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材料论文

2024-07-05

化学与材料论文(精选11篇)

化学与材料论文 篇1

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王尧宇

成员:常江

刘晓忠

宫永宽

申烨华

张军丽

杨孟林

李楠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张军丽

成员:刘晓忠

杨孟林

杨秉勤

谢钢

李剑利

崔斌

白泉

聂飞 尹兵

李楠

赵继霞

樊莉

申素丽

郭娟

董秦生

李奕霏

陈京京

任光辉

三、职责分工

1.王尧宇院长负责建设和审核:

“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教育重点实验室”(信息员谢钢),“物理无机省级重点实验室”(信息员崔斌),“现代分离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信息员白泉),“电分析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信息员聂飞),“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员李剑利),“分析测试中心”(信息员郭娟),“陕西省化学会”(信息员杨秉勤)

2.宫永宽副院长负责建设和审核:

“研究生培养”(信息员谢钢、赵继霞),“科学研究”(信息员谢钢、樊莉),“航空安检”、“大型仪器”(信息员郭娟)

3.申烨华副院长负责建设和审核:

“本科生培养”(信息员尹兵、申素丽),“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信息员尹兵、申素丽),“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员李剑利)

4.张军丽副院长负责建设和审核:

“学院概况”、“组织机构”、“师资队伍”、“招聘信息”(信息员李楠)

5.常江书记负责建设和审核: “党群工作”(信息员刘晓忠、杨孟林)6.刘晓忠副书记负责建设和审核:

“学生工作”、“校友会”(信息员李奕霏、陈京京、任光辉)7.李楠负责“通知公告”、“学术动态”的上传,上传内容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签字。

8.董秦生负责“新闻速递”的上传,上传内容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签字。

9.学院网站建设由张军丽总体负责,按照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要求,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各项建设事宜。董秦生为学院网站的信息员,具体负责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业务联络,提供网站建设的技术支持、管理服务和安全监控。

四、工作要求

1.图文并茂,版式规范,无错别字,语句通顺。2.信息准确,更新维护及时。3.分工负责,严格审核把关。

4.专人负责上传,做好技术处理,确保网络安全。5.杜绝空白栏目和错误链接。6.不断探索富有特色的资源建设。

化学与材料论文 篇2

本文结合作者在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工作,以及在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实际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讨论。

1 《材料化学》的课程设置

材料化学专业作为刚刚发展10多年的一个新专业,一般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院系中个一个专业方向,主要研究范围涵盖材料制备、开发及应用等领域。由于材料本身范围广泛,所以各高校开设该专业的背景和所依托的学科优势也各不相同,各个学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也有很大差别[4]。因此,在设立该专业时,需要结合本校特点,给材料化学专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材料化学》课程是本校材料化学专业在第三学年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有96个,以无机材料化学、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为主要学习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按照第五、第六学期以及材料化学涵盖内容的分类,将整学年的《材料化学》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材料化学I》和《材料化学II》。

2 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材料化学I》和《材料化学II》每门课程用48个学时授完,分别在第五、第六两个学期进行。《材料化学I》主要讲授无机材料化学和高等有机化学两部分内容,每部分24个学时,使学生掌握无机材料化学和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加深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理解和认识,拓展学生对无机化合物结构及类型、有机化学反应和有机合成设计的认识,掌握一些无机和有机材料的制备及合成方法。《材料化学II》主要讲授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三部分内容,每部分16个学时,使学生掌握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从化学逐渐向材料学过渡,拓展学生对最近兴起的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以及功能材料的认识,掌握一些超分子、纳米以及功能材料的基本的制备及合成方法,了解这些材料的结构、形态、分子设计、性能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为从事材料合成、改性和应用奠定基础。

3 教材的选择

由于材料化学专业为新开专业,目前《材料化学》课程的教材较少,主要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约六七种教材[5]。就笔者对这几种教材的比较来看,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中的重复内容较多,这些内容学生一般在大一、大二阶段已经学过,而且有些内容过于前沿,对一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涉及不够。因此,笔者所在院系组织相关人员,对讲授的教材进行了编著,自编教材按照授课内容,分为无机材料化学、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五大部分。目前已在学生中进行试用,效果较好。自编教材可以有意识的避开已经讲授过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讲授内容的范围更广,避免和以前课程的重复,对材料化学领域出现的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方法有更多的涉及。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讨

