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4-06-25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共11篇)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篇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课题,是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所有成员,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正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它正引导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实现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现代化,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以下问题:

1、高职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运用存在偏差。教育技术的发展运用过程中自身存在着重“电”轻“教”,重硬不重软,见物不见人等偏向,高职教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其实,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包含教育中用到的技术和教育的技术两个方面的问题,教育中用到的技术是教育媒体本身所反映的技术;教育的技术是利用心理科学关于学习理论的成果,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籍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它的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设计。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不准确,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教育技术,认为在教学中用了多媒体课件、用了计算机技术就是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优化教学效果,并没有考虑教与学诸多因素的合理设计和调用,不注重合理有效的管理教学资源,因而并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2、在高职院校,虽然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实践教学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严密的教学结构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相整合更是在探索和尝试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本身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它自身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尚在研究进行中。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是高职学院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的直接途径。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教学结构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师资培训等各方面还没有形成相对严密的教学系统,甚至在高职院校中存在重视理论教学改革,对实践教学改革相对忽视的现象,实践教学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实验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处于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改革优化实践教学过程、强化实践教学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是目前高职学院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如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有效地使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高职实践教育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成为每一位高职学院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基于以上背景,结合我省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起高职院校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再认识,消除对教育技术认识上的偏差,更新教育观念,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投入教学。促进教师对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和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层更加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高职学院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一样,都有严密而规范的实施计划,同样要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规划,更需要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支撑。促使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运用到高职院校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创新实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探索高职学院实践教学新模式,章显职业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规格。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了解高职院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促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实践教学进行设计和规划,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并且为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2.研究内容:

(1)编制调查问卷,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分析我省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2)研究实验教学。以机电系电工电子实验为实验教学研究对象,用实验研究法,选取典型的实验教学案例和教学班,研究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发挥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

(3)研究校内实训教学。以服装工艺实训和金工实训为实训教学研究对象,以点带面,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校内实训教学进行优化设计,激活实训教学资源,让学生接受实训领域内最先进设计理念和创作智慧,开阔眼界,激发灵感,创新实训教学新模式。(4)对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教学进行研究。以纺织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为研究素材。学生走进企业走上岗位,带队教师和企业人员联合对学生实施现场教学。联合带队教师和企业技术指导人员,对学生进厂前、在厂中、进厂后的教学实施研究,探讨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如何利用先进教育技术提高实习质量。

(5)通过上述4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归纳总结,提取其精神核心,完成课题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高职实践教学模式”。3.创新之处:

(1)选题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尚不太完善,而且我国高等教育普遍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我们课题组提出在高职院校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实践教学方式,对实践教学进行设计和规划,定能推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研究面广。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所包含的类型(实验教学、校内实训教学、校外顶岗实习教学)都选取了研究对象,对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非常有利。

(3)研究手段和研究理念先进。我们的调查研究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2.0系统,分析结果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我们的研究理念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国务委员陈至立曾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加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而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围绕实践教学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这样的大环境对我们的课题研究非常有利。

2.课题组成员8人,其中副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工程师、实验员等5名,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教学经验。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旺盛精力,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完成课题的研究、推广。3.学院有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大型多媒体演示教室;图书馆藏书10万多册,期刊报纸1000种;有多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和多个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室、实验室;教师200人,300个教学班。具备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和人文环境。

4. 学院有教学科研处,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和奖励措施,激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并努力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平台,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提供有力保障。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六、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工

1、编制“高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及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组织实施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贺斌,王英玫。

2、结合教育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选取教学班,开展教学实验,写出“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论文。闫勇,张文英

3、结合教育技术进行实训教学研究,以服装工艺实训和金工实训为研究对象,对服装工艺实训教学和金工实训教学进行全面综合的设计,包括实训的总目标、总课时、实训内容,实训方式,实训管理方式、实训结果的评价方式、考核方式、实训结果的表达方式、目前该实训教学存在的弊端,如何用教育技术克服弊端,改进教学效果等等诸多方面。写出“运用教育技术,创新服装工艺实训教学模式”和“运用教育技术,创新金工实训教学模式”论文。李景龙,谷为新,王英玫

4、结合教育技术进行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研究,分析目前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的现状,存在哪些强优势和弊端,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强化优势,克服弊端,强化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探索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优化顶岗实习教学效果。写出“运用教育技术,优化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效果”论文。高秋香,5、撰写论文及结题报告。完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高职实践教学模式”论文。张文英,杨勇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研究完成1个调查报告,5篇论文及课题研究总结、课题研究报告。(争取正式出版)。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1.2008年5月—9月,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申报课题。查阅资料,积累知识,为开展研究做准备。

2.2008年10月—2009年1月,组织开题,课题组成员根据任务分工,展开研究。(注:这是一个教学期,具备开展教学研究的环境氛围和人文支持。)

3.2009年2月—5月,对第二阶段的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改进,听取反馈意见,在新的学期继续研究,并撰写论文。

4.2009年6月—7月,准备结题材料,聘请专家,进行结题。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篇2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的, 把这些相关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远距离通讯技术等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处理、即教与学的效率。目前, 较为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较为通用的定义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1]。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史, 时间虽不长, 但发展里程很快。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他们的大专院校相继建立多种类型的教育技术方面的学科和专业研究中心以培养大专学生和研究生, 并开展学科理论研究。例如在日本约有20余所大学设有“教育工学研究中心”开展教育技术学研究和培养学位研究生。

目前, 我国的教育技术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并且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研究也是比较受重视的, 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首批研究开发项目就包括《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课题。很多学者如俞立平、秦虹、朱培康等人也发表了许多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育教学方面影响的文章, 但很多研究还只是在论证方面, 而对其在具体的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是非常少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一) 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高职院校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保障。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学校的硬件环境已具备一定的水准, 具有多媒体教室与实训中心, 网络覆盖全校园。软件方面, 学校有专业的教学资源库, 也购买了大量的教学软件。完全具备了师生应用教育技术进行专业教学和学习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但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多媒体网络教室设备, 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紧缺, 教学方面没有资源库, 这些都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 通过调查, 教师在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能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并不是很高, 在会使用的程度上能达到50%左右, 还有将近10%左右不了解这些现代教育手段。而在课件制作方面, 仅有不到10%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一些常见软件进行复制课件的制作, 还有4.8%的教师完全不会制作课件[2]。

