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数学教学

2024-07-28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数学教学(精选8篇)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数学教学 篇1

数学学科往往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训练,却往往忽视了文化的底蕴。数学课堂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全,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就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数学教学,我谈以下几点:

一、丰富校园生活,搭建学习的平台。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一个人最难忘、最宝贵的时光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有丰富的校园文化,感染着学生。其实在孩子们的眼里数学不仅仅游走于课堂与课本之间,数学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更渴望在散发着浓浓数学味的校园生活中获取数学。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新的课程理念已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师关注的重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取得,更重要的是学生长远发展与个性化的创造。课堂上,孩子们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主动求知的热情和无穷的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作为数学老师,有责任让数学文化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让数学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让他们置身于数学的海洋。

数学学习如果只是解题,永远只是井底之蛙。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培养理性精神和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它的应用价值和赋予历史背景,就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数学学习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应该为孩子们搭建一些平台,通过数学文化长廊、举办数学讲座等活动平台,让师生共同挖掘丰富的数学文化内涵,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感悟和文化的熏陶。新课程改革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这些平台,可以挖掘许多课堂上没有的数学课程资源,并在这个活动平台上得到学习和熏陶,这样活化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灵活运用和学习数学课本所没有的数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生活应用,多让学生实践。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也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缺少了“应用味”。绝大多数都是凑好数据编好题型直接塞给学生的。学生做了千百道应用题,还是只会按类型解题,不懂得怎么应用。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很多学生只在考试时感到有用,而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倡导应用意识,根据教育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培养一种应用的欲望和意识,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强调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一次实践活动。首先,请学生分小组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做老师的好参谋。有的学生分析:英语是一门新设学科,同学们倍感新奇,课堂形式也很活泼,所以大家最喜欢上英语课;也有的学生认为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以前多了,因为现在数学课上经常开展一些操作、游戏活动,同学之间有问题可以提、有意见可以争论,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幽默;还有的学生建议:语文老师要阻止某些同学取笑回答问题有错或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同学,使大家都喜欢语文课……其次,又引导学生设想个人实践目标:假如我是校长助理,想统计学校某一方面的信息,来协助校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最后,又激励学生自由组合,制订小组实践计划:假如我们是XX,想统计……做社会的好公民。这里,要求各小组设计好统计表,利用课余时间去展开调查统计。在这一堂课中,“老师参谋”、“校长助理”、“社会公民”这三个生活问题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去畅想、去讨论、去实践。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决策”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光如此,他们还学会了审视实际问题,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

三、要勇于创新,文化才有生命力

尽管许多数学教师在理性上承认: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一种内在的精神,在自主性上,不能根据需要主动地发展自我;在主动性上,缺乏主动参与、大胆竞争、勇于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在创造性上,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课堂教学必须倡导鲜明的主体意识,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不仅仅是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于自己讲得舒服,讲得痛快,而要关注在45分钟里学生的变化和发展。

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从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尽管许多数学老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钻研精神,但无论在教学的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是“继承多于创造”,也很少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例如,对教材内容的解构与重组;对概念、命题赋予不同的现实模型或不同的模型;对例题、习题的改造与扩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2)数学教学模式构建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更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3)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4)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多媒体的合理组合,编制更富创意等。数学教学要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来影响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去花样翻新,文化便能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化人力量来。

总之,数学的色彩应当是五彩缤纷的,数学的空间应当是神奇瑰丽的,而构建校园数学文化体系的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作为一个数学工作者,我们将不断实践与思考,注重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数学教学 篇2

