性的稳定特点的综合。它通过需要、兴趣、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反映出来。通过教学,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练习题

【简答题】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参考答案:

小学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增强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篇7

关键词:幼儿教师资格,认证,比较

0 引言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 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被聘为教师。我国的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而美国是世界上学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通过对我国和美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的对比, 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1 我国现行幼儿教师资格及认证制度

1.1 幼儿教师资格要求与标准

2001年5月, 教育部在《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中规定:“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 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并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该具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2]对于不满足这个条件的,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 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 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3]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应当符合以下要求:第一, 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第二, 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少数方言复杂地区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第三,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无传染性疾病, 无精神病史, 体检合格, 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六章第三十七条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 并符合本规程第三十五条规定。”[4]

1.2 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具体内容

我国的教师资格有七种, 其中就包括了幼儿园教师资格。幼儿园教师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可以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但各地标准不一。教师资格证书由教育部统一负责印制, 在全国相应的学校通用。在我国, 教师资格证一直被默认为终身有效, 但在2012年8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五年一检”的改革措施, 并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实行。这一举措打破了教师资格证书的终身制。

教育部从2011年起在湖北、浙江两省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 教师资格考试由教育部制定考试标准, 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考试标准, 制定各科考试大纲。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 方可参加面试, 教育部考试中心为笔试、面试均合格考生提供《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根据纲要精神, 对于部分省份在校师范生从2012级入学新生开始, 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 以取得入职资格。

1.3 幼儿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确立了我国开始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这要求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书上岗任教。1995年我国出台的《教师资格条例》又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做出了全面的、具体的规定, 这标志着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6年我国在《义务教育法》规定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从法律上给予了充分的保证。2001年4月我国教育部成立了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 标志着我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而2003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才真正标志着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已经全面实施。

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实行分级认证, 即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县 (市、区) 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由省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行文委托本省行政区域内经过国家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认定本校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 美国现行幼儿教师资格及认证制度

2.1 幼儿教师资格要求与标准

全美幼教协会 (NAEYC) 是美国幼儿教育领域规模最大的权威民间教育组织, 制订了一系列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的标准, 引领了世界高质量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它规定所有正式教师都必须具有专科以上文凭或同等学历, 其中至少75%拥有早期教育、儿童发展、小学教育或早期儿童特殊教育的学士学位。助理教师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凭或普通教育水平 (GED) 证书, 50%的助教至少拥有一个与儿童发展相关的文凭 (CDA) 。对代理教师和志愿者没有学历要求。[5]美国实行地方分权制, 各州对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要求各不相同, 但是所有州都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学士学位, 完成认可的教师培训课程, 修完规定的科目和教育学分数, 以及参加教学实习。各州所有的教育课程计划几乎都包括早期儿童发展、数学教学和阅读教学等科目。公立幼儿园的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6]

2.2 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具体内容

美国于1982年开始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是进入幼教行业的基本执照, 由各州颁发。要申请教师资格证书, 需在有资格的教育机构中修完规定课程学分、获得学士学位并参加Praxis考试成绩合格。Praxis考试共有三项内容, 幼儿教师需参加其中两项.一是职前技能评估, 包括阅读、写作和数学的笔试和计算机测试, 师范院校会利用这一测试来判断学生是否可以进入教育行业:二是教师教学科目知识和教学技能技巧。包括早期儿童教育科目知识、学习和教学原则、基础科目测试。[7]教师资格证是对幼教工作者技能水平的初步认证, 由专业团体颁发且得到各州的认可, 但不具备终身性, 有效期只有两至三年时间。

2.3 幼儿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在美国, 要想从事教师职业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美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主要通过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考核和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两种方式进行。申请教师职业许可的人必须达到认证标准所规定的条件, 并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由美国最大的考试机构“教育测试服务中心”编制试题。各州最常用的考试形式是书面考试。书面考试的内容多种多样, 美国州学校主管委员会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的一份报告显示, “在有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的州中, 36个州测验基本技能, 27个州测验教学知识, 22个州测验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 28个州考核两项以上的内容”。除了书面考试外, 各州还设计了多种新型的考试形式。[8]美国教师资格认证是由多家机构和团体合作进行的。这些机构包括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制定机构、教师资格认证机构、教师教育机构、教师团体以及其他团体等。各州教育管理机构普遍认为这三种机构应该在教师资格认证问题上采取一致的态度、计划和步骤以真正保障教师质量。[9]

