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试卷

2024-09-10

民族民间音乐试卷(通用8篇)

民族民间音乐试卷 篇1

内容摘要: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是音乐历史中一直存在的因素。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以及任何作曲家的音乐,都具有其民族特征。实质上,音乐的民族特征是由不同民族和国家客观存在的文化特征决定的。因为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语言音调、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心理素质和不同特征的民间音乐文化积累。所以音乐的民族特征比较持久、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之中。

关键词:

民族特色、侗族大歌、文化精神、民间文艺

正 文: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马上就完了,经过这一个学期的熏陶,我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在没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乐,不过是吹拉弹唱罢了,当我正式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才知道我的认知是多么的肤浅,我所理解的民族音乐也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在老师的引导下和我在书上的一些了解到了各民族音乐风情,我印象最深的是侗族大歌,通过资料的收集,我了解到,侗族大歌的产生、发展决定于特定的生态环境。

文艺生态学认为,每种艺术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所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侗族大歌就是侗族歌手们紧密联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才具备了直觉和声美感,并且造成了多声模仿心理,而且在模仿的同时产生了感性活动,这正是演唱者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感情反映,经过长时期的加工、选择、概括、集中而形成优美的旋律与协和的和声对位,产生了生动的音乐形象,实质上就是歌手们感情形象,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感染力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合唱多声部歌的统称,就其旋律和演唱艺术而言,可以算是侗族歌谣艺术中最高级的品种之一,特别是歌的多声部曲调,堪称为世界民歌艺术之珍品。侗语称侗族大歌为“嘎老”,“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大的意思,大歌珍贵的价值表现在文学与音乐两个方面。

首先,大歌起源于本土。关于侗族大歌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持“外来说”,有的持“劳动说”、“摹仿说”、也有持“改造说”,等等。“外来说”认为侗族是个落后的民族,文化的落后注定它不可能创造象“侗族大歌”这样丰富多彩的多声部音乐,侗族大歌的多声部一定是受外国传教士带进来的宗教音乐的影响而形成的。“改造说”则认为“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是外来音乐干部对侗族民歌加工改造的结果。外国传教士将西方音乐传入侗族地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事情,何况要使某种西方音乐深深扎根在侗族这个没有汉字乐谱记录和传播的民族,使其达到民族化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可见侗族大歌与外国传教士及宗教音乐没有任何关系。由于侗族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清美秀丽的却又近乎于封闭的生态空间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外界的一些文艺娱乐活动很难进入侗族地区,侗族人民便在这种耕作之余自然而然的去摹仿山林中的鸟鸣蝉虫,进行自己特有的文艺娱乐活动,正是这种无忧无虑的单纯朴质的生活,再加上长时间的摸索,侗族人民很自然的就会用生命的灵气和智慧结合自身所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现象去领悟,以自然无为为美,讲究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和谐,从而创造了优美的合声音乐——侗族大歌。

其次,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文艺生态学认为,每种艺术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所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任何人类群体,首先必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以这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劳动的对象和交往空间,进而创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侗族大歌就是侗族歌手们紧密联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才具备了直觉和声美感,并且造成了多声模仿心理,而且在模仿的同时产生了感性活动,这正是演唱者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感情反映,经过长时期的加工、选择、概括、集中而形成优美的旋律与协和的和声对位,产生了生动的音乐形象,实质上就是歌手们感情形象,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感染力。一方风水养一方人,也养一方艺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口头创作都是该民族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为背景的。侗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寨前碧水长流,潺潺有声;河边榕树挺立,铺天盖地,处处鸟语花香,林涛声声。侗族这勤劳朴实的民族由于长期在这种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优美的田园生活环境和单纯的男耕女织的农业劳动生活,容易使歌手们对周围环境那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的百鸟叠鸣,流水潺潺,林涛声声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声音响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广阔的联想,并且这种自然的和声必然会形成他们本能的无意识的模拟对象。现代音乐理论家该邱斯曾这样说过:“最古最原始的曲调,说不定只是同一反复出现,其产生由于人类对于简单的鸟鸣或别的天籁的自然自觉的反映”。该邱斯的猜想和推证正好印证了侗族大歌的产生,说明了音乐对于自然的音响的反映。

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的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该民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惯有联系,而且与他们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特定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的天籁的声响,对于该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自然环境对民间艺术还具有间接的影响,民间文艺并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而是具有一定能动作用,一方面自然环境作用于主体诸因素,通过这些主体因素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这些主体因素又作用于自然环境,从而制约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民间文艺正是在这种主体和客体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中生存发展的,侗族大歌同样也不例外,最后,侗族大歌的民间文化生态。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艺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相关。民间的社会文化就是民俗文化,民间文艺就存在于民俗文化环境之中。民俗对民间文艺的影响除一般表现为整体效应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某一文学艺术总是深深扎根于某一民俗环境之中。侗族之所以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侗族大歌,这和侗族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分不开的。侗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团结的民族,他们的各种民俗活动都以集体为主,例:集体做客、集体对歌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友谊、团结、爱美和群体意识较强的文化精神,也是侗族审美观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即在直觉状态中去体验爱情、人生;发现、领悟、寻觅、感叹人生的究竟和意义,同时也展现出侗族人民对人生的执著、热爱和追求。这些民俗和民俗精神就是侗族大歌生存的良好土壤。