在课堂上主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采取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进行课后思考,自主查阅文献。课上安排学生讨论,创造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把课程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以教师讲解为主,适当安排学生课堂讨论。学生除完成课后作业外,自学教师布置的自学章节和阅读相关的资料,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专题阅读。主讲老师要处理好了解与掌握、学生自学与教师讲解、知识与能力培养、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等方面的关系,并努力营造师生互动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一些学科前沿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保持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渴望。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虽然《材料化学》课程涉及专业范围宽,内容繁杂,但总体授课效果不错。

5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尽管笔者在教学中利用了自编教材、多种方式授课等等多种教学手段,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遇到了较多的实际问题,总结为以下两点:

(1)授课内容多而杂,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对授课人员的要求很高,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备课压力,在授课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例如进行无机化合物的讲授过程中,因为《无机化学》课程学生已在大二学过,因此,在《材料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化合物主要讲授的是高等无机化学中的配位、有机金属、原子簇和生物无机化合物,这些内容如果全部讲授,24个学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能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带动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在课下对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共同分享。这样既弥补了授课学时的不足,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授课中讲述的内容往往是交叉学科的内容,会涉及到结构化学、晶体学、物理化学、无机和有机化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的很多理论和知识。这样一来,如果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或者准备不足,上课时有可能会出现听不懂或者很难理解的情况,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就要求授课老师要做好几点工作。首先,要提示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预习,同时,在授新课前,要花上一些时间带领学生温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合理安排时间,同时,又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内容,使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结 语

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材料科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知识脉络广泛、学科知识新颖的特点。《材料化学》课程是材料化学学科专业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讲授,可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笔者经过对材料化学专业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就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针对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基于对《材料化学》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基本要求,对《材料化学》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教材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材料化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本侠,等.《材料化学》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广州化工,2009,37(8):228-229.

[2]郑玉丽,等.《材料化学》课程的建设和实践[J].广东化工,2009,36(12):196,208.

[3]朱光明.材料化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及其与材料科学的关系[J].大学化学,2004,19(6):16-18.

[4]张宝莲,等.材料化学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4):93-95.

第49课时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篇3

A. 炼铁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B. 炼钢 一氧化碳、棕色烟尘

C. 氨氧化法制硝酸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D. 接触法制硫酸 一氧化碳、黑色烟尘

2. 硅酸盐工业的一般特点是( )

①以含硅物质作为原料 ②主要产物是硅酸盐 ③反应条件是高温 ④反应原理是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3. 下列关于金属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铁制品表面涂上搪瓷可以防腐,若搪瓷层破损后仍能起防止生锈的作用

B. 镀锌铁制品表面的锌层破损后仍能起到防止铁生锈的作用

C. 钢铁制造的暖气管外常涂有一层沥青,这是一种改变金属内部结构的方法

D. 轮船外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

4. 最近研制的一种可降解塑料,代号为3HB,结构简式为[H—O—CH—C—OH][CH3] [n] [O],具有良好的生物适应性,能在自然界中自行降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降解塑料3HB,在自然界中通过水解反应降解为该聚合物的单体

B. 该聚合物的单体中含有的官能团仅有醛基

C. 1 mol该单体分别与钠、碳酸氢钠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由单体生成降解塑料3HB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铁矿(Fe2O3)][高温尾气

(CO2+H2O)][CH4][合成气(CO+H2)][合成其

他产品][Fe][还原

反应室][燃烧室][混合气(CH4+O2,其体积比为1∶2)][催化

反应室] 5. 竖炉冶铁工艺流程如图,使天然气产生部分氧化,并在特殊的燃烧器中使天然气燃烧:CH4(g)+2O2(g)=CO2(g)+2H2O(g),催化反应室发生的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Δ]H1=+216 kJ·mol-1;CH4(g)+CO2(g)?2CO(g)+2H2(g) [Δ]H2=+260 kJ·mol-1(不考虑其他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催化反应室的压强,甲烷的转化率增大

B. 催化室需维持在550~750℃,目的仅是提高CH4转化的速率

C. 设置燃烧室的主要目的是产生CO2和水蒸气作原料气与甲烷反应

D. 若催化反应室中,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CH4)=a mol,n(CO)=b mol,n(H2)=c mol,则通入催化反应室的CH4的物质的量为[a+b+c4]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天然纤维就是纤维素

B. 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

C. 化学纤维的原料不能是天然纤维

D. 生产合成纤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7. 下图表示某些化工生产的流程(有的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E ,H ,K ;

(2)流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工业 (写出两个即可);

(3)反应I需在500℃进行,主要原因是 ,实际工业生产中,反应Ⅱ的条件是 ;

