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2024-06-11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共9篇)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篇1

一、编排规律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4、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

5、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

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

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第二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族,m-n=0,铝为两性元素。

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均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

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

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

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

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

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

四、“定位”规律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定族数。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时,则分别位于0族元素下周期的第IA或IIA族;若少1、2、3或4时,则分别位于同周期的第VIIA、VIA、VA、IVA族。

五、性质递变性规律

1、原子(离子)的半径

①同一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③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④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⑤一般地,电子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小,即序小径大。

2、主族元素化合价

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主族序数;

②︱最低负价︱= 8-主族序数

③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8。如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有C、Si,短周期中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有S。

④“奇偶”规律: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常为奇数;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常为偶数。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篇2

我们都知道,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同, 元素所显示的化合价也是有差别的, 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在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中,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数值在奇偶性上是一致的, 也就是元素的序数是偶数, 那么显示的化合价也是偶数, 如果序数是奇数, 那么显示的化合价也是奇数.

例1若短周期中的某两种元素能够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某种化合物, 那么这两种元素的原子数序之差不可能是 ()

( A) 1 ( B) 3 ( C) 5 ( D) 6

分析: 这道题很明显考查的就是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的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如果学生有这种意识, 即“价奇序奇, 价偶序偶”的概念, 从数字的奇偶性方面考虑, 很快可以发现选项中三个奇数一个偶数这一特征, 那么单独的偶数“6”肯定就是要选的答案了, 这是一种最快速便捷的方法. 但学生也一定要能够弄明白这其中的过程和所运用到的知识. 根据题目中的原子个数比, 可以很容易知道, 该化合物中的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3”与“-2”, 又或者是“-3”与“+2”, 他们的数值是一奇一偶的, 这样的两个数的差只可能是奇数, 不可能是偶数的, 所以同样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二、相邻原子序数之间的差值关系

原子数序之间的差值关系要分为两种情形:

( 1) 在同主族相邻元素之间: 第一主族和第二主族的原子序数之差与原子序数较小的所在的周期的元素种类相同; 第三至第七主族以及0族中原子序数的差值与原子序数较大的所在的周期的元素种类相同.

( 2) 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 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就等于族序数差; 在短周期中, 如果两元素刚好是分布在过渡元素的两侧, 那么他们的原子序数之差也等于族序数之差; 当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的两侧时, 第四或第五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等于族序数差 + 10; 第六周期的要相应地 + 24.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某种化合物中的两种元素在同一主族内, 如果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 那么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是a +4

( B) 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X、Y的原子序数差值为7, 那么X与Y可能是在同一主族中

( C) 某主族中的两种元素X、Y刚好能形成XY2型化合物, 那么这两种元素之间的原子序数的差值可能是2或者5

( D) 第二主族与第三主族元素的原子数序之差一定是1

分析: 这几个选项都是关于原子序数的位置与序数之间的差值问题. 对这类问题, 一定要熟悉相关的规律, 要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布, 从我们上面总结的第一点规律中可以知道, 同主族中相邻元素的序数之差可能为2、8、18、32, 因此可以判断 ( A) 和 ( B) 两个选项是错误的; 另外, 根据第二点规律, 我们也可以知道, 第二主族与第三主族元素的原子数序之差与他们所处的周期不同而不同, 因此 ( D) 也是错误的; 而 ( C) 选项中的XY2型化合物, 比如说CO2, MgCl2等, 他们的原子序数之差刚好是2或5, 所以, 正确答案是选 ( C) .

三、原子序数与电子层之间的关系

有关原子的电子层问题也是我们常常要讨论和考查的内容, 特别还会结合离子来考查. 电子层与元素的位置同样有密切的关系, 如第几族、第几周期,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息. 在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中, 如果电性不同, 那么阴离子的位置就在前一周期的右侧, 阳离子就在后一周期的左侧, 阴离子的原子序数小于阳离子的原子序数. 如果离子的电性相同, 那么它们在同一个周期内, 且为阳离子时, 电荷数越大, 原子序数也越大, 为阴离子时, 电荷数小的原子序数大.

