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描教学总结

2024-09-09

小学素描教学总结(共12篇)

小学素描教学总结 篇1

钟山区第三实验小学 苏文玺

通过这学期的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许多同学希望有继续学习的愿望,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影响下,许多同学都想参加到我的素描兴趣班来。

从学生的特长出发,重点培训学生的美术基础,以造型表现为主。平时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使他们在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以生为本,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下面就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做一个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参加素描兴趣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以前画画是为了应付教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回家向家长“交差”。但是现在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不应该被动,而且要变成主动学习,能够自觉完成而且向同学介绍所学到的美术技能。

二、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素描兴趣小组的同学绘画基础要好一些,平时要求他们好好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多一些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认识到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

三、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在局限于课堂上,感受到美术学习中的乐趣。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我期待着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得到更快的发展。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使学生的审美能更好的得到提高。在艺术这方热土上,能绽开更多小小的美术之花。

小学素描教学总结 篇2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理念的灌输缺乏主动性,往往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应用脱节,而语文阅读教学部分也存在这种现象。首先,阅读材料的内容相对落后,没有适应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一些相对陈旧的阅读材料往往使学生无法从阅读训练中学到新鲜的知识。其次,阅读课程教学安排相对单一。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取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受听的状态,无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不佳。再次,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应用不明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反馈机制对于提高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学校的教师不重视反馈机制的应用,许多反馈机制形同虚设,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无法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采取各种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深抓语文基础能力的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 教师通常狠抓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方面的学习, 这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阅读包含着许多基础知识,包括生词、句子的运用,段落的分析等方面。这些方面的融合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需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在阅读学习中游刃有余。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除了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还能为语文其他能力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2.优选阅读素材并对其精讲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优选阅读教学素材,并对其进行精讲。对于阅读教材的选择,教师要注重阅读教材的时效性和阅读教材的科学性。所谓时效性,指的是尽量选取具有同时代的阅读材料。所谓阅读材料的科学性,指的是教师要选择能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阅读材料。比如,选择一些教学生学习日常生活技能的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并学会应用。教师对于优选阅读材料的使用要运用精讲的模式。从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讲解,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通过精讲举一反三, 将阅读的技巧应用到日常阅读练习中,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增加对于阅读的兴趣感。

3.讲解与联系要把握有度

许多教师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安排往往是一堂讲解课、三堂练习课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阅读的学习兴趣。因为过多的练习不仅不能起到巩固学习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对于语文相关方面的学习产生厌倦感,久而久之丧失了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优选讲解内容和习题,让学生通过少量的习题训练就能逐渐领悟和掌握阅读的技巧。而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习题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借助习题中的困惑和教师进行主动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不断地提升。

4.重视朗读在阅读中的运用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力度重视学生朗读在阅读中的应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自我领悟阅读材料中的内涵,自我解决阅读材料中的困惑。教师要在讲解中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将朗读应用到阅读中,如何优化朗读的方法,如何进行朗读情感训练,使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逐渐提高,使学生意识到朗读在阅读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更愿意借助朗读来进行阅读训练。

5.重视反馈机制的应用

对于课堂教学反馈机制,教师要不断地重视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学生的意见还是学生家长的意见,教师要学会总结和提炼,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优化语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解决语文综合技能的重要举措。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既包括了课堂阅读能力的提升,又包括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把控语文阅读的技巧和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而语文阅读教学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步向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进行探析,可以管窥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貌。就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素描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深入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理念的灌输缺乏主动性,往往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应用脱节,而语文阅读教学部分也存在这种现象。首先,阅读材料的内容相对落后,没有适应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一些相对陈旧的阅读材料往往使学生无法从阅读训练中学到新鲜的知识。其次,阅读课程教学安排相对单一。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取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受听的状态,无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不佳。再次,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应用不明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反馈机制对于提高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学校的教师不重视反馈机制的应用,许多反馈机制形同虚设,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无法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采取各种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深抓语文基础能力的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通常狠抓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方面的学习,这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阅读包含着许多基础知识,包括生词、句子的运用,段落的分析等方面。这些方面的融合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需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在阅读学习中游刃有余。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除了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还能为语文其他能力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2.优选阅读素材并对其精讲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优选阅读教学素材,并对其进行精讲。对于阅读教材的选择,教师要注重阅读教材的时效性和阅读教材的科学性。所谓时效性,指的是尽量选取具有同时代的阅读材料。所谓阅读材料的科学性,指的是教师要选择能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阅读材料。比如,选择一些教学生学习日常生活技能的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并学会应用。教师对于优选阅读材料的使用要运用精讲的模式。从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讲解,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通过精讲举一反三,将阅读的技巧应用到日常阅读练习中,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增加对于阅读的兴趣感。