(三) 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与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异, 他们具有自己的特点, 他们自身文化基础差, 学习兴趣不弄, 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网络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一般, 特别是对一些图形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上明显存在困难。在利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方面, 大概有10%的学生几乎不会做基本信息查询。这些都显示出高职院校学生在信息素养能力方面较弱。

三、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通过上述对现代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可以看出, 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硬件水平不高。导致高职院校不能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原因之一就是经费不足使得硬件设施的先进性上及数量上受到制约[3]。一些多媒体教室只停留在给学生展示, 并不能真正运用起来。而在实训环节, 也由于场地及设备体积过大等原因不能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二是教师信息水平跟不上现代教育要求。一些老教师更习惯与几十年的黑板教学, 因此并不愿意去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还有一些教师由于不能很好的掌握课件制作软件, 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课件给学生用, 使课件质量不高, 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三是师生间缺乏沟通。一些教师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 轻松传统教学, 忽视学科特点与真实的实验实训教学, 以自身为中心, 做一些过分装饰的多媒体课件,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只注意幻灯片中的动画和音响效果, 忽视了学习内容。而教师忽略和学生沟通, 只注意操作计算机和多媒体, 不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学校管理部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不够重视, 对设备和软件的采购方面并不能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 教师信息观念相对滞后, 现代意识与落后观念并存, 跟不上现代教育要求。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评价, 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等。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方略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服务学生为基本原则, 同时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效益性, 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上进行创作, 并且科学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为进一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应该首先加大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 包括学院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硬件设备的引入、维护、管理的相关条例, 加大软件资源开发, 建立专门软件资源库。二是建立相关的管理、激励和评价机制, 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应用研究和在课堂教学应用效果的评价。三是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包括对任课教师理论和实际技能的培训。最后是加大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使其更好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尹俊华, 庄榕霞, 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92.

[2]石志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篇3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运用是学校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院校各种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分析来实现学校的管理效率的提高。利用好它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科学分析出该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未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被看成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在高职院校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管理的同时,身为学校的管理者。更加应该做到学校管理理念、思想和方法的现代化。保证好学校管理思维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时期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与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如果不转变高职院校管理的现代化思想,单纯从技术手段中着手也无法切实帮助高职院校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高职院校对接市场,科学管理的窗口

高职院校的培养核心是直接向社会市场输出高质量的应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建设就是联通社会、市场、学校三方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学校可以将培养特色、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模式、实践活动等各项信息公布在校园网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让有需要的企业直接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和人才培养规模,更好的对接市场。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高职院校向社会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的重要窗口。通过定期浏览学校校园网,管理者、社会、教师、家长、学生可以及时掌握学校发展的趋势,所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展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展示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风貌,以此来引领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彰显学校的特色,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院校学校管理科学化的有效手段

高职院校学校管理主要涉及到的环节有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市场信息、教学活动信息、实践操作信息等相关的环节。教职工信息主要包括了人事情况、教学业绩和科研档案等;学生信息包括有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学生心理状况、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思想状况等;市场信息就是指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院系和专业与劳动就业市场之间的关联以及市场需求量等;教学活动信息包括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如排课、教师安排、教室安排等,也包括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对于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高职院校管理的同时要注意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性”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管理者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管理时要体现出尊重个体差异、兼容并包,做到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面对职业技术教育出现的新形式、新局面、新问题和新任务,转变职业教育管理和发展的理念,利用现代化的人本观念、创新观念和效益观念等作为指导,对学校已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政策进行重新审视。要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胆革新。对于不适宜学生、教师成长发展的政策和规章要积极改正,并要根据实际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学、可行的操作方案。

总之,在新时期要实现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院校的科学管理,必须首先要求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树立起新思维、新模式、新观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和政府决策者及时了解到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时的调整和制定各种问题和相关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做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才能面对市场、面对社会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篇4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教育的形态,产生了“虚拟教育”;“教”的技术也逐步向“学”的技术转移,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学生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参与者与受益者。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但随着农村远教工程和宽带网络的实施,网络作为方便快捷的课程资源,成为我们利用的可能。《新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广泛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试验和课题研究,使互联网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通过互联网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调和的三维目标。总之,本课题以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尝试教学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会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

我们认为确立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尝试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热爱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2、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3、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

4、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5、优化教学效果,控制教学节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推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确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通过探索互联网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尝试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3、发现和探索网络资源在尝试教学中应用的一般规律和理论,摸索出适合农村初中学校应用网络资源实施尝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农村学校高效课堂建设。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与应用的现状。通过农村初中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与应用现状的调查,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娱乐中参与互联网的现状及需求,为互联网在初中尝试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

2、学习尝试教学理论,结合本校实际,利用网络资源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创作实践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探究互联网与尝试教学法整合的有效策略。

3、实践并完善教学策略,研究策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和作用,形成一种新型的适合农村初中的尝试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建立课题网站,及时、全面反映研究的全过程。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交流、研讨和经验推广应用等活动。自觉组织课题评估和自查。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网络教育理论和尝试教学的研究文献资料。

2、以行动研究为主,以课例研究为着力点;做好教学试验研究课的课堂录像纪录、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教师课堂评语、任课教师教学小结等观察材料的收集;课后要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评委的课堂教学评价、形成教师经验总结(提升形成研究论文)。经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调整”五个环节三轮循环,深入开展“行动者(科任教师)——学习者(学生)——观察者(评委)”的三角反思。做到课与课之间有“技术上的改进、手段上的更新、方法上的变革、观念上的提升”。

3、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在有关教育刊物发表,并将有关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研究准备阶段(2011.12-2012.2)

组织完成课题的申报、课题立项和课题开题的各项工作。

2.启动实施阶段(2012.3-2012.7)

(1)建立课题网站,搭建交流、研讨、展示平台。并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网络教育理论和尝试教学的研究文献资料。

(2)进行师资培训,展开研究。采取自评和他评结合等的方式,对课题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估,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评选优秀研究成果,形成初步的教学策略。

