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老师作文四年级

2024-06-17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四年级(共14篇)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四年级 篇1

我的语文老师姓程,今年四十几岁,个子高大,黑色的头发中参杂着几根白发,目光炯炯有神,神情严肃,看起来像只老虎,其实他和蔼可亲,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也关心我们的生活。

他上课的时候,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为的就是我们将来能考上大学,生活得更美好。批改我们作业时,认真仔细,从不马虎。对我们的学习也很严厉,要我们把字写工整,不能将上课讲过的题目写错。

记得有一次,下课了,老师在改作业,我错了一个标点符号,他都发现了,然后又在班上反复讲解这道题目,直到我们弄懂为止。

他在生活中也关心我们,跟我们讲很多的道理。每次放学的时候,反复的说回家路上一定要小心,走路时要靠边,过马路的时候要走人行道,看红绿灯。

记得还有一次,放学了,我们摆好队伍,准备回家的时候,老师怕同学们打闹,在楼上看着,直到我们离开校园很远,他才渐渐走开。还有一次,有一个同学突然生病了,老师知道后非常的着急,急忙把他送到医院。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他可亲、可敬。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二)

其实,三个语文老师我都挺喜欢的,尤其是现在教我们的孔令莲老师。孔老师跟我妈妈是同事,没教我之前,我都喊她孔妈妈。她虽然四十来岁,但看上去仍然很年轻,一头长长的卷发,戴一副深红色边框的眼镜,显得很精神。自从她成了我的语文老师,我发现她闪亮的眸子总是伴随我们左右,明察秋毫。

前几天默写课文时,我错了两处,孔老师不仅让我订正,还要求我重默了一遍。可是粗心的我又错了一个标点符号,孔老师毫不留情地给我指出来。我心想: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嘛,谁会注意到啊?于是我漫不经心地在旁边改了一下。孔老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给我复批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道:“溜溜啊,你可不能小看一个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呀,往往细节决定成败。还记得昨天我们读的短文中的那位小伙子吗?他能应聘成功不就是因为他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才打动了经理的吗?瞧,这次你默得准确无误,字也写得漂亮,看着多舒服啊!”说完,还在我的本子上画了个甜甜的笑脸呢!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终于明白她的一番良苦用心了。

孔老师不仅严中有爱,而且风趣幽默。有一次上课时,我们正在朗读,忽然,一只苍蝇跌跌撞撞地飞到投影幕上,孔老师先用教棒轻轻赶走它。可是过了一会,苍蝇不知从哪里溜达了一圈又飞回来歇在投影幕上。同学们都忍不住叽叽喳喳议论起来。这次,孔老师没有赶它,却笑着对我们说:“听,同学们读得多有

味道啊,连苍蝇都来凑热闹哩!”一句话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接下来,同学们读得更加起劲了。

跟孔老师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温暖多多,开心多多!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三)

有一位老师,他是我认识的一位有才华,风趣幽默,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同时又是严厉的,无私,公平的老师,他就是我的语文老师郭老师。

郭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不大不小的眼睛炯炯有神,一头黑发虽然不长,却梳理的整整齐齐。这位老师不止跟我们聊学习上的问题,只要我们感兴趣的,他都会讲一讲。

那次郭老师送放学路队时,我和同学们在路队里聊天,出学校后,我们聊起了游戏中的情节。我们聊的正高兴,许老师却突然过来,问道:“聊什么呢?讲给我听听。”他见我们都不说话了,就说:“是聊游戏吗?没关系,要学会放松!我也很感兴趣,讲给我听听!”我们便把正在聊的`游戏讲给郭老师听。他听后反而非常高兴,问我们:“你知道那个游戏中的过场动画是怎样做出来的吗?”我只知道是哪一个公司做的,却不知道是怎样做的。他有详细的给我们讲了三维电影制作等等科学知识。我们都听的非常认真。

郭老师和我们关系好,对我们的要求却一点也不放松。

有一次召开一个卫生知识讲座,那天恰巧轮到郭老师当值勤老师,而我们班主任又出去了,没人管纪律,只有郭老师每过一会儿过来一次。我们一看是郭老师,心想:没关系,郭老师这么好,一定不会给我们班扣分的!于是,我们便大大方方的开始说话。没想到,过一会郭老师就过来了,他看见我们在说话,便提醒我们集会时要安静,不能出声。我没有在意,仍然和旁边同学说的起劲。郭老师又来了一次,这次却直接在记录表上,扣了我们班的分。我当时非常生气,认为郭老师太不近人情,直接扣我们班的分。后来,我想起数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明白了郭老师为什么要扣我们班的分。“一个幽默的老师也是个严格的老师。一个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公正无私的老师。”

郭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他从来不包庇任何一位学生,但每个学生犯了错误他一定会想办法让犯错的人去弥补和改正。他十分有才华,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古诗、名句。他又是公正的,每次我们被批评全都心服口服。这就是我的老师,最好的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四)

我的语文老师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她从一年级一直担任着我们的语文课程。

我们的周老师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特别的和蔼、动听、幽默。周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夸奖和鼓励为主,很少批评我们,使同学们积极发言、激情澎湃,整个课堂气氛都被周老师调动起来了。周老师甜美的笑容总是挂在嘴边,周老师对待每个同学,总是一副热心肠,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周老师在每次放学后很晚才回自己的家,他不是在教室里辅导一些差的学生,就是在一丝不苟的批改学生们的作业,每一次的作业都为我们写上了详细的评语。一小点进步在周老师的眼里都是一大步,她会毫不吝啬的`把这些同学跨一顿。她经常鼓励我们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她还会向家长发校讯通与家长做沟通。

我因为有了一位这样的老师,让我喜欢上了语文。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她们为祖国培育出了无数栋梁。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五)

我的语文老师是黄老师,她是一个和蔼可亲关心我们的好老师。她留着乌黑的卷发,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两颗紫葡萄般的眼珠,随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注视着每一个同学。

一次在班会课上,黄老师鼓励我们大家竟选班干部,因为她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能力把班级管理得更好。同学们立刻把小手举起来,还不停地喊到:“黄老师,我,我。”黄老师把一个又一个的同学请到台上表达自己的愿望。可我却没有举手。因为我很胆小。这已是我的老毛病了。“当、当、当。”下课了,我出去玩了。后来,黄老师把我叫到面前,心平气和地对我说:“邓碧旖,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感到真得很遗憾,平时你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的时候那么自信,今天你居然没有上台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老师这句话,温暖了我的心田,顿时使我充满了信心,心里想: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上台表达自己的愿望,给大家树立一个好榜样。黄老师,请相信我一定会做到更好!

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我现在已是一名合格的中队委了!

黄老师真是一个关心我们的好老师啊!我爱我的语文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六)

我最尊敬的语文老师就是曾老师,她像妈妈一样严格要求我们,疼爱我们。老师留着一头长发,她心地善良,和蔼可亲。

曾老师的脸是瓜子脸,笑起来嘴巴像月亮一样。她的声音很清脆,真动听!曾老师有一双“千里耳”,只要有一两个同学在窃窃私语,都会被老师发现。曾老师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谁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做“事”,她决不饶恕。

我们班有一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因此老师总是义不容辞地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去,辅导他们。有时候,老师也不能休息一下,老师总是把时间用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老师从来没有为自己操心过,她总是为我们细心的解答问题,从不推辞。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的喉咙很沙哑,但是还是带病上课。那时,我才懂得了老师的教导,老师的苦心,老师的伟大。

老师,大家都说您培育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撑起一代人的脊梁。当我听曾老师讲课时,总感觉很轻松,那是一种享受!她能把我们从荒凉的沙漠带到热闹的城市;一篇篇看似无味的作文,在曾老师的口中能说得有声有色。有时,曾老师能把我们带进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呼吸芬芳的空气;有时,曾老师能带领我们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能尽情的游玩……总而言之,上曾老师的课,总能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我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四年级 篇2

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赚钱!

师:有钱就能生活得很好吗?如果是这样, 为什么有些千万富翁还活得不快乐呢?为什么明星大腕还选择自杀呢?我觉得, 钱不能成为人生的追求。

生:人活着, 是为了学习。

师:学习怎么可以成为人生的目标呢?那还不学成书呆子了。

生:为了找个好工作。

师:什么工作是好工作呀?

生:挣钱多的。

师:唉, 又说回钱上来了。看来, 同学们还没有思考过这个人生的大问题。老师给大家一个答案, 保准让你满意:人活着是为了追求幸福。 (板书:幸福) 你们说的学习、找好工作、多赚钱, 都是为了追求幸福, 但是, 幸福的含义不只是学习、工作和赚钱。请大家欣赏一首题为《泥土》的短诗:“老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你们说, 珍珠和泥土, 谁更幸福?

生:诗中说珍珠经常痛苦, 可是泥土被人踩成了道路, 它怎么会幸福呢?

师:光芒四射的珍珠, 总要显示自己;显示不成, 它就痛苦。有一个同学告诉我, 艺术节的时候, 班级里要选一个同学去参加歌唱比赛。这个同学一直都认为自己唱歌是最好听的, 所以, 她认定老师一定会让她参加比赛, 于是, 这个同学激动得满脸通红, 心怦怦直跳。结果, 老师却说出了另一个同学的名字。这个同学立刻委屈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这都是因为她把自己当成了珍珠而造成的痛苦。如果她把自己当成泥土, 为别人铺一条回家的路, 或者上学的路, 谁都不会把她忘记。你们有没有想过, 没有泥土的世界, 会是怎样的呢?

