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4-07-14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共8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1

第一,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发展,一切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加快农村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加快农村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其领导发展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车头和排头兵。

第二,选好配强支部一班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践者。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要使广大农民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就需要有一个团结务实、廉洁奉公、开拓创新的村级领导班子来带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最直接的组织者,农村基层干部是最基础的落实群体。因此,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践证明,建设一个好班子,特别是选好一个好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把党性强、作风正、懂经济、会管理、能经营、受拥护的人选为党支部书记。按照“抓好一把手、带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队伍”的工作要求,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和培养,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使我们的每一个农村基层党员都能够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能手,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村级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第三,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农村党员队伍是农村党建的基础,是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增强农村党员队伍活力,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

一是要不断壮大党员队伍。要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之成为党外积极分子,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要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把那些年富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在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村办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充实到党员队伍及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彻底改变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作用偏弱、人数减少的状况,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

二是要加强基层党员的学习和教育。在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当前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存在一些急需研究和加强的问题。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紧密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基层党员的学习、培训、教育,强化对广大农村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三是要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转型和农民队伍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准确把握农民群众阶层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精神需求复杂化的新特点,摸清社会舆论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站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的困难和困惑,认真分析和研究,在解决农村群众实际生产生活困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化解矛盾,理解和支持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四是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工作热情很高,但是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对政策法规不熟悉,容易出现盲目蛮干,甚至与党的路线方针背道而驰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约束和监督力度,规范监督机制,推进民主监督,全面推行村级政务公开,将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全体群众监督之下。要探索针对目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和约束力较强的监督运行机制和措施,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要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对党员不履行党章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发挥模范作用的,要经过党员民主评议,该劝退的劝退,该除名的除名。对于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必须坚决清除出党,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和活力。

第四,努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要求。作为农村各项事业领导核心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新审视自身的方位,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使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领导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切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性任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现实存在的问题,努力在更高层面上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一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职能。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担负着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党在农村奋斗目标的重要职责,是党做好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内容上看,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与以往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又拓展了更新的领域、丰富了更多的内涵;从进程上看,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项伟大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针对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把其作为新时期党在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实践中,当好组织者,做好推动者,成为实践者。二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提高领导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它全面综合地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实施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央和国家的政策、项目、资金来扶持,需要千千万万农民群众去奋斗,更需要农村基层各级党组织的精心组织和有效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农村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适应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努力改进领导方式,不断增强组织、协调、服务、带动功能,进一步提高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能力,切实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锋队和领路人。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2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九公司党委通过开展五项行动,着力拓宽服务渠道,明确服务内容,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1.开展专项学习教育行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公司党委将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根本,规范推进“三位一体”学习教育模式。一是领导班子带头学。2013年以来,党委中心组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等课题,集中学习和研讨57次,开展“党委书记荐学”活动,强化了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定力,自觉拧紧“总开关”。二是中层干部示范学。公司党委在中层干部和班组长中开展了“领跑赢在中层”“海底捞你学不会”主题读书活动。组织“团队铸就辉煌”管理技能提升拓展培训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干部的管理能力、文化修养、创新服务意识,实现了上下协调沟通促发展的良性机制。三是支部小组定期学。公司党委每月下发政治学习提纲,内容包括形势教育、安全文化、政治理论学习三个部分。党支部组织党员和职工以党小组会、班组会的形式学习,将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及时传达到每名职工。此外,组织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进行学习讨论,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点不牢、尊重群众不够、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自觉把各党支部的功能定位转变到为职工群众和党员服务上来,把党员的行为方式转变到服务示范上来,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核心任务开展基层党的工作。

2.开展建强四支队伍行动,树立优秀服务典范。公司党委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务工作者、党员和志愿者四支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公司党委斟酌选派、认真培养党支部书记,把一批党性观念强、业务素质强、改革意识强、服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各党支部书记队伍中去。开展“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活动,积极开展共产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使党员服务群众融入岗位职责,化为日常行动。积极发挥四支队伍服务引领作用,树四支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公司各党支部主动征求客户对港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帮助各大客户协调场地中转出现的困难,满足客户在机械采样设备定期检验、配煤垛采、排泊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力求服务质量精益求精。开展服务类设备联查。包括计量设备(轨道衡、皮带秤)、采样设备、除杂设备(除铁器)、磁脉冲等,重点检查现场的维修保养情况、完好率和准确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3.开展筑服务平台行动,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公司党委围绕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结合实际、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客户、量力而为的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推进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在各党支部建立党员活动室,一室多用,积极开展教育培训、集会议事、开展谈心、做群众工作、政策咨询、政策宣讲等工作。同时公司党委搭建党建信息化服务平台,除了利用公司内部报刊和公司网站外,还运用微信、内部通讯软件等公共网络社交平台,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广泛征集职工意愿,为职工群众实施有效服务。公司党委在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积极结合党员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组织党员在单位或社区广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各基层党支部和相关职能部室中开展“主动服务客户”专项工作。以“人性化”“增值性”和“精细化”服务为抓手,积极与大客户协调沟通,放低姿态,主动征求客户对港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客户困难,满足客户需求,推动公司“五位一体”体系建设,全力保障好服务质量。

4.开展建章立制行动,加强服务考评管理。公司党委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积极探索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党建工作、服务客户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一是建立领导人员“走基层、访职工、做实事”工作机制。每周下基层2次,努力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排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入在基层。二是建立机关服务基层工作机制。要求机关中层干部带着“转变作风,服务职工”的诚意下基层,定期参加各基层部的班组会,就生产形势、安全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宣讲,同时了解职工的建议和诉求,保持与职工群众的紧密联系。三是建立党组织共建工作机制。制定了《党组织共建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党组织联动共建、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增进友谊,促进各方安全生产,进而积极促进两单位间生产业务拓展。目前,公司党委、各基层党支部都实现了与外单位的共建。在此基础上,公司党委建立了服务考评机制,以“四优党员”考核打分,作为党员评先的依据。以服务满意度调查,了解货主客户最关心的具体指标,推动服务工作上台阶。