一、利用校园现有环境,引入英语课堂教学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最直观的体现。在我们学校,很多地方都透着浓浓的“雅”文化气息———随处可见的精致的石刻、大气磅礴的文化墙、错落有致的鲜花绿树……笔者注重收集这些校园环境资源,尽可能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1 Section C”是一篇通过“There be”句型和各个建筑物的位置来介绍“我的家”的文章,笔者在结束这一课文的教学后,要求学生以“我的学校”为题在课堂上进行作文仿写。在学生动笔之前,先用幻灯片并配以音乐为学生呈现了学校的诸多景点———有写着“勤耕善悟”的奔牛状的石刻,有挂着“做最好的自己”题字的教学楼,有写着“雅致”的巨型的文化石,有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的“逸园”,有立体感十足的“琴棋书画”的文化墙……随着幻灯片的呈现和音乐的伴奏,学生的心渐渐陶醉在这优美的校园环境中,这唤起了学生对学校深深的热爱,这就是他们每日相伴的可爱的校园呀!幻灯片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点拨,希望他们模仿课文,用所学的句型和词组把美丽的校园展现出来。学生们兴致高昂,当堂写作,在课堂上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英语小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仁爱版九年级下册“Unit 5 Topic 3Section C”中有一项任务是讨论林肯总统的几句名言:I am a slow walker,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向后走。)I will study and prepare,and my opportunity will come.(我将学习和准备,我的机会就会到来。)课堂讨论结束后,笔者也给学生呈现了张贴在学校楼梯上方的许多名言:Never say die!(永不气馁!)I can because I think I can.(我行,因为我相信我行!)Never put off what you can do today till tomorrow.(今日事今日毕!)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请学生也对这些这些励志的名言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十分理性,也非常切合当时初三学生的紧张的学习状态。课堂上笔者用了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既鼓励了学生,又复习巩固了课文知识,同时也将学校既有的资源自然地引入在教学中,教学效果明显。

二、挖掘校园人文资源,融合英语课堂教学

校园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它不仅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物质环境表象,还包含着一股内在的文化力量、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内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发挥着育人的作用。如果我们在英语课堂中也能注意挖掘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人文资源,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入教学,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2 Section B”主要是用所学的句型来讨论人物外貌长相,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笔者安排了一个“小组合作”的课堂活动,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笔者先给学生呈现了科学家霍金、羽毛球运动员林丹等名人,学生都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接着还为学生呈现了一张女生相片,先请学生也对其外貌特点进行了描述,接着我向他们介绍说,这是三年前从我们学校毕业的一名初三的同学,家境贫困,在高中三年里她靠着自己的勤奋和意志,成绩优异,各方面都表现突出,如今已经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学生不禁感到由衷的钦佩,也为自己的学校感到深深的自豪,借此巧妙地将学校的人文资源融入了课堂教学中。

又如,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3 Section C”是一篇阅读文章,主要内容介绍的是“现代奥运会”。笔者在导入环节中考虑到“奥运会”是世界性的体育赛事,为了拉近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收集了在这个学期里班上学生在校运会上的精彩相片并将其制作成了幻灯片———有学生意气风发的入场式相片,有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努力拼搏的剪影,有令人骄傲的比赛团体总分……当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时,都十分激动,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赛场上,兴趣点一下子被点燃了,借此笔者很自然地将学校的人文资源融入了课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如,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2 Section B”介绍了一些音乐的类型,有古典音乐、乡村音乐和民族音乐等,课文配套的听力磁带中还有部分音乐欣赏,由此笔者联想到了我们的校歌,它也是一首悠扬的歌曲,学生在音乐课上学过这首中文歌词的演唱。这是一个难得的校园文化资源,结合课文内容,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将校歌歌词改成英文版的,不要太复杂,只要歌词意思相近即可,然后将其唱给大家欣赏,我们将在班级评出一、二、三等奖。收到这样的任务,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在评比时的演唱中,在舒缓的音乐的伴奏下,学生深情地演唱着,将自己对学校的热爱饱含在歌曲中,校歌这一校园文化资源在英语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融入。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英语课堂教学

校园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不仅能在校园环境的物质形态中得以实现,而且在学校传承的人文精神中也能充分展现。如果我们能把二者巧妙地结合在英语课堂中,结合教材在英语课堂中有意识地开展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活动,那么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充分展示出校园文化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例如,仁爱版九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3 Section B”是两篇初三毕业生的毕业感言的英文演讲范文。笔者在教学结束后,考虑到学生现在也是临近毕业,三年的校园生活一定给他们留下了很多难以忘怀的印象,为了把校园文化尽可能地体现在这一活动中,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三年在校园中所见、所为、所思、所感也在班级做一次毕业演讲。在演讲汇报中,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场面十分感人。学生从优雅的校园环境谈起,校园的幽幽小径,校园的一草一木,校园浓浓的文化氛围,都成为他们今后美好的回忆。学生还谈到了三年的时光里产生的深厚的同窗情,表达了对教师深深的感恩之心,回顾了平时许多的班级活动———歌咏比赛、军训、艺术节、运动会、社会实践、新年汇演……太多的校园美好的回忆令学生有感而发,心情澎湃,当然,最后不忘送上对母校诚挚的祝福。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课堂活动,这次活动渗透了校园文化的诸多内容———不仅是校园环境这样的文化表象,还体现了可贵的内在的校园精神,开展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达到了育人的目的,也提升了笔者的英语课堂教学。