3.讲解与联系要把握有度

许多教师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安排往往是一堂讲解课、三堂练习课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阅读的学习兴趣。因为过多的练习不仅不能起到巩固学习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对于语文相关方面的学习产生厌倦感,久而久之丧失了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优选讲解内容和习题,让学生通过少量的习题训练就能逐渐领悟和掌握阅读的技巧。而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习题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借助习题中的困惑和教师进行主动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不断地提升。

4.重视朗读在阅读中的运用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力度重视学生朗读在阅读中的应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自我领悟阅读材料中的内涵,自我解决阅读材料中的困惑。教师要在讲解中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将朗读应用到阅读中,如何优化朗读的方法,如何进行朗读情感训练,使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逐渐提高,使学生意识到朗读在阅读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更愿意借助朗读来进行阅读训练。

5.重视反馈机制的应用

对于课堂教学反馈机制,教师要不断地重视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学生的意见还是学生家长的意见,教师要学会总结和提炼,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优化语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解决语文综合技能的重要举措。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既包括了课堂阅读能力的提升,又包括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把控语文阅读的技巧和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而语文阅读教学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

[2]傅静.谈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3]杨海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J].求知导刊,2014(12).

小学素描教学总结 篇4

本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现我就本学期的美术素描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首先是从最简单的几何体开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可以切割成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几何体,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几何体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塑造形象,这样会更加准确,而且进一步将复杂的物体的组成部分的比例量出来,这样物体会更规范。我们便会对所画的几何体的理解更深刻。

其次是物体的写生,表面上看是枯燥乏味的,但学这将一个物体进一步观察,了解而它的结构,它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联系,以及它是如何演变的,每一个步骤的思索与完成,都感觉很有成就感。通过对素描结构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其实我们所学习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品造型都是在简单的几何体的改造下而形成各种实用的或者是美观的用品,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当然对于结构素描也要学会灵活应用,可以熟练的从多角度去表现,这样可以加深对物体的理解,可以很容易地默写出来。

素描社团总结 篇5

本学期,我校社团活动——《素描》教学初见成效,孩子们的兴趣逐渐浓厚,从开始的不愿意动手到迫不及待要画,每周二周五下午有两节的时间来进行素描训练,孩子们从原来的单一训练变为系统的训练。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设计素描的训练,深有感触。首先我们开始的是对结构素描的训练,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素描的理解。它包含了多种对比,教会学生学会去观察。例如整体地观察,概括地看,联系地看…….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全面地去观察物体,更具体理解物体的结构。

从最简单的几何体,通过观察与思考可以切割成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几何体,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几何体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塑造形象,这样会更加准确,而且进一步将复杂的物体的组成部分的比例量出来,这样物体会更规范。我们便会对所画的几何体的理解更深刻。

物体的写生,表面上看是枯燥乏味的,但学这将一个物体进一步观察,了解而它的结构,它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联系,以及它是如何演变的,每一个步骤的思索与完成,都感觉很有成就感。通过对素描结构的学习,我感觉其实我们所学习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品造型都是在简单的几何体的改造下而形成各种实用的或者是美观的用品,加深了我对学习的兴趣。多个物体的组合图,整体的构图也要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这样整幅画才舒服,才有进一步深化的意义。所以组合图的整体效果很重要。

当然对于结构素描也要学会灵活应用,可以熟练的从多角度去表现,这样可以加深对物体的理解,可以很容易地默写出来。后期所学的抽象的平面画和空间画,是将前面所学的东西进一步灵活应用。根据老师的讲解,我个人理解抽象的画,主要是夸张而不放肆。平面的抽象画是可以将一个物体错位分割,夸大,但一定要有主题要有节奏和规律。整体看来要有一种美的感觉。当然,我觉得在一

幅平面抽象画中,可以将一个物体同时进行各种变化,整张画要呈现出要表现的效果。但不能乱拼凑没有整体的小过。空间的抽象画更是深奥,老师讲过可以讲一个物体的的某一部位放大,还可以讲她的部分切割,利用部分来构造另一种视觉效果。我觉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想去塑造一个空间,塑造一种效果,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这样的抽象画视觉效果会更好。

本学期带领大家进行了线条、正方体、方锥体、圆球、六边体的练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但是由于学生年龄段较小,还不能很好的掌握透视关系,立体空间感不强,不能很好的表现。这些方面还需要靠学生自己多多去理解,去思考,去练习。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孩子们也存在多多少少的缺点,有些孩子是急于求成,急着出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然而,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素描的目的,不光是练就一手“好活”,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我让孩子们一直把物体拆开相互比较,比较,再比较。这话虽然有点片面,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解决这种关系,就是靠比较的方法,比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素描班工作总结 篇6

素描入门一般是从石膏几何体写生开始。石膏几何体结构简洁,容易把握。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石膏几何体的体积塑造、空间表现等基础性技法,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静物写生。