3.深入研究阶段(2012.8-2013.8)

学习优秀案例,并实践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调整和布置本阶段研究实验工作,展示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组织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案例、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过程录像(典型课例光盘)。

4.结题阶段(2013.9-2013.12)

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参加总课题组组织专家组对子课题进行的终结性测评和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组长:XXX 男,中学一级教师 负责课题设计、师资培训,撰写《》和课题最后的统稿.副组长:XXX男,中学一级教师 负责课题设计、课题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网络教育和资料收集, 撰写《》

成员:XXX 女 中学二级教师负责课题资料收集,整理和调查.成员:XXX 男 中学二级教师 负责课题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及指导。

《互联网在初中尝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篇5

2、力求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来构建现代化的`课堂,真正将目光集中到当今的现代化信息上,让课堂教学充满现代化的活力。

3、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关理念、理论、教学策略、方法与途径,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

方法:调查分析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组织:负责人:李志许峰

成员:谭娜张翠娟王蒙

分工:李志为第一负责人,负责课题研究的全盘工作,主要是研究具体内容的确定,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对人员、时间及研究经费的协调。

许峰为第二负责人,负责指导课题的实施以及实验工作。

谭娜、张翠娟负责课题的实验工作,以及参加探讨、研究、归纳和实验情况的记录。

王蒙老师负责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进度:本课题实验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8.5-2008.8)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研究阶段(2008.9-.8)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9-2009.12)

经费分配:立项500元;外出学习元;请名师2000元;硬件建设2000元;合计6500元。

预期成果:教师能够利用多种现代信息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使“教师乐教,学生愿学”。

课题主持人签名李志

2008年12月3日

三、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1、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增加了课题实验的方法,对如何进行实验做了详细的说明。

3、课题组人员的分工做了部分的调整,并有了一定的具体化

课题主持人签名李志

2008年12月3日

四、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篇6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 高职院校 建设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学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科目,其宗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简单方便的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功能、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不仅仅给学生最直观的理论知识,从书本上单调的知识讲解中解放出来,更能够让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践环节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保证了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与学。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对于教师而言教授给学生知识就是本职工作。传统的教学体系包括:学生、教师、教材。其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材则作为学生和教师知识交流使用的工具。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被打破。大量的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产生,使得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课本。学生”转变成为“教师~课本一多媒体*学生”。通过比对可以发现在课本面向学生的环节中多了一个多媒体环节。这也正是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所起到的最为重要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与形式

我国对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为:教育技术学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媒体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结合对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是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媒体改革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带来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带来了新的标准,教育技术的具体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录音机与录像机播放形式:采用这一形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表述主要是通过教师语言描述,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学生不仅仅要理解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同时还要通过内容去联想。而将录音录、像引人课堂之后,学生只需要去听去看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知识,因为声音与图像是最为容易被人所接受的一种信息源。这对教师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2)投影机与幻灯片形式:采用这一媒体形式可以通过实物展示以及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制作成换等边播放来推动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观看这些投影或者幻灯片,从而对整个知识点形成系统的认识。使得教学事半功倍,同时也更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运用。

(3)多媒体教学形式: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的运用就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接人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图片、文字、视频、录音等等多媒体信息。这些信息包罗万象,涵盖各个学科,可以满足各科教师教学的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突破课本的.局限性,丰富知识体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特影音特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使得师生的交流更为容易,对知识的认识能够更加深人。

(4)电视以及计算机网络远程教学形式:这一形式打破了教学的地域性限制,可以做到真正的终身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只能局限于课堂上来进行教育学习。但是随着电视的全面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这一局限被彻底打破。学生和教师不必像过去那样坐在教室里面,只需要有一台电视或者有一台能够连上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学习,并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极大地提高的学习的热情。电视教学与互联网络教学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1)电视教学内容固定受信号播出时段影响,时间较为固定。但是可以制作成录像带进行播放,可以取消这一局限。网络远程教学则较为灵活,可以通过点击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且通过留言版块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这也是相比于电视教学的一大优点。

2)电视教学主要是对知识体系的解说,相比于远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而言相差很大。远程网络教学有大量的辅助教学资源可供学生进行查看学习。而电视教学则很难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3)电视教学总体还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过程中线性教学法为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无法进行选择。但是网络远程教学则采用网状教学法,符合大脑的思维模式,对相应的知识点采用多节点的关联法,通过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很方便地查看相应关联的知识点。极大地提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5)信息化电子图书馆:这也是教育技术学与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成果。使得学生获取学习资料更加简单方便。更加方便学生去搜索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料,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并且节约了教学成本。毕竞图书馆购买图书的成本相比于电子图书馆的建设成本而言是巨大的。

2高职院校对教育技术学的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与本科类院校有着本质的差别。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培养工作更注重职业技能培养,这也要求学生有很高的实践能力。这就使得高职类院校学生培养工作应当注重实践教育环节。但是这并不代表高职院校不注重理论教学部分。相反的是高职类院校的理论教学部分更应当注重教学效果。只有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上面。相反理论知识要是掌握得不好必然使得实践环节无法展开。

教育技术学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科目其宗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正是调高教学效果的最简单方便的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功能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不仅仅给学生最直观的理论知识,从书本上单调的知识讲解中解放出来,更能够让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践环节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保证了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要实现这一目标,院校应当注重以下3个方面的建设:

(1)建设统一而且完善的教育技术管理体制:只有将全院的现代教育资源统一集中式的管理,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将资源从各个系科剥离出来。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心管理制度、设备资源使用流程以及设备维护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中心以及教学部门工作的顺利运转。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硬件环境建设:首先,硬件建设在院校基本建设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确保拥有足够的硬件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够在学校内部展开。这一方面包括:校园网络建设、电子阅览室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校园电视台建设、校园广播站建设、多媒体语音室建设、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这一系列的建设内容围绕着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功能展开,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学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软件环境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软件环境的建设不仅仅是与硬件配套的一些应用软件的建设,最为重要的是应当建设起一支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够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最优化使用,确保中心建设最初目标的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运用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队伍能够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间题,发挥创新能力去探索,学习和发展这门新兴学科。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当逐步建立并健全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制度,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确定好学习专题,抓好落实,要真正把学习理论上的提高切实转化为指导工作和促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3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篇7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高职院校,排球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排球技术教学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排球技术的提高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教师采用讲解、示范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使体育课变成了单调的训练课。枯燥的教学过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加深,情景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也起到了显著效果。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吸引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本研究将情景教学法引入到高职学院排球技术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情境式教学法对学生的排球技术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对比这两种教学方法对排球技术的教学产生的不同效果,以期得到情境式教学法对排球技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情境式教学在高职院校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 .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期刊查阅排球技术教学、情境教学相关论文,学习情境教学相关论著,全面了解情境教学的研究现状,为本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1. 2. 2 问卷调查法

