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库

2024-06-14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库(共8篇)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库 篇1

一、生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性

从1628年英国医生威廉·哈维(WillianHarvcy)的《心血运动论》一书的问世开始,生理学便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因此,生理学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生理学实验。生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本课程是医学和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其他专业学生,选学生理学实验课,将对个人科学素养的提高十分有益。

二、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

1.目的

使学生逐步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而掌握获取生理学知识的技能,提高对实验中各种生理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

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2、要求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因此,实验课的要求包括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1)实验前

生理学实验是在具有生命活性的机体上进行的,实验结果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教师在备课中,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统一实验方法步骤、统一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同时要求教师操作熟练。

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设计原理、简要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还应复习与本实验有关的理论部分,以提高实验的目的性和主动性,达到进一步巩固有关理论知识的效果。

(2)实验中

教师传授知识要耐心细致,对学生负责。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一定要教会,一丝不苟,逐步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学生与指导教师自由交换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丰富想像力、增强探索与创新意识。

学生应认真听教师讲课,按教师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生理现象,并对引起生理现象的原因、意义进行分析和思考。

实验用器材、物品要摆放整齐,便于操作。注意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卫生,随时清除污物。实验桌上不得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爱护仪器和实验动物,注意节约实验材料。不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他人或他组的仪器用品,公用物品在使用完后应放回原处,以免影响他人使用。

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实验结束前请教师审查实验结果。如有错误,及时补救。未经教师许可,学生不得擅自终止实验或离开实验室。

(3)实验后

学生应将实验用具整理就绪,放回原处。所用手术器械、手术桌和其他手术用品擦洗干净,仪器用干布擦干净。实验用具如有破损或缺少,及时报告指导教师。作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按教师要求妥善处理实验动物,不可自行处理。尤其不能将未处死的动物(尤其鼠类)随手丢弃。实验后,关闭水源、电源,经教师允许方可离开实验室。

整理实验记录,按教师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并及时交给教师批阅。

教师应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如发现不合要求的应指明问题,退回重写。

三、实验报告的撰写

书写实验报告是生理学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之一,师生都应认真对待,以便为日后撰写科研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写好实验报告,现将其格式和内容要求简述如下:

1.格式

生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

专业

组别

日期

室温

2.内容要求

(1)实验题目

实验题目应与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致。一次实验课可能完成多个实验,但教师只要求写一两个实验的报告,有的实验要求学生自行命名。这就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实验题目应与报告内容相符,题目的文字要简而明、概括性强。

(2)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应与实验题目密切相关,不写与之无关的内容。文字力求简练。

(3)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应按教师的要求写。一般常规实验不必写,而自行设计的实验必须写明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重要部分,实验过程中所观察或记录的生理指标,都应如实、正确地在实验结果中剪贴、记述或说明。如果要求用描记图表示,则需要将原始记录进行合理的剪贴、加工,并在图的下方写明图号、图名、图注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不得将记录原封不动地附在报告上。如果记录需要用表格形式表示,其两端是开放而不封口的。表号、表名写在表的上方。凡是定量测量资料,均应以正确的单位和数值准确地写在报告上。有些实验结果需要作统计学处理,求出均值、标准差以及显著性检验。为了便于说明和比较,有些实验结果可以列表或绘图表示。

(5)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并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相符合。如果出现矛盾,应分析其中的原因。讨论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必须独立完成。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和文字表达能力。报告不应盲目抄袭书本,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但应注意使用专业术语)。提倡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认识,以及需深入探索的课题。

(6)结论

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和讨论中归纳出来,有高度概括性的结语,也是实验所验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简要总结。结论的文字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写好结论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活体解剖技术

生理学实验是以活的动物或人体作为观察对象和实验材料。在动物实验中,活体解剖技术对生理学实验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着重于学习、掌握这些操作技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生理学实验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离体实验法是将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从活的或刚处死的动物体上取出,置于接近正常生理条件的人工环境中,以观察、研究其生理功能。如离体心脏灌流、离体肠段活动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等实验。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急性在体实验法是动物在麻醉或毁坏脑(或脊髓)的状态下,用手术的方法暴露某一器官,便于观察、研究其机能及变化规律。如在体心脏活动的观察、肾脏泌尿机能的研究等。急性实验法只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研究,而且实验后动物不能存活。慢性实验法是在特定条件下,以完整而清醒的动物为对象的实验方法,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地反复观察动物的某一生理机能。此法常需要先在动物体上施行某种无菌外科手术,如胃肠道瘘管术,或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埋藏电极、切除某一器官等,须待动物恢复健康后方可进行实验。这种实验花费时间较长,动物需要特殊的护理,在基础生理学实验中较少安排。

一、手术器械及其用途

(一)常用手术器械

根据生理学实验的需要,常用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手术剪、金冠剪、手术镊、眼科剪、蛙类毁髓针、玻璃分针等。

1.手术刀

主要用于切开皮肤或脏器。常用手术刀为刀柄和刀片组合式,也有刀柄和刀片相连的。根据手术的部位与性质,可以选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手术刀片。常用的执刀方法有4种:

(1)执弓式

这是一种常用的执刀方法,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于腹部、颈部或股部的皮肤切口。

(2)执笔式

此法用力轻柔而操作精巧,用于切割短小而精确的切口,如解剖神经、血管,作腹膜小切口等。

(3)握持式

常用于切割范围较广、用力较大的切口,如切开较长的皮肤、截肢等。

(4)反挑式

此法多使用刀口向弯曲面的手术刀片,常用于向上挑开组织,以免损伤深部组织。

2.手术剪

主要用于剪皮肤或肌肉等粗软组织。此外,也可用来分离组织,即利用剪刀的尖端,插入组织间隙,分离无大血管的结缔组织等。手术剪分尖头剪和钝头剪。其尖端还有直、弯之别。生理学实验中常习惯于用弯型手术剪剪毛。另外,还有一种小型手术剪,称眼科剪,主要用于剪血管或神经等柔软组织。眼科剪也有直头与弯头之分。

3、手术镊

主要用于夹持或牵拉切口处的皮肤或肌肉组织。眼科镊用于夹持细软组织。手术镊有圆头、尖头两种,又有直头和弯头、有齿和无齿之别,而且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可根据手术需要选用。通常,有齿镊主要用于夹持较坚韧或较厚的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等;无齿镊主要用于夹持较细软的组织,如血管、黏膜等。

4.金冠剪

金冠剪尖端粗短,易于着力,可用于剪开皮肤、内脏、肌肉、骨骼及绳线等。持剪姿势同一般手术剪。

5.毁髓针

专门用来毁坏蛙类脑和脊髓的器械。分为针柄和针部,持针姿势一般采用执笔式。

6.玻璃分针

专用于分离神经与血管的工具。尖端圆滑,直头或弯头,分离时不易损伤神经与血管。玻璃分针尖端容易碰断,使用时要小心,如尖端破碎时会损伤组织,不可再使用。持玻璃分针的姿势同执笔式。

(二)哺乳类动物用手术器械

主要作用是分离组织和止血,不同类型的止血钳又有不同的用途。执止血钳的姿势均与执剪刀的姿势相同。常用止血钳有以下3种:

(1)直止血钳

分长短两种类型,又有有齿和无齿之别。无齿止血钳主要用以夹住浅层出血点,以便止血,也可用于浅部的组织分离。有齿止血钳主要用于强韧组织的止血,提起皮肤等。

(2)弯止血钳

与直型的大同小异,也分长短两种,主要用于深部组织或内脏出血点的止血。

(3)蚊式止血钳(蚊嘴钳)此种止血钳头端细小,又称小止血钳,适用于细嫩组织的止血和分离,不宜钳夹大块或坚硬组织。

2.持针器

主要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持针器的头端较短,口内有槽。使用时,用持针器的尖端夹持缝针近尾端1/3处。

3,咬骨钳

主要用于咬切骨组织,如打开颅腔或骨髓腔等。咬骨钳有剪刀式和小蝶式及双关节咬骨钳,前者适用于剪开骨片,后者适用于咬断骨组织。

4.颅骨钻

颅骨钻有多种类型。主要用于开颅时钻孔。

5,缝针

用于缝合各种组织。缝针有圆针和三棱针两种,又有直型和弯型之别,而且其大小不一。圆针多用于缝合软组织,三棱针用于穿皮固定缝合,弯针用于缝合深部组织。主要用于短期阻断动脉血流,如动脉插管时使用。

二、活体解剖技术

1.动物的选择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狗、猫、兔、大白鼠、小白鼠、豚鼠、鸽、鸭、蟾蜍或蛙等。无论选用哪种动物,均需健康。一般地说,健康的哺乳动物毛色光泽、两眼明亮、眼和鼻五分泌物、鼻端潮而凉、反应灵活、食欲良好。健康的蛙或蟾蜍则皮肤湿润、喜爱活动,静止时后肢蹲坐、前肢支撑、头部和躯干挺起等。

动物种类的选择需根据实验内容而定,使其解剖和生理特点适合于预定实验的要求。如研究主动脉神经传人冲动的作用时,常选用兔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兔的主动脉神经在颈部自成一束,与迷走神经伴行,易于寻找和分离;观察心脏传导组织的电活动时,常选用狗的浦肯野氏纤维及兔的窦房结作为实验材料,因为狗的浦肯野氏纤维在心室内较为粗大,很容易解剖分离。在生理学的研究中,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中,合理地选择实验动物,常常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但并非越是高等动物越好。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根据实验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考虑。

2.动物的麻醉

在慢性实验或急性在体实验中,施行手术之前必须将动物麻醉。麻醉可使动物在手术或实验过程中减少疼痛,保持安静,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麻醉剂的种类繁多,作用原理不尽相凤除了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以外,还会引起其他生理机能的变化,因此,在应用时需根据动物的种类以及实验或手术的性质慎重加以选择。麻醉必须适度,过深或过浅均会给手术或实验带来不良影响。麻醉的深浅可从呼吸、某些反射的消失、肌肉的紧张程度和瞳孔的大小加以判断。人们常用刺激角膜以观察角膜反射、夹捏后肢股部肌肉等简易方法了解动物的麻醉深度。适度的麻醉状态是呼吸深慢而平稳,角膜反射与运动反应消失,肌肉松弛。

(1)常用麻醉剂的种类及用法

麻醉剂可分为局部麻醉剂和全身麻醉剂两种。局部麻醉剂0.5%~1.0%盐酸普鲁卡因或2%盐酸可卡因用作皮肤或黏膜表面麻醉。在生理学实验中,多采用全身麻醉剂,如挥发性的乙醚,氟烷和非挥发性的巴比妥类、氨基甲酸乙酯等,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乙醚(ether)是一种呼吸性麻醉剂,适用于各种实验动物。在用乙醚麻醉猫、兔或鼠类时,可将动物放在特制的玻璃钟罩内,同时放人浸有乙醚的脱脂棉,动物在吸人后的15—20 min开始发挥作用。在麻醉狗时,可用特制的麻醉口罩套在动物嘴上,慢慢将乙醚滴在口罩上进行麻醉。

乙醚对呼吸道有刺激黏液分泌的作用,为防止呼吸道堵塞,可用硫酸阿托品皮下或肌肉注射。乙醚麻醉有易于掌握、比较安全和作用时间短等优点,但麻醉后也容易苏醒,需要专人管理麻醉,以防过早苏醒或麻醉过量。

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sodium)适用于各类实验动物。常配制成5%的水溶液。一般由静脉或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作用开始快,一次给药的麻醉有效时间约2~4 h,不需要特殊护理。如在实验中需要补充注射时,可再由静脉注射1/5剂量,仍可维持l~2 h。麻醉过量时,动物可产生严重的呼吸和循环抑制而导致死亡。

硫喷妥钠(pentothalsodium)为淡黄色粉末,水溶液不稳定,一般需在使用前配制,常用的浓度为:2.5%~5%,静脉注射,不宜作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后作用较快,但苏醒也快,麻醉时间较短,一般约1.5 h。实验过程中可重复注射,以维持麻醉的深度。

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又称乌拉坦或脲酯。氨基甲酸乙酯易溶于水,常用浓度为20%~25%,适用于多数动物:狗、猫、兔多用静脉或腹腔注射,鸟类多用肌肉注射,蛙类用皮下淋巴囊注射。

氯醛糖(ehloralose)溶解度较小,常用浓度为1%,使用前须加热促其溶解,但不可煮沸。常采用静脉或腹腔注射,可维持麻醉状态3~4 h。与氨基甲酸乙酯合并常用于电生理实验中。

非挥发性麻醉剂使用简便,维持时间较长,实验中无需专人照管,麻醉深度也较易掌握,因此为大多数实验室采用。其缺点是苏醒缓慢。

(2)麻醉剂的给药途径及方法

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淋巴囊注射

3.动物的固定

急性在体实验的手术过程中,必须将麻醉动物稳妥地加以固定,以限制动物的活动,保证实验或手术的顺利进行。一般使用各种动物的头夹和固定绑带将动物固定于手术台上,但随手术部位和实验内容的差别,动物的固定方法也不相同。生理学实验中最常使用的动物固定方法有两种:背位(仰卧位)固定法和腹位(俯卧位)固定法,其中关键性的固定部位是头部和四肢。

(1)背位(仰卧位)固定法

将动物的背部直接接触手术台的固定方法。在呼吸、循环,消化及泌尿等实验中均采用此法。各类哺乳动物(兔、狗、猫等)的背位固定法大同小异,现以免为代表加以说明。

头部的固定:头部的固定通常使用头部固定夹,有兔头夹、猫头夹和狗头夹之分。使用时可将相应的头夹固定于手术台前端的直棒上,然后将已麻醉的动将兔头夹的半圆铁圈由背部夹持于动物的颈部,然后将金属加以固定,但不可过分压迫鼻部,以免影响呼吸。部有一直铁棒,其上有一半圆铁圈,均可上下移动,固定时把内,半圆铁圈的下方,再将直铁棒插入上下颌之间,犬齿之后圈下移,适度地压在动物的鼻梁上,若无动物头夹,也可取线绳代替,将线绳压紧动物的上颌,固定于手术台上,方法简便易行,也可达到固定头部的目的。四肢的固定:在头部固定之后,即可固定四肢,四肢用绑带(或四肢夹)固定。先将绑带按图打活结,再套进动物前肢的腕关节和后肢踝关节,将绑带收紧,后肢的绑带可直接拉紧分别扎于手术台两侧的木钩上。除特殊要求外,前肢的固定方法应为:将两前肢平放在胸部的两侧,再把捆绑前肢的两条绑带从动物背部交叉穿过,并压在对侧前肢的前臂上,最后拉紧绑带,固定于手术台两侧的木钩上。这样即将动物稳妥地固定于手术台上。