静物是许多形状各异的几何体组成。不同材料的静物,所要表现的质感是不同的,不同色彩的静物,它们要表现的明暗调子也不一样。因此,在由石膏几何体写生向静物素描转变的过程中有必要进行过渡性的写生训练,可以分为三段进行。

一、兴趣引导,雅谷共赏

在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最后阶段,教师可适当插入一两个形体结构简单的静物与古迹几何体摆放在一起写生。注意摆放物体的整体效果,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气氛,可以是一只古色古得的陶罐,搭配两三只苹果等,尽量激起学生作画的欲望,让其有一股立即手画的激情。

二、耐心分析,循序渐进

任何简单的静物都比石膏几何体难表现,而学生接受的知识又较少,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几何体中学到的知识与静物写生融会贯通。例如:一只上了釉的土红色的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直径大小不等的圆,要求学生像画石膏几何体样,画准每个圆的透视,坛子的高度、宽度,可以用石膏几何体的画法去画准它们之间的长、宽、高比例关系,最后把这些分散的结构,进行切割连接,就能很准确地画出泡菜坛的形体结构。

学生对新的写生对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急于表现的积极性,但要把新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必须有一个过程。因此,在安排静物的难度时,在循诹渐进,教师要多作示范写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三、角色转换,主次分明

在写生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要把把握侧重点,以静物为主体,配以石膏几何体穿插,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时的教学要求是静物的形状结构准确到位,空间的虚实表现有层次,不同物体的质感塑造能传达出它们各自的材质和重量感。在表现意识上,学生要进入到静物素描阶段的概念,为彻底地摆脱石膏几何体,完全进入静物素描写生作最后铺垫。

从石膏几何体到静物素描的过渡教学,其实是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轨迹,是一个探索前进的过程,做好了这阶段的过渡教学,就等于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许多学生的作品在校内展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学生的临场发挥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辅导教师:刘建兰

小学素描教学总结 篇7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1. 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不足

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应该将语文自身的工具性及其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充分结合起来,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学的实质为帮助学生掌握能够用于交流与交际的语言知识,并用其中更多富于感情色彩的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但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可看出大多教师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往往将许多精彩洋溢的文字通过简单的修辞句、背诵段或生字词等进行描述,导致学生无法了解语文作品中涵盖的背景信息与文学常识等。另外,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及的合作学习也多流于形式,以小学课文《卢沟桥的狮子》为例,其在关于变化多端的狮子描写时,很多教师会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狮子的变化特征,在讨论过程中以及讨论后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将文章的主题融于其中,使学生的讨论与发言仅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导致语文课的实质内涵被掩饰起来。又如,以小学课文《金色的草地》为例,教师在讲述草地的颜色时,教师往往只是陈述性的将草地的颜色等内容讲解出来,对于课文描述性的语言并没有过多的提炼,使学生往往只是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并没有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用词手法。

2. 教师忽视对整体学生特点的把握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将学生的个人潜质充分挖掘出来。但很多教师将教学以完全理想化的活动方式进行,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难实现同步。小学阶段的学生受自身性格特征及知识能力水平影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积极参与、被动参与或完全不参与的情况。若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正确把握,将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方向与创新精神的发展。

3. 教师评价多浮于表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阶段性为主,改变以往完全局限于试卷成绩评价的方式。尽管现阶段很多小学已向其方向发展, 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过于单一的评价语、言过其实的评价以及缺乏依据的内容,很难起到鼓励与指导学生的作用。例如,在许多富于诗意的文章阅读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往往具有“雾里看花”特征的语言方式,如“你读得不错。”或“你需要继续努力。”等,使学生无法真正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主要指教学活动应达成的结果或具体方向。针对小学教学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把握不足的现状,需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的目标、过程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的目标进行完善。其中知识能力的目标要求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同时,还需运用语文课堂中丰富的内容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而过程方式的目标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避免孤立自学的情况出现。小学语文的情感价值观目标则针对缺乏生活经验与较高知识能力水平的小学生在理解现行主题更加丰富的教材内容时,需在教材内容基础上与学生经历相结合,在渗透文章情感时可适当引入一定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六个小矮人》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一定的问题,使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小矮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其生活是否幸福等。

2. 对话活动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活动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具体体现在诵读、独白、对话等方面。在诵读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讲述出来并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与生活实例去阅读文章,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独白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课文复述、口语作文等口语训练内容。而对话训练中需引入问答以及讨论等形式,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内容时,可提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利用草船借箭,其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推理能力。另外,在合作学习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分组需以教学需求与学生的性格特征为依据,而且要注意分组讨论中的适时引导。同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需给予引导性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应鼓励的内容与具体的错误之处作出明确,这样才促进师生间交流互动的同时也可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素描教学总结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素描;教学方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基础素描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是借助于单色线条的组合表现物象的造型、色调和明暗效果的绘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它在各类绘画教学中有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

