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美术教案

2024-09-04

三年级人教版美术教案(共9篇)

三年级人教版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大家还记得谜语有机部分组成的吗?(谜面、谜底)现在我来说谜面,大家来才谜底。

“一个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粉红袍,坐在绿船上。”“荷花” 师:大家都猜对了。老师这里有一幅荷花图,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幻灯片)看到这美丽的荷花,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带着要求读课文(a.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b.用自己的识字方法认识课后生字。)

2.分组出示生词,指读,正音:(学生读时,老师板书)

师:大家都认真地读完了课文,下面看看谁像孙悟空一样,拥有火眼金金的本领,快快把黑板上的生字在文中画出来吧。a.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

b.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齐读生词,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2.这里指出荷花什么特点?(清香)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读出荷花的清香。(“清香”轻读,“赶紧”快读)

(二).齐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a.本段主要讲了荷花的什么部分。(荷叶、荷花)b.用“___”分别画出荷叶、荷花的样子。c.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同桌讨论,相互补充)3.指导朗读描写荷叶的句子

该怎样读出荷叶的美?(碧绿重读,挨挨挤挤慢读„„)小组比赛读一读 4.质疑

师:在大家那么优美的读书声中,我的眼前仿佛盛开着朵朵荷花呢,可是我有一个地方不太明白?

问1.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在这里要写荷叶呢?(更好的突出荷花的美)

问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c.表演体会“冒”: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问3.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有的„„有的„„有的„„)

问4.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自然段

2)画出自己不懂得地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3)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做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是谁?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眼前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不仅美丽,而且是活的。二是创作这一大幅活的画的画家了不起。画家是是大自然。“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表现了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叹,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感觉。)5)大家试着背背一至三自然段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四、五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你的身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6.第5自然段“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表达出作者什么心情?(这段话是作者沉醉在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7.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五)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4.书写练习。5.自评互评。

(六)家庭作业 仿写

三年级人教版美术教案 篇2

读懂, 读不懂, 是相对而言的。

相对于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倘若教师仅仅只能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对话”的不到位、不全面、不深刻, 甚至不能从本质上真正读懂文本, 便会纷至沓来。

何谓线性思维?线性思维, 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有三:一是思维只按逻辑规则和既定秩序进行;二是思维结果惟一;三是思维方向单一。线性思维属于静态思维。

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往往只满足于关注文本“有几个生字、词语, 有几个难以理解的句子, 有几种修辞方法, 有哪些写作特点, 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关乎知识点与考点层面的信息。而这些被关注的信息, 一方面来自神圣权威——教参, 另一方面来自指挥魔棒——考纲。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地与文本对话, 行走的是“字、词、句、篇”的“直线”, 看到的是教参标准答案的“单向度”;听到的是考纲刚性要求的“单维声”。如此这般教书30年, 只不过是把第一年的备课重复了30遍而已。

一如小猫转着圈儿咬自己的尾巴, 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永远接近不了本真意义上的读懂文本。

教师应该怎样与文本对话, 才能真正读懂文本呢?

于是, 我们想到了用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线性。举个例子来讲, 如问:两个眼睛的视敏度是一个眼睛的几倍?很容易想到的是两倍, 可实际是6~10倍!这就是非线性。

非线性思维, 是指相互连接的, 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 类似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

通常在人的潜意识里完成的非线性思维属于右脑思维, 它有助于拓展思路, 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 更真实地接近事物本体。

所以, 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才能达至本真意义上的读懂文本。下面, 试以《风筝》与《慈母情深》例谈之。

《风筝》, 是一篇三年级的课文, 听过不少教学, 教者仅仅在“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与“找”风筝的失落上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终难跳出线性思维的窠臼。以至于有一次, 一个学生当堂质问老师:“风筝找不到了, 孩子们为什么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老师一时语塞;另一次, 一个孩子当堂扣问:“风筝为什么不见了?”结果, 老师被“挂”在了黑板上。

设若运用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真正读懂了《风筝》, 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不至于如此窘迫了。

譬如, 我们不妨先在自己的“心空”中, 多放飞几只“风筝”。

首先, 我们可以放飞鲁迅的《风筝》 (全文略) 。与鲁迅的《风筝》对话, 抓住第四节的一句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难怪放风筝的孩子快活地“一边奔跑, 一边喊叫……”风筝断线了, 飞跑了, 找不到了, “天使”消失了, 他们能不伤心吗?以至于他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其次, 我们还可以放飞林晓燕《挂在墙上的童年》里的“风筝” (全文略) 。与林晓燕的《挂在墙上的童年》对话, 孩子们的疑问:“风筝为什么不见了”便清晰地浮出了水面——原来, 风筝被一只只厌恶孩子玩耍的手撕掉了, 或者, 挂在了墙上。

再者, 我们便可以放飞周国平《童年价值》里的“风筝”——

“在人的一生中, 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 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 在梦想, 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 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 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 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对聪明的大人说的话: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 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 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 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鲁迅、林晓燕、周国平的“风筝”, 与文本的“风筝”在我们的心空放飞、对话, 我们读到的《风筝》, 还仅仅只是风筝?

不!风筝是儿童玩具的隐喻。换句话说, 放飞风筝便放飞了孩子的童年;没收了风筝, 便没收了孩子的童年;撕毁了风筝, 便撕毁了孩子的童年!

相互勾连、相互开启、相互融合的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不仅可以在文本与文本之间展开, 还可以在同一文本内部进行。

譬如, 若干次听老师教学梁晓声的《慈母情深》, 遗憾的是千课一面, 九九归一, 落脚在“情”怎样“深”上。“情”为什么“深”?便鲜有人读懂了。究其因, 乃“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为之。设若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我们就会重新发现母亲!

第一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苦”母——

她工作环境噪音大:“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温度高:“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经年累月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 母亲脊背弯曲了, 手指龟裂了:“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工作着实辛苦啊!

其实, 每个家庭、每个母亲都很辛苦啊!有人说, 天底下有一条苦不尽的河流叫母亲。

第二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慈”母——

无怨无悔供养孩子吃穿, 这就是慈母。如此慈母, 天下不计其数, 但单靠“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能解放自己, 解放孩子吗?

第三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圣母——

“爱孩子连母鸡都会”, 而更高质量地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 尊重孩子的兴趣, 激发孩子的兴趣, 点燃孩子的兴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书中自有“生产力”。读书, 让孩子读书, 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解放千千万万个像母亲一样从事技术含量很低, 流血流汗很多、经济收入却很少的劳动者的生产力!

