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流程管理

2024-06-20

生猪养殖流程管理(精选8篇)

生猪养殖流程管理 篇1

(一)申请人的书面申请;

(二)所在乡镇出具该养殖场未在规划区的相关证明;

(三)环保部门出具的环评手续;

(四)技术人员、兽医师及其资格证明材料;

(五)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请备齐上述材料后向区农业局申办。

二、通过电话与您取得联系,得知您属于退耕还林户,根据雨城区退耕还林畜牧后续项目实施方案,您可以进行生猪圈舍改造配套沼气池建设,具体政策请咨询区农业局产业发展科。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

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

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

发改办农经[2010]380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农业(农牧、畜牧)厅(委、局、办):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饲养方式,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今年继续安排中央投资25亿元,用于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条件

实行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内;经改造后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实现饲养标准化,具体标准按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见附件一)执行。优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养殖场(小区)。2007—2009年已安排中央补助投资的规模养殖场(小区)不再安排。

二、项目建设内容

要按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内容,中央投资要优先安排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并达到环保部门相关要求,剩余资金可适当安排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分省建设任务及中央投资补助标准

各省(区、市)中央补助投资控制规模按照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和规模养殖情况等综合确定,具体规模详见附件二。应严格按中央补助投资控制规模和项目补助标准向国家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不得擅自调整项目补助标准。

各类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为:

分年出栏500—999头、1000—1999头、2000-2999头和3000—10000头四个档次予以补助,1万头以上不再安排补助投资。其中:

年出栏500—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20万元,其中:苏浙粤每个补助15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25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20万元,京津沪地区不安排。

年出栏1000—1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4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3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5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40万元。

年出栏2000—2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6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5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7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60万元。

年出栏3000—10000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80万元。

考虑到云南、贵州、重庆的特殊情况,云南、贵州、重庆可适当降低年出栏规模,安排部分300-499头的养殖场(小区、重点户),中央平均补助投资为10万元。

中央补助投资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地方政府要根据项目改扩建实际的规模大小,安排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四、项目组织申报程序和要求

项目申报采取以下方式:

按照本通知要求,省级畜牧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提出项目总体安排方案后,省级畜牧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的组织编制和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的审批及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有关市、县畜牧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后,按程序联合上报省级畜牧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省级畜牧主管部门汇总提出审查意见,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各地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公示并确认项目无争议后,才能编制上报项目可研报告。

根据批复的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级畜牧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附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批复文件,于3月10日前联合上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中要明确各档次小区(场)建设个数、补助标准等。逾期不报的,国家将不予安排投资。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畜牧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抓紧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工作。

附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日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同时兼顾南方与北方、丘陵山区与平原的条件差别,特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

(二)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四)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一)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一)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二)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生猪养殖流程管理 篇2

1 无公害生猪养殖环境要求

生猪养殖的环境情况是否达标是检验无公害生猪的首要标准, 对于去生长环境有一系列严格的要求, 在《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388) 以及《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 (GB/T 1840732001) 中都详细规定了无公害猪的生长场地环境应该达到何种要求, 要详细考虑到猪饲养环境的空气、水、土壤、建筑、设备等的质量标准, 还有人员对环境卫生的管理, 无公害生猪饲养还必须有相应的资质, 猪饲养场地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 (即商品无公害瘦肉猪每年出栏需达到5000头以上) , 只有具备这些资质, 国家相关部分才会发放无公害猪的认证标志。在环境要求中, 具体要注意的项目为:

1.1 产地环境

(1) 无公害猪的饮水必须保证水的洁净, 猪饮水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国家畜禽饮水的基本标准, 因此, 猪的饮水也是需要经过专门的净水设备进行净化的, 当然, 水质越好, 猪感染病的可能性也越小。另外, 要远离出现疫病的水源地和场地, 不然随着水源, 猪也可能感染疫病。

(2) 尽量选择地势高、比较干燥的场地来作为无公害猪的饲养场地, 尽量远离城市, 选在郊区或者农村污染排放少的地带, 并且不能选择周围废气污染物多的地方, 污染物会顺着空气、土壤层或者是雨水等影响到周边的环境。

(3) 猪舍的建造应该符合相应的建造标准, 尤其是在保温、通风方面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猪舍地面不能是泥土, 而应该是有排泄管道的水泥地, 定期清扫和消毒。

1.2 建筑设施

在养殖区建筑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上, 要满足无公害猪的养殖要求, 各个区域要进行预先规划, 场内生产区、生产管理区、生活区和隔离区都应该分开, 还应建设相应的防疫站, 按照地势和风向来看, 这几个区域应该是生活区建立在地势较高的位置和上风口, 然后依次排开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防疫站和隔离区。隔离区里一般都是生病的猪, 需要隔离饲养观察情况, 有的病猪得的病可能会通过空气传播, 所以病猪必须在地势较低的下风口处, 当然, 得病的猪如果确诊为疫病, 需要尽早处理。

在设施设备方面, 要尽量安排的整齐合理, 在道路、水电、栅栏、绿化带等的设置上要符合无公害生猪养殖的环境要求, 尽量将对生猪养殖不好的设备设置在养殖场的偏远位置。