生:没有泥土, 就没有我们住的房子;没有泥土, 就没有花草树木。我们脚下的大地, 就是泥土呀!

师:泥土就像空气、阳光和水一样, 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宝贝呀!没有珍珠, 人类一样可以活着, 但是没有泥土, 人类就不能生存了。这么宝贵的泥土, 它却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没有被埋没的痛苦, 它该多么幸福啊。

读书信, 议奉献

师:《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大作家, 他写这封信时, 已经87岁了。当时的他, 连写字都困难, 但他还是饱含真情地写下了对家乡孩子的期望。这位大作家就是巴金, 他1904年出生, 2005年去世, 活了102岁。你们知道巴金为什么这么长寿吗?

生:不知道。

师:我觉得, 这与巴金老人“愿化泥土”的精神有关。年少的巴金, 生活在四川省成都市一个富裕的家庭里, 他的爷爷和父亲, 都是清朝的高官。但渐渐长大的巴金, 却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家庭, 因为他认识到, 富人的钱, 都是靠剥削穷人得来的。所以, 巴金就离开了自己的家, 留学法国。30岁左右,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家》、《春》、《秋》, 揭露了旧社会封建大家庭的黑暗, 为老百姓说话, 为民族的未来焦虑。一个抛弃了荣华富贵, 把自己融入泥土的人,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苦难的折磨, 在人生暮年的时候, 会对家乡的孩子说些什么呢?

师: (朗读课文后) 巴金在这封信的最后说:“希望在你们身上”, 你们知道这里的“希望”指的是什么吗?

生:希望我们能“好好地学习”。

师:你是从结尾这句话看出来的吧?那我们再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 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 好好地学习吧, 希望在你们身上。”爱惜时间, 好好学习, 希望在你们身上, 谁能给这句话加个关联词语?

生:因为爱惜时间, 好好学习, 所以希望在你们身上。

生:只有爱惜时间, 好好学习, 希望才会在你们身上。

师:感觉到了吗?爱惜时间, 好好学习, 只是实现希望的前提, 并非巴金对孩子们的希望。大家再仔细找一找, 巴金的希望, 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 在文章中能够找到。

生:“我和别人一样, 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

师:差不多少了, 可是, 什么是“开花结果”呀?中心句都不会说得这么委婉, 而是直接说明文章的含义。

生:“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 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师:对!那怎样做, 才是为社会添彩呢?

生:当科学家!

师:好, 有理想, 有志向, 祝你成功!但是,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大家想想, 一位清洁工把马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位出租车司机把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一位邮局的投递员及时地把信件、报刊投入报箱, 这是不是在为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生:是。

师:所以, 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精力, 更多的时间, 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 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无论是著名的科学家, 还是普通的劳动者, 只要对社会有贡献, 就是在为社会增添光彩, 就是在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生:巴金是大作家, 他为社会增添的光彩应该更大。

师:巴金从来没把自己当作了不起的人物, 他在信中说:“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 而是我有感情, 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 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绝不是空话。许多作家都为自己取了个含义深刻的笔名, 而“巴金”这个笔名却取得非常随便, “巴”字是他的一个同学的姓, “金”字是他喜欢的一位外国作家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他把自己的名字看得很轻, 只要简单好写就行了, 这不正是泥土一般朴实的精神吗?刚才我们说到巴金老人长寿的原因, 正是因为泥土一般朴实的精神使他拥有了博大的胸怀, 烈日晒不化他, 风雨击不垮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 专写硬汉题材的小说, 代表作是《老人与海》, 可是他却在62岁的时候开枪自杀了, 因为他觉得自己再也写不出比以前更优秀的作品了。请看《泥土》这首诗, “老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珍珠一旦不能放射光芒, 就觉得自己没有了价值, 可是, 泥土呢, 它本来就很普通, 无论何时, 它都在默默地尽着自己的义务, 默默地奉献着, 看四季变化, 看花开花落, 它在奉献中获得了幸福。

讲故事, 悟幸福

师:有一篇童话, 叫做《幸福是什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 , 讲述了三个放羊的孩子疏通了一眼山泉, 做了好事, 山里的仙女出来感谢他们, 并祝他们幸福。他们问仙女:“幸福是什么?”仙女说:“你们应该自己弄明白。十年以后, 如果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我再告诉你们答案。”十年后, 三个放羊的孩子变成了三个青年, 他们又聚在一起, 谈论起幸福。第一个青年说, “咱们分手以后, 我就去一个城市里, 在那里进了学校, 学了很多东西, 现在成了一个医生。我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我给病人治病, 他们恢复了健康, 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 因而也感到幸福。”第二个青年说, “我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 当过消防队员, 当过花匠。我勤勤恳恳地工作, 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 所以我感到幸福。”第三个青年说:“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 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 也没有白费, 我也感到幸福。”突然间, 那位仙女又出现了, 她说:“你们的话, 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这篇童话, 我就讲到这里, 请同学们写一句话, 你认为, 仙女会说幸福是什么呢? (生写, 师巡视, 5分钟后朗读)

师:仙女说:“你们的话, 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是……”

生:幸福是付出, 不是索取。付出你的知识, 付出你的能力, 为更多的人创造美好的生活。

师:你强调了“付出”二字, 非常准确。巴金在一篇散文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最高的目标就在于‘付出’二字。”

生:幸福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我们的社会增添一点光彩。

师:你的回答很巧妙, 既联系了这篇童话的内容, 又引用了巴金信中的话。我们来听听课文中的仙女是怎么说的吧!她说:“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看来, 你们跟仙女想到一起去啦!

化泥土, 结果实

师:巴金曾写过一篇题为《愿化泥土》的散文, 回忆了童年时代那些普通的劳动者对他的教育, 他把那些抬轿子的轿夫, 门房里的听差, 都称作人生的“老师”。在文章的结尾, 他写道:“我家乡的泥土, 我祖国的土地, 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 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 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巴金先生是多么敬佩泥土, 渴望化作泥土啊!下面, 请同学们想一想, 泥土有什么特点。

生: (纷纷回答) 松软、肥沃、潮湿、无言、宽厚……

师:现在, 请你们结合泥土的特点写一句话, 格式是这样的: () 的泥土, 像 () , () 。“像”的后面要把泥土比作一种人, 最后要写的是泥土的作用。这个作用既是泥土的作用, 又要和这个人有关联。修饰“泥土”的词语, 就从泥土的特点中任选一个, 看哪位同学能把这句话写得既准确又生动。 (生写, 师巡视, 10分钟后朗读)

生:肥沃的泥土, 像辛勤的园丁, 让大地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

师:园丁为花草修枝剪叶, 浇水施肥, 与“肥沃”紧密相连, 你的比喻很准确。

生:无言的泥土, 像朴实的农民, 让大地翻滚着金灿灿的麦浪。

师:农民种麦子, 土地让麦子生长。你联想得很好。

生:松软的泥土, 像温柔的母亲, 让自然万物在自己的怀抱里健康成长。

师:我用巴金先生的话, 为你们精彩的回答作个结尾:“我愿化作泥土, 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把同学们说的句子连起来, 就是一首诗了, 我给这首诗起个名字——《泥土的奉献》。

师:大自然的美丽, 离不开泥土的功劳。不过, 人们常常只看到高挂在枝头的果实, 看到碧绿青草间的鲜花, 没有谁会注意到脚下的泥土。可这些美丽的花草树木, 瓜果蔬菜, 都是泥土孕育的呀!你们说, 泥土这样默默地奉献, 它能得到什么回报吗?

生:它什么也得不到。

师:真的吗?你们再好好想想。当你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 当你真心地为他人付出时, 虽然你没想得到什么, 但是回报自己就会来找你的。泥土也是这样……

生:我明白了, 飘落的花瓣和树叶都会变成它的养料, 让它更加肥沃。

生:如果草木茂盛, 就不会出现泥石流和沙尘暴。

生:树根可以牢牢地抓住泥土, 使泥土不分散, 不会发生山体滑坡。

生:植物多了, 动物也会增多, 它们的粪便也是对泥土的回报。

师:你们瞧, 泥土并没有想过要得到回报, 它只是默默地付出, 但最后, 它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它可以与天共生, 它得到了永恒。所以,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因为在奉献的同时, 你会得到最大的享受, 那就是你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时候。同学们, 从巴金老人写给家乡孩子的这封信里, 我们读到的不是枯燥的说教, 而是泥土的芬芳、奉献的幸福。

备课笔记

放长线钓大鱼

任公子为了钓到大鱼, 制作了一个很大的鱼钩和一条很粗的黑绳子, 用五十头牛来做鱼饵, 独自坐在会稽山上, 将鱼饵投到东海, 平心静气地等着大鱼上钩。这样过了一年, 也没有钓到一条鱼。后来, 有一条大鱼吞食了鱼饵, 牵引着鱼钩, 沉到海里, 翻腾搅动, 巨浪滔天。任公子钓到这条大鱼后, 将它分割开来, 晾成鱼干, 浙东一带的广大百姓, 都曾饱食过这条大鱼的肉。

“放长线钓大鱼”, 这是庄子笔下一则荒诞的寓言故事。我羡慕任公子的大气魄, 大耐性, 他平心静气地等了一年, 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我们的语文课, 多么需要这种钓大鱼的气魄与耐性啊!