母亲可能不识字, 但是, 她懂教育;母亲不是作家, 但是她成为了作家的母亲。这样的母亲, 难道不是圣母?

有了圣母, 便有了圣子。

不是吗?圣母给了圣子一本《青年近卫军》;圣子便还圣母《浮城》、《死神》、《父亲》、《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天若有情》等一部部宏篇巨著。

三年级人教版美术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人教版 篇4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美术天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人教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

第1课 课题: 万花筒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二:

第2课: 课题: 魔幻的颜色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 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 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收拾与整理: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

第3课 课题: 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四:

第4课 课题: 前前后后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3.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三、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五:

三年级上册美术《登山游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制作登山游戏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设计并制作出好玩又有趣的登山游戏棋。

教学难点:

登山路线的设计、游戏活动的设置。

教学策略:

棋类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儿童所接触的有各种各样的棋类,它们的游戏规则、画面、游戏线路及角色棋、骰子的设计各不相同。本课以登山作为题材,开展登山游戏棋的设计和制作。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登山这一运动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对这些山的景点、线路、设施等进行观察分析,绘制出相应的登山线路图,并从中渗透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感悟发现—观察分析—尝试探究—欣赏提升—联想创造”的教学策略。从趣味的游戏入手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游戏棋的交流感受游戏的趣味;通过游戏棋盘等的欣赏,引导学生对几种游戏棋的棋盘设计、游戏规则进行研究,启发学生制定游戏规则,了解设计的内容;尝试登山路线的设计,在探究与实践中,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习设计制作登山棋的方法;通过对其他学生作品的欣赏启迪创意、拓展思路,并明确设计制作的步骤,最后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合理分工设计制作登山棋,寓教于乐,把游戏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创造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计目的和说明感悟发现1.随着铃声的响起,下课时间结束了,我想下课对于同学们来说,一定是最开心和最快乐的时间。那么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在下课的时候都玩一些什么游戏呢?

2.看来同学们玩的花样可真不少,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款游戏,希望能够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你认识这种棋吗?

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

大家想不想自己设计制作一副游戏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副“登山棋”

从趣味的游戏入手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游戏棋的交流感受游戏的趣味。观察分析小组讨论、汇报

1.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棋盘、棋子、色子,我们要进行游戏这三部分是缺一不可。

2.那么在整副游戏棋里面,你们认为哪一部分是最主要的呢?

棋盘里都有什么?

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

引导学生对几种游戏棋的棋盘设计、游戏规则进行研究,启发学生制定游戏规则,了解设计的内容。尝试探究下面我们来设计一条登山路线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实践总结: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方法总结:

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创作内容,要安排的景物。

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尝试登山路线的设计,在探究与实践中,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习设计制作登山棋的方法欣赏提升1.欣赏其他同学设计的登山棋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副棋?为什么?

它的设计有什么独到之处?

哪副棋的棋盘最漂亮?

2.如果现在让你来设计一副棋盘,你会从哪一步入手呢?接下来又该设计什么呢?

设计起点、终点

设计路线

设计画面

设计标题

设计游戏提示

设计游戏说明

在绘制棋盘的同时,别忘了制作符合自己特点和个性的棋子和色子。

通过对其他学生作品的欣赏启迪创意、拓展思路。

明确设计制作的步骤和要求。联想创造1.作业要求:

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

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

各组合理安排分工与合作

两人设计路线,一人做色子,一人做棋子。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作品

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组与众不同的创想。

表扬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品。

玩一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登山游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共同设计制作登山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篇5

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出的秋天各种事物的味道,感受深秋时节特有的成熟与满足。

教学重点:积累好词佳句,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导语: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秋天的文章,说说你的感受。

2.的确,初秋时节是美好的,它给秋高气爽的感觉,然而深秋时节作者家乡那特有的味道却留给作者永远的怀想和追忆,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2)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3)当当小老师。

三、再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可前后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描写秋天味道的句子,多读几遍。

2.做填空练习

初说感悟:由这些特有的秋天的味道,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验。

1.再细读文章,把你喜欢的部分大声读一读,思考这些秋天的味道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把你想到的与组内的学习伙伴交流。先读读相关的句子,再谈谈你的想法。

3.把小组的学习内容向全班汇报。汇报方式可以谈体会,可以有感情朗读。

三、比赛促读,升华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2.合作指点朗读。

3.比赛,多方点评。

板书设计:

秋天的味道

秦艽花 红薯地 玉米秸 ____亲切幸福

葡萄:色 香 态 ____满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教案 篇6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的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的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怒放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三年级人教版美术教案 篇7

《乞巧》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 俗称“七夕”, 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 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所谓乞巧, 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教学目标】

1. 学会“乞”等四个生字。

2. 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 感受古诗的韵律。

3. 运用阅读资料、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渗透古诗学法,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 适度拓展, 增强语言积淀。

【教学过程】

1. 课前谈诗中人。

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大家说说为什么喜欢故事中的织女。

2. 揭题猜诗意。

拿到一首诗, 得先理解一下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这叫解诗题。谁来猜猜看, “乞巧”是什么意思?

3. 吟诗诵节奏。

(1) 自主、合作诵读。

大声朗读诗歌四遍, 前两遍自己读,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后两遍读给同桌听, 互帮互助把字音读准, 诗句读通顺。

(2) 有层次地诵读。

1指名生读, 要求读正确、流畅。

2读出节奏。怎么读才朗朗上口?在吟诵古诗时能注意停顿的话会更好。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一般可以按“2字、2字、1字、2字”的节拍来停顿, 屏幕出示“节奏线”。

3指名读, 读出诗的节奏, 师随机范读。

4小组赛读, 争取有点韵味。

【评析:学习基于学生的真实起点, 由熟悉的故事切题入诗, 学生以此为据, 可观可想。个性化的诵读是凸显古诗个性的有效手段, 节奏的快慢、停顿的长短以及节拍的引入都能很好地辅助学生读出这首古诗的特点。古诗词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分行排列, 字数相同, 节奏感强。读得好, 诗中静止的景物就会动起来, 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感性的世界。苏轼所说的“三分诗, 七分读”, 就是这个道理。】

4. 解意悟诗情。

(1) 征求解诗意的方法。

现在, 诗歌能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感了, 但这还不够, 学习古诗, 还要搞明白诗的意思, 你觉得可以用上哪些方法来理解? (预设:看注释、看资料、查字典、看插图想象等。)