(4)工业上,析出K后,再向母液中继续通入E,并加入细小食盐颗料,其目的是 ;

8. 氯化亚铜(CuCl)是有机合成工业中应用较广泛的催化剂,它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空气中会被迅速氧化。从酸性电镀废液(主要含Cu2+、Fe3+)中制备氯化亚铜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调节pH、温度

过滤][酸浸(pH≈4)

蒸发、过滤][电镀废液][电镀污泥][滤液][铁粉][高浓度硫

酸铜溶液][氯化钠][滤液][CuCl晶体] [碱

过滤]

金属离子含量与pH、CuCl产率与混合液的pH的关系图: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95

90

85

80

75][pH][1 2 3 4 5 6 7 8 9][10][CuCl][Cu2+][Fe3+][产率%][的浓度][(g·L-1)][Cu2+的浓度][Fe3+的浓度][CuCl产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镀污泥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2)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析出CuCl晶体时的最佳pH在 左右;

(4)铁粉、氯化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反应生成CuCl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简介 篇4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紧紧围绕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海南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和海南生态环境发展为研究重点,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实现海南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南优异的生态环境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

目前,学科已经形成相对稳定并且特色鲜明的三个研究方向:(1)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利用海南具有丰富的硅锆钛等无机矿石资源加工成满足现代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应用要求的高纯石英材料。

(2)天然橡胶改性与应用:针对目前国内天然橡胶加工产业现状,开展天然橡胶初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技术研究。(3)环境与生物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海南太阳能、风能以及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等环境友好绿色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本学科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海南省及农业部重点学科(橡胶加工方向)为依托,经过多年建设,现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海南省特色本科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校级重点学科,有橡胶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目前已招生硕士研究生105名,已毕业三届共18名获得硕士学位。学科点已建成海南优势资源化工材料应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海南省重点实验室、天然橡胶海南省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加工所共建)和海南省天然橡胶加工工程中心(与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共建),同时拥有高分子材料加工

海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太阳能研究中心。

材料物理与化学培养方案 篇5

一、培养目标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一门以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致力于先进材料与相关器件研究和开发的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所研究的新现象和新效应是材料、能源、信息等工业的基础,对当前高技术的带头领域,如新型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有重要影响,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重大作用。

本学科的硕士生培养工作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面向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面向学科世界先进水平,面向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应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国际上的学术动态。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从事某一方向的理论或实验研究,具有初步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或交叉学科领域前沿课题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本学科硕士生要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品性端正,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要求具有严谨的学风、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的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本学科硕士生毕业后应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其它相关单位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修业年限

本专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全日制三年。要求学生在学习年限内完成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试验技能,独立从事并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相关研究工作,修满授予学位所要求的`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三、研究方向

郑州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授权点20被批准正式招生,博士授权点被批准正式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研究力量雄厚,充满朝气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目前学科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学科的主要科研基地有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超过3000万元,科研环境、科研条件和人才培养条件优越,学科管理规范,为硕士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本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铝合金材料、结构与功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等。学科强调课题应与国家或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相联系,近年来在铝合金材料,氧化铝陶瓷材料、氧化物陶瓷材料的电、热性能,纳米体系的制备与物性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四、课程设置

开设的主要专业类课程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固体物理、现代分析技术、材料制备与合成、纳米材料、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新材料导论等。

具体课程设置与学分见附表 :

五、攻读学位学分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应修满课程学分和论文学分≥50学分。其中应修满课程学分总数应≥34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10学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16学分,选修课≥6学分,学位课程成绩≥75分获得相应学分,其它课程成绩≥60分获得学分。开题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共16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最重要的环节,是综合衡量硕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也是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用于硕士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学位论文应能清楚表明作者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熟练的专业实验技能和研究分析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所研究的具体课题有一定的新见解、新发现或新成果。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学位论文的撰写必须严格按照郑州大学有关学位论文的要求和规定进行。在学位论文申请答辩之前,必须按照学校规定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实验技能培训、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培养重点。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材料化学第三章习题与答案 篇6

1. 用固体能带理论说明什么是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答:按固体能带理论,金属晶体中含有不同的能带(如下图所示):已充满电子的能带叫做满带,其中的电子无法自由流动、跃迁;价电子充满的能带称为价带(VB),对于一价金属,价带是未满带,对于二价金属,价带是满带;在此之上,是能量较高的能带,又称为空带,可以是部分充填电子或全空的;空带在获得电子后可参与导电过程,又称为导带(CB

)。对于半导体和绝缘体,在导带与禁带之间还隔有一段空隙,称为禁带。

据禁带宽度和能带中电子填充状况,可把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价带是未满带,或价带与导带重叠,禁带宽度为0,因而可导电。

半导体:价带是满带,禁带宽度较小,为0.1~3eV之间.