囿于教材全解, 不肯深入思考, 不敢独立探索, 语文老师就成了围着“教材全解”拉磨的驴子, 每堂课都转着同样的圈子, 老师的头眩晕了, 学生的头也迷糊了。难道语文课就是为了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笔记, 枯燥地解答训练题吗?殊不知, 那只是一些可怜的虾米。语文是最能与学生的灵魂相通的一门学科, 它能为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奠基, 它能培养内心充实的人, 特别是充实被美好的事物感动的情操。巴金先生在写给小朋友的赠言中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 它们教育我们, 鼓舞我们, 要我们变得更好, 更纯洁, 更善良, 对别人更有用。”语文课就应该是这样的一座宝库, 一片汪洋, 这里藏着数不清的大鱼。

我选择执教《给家乡孩子的信》, 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这封信, 是一位返璞归真的老人说给孩子们的心里话, 读不到生动传神的描写, 找不着令人赞叹的文采, 有的只是近乎空洞的说教:“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 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的文章怎么教呀?弄不好, 就教成了思想品德课。可是, 这封信同时入选两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 必有道理。

一根手指头指向月亮, 但那根手指头并不是要点, 你必须离开那根手指头去看月亮。我们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 因为那里才是我们追寻的方向。于是, 我抛出联想的长线, 用多年的读书积累与人生感悟做鱼饵, 钓出了隐藏在朴实语言背后的那条大鱼, 那是高尚灵魂的博大胸怀, 那是愿化泥土的无言大美。巴金的笔名、巴金的经历、巴金的《随想录》, 甚至巴金的长寿, 都成为理解课文的途径, 丰富文本的材料。一封朴实无华的书信, 就这样变得丰厚起来了, 崇高起来了, 优美起来了。

如何做好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语文;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18-01

四年级学生写作文是最令头痛的事,接触写作时间不长,词汇贫乏,视野狭隘,作文成了他们语文学习上的难题。我在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结合我的教学工作,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培养兴趣、多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知识竞赛”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描写能力,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第一步让孩子画出来、第二步让孩子说出来、第三步让孩子写下来。学生写作文不好,心理上必然会产生一种恐慌感,再加上教师或家庭给的压力,时间长了,就会产生逃避甚至逆反心理,也就对写作失去了主动探索的欲望,这个结果是非常失败的。然而,要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因素,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要靠教师多留“心眼”,多给予肯定和鼓励,控掘他们内在和外在的积极因素,并持之以恒。特别是学生有点滴进步迹象时,就不要让这微弱的希望之火种熄灭,要循序渐进,我教的一个学生,虽然成绩都很好,是三好学生,但是我接教她的半年里,发觉她的语文成绩有后退的迹象,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一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而她的数学教师则反映,她的数学学习劲头则很好。后来,从家访中得知,她是怕写作文,每当家长叫她完成语文家庭作业时,她总是躲开语文科,学习数学。这都是作文惹的祸。有次,我叫学生以《我家的***》为题,写一篇描写动物外形的文章,我把她写的作文在班上作范文念出来,而且三次都念,指出每一次修改获得的成功之处,让同学们自己比较,向她学习多修改作文;以示给她的夸奖和鼓励。果然,渐渐地她对作文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起来,变得不是怕写作文而是爱写作文了;而且写作文时还常常要我给她指点,多提点子,上课时,也由原来的心不在焉的样子变得用心听讲和积极思考了,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在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里,她的成绩又挤进了班中的前三名。所以教师要耐心地引导,抓住学生每一瞬间的亮光,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迈进写作的大门。

二、多读书,多练笔,多修改

作文需要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积累,况且“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能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有段可模。

作文内容写得好不好,文章思想反映美不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修改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例写作《最美的人》写作时由于选材的不同, 孩子们写出的人物不同,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有反映助人为乐的美,有反映勤奋努力的美,有反映无私奉献的美……形形色色的美不可能通过一个学生的作品来反映,但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修改,小组交流让孩子们欣赏到,感染到。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评价,不但纠正了文章中出现的标点,词句,段落的详略、条理等方面的文章语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文章从遣词造句到文面整洁的形式美,更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发现生活真、善、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美育。而只有抓住时机,利用各种途径进行美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行为美、心灵美的人。作文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好途径。我总认为学习写好日常应用文;特别是周记是个提高写作的好方法。因为周记要记的这些事或物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与他们的最贴近,他们认识也最深刻。从周记中不但可以显露出学生的写作优缺点,而且还往往反映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倾向,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第一手指导材料。教师可以将训练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写作知识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样不但使达到练笔的目的,而且又能使教材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迁移。认真修改是写好作文重要一环,特别是让学生自己来修改,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如果作文只由教师来修改,再把作文本子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参考”,就算是教师修改得多么详尽,批语写得多么完美,这样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收效基微的,因为学生写作时高涨热情早已冷却,再要他们认真看作文,他们只会敷衍了事,即使有个别同学认真看了,也只会过目就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感到復式法是比较奏效的,即多次评,多次改。

三、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其身心融入

因为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经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

我的语文老师四年级作文 篇4

老师是位很有教师风度的人,她弯弯的秀发散在两肩上,副眼镜配着双温柔的眼睛,说话声音不大,但很有节奏。老师和我的妈妈年龄相近,正好也有个上四年级的女儿,在我们年级的四(7)班,因此,我感觉老师很像我们的妈妈,经常像妈妈样亲切地关爱我们、教育我们。

老师讲课时声音很好听,充满了感情,像股清泉缓缓进入我们的心田。听她讲课时,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被引进课文中的那个美妙的世界,我们的小脑袋也总是像摄像机镜头对着她转来转去,每次上完她的课,我们都觉得回味无穷。

老师上语文课时,常常结合很多相关的课外知识来丰富课堂,使我们不但有兴趣,还增加我们的知识面,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她还经常给我们推荐些优美的文章,让我们课外阅读,常常给我们讲些有利于学习的小故事,把我们引入个学习的世界。

我的语文老师四年级作文 篇5

张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个子高高的,身材匀称,又长又黑的头发总是披着,很有气质。老师有一对弯弯的柳叶眉,眼睛黑黑的,认真的眼神总显得亮闪闪的,高高的鼻梁下的嘴巴,总是能出口成章、侃侃而谈,所以我很敬佩我的张老师。

有一次张老师考我们写生字,我们写错的生字都很多,张老师十分生气,并要求我们每个人把错的生字改写五十遍,但张老师看着我们可怜兮兮的眼神,心又软了。她要求我们只改写五遍就好了,但是一定要写会。她和我们说,她罚我们是因为我们学习态度不认真,希望我们以后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我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这就是我们认真负责的张老师!

还有一次,我们班两个男同学打架,一个同学被打掉了牙,一个同学被打出了鼻血。张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先是及时为两位同学的伤口做了处理,然后严肃又认真地给我们讲了打架的不良后果,打架是错误的行为。面对张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谨记在心。看着张老师皱起的眉头,她为我们可真是操碎了心啊!看着张老师,我心里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听话。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语文老师 篇6

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位年轻文静,认真负责的人。让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她批改作业时的一丝不苟,大至一个生字的间架结构,小至一个拼音的声调,从作业的干净程度至正确率,她都用红笔标注出来,或许是她的认真影响了我,让我至今在做事时,还在默念:“认真点,再认真点。”

渐渐的,我长大了,语文老师也发生了变化。她给我的印象是很像一位母亲,她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我帮助,也在生活上给予我关怀。记得她常说:“学生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直到现在,我还把这句话当做至理名言,努力履行。老师的身体一直很不好,但她几乎没有请过病假,我不止一次看到她痛苦的扶着黑板,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勉强支撑着上课。每到这时,班上的同学都会互相使个眼色,安静下来,默默的读书,写作业,不去打扰她,甚至几个女生会悄悄为她倒杯水。五年级时,老师依然患有这个病,依旧经常痛苦得上不了课,这时身为课代表的我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主动领着同学们读书。到现在,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有天中午我刚回去,她说“以后就叫我‘阿姨’吧”,我说,不,还是叫您老师吧。我想,这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情感。

六年级时,我又换了一位语文老师,虽然我只与她相处了短短一年的时间,但这一年却让我收获了许多。首先,收获最多的是学习方法,就是在这一年里,我养成了及时预习、复习的习惯,只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另外,我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她的引导下,我的作文变得有深度,有亮点了,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颗永远闪烁着光芒的“红双星”,记得我的作文在那时一般都得“优+”,有一次,我费了近两小时的时间,写了篇千字文章,写成后,我心里一直在打鼓:“作文这么长,老师会看完吗?”于是,我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把作文本交了上去。过了几天,在讲评作文时,我的本子又被放在第一个。我心里莫名其妙的有些紧张,可结果那篇文章成了范文,我的心中不禁涌动着一股喜悦。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文章被老师认真的批阅过,还得了个“双星”。以后,我的写作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写出了许多好文章。

升入初中后,我发现我依然是幸运的,我的语文老师依然是我所喜爱、尊敬的。虽然我至于她相处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我越来越觉得离不开她。我很羡慕她的知识丰富,很喜欢上语文课,也被她的课堂,她的笑容所吸引。现在,我只想好好做她的学生,与她的感情越来越浓厚。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篇7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有“四个半”语文老师。所谓“半个”,绝非不称职,恰恰相反,很优秀,只是他的编制不在“语文组”。