(2) 自主合作学习。

1任务驱动, 出示投影。

第一步:请你读一句想一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用看注释、查资料袋、查字典、看插图等方法去解决。第二步:自己理解完后,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生自主合作学习, 师巡视指导。

(3) 汇报交流。

1第一、二句诗:“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着重理解“宵”和“霄”。

预设1 :宝盖头的“宵”是夜晚的意思, 联系“夜宵”理解。雨字头的“霄”是天空的意思。

预设2 :查字典, 宝盖头的“宵”的意思是夜, 雨字头的“霄”的意思是天空。

2第三、四句诗:“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a.“穿尽”为什么不用“穿进”?理解“尽”的意思。说明穿的红丝很多很多。

b. 简介:古诗中常用夸张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c. 指名读, 读得夸张一点。

d. 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诗, 肯定会更有味道。

4此时, 你对诗题《乞巧》的意思有没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它是什么意思?随机板书:乞取智巧。

【评析:古诗教学中仍应注意对字词的教学。此环节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区分清楚“宵”和“霄”的意思不同, “尽”和“进”在句子中表达的意义不同。并且, 通过对“尽”字的推敲, 发现这首古诗的写作特点, 又延伸到“这一类”写作特点的古诗。】

5. 想象入诗境。

古时候的人们会怎么过乞巧节呢?让我们随着慢慢升起的秋月, 走进这个美好的夜晚。

(1) 请你静静地读一读这首诗,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预设:

生1 :我仿佛看到了碧蓝的天空。

生2 :我仿佛看到了星星。 (其中有两颗最耀眼的星星, 它们是……)

生3 :我看到牛郎和织女团聚了。他们仿佛在说:“我真想你啊!”

生4 :我仿佛看到了家家都在乞巧望秋月。

师小结:碧蓝的天空, 点点的繁星, 相聚的牛郎织女, 望着秋月穿针引线的女子……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配乐朗读整首诗。

(2) 在这个美妙的夜晚, 其实最开心的就是那些穿针引线的女子了!请你再读读诗的后两行。看看那些女子在干什么呢?她们都是哪家的女子呢?她们会向织女乞取些什么?

1出示: ( ) 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祈求 ( ) 。

指名:你姓什么?例: (张) 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祈求 (父母健康长寿) 。

2民间有一首《乞巧歌》这样唱道:

乞手巧, 乞貌巧;

乞心通, 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a自己读。

b. 让我们打着节奏来唱一唱。

3你们看,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 ×家, ×家, ×家, 家家……你一条我一条她一条, 穿尽红丝几万条。

4这些红丝还仅仅是红丝吗? (不是) 而是女子们的一个个 (美好心愿) ! (板书)

5她们的心愿很多很强烈, 对月穿针引线到天亮也不肯结束, 难怪唐朝诗人崔颢这样写道:长安城中月如练, 家家此夜持针线。

6多么隆重的乞巧节啊!可是“对月穿针乞巧”毕竟是一场比赛, 这些对月穿针的女子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7积累:通过同学们丰富的想象, 一个美妙、热闹、浪漫的乞巧节呈现在我们面前。配乐, 诵读, 背诵。

【评析:诵读之后, 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的画面感是古诗在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反映。在这一时刻, 脑海中的画面取代文字占据主要篇幅, 但文字又牵引着想象的发展。再者, 由于时空距离相隔遥远, 学生与诗人的情感难以在短时间就引起共鸣, 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对诗真正意境的理解, 这就需要进行适度的资料补充、拓展, 使学生懂诗人的心, 明诗人的情。适时引入《乞巧歌》, 丰富了古诗留下的空白, 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红丝”的文化内涵, 使原本深厚的文化在呈现时不显得突兀和强制。】

6. 拓展巧整合。

(1) 古代过七夕的方式还有很多:板股绳、剥蚕豆留尖芽、蜘蛛织网、月下观影等 (图片展示) 。

(2) 古人写七夕的诗还有很多, 如《迢迢牵牛星》、五代·后唐杨璞的《七夕》、唐代权德舆的《七夕》、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等, 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3) 《乞巧》是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还有哪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清明》等。

【总评】

一、反复诵读现个性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大诗人苏轼曾说过:“三分诗, 七分读。”古诗词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分行排列, 字数相同, 节奏感强。读得好, 诗中静止的景物就会动起来, 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感性的世界。古诗词的音韵美是其他文体所没有的, 所以我们更要读出它的那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古诗词的诵读是很有讲究的。《乞巧》在诵读环节处理得十分到位。首先初读古诗, 要求把字音读准, 诗句读顺。然后读出节奏, 七言绝句可以“二二一二”或者“二二三”的形式停顿。

二、解词推究有个性

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与通俗易懂的现代文不同, 诗词的语言是含蓄的、精练的、跳跃的, 甚至是晦涩难懂的, 增加了学生理解时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讲解,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对“宵”和“霄”等关键词的理解, 学生有的查工具书, 有的联系上下文, 有的看注释, 在理解古诗的同时, 实践了理解诗的方法。

三、品味想象凸个性

三年级人教版美术教案 篇8

一、直接写得数。

22×40= 40×10= 800÷40= 1.8+3.5=

5.4-0.9= 15.8-6.8= 250×4= 93÷3=

8.8+5.5= 76÷2= 0÷500= 120-98=

9.3+0.5= 1-0.4= 76÷4= 96÷6=

20×500= 73×0= 560÷8= 400÷50=

二、计算。

1.列式计算。

12.2-8.9= 42×48= 612÷9=

2.脱式计算。

437+245-398 252×3÷6 800-36×14

864÷3÷4 504÷(4×2) (711-225)÷9

三、填空。

1. 5米4分米 =( )米 2.8米 =( )米( )分米

2.5元 =( )元( )角 1元2角8分 =( )元

20平方米 =( )平方分米 8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 小明身高128( )

2.闰年有( )天,这一年的二月有( )天。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少是( )位数,最多是( )位数。

4.□40÷4,要使商是三位数, □里最小填( ),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5.播放一部电影,从19时20分开始,播放了135分钟,到( )的时候结束。

6.有6个足球队,每两个队都要赛一场,一共要赛( )场。

7.连续7个月最多有( )天。

8.厨房在王芳家的( )面,阳台在王芳家的( )面,书房在客厅的( )面。

四、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

1.1米<1平方米。 ( )

2.每年的最后一个月都是30天。 ( )

3.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 ( )

4.CCTV 1每天都在19:00准时播放《新闻联播》。

( )

5.每个月最少有4个星期日。 ( )

6.612÷6,商中间只有一个零。 ( )

五、统计与分析。

下面是三年一班男生、女生喜欢的电视节目的记录单。

请把上面的数据整理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1.男生喜欢看( )的人最多。女生呢?

