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

2024-05-20

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共9篇)

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 篇1

摘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体育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使体育课堂变得,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更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适应于未来社会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实践和研究如何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16-01

1.转变小学体育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与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作用是传授和指导,而体育教师教学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1)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增强持续发展的观念,主动地参与学校安排的一系列培训,以使自我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得以提高。(2)主动地进行教学研究,积极地探究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进行互相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探究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一起进步。(3)主动地反思教学,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加以反思,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2.创建与创新小学体育教材体系

体育教材的作用是服务学生的学习,当今这一系列的教材能够划分成网络教材、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应用文字教材。由于文字教材有着较为陈旧的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比较狭窄,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音像教材常常缺少充实的内容,而对于网络教材,要求需要比较高的网络设备,学校自身的网络发展能力有限,因此,建构和创新完善的教材体系是实现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方式。

3.引导学生体悟学习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或对学生施以机械的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和活动的知识容器。而课改新思想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情景的体验,激发以前运动基础上的快乐体?,通过回忆、表象、联想等暗示,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往往一个细小的篮球运球过人动作、足球正脚背射门动作,如果达到了过人和射门的效果,就会带来快乐的运动体验,从而获得下次学习的动机和体验,同时发现,在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有同伴或教师的欣赏,则对他的体验会更加深刻和持久。

4.合理选用教材内容,迎合学生运动兴趣

组织好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要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组织;体育教材的组织直接影响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而一节好的体育课主要是看课堂教学设计符不符合体育课程的性质与达成目标效果。体育教材的组织还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体育课只有认真遵循上述规律组织上的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5.开发丰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素材资源

“健康第一”和“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宗旨。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健身的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除竞技体育外,社会上还有许多广大青少年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民间和民族体育的内容,如各种时尚的健美操、健身舞、民族舞、街舞、软式排球、气排球、滑轮、攀岩以及有地方特色的高跷、竹笙舞、舞龙灯、飞盘以及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体育课教学的开发还应包括对常见的竞技体育项目的改造和利用,降低动作的要求和难度,改变竞赛的规则,采用低于竞赛标准的器材,突出其健身娱乐的功能,仍不失为好的教学内容。

6.加强合作学习

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 篇2

一、淡化竞技, 面向多数学生

首先要明确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竞技体育的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 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增强学生的体质以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淡化竞技体育教学色彩很容易理解为降低技能要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对技术学习的要求, 相反在课程标准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也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 学习初期可以降低学习难度, 或者做一些技术上的处理细微的改变, 以利于学生掌握。比如排球的传球学习, 我要求学生只要把手抬起来、张开、适当放松就可以, 不要求学生掌握得多么精细, 只要有个大概的模样, 不改变技术的性质就可以了。在本案例中由于比赛规则的取消, 使得排球比赛变成了群众性的娱乐项目, 不再有正规比赛的紧张, 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地融入到比赛场上去。淡化竞技体育教学色彩是教学中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但决不能为此忽略了基本技术的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但是体育的魅力也就在于竞技, 不能因为淡化竞技体育教学色彩而取消竞技比赛, 那是极端的做法。试想我们的教学只是学习技术技能, 没有了竞技的色彩, 那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状况可见一斑, 体育课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在教学的后期或者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以后, 我们反而要强调竞技体育的色彩,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促进教学走向成功

《优秀教师走向成功的101条“法则”》内容简介:法则也就是常规纪律, 它是做一件事情取得成功的保证。对人的教育来说更是这样, 我们只有在法则的约束之下才能让自己得到正常发挥, 才能充分地发挥我们的各种创造性。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艺术性, 教师能够把握好这个方法, 也是优化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利用选用教学资料资源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中有一定比例的选用内容, 而且这个比例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大。培养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体育课也和其他课程一样, 也是一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改变“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态度, 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 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 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仅有教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 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形成“我要学, 我要锻炼”的情形。

四、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积极利用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这一点, 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区域教育优势, 体现课程资源的弹性特点和地方特色。