总而言之,侗族大歌魅力无限,它不仅是侗族人们的生活写照,更是他们民族精神的体现。作为一个音乐学者,我们有责任好好了解和学习侗族大歌,把这种奇妙的音乐艺术介绍给更多的人,我们要把这种民族的民间的音乐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民族民间音乐试卷 篇2

民族民间音乐的种类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丰富的民间艺术宝库中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是一块璀璨夺目的瑰宝,它有着广博的内容、丰富的体裁、优美的旋律、清新的风格,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它可以按照作品的表演方式分为民间歌曲、器乐曲、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五个类别。

民间歌曲。我国的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精品颇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采集到的民歌平均达万首以上,全国约计30万首之多。

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它始终与大众生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口头性、口语化、地方化、民族化的特点。一般说来,民歌的艺术形式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生动,技巧丰富,风格多姿多彩,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民歌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创作养料,无论是专业作曲家还是业余作曲爱好者,了解和学习民歌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器乐曲。我们的先人经过长期的艺术创造,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乐曲和器乐演奏形式,同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器乐曲和丰富的艺术经验。千百年来,民族器乐亲切地伴随着人民的生活,与人民同歌唱,共悲欢,真实地表现着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我国民族器乐曲种类繁多,如古琴曲《梅花三弄》、二胡曲《二泉映月》、丝竹合奏《春江花月夜》等。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曲创作,有着十分丰富的积累,同时也很富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器乐曲与歌曲创作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有很多器乐曲都取材于民歌。学习民族器乐曲,对歌曲创作和器乐曲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歌舞。民间歌舞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具有极古老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群众性,其特点是清晰的节奏、活泼的旋律、丰富的感情、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地方色彩。如汉族的秧歌、花灯、采茶舞、二人转等;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瑶族的长鼓舞;苗族的芦笙舞;高山族的欢乐舞等。丰富的民族歌舞是我们创造民族新歌舞和舞蹈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

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或叫曲艺音乐,是一种说唱相间、浑然一体的叙事(第三人称)和代言(第一人称)相结合的表演艺术,主要由文学、音乐、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现有的曲种有400多种。例如,京韵大鼓、苏州弹词、河南坠子、山东琴书等。我国的说唱音乐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唱腔丰富、感染力强,极富戏剧性的效果。

戏曲音乐。戏曲音乐是在民间音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等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提炼而逐步形成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戏剧情节、展开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生活。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全国各地大小剧种有400多种。这些戏曲音乐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节奏丰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如昆腔、高腔、梆子腔等。我国丰富的创作曲目,是我们创作和改编戏曲音乐的宝贵财富,也是进行歌曲创作的珍贵素材。

民族民间音乐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我们学习民族音乐,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学习运用过程中,我们必须有选择、有目的地加以运用,从而达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目的。

一个卓越的作曲家,总是同自己本民族的民间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民间音乐作为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宝库,常常通过改编、整理,把民间音调吸取到自己的创作中来。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曾说过:“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把它变成曲子而已。”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许许多多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贺绿汀、吴祖强、柴可夫斯基、格里格、德沃夏克等都是在深入研究民族民间音乐,不断探索民族民间音乐真谛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并给后人留下不朽的名作。如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贺绿汀创作的《游击队之歌》、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斯拉夫进行曲》、格里格创作的《培尔·金特》、德沃夏克创作的《新世界》等。

还有被广泛传唱的歌曲,如《信天游》、《黄土高坡》、《青藏高原》、《辣妹子》,电视剧《渴望》、《四世同堂》、《红楼梦》、《水浒传》、《大宅门》等的主题歌。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正是作曲家把握了民族音乐的主题,提炼出极其丰富的资源和素材,才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音乐特色的优美旋律。同时它们又吸收了大量的现代创作手法并与时代相融合,才在千百万人民群众中产生共鸣。

以上这些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不仅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时也为我们继承、学习和借鉴优秀的传统音乐,继而创作新的音乐作品,树立了典范。

古今中外,许多音乐家都非常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和积累,并能实际运用到音乐作品的创作之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研究和总结。