5.开展多元化服务行动,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公司党委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党支部书记接待日制度》《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章程》等涵盖党支部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等多方面的制度,让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最鲜明的主题,加快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全体党员在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镇西向河寨村注册、党员志愿者走进西向河寨村,对村市场安全用电情况进行查看,并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此次活动在《秦皇岛日报》上得到了报道。公司下属的“启航”志愿服务队加入秦皇岛市“及时雨志愿者联盟”,成为河北港口集团第一家注册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多次走进抚宁区平坊店小学干涧校区,开展支教助学行动,其中捐建“爱心书香屋”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此次活动得到了秦皇岛电视台《百姓关注》栏目、秦皇岛广播电台《爱心时间银行》栏目,以及秦皇岛晚报、秦皇岛传媒网、河北港口新闻的宣传报道,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也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了解了贫困山区教育现状。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

1.基层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树立牢固自觉服务的意识,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思想基础。虽然各级党员干部在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党员群众提供了比较优质的服务工作。但还有部分党员干部对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被动推进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存在“官本位”思想意识,以及受计划经济时期重管理的工作模式影响,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尚未真正树立起来。

2.部分党员干部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协调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部分党员干部对当前群众内部矛盾不熟悉,在工作中不敢碰硬,回避、上交矛盾。部分党员干部满足现状,凭经验办事,出现能力与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创新精神,习惯照搬照套。

3.基层党组织服务载体有待进一步拓宽。提高党员群众满意度的现实需要就是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停留在上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简单服从状态,造成了服务范围狭小、活动载体单一、缺乏创新意识,使部分群众切身利益诉求得不到合理关注和解决。

三、推进思路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要通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基层党务干部对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要通过层层培训、现场指导、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广大干部、党员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基层党务干部服务党员群众、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

2.提升服务能力。党务干部政治素质高低、服务能力强弱关系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效果。因此,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党务干部队伍十分重要。一是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务干部和能力强、作风正、群众公认的党务干部。二是要加强党务干部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保证培训时间,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增强党务干部工作活力。探索开展党务干部岗位交流活动,增强党务干部的流动性。

3.健全考核制度。要建立以上级党组织满意和服务对象满意为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积极推行党内事务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和党员议事会制度,保障党员知情权,这是健全考核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拓宽群众参与评价的渠道,切实增加群众在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努力形成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统一的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摘要:以服务基层组织、服务党员、服务职工群众、服务货主客户、做好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以职工群众受益、货主客户满意为标准,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公司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公司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推动基层党组织转方式、转作风,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创新型

参考文献

[1]本刊评论员.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J].新长征,2014(07).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实践与思考

一、青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青田县基层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服务发展为主题,以提升水平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特别是自党的群众路线以来,按照“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要求,在总结农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提炼了“三联三不漏”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声,办实事、解民忧,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好机制,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青田县共有党组织1323个,其中:党(工)委67个、党总支部45个、党支部1211个。有党员22024名,其中:农村党员12184名(女党员1690名,占13.87%;35周岁以下党员1442名,占11.84%。)全县共有建国前老党员254名,其中农村老党员182名。

二、青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成效

1.注重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制定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积极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培训功能,定期向干群开放。扎实开展基层干部轮训工作,利用党校每年定期针对性地开出培训班、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村民主任培训班等,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二是健全联系帮扶结对。39名县级领导依托“一联八”机制包乡联村,开展调研、上党课、谈心谈话等“六个一”活动,“一乡一品”把脉发展方向。县级部门以“三对三”、“四对四”等形式组团联村,“一村一策”解决发展难题,全县414个行政村全部与县级联姻结成了对子。三是整顿后进村党组织。2014年通过调查摸底,确定了29个村级党组织和2个社区党组织作为重点整顿的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整合资源、建立机制、分类施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四是推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进一步完善议事决策制度,扎实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在实现目标中求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求团结,在工作交流中求提高,做到“思考问题能换位、履行职责要到位、主动配合去补位、找准坐标不越位”,形成集思广益、团结和谐、互助合作、高效履职的良好局面。

2.狠抓党的活动,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一是大力营造浓厚的干事氛围。县委倡导四套班子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干部力量下沉,深入一线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县委县政府每月月初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总结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对月度工作作出安排;每季度召开“十大工程”推进汇报会,研究项目建设问题,开展政策处理难题攻坚;每半年开展一次重点工作落实回头看,由“六办”开展专项督查,督促重点工作落实。通过一年来的活动,“三带三敢三不怕”已经成为青田干部的精神动力和青田发展的强大推力,全县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氛围更加浓厚。二是打造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虚功实做、务求实效,在乡镇大力推进“远酒桌、离牌桌、近书桌”、项目攻坚、“六边三化三美”、行政效能提升、矛盾纠纷调处五大行动,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在项目攻坚行动中,县长担任总攻坚组组长,全县48个重点项目中有29个得到强势推进;在行政效能提升行动中,审批时限在2012年提速70%的基础上再提速33%;在矛盾纠纷调处行动中,把村级组织换届作为一个契机,从正面提出“五个倡导”的选人标准(即倡导选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带头干事、带头团结、带头廉洁的好干部),依法选出了一批群众信得过的带头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三是激发争当先进的工作活力。去年以来,通过政策的保障、“三带三敢三不怕”活动的开展,乡镇比学赶超、积极创新,北山、高市等4个乡镇成功入选“三带三敢三不怕”十佳典型事例,各乡镇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日益浓厚。

3.夯实阵地建设,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行动力

一是着重在建和用字上下功夫。通过政府拨、集体出、华侨捐、企业扶、结对单位送等形式,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目前,414个村和14个社区均有活动场所。今年以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32个1000人以上但场所100平方米以下的村,进行重点整改,通过新建、扩建、整合修缮等完成了27个村的整改任务,还有4个预计年底前完成。二是逐步建立与财政同步增长的基层党组织运行保障机制。全面落实省定四项经费预算。其中村干部报酬预算总额1787万元,主要干部报酬达到了上年度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社区干部报酬预算总额270万元,达到了上年度职工平均水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预算总额528万元,对178个村运转经费不足5万全部补足5万;社区工作经费也按每个社区不少于10万元进行了预算。三是高度重视“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年初就纳入县委县政府20项重点改革事项,从3月开始开展了专项整治,重点抓好414个行政村的清产核资、帐户清理和公开规范化,归并帐户46个,专项审计34个村,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8月,在山口镇召开了现场推进会,深入推进了该项工作。目前,各村“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比较及时、规范。