总之,校园文化内涵丰富,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如果我们能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多关注、善挖掘,多想各种方式适时将其自然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定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姝敏.浅论校园文化建设与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5(24).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文化建设

学校适时的进行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但是在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与思想导向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声乐课程改革亦是如此。学习声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将声乐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背景中,创造一个和谐、人文的文化氛围,也是当今声乐课改的一大作用。

一、高师校园文化现状

進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很多地方都大学林立,大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城市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当下,社会风气浮躁,很多人唯利是图,追名逐利,正是在这种污浊的社会风气的反衬下校园这种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知识的殿堂就越发显现的与众不同,也成了净化灵魂的场所,近年来我国的大学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所以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现在很多大学也正在被这种庸俗的社会风气所同化,以前的校园到处可见各种社团活动,各种艺术作品展,到处可以听到是朗朗的读书声,而如今这种场面在很多大学基本已经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商店,各种市场,曾经的文化殿堂如今已逐渐沦落演变成为人人追名逐利的市井之地,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如今连孕育文化的地方都没有任何文化气息,我们还有何理由自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曾经引以为豪的地方现在却成为发展中的短板,这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耻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文化的不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看中的是GDP的增长值,国内的城市化比例,而正在我们跟别人拼钞票的同时,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悄然成为韩国的节日,而且这个节日在我国的时间远比在它的新主人那里历史悠久,这些虽然是当前我国的国内文化状况,同时也存在我们的校园,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知识就是文化,我们学的是知识,但是传播和积累的是文化,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了文化气息,那么这所学校就好比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人没有灵魂就不能称之为人,学校没有了文化气息就不能称之为学校。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跟以前都完全不能比,其实校园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我们所想的仅仅是学习、科研那么简单,音乐、大学社团、体育比赛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它用曲调传递着喜悦、悲伤、哀愁和欢快,同时也用声乐记录着历史,传承者文化,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常常会把音乐这种文化形式遗忘,殊不知,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取代的作用。

二、高师声乐教学目前现状

高师声乐顾名思义高等师范声乐教学,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高师声乐课程的安排影响着未来的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也间接左右着未来的小学生在音乐教育上的问题,所以高师声乐课程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在高师学习声乐专业的学生的个人水平和未来成就,同时也对未来的音乐发展的音乐形式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的高师声乐课程在安排上存在较多问题,例如:过分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而忽略重要的课外实践,针对这种情况,在高师声乐课程设置上应该较多的增加实践机会,更好的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活动。

在高师声乐课程安排上如何进行和开展社会活动的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在校园里或者社会上组织各种声乐类的表演活动或者竞技类的比赛,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寒暑假组成一个团队到偏远山区进行义务音乐教学活动,既可以增加个人的表演能力,提升舞台表现力又可以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在教学的同时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在观众面前的表现力,还可以在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水平。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课堂也是舞台,我们要把课堂教学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开展,为了适应未来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每个人上台表演和模拟教学的机会,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舞台上的展现力,为以后传授声乐知识提前打下基础。

高师声乐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教学,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表演,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只会自己表演,个人能力突出但却不会教的的现象,作为一个老师,个人水平再高,不能把所学的教给学生,注定不是一个好老师,所以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需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在课堂上的表现力,要把教学生如何去教音乐当做一门课程,而不仅仅是学音乐。