绝缘体: 禁带宽度较大, >5 eV;

2. 有一根长为5m,直径为3mm的铝线,已知铝的弹性模量为70GPa,求在200 N的拉力

作用下,此线的总长度。

解:设此时线的总长度为l,

2 2-6-62据已知条件: l = 5 m, F = 200 N,A0 = πR=3.14×3×10/4 = 7.1 ×10 m E = 70GPa;

又据应力公式F/A0,应变公式 (ll0)/l0 和虎克定律:E,有:

1GPa =109Pa =1×109N/m2

l2005

7.1106701095=5.002m

3. 解释为何铝材不生锈,而铁则较易生锈。

答:铝在空气中可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膜,阻止了氧对铝金属的进一步氧化腐蚀。铁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氧在表面形成松散形的氧化物膜,不能阻止氧对铁金属的进一步腐蚀。

4 为什么碱式滴定管不采用玻璃活塞?

答:因为玻璃活塞的主要成份为酸式氧化物SiO2, 其耐酸不耐碱。同时玻璃活塞的腐蚀会导致接触部位粘结甚至损坏。

5 何种结构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如何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

答:以共价键结合的材料硬度高,如金刚石;其次,无机非金属材料也有较高硬度。金属材

料形成固溶体或合金时,材料硬度会显著提高,因此可在金属材料中加入其它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填形成固溶体,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

6 什么是材料的疲劳?有哪些指标反应材料的疲劳性能?

材料的疲劳指材料在循环受力(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下,在某点或某些点产生局部的永久性损伤,并在一定循环次数后形成裂纹、或使裂纹进一步扩展直到完全断裂的现象。

反应材料疲劳性能的指标有:疲劳强度、疲劳极限

7.热膨胀受什么因素影响?试用势能图进行解释?

答: 材料的`热膨胀的一般与原子间的键合能力和材料的结构有关,键合能力越强,势能井越深,材料受热后原子间的键长变化(Δr)越小,因而膨胀系数越小;此外,材料结构越疏松,膨胀系数越小。

8 压电体有什么用途?

答:①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称为压电体,给压电体施加压力,可在样品两侧产生小电压,这一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因此压电体可将应力转化成容易测量的电压值,可用于制造传感器。 ② 压电体还有电至伸缩现现象即逆压电效应,因而可作为音频发生器件,如扬声器、耳机、蜂鸣器。

9 简述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的磁化曲线特征及这现两种材料的用途?

答:据磁滞回线的形状可将铁磁材料分为软磁材料与硬磁材料:

软磁材料在较弱的磁场下易磁化也易退磁。其磁滞回线呈狭长形,所包面积很小,磁滞损耗低。软磁材料主要用作各种电感元件,如滤波器、变压器及天线等中的磁性元件。 硬磁材料的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很大,磁化后不易退磁,可长期保留磁性,又称永磁材料,常用于电讯器件(如录音器、电话机及各种仪表)中的磁铁。

第四章

2.C在高温下可作为金属氧化物还原剂的原因:

据反应方程式2C(s) + O2(g) → 2CO(g)知,1mol氧气生成2mol一氧化碳气体,熵变ΔS增加,导致埃灵罕姆图中CO生成线的斜率-ΔS<0,即是一条从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直线,这表明, 随温度升高,ΔGΘ负值增大,CO稳定性增大,C还原性大大增加, 从图中可以看出,只要温度足够高,这条线在所有金属氧化物的下方.因此,在高温下,可用作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剂.

3. (a)对任何反应:ΔG=0代表反应在恒温恒压下,反应在某非标状态下达平衡状态.

ΔGΘ=0表示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达平衡状态.

标准态: 指参与反应的各气体的标准压力为100 kPa.

(b) ΔGΘ>0表明在标准状态下, 反应不能向右进行, 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反应是可以向右进行的, 因此这一说法是偏面的或不正确的.

4. 由反应 C(s) + O2(g) → CO2(g)知,1mol氧气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即熵变ΔS变化很小, 因此埃灵罕姆图中CO2生成线为平行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 对于生成CO的反应: 2C(s) + O2(g) → 2CO(g),1mol氧气生成2mol一氧化碳气体,熵变增加即ΔS>0,CO生成线的斜率:-ΔS<0,因而在埃灵罕姆图中是一条从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直线.