2.有女生和男生都比较喜欢的节目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请你分析此表,谈谈你的看法。

六、解决问题。

1.爱建学校三年级学生有510人去春游,如果租11辆大客车,每车坐48人,够不够?

2.一批货物,已经运了8次,共运l04箱,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运15次,剩下多少箱?

3.为庆祝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发行奥运邮票一套共12张,一张89元,买全套需多少钱?

4.阳明小学操场长95米,宽60米。小华绕操场跑了两圈,小华一共跑了多少米?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块长32米,宽15米的长方形草地,每平方米草地每天能制造氧气75克,这块草地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千克?

6.学校买了8套甲种桌椅共用了720元,买7套乙种桌椅共用了490元,两种桌椅每套相差多少钱?

试卷说明:

本次期末质量监测,严格遵循《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参、教材的要求。本着以基础知识与综合实践能力为主,变式提高为辅的原则进行命题。下面是具体命题原则。

1.呈现方式。以调研反馈试卷形式呈现,按照7:2:1的比例进行命题:基础知识部分占70%,综合实践能力占20%,变形拔高题占10%。但是不出偏题、难题、怪题和奥数题,都是学生常见的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题型。此次命题在策略方面做到了高分值题型基础化,综合实践能力拔高题低分化。例如填空题第7题,这是一道考察年月日知识的题,主要考查大月小月计算的问题,此题的分值只为1分。

2.程度与标准。命题的原则和标准,一定要按《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参、教材的要求。这次命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要考虑到全体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所以命题标准是以中等生为主。但是要得100分也不是很容易的,需要学生认真、细致,绝不能马虎,才可以得到100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9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

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

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内容: 唱歌《太阳出来了》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认识反复记号。

3、能够创编动作与音乐表现。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分组讨论,为下面的歌谣实际节奏并读一读。

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青蛙唱起歌,燕子飞上天。蝴蝶花间飞,小羊跑出了家,一群小娃娃呀田野笑哈哈。

2、初步感受音乐

1)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学生听一听录音中是怎样读 这段歌谣的。

2)学生跟着录音按节奏读一读这段歌谣。3)老师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学生再次看谱聆听录音,了解歌曲的演唱顺序。

3、认识反复记号‖: :‖

学生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反复记号。

4、学唱歌曲

1)学生仔细观察歌谱,想想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教师范唱,学生学唱。3)按节奏读歌词。4)注意反复记号部分。

5)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兔子清楚。小结。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唱歌《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三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巩固已初步掌握的合唱技能,要求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去表演歌曲。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听辨乐器音色的能力,了解器乐曲塑造音乐形象的特点,感受乐曲的形象。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唱好三部轮唱。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3/4拍,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三部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1、节奏练习:xxx|xxx|xxxx|x0| tttatttattttta

2、视唱练习(!)、出示旋律:p2(2)、练习一声部视唱。(3)、练习三部轮唱。

二、感受歌曲

1、观赏画面“黄昏情景”,同学们,这幅画中你看出了什么?能说一说吗?如我们用歌声表达的话那就更美了,请听------。

2、听范唱《美丽的黄昏》,体会歌曲的速度、情绪。

3、学唱歌曲。(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2)、根据歌曲的情绪,给三个乐句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再唱一唱。(3)、用不同速度演唱这首歌曲,说说表现的情绪和意境有什么不同。(4)、第一遍齐唱,第二遍分三组轮唱。甲组先开始,唱至第二行时,乙组从头开始;乙组唱第二行时,丙组从头开始。

4、完整演唱歌曲。

三、综合练习

1、歌曲《美丽的黄昏》轮唱时,可用动作或队形变换来配合。

2、动作: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3、队形:按轮唱声部进入的顺序,用不同的队形,边走边唱。

四、欣赏《朝景》

1、初步听赏全曲。

2、试哼唱书上旋律,它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3、选择乐曲与小伙伴合作表演。

五、小结

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可爱的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教学过程 1 导人。

听歌曲《小小的船》“弯弯的用儿,小小的船”。学生听辨歌曲名字,并跟着轻声演唱。导语:《小小的船》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小船》,听一听歌中的小船指的什么?歌曲演唱的什么内容?

2、学唱歌曲《小船》。

(1)

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1)

提问:请你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民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 2)

复习3/4拍号的含义,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出4/4拍号的含义。

3)

再次听歌曲感受4/4拍的韵律,身体随之做微小的律动,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动作提示:见教材图示或音乐材料分析提供的动作。(2)

学习歌曲《小船》的曲谱。

1)

可分两组采用接唱的方式,师生接唱或每组演唱一个乐句的接唱方式学习曲谱。2)

在曲谱中找出你没学过的音符:认识全音符、掌握全音符时值。

3)

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解决方式:可采用示范对比法,或是教师以动作引导学生演唱准确。

(3)

学习歌曲《小船》的歌词。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2)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3)

学生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演唱。4)

学生演唱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父母关爱后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的关心爱护你呢?你感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

全体演唱、小组演唱、个别演唱、领唱与齐唱齐,互相倾听和进行评价,并再次演唱。3

教师提问:你还会唱哪些歌唱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4.课后小结。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能否准确而有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能否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以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并用口风琴吹奏旋律片段。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

1. 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1)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规则同上节课)?

(2)音乐游戏:节奏、视唱。

2、复习演唱歌曲《小船》

歌曲《小船》表现了对家的依恋、对父母的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英国歌曲《可爱的家》,我们来听一听。

4、学习歌曲《可爱的家》。

(1)学习曲谱。

教师范唱曲谱。

学生直接跟琴演唱第一、二乐句曲谱。

第三至六句学生小组形式学习曲谱,以口风琴畏助演唱。

(2)学习歌词。

1、教师简述歌曲《可爱的家》词、曲作家的小故事。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以怎样的声音来演唱?