音乐来源于社会,音乐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体现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主体的精神品格,在这种前提下开发挖掘学生的各种艺术潜能以及各种艺术能力,发现自己,发现自我,促进个性化的发展和建设,以达到音乐学习与个性培养,并和谐发展的同时,使自己认识生存的意义,在音乐中生活、在生活中寻找音乐,解放自我,营造宽松自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气氛。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音乐应存在于相关文化、社会生活及节目艺术中,汲取着人类历史文化的营养。声乐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社会生活,正确有效的声乐课改,不但可以为学生增强声乐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导向作用,当今大学生中受到社会流行文化影响较大,那些流行音乐以及火暴的音乐节目,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缺乏正确引导,可能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不利的影响,例如盲目追星等。在进行声乐课改时,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当下比较有影响流行音乐或者音乐节目,像“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充分利用当下现有的资源,拓宽教学内容,使音乐风格多样化,如选择经典流行元素进课堂,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流行乐坛里,学会选择,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艺术与欣赏取向;通过结合当下比较有影响的音乐节目,充分利用当下现有的资源,进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音乐实践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声乐教学改革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音乐是一种文化,在很多地方像巴西、印度等当地居民很多时候都是通过音乐进行交流的,人们唱歌跳舞,用音乐进行沟通。同样,音乐对于校园的文化建设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校园的文化建设和音乐有着必然的联系。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以及精神风貌都对校园的精神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音乐的教育对学生和教师的精神风貌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校歌的传唱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凝聚力,进而影响到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的各项社团活动的活跃程度,活动形式以及是否健康丰富多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园的文化建设等,而这些都与音乐教育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音乐能在很多方面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好的音乐氛围能够提升校园的文化品味,促进各个领域的交流和沟通,音乐是一门文化艺术,掌握这种文化艺术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格魅力。此外,音乐还能丰富学生和老师的业余生活,能够活跃气氛,娱乐身心。如果一个学校的校园音乐文化足够的丰富,不仅对学生有力,同时还可以增加校园的文化魅力。总之,高校中的声乐课程改革对校园的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非常巨大的影响。

四、结语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教育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将在实践中立足课堂、开拓广阔的实践基地,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一份尝试和努力,其作用不可取代,不可或缺,不论是对我们个人还是对学校,甚至对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灵.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意涵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3(12)

[2]曹文兵.高职院校课程文化建设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1(12)

[3]韦巧慧.高师声乐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歌海,2013(06)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数学教学 篇4

论文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和谐校园文化;作用;途径

一、和谐校园文化

1.和谐校园文化内涵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存在价值和个性特征的体现。高校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社会主导文化为基础,以学校的价值观为核心,蕴涵着学校传统、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校园环境等丰富的内涵,是全体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方面共同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成果,既表现学校发展的文化进步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也反映着校园文化在社会主导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和谐校园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活动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融思想观念、校园风尚、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核。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主要包括良好的学校精神、优良的学校校风、融洽的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取向、浓厚的学术氛围、馨人的书香气息、丰富的文化生活等。各要素在校园文化体系中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并发挥其导向、整合和稳定的功能,起到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进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影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的校园文化基本是和谐的。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的自然环境得到美化,教学科研等基础设施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这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力的保证。但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从学生个体表现来看,许多行为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背离,目前一些学生在生活上奢侈攀比、行为上自由散漫、观念上自由放任,对不道德行为听之任之。一些学生视艰苦奋斗为寒酸、把浪费奢靡当做时尚;视勤学敬业为不懂情调、把作弊抄袭当机智。诚信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从平时的弄虚作假到考场抄袭作弊,从虚假信贷到毕业后拒不还贷。

从师生关系角度来看,学生的个性张扬使一些学生对教师缺乏基本的尊重,而个别教师忙于自己的业务,对学生缺少关爱,除了教室短暂的相聚似乎形同陌路,这难以养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不平等,教育者缺乏爱心以及教育者的“偏爱”导致师生之间关系不和谐。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严重侵害着学生的心灵,打击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影响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科研、管理之间的不协调因素,表现为重教学、轻科研或重科研、轻教学的不正常现象,在管理上存在着对行政管理某些方面的职责不清、服务意识不强,甚至不自觉地倒向学术行政化,或者片面强调教学的重要性、特殊性,而轻视甚至抵制管理,不和谐的存在造成无法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管理环境,无法使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由于受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影响,以及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