(一) 科学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 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 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外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活动的组织, 又要方便体育教学活动的需求;既要确保学生安全, 又要保证学生活动空间;要形成科学布局、精心谋划、长远发展的多功能体育活动区。

(二)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 科学规划, 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是解决场地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根本措施。在使用场地器材的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物, 在指定的区域内教学。例如, 跑楼梯、螺旋跑、沿着花坛跑、绕树慢跑、台阶交换跳、慢跑纵跳摸高、靠墙手倒立, 对墙投掷、绕障碍、“8”字形跑、蛇形跑、快慢相间跑等等。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走跑交替、变换动作方向与节奏。这种方法因地制宜, 顺其自然, 学生情绪很高, 运动量易于掌握和调整, 组织队形不易混乱、活泼自然, 灵活而不忙乱。

(三) 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 篇3

【关键词】“审美”;“立美”;素材资源;体悟学习

一、创设优化学习情景

情景不仅是“一组刺激”,而是与教学目标相应,身体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结合的一种符合大多数学生心理的人为优化场景。这种教学场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活动的角色,激发参与练习的动机,新课程的教学给予教师很大的发挥“个性课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小到教师的个人语言,大到整个操场的布景,都可以找到“突围”的口子。比如,教师的语言可以做到“军令如山”般的铿锵有力以调动学生的“高度统一”;“细水长流”般的亲和力能缓和学生的“羞涩和害怕”;“此时无声胜有声”般的肯定眼神等等都是一些不容忽视的情景细节。在语言与肢体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如临其境,可以感觉到客观情景给角色的适应提供前奏,从而激发学生有感情的主动参与,引发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

二、构建“审美”——“立美”的教与学模式

笔者在多年的观察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个“审美”课堂教学模式:趣味模式、形象模式、和谐模式。

趣味模式的特点:激发热情,愉快地学习。学生认可的教师,其中“教得很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不至于“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能达到“如沐春风”的境地。趣味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引趣——激情——愉悦——如沐春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等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形象模式的特点是:情景生动,形象地学。它的基本教育过程是:直观——配乐——情节——创设情景。从影响学生的感观入手,优美的场地线条,独特的器材(自制器材),煽情的音乐节奏,合理而又不失“突兀”的情节。活动规则引起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等都是形象模式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

和谐模式的特点是:诱导协作,和谐地习,在教学中有高潮起落,这是和谐;进而富于直觉,这是表象。和谐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诱导——共鸣——圆融——指点迷津。这个过程往往相似于尝试学习,比如篮球在进行间低手上篮的教学中,首先诱导学生进行“四对四斗牛”,对规则进行变式,投篮方式必须用三步低手上篮;对比赛成员进行差优组合,差者进球得高分,优者进球得低分,另加奖惩机制。学生为了本队的荣誉,引起了精神上的共鸣,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实现目标,基础好的学生必然主动帮助差的学生,差的学生为了不拖集体的后腿,必然认真练习,乐意请教,从而达到共赢目标。教师适时地进行迷津指点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加速巩固。

三、引导学生体悟学习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或对学生施以机械的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和活动的知识容器。而课改新思想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情景的体验,激发以前运动基础上的快乐体验,通过回忆、表象、联想等暗示,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往往一个细小的篮球运球过人动作、足球正脚背射门动作,如果达到了过人和射门的效果,就会带来快乐的运动体验,从而获得下次学习的动机和体验,同时发现,在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有同伴或教师的欣赏,则对他的体验会更加深刻和持久。

四、合理选用教材内容,迎合学生运动兴趣

组织好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要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组织;体育教材的组织直接影响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而一节好的体育课主要是看课堂教学设计符不符合体育课程的性质与达成目标效果。体育教材的组织还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体育课只有认真遵循上述规律组织上的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五、开发丰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素材资源

