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人们干什么

2024-05-11

七夕节人们干什么(共9篇)

七夕节人们干什么 篇1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的斗巧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饽饽,烙果子,有些地方还有做巧芽汤的习俗,即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儿童吃巧芽,聪明伶俐;后来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则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哭泣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相传这天喜鹊极少,它们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如今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赐以巧技,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后如已结网,则称为得“巧”。

在绍兴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多少女,独自一人偷偷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倘若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位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如意郎君。

为了祈盼牛郎织女能在天庭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不分离。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曰“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浪漫过七夕方法

1、登上山顶俯瞰城市夜景

夜晚,是表达爱意的绝好时机。带着自己的另一半到能够俯瞰城市夜景的山顶上,在习习凉风中看牛郎星与织女星“金风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看城市间万家灯火的安详温馨,你的表白,肯定会比平时有更加巨大的“杀伤力”。在美景的陪衬下,给她一个美妙的吻,忘记机械式的指定动作——压着她的嘴唇,把舌尖滑进,然后两舌交接再深深一啜——一个真正令她难忘的吻是要“感受”的。留意她轻轻的喘气声;在她换气的时候,以你深情的双眼攫捕她的一双水灵眼睛,让她知道你是如何珍视她,那么幸福之夜即将拉开帷幕。

2、去海边烂漫过七夕

七夕之日,带她去海边度过吧。和心爱的人一起手牵着手漫步在海边,感受大海时而澎湃,时而平静,宛如你们的爱情协奏曲。情之所至,可以买几支烟花,或者许愿灯。在海边,看烟花在宁静的夜空绽放,犹如你们绚烂的爱情。或者点燃许愿灯,让它带着你们美好的心愿,慢慢飘向天空,直到永远。此时,亲吻、拥抱、爱抚是最好的调情剂,此时就让彼此享受心灵探索、互相依附、重拾“性”福的七夕夜吧。

七夕情人节游戏

1、持久“热”力赛

每对情侣面对面,手拉手,单腿站立,2分钟时间内每对情侣听主持人口令做规定动作,即从站立到蹲下,再从蹲下到站立为一套标准动作,做完一套得5分,表演过程中,每对情侣任何一人不得双脚同时着地,若犯规此套动作不得分,可继续接着做,在规定时间内得分最多者获胜。

2、啤酒“凉”身赛

每对情侣每人各持一根吸管,共同吸食同一杯中啤酒,不能泼洒,不可剩余,一分钟时间内吸取啤酒最多者获胜,喝完一杯得分,喝完半杯者得分,低于半杯者不得分。

3、情人叙佳话

七夕节人们干什么 篇2

社会大众从事件主角参加政协会时所穿西装品牌“阿玛尼”开始, 挖出了他获得的头衔以及荣誉, 例如, 广东省十佳少先队员, 深圳十佳爱心人物, 省、市、学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第七届“全国少工委委员”, 以及参加过的电视节目等等。这一切, 让社会大众浮想联翩, 猜测其是否为富二代、官二代等等。

而作为事件主角之一的柳博母亲, 一直充当着“解释”员的角色, 与其儿子一道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 作为真正应该出面“陈清事实”的政协部门却含糊其辞。社会大众无法得到真正想要的解释, 从而让本不应该受到打扰的14 岁学生和其家庭受到了“莫须有”的舆论压力, 让其母亲不断接受采访, 进行解释。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一事件, 其所呈现的舆论焦点就明晰多了。从事件引发的核心点———主角的身世、“履历”以及“阿玛尼”来看, 为什么人们要关心这些呢?问题其实很简单, 这些总是与“特权阶层”或“富二代”联系在一起, 换句话说, 社会大众和舆论所关心的是社会“特权阶层”或“富二代”如何成功地被遴选为列席代表的, 而不是这位14 岁学生本身, 其核心就是代表推荐或遴选的公开、公平、公正问题。其实, 这样的关注和置疑已不是孤立的事情, 它呈现在所有让社会大众所“惊讶”的事例上, 比如, “火箭提拔”的官员, 20多岁的副县长, 以及司法、教育、财政等领域出现的各种引起舆论哗然的事件。

人们为什么会过敏? 篇3

在免疫大军中,一支很重要的分队由抗体组成,它们是由B淋巴细胞生产的免疫球蛋白(简称Ig),有IgG、IgA、IgM、IgD和IgE等好几种。它们含量有异,分工也不同。例如含量最多的IgG占了免疫球蛋白总数的75%,能够攻击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病原体,中和它们分泌的毒素。而含量最少的IgE只占了免疫球蛋白总数的0.05%,但是却能引发强大的过敏反应。有过敏体质的人,其IgE含量天生就比较高,能达到一般人的10倍。

过敏反应对人体有害无益,IgE不可能是专门用来引起过敏的。它有什么正常的生理功能呢?那些感染了寄生虫的人,体内IgE的含量比较高,这意味着IgE的正常功能可能是消灭入侵人体的寄生虫。在发达国家,寄生虫病已很罕见,无所事事的IgE便去胡乱地攻击进入人体的无害物质,导致了过敏。一些证据表明,过敏和自身免疫病很可能都是由于环境过于干净而出现的文明病。在上个世纪初,过敏还非常罕见,而现在,在发达国家,高达40%的儿童和20%的成人患有某种过敏症,比例要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从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的人,在发达国家待的时间越长,过敏的几率也越高。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身体已习惯了与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共处,特别是和那些没有太大危害的良性细菌和寄生虫和平共处。在儿童发育阶段,这些细菌、寄生虫的刺激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而在过于清洁的环境中,细菌、寄生虫被消灭了,免疫系统就容易出现紊乱。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进入人体的物质都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免疫反应,成为过敏原,空气中的花粉、灰尘、螨虫,食物中的蛋白质,化妆品中的成分,口服或注射的各种各样的药物——已知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已有几万种。在第一次接触到某种过敏原时,B淋巴细胞会针对它制造大量的IgE,这些IgE和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结合在一起。10天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都装备上了对那种过敏原敏感的IgE。这之后如果再次接触到这种过敏原,IgE就会立即向它发起攻击,跟IgE绑在一起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破裂,释放出多种物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叫组胺,它能让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管管壁的通透性,让细胞之间充满了液体,也就出现了炎症。