(2)腹位(俯卧位)固定法

腹位固定是动物的腹部直接接触手术台的固定方法。这种固定法适用进行脑、脊髓的实验。兔、猫头部的固定常用马蹄形头固定器。其方法是在两侧眼眶下部剪去一小块毛皮,暴露颧骨突,用带1 毫米钻头的骨钻打一个孔,将固定器两侧的尖头金属棒紧紧嵌入小孔内,加以固定,再调节固定器中间的金属棒高度,使其尖端紧嵌在两齿缝之间,旋紧螺旋固定之。如果需要头部上仰,可提高固定器前端的垂直铁柱;如需头部下俯,可将该铁柱放低。

动物四肢的固定同前,用绑带缚紧后直接拉紧固定于手术台两侧的木钩上(或直接用手术台两侧的四肢固定夹夹住),前肢的绑带可不进行交叉。

(3)蛙类固定法

蛙和蟾蜍的固定法也分背位和腹位两种。规范的固定方法是使用蛙腿夹和蛙板,方法较简单。将蛙腿夹套在蛙四肢的腕关节和踝关节处,拉紧四肢插入蛙板上的小孔内即可。如无这些器材,可用大头针将四肢直接钉在木板上。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进行实验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创新意识与钻研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与主动索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设计要求

实验设计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考虑到学生应熟悉常用生理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并掌握动物实验的一般技术,通常安排在实验课的最后几周进行。

教师可预先提出实验设计要求,介绍本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对动物、设备、药品等方面的准备要细致,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所需的条件。

学生设计的实验要有创新性。要在原有实验指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最后提出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选题应包括以下内容:

设计的科学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的方法手段,观察内容和测定指标,预期结果等。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如同申请一项科研课题,应包括:

1.课题名称

所设计实验的题目,要具体、明确、清楚。

2.目的与意义

设计的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何理论或实际意义。

3.基本原理

所设计实验的科学依据。4.动物、器材与药品

所需动物的种类、实验仪器和药品清单。5.进行实验的方法、步骤、观察指标与程序 6,预期结果

验证原理或新的发现。实验设计原则

1.科学公正

科学性是实验设计的核心。所设计的实验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或科学推论,切忌盲目、无任何根据的凭空设想。大胆设想、创新是建立在对已有知识掌握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对实验的数据处理要客观,实事求是,切忌编造、篡改、弄虚作假。发现与预期结果不符的数据要认真分析,去伪存真。

2.条件一致

在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到待测因素本身的条件必须前后一致,尽量避免非受控因素的干扰。如电刺激参数;给药的剂型、剂量;动物的品种、性别、体重;环境温度、湿度等。

3.对照重复

生理实验的目的在于发现某一因素(条件)对机体活动的影响。因此必须有对照进行比较。

对照的基本原则是:除待检测的因素(条件)有所区别外,对照实验与检测实验的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欲证明待测因素(条件)所引起的反应具有某种客观规律性(非偶然发生),那么,实验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只有反复重现的结果才有可信性。真理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4.量效关系

如果待测因素(条件)与某种反应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则二者之间除因果关系外,还应表现出量效关系。如了解药物的作用时,应注意观察不同药物浓度时的反应;观察电刺激与肌肉收缩的关系时,应测试不同刺激强度、频率时肌肉的收缩反应。

5.测试指标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应对测试仪器进行认真的定标。如电子仪器的放大倍数、零点平衡的调节、标准试剂的配置等。

6.统计处理

对获得的实验原始数据或资料应核实、分类整理,开采取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找出规律。通过计算机作出统计表或坐标图和直方图。

7.综合论证

科学结论的取得,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观测某一神经因素的作用时,不仅用刺激的方法,也可用切断、损毁、拮抗药物及受体阻断剂等方法进行验证。另外,有些生理指标受到时间、温度、湿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考虑机体动态的变化。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器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用整合的观点去分析实验结果。

[参考选题]

、1、影响心输出量的各种因素

2、温度、体位、呼吸、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3、抗利尿激素对水通透性作用的观察

4、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紧张性的影响

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目的要求

使学生获得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提高组织实施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组织实施步骤

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动物的选择、药品的配置、仪器的安装与调试等。实验准备应在实验员指导下进行。

实验过程中

实验按计划实施后,应有详细的实验过程记录。记录应及时、完整、精确。要保持记录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及相互合作。在实验过程中一般严格按照实验设计既定方案操作,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直至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

实验完成后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写出翔实的实验总结报告。报告格式应包括: 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与参考文献。实验结果中的数据要附必要的图、表或照片。

评定成绩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库 篇2

1 影响学生学习解剖生理学课程客观因素的分析

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是学生入校第一学期就要学习的, 才入校的新生, 年龄普遍都在17岁左右, 他们年少单纯、浪漫活泼, 而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 其名称中的“解剖”两个字, 直觉上就与“尸体”、“死亡”、“血腥”等词语相联系, 教学中又多有尸体标本及图片的展示、讲解;课程内容较多且枯燥, 又与各种各样的疾病相联系;学生由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直接进入到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学习, 缺少一定的过渡等。由于这些原因, 使得学生在接触、学习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时会自然产生一定的抵触、畏难情绪, 从而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尽管教师采取了一定的方法, 但是都未获得满意的效果。

笔者认为, 要想使学生学好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 就应当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初期就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怀着探索人体奥秘、了解自身的饱满热情进入到学习当中。而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 减少消极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不利影响, 改善学习效果。

2 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解剖生理学的主动性

对于药剂学中专学生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 应贯彻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积极进行从传统的“学科系统型”教学转向“任务引领型”教学的改革, 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体现“实用、够用”的特点, 注重时代性、先进性、启发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具体来讲, 解剖生理学的教学, 应降低难度, 适当扩展知识面, 补充一定的相关新鲜内容, 多采用“导入式”教学方法, 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始终围绕探索人体奥秘的思路进行教与学, 努力解决解剖生理学“不好学、不好教”的难题。

2.1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方式是所有课程都宜采用的。它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 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而解剖生理学的教学, 由于需要展示很多人体结构, 将人体功能原理图像化、动态化, 所以更适合用多媒体教学, 这样还能弥补解剖生理学教学标本等资源的不足。通过多媒体教学, 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2 在教学中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解剖生理学这门课是专讲人体的, 但在讲授中, 不应只孤立地讲人, 而应把人作为自然生物的一员来看待, 从共性中把握个性。在“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中, 可以用一定的篇幅来描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精彩, 如通过播放《动植物伪装大师》的视频来展现奇妙的生物世界, 说明“适应性”的特征, 又如通过播放《生命的起源》的视频来揭示“生命的本质”。

2.3 从人类的发展进化过程来阐释人的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

在课程教学中, 通过有选择地播放《人类的起源》、《人类已退化的十大生理特征》、《人体之最》等视频, 配合教师的讲解, 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解剖生理学的相关知识, 加深理解记忆。在讲“运动系统”时, 可通过对北京奥运会冠军、百米世界记录保持者博尔特的介绍, 讲一讲人类百米跑的极限发展分析、预测等;在讲“神经系统”时, 可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情况, 还可以说一说有科学家准备研究阿根廷著名足球明星梅西的大脑, 了解其如何能够在面对众多选择时瞬间做出最佳判断的有关报道。

