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024-07-27

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共6篇)

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篇1

摘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是高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进行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需要有效的掌握好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媒体的不断传播,影响着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本文就微信这一新兴的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简单的探讨,在分析微信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关键词:微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信这一新兴的传播工具在大学校园里卷起了一波新鲜的浪潮,使得大学校园里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了随时随地交流和互相关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从信息推送方面帮助大学生实现轻松获取时政知识,掌握国家形式和动态。这样一种新兴的交流渠道很快收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当然,除了微信的兴起对于交流和沟通带来了不少的积极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一、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微信的概念

微信,英文为WeChat,它主要兴起于2011年,产生于腾讯公司,它是一种新兴的手机聊天的软件,可以实现快速的发送图片和传送语音、文字。微信提供好友聊天、群聊天、公众平台、朋友圈等等功能,支持二维码扫描,可以通过2-3秒内添加微信好友或关注公众平台,许多官方微信都在实施消息推送。同时,微信还支持网上支付,通过淘宝实现微信支付等等功能。自2011年以来,微信应经成为公众生活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其影响力在不断的增强。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而且成为了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史指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通过采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对高校学生施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的一种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正确了解和认识中国梦,切实把“中国梦”和“我的梦”结合起来,培养出一批批为国家和人们做贡献的优秀人才来。

二、微信的特点

微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迅速兴起,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其独特的功能,实现了其超越其他信息传递工具,也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广大用户的需求。其突出的特点表现在:

(一)提供新鲜便捷的沟通方式

一般而言,传统的短信只能实现传送文字进行交流,这样无法明显看出人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来,比较生硬。微信这一新颖的传播工具不仅能够进行文字传输,还能快速传送语音和图片或视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的形象和生动,沟通起来更加的富有情感和鲜活立体。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是想同学与同学之间方便快捷的交流,还拓宽人际关系。

(二)消息推送及时、快捷

微信具有一突出的功能就是公众平台消息推送,通过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自己的用户来订阅,从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到各大高校的官方微信都均有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消息,另外许多励志、杂志或学习等等的公众平台先后兴起,使得许多微信用户通过关注公众平台,获得第一时间的消息推送,这比进行网络搜索更加快捷方便,另外,这样的推送方式使得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实现自觉预读国家重要时事,阅读通知公告、思想政治教育类以及励志等方面的消息。这样,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准确的传递。

(三)别具一格的沟通形式

微信在发送信息中支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沟通方式,这与传统的短信发送相比增添了许多娱乐性和形象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许多情感色彩,通过朋友圈的分享,可以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与朋友在朋友圈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这样一种独特的沟通过方式不仅突破了以往生硬的沟通方式,还创新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微信的广泛流行,在高校学生已经成为微信用户的主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微信已经成为其成长和发展的一大重要的交流工具,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育的形式进行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了。这就需要深刻的认识目前作为交流主流的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以便更好的将微信引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一)拓宽人际交流,更加方便和稳固

通过及时通讯工具进行社会交往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流,在高校校园内80%以上的学生都采用微信这一有效的沟通工具在进行人际交往,因为微信的特色功能给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许多便利。微信可以通过查找周边人添加好友,通过通讯录添加好友,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信的使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拓宽了人际交流的渠道,同时也使日常生活交流中保重相互之间的友谊更加稳固。这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相互学习价值观念等是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的。

(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

微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通过微信学生在学校里也可以知天下,了解更多的东西,接受不同的观点。的确,作为大学生只有多去了解社会,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博大乐观的胸怀。通过微信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校园生活成长记录等。目前大学生都为90后,大多处于独生子女家庭,生长的环境与面临的现实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面对社会各种压力的时候,需要大学生拥有一个承受压力并接受挑战心态,往往微信的朋友圈可以成为大学生分享快乐和发泄心情的空间,这对于一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来说是比较重要的。通过微信实现相互了解相互关心,采用娱乐的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此外,高校学生可以把微信当作是大学生活的记录本,通过微信朋友圈总结学习和生活,并实现自我激励,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

(三)通过微信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

高校通过采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推送实现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方便快捷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递通知公告、校园生活、校园文化、图书资料、校园新鲜事等等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先进人物事迹的推送帮助学生学习先进人

物的优良品质,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传递国家重大新闻以及时事政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微信的及时有效性大大提高了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快速传递到学生的微信里,这样能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并会在朋友圈实现转载和分享。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实现使受教育者准确及时的获得信息,这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相比实现了高校快速的传递。

(四)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微信在朋友圈里或是在公众号关注里可以实现近距离的互动,这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一个新的方式,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微信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心灵的沟通,可以使老师就像一位朋友一样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微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平等获取信息和交流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形成。通过消息推送,学生轻松接收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等等方面,这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教育中无法实现的,也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也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五)微信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造成一定的冲击

微信的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业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往往在微信传播中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在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行为,这些不良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由于微信的传播速度快,高校学生在短时期内能够获得海量的信息,往往对于大量的信息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抉择,一些腐朽的观念或是不健康的信息通过微信进入高校学生的视野中,势必会影响信息的正向性,影响着网络信息监管的难度。许多情况下,学生过度的依赖手机,忘记了书本知识,把所有时间放在手机微信上,在学习生活中忍不住看微信,休息时间看微信,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微信上的语言图片的交流,微信的使用也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对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小结:

微信的迅速发展,以及在高校校园内的偶记,在很大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增长,帮助了学生进一步近距离了解身边的世界,这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生活习惯方面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提供了多种渠道,实现快捷有效的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是,在微信普及的过程中,微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带来了不少麻烦。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微信的积极优势,摒弃其不良影响,以便更加高效有序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篇2

微信的“点赞”功能最早来自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 2009年引入国内各大网络社区, “点赞”最初表示对帖子及言论的喜爱赞同, 后来愈演愈烈, 逐渐在网络上形成一股“点赞”热潮, 制造了一场又一场的话语狂欢。随着“点赞党”、“点赞狂魔”群体的发展壮大, “点赞”已不仅仅是一种网络用语, 它已上升为一种可供研究利用的网络行为及再生资源, 甚至引发了人际传播的新型变革。学术界对人际传播有着明确的定义:“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活动, 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一种面对面的传播, 另一种是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1]

通过本文对网络人际传播的论述, 可以看到新的传播形态引起了网络媒介的变化, 传播功能日趋多样化, 满足了快速生活节奏下个体传播的需求, 网络人际交流互动性不断增强, 社会个体通过网络媒介分享、互动和交换信息更加便捷, 网络人际传播内涵更加丰富。另一方面, 社交网络中的人际交流又呈现出碎片化浅层次的障碍,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与信息传播缺失了其交流的意义, 这又将对人际关系的构建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

一、“点赞”功能的兴起与发展

国外Facebook、国内QQ空间等很多社交网站都有“赞”功能, QQ空间自2010年开始上线“赞”, 随后微信、百度贴吧、微博等网站也纷纷添加“赞”功能, 网络用户的每一个帖子或者心情、状态下方都有一个大拇指形状的“赞”按钮, 点击一下即可表示对此言论的喜爱、赞同, 即为其“点赞”。这个符号的诞生大大改变了网络社交的手段, 其操作简单, 使得表达变得方便快捷, 实实在在地顺应了网络快文化的需求。如今其本义早已枝杈蔓延, 衍生出种种不同的暧昧意味, 使网络人际传播更加碎片化和浅层化。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就曾指出:“技术发展的趋势越来越人性化。技术在模仿甚至是复制人体的某些功能、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2]

(一) “点赞”功能的出现与使用

2009年, Facebook引入“点赞”, 无需思考, 也不需要敲击键盘, 只要手指轻轻点击“赞”按钮, 即可表明态度, 表达关注。视频网站YouTobe也将其之前的视频星级评分机制改为点赞, 对此YouTobe给出的官方解释是, 在星级评分机制下, 大多数人会选择1分或5分, 而2、3、4分遭受极大冷落, 而“赞”的功能则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网民并不需要理智、逻辑、客观的分析, 只需要情绪化的态度, 即可得到使用满足感。

Facebook的帮助中心对“赞”做了这样的说明:“赞”是一种给予正面反馈或连接您所关心的事物的一种方法。新浪微博则这样介绍“赞”:赞是一项快速发表观点的方式。您可以通过点击“赞”的图标表示您对该微博的支持。“赞”因此也被逐渐引申为在互动过程中表达赞同、喜爱或支持的涵义。自2010年, 国内QQ空间上线“赞”功能, 随后便风靡国内各大社交网站。尤其在微信朋友圈兴起之后, “赞”便更加大行其道。

(二) “点赞”功能的发展与延伸

如今, “赞”这个符号早就脱离了设计者的最初设想, 不再局限于“喜欢”和“支持”之意, 早已衍生出“朕已阅”、“幸灾乐祸”、“嗨, 你好”等各类暧昧意味。

导演吴念真2013年拍摄的微电影《新年头, 老日子》中, 女儿通过社交媒体抱怨父母之间的争吵, 但她却收到了数十个“赞”。家庭矛盾在互联网上反而赢得网友“点赞”, 这一现象引发了网友的感慨。同时, 因热衷于“点赞”而被称作“点赞党”的群体甚至还创造了自己的“入党誓词”:“不评论, 专点赞———该赞的赞, 不该赞的也赞”。于是, 各大社交网站上关于“点赞党你的节操呢”的话题也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从最初的美文、美图、喜欢的分享被点赞, 到后来的好事、开心事被点赞, 再到现在窘境、不幸的吐槽也一起被点赞, “点赞”功能随着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不断渗透, 逐渐地延伸和异化。

二、“点赞”对微信人际传播的构建

微信朋友圈“点赞”一般有四种含义:第一种, 对朋友发布的信息确实赞同、喜欢;第二种, 幸灾乐祸和调侃;第三种, 以示关注, 宣示存在感;第四种, “点赞狂魔”眼中的“朕已阅”。“点赞“已然成为一种低成本的社交, 成为微信人际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中每一个人都有许多不同的个体建构体系, 它们是在解释事件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并得到应用的。[3]“点赞”功能在微信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的信息传播方式, 同时也建构了新型的微信人际传播。