1. 2. 2. 1问卷设计

根据本研究需求,遵循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和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针对实验中测试的指标、数据、测试内容设计了2份问卷,分别为问卷1: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测试问卷;问卷2: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水平量表问卷。

1.2. 2.2 问卷效度检验

把设计的问卷呈送体育教学相关领域的12位专家,经过两次修改后确定最终的问卷。

1. 2.2. 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采用当面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由表1可以得知:有效回收率均达到92%以上,可以作为研究数据使用。

1. 2. 2. 4 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信度检验均采用重测法,在问卷回收后15天进行再次测验。对两次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系数计算,统计结果如表2,相关系数均大于0.85,具有较高信度可用于本实验研究。

1. 2. 3 对比实验法

1. 2. 3. 1实验对象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2013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84人。在不打乱原有教学秩序和班级组别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实验前测试,确定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确定将1班42人确定为实验组,将2班42人作为对照组。

1. 2. 3. 2 实施方法

实验组采用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选取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上手传球、扣球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验。

1. 2. 4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实验前后获取的数据以及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以得出本实验的结论。

1. 2. 5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逻辑分析和讨论,以期得到本实验的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 . 1 情境式教学的设计

根据情境式教学相关理论,针对所学排球技术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情境式教学在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主要分为创设情景、学生体验、教授指导、学生练习、实战应用5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跟据课程内容、上课时间、场地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创设情境阶段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要求内容与情境融为一体,对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设计,以期达到学生情感与身体素质、技能的多重目标。学生体验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人或集体体验。讲授指导阶段教师先概括学生整体表现,并让学生总结存在疑惑与问题,教师在讲解示范的同时答疑解惑。学生练习阶段要求学生在教室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反复练习,教师临场指导并纠正错误动作。实战阶段通过对抗赛形式,把新学到的技术动作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

2 . 2 实验前对比分析

2.2.1 实验组、对照组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对比

由表3可以得知,从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很少参加锻炼的学生比例最高,均达到了64.3%。实验组经常的参加比例为19.1%,不参加比例为16.7%;对照组经常参加比例为23.8%,不参加比例为11.9%,综上所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均很低,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高,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常参与体育锻炼时间均很少。

2.2.2 实验组、对照组对排球学习动机水平对比分析

由表4可以得知,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学习动机水平分别为72.09和70.46,P>0.05,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动机水平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匹配性。

2.2.3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排球专项身体素质水平对比分析

排球运动是同场竞技的隔网对抗项目,对排球技术水平发挥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身体形态、专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水平。所以选取了身高、体重、50m、800m、助跑摸高、36m移动作为测试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出学生在速度、耐力、爆发力和灵敏性等方面的专项身体素质。

由表5可以看出,身高、体重、助跑摸高、36m移动、50m、800m各项的P均大于0.05,因此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身体形态、专项身体素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匹配性。

综上所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动机、身体形态、专项身体素质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下一步实验。

2 . 3 实验后对比分析

2.3.1 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根据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排球教学大纲中排球基本技能考核测试办法,对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2013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排球技术能力测试,由专业排球老师对学生进行正面上手发球、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上手传球、扣球四项技术进行测试。采用单盲法对实验后的学生进行四项基本技术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实验结果的评定指标。

从实验统计结果(表6)可以看出,在实验后实验组的各项技术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发球、传球、垫球三项有显著性差异,在扣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情境式教学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显著提高了学生排球发球、传球、垫球技术水平,而扣球技术需要较高层次的训练,学生水平无明显提高。所以情境式教学在排球发球、传球、垫球和扣球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2.3.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动机水平对比分析

由表7可以得知,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学习动机水平分别为76.95和74.89,P<0.05,出现显著性差异。由此看出情境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2.3.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对比分析

综合表8和表3可以得知,试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均有所增长,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都有降低。实验后实验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比例为59.5%。说明情境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且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的效果方面要高于传统教学方法。

3 结论与建议

(1)运用情境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有利于增强课堂活跃气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频率,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

(2)情境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技术教学效果。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快的理解排球技术动作的原理与应用,在提高学生排球发球、传球、垫球技术动作水平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建议体育教师再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目标等科学的设定情境,随时进行反馈调节。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篇8

一、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表、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求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即时、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于学科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视听、思维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在教学中还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交替进行,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同时,加上老师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正确操作可以提高学科实验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如在高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实验中易出错的环节进行模拟,以掌握正确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和热情,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更深刻地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二、仿真技术对实验能力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得到极大普及。仿真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以控制论、系统论、相似原理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专用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能在学生实验中引入过程仿真技术,就能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得到全方位的强化训练。针对现阶段国内高职教育现状,将虚拟仿真融入到教学研发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将设计、装配以及制造等环节全面虚拟化,使整个研发过程都处于数据可控的环境之中。冶金技术专业是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牌专业,通过仿真技术可以把大型钢铁冶金企业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连铸流程仿真集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把大型钢铁冶金企业的生产要素组织和生产状态直观地表现出来。系统将多炉对多机的匹配管理与实时信息管理加以结合进行仿真,实时反应能力强,既从系统获得实时的信息,又对信息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现代大型钢铁冶金企业的生产情况。从而顺利完成从学生到专业技术人员角色的转换。同时数字化仿真技术可以降低高职院校实验经费投入,由于高职院校发展受到地方财政投入影响,学校往往会因为资金短缺存在教学设施投入不足从而满足不了教学实践的要求。通过过程仿真实验可以降低实验成本,花小钱办大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知识可视化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可视化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名词,它是以视觉表征手段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观,将知识以清晰的图解方式呈现,它促进了知识的吸收和传播。由于人类知识的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取,知识可视化常用的工具众多,有维恩图、鱼骨图、顺序图、框架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其中以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应用较为常见。