2.4 结合医药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教学

教师平时注意搜集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的医药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并实时介绍给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如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项目是关于核糖体的内容, 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项目是关于染色体端粒的内容, 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在讲“细胞”的相关知识时简单地给学生概括讲解。我们可以这样介绍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人的研究成果是“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 端粒像帽子一样套在染色体两端, 起着保护染色体的作用, 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细胞的分裂而逐渐变短, 引起衰老;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 从而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另外, 与神经系统内容有关的“意念电脑”的设想、开发和“2011年十大医学突破”等有关内容, 都可以向学生介绍。

2.5 将绘画艺术融入到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

绘画与解剖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很紧密的, 早期解剖学中对人体结构研究的主要描述方式之一即是绘画, 而人体绘画更离不开对人体结构的了解, 其中, 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最著名的学者就是绘画大师达·芬奇。达·芬奇在解剖生理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被认为是近代解剖生理学的始祖。达·芬奇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 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作品, 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 从解剖学入手, 研究了人体各部分的构造。而且达·芬奇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 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 并认为血液是不断循环的;他还研究过心脏, 发现心脏有4个腔, 并画出了心脏瓣膜。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介绍达·芬奇的事迹, 展示达·芬奇画的生理解剖图, 当然还有他的伟大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介绍他在绘画艺术、解剖生理、数学、物理等多方面取得的造诣。这样, 将解剖生理学与人文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 作为解剖生理学教师, 如果能有好的绘画技能那是再好不过了, 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6 向学生强调学习解剖生理学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并要让学生利用好身体这个“教具”

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有多少, 从高处往下跳怎样避免身体受伤, 吃饭时为什么尽量不要大声说话, 运动后为什么会出汗等问题, 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简单、细致、通俗同时又兼有专业的讲解, 利用已知的来学习未知的, 逐渐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同时, 解剖生理学是讲人体的, 那么自己的身体就是最好、最直接的“教具”。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示范性地指导学生感触自己的身体, 了解、体会人体的结构及功能。如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耳垂, 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烫手了习惯摸耳垂或让学生用力握拳感受肌肉张力的变化, 解释肌肉的等长收缩等。

2.7 把日常用语与解剖生理学的教学结合起来

如先提出“心想事成”、“心意”、“心愿”、“胸有成竹”等与心有关的一些常用语, 其中的“心”、“胸”指的是什么, 和解剖生理学中的“心”是否同义的问题,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再给予解释。很多人体结构名称都被应用到日常生活用语当中, 赋予一定的喻意, 且大部分与其功能、作用相符,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说几个给学生, 再让学生说出一些, 这样既可加深理解又能活跃气氛。如“肝胆相照”、“头脑”、“骨干”、“眼界”、“耳目”、“手腕”、“齿及”、“肺腑”等。

当然, 在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改善教学效果, 可采取的方式及途径还有很多, 并且, 一般药剂学中专解剖生理学教学课时少、内容多, 应该合理安排、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 适时地选择、导入相应的方式和内容, 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作品, 让我们去发现、探索人体奥秘———这就是学习解剖生理学的意义。蒉

摘要:分析影响药剂学学生学习解剖生理学的客观因素, 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 提高学生对解剖生理学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从而改善学习效果。

浅谈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改革 篇3

摘要:随着本科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开设。传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因其涉及的范围多且深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学科的发展要求。结合科学教育这一专业特征和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从教材、学生兴趣、考核体系、实验内容、形式等方面对科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改革进行分析与交流。

关键字:人体解剖生理学 科学教育 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是许多学科的入门级必修科目。同时它又是一门实验性的科目,许多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实验在人体解剖学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人体解剖学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学科与学科之间分的越来越细,因此有必要将一些基础性的课程与专业进行细分以适应学科的发展。根据专业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科学教育作为乐山师范学的新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该专业的一门必修科目,它既有一般综合性大学的课程配置特点,同时也要根据科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对原有的一些内容进行改革与整合。

1.以科学教材为导向

科学教育专业包含的科目多,范围广,但是每一科涉及的内容都不够深入。以苏教版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为例,内容涉及到人体解剖实验的知识相对比较多但是内容比较浅显。比如有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吃的学问》、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呼吸和血液循环》。依据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的设置可以将本科科学教育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安排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ABO血型的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等。使学生能在这些基础性的实验中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他们观察,动手,采集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为以后的創新性实验打下基础。同时可根据本科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科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自编教材作为原有实验教材的补充和参考。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课程的特点不一定按照章节来讲。可以把一些相关性较强但是没有安排在同一章节的内容放在一起来讲,如第一章第二节的神经组织可以放到第三章的神经系统中一起介绍。

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缺乏主观能动性,实验也是被动地参与。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经验,从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体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比如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如ABO血型的测定,肺活量测量等)可以交给学生来讲。在讲解过程中,不但可以锻炼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还可以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增长知识,牢固记忆。实验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要上好实验课必须自己先要了解实验,会做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要在实验室提前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各个击破,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能够规范地完成实验操作。学生通过这种在实验中出现问题后一步步地寻求答案排除障碍的过程,对这些知识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记忆。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准备给其他同学呈现出一堂有自己风格的课堂,对于讲课的学生来说能使他们获得一份成就感,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3.实验内容的多样性

在学生完成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喜好等开展自主探究,可以是在其他书籍或者专业期刊上看到的实验方法的验证,或者是自己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产生的灵感。也可以是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朋友的交流讨论、老师的指导点拨后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实验。或者是在听讲座时感兴趣的内容,网上的热点问题等等。只要是学校的实验室能够完成的实验,都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操作并完成实验。在设计综合性实验的时候,老师应该合理安排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比例,同时还应考虑到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

4.完善考核体系

在之前的考核体系中,《人体解剖生理学》一般都是按照理论课占70%,实验课占30%来考核,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以成绩为导向的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程,不能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体会到实验的乐趣。为了能够得到高分他们死记硬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掘与锻炼。建议将考核评分标准改为理论实验各占50%,那么那同学们就会更重视实验课程,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探索上。同时,实验考核中应更加注重平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而不是单纯的以实验报告的好坏来判断成绩的高低。此外,要更重视的是最后“问题与心得”环节,学生反映出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怎么解决,以后要怎样预防等等。以此来判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真正的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理论、概念。

参考文献

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M).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235

辜清,郭炳冉,段相林,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M),4.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79

汪华侨.潘实清.吴忠道.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杂志,2006,26(2):70—73

凌树才.王俊波.吕寒冰.等.如何开展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型本科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98—109

张海英.易西南.改革人体解剖学教学以适应全新医学教育理念的挑战(J).解剖学研究,2009,31(5):393—395

邴杰.孙颖郁.孙秀英.等.高校本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3:87—90

胡德辉.黄彰海.陈水村.两年生理教学改革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1999,1(3)23—24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 篇4

(二),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其中重点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难点为神经系统。本次辅导的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重点名词简释;学习建议;同步练习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 第三节 呼吸系统 【教学内容】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组织结构

二、胸膜和胸膜腔

三、纵隔 【教学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概念;鼻旁窦的名称;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肺的形态、位置、分叶;胸膜、胸膜腔、纵隔的概念 了解:喉的结构、肺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四节 泌尿系统 【教学内容】