素描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在教学中应融入人对事物的感情,它是艺术的本源。因为作品中包含的感情因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小学生独特的个性表达和艺术表现力。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并极易受到影响。美术绘画作品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渠道,是表现心理和性格的一面“镜子”。而教授绘画技巧和基础知识既能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能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帮助学生培养更加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小学基础素描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联系密切。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做好课堂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小学美术教师在教授素描基础中基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老师讲解后学生实践;二是老师亲自操作后学生临摹。这两种教学方法,在当今应试教育机制下最为普遍且在公众中接受率最高。但是,这都是将老师与学生相分离的方法,学生与老师并无太多交流,课堂氛围缺少活力,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和创作。教学就变得刻板、僵硬和模式化。很难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鉴赏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失去了开设这门学科的本来意义。

2.课堂教学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潜力,都是一位艺术家,对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用绘画表达、创造,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意义之一。而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论以何种方式,每幅绘画作品中都暗含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了他们的内心情感和美好的愿望等。所以老师需要通过学生的作品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关心和帮助。但从目前来看,大班制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满足教学需求,不能够有效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无法更好地表现自我,降低了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较为单一,教学方法不系统、单一化。在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无法提起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了美术教学的效率。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基础素描教学方法简析

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以得知不能用单纯的枯燥的素描教育发展学生的美术认知、技能,应该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特征,用心思考和感悟,使用合适有效的教育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用语言对知识进行描述解释,是一种综合性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中一是实物与图片相结合的讲授法,通过照片、视频或者实际物品这些直观的东西传达知识,提高学生兴趣;二是“统讲”与“分讲”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正常授课以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使学习进度能达到一致。

2.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在教授方法之后,通过将画画方式展开等一系列方法展示给学生看。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演示要把握好度;二是演示要合时机。总的来说,就是要在适当的时机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3.辅导练习法

在学生动手实践和创作完成后,都需要老师的指导和修正,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持续多次的过程。同时,教师在辅导中一要针对全体学生;二要与学生的兴趣点密切相连。要让学生体会艺术和天赋的公平,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多进行交流,给予指导和鼓励。

4.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具体分配时一要根据实际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二要保证小组中每个人都有任务,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刚刚起步的重要时期,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本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在实际生活中还需要老师结合实践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万秦文.加强和改进美术基础教学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素描基本法则,美术规律总结 篇9

好的素描头像的训练,除了要有目的性以外,还必须具有正确的 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只有在学习中自觉地按照这些原理去做,抓住基本法则,才能较快地掌握造型的规律和方法。

1、观察方法:

当我们开始写生时,面对着模特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感觉,尽管这种感受比较深刻,但如果只停留在初步的印象上来作画,就会被模特表面的细节所迷惑,促使你无法深入下去,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视觉中的错觉而导致画面的种种错误,因此这种初步的视觉感受必须深化,即从感性的初级阶段上升到理性分析的阶段,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其原因就是“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在头像写生时,始终把新鲜的视觉感受与分析研究对象结合起来,通过这样长期反复的实践,端正观察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2、整体观念:

在作画时始终坚持整体地观察对象,这是头像写生训练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为在素描写生中没有任何孤立的东西,它是秩序、综合关系所形成的和谐整体。培养整体观察的能力,做到写生时纵观全局,这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在作画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什么画什么,不仅会使画面失去绘画中所必须遵守的主次虚实关系,而且会导致顾此失被,因小失大,造成形体比例上的错误。有一句艺术格言“画鼻子时看耳朵”,因此实际写生时当然不可能各局部同时画,但看对象时应纵观全局,各个部分的关系以一次观察所见为标准,不能以数次观察、不同时间所见为标准。如画头的基本形时,就必须同时注意它与颈部和肩部的关系。在处理明暗调子时也是如此,有时把这分画得暗一点,目的足为了使另一部分提壳;减弱这一部分是为了突出那一部分,这些都足以整体关系为着眼点。总而言之,由于我们描绘的对象是一个具有内在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论是结构关系、比例关系、黑白关系、体面关系、面和线关系,都是相对存在,互相制约的,如果画时孤立片面地去对待,最终必定会失去画面的整体统一。由此可见,整体观察,它不仅是一个观察和表现的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思维方式方法问题。

自古以来,有成就的画家,始终把整体关系放在首位,在整体关系基本正确的前提下,再求局部的精致变化。画局部,看整体,反复交替,互相促进。如果局部破坏了整体,画面就会出现混乱,然而仅有大关系,没有局部的深入刻画,整体便是空洞的。整体的充实,足由局部精致表现来反映的,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为了达到局—部与局部之间,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准备,首先要从确定大关系人手,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步骤,从大至小,由简人繁地逐步深入,同时要注意画面各局部之间的进展,始终保持相应的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检验和调整。

柯罗曾经说“我从来不急于画细节,我首先注意一幅画的大体和特征.....”