3 中美两国幼儿教师资格及认证制度的异同点

3.1 幼儿教师资格与标准上的异同

中美两国幼儿园教师的都要求持证上岗。中国的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对学历的要求是幼儿师范学校及以上学历, 而美国的要求则是具有专科文凭以上或同等学历, 且对于不同职位的教师, 学历也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在各州标准也不相同。在中国, 虽然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在部分省份试点, 但尚未普及到全国, 所以有些地区的幼儿教师如果没有达到学历要求仍可进行培训、考试等达到一定标准获取教师资格证书。

3.2 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要求上的异同

中美两国的教师资格证书都有几种不同的种类, 但幼儿教师资格证在中国有统一的标准, 而美国的幼儿教师资格证对于不同幼教机构的教师有不同的标准。中国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一直被默认为终身有效, 从2012年开始, 中国开始打破终身制, 在部分地区实施定时考核的制度。而美国的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各不相同, 分别有临时的、短期的、长期的和终身的。

3.3 幼儿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上的异同

中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行分级制, 幼儿教师资格证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县 (市、区) 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而美国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体是由多家机构和团体合作进行的。这些机构包括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制定机构、教师资格认证机构、教师教育机构、教师团体以及其他团体等。

4 启示与借鉴

4.1 幼儿教师资格标准过低

我国现有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只规定了教师入职资格的基本条件。只要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即可, 如不满足此学历, 也可以通过面试和几门规定课程的考试, 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的标准国家有统一的认定, 但在执行方面难以完全体现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考察。国家应修订教师职业资格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教师资格标准, 强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各省份均实行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 增加考核内容,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4.2 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类别和等级单一

学科课程的多样性也可以将教师资格证书的分为多种。按课程将教师资格证书分类, 有利于教师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 并不断提升。教师资格证书也可按有效期来划分, 对教师资格证书的分级, 督促教师提高对自身的要求, 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3 教师资格证书终身有效的观念仍根深蒂固

我国在2012年提出“五年一检”, 但只在部分地区实行, 很多落后地区仍认为教师资格证书终身有效。教师资格证书规定有效期限需在全国各地全面贯彻落实, 教师资格的定期更新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若逾期不更新, 则自动失效。

教师资格及认证制度的实施, 是对教师素质全面提高的一个保障,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必须严格贯彻实施《教师资格条例》, 但是教师要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不能只是遵循死条例, 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加快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专业修养与自身素质, 提高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S].教育部政报, 2001 (10)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S].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3, 80.

[3]李鹏.教师资格条例[S].国务院 (令第188号) , 19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1:28-29.

[5][7]王艳.全美幼教协会幼儿教师规范及启示[J].早期教育, 2011 (9) .

[6][8]张允, 李稚阳.美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述评[J].教育导刊, 2006 (7) :56.

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篇8

教学组织形式二

(四)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1.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又称个别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辅导一般是在学生已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复习、预习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深入学习,发现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向老师请教,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个别教学主要是通过个别答疑、对个别学生的课外作业和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等方式来进行的。它既可以在课内实施,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个别辅导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对教材的复习和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的辅导,目的是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对学科内容相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的辅导,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2.现场教学

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一种教学形式。

根据现场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可以将现场教学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根据学习某学科知识的需要,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进行教学:另一种是由于学生为了从事某种实践活动,需要到现场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现场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现场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生活更为丰富;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技能,还感受了自然、社会,丰富学生的情感空间;现场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现场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的要明确。现场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必须明确。这不仅教师要清楚,学生和参与教学的现场有关人员也要清楚。

(2)准备要充分。进行现场教学前,教师要认真考虑现场教学所要解决的矛盾,引导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动员组织学生,使他们了解现场教学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做好心理、物质上的准备。

(3)重视现场指导。在现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充分感知感性材料,并有针对性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还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及时总结。现场教学要在必要和适当的时候及时进行总结,这不仅可以为教师组织现场教学积累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现场感受到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并且学生可以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共享他们的体验和收获。使他们学会现场学习。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五)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复式教学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或不平衡而产生的,它有利于普及教育。