一、肾

二、输尿管、膀胱、尿道 【教学要求】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的形态和位置、肾单位的组织结构;输尿管的走行、膀胱的位置和功能 了解:尿道的形态特点 第五节 生殖系统 【教学内容】

一、男性生殖器

二、女性生殖器 【教学要求】 了解: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男性生殖器及女性生殖器的特点 第六节 循环系统

【教学内容】

一、心、血管系统

二、淋巴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心的形态、位置;心腔的结构和瓣膜的功能; 熟悉:心的传导系统;血管的种类与组织结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静脉组成、淋巴系统; 了解:心壁的结构

第七节

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

一、脊髓和脊神经

二、脑和脑神经

三、自主神经系统

四、感觉传导通路

五、运动传导通路

六、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和脑屏障 【教学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神经的组成和成分及分布;脑的分部;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概念;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和它们的连接方式;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躯干四肢痛、温、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的循环、脑屏障的概念 了解:脊髓的内部结构;脊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分布;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锥体外系;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 重点名词简释 【上呼吸道】临床上将鼻、咽、喉合称为上呼吸道。【肺门】肺的纵隔面的中间有一凹陷称为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地方。【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在肺门处互相反折延续,围成左右两个密闭的、互不相通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纵隔】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它又是分隔左右胸膜腔的隔障。【肾门】肾之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的血管、肾盂、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肾的部位。【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膀胱三角】膀胱底部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其粘膜不论在充盈或空虚时均平滑而无皱襞,称此三角区为膀胱三角,是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体循环】起自左心室,当心室收缩时,将含氧及营养物质的动脉血射入主动脉再沿着各级动脉分支运送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后,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的功能是把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把身体各部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脏,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起自右心室,由体循环回心的静脉血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后开始肺循环。当心室收缩时,血液自右心室射出,进入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后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肺泡壁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的功能是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氧则经肺泡进入血液,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冠状循环】心脏本身一套比较完整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循环,对冠心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门静脉】门静脉系是下腔静脉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由肝以外的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共同汇合组成,最后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为门静脉入肝内。由胃、肠吸收的物质,包括口服的药物,都要经门静脉先输送到肝脏。【硬膜外腔】包在脊髓外面的硬膜称之为硬脊膜,它与椎管壁之间有狭窄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蛛网膜颗粒】在上矢状窦的两侧,蛛网膜向窦内突起,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称为蛛网膜颗粒。【脑脊液的循环】从侧脑室产生的脑脊液,经左右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向下流过中脑水管到第四脑室,然后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到蛛网膜下腔,最后通过蛛网膜颗粒渗入上矢状窦,经颈内静脉等返回心脏。【脑屏障】血液、脑脊液及脑组织细胞三者之间的物质成分交换(包括代谢产物及药物等)是要透过毛细血管上皮、脑室膜、神经胶质及脑细胞膜的过滤渗透作用来进行,这几层膜及上皮结构较紧密,其通透性有一定的限制,许多大分子物质不能穿过进入脑组织细胞,所以起到保障脑的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称为脑屏障。【锥体系】锥体系是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主要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锥体系分为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学习建议

一、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本门课程是在第一学期开课的,很多同学可能还习惯于过去在中学或在中专的学习方法,这样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是不利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强化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是电大教学的重要环节。做为电大的学员,同学们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状况来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来选择文字或音像等形式的辅助教材、选择网上辅导或电话咨询等辅助教学形式;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正因为电大教学更能体现学习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所以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求同学们逐渐改变在中学或中专学习时的学习习惯,丢掉依赖电大教学点的教学辅导和依赖老师的讲授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想法,要充分利用电大的各种教学资源,在电大教学服务系统的支持下,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标。

二、系统学习教材,把握知识脉络。为了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同学们首先要按教学进度阅读教科书,在阅读的同时从根至梢认真梳理教材内容,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树形的知识结构图,然后再在树干上添枝加叶。

比如学习呼吸系统时,先搞清楚它的组成即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的;再搞清呼吸道的组成即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的。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重点地学习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解剖和组织特点。从器官角度讲,肺、气管和支气管是重点;从形态角度讲,大体形态(解剖)是重点,镜下形态(组织结构)则为次。另外与药学专业有关的、与医学临床有关的也应重点学习。只有经过认真梳理的知识在脑子里才能清楚地显现,否则即使脑子里有东西也会混乱不清。

三、采用多种方式突破学习难点。神经系统是一个重点章节,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建议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看书上的插图,以帮助理解。比如躯干四肢浅感觉通路的学习,我们通过图3-73比较容易看出:这个通路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的;三级神经元分别位于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和丘脑的外侧核;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交叉到对侧然后在白质内上行到背侧丘脑的外侧核的;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的。建议同学们在记忆一些东西时,可以采用归纳法、列表法、联想法或编成顺口溜。比如熟记脑神经的名称和序,我们可以背诵: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此外建议同学们有疑难问题可以利用面授机会直接和老师和同学们讨论,也可以通过网上或电话进行讨论或咨询。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呼吸系统由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2、左肺分___ 叶,右肺分____ 叶。

3、泌尿系统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 是产生尿液的器官。

4、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它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_。

5、心血管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分为__________束和______________束。

二、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填在括号中)

1、关于生殖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都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B、生殖系统能分泌性激素 C、前列腺属于男性生殖系统 D、卵细胞在卵巢内产生,在子宫内成熟 E、月经周期与卵巢的周期性活动有关

2、输尿管()A、从肾门穿出

B、沿腰大肌前面下降 C、开口于膀胱 D、不能蠕动收缩 E、没有狭窄

3、关于膀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形状随充盈程度的改变而改变 B、位于小骨盆的前部 C、空虚时不超出耻骨联合上缘 D、空虚时顶部高于耻骨联合上缘 E、充盈时顶部高于耻骨联合上缘

4、在肾的冠状切面上,可见:()A、肾锥体 B、肾柱 C、肾小盏 D、肾大盏 E、以上都可见

5、心房和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线是()A、冠状沟 B、前室间沟 C、后间沟 D、左心耳 E、右心耳

6、位于左心室出口的瓣膜是()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动脉瓣 D、肺动脉瓣 E、以上都不是

7、肌性动脉是指()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微动脉 E、分布于肌的动脉

8、淋巴管道不包括()A、毛细淋巴管 B、淋巴管 C、淋巴干 D、淋巴结 E、淋巴导管

9、皮肤的附属器不包括()A、表皮 B、毛发 C、汗腺

D、皮脂腺

10、关于脊髓下端的高度,正确的是()A、成人为第一腰椎 B、成人为第二腰椎 C、成人为第三腰椎 D、新生儿为第一腰椎 E、新生儿为第二腰椎

11、植物神经是指()A、躯体神经 B、周围神经 C、脑神经 D、内脏感觉神经 E、内脏运动神经

12、脑不包括()A、脑干 B、间脑 C、小脑 D、大脑 E、脑神经

13、第X对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 B、三叉神经 C、迷走神经 D、副神经 E、面神经

14、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是()A、动眼神经 B、三叉神经 C、面神经 D、外展神经 E、滑车神经

15、锥体系由()A、一级神经元组成 B、二级神经元组成 C、三级神经元组成 D、多级神经元组成 E、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组成

三、名词解释

1、关节

2、腹膜

3、上呼吸道

4、胸膜腔

5、纵隔

6、肾门

7、滤过屏障

8、体循环

9、肺循环

10、卵圆窝

11、硬膜外腔

12、蛛网膜下腔

13、脑屏障

14、锥体系

15、脑干

四、问答题

1、简述肺的位置及形态。

2、气管内异物为什么多坠入右支气管?

