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之我见

2024-08-26

初中思品教学之我见(共9篇)

初中思品教学之我见 篇1

巴州区第十一中(小)学:王丽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初中思想品德,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几乎仍是如出一辙的环节:复习—新授—训练—小结—作业,灌输知识仍是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还难以体会到课改的气息。而在学生心里思想品德课也往往枯燥、无味、繁杂。面对新教学理念、太多的教学方法,对怎样渗透和选择感到盲然,不知从何下手。所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课改中迫在眉睫的关键。

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要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

二、创设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动力,培养学生其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动起来,又落实课程目标,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情境探究活动,既能激“能”,激“趣”,又能增“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上充分得用多媒体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除了借助多媒体手段外,许多课内容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相关的小品、开展辩论赛、小组合作学习等来强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寓教于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了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的沟通。比如,在讲到爱护水资源这个主题时,因学生从小就耳熟能详,所以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我就特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在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准备的课件、短片、漫画、手抄报等,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资源共享,展示环节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将“自我”摆进了教学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现自我,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坚定了他们的心理价值取向。

四、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教学相长。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的权威,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这种“以师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很难调动起学生“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是成为在有限的时间记住有限的课本知识点的工具,至于主动探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欠缺的。

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如果相信学生的潜能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那么教师自然就会对学生有信心、对教学有热情,教学时就会有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课堂中教师的麻木冷淡,会造成气氛的死气沉沉;课堂中教师的枯燥讲解,会造成学生的昏昏欲睡;课堂中教师的心灰意冷,会造成学生的信心散失,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激情,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初中思品教学之我见 篇2

因此,上好一堂课,犹如制作一道精美的菜肴,从原材料的选择、火候的把控、佐料的使用以及出锅后的摆盘,一步步都要精心准备。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享受“精神大餐”。

一、预热

做过菜的人都知道,做菜前得有个思路,这个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菜的品相。上课亦然,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思路来构建课堂,再好的材料和学生也不太可能上出好的课堂效果。备课之前,我认为应理清这样几个原则:一取材要本土化、生活化;二要通过案例得出课堂教学的结论,不能用案例来证明结论;三对学生设立预设环节,及时生成。

二、选材

确定做什么菜后,选材考究、佐料恰当,是菜肴美味的基础。选取什么样的案例材料,搭配什么样的“佐料”,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才能让我们的教材内容生动丰富起来呢?实践告诉我们,使用那些脱离学生实际的经典例子,远不及把自己身边的事例或者师生的生活经历融入课堂中给我们带来的教学效果好。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中,我选用本地城区大型企业 “巨宝公司”空气污染的案例,这家企业是一家专门生产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大型企业,企业位于城区西北,生产线启动后, 空气污染严重。群众经常通过网络、写信等方式到相关部门上访,政府及环保部门也多次查封其生产线,但企业玩“躲猫猫”游戏,不久又恢复生产,而且还拿出当初政府招商引资与其签定的优惠协议,声称企业被查封所受损失要由政府赔偿。我根据这个案例,课堂上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1公民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2居民围堵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做法是否违法?为什么?3要真正行使并保障自己的权利应怎么做? 培养学生辨证地、多角度地看问题,树立正确行使权利的意识。最后追问: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由于这个案例就在学生身边,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效果出人意料的精彩。

三、生成

材料选定后,成就美味的关键就是火候的把握了。怎样来控制“火候”?用我们所选的材料生成重难点呢?这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

《学会承诺》是苏教版八年级的内容,本课前两框阐述生活中有哪些承诺,以何种形式存在以及承诺的重要性。本框题主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作合理承诺,身体力行实现承诺, 实现知行合一。与承诺相关的材料很多:一诺千金、曾子杀猪“、油条哥”“、鸡蛋哥”……古今中外都有。但这样的经典材料能吸引学生吗?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吗?我想与其使用那些“高高在上”的例子,不如选取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我确定用我家人网店经营茶叶的案例作为教材和生活的切入点,围绕网店经营中的喜与忧的事例来组织教学。板块一,小组合作讨论:为我家网店可以作出哪些服务承诺出谋划策。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通过讨论、正误辨析,得出承诺前量力而行,承诺时要慎重的结论。板块二,结合旺旺聊天记录,与最近的时事联系,设置问题:当承诺准时发货的茶叶突然遭遇断货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是毁约还是守诺呢?学生们继续帮我出谋划策,并从中感悟到承诺后要尽力而为,重践诺。板块三,皆大欢喜收尾,网店的成功为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让学生从中也找到了成就感,有效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四、升华