例3甲和乙两种元素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甲的阳离子半径大于乙的, 丙和乙两种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丙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乙元素的原子半径, 那么, 甲乙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关系是 ()

( A) 甲 > 乙 > 丙 ( B) 乙 > 甲 > 丙

( C) 丙 > 甲 > 乙 ( D) 丙 > 乙 > 甲

分析: 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 再根据上述给出的有关原子序数大小与离子半径的关系, 可以很容易知道, 甲和乙这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周期, 并且乙元素在甲元素的右侧, 原子序数较大, 而乙元素与丙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他们也在同一个周期内, 根据原子半径的大小可以判断出丙元素在右侧, 所以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 D) .

摘要:众所周知,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学习中的很多相关知识及研究都是依据元素周期表进行的.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化学, 更是以元素周期表为基础和依托, 带领学生进入探究化学元素和化学知识的大门.元素周期表作为高中化学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学生必须要很好地掌握, 学会正确地, 灵活地运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规律来解决问题.本文将举例来谈谈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应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明红, 张涛.元素周期律.高中生学习:师者, 2012 (1) .

[2]覃孔彪.专题六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科, 2012 (5) .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总结 篇3

一、“三角”规律

对2~21号元素,若aA、bB、cC为表中三

角相邻的三种元素,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a+b+c=m(m≤53)。

则m±83=b若余1,则a=b+1

若缺1,则a=b-1

若整除,则无解

例1若X、Y、Z为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X、

这种最强有力的

氧化还原手段才行。对这些金属通常是电解其熔融盐来制取的,如:

2NaCl(熔融)通电2Na+Cl2↑

电解法可得到较纯的金属,但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因而成本较高。

4.氧化法

使用氧化剂制取金属单质的方法称为氧化法。如金银的提取,目前仍用一种氧化法——氰化法。

二、金属的精炼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纯金属材料。从矿石提炼出的粗金属,其纯度往往达不到要求,必须进一步提炼,这就是金属的精炼。

常用的金属精炼的方法有:电解精炼、气相精炼和区域熔炼。

1.电解精炼

电解精炼是广泛应用的一种金属精炼方法,电解时将不纯的金属做成电解槽的阳极,薄片纯金属做成阴极,通过电解在阴极上得到纯金属。精炼金、银、铜、锡、铅、锌等有色金属一般都采用此法。

2.气相精炼

气相精炼是利用金属单质或化合物的沸点与所含杂质的沸点不同的特点,通过加热控制温度使之分离的精炼方法。如粗锡的精炼就是通过控制温度在锡的沸点以下与杂质的“沸点”以上这一温度区间,使杂质挥发出去的方法使锡的纯度得到提高的。镁、汞、锌、锡等均可用直接蒸馏法提纯。有时不宜用直接蒸馏法提纯的金属,可使之在低温下先生成而在高温下又易于分解的挥发性的化合物,再用气相法精炼。

羰化法是提纯金属的一种较新的方法。铁、镍等许多过渡金属能与CO生成易挥发并且易分解的羰基化合物,用高压羰化法得到高纯度的金属:

Ni(含杂质)+4CO高压Ni(CO)4↑

Ni(CO)4513K~593KNi(99.998%纯)+4CO↑

碘化物热分解法可用于提纯少量锆、铪、铍、钛和钨等:

Ti(不纯)+2I2323K~523KTiI4↑

TiI41673K钨丝Ti(纯)+2I2

3.区域熔炼

图1如图1所示,将要提纯的物质放进一个装有移动式加热线圈的套管内,强热熔化一段小区域的物质,形成熔融带。将线圈沿管路缓慢移动,熔融带便随着它前进。由于混合物的熔点总比纯物质的低,因此杂质便慢慢汇集在熔融带,随线圈的移动杂质被赶到管子末端,即可除去。经过多次区域熔炼,可得到杂质含量低于10-2的超纯金属。

(收稿日期:2014-12-11)

元素周期表教案 篇4

共1课时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

人教2003课标版 1学情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是高一第二学期学生首先学习的内容,学生已完成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一些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性质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初中阶段学习了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特点,知道了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学习元素周期表知识作好良好的铺垫。通过本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熟悉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实质,为系统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3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周其表的结构