5.Ca, Mg, Li, Al, Ti

6 f=c-p+2 中的2代表温度和压力这两个变量, 对于材料化学中的材料, 主要指固体材料,属凝聚态体系, 压力对其影响较小, 因此压力常可忽略不计, 因此 f=c-p+2 中的2可改为1.

7

8

(a) 固溶体α(B原子溶入A基体中形成的固溶体), 含B 80%

(b) 合金成分: 含B 20%的合金;

化学与材料论文 篇7

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刊号为CN 41-1354/TQ, 国际刊号为ISSN 1672-21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为4103002000011。内地:每期定价15元, 全年定价90元;港澳台:50美元/年 (400港元/年) ;国外:60美元/年。皆含邮资。国内读者可在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36-399) , 也可通过银行或邮局汇款至本编辑部订阅, 同时为方便单位和个人订阅, 又参加了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发行等, 竭诚欢迎订阅者随时来电来函索取订单。

本刊地址: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大道69号 (471000) 联系人:徐梅青王喜荣

联系电话:0379-62301694 62301691;户名: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传真:0379-62307056;E-mail:hxtjjbjb@yeah.net

化学与材料论文 篇8

学院以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高等学校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985工程”专项经费和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目前软硬件均具国内先进水平。

近五年来,学院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其中“纳米非氧化物的溶剂热合成与鉴定”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复杂化学体系中重要非线性问题和研究”获安徽省2003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自然》、JACS和PR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先后承担了一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和重要方向性创新项目,每年科研经费逾2000万元。“化学反应人工控制”、“先进功能材料和应用技术”、“可再生洁净能源”等项目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具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在2002年4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化学列一级学科第三名。化学物理与无机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有机化学为省重点学科。学院有8个博士点以及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化学与材料科学从学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入学后,前期按学院组织基础课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专业。本科毕业生基础扎实,85%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余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及国家部委有关研究所和著名公司、企业工作。

探讨化学材料的发展与展望的论文 篇9

化学材料是人们制造工具的物质来源,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材料科学技术就是研发各种材料的种类和性能,然后将其运用到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推动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历史也可称之为材料发展史。

1 化学材料的发展历史

材料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条件,历史学家经常把材料作为划分时代的依据。在人类出现的最早时期,生产水平极为低下,人们都是寻找天然石块磨制成石器聊以生存,被后人称为“石器时代”。后来因为开始使用金属铜和铁,人们相继进入“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资本主义革命结束后,机器开始被大规模地使用,人类进入“钢铁时代”。1920 年以后,化学合成工业得到发展,大批的高分子化合物被合成,很快就遍布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于是又进入了“高分子时代”。现在很多新兴技术都需要用到性能特殊的材料,科学家就将古代的陶瓷进行变革,研制出精密陶瓷材料,我们即将面临“新陶瓷时代”。从人类诞生到1920 年之前,人们都是在观察中对材料产生认识,创造和使用的都是比较单一的材料。近些年来,因为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再加上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材料的.认识从宏观阶段过渡到微观阶段,从晶粒、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去分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尤其是超高温、超低温、强磁场和高真空等条件,让人们能够从本质上认识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材料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方面需要利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成果去解决科学研究问题,另一方面它研究的问题本身就自带综合性,是从各种材料制造和应用中提取的。材料科学与多种学科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是多种学科和技术互相结合形成的产物。它涉及到物理、化学和力学等学科知识,而材料科学的发展,又可以带动这些学科的进步,为其提供研究课题和资料。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材料科学与多种学科互相联系、共同发展。

2 化学材料的未来展望

世界将要面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而新兴技术的核心物质就是新材料。新技术要想发展就需要新材料,从而促进了新材料的不断发展,而新材料的发展又促进了新技术的革新。此外,军事工业的国际竞争形势激烈,这也是促进新材料发展的一大因素。现代战争就是科学技术之间的较量,也就是新材料的主战场。在经济实力和战斗力相近的情况下,谁的新材料和新技术更具优势就可以胜出。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新材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发展历经简单到复杂、宏观到微观和经验为主到知识为主三种过程。近几十年来,材料结构和功能又得到深度开发,利用新技术可以弥补材料中的缺陷和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制备工艺和手段。新技术的革命引发了新产业革命,这也意味着新材料给新技术出了一个更大的难题,红外技术、激光技术、电子技术和能源开发等新型技术对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成功解决这些难题,材料科学正在逐步向多质合成、超级工艺和分子设计等方向发展。