三、青田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迷惘,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淡漠,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只追求个人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涣散,组织意识不强,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另外,当共产主义信仰缺失时,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就会趁机“填补空缺”。宗教、民间信仰的盛行,给村级党组织建设带来极大的冲击:首先,会扰乱社会管理,党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困难会进一步加大;其次,部分党员参与宗教和迷信活动,直接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和权威;再次,还会助长农村宗族家族势力的发展,给党组织权威带来极大的冲击。总而言之,它使村级组织在开展工作和自身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nlc202309050203

2.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班子建设方面存在“三个薄弱”问题。一是待遇低,在村民中的威信不高。村干部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屈指可数,加之针对村干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私心重,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有的村干部没有为民办实事的思想,总想着为自己“谋福利”,甚至班子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拆台,思想和工作上形不成工作合力。三是能力弱,为民办实事的力量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显得束手无策,不能很好地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致使农村中的矛盾升级,引发上访,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

3.组织经费保障还需完善

我县农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保障上已经作出了一些探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些实效,但总体上来看,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投入还是显得不足。大部分的村集体经营收入低或根本无集体经营收入,工作运转主要依靠县级财政转移支付,运转困难,这就导致农村党组织无钱办事,运转困难。同时,由于经费的缺失,党员阵地也缺乏,即使是召开一次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由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党员较多,在利益相关下,如果不支付误工补贴,也很难召开,这极大地削弱了村组织的战斗力。

四、青田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1.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素质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利用村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的契机,切实抓好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那些致力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对于受宗教和民间迷信势力影响严重的村支部,要进行重点整顿,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班子建设,尽快改变面貌。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要在“入口”上下功夫。积极大胆地吸纳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入党,要把农村发展能人培养成为党员,把致富能手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党支书,为党组织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二是要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坚持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大现代远程教育网点建管用,创造性开设农民培训,提升广大党员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是管理监督上下功夫。积极打造党内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三网合一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督网络,引导干部规范行为标准,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可以通过采取“公开推荐、理论考试、差额考察”的方式集中选拔、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进入基层党组织。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通过工作实践表现,对后备干部的全面考察、层层筛选逐步优化党员结构,夯实基层党组织人才基础。

2.多样布局,推进基层党建平台“互联网+”转型

信息化时代的突出特征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一个组织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和效果。在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积极拓展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和空间,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网络扁平化、无边界、零距离、大数据、高速度的传播平台至关重要。

(一)建立网上支部工作平台。办好党建网站主要用于发布党支部的工作动态、信息简报、党支部概况、党支部通知、党务公开等内容。

(二)建立网上舆论宣传平台。加强基层党组织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正确引导和处置网络舆情,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网络动员、网络组织、网络引导的能力。

(三)建立网上党员服务管理平台。以此来开展党员网上远程教育,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互动和交流,实现党员教育的“互联网+”建设;实现党员动态管理、党费收缴、组织关系转接等基础工作的网络化,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机技术对基础党建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实现党员管理的“互联网+”转型。

3.多方联动,释放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压力

(一)加大扶持力度。要建立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财政保障机制,以保障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正常开展、设施配置之需,夯实执政党的建设基础。进一步完善实施非公企业税前列支和村级梯级式补助运转经费制度,并逐步增加政府拨付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建立收入与工作相适应的劳资关系,扩大基层干部务工的财政补贴范围,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全部纳入补贴。

(二)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升“自我造血”的能力。首先,要全面考察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等不同情况,找准定位、确定主导产业,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策”,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其次,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开拓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集体收入。再次,对于集体经济特别薄弱的村可以采取部门帮扶、村企联建、科技服务等创建模式,找准突破点,助推集体经济起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最后,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坚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工作,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稳定而持续的集体收益分配权。

4.多管齐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

(一)健全联系基层机制。坚持领导示范带头引领,打包县级帮扶资源,依托领导干部“一联八”机制,县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二)建立督导检查机制。每个村级党组织都要建立基层组织建设台账,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完成时限和承办责任人等内容。上级党委跟踪指导、督促落实,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深入各村级组织进行检查,通报进度,研究推进措施。

(三)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各村党组织书记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定期向上级党委进行专项述职;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评议;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作为各村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年度评先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办印发《意见》要求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N].人民日报,2014-05-29.

[2]杨凤城.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谈[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06)

[3]林尚立.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资源[J]理论前沿,2006.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4

作方法和作风等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农村工作关系比过去有所顺畅。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明显感到,在好形势的后面,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也还隐藏着不少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着复杂的原因,从一定角度说,是在历史的转型期,是对过去历史时期遗留问题的集中积聚和展现,也是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概括地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强,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部分村级领导班子,存在着比较突出的软弱涣散现象。部分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习惯于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的现象在部分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网比较突出;部分干部不思进取,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巧立名目吃喝招待,在日常工作中关亲顾友,处事不公,失去了群众的基本信任和拥护,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团结;部分村支书和主任关系处理不当,不是相互补台,存在相互拆台,形不成战斗力;一些村的干部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政策水平不高、工作办法不多、工作思路狭窄、心胸和眼界不阔。凡是有这些现象存在的村,很大程度上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得不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工作始终跟不上全镇的节拍,规定的农民规费上交收不齐,计划生育控不力,社会安定稳不住,村级债务降不下,集体经济上不来,更就谈不上有什么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沉重,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能够发挥发展生产的引路人、公益事业的组织者、筹资者、管理者、精神文明的倡导者、示范者等方面的作用。而正是在这些方面,一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显得无能为力,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其中,除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方面的原因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尤其是税费改革之后,一些村连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有财力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和建设,也不可能有财力用于兴办公益事业。据对全镇19个村的财务调查显示,村集体经济经营创收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有8个村,占42.1%,10万元以上的有11个村,占58.9%。而真正意义无债务的村仅有3个,占15.7%,负债100万元以上的达7个村,占36.8%,50-100万的6个村,占31.6%,50万元以下的3个村,止2009年7月底 19个村债务总数达1507万元,村平负债79.3万元,在村级债务中,最棘手的债务是借款, 19个村达787万元,最高的刘上村已叠积到136万元,每年单承担借款利息10多万元。村级组织的这种经济状况,不仅使基层干部工作举步维艰,更谈不上为民办事,也使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信任程度也日趋降低,长此下去,农村基层组织的生存问题将成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3、农村基层组织责权利严重失衡,已成为制约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当前,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一个摆脱不了的困惑,就是责权利严重失衡。一方面,农村的各项工作任务压在村级组织和干部身上,如,规费收缴、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征兵、环境整治、农田水利等等,这其中,还有不少是“一票否决”的“硬指标”,尤其是招商引资,让村级组织和干部感到任务繁重,责任巨大。而另一方面,作为基层政权的一些重要职能和权力,往往又被一些所谓的“条管”单位和部门掌握,乡镇对他们既没有人事管理权,也没有工作指导权,在不少的时候,需要他们的支持配合,完全要看乡镇的主要领导平时和这些部门的个人关系好不好,村级基层组织则更是对他们毫无制约办法。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虽然有派出所,但真正出了问题,责任仍然在镇、村两级组织,计划生育有法难依,出现超生镇村无强行征收抚养费的手段。这不仅大大增加了镇村的工作负担,也增加了农民群众与干部的磨擦和矛盾。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农村基层干部对这种“条块分割”所造成的弊端反映最为强烈;从实际效果看,也确实分散了本身就十分有限的人力资源,人为地增加了产生矛盾和磨擦的因素。