要运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首先要深入生活中去了解、熟悉、体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激发自己创作的热情。有条件的话,可到甘肃的“花儿会”和广西的“三月三”歌节会上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风,了解民间音乐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熟悉它的各种体裁类型、结构形式、不同的风格特点以及民族调式和旋律规律等;其次是下工夫多记、多背、多唱各个民族的优秀民歌,以丰富自己的音乐素材,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和修养;再次是虚心学习先辈音乐家和作曲家的创作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创作;最后要经常进行实际创作,活学活用所掌握的音乐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把生动鲜活的音乐语言得心应手地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此外,在保持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发挥独创精神,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才能创作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既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浓郁民族风格的又有中国气魄的作品,

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作曲家勤奋努力和大胆改革下,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一定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发展空间,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吸收和借鉴的素材,形成与时代接轨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思路。民间音乐广阔资源和丰富的宝藏不能丢掉,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音乐同样是当今音乐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只有根植在民族音乐的土壤中才能找到创作的源泉,才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融入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参考文献

[1].亢雅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教育》,2005(5)。

[2].桑建良:《谈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内蒙古艺术》,2002(1)。

[3].段晋中:《试述民间音乐的特征》,《艺术教育》,2006(6)。

[4].杜亚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浅析》,《中国音乐》,1984(1)。

民族民间音乐试卷 篇3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雅乐;俗乐;转化;保护

关于音乐的雅与俗,一直都是理论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民族民间音乐几乎都被放到了雅乐的对立面,被归到了俗乐的范畴。

2002年初,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应邀到北京、南京两地巡演。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演出之后,《南京晨报》在显著的位置上刊登了题为“雅乐还京621”的大版文章,丽江的纳西古乐被称之为“雅乐”。

何为“雅乐”?严格说来这一名称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意义。从狭义上来看,“雅,正也。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是一种古代的汉族宫廷音乐,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古代的雅乐的确是经典,如编钟乐舞、古琴曲《广陵散》等。从广义的角度看,所谓雅乐就是登得了大雅之堂的正统音乐,必须有大师或专业音乐人员的创作,有专业团队的演奏或歌唱,有一定规模的演出平台,在音乐圈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俗乐则是指世俗的音乐、民间的非正统音乐,与雅乐相对。古时对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如民歌、通俗歌曲、民间器乐曲。其实,自汉代开始,所谓俗乐也已经在音乐史上留下了很多印迹。在汉代,来自民间的楚歌曾在上流社会广泛流行。汉高祖的《大风歌》《鸿鹄歌》,汉武帝的《秋风辞》等都是俗乐。

在当代,我们虽然常常使用“雅俗共赏”一词,但在音乐界依然还有着弘雅抑俗的理念。正统的、传统的、高雅的往往被视为正宗,世俗的、民间的、流行的,依然被音乐界视为另一个层次。

丽江的纳西古乐是“白沙细乐”与“洞经音乐”的总称。其中“白沙细乐”是创自纳西族民间的民族音乐,有着“音乐活化石”的评价。它的演奏者都是山野乡民,演奏场合大都是在祭祀亡灵的乡村院落。但是,它有乐章,有故事,有主题,演奏的过程十分严肃,自有其艺术层面的系列要求。如今,“白沙细乐”的有些乐章已经被搬上了很正式的舞台,其中的序曲“笃”被翻译为“让灵魂洗个澡”,其艺术价值、审美价值都得到了行家的高度评价。对于纳西族而言,这就是传统正宗的雅乐。

“洞经音乐”是明代传入丽江的道教音乐,主要用于谈演道教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演奏时,要完成规定的仪式,演出场所的背景上要点缀一排极具宗教感的吊挂,要有“遂愿感应天尊”等道教诸神的名字。自清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之后,随着汉文化在丽江的快速传播,演奏洞经音乐一时之间便成了丽江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能够加入洞经会、皇经会演奏洞经音乐和谈演洞经,甚至成了当时衡量文化修养的标准之一。所以,在丽江自古便将“洞经音乐”视为正宗的雅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丽江范围内的乐会及乐队组织越来越多,爱好音乐的纳西男人几乎都参与了音乐团体的活动。至民国时期,活跃在丽江的乐会有很多是丽江城乡百姓自发组织的自娱性洞经音乐团体,不谈演经典,演奏的时间和方式都十分随意。参加者有普通市民、小商人、手工艺者、中小地主和农民。在大多数情况下,丽江“洞经音乐”的演奏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宗教意义上的程式,成了独立于宗教以外的单纯的民间音乐。

至此,原来的庙堂之音又成了世俗的民间音乐。而且演奏的风格在长期的流传中自然也带上了纳西族的一些特点,演奏中使用的乐器除了汉传的以外,在“白沙细乐”中使用的“蘇古笃”、“拨簸”等仅存于丽江的乐器也运用到了民间“洞经音乐”之中。

丽江古城的文人、官员曾一度自视“洞经音乐”为所谓正宗的“雅乐”,进而排挤打击被视为“俗乐”的“白沙细乐”,使“白沙细乐”不得不远离丽江的政治文化中心。然而,不久之后,“洞经音乐”也在丽江广大的纳西族乡村流行开来,成为乡野音乐的一份子。如今,“白沙细乐”又从乡野移到了正宗舞台,被视为纳西族文化的瑰宝。在这些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孰雅孰俗都已无从谈起。