概念图是某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图形化表示,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和整理,利用概念图对学生进行启发、辅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绘制概念图可以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加工,更好的了解知识结构和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发散性思考方式可以在高职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围绕教学重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在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探究学习的氛围中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工具软件,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形成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思维导图框架,用学科教学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如此可以使难点、重点内容清晰系统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增加了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篇9

7。取得有1定影响的1定量的教科研成果。

包括教师论文、理化课件库、实验研究报告、学生的小论文、小发明等等。

4、研究对象

实验年级:初中9年级、高1年级、高2年级、高3年级

实验班级:初中9年级133班、134班、135班、136班、137班、138班、139班、140班、141班、142班

高104―1班、04―2班、04―3班、04―4班

高203―1班、03―2班、03―3班、03―4班

高302―1班、02―2班、02―3班、02―4班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涉及初中和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

5、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修订――再实施――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的程序进行,实验螺旋形上升。

(2)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由执教教师汇总撰写成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专题研究文章,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

(3)调查法:依据课题实施的发展情况,有计划和有目的进行若干次书面问卷或口头调查,以积累资料。

(4)观察法:每节实验课,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情绪、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等做有重点的观察记录。

(5)测试法:每1单元学习的成绩都要即时进行测试,每学期进行1次延时测验。

以上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学科及内容的差异进行搭配,力求保证科学性,避免失真。

6、课题研究的步骤

(1)XX年1月――XX年7月为前期准备阶段:

① 制订课题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② 根据课题目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③ 制订相应实施计划。

④ 对教师进行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理论操作的培训。

⑤ 实验学科的教学资源收集与开发准备工作。

(2)XX年9月――XX年6月为实施阶段。

①根据课题目标,对教育教学及设计理论与网络技术进行整合,提出课题实施策略。

②按课题目标分网络课件和单元计划的样式,进行教学开发与设计。

③组织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和信息。

④进行中期评估并调整课题方案。

(3)XX年7月――XX年11月为深入实施阶段。

根据中期调整、深入实施并适时进行推广实验。注意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

(4)XX年11月――XX年12月为结题阶段:

整理资料、统计数据、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

7、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课程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2、有关课题的实验报告,有关论文或专题研究文章。

3、有关课题的优质实验课教学录和个案例集。

4、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网络课件和单元教学资料。

5、实验检测所得的各种资料的分类档案及子课题组活动的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

8、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组 长:张振山负责人员的培训、课题的综合研究及组织的管理

组 员: 何东升 胡伯龙 单爱春 杨艳芳

负责高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

刘金水 薛松春 王振月 王金旗 张 庆 马兰萱

张凤秀 果 顺 古学丽

负责初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9、课题的实施和完成条件保障

本课题组的成员均具是专科以上的教学骨干教师参与实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并都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进行教学研究的素质和经验。对参与研究该课题都有较高的积极性,这些条件保障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9、经费自筹为主,其余费用由学校承担1部分。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篇10

关键词 高职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改革 应用策略

一、现代教育技术

美国是教育技术开发应用最早、研究也最深入的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提出并使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其最新定义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而我国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得到真正认识和发展只有近20年的时间,在这2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教育技术已经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改变信息传递媒体单一以及教师仅靠口述和板书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更具有吸引力,不仅能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更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某些枯燥而又抽象的课程教学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

生动的教学课件能使静态的信息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学生建立深刻的表象,灵活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运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和视频技术使抽象、深奥的理工科知识变得简单、直观,从而启迪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成功地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媒体提供了多样化和多维化的教学信息,图文声像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难以描述或无法讲清楚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直观、简单,从而使学生获得了较多的信息和知识。其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点对面”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点对点”的授课形式,使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同时,因现代教学媒体的可反复操作性和软件的开发,使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反复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习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四)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学习。

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学生充分利用课件资源、网站资源,多媒体电子教材等,在虚拟课堂上自我学习、自我辅导、解决疑难问题,并进行拓展探索,便于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同时,教师也可通过监控软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学习节奏。教师还可把课件发布在校园网上,让学生在课外自行上网进行个别化学习,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开展在线教学讨论交流;或者课下利用网络、留言簿、学科BBS论坛、电子邮箱、QQ或发帖子等手段进行多维互动讨论,作业网上测试练习,教学意见调查与反馈等,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适应分层性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以学校网站为依托,制作一个关于函数学习的专题主页。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主页的访问,进行网上自主学习,从而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扩展教学时空,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五)提供丰富资源,充实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精心设计的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加工、探索和发现知识的环境,为学生的情感交流和集体协作以及解决疑难问题创造了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田志伟.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式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3).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开题报告 篇11

1 Hyper-V与行业应用系统技术分析

1.1 Hyper-V技术概述

Hyper-V是微软提出的一种系统管理程序虚拟化技术,其设计的目的是为广泛的用户提供更为熟悉以及成本效益更高的虚拟化基础设施软件,这样可以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硬件利用率、优化基础设施并提高服务器的可用性[1]。目前,各类B/S架构的应用系统都可以基于这样的Hyper-V技术架构,将为企业、学校减低硬件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提供方便的维护和管理方式。各个应用系统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的不同虚拟机上,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互不干扰,并能进行动态迁移、快照、快速恢复,保证了应用系统的高可用性。

1.2 Hyper-V技术架构

Hyper-V是基于64位系统,支持4颗虚拟处理器,支持64GB内存的新一代虚拟化技术。因此,在企业、学校实际生产环境中,可以应用Hyper-V虚拟出多个应用系统以满足不同平台、业务的使用,对于高职院校行业应用系统的实验实训环境来说,同样满足应用需求,并保证实验实训环境的高产能。