考究的食材奠定美味的基础,恰当的火候是美味的关键,但菜肴的味道如何,得装盘,品尝后才知道。课堂上如何将我们的情绪恰如其分的展示出来;如何让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如何把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些都需要 “装盘”的艺术,都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恰当把握,灵活巧妙的处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留有余味”。只要我们拿出一辈子就做一个“拿手菜”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相信我们的菜会越做越精美,我们的课会越上越精彩。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品课堂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生活化;构建方法

教育应服务于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生活化趋势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德育发展的趋势。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以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要使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就要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学有所获,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和领会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对劳动、就业、消费、投资等经济生活的选择能力,对政治事务的参与能力,对先进文化的认同能力,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因此,上好一堂课,犹如制作一道精美的菜肴,从原材料的选择、火候的把控、佐料的使用以及出锅后的摆盘,一步步都要精心准备。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享受“精神大餐”。

一、预热

做过菜的人都知道,做菜前得有个思路,这个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菜的品相。上课亦然,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思路来构建课堂,再好的材料和学生也不太可能上出好的课堂效果。备课之前,我认为应理清这样几个原则:一取材要本土化、生活化;二要通过案例得出课堂教学的结论,不能用案例来证明结论;三对学生设立预设环节,及时生成。

二、选材

确定做什么菜后,选材考究、佐料恰当,是菜肴美味的基础。选取什么样的案例材料,搭配什么样的“佐料”,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才能让我们的教材内容生动丰富起来呢?实践告诉我们,使用那些脱离学生实际的经典例子,远不及把自己身边的事例或者师生的生活经历融入课堂中给我们带来的教学效果好。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中,我选用本地城区大型企业“巨宝公司”空气污染的案例,这家企业是一家专门生产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大型企业,企业位于城区西北,生产线启动后,空气污染严重。群众经常通过网络、写信等方式到相关部门上访,政府及环保部门也多次查封其生产线,但企业玩“躲猫猫”游戏,不久又恢复生产,而且还拿出当初政府招商引资与其签定的优惠协议,声称企业被查封所受损失要由政府赔偿。我根据这个案例,课堂上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①公民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②居民围堵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做法是否违法?为什么?③要真正行使并保障自己的权利应怎么做?培养学生辨证地、多角度地看问题,树立正确行使权利的意识。最后追问: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由于这个案例就在学生身边,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效果出人意料的精彩。

三、生成

材料选定后,成就美味的关键就是火候的把握了。怎样来控制“火候”?用我们所选的材料生成重难点呢?这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

《学会承诺》是苏教版八年级的内容,本课前两框阐述生活中有哪些承诺,以何种形式存在以及承诺的重要性。本框题主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作合理承诺,身体力行实现承诺,实现知行合一。与承诺相关的材料很多:一诺千金、曾子杀猪、“油条哥”、“鸡蛋哥”……古今中外都有。但这样的经典材料能吸引学生吗?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吗?我想与其使用那些“高高在上”的例子,不如选取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我确定用我家人网店经营茶叶的案例作为教材和生活的切入点,围绕网店经营中的喜与忧的事例来组织教学。板块一,小组合作讨论:为我家网店可以作出哪些服务承诺出谋划策。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通过讨论、正误辨析,得出承诺前量力而行,承诺时要慎重的结论。板块二,结合旺旺聊天记录,与最近的时事联系,设置问题:当承诺准时发货的茶叶突然遭遇断货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是毁约还是守诺呢?学生们继续帮我出谋划策,并从中感悟到承诺后要尽力而为,重践诺。板块三,皆大欢喜收尾,网店的成功为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让学生从中也找到了成就感,有效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四、升华