这些反应本来是有助于消灭病原体的,例如有助于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输送。但是在没有病原体的情况下,它只是给我们制造麻烦。如果过敏反应发生在皮下,就会出现皮疹、红肿,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就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有时候,全身都出现了过敏反应,组胺大量地释放到身体各处,导致许多组织的毛细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在极端的情况下,血压降得太厉害,出现休克、死亡。

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就是针对过敏反应中发生的这些变化来抑制或减轻反应,例如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物抢占组胺的结合位点,不让组胺发挥作用,而皮质类固醇等激素则是起到使炎症部位的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的反作用。这些药物都只是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过敏,也不能加速康复的进程。避免过敏的最好办法当然是找出过敏原,以后避免再和它接触。有时候虽然找出了过敏原,却无法避免(例如对花粉、灰尘的过敏)。这时有些人会尝试脱敏治疗,每次注射一点过敏原,从很小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这样能让免疫系统逐渐对过敏原失去敏感,减少IgE的量,同时也能刺激IgG的产生,这反过来能抑制IgE的产生。这个过程非常费时间,但是是最近乎治愈过敏的唯一办法。还有些人连过敏原都找不出来,那么除了吃抗过敏药物缓解症状,就没有别的更好办法了。

既然过敏反应与IgE有关,能不能一开始就不让它起作用呢?IgE的分子结构已經破解了,可以针对它的结构设计出药物,让药物抢先和IgE结合,这样过敏原就结合不上去了。这种药物目前也有了,只不过非常昂贵,只适用于治疗比较严重的过敏性哮喘。也有人想到,既然过敏的起因可能是因为环境过于干净、接触不到寄生虫引起的,那么能不能通过有意地感染上某种危害不大的寄生虫来防止过敏呢?这听上去有点吓人,但也有人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为了对付过敏这种我们的身体给自己找来的麻烦,什么麻烦招都有人愿意尝试。

为什么人们不信任保险 篇4

但现实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不相信保险、不信任保险公司,批评言辞如:“保险是骗人的”,“卖保险的是骗子、买保险的是傻子”,“保险是好东西,但保险公司不是好东西”,“叫花子保险”,“保险职业声誉与娱乐场所小姐无异”等。我周围的不信任者就包括学生、同事、家人甚至上级,给我带来不少的尴尬。这学期刚开学,保险专业的学生就向我抱怨说,教他/她们会计的老师知道他/她们是保险专业时,公开了自己对保险的蔑视(会计学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我后面有分析)。

信任可以简化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在保险交易中,广泛的不信任带来了巨大的交易成本,销售人员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客户沟通,很多客户甚至拒绝与保险销售人员进行任何沟通,大大增加了保险销售的难度和销售成本,也给保险销售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我博客的一位读者留言说:“如何拜访让客户不讨厌,我从事保险业10年还有恐惧感!”。销售本身就要克服心理恐惧,保险销售需要克服更大的恐惧。

为什么人们不信任保险和保险公司?我从普遍原因(任何领域都存在)和特定原因(保险领域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

1.普遍原因

普遍原因是指任何领域都存在的不诚信的共同原因。大家知道,今天的中国造假盛行,不讲诚信的行业和企业太多了:饭店有地沟油,奶粉中有三聚氰胺,茶油添加剂安全度有造假,狂犬疫苗有造假,航空公司飞行员的飞行资历也有造假,房地产公司卖的房子夸大建筑面积,唐骏更是公然宣扬“能骗到所有人就是成功”。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似乎已经没有了道德底线呢?

几年前曾经与一位台湾人讨论过类似的问题,这位台湾老兄说:“台湾的情况要好很多,我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大陆人们之间的信任机制,摧毁了人们的价值观。”当时没有太多的体会,后来阅读了很多分析信任的论著(最好的是郑也夫教授写的《信任论》),发现上述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事实上,信任的历史建立过程是:首先在熟人之间,即有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同居一地,相互熟悉)的人之间建立,熟悉产生信任;然后,随着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走向了陌生人社会,陌生带来的恐惧感使得人们成立了大量的同乡会、公会、会所、行会等组织,人们借助这些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带来的稳定感在城市中闯荡。分工和专业化使人们之间交易盛行,随着市场交易的增加,那些重复性的交易能够促使交易双方讲诚信,因为不讲诚信,对方就不与他交易了。那些“一锤子买卖”的交易双方很容易失信,这时,行会或者政府会出面干预和惩罚。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也逐渐建立起来了。简言之,人们之间的信任,要么来自血缘、地缘,要么出于坛坛众生之间自愿的结合与互惠交易,当然还有政府对欺诈的惩罚。