“健康第一”和“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宗旨。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健身的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除竞技体育外,社会上还有许多广大青少年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民间和民族体育的内容,如各种时尚的健美操、健身舞、民族舞、街舞、软式排球、气排球、滑轮、攀岩以及有地方特色的高跷、竹笙舞、舞龙灯、飞盘以及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体育课教学的开发还应包括对常见的竞技体育项目的改造和利用,降低动作的要求和难度,改变竞赛的规则,采用低于竞赛标准的器材,突出其健身娱乐的功能,仍不失为好的教学内容。

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 篇4

在教学的过程中,各种不同成分的存在以及发展都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在这一点来看,学生的心理学教育的健康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体育方面的教学中,必须有机的去渗透心理教育。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思考

目前,我国已知的患有心理疾病的病人大约一千六百万,而且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病。有的心理专家通过个别的案例分析并指出,其余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患有心理疾病的时期也大多产生于中小学时期。青少年和小学生不同于成人,在生理及心理方面都不够成熟。

在这个时间段,情绪波动性很大,极其容易兴奋,也十分容易形成焦虑以及恐惧心理,性格的特征也显得更加明显,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的世界观在逐步的形成。因为他们还不成熟,所以会因外界影响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身心发展,甚至会危害到家庭和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关心儿童和青少年的同时,更注重他们成长的质量和内涵。掌握以及了解小学生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实施一定的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以及社会文化素质上能够和谐的发展。

但是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大多数往往都只关心自己生理上的环境,却很大程度的忽视了对于健康来说同样重要的心理环境。实际上,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体育教学应当渗透心育,体育与心育是分不开的。因为体不单是人的外形,也包括人的内心世界,体育是心育的基础,心育是体育的必然。

二、用心育优化体育教学

(一)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最能够让学生自主去学习的因素就是兴趣,但是在大部分的校园环境里,学生对学习是感到乏味无趣的。兴趣是去激发学生创造性最直接的倾向动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去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主动性,最大程度上去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科学的针对每一个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的安排其活动量和内容。

学会分层次的教学,对于身体素质本身就很差的学生,不能过多或者过高的去要求,要努力的去创造多种机会,使其发现自身闪光点,要多进行鼓励和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找到各自的发展目标。

(二)心育与体育相结合并相互优化。

对于目前来说正处在极其关键的成长时期的小学生来讲,对于人际交往在沟通上有着非常不一般的吸引力。但现在社会的家庭住房大多数单门独户,家家户户又都是独生子女等特点,在客观上来讲其实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小学生和社会上人际的广泛性交往,让他们缺少了同伴的陪伴及在同龄人身上获取的对于人际交往的概念。

1.促使学生进一步的重视身心的同步健康发展。

有一些学生的体育成绩很差,但文化课的成绩很好,这些学生的父母受到文化中心论的影响,对这些小学生的体育成绩采取听之任之不管不顾的方式。有些学生体育成绩好,文化课成绩差,家长就过多的去抑制这些学生在体育上花费的时间精力。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逐一的去制定教学目标,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情况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不同需求,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方面学习的兴趣,培养小学生顽强的精神和意志。

2.全面提升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体现不能决定其智力的高低,但是绝对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教师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关怀学生,信任学生以及尊重学生。要努力的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会思考,暴露出他们真实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有目的性的组织他们进行一系列教育,采取心育与体育相结合最终实现相互优化。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

在学习跳绳的基本动作要领的时候,有些同学的协调性不好,总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动作,这时,我会及时给与鼓励,再重新慢慢的教一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的精神。而在开拓性练习中,给与学生口头上的提示,让学生自主动脑,互帮互助,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合作,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接力比赛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学生跳的快,有的学生跳的慢,还有的学生把跳绳掉在了地上。这时输了的学生便会产生很多抱怨:“你怎么跳那么慢啊”、“都怪你,要不是你把跳绳丢了的话我们肯定赢了”……听到同伴的抱怨,出问题的那些同学都会感到特别委屈。