我的小学时代,处在上世纪中叶,可谓“初级阶段”的“初级”,家里贫困,频繁迁徙,不断辍学,换的老师多。粗略计算,语文老师不少于12位。然而,只有一人,因为一句话,永久矗立在我心间。我记得他姓王,身材高,年轻,戴一顶有护耳的蓝色棉军帽,面容清癯。一次布置作文,他声情并茂地朗读报纸新闻:某山乡,一位姓吴的老师跳进河里,双手托起一个落水少年,学生得救而自己却被激流卷走。老师望着泪眼盈盈的我们,要求写一篇感想。发作文本的时候,他说:“你写得好,如果投到少年报,都可以发表了。”我没有流露出狂喜,但我的内心被震撼。那年我10岁,读四年级上学期,因为掉课太多,刚转到外祖母家附近的区镇小学临时借读。我不懂如何投稿,但我知道,老师是说我的作文可以印上报纸让人阅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我的小心灵中是神圣的。从那一刻起,我内心里无比自豪,不仅对语文课和作文产生了浓烈兴趣,做其他事情也劲头十足。之前,我在偏远乡村没学过数学,这里有老师要给我补课,我一点信心都没有。现在我想,既然语文老师肯定了我,那么我的数学也不应差到哪里去。我变得勤奋起来,进步果然不慢。后来多少年,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立刻想起这位语文老师的话。他是第一个鼓舞我的老师,给了我很高的起点。就是那句话,多年滋润着我的精神,充实着我的人生,成为恒久的动力。它昭示一条真理:教育者最出色的本领,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持久的自信。

初中阶段,我同样经历了多位语文老师。虽然,他们大都在岁月的雨雾中逐渐身影朦胧,但有一人的形象却异常鲜明。那是一位转业军人,中年,个子不高,身体结实,爱穿军裤,一口湖南方言。先教了一学期数学,接着担任班主任,改教语文,讲课生动。仅这一点就令我特别佩服。至今我还记得,有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前苏联:一个少年划着小舢板替父亲夜巡航道,发现航标灯的红色玻璃被风浪打碎。他急中生智,取下红领巾罩在灯上,冒着生命危险守护航标,使航船避免了巨大危险。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渲染黑夜暴风雨袭击大江的氛围,用高度尖厉的乡音,呼唤跟激流搏斗的小主人公:“艾戈尔卡———”,“艾戈尔卡———”,那声音,那姿态,至今清晰地留在我脑海里。当时,我和同学们完全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对爱祖国、爱人民的少年英雄钦佩得五体投地。我发现语文老师人很和蔼,倍感可亲,听他的课就像夏天在清凉的溪水中畅游,惬意极了。然而不久发生了变化,不知他受到啥刺激,脾气变得暴躁。一天早饭后,我走到教室门前,看见一位姓孙的同学向他请教什么问题,他突然大吼道:你像什么话?一身新衣服,居然还申请助学金?我被吓了一跳,迅速瞥了孙同学一眼。他确实穿了新的罩衣,但是,是极劣质的土布做的,早晨的阳光照在染成灰色的粗布纹上,非常难看。我知道,那种布价格极低,粗糙刺眼,一般孩子嫌丑是不愿穿的。这不正说明他应该获得贫困补助吗?我脑子里正替孙同学委屈,没想到接下来发生一幕,让我惊心动魄,如坠万丈深渊。

孙同学大声哭了。一边急得跺脚,一边呼喊,黑红的布满雀斑的脸上,显出极度绝望的神情,声音凄厉:哎哟,天啊……像是遭到雷击而发疯的孩子。仅仅几秒钟,迅速撕开前襟,三把两下将灰布罩衣脱掉,扔在地上,一个令人震惊的形象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他里面的棉袄和裤子,布满大小窟窿,到处翻露着白色棉絮。毫不夸张地说,完完全全一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他原本用一身粗布掩饰着自己的困窘,在受到心中敬佩的语文老师、班主任的冤枉斥责后,一时急得不知如何辩解,不得不当场剥下那点可怜的人身尊严。围观的学生很多,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我心里感到一阵刺疼。我不敢设想,如果他不用廉价的土布粗衣遮掩自己,干脆以乞丐的状态坐在课堂,会是什么情景?我突然对语文老师产生了反感。我想,接下来,如果他以班主任和老师的身份压制对方,哪怕再批评孙同学一句,我就要打抱不平,跟他理论理论。但是,接下来,出现了更奇怪的场面。

语文老师完全傻了,仿佛停止了呼吸,变成一座雕塑。孙同学不再啼哭,好像痴呆了,泪眼婆娑地望着老师。两人距离不到三米,互相凝视着啥也不说。所有人把目光投向语文老师,眼前事件的突然逆转,使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以他的学识,他的威望,刚刚遭遇的尴尬,他会说什么?如何发作?全场鸦雀无声,静静地等待。然而,语文老师没有开口。大约对峙了两分钟,他抬头望望初冬的阳光,看看身边小路的石阶,一步一步后退,直退到一个土台下面,转身朝校务室默默走去。望着他的背影,我产生了复杂的感情。不管什么原因,他一时冲动伤害了学生。当事实真相突然摆在面前,权威的谴责被证实为明显的冤屈,他等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也许太过惊异,一时反应不过来;也许突遇尴尬,被弄得不知所措。从道义上说,他的形象大大受损,面子上实在下不来。但他没有恼羞成怒,没利用权力和身份强词夺理、文过饰非;没有婉转解释、开脱责任;也没有见风使舵、转移话题。场境极其难堪,他控制住常人难免的自我护短情绪,选择了服从内心的良知和理智,无声地承担过失,中止错误,默默撤离现场。过后,孙同学没有再受到任何一点批评,更没有被取消贫困补助。直感告诉我,这位老师性格倔强,但是个老实人、正派人,态度很真实。多年后,特别经历了历史上一些“运动”,看到有人给蒙冤者平反时,还要盛气地说:现在落实政策是对的,当初处理你也是对的……我立刻就会怀念起那位语文老师来。在事实和真理面前绝不花言巧语自我护短,发现错误立即止步。那,需要多么纯正的人品和伟大的心理素养啊!

高中时代,我的故乡走上教育发展新台阶。由“第一初级中学”升格的县内唯一高中,调来各地初中的“尖子老师”。让我意外惊喜的是,新来的语文老师中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先生,早就和我熟识。说来有趣,一年前,全县中、小学举行诗歌朗诵竞赛,选出5名获奖者赴地区参赛,其中仅有的男老师是他,唯一的男学生是我。领奖台上,我认识了来自二中的语文老师郑楚文先生。他中等身材,高平头,一对剑眉,目光灼灼。那神态,让我立刻想起鲁迅先生的画像。初赛之时,人多闹嚷,互不注意。到了地区赛场,我才认真听了郑先生的朗诵。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酷似中央广播电台男主持人的低音播出,深沉的思想和激情澎湃而来,引得听众无限倾慕和内心共鸣,爆发出海潮般的掌声。郑老师再次获奖,被推举为赴省参赛选手,并受命准备在省城作“当地人如何学普通话”的典型发言。连续五天,除了比赛和小组讨论,其余时间他和我待在简陋的招待所。老师平易和蔼,学识渊博,谈吐不凡。那年我15岁,见到这样的长者,心底格外敬佩。散会前夕,夜半寒潮骤至,一时无法联系上服务员。老师先把他的毛衣加盖在我身上,后来干脆将两床夹被叠在一起,和我共睡一床。一切来得那么自然,他把慈父般的关爱给了一个刚刚认识的异校学生,怎不令人身心同暖!临别时,我感慨地说:您要是我的语文老师多好啊!谁能料到,仅隔一年,愿望真的实现,简直太神奇了!

我和郑先生的重逢,也有点传奇色彩。一个星期天下午,学校附近有人围住干涸的野湖议论,湖底有鱼,但天冷泥黑,不敢下脚。我和几个同学从校外归来,站在旁边看热闹。忽然,有个中等身材的男人走来,一声不吭地脱下长裤,用水草系住两条裤腿,毫不犹豫地跳下淤泥,抓了鱼就装进裤腿。于是,很多人模仿,下水抓鱼。谁这么勇敢?新来的老师……,上岸后,我们互相认出了对方,他特别高兴,把我领到他的平房宿舍。老师博学多才,器宇轩昂,什么高层次场合都能侃侃而谈,不卑不亢。却也非常谦逊,绝无“骄”、“娇”二气,质朴得像个道地农民。这也是我喜欢亲近他的缘故。