(一) 信息共享:人际传播空间的社区化

在建构主义中, 人际传播被看成一种有目的的、有策略的活动, 在此活动中, 人们向他人传达内心的状况, 以达成某些目标。[4]点赞在微信的人际传播中, 使这种传播过程有了微妙的改变。微信用户通过文字和符码的编译, 将其公布在朋友圈, 此时朋友圈中的数名好友便成为信息的接收者, 接收者通过公开的信号和符码意识到了信息传递者的某种内心状况的意图, 由此, 传递者和接收者便构成了一种传播关系, 传播情境的第一个环节就完成了。

点赞的出现, 却使这个环节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 接收者通过“赞”按钮使传播关系明了快捷, 发送讯息与接受符码过程的完结由一个符号化的“赞”贯穿起来。另一方面, 点赞使微信中的人际传播空间更趋社区化, 微信朋友圈为一个小的信息分享交际圈, 微信用户开通朋友圈之后, 逐步倾向于利用这个朋友交际圈分享和获取信息, 这种信息是自己对现实社会和内心情感的描述和主观加工, 发出者在表达自我的同时, 意欲与圈内好友分享, 并得到圈内好友的关注和反馈, 于是“赞”便成为一个快捷的选择, 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微信人际传播不再是个体内的封闭式传播, 而转向特定目标接收者的传播, 信息若得到传递者预期中的反馈, 这个传播情境就圆满建构。

(二) 人际互动:“点赞式”的个体聚合

人际互动是人际交往的中心环节, “点赞”的出现使社交网站中的人际传播延伸出新的方式。开创了一种“点赞式”的微信社交, 概括了所有态度的“赞”大行其道, 大段的评论与对话越来越少, 人们将所有的态度集中到“点赞”这个按钮上, 轻轻点击, 即可完成反馈。

微信作为用户社会关系的网络嫁接, 将同学、朋友、同事、家人加入到自己的社交圈中, 微友可以在朋友圈中看到彼此的言论及动态, 并能自由地进行沟通交流, 从而建立起一套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点赞”在朋友圈中起到的便是一个”纽带”的作用, 构建了一套网络中的人际关系, 虽然不一定可以转化为现实中的人际联接, 人们却对此乐此不疲。蜻蜓点水式的交流方式, 以及其多义性形象性, 成为一个绝佳的工具, 既能轻而易举表现关注, 表达态度, 还可弥补无话可说苦思冥想的窘况, 更能调侃逗趣, 轻松愉悦。“点赞”已经成为微信朋友圈里证明自己存在的通行证, 用之可聚合朋友圈人际关系, 实现社会个体的聚合, 同时开创了一种“小嘬一口”的新型快速网络社交方式。

(三) 语义生成:人际情感的主体缺失

社交网络本质上还是真实社交的投射, 信息经过拟现实化的传播和互动, 完成了网络上的完整传播行为。微信用户收到以及送出的“赞”, 一方面使信息传递者得到了预期的使用满足, 另一方面, 使回复者找到了稳妥的回应方式, 点一个“赞”, 既传递了关注, 又不会引起回复时候潜在的分歧或者词不达意表现出来的尴尬。不需要键盘, 不需要注意语法, 更不需要担心逻辑。而且, 很多时候人们表达情绪本身只是为了表明一种姿态、一个立场, 不需要太多其他的互动。这些投射到社交网络中, 就是简单的点击“赞”。但是,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Turkle研究发现, 点赞行为其实对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了解并起不了作用, 它并不一定可以转为现实中的人际联接, “点赞”维系的交际只是浅层次交流。

三、微信人际传播的新特点

伴随着网络人际传播的不断演变, 人际传播的形式越来越复杂。一方面,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刺激着社会个体的使用和体验需求。另一方面, 网络快文化的发展使网络传播方式日新月异, 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永远得不到满足, 这些因素都持续地推动了网络媒介不断发展。

(一) 传播空间的隐私化

随着依靠网络建立起来的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关系泛化, 个体之间传播的信息也五花八门, 这种信息是对现实社会变动的描述和主观加工, 随着网络群体的普遍形成, 栖居于网络上的个体就逐步像现实社会中的社区一样, 形成了社区化的网络人际传播。[5]在微信中, 通常的传播路径是这样的:朋友圈A跟你分享了一个消息, 你可以选择“评论”, 或者是原封不动地跟朋友圈B“分享”。因为微信朋友圈有着一定的封闭性, 非好友是不能看到其动态的, 从而使社会个体与交往对象的沟通渠道变得相对隐私和便捷。在这种局限性的传播方式下, 信息只会在自己的朋友圈得到共享, 如果经过微信好友的二次转发, 信息便会又在转发人的好友圈里公开传播。由此, 微信中的信息在经过一次次的转发之后, 也许会呈现朋友圈之间的交叠与重合, 但是微信的传播空间总体还是呈现出一种社区化的特征。

网络用户通过微信建立起一套不同于现实人际交往的特殊传播语境, 信息传递者可以选择受众, 为此微信还配备了分组和黑名单功能。另外, 信息接收者也可以通过设置权限而选择性地查看好友动态。

(二) 信息传播的交换性

在论坛、博客、微博之后, 微信也渐渐成为自媒体现存的主要表达渠道。这种渠道有利于培养更加广大的信息受众, 从而支持起更加旺盛的信息表达诉求。微信用户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 使得微信成为又一代快速交互与传播的自媒体。