4、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偏低,工作压力大,教育管理方法陈旧落后,缺乏吸引力,难以保持队伍的稳定。农村基层

干部无论是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报酬水平,绝大多数偏低,而他们的工作任务与压力却非常重,加之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在内容、方式方法上的陈旧落后,导致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不快,工作方法缺乏创新,也使得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缺乏基本的吸引力。据对19个村支部书工资报酬统计,2008年镇考核年平均工资11561元,最高的村14500元,还有两个村未过1万元。即使是这点为数不多的工资,有的村年终还不能发放,拖欠最长的达3年之久,有的村干部甚至拿自己家里的钱贴给村里以应付日常的开支,村干部保险至今还在沿用低水平的农保方式,后顾之忧还未解决。在当前,部分村干部人心不稳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村干部甚至不辞而别,外出打工赚钱。这种情况的存在,或多或少的挫伤了部分在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吸引力大大降低。目前,由于农村大部分有一定文化、脑子比较灵活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外出打工缺乏门路的人,村干部的选拔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从而使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的工作难度加大,部分村甚至长期难以选到合适的人选,有的只能从“矮子里面拔高个”,这种情况,严重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损害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形象。有的同志形象地概括,现在的农村干部是“素质高的不愿干,素质低的干不了”,而在不少的地方,所谓“素质高”的人又很难找得到。

5、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变,党员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向年纪较轻、文化较高、创业较好的优秀青年农民倾斜,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对提高农民党员队伍的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民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从刘上村党员结构情况看,全村党员总数75人,其中60岁以上的42人,占56%。近年来新发展的党员中,虽然注重了对年龄、文化、素质的要求,一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总体情况仍不理想。这对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农民党员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储备干部资源,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农民党员的素质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党员在群众中“说不起话”,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表率作用,群众对党员的信赖程度不高,党员自己也感到很苦恼。

6、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农村和农业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与扶助。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农村和农业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村和农业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关心支持不够。目前,很多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是六、七十年代,甚至是五十年代修建的“老底子”,由于没有资金进行整修和改造,很多设施已经老化和损坏。对这一点,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虽然异常愤恨,却只能是徒叹奈何。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目前,在全镇上下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加强和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举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应该深深的记住,只有农业的现代化,才有全国的现代化;只有农民的富裕,才有全国人民的富裕;农村稳,天下安;农业兴,百业兴。而面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冷静地分析看,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因此,在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时,既要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和前瞻,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从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提高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视程度。我镇是一个经济还不算发达发展乡镇,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农业仍然是经济的基础。所以,我们各级组织和干部,只有在思想上把农村和农业工作放到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才有坚实的认识基础。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固然要把发展第二、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充分的重视,投入足够的人力、精力和财力,但如果以放松甚至放弃农业农村为代价,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可以预见的事实。当然,我们说高度重视农村和农业工作,决不意味着仍然死抱着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的农业不放,而是要以工业的现代化,促进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使之能够同步前进。从经济发展的规律上看,只有大力提高工农业的相关度,两者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已为古今中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所证明。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实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目标、措施和方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集体和领导核心,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够领导和带领农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战斗群体,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2、以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村级班子建设是必须始终抓住不放的核心问题。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在首位,教育和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挣脱计划经济的思维,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市场经济的摔打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上,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的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不分对象地生搬硬套。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把选好配强“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年纪轻、有文化、事业心责任感强、作风扎实、实绩突出、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针对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的村支书难选的实际,可以从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中、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等办法,切实解决村级班子,尤其是村支书素质不高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3、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是基础。一是视野放宽。注重从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具有一定的致富技能和本领的“能人”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使新发展的党员真正能够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二是进度加快。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要对发展党员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长期不发展党员工作、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对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追究领导责任。三是关心到位。对老党员关心照顾,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凝聚力;对年轻党员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对优秀党员表彰宣传,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同时,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做到重大事情党员先知道,日常事务党员多参与,重大决策党员作讨论,切实尊重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

4、以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重点,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生活工作在群众之中,接受群众监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农村基层干部应自觉地、主动地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很多时候群众对基层组织干部不满意,根源在于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未得到应有的尊重,群众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工作不了解,因而产生猜疑和误解。实践证明,只要基层组织和干部自身行得正,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把村务、财务向群众准确、及时地公开,许多矛盾完全可以化解。所以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可以借鉴河南省邓州市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其内容就是:所有村组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由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同时做到决议的内容公开,实施的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的好处:支部提议好,体现党领导;两委商议到,决策科学了;党员审议清,完善要补充;代表决议行,公开又透明;事事公布到,群众不会闹;四议两公开,和谐真法宝。这项工作法的推广运用,能够融洽党群、干群关系,为乡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基层组织建设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和真心支持。