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实行计划经济。首先,计划经济杜绝了互惠交易,没有了交易,信任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土壤。其次,人们开始依附于一个个国营单位,在老早的国营企业呆过的人知道,貌似终身雇佣制,貌似生老病死、住房等问题都由企业负责了。但实质上,从上到下,没人热爱自己的单位,没人捍卫单位的利益,单位领导并不谋求把“蛋糕”做大,从而为成员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多的国营单位成员只能紧紧盯住本单位内部的那张永远做不大的“小饼”,看自己如何能够多分点,既然是小饼,一是肯定分不到多少,二是你有我就没有。所以,国营单位内部进行着剧烈的斗争,斗来斗去,还是没得到多少利益,想走,终身雇佣吗,谁也走不了,只有继续内斗。在对少量同一资源的强烈争夺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逐渐丧失了。

计划经济和国营单位制度消灭了坛坛众生之间自愿的结合与互惠交易,加上不断地内斗,陌生人之间的信任被扫地出门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鼓励采用揭发和批判方式开展思想斗争,揭发的自然都是熟人的问题,所以,熟人之间,包括师生之间、亲人之间的斗争开始了,子女与父母要在政治上划清界限,历来最紧密的家庭分裂了,大规模的“杀熟”运动导致熟人之间的信任也开始土崩瓦解,也就是说,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熟人之间的的信任也瓦解了。原哈工大校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昌在文革后曾说过“文革十年,人性泯灭、道德沦丧,人类文明被践踏”。中国人干坏事的心理障碍(或称道德底线)被逐一清楚了。

由此造就了中国这个不具信任、不讲诚信的社会。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突起,互惠交易开始了,按说应该培养起大家的诚信和信任。但是,第一,信任的特点是易毁难建。信任创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信任摧毁确是刹那间的事情。信任一旦丧失,重新恢复到原来水平需要漫长的时间。亚伯拉罕·林肯深知这一特性,在他写给亚历山大·麦克卢尔的信中谈到“一旦你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就永远无法再得到他们的尊崇。” 第二,市场经济中的不诚信交易依赖于政府的惩罚来矫正。但是,在政府力量强大的市场经济中,为了政绩,部分政府官员不是保护消费者,而是与企业结成联盟,在企业失信时表现出无比的宽宏大量。诚信不重要,GDP才重要。第三,在物质社会的高度诱惑下,消费者充满了消费欲望,虽然专家说食品有毒,但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吃了再说。某品牌国产汽车被德国人称为“来自中国的废铁”,但在部分国人看来是既宽敞又大方,低价买“牛逼”,先开着再说。人们也许已经麻痹了,不太在乎这些。

2.特定原因

1)企业发展急躁症

保险公司疯狂地与过去比、与国际比、与银行比,比营业收入、比资产规模、比业务范围、比是否是世界五百强。尤其是,同为金融业,银行却总是压在保险头上,让保险公司领导颜面尽失,所以,保险公司的目标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做大保费规模和资产规模,以提升公司领导的形象和地位。为此,公司给基层销售单位摊派巨额销售任务,基层压力很大,为了保住乌纱帽,只能完全贯彻公司上层的规模发展策略,无暇顾及客户的的感受,客户的感受是次要的,领导的感受是主要的。

规模是第一位的,诚信是第n位的。结果,嗜规模成性的保险公司对待诚信有如部分嗜GDP成性的地方政府对待环保:“嘴上哈哈,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2)保险产品天生让保险公司难以体现诚信

保险承保的多为小概率事件,这意味者,对客户来说,成本(保险费)是必须花的,但收益(保险金)很少能看到。长期性人身保险产品更是如此,是成本的长期付出和收益的更长期看不到。而且,对于长期性人身保险产品来说,人们并不需要重复购买。所以,总体而言,人身保险多属于“一锤子买卖”,而非“重复交易”,再加上总看不到收益,这使得通过重复交易来建立信任这一途径失灵了,但重复交易是市场经济下建立信任最好的途径。

3)保险销售方式令人生畏

金融业有句老话“银行躺着吃饭、证券坐着吃饭、保险跑着吃饭”。保险业有句老话:“保险是卖出去的,而不是买进来的”。跑着吃饭意味着主动出击,这个客户不愿意买,下个客户也未必,还不如抓住这个不放、穷追猛打、直至对方屈服。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销售方式呢?原因有三:第一,保险承保的风险往往是那些人们比较忌讳的、害怕的、不愿谈论的,生怕谈论会引火烧身的风险,如死亡、癌症、急性心脏病、机动车事故、飞机坠毁、火灾、爆炸等;第二,人们对于保险承保的“小概率、大损失”风险,没有主动管理的欲望,因为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实在太小,以至于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人们天生肤浅,感受不到就是不存在。第三,在众多的消费品面前,保险排不上队。我赞同社会学家郑也夫教授提出的观点,人在满足温饱过上较为舒适的生活后,主要的追求有两个:牛逼和刺激,牛逼就是通过事业成功和炫富(尤其是炫富,因为陌生人无法知道事业成功,但宝马一看就是宝马)来获得人们的承认和羡慕,刺激的含义是,现代工作和生活太安稳了,与祖先相比太缺乏刺激了(祖先为了吃饭与大型野兽搏斗是家常便饭,充满了刺激,我们却不可能去捕狮子),祖先遗传的基因要求我们去找点刺激,如炒股、赌博、飙车等。可惜,保险既无法使人“牛逼”,也无法使人“刺激”。在人们的消费目录里,保险排不上队。

被穷追猛打的客户会想,既然东西好,干吗追着我卖,既然追着我卖,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说不准是传销,是骗子,古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吗!可惜,保险产品就是几张薄纸,没有任何味道。