据统计, 2013年10月, 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6亿, 其中海外用户超过1亿, 国内用户超过4亿。微信俨然已成为网络人际传播的重要一环, 成为很多网民的“生活必需品”。人们从微信上获取信息资源, 相互依赖, 共同存在于一个社交体系内。这时, 信息的交换便显得尤为重要。当网络个体从他人那里获得资源或潜在资源, 满足了自身的需求或利益, 而不久之后, 也许你又变成有益信息源, 生产了赋予着不同价值与意义的交换资源。这样, 微信的网络交换就演变成了一个群体的相互依赖, 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与再生。

(三) 浅层次的传播机制

如今,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网络快文化也影响着社交网站的传播形态。传播媒介急速的更新换代, 传播方式也越来越流于表层。从大篇文字的博客到小篇幅的微博, 从原创情感到各种一键转发, 再从微内容到更加简洁的动作按钮, 网络的人际交流逐渐流于表层和速度。

“有一种人, 无论你在微信/微博上分享什么新鲜事, 写下什么心情, 他们都会在评论中给出‘赞’。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近日, 这样一条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点赞族”正是这种网络快文化的体现, 无需逻辑与思考, 无需编辑合乎情境的文字, 点击一个按钮即可完成交流的回馈。据微信官方数据统计, 2013年7月, 微信每日平均“点赞”次数超过2亿, 单日“点赞”峰值突破3亿, 增长了111倍有余。数量越来越庞大的“点赞族”活跃于网络, 使网络人际传播的中间环节———交流互动环节, 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割裂和损坏, 信息反馈的千人一面, 只会对网络人际关系构建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 现实与网络融合化

现实语境和网络语境。微信用户通过定位服务通讯录加为好友等方法获取传播对象, 这种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传播者与传播对象都处于一定的时空范围内, 也就是说微信塑造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有着一定的重合。其次, 微信摇一摇功能、扫取二维码以及定位服务, 都可以快捷地获取传播对象, 最大程度地消除了时空障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微信传播的发起者与接受者之间可能并不曾相识, 这种偶然建立的传播关系反过来作用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 这种相互作用使微信中的人际传播产生了奇妙的传播效果。现实语境与网络语境通过微信建立起便捷高效的沟通渠道。

“点赞”功能本身也对微信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微信传播平台上“点赞”盛行时, “赞”早已升级成一种网络热词, 不仅在网络上大肆地运用和传播, 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引用。“给XX点个赞吧”, XX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一个事件, 人们热衷于用这个具有简洁而又多义形象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知, 满足自身交流和表达的欲望。因此有很多商家借此营销, 发起“集赞”抽奖或兑换积分奖品的营销活动, 在微信上收集“点赞”数量以达成宣传目标, 众多网友纷纷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集赞, 这个营销现象风靡一时。且不说商家是否遵守承诺的奖励规则, 但这确实又是另一种形式的现实入驻网络, 两者进行相互交融与促进, 并带来了卓有成效的传播效果。

三、结语

网络快文化的催生之下, “点赞”功能作为一个代表性的人际传播新形式, 对于多元视角的网络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际传播被快文化绑架的现代社会, “点赞”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微信人际传播的新型建构, 相比传统的网络人际关系, 微信传播更加偏重符号化, 传播群体趋于社区化, 网络语境与现实有了更大程度的融合。可以看出, 网络媒介的形态变化创造出了新型的传播架构, 虽然当前的媒介发展越来越发达, 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可是网络交流越来越浅层, 人际传播越来越泛化, 其发展又不免有些隐忧。

本文认为, 社会化网络是媒介技术进步的产物, 带来了人际交往的网络狂欢。微信中的新型传播规则的建构, 以及由“点赞”为代表的网络现象所带来的一系列联动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群体, 个人与组织的传播交流中, 资源的互生与依赖, 更是很大的利益汇聚点。在这个网络空间内, 个体的自我释放, 以及群体、组织的特定传播活动, 都可能实现现实中人际交往的回归与超越, 实现媒介向日常生活甚至工业化生产领域的无限延伸。微信所具有的基于社会化平台资源的传播特点和结构特点, 使网络主体在整个社会化网络平台上, 蕴含着巨大的关系价值和传播价值。

注释

1[1][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81.

2[2]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何道宽,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01.

3[3]莱斯莉·A·巴克斯特, 唐·O·布雷思韦特.人际传播:多元视角之下[M].殷晓蓉, 赵高辉, 刘蒙之,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67, 69.

微信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微信;信息传播;隐私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新型信息交流工具。它借助网络实现了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的交流和传输,同时支持多人聊天。可以说它是介于QQ和微博之间的交流“神器”。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微信得到越来越多人使用,它对传统的信息交流形式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微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倡导健康合理使用微信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内容。虽然微信网页版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但是毕竟没有手机版本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所以我们重点分析微信的手机版本。

1 信息爆炸背景下微信的发展

1.1 信息爆炸

这里说的信息爆炸是指人们的生活空间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信息漫天飞,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人们都离不开信息。信息的获取方式越来也多,信息产业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被各种信息包围,信息为人们准确判断周围生活环境提供了依据,为人们消除不确定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按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说法,信息传播拉近了人们的物理距离,人们其实是生活在一个村落例。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信息传播形式的改进,最为明显的就是在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凭借它的高速型、互动性、立体型和大量性实现了信息的快速高效交流,越过了地域方面的障碍,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这就建构了信息上的地球村。