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校园文化呈现出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宿舍文化、课桌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等这些非主流文化的传播给校园文化带来的影响是积极与消极并存。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影响使许多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的青年学子一时很难适应,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行为无序、道德失范与思想困惑的状态,成为校园主旋律中不和谐的音符。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强调: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各级党组织,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努力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高校党建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线,精心培育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大学精神文化,使校园文化充满和谐氛围、时代气息,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及战斗力的基础,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要积极发挥其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体现在对师生整体和个体的价值观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处在多元文化的冲突、碰撞、融合中。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工作的基础,要发挥好导向作用,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引导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围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内容,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2.组织协调作用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政工团学等各部门的齐抓共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领导本单位的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共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职责,担负着引导师生、组织师生、团结师生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的重要作用,发挥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从多角度、全方位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创建积极有序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指导、协调和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和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拓宽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增强大学生党建和“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

3.凝聚力量作用

凝聚力量首先是凝聚人心,人的因素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是实施凝聚力工程,基层党组织最贴近师生,通过其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唤醒主人翁意识、爱护学校、关心学校。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教代会、团代会的作用,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使广大师生心情舒畅,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认识,外化为广大师生的积极行动,转化为广大师生工作的动力,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4.表率示范作用

师生党员是联系和团结广大普通师生积极参加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桥梁和纽带,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充分发挥党员在教职工、青年学生以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辐射作用,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发挥广大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组织广大师生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使教职工、青年学生在和谐校园文化活动中施展才华、陶冶情操,进一步培养和谐精神和集体观念,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促进良好

校风学风的形成,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向高品质的健康方向发展。

三、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对策

1.将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握和谐校园文化发展方向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前进方向,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必须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增强思想文化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眼于发展,才能消除非主流文化传播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才能在校园不同层次、不同认识水平的师生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追求。

2.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

队伍建设是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保障,是夯实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要重点关注核心队伍,即教职工党员、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学生思想直接引导者的辅导员、班主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开展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深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自身建设,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的同龄群体,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通过各种渠道创造更多的机制和平台使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更好地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向。

3.加强组织建设,搭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建设,使其呈现出集散型、扁平化、动态性的特点,为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提供有效载体。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已有的教职工、学生党支部基础上,积极探索学生党支部设立在班级上,并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建立党组织,形成“多渠道、全覆盖”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积极创建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示范党支部”,使学生党支部服务学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把党的工作向学科团队、重点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领域拓展和覆盖、加大发展优秀人才入党的工作力度,积极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年轻教师入党。以党校、团校、互联网、实践基地为依托,不断加强与支部组织相适应的平台建设,多层次多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通过党校、团校,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党建网,提供网络资源和网络互动平台,以生动、形象、适合学生特色的方式,宣传党的知识和基本理论,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弘扬主流文化。

4.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使党员干部队伍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校党建工作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要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每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规划,各支部定期组织个人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学习交流活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成立研究型学习小组,开展党建课题的研究,不断提升党员的科研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经常组织观看弘扬主旋律的影视资料,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帮助他们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主流文化,坚决抵制各种不和谐的文化,增强党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积极依托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把党建工作渗透到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以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报告会以及良好的精品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营造浓厚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数学教学 篇5

摘要:高中课堂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学科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都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补充,同时也是充分体现校园人文性与知识性统一的培养途径,更对教人、育人有着突出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教学习惯与教学方式对净化校园环境、打造良好学习氛围起着重要影响,更是体现校园风气与校园精神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当前,要求校园要以精神、行为、学科以及制度等多种文化以建设新的校园风貌,并结合超学科教育理念来实现创新、教育以及研究等多层面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带来更新的教学思路以及空间。在新课程改革下,呈现出我国校园文化与精神,是未来希望发展之地。下面文章中针对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突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概念以及超学科概念

1.校园文化的基本概念

高中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的超学科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学科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对高中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中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由于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可以加强对高中生思想文明的建设,同时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超学科的基本理论