复式教学是班级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保持了班级教学的一切本质特征。其差别在于:当教师给一个年级上课时,其它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预习、复习、练习或做其他作业。复式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直接教学和自动做作业的合理搭配。

复式教学的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备课复杂,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多的要求。

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进行个别辅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个别辅导一般是个别进行的,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有效地进行指导。

(2)个别辅导是以学生的自己的独立学习为基础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情况下,才求助于教师。

(3)在个别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问题给予帮助,而且要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学习和思考方法。

(4)平等地对待学生,个别辅导可以有针对性,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尽量予以回答,不要有所偏向。个别辅导教学的作用日益加强,首先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班级授课制的内容、时间、进程较为划一,每个学生的学习是有其特殊性的,个别指导可以针对个别学生,使个体得到充分发展。其次,个别辅导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个别学生,学生在受教师重视、关心的情况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为增加。

2.现场教学

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一种教学形式。

根据现场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可以将现场教学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根据学习某学科知识的需要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进行教学;另一种是由于学生为了从事某种实践活动,需要到现场学习有关的识和技能。

现场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场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生活更为丰富;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掌握知识、技能,还感受了自然、社会,丰富学生的情感空间;现场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现场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的要明确。现场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必须明确。这不仅教师要清楚,学生和参与教学的现场有关人员也要清楚。

(2)准备要充分。进行现场教学前,教师要认真考虑现场教学所要解决的矛盾,引导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动员组织学生使他们了解现场教学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做好心理、物质上的准备。

(3)重视现场指导。在现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充分感知感性材料,并有针对性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还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及时总结。现场教学要在必要和适当的时候及时进行总结,这不仅为教师组织现场教学积累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现场感受到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并且学生可以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共享他们的体验和收获,使他们学会现场学习。

(五)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复式教学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或不平衡而产生的,它有利于普及教育。

复式教学是班级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保持了班级教学的一切本质特征。其差别在于:当教师给一个年级上课时,其它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预习、复习、练习或做其他作业。复式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直接教学和自动做作业的合理搭配。

复式教学的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备课复杂.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多的要求。

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篇9

与能力常考点

一、考情介绍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组织形式考查方式主要以单选题和简答题为主。单选题主要考查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特点,其中班级授课制为考试的重点,需要大家重点掌握,在这里,主要介绍教师资格证中常考的三种教学组织形式。

二、知识点讲解

1.个别教学制(单选: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它虽然也有一群学生,但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也无计划,随时随意决定学习什么和不学习什么。

其有别于个别辅导,前者是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后者主要面向特殊学生,如后进生和优秀生。

(二)班级授课制(单选、简答)1.定义(采用最广泛和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基本特点

(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3)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班级授课制用三个字简单概括:“班”“课”“时”。(单选)3.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单选)(1)产生标志: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简答)(1)优点

①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②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④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2)不足 ①难以因材施教;②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③缺乏灵活性。

5.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单选:考查与班级授课制的关系)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6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单选:考查与班级授课制的关系、概念)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可以节

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复式教学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或不平衡而产生的,它利于普及教育。

(三)分组教学(单选)又叫分层教学、能力分组,指在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1.外部分组: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照学生的能力或者学习成绩编班。(考查概念,举例:校内分组)2.内部分组: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照学生的能力或者学习成绩编组。(考查概念,举例:班内分组)真题演练

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分组教学

解析:选B。班级授课制是按照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1)优点①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②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④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2)不足①难以因材施教;②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③缺乏灵活性。

2.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现场教学

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篇10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分组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良,它的类型包括能力分组和()。A.成绩分组 B.作业分组 C.兴趣分组

D.技能分组

3.为了使教师对自己教学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可以使用以下哪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法?()A.专业培训法 B.现场指导法 C.教学反馈法 D.角色改变法

4.有位教师在讲授完峻青的《秋色赋》后,将欧阳修的《秋色赋》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也一同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和讨论,这种结课方法叫()。

A.归纳式 B.比较式 C.悬念式 D.回味式

5.()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A.编制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方法 C.撰写教案 D.准备课件或教具

6.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理论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马卡连柯 C.苏霍姆林斯基 D.洛克