1.2 微信的出现背景和发展趋势

微信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交流工具,推出之后受到很大的欢迎,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随后很多商家看到了微信潜在商机,开始应用微信二维码等进行商业运营。总的来说,微信是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出现的即时通讯方式。

据统计显示,微信推出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用户已经达到了2亿人。目前用户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微信也从刚开始的用户之间的交流发展到兼顾各种商业用途。很多商家看中了微信费用低廉、消息发送即时的特点开始应用微信二维码或者是微信摇一摇进行各种商业宣传。手机客户端的方便快捷以及功能的多样化为微信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个人认为微信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它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功能更加健全,界面更加人性化,商业用途更加明显。前一段时间很多人对微信是否收费进行了热火朝天的讨论,引起了用户之间的大讨论,随着微信开发商提出微信坚决不收费的口号,微信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又得到很大的提升。

2 微信信息传播分析

微信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多的青睐,除了它的时尚性以外它的多功能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它的产品优势非常大,主要有省流量、软件全免费、多平台以及交友手段多样。微信实现了图片、语音和视频的优化,1M可以发大约1000条的文字信息,约1分钟的视频信息,而后台运行大约只消耗2.4K/小时。微信实现了软件全免费,它集成多种软件,比如QQ邮箱助手,QQ离线助手以及通讯录安全助手,这些都是全免费的,只要安装了微信软件这些功能就实现了最大的利用。

其次微信支持的平台十分多,不仅实现了同一平台之间的交流,也实现了iPhone、Android、Windows phone和塞班平台的手机之间互收发消息。微信的交友手段十分多样,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QQ好友、微信二维码、摇一摇以及查找1000M以内的好友、漂流瓶等功能添加好友。

第三、微信平臺的简洁实用性。微信公众平台有助于企业用户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内容推送与凝聚力的建设,另外微信平台上我们可以与特定群体进行文字、图片和语音全方位沟通和互动。微信媒体平台十分的简洁,主要包括实时交流、消息发送和素材管理,用户完全可以在这个界面完成粉丝分组管理和实时交流。微信不仅是娱乐工具也是涉及工作能内容的重要工具,实现了多平台和多链接交叉,为用户提供了多样的信息服务。

3 加强舆情管理,维护私人信息安全的措施

信息时代人们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信息,在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垃圾信息降低了有效信息的使用率,个人隐私被泄露。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严重时生命财产还会受到威胁。所以在信息时代合理利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避免出现隐私泄露的情况。

微信实现了信息交流的方便快捷,但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不注意信息的保密,个人信息被泄露。近来利用微信进行欺诈的案例越来越多,很多受害人都是因为在使用微信交友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泄露了自己的隐私,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调查显示,利用微信、微博和二维码平台进行信息盗取十分方便低廉,这就提醒微信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信息防护工作,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4 结束语

微信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与情感表达的重要平台。它的用户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为了保证微信的使用效果,我们一定要综合分析微信的优劣,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种种便利。微信毕竟不是真正的面对面交流,很多人出现了微信依赖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交,所以我们要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使用微信,明确它就是辅助人类交流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全世界。

总的来说,微信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形式,随着它的各项功能的不断完善必将会创造另一个信息交流神话。它集微博和QQ等交流工具的优点于一身,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距离,开创了新颖的信息交流模式。微信必将创造下一个信息交流神话。

参考文献:

[1]陈立冬.微信对信息传播工作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1(02).

[2] 彭晓云,吴月红.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3).

[3] 曾亮.现代信息技术对人际交往的影响[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影响研究 篇4

一、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生活带来的影响

随着社交网络载体的多样化和多功能化, 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早已不再局限于打电话或发短信, 而是有了更多、更新颖的选择。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微信成功集成了现有通讯方式的众多优点, 突破了单一通讯工具的局限性。与此同时, 微信的娱乐性等功能是一把双刃剑, 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又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一) 微信在生活中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获取。

1.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自身能力。

微信是基于QQ好友、手机通讯录而建立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实现即时通讯的。最直接的就是通过微信朋友圈获取资讯, 既能实时了解微信好友的动态, 又能从中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无形中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分享链接是微信的功能之一, 很多好的文段或视频, 用户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这样不仅可以保留到自己的微信记录中, 以后还可以常去看看, 能将好的东西与自己的朋友圈好友分享。还有如腾讯新闻、微博阅读等资讯平台, 用户可以从中得知时事新闻, 关注国内外大小事, 看看媒体是如何报道相关事情的, 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写作和阅读能力。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平时就开始锻炼自己的新闻阅读能力, 培养实时资讯的敏感度, 提高自身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这对以后自身的发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2.增添获取资讯的途径, 丰富知识内涵。

微信具有关注订阅号的功能, 订阅号涉及各方面, 包括美食、旅游、美文欣赏等。这类订阅号大多是每日两三篇内容, 实时更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关注不同的订阅号, 通过订阅号了解更多要获取的讯息及知识。课余时间相对丰富的大学生, 可以通过浏览订阅号发现美食、搜索美丽风景等满足自身需求。或者浏览一些作者写的对当下时事新闻的看法, 区别他人与自己看待问题观点的异同, 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 培养自己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抑或时常关注一些成功励志的文章, 当身处不顺之时就能够增强对生活的自信, 重拾勇气继续向前走。这样的功能极大地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眼界及知识面, 因此受到广大大学生的喜爱。

