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高分作文

2024-06-08

写出高分作文(共10篇)

写出高分作文 篇1

发现命题的巧妙,选择独特的角度,表现出思维的独特性,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写作效果,这是每位考生在考场上都想达到的理想境界。但是,为什么有的考生能从新颖的角度表现作文的内容,有的考生却总是写陈芝麻烂谷子似的老套作文。这只是作文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吗?其实,优秀的作文答卷与平庸的作文答卷,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还不是十分明显的,明显的差异是思维的水平和方法。前者敏锐,后者迟钝;前者能发现最佳的表现角度,后者只能从一般的角度写一般的作文,甚至是和很多人重复的角度。如此这般的平庸作文,怎能不引起评卷老师的厌倦呢?

本文就将帮你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新奇的内容,去寻找最能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角度,最先领略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胜景,赢得评卷老师的喝彩!

一、化宽为窄

有的话题拟得很宽泛,难以把握。对于这类话题可以采用添加因素法,即在原话题基础上适当增添新的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化难为易。比如“挫折”这个话题就比较宽泛,我们可在“挫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些新的因素就立意明确了。添加因素有三种形式:

1、后添因素法:挫折,使人颓废使人兴;挫折,成才的磨刀石;挫折的辩护;挫折的联想等。

2、前加因素法:自信能战胜挫折;感谢挫折;欺软怕硬的挫折等。

3、前后均添因素法:在挫折中拼搏;在挫折中成长;在挫折中书写人生等。这样,话题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二、化浅为深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作文命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三、化实为虚

如以“风景”为话题写作。写好这个话题,就要去拓宽思路,化实为虚。“风景”

不仅指自然环境,还可指美好的人和事物。如生活中的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风景;社会上某一种新的、健康的气象是一道多彩多姿的风景;一个人冥思静想的意识中也会出现一种风景……认真地想过这种种“新风景”后,我们再去构思自己的文章,显然就要高明得多。

四、化整为零

有一类作文命题先出材料再出题,所以必须先“读”后“写”。作为议论文,它可以是材料作文,但作为记叙文,它有时候只是暗示着一种作文的角度或者作文的方向,或者说是暗示要求表现的中心思想。请看下面这个作文试题:“世界,充满七彩阳光,人生,充满美好向往,在通往理想的攀登之路上,每一步都弹奏着苦与乐的乐章。”根据这首小诗的含义,以„攀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对这个文题,不论你写哪一种文体的文章,恐怕都得注意“苦与乐”这三个字,它是材料中暗示的“方向”。因此你在审题时必须先读懂材料,对材料进行化整为零,然后把材料中隐含的要点“审”出来。

五、化熟为生

有些看似很熟悉的题目,比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可供取材的内容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那个“美”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美”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就会写出“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而就是没有突出这个“美”字。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仍要认真全面地审题。

六、化生为熟

先看试题:数百年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聪明的臣子,交代了一个任务:编一本《各时代智慧录》流传子孙。聪明的臣子工作了很长时间,完成了一本十二卷巨着。国王看后,认为书太厚,要求臣子把它浓缩一下。几经删减,浓缩为一本书。国王还认为太长。聪明的臣子把一本浓缩为一章,又把一章浓缩为一页,又把一页浓缩为一段,最后把一段浓缩为一句。国王看后,十分满意,说:“这是各时代智慧的结晶,人们一旦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担心的大部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句千锤百炼的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请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话题,自拟题目,自择文体,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这个话题,是从材料中引出的,但是,材料不能作为作文的内容。原因是话题和材料没有因果关系。命题的这个特点,在审题时要明确,这样才能避免写作的失误。由于话题是一个比喻形式,所以在确定作文立意的时候,要明确比喻的具体含义。免费的午餐,这是西方人常用来

说明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的道理,即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奋斗才能获取。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也是说的这个意思。明确了话题的含义,就会化陌生为熟悉,就会有话可说。

七、化一为万

比如“读书”这个话题,有的同学尽管整日在书海中泛舟,但面对这一话题感觉还是有点“单一”,似乎无话可说。其实,只要打开思路,挖掘得法,有关“读书”的话题是一座取之不竭、掘之不尽的丰富宝藏。做到内容丰富是不难的,但你必须善于联想。围绕“读书”这个话题,你可以讲述读书的故事,奏响想书、买书、借书、“偷书”、读书中的小插曲;可以记叙读书的经历,见证读书陪伴成长的过程;可以介绍读书的方法,选书、精读与浏览,读书札记,经典诵读,读书与实践;可以品说读书的滋味,酸甜苦辣咸,味道各异,一一道来;可以漫谈读书的感受,读后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抒写读书的收获,书中自有为人之道、作文之法;可以渲染读书的陶醉,沉醉书海,自然如入仙境;可以推介所读的好书,或简叙书文内容,或罗列推荐理由;可以鉴评所读的书,赏析精彩片段,评价细小瑕疵;可以评价对书的态度,说长道短自有一番道理。如此等等,你尽可以选择其中一点进行作文。