2、学生朗诵第一段歌词了解歌词意思,并跟琴小声演唱第一段歌词。

提问:你觉得哪一句不好唱?谁为帮助他?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演唱。全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分两组互相倾听和演唱,并且师生共同作出点评。

3、学生朗读和演唱二、三段歌词。

4、演唱整首歌曲。

(3)竖笛吹奏歌曲。

学生自己伴奏和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5、课后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是否能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

3、是否能用竖笛吹奏歌曲等旋律片段。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

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

1、音乐游戏:我来唱----“七色迷宫”

(1)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出迷宫?

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线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演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为小组加分。

(2)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

游戏规则: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次机会,看哪组唱得准找得快。为小组打分。

2、复习演唱歌曲《小船》。

分小组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歌曲汇报展示活动,师生共同进行评价,为每组打分。

3、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歌曲情绪。

提问:歌曲是几拍子的?表现的什么情绪?

(2)欣赏歌曲了解歌曲表现内容、演唱形式。

看歌篇心里默唱歌词、欣赏歌曲录

提示: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几种?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交流老师的问题。

教师介绍词曲作者及哥伦比亚的简况,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3.)欣赏歌曲轻声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师生朗诵歌词。

学生轻声跟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2)编配打击乐伴奏。

学生分小组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

4、课后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学生在游戏中的视唱和听音能力是否有提高。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歌曲的分析是否准确恰当。

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教学内容:

1.唱《共产儿童团歌》 2.律动 3.欣赏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饱满的气息,具有力点的声音演唱《共产儿童团歌》。2.用整齐、神气的踏步来表现儿童团员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念。3.通过回忆、欣赏,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歌曲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录像

今天这节音乐课上,老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短片。你在短片中看到了什么? 2.你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些小朋友是谁呢? 共产儿童团:同学们,你们其实都是共产儿童团的成员。共产儿童团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在解放前的名字。共产儿童团里的成员们的任务是站岗、放哨等。他们的口号是:准备着,时时刻刻准备着。3.引出歌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刚才那部电影的插曲,名字叫《共产儿童团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学习歌曲

1.请大家看黑板:× ×.× × × | /

×.×

×× ×— | ⑴用划拍的方式打节奏

⑵这两种节奏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2.可以把歌词有节奏地读一下吗?

3.请大家一起跟着钢琴来学唱这首歌曲。(2遍,难点模唱)

4.歌词中表达了共产儿童团员怎样的愿望?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这首歌曲?(坚定有力的)5.老师请男、女同学来比一比谁的声音更有力。

6.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里的小朋友一起来唱,你能唱得和他们一样好听吗? 让老师听听你们的声音。三.大军鼓、小军鼓

1.在黑板上有两种节奏,我们一起用手拍一拍。× ××

× ×× ×

0 ×

0 2.在鼓号队中有大军鼓和小军鼓,你觉得这两种节奏分别代表什么? 3.现在有两种声音,你听听,分别代表什么?

4.分别练习大军鼓、小军鼓的节奏(有力的/轻快的)(分声部练后再合奏)

5.老师来弹旋律,请大家伴奏。6.你能边敲边唱吗?我们来试试看。(提醒:小军鼓节奏中没有附点,唱的歌词节奏里却有附点,要特别注意区别)

(学生分两边,间奏时交换任务)四.口琴

1.你能把歌谱马上唱出来吗? 2.我们用口琴来吹一吹。3.请大家跟着钢琴来吹。五.走一走

1.刚才录像中的小朋友拿到枪了吗?他们接下来做了些什么?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回答:他们的心情怎样?在做什么?我们能不能也来学一学?

要求:听好音乐的节奏,边走边唱,声音响亮,步伐整齐。每段最后一句歌词家一个吹号的动作。(先学一学这个动作)六.欣赏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儿童团员的歌曲呢?(《歌唱二小放牛郎》)2.谁来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

3.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另外一首歌曲《只怕不抵抗》。4.你能跟着歌曲唱歌词吗?

5.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歌词中的动作。七.下课:边走边唱,走出教室。

第六课

《卖报歌》

教学内容:

一、唱

卖报歌

二、听

码头工人歌

飞花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3.

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重点难点 1.《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一个降号调各音位置。重点介绍聂耳创作思想,以及他创作的歌曲所产生的社会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前准备:挂图,录音机等。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发声练习1=F 2/4 5 5 4 4 | 3 3 2 2 | 1-| 1 0 |

yi

ya yi

ya yi

ya

一、简介聂耳

1、导入

(听国歌):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 总结:《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叔叔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2、简介聂耳:欣赏了庄严雄壮的(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国歌,你们一定想认识这首歌的曲作者聂耳叔叔吧。(出示聂耳画像,边挂边说:这就是聂耳叔叔)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聂耳叔叔的故事,听听,唱唱他写的歌。板书:聂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读:聂耳 繁体字聂耳的名字是这样写的(板书)。看看有什么特点?哇,他的名字是由四个耳组成的,聂耳早先名字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为聂耳呢?我们来听个小故事。(放录音:聂耳的耳朵)

总结:聂耳的耳朵是平时练出来的。

四、学唱《卖报歌》曲谱

1、聂耳叔叔还为我们写了一首至今还在传唱的歌,这首被列入20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放录音学生回答)

2、简介报童“小毛头”

3、欣赏歌曲录音。

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出示歌曲名称。

简单介绍: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歌曲的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它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do re mi sol la)

4、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5、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几个乐句。(4+4+4+4)找出相同句与不同句,贴上标记。唱一唱,每乐句的结尾音是否相同。

6、.难点训练: A、5 3 5 3 2 | 1 3 2 | B、3 3 2 | 6 1 2 |不能唱成3 3 2· 1 | 6 1 2 |

7、在老师伴奏下完整地视唱歌谱,错处老师及时指导纠正。

五、课堂小结,下课

三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小小音乐剧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亲切、自然、欢快、质朴、感情真切,真实地反映了动物世界中蜗牛与黄鹂鸟和谐生活的欢乐场景,体现了动物世界的欢乐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习他人优点的思想感情,《蜗牛与黄鹂鸟》教案。歌曲的创作具有浓浓的台湾校园歌曲风格,旋律兼有抒情和叙事的特点,全曲音域不宽,亲切自然。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学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并为歌曲伴奏。

二、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同学们懂得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三、能力目标:通过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听到的音乐,从而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对比节奏:o x o x | o x

x ‖ xxxx x | xxxx

x ‖ 学会用o x o x | o x

x ‖的节奏型,唱出歌曲的强弱。

教学准备多媒体、蜗牛和黄鹂鸟的头饰教学方法 听唱法、情境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感受音乐学生听音乐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走进音乐教室。