我常想,那么多的企业和行业都在欺诈客户,欺诈程度不下于保险业,为何它们的形象似乎远好于保险业呢?甚至连卖“人肉”的酒店都要骑到保险业头上!经过与多人的交流,答案很可能是:其他行业多数卖的是必需品和能使人“舒适、牛逼、刺激”的商品或服务,卖“人肉”的更是如此,人们是主动上门去买的,被骗后心里会自。保险不同,保险是在销售人员的百般劝说、威逼利诱(以危险相逼、以收益诱惑)、送礼吃饭、尊如达官显贵的情形下才勉强购买的,有些人一辈子也没被这样“尊重”过,事后要是感觉被骗了,心里会感觉刚才还被史无前例地捧到了天上,转眼之间又被无情地扔进了地狱,落差实在太大,那是绝对咽不下这口气的,投诉状告不成,至少也要到网上把保险公司骂个半死。

4)新东西总是难以被接受

寿险业真正的发展也就不到20年的时间,由于保险产品的复杂性和非必买性,人们对保险还知之甚少,甚至买过保险的人也是如此。确实,对常人而言,即使经过艰苦、认真的研究,也很难搞清楚保单条款的含义,更难搞清楚那张充满不确定的保单价值演示表。即便买了保险,人们也没有兴趣去研究它们。

如前所述,熟悉导致信任,不熟悉自然不信任。从这一点来看,不信任恐怕还要延续很长的时间。

5)急功近利的销售

就像中国的政府、绝大多数企业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保险营销员也是急功近利的,由于只有佣金收入,急功近利更严重了。为了卖出保单,夸大保单责任、保单收益,不提或少提除外责任等对客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为了卖出保单,片面迎合客户的心理,将保险说成存款,另外还送保障,事后客户退保,发现,自己存款多年,居然本金都捞不回来!骗子之声不绝于耳了。

6)服务不到位

两个月前的一天,我奇怪地收到一家寿险公司的邀请,参加一场高端客户酒会,我没多少钱,与众多“高端人士”人士举杯只能增加我的自卑感,但我还是去了,我实在喜欢看各色人等在保险面前的反应,另外,高端人士的反应不易见。不令我惊讶但又一次被证实的是,高端人士对理财和保险知之甚少,这使我克服了部分自卑。但一位高端客户(某商会副会长)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跟我讲,自己买了保险后,保险公司会每年寄来一些资料(分红通知等),自己从来不会看,希望保险营销员能定期给自己解释一下保单情况、分红情况等。但是,买保险一两年后,当初的营销员不见了,保险公司也像没了踪迹,对保险公司越来越失望。

显然,营销员流失率高、三年或五年佣金制等原因导致的孤儿保单和服务不到位,导致了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

7)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

误导事件、理赔纠纷事件、远低预期分红事件(预期很可能是由销售时的说法决定的)、退保不满事件等能够摧毁信任的消极事件只要一发生,就会引人注目。但是,保险公司大量的正常理赔事件、客户回访事件等积极事件发生多少,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人类心理有一个特性:总认为坏消息的源头比好消息的源头来的可靠,进一步摧毁了信任。例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某某保险公司挺好的,后者可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如果前者对后者说,某个保险公司如何如何骗了自己,后者可能会记住好长时间,并反复叮嘱自己不要上当。

早上刚上班,打开网站,倒杯水,惬意地浏览当天的新闻事件,你发现:基本都是坏消息。除了党报,绝大多数媒体总是愿意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的坏消息,而不是像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7点的新闻联播的第二个十分钟(前十分钟:领导很忙;中间十分钟:全国人民很幸福;后十分钟: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媒体知道,这样才能吸引眼球。媒体也要吃饭吗!

现代网络使得坏名声传的更易、更快、更远。

给广大保险营销员的建议:

1、信任易毁难建,为了保险业和我们的未来,多做提高保险业形象的事,不做有损于保险业形象的事。

2、要揣摩客户的心理,不但包括买保险时的心理,还包括买保险后保险期限内的心理过程,及时给予关心和服务。

3、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建立小范围的信任。

4、不要诋毁同业,诋毁同业就是诋毁自己。在公众眼里,保险业是一回事。

四年级趣事作文:大人们喜欢什么 篇5

我的爸爸喜欢车,因为它可以为我们节省掉去旅游的费用,和不必要的开支;他还喜欢刀剑,因为放在家里会感觉气派。我妈妈呢?她喜欢聚会,特别是同学聚会;我爷爷他是一个收藏家,喜欢古代那些小东西;我奶奶喜欢那些古表,不仅看上去美观漂亮,而且还不时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听上去就像一首优美动听的美妙乐曲,能让奶奶每天陶醉在美妙的“乐曲”之中。

他们会害怕什么呢?有许多答案,比如:爸爸害怕市场股份大跌,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样的话自己的一笔笔财富就会凭空消失,然后他便会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妈妈最怕衰老,因为一旦衰老他便觉得自己无脸见人,还会被别人厌恶,所以天天抹可以让自己变美的化妆品;爷爷最怕自己的东西有破损,生怕被别人给玩坏了自己的东西,干脆拿个保险箱把他们全锁了起来;奶奶最怕花粉,她对花粉过敏,每一次闻到花粉,就不停的打喷嚏。为此,一家人常会闹得哭笑不得。

原来在生活中之中大人们也会像我们孩子一样,会有害怕的东西,令人喜欢的东西或事情呀!