八、化大为小

如“我向往这样的环境”这个文题。“环境”的内涵是多种多样的,有“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自然环境”等等,不管你写向往什么环境,都要注意选材料的方向性,不要在一篇文章中涉及到对多种环境的向往,如果思路过于开放,也许会得不偿失。

写出高分作文 篇2

一.抒发挚爱激情, 品味美好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如果没有生活阅历, 也就缺少爱的激情, 体验不出真善美的情感。中学生体验生活要善于观察人物, 理解其丰富而又复杂的心灵世界, 用爱的真情关心同学, 沟通人的内心思想感情, 从而架起真挚的友爱桥梁。爱心是一场洒落在春天的细雨, 能让心灵枯萎的学生感受到情感的滋润, 分享情感育人的甜美硕果。

1、选取典型生活实例, 表现中学生典型的情感世界

例如, 月光如流水般轻轻地泻在孤独而略带愁绪的张晓梅身上。她那双聪慧的眼睛在不断眨动。在这个美好而宁静的夜晚, 一向活泼开朗、天真可爱的她为什么今晚愁眉苦脸呢?是什么缘故导致她如此伤感呢?原来, 她升入高中后, 各科成绩不稳定, 中断考试又考得不尽人意。她多愁善感, 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对学习丧失了自信心, 深感迷惘。回顾自己从一所普通小学考上重点中学的艰苦奋斗的历程, 她意识到积极进取的重要性。但由于自己主观因素的困扰, 缺乏坚强的意志毅力, 缺少战胜自我、把握未来的勇气。她那受伤的心灵多么需要老师的亲切关爱和耐心开导啊!不经风雨, 怎么见彩虹?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 在生活实践中磨练自己, 塑造自强不息的品格, 像勇敢搏击生活的雄鹰展翅飞翔。她终于被理解和爱的春风感化了, 坚定了自强不息的理念, 相信能把握人生的航舵, 坚定地奔向理想的彼岸。有志者事竟成, 在高考时, 她终于如愿以偿, 考出优秀成绩, 实现了多年来圆大学梦的夙愿。由此可见,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中学生在作文中善于传情达意, 敞开心灵大门, 是真情的自然抒发, 是爱的哲理的由衷表白, 也是情感美的永恒力量。作文教学若能从心灵深处提炼主题, 升华鲜明的思想意义, 表现人间真情, 将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2、张扬时代激情, 讴歌社会新风尚

为了适应高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 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 中学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重视塑造情感美好的人物形象。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 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 而提出新问题和新的可能,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我们提倡创新, 当然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吸收文化遗产的精华。毫无疑问, 作文要鼓励学生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意思, 充分表达新激情, 体现独特的新个性。

我们要激发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有五千年浩如烟海的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那么, 怎样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呢?怎样才能弘扬中华民族情感美的传统呢?在作文教学中, 中学生面临着新的课题。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学生要善于作理性的思考, 用理性代替狂热, 用冷静取代浮躁,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用优秀的民族文化陶冶人, 用崇高的精神鼓舞人。于是, 有学生在作文中明确提出“爱我中华必须爱我文化”的新观念。有理有据地作深入分析, 强调弘扬民族精神,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难道不是激发美的情感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诗的国度, 琴棋书画的国度,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科技的伟大力量是人类的智慧之泉。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既能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又能吸收新科技成果的最佳结合点。学习和继承文化传统, 这是基础, 是民族情感的体现, 是借鉴和吸收新科技成果的必然选择, 也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标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让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激情荡漾在中学生心中吧, 让古老文明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中放射出绚丽的光芒吧!