分子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综合运用了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等理论知识,再加上激光、计算机和电子等技术,辅以先进测试仪,用来研究材料的性能,或者利用原子理论预测材料在未来可能具备的性能,并根据需求设计新的分子和才俩。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得到完善,就可以颠覆材料的研制方法,让材料科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复合材料是材料发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和树脂基高强度材料。表面涂层则是另一种复合材料,其适用范围广,且经济实用,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多质复合材料是采用有机和无机法合成的,能够制造出耐热、耐腐蚀和使用寿命长的材料,已经取代了钢铁等金属,一跃成为新型结构材料。这些材料的不同质类主要体现在结构上,打破了单一材料的局限,通过扬长避短提升了性能。信息功能材料主要是增加材料品种、提升性能,主要包括半导体、红外、液晶和磁性材料等,这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生物材料拥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其一是生物医学材料,可用于修复人体器官、组织或血液;其二是生物模拟材料,譬如反渗透膜。低维材料具备体材料没有的性质,例如零维的纳米金属颗粒是电的绝缘体,采用纳米制成的陶瓷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塑性,一维材料有有机纤维和光导纤维,二维材料有金刚石薄膜和超导薄膜,这些材料的应用前景一片光明。

材料科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利用新科技改变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制造手段,对传统材料进行加工重新利用,让新型材料拥有特殊的功能,以达到生物、能源、通信和航空等领域的需求。目前新材料领域出现了一门新学科———高分子智能材料,主要是通过有机合成法,让没有生命力的材料变得有生机。这种材料已经得到应用,也成为各国的新研究课题,不久的将来应该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此外,建立材料系统工程,建设好材料信息网,合理使用各种材料,将材料、环境和能源三者平等视之,以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这也是材料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3 结论

化学与材料论文 篇10

《药物化学》课程为沈阳药科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药物化学学科199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药物化学》课程于2001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2004年被评为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

《药物化学》肩负着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重任,以往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主要以仿制为主,因此本课程主要以化学为基础。鉴于我国在知识产权上的国际化,我国的新药研究与开发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本课程教学组根据学科发展和国际药学人才培养的趋势,重点开展与新药发现和研究的过程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改革研究,其主要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由于《药物化学》课程也是学习药物分析、药理学和药物制剂等课程的化学基础。因此学生对药物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起到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于2001年就药物化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进行立项,并进行深入地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

1.将以化学为主的课程体系转为以化学和生物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药物化学课的授课对象涵盖了沈阳药科大学的各个专业的本科生层次,由于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其药物化学课的讲授内容也应有所区别。于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为各个专业制订了不同的教学大纲,围绕着教学大纲,针对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材选用、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时比例,以及授课人员的选配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药物化学I”的教学对象为药学类各专业本科生,为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将化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重点讲述各类典型药物的结构、性质、稳定性、代谢途径、构效关系以及药物结构修饰的基本知识和新药开发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以研究者在新药研究中的思路和理论为思路的出发点和归属,通过反复多次有关新药创新的教育,使学生创新药物研究的思想不断地得到充实,其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药物化学实验课以典型药物的性质实验和合成实验为主,使学生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从事药学各专业的研究奠定药物化学的工作基础。

“药物化学II”的教学对象为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为该专业的专业课。基于该专业学生的化学类课程基础比较深厚特点,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化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的结合,特别是详细阐述生物学知识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性,重点讲述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创新性药物的设计、开发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侧重于讲授主要药物的结构、作用机理、合成路线与方法、药物构效关系和结构改造、寻找新药的基本理论与途径等,同时要对新药研究和开发的国内外最新理论和进展有所了解。在实验课教学注重中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从基本的化工原料出发,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药物。并且为该专业学生开设30学时的创新性的综合药物化学试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药物设计和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新药物研究与开发和药物的工艺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物化学III”为外语药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创新性研究人才,我们选用国外近期出版的原版教材为主,辅以中文版教材。授课教师选聘近期从国外留学归来,外语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教师担任,课堂教学采用外语讲授、外文板书为主。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将化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重点讲述各类典型药物的结构、性质、稳定性与代谢途径、构效关系以及对药物改造基本知识,特别是以研究者在新药研究中的思路和理论为思路的出发点和归属,通过反复多次的教育,使学生创新药物研究的思想不断地得到充实,其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鼓励学生在大量阅读外文期刊的同时,获取大量新的知识。