此时,我会对那些指责同学的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告诉他们不应该埋怨自己的同伴;对那些跳的慢或者跳绳掉了的同学进行鼓励,给他们以信心。这样无形中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就得到了培养,心理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渗透。在这个过程中,比赛不能停止,停止的话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挫伤。

当学生成功的时候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赞赏,无形中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另外,还必须要求比赛参与者严格执行比赛规则,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观念,尊重他人,文明礼貌,做到胜不骄,败不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 篇5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对教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法的改变,课堂上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变,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不同,学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法、学法,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转变 灵活 因材施教 兴趣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应符合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那么,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呢?下面我就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师观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然而体育教师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却很少,仅靠师范院校学习的知识要完全胜任现代教学,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滞后。体育教学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体育教师并非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趋于综合化,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而且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知识、信息科学知识、生命科学知识、环境科学知识等等,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实际教学中去。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师的示范动作及难点预先录制好,上课时,边播放分解动作,边讲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整套动作有更直观、更完整的了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除了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社会主义新型教师。

二、转变学生观

教学活动的主角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的基础加以教导、点拨,因材施教,来展现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团体感情、社会感情,它主要包括道德、理智感和美感三方面。情感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信号功能,又有动力、感染力等功能。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发挥出来的。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和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要做好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尊重、热爱学生

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中、学习中多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尊重、温暖,在教学中多用一些如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不去挖苦、嘲讽、甚至体罚学生,过格的话不说,过分的事不做,把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落到实处。

2、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现代学生个个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精力旺盛,他们大都喜欢运动,喜欢上体育课。对于体育明星、体育健将更有着强烈的崇拜感,喜欢模仿体育明星的形象,渴望得到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因此,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体育教师教授学生知

识时,不能仅拘泥于教材,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增加体育教学的“磁性”以吸引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新鲜血液,多积累一些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不断推出新内容,来适应学生的口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位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是效仿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统一思想,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淳淳善诱,晓之以理,使学生真心佩服。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朋友,并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3、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

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且还要练,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象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学生各得其乐,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如果学生前一堂是理解性较强的课,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应在准备活动部分适当地安排些游戏活动,轻松一下学生神经。如果学生前一堂课是音乐课或实验课,体育教师就应在接下来的体育课中首先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体育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淡薄,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转变教法、学法观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则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材的特点,合理运用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目标激励法、观察诱导法、口诀导引法、情趣教学法、限导训练法、正误对比法、韵律调解法、自我锻炼法、竞赛提高法、师生同乐法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同时“教”与“学”的转换同样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会学”比教师“会教”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合理锻炼,创造性的练习,自主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讲解—示范—练习”为“试学—探讨—引导—巩固”。例如在新教材教学时,让学生先行主动尝试自学新教材,然后让学生谈体会,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在学生有所领会的基础上加于技术性指导点拨,最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加于巩固提高。如跨越式跳高教学,可先让学生试跳,并以游戏形式(“跨过横杆”、“跳皮筋”、“看谁轻功好”)组织学生练习,让学生边“玩”边“学”,自主练习。此时教师应相机行事,灵活点拨,把练习中发现的学生中的优缺点结合起来,组织探讨,取长补短,从而引导他们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率。此类课堂教学学生个个精神振奋,跃跃欲试,课堂充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氛,教学效果必然好。

总之,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要想上好一节体育课,就要转变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科学的、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来适应未来的体育教学,推进现代体育教学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语言积累教学的优化 篇6

【摘要】

语言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基础性的要求。但是,就这一方面而言,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主要靠的是死记硬背。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本文进行了一些剖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积累 优化策略

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它是我们人类交换看法、交流情感等的最重要工具。基于此,作为承担母语教学主要任务的语文学科来说,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就显得举足轻重。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这种积累是基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这一过程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是逐渐积聚有价值事物的过程,是让学生能力慢慢增长各方面素质得以逐渐完善的过程。所以说,我们平时教学之中要加强语言积累这方面的工作。