新老师的到来,适逢一轮教学改革,他的授课带给学生全新的境界。不仅对字词注释清晰,板书工整漂亮,而且授予查阅工具书的方法。经常突破课文范围,引导我们从思维的混淆开始讨论,然后追踪时代、历史、社会、生活事件,不断澄清思考的混乱,一路走得蜿蜒曲折,但有收获感。对重要观点条分缕析,更使我常常超越以往的认识而得到新的领悟。有一学期讲鲁迅杂文,他用许多故事引起学生对鲁迅小说、散文,直至故事新编的兴奋,整整半年,大家课外阅读的心思全都沉醉在鲁迅的艺术世界。美好唤醒兴趣,这使不少同学超出了一般中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积累。最初,我只知道他擅长讲演、朗诵,后来才了解到老师更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说,学语文不要死记华丽辞藻、典故出处,而要训练思考能力,灵活表达感情,学会作文。他分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事件在鲁迅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举办演讲比赛,要求获奖者把讲稿改成文章,出壁报贴在墙上。然后组织语文老师对各班壁报和文章评比,请学校颁发奖状、奖品(笔记本、搪瓷茶缸等)。有一次,他给我的作文《黑色的金子》打了一百分,令我惊讶不已。我深知评分有些过头,一时陷入不安与沉思。那年我16岁,已不像10岁时那么简单。我反复琢磨,老师为什么要如此破格地表扬,把鼓励推到极致?以往,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认为作文不可能有满分。我非常清楚,顶多只能说比较好。他这样做,是对我提出了更高要求。接着,他把我的作文推荐给校刊《红花》,并署名写了超过原文三倍篇幅的评论,同时发表。他的文字显示了奔放的天性和独特魄力,本身就是极好的范文。这时有老师告诉我:郑先生常用笔名投稿,发表过不少短评和杂文。又说:只有本身会写的人才能这样打分,如果没有实力,别人会笑话他乱评分的。至此,我领会到这个分数的多重涵义。它不仅决定了我报考文科,而且,有了不辜负一位恩师百分之百的大爱和信任的奋斗动力。也许有人会质疑:说不定,那只是这位当地权威教师一时任性的疯狂举动?不,40年之后,在地区一次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他介绍说:“我的方法就是敢打分,打足打够,用大纸抄了贴在墙上……”接着说出我的姓名,回忆他评分的初衷和心路历程。凑巧的是,现场有一位中学领导说,您讲的这个学生,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原来您是祖师爷呀!一时,全场欢呼“祖师爷”,纷纷拱手致敬,老爷子陶醉地笑了———这件事,有人打电话告诉了我。那时他已经退休,在家乡市政协编辑诗刊,发表了大量诗歌,还专门为当年的作文教学作了三首《七绝》。其实,一位本身会写的语文老师,哪怕他不讲课,只要生活在附近,就可能成为学子的榜样。何况,他一直在授课和批改我的作文呢!至今,半个多世纪之后,我还记得他那评论文章的内容,还能背诵出它第一段精美的文字。

好的教育是愉快的、容易获得反应的活动。高中阶段,我被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吸引,同时也有非语文老师以辉煌的形象进入心间——那就是数学老师、班主任郑立民先生。顺便说一句,在国家困难时期,两位郑先生都是县内受到政府特殊照顾的高级知识分子,其权威级别是齐名的。后者在当年教学改革中,讲授《代数》、《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课程很有名气,也曾深深吸引我认真听课,把习题做得十分细致,但他主要不是以专业光环照亮我的道路。那时,实行勤工俭学,建土高炉炼钢,砍柴,种地,劳动很多,他起早摸黑地带学生下乡,总是处于疲惫奔波之中。一个隆冬的周末,我患了重感冒,独自睡在校后山坡宿舍。班上同学大都回家或外出了,我高烧两天,在恍惚中抵御孤独。深夜,班主任走进寂静的学生宿舍,手抚我的额头,轻声问了几句,立刻把我背在背上,一步一步走下山坡。路灯稀疏,光线昏黄,石阶很高,老师背着我走得很艰难。我伏在他背上,感到随时可能会滚下山坡,但我已经没有力气讲话。老师是一位残疾人,早年患病落下后遗症,头颅偏向一侧约15度不能复原,无论上课还是睡觉,只能扭着脖颈痛苦地望着一边。此刻他就侧头斜视路旁,用脚摸索着一级一级的石阶下山,背上压着我百来斤重的身体,每走一步都颤巍巍的。他的喘息深深地刻录在我的心中,至今声犹在耳。那时,我们的校医室在山脚校门旁边,只有一位体育老师兼做医生。郑老师喊开校医的门,要求给我注射退烧针剂,服药,然后又背起我上山。在返回宿舍的路上,我透过他的后颈凝望前面,只见灰蒙蒙的夜空中,晃动着大山的轮廓。我心底跃出一句话:师恩如山!听说我一天没吃饭,他把我放在床上,转身又下山,去离校5里多路的餐馆端来一碗猪肝汤。上山下山,来回四趟,那一夜他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啊!其实,老师平时就对学生特别好,比如过中秋节,他用自己的钱买来一篮子月饼,给班上学生每人一个。我们在劳动工地吃得哈哈大笑,却没有人道过一声谢。这回当我头痛欲裂、伏在他脊背上,我的心随他的喘息声起伏时,才深刻体会到无比亲切的伟大情怀。我病好以后,担任了学习委员,负责收发作业本,跟班主任的接触愈加频繁。令我惊奇的是,他是数学老师,却热爱文学。下乡劳动期间,他安排我编油印简报。他亲自刻写领袖诗词、古诗词,字字准确,竟然不需要对照原文。我这才第一次知道,他能背诵大量诗词,心里特别钦敬。回想起来,我对诗歌的喜爱,最早源于这位数学老师的影响。他没要求我主攻他所教的专业,而是鼓励我学习文学,他的根据是:语文老师肯定了我。毕业那年,我开始试着投稿,每见报刊社来信,他就把我叫到宿舍,客气地说:“你看完以后,可以让我看一下吗?”不管是修改建议还是退稿信,我都乐意给他看,他帮我分析成败原因,研究如何耕耘“希望的田野”。他教给我数学,又额外辅导作文,就传授知识而言,他是我的1.5个老师。

从初中到高中毕业,6年内,除了家在县城的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学校住读。我家远在40里外的偏僻乡村,不通车船,只能步行,家长从未见过老师,连口头道谢也没有过。多少年后,我一想起来就感到内疚。只是有一年,我听到一个小故事,心里才稍得安慰:那是一个深冬的傍晚,朔风阵阵,眼看就要下雪了。郑老师跋涉在公路旁,十分疲惫。天快黑了,照他那个速度步行,半夜也难到家。这时来了一辆拖拉机,紧紧跟着,贴近他身边行驶。他本能地躲闪、靠边、让路,拖拉机不开快车反而停住。他感到奇怪,驾驶员问他是不是一中的数学老师,表示要把他送回县城。他非常惊奇:你认识我吗?坐进驾驶室后才知道,那个拖拉机手是我的弟弟,因为平时听我讲过很多郑老师关怀学生的故事,偶然望见,里一动,根据头部残疾特征而认出了他。于是,用最朴素的方式替我报谢了一次师恩。

对许多人来说,进入大学就不再有语文课,而我却幸运地听了一年类似的课程。一篇篇散文讲解,每3至4周作文一次,有不下5位老师接力批改和讲评作文,给我难忘的智慧与鼓舞。不过,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位主讲老师的奇葩人生。课讲得生动,有点大腹便便的样子,脚常在讲坛后一踮一踮,颇具幽默感。他对我的作文多次高度评价,大段大段朗读,我对他由衷地尊敬和感谢。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在课堂上“关注”一位年轻助教,背后感叹其“基本功太差”;那助教则在辅导自习时“回敬”,并悄悄搜集对方的“言论”。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他们用双关语“互掐”,让学生咀嚼庸俗的嘲讽。一场政治运动不期而至,主讲老师成了××分子,被开除公职,送农场劳动。“十年风暴”中,他跑回原址,举着标语牌呐喊要平反。他的对手镇守山寨,人马不少,正严阵以待。他被迎头痛击,逃回农场。长夜漫漫,风雨如磐。好不容易熬到“文革”落幕,他随拨乱反正的黎明大潮重返单位。岂料对家仍处于“优势地形”,有更多“小兄弟”簇拥。而他,已过知天命之年,孑然一身,一无所有。也许他感到生命有限,来日无多,唯一的出路是“投诚”,于是甘拜对手为主人。多种场合唱赞歌,执鞭随蹬,开始了以生存需要为目的的“归顺”和实用依附。凡“主公”厌恶者,尤其“退下来”或“栽了的”,他敢在大庭上抨击,在广众中嘲弄。逐渐地,他成为说话有底气的“元老”,被安排在主人身边做学术丛刊第二主编。他笑吟吟地撤出教学科研战壕,优哉游哉,很乐意“归顺”后的待遇。只是退休前申报正高职称时,把编印同事的论文填写为“有4部专著”,被评委嗤之以鼻,闪电否决。朋友告诉我,他去世那天,一位老同事哭得很伤心……。也许,人生有不少误会、误判,性格悲剧或命运喜剧的发生不足为奇。但一个“文人相轻”的故事,情节竟会这样发展,如此结尾,实值得研究。有人说“他晚年似乎过得滋润”,有人说“他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作为昔日的学生,我不信他连专著的定义也不懂,听了心里有点痛。说实在的,这位老师对我学习作文有过鼓舞和好的引导作用,我是难忘的。只是,每次忆起他的时候,总会想象他成了长眠者却并不能平静地长眠,悲凉的心绪不禁弥漫开来,挥之不去。

我的语文老师 篇8

伴随着铃声,全班46双眼睛齐刷刷地投向门外:一个头发稀少、面带微笑的老头儿空着手站到了讲台前,我们嘘声一片,大跌眼镜,这就是特级教师?不会吧?教室内一片骚乱。

“孩子们好!”他随即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潇洒的“余”字。“余秋雨先生是我的本家,你们就叫我余老师好了。”随即教室又静了下来。