5、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途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集体经济薄弱,是农村各种问题产生重要的乃至根本的原因。在新的形势下,要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序推进,前题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走出困境唯一的途径是理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思维,想出新方法,闯出新路子。泾农村三年前和大多数村经济状况一样,村级账上只见债务,不见收入,实事无钱办,干部人心散,农民不满意;而村一班人逼出发展的路子,紧抓邻近集镇的优势,干部带头筹措资金开发商品房,使该村年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50万元,债务还清,积累增加,每年还在积累中拿出10多万元投入到公益事业建设。泾农村的发展足以证明,天上掉不下金元宝,要摆脱困境就得创新思路,坚持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为农民办事多了,农村的矛盾就会自然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就会逐步提高。

6、改进和完善有关的政策和法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然要进入法治的轨道。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如农村目前存在的债务负担沉重的问题,要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分清不同性质,对一些确实因为政策因素和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债务,应考虑由国家或各级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帮助化解,否则,不仅农村基层组织难以承受,国家和各级政府也难以解脱。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定目标、明确措施、落实责任、周密规划,真正做到经常抓,长抓不懈;对经济薄弱村落实帮扶措施,使挂点单位把所挂的镇村当作自己单位的一部分,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点子、想办法,不仅在资金上扶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培养合格的干部,真正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全党的工作,任何一个单位、一名党员干部都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7、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待遇,稳定农村干部队伍。税费改革后,使镇村的财政情况趋于紧缩,有的村甚至连维持基本的正常运转都有困难。即便在一些条件较好、经济较富裕的地方,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村级干部不属于正式的“国家干部”,后顾之忧是客观存在。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发展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使村干部能足额地拿到考核工资,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其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考虑提高村干部的报酬,村干部的报酬应与他们的工作量的大小、所负责任的轻重、所在地方的生活水平相吻合,一般应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1.5-2倍。第三,通过进入社会保险等形式,解决村干部的老有所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对那些打击村干部,甚至危害村干部人身安全的人和事,要依法严加打击,使他们能大胆放心、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选择。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5

大石窝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全镇共有3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4个、机关党支部1个、老干部党支部1个、企事业单位党支部6个;有党员1621名,其中农村党员1393名,占党员总数的85.9%。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集体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保障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群众做好服务工作。各村党支部要围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丰富载体,创新方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全力带领村民发展致富,党员要成为村里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基层干部要心系群众,知民情、暖民心、解民忧,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实打实为群众办事;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培育党员示范户,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为民服务、帮民致富。要在抓好党组织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两委一肩挑等办法,推进村委会、共青团、妇代会以及各种协会建设,做到基层党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同步推进、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不断增强农村的整体合力。

郑家磨村,下滩村等村涉及京石二通道拆迁补偿工作,在工作中,具体运用“次序动员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顺利推进了拆迁补偿工作,有力的支持了京石二通道的开工建设。

(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将集体经济建成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助推器、带动农民增收的辐射源。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增收领域,增加就业机会;才能延长产业链条,做到以工促农;才能切实服务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调整经济结构,繁荣发展

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本身也就是筹集农村建设资金、实现农村自我发展、丰富农村配套建设的内在要求。

2001年,村党支部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砂石加工、砂石开采、砂石运输业,这使得一直沉睡的砂河底成了聚宝盆。2003年,南河村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砂石产业被紧急叫停,面对新形势、新考验,村党支部一班人先期试种5栋大棚成功。2007年,南河村设施大棚达到680栋,实现了人均年增收1万元。南河村正是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在实践次序动员机制的行动中,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党心民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凝聚在一起,才一跃跨进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村。

辛庄村杏鲍菇生产加工厂、吉野家集团注册投资的南河华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美石谷会所等项目的引进和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具体的效益,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得到提升,干群一条心,助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

二、存在不足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偏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致富办法少,起步难度大,思想惰性大,观念比较陈旧,发展思路不清晰,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影响力逐渐呈弱化趋势。

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缺乏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稀缺。大多数村干部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导致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水平不高,决策能力、工作能力一般,影响了班子的战斗力。同时,个别村干部存有“小富即安”心理,“双带”能力弱,缺少带领群众闯市场增收致富的办法,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农村基础条件差,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大多数行政村几乎没有任何积累;二是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低,工资少,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农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主动性差。

三、对策建议

在这种形势下,要解决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和开创精神的村级强班子、好班子,加快农村发展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党组织素质,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1、以提高整体素质为重点,打造基层干部队伍,造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者。一是要着眼发展,转变用人标准。大力培养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干部,培养具备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让优秀党员在支部“唱主角”,让致富能手在班子“挑大梁”,提高抓经济的能力,站到促发展的前沿。二是要不拘一格,拓宽选人视野。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选”,把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出来;可以通过“请”,把外出经商的致富能人请回来;可以通过“派”,把有志有才的机关干部派下去。三是要完善机制,改善育人环境。近年来,许多地方通过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引导大中专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大乡镇基层干部交流力度等办法,不断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2、以发挥党员作用为重点,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造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推动者。一是要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积极探索在优秀青年、致富能人及务工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二是要与时俱进,改进党员管理模式。采取集出集管、散出集管、散出散管或回归管理、跟踪管理、双向管理等办法,构建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的有效管理方式。三是要搭好平台,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结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群体特征、符合岗位实际的先进性标准,并通过符合农村实际的活动载体,为基层党员搭建体现先进性的平台,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事业提供不竭动力。要区分党员干部、无职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非党员致富能手等群体,采取“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分类管理”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制”办法,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发挥无职党员作用。

3、以强化培训扶持为重点,培育乡土人才队伍,造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示范者。现实中,“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是推进农村建

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对待他们,一是要重视,二是要扶持,三是要培养。要通过探索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实行乡土人才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出台乡土人才突出贡献奖励办法等办法,努力营造重视乡土人才的社会环境,保护并发挥好乡土人才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培养一批能人、搞活一方经济、带动一批群众”人才效应。