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元素周期表 【引入】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为什么他们的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投影】简要概述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1829年,德国人德贝莱纳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了“三素组”学说。归纳出五个“三素组”,即Li Na K Ca Sr Ba P As Sb S Se Te Cl Br I 1864年,德国人迈尔发表了《六元素表》,在表中对于相似的元素六种、六种的进行了分族

1865年,英国人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发现从任意一种元素算起,没到第八种元素就和第一种元素的性质相似,犹如八度音阶一样。他把这种规律叫做“八音律” 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第一章元素周期表 【投影】门捷列夫图片及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分析】门捷列夫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全部列入表中,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了空位,语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的性质,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的完全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周期表。【分析】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篇5

1.1电阻测定工具的选择

选用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牧丰牌羊发情排卵测定仪”。其工作原理是:母羊处于发情状态特别是接近排卵时期,由于其生殖器官充血,血液中的盐分、离子等通过毛细管渗透到阴道腔中,使阴道中黏液的导电性增强,从而使黏液的电阻值下降。当排卵期过后,电阻值由最低值上升到最高值。当连续定时测定母羊子宫颈口的电阻值后,就会监测到母羊排卵的时间点,从而能有效提高配种受胎率,特别是冻精配种的受胎率。

1.2牧丰牌羊发情排卵测定仪使用方法

将检测仪的探头插入到母羊阴道内至子宫颈口,轻轻转到手柄正负15°角,打开电源开关,当电阻值稳定在十位范围时记录数值后即可。延时测定方法是将检测仪的探头插入到母羊阴道内至子宫颈口,轻轻转到手柄正负15°角,打开电源开关,当数显表显示数据后按下延时开关,在规定的延时时间内显示最后的测定数值。实验表明,延时显示的数据与实时测定的数据呈强正相关,可以完全代替实时测定。

在测定前要将母羊的外阴进行适当清洗、消毒,防止将病源微生物带入母羊生殖道内,造成母羊流产、死胎和受胎率降低。将母羊体测仪的探头用75%酒精擦洗消毒,待酒精风干后再用生理盐水擦洗,再后将探头极环用盐水擦净。

1.3试验母羊的选择

精心挑选有正常发情周期的繁殖母羊300只,其中3-6周岁母羊100只,为A组;1.5-2.5周岁母羊100只,为B组;8月龄-16月龄母羊100只,为C组。

1.4试验时间与地点

于2010年8月-12月,分别在辽宁绒山羊原种场科技示范场和辽宁省辽阳市下达河乡智丰种羊场进行母羊挑选,并在母羊正常发情状态下进行母羊颈宫电阻值的测定。

1.5母羊排卵观察方法

采用腹腔镜法观测母羊的排卵状态,即将母羊仰卧、头低尾高保定后,腹部后方常规剪毛消毒,在腹中线两侧乳房前2-3cm处的一侧选血管稀少处作一1.0-1.5cm的切口,拉开皮肤,利用腹腔镜探针外套刺破肌肉层和腹膜,抽出内部探针,将探针留在腹腔内;腹中线另一侧对称位置作同一切口,插入子宫钳。然后利用子宫钳和探针外套寻找子宫角末端,将卵巢暴露进行排卵及卵泡发育情况观测。用上述同样方法进行另一侧卵巢发育及排卵观测。观测结束后及时做好相关记录供分析之用。

1.6测量时间的设计

在母羊未发情的状态下,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电阻值测定,不做母羊排卵观侧,以保证母羊有足够的体力使试验顺利进行。母羊发情后,每1小时进行一次电阻值测定,并同时进行排卵及卵泡发情情况的观测,详细做好各项记录工作。

1.7数据统计方法

(1)各时间区段进行比较

通过试验测定出电阻值和排卵时间点以后,以排卵时间点为中心划定时间范围。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排卵时间点±2小时,排卵时间点前±2小时-±4小时,排卵时间点后±2小时-±4小时。

通过各时区测定数值的统计,计算出各时区电阻值的平均值和排卵发生的百分率,以生物统计方法进行比较。

(2)绘制不同类别羊电阻值变化规律进行直观比较

以时间为横坐标,电阻值变化为纵坐标,比较距离排卵时间点不同时间范围的电阻值变化规律。

(3)输精试验效果比较

在辽阳市下达河乡鸡鸣寺村和黑龙江省七台河地区挑选2-7周岁的繁健康绒山羊母羊120只,分为2组,对照组42只,采用阴道检查鉴定发情方法。试验组78只,采用电阻测定法确定输精时间,各组均进行细管冻精配种试验,子宫颈口输精,一个情期输精2次。配种后60天根据不返情率统计两组的冻精配种受胎率,进行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时间区段内电阻值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单位:欧姆、个、%