3、立体观念: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它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组合而成的,即三维空间。许多考生由于缺乏关于物体的体积是由面构成的原理,尽管他们有着正常的视觉,但只能画出宽度和高度的二维空间,却不能画出深度,把立体感表现出来。值得明确的是,任何物体都要以三度空间来测量,缺一不可。

在学习素描的开始,就应培养学生用立体观念去对待客观世界所有物象,并通过多种手法,把它们表现出来。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对这方面的要求更加明确。因为,素描虽然也有表现对象质感、体感以及不同色感的任务,比如画头像时,眼睛是透明的,头发蓬松而颜色较深;但它们首先都应具有立体感。学生在开始观察时,总是看不到它的体积而仅看到对象的不同颜色。所以他不能把深色的受光部画亮,也不能把浅色的背光部画深。物体各种固有色的观念,影响他们去研究物体受光后的明暗变化。为了便于学习,我们可以采取对石膏几何体的写生来理解物体由面所构成的原理,这个原理对于表现其它复杂的形体具有普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树立起在空间深度上塑造形体而不是在平面上描绘这一概念,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需要掌握透视知识和注意培养这种观察认识物象的习惯,才能正确把握物体在画面上的恰当位置,做到看得立体,画得立体。

4、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作者的感受和艺术素养,取决于作者的精神表现,即内心世界的表达。作者的感受越深,在感情上越是能鲜明地感受到对象精神的美和形象的美,就越能进行有效的艺术概括。如作画开始,先观察研究,画面是强还是弱、色调是明快还是深沉等等,在感受对象的基础上,分析主次关系,前后虚实关系,这样由表象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把握,画面上的形象就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绘画训练是技术训练,同时也是艺术训练,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作画实践中,描绘活动同时也是表现活动,是作画人眼中、脑中、手下的同一件事情。素描实践只讲技术不讲艺术,只能说是训练画匠。造型艺术不讲艺术规律和艺术表现,就无所谓艺术教育,更谈不上艺术创造了。

艺术表现要付诸于形式,成为视觉感受的具体形象。画面构图的主次虚实处理,用笔的抑扬顿挫,和谐的韵律节奏等等构成了形式美。在学习中,各种形式美因素也是从观察、感受物象中升华出来并运用于艺术实践的。倘若不顾对象故意摆弄玄虚,在画面上搞形式游戏,这是基础训练中不可取的。

5、素描头像与头部形体结构:

要想画好一幅素描头像,首先要认识这个形象。怎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它呢? 这就要求我们从形象的结构特征出发,对人物形体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理解,才会在今后学习中取得可喜进步。

素描造型的基本手段:素描造型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考虑再三,仅谈两种表现手法:即线条和明暗。

6、线条:

线条是一种明确的富有表现力的造型手段,能直接地、概括地勾划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和形体结构,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随着对象的不同,要求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从艺术大师不同画风比较中,就可以认识到这种表现领域的广泛性。

线条还有一种表现节奏的作用,轻重起伏波纹式线条,或刚柔相间、长短穿插、曲直弯转、抑扬顿挫的线条,给人以音乐的节奏感。门采尔《轧铁工人》的画中就给我们这种心理效果。

线条在素描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把握形体,还能对所要表现的物象做出有力的判断。素描训练无论采取哪种手段,开始都要用线确定所有的关系。用不同种线条来寻找形体,—用多条重要的辅助线划分比例定位置;用长直线画大的形体关系;用切线画出小的结构转折关系;用重线、实在线表现近处和暗部;用淡线、虚线表现亮部和迟远的部分。在素描训练中通过对线的探索,逐渐认识线在绘画中的作用,并能通过线条创造美的造型。

7、明暗:

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明暗素描适宜于立体地表现光线照射下物象的形体结构、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间距离感等等,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有较强的直觉效果。在早期的绘画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种手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这种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学法则。这时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研究实践把前人的经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暗现象的产生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反映,建立在物理光学的基础上。没有光就不能产生明暗。倘若光线射在某一立体物体上,就不难看到不同的明暗现象。由此可见,明暗现象的产生,是物体受光线照射的结果。

同一个物体虽然由于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而出现不同的明暗变化,但是光线不会改变对象的结构,因为对象的结构是固定的,而光线是可变的。所以,物体明度调子的变化,结构是主体,光线是客体。物体受光后出现受光部和背光部,即明、暗两大系统。由于物体结构的各种起伏变化,明暗层次的变化是很多的。我们把这种变化所具有的一定规律,归纳起来称作明暗五调子,即:亮部、中间色、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其中亮部和中间色属于物体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和反光、投影属于背光部。它们构成物体的明暗两大关系。