1.3 环境保护

由于生猪养殖会带来一定的污染, 产生一些废物排放, 因此要尽量远离人们的水源地、风景名胜区、和人们的居住地。对于养殖场地中产生的废物要有专门的排泄管道或者是收集系统, 进行统一处理。要本着对生态环境负责的原则, 让生猪在无公害的环境中生长。

2 无公害生猪场的防疫管理要求

2.1 防疫要求

在防疫方面, 有很多详细的要求: (1) 为了防止病菌的携入, 无公害生猪生产场地不能随意对外开放, 并且需要架上围栏, 留下一个主入口, 一个备用入口。入口处应设置符合标准的消毒池和消毒间, 进入无公害生产基地的某些设备、车辆需要先经过消毒池消毒, 相应的人员需要到消毒间进行全身消毒, 方可进入。同时, 门卫要对外来人员来访做好记录。工作人员进场前, 也是要求先进行淋浴, 换上消过毒的干净的工作服, 才可进入工作区域。 (2) 在生产区的每栋猪舍的门口, 也应该设有消毒池, 这个消毒池供工作人员先洗手消毒, 脚下踩过消毒池进行消毒, 再进入猪舍。 (3) 在场内, 要分清楚不同的过道, 每条道路设置两个过道, 中间进行间隔, 一边是干净的过道, 另一边是运输废物时的过道。 (4) 每栋猪舍都要有专人进行管理, 并且所有用具也是专舍专人专用, 确保所有物品不与其他猪舍进行掺杂, 确保每个猪舍的环境安全, 防治疫病在不同猪舍内传播。有些疫病有潜伏性, 如果不提前预防, 很难在疫病发生时再进行阻止。 (5) 所有饲养人员都必须健康上岗, 场内不允许有其他动物, 这些要求都是为了确保疫病不被传染进猪舍, 或者是猪舍内的疫病不相互传播。

2.2 消毒净化要求

无公害生猪的生产场地全部都需要定期消毒, 最重要的是猪舍的卫生和消毒, 要保证猪舍水泥地的干净, 水泥地要定期按时打扫、冲刷, 确保猪生活环境的干燥、干净。猪舍周围的卫生也要重视, 要及时清理垃圾、铲除杂草。还要选择使用相应比较可靠安全的除草杀虫剂, 并对猪舍周围鼠害进行预防, 在夏天来临时, 还要特别防蚊防蝇。提前避免这些不干净的疾病传染源靠近猪舍。

2.3 免疫接种管理要求

不管是场内养殖的种猪还是肉猪都得从出生开始就得进行各种疫病的免疫接种, 每只猪要有自己的编号和相应的档案。疫苗接种的内容和次数都必须有据可查, 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5031) 的规定。

2.4 饲料使用要求

无公害生猪的饲料也是防疫的一部分, 所谓“病从口入”, 传统的喂养方法不注意猪饲料的卫生, 但是无公害猪养殖必须注意, 所有饲料要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 并且要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如果饲料变质, 则不能再给生猪食用。

2.5 兽药使用要求

兽药使用也要严格遵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32) 和国家农业部颁发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兽药停药期规定》等, 所有的规定中都明确规定了不能滥用兽药, 也不能过量用药, 应本着低毒、低残留的原则使用兽药。

3 小结

无公害生猪的养殖和生产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健康是人们当前最看重的财富, 无公害生猪的养殖要符合国家的各项标准, 国家相关的畜牧管理部门要履行相应的监督作用, 确保无公害生猪在养殖时不偷工减料, 最后的抽检步骤也必须严格认真。这样, 送到人们餐桌上的无公害猪肉才是真正的健康食品。

摘要:无公害生猪在近些年的市场上大受欢迎, 而生猪无公害生产受到养殖户的追捧, 但是生猪无公害生产并不简单, 需要要求较高的场地环境、设备设施, 还需要特别注意无公害猪的防疫管理。本文结合实际, 着重分析了无公害生猪产地环境和防疫管理技术要点。

关键词:生猪,无公害猪,猪场,产地环境,防疫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申济丰.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J].饲料广角.2005 (13) .

生猪养殖流程管理 篇3

关键词:基层兽医站;生猪养殖场;防疫管理

1 引言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场大多存在于乡镇而且规模小,比较分散,养殖场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生猪防疫知识,这就要求基层兽医站帮助生猪养殖场做好卫生防疫管理,来避免疫情的发生给生猪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本文就基层兽医站如何做好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管理给出了几点建议。

2 做好生猪防疫的意义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场普遍存在与乡镇,规模小,有许多都是农村老百姓养殖几头生猪来增加经济收入,有些生猪养殖场规模也不是很大,如果一旦出现疫情导致生猪死亡,那么给农户和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因此,基层兽医站必须加强生猪的防疫工作,这样才可以避免养殖户的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3 做好生猪养殖场防疫管理的方法