对表中各组排卵母羊比率、卵泡成熟率进行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P、Q、M、N与O组比较,P<0.01,差异极显著;P、M之间,P、N之间,Q、N之间,P、Q之间两组数值<0.05,差异显著。通过分析说明,当母羊子宫颈口黏液电阻值下降至最低值时即排卵点±2小时的时区内,绝大多数母羊发生了排卵现象,并且此区间内卵泡的成熟比率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区间的比率。

2.2 不同年龄母羊在整个发情周期内宫颈电阻值的变化规律

将1.5-2.5周岁母羊与3-7周岁母羊测得的宫颈电阻值的平均值绘制成曲线,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看出,尽管两个曲线的下降和上升速率不同,但到达电阻最低点的数值是接近的,大约在100欧姆上下范围内.1.5-2.5周岁母羊组发情持续时间较短,电阻值上升和下降的数率较快,表现为曲线较为陡直。而3-7周岁母羊组母羊的发情持续时间较长,表现为曲线较为舒缓,这与实际生产中成壮年母羊的发情时间较长,未成年母羊的发情持间较短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2.3 细管冻精配种受胎效果

采用辽宁绒山羊0.25mL细管冷冻精液进行配种,经检测,所用冻精解冻后的活力为0.35±0.05, 38-40℃解冻后在38℃的存活时间平均为6.5±0.5小时,其配种效果如表2所示。

通过样本差数显著性检验,两组之间P<0.01,差异极显著,说明通过测定宫颈黏液电阻法判断母羊发情排卵状态进行输精可以取得更好的冻精配种效果。

3 讨论与分析

(1)不同年龄的母羊,其子宫颈口电阻值的变化速率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有其共同点,即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如都是未发情和发情结束后电阻值数值最高并且比较恒定,发情开始后逐渐降低,至排卵前后降至最低点,排卵后又上升到最高数值。

(2)母羊在一个发情周期中,其体内的激素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在发情开始时,雌激素水平上升,会引起母羊生理上的许多变化,生殖器官毛细血管充血,血管和黏膜的通透性增加,血压可能也会有所上升。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中的液体成份及溶于液体成份的盐类等物质就会渗透到生殖道中,越接近排卵,渗出的液体成份越多,盐类等电解质成份浓度越高,其导电性越强,电阻值越低。母羊排卵结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孕酮水平上升,母羊的生理又回复到未发情时的状态,自然其电阻值又恢复到原来的高数值状态。

(3)本研究之所以选择母羊子宫颈外口的电阻值进行试验测定,是因为宫颈外口位置比较固定,在测定时只要把羊发情排卵检测仪插入母羊阴道底部即可测定相同部位的电阻,便于进行比较和分析。另外,宫颈外口的黏液由于位置较深,挥发较慢,又是分泌数量较多的部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母羊生殖道管腔内黏液的主要特点。而阴道腔中黏液的主要来源是宫颈外口的黏液和阴道外壁黏液的混合体,蒸发较快并且常混有尿液,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故没有采用。

(4)本试验所采用的测定仪器是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设计并制作的“牧丰牌羊用发情排卵检测仪”,主要是依靠仪器探头的两个电极环插入母羊宫颈外口,通过湿润的黏膜和黏液构成导电回路进行测定的。其中电极环之间的黏液覆盖面积对测定结果是有所影响的,因此在仪器的设计时,将两电极环的距离和直径缩小,同时将电极环设计成与探头探秆水平状态,都是为了不浪费粘液,保证多次测定结果准确并具有可比较性。如果采用其他仪器测定,由于设计参数不同,内阻不同,其测定数值和测定的准确性也必然存在差异。

(5)由于所测定的仪器已经申请国家专利,故不能对仪器的具体结构和参数作具体介绍,望见谅。

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 篇6

(1)长短周期主副族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在周期表中的应用

二、课后结果

上完课后,还有大约十多分钟的课上练习时间,完成三个题,这三个题属于一般难度的题目,结果,约有一半的学生不会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周期表的结构没记住。