3、简述肾的形态、位置及肾单位的结构。

4、说出心脏瓣膜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5、说出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6、试述四肢躯干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7、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有何区别?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库 篇5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学分:3 学时:48

讲课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药学导论 适用专业:药学 开课院部:药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课程目的:《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我院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习生物化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及药学专业临床课的基础。药学工作者不仅要学习药物的合成、天然药与合成药的理化性质、制剂等专业知识。还应在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懂得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等药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疾病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学工作者在寻找和开发新药及新的剂型、选择药物的制剂配方等工作中也必须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

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术语。本课程的侧重点是生理学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1学时 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及其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教学要求

熟悉:

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了解:

1.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2.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第二节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教学内容

一、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

1. 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2. 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熟悉:

1.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2. 反馈的概念 第三节 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内容

一、人体的解剖方位

二、人体的解剖面

教学要求

掌握:人体标准姿势、解剖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第一节 细胞

教学内容

一、细胞膜

2学时

二、细胞器

三、细胞核

四、细胞增殖

五、细胞的衰老

六、细胞凋亡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增殖过程 第二节 人体的基本组织

教学内容

一、上皮组织

二、固有结缔组织

三、软骨与骨

四、肌组织

五、神经组织

教学要求

掌握:

1.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2. 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3.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熟悉:

1. 各种上皮细胞的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

2. 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

了解:

1.上皮组织的细胞间连接和腺上皮;

2.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3.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

4.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学时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教学内容

一、被动转运

二、主动转运

三、入胞和出胞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教学内容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膜信号传导

二、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途径

了解:细胞膜受体的概念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

教学内容

一、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二、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性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熟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 了解:兴奋的引起和阈电位 第四节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教学内容

一、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的机械收缩活动 教学要求 掌握:

1.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熟悉: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第四章 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

教学内容

一、骨

二、骨连结

三、骨骼

教学要求

2学时

掌握:

1.骨的构造、分类和功能;

2.关节的基本结构;骨骼的分部与组成;

了解:

1.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躯干骨及其连接、四肢骨及其连接; 第二节 肌

教学内容

一、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二、肌的分布 教学要求

熟悉:肌的形态与功能; 了解:全身肌的分布;

第五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

教学内容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教学要求

掌握:

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血液的pH值

了解:体液分布概况;

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教学内容

一、红细胞

二、白细胞

三、血小板

四、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教学要求

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

了解: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

第三节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教学内容

2学时

一、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

二、血液凝固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 1.凝血过程;

2.纤维蛋白溶解及生理意义;

了解:

1.生理性止血

2.抗凝和促凝的因素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

教学内容

一、ABO血型系统

二、Rh血型系统

三、输血的原则 教学要求

掌握:ABO血型系统; 了解:

1.Rh血型系统;

2.输血的原则;

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

一、心

二、血管

三、淋巴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

1.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

2.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

3.心的形态、位置;

4.心腔的结构和瓣膜的功能;

熟悉:

1.心的传导系统;

7学时

2.血管的种类与组织结构;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静脉组成、淋巴系统;

了解:心壁的结构;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教学内容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三、体表心电图

教学要求

掌握:

1.心动周期的概念;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其原理;

3.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

4.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

5.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

熟悉:

1.自动节律性;

2.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了解: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第三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教学内容

一、心肌收缩的特点

二、心动周期及心脏的泵血过程

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五、心脏泵功能的储备

六、心音和心音图 教学要求 掌握:

1.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2.血液在心脏内的单方向流动及其原理;心脏瓣膜的活动 熟悉:

1.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

2.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了解:

1.心率及其对心动周期的影响; 2.心脏作功的概念和心功能储备的概念; 第四节 血管生理

教学内容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四、微循环

五、组织液的生成

六、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教学要求

掌握:

1.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生理变异、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

2.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

3.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及影响因素;

熟悉:

1.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关系;

3.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

了解:

1.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2.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和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局部血流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

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

2.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

3.压力感受性反射;

熟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了解:

1.心血管中枢;

2.化学感受器反射; 第六节 器官循环

教学内容

一、冠脉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

教学要求

掌握: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 了解: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

第七章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学时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

一、呼吸道

二、肺

三、胸膜及胸膜腔

四、纵隔

教学要求

掌握: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概念;

3.鼻旁窦的名称;

4.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5.肺的形态、位置、分叶;

6.胸膜、胸膜腔、纵隔的概念;

了解:喉的结构、肺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二节 肺通气

教学内容

一、肺通气的原理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教学要求

掌握: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

熟悉:

1.胸内压的形成及变化;

2.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及非弹性阻力;

3.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的概念;

了解:

1.胸膜腔;

2.呼吸肌、呼吸运动及肺通气的动力;

3.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的特点; 第三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教学内容

一、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

二、肺换气

三、组织换气 教学要求

掌握:气体交换过程;

熟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教学内容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教学要求

掌握:氧的化学结合;

了解:二氧化碳化学结合;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二、呼吸的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呼吸的化学性反射调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

了解:

1.呼吸中枢的概念,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

2.肺牵张反射的概念;

3.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第八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学时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

一、消化管

二、消化腺

三、腹膜

教学要求

掌握: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肝的位置;

3.胰的位置、分部;

熟悉:

1.消化管各段的解剖和组织特点;

2.肝的大体形态、肝小叶的形态特点及输胆管道;

3.腹膜的概念;

第二节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

教学内容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三、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

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了解:

1.消化的方式;

2.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3.消化道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第三节 口腔内消化

教学内容

一、唾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二、咀嚼和吞咽 教学要求

熟悉:唾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了解:咀嚼、吞咽; 第四节 胃内消化

一、胃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二、胃的运动

教学要求

掌握:

1.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胃的运动形式; 3.胃的排空及其调节; 熟悉:胃液分泌的调节 第五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二、胆汁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四、小肠的运动 教学要求

掌握: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熟悉:胰液和胆汁分泌的调节; 了解:小肠的运动形式; 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

教学内容

一、大肠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三、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

1.大肠液的分泌; 2.大肠的运动形式; 第七节 吸收

教学内容

一、吸收的部位

二、吸收的途径与方式

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要求

掌握:

1.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

2.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2学时 第一节 能量代谢

教学内容

一、机体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四、基础代谢 教学要求 熟悉:

1.机体的能量代谢及其测定方法; 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基础代谢的概念;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教学内容

一、体温及其生理波动

二、产热与散热

三、体温调节 教学要求

熟悉:体温调节过程; 了解:

1.正常体温及其波动范围; 2.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

第十章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

一、肾

二、输尿管

三、膀胱

四、尿道 教学要求 掌握:

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6学时

2.肾的形态和位置,肾单位的组织结构;

3.输尿管的走行、膀胱的位置和功能; 了解:尿道的形态特点;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教学内容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二、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三、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教学要求 掌握:

1.肾小球的滤过机能(肾小球滤过率、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肾小管的机能(主动和被动转运,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与排泄,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肾阈);

3.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了解: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肾内自身调节

二、神经调节

三、体液调节 教学要求

熟悉: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和分泌调节; 第四节 肾功能评价

教学内容

一、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教学要求

了解:血浆清除率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 第五节 尿的排放

教学内容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二、排尿反射 教学要求 了解:排尿反射;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学时 第一节 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教学内容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教学要求 了解: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眼的结构与视觉功能