3.1 签订防疫责任书,落实防疫责任

基层兽医站想要做好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管理工作,需要对兽医站负责范围内的所有生猪养殖场进行严密的监控,并与养殖场和村委会签订相应的《防疫责任书》,在《防疫责任书》内对养殖场和村委会的责任进行明确,这样有利于调动养殖场负责人加强生猪防疫工作的积极性,而可以使村委会防疫工作人员更积极紧密的配合兽医站和养殖场做好生猪防疫工作,这样有利于兽医站制定的防疫措施的落实。

3.2 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

基层兽医站要对辖区内的每个养殖场建立养殖档案,用来记录生猪防疫管理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疫苗注射、饲料使用、消毒记录、兽药使用、耳标领取、产地检疫、上市销售等情况,兽医站要加强养殖档案的管理与落实情况,向养殖场管理人员讲明记录好生猪养殖情况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督促养殖场工作人员做好养殖档案的记录工作,养殖档案要记录俩份,一份由养殖场保留,一份交给兽医站,这样兽医站可以对养殖场的防疫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兽医站确定各个养殖场的防疫工作重点,这样也可以在养殖场和兽医站之间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3.3 按照程序做好免疫注射工作

国家将口蹄疫、蓝耳病和猪瘟这三种疾病列入到了强制免疫的范围,因此基层兽医站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对这三种疾病的防疫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好其他疾病的防疫工作。兽医站首先要对辖区内的生猪养殖情况有一个了解,包括生猪的养殖规模、疫苗注射等情况,然后兽医站采购足够数量的疫苗并发放给各个生猪养殖场,指导生猪养殖场按照程序进行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要落实每种疫苗的注射情况,确保各个生猪养殖场都将这三种疫苗注射了两次,因为这样才可以使免疫效果更好。

3.4 定期巡查登记

兽医站工作人员在巡查时要注重对生猪养殖场附近河流、鱼塘的巡视工作,防止有养殖户将病死猪扔到河流、鱼塘情况的发生,因为被扔到河流、鱼塘的病死猪可能会导致疫情的扩散,兽医站工作人员一旦发现河流、鱼塘内有病死猪,要及时的通知兽医站相应部门进行清理打捞,防止疫情扩散,还要告知村委会这一情况,让他们加大巡查、宣传力度,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3.5 严格的执行消毒和生猪全进全出制度

生猪养殖场要严格的做好养殖栏舍、注射器械、生猪本身、进出养殖场车辆人员、喂养生猪的用具等日常的清洗消毒工作,尤其是要注重对外来车辆和人员的消毒工作,应对外来车辆和人员做全面的消毒工作之后才可以进入生猪养殖场。

3.6 完善产地检疫程序

兽医站对于养殖场生猪的出栏必须做好严格的把控,兽医站必须要求养殖场做生猪出场的检疫申报,在得到申报之后,兽医站要根据生猪的养殖档案对将要出场的生猪是否打完强制疫苗进行检查,没有打完强制疫苗的生猪不允许出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防止有病情的生猪流向市场,另一方卖可以使养殖户对于生猪防疫的意识得到加强。

3.7 防疫管理信息化

兽医站可以通过与通信运营商合作的方式开发一个专门用于生猪防疫知识宣传以及生猪疫情的最新情况的手机短信平台,兽医站利用这个平台向生猪养殖户发送防疫的基本常识,宣传《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文件来提升养殖户的防疫知识和意识,并通过这个平台对最新出现的疫情情况以及防疫措施向养殖户传送,来提醒养殖户注意生猪疫情的防控工作,加强日常的卫生管理,来避免疫情的发生。

3.8 举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演练

基层兽医站应该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准备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可以每年进行一到俩次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演练,在应急演练中发现准备工作不足和应急方案不完善的地方,并及时作出改进工作,来预防重大疫情的突然出现。

4 总结

基层兽医站应该结合生猪养殖场合村委会做好生猪的防疫工作,从签订防疫责任书,落实防疫责任、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按照程序做好免疫注射工作、定期巡查登记、严格的执行消毒和生猪全进全出制度、完善产地检疫程序、防疫管理信息化、举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演练等八方面做好生猪的防疫工作,这样才可以减少疫情的发生,避免养殖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生猪养殖场药品使用管理办法 篇4

1、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选药,用量适当,疗程充足;联合用药时要有明确的临床指证,并注意药物配合所产生的无关、累积、协同、拮抗作用,及时观察动物的反应,修订用药方案。

2、使用抗寄生虫药应针对寄生虫的生活史选用药物种类、给药方案以及适宜的给药剂量,保证既有效又无毒副作用;对易产生抗药性的,给药剂量要足、疗程要够,并合理轮换用药;拌料或饮水投药时应混合均匀。

3、使用消毒药应根据不同病原及其特性,选择适宜种类的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和温度,确定合适的用药方法,如喷雾、泼洒、浸泡、涂擦、冲洗等。

4、应根据不同种类的药物,严格执行停药期制度,严禁超期用药。

5、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栏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应符合NY/T 5033的规定。

6、优先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疾病,但应使用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要求的疫苗对猪进行免疫接种,同时应符合NY 5031的规定。

7、允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二部收载的用于猪的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