在民族民间音乐的雅与俗的问题上,我们还必须考虑视角的问题。有些音乐基于整个中国范围视角来看,是属于民族民间音乐。而就某一个民族而言,它可能就是一种本民族视为正统、高雅的音乐。就像纳西族的“东巴唱腔”,很多音乐研究者将其视为民族民间音乐,将其与民歌相提并论,但对于纳西族而言,“东巴唱腔”是非常严肃的宗教音乐,只有在重大祭祀的场所才能唱诵,而且唱诵必须严格依照“东巴经典”,唱腔风格可以有一些不同,但内容却不能随意改动。对于一些研究者而言,这显然属于俗乐的范畴,但对于纳西族而言,这绝对是本民族的雅乐。

我们不能忘记,当年牧羊人在黄土高坡上高歌的陕北民歌,被文化人改了一些歌词之后就变成了后来最正统的《东方红》;还有一首当年的信天游,被音乐人将其旋律放慢几倍速度后成了官方通用的哀乐,大俗成了大雅。而王洛宾等一些作曲家谱写的创作歌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流传久远,一直被视为民歌;摇滚版的《国际歌》和摇滚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还有经典名曲的流行唱法使大雅又成了大俗。

在文化不断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民族民间音乐在大文化舞台上的展示,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雅乐与俗乐是音乐文化的一个整体,雅其实是俗的一种升华,没有俗就无所谓雅,没有雅也就无所谓俗,二者相互依存,彼此制约。在时间与空间的不同条件下,雅与俗都会相互转化。“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都会发生蜕变。历史告诉我们,有不少俗乐一旦被正宗的主流引入到雅乐之后,又会成为新的经典和正宗,所谓经典正宗的雅乐一旦蔓延至大众,又会成为新的俗乐。雅是人为的,俗也是人为的,就像丽江的纳西古乐,我们既可以将其称为民族民间音乐,又可以像南京的媒体一样将其称为“雅乐”。作为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要弘扬雅乐,保护俗乐。特别重要的是,绝不可以戴有色眼镜看待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是人民的创造,是民族血脉延续的重要基因之一,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这种基因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的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 许嘉璐.论民族文化的雅与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4).

[2] 李凤亮.文化视野中的通俗文艺与高雅文艺[J].兰州大学学报,2002(3).

[3] 孙星群.雅音乐的俗化与俗音乐的雅化[J].福建艺术,1995(4).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感想 篇4

通过本学期对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也有许多流行音乐的嘻哈摇滚派。

一、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还有传统的地方戏曲也在同学们的讲授中,我才更加的了解到原来戏曲的魅力是如此的巨大,名角的身段和唱功让人惊艳,非常赞叹。喜欢李玉刚的贵妃醉酒,魅力无法阻挡的感觉。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三、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音乐为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它让生活更加精彩。我认识到音乐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心声的方式,而且与自己的心情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程教案 篇5

中国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民歌、说唱、戏曲、歌舞、民族器乐)▲文人音乐(词调音乐、古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中国基督教音乐等)第一周 课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 第二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 第三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四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民间音乐的的概念和特点。难点:掌握民间音乐的类别和体系。教学目的:

掌握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

一、中华民族音乐:中华民族的民族音乐被称为中华民族音乐。既包括了汉族音乐,也包括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在汉语中,中华民族音乐可简称为“民族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中国民间自然传承的音乐。它是从我国民族音乐中按照音乐的流行的社会层面特征所划分出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别,它包括号子、山歌、小调、长歌等。第二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分类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涵盖范围:我国民族音乐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

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的音乐。

二、本课程教学提倡的分类

第三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二、乡土性;

三、即兴性;

四、流传变异性;

五、人民性;

六、多功能性 第四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

我国现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将世界音乐分为三大体系:

一、中国乐系;

二、欧洲乐系;

三、波斯-阿拉伯乐系 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简述民间音乐的特点和类别。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和特点,从宏观上对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有总体的认识。

第二周 课题:

第二章 民间歌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一、号子

二、山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现状。难点:掌握号子和山歌的定义和特点。教学目的:

掌握民间歌曲的定义和体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第二章 民间歌曲 第一节 概 述

一、民间歌曲的定义

二、民歌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

2、《楚辞》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3、民歌特点:音乐语言、艺术形式及其手法的简明和简炼,旋律清新和易于上口。

4、易于记忆,能够创造出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第二节 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一、汉族民歌音乐体裁类型的划分

1、“体裁”的概念;

2、民歌体裁的形成;