二.培养敏锐灵性, 领悟细腻真情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中学生写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以积极乐观的情怀面对现实生活, 用纯洁的心灵感受美好生活。品味甜酸苦辣的人生百态, 对丰富生活阅历, 培养敏锐灵性, 增强热爱生活意识, 激发审美的高尚情操, 提高作文水平, 都会产生重大作用。“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中学生好奇心强, 思维敏锐, 具有良好悟性, 对生活充满激情, 在作文中议论、抒情, 别有情趣, 有利于展示其灵性。

某学生清晨起床, 睁开双眼, 注视着窗外的天空;顿时, 心中不禁有所触动, 产生新的感觉, 思绪万千。年轻, 你是清晨第一缕阳光, 是涌动的一股清泉, 是亮丽的一片绿叶;年轻,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最宝贵的阳光, 充满青春活力;年轻, 在平凡而伟大的火热生活中是无比短暂的, 充满生命激情;年轻, 在令人欣喜而又陶醉的氛围中, 充满成才希望。

由此可见, 情感美是人性的灵秀因素, 是构成人的内在素质之一。“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关爱生活, 体验生活, 品味生活, 这是中学生在作文中抒发感情的基础。善于调动感知因素去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 启发学生打开形象思维的大门, 多角度地展开丰富联想, 让作文写出真实内容、真实感悟和真实之情, 让学生成为优秀作文的真正主人。既有深入思考的丰富内涵, 又富有文采精华, 这才是作文所期望的理想境界。

三.肯定美学价值, 阐明鲜明特征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通常所说的喜、怒、哀、乐、爱、恶、惧, 就是中学生情感的表现形式。那么, 中学生在作文审美活动中哪些情感才是美的情感呢?一般说来, 对真善美持赞赏态度的情感是美的, 对假恶丑持贬斥态度的情感也是美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情感是丑的, 对别人的不幸、暂时的失利、挫折持幸灾乐祸的情感是丑的。师生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出的情感美更具有美学价值。

情感美在中学生作文中具有鲜明的特征:

第一, 真实性。没有情感美的作文缺乏真实感, 以积极乐观、向上、友爱、团结为主要基调的亲情、友情、乡情、爱国情将深深地打动读者心灵, 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表现人生风风雨雨的坎坷历程, 事真、景真、情真一定会产生永恒的精神力量, 催人奋发, 感人至深, 耐人寻味。

第二, 强烈性。热情地表现自我独特感受的欲望十分强。中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 在家庭、社会、学校的关怀和培养过程中, 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中, 不少学生内心世界非常复杂, 情感无比丰富, 往往又以自我为中心, 在作文中描写自我, 表现自我, 塑造理想自我。由于过于理想化, 内心过于单纯, 或者情感深沉, 或者情感炽热, 或者情感封闭, 显示当代中学生情感的丰富与独特。因此, 师生之间在作文情感交流方面要以人为本, 理解人, 尊重人, 引导人, 既讲究表现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又要排除不切实际的情感因素干扰, 营造美的情感世界。

第三, 含蓄性。中学生反映在作文中的思想情感往往让人猜不透, 令读者伤尽脑筋。在各种学习压力之下, 面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 面对藏龙卧虎、高手如云的竞争氛围, 他们有时显得充满自信, 立志实现远大目标, 有时又只有激情而缺乏顽强意志与毅力, 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动力。直率地坦白内心思想, 又含蓄地流露格调低下的伤感情绪, 学习知识依赖兴趣, 畏惧难题, 学法呆板, 效率较低, 成绩不稳定。他们往往喜欢寻求新鲜刺激, 于是, 在作文中有新鲜而捉摸不定的迷惑, 多愁善感的变化, 无可奈何的感叹, 都含蓄地表现出来。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感现象, 教师要通过个别评改作文的方式, 委婉含蓄地开导他们。只有珍惜时光, 把握机遇, 追求理想, 把精力投入学习中,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用高尚的情感鼓舞学生, 用乐观的情怀开导学生, 用审美的情趣陶冶学生, 这是情感育人,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的崇高境界。

文贵情真, 情如海深。让情感美放射出亮丽的光芒吧!

摘要:情感美是中学生在作文教学审美过程中的心理过程之一, 是中学生对大千世界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 也是一种触动心灵的高层次的美感。文章以情动人, 在作文教学中反映出的情感美具有审美的重要意义。情感美能启迪形象思维, 能够激发真情实感,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在审美活动中带上鲜明的感情色彩, 可直接影响中学生对审美境界的选择。

如何写出高分作文 篇3

【关键词】 语文 高分 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79-01

高分作文针对应试作文而言的。那应试作文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学生要在三十分钟至六十分钟内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并根据题意和写作要求写出在评卷老师一、二分钟之内就被打动并欣赏的文章。

三十至六十分钟完成的习作,不可能是一幅工笔画,笔笔精到无可挑剔。可以有错别字,可以有不通顺的语句,可以有结构上的瑕疵,可以有语言上欠斟酌,也就是说高分作文不是完美作文。评卷老师一二分钟要评定出分数,那样就要给评卷老师明示一些内容并且打动评卷老师。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高分作文呢?