8、允许在临床兽医的指导下使用钙、磷、硒、钾等补充药、微生态制剂、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营养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剂、酸化剂、局部止血药、收敛药和助消化药。

9、慎重使用经农业部批准的拟肾上腺素药、平喘药、抗(拟)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

10、禁止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弛药。

11、养猪场要实行用药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用药档案,以备查考。用药档案应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疗程、疗效及停药期;用药猪编号、日龄或月龄、体重,实施用药者及主管兽医签字等。

12、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兽药。

生猪养殖 篇5

作者:胡美函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第46期 总第445期 点击数:

2009-6-15 11:07:58

198 更新时间:日前,一则来自国家发改委网站的信息表明,5月份,我国生猪出场价格、白条肉出厂价格、仔猪价格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猪粮比价继续下跌,已经连续4周低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六部门年初联合发布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设定的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按照预案的规定,着手开展冻猪肉政府储备的收储工作。

“猪粮安天下”,在中国人的饮食中,除了粮食还真没有哪种食品比猪肉权重。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对猪肉的消费,占所有肉类消费的65%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5月份CPI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3%。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2%,环比下跌7.3%,影响CPI下降0.22个百分点。猪多导致价跌

今年以来,猪肉和各类生猪价格沿袭去年下半年之势继续走低。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发布,5月27日,全国47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12元,比上月底下降11.4%,连续第2个月降幅在10%以上。

猪价在滑落,生猪饲养成本却在增长。5月初,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5月6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粮比价为5.9∶1,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已进入蓝色预警区域。日前,该中心再次发布,5月27日,全国大中城市的猪粮比价为5.87∶1,为2006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有些地区甚至低过该比价,养殖户亏损已成事实。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反映,该省目前生猪价格为每公斤9.5元,玉米价格是每公斤1.75元,猪粮比为5.4∶1,跌破5.5∶1已逾两周,农民养一头猪平均亏损近百元,严重时亏损高达200元。养猪大省四川,目前猪肉价格与粮价之比降到4.99∶1,远远低于5.5∶1的盈亏平衡点,已经进入价格红色预警区。

不仅如此,生猪生产供大于求也开始显见。农业部畜牧业司的最新统计,今年4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5489万头,比上月上涨1.4%,这远超过国家宏观调控指标确定的4.1亿头的水平。

以江苏省为例,据该省物价局监测,仅如皋地区,当地5月份生猪出栏约7.65万头,预计6~7月份出栏15.8万头,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0.39万头、0.72万头。

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着市场行情。本来每年到3~10月,由于季节性的饮食结构变化,猪肉消费已是淡季。而4月底开始的甲型H1N1流感偏偏开始就被称为“猪流感”,令本已持续下跌的猪价行情雪上加霜。在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后,出于自身健康的保护,许多人心存疑虑地放弃了消费猪肉。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好像更愿意呆在家里吃饭了,这似乎也影响到了对猪肉的消费。不少养殖户迫于压力,又开始集中出栏和抛售生猪。消费需求在缩减,但猪产品供应却在骤增,这便加速了猪价的触底。用生猪养殖业行里人自己的话来描述眼下的行情,是“今年淡季更淡了”。

猪多从何而起

有人士认为,出现目前猪多而导致价贱,与近两年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政策不无关系,并认为能繁母猪的存栏总量以及仔猪的产量在今年年初就应加以控制。

2007年,为了平抑猪价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其中几大奖励和补贴政策对生猪养殖的迅速壮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当其冲的是实施了能繁母猪补贴制度。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按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给予补贴,并明确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并同时推进能繁母猪的保险工作,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中央财政还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差别补助。这一政策有力地刺激了各省各地对能繁母猪生产的投入。例如:云南省当年就投入5亿发展生猪生产,其3.5亿中央财政投入,该省的农户每养一头能繁母猪即可获50元的补贴。同时实行了能繁母猪保险,参加保险的每头猪死亡可获1000元补偿。此外,每头母猪配一窝还能补助20元。

第二是大力扶持了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对年出栏3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户猪舍标准化改造、粪污处理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实施补贴。鼓励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保险服务,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还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地方财政要对担保机构的生猪贷款风险给予必要的补助。在此政策下,农业大省河南省,在当年不遗余力地重点扶持现有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小区、重点户)的改扩建,对年出栏300~499头的补助10万元,年出栏500~999头的补助20万元,年出栏1000~1999头的补助40万元,年出栏2000~2999头的补助60万元,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补助80万元。

第三是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实施奖励。仅2007年就安排了15亿元专项资金,对253个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资金,当时这些县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33%。

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对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其奖励的标准是:年均生猪出栏量大于80万头的县;年均生猪出栏量在60万头至80万头之间,且人均出栏量大于1头的县;达不到上述标准,但对区域内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县,如36个大中城市周边的产猪大县。并规定各县所得奖励资金要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不能挪作他用。要用于规模化生猪养殖户猪舍改造、良种引进和粪污处理、生猪养殖大户购买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贷款贴息及防疫服务费用等发展生猪生产的支出。并对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圈舍的新建、引种、粪污处理、贷款等方面实施补贴,补贴的标准是:圈舍的新建每平米补贴40元,沼气池每立方米补贴150元,引进良种母猪每头补贴400~600元,贷款贴息50%。