3、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现状(1)号子、山歌、小调(2)号子、山歌、小调、长歌(3)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社会音调(4)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田歌、灯歌、儿歌(5)号子、山歌、小调、田歌、儿歌、灯歌、叙事歌、秧歌、寺庙经歌、渔歌、叫卖调

二、号子(播放视频)

三、山歌(播放视频)

课后作业:模唱一首号子或者山歌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了有关民歌的定义及其体裁分类。

第三周 课题:

第二节

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三、小调

四、长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汉族民歌体裁的类型。难点:掌握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教学目的:

掌握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大乐司。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第二节 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三、小调

1、定义

2、种类

3、特点

四、长歌

1、定义

2、特点 观看视频 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简述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

第四周 课题: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一、我国少数民族概况

二、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难点:掌握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教学目的:

掌握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总人数达6000~7000多万人左右,分别居住在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广阔土地上。大多能歌善舞,音乐特色浓厚。由于其语言、文字、历史、民俗、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等都各不相同,所以其音乐风格色彩差异也很大,对其体裁品种、音乐特征等的分析也不能简单地用汉族民歌的结论去套用。

一、蒙古族(勇敢、英武、热情、豪放)

1、从音乐特点来看,大致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1)长调(视频)(2)短调(视频)

2、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说说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模唱一段长调。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第五周 课题: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一、朝鲜族的抒情谣

二、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

三、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

四、藏族的箭歌和酒歌

五、云南彝族“四大腔”

六、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朝鲜族的抒情谣及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

难点:掌握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藏族的箭歌和酒歌、云南彝族“四大腔”。教学目的:

掌握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一、朝鲜族的抒情谣

1、抒情谣数量多,题材广泛,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旋律流畅,节奏、结构规整。

2、农谣,即劳动歌曲,在朝鲜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几乎所有的劳动都有相应的歌曲,一般旋律变化不多,常用反复的音型来适应劳动,消除疲劳。

3、朝鲜族民歌的特点

二、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

豪迈、宽广的风格。

三、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

四、藏族的箭歌和酒歌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歌等。唱时伴随着比较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北京的金山上》、《姑娘,你往天上听吧》等。

五、云南彝族“四大腔”

彝族的民歌粗犷奔放,有叙事歌、山歌、小曲、舞歌、情歌、儿歌、风俗歌等,大部分用彝语演唱。

六、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多是集中在南方。观看视频 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简述朝鲜族的抒情谣和藏族的酒歌并分别举例说明。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朝鲜族的抒情谣、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和藏族的箭歌、酒歌、云南彝族“四大腔”和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第六周 课题:

第三章 民间舞蹈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一、秧歌

二、花灯

三、采茶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难点:掌握民间舞蹈音乐的种类。教学目的:

掌握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第三章 民间舞蹈音乐 第一节 概述

一、民间舞蹈的定义

二、民间舞蹈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脉络

四、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

第二节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音乐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品种是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花灯、采茶,它们都属于歌舞音乐。

一、秧歌(视频)

二、花灯(视频)

三、采茶(视频)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简述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第七周 课题: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一、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难点:掌握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教学目的:

掌握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一、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1、赛乃姆

2、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1)定义(2)音乐特点

欣赏维吾尔族的赛乃姆木卡姆中的歌舞片段 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谈谈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第八周 课题: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二、藏族的堆谐和囊玛

三、朝鲜族的农乐舞和长鼓舞

四、蒙古族安代舞

五、景颇族的刀舞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藏族的堆谐、朝鲜族的农乐舞、蒙古族安代舞及其特点、景颇族的刀舞及其特点。

难点:掌握藏族的囊玛、朝鲜族的长鼓舞。教学目的:

掌握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代表种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二、藏族的堆谐和囊玛

1、堆谐:

(1)定义(2)音乐特点

2、囊玛

(1)定义(2)音乐特点

三、朝鲜的农乐舞和长鼓舞

1、农乐舞

(1)定义(2)音乐特点

2、长鼓舞

(1)定义(2)音乐特点

四、蒙古族安代舞

1、定义:

2、音乐特点

五、景颇族刀舞

1、定义

2、音乐特点 视频解说 课后作业:

给一段舞蹈视频,分析其属于哪个民族的舞蹈,并分析该舞蹈的特点。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藏族的堆谐和囊玛。

第九周 课题:

第四章

民间器乐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民间器乐的定义。

难点:把握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教学目的:

了解汉族民间器乐的定义和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第一节 概述

一、民间器乐的定义

二、民间器乐演奏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和发展

四、我国民间乐器使用的分类方法 视频(独奏、合奏)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简要讲述民间器乐的定义和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 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汉族民间器乐的定义和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9 第十周 课题:

第二节 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 第三节 独奏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难点:把握独奏曲的类别。教学目的:

了解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与独奏曲的类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第二节 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

一、民间器乐曲的标题

1、标名

2、标意

二、民间器乐曲的结构

1、单曲

2、套曲

三、民间器乐曲的变奏手法

1、对比、再现(A+B、A + B + A)