考究的食材奠定美味的基础,恰当的火候是美味的关键,但菜肴的味道如何,得装盘,品尝后才知道。课堂上如何将我们的情绪恰如其分的展示出来;如何让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如何把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些都需要“装盘”的艺术,都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恰当把握,灵活巧妙的处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留有余味”。只要我们拿出一辈子就做一个“拿手菜”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相信我们的菜会越做越精美,我们的课会越上越精彩。

总之,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趋势,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泉,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思想品德课迸发生机和活力,取得实效。但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和开放的课堂里,一方面拓展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

【参考文献】

[1]王树平.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社会实践研究[D].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Z1

[2]程江莉.《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探索》[D].《陕西教育(教学版)》

[3]屈小英.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4

开封市金明区水稻中学牛朝南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多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初中作文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仍相当严重。经过三年艰辛地作文训练,临到初中毕业,一些学生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记叙文,不会写普通的应用文。一篇作文错别字,病句连篇,不忍卒读。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初中作文教学中应把握好一下五种关系。

一、做人与作文的关系。

“文如其人”。文章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只有一个热爱生活的学生,他的文中才能看到对生活的炽爱;只有一个极富同情心的学生,才会在文中表现出别人的关怀和体贴;只有一个责任心极强的学生才能写出忧国忧民的篇章。因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思想工作者。在课堂内教学生作文的同时,必须教学生如何做人,塑造学生崇高的人格。如果不是让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怎样提炼中心的技巧,就想使学生写出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学作文必先学做人。

二、社会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中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无话可写。一写作文往往喜欢抄袭作文书中的一些事件,或是略加改造,而缺乏鲜活生动的素材。鲜活生动的素材从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从生活中来。君不见古今中外不少大作家,并非语文专业科班出身,有的甚至只有初中或小学学历,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写作的理论和技巧,但他们的作品却广为人们传诵,流芳千古。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拥有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经历,并把这些经历作为自己创作的不尽源泉。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学生积累了大量鲜活生动的写作素材,就不会再愁无话可写了。

三、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不少语文教师常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割裂开来。阅读教学就是分析课文,作文教学就是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写。结果一到作文课,学生就满腹愁云,这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我总相信一句话:每一篇课文就是一篇极好的习作例文。它的中心提炼、布局谋篇、详略安排、细节描写、语言运用,都值得学生学习。因此,我常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

来。阅读课时常就是作文课。如我教魏巍的《我的老师》时,就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几件事情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再让学生选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几件小事,安排好详略,写出来,读一读,看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教朱自清的《背影》时,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买橘送别”这段描写,让这份浓浓的亲情感染每个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感人的原因是因为作者运用了真实的细节描写。再启发学生回忆起自己的亲人或师友,把他们生活中那些平凡但感人的细节描写出来。这样,学生在动情之时,又有榜样作参考,就会觉得作文原来也挺容易。有了写作的冲动,写文章自然就顺畅多了。

四、“模式”与“无定法”的关系。

“文无定法”是多数人认可的作文原则。但如果由此而全盘否定“模式”,也有失偏颇。“模式”本是人们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比较合理的最一般的文章形式。“模式”能够长期存在本身就说明它有一定的科学性。只是众人千篇一律毫无变化的模仿,才使它变得索然无味。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我认为先应该让学生掌握作文的一些最基本的模式,如横列式结构、纵列式结构、记叙文的四段式、议论文的等。再鼓励学生超越模式,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适当的形式。正如练习书法,先要描红临帖,掌握字的结构、运笔的原理,打好基础再超越字帖,形成自己的风格。如一味