所谓“超学科”,就是以普通公理和新兴的认识论范式为基础,在教育或创新系统中对所有学科和交叉学科进行协调,这样的协调是一种研究、创新和教育间多层次的系统化合作。

3.超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超学科研究是科学研究中的新路子,所研究的问题不受特定学科的制约,所涉及的知识存在于个人,因而不需要学科的界限。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会使语文教学方式更为多样化,使语文教学中所含有的道德品行教育不会过于死板、单一,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此外,为加强高中学校课堂建设,可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完善。例如,“微”元素可以提升教师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度,比如在学习古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以利用微课形式,让学生在观看历史视频的过程中提高对古文文意、时代背景和古人思想的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便利的渠道,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度,在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点,特别是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同时还能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高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基本上反映着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客观规律,逻辑性、系统性很严密,其中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要求他们不仅要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而且还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1.优化文化环境,积极引导学生,打造精神校园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校园精神是促进学校校风以及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础,为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则需要从高中新生入学、了解学校、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所有过程做好树立校风的榜样。例如,在开学期间,高中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开展以介绍校园文化、特色与思想为主的活动,而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各个特色区域角进行参观,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在参观后的感想。在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校园形象产生一种想要融入其中的情感。学习精神文化知识主要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并加上各种实践活动的形式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题材设计过程时可以把校园文化历史以及功绩加入其中,不仅吸引学生对校园文化历史与功绩的敬仰,为学生建立“要做到更好”的表现决心,同时可以利用语文知识正确引导学生德育、品行等各方面的素养,充分利用超学科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各项能力,为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风貌。

2.维护校园制度文化,优化校风学风

由于部分高中生受到自身条件及性格问题等影响,所体现的个人风貌也不尽相同,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叛逆性格较为强烈,对于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这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加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认识,理解其中的意义。如,可以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适当增加一些《论语》中的针对人生态度、经历等方面的选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以提高学生对自我了解以及重拾自我的能力,进而对学校的制度能够自觉遵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总之,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语文课堂作为主阵地,并且融合各学科的知识教学,必将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张天慧,李巧伟.高师音乐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J].品牌月刊,2014(9).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篇6

红山镇东汤河小学吴高峰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学生的审美趣味就会不知不觉提高,学生的举止行为才会日趋规范,学生的情感才会不断得到丰富补充。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课内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摄取精神营养,因此才可以培养出多方面的有用人才。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教育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升人的素质、协调人际关系、激发创造潜能。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增强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任,则要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校园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校的发展。面对今天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校园文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凝聚、激励和约束导向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一)、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环境建设不可忽视。

“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的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反映,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育人的基础工程。因此,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落实“净化、绿化、美化、硬化、规范化”等“五化”的要求。这样才能创设新颖、美观、大方的物质文化,给师生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二)、精神文化建设

1、普及舆论文化建设,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先进的事迹引领人。通过国旗下讲话、课堂教学、法制学校、校园广播、图书阅览、墙报橱窗、报纸校刊等各种途径和载体,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学生读好书、学做人,使他们明确,自己是肩负历史使命的一代人,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师德规范教育,引导教师以身作则教育人。师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示范作用。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广大学生。因此,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和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教育。

3、抓好校规校纪建设,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

正面引导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但这种教育是倡导,不带有约束性,因此还要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学生行为。管理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约束功能。要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托,制定更加具体、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标准和要求,如《学生—日常规》、《学生文明“十不”准》、《课堂常规》、《学生奖惩条例》等等,促使学生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内化为一种良好的素养,养成一种规范的道德行为。

4、结合校园文明创建活动,以良好的氛围熏陶人。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校园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造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以基础道德修养为切入点,以校园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文明学校”建设为中心内容,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十佳教师”、“教书育人标兵”等活动,从而创设“美化、净化、优化”的育人环境,营造创先争优的精神氛围。

总之,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学校特色和师生特点,从两方面入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注意学校物质文化属于表层文化,是显性的;而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体、基础,是内含的。物质文化可以借鉴、模仿,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目标的达成,而精神文化则需要同心同德,需要用心经营,需要积淀,更需要不断向传统内容赋予新的内涵。所以,在抓好环境文化建设的同时,更需要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抓好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创建,以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创新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努力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教师以敬业为乐的教风,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学风、建立起政治方向明确、舆论导向正确、学术氛围健康、文化娱乐品位精美、道德风尚崇高、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用心去建设校园文化,力争以文兴校,以文培德,以文养性,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数学教学 篇7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