(二) 微信扩展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友圈。

微信最新的位置基础服务功能, 使用户不仅能够基于原有QQ、人人等交际圈保持与旧友的联系, 还能够通过“查找附近的好友”及“摇一摇”搜索附近的陌生用户, 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微信的匿名性和虚拟性, 使得大学生可以大胆地倾吐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包括有些难以启齿的个人隐私问题。这增加了大学生敞开心扉与人交流的空间与机会。微信比别的手机软件功能更全面、更实用、更具特色, 使得大学生对它产生愈来愈大的依赖性、需求性和期望性。此外, 对于陌生人好友传递的信息, 如果不提高警惕, 加以甄别而轻易取信, 即便是极少数的个体, 其造成的危害也可能是极其严重的。因此, 微信必然对大学生的交友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 微信真实反映了大学生的许多心理现象。

1.从众心理。

如今大学校园流行使用微信, 这是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微信交流方式的多样化, 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交方式, 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无限的选择空间。从另一个角度上说, 微信成功集成了现有通讯方式的众多优点, 突破了单一通讯工具的局限性, 很快为大学生所接受。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数正处于18~22岁的年龄, 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 又有不少人由于好奇心理的驱使而有强烈的交友需求。同时,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有一定的学历基础, 作为中国网民中最活跃的主力军, 当代大学生无疑成了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所以, 大学生普遍认为使用微信代表一种时尚。

2.猎奇心理。

微信本身具有强烈娱乐性, 这难免会吸引使用者过度投入和沉浸, 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或大或小的不利影响。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相对活跃的社会消费群体, 普遍有强烈的好奇心, 能够较快速地接受新兴事物, 对微信这一携带着娱乐因子的新生事物, 有可能由于众多原因不能恰当对待, 因而对自身的学习生活等带来消极影响。正是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和群体归属感, 让微信流行起来, 并使微信成了一种流行文化。诸如语音通讯、LBS、摇一摇、扫一扫等这类富有趣味性的新功能, 更是吸引了不少猎奇大学生的注意。据调查, 普遍大学生都是因为自己好奇, 而促使对微信这个产品有所了解。大学生日常联系对象丰富多彩, 不论是与新朋还是旧友, 亲人还是陌生人, 微信这一种简捷有效、功能颇多的通讯工具都为其提供了便利。

3.攀比心理。

微信5.0版本开始提供游戏平台, 为大学生打发闲暇的业余时光提供了帮助。一开始的“飞机大战”和“天天爱消除”, 到后来的“天天连萌”, 这几款游戏吸引了大批年轻大学生使用。再到现在的“雷霆战机”, 可以在最新更新版本的手机QQ游戏中心看到, 对接的是腾讯移动游戏平台, 可以获取微信好友关系链或者QQ好友关系链, 邀请好友一起玩, 看谁是榜单上的No.1。大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之心, 为了争夺游戏排行榜上的No.1, 不惜花费大量时间, 并在游戏结束之后, 发图“炫耀”, 彼此攀比。微信这样的游戏方式正显露着当代大学生的攀比心理。

(四) 微信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提供了方便。

微信不断更新, 不断增加新的功能。很多商家应用“扫一扫”功能, 如只要用户在火车或公交站点扫描其对应条码, 并下载该客户端, 就能凭显示的条码获取免费纸巾。如今“扫一扫”功能又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扫描封面、街景和翻译等功能。微信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当代大学生与时俱进, 悦纳新鲜事物, 并熟练掌握。调查得知, 当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大部分利用网络进行。扫描街景是一项有趣的新功能, 用户把手机摄像头对准附近的建筑, 微信就会自动识别出所在地的名称。试想, 用户在街景中扫描到一家电影院, 即显示上映影片、电影票价、剩余座位;扫描到一家餐厅, 即显示该餐厅的特色菜、人均消费水平甚至团购套餐等。由此可见, 微信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运用微信

(一) 树立并加强自控意识, 不沉溺于社交娱乐。

微信的娱乐性等功能是一把双刃剑, 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又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作为一种新潮的通讯娱乐工具, 微信能够满足大学生对高科技产品的积极尝试与追求, 其本身的功能能够满足大学生对社交娱乐和通讯等的需求, 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无可厚非。但是面对微信, 当代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不能沉迷于此类社交娱乐而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大学生应该对微信等这一类事物树立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 利用其通讯、交友、娱乐等功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但不能让微信主导我们的生活。在微信的使用中, 大学生应当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时时进行自我提醒和约束。

(二) 辩证客观地看待新兴事物, 学会辨别是非。

当代大学生享受着高科技产品带来的新鲜感和优越感。微信此类通讯软件, 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更方便地与人交流, 甚至与世界交流。但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图电子通讯的时尚而忽视面对面与身边人的沟通。毕竟, 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才最有利于我们抒发情感, 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微信的多样化功能, 固然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业余闲暇时间, 也使我们感受到了更多、更精彩的掌上娱乐。但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获取资讯的时候自觉远离不良信息, 以避免其对我们造成的不必要伤害。这样可以使我们有更多时间掌握更有益的东西, 为自身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汲取更优良的养分。