强调“文无定法”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反而会觉得无所依凭,不知如何下笔。

五、快速作文与精雕细琢的关系。

一段时间来,快速作文颇受人青睐。这是又一定道理的。一方面,一节课之内写出洋洋洒洒六七百字,缺是一种能耐;另一方面,短短两个小时的语文考试,要做那么多基础题,还要写一篇六百字以上的高水平的作文,没有平时有素的训练,是很难的。但快速度并不等于高质量。即便是名家大笔,尚需“两句三年得,掐断数径须”,更何况这些初学写作的毛头稚子。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既快又好?我总结为四个字——快写慢改。“快写”就是要求学生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成稿,一般要求45分钟完成600左右的作文。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集中精力,快速作文的习惯。“慢改”就是作文写好之后,切不可教师写一个评语就了事,而要采取相互批改、小组批改、教师面批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的优劣,自己再进行修改,如此反复两三次,使较差的作文能够合格,较好的作文能精益求精,再上档次。这样下来,一个学期虽不过写了三五篇作文,但学生掌握的很牢,每次作文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是进步。从而增强了学生作文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当然,初中作文进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训练过程,绝非以上几点所能全括。然再教学中如能正确把握好这几点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之我见 篇5

重庆市实验学校

张庆

[摘要]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但作为教师,我们却常常碰到学生因为记不住单词而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厌学甚至弃学。本文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初中生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分析了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词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策略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没有词汇的学习,学生对于其它方面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训练也就无从谈起。英语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足以说明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事实上,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和正确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其英语水平的重要尺度,所以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但作为教师,我们却常常碰到学生因为记不住单词而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厌学甚至弃学。这就要求我们从英语词汇的教学与学习两方面进行反思。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误区

1、词汇教学方法单一,脱离句子与文章孤立地讲解词义。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脱离句子与课文,直接将生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教读并讲解,课后让学生自己抄单词背单词。这些教师认为学生背得多,抄得多,单词自然能记下来。这种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势必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与厌恶。

2、忽视读音规则的教学。众所周知,英语词汇中字母组合的发音是有规律可循的。如a在开音节中发/ei/,在闭音节中发/æ/,字母组合ee发/i:/等。如果教师忽视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单词的读音规则,让学生死记硬背,学习效率自然很低。

3、未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词汇教学同样承载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目标。但在课堂教学中,本应由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的词汇或规律都由教师一人完成了。教师只注意到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词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轻视学以致用。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让学生生搬硬套课文中的词汇,不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来进行词汇教学,只片面要求学生熟记单词,却很少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用英语交流,哪怕是简单的课堂用语都能省则省,结果尽管学生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但遇到别人用英语打招呼却无所适从。

5、缺乏适时的复习巩固。有记忆自然也有遗忘。一些教师只在期中、期末考前才进行复习,平时教学中忽视对旧词汇的复习巩固,那么许多学生学过的单词又变成了生词。

二、初中学生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初中学生词汇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读音方面。学生往往在单词读音方面感觉困难很大,难以准确规范地发音。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用汉语为英语单词注音的方法。

2、拼写方面。在拼写单词时,学生由于不会应用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与拼写规律,只能死记硬背单词的字母组合。

3、记忆方面。许多学生在记忆单词意义时,过分注意该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义的记忆,完全靠硬背掌握单词。初学英语时,由于词汇量少,学生尚能应付,随着英语学习内容的深化,词汇量的增加,再使用这种记忆方式就会使学生力不从心,词汇的学习就会成为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致使部分学生对英语产生畏惧、厌恶,甚至放弃。

三、实施词汇教学之策略

初中阶段教师该怎样进行词汇教学才能走出误区,有效地解决学生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呢?笔者经过摸索和尝试,对词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有了一些认识和理解,这里浅谈几点体会:

1、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兴趣,加深感知。教师应经常变化词汇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以及手势、动作、表情来开展词汇教学,既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词汇的含义又便于学生理解,易学易记。此外,英英解释、游戏、歌曲、猜谜、谚语、诗歌、绕口令等也是我们根据词汇特点可以灵活采用的教学方式,既贴近实际生活也有趣味性。记忆是靠外界环境对大脑进行刺激并形成痕迹,大脑神经受到的刺激越深,记忆越持久,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甚至可以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词汇,给学生以强烈的再现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如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出难记的单词,使字体显得格外突出或词汇以其音形对错对比形式出现,如quiet与quite,prize与price。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学可激发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2、贯彻“听说领先”,加强读音训练。按照我国九年制义务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因此,词汇教学也一定以“听”为先。教师在教单词时,先让学生听,让他们去辨音。教师所展示的不是文字,而是每个单词由哪些音素、几个音节构成,重音在哪里。让学生先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然后通过读音规则来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把单词拼写出来,轻松地拼记单词。