五调子的规律是塑造立体感的主要法则,也是表现质感、量感、空间感的重要手段。素描造型正确地表现出这种关系,就可达到十分真实的效果。明暗交界线是由亮部向暗部转折的部分。这个最暗的部分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条重的线,它有宽窄、浓淡虚实等变化,其特点是由光源的强弱和物象的形体特征所决定。我们非常重视明暗交界线的变化,是因为它在造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暗交界线是区别物象面的不同朝向和起伏特征的重要标志。暗部与反光是一个整体。反光部很自然地统一在暗部。过亮或过暗都会影响物象体积和空间的塑造,画得过亮,同亮部的中间色重复,显得孤立,影响整体协调的统一。

中间色是物体固有色中心区域,也是比较细致、复杂的,它是明暗分界线的壳部的过渡面,是个不易观察清楚而又要认真研究和刻画的重要部分,同时,它应和暗部自然地衔接起来。投影在塑造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描学习中,应注意掌握投影的形体变化和虚实关系。

8、五官的造型特征:

为正确生动地画好这些部分,不仅要熟悉它们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更重要的是理解五官由于面部表现变化而形成的相互关系。不注意五官周围肌肉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表现就不自然。

眼:

眼睛是由瞳孔、角膜、眼角组成球形嵌在眼睛窝里,上、下眼睑包裹在眼球外,上下眼脸的边缘长有睫毛,呈放射状。上眼睑,睫毛较粗长向上翘,下眼睑睫毛细而短向下弯。

两只眼球的运动是联合一致的,视点在同一个方向上,由于头部的扭动,眼睛出现了不同的透视变化。

眼睛的形状不同,有圆、扁、宽、双眼皮、单眼皮等区别。

年龄段不同,眼睛的形状也不同。有的人内眼角低,外眼角高;有的人内外眼角较平,观察表现应认真注意区分。

眉毛:

眉头起自眶上缘内角,向外延展,越眶而过成为眉梢,分上、下两列,下列呈放射状,内稠外稀,上列覆于下列之上,起势向下,内侧直而刚,并且常因背光而显得深暗,外侧呈弧形,因受光显得轻柔弯曲。人的眉毛形状、走向、浓淡、长短、宽窄都不尽相同,是显示年龄、性别、性格、表情的有力标志。鼻:

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状,有鼻根和鼻底两部分组成。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它小而结实,其形状决定了鼻子的长、宽等。鼻骨下边连接鼻软骨,包括鼻中隔软骨、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鼻翼可随呼吸或表情张缩。鼻子的形状很多,因人而异,有高的、肥厚的、也有尖细的或扁平的等等,都是形象特征的概括。鼻孔的形状随鼻形而变化,特别与鼻翼有很大的关系。

嘴:

嘴,就形状来说,是由覆于上、下颅骨和牙齿之上的双唇所决定的。颌骨和牙齿形成的弧度直接影响双唇的曲直。嘴形的不同,就是由颅骨和牙齿的弧线所定型的。嘴唇由口轮匝肌组成,上下牙齿生在半圆形的上下颅骨齿槽内,外部是呈圆形体积。上唇中间皮肤表面有条凹,称人中。嘴唇的表面有唇纹,各人的唇纹形状不同。上、下唇的活动十分灵活,彼此呼应,不仅对发音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表情也有直接的影响。

耳:

耳朵由外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哥垂组成,是软骨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形似水饺。耳朵稍斜长在头部的两侧。在学习时除了弄清它的结构外,还应注意它的体积。

头部形体结构:

人的头部结构较复杂,我们应以研究造型为目的,为更好地理解头部的体积,将人的头部予以几何化的归纳。头部骨路是头部造型的本质所在。它是处在圆球体和立方体之间,从整体上可以概括成一个圆球或立方体或楔形之间的复合体。用立方体概括头部,便于掌握头部的空间结构。头骨有几个突出的点,我们叫它骨点。这些骨点通过面部肌肉显示出来。从额头的额结节到眉弓、颞线、颧骨结节和下颌结节骨点的连接,便构成了头部不同面的转折。由此可以看出眉、眼、鼻、嘴是处在一个面上,耳朵是长在两个侧面上。

9、头部比例:

小学素描课件 篇10

初步运用素描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画正方体素描图的基础上,知道结构素描的要点和技巧后再进行创造。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素描、结构素描。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能初步运用素描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立体的物体。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

2、梳理目标

三、引导创作

1、什么叫素描呢?什么又叫结构素描呢?

2、既然结构素描以线条为主,我们怎样才能把线条画好?