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题目。大家知道,好题目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题目有丰富的内涵,好题目能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不仅写出了爸爸喜爱的夹竹桃的凋落,还暗示了爱花的父亲离世。像这样的好题目语文书中很多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王几何》《背影》《春酒》《阿长与山海经》等。考试中如何能写出这样的题目呢?

应该把题意中大的话题,虚的事物为小的、实的、具体可感的内容。如七年级一次以 “记忆”为话题习作。有的学生就直接以“记忆”为文题。试想“记忆”从时间可以跨越成百上千年,从空间包容天上地下又大又虚。以它为题,给人一种空洞、模糊、虚无、不可捉摸的感觉。

有的学生则写出了以下题目:《菜香中的回忆》、《那一夜的果子真甜》、《油菜花中渐远的风筝》《记得你说过》《记忆中童年挂在树梢》。这些题目角度小、具体、可感、耐人寻味,应算得上好题目。

二、要有明确、深刻的主题。写作要求中提出“做到中心明确”何为中心明确?就是突出中心明确中心。文章围绕线索来写,安排好主次详略才能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就是给评卷老师一个明示,让评卷老师一眼就能找到中心句。要在叙述描写中提炼、升华将自己的观点通过简洁的语言集中概括地表达出来,引起评卷老师的共鸣和思考,打动他的心。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何谓深刻?就是表达出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自己的认识,或是世上公理的自己体验。要对生活有深入的思考。如对“成功”的认识,“战胜困难就是成功”这是常人的体验,成功就是“自己内心的幸福”这就是深刻。

如作者对承诺的认识,小作者写到“独自走在路上,心理反反复复地想,轻轻拍拍没有钥匙的口袋,一下子泄气了,忽然想起你说过,只要我回家,你一定给我开门,并用微笑迎接我。我浅浅一笑,我还会相信吗?这不过又是一个兑现不了的承诺。”七年级得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才是深刻。

三、有匠心的结构。习作要求中提出“条理清楚,有创意的表达”。何谓条理清楚?也就是明示评卷老师你的的行文思路。即文章清晰的脉络,如时间的先后,场景的变化,情感的发展。

何谓有创意的表达?就是在结构安排上有巧妙地心思。前面有题记,中间内容充实丰富,后面又有尾声,使得文章结构完整;为了表现比较复杂宏大的或者时间跨度较长的事件,在整个事件的大海中撷取几朵精美的小浪花,通过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来表现事件的整体,用小标题的形式,通过几个并列的段落达到目的,使得结构整齐美观;用倒叙式、插叙的写法结构文章,使文章有波澜:用先抑后扬,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结构文章都是有创意的表达。

四、有精美的语言,有细致的刻画。习作要求中提出“语言通顺,内容具体充实”。何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准确是和歧义对应的。通顺是和语句间的连贯对应的。

内容具体充实就是要细致的描摹刻画。不仅有人物的刻画,还要有环境的描摹。刻画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细致描绘,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还要抓住人物外貌典型的动作、语言、心理进行描绘,内容具体还体现在细节的描写。这样才能让评卷老师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有个学生描写夏夜姥姥给她用狗尾草编小兔子的情景:“轻轻午后的暖流,推动整个欢快的夏天。我和姥姥搬来散发着纯木香气的板凳,摆在老槐树下。姥姥随手揪来几根狗尾草,我坐在一旁,注视着姥姥那双乐此不疲的大手。这时姥姥的上眼皮会垂下来,睫毛扫视着,灰黑的眼眶。薄薄的嘴唇微微地张开,缠缠绕绕,无微不至。就这样几只不起眼的狗尾草被姥姥魔术般的变出一只小兔子。我惊呼,小心翼翼地接过举过头顶,奔跑在老槐树的周围,姥姥会在这时,直直腰板儿,转转脖子,眼神倾洒在我的脸颊。”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如一幅美丽的画面,勾起评卷老师的回忆,引起他的共鸣。

文章的景物描写,往往有渲染情绪,烘托气氛的效果,很像歌曲的前奏。还像朱军主持煽情时说的一句话“音乐该起了!”