3、加强词汇记忆方法指导,提高词汇学习效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学习,而是教学生学”。要记忆大量的词汇,光靠努力与勤奋是不行的,还要讲究记忆的方法与技巧。比较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读音记忆法、构词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记忆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掌握并运用适当的词汇记忆策略,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4、及时复习并在“重现”中不断巩固词汇,有效防止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如果几天不复现,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及时复习英语词汇,克服遗忘现象。首先要求学生养成复习当天所学英语知识的良好习惯,同时让他们有计划地复习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其次,在课堂上,老师应结合教材的内容自然地与旧词汇相联系进行复习或根据课文中重现的词汇对其进行多次巩固。再次,在课后练习中,也应安排相应的听写、翻译、完成句子、同义搭配等让学生在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教师也可将平时教学中的灵活复习与单元的整体复习相结合,注重复习形式的新颖多变,避免机械重复的单调乏味,始终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效地防止遗忘。

总之,教师只有在词汇教学中不断尝试与探索,才能发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记忆习惯,训练学生掌握并运用合适的词汇学习策略,才能帮助学生最终实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6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五大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直奔课文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语文课堂是如此的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例如在学习诗歌《理想》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和“勾践灭吴”、“破釜沉舟”等故事,从而深入感受文章要揭示的“人类有了理想,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主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首先带领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观察云像的形态变化、色彩变化,然后提问能否说出今天的天气状况,有什么科学依据等,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学习兴趣;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引出对于鲁迅的介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绍,回顾曾经学过的课文,引起知识的牵联,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要在本文中表达一种什么思想与情感,自然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兴趣,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必然是有效与高效的。

因此,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五大转变: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知识传授”为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作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营造教学氛围,还学生以课堂

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目的,教师首先要洞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如果课堂上有学生有小动作、开小差,那一定是教师给了他偷懒的机会。每堂课,每位学生都有40分钟学习的权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给他们40分钟的收获。要想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任何一个学生的时间,教师除了必须在课前作好备课这一环节的工作外,在课堂上必须留意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在全神贯注。只有保证学生是在做与课堂有关的活动和反应,才能顺利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一般情况下,我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齐思考,齐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

最后是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以期达到“语文学习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叶圣陶语)的目的。当然,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时,我十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一是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二是讲课时,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譬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采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变,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为了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有争议的内容,并找老师求证,高质量地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的;为了表演好节目,小组同学人人主动、热心地参与讨论、改编和排练,提出改进意见,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成效最大。而作为教师的我,却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这样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立了保障。

三、实现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课前三分钟的口语表达训练之后,我总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再由我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当然,激励性评价也要适时、适度: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地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就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相对较高。

思品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7

身为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思考, 不断反思, 不断改进教学, 以下是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收获。

一、饱满的教学热情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洁诺特说过, 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教师个人的情绪是造成学生学习气氛的主要原因。微笑是一种兴奋剂, 它让班中腼腆、胆怯的孩子变得大胆爱表现;微笑是一种镇静剂, 让调皮好动的孩子得到及时的提醒, 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微笑更是一种催化剂, 它使原先沉闷的课堂有了生机, 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使课堂活力四射。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 这种爱并不惊天动地, 它可能只是一个微笑, 但却像润物无声的细雨, 点点滴滴洒下孩子的心田!良好的思品课堂气氛是营造出来的, 作为老师, 就要时时提醒自己忘掉自己的不快乐, 用自己的快乐, 感染到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并且老师要学会理解、尊重、欣赏学生, 让学生成为自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适时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 教学工作才更好开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生们才乐于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