3、示范排线的.画法。

4、欣赏书中的例图。

5、学生自由选择实物进行创作。

四、展评激励

板书设计

素描

素描是用单一颜色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教师讲解素描实物的步骤及方法:

(1)用铅笔画好轮廓线。(从整体出发,用直线轻轻的画)

(2)认真观察实物光照下明暗变化,用排线画出物体的明暗,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1、让学生先自评,再相互评价(从轮廓的勾画,物体明暗

面的表现,线条的绘画,物体的比例是否得当来评。)

2、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作品、同学互评、听师评、畅所欲言谈素描要点。

教学反思

如何开展小学素描课 篇11

一、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经过儿童画的学习之后进入素描学习,是一个转折点,也是提高他们绘画能力和技巧的必经之路,但也是艰难之路。学校一般会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开设素描课,如五六年级学生,因为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儿童画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观察能力,并更加具有分析思考能力。素描的绘画过程是需要眼睛、头脑和手共同运行,需要敏锐的观察、理性的分析、耐心的刻画,将事物展现在画面中,这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单一的黑白灰调子比起多彩的儿童画更加枯燥,有很多学生都在学习的时候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这时,老师就要鼓励他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由浅入深, 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从基本的形体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开始进行讲解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这些基本形体组成的,并从基本形体开始学习造形,用光线的明暗关系来表现空间感,但都不应太复杂,以免让学生感觉到难度而造成厌恶感,提不起兴趣。

二、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素描教学启发学生直观地面对客观事物,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对象,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对象,这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在经验和审美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认识和技能,这给素描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保留学生的个性绘画风格,使学生由好奇转向对知识的探求,由此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素描绘画能力。在讲授理论性知识和技法表现时更要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绘画能力,将兴趣和绘画能力进一步提高以至上升到一种知识水平,使之感受艺术美。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的基础训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素描写生的基础上,可及时带领学生初步掌握素描写生。在学生写生过程中,摆放一些学生平时感兴趣的东西,如一些季节瓜果蔬菜、独特的瓶罐餐具、学习文具……使学生在视觉上有新鲜感,不因画素描的单调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画学生想画的,可以提议让学生自己收集写生的东西,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想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判断力。

在教学中,我发觉有些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比如他们画一张素描,遇到问题就叫老师改,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要坚决杜绝,不然势必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都实行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自己画,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能力的培养,并且能体现出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还是应该及时地帮助其修改,并给予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能举一反三,这就符合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三、创设和谐氛围,增加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教师过于严格,那么课堂氛围很可能死气沉沉,学生都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意味着师生之间在交往上频率增加,在心理上的距离缩短,在感情上的沟通,而且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而发挥主动精神的催化剂,这对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成效的取得会起到促进作用。为此,创造一种亲和的课堂气氛,安静而有浓厚学习氛围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我努力要求自己必须带着微笑进入课堂,以和蔼可亲的教态、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

在教学中不但学生应该主动思考学习,教师也要及时针对课堂出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主动思考一种更好、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只有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更好地确保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指导和提问的互动中促进好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在这种课堂环境下能自己动脑、动手和动口,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吸引和启发学生乐学,引导学生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除了对素描教学基本技能的传授外,还应教学一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素描基础知识,并对实际碰到的问题进行思考,让教师及时地进行引导和帮助。

四、改变评价模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抵制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式,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一种画法,而忽略了个性的发展,不要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学生,对于有个性、不同形式的素描应加以正确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作画时及时给予评价,指出其优缺点,不要让学生在本节课出现的问题遗留到下一节课。及时进行评价后小学生对素描的学习更加主动,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从而发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欲。

评价形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我在素描的教学中采取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师生互评和作品展评等方法。

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素描作品,对其作业在构图、形体、比例和明暗等方面来进行评价,同时进行打分。

2.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素描作品,通过作品的构图、形体、比例和明暗等方面来衡量自己,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所在,对于缺点要及时加以改正。

3.师生互评。先让学生评价对方的素描作品,将每个人对作品的认识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及时提出问题启发他们:你认为他的构图好不好?你认为他的结构准确吗?你认为他的明暗处理得好不好?然后再对学生的作品来谈谈个人的想法,并及时做出总结。

4.作品展评。将学生的优秀素描作品都展示在黑板或墙壁上,给学生欣赏,使学生在学习之余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只有调动了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更好更深刻地学习。

小学素描教学总结 篇12

第一周我仍然以传统造型标准要求学生。我通过写生经验深知, 要做到造型的相对准确, 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看对象, 从理解基本形开始着手, 再到体积空间, 教学上方式上我动用了各种手段, 大师作品解析, 做示范讲解、改作业的常规方式, 可以说做到了尽心尽职。但是学生普遍接受力差, 他们压根就看不到形体空间, 也看不到姿态, 更看不到美。而只看得见光影与黑白那些表面上的功夫, 作业都只会无休止的在纸上排线, 无论怎样用功, 最终事倍功半。究其因, 学生在考前长期养成的默记填鸭式的套路学习, 这种学习的危害在于, 丧失观察力和主动性, 面对这种顽固的局面, 我不得不权衡得失利弊, 一方面剩下三周通过竭力改造学生造型能力会有改观吗?即使有所改观对以后的国画学习有多大的帮助?答案是否定的, 艺术源于生活, 国画尤其如此, 与其让他们在短期内做造型研究还不如体验生活, 体验材料, 追求情趣, 发现并记录美, 所以我决定下周的课改为生活素描。