音乐———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能够流传几千年, 说明它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在校园中, 运用好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未来的希望、生活的美好, 利用校园的资源, 比如, 校园广播电台、组织小型音乐会等, 让学生欣赏到好的音乐作品, 国庆节时可以适当放一些红色歌曲, 让学生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 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爱国教育, 因此,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语言, 它不仅仅是表面看起来简简单单、人人都会哼唱的小曲, 好的音乐有着深层的含义, 可以为高中时代的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快乐的校园气氛。

二、及时纠正不良文化

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音乐教育, “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音乐, 足见音乐的重要性, 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 音乐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当今社会, 流行音乐泛滥, 甚至韩曲在中国大肆横行, 导致中国的传统曲艺在学生的生活中失去了市场, 据调查, 学生喜好的歌曲中港台音乐占据大部分, 相当比例的学生崇拜港台流行歌星, 甚至韩国歌星, 并且模仿他们的穿着打扮, “韩流”已成为时尚, 但是现在流行歌曲中绝大部分都是情情爱爱、缠绵不断的表达, 给高中时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带来很大冲击, 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困惑, 但是学校、家长不可能强制性地逼迫学生放弃这些歌曲, 最好的对策就是教师准备一些励志的、能体现出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好的作品让学生来欣赏, 让学生对比音乐作品, 加上教师的引导, 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品味, 对于那些有着不健康思想的流行音乐敬而远之, 及时纠正不不良文化入侵, 保证校园文化的纯正血统。

三、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一) 巧妙的语言技巧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音乐作品以现实生活为题材, 因此, 教师只要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不但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的兴趣, 更能开拓视野, 例如, 《黄土高坡》这首民歌, 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下这首歌的背景, 作者的创作意图, 想要表达的思想, 同时可以向学生问问谁见过这种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相信很少学生真正见过, 从而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先讲解下这种地貌具体什么样子, 如何形成, 再慢慢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增长了见识, 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表达能力, 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为建设校园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二)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为校园文化建设锦上添花

想要单纯地唱一首歌, 用一张嘴就足够了, 但是如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如电教化教学,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立体化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效果会更好, 由于学生音乐修养、基础参差不齐, 接触面比较窄, 理解方面能力有限, 如若单纯凭借教师的一味的课堂讲解, 对于音乐这种艺术形式, 不是实体教学, 比较抽象, 学生接收能力有限, 课堂效果不会很好, 而多方位、立体教学则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遨游, 有种身处其中的感觉, 如音乐课堂上讲解《十五的月亮》这首歌曲, 学生一边听着教师的讲解, 一边欣赏着画面音乐相组合的MV, 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这种把画面、音乐效果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会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题, 学生修养提高了, 校园文化自然会蓬勃发展起来。

(三) 组织音乐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音乐教学过程中, 组织音乐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合唱是音乐活动的不二选择, 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更能培养学生相互配合、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 提高团队意识, 一个团队的合唱水平可以代表一个团队的歌唱能力, 对于学校, 则可以表现出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能力, 合唱不仅要求高度的配合能力, 更要求学生整体的艺术水平有一定高度, 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很有帮助, 近年来, 我国出现了很多校园合唱团, 有不少合唱团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说明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音乐培养, 通过合唱,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更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除了合唱, 组织小型音乐会也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建设校园文化不错的选择, 教师定期组织音乐活动, 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不管结果如何, 注重表演过程, 教师多多鼓励登台献唱的学生, 如果是合唱可以培养一个团体的艺术水平, 那个人演唱不仅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音乐水平, 更重要的是个人演唱可以锻炼学生沟通能力, 面对一群人歌唱, 就是在和一群人沟通, 现在学生多为娇生惯养, 很难沟通, 学校应多组织音乐活动, 让学生多体验、多参与, 丰富高中时代的沉闷生活, 调解紧张的学习压力, 不仅可以把个人的才艺充分表现出来, 更能营造出蓬勃发展的校园文化, 是当今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摘要: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对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娟.浅谈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8) .