二、深刻地感悟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 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 不仅是教会学习教材理论知识, 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践, 学会如何做人。让课堂充满激情, 让激情孕育思想, 让思考铸就灵魂, 这是思想品德课不懈的价值追求, 教师要真正创造性地用教材教, 而非教教材。为此, 教师只有深刻感悟生活、课标和教材, 善于整合生活、教材和学生等教学资源, 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 释放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才能让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满激情, 思维真实地参与和投入, 使其如沐春风, 如临其境, 与老师共享苦乐, 爱其所爱, 憎其所憎, 陶醉其中, 乃至达到忘我境界。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师生互动”和表面上的热热闹闹, 那么, 学生看似“动”了起来, 但内心深处却丝毫未动, 秋水无痕, 既无“情”又无“义”, 更谈不上信念和践行了。只有用心的感悟生活, 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 才能更好地将课堂不断延伸, 达到真正的高效。

三、优化的课堂结构

1.精彩的导入, 是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 有了它, 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 提高自己的能力, 有力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 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2.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过程,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

高效课堂不只是要求老师要讲课精彩, 更要求学生要主动参与。有效的课堂教学, 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体现团体合作。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关注学生参与的形式、范围、时间和效果;在学生的团体合作方面, 要让学生之间团结协作, 分组活动共同进步与参与。最好,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和方向, 让学生根据提示, 通过自学和讨论找出正确的答案。通过以上方式的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升课堂效果。

3.做总结时要熟练地取其精华。

经多数教学实践表示, 在适当时间对其进行反复总结、反思并沉淀现有知识是现今课堂环节中的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倡导在每一节课中挑选出一段时间单独留给学生自己, 让他们自我反思、总结和提升自我, 把教老师所受知识转换成自己的东西。留一个单独空间, 让学生独自补充;留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有计划安排;留一个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留一个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争取;留一个困难,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高效利用教学反思, 清晰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 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好路。

一堂高效课, 需要教师从各个教学环节下功夫, 这样做就很自然的避免了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头重脚轻或是虎头蛇尾, 使课堂既环环相扣又疏密结合, 所以一堂高效课必须在结构上一张一弛的, 节奏快慢结合, 就像一首歌, 要高低音结合才会有跌宕起伏的感觉, 才是一首优美的音乐, 让人余音绕梁。

总之,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课堂不应该只是教给孩子知识, 而应该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知识的王国,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 把教师的爱融入每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堂中, 用心经营一份属于教学的天空, 才能打造出真真正正的高效课堂, 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摘要:高效课堂倡导一切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 以学习快乐高效为根本,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当前, 我区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 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

小学思品课改之我见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以学生为主

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教学工作的基础,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参与到社会中来,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显然,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并不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所以,必须得以新课改为基本教学思想指导,转变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教育能够真正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一、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多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教师根据自身经验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讲解,而学生只是作为“陪衬”在听,这样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甚为有限。而在新课改下,学生必须回归到教学中的主体位置,而老师只能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认识做引导与纠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以学生为本”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思品课程内容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思维,对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起到推动作用。

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才算是以学生为本呢?除了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之外,还要要注重、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任何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每个人的属性特质都完全不同,他们各自都存在着与众不同的优点与缺点。所以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老师要正确的接受、对待这些差异,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用统一的书面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的发挥出作用。

二、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教学基础

就思想品德的本质而言,它并非什么科学性的学科,它来源于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其教学效果也只能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得到体现。所以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加深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思考,引导他们培养起正确的是非善恶判断意识,更进一步则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认识以及主观的道德行为。从一定的角度上来说,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我们可以同现实生活暂时的隔离开,但要学习道德思想,就必须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当中去进行。所以,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思想品德教学基础构建课堂,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一切事物进行教育、教学,将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从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出发,从小培养起他们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与勇敢、诚实、友爱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总之,就是要通过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琐事、小事来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亲手触见,以此来教会他们孰可为、孰不可为。

三、加强学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不是放手让学生去各学各的,各干各的,而是要通过有效的组织,通过他们的团队协作,促使他们以主体性的地位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通过合理的学习小组划分,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帮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及个性,提升课堂的内部凝聚力,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愉快、良好,能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非辨别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疑问。老师应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通过团队的协同合作来尽量解决问题,区分、辨别是非。同时,老师也应当参与到次过程中来,使互动不只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而拓展到学生与老师之间。

第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要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看法与意见的空间。所以,在进行课堂互动时,老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力,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四、以活动为教学载体,创新思想品德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全面改革小学思品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为本,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开放的教学形式,从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把思品教学从基本封闭的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比如通过动手制作活、行为操练活动、动情境感受活动、模拟操作活动、自我展示活动、表演欣赏活动、谈话辩论活动、游戏体验活动、观看影视录像活动、信息交流活动、选择辨析活动、运筹对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变革知识客体的能力,联系生活建立新型的生活观的能力;发展学生自己的自立性、创造性,形成参与、合作、竞争意识,锻炼应变能力;用活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发展,强调和突出未来社会对人素质的综合性、全体性要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智慧. 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8,88.