景物描写,一下就把读者带入指定的情境中。如一考生在《那一夜果子真甜》一文这样渲染“晚风微凉,灿烂的星系下,唯有一束火光在丛中燃起,然后亮出火星,像银河飘去。我们几个孩子,从各自的家里拿来各种小果子,过着我们的夏天。”这样一下把我们带进夏天,走进童年的果香。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出高分作文 篇4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会妨碍表达,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修改或缺乏修改能力,在平时作文和作文检测中就会出现不应出现的错误,这样就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因而中学生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组够的重视。

下面,笔者拟就作文修改时应注意的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所谓的“清”,就是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

所谓的“通”,就是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

做到文章的清与通是作文修改的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初学写作的人常爱堆砌辞藻,滥用修辞,过分追求文辞的华美,并以此为荣,夸示于人。其实,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确切,因此我们在修改作文时应先求“清通”,使作文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在此基础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

那么如何做到“清”与“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句子要简单完整。中学生在作文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复杂的长句,尽量用些短句,在修改时要看文中有无病句,要让每个句子都能准确无误的说清楚一个意思。

(2)注意句子的前后搭配,防止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用词时要注意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选择恰当的字词表达自己的意思。

(3)修饰过分雕琢的地方,仔细分析每一句话,看它表述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平时说话的习惯,对话是否符合人物的各自身份,不要写书生气太浓的语句。

(4)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清句读。

许多同学平时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作文时一“逗”到底,甚至一篇文章中没有一个标点,仅用一个圆点表示停顿。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须知标点符号如同人的五官,必须清朗明白,千万不可忽视标点符号的用法。

另外还应注意标点符号运用的格式,特别是每行开头的第一格不能用句号、逗号、顿号等标点,省略号、破折号等应占两格,这些虽然是些很细微的地方,我们也不可忽视。

第二: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

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第三:修改内容空洞,令人沉闷的地方

中学生的作文常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毛病,文章读起来乏味,让人感到沉闷,应从如下方面加以改正:

(1)要分析所写句子的正误优劣,看所说的事理是否准确,情调、语言色彩是否合适,读起来是否顺畅,尽量时局字表译名系,内容充实。

(2)句子不要太长,段也不要太长。句子一长,别人不能一下子就看懂,势必影响阅读兴趣;段太长则显得行文呆板枯燥,让人觉得压抑,而写短段则使得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3)要精心分析所写的句子是否会产生歧义,是否不合逻辑,一定要做到句意明晰。

(4)文章不能以量压人,要做到内容充实,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第四:注意文体,力求得体,合乎规范

尽管目前考试作文有淡化文体要求的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顾文体特点,任意为文。

文体不同,对文章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记叙文要生动形象,能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议论文要论断准确,逻辑严密;说明文要清楚明晰,让人一目了然;应用文要合乎款式,简洁明了。因此在作文修改中,一定要注意这篇作文是何种文体,它是否符合该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千万不能写出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说明文的“四不象”作文来。

第五:修改时应注意保持文面整洁,不可忽视小处

由于受时间限制,作文特别时限时作文和应试作文,推倒重写的可能性不大,有时连重新抄录的时间都没有,这样,除了写的时候要谨慎外,在修改时也要避免大涂大抹,大的移位。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不必去改,非改不可的地方要将原字词句轻轻划掉,在两行间空白处改正,力求保持卷面的整洁,因为卷面给人的是第一印象,字迹潦草,卷面脏乱差,让人见而生厌,哪有心思去仔细阅读?而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却能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写出高分作文 篇5

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头也是这样。好的作文结构应该是虎头猪肚豹尾,看来这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开头结尾可以给作文增色不少。本文整理了小学作文常用的开头结尾,以供参考。

怎样写好开头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阅卷一见钟情,产生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务求精工。

1、托物起兴,暗渡陈仓

曾见过一篇优美的习作,题为《关爱永远》,开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作伴;春花绽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在鸣唱,蟋蟀为它伴奏……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爱的故事。

文中,作者从自然现象入手,托物起兴,铺叙了自然界中许多事物之间都充满了浓浓的“关爱”,并且运用拟人手法,使这些事物具有人情味。接下来不用看就知道,肯定要过渡到“人与人之间也应存在关爱”的相关主题,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2、言彼意此,曲径通幽

如《美丽人生》的开头: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杯酒,有的人信号把人生比作一团麻。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

在铺陈了他人对人生的种种理解后,小作者话锋一转,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由此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可谓言此意彼,欲擒故纵,曲径通幽,韵味悠长。

怎样写好结尾

明代学者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确,好的文章结尾能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让读者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之中,久久回味。

1、提出问题,引人深思

有一篇中优秀作文《简单与不简单》,在列举了种种“简单与不简单”的现象、分析了“简单与不简单”的辩证关系之后,文章结尾时,作者写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有着简单和不简单,问题是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朋友,你说呢?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提出了“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的重大命题,引发了读者深沉的思考,启示着人们作出正确的抉择,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作者尽管没有明说,但引人深思,催人警醒。

2、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如一篇习作《门·钥匙》的结尾写道:“我捏着钥匙,伸过手去开那扇紧锁的门,钥匙刚一触到门——啊,门竟然没锁!原来我一直认为紧锁的门,根本就是开着的。”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大大增强了文章的魅力,使读者在意外之余多了一些理智的思考。

作文精彩开头结尾推荐

1、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2、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3、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4、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的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5、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幸福是高档舞厅里动人旋律中的翩翩起舞;有人说,幸福是端座奥迪、宝马车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摇过市;也有人说,幸福是待在密室里数着成叠的百元大钞;然而我要说:拥有这些,不一定就是真的拥有了幸福!