7.在教学中,教师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了了解问题的答案,便会对教师的讲解加以注意。教师的这种做法目的是()。

A.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B.提供教材内容 C.变化教学情境 D.给予学生反馈

8.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过程,具有若干环节,其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效果

9.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观念)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知识(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10.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下面正确的步骤是()。A.布置作业;引起动机;呈现教材;举例说明;归纳概括 B.引起动机;举例说明;归纳概括;呈现教材;布置作业 C.举例说明;引起动机;归纳概括;呈现教材;布置作业 D.引起动机;呈现教材;举例说明;归纳概括;布置作业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复习D.考试

1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主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3.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A.时教必有正业 B.君子之教,喻也 C.藏息相辅 D.不陵节而施

1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A.天津水师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16.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7.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8.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限,由学生自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单元活动的教学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设计教学法

19.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学科课程标准 D.教学计划 20.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A.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教学目标明确,备课认真,准备充足,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C.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组织严密,结构紧凑,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D.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板书规范,教态从容自如

21.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A.教学 B.教学原则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式

22.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A.第斯多惠 B.瓦·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韦特海默

23.戴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概念反映的内容。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4.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倒U形曲线关系 B.线性关系 C.U形曲线关系 D.直线关系

25.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A.行为—认知主义者 B.认知主义者 C.建构主义者 D.行为主义者

26.组织教学的意义是()。

A.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B.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C.有利于完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D.A、B、C三项

2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8.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29.“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类型。A.专制型 B.自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3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31.属于负强化的实例是()。A.老板对迟到的雇员扣发奖金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2.简单列举一下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哪些? 3.简要叙述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简要叙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5.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三、材料分析题

1.《豌豆荚里的豌豆》课堂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同学都说这两种果实里的种子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把黑板上的小问号去掉,该怎么办? 生:解剖,剥开……

师:要剥开我们得注意,这些果实里头的种子宝宝呀都是一个一个小生命,我们要怎么剥才不会伤害到它们? 生:我觉得应该从柄开始。生:动作要轻轻地。

师:我也建议大家,可以先把豌豆荚的柄拉下来,这条丝先把它拉下来,再剥开。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容易剥开,而且这时候不要让种子宝宝满地洒,老师给你准备的这张纸巾可以摊开,在这张纸巾上把它剥开。但是油菜荚更加细嫩,你们要特别小心,我建议大家可以从尾部开始,大家可以看看,这尾部是没有种子的。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把豌豆荚和油菜荚小心剥开。(教师巡视指导:如果拉不开,可以从这边上小心地剥开,尽量不要伤害到里面的种子宝宝。老师给你的仅仅是建议,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我想你们自己动脑子肯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剥开后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看到两种果实里的种子宝宝。

师:谁找到了两类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来告诉大家。

问题: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如何恰当地发挥指导作用? 2.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学记》中的思想,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体现出了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

2.[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分组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所谓分组教学,是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的依据不再是年龄,而是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3.[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我国学者申继亮经研究发现,有三种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1)角色改变法。其目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实现角色的改变。(2)教学反馈法。其目的是使教师对自己教学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3)现场指导法。帮助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背景,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其最终能达到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调节和校正。故选C。

4.[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比较式结课法是教师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意在引导学生将新学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类似概念或对立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又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清晰。故选B。

5.[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案是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策划而编制的关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教案可反映出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

6.[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智力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故选A。

7.[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

8.[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基本环节:(1)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领会知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活动。只有对知识进行意义性的理解和把握,才能顺利地和有效地进行下面的环节。领会知识也是教师在一堂课中需要重点解决和花费时间最长的环节。

9.[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统觉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理论,他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10.[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教学过程的步骤,一般来说,包括导入(引起动机)、新授(呈现教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讲解教材内容)、巩固练习、小结(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几部分。11.[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他四个环节都是以上课为依托而展开的。

12.[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多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引领学生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13.[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选项中的论述都出自《学记》。A项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与C项“藏息相辅”都说明的是正课教学与课外活动、课内与课外的关系。B项“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师进行教学要引导、启发学生,说明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D项“不陵节而施”即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4.[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形式。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15.[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教师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16.[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分组教学是把学生按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是集体教学的一种,根据分组时是否打乱原来的班级组织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智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内部分组是在同一个班级内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分成教学内容深浅不同或学习进度各异的小组。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17.[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合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这种教学组织方式适用于我国农村,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区,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18.[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克伯屈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他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设计教学法的核心。所谓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就是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在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