2、循环(A + B + A + C + A + D „)

3、起承转合(A + A,+ A/B + A,)

4、渐层原则(散、慢、中、快、散)第三节 独奏曲

一、笛曲

1、概述

2、笛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 视频(乐曲赏析)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简要讲述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与独奏曲的类别? 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与独奏曲的类别。

第十一周 课题:

第三节 独奏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管曲和筝曲的艺术形式。难点:把握琵琶曲和胡琴曲的类别。教学目的:

了解管曲和筝曲的艺术形式、琵琶曲和胡琴曲的类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二、管曲

1、概述

2、管子的种类

三、筝曲

1、概述

2、古筝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

3、代表曲目

四、琵琶曲

1、概述

2、琵琶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

3、代表曲目

五、胡琴曲

1、概述

2、胡琴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

3、代表曲目 视频

课后作业:

根据所给视频片段,写出里面所用的乐器名称以及曲目所表达的意思。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管曲和筝曲的艺术形式、琵琶曲和胡琴曲的类别。

第十二周 课题:

第四节 合奏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丝竹乐的艺术形式。

难点:把握吹打乐和清锣鼓的类别。教学目的:

了解丝竹乐的艺术形式、吹打乐和清锣鼓的类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一、丝竹乐

1、概述

2、江南丝竹

(1)定义(2)音乐特点(3)代表曲目

3、广东音乐

(1)定义(2)音乐特点(3)代表曲目

4、潮洲弦诗

(1)定义(2)音乐特点(3)代表曲目

5、福建南曲

(1)定义(2)音乐特点(3)代表曲目

二、吹打乐

1、概述:“吹”指吹管乐,“打”指打击乐。“吹打乐”是指旋律乐器和打击乐相结合的民间音乐。

2、吹打乐形式有:浙江吹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晋北鼓乐、河北吹歌、冀中管乐、十番锣鼓、潮洲锣鼓等。

晋北鼓乐(1)定义(2)音乐特点(3)代表曲目

三、清锣鼓

1、定义

2、音乐特点

3、清锣鼓演奏形式 视频解说 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简要讲述管曲和筝曲的艺术形式、琵琶曲和胡琴曲的类别? 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管曲和筝曲的艺术形式、琵琶曲和胡琴曲的类别。

第十三周 课题:

第五章 戏曲音乐

第一节 曲牌体戏曲声腔

第二节 板腔体戏曲声腔(一、梆子腔

二、皮黄腔)第三节

皮簧腔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戏曲音乐的定义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难点:把握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各种唱腔的音乐特点。教学目的:

了解戏曲音乐的定义,掌握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各种唱腔的音乐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一、戏曲音乐的定义

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三、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原始社会(歌舞)→先秦(乐舞)→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金(说唱)→元明(杂剧)→清(戏曲)

四、梆子腔

1、概述

2、剧种介绍(1)秦腔定义(2)晋剧定义

五、皮黄腔

概述:

1、联曲体

2、板腔体

六、梆子腔 概述

“皮簧腔”就是“西皮”和“二簧”两种腔调的合称 视频欣赏 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简要讲述戏曲音乐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戏曲音乐的定义,掌握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各种唱腔的音乐特点。

第十四周 课题:

第六章 说唱音乐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说唱音乐的定义。

难点:把握说唱音乐的特点、类型和表演形式。教学目的:

了解说唱音乐的定义、特点、类型和表演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第一节 概述

一、说唱音乐的定义及其分类

1、定义 分类:

1、只说不唱的(如相声、快板等)。

2、有说有唱的(如苏州评弹等)。

3、只唱不说的(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等)。

2、曲种分类中国曲艺共二百几十种,分类问题很复杂,一般根据音乐特点分为八类。

(1)鼓词类(因表演者兼奏大鼓和板而得名)(2)弹词类(因表演者自弹琵琶或三弦而得名)(3)道情类(用渔鼓和简板伴奏,又称渔鼓类)(4)走唱类(因边唱边舞而得名)(5)琴书类(因以扬琴为主奏乐器而得名)(6)杂曲类(直接从单个的民间小曲发展而来)(7)牌子曲类(将几个曲牌联缀起来叙述故事)(8)数唱类(以类似快板念唱的方式为主要表现手段)

二、说唱音乐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1、以农民为基础。(作者、唱者和听者)

2、用故事进行教化。(了解传统、学习常识)

3、推广传播文学作品。(整理加工、客观评述)

三、说唱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战国荀子《成相篇》→汉代乐府诗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唐代说话和变文→宋代陶真、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元明词话→清代弹词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艺术形式

一、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

1、单口唱(一个演员演唱)

2、对口唱(二个演员演唱)

3、帮唱(一二个演员演唱,伴奏人员帮唱)

4、拆唱(三五名演员分担角色)