七夕节人们干什么 篇6

关键词:偷菜,技术接受模型,SNS游戏,使用意向

根据CNNIC测算, 截止到2009年底, 中国使用社交网站 (Social Network Site, 简称SNS) 的网民达到1.24亿。大量的用户基础吸引了资本市场对SNS的浓厚兴趣,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存在校内网、海内网、开心网等众多专业SNS, 同时一些传统的互联网巨头 (例如搜狐、腾讯) 也纷纷加入SNS行列。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各大SNS纷纷推出“偷菜”、“抢车位”等SNS游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对“人们为什么会偷菜”等SNS游戏接受行为问题的研究, 有助于SNS理解和预测用户行为,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扩大用户规模、增加用户黏性, 为SNS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理论背景和研究思路

Davis (1989) 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简称TAM) 是目前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最优秀的技术接受理论之一, 应用范围从早期的电子邮件、办公软件到目前的ERP应用系统、互联网各种创新等。

在TAM (如图1所示) 中, 外部变量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影响, 感知有用性对态度和行为意向均有所影响, 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和态度有所影响, 态度对行为意向有所影响, 行为意向对用户最后的实际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营销领域的学者普遍认为, 消费者决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科特勒认为有三类因素可以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第一类是内部因素, 包括生理和心理;第二类是外部因素, 包括市场营销等;第三类是其他刺激, 包括文化、经济、社会因素等。霍华德·谢恩认为个人消费决策受到心理活动过程的影响, 而心理活动过程又受到外在因素、刺激和投入因素的影响, 外在因素包括文化、个性、时间压力、社会刺激, 刺激和投入因素包括产品实质刺激、产品符号刺激。不同学者对各种因素的归纳情况不一致, 但是我们大体上可以归纳为社会层面、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这三类。

近年来学者对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用某种单一的模型去研究信息系统使用者的接受和采纳行为已经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 只有从其他领域借鉴、吸收一些相关理论, 才能更好地理解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采纳行为。因此,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 借鉴营销学科消费者行为理论来完成对SNS游戏使用意向的研究。

二、研究模型的构建

我们将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 结合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加入社会层面、公司层面、个人层面等因素作为外部变量来构建本研究的研究模型。

1. 基本TAM架构

技术接受模型相关理论 (Davis, 1989;Davis&Venkatesh, 2000) 认为个体接受信息系统的意向主要受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 同时认为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影响。

Sledgianowski等人 (2009) 、Chin-Lung Hsu等人 (2004) 分别对SNS、在线游戏进行研究的时候通过实证的方式证实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向有影响。袁记 (2007) 、钟丽娟 (2009) 分别在针对网络游戏、专业服务网站的研究中证实了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影响。

“态度”这一概念在TAM的早期研究和应用中是经常被提及的, 但是后续的研究表明态度在TAM中只起到一个很弱的调节作用, 因此后续的研究也大多不将其纳入考虑的范围, 例如Davis (2000) 等人在提出TAM2时去掉了态度这一变量。

SNS游戏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看成一个为使用者提供效用的信息系统。因此本研究基本的TAM架构是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向有所影响, 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向和感知易用性均有所影响。

2. 社会层面的因素

社会规范 (social norms) 指为保障群体目标的实现和群体活动的一致性, 而建立起的约束群体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与标准。社会规范是影响信息系统接受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Davis (2000) 在提出TAM2时认为社会规范对个人使用意向和感知有用性都有所影响。Lucas&Spitler (2001) 发现社会规范是一个预测个人使用信息系统意向的重要变量, 它对个人使用意向的影响甚至要比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还要强烈。

临界规模 (Critical mass) 是一个临界点, 在这个临界点上有足够多的某项技术创新的使用者使用该创新, 使得该创新可以处于自我维持的状态, 人们通过感知规模来判断临界规模的是否存在。Lou等人 (2001) 针对群件技术接受行为进行了研究, 认为影响群件技术接受行为有很多因素, 其中临界规模是关键因素;Sledgianowsk等人 (2009) 、Chin-Lung Hsu等人 (2004) 分别对SNS、在线游戏进行研究时均认为临界规模对个人使用意向会有影响。

本文认为社会规范和临界规模是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向产生影响的。当社会组织内部有很多人都在使用、谈论“偷菜”等SNS游戏, 社会规范会使得人们为了追求“合群”而使用SNS游戏, “合群”可以给人们带来规避社会风险、拓展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价值;同时人们在“合群”的过程中, 可以就SNS游戏的使用细节、使用心得进行交流, 因此社会规范会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影响。人们如果感知到身边有很多人都在使用SNS游戏, 人们便会觉得参与这种游戏可以和更多的朋友进行互动, 会使得社会关系得到拓展;同时会认为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操作困难时, 可以很方便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 因此临界规模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影响。

3. 公司层面的因素

游戏设计是指通过内容和情节的组织及技术的实现形成的游戏结构。相关研究表明游戏设计是影响网络游戏使用意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外学者Dickey (2006) 、Mulligan等人 (2003) , 国内研究者周郎 (2006) 、李志彬 (2008) 等人在研究网络游戏参与行为时, 均认为网络游戏的设计对于玩家参与网络游戏的意向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系统品质是指游戏运行平台的联机速度、联机品质、服务器稳定性等品质。Hung-Pin Shih (2002) 认为系统品质对于顾客接受网络商店有重要的影响;许由忠 (2004) 在研究网络游戏参与行为时, 认为系统品质对于玩家的参与意向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认为社会规范和临界规模是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向产生影响的。独有的、创新的游戏设计可以让玩家在玩游戏的时候忘记时间、得到愉悦感、加强和朋友的联系, SNS游戏的设计是否人性化、是否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等都会提升或者降低玩家的操作难度, 因此游戏设计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所影响。如果人们和朋友一起玩SNS游戏时, 经常出现掉线、连接速度缓慢等现象, 那么人们对愉悦感、拓展人际关系等有用性感知就会大大降低, 如果人们在使用SNS游戏的过程中因为出现操作困难、面临困惑而需要进行实时咨询时, 出现掉线、不能连接等现象, 则会因为问题和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操作难度提升, 因此系统品质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所影响。