“药物化学IV” 为药学理科基地班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根据“培养具有宽厚的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深造的潜能和独立从事药学基础研究的高级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为该专业的药物化学课选派了业务能力强、外语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时刻围绕着培养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将来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这一基本思路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将化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重点介绍药物作用的化学基础、设计新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以及现有临床应用的药物、新药研究的动向、最新理论和技术,着

重讲解药物的衍化过程、特别是研究者在新药研究中的思路和理论为考虑的出发点和归属,通过反复多次的教育,使学生创新药物研究的思想不断地得到充实,其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药学基地班的学生越来越多的乐于投身药物化学的专业的研究中。在教学过程中,将新药研究的理论和国内外创新药物的研究实例结合在一起加以讲解,一方面通过讲解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加以总结和概括。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式课堂讨论,培养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实验课通过对典型药物的合成实验掌握药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开设了多个开放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对实验课内容安排上做了较大的调整,由过去的认知性试验改为认识性试验加创新实验。将原有的40学时的认知性实验,调整到30学时,为其开设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的设计” 开放性实验,学生根据所学的药物结构与活性的知识,从查阅文献开始,自行设计药物、制备工艺路线、质量检验方法和药理活性评价方法,效果与反映很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药物化学V” 的教学对象主要是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为专业基础课,教学重点与难点主要放在各类典型药物的结构、性质、稳定性与代谢途径、构效关系和结构改造基本知识等。为在医药市场经营中奠定药物化学的基础。

以往的药物化学考试多以药物的化学命名、药物化学结构、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合成路线及问答题为主,虽然多为主观题,但基本上属于死记硬背性,试题缺少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特别是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我们保留少数对学生的基本药物结构掌握的试题,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药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判断给出药物结构应有的药效,使学生对于药物化学的重点内容构效关系有了深刻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考核学生创新能力,我们设计新的试题类型,依据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给出相关的条件,让学生设计出药物的化学结构,考核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药学人才

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扩展和增强。因此,要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

1.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外,还向学生介绍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介绍药物化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对药物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向学生介绍药物化学的发展前沿,使学生及时了解药物化学领域新思想、新发现及新的技术增长点等。

3.在理论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外,特别注重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方案的自行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

4.向学生介绍药物化学领域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精神。通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大大提高。

3.加强教材建设,为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质量。几年来我们积极提高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编写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影响和知名度,现已经完成出版教材和著作有17部:主编的有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化学制药工艺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医药伦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药物化学》(科学出版社)、国家执业资格药师考试应试习题集《药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丛书药学专业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参编教材有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药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卫生部第四轮规划教材《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成人专科规划教材《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第五轮规划教材《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执业资格药师考试应试指南《药物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药物化学应试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药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药物化学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利用度控制----药物化学原理,方法和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职业医师职称药剂师考试习题集《药物化学》部分和职业医师职称药剂士考试习题

集《药物化学》部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4.本科生参与国家课题研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充分条件

本科生在毕业实习阶段参加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几种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学生在本科阶段进入高水平课题的研究工作,使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其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研究成果

1.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新药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其思路不断的扩展和深入,特别是我们在考试中增加的药物设计问题,学生们取得成绩越来越高,其设计合理性和创新性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生立志创新药物研究,药物化学学科每年招收研究生达80余名报考药物化学研究生的学生越来越多,尽管药物化学学科每年招收研究生达80余名,但仍有大量符合录取标准的学生不能被录取,且考取药物化学研究生的总分数数次在我校名列第一,不仅要学理科基地班和外语药学办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考取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而且药剂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学生考取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逐年增多,同时,一些优秀毕业生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军事科学医学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协和药物研究所的国内著名药物研究机构中的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

国内的药物研究机构和大型医药企业每年招收大量的具有药物化学背景的学生,现在已经连续多年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2.学科地位在全国药学教育中不断提高,良好的课程体系受到同行的好评并起到示范作用

我们立项的药物化学课程改革体系,受到了国内同行们的关注,我们多次与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的同行们讨论药物化学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我们的思路和做法得到同横门的赞誉。同时,我们的成果也在许多医药院校产生示范作用,吉林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等院校先后派人来我教研室进修和取经,每年前来进修教师约有8~10名。

主要措施保障

1.加强组织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为了确保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加强了教学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检查教学工作的进行情况,讨论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每周进行教学组的集体备课,按照教学大纲讨论授课内容及实验课的具体操作内容,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将教研、改革成果及时总结发表论文。任课教师在开课前,根据大纲和授课对象制定好授课计划,由教研室工作会议讨论及室主任审定后,发给上课学生。由教研室秘书负责管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日历、教学文件、各学期的教学进度表、教学总结材料、考试试卷,教师完成工作量情况以及教学研究论文等业务档案。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必须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中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药物化学教研室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常抓不懈。有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措施具体,队伍稳定。每年制定一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主要采取措施如下:

1.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50岁以下教师在3~5年内必须取得博士学位。

2.注重在教学培养中青年教师。坚持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进行传帮带。每个青年教师都由一位老教师负责具体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坚持进行试讲制度,除了参加教学工作外,还要求他们必须听2~3轮老教师的课和助课后,才能上讲台。并且教研室主任常以听课的方式,检查他们的教学情况,对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随时指出,促使其成长进步。几年中所有的青年教师都掌握教学技巧和规律,较好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得到了学生和督导的好评。

3.坚持教授在教学第一线工作,药物化学教研室为学校本科、研究生、成人教育本科、专科等层次学生讲授药物化学课程,每年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的授课率为100%。

2.加强师德风范教育,坚持教书育人

教师除具备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楷模。我们始终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师中开展爱事业、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的教育,并坚持以

老带新,用老教师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中青年教师,在教研室内,形成了人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先后有十余人次荣获学校和教育部、省、市级的各种嘉奖。

3.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我们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并将科研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中。近5年来,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研课题十余项,横向合作课题数十项。

4.坚持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学术水平

化学与材料论文 篇11

【关键词】材料化学;实验教学;科研课题;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191

在理工科专业中,材料化学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其实验课教学极为重要。在目前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设备欠缺、实验人员固定,学生的实验兴趣与主动性不足等问题。[1]而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不仅要求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材料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仪器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创作性地将材料基础知识、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科学技术的能力。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化学人才,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成为主要途径,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激情、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化学人才。

一、实验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中,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模式已逐步开展,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开展需要高校科研项目、学生实验条件、教师科研水平等的支持。而在目前的高校科研中,一些教育型高校的科研质量、所获的科研经费、教师水科研水平、实验条件等还不能大规模的开展科研实验教学。[2]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学校的具体实验条件,安排适当的课题、学时,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此外,教育部对教学型高校的科研申报应大力支持,帮助高校开展一些省市级科研项目,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使与科研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成为可能。

二、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选择合理的科研实验内容、模式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特征,收集符合教学的相关资料,以此选择可供实验教学的科研课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依据具有明确针对性、体现科学性、具有一定创新性、适当难易度的標准进行课题选择,并对所实验的课题内容进行确定,对实验指导进行撰写修订。其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院的要求,对实验模式进行确定,可先进行小规模、短学时的课程。对于课时的安排,应综合考虑实验难易度、经费等因素,合理调整科研项目内容,使实验符合课程需求,符合学生需求,可对一个科研项目进行分解,合理调整,取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实验,也可将几个基础性的材料化学实验整合为一节实验课等。这样既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实验,也使学生接触到完整的材料化学知识、科研实验知识等。

(二)、教师的合理的指导

在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极为关键,它是实验得以开展的基础,是学生实验学习、进行的依据。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收集整理有用的实验材料、结果,为科研课题实验的开展提供依据。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认真观察实验,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确保学生实验的可进行性,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与热情。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将实验结果、讨论写入实验报告,并安排学生课后完成实验报考,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考进行检查、评价,给予合理意见,更正实验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3]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合作

在传统的材料化学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与科研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课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应围绕科研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小组独立完成任务,每小组的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实验打下基础。

(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开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高校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联系,加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此增强学生的实验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高校可在一些化学材料相关企业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此外,学生应选择合适的科研项目,鼓励支持学生在所实习的基地进行科研实验,教师并定期的到实习基地,结合实习基地的实验条件、具体情况,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确保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同时,教学可采用企业、学校双导师制联合的方式,学校、企业各派一名导师到实习基地指导。[4]由于学校、企业所排的导师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生的指导也不同,可使学生的材料化学理论知识、实际实验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在高校的材料化学教学中,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师资水平等因素,合理科学地选择科研课题、实验内容、实验课时等,以此确保实验进行的可行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科研实验内容、模式,给予学生适度的实验指导等,使学生准确掌握实验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实验基地的建设,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田俐,刘胜利,申少华,肖秋国,曾云龙,刘俊成.教学与科研互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7:70-72

[2]田俐,申少华,刘清泉,张欣,张馨.材料化学实验与科研课题结合的教学模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6:131-133

[3]隋春红,王程,韩丽琴,董顺福.与科研课题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型高校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41

上一篇:古力巴克乡中心校学校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实施方案学校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实施方案下一篇: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