二、谜语激趣导入

1、猜一猜 师:老师这有一个小谜语让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小动物行得慢,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是什么动物?(生:蜗牛。可见出示蜗牛)它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学学蜗牛爬行的样子,师:瞧!森林里的黄鹂鸟也来了(课件出示)

2、师:可真热闹呀,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蜗牛和黄鹂鸟的故事,可是老师要用唱的方式告诉你们这个故事。(教师播放FLASN《蜗牛与黄鹂鸟》)师:谁能把刚才老师唱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看看谁说得最棒。(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

三、学习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师:这么有趣的歌曲让我们为它伴奏相信会更好听的。

1、课件出示两条节奏型 ① o x o x | o x

x ‖ ② xxxx x | xxxx

x ‖ 老师示范拍节奏

2、师:你们觉得哪条节奏型更像小蜗牛在爬的样子呢?我们就用它为歌曲伴奏(学生讨论并回答)。

3、练习节奏第一步:学生按节奏怕手为歌曲伴奏第二步:用自己喜欢的并能发出声响的方式按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学唱歌曲师:这么有趣的歌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

1、听一听:播放电脑课件完整聆听《蜗牛与黄鹂鸟》,感受歌曲。

2、哼一哼:教师弹奏学生用“la”轻声模唱歌曲。

3、念一念:按节奏念歌词,教师要提示念歌词时第一拍要念得强一些。

4、拍一拍:结合念歌词,一拍双手分开,二拍拍手掌。

5、唱一唱:随着教师伴奏轻声高位置演唱歌曲。分析歌曲的情感:小蜗牛凭着毅力努力的爬着,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吃到那甜滋滋的葡萄,你们说它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向往憧憬愉悦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唱一唱这支歌。

四、创造性表演

1、师:这么好听的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它呢(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进行选择)我喜欢这样去表现:⑴敲一敲

⑵演一演

⑶唱一唱

⑷画一画 方法: 敲一敲:选自己喜欢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演一演:喜欢表演的同学找几个同学一起分角色为这首歌曲设计动作,一起创编这首歌曲的情境,可以扮葡萄树、黄鹂鸟、蜗牛几个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唱一唱:喜欢唱歌的同学也可以找几个好朋友分角色进行演唱。画一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根据歌曲内容来作画。

(老师巡视,1、鼓励同学们参与活动,尽可能让大家都参与活动。2、对学生进行指导。3、同时播放歌曲。)

2、成果展示

①全体一起表演,画画的同学继续作画。

②各组选代表上来表演。分角色表演、演唱的同学戴上蜗牛和黄鹂鸟的头饰。

③小画家们展示自己的画。表演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评价,说说对方好在哪里,还有难里做的不够好。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小蜗牛和黄鹂鸟你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黄鹂鸟为什么不受大家的欢迎?我们要向谁学习?(学生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渗透德育教育: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小蜗牛不畏艰难,执着的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的顽强精神。不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

六、拓展作业

师:黄鹂鸟听到了我们的批评它后它知道自己错了,于是来到葡萄树下,你们说它这次会对蜗牛说什么呢?(小组合作创编第三段歌词。)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做蜗牛或黄鹂鸟的动作离开教室

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七彩的生活

《采山》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感受音乐情绪及节奏,通过音乐律动及歌曲聆听感受体会劳动辛苦,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乐于劳动。

2、能够用轻快又活泼的情绪,朝气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并能通过音乐实践创造活动,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为歌曲伴奏。

3、认识十六分音符,能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十六分音符的特点,并能准确掌握。教学重点:

1、能用朝气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2、认识并能掌握十六分音符 教学难点:

1、准确地用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2、歌曲伴奏的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小乐器(双响筒、碰铃、串铃、三角铁)、十六音符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1、课前律动《郊游》

2、引出音乐小精灵(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的音乐上,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嘛? 她就是音乐小精灵,看,她跟我们小朋友打招呼了!

小精灵: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可爱的音乐小精灵。在今天上课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瞧,就是这只漂亮的小篮子。希望你们能在这节音乐课上收获到许多有趣而有用的音乐知识。你们能做到吗?

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过渡: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是有精神。音乐的世界真美妙,接下来,我就请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吧!

1、观看图片展示丰收的田野。观后回答:音乐小精灵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呀? 生:丰收的田野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呀?

生:田野、稻谷、拾稻穗的小朋友。

2、初听歌曲,听前要求:在美妙的歌声中,音乐小精灵邀请大家一起随音乐轻轻摇动你的身体。老师会跟大家一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好的歌曲。从歌曲中,这位拾稻穗的小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爱劳动、珍惜粮食

3、师介绍拾稻穗。从而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

4、再听歌曲,并随师简单的歌曲律动,感受歌曲节奏及情绪。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提起我们的小篮子,一起走进田野,参加拾稻穗的活动吧。请你带上轻快的步伐,轻松的心情,跟我一起来!

三、学唱《采山》

过渡:听《采山》的伴奏音乐,师:小朋友们,快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音乐小精灵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 图片出示:森林

1、认识十六分音符

师:在这神秘的大森林中,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你们想要把这些好吃的好玩的装进你们的小篮子吗? 师:那么你们就得去听听音乐小精灵送我们的神秘声音。

A、用钢琴弹奏一个短而快的音,请生听这神秘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引导生回答出这个音短而快的特点。

B、师敲奏示范十六分音符,生用短而快的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试奏

C、师:十六分音符,是个特别团结的好孩子,他经常有许多好伙伴。比如说:两个十六分音符在一起组成了XX请生试着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敲击双响筒表示。

比如:四个十六分音符小伙伴在一起玩,就组成了XXXX 请生试着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敲击双响筒表示。

2、难点十六分音符解决

师:我们的音乐小精灵,要在十六分音符上加上他的小魔语了。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念准确,唱准确。A、XXXX X 0

采呀采蘑菇采呀采木耳 B、XXXX X 0

花呀花满篮果呀果满篮

D、加旋律后的十六分音符演唱

过渡:小朋友们把音乐小精灵的魔语学的太好了,音乐小精灵非常喜欢大家,接下来,他要为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

3、初听歌曲

设问:音乐小精灵的歌声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4、复听歌曲,请生随音乐有节奏的拍手感受歌曲情绪与节奏。

师:音乐小精灵的歌声这样美妙,她希望大家用热情的掌声为她加油,并化作轻轻的有节奏的伴奏。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好。

5、师在每一乐句的最后空拍部分加入乐器双响筒

师:音乐小精灵的歌声太美妙了,我也忍不住想加入了。看看老师在歌曲的哪里加入了表演。

6、请生仔细看乐谱。师带领生在每一乐句的最后空拍部分加入乐器双响筒,生拍手表示。师:接下来,老师邀请小朋友们大家一起来试试看。注意看谱听音乐。

7、练唱歌曲,解决难点。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太棒了,小精灵非常高兴,她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唱她的歌曲。你们能完成地比她好吗?