教学内容

一、眼的结构特点

二、眼的折光系统

三、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教学要求 掌握:

1.眼球壁分层和特点;

2.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及特点;

3.房水形成及循环途径;

4.眼的折光和其异常的矫正

5.瞳孔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了解:

1.眼的辅助装置;

2.眼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的功能; 第三节 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一、耳的结构

二、听觉功能

三、平衡觉功能 教学要求 了解:

1.鼓膜的位置、形态;

2.咽鼓管的特点;

3.耳的听觉和平衡觉功能;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7学时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内容

一、脊髓和脑

二、脊神经和脑神经

三、内脏神经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教学要求 掌握: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3.脊神经的组成和成分及分布;

4.脑的分部;

5.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概念;

6.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和它们的连接方式;

7.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

8.躯干四肢痛、温、触觉传导通路;

9.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10.锥体系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

1.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

2.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的循环、脑屏障的概念; 了解:

1.脊髓的内部结构;

2.脊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分布;

3.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4.锥体外系;

5.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 第二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二、神经胶质细胞 教学要求 了解:

1.神经纤维传导特性;

2.神经纤维的分类; 第三节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教学内容

一、突触传递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三、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教学要求 掌握:

1.神经递质的概念和种类;

2.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

3.化学性突触传递的方式及特点;

4.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 了解:

1.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2.中枢兴奋和抑制;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教学内容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二、丘脑与感觉投射系统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

四、痛觉 教学要求

掌握: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了解:

1.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2.牵涉痛的概念及意义;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脊休克、腱反射及肌紧张的形成; 了解:

1.脑干的抑制区和易化区; 2.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3.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的功能; 4.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 5.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6.大脑皮层运动区;

第六节 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特征

二、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基本功能特点

四、各级中枢对内脏反射活动的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及其受体;了解:

1.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2.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教学内容

一、大脑皮质的电活动条件反射

二、睡眠

三、学习与记忆

四、大脑半球的不对称和语言优势半球 教学要求 掌握:

1.条件反射的概念、形成和意义;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 了解: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

4学时

一、甲状腺

二、甲状旁腺

三、肾上腺

四、胰岛 教学要求

了解:内分泌腺的形态、位置和基本功能; 第二节 激素

教学内容

一、激素的分类

二、激素的作用

三、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

四、激素的作用机制

五、激素的分泌与运输

六、激素分泌的调节 教学要求 掌握:

1.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2.激素的概念和化学分类;

了解:激素的作用机制、分泌及其调节机制; 第三节 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教学内容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联系

二、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调节肽

三、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四、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教学要求 掌握:

1.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3.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了解: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第四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

教学内容

一、甲状腺

二、甲状旁腺及其他调节钙代谢的激素

三、胰岛

四、肾上腺

五、其他内分泌腺及激素 教学要求 掌握:

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2.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4.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熟悉: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活动及其调节; 2.松果体、胸腺及前列腺的生理作用; 3.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了解:

1.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2.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 3.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4.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第十四章 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生殖系统的结构

教学内容

一、男性生殖系统

二、女性生殖系统 教学要求 了解:

1.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 2.男性生殖器及女性生殖器的特点; 第二节 男性生殖功能

教学内容

一、男性一生各阶段的生殖生理特点

二、睾丸的功能及其调节

三、男性的性兴奋与性行为 教学要求

2学时

了解:睾丸的生精和内分泌功能; 第三节 女性生殖功能

教学内容

一、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殖生理特点

二、卵巢的功能及其调控

三、月经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四、妊娠、分娩与泌乳

五、女性的性兴奋与性行为 教学要求 掌握:

1.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2.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熟悉:卵泡的发育、成熟与排卵; 了解:

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其活动的调节; 2.胎盘的分泌功能。

三、实验(上机)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医药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学习生物化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及药学专业临床课的基础。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第5版,岳利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教学参考书: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人体生理学》(第三版),范少光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二版),王玢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六、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考试,并结合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70%,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30%。

撰写人:孟 玮

审定人: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库 篇6

一、实验前期过程:实验教学结构改革与目标修订

在实验教学的目标设定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在目前的基础实验体系之中增加创新实验内容,同时只有在掌握了目前人体生理学实验的基础性操作之后,在进行学习推理过程、实验创新环节以及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提升过程。

与此同时在实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按照教学大纲掌握常规实验内容,还要依托教材中的实验理论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设计、问题提出与思考、实验课题的多角度分析工作。

诸如,人体学解剖生理实验教学中的“蛙的神经干动作电位速率的测定”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实验知识,进行相关实验过程的实践,同时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进行其他形式的实验延伸。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有一些学生就提出可以将蛙的神经干放置于咖啡、酒精、可乐等不同的液体之中,进而研究与分析不同的饮料是否对于外周神经传导有着相关的影响。

二、实验中期过程: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1.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引入PBL学习法

在当前的医学教育领域,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能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层出不穷,其中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作为主要内容的PBL教学模式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PBL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教师作为方向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有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所难以比拟的优势,尤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根据目前的中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可以引入PBL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

在引入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之时,可以应用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以相应的教学团队进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利用图书资料、网络工具进行问题的解决与实验延伸。

2.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之中,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探索性实验教学是常规教学的发展与延伸,主要是通过教学指标的创新设计来提升学生关于问题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当然,进行实验探索与自主探究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多方位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进行确定,而后搭建起进行研究与探索活动的团队与基本环境,并且期间需要运用教学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的斗志。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自主研究与探索过程,教师需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指导与关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思考实验结果与结论等,同时还要竭尽所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当过“主角”、扮演过“配角”,在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正是基于这种培养目标与方法的确立,中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也将为学生开辟自主发展的“第二课堂”.

三、实验后期:建立科学的实验评估机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科学、完善的学生实验评估机制,是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所具有的`“一考定结局”的成绩评价模式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其中在中职学生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之中,对学生成长状态考评作为主要内容的动态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学生的日常表现、实验过程把握与操作、实验报告写作以及创新能力等将成为衡量学生实验成绩的重要标准,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加大了创新精神与行为的比重。为了充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力,在相关的教学考核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相关教学文件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题库的设计,以保证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正是基于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在中职医学类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与阐述。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就目前的教学研究现状和教学效果来看,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实验教学的综合设计与完善也必将开创中职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浅谈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篇7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方法,学习与记忆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与医学或者药学专业其他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关系密切, 是医学类或者药学类专业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人们只有在了解了正常人体各部分结构、功能的基础上, 才能了解疾病状态下各器官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以及某一个器官发生病变是如何影响其他器官的。所以人体解剖生理学对于医学类或者药学类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呢?