“老师来自两汉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秦汉时的项羽和刘邦是我的老乡。”他随即在黑板上写下了“项羽VS刘邦”。

“这节课老师想给你们说一个发生在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故事。”他笑眯眯地说,“楚汉战争结束2216年后,刘邦和项羽在另一个世界里见面了。”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瞪大了眼睛。“只见项羽一把抓住了刘邦的衣领,连同刘邦矮小、瘦弱的身体一起,像提小鸡一样,大声喝道:‘刘季,你这个小人,你何德何能,竟然打败了我这个力拔大山气盖世的大英雄?快说,不说今天立马就摔死你!’”全班同学一个个洗耳恭听。

“‘哎哟哟,放手放手,好歹你也做过几天西楚霸王,要是这般不雅视频被人拍下,放到网上炒作多不好!瞧你那德性,两千多年了,毛躁性子还是不改,没有王者之气倒也罢了,绅士一点行吧?’项羽只好悻悻地放下了刘邦,刘邦接着说:‘你说我是小人,我的确曾经是,但数年历练以后,特别是你垓下兵败之时,对你千刀万剐也不解我心头之恨。可是,我那样做了吗?我记得当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杀了他。这还不够君子吗?没有这等风度和海量,我能让你死得那么悲壮吗?还有啊,你说我是个小人,我还是个地痞无赖呢!但我后来的文采绝对比你强!你且看我的《大风歌》,描写、记叙、抒情一气呵成,那种豪情与霸气岂是你《垓下歌》所能比得了的?估计我的文章参加现在的研究生、公务员考试也是应该没问题的。’项羽听罢,像霜打的茄子似的低下了头。”

这时候,全班同学无不为余老师开放的想象和富含时代气息的睿智语言所折服,无不啧叹、称快,教室内一片掌声。

“现在,你们应该知道刘邦从小人蜕变成君子,从农民升格成学者,并最终战胜项羽的原因了吧?”余老师说。

学生齐答——读书!学习!

啊,聪明绝顶、幽默风趣的语文老师啊!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四年级 篇9

记得上学期的有一天,杨老师让我们默写课文片段,由于我忘了复习背诵,所以默写到一半的时候,我便停了下来:“怎么办?怎么办?”我还在埋怨自己为什么会忘了复习课文,刚开学默写的时候,老师还在表扬我字体写得很好,可现在?当老师在班里来回走动的时候,我都假意在思考,为了避免老师发现我,我不得不这么做。但是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躲得过和尚,躲不过庙”。等到交默写纸的时候,我也只好“默默无闻”地交了上去,只能等明天老师去批评我。

到了第二天,老师开始发默写纸了,但是没有发我的纸,我准备给杨老师说的时候,却立马闭上了嘴。等到下课的时候,杨老师让我去她办公室一趟,我便开始心慌慌的,扑腾扑腾的,像怀揣一只小鹿一样。到了杨老师的办公室,我以为杨老师会狠狠地批评我一顿。谁知老师却和蔼地说:“是不是最近没复习课文呀?默写才写了一半。”我只好脸红地点了点头,接着,老师又耐心地给我讲解学习的方法,我认真地听着......

我的老师四年级作文 篇10

个子一米六八,不管穿什么衣服,总是那么美丽漂亮。一头金黄的头发,卷卷的刘海,上课时非常细心。

同学们完全被她的课堂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

在二三年级时,我非常想当她的课代表,终于在我四年级当上了,我还经常对自己说:“一定要当好,千万不能被老师撤掉!”

老师还很关心同学,在三年级下册时,我在厕所旁摔跤了,姐姐和朋友把我带到班主任那里消毒,过了几天,我还没好不能跑。出操时,老师把我叫住,让我坐在位子上,对我说:“不要因为脸受了点伤就难过,以后不要再跑这么快了。下次小心点儿!”老师边对我说边抚摸着我的脸。

我的“实力派”语文老师 篇11

王先生似乎天生就是一块当教师的料——此公音质淳厚,声音雄浑,响彻教室;板书绝佳,行楷一流,民间有“写出来就是字帖”的美誉。要说外貌,应该算不上“偶像派”——一张标准的中年大叔的略显发福的脸,除了那红润的面色一看就让人知道师娘烧得一手好菜之外,倒是找不出太多的亮点让人来介绍。不过他的魅力似乎从来就不是靠外貌搏得的,要不从青年时代一路走来何以一直粉丝无数?这一个学期以来他与我们的近距离接触,让我对他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故有理由将他划入“实力派”的行列。

个人认为王先生和兼任班主任的数学老师最大的不同还在于他们的到班时间——只要是王先生的早读课,你向来是不用担心迟到的,通常他到班上时,全班同学都已经放好书包,拿出课本,整理好作业顺带着打个盹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下午两点上第一节课,数学老师总是1∶50左右就要到教室门口抓捕迟到的同学,而王先生却总是在10分钟后上课铃响时才会准时踏进教室,替下了义务“执勤”的数学老师。

王先生的课一向以幽默生动著称,不时蹦出的笑话会一扫我们的疲乏,即便是班上的几位“假寐大户”在他的课上常常也是睡意全无的。不过幽默的老虎终究是老虎,绝不能把他当成一只温柔的猫。有时候课上我们的玩笑开过了头,或是顺着某一话题扯到十万八千里之外,他便会慢悠悠地踱到你的跟前,用手中的语文书和我们的脑袋作一个“亲密接触”,好似要把知识就此直接灌注进我们的脑海。但相比于思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况的理科课堂来,我还是很喜欢上他的课的,毕竟幽默风趣的课堂会更令人受用。

王先生上课很喜欢引经据典,有的时候讲着讲着就来上一两句古诗文。偏偏有些诗词太过于生僻,我们听得云里雾里,不解其意。只有班上的“文艺青年”陈子阳同学听了上句常常就能对出下句,因此二人惺惺相惜。偶有王先生记不起下句的时候,便会问一下陈子阳是否知晓。引经据典是好事,不过有时候王先生会将这些经和典引用得过了头,等听到了下课铃响起方猛然惊醒,可为时晚矣!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因为高考语文卷上又有多少课本上的内容,语文课整天抱着课文记记背背划划,又怎能对得起这“语文”二字?不是有句话叫“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么?王先生已将它落到了实处。

王先生还有一大特长——特别能写。全国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差不多都有他售出的“豆腐”(他时称自己弄的是“豆腐块”,登不了大雅之堂)安家落户。更让人称奇的是,此公一贯倡导我们的作文风格要“温柔敦厚”,可他自己却不守此道,制作的却每每是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匕首投枪”的杂文。不知道他老人家何以在这方面不能够手口如一?

王先生还有许多事值得写,比如除了作文很少布置书面作业,分析作业试卷几乎从不按标准答案来,思想很潮却是个QQ微信微博盲……碍于还要在他膝下承教,故本文只能略提一二,免得太多糗事被揭出来,老先生恼羞成怒,我岂不要遭殃!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三(10)班)

我的老师四年级作文 篇12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汪老师有着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水汪汪的像极了两颗紫葡萄,两个深深的小酒窝十足地吸引眼球,可萌了!

在我眼里,汪老师是一位时时刻刻激情四射的人。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生活中,汪老师都会用丰富的,独一无二的表情来表达她的喜怒哀乐。表扬同学时,她大眼睛一眯,嘴角一上扬,两个小酒窝立马跑了出来,可亲切啦。可只要有同学淘气了,汪老师立刻皱起了眉头,瞪大了她那圆溜溜的大眼睛,鼓起嘴巴,时不时眨巴一下长长的睫毛。别看我描写得似乎不怎么严厉,可是同学们一见到这个表情,立刻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不敢吱声了。

记得我刚转到三班时,在一堂语文公开课上。汪老师一上课就说:“我要问一下同学们,前三篇已学过的课文中,那一段话最让你们记忆深刻?”我第一时间高举起手,当汪老师示意我回答时,我自信满满地高声答道:“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听了我的回答,汪老师眯着眼睛,耸起鼻子,(在我看来是搞怪的表情哦)伸出手指一甩,嘴里蹦出三个字,“太赞了!!把掌声送给她!”我还没反应过来,教室里齐刷刷响起了掌声。我刷一下脸就红了,可心里却美翻了,汪老师真是与众不同。

我的老师四年级作文 篇13

每个人都有喜欢的物品,喜欢的书,喜欢的人。我也不例外,我喜欢教我们英语的老师----许老师。

许老师有着比樱桃小丸子还卡哇伊的头发。有时会用夹子别起一撮头发非常好看。许老师的眼睛大大的、嘴巴红红的,在她那10个指甲上布满了花纹,显得格外美丽。许老师还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那大脑在做题时,比闹钟上的秒针转动的还快。

许老师的课堂是严肃的。在她上课的时候,只要有人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或者违反了她的课堂纪律,许老师会立刻停下来,让你明白----这件事,你错了。无论是谁,只要你违反了,就会有相应的惩罚------扣分(平时分)。所以说,许老师的课堂是严肃的。

许老师的课堂是活泼的。在她的课上,你会有无限的想象、思维拓展,让人喜欢上她的课。许老师有时在黑板上写错字或单词,当同学们指出错误时,许老师会立刻改正错误,然后会呵呵地傻傻地笑。许老师能同学们容为一体。所以说,许老师的课堂是活泼的。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篇14