4. 个人层面的因素

学者们认为信任是影响消费者网络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Fredric和Gefen (2000) 认为网络消费者不确定网络服务供应商是否会从事一些不道德的活动而侵犯消费者权益, 因此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信任的建立是一个基本要点。Swan (1999) 提出消费者信任对于消费者态度、购买意图和购买行为都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 并通过实证的方法证明了这种影响。

本文认为信任也是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而影响使用意向的。如果用户担心SNS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措施和能力不够, 那么人们会怀疑和自己一起玩SNS游戏的人是否是账号注册者本人, 这会降低人们对虚拟世界拓展人际关系等行为给现实世界人际关系改善所带来价值的感知;这种怀疑会让人们在遇到SNS游戏操作困难或者是需要交流心得时降低交流的兴趣, 交流的减少会导致SNS游戏感知易用性降低, 因此信任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所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构建了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SNS游戏使用意向研究模型, 如图2所示。

在我们的研究模型中, 基本TAM架构包括个人使用意向、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 社会层面因素包括社会规范、临界规模, 公司层面因素包括游戏设计和系统品质, 个人层面的因素包括信任。

三、结论与启示

1. 人们热衷于“偷菜”等SNS游戏的最直接原因有两个:

第一, 人们可以通过SNS游戏拓展人际关系、打发闲暇时间, 从而得到相应的价值;

第二, 人们非常容易学习和操作这些SNS游戏。社会层面 (社会规范和感知规模) 、公司层面 (游戏设计和系统品质) 、个人层面 (信任) 等因素会影响人们对SNS游戏价值的感知和操作容易程度的感知。

2. 通过对影响SNS游戏使用意向因素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第一, SNS要注重SNS游戏的口碑传播。人们会因为“合群”的社会心理而倾向于使用SNS游戏, 口碑则会直接推动人们符合社会规范, 而且会影响人们对临界规模的感知状况。

第二, SNS游戏开发商、运营商要注重创新和提升系统品质。一款设计优秀、富有创造力的SNS游戏可以使得使用者得到到很大的价值, 乐此不疲;登陆时间短、不易掉线等良好的系统品质也会对玩家的使用意向产生影响。

第三, SNS要注重制度信任的建设。信任分为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 SNS的实名制基本上可以保证人际信任和真实世界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用户对SNS的信任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SNS应该加强制度信任的建设, 减少用户对信息安全等问题的担忧。

参考文献

[1]Davis F.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 13 (3) :319—341.

[2]Deb Sledgianowski, Spngpol Kulviwat.Using Social Network Sites:The Effects of Playfulness, Critical mass and Trust in a Hedonic Contest[J].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09 (3) :74

[3]Chin-Lung Hsu, Hsi-Peng Lu.Why do people play on-line games·An extended TAM with social influences and flow experience[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4 (41) :853–868

[4]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 (亚洲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89-265

人们为什么喜欢勾芡 篇7

首先,它能使菜肴味道更加鲜美。众所周知,人对食物滋味的感觉与食物接触舌部味蕾时间之长短的功能是有很大的关连。另一方面,勾芡可使溶解到菜汤中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黏结在菜肴表层,不致剩在菜汤里面,造成浪费。所以两广人都喜欢勾芡。

勾芡的另一个重要好处就在于能保持菜肴的鲜嫩。无论肉类或蔬菜,烹调前上浆,或炒好后勾芡挂糊,均能减少烹制原料脱水,降低调料(特别是食盐或豉油)都有很大的关系。接触时间长了,或者亲自做的多了,你会感觉到做出来的菜肴味道明显地好多了!炒菜勾芡,不仅增加菜肴的黏度,还可延长菜肴接触舌部味蕾的时间,使人更觉得菜肴味道的香甜可口和鲜美呢。

除此之外,勾芡的最大好处,是它能够保护维生素。淀粉中含有谷胱甘肽,其结构中的硫氢基,具有保护维生素C,对菜肴组织的渗透压作用,从而减少菜肴原料过分脱水,这就可保持菜肴的滑嫩或鲜脆。

另一方面,勾芡还可起到保温的作用。就拿一碗刚出锅的汤水和一碗热气腾腾的芝麻糊来说吧,当放置同样的时间,汤水总没有芝麻糊那么热吧。

中秋节人们为什么要赏月 篇8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2、中秋节吃月饼的神话传说

一说是嫦娥奔月。有了嫦娥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夫君后羿,以及后羿射日。有点死脑筋的后羿,太阳都能射下来,老婆却没能看住,被不屑之恶徒给逼到了月亮上,从此过上了两地分居、永无相聚的非人道日子。于是,月饼便成了寂寞嫦娥与夫君后羿彼此思念,梦想团圆,寄情喻意的物品,当然还少不了白兔和桂花树,民间也就有了中秋节的时候做月饼,吃月饼来怀念他们的习惯。

3、中秋节吃月饼的历史传说

为什么刘伯承被人们称为“军神” 篇9

刘伯承(1892~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现代军事家。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入学生军,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对中国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壮大,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迈进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 坎坷一生元帅路