一、深刻认识人体解剖生理学学科特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的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种生命活动、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 研究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 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 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基础学科, 有别于其他基础课。首先表现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内容丰富, 概念较多, 且各章节、各系统之间联系密切, 各种理论概念抽象又复杂, 尤其是机能变化复杂多变。其次表现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涉及的学科较多, 它不仅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有着密切联系, 而且与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子学、声学、光学、高等数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密切相关。因此, 只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 指导临床实践和临床用药。

二、明确人体解剖生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医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医疗实践中和对人体的一般观察中积累了大量有关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活动的知识。医学中关于疾病问题的理论研究是以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理论为基础的, 通过医学实践又可以检验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正确与否, 并不断以新的内容和新的问题丰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理论和科学研究。因此,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科学, 在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 起着重要作用。

三、树立正确的观点

1.整体观点。人体内有许多器官系统, 它们各有其机能, 但它们的活动不是各自独立的, 而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2.对立统一观点。这个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 它对于指导我们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极其重要。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 许多现象是对立的, 但实质上是统一的。

3.动态平衡观点。机体不断更新, 但机体各部分的成分及其含量却维持相对稳定, 这种稳定不是静止不变的稳定, 而是动态中的稳定。

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 要把重点放在理解上, 不能死记硬背, 要先理解弄懂, 然后才能记住、掌握和运用。

2.要把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生命的逻辑学, 应当把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融会贯通, 找出它们内在的规律、逻辑性和相互联系。

3.必须重视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因为该门课程是实验性学科, 生理知识来自实验, 通过实验, 可加深对生理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观察事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课后认真复习, 并且要多做练习, 以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要善于抓住重点, 掌握基础知识, 了解前沿知识, 初步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

五、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和复习

有些学生平时很少看书, 考试前再临时突击, 学的知识自然就不牢固扎实。当学习临床课时, 早已把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遗忘, 从而影响了临床课的学习。所以, 要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理论知识, 就必须做到课前进行预习, 课后及时复习, 多看多读, 充分理解。常言道, 多一分耕耘就多一分收获。然而也有另一种学生, 平时非常刻苦用功, 但不注意休息, 结果学习效率不佳。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睡眠和觉醒是机体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两个生理过程, 通过睡眠, 可以使人体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 才能在睡眠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 并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之中。学习和休息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 作为医学或者药学学生要学习好人体解剖生理学, 除了以上这些, 还应当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自觉地培养自学能力, 以饱满的精神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情绪, 刻苦学习, 努力钻研。只有这样, 才能学到扎实牢固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 真正地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泰, 乔健天.生理学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李颖.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方法的探讨.中国基层医药, 2003 (2) .

[3]徐兴军等“.引导探索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版) , 1997[17 (2) :92—93].

[4]王玢等.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5]邵淑丽, 徐兴军等.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教与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库 篇8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 BCS理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76-02

1.人体解剖生理学目前的研究状况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医学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是在总体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解剖学和生理学是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了,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良好的实验教学[1]。传统的实验教学是:老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学生在老师的全程指导下完成实验,学生盲目的完成实验,以致于大学培养出了一批批“机械操作手”。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不愿意主动提前预习实验、教师授课不愿意听、实验操作不愿意动手、书写实验报告时不愿意主动思考。一系列的不愿意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实验课上出现逃课、缺课、伪造数据、抄袭实验报告等恶劣的行为[2]。因次,探讨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成为人体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探讨的重要内容。本人从事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数年,针对实验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究和实践。

2.BCS实验教学法的简介

BCS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而建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3],遵循基础的(basal)—经典的(classical)—综合的(synthetical)渐进式教育教学方法[4]。BCS方法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由被动到主动,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步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团队合作、辩证性思维以及信息有效处理的目的。同时,改变了实验教学老师的职能,使其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变成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实施BCS教学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实现药学类本科培养目标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意义。更为重要的事,BCS教学法为学会提供了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思路。

3.BCS实验教学法的内涵

(1)基础实验教学:学生应该以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为主,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规的实验技能,比如:实验开展的具体流程、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常规仪器的规范操作,实验动物的常规处理,实验所需溶液的配制。实验考核的内容以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常规操作为重点,考核成绩通过,即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经典实验教学。

(2)经典实验教学:学生应该以掌握本学科的经典实验原理、经典的实验方法和经典的实验设计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典的生理现象的观察、经典的生理学指标的检测和经典的实验动物模型设计方法。如:家兔正常血压的调节、蛙心灌注等,教学过程主要是老师通过课堂的讲解,然后在实验室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考核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以学会过硬的操作技术和对实验结果能否正确的分析。考核成绩通过即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综合实验教学。

(3)综合实验教学: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进入综合实验教学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实验理论基础以及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拓展专业的视野为目的进入综合实验教学。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主选题,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以实验报告或者论文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实验结果。最后进行论文的发表以及答辩。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实验过程中主要遵循学生的自主能力,指导老师给予一定的建议和评价。实验考核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的预习报告评估,实验方案创新型评估,实验结果分析的评估,以及最终的答辩和论文的撰写评估等[5]。

4.BCS实验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基础实验教学预案:基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对该学科有个感官认识,具体的教学流程是:老师先讲授理论知识,做好实验操作示范;学生模仿,提出疑问;老师矫正操作,解答学生疑惑;学生标准操作,完成实验;教学评价。

比如:为学生讲解一些玻璃器皿名称、规范使用及注意事项,注射器以及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实验动物(老鼠,兔子,青蛙和鱼)的捉拿方式,实验动物的给药,解剖及器官的感性认识,动物尸体的处理,人的尸体标本及骨骼样本的现场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课本的讲解以及播放相关的视频教材使学生对人体生理解剖学这门学科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和以上基本实验规范操作。

(2)经典实验教学预案:经典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经典的实验设计方案。经典实验主要包括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例如蛙心灌注,作为心的起搏点的静脉窦能够按照一定的节律制动产生兴奋,那么学生需要验证的就是离体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仍然能够产生节律性的兴奋和收缩。经典教学的教学流程是: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学生按照方案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然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教学评价。经典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学生大量做实验,只需要将几个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方法掌握好,在之后自己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能够以经典的传统实验为参考。经典实验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依附于自己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3)综合实验教学预案:综合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在综合实验开展之前,要让学生们养成阅读文献的好习惯,不仅如此,学校举办的科研讲座也应该去参加,培养自己的科研思路。在教师给出一个课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实验预习,写出实验设计方案,遇到问题时与课题组成员讨论,或者请教老师,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独立完成实验,数据分析好之后,撰写成论文投稿。

综合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思维得到锻炼,写文章的水平得到提高,这样的人才不仅社会上的企业单位需要,对于想进一步深造的同学来说也有相当大的优势。

BCS实验教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实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实现培养目标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意义,不仅可以实现知识从再现性到创造性的改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使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突破本科教学中培养目标偏离,其特殊性被忽略等障碍;注重系统知识的掌握,更好的实现学生扎实实践基础、适当拓宽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同学们只有扎扎实实,先完成基础教学预案,然后完成经典实验预案,最终完成综合实验预案,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上真正需要的具有科研思维的创造性人才。

5.结语

综上所述,BCS实验教学法是非常适合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方法。在此方法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需要实验老师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的实验操作手法;其次,教学学时不足,要增实验课程学时将理论课学时和实验课学时进行合理的安排;最后,在BCS实验教学方法中需要较多的实验经费,比如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会出现浪费实验原料的情况,需要较多的实验试剂及耗材。在实施BCS,应该先努力解决以上难题,然后在实验室全面实施BCS实验教学法。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上需要的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倩.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2006(6):37-38

[2]武玉清,周成华,马涛,等.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5):453-454

[3]高允生,宋玉云,李娟,等.临床医学本科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0 ,74 (2 ):34-36

[4]王瑞琼,吴国泰,刘峰林,等. 基于BCS渐进理论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研究,2013(10):75-77

上一篇:写简历如何抓住7大重点?下一篇:工业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