一个人,如果从小学读到大学,语文老师一定少不了:几位,十几位,甚至更多。但是,倘若历经数十年,让学生老了还铭记在心的,可能不多,除非他们之间发生过不寻常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有“四个半”语文老师。所谓“半个”,绝非不称职,恰恰相反,很优秀,只是他的编制不在“语文组”。

我的小学时代,处在上世纪中叶,可谓“初级阶段”的“初级”,家里贫困,频繁迁徙,不断辍学,换的老师多。粗略计算,语文老师不少于12位。然而,只有一人,因为一句话,永久矗立在我心间。我记得他姓王,身材高,年轻,戴一顶有护耳的蓝色棉军帽,面容清癯。一次布置作文,他声情并茂地朗读报纸新闻:某山乡,一位姓吴的老师跳进河里,双手托起一个落水少年,学生得救而自己却被激流卷走。老师望着泪眼盈盈的我们,要求写一篇感想。发作文本的时候,他说:“你写得好,如果投到少年报,都可以发表了。”我没有流露出狂喜,但我的内心被震撼。那年我10岁,读四年级上学期,因为掉课太多,刚转到外祖母家附近的区镇小学临时借读。我不懂如何投稿,但我知道,老师是说我的作文可以印上报纸让人阅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我的小心灵中是神圣的。从那一刻起,我内心里无比自豪,不仅对语文课和作文产生了浓烈兴趣,做其他事情也劲头十足。之前,我在偏远乡村没学过数学,这里有老师要给我补课,我一点信心都没有。现在我想,既然语文老师肯定了我,那么我的数学也不应差到哪里去。我变得勤奋起来,进步果然不慢。后来多少年,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立刻想起这位语文老师的话。他是第一个鼓舞我的老师,给了我很高的起点。就是那句话,多年滋润着我的精神,充实着我的人生,成为恒久的动力。它昭示一条真理:教育者最出色的本领,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持久的自信。

初中阶段,我同样经历了多位语文老师。虽然,他们大都在岁月的雨雾中逐渐身影朦胧,但有一人的形象却异常鲜明。那是一位转业军人,中年,个子不高,身体结实,爱穿军裤,一口湖南方言。先教了一学期数学,接着担任班主任,改教语文,讲课生动。仅这一点就令我特别佩服。至今我还记得,有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前苏联:一个少年划着小舢板替父亲夜巡航道,发现航标灯的红色玻璃被风浪打碎。他急中生智,取下红领巾罩在灯上,冒着生命危险守护航标,使航船避免了巨大危险。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渲染黑夜暴风雨袭击大江的氛围,用高度尖厉的乡音,呼唤跟激流搏斗的小主人公:“艾戈尔卡——”,“艾戈尔卡——”,那声音,那姿态,至今清晰地留在我脑海里。当时,我和同学们完全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对爱祖国、爱人民的少年英雄钦佩得五体投地。我发现语文老师人很和蔼,倍感可亲,听他的课就像夏天在清凉的溪水中畅游,惬意极了。然而不久发生了变化,不知他受到啥刺激,脾气变得暴躁。一天早饭后,我走到教室门前,看见一位姓孙的同学向他请教什么问题,他突然大吼道:你像什么话?一身新衣服,居然还申请助学金?我被吓了一跳,迅速瞥了孙同学一眼。他确实穿了新的罩衣,但是,是极劣质的土布做的,早晨的阳光照在染成灰色的粗布纹上,非常难看。我知道,那种布价格极低,粗糙刺眼,一般孩子嫌丑是不愿穿的。这不正说明他应该获得贫困补助吗?我脑子里正替孙同学委屈,没想到接下来发生一幕,让我惊心动魄,如坠万丈深渊。

孙同学大声哭了。一边急得跺脚,一边呼喊,黑红的布满雀斑的脸上,显出极度绝望的神情,声音凄厉:哎哟,天啊……像是遭到雷击而发疯的孩子。仅仅几秒钟,迅速撕开前襟,三把两下将灰布罩衣脱掉,扔在地上,一个令人震惊的形象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他里面的棉袄和裤子,布满大小窟窿,到处翻露着白色棉絮。毫不夸张地说,完完全全一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他原本用一身粗布掩饰着自己的困窘,在受到心中敬佩的语文老师、班主任的冤枉斥责后,一时急得不知如何辩解,不得不当场剥下那点可怜的人身尊严。围观的学生很多,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我心里感到一阵刺疼。我不敢设想,如果他不用廉价的土布粗衣遮掩自己,干脆以乞丐的状态坐在课堂,会是什么情景?我突然对语文老师产生了反感。我想,接下来,如果他以班主任和老师的身份压制对方,哪怕再批评孙同学一句,我就要打抱不平,跟他理论理论。但是,接下来,出现了更奇怪的场面。

语文老师完全傻了,仿佛停止了呼吸,变成一座雕塑。孙同学不再啼哭,好像痴呆了,泪眼婆娑地望着老师。两人距离不到三米,互相凝视着啥也不说。所有人把目光投向语文老师,眼前事件的突然逆转,使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以他的学识,他的威望,刚刚遭遇的尴尬,他会说什么?如何发作?全场鸦雀无声,静静地等待。然而,语文老师没有开口。大约对峙了两分钟,他抬头望望初冬的阳光,看看身边小路的石阶,一步一步后退,直退到一个土台下面,转身朝校务室默默走去。望着他的背影,我产生了复杂的感情。不管什么原因,他一时冲动伤害了学生。当事实真相突然摆在面前,权威的谴责被证实为明显的冤屈,他等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也许太过惊异,一时反应不过来;也许突遇尴尬,被弄得不知所措。从道义上说,他的形象大大受损,面子上实在下不来。但他没有恼羞成怒,没利用权力和身份强词夺理、文过饰非;没有婉转解释、开脱责任;也没有见风使舵、转移话题。场境极其难堪,他控制住常人难免的自我护短情绪,选择了服从内心的良知和理智,无声地承担过失,中止错误,默默撤离现场。过后,孙同学没有再受到任何一点批评,更没有被取消贫困补助。直感告诉我,这位老师性格倔强,但是个老实人、正派人,态度很真实。多年后,特别经历了历史上一些“运动”,看到有人给蒙冤者平反时,还要盛气地说:现在落实政策是对的,当初处理你也是对的……我立刻就会怀念起那位语文老师来。在事实和真理面前绝不花言巧语自我护短,发现错误立即止步。那,需要多么纯正的人品和伟大的心理素养啊!

高中时代,我的故乡走上教育发展新台阶。由“第一初级中学”升格的县内唯一高中,调来各地初中的“尖子老师”。让我意外惊喜的是,新来的语文老师中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先生,早就和我熟识。说来有趣,一年前,全县中、小学举行诗歌朗诵竞赛,选出5名获奖者赴地区参赛,其中仅有的男老师是他,唯一的男学生是我。领奖台上,我认识了来自二中的语文老师郑楚文先生。他中等身材,高平头,一对剑眉,目光灼灼。那神态,让我立刻想起鲁迅先生的画像。初赛之时,人多闹嚷,互不注意。到了地区赛场,我才认真听了郑先生的朗诵。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酷似中央广播电台男主持人的低音播出,深沉的思想和激情澎湃而来,引得听众无限倾慕和内心共鸣,爆发出海潮般的掌声。郑老师再次获奖,被推举为赴省参赛选手,并受命准备在省城作“当地人如何学普通话”的典型发言。连续五天,除了比赛和小组讨论,其余时间他和我待在简陋的招待所。老师平易和蔼,学识渊博,谈吐不凡。那年我15岁,见到这样的长者,心底格外敬佩。散会前夕,夜半寒潮骤至,一时无法联系上服务员。老师先把他的毛衣加盖在我身上,后来干脆将两床夹被叠在一起,和我共睡一床。一切来得那么自然,他把慈父般的关爱给了一个刚刚认识的异校学生,怎不令人身心同暖!临别时,我感慨地说:您要是我的语文老师多好啊!谁能料到,仅隔一年,愿望真的实现,简直太神奇了!