(2)知识与习题相脱节,到了习题上知识就全给忘光了。

(3)书面表达能力差。

三、课后总结

元素周期表教案 -详细案件 篇7

二、课型:新课

三、课时:1

四、课标要求:描述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复述周期的概念,识别短周期、长周期,复述族的概念,识别主族、副族、零族和Ⅷ族,描述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描述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情况,说出发现元素周期律与发现元素周期表的重大 意义。

五、教材分析:教材在从史实引入元素周期表,通过图表介绍了周期表的结构,同时介绍了有关概念,如原子序数、周期、族等。

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进一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增进对科学史实的崇敬。

七、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和族

八、教学难点:利用元素之间的关系计算未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九、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十、教学过程:

我们先复习一下上周学过的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大家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学习了哪几个方面?(提问同学)

学习了元素周期律以后,我们今天来欣赏一幢美丽的大厦——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就好像是我们PPT上所展示的大厦,高大的建筑是由每块砖每块瓦所组成,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是每一个元素。元素大厦现在尚未客满!那大家知道现在的元素周期表已经住进去了多少位客人?又是谁最先绘制了元素大厦的蓝图?他又是根据什么来安排这些已经入住的“客人”的?

学习元素周期表,必须记住一个人,就是门捷列夫。他是伟大的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的奠基人,那么门捷列夫是怎么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呢?让我们一起看看门捷列夫制作元素周期表的历程。(观看简短视频)门捷列夫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排列在一起。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这张元素周期表。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18号元素,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2、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呢?(引导大家从每个元素的电子排布上观察总结)(让学生观察PPT进行总结)提问回答 总结:(1)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那又有一个问题了,什么是原子序数呢?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知道(2)原子序数:根据元素按核电核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在周期表中位置的编号。从原子序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式,那就是: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学生可以观察总结出以下几点:(1)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2)同一纵行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律(展示PPT)个别元素除外,比如镧系和锕系的元素。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讨一下幢美丽的元素大厦。

我们先横着看一下,大家数一下一共多少横行?每个横行有什么特点? 回忆周期的定义,学生总结出元素周期表有7行,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的关系。让同学们观看元素周期表填写下表。从而给出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的范围,那没有完成的大厦就需要大家们去填砖加瓦了。

我们再竖着看一下,大家数一下一共多少纵行?纵行又有什么特点呢? 回忆族的定义,学生总结出元素周期表有18列(纵行),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让学生观察,我来小结一下,一种是18列,第八、九、十列叫做第第Ⅷ族,其余15个列,每个列称为一族。给出族序号的表示方法,是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表示。

那18列被分成了哪些族呢?按着PPT讲解。首先是被分为了主族、副族、第Ⅷ族和零族,大家再观察一下周期表上每个元素最上面一行写的是什么,可以看到除了罗马字母以外还有A、B、0,还有没有字母的,那这些字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其中A是代表主族的意思,主族的表示方法就是在族序数后面标一“A”字。如ⅠA、ⅡA、ⅢA、大家看一下主族元素是由什么周期的元素构成的呢?其中B是代表副族的意思,表示方法:在族序数后标“B”字。如ⅠB、ⅡB、ⅢB、副族元素是由哪些周期的元素构成的呢?那在这里出现一个特殊的族,就是第Ⅷ族,它是由第八、九、十列组成的,我们不说第ⅧB族,副族和第Ⅷ族的元素我们称为是过渡元素。最后是0族,0族是由稀有气体元素构成的。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横行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周期的特点是周期系数=电子层数,那族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先来观察几个主族元素,先给出碱金属这一列,引导学生从族序数和电子结构上找到关系。碱金属找到关系后,那这个关系是特例,还是规律呢?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氧族元素和卤素是不是也具有相同关系呢?观察后发现确实是这样,最后给出结论: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我们全面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现在来总结一下。首先这个是所有元素的框架,最左边一列数字是周期数,先看主族在哪,再来看副族(注意副族的顺序)蓝色的元素是金属元素,绿色的金属是非金属元素,可以看出来非金属位于周期表的右边,蓝色部分在左下部分。红色的框圈起来的是过渡元素,可以看出过渡元素都是金属。这是从感性上总结了一下元素周期表,接下来从理性上(就是以文字的形式)来总结一下,提问学生,进行总结。