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7、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写出高分作文 篇6

要想获得新GRE满分作文,仅靠以上几个新GRE写作优秀句型是不够的,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中国考生写作文往往会出现一些逻辑性错误,而GRE写作最看重的也是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积累优秀写作素材的同时也需要我们练习写作的逻辑性思维。

GRE写作:写作范例有用吗

对于写作,不一定是你例子背得多、反复地用例子来举证论点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最好还是要找一本国外的写作教材来进行参考,弄清楚国外写作的具体要求,像《经济学人》、《时代周刊》这上面的评述类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进行借鉴,多进行模仿和学习。

在这里像各位同学推荐一本国外教材,北大引进进来的,叫做《分析性写作》,这本书在书店都是可以买到的,大家可以从里面学习如何论证自己的分论点,这些都写得比较详细。

中国学生写作时喜欢写一些大词和长句,觉得句子长了文章也就会写得好,但GRE作文却不是这么回事,有可能你自以为自己写的很好,但是逻辑性是不严密的, 可能外国人就会觉得很啰嗦,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结果就会导致分数比较低。

GRE作文关键是要反复多练,要仔细地反复地研究OG上面的范文,因为只有OG上面的文章是经过ETS认证的,所以一定要把这些范文研究得分成透彻,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掌握它每一个评分标准的要求,研究好为什么会给这篇范文6分而给另一篇3分;另外,学生在做GRE阅读时可以通过模仿这

GRE写作:写作模板攻略介绍

1. 确定文章主体框架结构,包括引出观点和总结观点的词汇,句式,这个可能是大多数模板的水平;

2. 确定论证过程的框架,每个支持段落都有各自的论证模式,举例,因果,对比等,确定到论证的逻辑引导词上;

3. 通过改写句子,采用合适的词汇代替以上两步的成果;

4. 改变句式,将各类语法结构加入其中:倒装,独立主格结构,虚拟语气等。

5. 中间各段:<提出分论点><解释分论点><总结分论点/联系主观点>

即在每个分段的最后总结一下分论点和主观点之间的联系。

6. 注意句式变换,尽量不要简单句并列使用

7. 能够用which、where等连词连起来的句子就尽量连起来,减少零碎句子

四步写出好作文 篇7

一、指导学生观察事物, 求“新”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 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 特别需要学生善于观察, 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观察方法外, 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求“新”。

怎样做到观察求新呢?首先, 观察事物要做到细致性, 只有细致地观察, 才能发现事物新的特点。学生观察时往往见大不见小, 粗略笼统, 不注意细微差别, 抓不住此事物所独有的而别的事物却没有的特征。为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声、触其质、嗅其气、尝其味, 捕捉细节, 洞察幽微, 锐意搜寻, 去粗取精, 由表及里, 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 才能立好意, 写好文章。

其次, 观察事物还要做到持久性。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限制, 观察事物总是“走马观花”, 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观察事物的能力, 观察事物只要能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总归会有新的发现。如果学生能把长期观察的结果、感受写成日记, 积累起来, 便是日后作文的创新素材。

二、指导学生参与实践, 求“真”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但现在的小学生活动范围小, 接触面窄, 视野狭, 看不远, 也写不全, 他们坐在教室里, 面对四壁, 搜肠刮肚, 冥想苦思, 东拼西凑, 甚至凭空捏造, 怎能写出“真”作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多接触大自然, 多接触社会, 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 在广阔的天地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去感知外面精彩的世界, 他们才会写出内容充实、立意好、感情真挚的作文来。比如:指导学生写《热闹的集市场》, 带领学生深入市场观察、采写。回来后, 许多学生都能点面结合, 不仅描写集市上品种繁多的农副产品, 而且着意刻画卖主、买主交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 甚至把市场内悬挂的标语“繁荣市场经济, 富裕四方百姓”作为结束语, 既总结了全文, 又点明了中心。这样的好作文不能不说是“实践出真知”的结果。