19.[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的规定,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编订的纲要性文件。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20.[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组织严密、表达清晰和气氛热烈。A、D两项中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和B项中的“备课认真,准备充足”都不属于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21.[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22.[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范例教学法提出者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23.[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1)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2)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3)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4)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差距。题干中,戴老师担心两次测验的分数不同,针对的是测验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故选A。

24.[参考答案]A [名师点腈]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与活动效率之间不是直线型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即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不同,动机的最佳水平是不同的。当学习任务较为容易时,动机较强效率越高。当学习任务较难时,动机水平较低学习效果越好。当学习任务难度适中时,动机水平适中。学习效果最好。

25.[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在他们看来,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与此相应,不断地强化则可以使刺激反应的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并没有认知的成分。

26.[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组织教学的意义包括:(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3)有利于完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27.[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经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属于刺激物的特点,故本题选B。

28.[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所以它不仅是教学方法或教学计划,也没有一个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模式。所以本题选D。

29.[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0.[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故本题选D。

31.[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负强化也称阴性强化,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销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A、D两项撤销的是积极刺激,C项属于回避条件作用。故本题选B。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2.[参考答案]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3.[参考答案]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1)备教材。即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3)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4.[参考答案]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论述。学习动机既然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方面:(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两类主要的目标——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掌握目标和以成绩定向的成绩目标。又以前者的学习动机更加稳定和持久,因此激发学生树立掌握目标有利于动机的形成。(2)成熟与年龄特点。年龄越小,其动机的社会性越弱,关注的主要是生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只有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将动机转向注意自己的班级的地位,或是与其他同学的比较等。(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年龄特征,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有人趋于进取,力求获得成就,有人则力求避免失败。(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5)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动机的形成产生有不良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此外,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就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对错误的现象会抵制,否则就会造成一种矛盾状况,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②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行为和期望结果,由于这些期望的不同,产生了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对待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此外,教师不仅有榜样作用,他还是沟通社会,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要善于把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内部因素结合起来。

5.[参考答案]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探索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教学中要锻炼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具备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联系起来才能评价它的优势和劣势,因为教学组织形式是反映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外部结构形式。要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教师要精心设计分组学习的各个环节,要从学情分析、目标设置、任务安排、组织形式、策略选择、过程展开、反馈评价等方面进行全程设计。还要加强实时监控和指导,注意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小组合作学习不偏离正确的教学轨道。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分不开的。一般说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划分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调查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如果是一个全新的集体,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还缺乏基本的了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述或者用以前的成绩作参照进行初步分组。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之后,根据小组协作的不同阶段重新分组。常见的分组形式有以下三种:①差异组合式,即异质分组。教师可以先确定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分组依据,将性质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常见的是依照学生成绩的好与坏进行分组。②就近分层式,即同质分组。选择一项关键属性作分组依据,将性质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组。③自由组合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这样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开展共同学习。(2)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开展集体探究活动来探寻学习任务,并注意合理控制难度,选择恰当的设问角度,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表述要简洁、明确。学习任务的设计除了从知识点角度设计相关的实验、讨论题目,还可以特意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合作技巧、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交流能力提高的题目,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在过程中得到锻炼。

(3)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合作学习。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己的重要性,既珍惜机会,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团队的整体工作,学会同其他学生的配合、互动,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不管自己的观点多么重要,发言者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不能侵占别人的时间和机会,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全员参与,要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如做记录、监督发言时间、概括整理本组观点、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等,这些职责需要事先明确;另外,这种分工要采取轮流转换的形式,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4)指导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的区别,懂得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归纳、如何帮助等,与其他同学进行真正的对话,以优化合作的过程。指导学生养成讨论结束后进行小结和归纳的习惯。

(5)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应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和促进作用。2.[参考答案](1)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学生只忙于“学”与“考”,但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建议尝试从学习策略的培养角度去改变这种情况。

上一篇:《幻灯片链接》教案下一篇:古城台小学早操晨练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