一、引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夯实积累基础

影响学生语言积累的因素有大有小,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就积累的途径特别是有效途径来说,笔者认为,还是从课堂教学中积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一主要方法应该是熟读成诵。我们先用的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文笔极佳的精品。我们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将其整篇,当然更多时候是将其最为精彩的部分,通过反复诵读给背下来。

比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篇课文。笔者在对学生已经有了熟读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理解之后,笔者就引导学生重点背诵这篇课文的第2自然段。在背诵开始之前,我要求学生先考虑自己将会怎样去做才能记住,然后同桌或者同组之间交流一些记忆的`方法。之后,笔者在综合一些学生有价值的记忆方法的基础上,又给学生提出了一条仅供他们进行参考的记忆脉络:告别(注意亲友的表现和当时的心情)一送行(哪些人送行;用什么方式)一嘱咐(何人嘱咐;嘱咐什么;体现了什么)一离去(做了些什么;那时那地的所思所想)。末了,让学生试着练习背诵。这时,我们可以当堂对学生的背诵情况做一调查,了解诵读的效果。

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主要是从记忆线索上给学生提出背诵参考。事实上,对于很多文章来说,如果抓住了篇段的主线,循着这一主线进行背诵,就能提高背诵的效率和达到持久的效果。当然,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适当的向课外进行拓张性背诵,以进行这方面的积累。就这些方面,可以说,

二、自悟,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提升积累水平

对课文文段的背诵是一种积累,但是从学生记忆的特点来看,这种积累层次还不够深。如果学生的积累建立在自己的感悟之上,也就是学生将一定的积累对象进行了内化理解,这种的积累就具有相当的厚实性和时间层面的持久性。

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这首诗时,我就非常强调学生的自读和自悟。为了避免学生做起来有可能的盲目性,这时还是离不开我们教师一定程度的引导。具体我是这样引导的:第一步,先对这首诗的意思有个粗略了解。为此,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综合上下文来做。其间,可以强调学生注意对“漫卷”“青春”两词的理解。特别是“漫卷”一词的字面意思及在诗句中的含义的理解;第二步,学生自由谈自读有何感受体会怎样。当然,这一步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之上进行;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师引导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来进行。而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就是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宜少不宜多。这里就从“喜欲狂”入手设计问题就行了:(1)这首诗最能表现诗人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这一词语的字面意思是什么?(2)你是如何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心情的?请结合该诗中的具体诗句来说明?(3)是什么让诗人高兴到这种程度?这样学生经过渐进式思考,并且通过自我的吟诵,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诗句,就逐层次的解答了问题。最后,再将诗人这种心情和这些行为放到提升到诗人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这样,学生就能轻松的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拓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积累动力

以上说的两点,主要还是局限在课内。从一定程度上说,课内这一块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并不全面。为此,我们还要拓展途径,让语言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一)解决好读什么。鉴于小学生年龄等因素的特殊性,如果让学生自选读物,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说读什么,需要我们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引和推荐。我们要给学生推荐好书,这是毋庸置疑的。那具体要“好”在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一要对学生身心有好处;而要与课内课文同步;三要与学生生活有联系。如果能做到三个方面,就能很好的克服掉学生自我选择的盲目性。

(二)培养好的习惯。一般说来,对学生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把控。让学生有痕迹的去读,就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读物上可以做圈点批注(对于一些符号有必要给予指导,规范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做阅读笔记。做阅读笔记是很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本本的读书笔记放在跟前,学生自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在心头。这可是他们坚持阅读的难得的动力所在。

综上所述,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教学方面的只管看不管用的情况,课堂上要做的工作不能存在囫囵吞枣现象,要做到扎实有效。当然,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讲这种工作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它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教师的‘微革命一’”【J】,师资建设, (9)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篇7