我和郑先生的重逢,也有點传奇色彩。一个星期天下午,学校附近有人围住干涸的野湖议论,湖底有鱼,但天冷泥黑,不敢下脚。我和几个同学从校外归来,站在旁边看热闹。忽然,有个中等身材的男人走来,一声不吭地脱下长裤,用水草系住两条裤腿,毫不犹豫地跳下淤泥,抓了鱼就装进裤腿。于是,很多人模仿,下水抓鱼。谁这么勇敢?新来的老师……,上岸后,我们互相认出了对方,他特别高兴,把我领到他的平房宿舍。老师博学多才,器宇轩昂,什么高层次场合都能侃侃而谈,不卑不亢。却也非常谦逊,绝无“骄”、“娇”二气,质朴得像个道地农民。这也是我喜欢亲近他的缘故。

新老师的到来,适逢一轮教学改革,他的授课带给学生全新的境界。不仅对字词注释清晰,板书工整漂亮,而且授予查阅工具书的方法。经常突破课文范围,引导我们从思维的混淆开始讨论,然后追踪时代、历史、社会、生活事件,不断澄清思考的混乱,一路走得蜿蜒曲折,但有收获感。对重要观点条分缕析,更使我常常超越以往的认识而得到新的领悟。有一学期讲鲁迅杂文,他用许多故事引起学生对鲁迅小说、散文,直至故事新编的兴奋,整整半年,大家课外阅读的心思全都沉醉在鲁迅的艺术世界。美好唤醒兴趣,这使不少同学超出了一般中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积累。最初,我只知道他擅长讲演、朗诵,后来才了解到老师更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说,学语文不要死记华丽辞藻、典故出处,而要训练思考能力,灵活表达感情,学会作文。他分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事件在鲁迅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举办演讲比赛,要求获奖者把讲稿改成文章,出壁报贴在墙上。然后组织语文老师对各班壁报和文章评比,请学校颁发奖状、奖品(笔记本、搪瓷茶缸等)。有一次,他给我的作文《黑色的金子》打了一百分,令我惊讶不已。我深知评分有些过头,一时陷入不安与沉思。那年我16岁,已不像10岁时那么简单。我反复琢磨,老师为什么要如此破格地表扬,把鼓励推到极致?以往,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认为作文不可能有满分。我非常清楚,顶多只能说比较好。他这样做,是对我提出了更高要求。接着,他把我的作文推荐给校刊《红花》,并署名写了超过原文三倍篇幅的评论,同时发表。他的文字显示了奔放的天性和独特魄力,本身就是极好的范文。这时有老师告诉我:郑先生常用笔名投稿,发表过不少短评和杂文。又说:只有本身会写的人才能这样打分,如果没有实力,别人会笑话他乱评分的。至此,我领会到这个分数的多重涵义。它不仅决定了我报考文科,而且,有了不辜负一位恩师百分之百的大爱和信任的奋斗动力。也许有人会质疑:说不定,那只是这位当地权威教师一时任性的疯狂举动?不,40年之后,在地区一次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他介绍说:“我的方法就是敢打分,打足打够,用大纸抄了贴在墙上……”接着说出我的姓名,回忆他评分的初衷和心路历程。凑巧的是,现场有一位中学领导说,您讲的这个学生,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原来您是祖师爷呀!一时,全场欢呼“祖师爷”,纷纷拱手致敬,老爷子陶醉地笑了——这件事,有人打电话告诉了我。那时他已经退休,在家乡市政协编辑诗刊,发表了大量诗歌,还专门为当年的作文教学作了三首《七绝》。其实,一位本身会写的语文老师,哪怕他不讲课,只要生活在附近,就可能成为学子的榜样。何况,他一直在授课和批改我的作文呢!至今,半个多世纪之后,我还记得他那评论文章的内容,还能背诵出它第一段精美的文字。

好的教育是愉快的、容易获得反应的活动。高中阶段,我被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吸引,同时也有非语文老师以辉煌的形象进入心间——那就是数学老师、班主任郑立民先生。顺便说一句,在国家困难时期,两位郑先生都是县内受到政府特殊照顾的高级知识分子,其权威级别是齐名的。后者在当年教学改革中,讲授《代数》、《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课程很有名气,也曾深深吸引我认真听课,把习题做得十分细致,但他主要不是以专业光环照亮我的道路。那时,实行勤工俭学,建土高炉炼钢,砍柴,种地,劳动很多,他起早摸黑地带学生下乡,总是处于疲惫奔波之中。一个隆冬的周末,我患了重感冒,独自睡在校后山坡宿舍。班上同学大都回家或外出了,我高烧两天,在恍惚中抵御孤独。深夜,班主任走进寂静的学生宿舍,手抚我的额头,轻声问了几句,立刻把我背在背上,一步一步走下山坡。路灯稀疏,光线昏黄,石阶很高,老师背着我走得很艰难。我伏在他背上,感到随时可能会滚下山坡,但我已经没有力气讲话。老师是一位残疾人,早年患病落下后遗症,头颅偏向一侧约15度不能复原,无论上课还是睡觉,只能扭着脖颈痛苦地望着一边。此刻他就侧头斜视路旁,用脚摸索着一级一级的石阶下山,背上压着我百来斤重的身体,每走一步都颤巍巍的。他的喘息深深地刻录在我的心中,至今声犹在耳。那时,我们的校医室在山脚校门旁边,只有一位体育老师兼做医生。郑老师喊开校医的门,要求给我注射退烧针剂,服药,然后又背起我上山。在返回宿舍的路上,我透过他的后颈凝望前面,只见灰蒙蒙的夜空中,晃动着大山的轮廓。我心底跃出一句话:师恩如山!听说我一天没吃饭,他把我放在床上,转身又下山,去离校5里多路的餐馆端来一碗猪肝汤。上山下山,来回四趟,那一夜他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啊!其实,老师平时就对学生特别好,比如过中秋节,他用自己的钱买来一篮子月饼,给班上学生每人一个。我们在劳动工地吃得哈哈大笑,却没有人道过一声谢。这回当我头痛欲裂、伏在他脊背上,我的心随他的喘息声起伏时,才深刻体会到无比亲切的伟大情怀。我病好以后,担任了学习委员,负责收发作业本,跟班主任的接触愈加频繁。令我惊奇的是,他是数学老师,却热爱文学。下乡劳动期间,他安排我编油印简报。他亲自刻写领袖诗词、古诗词,字字准确,竟然不需要对照原文。我这才第一次知道,他能背诵大量诗词,心里特别钦敬。回想起来,我对诗歌的喜爱,最早源于这位数学老师的影响。他没要求我主攻他所教的专业,而是鼓励我学习文学,他的根据是:语文老师肯定了我。毕业那年,我开始试着投稿,每见报刊社来信,他就把我叫到宿舍,客气地说:“你看完以后,可以让我看一下吗?”不管是修改建议还是退稿信,我都乐意给他看,他帮我分析成败原因,研究如何耕耘“希望的田野”。他教给我数学,又额外辅导作文,就传授知识而言,他是我的1.5个老师。

从初中到高中毕业,6年内,除了家在县城的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学校住读。我家远在40里外的偏僻乡村,不通车船,只能步行,家长从未见过老师,连口头道谢也没有过。多少年后,我一想起来就感到内疚。只是有一年,我听到一个小故事,心里才稍得安慰:那是一个深冬的傍晚,朔风阵阵,眼看就要下雪了。郑老师跋涉在公路旁,十分疲惫。天快黑了,照他那个速度步行,半夜也难到家。这时来了一辆拖拉机,紧紧跟着,贴近他身边行驶。他本能地躲闪、靠边、让路,拖拉机不开快车反而停住。他感到奇怪,驾驶员问他是不是一中的数学老师,表示要把他送回县城。他非常惊奇:你认识我吗?坐进驾驶室后才知道,那个拖拉机手是我的弟弟,因为平时听我讲过很多郑老师关怀学生的故事,偶然望见,里一动,根据头部残疾特征而认出了他。于是,用最朴素的方式替我报谢了一次师恩。

对许多人来说,进入大学就不再有语文课,而我却幸运地听了一年类似的课程。一篇篇散文讲解,每3至4周作文一次,有不下5位老师接力批改和讲评作文,给我难忘的智慧与鼓舞。不过,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位主讲老师的奇葩人生。课讲得生动,有点大腹便便的样子,脚常在讲坛后一踮一踮,颇具幽默感。他对我的作文多次高度评价,大段大段朗读,我对他由衷地尊敬和感谢。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在课堂上“关注”一位年轻助教,背后感叹其“基本功太差”;那助教则在辅导自习时“回敬”,并悄悄搜集对方的“言论”。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他们用双关语“互掐”,让学生咀嚼庸俗的嘲讽。一场政治运动不期而至,主讲老师成了××分子,被开除公职,送农场劳动。“十年风暴”中,他跑回原址,举着标语牌呐喊要平反。他的对手镇守山寨,人马不少,正严阵以待。他被迎头痛击,逃回农场。长夜漫漫,风雨如磐。好不容易熬到“文革”落幕,他随拨乱反正的黎明大潮重返单位。岂料对家仍处于“优势地形”,有更多“小兄弟”簇拥。而他,已过知天命之年,孑然一身,一无所有。也许他感到生命有限,来日无多,唯一的出路是“投诚”,于是甘拜对手为主人。多种场合唱赞歌,执鞭随蹬,开始了以生存需要为目的的“归顺”和实用依附。凡“主公”厌恶者,尤其“退下来”或“栽了的”,他敢在大庭上抨击,在广众中嘲弄。逐渐地,他成为说话有底气的“元老”,被安排在主人身边做学术丛刊第二主编。他笑吟吟地撤出教学科研战壕,优哉游哉,很乐意“归顺”后的待遇。只是退休前申报正高职称时,把编印同事的论文填写为“有4部专著”,被评委嗤之以鼻,闪电否决。朋友告诉我,他去世那天,一位老同事哭得很伤心……。也许,人生有不少误会、误判,性格悲剧或命运喜剧的发生不足为奇。但一个“文人相轻”的故事,情节竟会这样发展,如此结尾,实值得研究。有人说“他晚年似乎过得滋润”,有人说“他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作为昔日的学生,我不信他连专著的定义也不懂,听了心里有点痛。说实在的,这位老师对我学习作文有过鼓舞和好的引导作用,我是难忘的。只是,每次忆起他的时候,总会想象他成了长眠者却并不能平静地长眠,悲凉的心绪不禁弥漫开来,挥之不去。

上一篇:公务员考试行测参考题下一篇:成人谜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