Hyper-V简化了虚拟机和硬件之间的层数,可以分为三层:硬件—Hyper-V—虚拟机。如图1所示。

以上Hyper-V的构架图中,最底层是硬件,硬件上面就是Hyper-V,其本身是一个小程序,代码简单,因而减少了代码执行时发生错误的概率,并且Hyper-V中不包含任何第三方的驱动,非常精简,所以安全可靠、执行效率高,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虚拟机系统性能更接近真实系统性能,为各种应用系统的虚拟化提供可靠技术支持和保障。最上层就是安装不同操作系统的虚拟机,并在虚拟机上承载不同的应用系统平台和服务[2]。

1.3 常用行业应用系统的技术特点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当其冲的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的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能提供给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来实现对组织机构的有效管理[3]。它能大大提升企业、学校的管理效能。它的核心技术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且形式多种多样。比如,酒店业酒店前台管理系统、POS系统等;旅游业的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等;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等;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学生心理咨询管理系统、教委政务管理系统等等。这些行业应用系统中,基本上都采用了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Oracle公司的Oracle 10i、微软的SQL Server、IBM公司的DB2等。数据库技术提供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为行业应用系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网络技术为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行业应用系统为本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标准化、规范的管理和操作流程,每一个操作环节都会对另外一个环节产生影响,甚至一个步骤操作错误,就无法继续操作,人员、物资、数据都有严密的关联性。行业应用系统不仅对实际生产中的人流、物流、钱流进行规范高效管理,而且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本行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传统的行业应用系统平台主要采用Client/Server模式,随着Internet以及移动网络的普及应用,应用系统大部分都过渡到了Browse/Server模式,并成为网络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目前,应用系统开发主要采用先进的J2EE技术架构、基于多层软件构架(即客户层、表示层、业务层、集成层和资源层),采用面向服务的思想、使用中间件、Web Service和XML等技术整合与集成各种应用软件,能为企业、学校提供先进实用、安全可靠、便于兼容、易于扩展的技术解决方案。基于行业应用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运行环境,行业应用系统平台能够部署到以Hyper-V为核心基础架构的虚拟平台上,从而构建虚拟实训环境,为学校实验实训提供高效便捷资源服务[4]。

2 Hyper-V技术在实验实训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在高职高专的实验实训教学中,行业应用系统越来越多的部署到了实验实训环节上,并且这些系统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环节,仅靠教师讲解演示,没有学生自己的实践,就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即动脑又动手的能力。如何确保这些行业应用系统能够高效的为学生实验实训服务,除了前端教师设计好实验实训的内容外,后端保障行业应用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也是非常重要。Hyper-V技术的应用,为各个行业应用系统构建了统一的基础架构,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虚拟平台,既满足了实验实训教学环境的需求,又降低了教学成本。教师不用再考虑应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运行环境,只需单击鼠标就可以使用需要的资源服务,好比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一样的方便。

2.1 Hyper-V技术整合行业应用系统的可行性及优势

与现在的Hyper-V技术相比,上一代Virtual Server技术主要采用基于软件架构并且非常复杂,执行效率比较低下,从下向上依次是服务器硬件(X86或者X64)—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虚拟化软件(Virtual Server)—虚拟机(虚拟硬件及虚拟操作系统),虚拟的应用软件又基于虚拟操作系统上。由此可见,虚拟机到服务器硬件之间要数据要经过3层的转换,每一层的协议、通讯标准、接口等均不相同,经过3层的转换会造成性能的大量消耗,从而导致虚拟机运行速度和真实系统相差甚远。因此,Virtual Server技术并没有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反,Hyper-V技术基于硬件架构,构建的虚拟机运行速度和真实的系统相差无几。所以,从技术的角度,各种行业应用系统都可以利用Hyper-V技术进行资源整合,构建虚拟实验实训中心。目前,Hyper-V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行各业的应用系统以及关键业务等实际生产环境中,并获得了很高的产能。

高职院校引入的行业应用系统大部分都采用了B/S模式,从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标准接口、后台数据库类型、部署复杂度、是否存在加密狗、硬件环境要求等方面,引入的行业应用系统可以分为小型应用系统、中型应用系统、大型应用系统三种情况。按照先简单、后复杂部署原则,这些应用系统都可以逐步迁移到虚拟平台上进行管理、维护和应用。应用Hyper-V技术整合后,将给高职高专实验实训教学中所引入的行业应用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带来多方面的优势。

1)降低了能耗和教学成本,提高了后台管理效率

传统的模式,一个行业应用系统的部署,就需要购置一台服务器,需要培养一个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后台的管理和维护,并且高职高专中针对这些行业应用系统的技术支持人员相对紧缺,一般配置1~2人左右。随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教学内涵的深入改革,将会引入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系统,如果全部采用物理服务器,不仅人员配备不够,而且教学成本也高、后台也难以管理和维护。采用Hyper-V技术整合各种行业应用系统,可以把这些应用系统部署到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这不仅降低了能耗,节省了采购成本,而且仅需1~2人左右的技术队伍就可以管理和维护。

2)满足了实训环境要求,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可用性

在使用行业应用系统进行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演示系统的基本设置、操作流程以及在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际进行动脑动手操作。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行业应用系统,提升学生操作技能,实验指导老师就需要构建实验实训环境,提供给学生进行行业应用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基于Hyper-V技术,给各个行业应用系统部署实验实训环境就变得非常方便。相比物理服务器方式,这大大缩短了应用部署时间。而且利用Hyper-V快照、克隆技术,可以把实验实训环境状态记录下来,如果需要某个实训环境,就可以快速回滚到需要的环境状态。如果在行业应用系统的操作过程中,学生误操作导致应用系统损坏,也可以及时恢复,最大限度地用技术支撑了学生实验实训的顺利开展,提高了行业应用系统在高职高专实验实训环境的可用性。

3)搭建了虚拟实训中心,提高了应用系统的服务质量

物理上分布在不同位置的行业应用系统不仅不方便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而且教师和学生的应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受到限制,给师生的服务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以Hyper-V技术为依托,在统一物理平台上创建不同的虚拟平台,搭建行业应用系统,整合了分布在各处的行业应用系统和其它数字教学资源,构建了虚拟实验实训中心,打破了传统分散、独立运行的模式,指导教师可以在校园内任何有连接网络的地方,随时随地快速访问实训中心的数字教学资源,为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快速构建实验实训环境。因此,搭建虚拟实训中心,将会提高行业应用系统等数字资源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2 Hyper-V角色在高职实验实训环境中的部署