(二)促进党组织和谐,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1、巩固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广泛发扬民主不等于不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进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同时,基层党员干部直接面向群众,处于农村各类矛盾的焦点,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维护稳定和促进和谐的能力,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2、抓好促进群众参与的阳光操作环节。只有建立一个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分工明确、民主高效、依法办事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推动规范管理,才能获取群众支持。要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党务公开,保证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不断推进农村各项决策民主化、操作透明化、村务公开化。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6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之一。实施这一基础工程,涉及到农村的各级组织和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和农村两个文明的共同进步,这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必须发挥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去贯彻、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任务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去完成,农村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去解决。只有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才会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多年的实践也一再证明,经济建设是中心,但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搞好经济工作的保证,但又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经济发展之所以既快又好,关键就是那里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得好、过得硬,建设了一批敢打硬仗的强班子。相反,那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和单位,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因此,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有害的。既不能孤立地就基层组织建设抓基层组织建设,忽视或放松经济建设;也不能就经济抓经济,忽视或放松基层组织建设。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二、要正确处理集中活动、集中整顿与做好经常性工作的关系

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集中教育整顿,这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近年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但是应该看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积量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劳永逸。集中教育整顿之后,如何巩固和发展集中整顿的成果,怎样抓好经常性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各级党委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决不可抓抓停停,时紧时松。做好经常性的工作,就要经常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经常地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抓紧解决问题;要经常地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及时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要经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正气,抵制歪风,严肃纪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经常性的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和坚持一整套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制度。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制度建设抓得不够和执行制度不严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方面,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另一方面,执行制度不严格。有的是虎头蛇尾,落实不够;有的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上级,没有真正按制度办事。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必须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把经常性的工作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三、要正确处理思想建设与组织调整的关系

思想建设是组织调整的前提和基础,组织调整是思想建设的延续和保证。就农村基层组织的总体来看,现在要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此同时,对那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较差的干部和那些不团结、不协调、软弱涣散的班子,也要进行适当的组织调整。但在组织调整的过程中,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换人以后,也要注重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把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全过程,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集中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和胸怀大局的教育,正确看待和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抓好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教育,进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抓好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教育,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抓好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抓好纪律和法律教育,增强遵纪守法和维护法纪的自觉性。通过深入的学习、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路人,领导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识大体、顾大局、依法办事的明白人,关心群众冷暖安危、为群众办实事的热心人,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老实人。

四、要正确处理抓乡镇组织建设与抓村级组织建设的关系

乡镇

和村级组织都是农村基层组织,两级组织都要加强。但是,由于乡镇和村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职能、地位、作用不同,因此抓乡镇与抓村的要求与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要靠村级组织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去完成、去落实;农村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靠村级组织去化解、去解决。乡镇这一级是党和国

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对村级组织建设负有直接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大量事实证明,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班子坚强有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就能搞得好,差村可以变好,强村可以更强;相反,乡镇班子建设不好,必将直接影响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好村很可能被带坏,后进村的问题更没人去解决。因此,“治下必先治上,治村必先治乡”。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必须首先把乡镇这一级组织建设好,特别是要把乡镇领导班子,尤其是乡镇党委的领导班子建设好。要切实加强乡镇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配强乡镇党委班子,选好“一把手”,真正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农村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使乡镇党委切实担负起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真正发挥好“龙头”作用。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7

一、在发展经济上, 既要“富民”, 又要“强村”

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农村发展经济, 不仅指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还包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既要“富民”、又要“强村”。近些年,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 农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大有提高,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富民”的目标正逐步实现。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 部分村子“强村”的措施还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村集体经济增收乏力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仍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有钱好办事”, 建设新农村需要运用村集体积累资金兴办各类公益事业, 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也得通过为群众谋利益来实现。所以, 村级基层组织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必须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坚持以“自我积累为主, 外部扶助为辅”的原则, 通过以下几种办法, 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 自我积累法

1. 利用村级组织拥有的政治的、组织

的、管理的和资源的优势, 挖掘潜存的资金、劳力和技术, 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资本。

2. 利用集体占有的土地、山林、水面

等生产资料, 实行有偿承包, 在集体提留中确保一定比例的公积金, 不断增加集体积累。

3. 利用村级组织的优势, 开展不侵犯农民利益的有偿服务收费。

4. 根据群众需要, 组织劳务输出, 组

建基建队伍, 利用集体和管理的优势, 收取适当的管理费用作为集体收入。

5. 利用群众的闲散资金进行集资有偿使用。

6. 利用农村劳动力优势, 发展劳动密集型村办企业。

(二) 合纵联横法

村集体利用自己具有的某种优势, 采取紧密的或松散的、纵向的或横向的联合和联营的方式, 引入资金、技术, 发展村办企业。主要有三种形式:

1. 股份合作方式。由村组织集体出场

地、厂房和资源, 负责组织管理, 发动农户投资、投劳入股, 兴办瓜果蔬菜场、养殖场、工副业项目, 合股或承包经营, 收益按股分红。集体把分红所得作为公共积累, 用于扩大再生产, 逐步壮大集体经济。

2. 承结辐射式。以村集体为纽带, 上

联国有企业或中小企业、科技、商贸, 下联农户, 既接受上联的产品、技术辐射, 又向农户扩散, 以纵向联合方式, 发展村集体经济。

3. 横向联合式。在资源丰富而资金、

技术短缺的村, 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 以资源、劳力、场地为资本, 跨村与外地发展横向联系, 引资金, 以此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 引凤入巢法

依靠国家经济技术部门资金、技术、信息优势, 利用本村的资源或优势及人际关系, 积极引进国家部门的资金、技术、物资扶助, 积极引进外资。在目前条件下, 可以采取下几种形式:

1. 引老区、贫困地区建设资金进村,

用足用好国家这一带有战略性的长期政策。

2. 引农业开发项目进村, 选准具有开

发价值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滩等资源, 申报开发项目, 兴办集体的农业企业或加工企业。

3. 引贸、工、科技进村建试验基地, 推广新技术, 跨越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4. 引机关单位进村搞联系点, 争取

部门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质等各方面的支持,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方便和帮助。

5. 引外资进村, 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地

工作的人才, 发展与外部的联系, 吸引港、台人士或国外侨胞回乡投资办企业。

6. 引外出打工青年回村办企业。

通过以上方式方法, 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既“富民”又“强村”, 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二、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 既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又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村干部是农村基层组织的细胞, 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群体。“村帮村, 户帮户, 核心是调动村干部”。长期以来, 由于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 出现了公共权力使用不当的问题, 引发了一些冲突和社会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 建议从以下几点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述职评议 (村两委勤廉“双述”活动) 制度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政绩档案制度和诫勉谈话制度, 重点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 着眼于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 建设和稳定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三是继续完善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机制, 坚持“优者上、良者育、劣者汰”的原则,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以强化在职干部岗位危机感, 增强在职干部的履职自觉性。