刘伯承,原名明昭,出身于四川开县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上过私塾,读过高小,后考入官立中学。辛亥革命爆发时,刘伯承已经十九岁,他立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参加了学生军,次年入重庆陆军将校学堂速成班,毕业之后被分到蜀军第五师任司务长。护国战争爆发后,他又改任排长,由于作战勇敢,他被火线提升为连长,可是蜀军很快被袁世凯的军队打败了,就连指挥讨袁的蜀军总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部队失散,刘伯承回家暂避,不久,救国心切的刘伯承再次出来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

1916年,在讨袁护国斗争中,刘伯承组织起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很快这支队伍发展到两千余人。他率军攻下丰都,在反动军队的反扑他负重伤失去了右眼。然而,由于他指挥有方,作战勇敢,年仅二十四岁的刘伯承落下了川军名将的美称。

刘伯承在川军中战斗了十年,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也参加了军阀之间的战争。他看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深感不安。1926年,刘伯承在吴玉章等人的引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反动派的追捕。

从苏联回国后,刘伯承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面对“左”倾路线和李德的瞎指挥,刘伯承敢于站出来进行斗争,他告诫李德:“如果我们不停止这种拼消耗的战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根据地将会丧失,红军将会拼光,我们将变成千古罪人。”他的正确意见不仅未受到重视,还被免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红军在惨痛的失败中开始总结教训,1935年1月,红军打下遵义之后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刘伯承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毛泽东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之后,刘伯承的军事道路渐入顺境,在长征途中,每遇关键时刻,他总是亲临前线指挥。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的情况下,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毛泽东却风趣地说:“朱德同志说,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刘伯承果然不负众望,使大军安然渡江。他还组织了智取遵义、强渡大渡河、巧过少数民族区域等重大军事行动,为红军的长征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任一二九师师长,与政委邓小平率部深入敌后,在太行山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织指挥了奇袭阳明堡、伏击神头岭、巧胜七亘村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打破了敌人的十三路“围剿”。在抗战胜利前夕,他率部大举对日寇反击,歼灭五万余,收复县城五十九座。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了上党战役,歼敌十三个师。随后又打了平汉战役,歼敌二个军,接着战陇海,下定陶,挥师南下,按毛泽东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楔子。刘伯承与陈毅的华东野战军组织了淮海战役,一举歼敌五十五万多;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随后渡过长江,打下南京城,挥师向南,解放了华东和西南地区。

全国解放之后,刘伯承辞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之职,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积极努力。刘伯承在军事学院任院长七年多,他常常亲自审定教材,参加演习,使军事学院的建制和课程设置逐步趋于完善。然而,正当刘帅呕心沥血地为军事教育而工作时,不公正地打击降临到他的头上。1958年夏天,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斗到了这位六十六岁的老元帅头上。七月的一天,高烧三十九度的刘帅被召回京,在怀仁堂千人大会上作检讨。此后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老元帅失去了战争胜利带来的愉快,经常缄默不语。但他仍然关心着军队和国家的建设,他受的不白之冤历史早已作出了公正的结论,他的功绩和贡献已被永远载入史册。刘帅的坎坷经历使他的一生具有了更浓的传奇色彩。

《世纪传奇——谁是共和国第一元帅?》

文 / 我是蝈蝈哥哥

http://novel.hongxiu.com/a/34866/

2007年,距离1955年中国的元帅评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可是第一元帅之争,在网络上却是越来越盛,林彪、彭德怀、刘伯承三位元帅尤其拥趸众多。各位老帅都是人中龙虎,笑傲江湖,刘、林、彭三位老帅更是世纪传奇,非要评出个第一第二第三,确实是强为人难。刘伯承、彭德怀、林彪三位元帅已然辞世20年,32年,35年了,谁是第一元帅之争反而愈演愈烈,在网络闹得不可开交。

刘伯承是军事奇才,是军神,也是战神,一生传奇,桃李天下;近一个世纪的94载岁月,刘伯承一生都是传奇;

林彪是政治天才,是英雄,更是枭雄,充满神秘,留下争议;48岁被评为最年轻的共和国元帅,到后来的副统帅,这本身就是一部神话:

彭德怀是具有草莽侠义之气的三军统帅,也是性情中人:一方面表现为他在战争中的勇敢、无畏、刚正和坚忍;另一方面是个性倔强、孤傲、鲁莽和睚眦必报?

让刘帅VS林帅VS彭帅,颇有些关公战秦琼的味道,有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研究二帅的人生历程,不失为它山之石,可为我后辈用。

是为开篇。

文章援引自相关资料和各位元帅传记以及网络搜索,对比阅读,你会深思。

一样元帅衔,三条人生路 ——刘伯承、彭德怀和林彪的世纪传奇,是喜剧、悲剧还是正剧?

有人把林彪、彭德怀、粟裕、徐向前和刘伯承比作三国的关、张、赵、马、黄,不无道理;但我想,纵观元帅们的一生,刘伯承更像春秋的范蠡,彭德怀更像西汉的韩信,林彪有些明末吴三桂的味道。

不信的话,看看他们一生的传奇对比。

老百姓说得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其一:事业对比。

刘伯承和搭档邓小平都有三起三落,三次被掳掉总参,建国后第一个被批,但最后起来就没有再落。刘急流勇退,甘于寂寞,以职业军人流传后世。

彭德怀18岁从军就步步高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军团长(师级)、红军副总(副军级)、一野司令员、志愿军司令员、国防部长,可惜庐山转折,十五年被禁,终于英雄末路。林彪一生幸运,从军黄埔靠两个堂兄,红军起家靠朱德简拔,政治得志靠紧跟老毛,因为小气离开一军团?因为手下爱将逃跑郁闷被阎锡山哨兵冷枪?因为不能逃避和权力欲而参与文化大革命?因为理想失落而远走苏联?