5、走唱(一到五人不等,边舞边唱)

二、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

1、综合性

2、叙事性

3、抒情性

三、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类型

1、板腔体结构

2、曲牌联缀结构

3、混合结构 播放一段说唱类的视频,找学生点评一下 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简要讲述说唱音乐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教学后记:

民族民间音乐试卷 篇6

(体态、动律、手位训练)

教学版本: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教材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蹿,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的规范动作。2.通过动律、手位的训练让学生们了解维族人能歌善舞的特点。教学重点:

1.维族舞蹈的体态及动律特点。

2.八个手位所具有的多样化、多层面及富于变化的艺术特色。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维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资料。2.维族音乐的剪辑。

3.VCD、电视机、录音机。

教学方法:

首先放维族的音乐方式引导,通过老师表演让学生产生兴趣,再介绍维族人能歌善舞的特点,最后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达板城的姑娘》

二、欣赏体验

老师表演一段具有浓郁维族节奏的“赛乃姆”,让学生们感受维族的民族风格。

2.介绍维吾尔族人文、地理、风俗。课件展示: 通过播放课前搜集的几个维族舞蹈组合来加深学生们对该舞种的了解。3.提出问题: 维族舞体态、动律有什么特点

讨论得出: ①上身挺拔而不僵,上身撒得开。②微颤而不蹿,脚步不离散。

三、实际教学

1.手位主干动作(八个手位)。

要求:

注意基本手型,四位手至八位手都有反面手位,手位之间替换动作常常用绕腕转换。

2.摇身动律

要求:

摇身动律是一侧肩胛骨带动后背,形成推送慢、收回快的前后摇动,应特别注意摇动的附点节奏与下身点颤动律的协调配合。3.舞姿与脚位

(1)提裙式前点步 做法:

双手自然下垂于体旁,双手捏住体旁的裙边,前方点步位,手腕与后侧上提90度,将裙摆拉开。要求:

提裙式前点步为静止的舞姿动作,可用一侧胸腰。(2)托帽式后点步 做法:

右后点步位,体对8点,左手顶手位,右手在八位手上立腕,手心向上,感觉用右手脱住帽子,眼看8点方向。要求: 提胯立腰,胸腰对8点上方走。(3)

高举火把旁点步 做法:

右脚重心前点步,左手除大拇指外,四指形成捏空心拳于顶手位,右手自然下垂,眼看2点。要求:

高举火把旁点步为固定舞姿,一般配合动律出现。(4)

双手叉腰后点步 做法:

体对1点,右脚重心后点步位,双手虎口叉腰。

四、小结

在维族舞教学当中,动律与手脚的配合协调性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眼、头的表现还没出来

六、作业(编排)

请同学们课后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排六个八拍的小组合(节奏的灵活性)

七、结束语

民族民间音乐试卷 篇7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传播

一、引言

对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为主题的系列研究课题, 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 同时也是当今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也是具有现实性、开创性、实践性的研究工作。本文将在当今有关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教学研究的成果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相互关系及其内涵。从整个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 综合性大学如何科学地定位教学工作和研究的发展方向, 真正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对各大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施

(一)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20世纪以来, 少有研究者对“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之课题进行过全面的梳理、归纳、总结。当下以“民族民间音乐”为代表的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发展面临着理论课单一的讲授法无法适应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实, 学生缺乏对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最佳效果。通过教学实践, 让学生重新审视民族音乐、建立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观, 并开始做好推广民族音乐的历史重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重新思考我们的教学理念, 开展实施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本课题的研究是建立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与高校文化建设研究的基础之上, 有利于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有利于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 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也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对于塑造他们正确的传统文化鉴赏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施方案

1. 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针对的对象主要是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的同学, 也有少数选修了这门课程的非音乐专业的同学。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传统的讲授之外, 开展系列专题的研讨以及延伸到课外的科研立项、采访调研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逐步改变以往存在的较为那些被学生所认为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培养音乐专业和那些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引导逐一提高学生们在学习和研讨中的学习能力, 开阔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视野,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上导入研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新兴实用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 突出《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特色, 与新的教学发展方向接轨。为了巩固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在课外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收集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 到相关的学术机构和院校进行调研, 与相关组织、专家、民间艺人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 指导学生参加民乐类大型比赛以助于民乐在更多范围类的传播和交流, 整理资料、进行严谨的分析, 撰写研究报告。真正地将研讨式的教学方法落实到位。

2.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创新点

对相关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方法做比较系统的调研, 及时获得相关的研究资料, 将这些调研高校的相同或者相似课程进行比较性研究。使课题组能够比较系统、准确地掌握这些高校课程教学方法上的优势、特点和不足之处。研究的工作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为导向, 密切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专业教学改革来探索应用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方法, 其研究成果可以为专业和学科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注重理论与实践互动, 理论推导和实践调研结合教学。如将《民族民间音乐》理论教学与师生实践采风、调研结合开展教学, 将传统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大型开放教学与团队合作模式。深入民间、走出课堂, 教师带队, 与学生一起去吉庆街、孝感地区采访民间艺人, 观摩他们的表演, 课堂内外深入学习。为了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潜力, 还可以指导他们开展学生科研立项。