关键词:转变,氛围,增强

一、转变观念, 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 符合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力论”, 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探究发现, 交流合作的学习, 引起教师角色, 教与学的改革方式, 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 产生了极大影响。新课程改革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得硕果, 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得成绩。现在是信息时代,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需要通才, 有创造能力、综合能力、身心协调的人。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可以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各种方式的走就是如此, 它本来是愉快地进行的, 但在具体的情况下, 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 既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服务, 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服务。在进行某种类型的体育技能教学时, 我们可以把课本上列举的部分学练手段对技能锻炼的作用及原理向学生做简单介绍就行了, 学生可以据此选择或创新的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锻炼, 只要有效, 教师就应给予鼓励,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 能够从体育学习活动中得到乐趣。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具有怎样的氛围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儿童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 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0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中不要过分要求学生服从,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幼稚甚至荒诞无稽的疑问, 并鼓励他们要敢于向权威提出异议。假设没有几十年前那捣蛋的学生在当时认为是荒诞的一跳, 也许就没有今天的背越式跳高。

2. 广泛参与的学习氛围。

体育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集体活动多, 这是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少见的。学生不但能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中去, 而且还能参与到活动的设计、活动人员的组合, 甚至是活动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当中去。如:在一堂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安排学生模仿练习, 可让学生做动物跑跳模仿、劳动模仿、体育动作模仿等, 可由学生构思设计, 然后教师加以归类、总结, 最后根据基本部分要求选择相应的模仿练习。又如设置障碍的曲线跑练习, 练习内容、障碍物的摆放可由学生分组讨论, 再加以肯定归纳, 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广泛参与又能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助增强能力、自信心的活动氛围。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强调技能技术的掌握, 而忽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直教学僵化、死板, 强制学生顺从。学生积极主动性受压制, 从而也成为影响学生创造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能鼓励学生尝试的活动, 可具有一定冒险性, 这里的冒险有别于危险的活动, 而是指学生在活动时需要一定勇气方能进行 (但并无危险的活动) 活动内容, 如在翻过较高的“雪山” (跳箱) , 走过“铁索桥” (横梯) 等障碍。过这样障碍许多学生开始都怕, 但经教师激励, 同学鼓励, 是能通过的, 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进取心。

三、增强内向学生的参与能力, 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1. 环境适应能力对人的发展很重要, 它有时甚至被定义为智力的核心, 对学生来说, 环境适应能力常与学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过度的保护使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内向学生与他人多交往, 可让学生选择一两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康, 年龄比他略小一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还可以让内向学生获得友情支持。

2. 放手让学生自由玩耍。

有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整洁、卫生、安全等顾虑较多, 因而总是限制学生不准这样, 不准那样, 这样会让学生更内向。应鼓励学生去玩, 其实只需要穿上合适的运动服装, 注意安全即可。让他尽情地玩, 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玩耍, 会使学生的性格开朗起来。

3. 不要轻易责备内向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爱、关注、谅解和尊重。苛求、责备、批评和惩罚等都会使学生更加内向。体育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不要使用如“别的学生欺负你没有?”“你今天的表现很不好”等一类话。避免使学生心理上总处于弱势或被动。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 不要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畏缩行为, 教师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 找到学生畏缩的原因, 正面引导, 不要做过激的反应。

如何优化小学体育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28-01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其更乐于接受更为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体育教师应当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知识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讲授,促进学生愉快地去接受新知识,切实地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效率。

我们教师要结合体育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相关知识点的情况下,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的开展。比如“艺术体操”的学习,它对学生的力量和耐力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而这一点通常会被学生们忽视,在教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让学生们知道它与力量和耐力的练习关系不是很大,让学生们明白“柔中有刚”的道理。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后,进行学习或者练习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很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跑步,在教学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变换花样去跑,或者通过分组比赛、优中选优以及奖励优胜者等的办法来刺激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二、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进入体育课的教学之中,使教学技术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带给学生比较真实的画面和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体育课的顺利开展。