为了体现“多调多奖”政策,财政部并明确,奖励资金的分配按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三项指标测算,其各自所占权重分别为50%、25%、25%。奖励资金测算数据主要以统计系统提供的分县分年数据为准。

由于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落实得好,支持力度大,2007年9月以来,各省各县的生猪养殖积极性高涨,补栏积极,存栏量小幅回升,出栏比较正常,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充足。

在此后一年内,财政部又进一步加大了生猪养殖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能繁母猪上,补贴标准从50元提高到100元,并明确规定对能繁母猪保险政策,要扩大覆盖面,力争做到“能保尽保”,对因疫病需要扑杀的政策性投保能繁母猪,财政给予补助,保险公司要予以赔付;在养殖规模上,加增安排25亿元,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继续对生猪调出大县继续给予奖励;另外,还加增了中央储备玉米的调运和拍卖工作,控制饲料价格上涨。

不仅有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在扶持,养猪还免税。此时不仅国民就连外商也陡然发现,我国已然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政策无限优惠的最好养猪时机。于是,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的农民工、携外资的跨国投资集团,“在地产业踉跄之际跑出来”的房地产商等各路人马,浩浩荡荡地进军到养猪的行列中。

南昌的艾格非国际集团公司,2008年利用他们在纳斯达克上市融来的1亿美金,在江西、福建、广西、上海等地迅速收购了近40家猪场,声言要做中国的“养猪大王”;中粮集团也宣布,在未来5年内将投资97亿元,在湖北建成存栏50万头的母猪养殖基地,形成1000万头的国家生猪现代化健康养殖示范区;泰国正大集团与江苏省农垦集团,以合资经营方式设立江苏正大苏垦猪业,希望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及屠宰和加工能力;网易集团也决定进军养猪业,计划年出栏生猪将达到100万头;之前主要从事建筑行业的南京雨发建设集团,从去年3月份投资修建猪场,目前已经投资350万元。

有关经济眼球还注意到,农民工的外出打工和返乡就业对猪价有着另一面影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就指出:“2007年猪价上升过快,是因为农民外出打工增多,农村散养户减少一半,全国减少了近36%的生猪生产能力导致。”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大批失业回乡的农民工中,就有部分转而从事生猪养殖,从而由过去在外地打工吃肉的消费者,变成养猪的供给者,对猪价构成双重压力———在减少猪肉需求的同时又增加了供给。江西九江县扶贫办前不久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县重点村返乡人员达1600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16%,这之中有4%的人预备从事养猪等农业规模开发。

于是,在这个从省到县、集团到个人“蜂拥而至”养猪大军中,受鼓励政策和获利心切的驱使,发展生猪养殖的无序与盲目怎可避免?

扶持过度引发不良反应

2006年6月,全国部分地区爆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直接导致了生猪市场的持续低迷。该年生猪存栏水平在近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从而导致2007年猪肉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引发了当年的猪价疯涨。

为平抑猪价,2007年国家开始实行一系列生猪饲养扶持政策,2008年猪价便开始回落,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充足,没有出现脱销、断档或排队抢购现象,说明扶持政策起到了平抑猪价和保障市场供应的效果。但自2008年下半年持续至今的猪价低迷,生猪出现过剩,也反映出这一系列政策扶持是否过于优厚,引发了如今生猪养殖业发展的窘境以及猪价的不良反应。

2007年开始实行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对养殖户(场)实行每头能繁母猪50元的补贴,2008年又将补贴调到每头100元,补贴执行时间为两年,一直发放到今年6月30日;并明确因疫病需要扑杀的政策性投保能繁母猪,财政也给予补助,保险公司予以赔付。对确定的生猪调出大县的养殖户(场),实行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一次性增加发放临时饲养补贴;对国家的优良种猪场的养殖户(场),按每头公种猪10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临时饲养补贴。这一政策刺激了不少养殖户(场)扩大能繁母猪的饲养,但却因预警机制不健全,相关管理部门引导不够,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过高。

农业部畜牧业司的统计显示,今年4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5489万头,比上月上涨1.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922万头,这两个数字远超过国家宏观调控指标确定的4.1亿头和能繁殖母猪4100万头的水平。母猪过多,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仔猪产生,这也就是导致生猪存栏过剩的主要原因。

对能繁母猪政策倾斜的不适度,还会引发更多不能预期的风险。政策明确能繁母猪保险的保险金额为每头1000元,保费为每头60元,其中,各级财政负担48元,农户自负12元,仅占保费的20%。保险责任包括洪水、台风、暴雨、雷击等自然灾害,蓝耳病、猪瘟、猪链球菌、口蹄疫等重大病害及泥石流、山体滑坡、火灾、建筑物倒塌等意外事故。对生猪养殖散户,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给予支持,根据养殖规模和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期限,最高授信额度可达到5万元,并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对规模较大、资金需求较多的专业养殖户,通过“核定额度、周转使用、责任连带、到期还款”的农户保证贷款方式给予信贷支持,最高授信额度可以达到20万元;对规模化程度较高的规模化生猪饲养、生猪饲料加工和肉类深加工等企业,根据自身能力适当给予资金支持。