(三) 基于微信, 追求创新。

这是一个讲究创新的时代, 大学生可以以微信为基础, 挖掘它带给我们诸多利处背后的玄机。例如, 我们可以向微信平台建议, 与那些被“扫一扫”扫描到的餐厅合作, 可将这一功能商业化。只有拥有相关合作关系的餐厅才能被系统识别,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相应餐厅的消费金额, 有利于微信本身功能的实现, 而且诸如此类的广告收入是十分可观的, 最终便可获得双赢的良好局面。

三、结语

微信是一款新兴的即时通讯软件, 而大学生是其主要使用群体之一。微信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了解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可以为大学生正确对待这一新生事物提供借鉴, 并为相关方面的管理和引导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摘要:随着社交网络的广泛使用, 微信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当代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潮流前沿的群体, 无疑是微信的应用主体。本文对微信对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刻剖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代大学生辩证运用微信的措施。

关键词:微信,当代大学生,生活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婷.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华章, 2014 (1) :641.

[2]焦艳会.浅议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传承, 2013 (9) :138-139.

[3]吴秋霖.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J].华章, 2013, (17) :108.

[4]王蓁, 钟雪艳.基于大学生视角的微信功能研究[J].东南传播, 2013 (12) :426.

[5]吕文静.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17) :432-435.

[6]苏芸.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微信使用研究初探[J].华章, 2013 (16) :328.

[7]张焱.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时代教育, 2013 (17) :71.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篇5

关键词:微信;当代大学生;生活;影响

中图分类号:G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86-01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对大学生而言,微信的实用性强、功能齐全等特性,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他们有极大的影响。“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业余时间使用微信是由于微信可以给他们带来生活的乐趣。例如微信的摇一摇、扫一扫、查看附近的人以及微信游戏等功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添了娱乐乐趣。”[1]

(二)扩展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友圈。

微信不仅能够具有原有QQ、人人等功能来保持同朋友联系,维持自己的交友圈,还可以通过“附近的好友”及“摇一摇”搜索陌生用户,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而且微信的匿名性,使得大学生可大胆地吐露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增添了大学生敞开心扉与人交流的机会。因此,微信必然对大学生的社交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知识。

微信的功能比较多样,微信主要是传播信息,促使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传播微文化。大学生经常使用微信,通过订阅公众信息、浏览朋友圈,可以阅读更多的信息,加深自身的文化知识,增加知识的储备量。

(四)微信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微信的功能越来越多,如今的“扫一扫”功能,更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上购物,进行网上娱乐消费,不仅可以节约人们的时间,而且比较省力。

二、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微信的使用容易使学生产生从众心理。

如今微信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微信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微信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交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学生大多数处于18~22岁的年龄,对新兴事物的很敏感,又有不少人由于好奇心有强烈的交友兴趣。所以,大学生普遍认为使用微信代表一种着时尚。”[2]因此存在着盲目从众的心理,影响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沉溺于虚拟社交,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微信作为当今流行的社交工具,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容易让人沉迷其中,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己正常的作息时间和课堂学习效率。“部分大学生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交际能力不强,沉迷于微信的社交娱乐的功能,开始慢慢习惯于在虚拟网络空间中进行交往,脱离现实社会,易养成孤僻性格。”[3]可见,在微信的使用中,严格控制微信的使用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微信的不当使用易使学生的利益受损。

微信最初只是作为通讯软件被开发出来,其保护隐私、防骗等措施还不尽完善,大学生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微信“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这些功能大大增加了大学生认识更多陌生人的机会,但是与陌生人交流有被骗、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性。社会上借助微信进行欺骗甚至人身伤害的人或事也有很多。可见,微信也易沦为不法分子传播虚假和不良信息的工具。

(四)微信的虚假信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越来越受广大学生的推崇,微信以其强大的灵活性、自由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然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人员混杂,信息的自由传播,不受限制,导致大量虚假信息的涌现,那些充斥着金钱至上、个人之上的价值观念,以及各种淫秽信息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大学生正确观念的养成,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对当代大学生更合理的使用微信的建议

(一)学校相关部门加强引导。

学校相关部门可以注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校内外相关信息,已成为加强学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而且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操作的便捷性、人际交往的高时效性、内容的丰富性、消息的准确性等优点,完全符合青年学生追求时尚心理,深受广大青年学生追捧。同时开展专门讲座,并在相关网站进行宣传教育,也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还可以针对网络安全题开设专门的公共课程。给大学生传授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防范能力。

(二)学生管理工作者加强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建立微信群,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热门话题或者学习中的问题讨论,同时适当组织校园活动,提高大学生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虚实结合,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学生管理工作者还可以以班为单位,创建“微班级”,利用这个平台营造平等对话、和谐互动的微信环境,与学生进行交流,来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帮助学生避免和及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三)学生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

“大学生应对微信树立一个客观的认识,正确的使用它的通讯、交友、娱乐等功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不能让微信控制我们的生活。”[4]因此大学生应当严格控制自己使用微信的时间,时时进行自我约束。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使用微信、理性上网,提高自身对虚假信息的辨认能力。从而促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焦艳会.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传承,2013,(9):138-139.

[2]翟臻.浅谈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无线互联科技,2013,(8):212.

[3]金小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N].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31.