Hyper-V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势必会促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并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课程内涵建设提供技术的支持。如何获得和部署Hyper-V技术?Hyper-V可以是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中的一个角色,也可以是单独的一个Hyper-V Server 2008操作系统产品。

第一种方式是可以在硬件平台上部署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来规划Hyper-V角色,然后创建和配置虚拟磁盘、虚拟网络、虚拟内存,并安装相互隔离的操作系统平台,为各个行业应用系统提供虚拟平台和高可用性服务。如图2所示。

另外一种方式,在硬件平台上部署Hyper-V Server 2008,即HVS。HVS包含了基本的Kernel和驱动技术,在裸机上直接安装HVS后,利用Powershell2.0进行本地部署,当然也可用Hyper-V图形管理界面远程管理Hyper-V Server创建虚拟平台,安装操作系统,为不同的行业应用系统提供运行平台。如图3所示。

以上两种方式都以Hyper-V技术为核心,只是依据硬件环境和实际需要,用例不同。在高职实验实训环境部署中,建议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内含的Hyper-V角色方式,快速、方便部署相对独立的虚拟平台,并根据应用系统运行环境要求以及用户数量的需求,量身定制虚拟平台的磁盘空间、虚拟内存、虚拟网络,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行业应用系统等服务的高可用性。

2.3 Hyper-V技术与行业应用系统在实验实训环境中的整合分析

利用Hyper-V构建不同的虚拟实训平台,可以极大地方便行业应用系统的实践教学与管理。根据行业应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要求,利用Hyper-V部署出多个虚拟机平台,然后安装满足应用系统要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它组件,最后完成行业应用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1)虚拟硬件平台创建和配置

Hyper-V技术最显著地优势是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虚拟出若干台硬件平台,充分利用了物理服务器的资源。结合需要部署的行业应用系统等数字资源,充分考虑虚拟平台的磁盘容量、内存余量、CPU的性能和利用率、网络接口性能和利用率的基础上,用Hyper-V管理器创建虚拟硬件平台,并配置磁盘类型、分配CPU的核数、内存占有量、虚拟网络等虚拟设备参数,为后续的多操作系统的安装奠定基础。

2)操作系统的部署

行业应用系统大部分采用了Windows系统平台来部署服务,也有部分应用系统采用的是Linux系统平台。传统的方式部署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一般都安装在多台物理机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系统安装方式,但这不能同时运行已部署应用系统,缺乏灵活性,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基于虚拟硬件平台,不仅能支持Windows系列操作平台,而且还能完美支持Linux操作平台。不同的操作系统都可以同时部署在同一物理机上的虚拟硬件平台上,相对隔离的操作系统平台为行业应用系统的部署奠定了扎实基础。

3)数据库系统的部署

基于B/S架构的行业应用系统离不开数据库技术的支持,常用的数据库产品有SQL Server、Oracle、My SQL、DB2等等。在实际生产中,操作系统平台和数据库平台不建议部署在一台主机中,因为数据具有不可获得性,一旦损坏或丢失,就是灾难性的事件。因此,数据库平台部署必须要考虑安全可靠以及数据的备份恢复。建议数据库系统部署在独立的虚拟平台上,如果有SAN存储系统,可以直接部署存储设备上,从而实现数据的快速读取和数据的备份。

4)行业应用系统的部署

各个专业引入的行业应用系统基本上都是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对虚拟处理器数量、磁盘I/O容量、网络I/O性能配置等方面要求都比较高,部署起来也比较复杂。按照先简后难原则,逐一把行业应用系统安装到虚拟平台上,并与数据库系统关联起来。部署好行业应用系统后,原来的实验实训数据要进行迁移,实现业务连续性。

5)其它模拟教学软件的部署

在实验实训教学中,除了直接用于实际生产活动的行业应用系统,还有引入的模拟教学软件。这些模拟教学软件功能较为简单,往往是相关课程的辅助教学工具,对硬件环境要求也不高,在虚拟平台上可以集成多家的产品一起部署,既经济,又高效。

2.4 行业应用系统在虚拟实践平台环境中的测试与优化

行业应用系统在虚拟平台上部署完成后,测试环节也是非常的重要。可以组织实验实训的学生共同完成虚拟平台上应用系统的压力和应用测试,观察虚拟平台上网络数据的交换、内存使用、CPU负载、磁盘I/O性能等,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做出优化处理,从而为行业应用系统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测试时特别要监视以下一些参数变化并及时做出优化策略。

1)CPU性能监视和优化策略

当CPU的开销很高时,系统运行速度会很缓慢,这样直接就会影响到行业应用系统的业务处理,所以对CPU的监视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测试时建立性能警报,每分钟采样一次,当计数器%Processor Time(处理器用来执行非闲置线程时间的百分比)超过10%时,记入应用程序事件日志。通过应用程序事件日志分析,对虚拟CPU的核数做出优化处理。当然,过多的核数设置并不能提升性能,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虚拟CPU的处理任务归根到底还是有物理CPU的分担处理,要确保一个服务器上的累积物理CPU资源足以满足不同虚拟平台上应用系统对虚拟CPU处理数的要求,特别是应用系统并行运行环境下的虚拟CPU需求。

2)Memory性能监视和优化策略

虚拟平台动态调配物理内存进行使用,在实际生产环境,建议物理内存要保证至少20%的余量,大容量内存配置是建设中首选方案。当虚拟内存的规划和使用不合理时,可能会导致物理内存资源不足,内存溢出,应用程序执行出错。测试时建立每秒钟出错页面的平均数量和以兆字节表示的物理内存数量,取样间隔设置为每10秒钟一次,记入日志。通过比较各个行业应用系统在运行时的内存占用量,特别时多个应用系统并行运行时,内存的使用情况,基于物理内存量80%的上限合理调整虚拟平台的虚拟内存值,使各个应用系统正常、高效运行。