1、比如笔者在教学“投掷”的相关知识点内容教学的时候,笔者在中、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勤劳的一天》的相关视频的情景,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出一副快乐的田间劳动的相关情景,这样,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使学生对“投掷”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还能通过观看这些视频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达到 “寓教于乐”的目的。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丰富了体育的教学内容。比如笔者在上“武术”课的时候,就是把学生练习武术的情况拍成录像剪接到课件里,通过多媒体屏幕进行播放,让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老师的讲解,看哪个学生技术动作掌握得最好,以及练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在系统的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训练中就能很好地避免类似的错误的出现。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去参与的学习模式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游戏作为一种活动的教学手段,具有“走、跑、跳”等的鲜明特点,此外,游戏的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多样,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是学生们十分喜爱的教学模式之一,体育游戏还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采取游戏教学,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体育项目的能力,对于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1、游戏的内容比较的多。比如笔者在训练学生400米耐久跑这一项目的时候,就是通过创设游戏竞赛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全程跑、结伴跑、甩人跑的,再如跑“独木桥”“闯三关”“长江”“黄河”等训练速度的游戏;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式竞赛跑,分组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提高跑的能力,通过这些对抗竞争的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为达到取胜的目的。另外,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力以及多项体育的基本能力(如跑、跳、肺活量、耐力、灵活度),都获得了积极的调动,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他们的体质,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开展。

2、游戏教学的内容和安排要符合教学大纲的教学设置,同时也需要符合小学生所处阶段的发展规律,游戏的选择也需要趣味性,比如在练习体操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欢快的曲子,让学生在边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去做体操,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合一的学习目的,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很好的放松,这样的游戏设计环节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此外,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在每次游戏课或每个游戏结束之后,笔者都会对这个游戏环节及时地进行简要而全面的讲评和总结;首先笔者会先公布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成绩和结果,然后再对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在鼓励学生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指出了各组或个人运用的相关技术、战术以及发挥集体智慧、执行规则和遵守纪律等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在游戏学习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让游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模式,让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的进行,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快乐的成长,从而真正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生今后在体育以及文化学习上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卫春峰.徐煊锋.蒋昊文.陈美琴.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衔接之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6)

[2] 刘知音.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学校体育,2004.(03)

[3] 李海中.小学体育游戏的研究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4).

[4] 刘小红、李军兰.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四种策略,中国学校体育.2002(4).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组织教学 篇9

在小学的各类课程中,体育课特点明显,因为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如何组织好体育课堂教学?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组织教学,明白好的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有几位体育教师,但水平差距较大,教学效果就有好有坏了,这不又有一位学生在体育课中摔断了腿,对教师和学校造成了较大影响,作为骨干教师对此在下来的工作会中,我做出了这个专题发言,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如何组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浅的理解和做法。

一、加强规则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学校规则教育,就是在校园环境中教师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遵守各项制度或章程,使学生逐渐把对规则的遵守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当自己的需求与社会规则产生冲突的时候,要对自己的行为作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在队列练习中,渗透规则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课堂上的组织纪律大不如前,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加大,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经常进行队列练习。例如,我利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一段时间的队列强化练习,学生的队列作风明显好转,排队不再拖拉、松散。通过练习,学生的尊重意识、服从意识、合作意识也有一些提高。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还进行不定期的、间隔性的队列操练,以使学生的队列规则意识在将要淡化时得到一定的强化。这样一段时期下来,课堂纪律好起来了,课堂组织的有效性加大了,安全事故也少了。

在小组活动中,渗透规则教育。学生在体育课中,时常要扮演练习者、帮助者、队员、观众等不同的角色,学生能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体会到不同的参与乐趣,能体会到不同角色所要履行的不同职责。例如,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无规则游戏,让学生体验“无规则”是怎样“不成方圆”的。然后再让学生逐步自主制定游戏规则来完善游戏,再体验有规则的和谐与乐趣。最后再让学生在自主制定出的规则下,根据游戏规则分配自己与他人要担任的角色,再体验不同角色所要履行的职责。这样学生们在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他们的规则意识也就自然养成了。