[4]陈丽.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预防失业再就业功能的优秀经验总结-基于国际视角[J].才智.2013.

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篇6

关键词:微信;中学生;教育管理

受到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化建设水平日渐提升的影响,信息交流工具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为微信软件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微信在社会大众生活中的应用也促使微信信息对社会大众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社会上的多元文化思想借助微信渠道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给社会大众的思想引导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中学生作为社会上思想发育尚不够成熟的特殊群体,微信的出现和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大量应用也导致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极大增加了中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因此在当前微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学生最为常用社交软件的情况下,十分有必要分析微信对中学生教育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微信给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时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微信社交软件在中学生群体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对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极大增加了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具体来说微信给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生过度沉迷于微信社交活动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中学生群体中将近半数以上的学生都存在长时间使用微信的情况,每天使用微信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并且受到中學生作息规律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时间往往无法接触微信,因此他们一般是晚上熄灯后长时间使用微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息规律,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一般相对较差、信息辨别能力不足,在接触微信后极易受到微信不良信息的影响,对学生的生活造成困扰。一方面,微信的过度使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而微信作为他们接触外界的渠道,微信上的多元信息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并且在微信上学生也能够与陌生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自主交流活动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极易造成学生沉迷于微信,甚至在上课阶段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微信的过度使用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在应用微信后中学生更多的使用微信与虚拟空间的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生活中却不愿意与家长、其他同学和教师等进行沟通,对学生正常的社交活动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微信平台良莠不齐,增加了学生管理难度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微信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控制,导致微信平台上存在大量虚假、迷信、诱惑等不良信息,学生在接触微信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对微信平台上的信息加以辨别,或者受到自身知识经验的影响辨别能力不足,导致学生极易被微信上的负面信息所误导,对家长、学校和其他同学产生不满心理,甚至严重者会做出错误的行为,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可见,在微信已经在中学生群体中得到普遍应用的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管理效果,就应该针对微信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而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等探索科学的管理措施,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为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基于微信的应用加强中学生教育管理措施

面对微信的广泛应用和对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应在全面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合理的教育管理措施,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促使学生管理工作在新时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1.学校加强教育监管工作,突出中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教育

针对微信可能对中学生群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讲座、知识竞赛、主题海报和宣传教育等活动,对学生实施正确的思想引导,增强学生有效辨别微信信息真伪的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借助微信开展正常的网络社交活动。

首先,班主任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微信的正确使用情况。班主任是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针对微信的使用加强中学生的教育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出班主任教师的重要作用,让班主任教师及时观察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可以对微信的使用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例如针对部分学生沉迷于微信游戏的情况,中学班主任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先让学生讨论自己所喜欢的游戏,为什么喜欢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然后教师借助教学引导方式对班会主题加以深化,向学生提出相应的引导性问题,如“你每天玩游戏和学习的时间是怎样设定的?你觉得你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如果你想要劝阻别人玩游戏应该怎样做?”这样学生就能够对游戏活动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不断讨论、分析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够确定逐渐认识到微信游戏的弊端,并开始认识到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必然能够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合理利用微信软件。受此影响,中学生的教育管理质量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其次,与家长进行沟通,全面掌握学生的情感动态。对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家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在当前微信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学校要想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管理,还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借助家长的力量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辅助。在具体操作方面,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状态,为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提供相应的辅助。同时,学校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建立微信群,与家长进行沟通,关注学生的家庭成长,并为家长组织开展家庭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建议,提升家庭管理有效性。这样,中学生的教育管理质量就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中学生也能够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和指导,促使学生在新时期能够实现健康成长。

最后,引导学生加强自律,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对于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学校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和学生家长的管理只能够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辅助,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想切实提升管理质量,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应该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到过度使用微信的弊端,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微信的正确认识,进而在使用微信过程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升微信应用效果。换言之,中学要想在微信软件在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就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教育活动,借助活动规则的引导和活动奖励的激励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提升微信使用效果。同时,针对微信的特殊社交功能,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也应该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自尊自信教育等,让学生认识到正常社交活动的重要性,合理利用微信进行正常社交,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创造一定的便利。

2.有效规范微信,净化微信环境

在当前无法有效控制學生不使用微信的情况下,要想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就可以尝试对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规范,并为学生推荐一些高水平的趣味性微信公众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微信上接收积极健康的信息,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应该与全班有微信号的学生进行互相关注,结合学生的朋友圈分享情况了解学生的微信应用情况,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管理,及时发现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引导,有效净化学生的微信环境,进而充分发挥微信的积极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这样,借助对微信软件的合理应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能够有效降低,教育管理水平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在合理教育管理的作用下,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未来健康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微信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对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是中学教师在对中学生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不应该一味的强制性限制学生对微信的使用,而是对微信的教育优势进行挖掘,进而充分发挥微信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使微信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步养成合理使用微信的习惯,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穆建亚.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27-131.

[2]黄国威.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以广州工商学院“财金系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6(3):219-220.

[3]崔顾芳,王晓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微信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5):22-23,34.

[4]张宝君,王储佳.微信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91-94.

[5]周根飞.浅谈微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挑战以及对策[J].南方论刊,2014(8):44-46.

[6]汪衡岳.微信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3):23-24.

上一篇: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情况汇报下一篇:《狮子和兔子》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