三、结语

实际上,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相关研究已经在江汉大学本科生 (2014级、2015级) 中进行了教学成果推广应用, 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 教学效果良好。为了更好地实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 相关老师还组织并亲自带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实践调研团队利用暑期开展与本课程相关的田野调查, 这种课堂延伸的实践调研教学活动受到湖北日报、光明图片网、孝感晚报等媒体的关注, 大力地宣传了以江汉大学为代表的培养应用型综合性人才的高校办学理念,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工作, 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春玲, 宋文静, 霍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改革与建设初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4 (4) .

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的传承 篇8

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音乐传承;音乐专业

教育是立国之本,音乐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高校的音乐教育则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民族高校的音乐教育更具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肩负着发展、弘扬民族传统音乐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

民族民间音乐与学校教育

民族音乐历来被各民族视为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个民族情感的血脉,不仅真切的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呻吟、痛苦与欢乐,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民族音乐是最富有完整人性内涵、最富于生活气息和民族个性形象的音乐文化范畴,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如果说民族文化是民族本性、民族尊严及民族意志的标志,那么民族音乐文化则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表现。

高校教育作为当代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依托,更是当代各民族音乐文化最重要的传承领域。因此要改变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附属地位和空白,特别是要让民族音乐文化在民族高校得到传承,首先我们应当唤醒人们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和意识,加快民族高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使之成为民族音乐的沃土。

民族高校的特点和办学特色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构的特点,尤其是民族学院的作用,国家民委主管教育副主任图道多吉曾经概括如下:民族学院的优势和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学院主要为民族地区服务,因而在专业设置、教学、科研等方面更能适应民族地区的需要,这与一些学校面向全国兼顾民族地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二是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学院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一般都超过90%,这在其他学校是比较少见的。虽然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较高,其任务是面向当地各民族学生,与民族学院的任务也有所不同;三是民族学院长期专门从事民族教育工作,便于积累经验,把握特殊规律,使教学、管理工作更适合少数民族师生的实际;四是民族学院的民族学科和多民族师生相对集中,有利于发挥优势,成为民族学科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在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是有利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形成各民族师生团结进取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民族工作的窗口作用。民族学院的这些特点和优势是其办学生命力的所在,这些特点和优势的综合作用是一般高等学校难以代替的。实践证明,办好民族院校,培养大批少数民族人才,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巩固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民族高校音乐专业与民间音乐的传承

与同时代的全国专业音乐院校一样,少数民族高校音乐教育刚起步时也并未注意到本地区传统音乐资源的重要性,而是从理论体系到教学观念,都是按照我国30年代以来形成的全国“统一”模式进行的。从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到作曲理论“四大件”(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从基本曲目到声乐、器乐的训练学习等课程,基本上是按照西方音乐教学体系的要求开设的。相比之下,民族音乐课只相当于为西方音乐“大餐”增色添味的一道“野味菜”,只是对西方音乐形式上的简单模仿,使我们的努力离目标越来越远,而我们的教学也只能在自身范围内循规蹈矩,培养一些重复固有“模式”的人,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显得毫无特色。我们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更没有充分考虑本地区人民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因此长期实践着一种脱离于传统、脱离于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教育模式。这种高校音乐教育与实际音乐生活双轨并行发展的现象,一方面把音乐教育脱离于传统、脱离于生活,从而高高悬置起来;另一方面民族音乐也失去了教育渠道的传承,严重阻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

如今很多高校,特别是处在民族地区的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在音乐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中充分考虑了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地位,并且加以利用。如新疆艺术学院自1996年开始开创性地创办了音乐表演专业木卡姆表演方向,1996年,学院面向全疆招收了第一届木卡姆表演专业学生,从此,千百年来在民间口传心授、自生自灭传承的优秀艺术,正式跨入了我国高等艺术学府的大门,使木卡姆在当代的传承、发展和弘扬有了保证。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唯一一所培养朝鲜族专门艺术人才的高等学府,其音乐专业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办学模式和特色,学校在所有与音乐相关的专业中都开设了“朝鲜民族音乐概论”,其中民族声乐表演方向还开设了杖鼓与鼓伴奏法、盘索里及重唱、盘索里排练等课程。在人才培养上,这些民族地区院校音乐专业为该民族音乐传承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成功,为其他少数民族高校的音乐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样麟,王承绪,等.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

[2]欧以克.民族高等教育学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9.

[3]田世高.土家族音乐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6.

|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上一篇:转发经济林果项目通知下一篇:“两学一做”任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