A、干脆而轻快的声音 B、从山顶往山下走去——从高音到低音。高而轻的声音。提示:做梦又回到山顶上。不要吵醒他的美梦。

8、完整地随琴练唱歌曲。

9、完整的随音乐范唱演唱歌曲,生在心里默唱歌曲。

师:快乐的小精灵又开始歌唱了,她请大家一起来演唱歌曲。比一比谁的歌声更美!唱后引导说一说小精灵的歌声与自己歌声的区别,找出不足之处。

10、完整的随琴演唱歌曲。演唱之前提示:坐姿、声音状态、心情等。

师:许多同学都对我们的演唱提了意见,大家都有一双灵敏的音乐小耳朵,那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歌曲。

11、师与生合作接唱歌曲。

师:小精灵的歌太好听了,我也忍不住想唱了,我能加入你们吗?

12、完整的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练习的不错,很多同学学习的非常认真,歌声也特别好听。那么就让我们随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把歌曲演唱一遍吧!

13、介绍小乐器,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请个别几个小朋友上台演奏小乐器,其他生演唱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咱们给它来点伴奏吧。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小乐器。大致指导下乐器的伴奏方式。

四、课堂小结

1出示音乐小精灵:小朋友们,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音乐小精灵要跟我们说再见了。

1、总结所学。音乐小精灵:在送给大家的小篮子你收获了哪些有用的有趣的音乐知识?

2、提出希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收获更多。让我们都成为可爱的“音乐小精灵”。微评: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首先通过愉快的《郊游》律动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出音乐小精灵,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并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习,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走进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运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京剧,使学生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并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3、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自豪之情和热爱之情,并大力宏扬中国传统艺术!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京剧,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京剧中拖腔唱法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学生随京调《俏花旦》走圆场步进入教室;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

二、实践体验、了解京剧

1、用京腔同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配合,用京腔进行师生问好(突出“新”意,让学生“乐”学;)

2、教师提问:你们了解京剧吗?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

(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扩展知识面,增加对京剧的了解;)

3、你们知道京剧被誉为中国的什么? 国

4、你想了解京剧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观看《京剧》打斗场面,并给予喝彩及掌握。

(通过欣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京剧;教师潇洒的板书课题,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兴趣;)

5、请你用一个字形容刚才这段京剧给你的感受: 生:(绝、妙、好)

6、你知道外国人是怎样评价“中国京剧”的吗? 请学生观看FLASH课件《说唱脸谱》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新”意盎然,让课堂“鲜活”起来;)

7、请用一名话来表达外国人对京剧的称赞: 生: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

8、连外国人都这样赞不绝口,证明我们的京剧真的是一个字“好”!那好在哪里?妙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一同了解一下京剧的奥秘吧!

三、京剧大考验(1)、京剧分为几个行当,各是什么? 生、旦、净、丑(2)、京剧的四大功夫是什么? 唱、念、做、打(3)、连线题(把各行当和相对应的行当头像连在一起)(4)、下面请听这段京剧是哪一行当演唱的?学生初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演唱行当:花旦

(问题设置环环相扣,使学生完全沉浸于京剧魅力之中。通过知道抢答环节,让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更加深入、系统、全面;也大促进了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全面、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四、学唱京剧

1、(老师也很喜欢京剧,也学了一段,下面给你们露一手好不好?)教师有板有眼的范唱;(老师只不过是个戏迷,和那些名角相比差的还很远呢,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下原汁原味的京剧,这才是真正的“角”!)学生认真倾听歌曲原唱,品味京剧的独特韵味

(本课环节设置主要以“兴趣”为出发点,用教师的“激情”燃烧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氛围始终处于高温状态。)

2、欣赏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现场演唱录像;

学生再次欣赏京剧,加深印象;请学生闭上眼、摇着头,想像自己坐在了大戏院里,细细品尝一下当票友的快乐;

(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多体验,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请学生谈一谈感受;

4、再次欣赏京剧;

5、你知道《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选自哪部京剧吗?你能讲一讲《红灯记》的故事情节吗?

6、学生欣赏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精彩片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灯记》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7、学唱京剧

★学声音请学生注意托腔唱法及有板有眼、依字行腔; ★学表情表情应生动、到位;

★学身段一招一式要体现京剧的韵味;

8、请学生演唱京剧:

(通过师生互评、自评做有针对性的评价,提高学生演唱水平;)

五、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京剧大舞台》:给各小组分发剧本,经过小组排练后进行无实物表演,其它学生做票友观赏京剧演出。(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京剧的“唱念做打”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他们乐在其中!此为本节课的高潮环节,学生的歌声、喝彩声充分体现了本课的“四动”——语言动、思维动、肢体动、情感动!)

六、小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听、所感、所想与所获!教师总结升华:振兴民族文化

宏扬京剧艺术

(意在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艺术的自豪之情和热爱之情,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三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五十六朵花

《幸福花儿开心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幸福花儿开心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七;

二、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幸福花儿开心上》是一首柯尔克孜民歌歌曲情绪热烈;

(二)学生情况分析;针对三年学生现在的整体学习情况,鉴于本学期是第一;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1.说教法;本节课我以现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设问你幸;2.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幸福花儿开心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幸福花儿开心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课,针对三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好动,模仿力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而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出发,通过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将舞蹈和音乐融合起来,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唱、跳、演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个体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柯尔克孜族的多元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幸福花儿开心上》是一首柯尔克孜民歌歌曲情绪热烈、欢快表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在党的领导关怀下的幸福生活。全曲为降E大调共五个乐句第五乐句为结束句。优美的旋律使人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二)学生情况分析

针对三年学生现在的整体学习情况,鉴于本学期是第一次接触二部合唱,并且低声部的节奏,旋律、学生较难在一节课完全掌握,因而将学习唱好二部合唱《幸福花儿开心上》分为二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唱好第一声部主旋律,重点解决一声部的音准及情绪,初步感受二声部的旋律及合唱,为下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说教法