[2]李艳革. 新课改标准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2012,(5):37.

[3]孙桐.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J]. 青春岁月.2012,(4):148.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9

张春娥

来源:教学资源网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试着从培养阅读兴趣,组织阅读专题活动,在阅读中通过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等进行了一些尝试,供同行参考。

一、培养阅读兴趣,奠定阅读基础。

从学生的阅读心理来看,阅读的原动力即为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又缘自于文本的趣味、缘自于读者的一种需要、缘自于一种有效的激励。初中语文阅读自然也需要这种阅读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和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几点做法:

①注意独立阅读与合作阅读相结合。独立阅读就是学生个体的自主阅读,能更好的尊重和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学生可以择其所好进行选择性阅读。合作阅读的益处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在于在同学的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得到展示自己的一种心理满足,这种满足的喜悦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②阅读文本的改编或改写。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改编或者改写,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文本的改编或者改写会激起学生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自得其乐。不过,老师在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改编或者改写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难易适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为佳。我们可以把一些叙事性作品改编成短剧进行表演,学生对此尤其喜欢,这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效果甚佳。

③阅读复述竞赛。为了促进学生认真阅读,积极阅读,教师可以适当组织阅读复述比赛。为了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我们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进行阅读复述,然后,由学习小组推荐阅读复述优胜者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阅读复述比赛。具体做法是:由参赛者向评委(由各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和教师组成)印发所复述文章,然后,在全班进行复述比赛,评委打分,其他同学以举手支持的方式进行评价。评分标准:声音洪亮,仪态大方,语言流畅,尊重文本,重点突出,表情得当。

学生的阅读不是任其学生自由,教师一定要作好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文本的选择,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推荐读物。指导也好,推荐也好,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又要注意正确引导。因此,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有的学生喜欢足球,有的学生喜欢了解事实,有的同学喜欢科普文,有的喜欢小说等等,教师应积极地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二、保持阅读兴趣,强化阅读过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的需求心理能激起他对某个事物的强烈兴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一些阅读的需求心理,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阅读兴趣。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有效方式。我要求学生每周起码阅读三篇课外文章,并且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填写好阅读卡,此卡中我设置有以下内容:文章题目、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佳句摘抄、佳句创造、读书感言。这样的阅读卡既有利于教师进行阅读检查,又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阅读卡是评价学生阅读的有效依据。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专题阅

读训练。围绕一个专题,搜集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便于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某个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交流,更有利于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专题阅读可以有效地配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比如,在“走进大自然”、“月球探索”、“人类的起源”等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分别开展“大自然探迷”、“自然之歌”、“月球探迷”、“月亮文化”、“人类起源探迷”等专题进行阅读。同时,还通过专题读书报告会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或者举办专题阅读成果展示手抄报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读书活动。

三、开展阅读活动,巩固阅读成果。

语文阅读教学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学习。这种学习,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教学引导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而引导学生读同一类的文章,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再引导学生去阅读《父爱是金》另有一番滋味。学了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进而读一读陈从周《苏州园林》对 教育家和园林建筑家介绍说明事物得角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外,一般可以先布置一个题目,如“我看杨修的死?”“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冒险生活给了你什么人生启迪?”“从《朝花夕拾》中你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生活怎样?”等,要求学生写成文章,这样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学生就需要读大量的文章。有个别学生觉得学校生活苦,没有意思,思想消极,我便引导他读一读海伦•凯勒的《给我三天的光明》。当他们疑惑时,再出示描写这类生活的文章,这样学生阅读兴趣一下子就浓

上一篇:移民办十一五总结下一篇:关爱留守儿童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