为了有助于大家记住元素周期表,送给大家一个顺口溜。展示PPT。我们已经探究了两个问题了,再接再厉,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先来观察一下0族元素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分别是:„.它们之间的差值分别是:„.如果第七周期排满的话应该排到多少号元素了呢?讲解一下,第七周期多了一个锕系,第六周期是有镧系,所以第六和七周期的元素数目是一样,也是排32个元素的。那我们试着推算一下下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要推算元素的位置,我们需要用到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先试着做一下第一个,13号元素接近稀有气体10号元素,在10的基础上加3就是我们要推的元素的位置了,10号元素在第二周期,所以我们要求的元素在第三周期第ⅢA 族。好,这就是一个的计算方法,大家把下面的元素快速的算一下。提问学生回答。

我们一直算的都是在元素周期表中已有的元素,我们这幢大厦是要不断的住进新客人的,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客人你们会给它们安排哪些位置呢?那我们对一下我们这张化学元素周期表远景图看一下自己的计算结果对不对呢?

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发现记住每一周期包含的元素种数和每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可以很方便的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元素周期表(1)以及练习卷

十一、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表1教学设计 篇8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三、重点和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

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

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

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

注: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 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8、主族序数与什么有关?

9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16个族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回答方法,最后教师总结,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并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案例2和例3。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让他们深刻理解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对点训练巩固当堂所学。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位置的判断,那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碱金属元素及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大家预习这部分时要对比学习两族元素相似点,总结各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并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结构

三、周期和族的特点

1.周期特点: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族的特点: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或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等学生易混、易忘的东西,最后进行课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说课稿 篇9

我通过对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学背景的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此设计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最后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效果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倡导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化学高考说明中强调:要借助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应用一定的化学思想方法;并适当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

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熟练掌握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此时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分析: 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生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一轮复习,可以深刻的理解位——构——性的关系,体会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接下来我根据教学理念和高考说明以及教材分析,从学生的实情出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会用元素周期表去推测和判断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学会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2。 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量变到质变、一般与特殊的学科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感悟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和学习的指导意义。

2、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严谨求实、乐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为了落实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阐述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通过知识线、素材线、能力线、活动线四条主线穿插在三个教学环节中来落实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

环节一:复习课的引入

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元素周期表,提出问题:“科学家们为什么要研究周期表的编排呢?”,这样设计,可以借助鲜活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周期表结构及应用的复习种,让学生感悟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同时落实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环节二:周期表的结构

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点拨—反馈练习五步完成。首先提出问题一,其中的第一小问主要借助氧元素考察周期表中一个小格的具体结构,后两问主要考察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整体把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学生不难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其中包括周期的种类及每个周期的元素种数,族的种类及每族在周期表中的具体位置。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与归纳的学习方法,落实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要适当的点拨和强调:同主族原子序数的差值和同周期第ⅡA族和ⅢA族原子序数的差值,各族的排列顺序,以及镧系锕系出现的位置,这个时候问题一也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由反馈练习进行落实,三个题分别考察了周期元素种数,族的排列顺序,周期表的结构,针对性强,在落实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周期表结构的理解。

环节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学生总结—教师归纳——迁移应用—反馈练习六步完成。首先提出问题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元素化合价的递变规律以及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以周期表中左下角和右上角为两个主方向,总结出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如何随着原子半径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元素周期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讨论体会结构决定性质,量变到质变,一般到特殊的化学思想方法。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接下来第五步,迁移应用。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元素性质总是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为研究物质结构,发现新元素,合成新物质,寻找新材料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指导。引导学生迁移应用,在第四副族到第六副族之间寻找耐高温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在金属非金属的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此外,人们还利用周期表寻找合适的超导材料、磁性材料。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元素周期表对工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最后是反馈练习,通过对制冷剂相关性质的考察,让学生学会应用元素周期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元素周期表的社会价值。

六:效果分析

上一篇:在济南职场新人转行UI设计好不好找工作?下一篇:迟到的爱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