本节课我以现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设问你幸福吗?你觉得幸福是什么?活动展开,引领学生感受柯尔克孜人民的幸福生活为线索,通过介绍柯尔克孜族的民族概况、生活习俗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视听结合来了解柯尔克孜族,并用听唱、模唱等方法让学生学唱歌曲。2.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视听、学唱、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让学生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四)技术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自身专业素质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对歌曲情感的处理不是太好,教师应自己深情投入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知识与能力”目标:学唱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初步感受二声部合唱。“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掌握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热烈、欢快的情绪。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唱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感受柯尔克孜民歌热烈、欢快的情绪。

(二)教学难点:歌曲中出现的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当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大家。请问你幸福吗?你觉得幸福是什么?(依次采访2人)师:其实幸福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地区的柯尔克孜族的人们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在党的关怀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在重大节日里他们会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歌唱伟大的祖国和幸福的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地区的柯尔克孜族,学习一首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请大家仔细聆听,用心去感受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唱歌跳舞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以幸福为话题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放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1.初听音乐

师: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情绪 ?(热烈、欢快 活泼的)2.再次听音乐

师:歌曲用哪些美景勾勒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羊群、草原、太阳、葡萄、酥油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这么多的美景有草原有羊群有葡萄。有这些美景的地方就是祖国的西北新疆地区柯尔克孜族人们生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三)民族介绍

课件展示:这首歌曲中唱到的是新疆柯尔克孜族是生活在新疆的西南部及北方的一些地区。以游牧、畜牧业为主。而且是我们中国北方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

设计意图:老师跟学生分享资料,让学生在欣赏了影像后用文字的形式直接展示给他们,让他们对这个陌生的民族变得更加的熟悉,和更加的了解,以至于为后面歌曲的学习做下铺垫。

(四)呼气、发声练习

师:感受草原气息,深深吸一口气,保持住,再匀速吐出。师:来到草原心情真舒畅,用啦来抒发心情。设计意图:为演唱歌曲做铺垫。

(五)学唱歌曲 感受

1.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再听,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你是依据什么划分的?看谱(情绪、旋律、内容)3.了解歌词

师:这首歌曲的歌词写得非常美,我们试着用歌词的节奏读一下。读第一乐段。解决节奏难点前八后十六音符、附点八分音符 教师示范节奏。让生找相同节奏。4.分析学唱曲谱

认识歌谱记号前奏、结束句、重音记号 教师示范重音记号的演唱,教唱歌谱找相似乐句学唱。5.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启发学生感情的投入。6.演唱第二段歌词。

7.有感情地完整演唱两段歌词。8.初步感受二声部合唱。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学唱歌曲,初步感受二声部合唱。

(六)合作拓展 1.欣赏《娃哈哈》感受新疆音乐特点,观看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指导学生用上几个 简单舞蹈动作练习边唱边表演。

2.自制简单打击乐器文具盒、学具盒代替手鼓为歌曲进行伴奏 3.歌舞器乐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欢的环节,这样可以放松,可以很轻松地展示自己,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由的表演,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用眼神交流,让学生学会在模仿的基础上创作。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柯尔克孜族柯族的生活风俗文化等还学唱了一首柯族民歌,希望大家能更加的热爱生活。

七、学习评价方式

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

八、教学设计特点

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

九、课后反思

《幸福花儿开心上》是一首柯尔克孜族民歌,歌曲情绪热烈、欢快,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幸福生活。这节课我主要是想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感受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充分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热烈、欢快的情绪,这也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了解柯尔克孜族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学生对本课很感兴趣,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但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演唱时情感的处理,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进而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打秋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伙伴打秋千的亲切咏唱,使学生领悟“仡佬族”儿童的快乐生活。

2、指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的表现需要,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歌唱。教学重点:

1、运用正确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全面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难点】

1、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

2、准确掌握结束句的唱法。【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唱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学生自备:报纸、塑料袋、矿泉水瓶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开场音乐,设置鲜艳背景,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大家好,今天陈老师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们一起上音乐课,希望大家听得准、唱得的好、表演热烈,和老师合作愉快,大家能不能做到?

三、导入练习:

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大家来考虑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能不能用你的手势或是手中的小道具把它拍出来?(播放四拍子的歌曲,指导学生运用手中的道具拍出四拍子的节奏型。)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首儿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好学生、要做到、上课时、不吵闹、敢发言、勤动脑、认真听、习惯好。要求同学们用三拍子的节奏读出这首儿歌。(1—2名学生,然后学生拍手齐读。)

四、揭示课题: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令老师高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小朋友打秋千的场景,然后仡佬族小朋友的可爱形象徐徐进入屏幕),同学们说他们在干什么?(打秋千)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是《打秋千》。(课件出示课题)

五、讲授新课:

1、欣赏录音范唱:

问题:①歌曲是几拍子的? A、2/4 B、4/4 ②歌曲的演唱情绪是:A、轻快、活泼 B、优美、抒情

2、教师范唱:(要求学生随音乐拍手或拍腿)注意:本首歌曲有2段,第1段的结束句和第2段的结束句有什么不同?

3、学生模唱:用“噜”来模唱。

4、按照节奏拍手读歌词。问题:通过读歌词,你能不能说说仡佬族小朋友打秋千的形象?可以用歌词当中的词语来说。(美丽、可爱、蹦蹦跳跳、像风一样、淘气)

5、学生随范唱跟唱。歌曲处理:

1、这首歌曲,老师这里有几种唱法,同学们来对比一下,哪种唱法比较好听,同学们要做出选择,并且要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第一种:缺乏感情,声音平淡,没有表现出小奶牛那种活泼、可爱、淘气的形象。第二种:语气太重,铿锵有力,不适合这首歌曲。

第三种:声音明亮,轻快、活泼,轻重缓急掌握适度,能够表现出小奶牛那种活泼、可爱、淘气的形象。

2、既然我们已经分析了歌曲的演唱情绪,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加上感情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学生带上感情来演唱歌曲。(老师用录音机录音)

3、刚才,老师偷偷用录音机把同学们的声音录了进去,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在听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哪些地方唱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学生自己总结,总结完毕后,复唱歌曲。)

七、歌曲巩固:

下面我们用我们手中的简易乐器来为我们的歌曲来伴奏一下,我们来分分组(乐器归类),老师来给你们伴舞怎么样?(老师随音乐做动作)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来一起跟老师做一下!

八、课堂小结:

上一篇:谈判技巧考试答案下一篇:毕业祝福语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