这样一来,养猪既能贷款又能上保险,还没有什么门槛,怎么养都有国家政策来保障,难免不会被认为是容易上手且又没有多大风险的诱人活计,谁都可以从事,蜂拥而至是再所难免。

而对猪圈舍进行补贴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更是让众多专家学者忧虑。在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上,对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圈舍的新建、引种、粪污处理、贷款等方面实施补贴,补贴的标准是:圈舍的新建每平米补贴40元,沼气池每立方米补贴150元,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贷款给予重点支持。

目前,大批的投资商进军我国养猪业,其中还有一些房地产,他们新建了大规模的养猪场,从中所获得的新建猪圈舍补贴和贷款也是显而易见,但有些猪场并没有养上一头猪。比如:在南京每平方米猪舍可以补贴100元,据此很多新进资本甚至还没有采购猪仔就已经获得了巨额政府补贴。类似这样的一些做法,似乎有钻政策空子进行套现的倾向。不仅如此,这边大面积的土地被占用新建猪舍,那边又是村里村外处处可见的猪圈闲置着,且不计算重复建设所耗费的资金和人力值不值,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占有,这笔账又该如何计算?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一位教授直言,政府再把资金补贴给新建猪场,过度热情鼓励养猪,只会导致生猪头量的非正常增长,埋下猪肉价格快速滑入下一个谷底的祸根,这一补贴政策应加以改进。

良性发展需要调控艺术

从目前生猪养殖业发展中诸多的一些不良反应来看,2007年到2008年间实行的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的“利好”,引发了生猪存栏量迅速膨胀。农产品的需求是相对刚性的,但猪肉以及猪肉产品的消费,却不会随着猪肉供应量的增加而同比增长。扶持政策过度地鼓励了产出,却忽视了之后是否有与之匹配的需求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猪及猪产品的供需失衡。所以,要促进今后我国生猪养殖业走向良性发展,不仅仅只是扶持也要抓好同步调的调控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一位教授认为,出台这么多扶持产业政策肯定是没错的,关键是政策怎么落实,怎么做到客观,怎么把钱要用在刀刃上,起到应有的效果。

有媒体报道,农业部也曾在去年9月发出预警,可是由于多部门管理、信息沟通不畅,一些地方仍然在继续大力鼓励生猪养殖。所以,养猪过剩也是因多头管理导致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预警机制不健全,从而使得相关的调控政策措施滞后所造成。

就目前而言,养猪户、屠宰场、猪肉经营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并不平均,其中,养猪户的利润平均仅为猪肉经营户的1/3左右。且当生猪价格下跌时,猪肉市场价格下跌也显滞后。本轮出现的生猪养殖过剩其苗头在去年下半年其实已显现,之所以有关部门直到前不久才加以关注,也有今年春节期间惯例性的猪肉价格上涨,掩饰了上游产业生猪饲养过剩事实的因素。有业内人士建议,当务之急建立起完善而敏锐的市场预警和调控机制尤为重要。

让人担心的是,倘若再次出现猪肉价格的上涨,城镇居民的消费利益又将受到波及。为此,专家呼吁,亟待建立以丰补欠的储备均衡销售机制。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储备猪肉制度,基本上保证了民食工需;走向市场经济后,则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建议猪肉储备机制向规模化完善,以丰补欠实现均衡销售,对平抑猪价、调控生猪饲养将能起到调控作用。

另外,一直被大家看好的生猪期货,有规避因猪肉价格的波动给生猪饲养,以及猪肉深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的作用。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今年知道明年的生猪销售价格,便于养殖户(场)们掌控生猪饲养的数量,使得生猪市场拥有合理饲养量。2月3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到采取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养猪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流感疫情的出现,延缓了这一机制的出台。猪肉类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通常也是易诱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尽快出台上市生猪期货等金融产品,不仅能为市场提供预期性价格信号,也可以为市场提供部分对冲农产品周期风险的工具,避免出现农产品“大起大落”的怪圈。

生猪市场起伏之启示

□翎飞

就我国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产品产业发展来看,多年来存在着“少了少了,多了多”的窘境,为何一直就调整不过来呢?这其中有“一少就扶,一多就放”原因。

拿生猪养殖业来讲,2006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引发“猪恐惧”,不知是不是政策也恐慌得无济于是了,养殖户们不得不挥泪杀母猪,导致之后的猪短缺,引发2007年的猪价发飙。于是,政策便开始扶持,又给补贴又免税的,可如今猪又多了价跌得厉害,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会不会是再现养殖户挥泪杀母猪后不了了之?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问题让人深思。

其一,“一少就扶”,什么政策都给。试想,仅一个养猪产业一出状况就加以过度的、延绵不断的母爱。那其他的产业呢?会不会效仿也要求这样的母爱,像当今的美国汽车业那样排着队地要“破产重组保护”?那时,国家的母爱将又给谁多一些?所以,真正要扶持的是培养各产业要有市场眼光,走良性发展之路。