都是谜团。

其二,爱情家庭。

刘有据可查的婚姻三次:聪明女子程宜芝,平凡主妇吴梅春,半世情侣汪荣华。

彭的传奇女人有六个:舅舅养女跳崖殉情,义救青楼女月月红却不要服侍身边,24岁娶好友12岁的妹妹刘细妹,六年后却十年生死两茫茫,著名女作家丁玲千里追求,外国女记者爱慕,1938年与浦安修结合,24年后吃梨分手。

林彪的五个女人更有戏剧性:初恋是单相思陆若冰,不同意家里的包办婚姻汪静宜,平型关大捷后名声在外,摘下陕北一枝花张梅,治伤莫斯科看上动心的孙维世求爱再次未果,1942年回国,与贺龙一起去女子大学谈恋爱,追求八大美女之一的叶静宜,情书被公开。其三,领导评价。

刘伯承。

在毛泽东眼里,刘伯承是一个有距离的下属和朋友,有限制使用——军事重用,政治靠边。在朱德眼里,刘伯承是打败自己的军事奇才,智、信、仁、勇、严的军事大家。

在周恩来眼里,刘伯承可以做南昌暴动的总参谋长,是陆军大学的最佳候选创始人,刘老。彭德怀。

在毛泽东眼里,彭德怀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早年的说法则恰恰相反。

在朱德眼里,彭德怀是???没有资料。传说彭连老总也看不起,没有实证。

在周恩来眼里,也没有资料。

林彪。

在毛泽东眼里,林彪一直都是好孩子、好学生、好战友,否则林彪的坠落就不会让毛如此失落。

在朱德眼里,林彪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自己伯乐靠边站了,有传说老总长女朱敏回忆:即使在文革,林对老总相当尊重。

在周恩来眼里。林彪如何?林坠机死后,周号啕大哭。

第四,朋友圈子。

刘朋友不少:十大元帅除林外,都有合作交往,门生故吏满天下。

彭德怀庐山被整,据说只有两个人出头。1962-1974年间,只有侄子侄女几个人看望,妻子离开!

林彪不爱交往,刘亚楼是一个,四大金刚?看看批林的资料,几个人是他朋友? 第五,对手评价。

老蒋在1938年洛阳会议说:林彪平型关打得好,刘伯承智计过人,不愧是军事家。对彭德怀则很多次拉拢。

张国焘眼里,刘伯承是一个人物。

在冯玉祥眼里,刘伯承朱毛之后红军三号。

在国民党军中,刘伯承最有天赋,最难对付,林彪最凶残,聂荣臻最孱弱,没有说彭。传说,在斯大林眼里,林彪值15个将军。

传说,刘伯承是三个半军事家和20世纪世界六大军事家之一。

第六,能力贡献。

刘四川混战,彭林还没出道。

红军时期,彭、林功大,刘留学苏联,四五次围剿参与指挥。

长征,刘、林、彭哥有大功,时期不同。

抗日时期,刘敌后功大,彭功过皆留,刘彭敌后六年;林只打两仗,苏联养伤2年,延安四年,解放内战,刘部位置最前,四站之地,从1945年到1950年,第一上当,最后西藏。彭空降接过贺龙兵权指挥一野。林空降指挥东野。由此可见林彭在毛心中位置。五年内战,刘出力最大。所以毛有“以后还是要靠刘伯承”的说法。

抗美援朝,传说粟裕、林彪、彭德怀、刘伯承都有机会。是林托病还是毛不让去? 硬仗靠猛将。彭四次战役获胜,然我损失似乎更大,五次战役损失惨重。

彭的粗心造成了皇太子毛岸英被燃烧弹烧死,留下后患。

刘同一时期办军校,林军委上班三个月就请假养病去了,没有可比性。

1956-1988是**频频,1954年红军救林彪、抗日代师长的陈光自焚,留下疑案。

1958年怀仁堂批教条主义,刘伯承、肖克、粟裕、李达等成为第一批牺牲品,彭主持。林参与。刘伯承部属有牵连。

1959年庐山会议,彭被批,刘、林发言。

1962年对印反击,刘策划。国防部长林彪的作为不详,彭离婚。

林初期批刘不积极,批邓积极,留下后患,不能平反。

1971年,林坠机,刘发言批林,彭不肯批。

1973年,毛启用邓小平,理由之二“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有功的,有战功”。1974年,彭孤单去世。骨灰放于重庆某医院。

1975年邓三落,日本作家报料称刘遗嘱“死后要邓主持追悼会”。

1977年,邓小平、华国锋医院看望刘伯承,传说刘对华说起遗嘱。

对越反击,传说等犹豫,看望1973年丧失思维的刘之后,决心反击,启用七旬的抗日时期老部下许世友、杨得志。

1986年,刘去世,邓主持追悼会。骨灰撒于青岛、南京、开县等地。

刘伯承审时度势,一生善终,彭为民请命,无人喝彩,林身不由己还是自作孽? 刘子曰:

世纪传奇无休止,名帅之风冠古今。

盖棺无法下定论,公道何时在人心?

目录

开篇:第一元帅之争,永不褪色的话题

1.位置考究:10大元帅怎样排名?

2.领导评价:毛泽东评点自己的10大元帅前后不一?

3.幕后夫人:十大元帅的婚姻如何?

4.世纪传奇:第一之争为什么在刘、彭、林之间?

上一篇:演讲传统文化下一篇:桃花源记教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