一次, 正值农忙, 我布置学生休息日回家帮家长收玉米并写成作文。星期一, 我批阅了部分学生的习作, 他们都写得非常详细、具体, 并且还发表了感慨。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断:“我学着妈妈的样子, 把竹篮放在地上, 左手扶着玉米秆, 右手的五个指头紧紧地握住玉米棒的顶部, 用劲一掰, 玉米棒乖乖地掉了下来。一会儿工夫, 就掰了满满的一篮子。我不停地在玉米地里走动, 玉米叶像锋利的小锯子, 在我的脸上划出一道道小口子, 虽然感到隐隐作痛, 但听到妈妈的连声夸奖, 我乐得就像捡了个金娃娃, 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不就是孩子们通过实践写出的真实语言吗?倘若把孩子们关在教室里, 不去实践, 凭空杜撰, 能写得这么真实具体吗?由此可见, 只有指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 学生才会有真话可说, 有真情可表,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指导学生发散思维, 求“异”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事物本身也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立意, 可以产生不一般的效果。对“求异寻新”的思维培养, 既要求学生作文要敢于求异, 写别人意想不到, 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内容, 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的作文。

开动脑筋, 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 道人之所不道, 就会让它放出异彩。以写“野游”写例, 如果角度仅着眼于写怎样游野的, 就显得选材单一, 立意平淡。其实在这个活动中, 有很丰富的人和事, 因选取的角度不同, 表现的中心也不同:可以写在野游中, 同学们互相帮助, 表现团结友爱的精神;可以写同学们在野游中碰到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可以写途中的见闻, 反映家乡的变化;可以写途中的美景, 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可是有一个学生选材立意的角度都与众不同, 他选取在秋游中走错路, 在迷路后, 历经艰苦走到目的地为材料, 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生活的道路走迷失了, 不要紧, 最重要的是如何正视它, 调整航向, 走到人生价值的终点。”这样写作文, 角度一变, 异彩纷呈。

四、指导学生揭示内涵, 求“深”

怎样写出好作文 篇8

关键词:兴趣;作文;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始终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每个学生和教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想写出一手好文章,但是有许多学生在为作文发愁。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笔下生花,有的学生写的却辞不达意。其实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想、所见、所听、所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告诉大家。因此,学生只要有信心,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就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学习的强化剂,学习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许多科学家之所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达尔文小时候是个平庸的孩子,但是由于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的热情从事学习,搜集标本进行野外观察,因此对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能力的培养也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二、多读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时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多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从儿童起有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学习写作,也往往从模仿开始。谁也不是从一开始就会写文章的。不会写也不用着急害怕,可以先读别人的文章,模仿别人的文章,读得多了,即使自己不会写,也能懂得什么是好句子、好文章,为以后自己写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阅读对于每个写作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三、多记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读得多了,记得多了,即使自己不会做诗,也能张口胡诌几句。平时学生要多记,多背,培养语感。只有从别人的文章中多读多记吸取营养,才能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汇和表达手段,为今后在作文的基本功上提练主题,选择素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多练

多读多记都是为写打基础。无论如何都得自己动手,学生要常常练习才能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写出好文章。学生刚开始写文章时,也不要急于求成,可以从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入手,只要用对一个词语,用合适一个成语,完整明白地表达出一个意思就是好的。写作思维也是训练的过程,只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终会掌握好这个技能。坚持天天写、时时练,总有一天会写出美妙出色的好文章来的。

作文不是老虎,只要有信心,努力学习,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文章。

如何写出好作文 篇9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

其实,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同学们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阅读与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有阅读的条件,同学们可在图书室借书,也可以自己订课外书,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而读书笔记,这个时候是最能派上用场的。

二.观察与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

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同学们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反复多次地进行习作训练。

三.每日一忆,每周一记

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同学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每日一忆”改“记”为“忆”,只要求同学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会发现。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同时还要注意,积累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为了积累写作材料,曾写了几百本读书笔记,摘录了两万多张卡片。

四.作文的修改

作文自己改,进步更显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错先于求美”,作文之道总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同学学会自改作文则更是有益一生的事。写作上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同学的主体意识,提高同学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同学敞开自己的心怀,拥抱自己的天空,写出感情,写出个性。通过写作,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

面对一道作文题,我们往往不知如何下笔,这是因为没有打开写作思路。要

在审题中打开写作思路,在行文中把握写作原则,在阅读、实践与积累中提升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审题,打开写作思路

审题要抓住三个要点:解读材料意、领会提示语、抓住关键词。

把握写作原则

行文中要突出六个方面:

■让立意深邃高远

洞察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揭示材料所蕴涵的普遍意义;以小见大,以点滴小事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影子。做到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让材料新颖独特

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生活;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只选新颖的,不选陈旧的;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只选深刻的,不选浅薄的;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只选少见的,不选常见的。

■让情意真挚感人

抒写真情实感是文章制胜的关键。我们要用生花之笔,记录自己的心声,流露真实的感情,让思绪在笔下流淌,让真情在纸上绽放。

■让描写细腻传神

要从“小”处入手(留心观察,关注细节),从“动情”处入手(选取典型,打动人心),从“细”处入手(凸现情境,细腻描写)。

■让语言亮丽生辉

锤炼词语,加强表现力;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俗语等。

■让布局完美无缺

谋篇结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详略得当,首尾呼应。体例形式有:书信日记体式、小标题串联式、童话寓言式、首尾题记式。提升写作能力的路径

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涵养作文的底气呢?钱蓉蓉总结了四个注意点,在阅读、实践与积累中提升写作能力。

■阅读经典

通过阅读,了解别人的经历,扩大自己的视野,借鉴他人的情感体验,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关注社会

往大处说,是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争论点、转折点;往小处说,是注意周围的世态人情,尤其是普通人、陌生人,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事、司空见惯的事。这里面常常埋藏着写作的富矿。平时注意捕捉、观察、收集整理,就会拥有一大笔财富。

■亲近自然

就是走出书斋,去游历山川河流、风景名胜。描写风景的文章自然不用说了,就是写人写事,也离不开景物。景物就是人物活动的舞台。舞台搭得好,人物、故事就容易演得像,演得活,演得精彩。

■勤于笔耕

如何写出好作文 篇10

你不能总是在流行、畅销读物里流连。前几年,学生写到文字,总是喜欢用这样的词句“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悲伤逆流成河”;如今,“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样的话比比皆是。我不会说这些词句就一定不好,我也不会说你用得不对,但是一大群人都在这么说的时候,你的个性就被淹没了。基于此,我以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切不可仅仅局限于此,流行的不一定不好,但如果你的阅读只有流行的,那就很不好了。因为你的大脑就是一台CPU,向里面输入什么,决定了输出的是什么。

你读的书就是你的标签。作为一个知识人、学习者,你读什么书,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你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你的思想、价值观和情趣是怎样的。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讲,通过一篇作文即可“管中窥豹”,判断你的阅读品位和精神境界。那么,从准备高考的角度的来讲,我们应该着力提升自己的阅读品位,扩充自己的阅读视野,努力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经典是最好的素材宝库。好多同学写作文苦于没有“素材”可用,到了高三,到处“搜寻”素材,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我以为,经典著作才是最好的素材宝库。经典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集大成者,它们几乎覆盖了人类社会全部的问题、现象。我们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我们考试时遇到任何作文题,其实都可以在经典作品中找到答案,受到启发。譬如《红楼梦》、《史记》这样的作品,足够我们用来应付所有的作文题。当然,要注意的是,现在几乎所有同学都读过这样的经典作品,你要显得有个性,那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关于这个作品的“小专家”。譬如同样是写司马迁、屈原、苏东坡,如果你能用上新鲜的材料、你能有独特的分析角度,那么你就和别人不一样了。

阅读也可以是一场远征。世界上经典的作品很多很多,你要是能够读一些身边同学较少涉猎的经典作品,那么你的文章就很容易脱颖而出了。阅读的远征可以有这样一些做法:一是避开“热门作品”:别人读红楼三国,你可以看看《儒林外史》;别人用唐诗宋词,你可以背《诗经》《楚辞》。二是向外国人取经:你用李白、杜甫、苏东坡,我读莎士比亚、雨果、普希金;你用王开岭、莫言、毕飞宇,我来个卡尔维诺、茨威格、聂鲁达……我们的眼光不能局限于汉语文学,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民族、那么多种语言,阅读应该“心怀天下”。三是突破文学范畴,向更多领域探索:我们可以读读哲学,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虽然“艰涩”,了解即可;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中国的,美国的,或者阿拉伯、伊斯兰的都可以;我们还可以读读科学类的,你喜欢什么领域,就去读读这个领域的发展史和现状……

个性化的阅读,当然并不仅仅是机械的输入,阅读必须伴随着思考。没有了思考,你的头脑终究只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马跑得越多,你越混乱。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你要学会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摘抄、批注、点评、写札记等等,努力将别人的思想和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读书、吸收、融合,“运用自如”从而变得可能。

上一篇: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教学反思下一篇: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