其二,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不健全。在多头管理之下,相互信息又沟通不畅,造成了无序无量并浪费的大生产局面。农业部在去年9月便发出预警,由于多部门管理、信息沟通不畅,一些地方仍然在继续大力鼓励生猪养殖。试想,如今是网络时代,还出现如此信息不畅通状况,是人的原因还是沟通渠道及设施的原因?如果碰上战事,岂不要造成许多地方的沦陷?当务之急,应增强产业中统管和分管之间信息的畅通及其速度,必要地拓宽信息发布和传递以及回馈渠道,比如通过媒体、网络、邮政、协会、经纪商等来加强贯通;更要建立产业链上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工作机制,避免多重管理或谁也不管。

生猪养殖补贴 篇6

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厅)、农业(农牧、畜牧)厅(委、局、办):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009]25号),今年继续安排中央投资25亿元,用于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条件

实行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内;经改造后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实现饲养标准化,具体标准按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发改办农经[2008]524号附件一执行。优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养殖场(小区)。

各省(区、市)不得重复安排2007年和2008年已安排过中央投资的规模养殖场(小区)。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粪污处理、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要优先安排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三、分省建设任务及中央投资补助标准

各省(区、市)建设任务按照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和规模养殖情况等综合确定,具体建设任务和中央补助投资控制规模详见附件。应严格按中央补助投资控制规模和项目补助标准向国家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不得擅自调整项目补助标准。

各类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为:分年出栏500-999头、1000-1999头、2000-2999头和3000头以上四个档次予以补助。其中:

年出栏500-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20万元,其中:苏浙粤每个补助15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25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20万元,京津沪地区不安排。

年出栏1000-1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4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3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5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40万元。

年出栏2000-2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6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5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7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60万元。

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80万元。

考虑到云南、贵州两省的特殊情况,云南、贵州两省可适当降低年出栏规模,安排部分300-499头的养殖场(小区),中央平均补助投资仍为10万元。

中央补助投资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地方政府要根据项目改扩建实际的规模大小,安排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四、项目组织申报程序和要求

按照适当简化程序、强化地方责任、加强部门协作的基本原则,项目申报采取以下方式:

按照本通知要求,省级畜牧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提出项目总体安排方案后,省级畜牧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的组织编制和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的审批及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由有关市、县畜牧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联合上报省级畜牧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省级畜牧主管部门汇总提出审查意见,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各地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公示并确认项目无争议后,才能编制上报项目可研报告。

根据批复的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级畜牧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附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批复文件,于9月15日前联合上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逾期不报的,国家将不予安排投资。

生猪养殖流程管理 篇7

1生猪养殖场防疫管理的重要意义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等特点,例如,榆林地区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巨大,但是由于当下生猪养殖场的主要地理位置是在比较偏远的农村,这些地区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经济发展落后,所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随之落后,在这些偏僻的地区养殖业本来就存在着诸如技术落后、管理制度散漫、医疗卫生环境差、饲养环境和设施简陋、防疫和控制中心距离比较远等问题,一旦生猪养殖场暴发疫情,因为无法控制疫情、无法及时得到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原因,疫情会给国家和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2010年爆发的猪流感事件就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就榆林地区的养殖业来说,猪流感的爆发,不仅危害到榆林地区生猪养殖安全,还影响到当地畜产品消费。在农村地区,生猪养殖场可能是当地人们的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一旦疫情爆发,无法控制的疫情会导致大量的生猪死亡,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如果爆发的疫情没有及时得到控制,疫情蔓延,再加上没有得到正规治疗,滥用药物导致病毒变异的,会使国家的损失更为严重。近几年动物疫情种类繁多,包括:口蹄疫、猪圆环病毒病、猪瘟、链球菌病等,种类变化繁多,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题。由此可见,基础兽医站对于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只有增加基层防疫管理建设的投资,加强基础防疫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提高基层防疫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才能减少国家和人们的损失。

2完善基层兽医站对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管理的方法

疫情的爆发,会直接导致本年度GDP的下滑,这些损失的背后是我国基层兽医站对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管理的不完善,包括不能准确落实生猪饲养的防疫责任、没有严格进行生猪饲养的防疫消毒、没有建立完善的生猪饲养档案、没有建立生猪进出口的制度等,这些生物安全隐患都是值得我们注意。所以我们要完善基层兽医站对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管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落实生猪饲养的防疫责任

为了能够做好基层兽医站对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管理工作,我们要求养殖场明确防疫责任,要求养殖场签署《防疫责任书》,真正做到基层兽医站对生猪养殖场进行全面的监测,也可以保障养殖场工作人员对疫情的准确及时的报告,使得疫情得到及时的控制。