农村党员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源头之水, 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带动和推动作用。因此,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是提高农村工作活力、保持村级组织连续性、提高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前提。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农民党员家庭联系点”等活动, 为农民党员设置体现先进性的平台, 展示党员风采, 扩大党的影响。二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从回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两新组织”以及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中发展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三是加强党员教育。教育党员牢固树立党员意识, 强化对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的认同, 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 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集体教育活动的党员, 要给予严肃批评, 长期不改的, 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 以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在基础建设上, 既要改善村两委关系以夯实群众基础, 又要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以夯实物质基础

村两委关系问题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老大难”问题。

改善村两委关系, 有利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群众基础。

改善村两委关系, 主要是教育村两委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关系。一方面, 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突出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民自治只是事务性的自治, 是村民在管理方面实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不是实体性的自治 (不是一级行政机构) , 村委会只能管理村民的内部事务, 必须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和制约。另一方面, 村党支部也要认清形势, 尊重在村委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具体地讲, 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 可以体现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上, 体现在把握村里的发展方向, 协调村里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 监督考核党员干部遵纪守法, 保障村民自治依法实施上, 等等, 从而能够在服务群众等方面与村委会工作有机统一起来, 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而作为村委会要始终明确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 在处理村级各项事务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 主动向党组织汇报, 争取党组织的支持。

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能够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村级组织开展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第一, 村党支部应本着“实际”和“实用”的原则, 想方设法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达到“一院二室七有五上墙”的要求。“一院”即村级组织有较大的独立的大院;“二室”即有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七有”即有标准的村级组织门牌、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和简易的村民文化活动器材、有安全保卫和取暖设施、有必备的办公和活动设施、有合格的村务公开栏和宣传栏、有规范的档案资料、有必备的电教设备;“五上墙”即农村各类工作机构上墙、基层组织工作制度上墙、两委工作目标或新农村建设规划上墙、党旗上墙、党支部活动安排和集体荣誉上墙。第二, 要配齐电教设备和学习资料, 设置图书柜和报刊栏, 努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各类村级组织的工作场所、新型农民的培训场所、公共事业的服务场所、村民文化娱乐场所和村务公开民主议事的议政场所。

四、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 既要发展党内民主以巩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又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发展党内民主, 有利于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首先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一是在党内广泛开展民主教育, 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 使广大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运用更加自觉。二是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民主实践, 鼓励广大党员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 积极发表不同意见, 坚持用民主的方式处理党内分歧, 营造敢说真话、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 扩大党内事务的透明度, 做到重要情况党内先通报, 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 需要决策的重要问题党内先讨论, 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动员。四是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既要明确党员享有哪些民主权利, 也要明确规定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程序和方式, 以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具体措施, 使党员各项民主权利得到充分的行使。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政治“三会两课”活动。每月应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听证会, 由村干部向村民代表报告工作, 在重大事项的决定上征求群众意见, 回答群众提出的质询, 贯彻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的有关要求;每季度应召开一次干群思想交流会, 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了解民情和疏通民意, 改善干群关系;每半年应召开一次致富能手与村民对话会, 介绍致富经验, 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 推荐致富项目, 解决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缺思路、缺项目、缺资金的问题, 实现“先富带后富”、“个人富带集体富”;还应不定期召开形势政策报告课和科技讲座课, 积极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乡村实际及市场需求, 积极组织各类科技人员为群众传授科学技术,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帮助群众掌握各项实用技术。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8

作为上海唯一的农业县崇明,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范围广、涉及面宽。近年来崇明268个村党组织在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中探索了一些做法与经验,为在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大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有效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

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群众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9-0048-03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直接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社会,与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关系密切、责任重大。上海唯一的农业县崇明近年来在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如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供有效借鉴。

一、崇明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

崇明县现有乡镇党委18个,村党(总)支部268个,农村党员25828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51.2%。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崇明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为推进现代化生态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抓队伍强素质,培育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一是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从2009年起,实行村党组织班子换届选举“公推直选”,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崇明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推进“班长工程”的实施意见》,加大从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力度,目前已选派85人,占全县268个村党组织的31.7%,进一步优化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专门印发《党员发展工作手册》,严格党员组织生活,严把党员“入口关”、“教育关”、“作用关”。

(二)抓投入强保障,落实服务群众的经费支撑。加大县管党费对基层的支撑力度。2014年,共向基层党组织下拨经常性教育经费200万元、党报党刊经费66万元,向居民区及“两新”党组织全额返还党费28万元,慰问困难党员累计107万元;县财政预算项目涉及服务群众工作的各项经费共计2455万元,比上年增长34.6%。

(三)抓规范强阵地,建好服务群众的活动场所。一是推进乡镇“五大中心”建设。大力推进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综治工作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城乡联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直接面向群众提供医疗、低保、计生、文体活动等社区公共服务。二是加强村级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按照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形成“六室”、“三站”、“两场”和“一市”(“六室”即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代表接待室、医疗卫生室、财务档案室,“三站”即为农服务站、信访接待站、远程教育站,“两场”即村民健身场、村篮球场,“一市”即便民超市),为村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四)抓帮扶强基础,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一是深化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从2007年起,扎实推动三轮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截至2014年底累计落实帮扶资金约2.68亿元,在为崇明农村“输血”的同时促进了“造血”功能的提升。二是深化村党组织晋位升级。实施领导蹲点、部门结对、干部帮扶三级联动,在巩固“好”的党组织的基础上,通过整改提高,实现每年“较好”、“一般”、“较差”党组织各有10%以上的晋级率。三是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举办“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论坛”,开展“基层群众自治优秀工作案例”征集活动,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协商机构,不断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水平。