第二周我迅速设置生活素描写生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一、内容:由动态代替静态。以往的人物写生对象都是静态的摆好不动的模特, 这周我和大家一起走出教室, 带进鲜活的动态现场——生活味极浓的老茶馆, 这里人物形象生动、表情各异, 姿态丰富, 人物组合、道具背景变化无穷。二、目标:趣味代替造型。人物造型不一定准确, 但必须画出“表情”, 这个“表情”说的其实是对象特征, 面部有表情, 动态也有表情, 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趣味至上, 由重造型转向重生活、重情趣。我要求趣味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取材的趣味, 走出教室后可选的对象广泛极了, 要么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面部形象;或是一组别开生面的动态组合;或是一个浓情的生活场景等等。二是画面的趣味, 也就是突出材质表现, 强调线性和面性的变化, 线可以通过笔头的方向及用力的轻重、速度等表现出线的各种表情——浓淡、钝锐、粗细、轻重、缓急等, 面可以通过笔锋转折体现出面的丰富性--浓、淡、干、湿、焦等, 线面的有效经营使得常规的写生引向主观创造的情感介入。三、观看方式:剪影形代替凹凸形。前面提到, 学生普遍观察习惯喜是看表面有凹凸起伏形成的各种灰色小块, 但他们又无法驾驭各小块所附带的形是如何衔接的, 所以画到纸上只是拼贴的平面而损失掉形体的转折空间关系, 与其引导学生研究形体之间的起伏凹凸的空间关系, 倒不如寻找人物动态剪影形的具体特征和姿态美, 前者是理性研究, 后者是情感体验。毫无疑问, 如此短期的素描训练, 我们宁可选择后者, 通过如此观看的写生, 恰好对应了中国写意画的精神内涵。

有了新的课题目标, 同学们在教室愁眉苦脸的表情烟消云散, 顿时在活跃起来。成都老茶馆多依水而建, 一条长廊过去热闹非凡, 人物众多形态各异, 人们喝茶聊天、打牌下棋、放鸟赏花等, 可说是一片繁忙景象。这些有血有肉的画面感染着每一位同学, 纷纷泡杯热茶坐下。说实话, 见同学们一上午闲闲散散、东游西转我还真没底, 生怕他们脱缰野马难以收心。但没想到下午检查作业时让我大吃一惊, 是我把当天的作业相比上一周的写实素描而言, 他们的观察力从造型转向趣味后, 甚至有些几乎让我感动, 记得当时看作业时突然闪现了好多大师素描稿的影子, 门采儿、毕加索、维亚尔, 谁说他们没有观察力, 谁说他们是形盲, 他们只是缺乏美的引导。为对应新的教学目标, 我对教学模式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即如何形成开放的、互动的教学课堂。我发现讨论式教学对树立学生自信, 增加他们眼界方面有着巨大的积极的作用。首先, 一贯式的教师评讲作业改为学生互评, 开始同学们比较保守, 尽量说优点, 后来逐渐开始找缺点, 而且你一言我一语, 无论对错, 他们逐渐树立起自我的见解, 为找他人缺点, 同学们下来后不自觉地开始查阅资料, 以找到自我的理论支持。另外, 在课终时, 我让同学们来谈素描的感受, 这一下就热烈了, 每位同学把学习的心得及理论总结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时就象一场辩论会, 即使同学在理论上得到了展示又让他们在口才及思辨上得到了锻炼, 充分树立起自信。课堂常规的调整与教学目标的调整相得益彰, 接下来的课要求同学追求画面的品质和完整性, 把情趣与情绪、感性发挥与理性分析结合起来, 把每张写生都当成一张作品来对待

通过这四周要求和训练后,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第一周出现的个别差生甚至名列前茅, 相反, 某些优生{其实是长期受考前套路训练且比较固执的学生}在这以后的课里却反应平平。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 如果国画系短期素描课从头至尾都以具象的古典造型标准来要求学生, 很多所谓的差生不仅在这几周课里一无所获, 严重的甚至会由于自卑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接下去四年的专业课学习。作为一个教师, 若放弃掉了本可以成为优秀学生或将来有可能成为社会精英的学生, 这岂是一个教学事故就可以量化的损失。诚然, 素描教学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各时代都不乏有素描教育的大家及优秀的学术著作,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讨论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或许有班门弄斧之嫌, 但我坚持认为教学的成败关键最终取决于是否符合时代特点、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 在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今天, 怎样才能符合这几个特点, 无疑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摘要:素描教学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 但大多学者专家是从造型的角度来讨论教学的, 本文试图通过作者的教学实践来探讨素描教学中除训练以“准确”为唯一标准的造型能力外的可能性。

上一篇:监狱公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下一篇:某矿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