2.2严格进行生猪饲养的防疫消毒工作

不仅仅是要对生猪本身进行定期的消毒工作,也要对生猪生活的饲养场进行定期的消毒工作,例如生猪粪便的处理、饲养场的药物消毒、空气的流通、定期注射疫苗等措施。对于外来人员和接送车辆也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建立生猪进出口的制度,进出口得到的外来生猪带进了病毒,就会导致养殖场的健康猪也患病,所以对于外来人员和接送车辆也要进行定期的消毒也是很重要的。

2.3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大,我国对于基层动物防疫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基层兽医站要对每一个养殖场进行监控,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的判断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从而预防控制疫情。

参考文献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篇8

【关键词】养猪;生猪;养殖技术

现代畜牧业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为此,作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养殖模式的健康养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健康养殖不但需要健康的良种、安全的饲料和兽药、符合动物生理特性的养殖环境,还要求对环境友好、不对养殖环境构成威胁,并且其养殖产品质量要做到安全和可追溯,因此,积极开展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信息追溯技术的研究对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和提高畜禽养殖水平与畜禽产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猪病日渐复杂,疫情的净化和控制难度也不断增大;养猪业污染严重,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据业内人士测算:一个存栏万头的肉猪场,日排粪尿、污水量达100多吨,相当于1个5万~8万人的城镇生活废弃物排放量。猪场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超过国家标准的十几倍至几十倍。当今的消费者都要求高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健康食品,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人们逐渐认识到生猪健康养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实现养猪业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生产势在必行。健康养殖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关;加大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

健康养殖即是在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达到猪肉产品安全卫生、猪场排泄物达标,从而保持当地生态平衡和猪场的持续发展。健康养殖生产的产品首先必须为社会所接受,是质量安全可靠、无公害的畜产品,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其次,健康养殖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同时,健康养殖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良性的,其生产模式应该是可持续的,其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且体现了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1 场区布局科学

(1)场址符合当地总体规划,不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域;距主要交通干线、居民区等1000m以上,距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等1500m以上。

(2)选择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良好、排废排水方便的地方;丘陵地区宜选择阳坡,以坡度﹤20°为宜。

(3)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活区、生产区分开,生产区内种畜禽区、保育与生产区分开,清洁道和污染道分开。

(4)圈舍建筑朝向一般采用朝南偏东或偏西15°~30°,圈舍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相邻两栋纵墙距离要在7m以上,端墙之间不得少于9m,距围墙不少于3m。

2 饲养规模适度

(1)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

(2)养殖场不应饲养犬、猫等其他动物。

(3)养殖规模要与场区土地面积、周边相匹配,要求生猪年出栏在1000头以上。

(3)饲养密度为:种公猪限位栏1㎡/头,能繁母猪5.5㎡/头,育肥猪0.8㎡/头。

3 养殖方式先进

(1)养殖场区内人员、畜禽和物品等应采取单一流向,全场或单栋圈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2)猪场实行自繁自养,提倡人工授精、仔猪早期断奶;蛋鸡采用笼养或网上平养,蛋鸭采用网上或地面平养,肉禽采用网上平养和放牧补饲结合;奶牛、肉鹅采用舍饲与牧饲结合。

(3)配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标准化生产设备及湿帘、风机等环境控制设备;猪场配有母猪限位栏、高位产床、仔猪保育栏等猪栏设备。

(4)有为其服务的、与饲养规模相配套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规程的要求科学配制日粮和规范饲养管理。

4 档案记录齐全

(1)畜禽养殖场应有岗位责任、防疫消毒、档案管理等生产管理制度,且做到制度上墙。

(2)养殖档案应载明: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检疫、免疫、消毒情况;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等。除特别规定外,所有原始记录应保存2年以上。

5 投入品使用规范

(1)禁止使用法律法规、国家技术规范禁止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

(2)使用的饲料和饲料原料应色泽一致、颗粒均匀且无发霉、变质、结块、杂质、异味、霉变、发酵、虫蛀及鼠咬现象。

(3)兽药使用应在动物防疫部门或执业兽医指导下进行,凭兽医处方用药,不擅自改变用法和用量。

(4)不得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不得在垃圾场或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进行饲喂。

(5)取得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证书,提供本年度畜禽产品或饲料合格检验报告。

6 防疫措施严格

(1)具有完善的动物防疫制度,并能严格执行,防疫制度至少包括免疫工作制度、休药期制度、卫生消毒制度、投入品的采购使用和管理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具备有效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奶牛场还应具备有效的布病、结核病监测合格证明。

(2)生产区四周应建有围墙或防疫沟;大门出入口设有值班室、消毒池等;生产区门口应设有更衣换鞋或消毒设施;圈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或消毒盆。同时,还要有储藏防疫物资的冷链设施设备(如冰箱、冷藏包等)、病死畜禽隔離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3)根据不同畜禽种类、生长阶段、当地疫病的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保持畜禽免疫档案规范齐全,并保存3年以上。强制免疫病种的应免密度达100%,免疫耳标佩戴率也应达100%。

(4)饲养场工作人员应无人畜共患病;奶牛场工作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同时还要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7 粪污治理有效

(1)将场区粪污通道改为暗沟,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固液分离。

(2)建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堆粪场,并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建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污水处理池等设施。

上一篇:致交警的慰问信下一篇:会展策划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