[2]马妮.提升音乐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新西部, 2010 (1) .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数学教学 篇8

一、学生自己动手,努力于自己精神家园的建造

一个学校,要能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要有很好的育人环境,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讲治中学,前身是华堂中学,从华堂中学的创办到现在,有近百年的历史。学校的历史如何,有怎样的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在学生中提炼产生,通过讨论和对校徽的征集。要想使校园每个角落都有文化味,学生的参与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曾是达州市绿化示范学校。语文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对校园内的树林、花园、水池、绿地、楼台亭榭等命名或者题写诗文对联,甚至创写故事……如:学校的书香亭,从学生中广泛征集对联,以雕刻在亭子三面的柱子上,经过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筛选与提炼,最终得三联:“云影波光天上下,书声琴韵水中央”“清露时滴明镜上,惠风频送佳木香”“千朵红莲锦鳞戏,一弯明月画亭升”,正好这三联中嵌“书香亭”三字。我们学校的后山,学生命名为“不高山”,为何叫不高山呢?原因有二:其一,山的确不高;其二,初中学生刚刚学了《陋室铭》(刘禹锡),里面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句子,于是学生充分联想,名曰“不高山”。你看,多有创意的命名!知识活学活用,并运用于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学才华,在这样的活动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也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了解学校,进而热爱自己的学校。

如,学生宿舍是他们经常进出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家,何不让他们去自己设计,给自己的寝室起一个有文化色彩而又温馨的名字;去做一些有个性的装饰,挑选些他们喜欢的明星照片;“咱们的班级,为什么不给它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还有我们的教学楼、走道……正因为有这样的思考,你看,“晨曦大道、香樟园、书香亭、海棠楼、凌云阁、进学班、馨悦室”,诗意的名字,亮丽的风景,更是一篇充满和谐文化的乐章。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丰富了学识,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又将集体精神、集体荣誉凝聚在了一起,更将学校的文化建设推向高潮。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好的想法,那么全校就有上千的收获,这难道不是一笔意想不到的“财富”吗?

二、学生自已动脑,着力于独特又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学校,这里的一切最好让学生感受到是他们亲手营造的。正如前文所说,班级是他们自己命名的,寝室是室友共同命名的,这些都浓缩了学生的智慧,这样,他们就会有一种优越感和幸福感。譬如,教室里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花园中有“足下留情”“让绿色永驻校园”等。鲜活的语文(言)学习方式再加上学校逸怀书法社老师的亲笔书写,精美的装潢,学生兴趣又浓厚,何乐而不为?我们可发动学生为学校各场、馆、室、所选择它们合适的名句格言,甚至可以写好推荐理由并结集公布。试想想,如果是他们亲自选择或者书写的名句格言,他们能不注意吗?这样大型的语文活动涉及的学生面广,影响一定深刻。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建设这独特而又高尚的校园文化,不愧为一个好的想法。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将语文活动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我校新建的图书室,藏书近5万册,而且大多图书是近年购进或国家赠送,内容比较新;电子阅览室,可通过上网查阅各种图书资料;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已经建立;初中部的教室还配置了电子白板和网络终端;学校还有自己的校园广播站、校刊《华堂文学》、逸怀书法社(成员大都是语文教师)组织的书法学习课……这一系列有形和无形的校园文化载体,我们都应很好地利用起来,为形成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四、开展好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最佳场所。

我们学校在农村深处,当地的历史沿革、民俗民情、传说故事等,可以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去收集、整理。或者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语,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作出说明,编成集子。类似的活动完全可进入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活动之中,而且收集起来的这些内容形式也是研究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

我们学校开展的朗读活动,也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渗入各个时间。朗读的内容大多是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选择,选出的篇目内容丰富,诸如唐诗宋词、国学经典等;升旗仪式上,诵读《国旗誓词》,(誓词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建幸福校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朗读,又接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有自己的艺术周活动,活动中,学生为自己班级写口号、写标语,整个活动都由学生主持,让有各种才华的学生大显身手。語文学习无处不在。

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做人,这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之一。我们要能充分认识到,开展校园语文活动,既推进了学校文化建设,又大大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素质。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活动与语文学习,相互促进。

当然,我们在不影响课堂教育主阵地的地位下开展语文活动,尽量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使课内课外一体化,这样才使得语文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发展、相得益彰。

上一篇:借款合同一般条款下一篇:范围管理论文