3)磁盘I/O性能监视和优化策略

行业应用系统的数据需要在虚拟磁盘上不断读出和写入,需要配置适当I/O容量,降低I/O开销。测试时建立Disk Reads/sec和Disk Writes/sec,取样间隔每15秒钟一次来进行监视。如果磁盘的I/O是影响业务的响应关键原因,建议选用固态磁盘(Solid State Disk)满足业务系统的快速响应。另外,行业应用系统的后台数据量会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业务量持续发展,给后台的存储带来了挑战。建议用于数据加工、处理、存储的虚拟磁盘配置可以采用直通磁盘,以适应应用系统业务量的增加。但磁盘容量并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可以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来监控磁盘容量的使用情况,根据业务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4)网络I/O性能、利用率监视和优化策略

行业应用系统的应用离不开网络环境,网络数据的交换的基础是物理网络和虚拟网络,如果虚拟网络和物理网络配置不当,将会降低网络接口的利用率,增大CPU的开销,因此,必须统一规划虚拟网络和物理网络,从而获得较高的网络接口性能,降低CPU的开销。可以建立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来进行监视网络接口数据包的输入输出速率和接口利用率。建议虚拟网卡选用仿真网卡,也可以使用网卡聚合功能,针对较高流量负载考虑用TOE的网卡和启用巨型帧,另外,也可以把内部网络、存储网络、管理网络、Internet进行VLAN划分来优化网络环境,提高虚拟网络性能。

2.5 行业应用系统在虚拟实践平台环境中的容灾

Hyper-V技术构建的实验实训环境促进了实践教学,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支持平台。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基于Hyper-V技术的虚拟平台还有考虑操作系统、行业应用系统、数据等的容灾问题,当面临硬件损坏、系统故障、误操作等问题时,可以及时响应和恢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停机状态下,对部署了行业应用系统的虚拟平台文件和配置文件进行备份,当发生非硬件故障时,用备份的文件(映像)和配置文件及时恢复实验实训环境。这样做的优点是备份/恢复、迁移快速方便,缺点是虚拟平台需要宕机,行业应用系统的业务受到中断,等备份作业完成后业务才能继续。当然,Hyper-V还可以是用Windows Server Backup工具在物理平台上对虚拟平台以及虚拟平台运行的文件、程序、应用系统等进行VSS(Volume Shadow Copy Service)完整备份,利用WSB和VSS功能,可以低成本实现虚拟平台的在线备份,即将在虚拟平台运行时执行且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保持了虚拟平台上业务的持续性。另外,备份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性能、停机时间、存储空间、恢复的难易程度与操作复杂度以及备份的间隔、会有资料损失的程序等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Hyper-V也可以利用快照技术对虚拟平台运行状态及虚拟平台上行业应用系统不同配置状态进行记录,每个Hyper-V最多能建立50个不同状态的快照,在实验实训过程中需要时,可以方便的恢复到行业应用系统部署的不同状态,提高实验实训效率。但快照技术不是备份技术,在线数据进行快照是无法恢复的。

3 Hyper-V技术与实验实训环境有效结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于Hyper-V的行业应用系统实验实训环境,为高职院校的行业应用系统实践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不论是后台管理和维护,还是前台实验实训环境搭建,都具有良好的优越性。但Hyper-V技术要促进高职行业应用系统的实践教学发展,不仅要在技术上与高职实验实训教学环境有针对性的结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实验实训需要来构建环境,这样才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才能提高行业应用系统的实验实训的生产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5]。因此,Hyper-V技术与实验实训环境的有效结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行业应用系统的生产环境要求和使用需求

充分了解各个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中正在运行的行业应用系统及服务,如Opera PMS、Infrasys POS、SQL Server、IIS等。形成行业应用系统生产环境要求和实验实训使用需求文档,为Hyper-V平台的规划提供重要技术资料。

2)基于物理硬件,分析和规划Hyper-V平台环境

根据建立的行业应用系统与服务的兼容性、可用性需求,分析物理硬件环境,规划包含虚拟CPU数量、内存、存储空间、网络等关键要件的Hyper-V平台环境。

3)根据行业应用系统特点,确定Hyper-V部署方案

根据行业应用系统特点,应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系统分开部署于多台Hyper-V平台,复杂的应用程序一个系统对应一个Hyper-V平台,简单的应用程序可以多个对应一个。数据系统是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处理和存储都有数据库系统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对应一个Hyper-V平台,且承载频繁数据I/O的Hyper-V平台要基于物理CPU主频高的主机上。

4)建立Hyper-V平台的备份、恢复、迁移策略

物理硬件的损坏、虚拟平台的故障、误操作都会导致应用系统无法正常为教学实践提供服务,事先必须要做好Hyper-V的备份,当有故障发生时,可以及时迁移、恢复。

5)结合教学和实验实训目标,建立适合的实训环境平台

行业应用系统的教学经常采用演示法,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实验。根据这样的教学和实验特点,Hyper-V轻松构建两台同样的应用系统,一台供教师教学研究和演示,一台供学生实验实训,避免了相互干扰,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4 总结

Hyper-V技术的应用,为高职院校行业应用系统的实验实训环境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技术支持,给出了行业应用系统低成本的管理和维护方案,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专业实验实训要求,可以方便部署适合的实验实训环境,提高了行业应用系统的生产率,促进了高职实践教学环境的发展,提升了学生实验实训效果。

摘要:在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中,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地引入了行业应用系统。针对如何构建行业应用系统实验实训环境、提高实验实训效果和降低后台管理维护成本等问题,该文提出了用Hyper-V技术对行业应用系统等数字教学资源环境进行整合的规划、部署、测试、优化和容灾。这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业应用系统,虚拟平台,实验实训环境

参考文献

[1]Microsoft Hyper-V Server Web site.http://go.microsoft.com/fwlink/?LinkID=129170.2012-5-12.

[2]Microsoft 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Web site.http://go.microsoft.com/fwlink/?LinkID=129168.2012-6-2.

[3]管理信息系统.http://baike.baidu.com/view/2670.htm.2012-6-5.

[4]秦岭,兰青.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开发和测试环境快速部署应用研究[J].电光系统,2010,6(2):42-45.

上一篇:淘气的小猫四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习惯的快乐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