在场地器材中,渗透规则教育。开学初在班上建立一个“规则督察组”,在课堂上记录同学们规则行为情况,并进行量化。比如:某某同学踢排球一次,扣1分,霸占他人活动场地一次,扣1分,帮助同学或老师收器材一次,得1分等等。这样学生的规则意识会让全班同学看到,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尊重。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认真抓好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精心组织教学。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二、适度的惩戒,贯穿教学过程中。

现在的教育就是要重视学生生命的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和谐的发展。我们在面对学生时不能一味的“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那样的“宠”着学生,还应该有适度的惩戒,做到奖罚分明。通过我自身的体会,组织教育中有表扬就应该有批评,有奖励就应该有惩戒,这样才能使教育更加和谐完整。

适度的惩戒是教育的需要。有的同学由于受社会和家庭等等多种因数的影响,表现出自由、散漫,表现出老师严格管理丝毫不在意。在他们的心里唯有他自己,老师的任何要求都是多余的。因此,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矛盾,就会面对一些学生的出格表现在正常教育无效的情况,因找不到好的解决的办法,而苦恼。

面对这种情况,这样的学生就应通过适度的教育性惩戒,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但是必须以批评、劝诫为主。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在受到惩戒时,去体会一个正常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学生犯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不知道何为正确行为,这时教师恰到好处的指引就显得尤为必要。教育惩戒的主要表现,就在于对学生错误行为的否定,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以加强这种否定的效果。

我在教学中当某一个学生站在队伍,喋喋不休,对我的多次提醒和警告置若罔闻时,我采取的惩戒手段就是罚做俯卧撑二十个。我告诉他,做俯卧撑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自己在做俯卧撑过程中,去体会老师为什么要让自己做俯卧撑,有利于自己在做俯卧撑最艰难时侯回想起刚刚喋喋不休,对老师批评接受不了应该承担的责任。结果,他做完了,错误也认识了,效果也达到了。

适度的惩戒能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记得在教立定跳远时,有些学生总跳不远,到后来就不想跳了,我告诉他们问题所在,但他们不能领会。我最后选择在立定跳远的学练中去帮助他们转变思想。首先解决身体素质问题,课外活动时间,我让他们先进行素质练习,原地纵跳、下蹲跳、跳台阶,几天下来腰酸腿痛。最艰难的时间到了,几个人开始嚷嚷不想练了,我提示他们进步不小,力量有了提高,很快腿就不疼了,而且,马上就能够跳得远了。又过了几个星期,他们的身体素质确实提高了许多。过后我开始纠正他们的动作,我给他们设计了连续大幅度纵跳、升级跳,在不断的反复学练后,每一个人的立定跳远成绩都达到了满分。

惩戒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度”。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地、不合理地、机械地运用惩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损失。”教师面对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采用的教育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可以是正面的引导,也可以是反面有力的鞭策。知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让迟到的同学唱一首歌,让犯错误的学生写“说明书”,不也是一种惩戒吗?

在教学中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惩戒方法是错误的,如有的人发现学生调皮,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一句话“去跑三圈”,结果学生根本不理睬,就是理睬了,也是悠荡着跑下来。这样的状况主要是没有让学生从心底里服气。有的老师在发现学生不听话时,武断地让学生在寒风中站在操场上,这种做法不仅过度,更是体罚。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采取适度的惩戒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服气老师的教育,才能够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通过适度的惩戒可能会使学生懂得责任、体验到纪律的严肃性,所以正确的表扬辅以适当的惩戒,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三、抓住生理、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最佳,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最强,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最好。

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竞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组织方法。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实”的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把准备部分(热身)设计为:“开放式”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合作、交流等。克服传统的慢跑、集队、做操。把基本部分(传授知识、技能)教学设计为:“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情境中体育魅力,感悟活动的乐趣,陶冶美的情操。把结束部分设计为:舞蹈放松(随音乐)、意念放松(智力拼图)。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班干部英语下一篇: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的时代楷模观后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