(五)抓载体强制度,健全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以“民情日记”和组团式服务为载体,广泛开展“进百家门、拉家常事、知百姓情、聚万人心”大走访活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落实村级办事承诺制。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要求,村“两委”及其班子成员按照年初承诺、年内践诺、年底评诺的程序,每年为党员群众办理一批实事好事。三是完善农村党员作用发挥机制。在村党组织深化“党员家庭挂牌”、党员设岗定责和依岗承诺、党员“一句话承诺”等制度,探索实施“党员积分制”,引导农村党员在生产生活、为民服务中争优秀、作表率。

二、崇明县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班子服务意识比较淡化,服务能力不能适应新时期要求。虽然村“两委”班子队伍结构有了一定优化,但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等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制约了村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据统计,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9.5岁,50岁及以上的占52.6%。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复杂矛盾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有的村干部办法不多、政策执行力不够;有的不注意方式方法,态度粗暴;有的怕群众找麻烦,办公存在“机关化”倾向;甚至个别村干部不依法办事、私心杂念重,在涉及民生利益问题时搞“一言堂”和“双重标准”。

(二)农村党员趋于老龄化,制约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长期以来,崇明农村地区年轻人流出现象严重,导致目前留在村里的大多是“70、61部队(老人、儿童)”,甚至出现“空心村”的现象,党员开展活动受影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有限。全县25828名农村党员中,60岁及以上的18983名,占73.5%,大多留守农村,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党员3193名,占12.4%。调查中,有的群众甚至戏称,支部开会时是“放眼望去一片雪,十个党员九颗牙”。有的年老党员因身体原因,服务村民群众“有心无力”;有的党员平时忙于农活和照顾孙辈,支部活动尚能勉强参加,服务村民群众几乎无从谈起;个别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服务意识欠缺,难以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机关头豁得出”,甚至有时还起反作用。

(三)为农服务软硬件发展水平不一致,影响服务效率的提升。虽然各村村级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已基本完成,但在软件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村级服务中心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整合,公共服务设备的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及时维护与更新有待进一步加强,代缴代办等便民服务项目还有待开发和发展。如村里的远程教育站点除了平时开会和集体学习时使用,其他时候使用的机会较少;农民对“农民一点通”设备的使用比较少;村民图书室的书特别是对农民朋友胃口的书还不够多。

(四)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载体机制的落实。作为上海远郊的崇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村党组织运转对财政转移支付依赖程度高,自身“造血”功能仍显不足,为村民群众服务常常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一些业已建立的服务群众的工作载体与机制在落实上还存在认识有偏差、执行不够严格、长期坚持不够等问题。此外,群众参与机制还不健全,村民群众自觉参与的意识还不够强,部分村民群众对村级组织提供的服务不太关心,甚至有些村民群众与村党组织处于“平时不理你、有麻烦就找你、办不好就怨你”的状态。

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

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崇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紧邻全国经济前沿阵地,服务需求多元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崇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农村服务对象及其服务需求的深刻变化,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落实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服务群众的领导班子。一是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首先,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岗位设置等因素,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分级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解决后顾之忧。其次,多渠道、多领域选拔人才,重点从农村致富能手、复退军人、企业优秀管理人员、个体经营户、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各类“能人”中,遴选优秀党员充实到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来。再次,以服务为主题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轮训,组建“名书记工作室”,发挥先进典型的传帮带作用,推动他们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向服务型转变,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加强村干部梯队建设。大力实施“本地籍大学生回乡、回村工程”,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的选拔、培训、管理、使用、保障等各环节工作,促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机制,确保农村工作后继有人。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激活服务群众的骨干队伍。一是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既要从严把好党员“入口关”,注重从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又要从严管理党员,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帮助改正,对不合格党员及时严肃处置,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通党员“出口关”。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推行目标管理、星级管理、记实管理等办法,及时掌握党员日常行为表现。通过规范组织关系转接、专设临时党支部、定期定点活动、一对一联系、返乡返村约谈等方式,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三是促进党员发挥作用、为民服务。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岗位建功活动。推进“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志愿行动,让每名党员积极认领公益项目、发挥作用,力所能及地帮助周边村民群众,树立党员形象。

(三)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充实服务群众的活动阵地。一是完善村级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注重城乡资源结合,打造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的村党组织公共服务阵地。开展上门服务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二是提高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效率。吸引党员骨干和周边群众参与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效率,努力把公共服务阵地打造成为党员群众的精神家园。三是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加大民生服务、生态建设、社区事务等类型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大力支持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把一些村级公共服务功能让渡给社会组织,拓宽服务阵地。四是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链、专业协会、群众团队、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推进服务型党小组建设,使党组织开展活动更加贴近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完善服务群众的工作载体。一是结合实际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继续坚持和深化“村级办事承诺制”,围绕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规范和做实村干部承诺内容,加强监督,加大评议结果与村干部报酬挂钩力度,使“村级办事承诺制”成为汇集民智、回应民声、惠及民生的有效载体。二是加强区域化党建平台建设。建立以村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基层党建工作联建共建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基层党组织“双结对”和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工作载体,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三是探索党在社会领域联系服务凝聚群众的新方式。顺应时代发展,注重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党的群众工作,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微博、微信、易信、QQ群等网络新媒体,开展“键对键”联系,打造网上党建联建、志愿服务的新平台。

(五)切实把握群众需求,健全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一是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支撑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经费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通过纳入财政经常性项目等,建立稳定规范的村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县、乡镇管理的党费要进一步向村党组织倾斜,对相关党建项目给予扶持。二是健全群众诉求表达与回应解决机制。要发挥村党组织的优势,把大部分的问题在村这个层面解决掉。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确保每年对每户村民家庭至少走访一次。要通过“便民联系卡”、“群众心愿墙”、村干部值班制度等,确保群众有事能顺畅找到人反映,有地方说话。要有效整合“大联动”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平台,完善“块区—村—乡镇—县”四级联动。三是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整合完善党员群众议事会等各类自治平台,做好群众骨干、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各类群众团队负责人的联系和服务工作,使其成为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依靠。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四是完善群众参与决策和考评机制。村党组织在重大公共政策决策前、决策中,要注重广泛收集民意、汇集民智;在对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公共事务进行决策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对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成效的评价,要加大村民群众的评价权重,评价结果将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课题负责人:顾建舟,成员:朱东栋、张静、吕方鸿、陈海星、董辉、张凌燕、林小强,执笔人:吕方鸿

上一篇: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展策划书解读下一篇:课程汇报分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